2010-8-5 AD
| ||||||
筆者一年一度家 庭旅遊,本星期開始。從香港到新西蘭,途經新加坡,到新開的主題公園,以為13歲的小兒會讚賞這安排,豈料得來一句:「都說香港的好啊!老爸!」說真的, 從進場發覺人流少得又驚又喜,機動遊戲基本不用等候,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果然不到3個小時,家人就問下站到哪裏?對某些人來說,在新加坡少見國內同胞,和 老是投訴政府的反對派,但對於小兒來說,還是最緊要好玩! 筆者白天遊玩,晚上在酒店Wifi上網,與世界保持接軌,特別是中港情況,但要評論最近股市或國策,連筆者也懷疑自己「心已野」,難以中肯,避免貽笑大方,筆錄外遊所見所聞,不以為過! 上周提過友人打算涉足酒店業,從商業角度,客人由訂房開始已跟酒店發生關係,筆者這次旅程一早在網上把10天酒店辦妥,新加坡和新西蘭都是英語國家,一切事宜英文搞掂,中國可沒那麼易。 筆 者曾就這個酒店網頁的語言,跟友人提議中英並重,但得來「費用過高,哪有人在網上訂房」等回應。相反其他國家,現在為了熱烈歡迎中國同胞,網上都是中、英 文,甚至旅遊點上的自動介紹機器,除了英文、德文,和日文,還可選擇中文,甚至韓文。從旅遊語言,也可得知當今經濟強國誰屬。 看酒店論賺錢能力 當 客人進入酒店房間,關係已經確定,第一印象對於東方國家,可能不是最重要,不單筆者出差國內的酒店,這次新加坡的3星酒店,價格與香港4星級類似,房間觀 感欠奉,但需要的應有盡有,與5星酒店無異,連上網的設備和服務,也是免費和貼心。相比西方,筆者在新西蘭酒店,外觀一流,價格不比前者貴,但必須用品並 不齊全,就是上網也是收費,每小時、每天或每周計算,真會要錢。 最近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商業利潤持續向好,經過這次旅遊,明白箇中原因,反看中國市場,有時真的只能多謝那13億人口,不然,論賺錢能力,還看資本主義。 因念 yanlim.lim@gmail.com | ||||||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5060
巴黎:
CKM001、林奇、味皇君說寫Blog希望教化一些入"市"未深的散戶,我從來沒有他們偉大的打算。
因為我相信巴菲特的一句:"他的財富是要建立在別人的愚蠢身上"。
而我認為不見棺材的人是不會掉眼淚。
但話雖然如此,我絕不會在自已的Blog內胡扯、說假,我還是會很小心寫有關股票的價值的研究,如果他們不聽忠言,我還是很高興的。以下是我的一個經歷。
前一陣子,有一"年青人"貼了一個回文,建議我應止蝕超大,我回應說對他沒有可說的話。"年青人"不服氣,繼續貼他的認為止蝕的行動,最後我Delete了他的貼,他是我Delete 回貼的第一個。
Delete文的大概是----我說他叫人做任何行動前,自已要有勇氣先行動。他衝動地說與我對睹三球。
我從年青人的大隻廣的行為悟出一個道理,我也不應再發表自已的買賣,因此我不會再說我自已有沒有依從這個年青人的建議已沽清止蝕,或是我再重注加碼在超大的身上。但我會說,即使Graham番生,隨口一句,我也不會聽,年青人未免對他自已自視過高。
這個年青人是我的反面教材。
我不方便再說自已手上的盆。但我有一個細叔,有幾千萬股超大,已持有8年以上。年青人若想對睹,其實很容易,在市場沽空超大,那麼你就是和買入的人對睹。
有你的沽空,我細叔又多些機會累積,那真是各取所需,兩家也快樂呢!
前陣子我看到逍遙君與一個叫人"不要死牛"的Blog主的對話,我認為二人是牛頭不搭馬咀,要那Blog主公告組合是不能證明什麼,可況有我呢個八府巡案在,任何雕蟲小技,也很易穿煲,Blog主見過鬼還會來嗎?
其實那Blog主既然批評別人的組合,證明他自已是對,是何以很簡單的,沽空所說的別人持有的傻股,然後Post收條到Blog站。
那麼,即使Blog主看錯,我還是配服他的勇氣及言行的一致,雖然這個可能性微乎其微。
否則,止蝕,隨口說就話賺50%,講之麻。
p/s: 叫人不要死牛,從歷史看,必定會令原本可以賺錢的人最終輸錢。看到這些不幸的散戶,有時的確是有點無奈。但是連這些愚昧的建議也分不清而相信,輸錢真是活該的。
http://babylonian-investing.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html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篇文章,它精簡地列出市場上現時採用的大部份股票估值方法。原始出處我不清楚,因為國內網上文章會給到處轉貼又轉貼,都不會列明原作者和出處。我就只寫出我找到那文章時所標示的作者好了,至於是否真正作者不得而知。
===========
估值模式漫談
作者:雪兒
“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 ” ,同樣是做官,每個人的評判標準都不一樣,選擇就更不一致了。這就好比市場價格,我認為價值千金的東西,別人很可能不屑一顧,正因為評估標準不同,價格便有了起伏波動。以一顆蘋果樹舉例。
從前,有個農民,想把自己種植多年的蘋果樹賣掉。這顆蘋果樹枝繁葉茂,長勢喜人,碩果累累,大概還能結20年的果子,每年光賣果子就能賺1000元。
第一個顧客出價300元,因為他不懂得經營果樹,在他看來,蘋果樹就是拿來當柴燒的,一棵枝繁葉茂的蘋果樹大概相當於300元的木柴。
第二個顧客出價600元,因為他跟老農打聽到,15年前老農就是花了600元買回來樹苗的。
第三個顧客出價4000元,因為他知道如果不跟老農買,自己重新種一棵同樣的蘋果樹需要4000元。他認為,老農這15年來對蘋果樹的悉心栽培,澆水施肥大概值2500元,而蘋果樹苗現在已經要1500元了。
第四個顧客出價6000元,因為他看到周圍的梨樹、棗子樹都賣6000元。
第五個顧客出價8000元,因為他是個制鞋商,他知道如果他生產鞋子的話,每投資8塊錢一年能收益1塊錢,那麼蘋果樹每年收益1000元,應該值8000元。
第六個顧客出價13000元,因為他是個經濟學家,他估計未來20年的平均通脹為5%,根據未來現金流貼現模型,把未來20年,每年1000元的收益,經過5%的通脹貼現後,大概相當於13000元的現值。
第七個顧客出價15000元,因為他是個股民,他知道現在滬深股市的平均股票的市盈率為15倍,於是他認為每年收益1000元的蘋果樹,應該價值15000元。
第八個顧客出價23000元,因為他是個企業家,他觀察了這個老農幾年,發現他一直兢兢業業,可以用最少的產出獲得最大的回報,他要求老農每年用這棵蘋果樹繁殖一棵新的,蘋果樹一般3年後有產出,於是,企業家10年後就有了7棵能結果的樹,這些樹每年能賺不少錢,企業家認為這個買賣太值了。
第九個顧客出價30000元,因為他是個美學專家,他認為這棵樹長相奇特,拿來做根雕一定不錯,一棵樹至少可以做10個根雕,每個根雕至少賣5000,所以他願意出30000元。
第十個顧客出價60000元,因為他是個生物學家,他發現這棵樹的基因很特別,接的果特大特甜,可能是新物種,他可以拿這棵樹去做雜交實驗。60000元買一個可能的科學突破,實在太值了!
