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借力新36条 上海“肉鸡大王”欲玩转小贷公司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521/669682.shtml


每经记者 胡俊华 田甲 发自上海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难啊。想当初,为了手头资金有更高收益,我在2005年就申请开办典当行,报告层层 上报至商务部,等了两年才批下来。”张玉峰在位于上海外滩附近的办公室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希望新36条出台以后,会为自己的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 机会。
张玉峰是上海骏合实业集团董事长,集团旗下目前拥有建筑装饰工程公司、投资公司、典当行等,并在2009年2月发起设立了上海骏合小额 贷款公司,同时也是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协会理事长。
从1988年第一次“下海”创业,到日后业务发展壮大成为上海滩的“肉鸡大王”,再成功转 型进军建筑装潢业,进而将业务拓展至投资公司、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张玉峰为我们讲述了一位民营企业家向金融业拓展的心路历程。
“肉鸡大王”进 军金融行业
张玉峰1966年生于上海松江,属马。1988年,他就放弃了一份“铁饭碗”工作,成为上海第一批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干起了食品生 意,此后一做就是10多年。
“那时候还不存在民营企业的说法,第一次经商就挂靠在居委会的牌照下,厂子建在崇明岛上。当时交通也不像现在这样 方便,每次进出崇明岛都是汽车、轮渡来回倒,有时候赶路时一累就睡着了。”
艰苦的环境未能阻挡住张玉峰创业的激情,他在崇明岛建了一个大型养 鸡场,几年后发展为一个有200多名员工的中型企业,每天有2万只肉鸡销售出厂,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知名企业都在他的客户名单上榜上有名。“3个上海人 中就有1个就是吃的是玉峰生产的鸡。”
但到了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肉鸡出口生意受阻,张玉峰最终决定忍痛割爱,将工厂和业务悉数 出售。2000年,他开始转型装潢设计行业。受益于前些年打下的人脉基础,再加上对经济脉搏的准确把握,张玉峰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生意越做 越大,烦恼也随之而来。从商10多年后,张玉峰积累了丰厚的资本,需要一个生意作为载体,既能盘活资本,又能保证稳定的现金流。由此,到2007年时,张 玉峰开始正式进军金融领域。
民企争相出手小贷公司牌照
“当初为了设立典当行,我们花了两年多时间申请,最后层层上报至商务部,才获得 批示同意。”张玉峰表示,后来政策开了一个口子,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他也是马上提出了申请。
2008年8月29日,上海市政 府39号文发布,标志着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在上海正式展开。“39号文规定,每个区县有一到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名额,因此,每个区县稍有名气的企业老板 都提出了申请。”上海市奉贤区一位民营企业主透露,当时和他一起递交申请的企业有20多家,其中有6家企业都想做大股东。经过区金融办统一协调,有的最终 决定放弃申请,有的则临时组合起来成立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
根据文件规定,设立小贷公司,要求主发起人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资产负债率 不高于70%,连续3年盈利1500万元以上。
因为已经有典当行的经营经验,而且骏合实业具备了发起设立小贷公司的条件,张玉峰决定着手申办 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在2008年国庆节前夕就开始准备。经过近半年筹备,2009年初,上海市松江区骏合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张玉峰在 采访中坦言,做小额贷款公司和从事传统的行业根本区别在于个人的成就感。“赚钱有满意度,而赚钱的过程中如果能看到微型的企业能成长,为那些从银行贷不了 款的企业解决了难题,那种满足感、成就感是不一样的。”
我们比银行更有竞争优势
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张玉峰对记者表示,其实 小贷公司比银行更有竞争优势。他认为,虽然银行不差钱,但那都是老百姓存的钱,因此银行更加看重对风险的掌控。“有的银行虽然也成立了小企业部,但是在审 批贷款的过程中,要看企业的报表、盈利情况,审批流程比较复杂。而对小额贷款公司来说,是当地人扶持当地的企业,主发起人因为具备区域优势,对于村镇都很 熟悉,经营者是不是实实在在做生意的人,也都很方便地就能打听得到,发放贷款也能有的放矢。”
看似不起眼的小额贷款业务,张玉峰却看到了巨大 的商机和社会价值。他清楚地认识到,本区内微型企业资金量的需求比较大,关键看营销是否能真正地深入下去,走入开发区、商会等最熟悉企业用钱的地方。因 此,他在经营的过程中也积极地发挥联动作用,最大化地发挥信息和资源优势。
张玉峰表示,小额贷款公司由于业务局限在本地区内,最大的风险在于 道德风险,具体地讲就是贷款是否真的专款专用,是否真的用于自己的事业上,如果达到这个要求,生意失败的概率很小。
谈到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 的具体措施,张玉峰总结为:科学、理性的分析加上经验的结合。据悉,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已经可以通过合作银行查询企业的征信系统,还和上海资信进行合作,对 贷款对象的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股东的个人征信情况进行查询,并且制订了一套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控制程序。
小贷公司长远发展前景看好
虽然民间资本热衷于进军金融行业,但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对股东的回报比较低。从2009年全年的经营情况看,集 中在6%至8%的水平,少数能达到10%。由于资金短缺,绝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都没有进行分红。
“小贷行业面临较高的税负。”张玉峰表 示,小贷公司须缴纳5%的营业税和25%的所得税,而农村商业银行开业前3年免交所得税,营业税只收3%,而且政府对这类金融机构另有一系列的优惠措施。
此外,由于不能吸收存款,小贷公司也面临放贷资金不足的问题。按照现有规定,小贷公司只能用自有资金放贷,同时向银行融资不能超过自身资本的50%,换 句话说,1元钱最多只能做1.5元钱的事情。“事实上,从银行融资的5毛钱有时也不能得到保证,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仍然比较谨慎。”不过张玉峰透 露,目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很多小额贷款公司通过股东连带责任担保的方式获得了贷款,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等一批外地到上海来发展的银行也愿意和小贷公司 展开合作,解决小贷公司的燃眉之急。
按照现有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3年以后可以转制成村镇银行,转制成社区银行也是一个出路。为此,张玉峰目 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维护优质客户,保证市场占有率。张玉峰表示,希望在新36条所提出的鼓励民间资本进军金融行业等政策的扶持 下,小贷公司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56

揭秘深圳小貸公司暴利:年化利率超50%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728/2411810.shtml

 近幾年來,小額貸款公司發展迅速,僅深圳就有幾十家小貸公司,網點達數百個。然而,小貸公司是怎麼運作的,其利率到底有多高,一直是個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通過調查深圳多家小貸公司,揭開暴利謎團。
實際利率超基準四倍
記者先後電話諮詢了5家小貸公司,稱想借款10000元,一年期。得到的答覆基本雷同——貸款需扣除2%的手續費,實際到賬9800元;利息按月算,每 月1.3%,外加1%的管理費,兩者加總為每月2.3%;每個月還款1063元(含本息等所有費用),共還12個月(期)。
對於折合年息,小 貸公司均避而不答,只說客戶多是短期貸款,皆以月計算,沒有以年計算的。某從事財務工作的會計人員經過計算,給出的答案是(年息)高達60%左右!而記者 使用中國銀行官網上的貸款計算器進行試算,結果顯示,資金流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到款9800元,每月還款1063.03元,共償還12個月),計算器顯示 的年化利率高達51.71%。
上述會計人員表示,估計中行官方用的是簡要算法。「主要是因為小貸公司的計息方式是全額計息,而銀行用的是餘額 計息。在銀行分期付款,你這個月還了一部分本金,下個月計算時候就按未償還的本金計算;而小貸,雖然你每個月都還了833元的本金,本金應該越來越少,但 它每個月計算的時候仍是用10000元的本金乘以月息1.3%,即使你的本金只剩下1元未還,仍然按照10000元計息。」上述會計人員解釋說。
記者獲得的一份小貸公司貸款合同顯示,其每月還款額的計算方法為:每月償還本息合計=[〔貸款金額×月利率×貸款期限〕+貸款金額]/貸款期限;每月還 款額=每月償還本息合計+每月行政管理費。上述月利率按1.3%來計算的話,貸款金額為10000元,貸款期限為12個月,每月償還本息合計為963元, 加上1%的100元行政管理費,月還款額為1063元。也即,上述公式10000元貸款本金對應的貸款期限為12個月,而實際上的貸款本金由於每月還款而 逐月遞減。
《深圳市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管理暫行辦法》對小額貸款利率上限作了規定:「貸款利率上限放開,但不得超過司法部門規定的上限。」
而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則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
小貸公司顯然對法律規定有所應對。據瞭解,在每月2.3%的費用中,利息為1.3%,另外1%被稱為「管理費」。最新的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 6.56%,四倍基準利率為26.24%。如果簡單用小貸公司所說的月息1.3%計,年息為15.6%,低於四倍基準利率;但如果加上所謂的「管理費」, 按2.3%的月息計,年息達27.6%,已超過四倍基準利率這一上限。
但上述月息只是小貸公司宣稱的利率,按其客戶實際的月還款計算,真實利率水平已遠遠超過四倍基準利率。
按該例子,即使只計算小貸所說的1.3%月息,客戶的成本也達到了31.6%,超過了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6.56%的四倍。算上管理費,更是達到了基準利率的近八倍!
「民間借貸中,銀行同類貸款利率四倍以上的利息是不受法律保護的。」法律工作者張先生明確表示。
提前還貸:違約金+利息?
而對於提前還款,根據一家小貸公司工作人員的回覆,如果還了6期(也即1063×6=6378元)之後,提前還款,需要一次性還款5879元。
記者計算了一下:剩餘本金是10000-833×6=4998元,違約金是10000×3%=300元,兩者共計5298元。而5879-5298=581元。這581元的差額是怎麼回事?是否合理呢?
深圳市亞聯財小額信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財聯)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提前還款時的還款額包含「本金、利息、行政管理費、提前還款手續費、罰息、複利等其他費用」。記者又追問具體計算方法,他稱「很複雜,電話裡說不清楚」,並強調「與銀行的計算方法一樣」。
記者致電某銀行貸款客服熱線,客服人員表示,客戶分期付款的利息是按餘額計息的,若提前還款,銀行只會收取實際使用期間的應收而未收的利息,而是否收取違約金則和貸款品種有關,有的貸款是不收違約金的。
「如果客戶支付了違約金,就不應該再支付利息,歸還剩餘本金即可。」上述法律工作者張先生質疑小貸公司的這種做法。
《合同法》第208條規定:借款人提前還款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應當按照實際借款的期間計算利息。
根據記者得到的資料,小貸公司和客戶簽訂的合同中確有一頁「提前還款清算表」,那麼表中的「提前還款應償還金額」雙方是怎麼約定的呢?
「簽合同的時候就只給了一個提前還款清算表,我根本沒有細看,更沒有和我們商量。」一小貸公司的客戶稱。
對此,上述張先生表示,這屬於不合理的格式條款,消費者有權提出異議。提前還款,償還剩餘本金是理所當然的,支付違約金是有道理的,畢竟打亂了借款人的資金使用計劃,但是既然已經支付了違約金,還要再支付其他額外費用就不合理了。
小貸公司暴利之嫌
儘管利息如此之高,但小貸公司的壞賬率並不高。
深圳市金融辦發佈的「2011年1~5月份深圳金融運行情況」顯示,32家小額貸款機構自開業以來,為社會解決206.69億元的融資需求,營業收入 5.28億元,淨利潤2.63億元,本年度新增貸款63.10億元,貸款餘額40.51億元,不良資產餘額1.34億元。以此來看,小貸公司的不良資產率 確實不高。
既然壞賬率不高,高利率的另外一個可能是小額信貸的展業成本過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獲悉,小貸公司員工的待遇 偏低。業務人員只有1000多元的底薪,提成一般是客戶貸款量的1%到2%,這個成本被客戶的手續費——貸款額的2%(如上文所述,貸款10000元,先 扣200元)所覆蓋;內勤人員的月工資不過3500元左右,一個網點內勤人員合計不超過10人。
與之對應,每個網點的收益卻很高。業內人士透露,生意稍好的小貸網點,每個月可放款400萬元,貸款存量可達4000萬元。貸款存量一年的利息 (51.71%)收入就高達2068萬元。
亞聯財官網顯示,該公司發展迅速,今年以來在深圳的網點從28家增加到35家,且在瀋陽、大連和昆明等城市新設立了分支機構。
「銀行的利率低,但很難貸。」從事五金生產的王老闆說出了苦衷:「除了繁瑣的程序,很多銀行貸款人員會暗示你給『好處費』,這個太費精力;小貸利率高,但它確實方便。」
民生銀行貸款顧問邢炯泳提醒:「部分客戶可能不瞭解銀行的情況。中小銀行針對小微企業的創新產品不斷推出,但不為市場所知,造成了銀行找不到客戶、客戶找不到銀行的尷尬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6

