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外貿企業:訂單下滑近三成

http://news.cb.com.cn/html/75/n-546375.html

「別說新訂單了,現在做的都是舊單,而且有一部分訂單做好了也出不了,因為客戶賣不動,寧願存在我們這裡,也不願意提單去賣,以前可都是要趕工期。有成品 出不了貨的情況,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為美泰代工的玩具製造商觀瀾寶德玩具廠廠長薛小偉在廣交會的展台前無奈地表示。 
《中國經營報》記者調查瞭解到的數據,很多工廠的訂單保守估計下降20%~30%,多的下降40%~50%。有些工廠從1000~2000人下降到100~200人,連維持工廠運行的最低能力都沒有了。

訂單下降 

據《廣交會通訊》公佈數據顯示,截至10月25日,境外採購商累計進館人數為17.8萬餘。對比109屆廣交會共計20.7萬餘人,目前為止到會採購商尚有近3萬人的差距。 
2011年秋季廣交會也即第110屆廣交會從10月15日開始,到11月4日結束,分三期,第一期10月15~19日,第二期10月23~27日,第三 期10月31日~11月4日。「照道理講,秋交會應該比春交會人氣更旺,採購商人數理應增加,但現在的情況恰恰相反,說明海外市場確實出現衰退。」 溫州 精英儀表電器總經理胡浩發在參加完第一期展後,向記者表示,這一次參加廣交會不盡如人意,情況最好的時候是開展第一天,收到了近200張名片,之後數日接 洽人數均在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組委會為了維持本屆廣交會的人氣,從各方面向採購商提供差旅及生活上的便利,比如對於歷屆參展的境外採購商,尤其是來自歐美的,給予免費的住宿、交通等方面的服務,這讓許多採購商樂意「享受」這一旅程。 
組委會的努力看似維持了與歷屆相當的採購商人數,但是真實的交易意向對比往屆則明顯下滑。記者在採訪中向多家參展商詢問,超過半數負責人表示「不如上一 屆」。從會場各快遞公司打聽到的數據顯示,今年買家的快遞運單減少約30%。據TNT物流工作人員透露,目前許多人快遞到國外的樣品減少,多數是畫冊,許 多採購商在辦理業務時透露,成交決策相比以往要謹慎得多。
服裝行業也遇到類似問題。東莞潤田服裝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服裝訂單相對往年單子小、下單慢,而且價格比往年還差一些,利潤比以往低20%~30%。

採購商結構性變化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本屆廣交會各項數據均反映出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局:歐美市場下滑,亞非市場有所上升,導致本屆廣交會境外採購商的數量及結構性變化。 
自110屆廣交會開幕以來,主辦方至今尚未透露有關歐洲和美國等傳統主要市場的成效數據,原本計劃於10月23~24日召開的首期成果新聞發佈會也取消。但據官方刊物《廣交會通訊》所述,「歐美市場尤其是北美成交下滑非常明顯」。 
不過,本屆廣交會透露一個明顯的市場信息,即亞非市場拉動了交易量增加。據統計,廣交會第一期,前三天時間機電產品成交額就達到88億餘美元,同比增長15%。其中家電、手動工具、汽車部件成為主要成交產品。
主營家用開關電器的寧波漢哲進出口有限公司在前三天參展,遇到的新客戶超過一半來自新興市場。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陸傑波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參加廣交會, 「一方面與老客戶進行溝通,另一方面,也開拓亞洲、拉美等地區的市場。歐洲與美國市場幾乎沒見到幾個新客戶,而亞洲、非洲、拉美等地區的採購商則不時造 訪。」 
記者瞭解到,亞洲市場受到中東、印度、越南市場的拉動,成交額亦達30億餘美元,同比增長9%。印度增長尤為明顯,增長79%。伊朗、越南、沙特等地增長量也均超過40%。非洲市場成交量同比增長亦達24%。

信用證交易拯救? 

「中國的外貿支付模式與國際完全脫軌,風險全都轉嫁到國外買家身上,這才是一直以來買家壓價的真正原因。中國製造業出口利潤極低的真正奧秘就在於此。」做了20多年海關報關的深圳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達通」)總裁魏強這樣說。 
一達通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企業,國內規模最大的進出口報關代理機構,其服務的製造業企業多達3000家。近年來,該公司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中國人進口產品時,80%採用信用證支付,而在出口產品時,90%的企業只接受現金付款,款到發貨。 
魏強告訴記者,在接受信用支付的前提下,買家願意讓利10%~15%。在一達通做進口的超過80%都是信用付款,全部是中小企業,主要進口工業產品,包括酒類、服裝、食品等。
深圳龍崗一家生產U盤的工廠,近三年來一直向荷蘭的一家公司供應代工產品,合作以來一直採用現金支付方式,款到發貨。不過今年情況發生改變,由於歐洲的 金融環境也出現惡化,這位荷蘭客戶資金壓力比較大,作為老客戶,對方希望改變支付方式——開信用證,代替現金支付。但是該代工企業不願意接受信用證,這筆 生意「吹」了。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這位代工廠的王老闆接待了一位台灣人,來廠裡所下的訂單與前述荷蘭買家要的產品款式型號甚至價格都幾乎一樣,經打聽才發現,原來荷蘭買家將訂單給了這位台商,而台商回頭還是將代工交給了王老闆。 
台灣人僅僅因為接受信用證支付,其供貨價格提高了15%,但轉手給王老闆的價格仍然維持原價,台商沿用現金支付方式,結果轉手就賺到了15%的價差。如 今,在詢問瞭解信用支付後,王老闆自稱這是一段慘痛的教訓。然而,對於中國製造商來說,這個客戶的流失與訂單損失,他是無能為力的。因為他不能出一點差錯 ——如果不採用現金支付方式,他沒有能力去組織生產,因為巨額的原料採購同樣需要現金付款。 
無獨有偶,廣東佛山市順德區明盛家具廠的老闆肖 潤明7月份接觸到一位日本買家。訂單是2000萬元,唯一的要求就是開信用證,不付現金。肖潤明不敢用信用證,因為不懂其業務流程,就拒絕了。但是他感覺 很冤枉,花了數萬元的招待費,結果訂單不成,很不甘心。數日後,肖潤明通過銀行業務顧問協助,解決了信用證交易問題,終於達成這筆交易。到記者發稿時,該 公司已經發出第三批貨。 
肖潤明的信用證前後45天的週期,採用信用證從下單到拿錢,本來會有45天時間將面臨生產資金緊缺。但作為報關代理方,一達通以其信用證為抵押,提前墊付了用於原料採購的現金。肖潤明以不到訂單額2%的代價,解決了風險和資金壓力。  
趙寬寬 本報實習生潘伊純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69

中國區收入持續下滑 香港外資投行將掀裁員潮/結論是明年Q3再看金融股。明年Q3Y2Y指標會很難看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78432170/

時隔一個多月,多數外資金融機構再爆新一輪裁員計劃。

「已經有動作了。」中國內地一位外資投行交易員向本報記者透露,主要外資投行現在都有裁員,投資銀行、銷售和交易部門是投行人力成本最集中的幾個部門,「裁這幾個肯定成效最明顯。」。

上一輪裁員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但瑞士銀行(UBS)香港投行部的一名員工認為,如果歐美資金撤出香港,該地區則可能被列入下一輪裁員的範圍。

遇缺不補是主要裁員方式

「整個投行業績不好,所以需要削減人員來減少開支,因為人員是投行最大的成本。和單個交易員的業績關係不大。」前述投行交易員表示。

歐美市場不好是既成事實,而對於外資投行來說,中國區業績的下滑則是雪上加霜。

Dealogic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25日,中外資金融機構在股權資本市場(ECM)的業績雖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不過,前十位中的中資機構總數繼續增加至6個。其中,平安證券從去年的第12位躍入前三,收入增長至42.6億美元

外 資機構方面,高盛的境況相對較差。在股權資本市場,高盛痛失第一寶座,排名下滑一位,收入為58.9億美元,同比大幅下跌49%。在其他外資投行大賺的融 資兼併(M&A)市場上,截至10月25日,高盛共完成18筆交易,雖較去年多出3筆,但收入卻小幅下滑15%至151.5億美元。

