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4553
討論: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5275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2/1MMDAwMDIyMzM1Mg.html
3月1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新希望集團整體上市的一切準備工作已經就緒,相應重組方案已經報證監會,正在等待最後的審批。
新 希望提供的資料顯示,其農牧資產的整體上市工作已經啟動,將在2011年內完成,屆時新希望將成為國內最大市值的農牧業公司。其此次重組的思路是,將山東 六和、新希望農牧、楓瀾科技等總估值達77.95億元的優質農牧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同時,將業績欠佳的乳業和房地產業務合計為7.53億元的資產,剝離 出上市公司。
「整體上市的原因主要是避免同業競爭。」劉永好說,新希望當初上市時,佔用的四川省一個上市指標,總規模只能有4000萬元,但是新希望當時就有二三十個工廠,是沒有辦法全部放進去的。
對於整體上市之後的新希望,劉永好表示,2011年國內肉蛋等食品價格不會下跌,大規模的原材料漲價風險不大,新希望2011年的銷售額有望超過600億元,可實現利潤12.36億元。
事實上,除了畜牧業,劉永好的「金融運作」同樣讓人印象深刻。此前,新希望已參股民生銀行,賺的盆滿缽滿,並於2010年底設立新希望財務公司。此外,新希望還先後入股民生人壽和聯華信託,並獲得了2%的上海銀行股權。
劉永好稱,未來將堅持走畜牧業專業化的道路,並利用好「上市公司」和「財務公司」兩個渠道,為畜牧業產業化提供金融支持。而此前,新希望已在畜牧業上下游多有斬獲。
在劉永好看來,新希望的產業鏈繼續做長,一方面是要做原材料,另一方面就是做終端。「不做終端,就沒有利潤。」劉永好說。
此 前,新希望農業投資基金已投資了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劉永好透露,新希望目前已與日本一家企業達成協議,準備在上海開始做一種以熟食店為形式的終端 銷售模式。同時,新希望也在和日本住友等公司談判,準備聯合投資建設冷鏈物流。而在上游,新希望和美國上市的華奧公司準備聯手收購新西蘭最大農服公司 PPG(種草、養殖)的50%股權。劉永好表示,新希望在此項收購當中,大約要出資1000多萬美元。
此外,海外飼料市場拓展,也是新希望未來的拓展重點。劉永好表示,2010年新希望海外市場銷售額只有10多億元,與集團的600多億元的銷售額相比顯得很小。未來5年,其將在海外市場拓展上,安排更多的人員和資金。
劉永好稱,2011年,新希望將繼續適度參股生物科技、農村金融、農產品流通等項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0squb.html
高收入國家 大城市
|
房價收入比
|
英國 倫敦
|
14.7
|
法國 巴黎
|
16.7
|
德國 慕尼黑
|
5.3
|
美國 紐約
|
8.4
|
美國華盛頓
|
4.7
|
澳大利亞 悉尼
|
6.7
|
澳大利亞 墨爾本
|
5.9
|
挪威 奧斯陸
|
9.4
|
新西蘭 奧克蘭
|
6.0
|
加拿大 多倫多
|
6.6
|
丹麥 哥本哈根
|
6.9
|
芬蘭 赫爾辛基
|
7.2
|
瑞典 斯德哥爾摩
|
8.9
|
瑞士 蘇黎世
|
5.1
|
意大利 羅馬
|
15.1
|
荷蘭 阿姆斯特丹
|
6.2
|
日本 東京
|
11.0
|
韓國 首爾
|
15.0
|
中國 台北
|
10.1
|
中國 北京
|
22.1
|
中國 上海
|
23.1
|
|
大城市平均房價
|
全國平均房價
|
大城市/全國房價
|
英國(英鎊,2009底)(套)
|
(倫敦)269180
|
164433
|
1.64
|
美國(美元,2008年底)(套)
|
(華盛頓)488000
|
250000
|
1.95
|
(紐約)675000
|
250000
|
2.70
|
|
中國大陸(人民幣,2009底,住宅每平方米單價)
|
(上海)20186
|
4473
|
4.51
|
(北京)19999
|
4473
|
4.47
|
|
||||||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