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鞋王香港掛牌 三個月就出事
2010-04-19 商業周刊
三月三十日,一家在香港沒沒無名的台資企業洪良國際,被香港證監會要求停牌處分,為香港股市投下一枚震撼彈。
二○○九年,全香港股市只有洪良國際一家台資企業掛牌上市,洪良董事長是有台灣鞋材大王封號的蕭登波,只是沒想到,洪良上市不到三個月,就爆發帳目不實風 波。
洪良國際公司位在福建,從事運動服飾代工,是台灣鞋材大王南良集團總裁蕭登波的事業,但跟南良集團並無直接的股權關係,而是由蕭登波家族、悠活麗緻渡假村 董事長曾忠信家族,以及專業經理人、洪良總經理廖進益等三大股東持有。
去年十二月底,洪良在香港上市,才三個月就出事,台灣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薛明玲還把它視為教案,寄給所有資誠員工。薛明玲說,「這個案件在香港相當嚴 重。」
港府大動作 停牌後,更凍結募集資金
香港證監會不僅以帳目有問題為由,要求洪良停牌,更罕見的向法院申請禁制令,要求凍結其去年底在香港市場集資得來的港幣近十億元(約合新台幣四十億元)資 金,以免被管理階層挪用。
由於事涉洪良在上市前籌備工作時在帳目上作假,一旦法庭日後判決洪良罪名成立,香港證監會將會動用該筆被凍結的資金,向所有曾購入洪良股票的投資者作出賠 償,創下港股史上第一遭。
蕭登波曾在事發後對媒體說,這件事是因為中港台三地的會計帳目不同而引起的誤會,他也信心滿滿的說,待事件查清楚後,會到香港跟傳媒談清楚。
沒想到四月八日,香港負責反貪的廉政公署,拘捕了一名負責為洪良作查核或簽核工作的畢馬威會計師行(編按:在台灣稱為安侯建業)的高級經理,指控他向旗下 員工行賄港幣十萬元,以做為不要提出洪良帳目不妥之報酬。
帳目太漂亮 獲利成長比營收成長還高
除了洪良的會計師被揭發涉貪外,擔任洪良上市保薦人的兆豐資本,也就是兆豐金控旗下在港的投行業務,也在三月底被香港證監會限制了其為新上市公司擔任融資 顧問的角色。
有審批上市公司經驗的香港資深業界人士指出,洪良作帳事件是一宗涉及會計師為公司進行「美化帳目」作業時,做得太過不小心而引來一場不可收拾的大風波。
事實上,洪良在上市法說前,已有投資人指其帳目實在好得太好,不少投資者也驚訝公司為何在二○○八年金融海嘯之時,仍能維持營收超過三○%的高成長率?
根據洪良的招股文件顯示,洪良在港上市前三年(即二○○ 六至二○○八年)的營收年成長率在三五%至四二%,但是同一期間的稅後獲利年成長率卻高達四二%至七○%之間,稅後獲利成長率比營收成長率還高,對一家新 上市公司來說,獲利能力實在太過突出。
此外,洪良更在對外的招股書上指出,預計在二○○九年十二月底的年度稅後獲利將不少於港幣四億七千八百萬元,較二○○八年底同期大幅成長七三%,更是令人 稱奇。
諷刺的是,在洪良四百多頁的招股文件中,英文版第十五頁「風險因素」一欄中,便明確指出,招股書內的部分事實及數據不可靠,但卻沒有指明哪些資料不可靠。
洪良是蕭登波旗下事業體中第一個上市的公司,蕭登波所創辦的南良集團,跟台灣其他紡織同業不同處是,蕭登波擅長扮演精神領袖,鼓勵並支持旗下專業經理人創 業,讓專業經理人持有股權,並互相競爭,於是整個南良集團可分為南良、中良、廣德等主要事業體,洪良並無直接股權投資關係。
在蕭登波領導下,南良集團由員工三十名,資本額新台幣一百萬元,發展成全球員工超過一萬五千人,旗下數十家關係企業,在○六年營業額超過新台幣二百五十億 元以上,並在紡織領域垂直整合,從纖維一路做到鞋材和成衣等,這幾年來還發展到汽車和電子業的飾品袋包等。
以福建福清為基地的洪良,則是以染整業起家,往上下整合發展的機能布料與成衣事業,接著再擴展到通路事業成立自有品牌,如麥根(MXN)、艾克 (Aike)等,主要於福建省、廣東省等有超過兩百家以上的自營及加盟店。在福清,該公司算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台商之一。
洪良的主要客戶包括了Mizuno、Adidas、Kappa、Decathlon等,在機能產品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最近幾年,大陸國內品牌崛起,李寧、 安踏、361度這些大陸知名品牌,背後也有洪良的身影。
香港方面質疑洪良在金融海嘯後的成績單,認為主要以國外代工為主的洪良,很難不受金融海嘯影響,但這樣的質疑其實忽略了大陸本土品牌崛起的力量,特別是來 自福建的大陸本土品牌,金融海嘯反而讓他們在大陸快速崛起,所以金融海嘯對洪良業績未必完全是負面。
集團受波及 未來上市恐有負面形象
曾忠信表示,這些年來曾家並不直接參與經營,都交由專業經理人,特別是大陸投資涉及各方複雜的關係與利益,這點要長期待在大陸的人才能了解,但就他知道, 香港IPO後募集的資金,有八成以上都未動用,隨時可以退還給股東。