上市公司潮涌小贷 打通“供应链”抱团取暖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20/zOMzA3XzM3MzMzOQ.html

疯狂投资小额贷款公司(下称小贷公司)浪潮中,一批上市公司与众不同。

与借助当地发达的民营经济进行散养式放贷不同,这类上市公司发起设立小贷公司,更多的是为给其上下游或关联企业解资金“燃眉之急”,以保证产业链公司稳定,减少上下游经营风险。

如此“供应链”抱团式的小贷公司投资模式,在本轮信贷紧缩中的遭遇如何?

尽管供应链类小贷公司可以依靠与上下游及股东间的关系抱团取暖,在融资、放贷方面颇具优势,但在目前整体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也不得不面对困境。“现在我们的贷款利率已达4倍上限,仍然供不应求。公司十多亿资金全部贷光。”某国内大型供应链式小贷公司人士透露。

虽供应链企业的状况相互之间比较了解,放贷风险较小,但在信贷危机下,困扰其他小贷公司的风险问题,也同样显现。

“下半年,我们加大风险控制,贷款审批日益严格,之前对一些信用额度较高的客户还可以不做抵押直接借款,但现在一切都要从严;此外,也取消了个贷,现在只提供企业贷款。”

小贷力挺供应商

2010年8月17日,友阿股份(002277.SZ)公告称,拟投资1.8亿元发起设立长沙市芙蓉区友谊阿波罗小额贷款公司(下称芙蓉小贷),持股90%。

友阿股份表示,其长沙区域供应商数量已达1600家,在芙蓉区注册的供应商近200家。

针对供应商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回笼时间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和靠自身资金的自然流转很难满足资金正常需求等问题,该小额贷款公司将满足其经营资金周转需求。

尽管营业不到一年,但2011年上半年,友阿股份控股的芙蓉小贷就取得净利润1294.63万元。

与 友阿股份相似的,还有泸州老窖(000568.SZ)大股东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老窖集团)。2010年3月16日,老窖集团联合和其它经销商 企业、关联协作企业、地方品牌酒类企业及部分社会投资人发起,设立资本金8亿元的龙马兴达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兴小贷)。

老窖集团董事长谢明曾透露,龙兴小贷主要是为带动泸州酒业园区配套企业的融资。

当地财政局一位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龙兴小贷通过对酒业园区企业的贷款,扶植其庞大的供应商和上下游供应链网络,在园区中小企业出现资金紧缺时,提供短期借款救急。

“对不同客户提供的额度不一样,要详细参考客户信用情况、与老窖集团关系紧密程度等。不过,一般贷款金额都在数百万左右;而偿还期限方面则多为3个月和6个月,最多不超过1年。”前述人士表示。

“上述类型小贷公司股东多有当地国资背景,经济实力比较雄厚,设立小贷公司有成为政府融资平台重要补充的意味。而当地银行基于其股东背景,愿意给这种信用度较高的小贷公司提供借款,甚至银根紧缩情况下,也可能优先向其提供资金。”该财政局人士表示。

物流股参与小贷

除地方国资性质的友阿股份和老窖集团,凭借零售行业庞大的经销商体系和上下游关联企业客户资源发起设立小贷公司外,以怡亚通(002183.SZ)为代表的物流管理上市公司,则成为设立供应链型小贷公司的另一样本。

2009年10月25日,怡亚通发布公告,拟成立深圳市宇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宇商小贷),注册资本1 亿元,公司全资持股。

值得注意的是,斯时恰逢怡亚通主业陷入低谷期。当天发布的2009年三季度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净利6363万元,每股收益0.17元,同比均下降50%;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5.29个百分点至5.35%。

“由 于银行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使公司供应链上下游的许多客户无法取得银行信用,没有足够资金完成其供应链上的商业行为。而小额贷款公司能站在供应链全局的高 度,为协调供应链资金流,降低供应链整体财务成本提供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将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延伸到供应链上下游多个企业。”怡亚通投资报告如是陈情。

事实上,物流公司依照上下游客户依托,投资建立小贷公司的业务模式在深圳颇为普遍。

按照深圳市政府颁发的《深圳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深圳部分供应链管理企业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后,其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无需固定资产抵押,就可通过小贷公司获得融资。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物流供应链企业提供的小额贷款金额为100万到500万不等,贷款期限2-6个月,年利率约18.5%。而贷款具体形式较为多样化,包括货物质押贷款、商业返利质押贷款、应收款保理融资,甚至网吧贷款和汽车金融业务等。

前述财政局人士认为,“供应链型小贷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多处行业核心地位,熟悉并能对上下游中小企业起到关键影响。基于股东背景,这类的小贷公司发放贷款时可降低风险,既解决中小企业分散的问题,凭借稳定而庞大的客户群体,也能保证丰厚收益。”

2011年上半年,宇商小贷净利1334万元,而同期怡亚通净利仅3930.70万元。宇商小贷对其业绩贡献超过三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19

上市公司“炒钱团”:A股疯投小贷公司生存调查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8/zMMzA3XzM3MjUzMw.html

上市公司“炒钱团”系列报道

“很紧张,很担忧。”10月17日下午,杭州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老总在电话中忧心忡忡。

昔日涓涓供给上市公司利润宝库的小贷公司,如今正遭遇放贷资金断流和坏账的尴尬。

在民间资本最为发达的江浙一带,400多家小贷公司即将面临资金池干涸烦恼。“温州有20多家小贷公司,每家注册资本大概在1亿到2亿元之间,但现在基本已没钱可贷。”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

江浙样本仅仅是冰山一角,由银根紧缩引发的金融体系连锁资金紧张困局正由温州逐渐全国扩散。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接受采访的多位银行人士承认,“现在资金链已非常紧张,银行自身都缺钱,更不要说把钱借给小额贷款公司。”在四川东南,某国内知名国资背景的小贷公司人士透露,“从下半年开始,客户贷款需求急剧增多,之前还有拉业务压力,但现在钱早就贷光了。”

而更大的风险在于,由于信贷风险的蔓延,小贷公司发放出去的贷款也面临着坏账的风险。

但上市公司们却并未停止对其经营牌照的角逐。10月11日,海欣股份(600851.SH)发布公告称,将作为主发起人投资4100万元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成为年内第8家参股小贷公司的上市公司。

融资之困

作为民间资本高度集中地区,江苏、浙江两省一直是全国小额贷款行业中心。2008年第一批拿到小贷公司牌照的10家上市公司中,除张江高科(600895.SH)位于上海外,其余九家公司均为浙江省内企业。

