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愛股走樣股壇長毛未變心 李華華

2010-11-26  AD




 

耳機製造商富士高(927)噚日派中期成績表,截至9月底止6個月,純利暴跌55%,得番1003萬,基本及攤薄每股盈利2.45仙,但係仲維持派中期息每股3仙兼特別息每股1仙。睇到呢隻股嘅業績,華華好自然諗起股壇長毛David Webb(圖)。

猶 記得前幾年,長毛好興年尾醒大家一份「聖誕禮物」,推介一隻心水靚股,當然,極度鍾意撰文嘅佢,仲會整篇嘢解釋吓咩原因揀呢隻股啦,而長毛對富士高嘅鍾 愛,都可謂細水長流。話說07年嗰陣,佢已經係第三大股東,嗰年仲特登走去富士高25周年酒會度祝賀,直到o依家,佢仲揸住7.08%股權o架,家陣睇住 隻愛股越嚟越走樣,噚日股價仲因為業績差而應聲跌7.2%……長毛仲繼續對佢心不變?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95

《產業隱憂》台灣驕傲僅是曇花一現?別再內鬥 特斯拉變心到中國了


2014-04-28  TWM
 
 

 

世界各國正在全力發展電動車、智慧車產業,台灣必須盡快整合各方資源,才能避免惡性競爭、產業外移,造成競爭力喪失。

撰文.呂國禎

如果試著把目光從彰化八卦山拉高到全世界,會赫然看見嚴酷的電動車、智慧車產業競爭,正在國際上進行。中國、韓國的佈局又深又長,它們前進美國取經、投資設廠,利用龐大市場補貼國內外企業,還用關稅障礙迫使特斯拉到中國設廠,要將台灣供應鏈連根拔起;當法人在瘋狂追逐蚵田邊的科技奇蹟時,台灣應該趕快冷靜面對正在發生的問題。

問題一,學界研發缺乏整合、形成資源浪費、多頭馬車。台大機械系智慧型載具與機電整合實驗室主持人李綱說,這幾年來電動車成為熱門議題,公私立大學紛紛投入電動車的研究,出現十多個學校做出十多輛電動車的情形,但研究大同小異,缺乏整合恐怕造成浪費。

同時也缺乏前瞻性研發與產業合作,因此,當台北國際汽車零配件、車用電子展上市櫃公司攤位擠進滿滿的法人,公部門的研發聯盟攤位卻乏人問津,拿不出酷炫的新技術與賺錢商機,產學研之間存在著嚴重落差。

反觀中國與韓國,中國的同濟大學、韓國的現代汽車是有計畫性地發展電動車、智慧車等技術。其中韓國現代汽車派七位頂尖工程師,到美國柏克萊大學學習,將目標放在五到十年後的技術,分階段將技術帶回韓國。今天現代汽車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背後是付出心血與努力的。

為求績效只重視短期成果

問題二,學術、研究單位求短期績效、快速結案,曾參與科專計畫(指政府部分補貼、提高企業研發意願)的利佳興業董事長陳俊榮說,政府研究計畫對於業者到底有沒有幫助,事後很少人管,也很少有再進一步的計畫;為求施政成績下,往往重視短期成果與成績展示,變成以消耗預算為目標的研究計畫。

李綱說,應該有主題性、分階段、產學共同研究開發,以四到五年為一期的研究計畫比較好,但偏偏台灣目前很難接受計畫時間長、一時看不到成果的研究。

問題三,中國強勢競爭,台灣產業鏈卻陷入內鬥,甚至整個移往中國。雖然台灣催生了特斯拉,也帶動相關零組件產業,自己國產電動巴士也在桃園、新竹等地行駛,光是今年就有超過一百輛的純電動巴士上路,預計全台六七五○輛市區柴油公車,在十五年內將逐步汰換為電動公車。

看起來遠景一片樂觀,但李綱說,中國的比亞迪則跑到美國加州設廠,並且爭取當地公共交通系統的電動巴士訂單,目標是建立年產一千輛公車的產能。雖然比亞迪目前在加州的成績乏善可陳,甚至鬧出工資太低的糾紛;但跑到標準嚴格、競爭激烈的美國,比亞迪從美國反攻亞洲,並且成為規格制定者的企圖相當明顯。

反觀台灣,國產電動巴士上路了,卻發生對自己毫無信心的情況。生產電動巴士充電站的陳俊榮說,充電站做出來,卻發生找不到充電槍生產標準的情況,相關單位竟然要求充電槍生產者,等歐美或中國標準出來了再來抄,以避免無法與國際接軌。電動車產業目前正處於競爭狀態,台灣連制定標準的企圖心都沒有,還要等中國標準出爐才抄,那台灣永遠都是落後者。

中國政策補貼兩全其美

問題四,中國有政策鼓勵,台灣卻無法整合變成互相競爭。中國有所謂「十城千輛」等新能源車的政策(每年發展十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一千輛新能源車示範運行),各省各市也都推出自己的補貼政策與目標,發展新能源車在中國如火如荼地上演;然而台灣卻發生了另一個問題,一窩蜂進入相同領域,互相殺價、挖角與對抗,例如電動巴士就發生這樣的狀況,市場尚未做大,彼此供應鏈卻壁壘分明。

於是更嚴重的問題發生了,中國透過政策補貼,養起了中國本土的廠商,而美國特斯拉也開始交車到中國,但自美國出口到中國必須繳納高額關稅,於中國設廠已在規畫中。

李綱提醒,相關的供應鏈也有意到中國設廠,一來可享政策優惠,二是就地供應特斯拉,例如佔特斯拉九成馬達供應的富田電機,就是中國政府積極招商的對象。當台灣自滿於六成特斯拉零件由台灣製造的時候,恐怕過幾年後會感嘆,怎麼特斯拉供應鏈全移往中國設廠了?