自第二季度開始,高盛已經做出反應,計劃全球裁減1000個職位,佔員工總數3%,預計節省12億美元的成本。

「當時主要是針對(香港的)交易部門。」一名高盛高華員工向本報記者透露,這一舉動是由於交易部門業績不佳。

高盛今年第二季度財務數據顯示,多數部門業績增長,唯固定收益、外匯及大宗商品交易部門的收入同比下跌53%

「從9月份到現在一直有交易員走。」高盛香港一名交易員告訴本報記者,但很難分辨其中有多少人是公司節約成本的犧牲品,因為業績表現不佳被辭退是一直都有的事情。

摩根士丹利今 年第三季度淨收入同比大漲49%至99億美元,根據Dealogic的數據,其在中國股權資本市場收入為64.6億美元,排名上升兩位至第一,但較去年同 期仍下降25%;融資兼併業務方面,其今年的排名上升3位至第五,收入達103.3億美元,同比增長47%。摩根士丹利未來三年的成本削減目標將從10億 美元左右提高至14億美元,措施包括縮減離職賠償金、技術成本等。

摩根士丹利香港的一名員工告訴記者,目前員工尚未獲知裁員計劃,在其最近收到的郵件中,CEO高文(James Gorman)僅指未來招聘會更加謹慎。

根據Dealogic的統計數據,在股權資本市場的收入縮水幅度最大的是摩根大通。截至10月25日,摩根大通完成的交易總數僅為去年同期的一半,收入為14.8億美元,同比下滑67%,排名也下降9位,已經跌出前十。

摩 根大通CEO迪蒙(Jamie Dimon)早前表示,未來18個月內將裁撤1000個投資銀行部門的工作。據業內人士的微博透露,摩根大通香港投行部的中國組在本週一(10月24日) 就被裁掉8個人,均屬較低級別的經理、分析師職位。今年第三季度,摩根大通員工總數較上一季度減少1101人,而未來裁員主要通過自然離職後遇缺不補的形 式進行。

「現在多數投行都沒有新聘人員的名額。」一位巴克萊資本香港的員工向本報記者透露,遇缺不補是主要的裁員方式之一。

今年「犯太歲」的UBS在中國股權資本市場仍然排名第四,但收入大跌51%至38.5億美元。融資兼併業務則成為UBS重要的收入來源,與去年一樣完成11筆交易,但今年UBS的收入大幅增長87%至115.5億美元,排名上升6位至第三。

10月25日,UBS公佈的第三季度業績好於預期,實現稅前利潤10億瑞郎,但其中投資銀行部門虧損明顯。該部門第三季度稅前虧損總額6.5億瑞郎,較去年同期增加60%,UBS指這一損失是由於市況不佳及瑞郎走強導致。

不過,UBS並未公佈更新的裁員計劃,本報記者就此詢問,UBS發言人表示不可置評。

沃克爾法則大限將至

沃克爾法則「逼迫」投行瘦身,已經是老調重彈。剝離自營業務的最後期限延長至明年7月21日,但這一「死緩」並未給投行更多選擇。

前述投行交易員認為,需要關閉自營交易平台是促成投行裁員的另一個因素。

沃爾克法則(Volcker)要求銀行剝離其自營交易部門,而該部門曾是投資銀行的主要盈利來源。以高盛為例,其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中,超過70%源於自營交易。

政府全面實施沃爾克法則給銀行業帶來的衝擊,可能遠超各家目前短期盈利欠佳帶來的負面效應

摩根大通的一項分析顯示,如果政府只瞄準自營性質的交易,高盛可能有14%的投行營收會受影響;但如果造市交易也被列入規管範圍,該比例將躍升至52%。若政府強硬執行沃克爾法則,40%的投行收入將會受到影響

現在,摩根士丹利已經關閉了幾乎所有自營交易部門,高盛也在2009年和2010年關閉了幾個自營交易部門。

「沃克爾法則沒有覆蓋券商。」一位法律相關人士向記者解釋,這一法則主要針對商業銀行,但他認為,大型投行為了繼續獲得美國政府的資金支持,可能不會放棄銀行牌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20

国内车市下滑成定局 豪华车市独善其身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3065240546/

 整体下滑的中国车市上,豪华车市有望成为今年唯一的亮点。

  与往年不同,今年车市的年终"盛宴"——广州车展上,国内更多的车企老总对于明年车市预期"噤若寒蝉",这与往年的兴致盎然形成鲜明对比。

  全年车市已近尾声,3%左右的同比增幅是绝大多数业内专家、企业高管对车市的判断。与前几年动辄30%以上的增速相比,下滑幅度明显。

  但是,豪华车市依旧保持较高增速,成为车市下行通道中唯一仍保持上升势头的细分市场。根据豪华车制造企业的统计,今年1~10月份国内高档车市场的同比增速为37%,是乘用车市场增速的将近4倍。

  高档车的整体规模有望从去年70万辆,扩大到今年93万~95万辆左右。"到年底最后两个月,各个品牌都在使劲把量推高,可能增速还会更快,市场规模也会更大。"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分析道。

  猛增的势头在广州车展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相对于大众化车型的冷清,豪华车集中的展馆人头攒动、热闹不已。

  据媒体报道,车展开幕两天内价值百万以上的豪华车售出12辆,售价420万元的阿斯顿·马丁已被下订单。

  保时捷法拉利玛莎拉蒂等多个品牌皆推出了首发新车,其中不乏新保时捷911、法拉利458敞篷、玛莎拉蒂GranCabrio等多款重量级豪车。

  标价1.5亿元的劳斯莱斯套餐再次登陆广州车展,足见中国市场对于顶尖奢华豪车的需求依旧旺盛。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认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中产阶层的壮大和兴起,也使私人消费和汽车消费有一个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人会趋向于购买高档产品和豪华品牌。

  业内人士认为,高档车今年大放异彩,部分得益于这一市场刚刚起步。张晓军便向记者坦言,从奥迪的统计来看,销量的70%到80%都是换购用户,也就是把已有的中高级车升级为豪华车,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因此,高档车具有较强的刚性需求

  "从豪华车类别作为高档车的细分市场来看,中国豪华车市场占有率在7%左右,美国市场可能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其他一些国家可能更高。这很容易看出,中国豪华车潜力仍然是毋庸置疑的。"康思远预测道。

  奔驰汽车同样将在华同比36%的增长速度归功于中国汽车市场消费升级的趋势加快

  豪华车的刚性需求给几乎每一个汽车制造商的业绩报表添上了浓重的一笔。沃尔沃汽车中国经销业务总裁兼CEO Richard Snijders表示,今年沃尔沃在中国市场销量将从去年的3万辆出头增长至4.8万到5万辆;而明年销量则有望实现高达40%~50%的增幅

  根据沃尔沃汽车之前的战略目标规划,2015年在华销量将达到20万辆,到2020年将年销量增至80万辆,并向豪华车龙头宝马、大众奥迪和戴姆勒奔驰挑战。

  而更为小众的捷豹路虎汽车,今年前10个月在中国销量达到32143辆,同比增长60%,其中,路虎销售了27761辆,捷豹销售了4382辆。

  不断攀高的销量使得身处其中的厂商们对于明年车市的预期普遍乐观。张晓军认为,按照现在的情况,明年车市会有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增速,特别是高档市场。

  "现在明显感到这几年来高档车所占的比重在整体乘用车市场里比较大。在中国去年是6%,整个细分市场里高档车占6% ,今年会提高。现在全球平均是10%,欧洲20%左右,这说明高档车市场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张晓军如是说。

  看到市场机遇的同时,不少豪华车企业也开始居安思危。"明年的市场会有增加,但是不会像以前发展得那么迅猛。"捷豹路虎中国销售及售后服务运营执行副总裁罗伯逊表示,捷豹路虎设定了现实的,但又颇具野心的目标,原则是不跟宝马、雷克萨斯、奥迪、奔驰等品牌去做量的比较,会继续做大高端小众市场。

  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豪华车企加速建设本地化工厂。一汽-大众奥迪佛山新工厂、宝马第二工厂纷纷于下月初小范围试生产。捷豹路虎也在抓紧报批合资项目。

  但与此同时,豪华车企业在为未来的市场饱和做准备。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陆逸告诉本报记者,宝马是"一只眼睛看到机会,另外一只眼睛看到风险,随时协调战略"。