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也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江苏、浙江两省更分别凭借426.46亿元、276.87亿元的实收资本以及616.62亿元和419.16亿元的贷款余额,位居状元、榜眼之位。

而伴随着银根不断紧缩,资金链紧绷问题也在江浙一带表现最为严重。

“小贷公司融资来源为股东投入的资本金和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最高上限为注册资金的50%),但现在资金链紧,根本无法从银行贷到款。”周德文表示。

张家港另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人士向记者诉苦,“公司早就没钱拿出去放贷了,现在只能干等已借出的资金回流。”

“我们公司在省金融办评选的小贷公司中评分较高,平日跟一些银行关系也比较好,所以现在还能贷到50%资本金。但业内很多小贷公司已经无法贷到款了。”前述杭州小贷公司老总告诉记者。

他不无担忧的表示,“下半年资金紧张情况比上半年严重。虽然政府接下来会制定相关缓解措施,但由于政策体现到实体经济上的延后性,推测资金链紧张的局面仍将持续较长时间。”

而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目前杭州小贷公司的贷款利率基本在基准利率的3倍左右。“我们没有完全按市场化将利率随行就市涨到4倍的利率上限。现在中小企业负担太大了,从我们这儿贷到款可能就是为了去偿还上一笔借款。”有杭州小贷业内人士透露。

“也有第三条融资之路可走,就是依靠股东扩大注册资本向小贷公司注资,但浙江省对小贷公司管理颇为严格,变更注册资本要经过政府部门批准,门槛比较高。”周德文表示。

《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当地小额贷款公司设立1年后,经省金融办审核才可以增资扩股。

除江浙两省外,国内小贷业务排名第三的内蒙古自治区中,小贷公司融资问题也相当严重。

“呼伦贝尔大概有四五家小贷公司,发起人股东多为当地煤老板、暴发户身份,在之前信贷较为宽松时候,银行就不是太愿意放贷给它们,现在资金链这么紧张,银行自身都缺钱,更不可能借给这些小贷公司了。”一位呼伦贝尔银行界人士告诉记者。

与 浙江省相比,内蒙古当地政府对小贷公司发起设立管制相对宽松,有限责任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下限为500万元,股份有限制注册资本下限为1000万元;此外 允许境外小贷企业或金融机构担任股东。由于当地监管部门在股东增资方面未设立较高门槛,股东增资成为内蒙古小贷公司融资主要渠道。

其中,内蒙古第一家试点小贷公司“融丰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10月挂牌营业,初始注册资本仅为3000万元,而目前,该公司注册资本已经达到4亿元。

“由 于银行借款渠道已经被堵住,股东资金实力实际上决定了小贷公司的贷款规模。目前呼伦贝尔地区小贷公司利率基本是银行基准利率的2到3倍,不过由于当地地下 钱庄比较发达,小贷公司自身贷款规模小、短期利率高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自身发展。”上述当地银行人士指出。

坏账风险激增

而随着资金链的日益紧张,小贷公司不得不面对激增的客户违约和坏账风险。

“在整个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企业实在拿不出钱来还贷。”前述杭州小贷公司老总颇为无奈地告诉记者。

“针对坏账风险激增的问题,我们也迅速做出应对,比如在跟客户签约时规定,在其完成订单收回资金后必须立刻偿还对我们得借款。此外我们也会督促客户做好自身财务管理。”该杭州小贷公司老总表示。

“宁波这边企业资质相对较好,加上政府最近又相继出台多条救市政策,所以暂时还没有出现大规模企业倒闭,资金链断链的情况。”一家宁波较大规模的小贷公司董事长告诉记者。

“我们主要给老客户放贷,违约风险相对比较小,”不过该董事长也承认该公司最近放贷延期和违约现象有所增加。“比如之前说好20日坏款,现在有可能拖到月底才还。”

“浙 江地区的小贷公司其实是夹在两边为难。”周德文认为,“从贷款客户方面看,信用额度好的客户早就被银行抢走了,面临的放贷风险相对较大;而从收益方面来 说,小贷公司远不能跟民间高利率相比,此外由于融资限制和资金链断流困扰,利润基本已经被限定,而随着还款延期和坏账激增,小贷公司实际收益也将受到影 响。”

而小贷公司的如此困境,或也将会传导到参股的上市公司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20

誰啃了溫州「小貸」的香餑餑?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7/2NMzE5XzQxNTg2NQ.html

市場的疲弱並不影響資金對於溫州綜改概念股的追捧。

4月6日,浙江東日開盤後再度衝擊漲停板,這是3月29日以來,浙江東日連續第四個交易日封於漲停板。

而讓浙江東日連續暴漲的,正是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出爐,3月2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獲批。浙江東日因為參股溫州銀行而被視為板塊領頭羊。

在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的十二項主要任務中,有關於「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可改製為村鎮銀行」的表述。

據此,「只貸不存」的小額貸款公司在政策的沐浴下或將蛻變成小型村鎮銀行,這對於早在3年前擠破腦袋欲進軍銀行業的溫州本地資本,尤其是頗具實力的上市集團公司來說,無非是等到了出頭之日。

截至2012年3月,溫州本地小額貸款公司一共27家。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這27家小額貸款公司的發起人中9成均為溫州本地企業,且主發起人多為當地各縣(區)的龍頭企業,如開元集團、瑞立集團、廣泰建設集團等。

值得關注的是,主發起人中出現了上市公司大股東,如華峰集團(華峰氨綸002064.SZ、華峰超纖300180.SZ)、正泰集團(正泰電器601877.SH)、森馬集團(森馬服飾002563.SZ)、奧康集團(奧康股份已過會)。

由溫州瑞安人黃偉掌舵的「新湖系」對於溫州本土的小額貸款公司青睞有加,但無果而終;但新湖系在本次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中並非一無所獲,其通過哈高科(600095)參股了溫州銀行。

誰「搶」了第一隻螃蟹

2005年10月,率先在山西、陝西、四川、貴州、內蒙古五省開始了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

如此一來,國內由私人出資「只貸不存」的非銀行機構誕生了,旨在服務「三農」小企業,完善農村金融體系。

而2008年5月,中國銀監會和央行聯合頒佈的《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也點燃了溫州資本進軍「小貸」的熱情。

浙江一家小額貸款公司的人士表示,「政策剛出來的時候,當時各地包括縣政府、企業甚至個人投資者積極性都很高,想通過小額貸款公司作為跳板進軍門檻較高的銀行業。」

「但當時想拿這張『金融牌照』不容易,最初每個縣只有一個名額,所以一般當地實力最強的民企才能作為小額貸款公司的主發起人。」該人士進一步對記者表示。

截至2009年3月,浙江省共批准設立了小額貸款公司56家,其中民間資本頗為活躍的溫州便佔了8家。

溫州的蒼南、永嘉、瑞安三地的首批小額貸款公司名單率先出爐,分別是蒼南聯信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永嘉縣瑞豐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和瑞安華峰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而背後摘得主發起人資格的分別是天信儀表集團、奧康集團和華峰集團。

溫州樂清則是出現了「雙雄」奪一牌照的局面。

華儀電氣(600290.SH)系當地第一家上市公司,2008年末總資產和淨資產分別為11.32億元和4.08億元;而正泰集團當時雖未有上市資產,但其旗下的低壓電器龍頭製造商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擁有的總資產和淨資產便分別達到了19.98億元和11.05億元。

最後,樂清首家「小貸」花落正泰集團——樂清市正泰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而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正泰電器,601877.SH)亦於2010年1月21日登入滬市主板。

值得關注的是,溫州共有11個縣(市、區),最後組建小額貸款公司是文成、泰順、洞頭三地,其中洞頭縣誠意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於2010年7月才成立。

對於別的縣區遲遲未設,前述浙江小額貸款公司人士對記者亦稱,「不是這幾個縣對設立小貸不感興趣,而是設立小貸公司有硬性門檻,這把一大部分有意向當主發起人的企業擋在了門外。」

據《浙江省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登記管理暫行辦法》,小額貸款公司設立為有限責任公司最低門檻為5000萬元(欠發達縣城不低於2000萬元),而設立為股份有限公司門檻為8000萬元(欠發達縣城不低於3000萬元),且均為一次性足額繳納的貨幣出資。

工商資料顯示,文成縣百川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和洞頭縣誠意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僅為6000萬元;依此看,文成、洞頭兩地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本不足8000萬元,是按「欠發達縣城」3000萬元的標準執行。

上市巨頭圍獵「雞肋」盛宴

溫州本土具有上市資產的民企集團自然成了這場「小貸」盛宴的主要饕餮者。但這場盛宴明明是無錢可賺的「雞肋」,但還是為了村鎮銀行的綠色通道而趨之若鶩。

除了前述樂清市正泰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有正泰集團持股20%外,另有溫州市甌海恆隆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隆小貸)和瑞安華峰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峰小貸)分別有森馬集團和華峰集團壓陣。

森馬集團系中小板企業森馬服飾(002563.SZ)的控股股東,其於2009年1月6日聯手15家溫州本地企業以及3位自然人成立了恆隆小貸,註冊資本為20000萬元,實際控制人為森馬集團董事長邱光和。其中森馬集團持有其20%的股權為第一大股東。

而溫州瑞安尤氏家族92.17%絕對控制的華峰集團旗下有上市資產華峰氨綸(002064.SZ)和華峰超纖(300180.SZ)。

據華峰超纖招股說明書,華峰小貸成立於2008年11月,出資人包括華峰集團在內的15家企業和5名自然人,註冊資本20000萬元,其中華峰集團為主發起人,持有股權20%。