熟悉蕭登波的人則表示,他的個性是面對它、解決它,洪良事件過程中有被誤導或是其他內部問題,都已經發生,蕭登波個人不會去推卸責任,會把IPO資金全數 退還。至於南良集團其他企業,由於跟洪良之間彼此各自獨立與運作,甚至還競爭,財務關聯性並不大,因此影響機會甚小,但對於同集團其他事業未來海外上市或 是回台上市,這一次事件恐怕都已經造成難以磨滅的負面形象了。
延伸閱讀:短短3個月,從風光掛牌到資產凍結
2009年12月14日:宣布招股 2009年12月23日:確定發行價每股港幣2.15元,集資港幣9.97億元 2009年12月24日:首日上市收盤價港幣1.97元,較發行價低8% 2010年2月20日:畢馬威會計師行高級經理向員工行賄港幣10萬元,做為準備洪良會計師報告報酬 2010年3月29日:證監會向法院申請禁制令,凍結洪良資產 2010年3月30日:證監會指令港交所暫停洪良股份交易,停牌前報港幣2.06元2010年4月1日:洪良主席蕭登波說事件是因各地會計準則不同引起的 誤會 2010年4月8日:廉政公署起訴畢馬威會計師行高級經理行賄罪名,證監會續申請凍結洪良資產
香港“窝轮天王”被判入狱4年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429/419452.shtml
案涉亿元资金,横跨内地和香港的衍生权证(俗称“窝轮”)诈骗案昨日(4月28日)在香港宣判,42岁的香港前证券交易员吴镇涛因串谋诈骗等罪名成立,被 判监4年,吴妻及其他两名同伙分别被判2至3年。
4月28日,在香港湾仔区域法院庭审时,法官表示,由于案件涉及内地香港两地,且经过精心策 划,首被告吴镇涛因串谋诈骗罪以及妨碍司法公正,被判入狱4年。
被港媒称为“窝轮天王”的吴镇涛于2005年辞任证券公司窝轮交易员职位。在 2005年至2008年期间,串谋他人分别向东方汇理银行、标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等4家窝轮发行商的交易员提供回扣,获得优惠买卖价。
同时, 与同伙在离香港监管机构较远的深圳设立“基地”,开设空壳户口,聘请人手,指挥这些人手在香港市场“入货”,营造虚假的交投状况,吸引散户尾随入市。待价 格炒高后,吴镇涛再高价卖出低价买入的权证,牟取巨额利润逾亿元。
案发后期,吴镇涛等人认为深圳“基地”较远,入货速度太慢,于香港另设“基 地”,两地同时投机。
案中的第四被告,是吴镇涛的妻子郑婉仪,被裁定洗黑钱等17项罪名成立,入狱3年。
据香港廉政公署消息显 示,案发期间,郑婉仪处理来自窝轮串谋诈骗所得的犯罪收益,合计共逾1.038亿。廉署于去年5月28日展开拘捕行动,在郑婉仪名下的银行保险箱内起出现 金3400多万元。
李潮文
雷士照明香港上市遇冷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1/zMMDAwMDE3ODMzMQ.html
国家紧锣密鼓的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以及资本市场的普遍疲软,让刚刚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内地照明龙头企业——惠州雷士照明感到 了一丝寒意。5月20日,雷士照明(2222.HK)登陆香港联交所。当天收报2.04港元,较招股价2.1港元,跌2.86%。而 根据5月19日雷士照明发布的公开发售结果,2.1港元的定价和13.73亿港元的募资金额都刚刚达到其预期的下限,37.65倍的超额认购也远低于投资 机构的预测,这显示出投资者对地产调控中受到牵连的照明行业的悲观预测。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地产调控对房地产行业和照明等相关产业的影响将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体现出来,对于前5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的雷士照明来说,这次上市的时机的确不太好。而在产业集中度极低的中国照明行业,雷 士照明、飞利浦、顺德华强本邦等前三名企业的占有率之和只有2.5%,在上市后雷士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而随着LED等节能照明产品取代传统照明的趋势日益 明显,雷士又将有怎样的产业布局?上市遇冷“在我们5月7日发布招股书的时候,包括香港在内的 全球资本市场都因为希腊危机而陷入疲软,而从今年4月开始的地产调控更是让投资者对受地产行业影响较大的照明行业并不看好。”雷士照明内部人士表示。按 照雷士照明招股书的计划,其招股总数为7.28亿股(其中公开认购占10%,国际配售占90%),募资规模净额为13.55亿—19.37亿港元。