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李綱建議,台灣雖缺乏整車產業,但相關零組件非常完整,而且具有國際競爭力,應該從產學研垂直整合,例如龜山電子零件、八卦山汽車零組件、大肚山的精密機械,與竹科半導體都整合,把整個台灣變成一家虛擬公司,打一場國際整合的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59

從做山寨到打進一線品牌 紅色供應鏈全面衝擊電子業 蘋果變心「投共」台灣經濟要脈瀕危

2015-06-08  TWM


昔日被瞧不起的山寨製造大軍,如今已經成為讓台廠坐立難安的勁敵。蘋果供應鏈「染紅」,敲起的不只是台灣高科技產業警鐘,而是我國製造業能否在全球舞台中,持續保有一席之地的課題!這場產業升級的戰爭中,台灣不能輸,也輸不起!

撰文•謝富旭、林宏達 研究員.戴致安「我們很難回得去(蘋果供應鏈)了!」萬旭電業一名高階主管感傷地說。

萬旭電業總公司位於新北市五股區,是一家老牌的連接器製造廠。約在十年前,公司開始為蘋果的筆記型電腦、iPod代工製造連接線後,業績扶搖直上,股價更因打上「蘋果光」而一飛衝天。

最輝煌時,二○○九年,萬旭一年營收曾高達六十六億元新台幣,稅後淨利四.七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達六.九元,股價最高曾來到九十五元的價位,堪稱是做電線的「傳產型電子業」因為蘋果而大翻身的傳奇。

四年風雲變色

二十家陸企擠入蘋果供應鏈成也蘋果,敗也蘋果!隨著中國連接器廠如立訊精密等公司的崛起,以犀利的價格、更有彈性的交期對台灣連接器廠商發動訂單爭奪戰後,包括萬旭在內的台灣連接器線材廠於焉節節敗退。

立訊精密的創辦人王來春,原本是富士康電子插件工廠的一名女作業員。在富士康任職十年期間,雖然僅有高中學歷,卻一路升到課長之職。一九九九年,王來春與 哥哥共同出資買下香港立訊,並在大陸設立工廠從事來料加工業務,其最大客戶即是富士康。不過十五年的時間,立訊透過上市募資,不斷進行購併,已茁壯成為一 家市值逾二千億元新台幣,是台灣競爭對手正崴總市值六倍強的中國連接器一方之霸。王來春傳奇性的發跡,可謂是紅色供應鏈崛起的典型寫照之一。

一三年,陸廠立訊精密透過香港投資公司買下台灣連接器廠宣德二四%股權。丟掉蘋果訂單的萬旭,苦撐待變孤軍奮戰,營收從高峰銳減近七成,公司已連續虧損四年不說,股價更從九十五元跌至不到九元價位。

萬旭的主管說:「其實我們連接器也在中國生產,在『顯性成本』上與陸廠連接器廠是不分軒輊的。」「問題是,身為外資企業,在諸多『隱形成本』上,如勞工社 福支出、研發獎勵、設備補貼、投資獎勵以及種種稅負上的競爭力還是不及中國當地企業,於是只有落得一路挨打的份。」他無奈地說:「蘋果供應鏈,看來是回不 去了,萬旭現在只有往醫療用或工業用的利基性市場找出路!」在蘋果供應鏈的訂單戰中敗下陣來,萬旭並非唯一的特例。蘋果基於國際勞權與人權組織壓力下,每 年皆會公布全球供應鏈名單,名單中顯示,這家一向以對品質「龜毛」著稱的高科技產品巨擘,原本山寨形象惡名昭彰的中國廠商是很難擠入的。一一年時,僅有六 家中國廠商在蘋果供應鏈中,令人驚訝的是,不過短短四年的時間,名列蘋果供應鏈的中國廠商竟已高達二十家之多。