隨著2009年溫州當地對小額貸款公司政策的放開,華峰集團持股比例提到30%。而截至目前華峰小貸的註冊資本已升至80000萬元,為目前溫州27家小貸公司中註冊資本最高。

一位對小額貸款公司熟悉的浙江資本人士對記者表示,「當初參與小貸公司業務還是對村鎮銀行的預期,小貸公司對母公司貢獻的利潤微不足道。」

「另外受制於小貸公司只允許貸不允許存限制,以及不得超過2家銀行融資且要低於資產淨額50%的規定,小貸公司成了區域性『雞肋』,其服務功能沒有真正釋放。」該資本人士進一步表示。

華峰小貸財務數據顯示,2009年其總資產為53272.21萬元、淨資產為42643.19萬元,2009年實現營業收入5008.41萬元、淨利潤2634.29萬元。

這2634.29萬元的淨利潤分攤給

華峰集團(持股比例20%)僅有526.86萬元;可以比較的是,同期尤氏家族控制的上市資產華峰氨綸和華峰超纖為其貢獻了5564.76萬元和3826.09萬元淨利潤。

除了上述已有上市資產的溫州本地集團外,即將披上上市光環的溫州資本有奧康集團和浙江誠意藥業有限公司。

永嘉縣瑞豐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發起人便是奧康集團,目前奧康集團持有該小額貸款公司19%的股份。

奧康集團旗下浙江奧康鞋業股份有限公司早於2011年9月23日便過了證監會發審會,但至今仍未發行。

而浙江誠意藥業有限公司則是洞頭縣誠意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發起人,屬溫州「欠發達縣城」洞頭的擬上市企業。據悉,誠意藥業早於2010年便有上市意向,但至今還未進入證監會預披露階段。

「出局者」的金融版圖

新湖中寶(600208.SH)或許只能與本次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小貸」盛宴擦肩而過。

新湖中寶系「新湖系」旗下上市平台,實際控制人為資本浙江民營資本大鱷黃偉,而黃偉為地道的溫州瑞安人。

緊隨《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後,嗅覺靈敏的新湖中寶第一時間欲進軍溫州小額貸款業務。

2008年8月22日,新湖中寶發佈董事會決議公告,擬斥資4000萬元參與籌建「瑞安新湖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湖小貸),「新湖小貸」註冊資本為20000萬元,其中新湖中寶持股20%股份而為主發起人。

然而,光打雷卻沒下雨。新湖中寶籌建「新湖小貸」事項卻沒有了下文。

記者發現,目前溫州本地27家小額貸款公司亦無「新湖小貸」的身影;記者進一步通過溫州市企業信用網也未能查詢到「新湖小貸」的相關工商信息。

4月6日,新湖中寶董秘虞迪鋒頗為肯定地告訴記者,「當時這家小額貸款公司沒有設立。」但對於具體原因,虞迪鋒未作解釋。

在目前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相關「小貸」政策下,新湖中寶未能擁有溫州小額貸款公司股權,虞迪鋒話語間流露出一些遺憾,「當初假如公司成立,現在看來蠻好的……」

其實,新湖中寶不乏參股銀行的足跡,通過持股小額貸款公司涉足村鎮銀行或只是其中的一個嘗試而已。

盛京銀行目前「在會」14家城(農)商行之一,目前新湖中寶持有其30000萬股,持股比例為8.12%。參考2011年9月方正證券以5元/股、12.5倍市盈率的價格入股盛京銀行,若盛京銀行順利發行,且發行價在8-10元一線,那新湖中寶所持股份市值將達24億-30億元,是其入股成本4.5億元的5.3-6.7倍。

而成都農村商業銀行成立於2009年12月31日,註冊資本58.98億元,新湖中寶投入4.88億元,持股比例為8.27%的股權,為其第二大企業法人股東。

2011年2月,新湖中寶擬以1.6元的價格增資2.63億股,增資後持股比例為7.5%。

吉林銀行則是新湖中寶另一參股城商行,據2011年中報,其持有吉林銀行10000萬股,持股比例為1.52%。

與此同時,新湖中寶除了參股銀行外,還涉足了證券、期貨領域。

新湖中寶旗下擁有新湖期貨有限公司,持有89.29%的股權;而湘財證券和長城證券已有其參股身影。

目前哈高科(600095.SH)則是黃偉掌舵「新湖系」的另一資本運作平台。

哈高科與本次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密切相關,因其參股溫州銀行4562.47萬股而成為近期二級市場被炒作的對象。

哈高科近4個交易日最大漲幅超過20%,4月6日,哈高科報收6.61元,漲幅為2.01%。對於溫州金融試驗區引爆二級市場,上海一位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目前只是作為框架性文件提出來了,具體還得一步步落實;參股小貸公司以及溫州銀行的好處也不會短期內體現,取決於小貸公司和溫州銀行如何在政策下具體運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65

掘金小貸沒那麼簡單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26/2NMzA3XzQ0MDk2NQ.html

2008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聯合發佈《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給予小額貸款公司合法地位。短短4年,作為「草根金融」生力軍的小額貸款公司異軍突起,增速驚人。

2012年5月10日,央行發佈2012年一季度小額貸款公司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3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4878家,較去年末新增596家,貸款餘額4447億元,一季度新增貸款531億元,較去年末餘額增長13.6%。

據央行數據,截至3月底,小額貸款公司數量居前三位的分別是內蒙古自治區424家,江蘇省413家,安徽省377家。

截至一季度末,江蘇省貸款餘額在各省市中繼續居於首位,達936.47億元。浙江省貸款餘額繼續佔據第二把交椅,為567.14億元,其小貸公司的數量184家,遠小於江蘇省,因此平均每家貸款餘額超過3億元,高於全國水平。

江蘇一位小貸公司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央行相關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借貸利率水平「不得高於央行基準利率的4倍」。目前,六個月以內(含六個月)年利率為6.1%;六個月至一年(含一年)為6.56%。這意味著小貸公司放貸的利率可達24.4%至26.24%。

「資本都是逐利的,那麼多資本,包括上市公司之所以接踵投錢建立小貸,高額利潤是直接誘因。」他分析認為。

但成立小貸公司沒那麼簡單。

2011年3月15日,東華能源(002221.SZ)公告擬成立南京化學工業園小額貸款公司,但迄今未有下文。

恆順醋業亦公告提醒投資者,小貸公司「尚處籌建和審批階段,存在未獲政府有關部門批准風險,短期內不會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造成重大影響」。

「就是成立了,也不見得都能盈利,要看當地的經濟發達狀況。」上述小貸公司負責人直言,小貸公司的前景並不那麼樂觀,「現在只能貸,不能存,沒辦法做大。業內都在等待《溫州金改方案》中提及的改製為村鎮銀行,這就可以吸納存款,但據我瞭解,情況並沒有那麼簡單。」

4月在溫州調研的華創證券研究所所長高利在報告中表示,小貸公司轉型村鎮銀行存諸多困難,「實際操作中,轉換辦法的制定是難題,且因吸儲和利率方面不具有優勢,小額貸款公司的轉換意願並不強,而且民營企業作為控股人並不具有優勢,因為銀行的貸前審查平台和貸後風險跟蹤平台都是民間不具備的,民間需要與銀行合作。此外,按制度設計,如果小貸公司轉換為村鎮銀行,則需要符合銀行資本的各項監管政策,使得小貸公司經營的自由和靈活度降低。」

另外,對急於分享「小貸盛宴」的上市公司來說,小貸公司的貸款投嚮往往具有高風險特點,潛在的壞賬風險較高。

「民間資本發達的地區,營銷與社會關係成選擇貸款對象的重要考量,缺乏制度上的風險控制。」上述券商研究員說,小貸公司並不屬於金融機構,不僅沒有加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亦無法獲得申請貸款企業的誠信記錄,「在整體治理水平沒有提高之前,改制村鎮銀行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可望而不可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28

「小貸工業化」之疑 洛鸿

http://xueqiu.com/1680873078/22028811
借貸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當之一,吾國農耕社會早熟,物產富餘,春秋戰國之時即有操此業者。然時移世易,放貸者們早已由古時的當鋪,寺廟,鄉紳變為了如今坐擁萬億資產的銀行財團。然而在基礎層面上,這門古老的生意大體延續了本初的模樣,個貸經理們依然秉承著古時前輩們的做法,依靠自己所掌握的實際情況以及個體經驗去篩選合適的借貸人,並決定合適的借貸額和利率。

上世紀末,網絡技術風潮興起,短短不到20年的時間,一個架構於英特網的龐大虛擬空間就已呈現在我們面前,對這個虛擬空間的用戶來說,最大的吸引力莫過於「零距離」的溝通,而這於生意而言,意味著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精明的商人們也漸漸嘗試著將自己的觸角伸向了這塊處女地,阿里巴巴生逢其時,駕著這股東風,短短十餘年間就成了中國最主要的電子商務平台運營商。如今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兩大電子商務平台阿里巴巴和淘寶已經累積了近百萬付費商舖,主要支付平台支付寶如今的交易額達45億元①。憑藉著建立在海量用戶資料上的龐大數據庫和支付寶的巨額流水,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將目光轉向基於小額貸款的金融模式上,力圖為集團開拓新的業務領域,似乎來得順理成章。