10個顧客的出的價錢各不相同,但又各有各的道理,其實,這代表的是不同市場環境下的不同估值方法。分別是1.清算價值法、2.歷史成本法(帳面價值 法)、3.重置成本法、4.比較估值法、5.收益資本化法、6.未來現金流貼現法、7.股票的市盈率法、8.成長性估值法、9.重組價值法、10.借殼上 市(一廂情願)法。
同一棵蘋果樹,估值方法從清算價值法到借殼上市法,價格竟然相差200倍,可見價格的高低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在市場極為悲觀時,投資者一般只願用清算 法或是歷史成本法計算價值;而當市場平穩上揚時,投資者開始用比較估值法或股票的市盈率法計算價值;而當市場熱火朝天,死了都不賣時,就會有人採用重組價 值法或一廂情願法法來評估價值了。舉個例子,在2005年6月時,上證指數在1000點左右,當時很多股票跌破淨值,股票的市盈率4、5倍的股票不少;而 指數走到4000點時,市場開始消滅10元以下的股票,這時用的是比較估值法;到了6000點,有人開始出書大喊上證10000點時,股民已經在用一廂情 願法了。
不同的市場環境,市場氛圍是不同的,行情在絕望中(1000點)誕生,在半信半疑中(2000點)成長,在憧憬中(4000點)成熟,在希望(6000 點)中毀滅。市場氛圍的變化主導著估值模式的變化,人在絕望時,總是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估值就很保守(對應法一法二);在半信半疑時,就比較理性,估值 就喜歡講所講的價值投資(法三到法七);而人在憧憬時,就比較樂觀,估值就講成長性(法七法八);但當人開始瘋狂時,就會很激進,估值就開始亂來了(法九 法十)。
市場的高低是不可知的,總是創新高後還有新高,創新低後還有新低,所以單從指數來看,是很難知道未來走向的,但是市場的氛圍是可以感受到的,不同的市場氛 圍對應不同的估值方法,讀者可以通過感受市場的氣氛或是觀察是市場的主流估值方法來判斷現在行情所處的階段。舉個例子,現在是08年9月,上證從6000 點跌到2000點,你問我底在哪裡,我不知道,但我可以建議你去證券股票上市公司營業部看看,去感受一下那裡的氣氛,你可以看看報紙股評,是在說反彈在即 還是後市不容樂觀;你也可以看看券商的投資報告,看看他們在用哪種估值方法,如果還在講所講的價值投資,那就是還沒跌夠,如果有人很保守,用歷史成本法或清算法來計算價值,那就是行情就要來了。 (責任編輯:查股島)
==========
其實關於估值的話題,單單市盈率已可寫幾篇文章。但縱使方法很多,都可歸納為三大類,分別是(1)成本法;(2)收益法及(3)比較法。文中所述第九及第 十法,屬於企業特別事件,要待事件細節公佈後,才可依據前面三類方法來估值。這篇文中最有用地方,是從第一到第十法中,依靠未來估計成份越來越重,亦即可 靠性越來越低。若是Graham,應從第八法開始便不樂於採用。
希望短期內能有時間和心情,去把這幾年下來思考過有關價值的材料,寫下來並整理一下。
|
||||||
二月二十三日,在大陸國家旅遊局 長邵琪偉的帶領下,八百多位來自兩岸的旅遊業代表,擠進了圓山飯店禮堂,準備搶進陸客自由行商機。 現場唯一一位受邀演講的大陸民間旅遊業者,是中國最大旅遊網站攜程網副總裁郭東捷,也是進軍台灣的操盤人之一,而攜程網的跳板正是台灣的易遊網。 攜程網是中國最大旅遊網站,市占率達四九‧三%,早在五年前,攜程網取得易遊網兩成股權,目前已握有五成以上股權。這是兩岸三地企業合作的先驅,也為投資 界、旅遊業投下一顆震撼彈。 昔日風光合作 誇口搶下最大陸客市場 根據陸委會統計,陸客觀光兩年半來,粗估為台灣觀光與相關產業創造了超過新台幣九百一十億元的商機。自由行開放後,業者普遍看好成長力道。以香港為例,自 二○○三年開放至去年底,陸客遊港已達二千二百六十八萬人次。 看準這塊觀光大餅,搶先布局,「我們都準備好了,就等政策開放!」郭東捷自信的說。 三年前,陸客開放觀光前夕,易遊網總經理游金章也曾誇下海口,「陸客市場,我們一定做最大!」 過去五年,易遊網除了去年營收因陸客效應而有所起色達五十七億元,之前的四年營運皆面臨瓶頸,年營收在四十五億至五十億元間徘徊。同時,勁敵雄獅旅行社卻 大幅成長,根據Alexa網站流量調查和ARO網路測量資料庫,雄獅去年以大幅度領先易遊網,成為國內外造訪者最多的台灣旅遊網站,原本的龍頭易遊網反而 退居第二。 易遊網與攜程網,這兩個兩岸原生的旅遊網站龍頭,都面臨了同樣的挑戰。 隨著網路環境改善,讓消費者與提供產品的航空公司、飯店業者直接接觸,使旅遊業佣金不斷下降,雄獅旅行社總經理劉文義表示,旅遊業做為中介者,如果無法為 產品、服務加值,將很難生存。 在美國掛牌上市的攜程網,市占率曾一度高達七成,但由於旅遊產業競爭劇烈,現今市占率已不到五成。再加上網路「機票加酒店」的訂購佣金下滑,自○九年起, 佣金收益開始出現負成長。 歧異點一: 對產品定位、目標不同調 為了擴展新利基,攜程網從電子商務網站,轉型為接待組團的旅遊品牌,企圖掌握真正的獲利來源,也合併了香港最大民營旅行社——永安旅行社,開始跨入實體旅 行業的組團、導遊路線發展。這正是兩岸旅遊網站龍頭合作最大的歧異點之一。 