  宝马集团在广州车展期间宣布,未来会将国产宝马5系轴距版用于出口。在这个全球最大的豪华车企业眼中,中国即将慢慢变成向全球输出产品的生产基地。

  中国市场与全球车市越来越融合,竞争必将日益激烈。

  刘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04

VC/PE投資電商熱情恐難續:整體估值已下滑

http://news.imeigu.com/a/1329329780019.html

2011年資本市場對電子商務的投資賺足了資本眼球,但到了2012年,資本對電子商務的投資熱情恐難以持續。種種跡象表明,目前VC/PE(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電子商務領域的投資腳步正在放緩。

China Venture投中集團分析師馮坡指出,1月最為活躍的互聯網行業投資總額僅有6760萬美元,行業佔比6.5%,相比去年全年佔比明顯下降。從細分行業來看,電子商務投資5起,依然是互聯網投資主流,但從投資規模來看,其整體估值已明顯下滑。

51比購網總經理陳呂祥向《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記者表示,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可能將進入盤整期,預計電商市場會出現一定的結構調 整。但未來隨著網上零售交易總額佔比不斷攀升,預計仍會有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參與到電商投資中,一些創新型的電子商務模式可能依然會受到資本青睞。

錢袋寶執行董事孫江濤也認為,目前就投資而言,資本對於電子商務投資的最高溫時期已經過去。儘管2011年電子商務投資事件案例數及投資金額均創歷年新高,相關投資賺足資本眼球,但這種熱況在2012年恐怕難以持續。

清科數據顯示,2011年下半年電商投資熱情明顯放緩,披露投資事件34起,佔全年披露93起投資案例的三分之一多,遠不及2011年上半年投資情 況。同時行業內部的無序競爭也在加劇,去年以來湧現出的淘寶商城事件、返利網和51比購網之爭、奢侈品電商裁員潮等都在考驗市場。

陳呂祥認為,二級市場IPO遇冷,加之行業內確實湧現出一些魚龍混雜的現象,未來資本對於電商的投資將更趨謹慎,投資將逐漸從跑馬圈地時代的瘋狂趨於理性。電商企業只依靠單一的盈利模式將岌岌可危,需要參與到用戶整個購買流程之中。

對於未來的投資熱點領域,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張亞男分析,2012年電子商務外包服務提供商、「輕」倉儲模式的電商企業(如票務類、婚慶類電子商務企業)、社交化電子商務企業及移動電子商務企業等模式的電子商務企業可能將不同程度地獲得資本的青睞。

孫江濤認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電商的良性發展期還將持續很久,並不會因為投資熱情的降低而倒退或者萎縮。分析人士認為,VC/PE經過了1月 低谷之後,預計2月份投資規模將有所增長,如果一季度一些中國互聯網企業赴美IPO窗口得以重啟的話,投資活躍度也將有所反彈,不過相比2011年同期, 市場環境已發生根本性轉變,謹慎的投資氛圍下,中國投資市場將難以重現當初的「火爆」景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64

效應篇》從台股急凍、金融業式微到國際競爭力下滑 四大衝擊推擠台灣經濟進入冰河期

2012-4-23  TWM



財政部端出證所稅方案,被視為是馬政府落實賦稅公平、實現社會正義一個重要試金石。

不過,這個憑著改革熱血所推動的政策,如果有違國際賦稅趨勢、背離台灣社會條件,恐衝擊國家整體經濟大局,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

撰文‧謝富旭

四月十三日,看到各大日報斗大頭條新聞刊登財政部正式推出證券交易所得稅方案的那一天,在新北市某證券商擔任營業員的黃志松,心不禁涼了一大截。

券商營業員首當其衝

黃志松,二十七歲,大學企管系畢業後進入證券業,擔任營業員迄今已兩年。過去幾個月來,台股因國際股市回檔加上證所稅疑雲不散,成交量嚴重萎縮。「已經四 至五個月了,每個月我只能領不到二萬元的底薪,扣掉房租開銷,還要寄錢回家,已經入不敷出。」「所以我必須利用晚間到頂好超市當補貨員,周末時則是發廣告 傳單賺外快!」由於黃志松的公司有不准正職員工兼差的規定,他央求記者以化名報導。

黃志松擔心,證所稅明年一旦復徵,他手上原本就寥寥無幾的大客戶將會減少下單。「如果目前每天五至六百億元的成交量一直沒有起色,而且再持續一年以上,公 司很可能會開始裁員,我們這種業績差的菜鳥營業員,可能是第一批被遣散的員工!」某位一年在台股進出幾十億元的大戶級投資人不滿地表示,要把資金完全撤出 轉進港股。他認為課稅事小,但他投資金額大、投資的個股也很多,光是報稅這檔事就夠煩人的,加上開徵後會造成流動性與活潑性降低,台股未來可能演變成雞肋 市場。

大戶準備出走,首當其衝的當然是證券業從業人員。黃志松的憂慮,可能代表全台總計二萬一千多名證券營業員,以及全台總計約九萬證券產業從業人員的心聲!證 券同業公會祕書長莊太平指出:「財政部指證所稅影響的投資人數僅占股市總投資人數的一%,問題是這一%的大戶或中實戶占台灣股市成交量可能高達三至四成以 上!」「證所稅復徵,將導致成交量更加委靡不振,證券產業恐步入冰河期!」莊太平憂心地說。

證所稅將嚴重打擊市場交易量壓抑台股成交量的成長,只是證所稅明年開始實施後,短期浮上枱面的問題。接下來,如同冰河的推擠效應,莊太平憂心,股市成交量 低迷意味著流動性變差,台股整體本益比勢必跟著往下修正,台灣對海內外企業的籌資吸引力將因此逐漸下降。

近二年來,兩岸因簽署ECFA(兩岸經濟協議),加上對海外企業來台掛牌法令的鬆綁,好不容易使台灣資本市場籌資狀況出現起色,去年初次上市櫃(IPO) 與台灣存託憑證(TDR)加上上市櫃公司現金增資(SPO)金額高達一千六百億元新台幣,不過這個規模仍遠不及九○年代一年高達四千億元至五千億元的盛 況。

除了最基本的經紀業務(營業員)外,資本市場所衍生的承銷、上市公司籌資、顧問諮詢、資產管理以及創投種種業務,可說高度知識密集的產業,堪稱是整個金融 產業的核心,也是提供高薪工作機會最重要的引擎之一。因此,中、長期而言,資本市場如因成交量低迷而日漸萎縮,對台灣經濟發展將產生深遠衝擊,執政者更須 三思而後行。

贊成證所稅的人士認為,基於量能課稅原則,有賺錢就要繳稅,是天經地義的道理,如果妥協,等於罔顧賦稅公平與社會正義。因此,財政部這次秉持「抓大放小」 原則祭出證所稅,還博得不少叫好掌聲。

但是,問題的癥結是,真的能從大戶與中實戶身上課到稅嗎?會不會反而收到反效果?如果深入分析的話,台灣人民為證所稅背後訴諸的公平正義所付出的代價,可 能是難以承受之重!