密切追蹤兩岸高科技產業實力消長的巴克萊證券高科技產業分析師楊應超,就曾發表長篇報告提出警訊:「中國的電子零組件廠,已經從昔日專為『白牌』或『山 寨』牌服務的游擊隊,經多年的練兵後,變身成為能夠打進國際一線高科技品牌,如蘋果的專業正規部隊!」楊應超更直指,中國當地這群零組件專業正規部隊的快 速崛起,短期內對日本及韓國的競爭對手威脅不大,因為日、韓提供的是較高階的產品,還是與陸廠有所區隔。首當其衝的是台灣零組件製造業者,因為台廠零組件 廠的不少產品線與崛起的陸廠重疊性高,技術層級也較低。「這當中,尤以電聲元件、印刷電路板、電池、機殼或機構件以及組裝這五大產品線最令人憂心。」楊應 超對外國投資者的警告言猶在耳,蘋果訂單被陸廠橫刀奪愛,營運與股價中槍落馬的台廠,哀號聲已經不絕於耳。除了上述的萬旭與宣德外,電池封裝廠順達,因為 陸廠對手德賽電池的競食蘋果訂單,獲利與股價均從一二年的高峰攔腰斬。美律原本的主力產品——手機用微型揚聲器,則面對中國瑞聲與歌爾聲學的強力挑戰,一 度面臨苦戰,幸好轉戰耳機產品,讓公司轉危為安。為蘋果iPad供應強化玻璃的正達,則因中國對手如藍思、伯恩光學的大舉擴廠,致使競爭陷入白熱化,去年 營運出現股票上市以來最嚴重的虧損。

天時、地利、人和

庫克六訪中國 影響不容小覷如果說,中國的電子供應鏈山寨大軍經過不斷的練兵操演,二十年磨一劍,如今已成競逐天下的正規部隊是「天時」條件所打造的話,那麼,造就紅色供應鏈的「地利」,無疑地就是中國從世界工廠轉變成世界市場的這個事實。

今年五月,蘋果執行長庫克造訪中國,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庫克接任蘋果執行長近四年來第六度造訪中國。中國對蘋果的意義,已經不只是最重要的製造基地,而是除美國之外最重要的一大市場。

以今年第一季來說,蘋果全球總共賣出六千萬支iPhone,光中國地區就賣一四五○萬支,占二四%強。以營收分析,蘋果第一季來自大中華區的營收占比為二 二.五%,達一六八億美元,超越歐洲的一二二億美元,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因此,深化與中國供應鏈的合作,對蘋果而言,不失是一種「政治正確」的策 略。

有了「天時」與「地利」兩項條件襄助,加上中國政府以國家之力扶植蘋果供應鏈中,技術難度最高、資本支出最密集的兩塊領域——面板與半導體,在「人和」條 件也到位的情況下,紅色供應鏈得以蛻變成一條支撐起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與企業利潤的經濟骨幹,同時,對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威脅也日益緊迫。

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指出,如果有朝一日,身為台灣工業骨幹的高科技產業競爭力弱化,甚至因紅色供應鏈進逼而被邊緣化,對經濟將造成莫大傷害。

杜紫宸舉例,美國政府曾經漠視製造業大舉外包及遷徙海外的問題,日後社會飽受中產階級弱化導致貧富差距擴大的後遺症,如今反而改弦易轍鼓勵製造業回流。他 說:「台灣應記取美國的教訓,嚴肅對待紅色供應鏈崛起帶來的警訊,及早提出對策,以免將來局勢難以挽回!」翻開蘋果一五年供應鏈名單,中國廠商還占不到十 分之一,而且大多卡位在技術層次相對較低階的電源連接器、電池、電聲元件、印刷包裝等等項目。但這並不表示,高階的半導體(以美、日、韓以及歐洲供應商為 主)以及目前仍以台、韓、日供應商為主力的面板,中國會無動於衷。相反地,從近兩年一連串的動作顯示,中國紅色供應鏈對半導體與面板這兩塊大餅,已經磨刀 霍霍,伺機而動。

蘋果的面板供應鏈中,雖然還看不到紅色供應鏈的影子,然而,練兵已達十年之久,近兩年來又在中國股市狂漲的資本力加持下,中國面板廠已經成為台灣與韓國必須正視的威脅。

比如說,股價過去一年大漲一四二%的中國最大面板廠京東方,趁著股價本益比飆到三十倍以上之際,中國證管當局開放讓京東方原本禁售的股票可在市場流通。 (編按:中國股市開放過程中,早期為了不讓籌碼流通太多,規定大股東相當大比率的持股不得賣出)這次京東方解禁的股票高達一三二億股之多,以每股來到五. 一七元人民幣計算,京東方大股東(主要是北京市與重慶市兩地政府)如果將解禁股全數放出市場,可籌到相當於二千五百億元新台幣的現金。這無疑將是京東方刻 正興建一座八.五代廠,以及一座十.五代廠(目前面板最先進的製造技術)的銀彈來源。

籌資優勢大增

京東方等中國面板廠擴產不手軟因為股價飆漲,京東方享有台灣友達與群創難以望其項背的籌資優勢,尤其資本支出密集的面板業,銀彈更是攸關產業競爭輸贏的關 鍵。雖然京東方一四年的營收不及友達一半,獲利也較友達遜色,但在「三十倍本益比」加持下,股票總市值竟高達八七○○億元新台幣,而友達與群創兩家總市值 加總也不過三五○○億元新台幣,還不到京東方的一半。

享有超高本益比的資本優勢,紅色供應鏈中,京東方並非是唯一。與台灣最大觸控面板廠宸鴻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歐菲光,股票市值高達二三○○億元新台幣,是前者的三倍強。製作強化玻璃的藍思科技,股票市值達四六○○億元新台幣,是台灣對手正達的八倍。