然 而在5月7日招股第一天,雷士照明等新股的认购并不顺利,一方面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当天大跌,而此前上市的新股表现也不出色,很多投资机构一度担心雷士照明 可能无法获得足额认购而上市失败。对此,雷士照明内部人士表示,“在上市前我们预测会获得数百倍的超额认购,主要是因为我们快速增长的态 势,但是在招股初期我们的招股的确受到了大盘疲软的影响。”然而从5月10开始,随着香港资本市场大盘反弹,以及5月7日上市的欧舒丹 (0973.HK)大涨8%,代理雷士照明公开认购部分的8家证券机构公开发售金额已经达到2.11亿港元,这意味着雷士照明已经获得足额认购。虽 然没有达到预期中超额认购几百倍的火爆局面,但是雷士照明最终还是以37.65倍的超额认购上市成功,为了提高中签率,雷士照明还启动回拨机制,将公开认 购的规模占比从原来的10%提高到30%。此外,地产行业的调控也成为雷士照明上市遇冷的主要原因,根据雷士照明的招股书,国内地产行业投 资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支撑国内照明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过去9年国内房地产投资复合增长率达到25.8%,而城市化水平也从36.2%提高到 46.9%,这直接带动国内照明行业的规模从50亿美元增长到337亿美元。然而地产行业调控和国内信贷政策收紧已使一线城市的房地产销售 从4月下旬开始大幅下降,而随着各地地产调整新政细则出台,地产行业2010年下半年的前景黯淡,这也导致A股和H股地产公司股票过去一个月中暴跌,而与 地产行业“唇亡齿寒”的照明行业受到的影响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体现。雷士照明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每当危机来临时都是行业洗牌的好时机, 雷士照明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成长性。”据悉,2007年雷士照明收入1.3亿美元,实现净利润1290万美元;2008年 在国内地产调控中依然实现收入2.56亿美元,同比增长96.9%;2009年因金融风暴影响,雷士照明高速增长的态势才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依然同比增长 19.53%,实现净利润1470万美元。正是因为雷士照明超强的增长性,其还是得到了众多投资机构的支持,除了此前以3200万美元成为 其第一大股东的风投软银赛富,高盛、深创投、贝恩投资亚洲董事总经理竺稼也先后成为雷士的股东,而这次上市前,中信证券、建银国际和Shine Profit Assets Limited又掏出4500万美元成为其基础投资者。瞄准LED 虽然国内照明行业的增长可 能会受到金融危机和国内地产行业调控的影响,但是LED等节能照明产品对传统照明产品的快速替代趋势却给行业增长带来了新的助推力,而雷士照明这次上市也 显然是为了抓住这次机会。根据招股书,雷士照明这次募集的资金中,30%用于国内外市场的扩张性收购,主要是节能照明和工业照明领域的潜在 收购;25%用于继续完善销售网络的布局,其中到2010年前使雷士照明的专卖店数量从目前的2461家增长到3000家;25%用于扩大产能,其中节能 照明、照明电器、灯具的产能分别提高15%、60%和25%。另外的20%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LED等节能产品的研发。招股书显示,节能照明产品销售额占雷士照明总收入比例,从2007年的37.5%一路上升到2009年的60.1%,年复合增 长率为94.1%。然而在新兴的LED照明领域雷士照明显然还没有做到成功。2009年,其LED照明产品的收入只占其收入的0.8%,而 传统的CFL灯管和T5支架则依然占其收入的近40%。5月7日,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表示,由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 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发起的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项目已经开始实施,项目总预算为1400万美元,实施周期为3年。而调查机构 Freedonia数据显示,中国节能照明份额将从2009年的35.9%,逐步提升到2014年的50.8%。记者了解到,与传统照明行 业数万家企业争夺,没有一家占有率突破1%一样,国内LED照明企业数量也超过3000家,规模都很小,而且LED芯片、外延片等产业链上游部件都必须从 日本丰田合成、日亚、美国科锐等厂商处购买。