然而事情真的盡如人願嗎?筆者以為未必。首先,阿里巴巴的數據庫不完整,甚至不乏錯誤之處,因為與淘寶平台不同,B2B平台阿里巴巴上,國內交易的客戶缺少足夠的激勵去將自身完整,正確的信息展示在平台上。筆者畢業後曾就職於一家工貿公司,當時主要負責公司阿里巴巴平台的運營,其中包括上傳公司產品。一份完整的產品資料包括產品圖片、產品說明及產品真實價格,然而老闆千叮萬囑,不要把一些真實資料上傳,以防競爭對手知曉,但同時為了保證產品在站內的排名,資料還是要上傳的,所以除了產品名稱未改外,其他資料都做了處理。同時公司成交的生意大部分流程並不在站內完成,阿里巴巴平台對公司來說,更多時候起到的是一個信號的作用,方便採購商找到我們。在採購商找過來後,會更多的使用QQ,電話,傳真進行溝通,包括成交後付款都是網銀轉賬(一般都是款到發貨,因為之前會通過傳真簽訂合同,所以採購商不會擔心發生違約)。而據筆者的觀察和從當時老闆處瞭解的情況來看,大部分阿里巴巴國內交易市場上的商家都是通過以上流程洽談生意,這也意味著阿里巴巴平台和支付寶難以記錄到客戶的大部分交易記錄,由此可以大體推斷阿里巴巴目前的數據庫中記錄的數據很多是不完整和錯誤的。而阿里巴巴以後大規模開展小額信貸的徵信系統都是建立在目前已然累積的龐大數據庫上,不完整和錯誤的數據將直接影響徵信系統的可信度,導致批量小額貸款的風險劇增。

其次,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優質的商家沒有激勵去獲取小額貸款。與淘寶上的商家不同,由於價格不透明和相關工業品的專業性,平台上運營良好的商家都能夠獲得一個不錯的毛利率和很高的周轉率,筆者之前就職的工貿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就維持在40%以上,且存貨在一月內都能基本處理完畢(生產型廠商去存貨時間要長些,但我從供應商那裡瞭解的情況來看壓力也不是很大,因為對於國內交易,他們都採用訂做模式,庫存很少)。所以對優質商家來說,並不需要小額貸款去支持其周轉,而對於擴大規模來說,小額貸款的資金量又明顯偏小。所以此種情況下,逆向選擇極有可能發生,接受小額貸款的客戶可能是一些次級客戶,這也導致風險的加大。

再次,小額貸款可能會被濫用,由批量小額貸款的資金價格較低,貸款者有激勵去進行放貸和投資,而目前阿里的風控系統能否完全制止這種情況,尚未可知,但其中蘊含的風險無疑較大。

最後,云梯二架構的徵信和風控系統是否能夠完全替代信貸員,筆者持懷疑態度。技術無疑是個好東西,但光通過它,是無法給人的行為做出一個靠譜點的判斷的,相較之下,信貸員的個人判斷可能更可信。

綜上所述,阿里巴巴的「小貸工廠」無疑面臨著許多可測的巨大風險,短期看來,阿里巴巴也缺乏足夠的手段去控制風險,所以筆者對阿里巴巴全力投入小額信貸持負面看法。在筆者看來,阿里巴巴目前更可取的是依託龐大的客戶群體,與國內銀行對接,拓展金融服務通道,成為出色的網絡金融服務商。但阿里的領袖馬云無疑是個聰明人,不排除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通過小額信貸去迎合國家扶持小微企業的政策,去獲取一個寶貴的銀行牌照。

①    數據來源於阿里巴巴資訊6月份的新聞,附鏈接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0-d1027751166.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65

實業難做 上市公司小貸熱升溫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1/2245731.html

天之內,發佈三份收購股份公告,投入約7000萬元受讓三家小貸公司股份,輝隆股份(002556.SZ)打造小貸集團的熱情不言而喻。

輝隆股份對小貸公司的熱衷在上市公司中並非孤例,上市公司進入小貸領域的熱潮在今年繼續升溫。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40多家上市公司發佈涉足小貸公司公告。

市場分析人士稱,在實業難做的情況下,通過涉足小貸公司賺取相對更高利潤,已成為上市公司的一種生財之道。

輝隆股份斥資7000萬收購三家小貸公司

11月14日晚間,輝隆股份一連發佈三份公告,稱將收購合肥德善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合肥德善」)等三家小貸公司的股份,收購總價約7000萬元。

公告顯示,輝隆股份與關聯方安徽新力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新力投資」)於11月14日在合肥市簽訂了股權轉讓合同,以現金收購新力投資持有的合肥德善18.48%的股權及廣德德善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廣德德善」)20%的股權,兩者分別作價3557.87萬元和2209.43萬元。

另外,輝隆股份使用自有資金1291.83萬元收購張家港保稅區金海投資有限公司所持的馬鞍山德善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馬鞍山德善」)10%股權和合肥冠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所持的馬鞍山德善10%股權。

輝隆股份和新力投資的董事長均為李永東,輝隆股份和新力投資的實際控制人同為安徽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三家小貸公司為安徽省供銷商業總公司發起,連同各地方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及供銷社共同設立。

輝隆股份前期通過收購控股子公司新力化工間接持有合肥德善11.21%的股權,本次成功收購合肥德善18.48%的股權後,成為合肥德善的第一大股東。

上市公司熱衷小貸

上市公司的小貸熱在今年得以延續。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40多家上市公司涉足小貸公司,其中半數為發起設立。在目前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頻頻參與小貸又是意欲何為?

對此,有券商表示,在目前國家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背景下,對小貸公司往往持鼓勵態度。而另一方面,實業的回報率進入低迷狀態,相較於實業,金融行業利潤較高,能夠使得富裕的資本獲得更高回報。

這種解釋在輝隆股份這裡也得以體現。

對於上述收購,輝隆股份稱,將致力於打造「德善小貸集團」,推動公司農村金融板塊的快速發展,從而為公司主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提高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實現資本的利潤最大化。

事實上,輝隆股份已經嘗過了放貸的甜頭。今年以來,輝隆股份多次通過委託貸款的形式對外放貸。4月,其公告稱擬通過銀行以委託貸款的方式向安徽東森投資有限公司發放貸款10000萬元,年利率13%;5月,公告稱將向安徽舒綠茶業有限公司發放貸款1000萬元,年利率13%;6月,公告稱將向中城建第六工程局發放委託貸款17000萬元,年利率升為15%;10月,公告稱將向蕪湖偉明房地產發放委託貸款20000萬元,年利率為15%。

相較輝隆股份的其他業務,貸款利息收入可謂豐厚。2012年上半年,其化肥主業的毛利率只有3.95%,農藥業務毛利率為6.69%,農副產品毛利率則低至1.89%。三季報顯示,輝隆股份的投資收益較上年同期增長550.03%,主要原因是公司委託貸款利息收入增加。

11月14日,輝隆股份盤中一度衝擊漲停,收盤報5.28元,上漲6.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58

銀行挑戰者:阿里小貸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16/100461386.html
中國的傳統銀行業出現了一位離經叛道的挑戰者。它是一家能做到果斷與合作多年的大型銀行分道揚鑣的公司,也被稱為最靠譜的「小貸工廠」,已被視為傳統銀行的勁敵——不是銀行,勝似銀行。阿里小貸的發展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在小貸領域尋求突破的大多數銀行。

  接近阿里金融的人士透露,從2010年4月阿里巴巴拿到小額信貸牌照到今年6月底,阿里巴巴信用金融部門已經為超過12.9萬家小微企業提供貸款,貸款總額超過260億元,阿里金融已經實現單日利息超過100萬元。年利息所得數億元,不亞於一家小型城商行。

  「阿里金融是顛覆整個金融格局的大手筆。希望能攪動目前的一潭死水。」長期觀察民間金融的北交所董事長熊焰對財新記者表示。

  阿里金融人士透露,阿里金融只是一個統稱概念,而非實體公司。具有營業執照的法人單位是浙江阿里小貸和重慶阿里小貸兩家小貸公司。但具體業務都是由阿里金融的員工執行,並沒有放具體的運營人員在兩家小貸公司裡面。

  業內人士介紹,阿里巴巴進軍金融業僅五年時間,已擁有了可比央行徵信系統的數據庫、比銀行更快的資金流動性及相當於一家小型銀行的利息收入。

  這直接影響到了它的從合營到自營的轉變。「小微企業在阿里巴巴和淘寶累積的信用不能獲得銀行的認可,仍需要擔保、抵押或聯保,能夠通過銀行審核門檻的很少。我們送過去100個客戶,99個都被否了,他們依然用固有的方式操作,理念和我們太不一樣。」前述接近阿里金融人士回憶道。隨著2010年6月兩家小貸公司的成立,阿里巴巴正式停止了與建行和工行的合作,走上了金融自營的道路。

  阿里金融不是沒有謀求過銀行牌照,但迄今並未成功。「他們沒有銀行牌照也不影響他們開展業務。」監管當局有關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是不影響,只是不能增加槓桿來放大阿里小貸的規模,僅僅靠資本金的快速周轉來實現貸款總額的迅速放大。監管准入和合規性限制只能暫時捆綁住阿里金融業務發展膨脹的速度,不管這種限制是否合理。

從合營到自營

  2007年5月16日,阿里巴巴聯手建行推出「e貸通」,阿里巴巴會員可憑藉在其網站上的交易信用記錄向建行申請貸款。從2007年6月起,阿里巴巴也與工行開始合作,為阿里巴巴和淘寶會員提供貸款服務。同年10月,與工行聯合推出 「易融通」,和「e貸通」類似。根據阿里巴巴的數據,從2007年到2010年,共幫助小企業獲得了128億元貸款。

  然而,蜜月期後是嫌隙。據接近阿里金融的人士透露,當時通過阿里巴巴向建行和工行貸款的小微企業,絕大多數都遭到了拒批。

  關於這段從蜜月到分手的歷史,銀行方面有不同的解釋。建行人士表示,他們和阿里巴巴真正斷絕合作的原因是,阿里巴巴將支付寶備付金存管行改為了工行。另一種解釋是,阿里巴巴在合作後期希望收取貸款資金2%作為費用,這讓合作銀行十分不滿。