攜程網的轉型目標,是提升高階旅遊行程和接待服務的營收占比,藉此提高獲利。但易遊網產品簡單,針對台灣消費者需求提供代訂服務,利潤偏低之外,也難以滿 足未來大陸自由行的高階旅客需求。 經營外國旅客來台業務三十 六年的匯豐旅行社副總經理陳治平說,「陸客來台跟外國人一樣。」必須提供專業服務人才和深度的旅遊行程,而這,就是易遊網的弱點。 為此,郭東捷說,攜程網編制了「領隊寶典」,企圖打造提供一致化服務的領隊導遊隊伍,藉由其擅長的標準化管理,提供易遊網後援。 不過,現在台灣還沒開放大陸籍導遊執照,因此攜程網的陸籍人才,引進不了台灣,遠水救不了近火。不僅如此,游金章坦言,各地文化不同,很難在兩岸三地的服 務過程都保持一致性,追求觀念相同就足夠了。 歧異點二: 對陸幹、台幹合作不同調 陸幹與台幹的合作意願,也是易遊網與攜程網間的障礙。據了解,攜程網曾嘗試派陸籍幹部來台,加速兩方的合作和轉型,最後卻不了了之。 「我們兩岸三地的每個企業裡,都有來自三地的人才。」郭東捷回應,「現在我們有少量(陸幹),但後來的我們會考慮,只要是易遊網需要的,我們都會派過 來。」 游金章在受訪時卻說,管理交流不見得要派遣幹部。「我們的合作從○五年開始到現在,並沒有說他們想派幹部過來……,so far(至今)我們沒有聽過這樣子的做法,過去沒有這樣的做法,未來也沒有。」 游金章認為,標準化政策之下,還是要以在地性為主。以領隊導遊隊伍為例,雖然攜程網與香港永安已展開合作,由香港導遊帶領陸客出國,並在未來想推展至台 灣,但他強調,「我們不會讓台灣旅客由上海領隊來帶,可能會共同培訓,但還是台灣領隊服務台灣旅客,因為沒有必要(指導遊互通)。」 面對「陸客自由行」這塊大餅,攜程網急於轉型、為服務加值,提升在兩岸三地市場的獲利能力,但在地的易遊網團隊顯然在執行面有不同的看法。 一個是占大陸近五成旅遊電子商務市場的龍頭,另一個是台灣網路訂房五八%占有率的霸主,「他們將是網路通路霸主,是全台最有條件(做陸客自由行)的!」旅 行業品保協會國旅委員呂威德評論。 這樁被視為兩岸旅遊業合作指標,也是最有資格搶占陸客自由行商機的合作案,未來究竟是成?是敗?當陸客自由行在今年第二季正式開放起跑之後,才是見真章的 時刻。 |
||||||
|
||||||
從中環乘的士去跑馬地,司機似係一位老翁,但精神爽利,講說話夠大聲,左丁山平時一上的士就閉目養神,不與司機交談,但呢日只係講咗一句:「今日好景噃,交通咁暢順,唔塞車嘅!」老司機就立即跟住上,自爆身世坎坷,滔滔不絕,由中環講到跑馬地,左丁山唯有得個聽字。 司 機猛講中環邊幅地平,邊幅地貴,似乎十分熟悉,左丁山忍唔住問一句:「你點知呀?」老司機話:「我一九四七年來港,做過乞兒仔,老竇係二世祖,將阿爺啲家 產敗晒,一味吸鴉片,賭番攤,包二奶三奶四奶,打完仗就乜都冇晒,捨棄五個仔女不知所終,我冇人家收留,流落街頭做乞兒仔,以麻包袋做衫,捱大自己。今年 七十一歲咯,揸的士四十年,冇放過假一日,我乜都唔信,只係信錢,每晚返到屋企數銀紙,我就好快樂。」左丁山又問:「你有無仔女呀,佢地養你啦!」司機 答:「駛乜佢地養,佢地三個已經大學畢業,好少理我,佢地咁叻,又唔駛我理佢地呢!」 此乃獅子山下故事,講出嚟,啲八十後、九十後梗係又話 out晒嘞,仲講!獅子王寫來電郵叫左丁山睇YouTube,關於一班八十後騷擾黃埔花園百佳,驚動警察一事,此片段幾長吓,可能係班年青人自拍上網嘅, 佢地騷擾之後,到餐廳飲茶,各自對咪表述發言一番,自鳴得意。左丁山睇到悶,聽咗一半就「轉台」。呢班後生仔與上述司機好似來自兩個不同星球,後生仔似係 飽食無憂米,以示威、騷擾他人嚟取得成就感、滿足感,老司機就一世人死做死做。俗語有云,牛耕田、馬食穀,老司機一代死捱,為香港奠定繁榮基石,似足耕 牛,一啲新世代就係馬食穀,唔駛搵米,有時間去策劃示威。示威本是一個學習過程,最怕一啲人不知如何學習,除了嗌口號與靜坐馬路之外,一啲道理都學唔到, 只知跟「大佬」。如果泛民政黨以為可以靠呢類動作爭取民意,明年攞到更多選票嘅話,因住踩中西瓜皮。 |
(註: 謝219.77.99.168讀者補充資料。)
今個禮拜見到實力建業(519,前實力國際)洪建生先生和她的前妻王家琪小姐不停地互相還擊,覺得有感而發,所以想起這個題目。
(1) 洪建生、王家琪
其實,根據Webb的資料,在1995年,王家琪小姐曾擔任鴻運電子(472,曾易名盈聯網絡、實力中國、新華聯國際,現金六福集團)的主席,同時洪建生先生亦擔任實力建業的主席,直至2003年底新華聯集團的傅軍先生,即剛剛購入陷入破產之太子奶的財團,購入該公司的控股權,王小姐才正式辭任,至2005年王小姐又擔任實力建業的主席,至洪小姐在2010年因故被罷免後才改任非執行董事,在2011年又被股東反對其為董事,最終被迫辭任。
另外,王家琪和洪建生共有3名兒女,其女兒洪若甄,自上市起即為惠理基金(806)的執行董事兼副投資總監。
王家琪
資料來源: 蘋果日報
洪建生
資料來源: 蘋果日報
洪若甄相片 (資料來源:Flickr)
(2) 樂家宜及廖家俊
其實現在也有一對,只不過大家沒有時間去發現,或扮作不知道,故沒有報導。
大家是不是不常見到永保林業(723,前安歷士、華晉國際、中國鎂業、晉盈控股)及幻音數碼(1822,轉主版前8248)經常在傳媒報導出現呢?