中國的電池封裝廠德賽,去年獲利雖還不到新普的三分之一,但股票總市值卻是新普的一.五倍強。這也難怪新普董事長宋福祥抱怨,如果新普到中國上市,市值至少增加三倍,並警告,如果台灣高科技業基於籌資,紛紛轉赴中國上市,台灣股市將面臨危機。

瑞銀證券高科技分析師陳慧明指出,中國股市,尤其是高科技股與網路股的確存在泡沫現象,「關鍵不在泡沫,而是泡沫能持續多久?如果只能持續一年是沒意義 的,而且反而會對產業基本面造成傷害;但如果能持續三至五年,反而是產業發展的大契機!」陳慧明說,小米手機就是最好的例子,數年前他拿小米與宏達電對比 被許多人嗤之以鼻,但拜市場給予高評價所賜,小米順利從市場募到豐沛資金,奠定了如今的基礎。

縮短學習曲線

購併、挖角 強力扶植半導體目前台灣的半導體實力雖然領先中國數年之久,然而,陳慧明也提醒,不要低估中國半導體急起直追的能耐。因為,相對於台灣,中國半導體產業不 論在購併、整合、獎勵政策上,均顯得積極許多。「連半導體大國美國的合併潮已經風起雲湧,中國半導體為了求取蛙跳性進步,政府暗助業者神州龍芯購併美國超 微半導體(編按:三星電子也加入搶親行列,尚未拍板定案)以及江蘇長電購併全球第四大半導體封裝廠星科金朋。」透過購併手段,中國在短期內即可扶植與台灣 許多一線大廠平起平坐的競爭對手。

另外,為了縮短學習曲線,中國電子業者對台灣發動挖角戰也已不是新聞,現在甚至不用到對岸上班。從事高階人力仲介行業長達十八年的龍格企管總經理陳玲婉指 出,中國對台灣高科技挖角,對許多具實力的人才所開出的條件,不僅薪資數目不變,貨幣幣別從新台幣換成人民幣,而且還不用遠赴中國上班。

因為,不少中國公司在台灣設立辦公室,只要被挖角的人才點頭,換個辦公室,就能替中國的紅色供應鏈效力,像中國的OPPO(廣東歐珀移動)就在台北設立辦 公室,挖角台灣宏達電員工為OPPO工作;中國的金山網絡旗下公司,也在台北一○一大樓租下辦公室,挖角趨勢科技的程式設計師,設計最新的手機應用程式。 台北一○一大樓的租戶名單中,許多樓層早已被中國企業整層包下。

訂單戰、資本戰、購併戰、挖角戰多管齊下,中國紅色供應鏈已經是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乃至總體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一股威脅。

當中國集合政府與民間之力,發揮集體作戰能力時,更凸顯出台灣高科技產業形單影隻對抗的窘迫,以及缺乏方向感的產業策略。這是我們必須嚴陣以待的一場劫數,度不過,後果難以想像;度得過,台灣將脫胎換骨。

中國產業大軍攻入蘋果供應鏈2011年時,僅有六家廠商擠入蘋果供應鏈,它們分別是:瑞聲(電聲元件)、安潔科技(機構件)、比亞迪(機構件)、藍思(玻 璃)、力神電池(電池芯)與領勝集團(電源供應器)2015年時,已經有多達20家中國廠商,攻入蘋果供應鏈中。他們分別是:

電聲與金屬沖壓件

歌爾聲學︱負責人:姜 濱產品:微型麥克風、揚聲器瑞聲科技︱負責人:潘政民產品:微型麥克風、揚聲器伊頓電子︱負責人:李永強

產品:印刷電路板

汕頭超聲︱負責人:李大淳

產品:印刷電路板

中南創發︱負責人:莊學海

產品:金屬沖壓件

國泰達鳴︱負責人:吳健宏

產品:金屬沖壓件

聯豐集團︱負責人:余 敏

產品:iWatch錶殼

電池與印刷

賽電池︱負責人:劉 其

產品:電池封裝

天津力神︱負責人:秦興才

產品:電池芯

安潔科技︱負責人:呂 莉

產品:鋁材

金橋鋁材集團︱負責人:李大淳

產品:鋁材

深圳富誠達科技︱負責人:文忠澤

產品:金屬加工

深圳裕同集團︱負責人:王華君

產品:包裝盒

玻璃與連接器

藍思科技︱負責人:周群飛

產品:面板玻璃

伯恩光學︱負責人:楊建文

產品:觸控面板

比亞迪電子︱負責人:王傳福

產品:機構件

信維通訊︱負責人:彭 浩

產品:天線

深圳長盈精密︱負責人:陳奇星

產品:連接器

金龍控股集團︱負責人:金紹平

產品:微型開關

立訊精密︱負責人:王來春

產品:連接器

資料來源:蘋果2015全球供應鏈名單

整理:謝富旭、戴致安

不容忽視中國崛起!