  2010年6月8日,阿里巴巴聯合復星集團、銀泰集團、萬向集團成立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6億元,法定代表人為馬云。2011年6月21日,阿里巴巴再次聯合復星集團、銀泰集團、萬向集團成立重慶市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億元,法定代表人同為馬云。浙江阿里小貸公司和重慶阿里小貸公司的監管單位為當地金融辦。

  據阿里金融內部人士介紹,目前阿里金融已擁有200餘名員工,分為阿里貸款、淘寶貸款、風險控制、數據運營、技術等多個部門。其中負責阿里貸款和淘寶貸款的前台人員各幾十人,具體貸款業務由兩家小貸公司交叉辦理。

  阿里金融目前共兩大板塊,為阿里貸款和淘寶(含天貓)貸款。會員通過這兩個平台可申請獲得訂單貸款、信用貸款兩項服務,通常在100萬元以內。

  阿里貸款為阿里巴巴會員企業提供阿里信用貸款,滿足會員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流動資金需求,分為「循環貸」和「固定貸」兩種。「循環貸」指獲貸額度作為備用金,不取用、不收利息,可隨借隨還。固定貸指獲貸額度在獲貸後一次性發放。目前阿里信用貸款僅面向江浙滬賣家,收費和普通會員。

  淘寶貸款面向淘寶和天貓賣家,分為訂單貸款和信用貸款兩類,均面向全國賣家,額度在100萬元以內。淘寶訂單貸款是基於賣家店舖已發貨、買家未確認的實物交易訂單金額給出授信額度,到期系統自動還款。淘寶信用貸款是基於店舖綜合經營情況給予授信,不受當天訂單量限制,無需抵押擔保,授信額度可多次支用,隨借隨還。此外,天貓的高端商戶還可通過線下審核獲得最高1000萬元的貸款。


快速資金周轉

  銀監會、央行在2008年下發的《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規定,小額貸款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為股東繳納的資本金、捐贈資金,以及來自不超過兩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入資金。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範圍內,小額貸款公司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融入資金的餘額,不得超過資本淨額的50%。

  目前阿里旗下兩家小貸公司註冊資本金總和為16億元,按照小貸公司融資槓桿率只有0.5倍的浙江、重慶兩地監管規定,阿里金融兩家小貸公司可供放貸的資金最多為24億元。2012年6月底,阿里金融貸款總額已超過260億元。

  天津金諾律師事務所張路喬律師認為,這背後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阿里金融違反了監管規定,放貸資金未限於註冊資金;另一種原因,260億元是可供放貸資金周轉多次後的總數。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金融負責人胡曉明10月24日在阿里云開發者大會上,明確否認此前所傳阿里金融的資金來源為支付寶客戶保證金,稱淘寶貸款的運作資金和外界謠傳的支付寶客戶保證金毫無關聯,並且根據相關政策規定,阿里金融不允許也從未向公眾吸收存款和挪用支付寶客戶保證金。

  接近阿里金融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阿里金融的兩家小貸公司一直遵循24億元的規定。能夠產生260億元的貸款總額,是因為貸款期限短,流動性高。

  「以淘寶訂單貸款為例,平均貸款久期只有七天。」該人士透露,26個月260億元貸款總額,假設24億元全部貸出,即周轉了10.83次,平均久期才兩個多月,遠快於一般銀行主力貸款的時長。商業銀行貸款的平均久期都在五年以上。

  業內人士表示,按照淘寶信用貸款0.06%的日息計算,假設24億元全部貸出,阿里金融每日利息所得為144萬元,年利息所得為5.3億元。

  前述接近阿里金融人士對財新記者稱,利息收入計算實際較複雜,是通過貸款餘額來計算,「通常24億元不可能全部貸出。畢竟收回有個過程,要全部貸出的話,次日可能一分錢也沒有了。這也是作為小貸公司和銀行的區別。」

  他解釋,銀行壞賬率即使很高,只要有新增存款,壓力就不會很大,還可正常運轉。而對小貸公司,如果壞賬率很高,相當於股東錢被稀釋了,壓力就很大。所以,「外界對阿里金融不看好,就是因為壞賬率太敏感。本身不能吸納資金。因此小貸公司風控必須把握好。」

  阿里金融人士透露,其不良貸款率只有1%。他認為,阿里金融擁有幾十人的風控團隊,訂單貸款相對便捷,根據數據庫中的資料審核1秒鐘申請3分鐘放貸。信用貸款則非常嚴格,除了審核數據庫中關於該賣家的信用資料,還需要和賣家視頻溝通,填寫問卷,甚至提交個人銀行流水、水電費等票據證明,從而決定授信額度。

  「目前對於逾期欠賬的客戶,通常採取電話催款、上門催款、放黑名單等方式。」接近阿里金融的人士表示。

「云」徵信系統

  按照阿里巴巴私有化前的年報數據,其2012年3月底共擁有7978.7萬名註冊用戶,其中付費會員75.39萬名。據內部人士介紹,淘寶現在擁有1.45億名會員,其中賣家有600萬名。

  通過阿里巴巴、淘寶、天貓、支付寶等一系列平台,阿里金融可以獲得賣家會員的商品交易量、真實性、商舖活躍度、用戶滿意度、庫存、現金流、甚至水電繳納等信用數據,相當於擁有了自己的徵信系統。

  「阿里金融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深度挖掘數據庫。要把各平台所有商家的信息貫通起來,獲得非常複雜和龐大的徵信資料,目前阿里金融只挖掘到了冰山一角。」接近阿里金融的人士表示。

  數據庫是阿里金融最核心的價值,未來阿里金融也希望把數據化運營的小微企業貸款演變為方法論。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阿里金融的徵信系統比央行的徵信系統更具有說服力。他說,央行徵信系統看不到水電煤氣費用、交稅、換單位等許多情況。在新版信用報告中,還只展示消費者最近五年內的逾期記錄,不能跨越一個經濟週期。依據這樣的徵信系統,銀行當然難以判斷哪些客戶安全。

  魯政委認為,阿里金融如果獲得成功,就讓央行看到一個例子,即如果徵信系統做得好,就可以極大改善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只缺一紙牌照

  「阿里實際上已是個銀行了。」 中國期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紅英表示,從做小貸業務,到推出信託產品,走的都是銀行的模式,現在缺的只是一紙牌照而已。

  今年以來,阿里巴巴聯手山東省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推出「山東信託·阿里星集合信託計劃」,6月和9月共推出兩期,為阿里巴巴會員商家提供貸款,然後阿里小貸將其信貸資產打包,山東信託利用集合信託資金購買信貸資產的收益權。其中第一期共募集信託資金2.4億元,第二期共募集資金1.2億元。

  王紅英指出,阿里巴巴資產負債並不十分理想,自有資金不足。因此,阿里巴巴也是通過發行信託產品,在合法渠道當中尋求資金儲備,解決資金困境。

  那麼,不具有吸儲功能的阿里小貸公司,通過和信託公司合作募資3.6億元,是否符合監管要求?湖南泓銳律師事務所律師屈子建表示,小貸公司並沒有從信託公司融資,只是把貸款業務的收益權轉讓給了信託公司,等於提前收回了貸款,類似於債權轉讓,這是信託公司的業務創新,合法合規。

  儘管吸儲職能對阿里金融的未來很重要,但來自阿里金融的信息顯示,它並不急於爭取。魯政委認為,阿里金融不急於獲得銀行牌照,原因有三:阿里金融的優勢在於擁有其會員的深度信息,目前也只服務於會員。但一旦成為銀行,面向所有人群,這個數據挖掘的優勢就不復存在;通常實體行業運營波動性就比較大,IT行業風險尤其大,假如一個銀行和IT公司互相依附,如何確保存款的安全性是一個問題;如果獲得銀行牌照,就意味著要接受和銀行相同的監管,要遵循現有的銀行業法規,阿里金融的網絡優勢將不復存在。

  按阿里金融現行的貸款審查制度,會員貸款無需抵押擔保,也無需面談。按照銀監會的規定,銀行要建立並嚴格執行貸款面談制度,從而有效鑑別個人客戶身份和信用,防範個人貸款風險。那麼,一旦阿里金融受到銀監會監管,其現行的網絡運作模式就將不復存在。

  「如果現在的貸款服務運行很好,又何必糾纏於有沒有銀行牌照?有了牌照可能反而是掣肘。」魯政委還認為,阿里金融成立時間尚短,也需要時間來證明持續的成功。

  接近阿里金融的人士透露,年底的股東大會也許會討論增資問題,這樣可供放貸資金就可進一步增加。■

  本刊記者馬媛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26

也談擔保公司、小貸公司、私募債(一) 江南憤青

http://xueqiu.com/5564897980/22548444
昨天溫州金改的研討會上重點討論了溫州金改政策的利弊得失,其他不去分析,但是重點提到了允許小貸公司發行私募債的問題,覺得是一個較大的突破,比較大的解決了小貸公司無法擴大放貸資金來源的問題,另外也順便提了下擔保公司的發展前景的問題。

  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其實我自己覺得當前中國金融特徵的核心點其實是分業經營,然後以此為核心基礎造成銀行強勢地位,分業經營的另外一個層面其實是牌證制,形成這種機制有很大的歷史原因,按照浙大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汪煒汪老師昨天的說法,主要是我國在金融風險管理能力還不足以進行更好的金融管理,只能採取較為簡單和可操作的牌證制,只能將各個金融行業區分出來,予以發放牌照,以最大限度的達到可控的目的。