其實,根據股權披露及Webb先生的資料,其實永保林業的主席樂家宜小姐和幻音數碼的主席廖家俊其實是夫婦。
關於廖家俊先生,不說大家不知道,根據Webb先生的資料,廖家俊在上市時,其實在1997年上市時曾擔任裕豐國際(965)的非執行董事,後於1999年辭任,這公司最終因串謀造假,最終被除牌。另外他亦在1999年擔任一家已經除牌及破產的上市公司東強電子(615)的獨立非執董,次年辭任,可見他的腳頭有點不太好。
左為廖家俊。
資料來源: 幻音數碼網站
至於樂家宜小姐,則更知名,簡直是一位財技高手。
資料來源: 星島日報
她當年曾經任職由梁伯韜、杜輝廉及一堆華資富豪出資成立的百富勤。其後該公司破產,她一度為太平洋興業(166,後易名新時代集團、新時代能源)的附屬太平洋興業融資的董事(後易名華夏融資、現名為Libra Investment Advisory Services Limited)的董事。該公司在2003年8月出售予時富金融服務(510,前時富數碼金融,當時創業版編號8122),作價700萬。另外她在1999年上市時擔任新威國際非執董,在2001年8月辭任。
其後,她透過Sparkle Power 聯同現時股東黃如龍先生等人,在2003年1月向明日系陳遠明購入當時仍叫做長發建業的金榜集團(172)3.97%,次日並擔任執行董事。
其後進行兩次供股,在第二次供股中,紀華士先生、樂小姐及黃如龍先生成立Ace Solomon,分別持有46%、43%及11%股權,以包銷該次供股,成為該公司的大股東,其後紀華士先生在2005年1月購入樂小姐在Ace Solomon的股份,她隨後在6月辭任執行董事。
2009年,在任先生注礦失敗後,樂小姐及一眾人等把持有中國滿洲裡、巴西及俄羅斯的林場Amplewell Holdings Limited注入當時仍稱晉盈控股(723,前稱安歷士、華晉國際、中國鎂業)的永保林業,以現金、新股及優先股支付,成本大約僅數千萬,但只現金代價及承兌票據的代價已接近3億元。
其後交易完成,在2009年10月12日分派股權,從表中可見其身份如下:
樂小姐因而成為該公司大股東,並在2010年12月成為主席至今。
最新的資料,在2011年6月,梁美嫻(下圖債券持有人1)、任德章(下圖債券持有人2)、樂家宜(下圖債券持有人3)、勞明智(下圖債券持有人4)、歐天雄(下圖債券持有人5)、傅慧玲(下圖債券持有人6)等人購入了前文所提及的Martin Currie的債券,如換股,他們將成為該系大股東。
以上的股票均是有一些傳媒的新聞證明是有投資價值的,但是實際上卻是把垃圾打入後,然後引入一些資金接手,使他們大獲其利。
由此可想見,財技人可能已經有意無意控制了傳媒,由此散佈關於他們的消息,然後使我們購買他們的股票,因而做成財富轉移到他們手上,使小股民受罪,所以請理性對待傳媒的專訪吧。
http://hk.myblog.yahoo.com/master-wong/article?mid=5113
開估:
第一張 - 大蕭條前夕的道指。
第二張:南海泡沬
第三幅圖:納斯達克指數
2011年5月3日 華尔街日報
菲特(Warren Buffett)沒有打算再次大手筆做空美元﹐不過他倒是預計美元將會進一步貶值。
美元在上週五下跌至兩年半以來的新低﹐原因是投資者仍然擔憂美聯儲(Federal Reserve)的寬鬆貨幣政策和美國的債務負擔與財政問題。美元對多數主要貨幣都處於多年以來的最低點。
幾年前﹐伯克希爾(Berkshire)設置了一個做空美元的大空頭﹐投入總計數十億美元押注美元貶值。巴菲特上週六說﹐伯克希爾最近在外匯市場並不活躍。
他說﹐美元的購買力無疑將會下降﹐但我認為世界很多貨幣的購買力也會下降。
他解釋說﹐如果是做空美元﹐則反映投資者是預計美元將比其他國家貨幣的貶值速度更快﹐而對於這種情況是否會發生﹐他也沒有一個明確觀點。所以巴菲特說﹐我們不太可能大筆下注於外匯市場。
但他聽起來仍然看好美元。他對美元的結論是﹐相比任何其他地區或歷史上的任何其他時間﹐他更願意留在現在的美國。
至於不斷刷新紀錄的黃金﹐巴菲特說﹐人們仍在爭先恐後地投資這種大宗商品﹐實為愚蠢之舉。他說﹐在黃金數量固定的情況下﹐它沒有實際用途﹐其價值完全取決於其他人願意為它付出多少。
他也不願意投資石油﹐因為油價走向很難猜測。
他說﹐很少有大宗商品未來半年到一年的走向是我們知曉的﹔人們喜歡追漲﹐而從較長時間來看﹐這並不是致富的辦法。
********************************
資產價格是反映人性的地方,這並不錯。而人是不會從中學精,這也不會錯。我近排常貼巴菲特出來,並非我要跟他,而是要想想,他提出的背後思維 - 為甚麼要買股票? 為甚麼要沽黃金? 為甚麼他看大勢的轉變看得那麼準? - 當然,他可以錯,買了紡織公司,買了CONFIELD 石油,買了比亞廸。
從眾是很容易,因為這是動物本能,但不跟隨羊群是很難。尤其是,我的戰友也不再在我一方的時候。
我並不是價值投資者,也從沒有以價值投資者自居。追求絶對回報是高難度動作,大家看有多少做長短倉的對沖基金可以長久存活下來就行了。我的要求很 低,只要求在一段相對長的時間打敗大盤就可以了。股神也不能每年打敗大盤,何況我等一輩老散。當然,死牛老師的BUY AND HOPE,也是要引以為戒。
我寧可相信歷史、人性,甚於一切的基本分析或技術分析。因為分析工具是可以錯,但人性是沒有轉變過。
時間會證明一切。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23.html
阿仙奴之死
寫呢篇既時候,阿仙奴響英超排名倒數第四,俾曼聯入過八球,上個星期連包尾既布力般都打唔過。
面對咁既環境,邊個要負責?
