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高朋凋零:內部相互搶單 業績急速下滑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14/226957.html

從美國到中國,從Groupon到高朋,從2011年的高調入華、瘋狂招聘到後期的不斷裁員。終於,今年4月底,高朋和F團「牽手」,在大批人員流失的情況下,高朋網將團購實際運營權交給了F團,也將自己的未來交予他人掌舵。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認為,高朋的結局早已因其體系架構注定,「我們甚少關注。」就這樣,當年欲枝繁葉茂、孤傲盛開的花朵,在未經歷太多的風霜就已凋零,而它的凋零更多在於,花枝內的種種衰敗。

相互搶單內部管理混亂

林林(化名)曾是高朋華東大區某站市場總監,今年2月站點被裁撤後自己離開了高朋,他對於高朋如今的現狀並不意外,他以「混亂」來形容整個高朋,尤其是管理上的混亂。

「高朋背靠Groupon和騰訊兩大公司,本以為會有多麼成熟、嚴謹的管理制度,但進來後才知道,實際並非如此。」原來,網站內所有商品的最終上線 決定權在北京,北京公司可以在系統內看見全國各站點的商品錄入情況,「若是比較大的優質客戶,他們會以各種理由拒絕上線,甚至自行聯繫客戶,」林林感嘆, 這樣的最終結果就是,銷售額劃入了北京,與他們毫無關係,對各地分站的營業額造成不小衝擊,「白白談成了一筆好業務。」

林林透露,他們分站某銷售與杭州姚生記食品有限公司談成合作後,將商品信息錄入後台等待上線通知,誰料等待半月之久後依然杳無音信,多次與上層領導 和北京溝通後也無用,得到的結果無非是「性價比不高、銷量不會高」等理由。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過了一段時間他卻發現杭州姚生記食品有限公司的產品上 線了,變成了全國產品。當然,銷售額也劃入了北京所有。此外,某韓版服裝的團購也是如此,「談成生意的業務員又氣又恨,但是沒有辦法。」

他表示,以華東區上海站為例,商戶和上海公司簽合同,審批時間較長,甚至會直接被拒,而遇質量高的大商戶,北京方面則會直接聯繫客戶,以近期上線為由要求另簽合同,「客戶只要上線就行了,無所謂哪家分公司,只要是高朋就行。」

事實上,馬化騰在 去年9月曾表示,高朋上線準備不夠充分,系統軟硬件沒完全對接,上業務太快。這無疑也暴露出高朋內部制度不夠完善的問題。更何況,去年高朋網上線之初,曾 遭遇短暫上線立馬關閉的境遇。當時,有內部人士向《IT時報》記者透露,騰訊派駐的CEO歐陽云負責整個公司的戰略事務,但實際上,Groupon很強 勢,歐陽云並不具實權,直到去年年中才稍許有了點權力。而此次高朋牽手F團,騰訊通過兩次增資,已成為F團大股東,這也顯示出騰訊對控制權的渴望。

人員流失員工無歸屬感

高朋網於2011年3月上線,在高調進入中國之際,高薪成了高朋挖角同行員工的戰略,因為在發展其他海外市場,這個方法百試不爽。

不過跳槽過去的人很快發現,薪資高只是表象。記者曾在去年8月高朋大批裁員之際,聯繫到寧波站某員工,該員工表示自己的薪水從簽合同前談好的 7500元降成了4000元,「在確定你入職後,HR會以各種理由詢問工資下調的事情,最後只比跳槽前多500塊」。此外,該員工透露高朋會隨時更改一些 制度,導致銷售完全不清楚到底能拿到多少提成。

而且,高朋銷售人員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林林透露,在高朋,銷售的壓力非常大,甚至在初期要求各地實現100%的營業增長,「比如你這個月做了100 萬的銷售額,那麼他就會要求你下個月一定要做到200萬。」雖然這樣的情況持續時間並不長,但後期的銷售壓力更讓一線員工不那麼舒心,「如果你有4000 元的底薪,上面會要求你做到6000元的利潤,做不到就要下調工資,每月如此。」不過,工資下調並不是人人平等,「如果你和高管關係好,工資只漲不跌。」

一不願透露姓名的員工告訴記者,外籍高管想將底下員工打造成工作機器人,除了正常的8小時工作外,加班更是常事,「大一點的站點有指紋考勤論定加班時間,而我們經常工作到晚上8~9點,甚至更晚,卻從來沒有加班費。」

待遇上的剋扣讓基層員工早已心生間隙,去年7~8月份,不少高管都已做好跳槽準備。那些空降的外籍高管在高朋的生命力更是短暫,生活習慣、語言障礙 都成了工作的阻礙。林林透露,很多外籍高管不屬於高朋,也不屬於Groupon,而是採用外包派遣的形式,這讓在中國無根無蒂的他們沒有歸屬感。記者致電 高朋網相關人士證實此事,但電話並未接通。

業績下滑實物團購難敵本地生活服務

對於團購的商品,高朋向來標榜高標準,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產品並未讓消費者感到特別的優惠。在市場競爭和營收雙重壓力下,高朋也逐漸開放了商家的門檻。

「從做實物團購開始,我們的銷售額呈明顯下降趨勢。」林林表示,在改變經營戰略後,其站點銷售額降低了20%——30%,銷售們的提成也呈現出可忽略不計的窘境。

據記者瞭解,像林林所在的二級城市站點,一年的運營費用在200萬元至300萬元之間,而其銷售量不過處於170萬——180萬元的水平,遠遠落後 於糯米網400萬元的水平。「上面為了利潤,什麼都要求做。」林林透露,曾經有一個叫Justin(音譯)的新加坡人要求,「只要是中國法律未禁止的灰色 地帶,都可以放手去做,」而員工們對此卻很反感。

「有一個賣螺旋藻的商家找到我們,但我們發現他沒有相關鑑定證書,是三無產品,我們拒絕上線,」林林透露,因為此事,他們還與上層領導爭吵過,但不出數日卻發現,蘇州站上線了此款商品。

有內部員工向記者透露,很多時候,高朋上線的商品人氣並不高,有的一個月也不超過50單,甚至無人問津。

其實,高朋網在去年中旬就已跌出國內團購網站排名前十的行列,這或許可以歸咎於戰略方向不夠準確。林林透露,為了輔助Groupon上市,高朋中國 區董事總經理之一的RaphaelStrauch宣佈高朋至少要轉型50%的實物團購,「那時起,我就認為這是個錯誤,它不可能超越聚划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