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使关键 原材料以及70%以上的芯片实现国产化,上游芯片规模化生产企业达到3-5家。此后包括三安光电、德豪润达、清华同方等企业都加入到LED上游部件的投资 中。消息人士告诉记者,雷士照明也计划在上市后寻求并购或合资方式进入LED中上游的封装和芯片等领域。记者了解到,雷士照 明虽然已经成为了国内照明行业的领军企业,但是其销售规模占比依然不到1%,在上市后获得资金支持的雷士不仅要在中高端市场继续与飞利浦、欧司朗和GE竞 争,在中低端市场也与面临本土的顺德华强本邦、上海华钦电子等企业的竞争,其能否在LED照明领域后来居上依然是个未知数。
中環在線:台商踩香港蔡冠深反擊 李華華
2010-05-20 AD |
|
|
中國突飛猛進, 仲要香港嚟做乜?喺噚日中國企業領袖年會論壇上,主持人燃起火藥引。台商全威主席王祿誾加把口,話香港人從來唔講自己缺點,應該放下身段,好似香港教育就 唔多好,剩係講廣東話。 會場內即刻擦起火花,身為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立即回敬,話香港賣嘅月餅同奶粉,點解咁受內地同胞歡迎,大家應 有所體會。佢又話一家上市公司嘅內地老闆,寧願住喺香港千幾方呎嘅單位,就係因為香港有法治,夠安全。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亦幫口,話 可見將來都無計劃搬到上海,因為喺上海無菲傭用。但佢補充香港如果不進則退,慢慢就會失去競爭力。 李華華 |
TPE100503:投顧、名嘴 香港仔公國
http://blog.age.com.hk/archives/3909
台灣電視頻道的數目多得很厲害。在旅館用遙控器檢視完一遍所有電視台,往往不能找回原來想停下來看下去的節目。起初會覺得,台灣的電視媒體 真的比我們發達得多。不過近年家中有隨寬頻上網贈送的BBTV,發覺在量方面也有差不多的誇張效果,都有幾十個台,當中還包括了如國家地理頻道之類的國際性大台,個別的 質素當然很參差,但整體質量也不特別比台灣的差。不及的地方可能就是本地台的選擇始終不及別人的多,人家有新聞台有五六個,綜藝台有七八個,戲劇台又有上 十個,都是互相競爭、百家爭鳴的自家製作,台語的節目也不少,不單純是買回來的外國內容。作為遊客,本地電視節目選擇多卻沒有感到特別受惠,也許是不對地道口味的關係吧。幾晚在旅館,看的是香港現在也能看到的《康熙來了》(香港的集數比 台灣慢一個星期),還有那兩個不斷重播節目的日語台。提供大量頻道的台灣有線電視,有個現象跟內地的情況有點相似的,就是按到最後,往往有十個八個財經台和十個八個產品直銷的頻道。說實話,直銷台賣的 東西,十樣有十樣是不中用甚至不中看的爛東西,誇張的神奇效果,不外乎豐胸、纖體、美容、壯陽、增高、養身之類說也沒人信的東西,要多邪門有多邪門,令人 擔心不只會破財,甚至會有害命的風險。很難想像,這樣水準的直銷生意,在香港會有人受落。至於財經頻道之多和製作節目的手法,才是最教人咋舌和不安的。那些絕對不是甚麼大市分析、編採主導的財經節目,而是一看就知道是把節目時段賣給經紀行(美其名是投資顧問、財富管理、理財諮詢),然後找有位「投 顧老師」來吹噓。買這個喇、賣那個喇,拿著奇怪的圖表指手劃腳的說:我早跟你說這個破底後就會就會大漲……七情上面,順口開河,沒完沒了,毫無根據。香港的財經名嘴當然也不算好了很多,差別卻在於客觀環境比較有規範,唱好也不會唱得太誇張。台灣(以至大陸)電視台的誇張程度,比香港某些報章的投 資(炒股)版專欄有過之而無不及。說起來,不論是銷售還是炒股,香港的情況都比兩岸有監管和規範吧。香港似乎就只剩下這些吧。* * *這次我們住有兩天住在西門町,卻完全沒有在附近活動,每次都是坐捷運去其他地方玩。經過人來人往的捷運站前,看到有一幅大廈外牆被用了來寫文章,細 看下去,原來是這種方式運作的投資顧問出事了,聽了名嘴貼士買股票的人損手了。名嘴貼士沒準,香港也不罕見。名嘴本來就沒有開口中的能力(有的話證監會也 會查問吧),但導至有股民要在旺區賣大幅戶外廣告控訴,操作手法應該是有更嚴重的問題吧,不是看錯市那麼簡單。
富士康與舊電池 香港仔公國
http://blog.age.com.hk/archives/3934