網上好多評論指向領隊雲加。評論既方向大致係,一個曾經經歷重大成功既領隊,過份沉迷於自己過往既成功模式,以為自己依然有點石成金既能力,於是當時代改變,環境不同既時候,呢位老人家既成功模式變得過時,自己被自己既固執同自負所拖累,一步一步咁步向失敗。
表明立場先:我係阿記球迷,亦都係雲加既支持者。
人既其中一個劣根性,係喜歡睇人仆街。一個曾經威過既老人家,死在自己既自負同固執性格手上,呢個劇本,乎合好多人既口味。但係事實又係咪真係咁?背後既故事,會唔同嗎?
當一個龐大既機構、團體出現結構性既問題時,我傾向相信,係一連串集體性既問題,多於一個領導者既執著。傳媒都喜歡將某d響商業社會上發生既事情「電影 化」,令到世界出現左好多英雄般既人物,同時亦出現左好多悲劇角色。正如蘋果既成功,所有人都指向一個Steve Jobs,但Steve Jobs背後,其實有多少個無名英雄?
阿仙奴既問題,早陣子響AM730既專欄曾經寫過,唔再重覆啦。不過以一個老闆既角度去睇,我認為雲加應該係每一個老闆夢寐以求既管理專才,特別係果d要 求旗下管理人要用蔗渣材料,煮出燒鵝味道既孤寒老細,就更加會對佢寵愛有家。響如此一個位置,企到15年,唔係一件容易既事。或者作為球迷既我地,會好不 滿點解佢唔spend some fxxking money去買人,點解佢要死攬住班未成氣候既小朋友,又或者點解硬係要等到轉會窗最後一刻先至去掃貨...不過能夠硬硬淨淨地企到15年,佢必定係有d 野做出黎,好岩老闆心意(只係唔岩球迷如你和我既心意遮…)。至於果d所謂固執、自負、沉迷過去等等…當中有幾多其實係幫佢老闆「硬食」既,我估,應該唔 少。
當然,呢d死貓,佢份人工包左既。
*****
假如我係施老闆
蘋果出免費報,有noise係必然既事。估唔到既係,故事既另一個主角,係AM730。
有關蘋果唔肯幫AM730加印既糾紛,誰是誰非,我唔評論啦。不過星期一,施老闆響自己既專欄裡面,投訴肥佬黎冇生意道義,我就覺得奇怪。個style,好唔似施永青。
先旨聲明,我本人完全唔認識施老闆,更加同肥佬黎素未謀面。佢地兩位既私底下既關係如何,我完全係無從得知。之所以話個style唔似施老闆,皆因只係覺得,以佢一個富有豐富營商經驗既商人,唔應該會對一件如此既事有咁大既反應。
文章出街之後,我響網上見到唔少文章同留言,對施老闆有好多批評,批評佢愚昧既有,笑佢唔化既又有,話佢唔識尊重合約精神,講一套做一套既又有,款式多到 數唔晒。我傾向相信施老闆並唔係一個怕寫文章會被人批評既人,不過文章內既佢,我一直有懷疑,到底所寫既,係咪真係佢心中所想?
當有關肥佬黎果段「唔幫AM730印會俾人告到仆街」既錄音離奇地外洩後,我就不其然響度諗,佢地兩個,會唔會背後響度夾埋架…比較低B既諗法係,爽報係 咪都要出,報業大戰一觸即發,反正蘋果唔能夠幫AM730加印,損失已成定局,倒不如嘗試為自己份報紙加多一些Noise。連日黎施老闆響專欄裡面既控 訴,我估多少刺激左香港人對呢套『連續劇』既興趣。網上面除左分別有批評施老闆同肥佬黎既文章之外,有唔少message係話,要買定花生等睇戲。如此一 來,佢地會唔會係有心地嘗試將報業戰既焦點,聚焦落屬於佢地既兩份報紙之上,從而得到利益?
又或者,蘋果唔幫AM730加印呢件事,響AM730內部造成好大既怨氣(試諗下,負責賣廣告既Sales,食到埋咀邊既commission,因為蘋果 忽然唔肯加印而要跌返出黎。賺唔成佣不特以,仲要分分鐘俾客戶狂丙,唔谷氣就有鬼!),作為老闆,點都應該講返幾句說話,幫同事們消消氣。儘管明知咁講, 會遭到讀者批評,但大戰當前,同事們士氣尤關,這些話,還是要講。
文章既表面,係施老闆「被人激親」,感覺疑似在發洩情緒,但背後既故事,會唔會有所不同?
