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AC事件反思:投資者不惜一切追求回報的巨大壓力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236

美國司法部對SAC資本提出刑事訴訟,再度引發各界關注財富對沖基金金錢至上文化。

華爾街巨頭Steven Cohen否認了所有他存在所有過錯,Cohen本人也沒有遭到刑事罪案指控。

但是對沖基金業誇張的費率和獎金結構,以及投資者要求基金經理不惜一切打敗市場的壓力,令沖基金經理並不總是遵守正確的路線,甚至有時候越線。

WSJ認為事實上對沖基金(包括SAC資本上)本質上就是某種形式合法內幕信息:基金經理憑藉的就是對某一領域獨有的知識生存。你買入對沖基金就意味著選擇了在某一領域擁有比你知道「多得多」能力的一群人。

事實上要實現公平的交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沖基金並不像ETF每日公佈其詳細資產組合,或者共同基金那樣每季度發佈。

 Commonfund對沖基金業務主管Nicholas De Monico說:「對沖基金業比過去透明的多」

「但是獲得數據,確保這些數據正確,這些都需要繁重的工作,而做這些事情並不會吸引眼球」。
Nicholas De Monico向50餘只對沖基金投資了近22億美元資產。

而據德意志銀行一項全球調研顯示,1/3的大型投資者在投資前不需要對沖基金提供交易記錄。3/4養老基金以及近一半的保險公司和捐贈基金——僱傭外部諮詢公司展開對沖基金盡職調查,而不是他們親自來做。

大型投資者之所以十分願意睜一眼閉一眼,甚或是把兩隻眼睛都閉起來,並且花大價錢買對沖基金,是因為他們做著安全性和業績卓越的白日夢。

在債券收益率低得可憐的市場條件下,人人都想要兩位數的回報率。數萬億美元資金正滿世界追著為數不多幾個能用幾十億美元便可賺取高回報的基金經理。客戶支付的管理費用能高達資產價值的2%和利潤的20%,甚至有時高達美國政府所指控的SAC資本高達3%和50%。

大型機構投資者是這個星球上最不顧一切的業績追逐者。

多倫多諮詢公司KPA Advisory Services養老金策略專家Keith Ambachtsheer說:

「諮詢師說對沖基金能在其他所有都在做的交易中做得到8%的年化回報,理由僅僅是他們能做的更好。但這個如意算盤是不會如意的。」

德意志銀行的調查顯示,2012年10個機構投資者中只有一個在對沖基金方面實現了至少10%的回報率。但有1/3機構投資者認為其投資的對沖基金今年能實現至少10%的回報率。

衡量對沖基金業績的指數HFRI基金加權綜合指數(HFRI Fund Weighted Composite)今年上半年漲了3.55%,去年全年漲了6.36%。

WSJ我們似乎應該控訴整個生態系統,不是發起刑事指控,而是智識層面的指控。

沒錯很多對沖基金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罪」:雖然業績平平但卻收取高額費用盤剝客戶;一些基金甚至可能在違法操作。但投資者也不是完全無可指責:「成熟」的機構投資者仍堅持相信「牙仙」(Tooth Fairy )的存在,仙人可以奇蹟般地為所有人提供好於大盤的回報率。而這或許那才是最大的犯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