中實戶對台灣稅收貢獻卓著首先,從台股參與者的結構分析。台股參與者基本上是由原始股東(股票上市前就已持有)、大股東、專業經理人、中實戶、散戶、本土 法人以及外資法人七類所組成。財政部版本已經表明散戶以及外資法人不課證所稅的立場。因此,剩下原始股東、大股東、專業經理人、中實戶、本土法人,成為證 所稅開徵瞄準的五隻主要肥羊。

事實上,在現行的台灣所得稅法中,從二○○六年一月一日開始實施的最低稅負制,已經把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納入稽徵範圍內,未上市公司原始股東以及大 股東,已經在繳納所謂的證所稅。待公司正式上市或上櫃之後,大股東以及專業經理人也為每年所獲得的股利繳交個人綜合所得稅(稅率最高至四○%)。

為了鞏固經營權以及避免觸及內線交易、歸入權等,上市櫃公司大股東及經理人大多對自家股票長期持有,對股票交易行為會較一般投資人或法人謹慎許多。因此, 要從大股東及經理人身上課徵股票交易價差的資本利得稅,恐怕不多。

至於本土法人,則因台灣的兩稅合一制度,公司在稅法上被視為虛擬個體,繳稅實體是自然人股東。因此,公司不管是證券操作的資本利得,還是非證券操作的營業 所得,皆可藉股利的分配,從股東的綜合所得稅上扣除。換言之,企業繳多少所得稅,理論上,股東領到股利後就可扣抵多少稅,所以,討論本土法人對證所稅貢獻 意義不大。

排除已經在繳證所稅的原始股東、以長期投資領股息為主而不喜頻繁交易的大股東、經理人以及本土法人之後,證所稅真正能夠「宰」的肥羊只剩下中實戶。必須注 意的是,這群只占台灣股市總投資人口一%的人,卻是活絡股市交易的最重要泉源。證所稅對這群人開刀,殊不知等於是在傷害台股最重要的一股資金活水。

在台灣投資股票,迄今仍被不少人投以不事生產、投機取巧甚至是不勞而獲的觀感。投資股票對社會沒有貢獻,仍是許多人對股票族的成見。但從政府賦稅角度觀 之,台灣股票族過去五年來,不只平均每年繳納高達一千億元左右的證券交易稅,占政府總稅收高達五%至八%之間,台灣上市公司遠較香港與韓國大方的高股利政 策(主要是保留盈餘須加課一○%的營利事業所得稅所導致),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申報,也讓許多投資人每年得乖乖繳出不少所得稅。單以證交稅而言,具有高 資產且短線投資行為積極的中實戶其實貢獻良多。

復徵證所稅,會不會造成中實戶交易量減少?到底會減少多少?而且會不會因證所稅開徵,導致成交量萎縮,使得證交稅短徵的稅額大於證所稅復徵課到的稅額,讓 政府推動證所稅的努力最後可能得到一個得不償失的結果?上述種種關鍵問題,財政部在這次形成證所稅政策過程中,不見任何嚴謹的評估報告,也沒有給全民一個 明確交代下,就讓證所稅法案匆匆上路。

證所稅一旦開徵,也意味著期望報酬降低,投資或投機的意願更加薄弱,這對周轉率(衡量股市交投冷熱的指標)已節節下降且成交金額也萎縮的台股而言,更為不 利。

應追隨全球賦稅潮流,以維繫競爭力把金融業視為重點產業的經濟體如香港與新加坡,主要就是考量到低成本、更自由的資金流動,有助於資本形成,並對促進就業 與經濟繁榮有正面貢獻,因此對證所稅採免徵政策。積極發展金融業的韓國,雖課徵證所稅,但僅鎖定上市公司大股東課徵。

群智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黃春生認為,一個良好的現代經濟制度,不該將資本累積的門徑堵住。允許個人資本累積,有助於創立新公司及擴張原有公司。黃春生建 議:「台灣如要課徵證所稅,宜輕不宜重,各國立法皆以輕資本利得稅為原則,寧可犧牲一點稅制公平性,用以維持一定資本累積是值得的!」因為,企業若能從股 市取得資金擴大茁壯,對就業與繁榮經濟是有好處的。

政府擬課徵證所稅的同時,也應當以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大局著眼,配合國際賦稅潮流與國際接軌,避免閉門造車制定出導致國家競爭力弱化的賦稅政策。安侯建業會 計師事務所稅務部營運長張芷指出:「在國際上與台灣較為競爭的經濟體,如新加坡與香港免徵證所稅,韓國僅對大股東課徵!」「證所稅不該只是從賦稅公平的角 度思考,而是要把國家的競爭力納入考量!」觀諸近年來的趨勢,許多先進國家面臨財政惡化的窘境,大多以提高消費稅或土地持有稅因應。人口高齡化與經濟長期 低迷的日本政府,打算在一三年與一四年將消費稅分別從現行五%提高至八%與一○%,就是一個顯例。今年以來,財政困窘的歐元區國家如愛爾蘭、捷克、匈牙 利,皆已實施調高消費稅措施。

因此,也有財稅專家建議,改善財政可試著往調高台灣消費稅思考,因為台灣的消費稅(指加值型營業稅)目前僅五%,較歐洲平均約二○%,以及中國的一七%要 低許多。而每調高一個百分點消費稅約可額外創造四至五百億元稅收,稽徵成本低廉又方便。為了減緩提高消費稅對民眾的衝擊,則可研議把民生物品排除的可能 性,例如荷蘭採用雙軌加值稅制度,六%稅率適用在食品與飲料,一九%的稅率則適用旅遊、電影、理髮等服務業。

先進國家對可能壓抑新創企業及就業機會創造的資本利得稅(證所稅即是一種資本利得稅)反而較為謹慎。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張豐淦說:「這就像雞生 蛋、蛋生雞的道理一樣,資本利得稅如果輕重失當,可能落得經濟成長與稅收增加兩頭空的苦果。」張豐淦進一步指出,以內需為主,對貿易依存度較低的大型內陸 經濟體傾向課較重的資本利得稅;對貿易依存度較高的中、小型海洋經濟體,則比較不傾向課徵資本利得稅。「台灣需要怎樣的賦稅制度,與經濟發展的大方向有 關,須從整體去考量。」目前台灣不管是總體經濟還是金融市場,已出現嚴重疲態。尤其以往以成交量巨大、周轉率高著稱的台股,過去七、八年來因台灣在亞洲金 融競爭優勢的流失、國民所得低度成長、國內投資不足加上資本外流種種因素而趨於鈍化。二○○四年以前,台股成交金額一直穩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五年台灣首 度被韓國超越,○六年再被香港超越,從此台股成交量與香港及韓國的差距愈拉愈大。以去年一整年而言,韓國股市總成交金額是台灣的二.三倍,香港則是一.六 倍,新加坡與台灣的差距也在快速縮小中。

最好是效法韓國,只對大股東課稅政府不能漠視台灣經濟目前所面臨的瓶頸與台股所面臨的困境,只憑滿腔改革熱血與討好選民的公平正義口號,讓證所稅不經充分 討論與詳細評估就強度立法關山。如同哈佛大學教授Michael J. Sandel在其名著《正義--一場思辨之旅》(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強調,正義須從全民最大福祉、尊重個人自由以及發揚美德三點出發,讓這三者達到一個最佳平衡點。

綜觀賦稅公平、便民性以及經濟發展三個面向,韓國的證所稅版本最值得仿效。韓國證所稅採自然人免課原則,但上市公司持股三%以上或持股達一百億韓元(約 二.三億元新台幣),抑或在Kosdaq(類似台灣上櫃市場)持股五%以上,持股金額五十億韓元的大股東須課證所稅。法人的證所稅併入一般營利事業所得課 稅,外資法人則免課。

財政部提出證所稅版本宜與國際接軌。張豐淦會計師即建議,對長期投資的認定,美國與韓國均規定持股滿一年以上賣出所獲得股票資本利得,稅率上可獲得優惠, 財政部提出的版本要持有五年以上才能得到稅率優惠,時間顯然太長,台灣最好與國際同步,將長期持有的時間由五年調為一至二年。黃日松會計師則建議,如果真 要課徵證所稅,稅率也最好降至一○%至一五%之間。其次,要降低證所稅對市場流動性的衝擊,也可往提高課徵門檻方向修法,如免稅額從三百萬元提高至六百萬 元。

另外,現行上市櫃企業保留盈餘課一○%的規定也應檢討取消。理由是,免徵證所稅時,如果企業不分配盈餘,公司淨值升高,連帶使股價走高,公司股東可藉直接 賣出股票實現資本利得,規避稅金。所以保留盈餘額外加徵一○%,雖妨礙企業資本形成,卻是「必要之惡」。但是,如果復徵證所稅,就沒有這個問題,應取消保 留盈餘課稅的現有規定,否則目前台灣上市櫃企業資本不容易累積的問題仍得不到解決。

證所稅牽動的不僅是賦稅正義的問題,也攸關資本市場榮枯、經濟發展以及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消長。執政者與立法當局應以更大格局以及更宏觀的眼光推動賦稅改 革。台灣人民,尤其是台灣年輕一代,不要一個經濟福祉必須跟著陪葬的公平正義。