  我在很早前的文字裡提過我國的分業經營以及所帶來的牌證制,很大程度上,給我國的金融行業其實人為的設置了行業壁壘,形成了行業壟斷,這種行業性的壟斷,帶來了兩個直接的後果,第一個是快速的做大了我國的壟斷性行業的規模,銀行、券商、保險、信託等等需要牌照的行業,都能通過這種行業壁壘,快速充分的實現自身規模的擴大,我國的銀行業,每年都能以超高速的發展速度前進,一方面是得益於了每年8%的GDP,另外一個層面就是制度性的保護,現在工商銀行能擠進全球前五強公司,很大程度上,就是我國的金融業保護制度下的產物。

  第二個後果就是我國目前金融機構的普遍大而不強,這種行業壁壘所形成的大型金融機構,因為不是充分競爭的產物,而且由於相對於市場整體而言,行業內的金融機構數量還是極為不足的,這種市場大而競爭者少的狀態下,就使得金融機構不需要做太多的創新工作,就可以獲得較為豐厚的利潤,猶如躺著賺錢的概念,所以直接造就了我國金融機構的普遍效率低下,大量銀行直接蛻化為只會放貸的機構,金融信貸化趨勢日益明顯。甚至在放貸領域,大量銀行也就只會進行簡單的放貸,形成不了各自的細分行業和專業優勢,在市場足夠容納這些銀行,並能讓其過著很好的日子的情況下。各種創新的意願度都被當前的業務給壓制。能舒服的躺著賺錢,誰願意起早貪黑去幹苦力活?

  所以,在這種趨勢下,我們去談任何的微觀層面的金融體系改革,其實難度都很大的,在這裡我到是覺得有必要具體闡述下我自己對分業和混業的看法。

  美國在1933年通過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Banking Act),也稱《1933年銀行法》。確立了分業監管的體系,一直堅持60多年之後,開始重新在反思分業監管的弊端,當時美國面對全球化的金融創新,明顯意識到了分業監管的體系的巨大的狹隘性和負面性,開始反思1933年的分業監管的模式,在1997年5月,美國財政部長魯賓代表克林頓政府向國會提出了金融體制改革的建議。主要內容是:取消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經營的限制;試圖允許銀行和工商企業互相融合,以增進金融業的效率,保障金融業的穩定。

  然後1998年4月美國花旗銀行與旅行者集團合併,合併後的花旗集團將花旗銀行的業務與旅行者的投資、保險業務集於一身,這事實上已突破了分業經營的限制。成為美國第一個完全混業經營的銀行持股公司(BHC)。

  1999年11月4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的《金融服務現 代化法案》(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ization Act of 1999)廢除了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徹底拆除了銀行、證券和保險業之間的藩籬,允許商業銀行以金融控股公司(FHC)形式從事包 括證券和保險業務在內的全面金融服務,實行混業經營。

  《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結束了美國長達66年之久的金融分業歷史,當時的總統克林頓稱這一變化「將帶 來金融機構業務的歷史性變革」。該法案的通過對全球都產生了深刻影響,這意味著在美國最早實行,並傳播到世界各地從而對國際金融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的金融分業經營制度走向終結。

  昨天跟汪院長的座談中,汪院長說風險管控水平不夠是導致牌證制的核心原因,讓我有醍醐灌頂的感覺,昨天回來以後翻了幾本講述1929年美國大蕭條的著作,我也有點意識到了,其實混業經營並不應該是構成美國1929年金融潰敗的原因,某個意義上而言,美國的金融其實也是經濟危機的受害者,並不是創造者,從這個角度來看,把混業經營改變為分業經營,應該並不是合適的,在當時的邏輯體系下認為,割裂各個金融業態之間的聯繫就可以避免1929年這樣大的金融危機,但是核心的原因是這樣的麼?其實回到最後,應該是為自身風險管控水平較為低下,所尋找的藉口。

  美國在1933年之前崇尚自由經濟主義,包括政府自身也沒有干預市場經濟的理念在內,在金融業裡也是如此,保持最低限度的管理以維持市場的有效競爭,使得當時的美國政府在金融監管方面的管理水平無從談起。而這成為了美國經濟危機帶來和引發金融危機的核心根源,所謂的混業經營,並不應該是構成美國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

  1933年之後上台的羅斯福政府,以及美國的民眾、銀行業都在反思這場危機,都普遍的意識到金融監管的必要性,由於金融帶有極大的內在不穩定性,還有一旦崩塌之後的巨大負面效應,使得政府對金融業的管製成為了非常必要的手段。但是如何監管就成為了放在美國政府面前的一個巨大難題。

  在當時,由於缺乏有效的管理經驗,誰都不敢能保證是否有能力管好當時的金融機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採取分業經營,在當時確切的說,又應該是一個合乎邏輯的選擇,通過割裂金融各個業態之間的內在循環,最大程度的降低金融效率和投機因素,使得危機的爆發不帶有連續性,並具備可提前預警的可能,為政府的金融監管,大大的降低了難度,就成為了當時的一個主要的思路。

  在66年以後的1999年,美國廢止了分業經營的理念,開始了混業經營的時代,主要考量點,還是在於美國政府在長達六十多年的金融實踐中,具備了一套較為完善的金融管理經驗,其間銀行、證券等監管當局對各自領域的監管已相當成熟、有效。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美國政府下決心進行混業經營。

  所以,汪院長所提的風險管控水平,的確應該是我國實現金融牌證制的主要因素,當前我國的金融管理水平以及管理經驗都不夠充分,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混業經營,會極大的加大金融監管的難度,按照我國政府的執政理念,一般都是遵循循序漸進的理念和思路,所以也就能理解為什麼會採取牌證制度了。

  因為混業經營通過讓金融機構的內在聯繫加快進程,從而極大的提高了金融機構的效率,這種效率的提升,所帶來的結果是具備兩面性的,有利於極大的推動經濟的發展,也可能會極大的加劇經濟週期的波動,在下行環境裡,讓經濟加快下行。所以,在一旦管理不當的情況下,會產生的負面效應是極大的,金融危機的爆發,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大家都已經看到,也在不斷的上演的。

  從這個層面上理解我國的金融業,可能就會相對清晰,因為受限制於金融管理水平,可能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會處於分業經營的經營理念之下,但是在這種理念之下,通過各種手段逐步的磨合分業和混業之間的界限,加上金融機構本身開始逐步的完善起較好的內部風控制度,提高風險意識和風險控制能力。政府的監管水平能力的提高,混業的趨勢會逐步逐步的進行,應該是當前及未來的大趨勢。

  我一直喜歡從大趨勢去看我國的各個金融業態,具體的微觀領域層面的問題,其實是很難分析,沒有充分的調研和數據的支持,也是紙上談兵的事情,得不出什麼結論,就如同你讓我在幾千個PE機構裡面選擇出幾個好的機構來,我自己認為難度太大,我還真不知道怎麼選,誰一定能比誰做的好,除了能力方面的競爭,其實是還有很多的偶然性的因素促成的。例如命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

  我一直認為大多數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過個較好的生說水平是可行的,但是要大富大貴,出人頭地,將相王侯,那可能就是需要看看你的八字才行。成功是不可能可以複製的,純粹的運氣好,也可能讓你成功,而讓別人失敗,你怎麼複製呢?

  所以我不太願意去做具體的問題的分析,這裡面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但是看大趨勢,可能相對簡單,理解了金融邏輯之後,梳理出大的一個趨勢,然後讓自己隨波逐流,那麼難度會相對降低。我去年寫的那篇《為什麼看空中國股市》和《對私募股權投資的在思考》,都是梳理了我國股市大的一個特徵之後寫的一片文章,當時在幾個銀行機構都做過演講,建議理財客戶經理儘可能的不要去配置以一級和二級市場為標的物的投資產品,避免客戶損失。

  我國股市的邏輯特徵是什麼呢?那就是我國的股市開始了定價模型的改變,由原先的管制型股票市場,逐步放開到了相對自由的股票,這個轉型使得原先一二級市場的高溢價空間,會逐步的被抹平,也就使得我國的大量的股票的價格會被重新估值,這可以理解是一個去泡沫化的過程,是個長期而痛苦的過程。而由於股票市場的價格下行,也就直接導致了私募股權投資的難度大大的增加,PE原先的一二級市場套利的盈利模式就必然得到挑戰,在市場有幾千家,上萬億規模的PE充斥的時候,那麼洗牌必然來臨,這個洗牌的過程中,誰能活下來,誰活不下來,事實上,你是無法作為判斷的。並不是規模大,之前的業績好的機構就一定能在這個洗牌過程中存活的,面對這種極大的不確定性,為什麼要去參與呢?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看問題,高度高點去思考,還是有現實意義的,人生是一個順勢而為的過程,猶如打麻將,運氣好的時候,膽子放大點,抓住機會,多贏點,運氣不好的時候,就當個縮頭烏龜吧,膽子小點,步子謹慎點,活下去是第一位的,只有在牌桌上站在,你才有翻本的機會。

  扯淡有點遠,回到小貸、擔保機構和私募債上來,前面說了這麼多,其實都是給這三塊業務做一個大的宏觀背景的闡述的。在當前這種金融監管體系下,銀行強勢地位無法改變的情況下,三塊業務的難度其實是非常之大的。

  昨天金橋擔保陸總提出的擔保等同於銀行,理由是兩個,第一銀行放大倍數大概12倍,按照計算的方式是核心註冊資本金不低於8%計算吧,擔保公司也能做到8倍槓桿。第二個就是計算利差,銀行大概的平均利差在3.59左右,擔保公司的利差也是在3%左右,所以認為擔保等同於銀行。