——兩岸電子供應鏈實力大PK

中國廠商 市值

(億元) 2014年

營收(億元) 2014年稅後

純益(億元)

*京東方 8717 1803 125.44 *歐菲光 2317 955.5 38.2 藍 思 4593 717.6 58.2 立 訊 2054 361 31.2 比亞迪電子 1429.8 792 36 歌爾聲學 3077 628 82 瑞聲科技 2120 355.2 68.6 *舜宇光學 748 412.8 27.5 德 賽 652.6 316.3 11.6 伊頓電子 1130 130 17.9 汕頭超聲 444.6 197.1 7.9 安潔科技 444.9 35.8 6.2 信維通訊 774 40 3.1

台灣廠商 市值

(億元) 2014年

營收(億元) 2014年稅後

純益(億元)

群 創 1621.7 4081.8 176.3 友 達 1891.3 4286 216.8 TPK 716.8 1295.2 2.8 正 達 58.2 79.4 -21.3 正 崴 307.7 911 17.9 鴻 準 1486.9 839.9 94.0 *美 律 132.3 123 12.4 大立光 4710 458 194 玉晶光 84.2 103.6 -6.9 新 普 431.2 600 33.9 順 達 106.6 258 9.26 F-臻鼎 837.1 760 67.3 欣 興 263 618 5 台 郡 264.5 131 14.9 可 成 2773.4 552.8 178.8 *啟 碁 311.3 403.3 13.8 註:*表尚未打入蘋果供應鏈;市值以5月29日收盤價為準幣別:新台幣 整理:謝富旭、戴致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51

專訪》大中華區董事長賀樂賦 開放平台當競爭利器 微軟「中年變心」 想搶雲端大位

2015-06-29  TWM

撰文•林宏達、何佩珊

微軟新執行長納德拉上台,一年四個月下來,股價已上漲二成五。以前,微軟靠不開放消滅對手,現在,它要靠開放刺激成長,啟動創業四十年來最大變革,彎腰學當挑戰者。

微軟過去的成功與市場獨占性,曾為它招來﹁邪惡帝國﹂的封號,但隨著行動裝置起飛,帝國光環迅速褪色。為了幫微軟找回新動能,二○一四年二月上台的新任執 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做了重大決定,他打開封閉許久的城門,任由人們自由取用這些深埋在帝國之內的寶藏,「開放」成了微軟重獲新生的關鍵一步。

PC和Windows系已成過去納德拉這位印度臉孔的執行長,上任第一天就發信告訴所有員工,「我們所處的行業,不尊重傳統,只在乎創新︵Our industry does not respect tradition — it only respects innovation︶」。

當時,對手谷歌的營收,以每年二○%、一九%的速度成長,獲利成長更高達二八%、二五%,迅速拉近與微軟的距離。而另一個對手蘋果早已狠狠地把微軟拋在後 頭,二○一三年,微軟不僅營收不及蘋果一半,淨利也比蘋果少了一百五十億美元。當其他對手在高速公路上狂飆,微軟卻只能在省道上等紅綠燈。

納德拉上任一個月後大力改革,他先在競爭對手蘋果iPad上,推出Office應用程式,打破過去壁壘分明的藩籬,跟著喊出:「雲端優先,行動優先」的口 號,正式昭告世人:微軟﹁變心了﹂,過去四十年死命擁抱的PC和Windows系統,已經成為過去,雲端、行動才是未來。

不僅過去只能在Windows作業系統使用的文書軟體Office,現在也有iOS版本;而過去只有在Windows Phone看得到的Cortana語音助理,很快也將跨越Android、iOS各大平台;更甚者,微軟推出名為Project Oxford的專案,大方地將自家研發多年的圖像、語音識別等珍貴的API︵應用程式介面)和SDK(軟體開發工具組)對外開放,還有開發工具……,一個 又一個打破過去四十年建立起來的圍牆。

布建行動服務戰略部隊

去年七月,他發動微軟成立以來最大的裁員,一萬八千人離職,占微軟員工一四%。

今年六月十七日,他再次出手。這一天,他發信給所有員工,再次重申進軍雲端的野心,「我們的策略核心,就是要成為雲端、行動時代,最好的軟體服務和平台!」接著宣布一長串的高階主管離職名單,為他布建行動服務的戰略部隊做預備。

而這一連串轉型的動作,看在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暨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眼裡,就像是悶了許久的壓力鍋,終於找到出口,他和研發團隊都感到振奮無比。

「以前當然有點鬱卒。」洪小文不否認研發團隊曾經有過士氣低落的一段日子,畢竟,當谷歌的智慧眼鏡Google Glass、蘋果的語音助理Siri等對手新品屢屢成為全球鎂光燈焦點的同時,微軟研發多年的智慧眼鏡HoloLens卻只是安靜躺在實驗室 裡,Cortana也只能屈身於全球市占率不到三%的Windows Phone裡。

「Cortana我們真的做得非常好!」洪小文忍不住嘆了口氣,「但Windows Phone就那些,人家看不到嘛!」他強調,微軟這些年來不是沒有創新,「只是以前我們那麼多好東西,都只用在自己的平台上。」確實,微軟不缺創新和技 術,第一台平板電腦、第一台觸控智慧型手機,都是微軟開發出來的。然而,這些具有前瞻性的產品都被放在帝國的高牆裡,多數消費者都看不到。