證所稅復徵

證券業恐遭急凍

衝擊1

中實戶與高周轉率的投機客下單量萎縮,台股周轉率與成交量下滑

衝擊2

流動性變差導致平均本益比惡化,降低企業在台掛牌上市意願,台灣籌資地位更形惡化

衝擊3

證券業與期貨業業務每況愈下,金融服務產業恐掀裁員潮,導致台灣失業率再上升

衝擊4

台灣整體金融國際競爭力弱化,影響國家經濟發展

賦稅制度宜與國際接軌

主要各國證所稅與證交稅制度比較本國自然人 本國法人 外國自然人 外國法人 證交稅稅率

(或類似印花稅)

台 灣

(財政部版本) 證券交易所得超過300萬元以上,稅率20%;持股5年以上,稅率10% 免稅額50萬元,併入最低稅負制,稅率12% 免徵 免徵 0.3%(賣出課徵)香 港 免徵。但專業投資人則須課15% 免徵。專業投資公司須課16.5% 免徵。但專業投資人則須課15% 免徵。專業投資機構須課16.5% 0.1%(買進與賣出皆須課徵)韓 國 免徵。但持有上市公司股權超過3%以上或持股市值超過100億韓元須課33%;持有1年以上,稅率降至22% 課徵。併入一般所得。稅率11%~24.2% 與本國自然人相同 免徵 上市公司0.3%,未上市公司0.5% 新加坡 免徵。但專業投資人須課0~20% 免徵。專業投資公司須課17% 與本國自然人相同 免徵 0.2%(買進繳納)美 國 課徵。稅率10%~35%,2013年後調整至5%~39.6%。持有超過一年稅率調降至0~15%,2013年調整至10~20% 併入一般企業所得稅,稅率15%~30% 免徵 免徵 無證交稅日 本 課徵。稅率20%,但目前暫時調降10%,2013年回復20%。損失可抵繳3年 課徵。併入企業所得,稅率15%~30% 免徵。但若賣出者為企業關係人,須課徵 免徵。但若賣出者為企業關係人,須課徵 無證交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5

高朋凋零:內部相互搶單 業績急速下滑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14/226957.html

從美國到中國,從Groupon到高朋,從2011年的高調入華、瘋狂招聘到後期的不斷裁員。終於,今年4月底,高朋和F團「牽手」,在大批人員流失的情況下,高朋網將團購實際運營權交給了F團,也將自己的未來交予他人掌舵。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認為,高朋的結局早已因其體系架構注定,「我們甚少關注。」就這樣,當年欲枝繁葉茂、孤傲盛開的花朵,在未經歷太多的風霜就已凋零,而它的凋零更多在於,花枝內的種種衰敗。

相互搶單內部管理混亂

林林(化名)曾是高朋華東大區某站市場總監,今年2月站點被裁撤後自己離開了高朋,他對於高朋如今的現狀並不意外,他以「混亂」來形容整個高朋,尤其是管理上的混亂。

「高朋背靠Groupon和騰訊兩大公司,本以為會有多麼成熟、嚴謹的管理制度,但進來後才知道,實際並非如此。」原來,網站內所有商品的最終上線 決定權在北京,北京公司可以在系統內看見全國各站點的商品錄入情況,「若是比較大的優質客戶,他們會以各種理由拒絕上線,甚至自行聯繫客戶,」林林感嘆, 這樣的最終結果就是,銷售額劃入了北京,與他們毫無關係,對各地分站的營業額造成不小衝擊,「白白談成了一筆好業務。」

林林透露,他們分站某銷售與杭州姚生記食品有限公司談成合作後,將商品信息錄入後台等待上線通知,誰料等待半月之久後依然杳無音信,多次與上層領導 和北京溝通後也無用,得到的結果無非是「性價比不高、銷量不會高」等理由。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過了一段時間他卻發現杭州姚生記食品有限公司的產品上 線了,變成了全國產品。當然,銷售額也劃入了北京所有。此外,某韓版服裝的團購也是如此,「談成生意的業務員又氣又恨,但是沒有辦法。」

他表示,以華東區上海站為例,商戶和上海公司簽合同,審批時間較長,甚至會直接被拒,而遇質量高的大商戶,北京方面則會直接聯繫客戶,以近期上線為由要求另簽合同,「客戶只要上線就行了,無所謂哪家分公司,只要是高朋就行。」

事實上,馬化騰在 去年9月曾表示,高朋上線準備不夠充分,系統軟硬件沒完全對接,上業務太快。這無疑也暴露出高朋內部制度不夠完善的問題。更何況,去年高朋網上線之初,曾 遭遇短暫上線立馬關閉的境遇。當時,有內部人士向《IT時報》記者透露,騰訊派駐的CEO歐陽云負責整個公司的戰略事務,但實際上,Groupon很強 勢,歐陽云並不具實權,直到去年年中才稍許有了點權力。而此次高朋牽手F團,騰訊通過兩次增資,已成為F團大股東,這也顯示出騰訊對控制權的渴望。

人員流失員工無歸屬感

高朋網於2011年3月上線,在高調進入中國之際,高薪成了高朋挖角同行員工的戰略,因為在發展其他海外市場,這個方法百試不爽。

不過跳槽過去的人很快發現,薪資高只是表象。記者曾在去年8月高朋大批裁員之際,聯繫到寧波站某員工,該員工表示自己的薪水從簽合同前談好的 7500元降成了4000元,「在確定你入職後,HR會以各種理由詢問工資下調的事情,最後只比跳槽前多500塊」。此外,該員工透露高朋會隨時更改一些 制度,導致銷售完全不清楚到底能拿到多少提成。

而且,高朋銷售人員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林林透露,在高朋,銷售的壓力非常大,甚至在初期要求各地實現100%的營業增長,「比如你這個月做了100 萬的銷售額,那麼他就會要求你下個月一定要做到200萬。」雖然這樣的情況持續時間並不長,但後期的銷售壓力更讓一線員工不那麼舒心,「如果你有4000 元的底薪,上面會要求你做到6000元的利潤,做不到就要下調工資,每月如此。」不過,工資下調並不是人人平等,「如果你和高管關係好,工資只漲不跌。」

一不願透露姓名的員工告訴記者,外籍高管想將底下員工打造成工作機器人,除了正常的8小時工作外,加班更是常事,「大一點的站點有指紋考勤論定加班時間,而我們經常工作到晚上8~9點,甚至更晚,卻從來沒有加班費。」

待遇上的剋扣讓基層員工早已心生間隙,去年7~8月份,不少高管都已做好跳槽準備。那些空降的外籍高管在高朋的生命力更是短暫,生活習慣、語言障礙 都成了工作的阻礙。林林透露,很多外籍高管不屬於高朋,也不屬於Groupon,而是採用外包派遣的形式,這讓在中國無根無蒂的他們沒有歸屬感。記者致電 高朋網相關人士證實此事,但電話並未接通。

業績下滑實物團購難敵本地生活服務

對於團購的商品,高朋向來標榜高標準,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產品並未讓消費者感到特別的優惠。在市場競爭和營收雙重壓力下,高朋也逐漸開放了商家的門檻。

「從做實物團購開始,我們的銷售額呈明顯下降趨勢。」林林表示,在改變經營戰略後,其站點銷售額降低了20%——30%,銷售們的提成也呈現出可忽略不計的窘境。

據記者瞭解,像林林所在的二級城市站點,一年的運營費用在200萬元至300萬元之間,而其銷售量不過處於170萬——180萬元的水平,遠遠落後 於糯米網400萬元的水平。「上面為了利潤,什麼都要求做。」林林透露,曾經有一個叫Justin(音譯)的新加坡人要求,「只要是中國法律未禁止的灰色 地帶,都可以放手去做,」而員工們對此卻很反感。

「有一個賣螺旋藻的商家找到我們,但我們發現他沒有相關鑑定證書,是三無產品,我們拒絕上線,」林林透露,因為此事,他們還與上層領導爭吵過,但不出數日卻發現,蘇州站上線了此款商品。

有內部員工向記者透露,很多時候,高朋上線的商品人氣並不高,有的一個月也不超過50單,甚至無人問津。

其實,高朋網在去年中旬就已跌出國內團購網站排名前十的行列,這或許可以歸咎於戰略方向不夠準確。林林透露,為了輔助Groupon上市,高朋中國 區董事總經理之一的RaphaelStrauch宣佈高朋至少要轉型50%的實物團購,「那時起,我就認為這是個錯誤,它不可能超越聚划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28