我不用全城熱爆的微博,不是因為怕成為盤景貓主角,而是不想收到删除通知。全球熱話的富士康第X跳,我用台灣製造、面向世界、內地被封的Plurk跟友人們談了一下,有些想法值得記下來。很多人會把焦點放在自殺成因以至富士康的管理制度,據說現在已有上百名記者混進了廠裡揭秘,相信不久之後會有更多故事。有朋友戲言,富士康再地獄, 比起山西煤礦也算是個天堂吧。富士康這樣講求高效率的勞工密集生產,在華南以至華東地區應該不少,富士康可能是當中比較更具效率和更具規模吧。就算富士康因為這事件倒下了,這種 強調效率的組裝線生產模式大概不會因此消失。這種流水式組裝線,不是今天才有。富士康的壓力,源來自供應鏈的下游。以蘋果為首的品牌商,他們每當新產品推出時,要求廠商在極短促的生產期內,產 出數量龐大的產品。因為產品若未能在數月內甚至數周內推到市場,在短時間內把握火熱搶購潮,冷卻後產品的售價可能會大幅跌價。再過一年半載,存在倉內的產 品可能只值當初的四五成價值。這樣的短促的產品周期,跟我們用的傳統電器,如洗衣機、雪櫃等white goods很不同。以前電視的產品周期很長,一部電視可以伴著一個小孩整個成長期,現在大概不可能了。產品周期更短促的,是手機、電玩這類電子消費品,這正正是富士康的生產強項。當一般大陸廠商的管理效率只能接到大型家電的訂單時,富士康這類台商憑 藉他們大概是從日本學來的紀律為本式管理,加上比日本人更懂管理中國人,成功接到iPhone、PS3、Wii這類需要在極短時間內「谷貨」的產品訂單。問題是,為甚麼產品的周期要如此短促呢。我去年秋天換了一部HTC Magic,當時算是「舊機」了,「新機」是Hero,其實跟Magic是同一個OS-Android 1.5。一年不夠,現在已是2.2了。我是不是應該要再換機呢?認識有不少朋友,唉瘋出一部新的換一部。手機這東西,不是壞了才換,生產商也不可能像生產洗衣機那樣預早六個月生產存貨。 新型號一出,工人只能加班趕製。回想自己換手機,有時真的是為了追科技,上回換手機,是最終想要一部有Wifi和GPS的,以為旅行時會用得著。再之前呢,往往是舊電池老化了。舊電池過了兩三年,在市場在已不好找,有時找到,也是舊存貨,買了回來也只有半年壽命。結果是,電池成為了縮短品周 期的利器,迫著你兩三年就要換。唉瘋更絕,電池不能隨便替換。說起來,同一個手機品牌,每次出新手機都可以換一款電池,數碼相機等電子產品也是這樣的情況。有時去一趟旅行,要帶上幾種電池和火牛。友人說有計劃 將充電池的制式劃一通用,就像我們用2A、3AA電一樣,可惜說了近十年,各廠商還是各做各的,這當然涉及技術困難,但不想產品更耐用,大概也是其中原 因。
舊電池、舊電子產品本身 就是污染性相當高的電子垃圾。延長產品的使用週期,新產品一推時不急著去搶購,可能對蘋果、任天堂、索尼、任天堂、HTC、諾基亞,以至鴻海及富士康等公 司的股價會有負面影響,但長遠來說,或者可以將廠商「谷貨」的壓力降低,或者可以間接減輕工人自殺的壓力。就算壓不低,至少更乎合現今講究LOHAS/低 碳/慢活/環保/有機/可再生/可持續發展/綠色的生活原則,對地球、對下一代都更有利。在Plurk的話題,後來又扯到不用智能手機改用記事簿,然後又引伸到不用Moleskine用九因歌功課簿,甚至重用盡用舊薄和廢紙。潮人祟尚LOHAS/低碳/慢活/環保/有機/可再生/可持續發展/綠色的生活,其實就是窮人的簡樸節檢生活。日前讀政壇八卦,謂一區之首急不及待賣了部平行進口的iPad,不知是否屬實。不過之前也有報導說他迷唉瘋、好新款的數碼單反在天安門城樓亂射,可說是生活浮誇,做壞榜樣。
内地A股水平大约在1976年的香港 曹仁超
http://www.caing.com/UnionNews.jsp?id=100146470&time=2010-05-24&cl=101&page=all
内地楼价却似1981年的香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进入一浪低于一浪期,反之中国进入雄起期。不过,初生婴 儿通常不太漂亮,在成长过程中必大上大落,例如1967至1997年的香港 【财新网】(专栏作家 曹仁超)5月23日,周日。道氏理论大师Richard Russell(今年已八十有五但仍精力充沛)曾在今年5月8日警告‘美股有麻烦’,更在上周三再次发出警告︰道指如跌穿5月7日低点10221点超过 1.5%,将引发一场更劲的跌市出现。 艾略特波浪国际(Elliott Wave International)投资通讯主席Robert Prechter认为,1982年至2000年是美股超级大牛市,2000年起已进入熊市,2003年至2007年的小牛市是信贷泡沫所造成,透过美元兑 黄金贬值及低利率去产生错觉;2009年3月到2010年4月又是另一只小牛,方法如出一辙。以前那只熊由1966年至1982年共十六年,看来未来美股 将面对更大回落期。他认为,一个超巨型的头肩顶正在形成中。此所以上周四我老曹突然写文章叫大家小心之理由。 今天高频炒家(high-frequency traders)的成交额已占全日总成交40%-70%交易,一个户口可以单日买卖10亿美元股票去赚取差价利润,这些买卖盘对股市造成的波幅十分大。 巨熊中的小牛 欧洲各国处理“欧猪五国”危机的手法,同2007年至今的美国十分相似:一、杀死信差。2007年5月美国Countrywide房贷公司出 事,政府说没事;2009年11月“欧猪五国”主权债券出事,欧盟亦说没事。二、归罪于投机者做空。2007年10月美股大跌,乃投机者搞事,宣布立法禁 止抛空……。2010年4月欧洲股市下跌,德国亦宣布立法禁止抛空。