當然,亦可能只係無聊既我諗多左。生意做得耐,被人昆過無數次,於是不自覺就養成左多疑既習慣。
爽報出街,再加埋早前推出既晴報,中文既免費報紙一下子加到五份。以香港一個只得七百萬人口既城市,要同時容納五份免費報,相信都幾難。幾可肯定既係,不 久既將來,會有參與者被淘汰。我唔知有冇AM730既同事,會睇到我呢一篇文章,然而我作為730其中一個寫手,自然希望我地能夠響呢場大戰之中勝出。坦 白講,論財力,我明白730應該係屬於眾多對手中較為單薄既一員,不過觀乎同事們呢幾年所投入過既心思,我還是堅信,他日大戰落幕時,敗陣下來既,唔會係 AM730。
同事們,祝一切順利。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13.html
曾經與一位同事討論股票, 他對股票十分有研究, 也會用很多時間來讀股票資訊 (包括上班時間), 所有市場新聞都追得很緊, 對股票的認識可以是隨你說個號碼他都知道是什麼股票。
他買賣股票都是短線, 追消息, 炒版塊, 認識他的時候是 06年左右, 他在炒中國奧運概念股, 當年很多新股上市, 他大部份都有參與抽新股, 再之前的澳門賭博概念熱以及科網股熱, 他都有參與。
與他討論時, 每當講起哪支股票, 他大多數都會說他曾經持有過, 有些會說支股票令他贏錢, 有些就輸錢, 一講起股災時期, 他就會認為最重要是「走得切」, 講了很久, 討論過很多次, 我都不知道他的投資回報如何。
他會討論很多股票, 但都不是其價值, 不是討論其公司的賺錢能力, 而是這支股票替他賺錢的能力, 例如他會考慮支股票「有冇力上」、「當唔當炒」, 他追消息追了十多年, 到底投資回報是多少呢? 我不是太想知道, 始終這是人家的事情, 平時「吹水」不一定要數身家的, 換轉是人家問我的身家, 自己也不太想回答, 不過從他的描述之中, 他的大約投資回報都可以約略估計得到, 因為很多時他都會為贏得一萬幾千而非常高興。
其實, 每天花心血花精神追消息, 不如好好耐心買入優質資產, 讓它滾動而幫你賺錢好過, 當你建立的賺錢機器滾動了, 沒有這些機器的人要追也追不來, 起初是幾萬元, 慢慢過十萬元, 慢慢過百萬元, 當然最好自己的工作又能升職加薪, 但當機器一步步滾上去, 其實工作的收入對你影響會越來越輕, 到時恒指一萬點又如何, 三萬點又如何, 身家只是時高時低而已, 目標是不停製造現金的機器, 到一定水平時, 再回看那些為贏得一萬幾千股票而追趕消息的人 (好彩會贏, 但不好彩連本都要輸突), 已經是不同層次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2du5w.html
當滬深300指數平均市盈率再次到達14倍,與2005年6月、2008年10月相近時,有人說,這一次可能與過去不同了。不過,我寧可相信「這一次與過去相同」,也不相信「這一次與過去不同」。確實有「與過去不同」的案例,但卻不是一般人所能知道的,因為它需要大智慧。
第一個例子,與本傑明·格雷厄姆有關。1951年春天,道指約為250點。格雷厄姆教授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對他的學生說,道指從1896年誕生時起,在 每一整年裡都有一段時間低於200點——教授觀察到道指每年都會跌破200點的規律已經存在了55年了——幾乎每次相同。那一年,巴菲特即將畢業,格雷厄 姆建議他將其投資事業推遲到道指跌破200點之後。但是,巴菲特拒絕了。道指那一年始終沒有下跌到200點以下,從那以後再也沒有。在格雷厄姆提供建議時,「我有大約1萬美元」,巴菲特後來對《華盛頓日報》說,「假如我當時聽從了老師的建議,那麼現在我也許還是只有1萬美元。」
第二個例子,幾年以後的1958年,道指上漲了39%,股票股息收益率首次下降到低於債券收益。明智的投資者不會認為這樣的變化會一直持續下去。相反,這 是做空的大好機會。有經驗的專業人士小心翼翼,但是樂觀主義者卻下對了注。這是這一次又真的「與過去不同了」。因為從具有半個世紀曆史的安全觀點看,似乎一個新的估值基準無可辯駁地誕生了。假如有投資者等待股息收益和債券收益的關係回到一個合理的範圍內,那麼他們到現在依然沒有等到。紐約加百利資本集團的執行合夥人J.埃茲拉·默金(J.Ezra Merkin)指出,一旦股息收益開始小於債券收益,過去的關係就再也沒有成立過。那一年巴菲特的合夥人公司贏利上升了41%。
第一個案例的問題在於,誰又有巴菲特的智慧和勇氣,認定可以安全地無視該規則,而說「這一次與過去不同了」?我肯定沒有。第二個案例正如J.埃茲拉·默金 所說的,認識到沒有永恆不變的規則不難,但是知道規則什麼時候不再適用卻很難。規律一旦被打破,就不能再證明其是正確的。
詹姆斯·奧肖西斯在《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中指出,人們總是願意現在與從前不同。而事實上自艾薩克·牛頓在1720年南海公司泡沫中遭受重大損失以來,股 市真正的變化實在並沒有多少。股票的價格仍然由人來決定,而一旦人們的判斷受到恐懼、懷疑、無知以及所有人類情緒的影響,那麼股票價格的錯位就將持續下 去。
股票的名稱會與過去不同,行業的興衰也會與過去不同,各種投資風格更會與過去不同,但決定一隻股票是否是良好投資對象的基本因素卻不會與過去不同。
歷史已經證明,將投資置於長期的視野中,那些相信「這一次與過去不同」的人,大多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只要人們喜歡隨大流的本性沒有改變,不懼獨自前行的逆向投資者就會有大量的投資機會。
文/選自《一隻花蛤的博客》
http://news.imeigu.com/a/1327803184002.html
隨著寬帶的普及、光纖入戶和無線WIFI熱點建設的推進,網民已經習慣了通過互聯網收看電視劇、電影、動畫片和綜藝節目。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CNNIC)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網絡視頻行業的用戶規模已達到3.25億人,同比增加14.6%,在整體網民中所佔比例提升至63.4%。
與此同時,隨著版權管理的進一步加強,在線視頻的版權市場運營也趨於規範化,這也使廣告主對視頻行業的認可度不斷提高。根據市場研究機構艾瑞諮詢發佈的數據,2011年我國在線視頻廣告收入42.5億元,同比增長42.5%,在線視頻前景大好。
2011年被稱為在線視頻行業發展的「黃金之年」,在2012年,我們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看什麼?寬帶時代舉辦的倫敦奧運會又會有什麼不一樣?