8座海外礦山3座投產 武鋼欲借資源緩淨利下滑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24/2NNDE3XzQzOTg2Nw.html

「鋼鐵俠」出海找礦的經濟效益正在逐步顯現出來。

5月24日,本報記者從武鋼方面獲悉,集團旗下8個海外礦產資源中,加拿大、巴 西、委內瑞拉三國的礦山已經開始投產。2011年,公司運回海外權益礦707萬噸,海外資源項目已收回投資8億美元。而其他的利比里亞邦礦項目、加拿大 ADI和世紀鐵礦項目、澳大利亞CXM等新項目也已按目標進度推進,部分項目已經開工。「若這些權益礦石全部供給武鋼股份,困擾武鋼的原料自給率問題會緩 解不少。」

海外尋礦,是武鋼找回「流失」利潤的重要砝碼。武鋼總經理鄧崎琳曾公開表示,從2008年開始,武鋼在海外投資開發的8個礦山3-5年內將全部實現投產,待這些礦山全部實現規模化生產後,將其整體打包上市。

不過,這一計劃未來可能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在5月18日的股東大會上,鄧崎琳公開表示,集團有意通過武鋼在香港註冊的礦產公司,將集團海外礦產資源注入上市公司,但因為要報批,尚需一段時間。

每年多花20億

事實上,武鋼「出海」是被逼出來的。

2002 年以來,中國晉陞為全球鐵礦石消費量最大的國家,龐大的需求量打破了國際市場鐵礦石的供給平衡,由此引發的是,國際鐵礦石價格飛漲。一組數據顯 示,2005年鐵礦石價格同比上漲71.5%,2006年上漲9.5%,2007年漲了19.5%,2008年更是上漲70%以上。而最近幾年,這一增幅 仍然維持在較高的比例。

與此同時,國內鋼企隨著產能的不斷擴大,鐵礦石的自給率逐步下降,身處內陸的武鋼壓力最大。從2005年以來,武鋼產能從數百萬噸躍升至數千萬噸,而鐵礦石的自給率則由過去的100%下降到不足20%。

「我 們每年過千萬噸的鐵礦石需要從海外運到寧波北侖港後,再裝上內河貨船,轉運兩三次才能到達武鋼工業港。」武鋼集團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孫勁介紹,跟擁有許多 臨海鋼廠的同業比,武鋼的成本指標最高。與臨海的寶鋼相比,同等質量、同一產地的鐵礦石武鋼每噸至少要多花100多元,原燃料成本則成了制約武鋼產品競爭 力和武鋼發展的最大瓶頸。在5月18日的股東大會上,鄧崎琳向記者坦承,每年「丟」在長江裡的物流成本高達20多億元。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鄧崎琳剛接手武鋼就萌發了延伸產業鏈的想法,2005年,武鋼參股了澳大利亞威拉拉鐵礦合營企業。又經過兩輪升級,成立海外礦產資源事業部,將集團所有海外資源項目及股權集中歸口,統籌開發。

這 個在海外跑馬圈地的團隊帶來的成績是,近幾年來,武鋼通過購買礦權、股權,合資、參股等多種經營方式,已先後在巴西、馬達加斯加、澳大利亞、利比里亞、柬 埔寨和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鐵礦石資源開發。目前,武鋼開展合資合作的海外項目達37個,其中涵蓋鐵礦項目15個、海外貿易和深加工項目12個、 煤礦項目9個和鋼鐵生產項目1個,武鋼已鎖定海外礦石資源400億噸,成為全球鐵礦石資源儲量最大的鋼鐵製造商。

鄧崎琳的夢想是,預計到 2015年,武鋼將擁有超過6000萬噸/年的鐵礦石供礦能力,鐵礦石產能可逐步自給自足,最終有一定餘力;獲得權益煉焦煤資源量10億噸以上,形成 3000萬噸/年的供煤能力。若鄧崎琳的夢想如期實現,武鋼在原料和產品層面的話語權可能會趕超其最大的競爭對手寶鋼。

海外投資難題

不過,海外找礦之路遠景雖然美好, 但在產銷兩不旺的行業困境中,短期獲得預期的投資回報卻比較困難。

「海外礦山開發不確定因素很多,」一位接近武鋼的分析人士告訴本報記者,該集團去年700萬噸左右的權益礦中,尚不清楚是否全部屬於武鋼。而根據武鋼遍地開花式的投資方式,數百億元砸到全球礦山中,在如今這種市場環境下,其面臨的投資成本壓力也挺大。

武鋼面臨的另一個尷尬是,海外礦山都是由集團在操作,按照慣例,其以往均通過關聯交易的方式注入給武鋼股份,但目前股價低迷,這種過度依賴關聯交易的行為已引發中小股東不滿。後期,若無相關安撫中小股東的措施出台,這種關聯交易被否的情況也可能再度發生。

將所有海外礦山資源整體打包上市計劃的時間表也比較難定。根據目前的海外礦山產能計算,其給武鋼的原料供給還不到總需求量的兩成,距離規模化開採,也還有一段路要走。

「海 外礦產收購面臨眾多不確定因素,」孫勁坦言,特別是項目所在國的社會制度、經濟政策、文化習慣和法律環境等都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關鍵因素,也存在許多不確定 的客觀因素。而武鋼投入的項目多處在較早階段,通過資源勘探工作的深入,逐步發掘項目價值,這樣總體成本較低,風險可控。截至目前,公司並未出現過一例投 資失敗案。但後期,無論是礦山的規模化開採還是上市事宜,還需要一段時間。

「當前鐵礦石整體環境仍是供大於求,海外併購的相當一部分資源 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建設期進行緩衝。」另一位行業分析師則認為,前期武鋼海外併購非常集中,交易成本相對較高,而未來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增加投資風險。不 過, 資源板塊仍是利潤最高的環節,未來,若武鋼的資源資產經營良好,會比寶鋼等同業更快走出淨利下滑的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23

百度隱憂:流量變現曲線下滑 遇內容壁壘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21/230018.html

這是7月中旬的一個下午,也是百度公司(BIDU.NASDAQ)的普通一天。從北京西二旗地鐵口出來,在一群科技公司的包圍之中,最顯眼的就是波浪狀的百度大廈。小河環繞的透明大廳內人流攢動,每隔十幾分鐘,就會有人抱著筆記本電腦帶著前來應聘的人們在二樓的陽光大廳內攀談。

在正門右側碩大的液晶牆上,是一張百度搜索關鍵詞曲線圖,每時每刻全國網民的搜索關鍵詞的變動,構成了一條紅色曲線,它勾畫出這個國家網民最關注的熱點。它也意味著,此處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入口。

財務數字正是這家公司極速發展的證據。今年第一季度百度的市場份額增長到77.6%。總營收、運營利潤相比2011年同期都增長75%以上。預計二季度營收與去年同期增長接近60%。熟悉百度的分析師們對70%這個數字一定印象深刻,因為類似這樣的環比增長已經持續數年。

然而,在最近摩根士丹利組織的調研中,基金研究員給出的判斷卻是,百度未來的日子可能不太好過。舉杯歡慶多載,如今百度自身也需要思考,今天到底是百度整個成長週期的頂點還是新的起點?

下滑的流量變現曲線

目前移動終端帶給百度的流量已經佔據整個百度流量的20%。但是移動互聯網並不能以桌面端那樣的貨幣化,這也是移動互聯網行業性的難題,對於百度而言,20%的流量可能僅提供個位數的盈利增長

於7月初發表的一組有關百度公司的調研報告引發了投資者的擔憂,這則報告來自於6月26日由摩根士丹利組織的上述只有少數人參加的基金研究員對百度的調研。

如果互聯網世界一直按照原有的軌跡運轉下去,如果百度內部不發生大的問題,它就將繼續扮演全中國最大的互聯網「要塞」角色,成為中國互聯網最重要的公司之一。

不過,在中國互聯網產業垂直細分的時代,在移動互聯網對桌面互聯網衝擊的過程中,在網絡廣告服務模式不斷創新的情況下,外部野蠻生長的競爭者,正迫使百度從業務到企業氣質進行重構。

整個互聯網世界正在發生質變。

自移動互聯網所誕生的基於應用程序(App)的人機交互模式,以及由此帶來的通過應用來訪問互聯網的使用習慣,正在改變完全基於搜索引擎和瀏覽器的舊有模式。

越來越多的人在使用手機上網,越來越多的應用是放在云端而不是在終端上。有投資人關心,搜索引擎作為互聯網的最大入口,百度如何繼續保持權力的核心 地位,而不被垂直搜索、移動應用削權。在互聯網產業化,購物、視頻、遊戲等逐漸被劃分勢力割據,形成壁壘的當下,百度如何在內容上保持優勢從而維持70% 以上的環比增速?