三、用钱浸死它。2009年3月美国推出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政策,2010年5月 欧盟推出7500亿欧元挽救计划。最后结果如何?丑媳妇终须见公婆,美股今年5月又开始下跌。 美国4月份CPI回落0.1%,是2009年3月以来首次(3月份升0.1%),主因是能源价格回落(尤其石油及天然气共跌1.4%)、食物价 格升0.2%。核心通胀仍升0.9%,亦是六十年代以来最细升幅。房屋回落0.7%,衣物回落0.9%……。很多人不信九十年代开始的日式衰退已在 2007年10月登陆美国,不少人仍担心七十年代式恶性通胀因各国滥发货币而重演。4月份美国领先经济指标自去年3月以来首次回落,担心由去年3月开始的 熊市大反弹今年4月完成。 标普五百大企业中,占三分一企业收益40%来自欧洲及英国,在欧元、英镑齐跌形势下,今年第二季业绩怎么办?一旦纯利看跌,美股又如何保持上 升? 繁荣与崩盘(Boom or Bust)、富贵与贫穷,全在一念之间,例如2007年10月、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所作的决定,将影响阁下今后的财富……。从1971年 起,我们皆活在泡沫之间,例如过去十年海南省楼价上升四倍(香港楼价1997年8月至今只是上上落落),去年8月我们刚经历迪拜房地产泡沫爆破……。一念 贫穷、一念富贵。2007年10月开始全球进入去杠杆化周期(deleveraging vicious cycle)。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进入一浪低于一浪期,反之中国进入雄起期。不过,初生婴儿通常不太漂亮,在成长过程中必大上大落,例如1967至97 年的香港。内地A股刚经历过类似1973年香港的情况,今天水平大约在1976年的香港;反之,内地楼价却似1981年的香港。和香港不同的是,八十年代 开始那段香港繁荣期,刚好是美国利率回落期;中国却相反,未来面对是美国利率上升期,因此中国未来之路艰辛难行。 黄金市场的气氛正在改变,金矿股与金价的关系于5月14日是46.6%,再上一周是32.2%(最高是2008年8月,达89.6%);这次金 价上升与金矿股表现并不配合。从2000年金价252美元至今过去十一年,金价已上升390%,有点高处不胜寒感觉;能否见1350美元?我老曹信心不 大。波浪大师Bob Pretcher指出,5月14日看好黄金指数一度见98%,意味金市目前已太多好友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领导下,西欧各国建立一个类似美国的经济体系。在冷战威胁下,他们被迫‘同舟共济’,并以德法为首,因而孕育出欧盟的 前身,更计划成为一个经济强大但政治分裂的联盟。随着苏联解体,威胁结束,这些国家又组成欧洲中央银行,计划货币一体化去抗衡美元独大的局面,然后将南欧 及北欧国家拉进来以扩大欧罗区,下一步计划将中欧各国亦拉进来,组成一个欧洲经济联盟但政治各自独立的‘怪物’(在人类史上从未出现过)。德国人一向严守 纪律,例如2009年财赤不超过GDP 3%,负债少于GDP 60%,通胀率今年仍是1.5%。但南欧人又如何?北欧人又如何?还有中欧人又如何?二十七个成员国能够透过自律而令欧元区长存? 欧元区火烧连环船 德国同法国不能单靠提供借贷或抽税去支持其他欧盟国的负债及财赤,何况法国负债率已达GDP 80%、财赤接近GDP 8%,情况不见得较“欧猪五国”好。单凭一个德国,撑得起整个欧盟吗?何况希腊人民不满整个挽救模式,不断示威抗议。德国GDP中有48%来自进出口业 务,其中45%产品是出口到这些南欧国家,如南欧国家经济出事,德国经济可以独善其身吗?如希腊没有加入欧元区,希腊是不会因利率下降而出现如此巨大的财 赤。到今天,解决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希腊货币独自贬值便可。今天的问题是欧罗将十几个国家货币连在一起,一旦着火,好易产生火烧连环船的后果。主权国债务 危机将发展成为信贷收缩。 至今为止,许多人仍然‘赌’、‘博’不分。何谓赌?何谓博?一、经研究后对一些不确定因素作投注就是‘赌’。例如精研马经后去买马的行为就叫做 ‘赌’。二、对没有任何把握的事,完全依赖运气去决定而下注就叫做‘博’,例如买六合彩。投资包含赌和博两种成分,但和赌、博最大分别是,投资涉及风险管 理的部分,是‘赌’,但‘博’则无法管理风险。例如止蚀不止赚只可运用于投资策略上,而不能用于赌、博上。沟上不沟落、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追随趋势 直到它结束为止等等,都可应用于投资上,而无法运用于赌、博上。透过策略运用,投资者可减低风险,令赢面上升至55%、输面降至45%,持之以恒便可累积 财富。