  我覺得從具體微觀層面來看,這個說法是對的,但是放到大的金融結構上來看,我認為有很大的缺陷的,因為是否判斷能否等同於銀行的判斷標準,我們撇開吸儲這個特徵,因為擔保公司不需要資金去做擔保,所以吸儲上不能做比較,那麼兩者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呢?其實是銀行的最大的制度性優勢,誰都無法獲得的流動性。

  我們做個比較可能就可以清晰的明白這點,一家銀行吸收儲蓄10個億,發放貸款8個億,註冊資本金假設是1個億,那麼壞賬只要不超過10個億,監管層面不動作,銀行都是可以繼續存活的,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因為還要留足一些日常的現金,進行正常的兌付,保證流動性,而且監管也不可能不作為,但是銀行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是可以進行壞賬處理的,目前銀行業公佈的壞賬大概在1%左右,但是實際的壞賬率肯定要高於這個數字,不是說我國的銀行業造假,而是全球的銀行業都可以通過表外化也好,內部會計報表的科目調整也好,甚至可以進行提前置換貸款等方式來合法合規的處理。從而讓壞賬率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之內。

  換句話說,銀行有很多方式讓自己的風控水平即使不夠的情況下,也活下去的辦法,現在西班牙的銀行業大概接近10%的壞賬率,實際壞賬率肯定超過15%,但是依然能活下去,15%的概念是什麼呢?就是註冊資本金虧完了,還虧了總規模的5%,那是多麼可怕的數字啊。

  你擔保公司別說資本金虧完了,只要虧個幾筆業務,基本上也就失去了流動性,我看過很多國家的擔保業態,其實擔保最大的問題在於盈利模式不合符商業邏輯,我自己對擔保的定性就是擔保在中國 會處於一個逐漸消失的狀態。我國的擔保公司這個過渡性的宏觀背景其實就是我前面所說的我國分業監管下,銀行的強勢地位所營造出來的一個效率低下,使得大量沒被覆蓋的層面,有一些非銀行金融機構給彌補了,這些非銀行金融機構就是吃著面包屑成長起來,某個意義上說,所謂的擔保和小貸,其實都是這種架構下的產物。這種夾縫中成長起來的公司的生存基礎就是銀行未能有效覆蓋,可以給銀行做輔助性的工作,但是劣勢也很明顯,因為銀行的強勢,而且日漸的覆蓋面不斷增加,長久來看,必然使得這些公司的生存狀態是日益艱難的。

  擔保公司在很多國家都是為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而出現的,但是事實卻證明擔保公司基本上在各個國家走到最後,都依賴財政 補貼存活,什麼東西需要財政補貼?不賺錢的業務才要財政補貼。所以,擔保必然是一個商業模式不成立的業態,但是市場又需要他。而國內的擔保公司很多的都是民營的擔保公司,扣除大量的擔保公司不從事擔保業務,實質從事放貸業務外,實際從事擔保業務的擔保公司其實並不多了,也間接說明就擔保而言,的確是走不通的。

  事實上,哪怕是有財政補貼的歐洲,在七十年代,大量信貸擔保的機構就紛紛倒閉,特別是1992年瑞典信用保險公司破產後,歐洲金融界基本上全面停止了貸款信用擔保。而恰恰我國的擔保機構主要從事的就是貸款信用擔保,也可見生存難度之大。

  具體到分析上來看,擔保三個致命缺陷無法破解,第一是風險收益不對稱,按照目前擔保公司的收費在3%左右,扣除一個點費用外,大概在2%左右的收入, 我一直跟很多人分析一個邏輯是,中農工建,成立幾十年的金融機構的壞賬率在多少水平?

  我想如果扣除銀行貸款裡面大量不會壞賬的貸款規模或者說可以用流動性來彌補和掩蓋的的貸款,我想這個數字不會低於2%,銀行的風控制度和擔保公司的風控制度相比,銀行的工作人員的能力與擔保公司的人員能力相比,誰更具備優勢?我相信有超越銀行工作人員能力的擔保機構,但是總體上而言,我相信的機構基本上屈指可數,因為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說,人才流向金融機構的可能性要遠遠大於金融機構流向擔保公司。

  在壞賬率方面,我們哪怕按照極端的1%的壞賬率進行計算,那麼擔保公司,盈利可能也就在1%左右。按照擔保十個億的規模進行計算,也就1000萬的利潤,但是與之對應的是十個億的風險,這種風險和收益的極度不成正比,我認為是注定無法長期持續和存在的。

  而銀行呢?銀行不僅僅有較好的流動性制度,就是只要資金不斷的能流入銀行,銀行的壞賬率其實是應對監管機構的審查而已的數字遊戲,並非是構成其是否能生存的重要因素,其次,銀行的風險控制水平總是要高於擔保公司的,一個簡單的邏輯就是,銀行我自己看的准的業務,我自己幹,我看不準的業務,你擔保公司來幹唄。誰是第一道風險?很顯然擔保公司的風險肯定是在銀行之前?在從收益來看,銀行的利差收入3.59%,但是銀行的其他業務收入呢?銀行正常的2011年上半年我國上市銀行上半年的利潤是4000億,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高達2057.43億元。幾乎是淨利潤的一半的數字,這個收入是毫無風險的業務收入,也就是利用銀行的自身優勢所形成的一塊根本無風險的業務收入,銀行的風險和收益的對稱性是遠高於擔保公司的。

  第二擔保公司的地位的尷尬使得擔保公司在業務中處於的從屬地位以及被動性,怎麼理解呢?擔保公司需要獲得銀行的認可才能進行擔保業務操作,而銀行則自身可以認定公司的情況,然後給予貸款。這裡面的區別其實是非常大的,什麼概念?假設一個企業,通過某擔保公司擔保獲得銀行貸款,這裡面就產生了幾種可能性,第一種,擔保公司第二年無法通過銀行的准入,使得客戶沒辦法繼續獲得操作,例如今年工行、建行總行停止跟民營擔保公司合作,使得大量客戶就面臨了必須歸還大量借款的現實情況,而現金流覆蓋企業借款的可能性是很低的,那麼擔保公司就直接面臨第一性的代償措施。

  第二種,擔保公司可以准入,但是銀行對客戶無法認同,即使擔保公司進行了擔保,也不同意,這種情況其實這幾年很普遍的,前些年政府鼓勵中小企業融資,然後規定了一定的規模讓銀行必須發放給中小企業,就使得大量的銀行降低了對企業的標準,基本上只要有擔保或者企業情況還行,就會給予發放貸款,而大量的中小企業的擔保途徑是很少的,所以擔保公司成為了第一性的選擇,大量經過擔保公司擔保的中小企業獲得了貸款,但是兩年後,規模又開始日趨緊張,大量銀行就不願意進行中小企業貸款的放發放,很多中小企業就面臨貸款無法存續的問題,被忽悠著貸了款,又被強迫要還款,而事實上,大家都知道短貸長用的問題,是中小企業普遍性問題,這個時候抽貸的風險,就第一性的抗在擔保公司之上。而擔保公司因為能提供的手段只能是擔保,或者拿自身的註冊資本來給客戶進行放貸。但是這個成本是客戶能吃的消麼?

  第三種就是銀行覺得客戶本身資質不錯,考慮到客戶融資成本,就不需要擔保公司介入了,那麼擔保公司又面臨客戶流失的現實情況,擔保公司就永遠處於一個不斷找好的客戶,然後又不斷的流失客戶的過程中。在跟銀行的博弈過程中,擔保公司的被動性使得他的風險是遠高於銀行的。

  這裡面還會產生出所謂的信用擠兌的風險,這種信用擠兌其實很可怕的,當年的中科智,只是一家銀行發出代償聲明,就直接導致了其他銀行的連鎖反映,都停止了合作,一旦一家銀行停止合作,擔保公司也會跟著被其他銀行停止,連鎖式的反映的後果就是擔保公司的信用被擠兌。擔保公司的生存困境是很尷尬的。

  第三點很關鍵的是擔保公司的客戶群的風險度要遠高於銀行,按照我對浙江的理解,浙江的銀行的風險容忍度已經很高了,其實現實情況也是如此,很多擔保公 司都做不了的客戶,一些銀行反倒直接能做,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銀行做不了的客戶,擔保公司如果去操作的話,風險度其實是大大抬高的。客戶群體的不同很大程度的決定了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大大加大。而擔保公司的壞賬率的容忍度最多只能是3%,你們覺得做到3%的可能性有多大?

  擔保公司在規模做的不大的情況下,其實是一個很小的企業出現問題都會斷送了擔保公司的生命,例如十個億的擔保規模,保費收入最多3000萬,任何一筆稍微大點的金額出現點問題,都會構成衝擊。規模不大的情況下,談不上所謂的概率,沒有足夠的規模覆蓋,擔保公司的風險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的,所以擔保公司貌似只能做大規模,但是擔保公司做大規模後,整體的管理難度都大大增加,在3%之內的一個容忍度裡,你怎麼騰轉挪移,我都覺得空間非常的有限。所以悖論就出現了。

  當然,我在《在談P2P的生存邏輯》裡提到過一個概念,概率為0的事件,不代表事件不發生,就是說擔保公司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生存問題,但是我並不是說,任何一家擔保公司都無法生存,我相信業內還是有神人,能把擔保公司的風險控制控制在3%以內的,這種人必然存在,正如投資界裡有巴菲特的存在一樣,只是這樣的機構出現的概率會很低很低。大多數人是無法實現這個命題的。

  哈哈,關於私募債和小貸公司,我這幾天抽空給補上。先吃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4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