百度公司表示,擁抱這樣的變化,將百度現有的業務跟這兩個趨勢連接起來,不僅「擁抱」,同時還去「拓展」,通過開放云計算平台、重構與開發者共享云計算技術、數據、流量和變現優勢的生態系統。

新業務可能帶來更多的市場份額,但是無法解決流量變現的貨幣化難題。

今年的百度聯盟大會上,百度公司CEO李彥宏表示,移動互聯網和PC互聯網是很不一樣的,更難賺錢和商業兌現。

移動互聯網是未來互聯網公司一定要涉足而又需要重新適應遊戲規則的領域,這是不論投資多少沒有回報的資金都要佈局的戰略要地。在無線領域,從PC端 遷移到移動終端的百度並沒有天然的優勢,而強調社交關係的騰訊搜搜、從開始就定位移動搜索的宜搜更具粘性。離開PC頁面的百度無線選擇的方式是:與運營商 和終端廠商、系統合作。

目前的成果斐然。本報記者獨家獲悉,在今年3月蘋果公司庫克來華之時,百度公司已經獲得了與蘋果公司iOS5合作的合同,這意味著,在未來上市的iPhone5上,將內置百度搜索框。

百度不惜重金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合作並不期待短期盈利,在給記者的回覆中,百度公司的態度是:「移動終端的屏幕比較小,使用時間都是碎片的時間,所以廣告價值沒有PC互聯網那麼大,即使是在發達的互聯網市場或者移動互聯網市場,它的變現能力也被認為是遠低於PC互聯網。」

百度希望借助於這些合作,使由於APP應用和其他搜索品牌入口分流的流量,被攔截回百度搜索框。

業界的判斷是:目前移動終端帶給百度的流量已經佔據整個百度流量的20%。但是移動互聯網並不能以桌面端那樣的貨幣化,這也是移動互聯網行業性的難題,對於百度而言,20%的流量可能僅提供個位數的盈利增長。

在桌面電腦,客戶並不受屏幕、帶寬、時間的影響,可以同時打開很多的窗口,並且對點擊並沒有流量上的考慮。手機上,以上種種都會限制客戶的點擊活躍度。

剛剛從百度調研回來的東方港灣投資管理公司研究員余曉光分析,未來移動端持續增長,佔比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反而會降低業務的整體利潤率。

內容壁壘

投資者關心百度搜索內容的來源問題。譬如,未來隨著市場集中化程度的提高,新浪完全有可能不提供自己的內容給百度查詢,就好像FACEBOOK並沒有開放給谷歌一樣。當下,一些著名購物網站的數據並沒有對百度開放

在內容上,百度正在受到垂直搜索不斷壯大、爭奪話語權的挑戰。

從市場競爭格局上,中國互聯網已經形成了以騰訊為代表的遊戲、社區類平台、以淘寶、京東為代表的購物類平台、以優酷、土豆為代表的視屏類平台,以新浪為代表的SNS用戶平台。作為各大平台類公司,因本身實力強大,內容豐富,內部的搜索更有針對性。

淘寶網站內搜索已經成為國內購物類網站最大的站內搜索,其所屬集團阿里巴巴10億元投資的一淘,專門針對在線購物和淘寶內部的數據,並沒有開放給百度。當然,京東等電商也沒有把數據開放給一淘。

在新浪微博上,因為目前微博在國內競爭尚在,並沒有形成FACE-BOOK一家獨大的局面,新浪微博目前還是開放內容給百度的。「但是在未來隨著市 場集中化程度的提高,新浪完全有可能不提供自己的內容給百度查詢,就好像FACEBOOK並沒有開放給谷歌一樣。」余曉光說,由於新浪微博也遇到貨幣化難 題,未來也會押寶搜索。

這樣的情形不一定會發生,易觀國際分析師董旭稱,購物、視頻等垂直搜索雖然對專業用戶有吸引力,但是用戶教育需要一定時間,百度作為品牌沉澱更深的 大眾綜合搜索與用戶的距離還是更近一些。同時,百度正通過框計算、阿拉丁等產品試圖滲透深度搜索,並且在內容上正進行越來越多的投資和參與。

無論如何,由於缺少內容上的優勢,百度開始投資內容相關網站。百度去年3.06億美金投資去哪兒網,以及投資奇藝視頻。此舉被認為是在內容查詢的準確度上給客戶更好的體驗,包括在與其他內容網站的談判上具備一定的優勢。

百度目前越來越多地介入實際內容的投資與參與,試圖繼續保持優勢地位。

投資人的擔心是,內容方面的介入,在內容本身上與專門的內容提供網站並不具備優勢,長此以往勢必會降低百度的獲利能力。「本身從貨幣化上,百度目前 的投資並不能給主業搜索帶來直接的盈利方式,但是在客戶體驗和與其他內容提供商的談判話語權上,百度又不得已必須這麼做。」余曉光說。

對手的進攻

在如何公平地提供有效、真實的信息上,集合競價的售賣方式有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而這大大降低了用戶的體驗和對搜索結果的信任。這個百度正花重金試圖改善的部分,正是新型搜索引擎萌發的動因

在沒有外部環境壓力之下,百度試圖通過鳳巢系統的推出,改善競價排名可能帶來的惡果。

百度花重金試圖改善的部分,正是新興搜索引擎挺進的入口。

新興的垂直搜索以及新概念搜索正把矛頭直指百度推崇的集合競價模式。當對手迅速發展之時,百度還需要很快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集合競價模式被認為是很成功的搜索的模式,也為百度帶來了大量的利潤,但假貨和欺詐成為無法避免的難題,不法者試圖利用競價和SEO優化的方式,利用搜索引擎平台行騙。

百度並非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2009年,百度就推出鳳巢系統替代競價排名,核心目的在於促進推廣資源的公平分配基礎上兼顧用戶感受。

這個過程中,百度廢除了價格是排名唯一決定因素,引入了「質量度」,使價格不再是決定排名的唯一因素。「質量度我們用星級表示,在我們的系統裡一顆 星代表推左的可能性很低,兩顆星代表有推左的資格但不穩定,三顆星代表很穩定。質量度不夠你出價再怎麼高也是排不到搜索推廣結果的前面位置的。」百度公司 稱。

百度不得不防止非法產品推廣,但是對客戶產品做全方位的監測,仍然很難。在客戶選擇上,百度組建了一支擁有近800名專職人員的資質審核團隊,在最 初選擇客戶的時候要求客戶提交營業執照和ICP備案等證明文件,其審核系統和團隊日均審核關鍵詞和創意總量累計超過120萬個,駁回或下線處理超過11萬 個。但是審查通過後,很難通過有效的方式監管客戶不提供虛假詐騙信息。

集合競價的售賣方式,在推高關鍵詞價格上能力頗強,但是在如何公平地提供有效、真實的信息上,有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而這大大降低了用戶的體驗和對搜索結果的信任。

這個百度正花重金試圖改善的部分,正是新型搜索引擎萌發的動因。

據接近奇虎360的人士介紹,奇虎360年初進入視頻搜索領域,近期宣佈進入傳統綜合類搜索市場,它所推出的安全搜索引擎概念,直接針對競價排名。 根據奇虎導航在一年半時間內超過百度旗下的好123來看,奇虎作為具有搜索基因的競爭對手,對百度未來的經營產生了更複雜的挑戰。

一淘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公平、公正的算法對於搜索來說是最重要的。一淘宣稱,永遠不採用競價排名的排序方式。