至于赌,由于赛马会需营运开支及政府抽博彩税,变成赢面只有45%、输面55%,持之以恒终必损失。至于博则一切靠运气,但幸运女神是最顽皮的家 伙,她往往在你最兴高采烈时离开,能够成功者只是极少数。 在没有制定策略前,盲目投资其实同赌博差不多;反之,如你精研马匹状态,将赢面由45%提升到50%,赌马亦可以变成一项很有趣的娱乐。至于 博,因赢面只有35%,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胜出,还是少参与为佳。 大学生供应远超住宅楼 今天许多人仍用大学生薪水与楼价作比较,忘记1967年香港只有一间香港大学,能够进入香港大学读书的学生家庭背景非富则贵(因为很少奖学金可 供申请),每年大学毕业生只得千多人。当年月薪1500元、楼价100元一呎(但当年买楼要入住后才可分期,即一千呎住宅一次过要付清10万元;当年大学 生最低要求是一千呎)。其后中文大学获政府承认大学资格,令环境较差者亦可入读中文大学,因为有奖学金资助,开始令大学生供应量以倍数上升。不过,当年香 港社会是看不起中文大学毕业生的(包括香港政府,当年考政务官必须港大毕业),薪金亦不及港大毕业生高,令不少中大毕业生到外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回港 再同港大毕业生比拚,形成七十年代的中大毕业生今天反过来超前同期的港大毕业生(因较少到外国深造)。后来,香港政府为制造更多大学生,连理工、城市理工 及浸会亦都升格为大学,去年连树仁书院亦升格为大学,令香港大学生供应量较六十年代何止上升十倍。反观本港住宅单位供应量除七十年代港督麦理浩提出十年建 屋计划外,1985年中英联合声明限制港府卖地后,本港住宅楼进入有限度供应时代,而2003年起采用勾地政策后,本港住宅供应量更少得可怜。 以简单的供求定律──每年香港大学生供应量增加了十倍,反之住宅楼供应量由1985年起进入有限度供应,大学生薪水在六十年代一个月收入相等于 十五呎住宅楼,今天一个月收入只等于一呎住宅楼。人生买第一套住房是解决居住需要,政府应支持及鼓励;但第二套住房是投资,目的是希望在日后房价上升时获 利;由于是投资,政府可透过信贷及利率去影响投资回报率。事实上,在正常情况下,政府不应干预楼市;但在不正常情况下,政府则应该干预。何谓正常、何谓不 正常?七十年代汇丰大班曾说过︰如成交额中超过20%不是自住而是作投资用途的话,便算不正常。至于买入第三套房,更属投机行为,因此政府向买卖第三套房 获利者抽买卖利润所得税,完全正常。 住宅供应不应该是纯经济问题,60%同政治有关,40%才是经济因素。例如今天‘80后’买不起楼经常上街示威,便变成政治问题。以1981年 为例,当年香港政府便在人们上街示威后大量供应土地,同时人为地将贷款利率由22厘提升到24厘(较美国高2厘),以打击楼价。 薪金收入高低只影响刚开始工作的人,至于退休生活是否愉快?取决于理财态度。一般所谓理财是指:甲、何时置业?乙、投资什么股票?丙、买什么基 金?丁、何时买卖外币及黄金等。大部分中产阶级最大一项投资是物业,因此何时置业十分重要,因置业通常使用杠杆(借钱买楼),可影响一生。一般要求是每月 供楼金额不应少于薪金25%,亦不应超过薪金50%,一旦超过收入50%,还是不置业较好,以免一旦楼价下挫负担不起。香港买楼黄金三十年由1967年开 始、1997年结束;1997年起本港楼价进入V形走势。过去香港楼价每上升六至八年便回落两至三年(最长一次是1997年至2003年,长达六年),今 天楼价会否上升一年便开始回落?不知道也。■
中環在線:華懋龔仁心想增持香港資源 李華華
2010-06-1 AD |
|
正當振聰哥忙緊 俾政府追稅追到氣咳之際,另一邊廂,小甜甜啲細佬妹就日日風騷都痹!噚日,俾「紅色新貴」黃英豪嘅香港資源(2882)買咗嘅金至尊,響華懋旗下嘅如心廣 場開咗一間新店,只係開間普通分店唧,估唔到大老闆黃英豪都親自落場打點。龔家更加厲害,喺龔仁心領軍下,幾乎闔家到齊,連一代宗師葉問個仔葉準都大駕光 臨齊齊剪彩,佢徒弟冼國林亦都有嚟撐場。 嘩……咁人強馬壯,係啲咩事可以將幾位高人拉埋一齊呢?原來,金至尊會sponsor《葉問前 傳》,而華懋亦好有可能同香港資源有大搞作! 係咩搞作?龔醫生話,暫時都只係會喺華懋嘅商場開吓舖咁囉,至於增持香港資源嘛?佢話好有興趣 o架,但就要睇吓有無機會,而且要搵個合適時機先得,唔通佢嫌o依家股價貴未夠抵買?不過佢又事先張揚,話有興趣競投遲啲拍賣嘅何文田同山頂聶歌信山道豪 宅地皮,咁早爆響口,絕對夠透明度啦! 講開又講,冼國林呢位詠春高手,噚日原來俾國藝控股(8228)委任做主席兼執行董事,真係恭喜恭 喜! 李華華 |
新鸿基地产109亿港元夺香港新地王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6/360883.html