細分市場有的放矢
北京公司職員林元鑫有個8歲大的兒子,他告訴記者,兒子最喜歡的視頻網站並不是優酷、土豆這樣的大型視頻網站,而是很多網友並沒有聽說過的淘米視 頻。他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專門給孩子看的在線視頻網站,除了兒童動漫還有科普節目和在線課堂,網站上還會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層對推薦視頻進行細分。」
不光有給孩子們看的視頻網站,還有專為老年人服務的視頻網站。影視點播平台風行網在春節前發佈了親情版PC客戶端,以滿足50歲以上老年人的在線視 頻觀看需求。據風行網產品總監付亞平介紹,為了方便老年人使用,親情版在功能上的改進包括增大字體、排版佈局更加清晰、推薦更適合老年人口味的影片,新增 「求片」功能,幫助老年人找到他們想看到的電影。
隨著在線視頻收看用戶規模的擴大,視頻網站開始針對不同收視人群尋找自己的機會,這些創新服務正是在線視頻網站對細分市場的深度挖掘。土豆網也投入 巨資和日本東京電視台簽訂了兩年協議,包括《火影忍者》、《銀魂》等在內60多部日本動畫片,在日本播出1個小時後,土豆網就將播放帶中文字幕的原聲節 目,以此來吸引廣大動漫愛好者的流量。
另一個細分市場「藍海」是手機在線視頻,儘管目前移動視頻市場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網絡條件來支撐起用戶需求,但企業已經預見到了這樣的趨勢,通過開發 移動應用程序、與移動運營商合作等方式來試圖搶奪移動視頻領域的先機。隨著無線WIFI熱點佈局的日益廣泛,移動互聯網的對在線視頻的流量門檻也正在降 低。
進軍上游帶來新節目
在線視頻網站主導的電視劇評選成了一件新鮮事。2011搜狐視頻電視劇盛典評出了最佳電視劇、最佳男女演員、最佳導演等12項大獎,優酷所打造的影 視盛典則根據影視劇在優酷上的播放量,評選出各類獎項。視頻網站為什麼熱衷於給電視劇頒獎?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揭出個中緣由:視頻網站近兩 年以版權為核心的競爭熱度將逐漸回落,搜狐舉辦這樣的評選,正是希望能以此建立強大的視頻媒體影響力,使之滲透至上游電視劇產業鏈。
這種滲透其實正是視頻運營商試圖打造自有平台核心競爭力,提升在線視頻平台在產業鏈中的控制力。在線視頻網站一方面和電視台深入合作,以台網聯動的 方式幫助電視台進行電視劇推廣。具體來說就是利用在線視頻運營商、傳統電視台以及其他存在差異化的資源,以視頻運營商為平台,形成整合和互補。從內容上 看,則是通過曝光、人群、地域的互補以及播放週期的延長,促進收視率提升,獲得更優化的傳播效果。
另一方面,它們也在直接介入電視劇生產環節,隨著電視劇網絡版權價格的攀升,在線視頻網站希望能在產業鏈中獲得更大的議價權,以此獲得上游產業的分 利機會。優酷推出《泡芙小姐》和《十一度青春》系列劇,還有最近推出筷子兄弟的微電影《父親》;搜狐直接參與了湖南衛視2012年開年劇《落跑甜心》的聯 合投資;騰訊宣佈將和華誼兄弟在2012年共同投資拍攝1到2部電視劇,並負責這些電視劇的新媒體版權經營;土豆網成立了動漫製作公司,意欲打造首席國產 動漫視頻平台。
寬帶上的奧運視頻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歷史上首次借助互聯網新媒體全程參與直播的奧運會,不過限於帶寬、用戶習慣等因素,當時新媒體的參與主要通過文字和圖片報 導來體現。經過3年多的發展,在線視頻消費已成為網民的普遍網絡行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尚有數月,各大視頻網站早已在這個戰場上競爭得硝煙瀰漫。
如果單說網上看比賽,那自然離不開中國網絡電視台(CNTV),作為倫敦奧運會的官方互聯網、移動平台轉播機構,其新媒體報導的策略是將電視節目的 網絡延展和網絡自身的原創內容採用最新的新媒體技術手段,運用多終端平台進行新媒體傳播,也就是說電視上來不及呈現的比賽和賽前賽後花絮,到時候都能在網 上看到。
沒有賽事視頻直播和點播權的其他在線視頻網站則把目光投向了賽場之外。騰訊瞄準了運動員,聘請鳳凰衛視主持人梁文道開辦原創欄目《中國茶館》,視頻 欄目在倫敦奧運新聞中心附近租下演播室,騰訊網絡媒體總裁劉勝義介紹說,騰訊已與181位運動員建立獨家合作夥伴關係,將在賽前和賽時為觀眾呈現精彩的談 話節目,「在實時網絡時代,運動員本身已經成為播報賽事的重要資源」。
搜狐推出的原創奧運視頻欄目則形式多樣,在「7」電影項目第二季中,將有七位女性導演去倫敦拍攝奧運相關短片,此外,還有關注運動員家人的「人生故 事」等等,搜狐網總編輯劉春表示,視頻報導將是搜狐此次奧運報導的一大亮點。「搜狐將創新、研發一系列視頻欄目,包括評論、脫口秀、紀錄片、微電影、網絡 劇等。」(經濟日報 陳 靜)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25/3MMzcyXzQwNDY3Mg.html
21世紀網 是14.86億元還是20.62億元抑或53.43億元?在2008年三一重工收購三一重機的公告中,我們看到同樣的一個標的,不同的評估方法得出了上述不同的結果。
對 此,全國人大《評估法》立法起草組成員,全國資深房地產估價師、土地估價師、資產評估師崔太平近日向21世紀網表示:評估本身不同於數學計算,不可能1加 1等於2。不同評估方法,得出不同的評估結果,這很正常。因此,評估師需要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並對於評估結果進行取捨。