洪小文說:「就像以前不管是iOS還是Android,其實微軟內部很早就有很多人想做這東西︵指將自家的產品開放到其他陣營的平台︶。」但以前執行長說不准做。

企業文化進行大調整

前執行長鮑默強調競爭與數字管理,不能幫助現有事業獲利的技術,全都被束之高閣。

納德拉用實際行動讓大家看到微軟改變的決心。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賀樂賦(Ralph Haupter)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表示,納德拉上任後,不僅公司的策略要擁抱開放,隨之而來公司內部的企業文化也有大調整。

首先,納德拉要求全公司都要把客戶需求擺在獲利前面,爭取客戶支持。

台灣微軟總經理邵光華就舉例,在台灣微軟內部的員工座談會裡,曾有員工舉手問賀樂賦,表示他負責的服務是用量來付費,客戶也用得很好,但這名員工想到更好 的解決方案,「但不幸的,若用這方案,客戶的用量會降低,那他要不要做?」邵光華說明這名員工的困擾,因為更好的解決方案有可能讓公司營收下降。而當時賀 樂賦的答案斬釘截鐵:「當然,要用更好的解決方案!」這答案讓員工很震驚,因為和過去的微軟大不相同。他不可置信地問,營收下滑該怎麼辦?邵光華笑說: 「那要想辦法開發新的服務去維持。」其次,原本強調競爭績效的組織文化也改變了,更強調合作互惠的重要。

邵光華說,現在微軟已經取消砍掉績效最差五%員工的政策。過去一年半更強調合作,評量績效不再只看數字,而由主管和部屬定期面談。邵光華說,「如果你做得 很好,但是你踩在別人的頭上,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更重要的是拆掉各單位之間的合作障礙,要求各單位不只為自己的績效努力,還要互相幫助。

甚至,公司開始鼓勵所有員工都能提出幫助公司成長的想法,學矽谷的新公司辦駭客松活動︵軟體競賽活動︶,這段時間裡每個人都可以寫程式,改變產品,徹底打破過去組織分界清楚,彼此互相競爭的文化。

就連工程師開發產品的方式也改變了。一位微軟內部研發工程師表示,「過去研發單位每年可能只要交出一個研發成果給產品部門,但現在不同了,可能三、四個月 就會出一個更新,而且和產品部門的合作也愈來愈密切。」以前微軟開發軟體,開發之後,軟體人員的工作就結束了,之後是行銷人員的事情。現在,「軟體完成之 後,工程師才開始忙」,微軟打破程式設計師、測試人員和行銷人員的界限,台灣微軟營運暨行銷事業群總經理康容說,程式設計師還要了解市場反應,根據市場反 應修改程式碼,「設計軟體、測試,了解市場的人,都是同一個人!」他說,以前微軟以三年為一個週期設計軟體,現在縮短到三個月。

支援跨平台 吸引設計師跳槽今年七月,微軟新推出Windows 10系統,將是過去一年多轉型之後最具體的成果。這是納德拉任內首次推出新版Windows作業系統,目標是要能涵蓋現在市面上所有相容的硬體設備,支持跨平台。

微軟讓在微軟平台開發程式的設計師,可以很容易地把程式放上蘋果和谷歌平台使用;另一方面,還設計工具,讓蘋果和谷歌平台的程式設計師,可以很容易地把程式轉換到微軟平台上使用。

這一招其實像是金庸武俠小說裡的﹁吸星大法﹂,因為,微軟在行動裝置上的程式數量,遠遠不如對手,但在PC平台上,微軟的程式數量有四百萬之多,替開發者拿掉障礙,等於把他們放到新的微軟雲端平台上去衝高應用數量,還能把對手的App吸進來。

微軟的下一步,是要讓PC和雲端無縫接軌,你在PC上玩到一半的遊戲,只要都用微軟的雲端服務,換到手機上就能繼續玩,不必從頭開始。微軟把龐大的用戶連上雲端後,要吸引替蘋果和谷歌開發程式的設計師跳槽。

微軟的另一個策略,是大量投資雲端機房等基礎設施,「我們是唯一在中國有雲端機房的外國公司!」賀樂賦說。微軟把全世界分成十九個地區,每個地區都至少有 兩個足球場大的機房,微軟還強調,不管客戶原來用的是哪一種雲端服務,都能和微軟的雲端機房相容。微軟表示,自己的雲端服務安全性更勝對手,「我們不會分 析客戶的資料。」康容強調說。

賀樂賦說,微軟未來的獲利模式有三種,第一,以後微軟的作業系統,會每三個月為一個週期,把新的程式和功能送給消費者「試吃」,這些雲端服務開始免費,要持續使用就要付費;第二,賣網路儲存空間;第三賣網路廣告。

但微軟也承認,要怎麼靠雲端、物聯網賺錢,其實還沒有明確的答案,「商業模式是由市場決定的!」邵光華說,「我們的責任,就是建一個夠好、有彈性的平台。」

獲利模式有待驗收

儘管微軟的營收獲利還未明顯看出這波轉型的成績單,但外界普遍給予微軟新任執行長的評價卻很正面。

瑞銀半導體分析師陳慧明分析說:「當年微軟崛起,造就了英特爾;谷歌崛起,造就了高通;雲端崛起,還會創造下一個大公司!」 但是,目前雲端還沒有出現真正的「殺手級應用」。以物聯網為例,除了Apple Watch,其實並沒有太多物聯網產品,所有人都在不斷移位、摸索;換句話說,誰是雲端時代的霸主,尚未確定。