香港特区政府4月22日推出针对房地产市场的“九招十二式”后,市场出现成交量放缓、价格微降以及两幅土地拍卖 冷清情况。但市场变化之快总是超出想象,香港第二幅百亿港元地王8日拍出,该地块位于九龙区何文田,开价68亿港元,最终由新鸿基地产以109亿港元夺 得,溢价60.3%。 该幅地皮成交价仅次于1997年3月由信和置业牵头财团创下的118.2亿港元卖地纪录,并成为香港回归以来最贵的地王。市场人士认为,市场或已基 本消化香港特区政府调控措施。新地王可建楼面面积约为9万平方米,楼面地价约为每平方米12.1 万港元,已高于同区二手楼售价,“面粉贵过面包”现象重现。此次拍卖结果令市场颇感意外。事实上,自内地推出史上最严土地政策后,香港特区政府也在今年4月推出俗称为“九招十二式”的调控措施,并于6月1日正式生效。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宣布“九招”主要内容是:发展商所有未建成及建成楼宇要遵守售楼指引;现楼要提供实地单位参观;发展商要公布5日内的成交资料 和涉及董事会成员及直系亲属交易;示范单位要符合要求,交楼单位要与示范单位标准一致;首张楼价单内,小型单位要提供30%单位价格,大型发展单位提供最 少50%单位价格;开售前24小时提供售楼书的要求提高至开售前7日;发展商于3日前公布价单;楼盘宣传品必须清晰列明楼盘地址和资料;发展商须在网页内 同步上载说明书及价单。随后,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细化新盘规管的十二点指引,并形容前述新措施为“九招十二式”。政策出台后,买家对后市观望态度增强。美联物业首席分析师刘嘉辉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措施公布的一周内,二手楼的成交量迅速放缓,35个大型热 门屋苑的成交量回落14%。随后,两幅位于香港新界的地皮拍卖场面冷清,险遭流拍,市场普遍认为“九招十二式”已初见成效,发展商对后市持谨慎态度。而新地王本周二却突然诞 生,刘嘉辉认为主要是该幅地皮属于市区罕有的优质地皮。国际物业顾问公司DTZ戴德梁行昨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住宅成交量为13575宗,比 4月的14576宗下跌约6%。中等级别二手楼指标太古城的平均售价5月比4月下跌3.7%,从每平方米约8.1万港元下降至每平方米约7.8万港元。刘 嘉辉昨日向记者透露,5月的二手楼成交平均价格仅比4月下跌约2%。戴德梁行北亚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陶汝鸿表示:“‘九招十二式’主要是对一手市场开发和销售的规管,并非政府要真正打压房价。”他认为,听来颇有气 势的“九招十二式”,只是令市场更健康和规范,长远来看对市场是正面的影响。陶汝鸿认为,市场近期确实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但过去香港楼市的发展规律显示,经济基调的影响更为重要,而政策影响一般只会持续3 至6个月。“市场已在消化政策,近两周市场气氛已经好转,短期一个月内仍有压力,但如果香港特区政府没有新措施,基本面没有太大变化,楼市将会回稳。”他认为 大众市场楼价下半年有望止跌回升5%,豪宅市场受“九招十二式”影响更小,下半年豪宅楼价可上升5%至10%。戴德梁行中国投资部联席主管叶国平认为,内地宏观调控的打压力度可能还会不断加大,在投资气氛和成交量下跌的情况下,也影响到内地资金到港投资。但 他相信,在投资者作出调整后,今年底明年初资金将会再度赴港。
為何在香港情況類似,上市公司老闆肯定有問題,反而要求法院請求公道?-大凌國際(211)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5499
大凌那個case,應該向大股東要求清盤,去該貼新聞中bold了的字更可反映他的立場絕對有偏頗,受到某些人的影響(未必一定收了錢),可能不懂財技及公司法律,以為這樣就對股東好,結果對大股東更好,然後去幫那些不懂的人,所以翔哥是好心做壞事,最終反被那些人欺騙。
明明就是大股東有錯在先,利用上市公司向下炒,並利用一些騙錢交易,去幫自己漁利,台灣的小股東會主動出信給大股東要求反抗侵略的行為,但香港的小股東因大股東漁利,給停牌了,反而要求監管當局去幫壞人賺錢,讓他好好過下去,我真的不懂那些告訴的人邏輯是甚麼。
我再次建議小股東,不要要求復牌,使更多投資者受到傷害。橫豎NAV較停牌前股價高(現時NAV是9.36仙,股價是1.3仙),應該集齊股票,提出動議,要求大股東以帳面值回購證券行業務及投資,然後把公司清盤,然後利用所得向股東派發剩餘資本,並提出另一告訴大股東的失誤索償,以保障自有權益不受傷害。
歡迎大凌苦主提出清盤動議,不要讓某些既得利益者支持復牌提議,繼續利用上市公司向股東漁利。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