不過,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聰明的企業或者負責人根據需求在這些方法中遊走,尋找對自己最為有利的估值。
差異的結果
2011年11月,廣州越秀區法院開庭審理中聯資產評估公司在廣州評估一塊地少算2.3億元一案。
據 悉,中石化勝利油田旗下的東營大明置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國有公司,這家公司在廣東全資控股了廣東美洲原野山莊開發有限公司。大明公司決定,美洲原野 公司擬由註冊資本1000萬元增資到5000萬元,由深圳光大嘉華投資有限公司注資人民幣3600萬,持有美洲原野公司72%的股權。
為 此,東營大明公司委託了中聯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對美洲原野公司進行資產評估。中聯公司出具的中聯評報字[2007]第746號文《美洲原野公司 擬增資擴股項目資產評估報告書》,將美洲公司的1000畝土地使用權放入「存貨」一項,評估報告給出的1000畝土地評估價為6891萬元。這1000畝 土地在2007年8月的價格是人民幣3億元,中聯公司的資產評估報告使得土地價格被人為降低,降低份額超過2.3億元。
無獨有偶。去年年底「深鴻基也陷入因為評估帶來的紛爭。
2011年4月,深鴻基以1.58億元的價格將新鴻業66.5%的股權轉讓給賽德隆。賽德隆當時並沒有付款,而是承諾以其持有的西安深鴻基40%的股權應分得的利潤和收益償付股權轉讓款。
6月,深鴻基以2.06億元的價格購買百川盛業所持有的西安深鴻基40%的股權,與賣出新鴻業40%應收款1.58億元相抵消後,賽德隆不僅不需要向深鴻基支付新鴻業的轉讓款,深鴻基反而向百川盛業支付4831萬元的差額補償金。
據悉,深鴻基賣出新鴻業的溢價率為78.24%,而買入西安深鴻基時溢價卻高達354.08%,兩相對比,差距明顯。
遊走在不同方法
雖然上述事例中出現的數字差額較大,但嚴格來說評估結果並沒有多大的問題,問題出現在評估方法身上。
大連國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岳陽向21世紀網表示:目前我國評估一般包括以下幾種方法:成本法、收益法、市場法等,資本市場上還有市盈率比較法、市淨率比較法、EV/EBITDA倍數法。不同的評估方法得出的結果相差較大,有時出現的差異令人咋舌。
崔太平告訴21世紀網:在房地產市場存在泡沫的情況下,用市場法得出的評估價格肯定要高於收益法得出的評估價格。這就會導致市場價格較高的房地產,如住宅要靠租金收回投資,就幾乎不可能。因為要50年甚至100年。
崔太平的觀點在深鴻基一案中得到了體現。
岳 陽表示:深鴻基以1.58億元的價格將新鴻業66.5%的股權轉讓給賽德隆時,評估機構對新鴻業存貨採用成本法評估,價格相對較低。而深鴻基以2.06億 元的價格購買百川盛業所持有的西安深鴻基時,評估機構則對西安深鴻基的存貨採用假設開發法評估即收益法,其價格較淨資產溢價則更為明顯。
「都是慣用評估方法,你能說哪個是公正的,哪個是錯誤的嗎?」岳陽反問道。
若不同標的用同一評估法得出的結果差異並不明顯,那同一標的、不同評估法得到的評估價格或更會讓人驚訝。
在2008年三一重工收購三一重機的公告中,三一重工列出了數種評估方式與對應結果,最高與最低相差近4倍。
首先三一重工利用市盈率比較法計算除了三一重機的價格。
三 一重機2008年預計淨利潤為1.456億元(扣除證券投資虧損後的淨利潤為2.1億元),2009年預計淨利潤為3.8億元,則2008年和2009年 按股權價值19.8億元測算的模擬市盈率為13.60倍(扣除證券投資虧損的市盈率為9.43倍)、5.21倍。若取可比公司2008年平均市盈率 14.06倍,計算可得三一重機的股權價值在20.47億元(扣除證券投資虧損的股權價值為29.53億元)~53.43億元之間。
隨後,三一重工以市淨率比較法計算出三一重機的評估值。
三一重機2008年6月30日淨資產為40,946.24萬元,若取可比公司平均市淨率3.63倍,計算可得公司股權價值為14.86億元。
此外,三一重工還以企業價值和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的比率(EV/EBITDA) 倍數法計算出了三一重機可能的市場價格。
由 於三一重機2008年預估的淨利潤為1.456億元(扣除證券投資虧損後的淨利潤為2.1億元),EBITDA為1.95億元(扣除證券投資虧損的 EBITDA 2.39億元)。若取可比公司EV/EBITDA倍數15.8倍,計算可得三一重機股權價值為21.04億元,扣除證券投資虧損的股權價值為28.04億 元。
同一個標的,最少評估值為14.86億元,最高的可以達到53.43億元,相差近近4倍。若上市公司運用最高評估值購入,對中小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傷害。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評估方法是影響評估結果的一個關鍵因素。雖然不同的評估方法具有各自不同的評估思路、評估前提和運用條件,但其本質功能是用來揭示資產公允價值的技術手段。但現在評估機構為滿足相關者的需要,人為選用不適當評估方法的動機較強。
岳陽表示:「現在資產評估已經成為某些上市公司輸送利益的工具了。在現階段採用單一的方法評估,容易出現有失公允的現象,在評估的時候,最好採用兩種以上方法相結合。」(21世紀網 陸曉輝)
|
||||||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