現在,每家公司都在爭取雲端的發言權,只要微軟跳出框框,就有機會成為下一波浪潮的獲益者。這也正是微軟新任執行長上台後,股價可以平緩上漲二成五的關鍵原因。

納德拉(Satya Nadella)小檔案

出生:1967年

現職:微軟執行長

經歷:昇陽電腦工程技術部門、

微軟伺服器部門總裁

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密爾瓦基分校資訊工程碩士、

芝加哥大學MBA

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賀樂賦說,以前微軟反對用開放原始碼的程式,但新執行長上任後,工程師如果不用開放原始碼的程式,還會被執行長質疑。

微軟有技術、懂趨勢,只是這些創新都關在Windows裡!

產品內容 時間 和對手比較車用電腦 1998年微軟推出第一款車用電腦作業系統AutoPC,2010年更名推出。 微軟原本在車用電腦市場落後,但併入諾基亞後,成為市場第一名。市調機構IHS今年4月報告預估,2015年車用電腦前三名將為微軟參與創立的車用智慧型 手機平台Mirror Link、Apple Carplay、Google Android Auto。

智慧電視 2000年,微軟推出Ultimate TV。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報告,2013年聯網電視第一名是蘋果,占聯網電視35%市場。

智慧型手機市場 2002年推出微軟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比谷歌推出Android早了6年。 根據IDC報告,2014年Android市占率為81.5%,Windows Phone為2.7%。

平板電腦作業系統 2002年推出具備觸控螢幕的平板電腦,比iPad早8年。 微軟原本在平板電腦市占率極低,但根據Gartner今年1月報告,微軟2014年裝置出貨量為3億3000萬台,超越蘋果的2億6000萬台,僅次於谷歌。

網路影片服務 2004年推出MSN Video,比YouTube早一年。 根據Sandvine報告,今年3月Netflix在下載串流影片市場,市占率36.5%,較第二名YouTube高出一倍。微軟在這個市場市占率不高,但積極布局競爭。

語音助理 微軟語音助理Cortana在2014年4月首度對外曝光。而在此之前,微軟對於人工智慧的研發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 蘋果iOS系列產品內建有Siri語音助理,谷歌旗下Android系統則是有Google Now,各大科技巨頭都積極在人工智慧領域布局。

智慧眼鏡 HoloLens在2015年1月首度發表,是一款結合擴增實境技術的智慧眼鏡。 谷歌在2012年4月首度發表Google Glass,引起全球矚目,但因價格、隱私權等問題,後續發展不如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51

選民變心、接班人未明,拖累行動黨吸票

2015-09-14  TCW

沒了李光耀新加坡執政黨走下坡新加坡大選在即,人民行動黨執政地位雖暫時不致動搖,但近年選情環境與接班人變化,已逐漸威脅它的獨大優勢。

我不敢肯定行動黨未來

三、四或五屆大選後依

然執政。」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在上屆(二〇一一年)大選後,曾對執政的人民行動黨(以下簡稱行動黨)如此預言。今年九月十一日新加坡大選,雖不會動搖行動黨執政地位,但從它的挑戰來看,李光耀預言恐怕將應驗。

按新加坡憲法,該國須在後年(二〇一七年)一月以前舉行大選。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將選舉提前到今年九月,距剛結束的新加坡五十週年國慶(八月九日》才一個月,距李光耀去世也不到半年。

這固然是為喚起民眾對行動黨的感念,但用這種方式武吸票,也說明了行動黨面對挑戰的艱鉅。

民心漸變》

國父光環褪,

反對黨拚制衡

行動黨第一大挑

戰,就是失去李光耀加持。李雖然在

二十五年前就卸任

總理,但他仍帶領行動黨的候選人,

在丹戎巴葛集選區

(候選人團體對

抗的選區,得票

數高的團隊當選)

參選。過去反對黨

在這個選區都不推

候選人,因此李光耀及他帶的人都自動當選議員。

隨著李光耀去世,這次在丹戎巴葛集選區,反對黨「國人為先黨」,推出財務顧問陳如斯為首的候選人,和行動黨推出的總理公署部長陳振聲等人對抗。這也是新加 坡史上,首次每個選區都有反對黨和行動堂競爭。隨著李光耀去世,他在民眾心中印象終將淡化,行動黨在未來選戰只會更艱難。

行動黨第二個挑戰,是選民結構改變。這次選舉是新加坡獨立後出生的選民,首度占多數的選舉:去年新加坡二十歲以上公民,有五四%在新加坡獨立(一九六五年)後出生,比上屆大選(四六%)更高。

這些新生代選民,對行動黨當年領導新加坡簞路藍褸的情感,已逐漸淡泊。上屆大選行動黨得票率創新低,李光耀就說,新生代選民「打從一生下來,他們所處的新 加坡已盡善盡美,把所有成就都視為理所當然。」隨著這些選民增加,行動黨過去「建國功臣」的形象,很難再轉化為選票。