6月26日上午10點,在百度會議室裡,投資者關係部給出的數據和當時的陽光一樣明媚:根據第三方預測,中國整體的搜索市場增長未來三年依然保持 40%以上的速度。尤其是在谷歌中國宣佈退出後,市場更是一家獨大,百度具有7500人的廣告營銷人員,加上廣告分銷商,有超過1萬人在處理百度與廣告客 戶之間的業務。百度大品牌客戶有1000位,中小客戶超過3萬戶,根據中國註冊中小企業2011年底超過1000萬的比例,百度的市場空間遠沒有飽和。

而對百度而言,當互聯網世界的深度和廣度被重新定義、搜索市場發生質變之時,百度目前所作出的努力,是否已經足夠?而先前的成功會不會是未來最大的絆腳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77

困局難解 深圳連鎖藥店佔比再下滑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6/xMNDIwXzQ5OTExMw.html

日前,深圳市藥監部門對外披露,近幾年來,受政策環境及市場惡性競爭等因素影響,深圳市連鎖藥店佔藥店總量比例由2003年的85%,降至2009年 60%,2011年進一步下降至51%。有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深圳的情況比較特殊,其他省市連鎖藥店的經營情況相對較好,但整體來說,由於得不到有效的 政策扶持與近年來成本上漲過快等因素影響,全國連鎖藥店的經營情況均不太理想。

深圳「藥店多過米店」

一位不願具名的國內連鎖藥店集團的總經理對南都記者表示,與其他省市相比,深圳對連鎖藥店和單體藥店的准入條件相當之低,並且都是一樣的,藥店的經營場地 只需要大於60平方米即可。而連鎖藥店比起單體藥店,其前期投入和運營成本相對較高,這對前者來講相當不利。而且之前深圳對於藥店的密度,也沒有專門的限 制措施,導致有些地方,「藥店多過米店」,所以深圳市場看似體量巨大,然而競爭卻十分激烈,並且深圳的單店租金和人力成本,甚至比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都要 高,所以單店利潤甚至還低於某些二三線城市。

藥店過多造成惡性競爭

某醫藥行業資深研究人士則認為,現在中國的連鎖藥店集團,每個的規模都太小,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從而難以進行有效的大規模擴展因而較難形成規模競爭優勢, 處於擴張期的藥店由於管理經營能力較差,因而也較難盈利。以美國為例,美國最大的連鎖藥店w algreen在2011年門店數量達到8210家,總銷售722億美元(其中處方藥的銷售收入佔總收入的65%),淨利潤27億美元。從這個數字也可以 看出,連鎖藥店行業的利潤率並不高,必須達到比較大的規模,才有可能獲得可觀的盈利。而就我國的企業來看,門店數目達到1000家的都為數不多。

但是從藥店總量卻嚴重超過人們的需求。依據美國的經驗,大概每5000-6000人一家藥店會比較合理,以我國目前的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數50%計算,藥店 數目在10萬家左右比較合理,但目前的實際數量遠遠超過這個數目,這就導致大家都陷入了「紅海」之中,惡性競爭下,誰也佔不到便宜。而值得注意的是,單體 藥店由於銷售靈活,藥價可以做得比連鎖藥店低,而且成本也能夠比連鎖藥店的要少,因此其盈利能力高於後者。

另外,在有些重點區域,比如大城市的人員較為聚集的地方,藥店的密度更加之大,從而導致競爭相當的慘烈,尤其是像深圳的鬧市區,據瞭解,連鎖藥店基本都是不盈利,「賠本掙吆喝」。

政策無實際利好

在政策上,雖然國家「十二五」規劃裡面明確,到「十二五」末實現連鎖佔三分之二的比例,然而落實到實際,連鎖藥店卻未拿到什麼真正的利好。

前述連鎖藥店總經理對記者透露,以比較重要的基本藥物的銷售為例,國家的醫改政策對社區醫院實行零差價政策,同時進行補貼,這就使得社區醫院對基本藥物平 進平出,藥店根本無法與之競爭。在稅收等方面也沒有對連鎖藥店有實際上的優惠,而很多單體藥店卻可以利用某些漏洞進行逃稅,這使得經營上壓力很大。

據悉,近日深圳市藥品零售企業合理佈局政策正式出台。該政策規定,將以社區為單位,常住人口數量與現有藥店數量之比小於2700:1的社區,不再新建藥店。但受訪的業內人士均表示這種政策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前述醫藥行業研究人士對記者表示,在目前的這種情況下,連鎖藥店只有通過提高自身的運營能力來提高單店盈利能力,在激烈的競爭下,有些藥店倒閉,有些藥店 進行整合,直到最終只剩下有限的幾家連鎖藥店以及把藥店總數降低到10萬家以下,才有可能談盈利,但這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在此之前,連鎖藥店行業可能 都是目前這種慘淡經營的現狀。而這種現狀,並不符合國家鼓勵連鎖藥店做大做強的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37

蘋果盈利可能出現10年來首次下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665

庫克接替喬布斯擔任蘋果公司CEO已經過去18個月了,而明天庫克終於要面對真正的挑戰。

不斷上升的製造成本、來自三星公司的強勢競爭和智能手機增速放緩,正在威脅世界上最高市值公司的盈利水平。

根據彭博社分析師的預測,明天公佈的新財年一季度盈利報告可能會顯示,蘋果公司的淨收入將下滑2%至128億美元,或13.48美元/股。2003年起,蘋果的季報只有一個季度的盈利增幅是低於10%的。分析師同時預測,預期銷售收入將上升18%至548億美元,這是2009年以來最低的增長速度。

從去年9月以來,因為市場擔心消費者對iPad和iPhone的需求正在觸底,蘋果公司的股票價格已經下跌了約30%,蒸發了1900億美元的市值。庫克在去年聖誕節前已經成功更新了蘋果大部分的產品,一季度的盈利報告將證明庫克的努力有沒有白費。

分析師Peter Karazeris表示:「市場的情緒不能再壞了。」然而,蘋果的業績過去一直能給市場帶來驚喜——好於市場的最好預期,可能明天蘋果還能創造「奇蹟」。根據彭博社的數據,2006年起,蘋果公司也只三個季度未能「突破」分析師的預期。

作為投資者對蘋果公司前景的悲觀態度的一個表現,蘋果公司的市盈率只有納斯達克指數的市盈率的48%,而去年10月是80%。

很多分析師預期,蘋果大幅減少部件供應商的訂單,說明iPhone5的需求比預期中弱,而iPhone卻給蘋果公司貢獻超過50%的利潤。

iPhone需求變弱的一個潛在原因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特別是發達國家市場的滲透率已經很高。根據IDC的數據,在美國,超過一半的手機用戶擁有智能手機。IDC分析師Ramon Llamas表示,很多沒有智能手機的顧客都在尋找iPhone的替代品,比如說三星就能提供更廉價的智能手機,而且其觸摸屏手機的款式就多達80款。「很明顯,iPhone已經不是市場上唯一的智能手機了。」

彭博社分析師預期,蘋果可能在一季度出售了4800萬台iPhone,2240萬台iPad(包括iPad mini),和510萬台Mac。

在公佈季度盈利以後,蘋果公司可能將要面對最為重要的新聞發佈會,會上蘋果公司需要解答投資者的疑慮——如何應對iPhone需求疲弱和製造成本上升導致利潤率下滑的挑戰。蘋果在去年10月曾表示,利潤率下滑是因為全面更新它的產品線。

畢竟,iPhone已經推出6年了,iPad也推出接近3年了,很多投資者對蘋果未來增長之路表示質疑。

蘋果的一個潛在增長點是美國以外的發展中國家市場,比如說中國。據相關人士透露,蘋果公司正在考慮生產低價的iPhone吸引更多顧客,因為有些國家的網絡運營商並不給手機提供補貼。沒有補貼,蘋果手機價格高昂。

如果蘋果不引入低價智能手機,可能會丟掉增長更快的市場。

蘋果還可以引入能與iPhone iPad互動的電視產品,而蘋果公司現在只出售價格為99美元的機頂盒iTV。

雖然最近蘋果股價大跌,但仍有很多分析師推薦持有甚至買入蘋果股票。因為蘋果仍然是最賺錢的科技企業,四季度iPhone的銷售額就超過了谷歌或微軟的全部業務總收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1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