選民結構改變,也讓「制衡」呼聲高漲。過去行動黨以鐵腕方武維持一黨獨大,對新生代選民漸失吸引力。新加坡最大反對黨工人黨,這次選舉就喊出「邁向世界第一國會」,該黨秘書長劉程強說:「只有反對黨強大,才能改變行動黨。」

政策失分》

吸移民、挪用公積金惹民怨行動黨近來施政不得民心,也強化制衡呼聲,首先就是外來人口。新加坡去年生育率(平均每個婦女生育的孩子數)一.二五,比日本 (一.四二)還低。李光耀任總理時,新加坡就定下引進外來人口的國策。目前製造業有半數勞工是外勞,營造業更超過七成,他們已成新加坡經濟支柱。

但外來人口卻也讓當地民眾反感。二0二二年一月新加坡政府公布《人口白皮書》,每年外來移民定為二萬五千名,到二0三0年,新加坡人口將成長三成至六百九十萬人,引發四千名民眾示威抗議。上屆大選後議員補選,行動黨失去兩議員席,都和此問題有關。

其次則是公積金。新加坡人民須把部分工資收入存入政府帳戶,政府則對民眾支付每月二.五%至四%不等利息。雖然這些錢屬於民眾,但他們要提取卻有諸多限 制,領出後也只能用在政府規定的退休、醫療、買房等用途。另外,這些公積金被政府用做各種投資,民眾也無權過問。

這些都引起民眾反彈。二0一四年六月,一位二十三歲的部落客韓慧慧,組織一場抗議政府公積金的示威,吸引六千名民眾參與。同年五月另一個部落客鄞義林,撰 文影射李顯龍挪用公積金帳戶,遭李顯龍提告毀謗並求償,結果鄞義林收到網民星幣九萬元捐款。這都凸顯公積金已成民怨。

接班斷層》

長老級漸凋零,中堅欠魅力除了這些外在變化,行動黨的第三個挑戰,就是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說的「關鍵人物風險」。李顯龍在一九九二年任副總理時,曾罹患淋巴癌,今年一月又被診斷出前列腺癌。

他的健康也讓接班人問題浮上檯面。

當年李光耀將總理交給吳作棟,世人皆知吳只是過渡,李顯龍接班態勢早已明朗。目前六十三歲的李顯龍說,他希望最遲在二0二0年以前交棒,但由誰接班至今仍一片混沌。

目前可能接班人有四個,其中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與尚達曼,到李顯龍交棒的二0二0年,分別是六十六歲及六十三歲,又開始須找下個接班人。

另兩名青壯人選:教育部長王瑞杰(五十三歲)、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陳振聲(四十五歲),也缺乏當年李顯龍接班「眾望所歸」的條件。

外有大環境劇變,內有接班人未明,行動黨想持續執政將更加艱難。李光耀曾說「新加坡不能有一個平庸的政府。」以新加坡興亡為己任的行動黨,未來只怕須先思考如何自救,才能救人了。

小辭典

新加坡選舉

選民總數:246萬人

選區:29個(單選區13個、集選區16

個)

選民最多單選區:榜鵝東(3.4萬人)選民最多集選區:宏茂橋(18萬7,600

人)

參選政黨:人民行動黨、工人黨(反

對黨共9個)

海外投票站:10處(倫敦、紐約、華

盛頓、上海、香港等)

文.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13

便宜免扣稅 美日ETF比台股更夯 證所稅喊卡,大戶、散戶早變心

2015-11-30  TCW

吸金!占大盤成交值比重一年內增近八個百分點,震撼!陸股ETF大熱門,成交量大過鴻海、台積電、富邦金。

證所稅鬧劇落幕,台股市場因證所稅而來的質變,卻正在上演中,最關鍵的就是指數型基金(ETF)熱度升溫。

到底有多熱?據證交所統計,去年底集中市場掛牌的ETF只有二十五檔,當時在大盤成交值平均占比不到二%,但到了今年十一月二十日為止,掛牌檔數增加為三十四檔,在大盤成交值平均占比大增為九?六%,逼近一成。

新台幣交割,免操煩匯率

更震撼的數據是,最近台股每天交易最熱門不是龍頭股,也不是中小型飆股,而是陸股ETF、滬深2X與上証2X,最近一個月每日平均成交量約十萬張,比起鴻海、台積電、富邦金等三大台灣指標公司平均單日成交量加總的七萬七千張還多。

別以為這只是法人在玩,據元大投信統計,截至今年七月底,E T F自然人過去四年增加五成,同期E T F法人投資者則增加三三%;再以人氣指標融資餘額來看,最近半年每日融資張數變化前兩名,幾乎也是這兩檔陸股E T F包辦,表示大戶、中實戶、小戶通通都在玩。

這熱絡現象還在快速擴張中,因為除中國股市外,投資人現在就可以冒一到美國標普五百指數、日本東證指數、石油、黃金等相關E T F,歐股Stoxx50。指數預計年底上路。

投資E T F不須要開國外交易帳戶,不需透過昂貴的複委託,可以使用現有下單平台投資全球,且全用新台幣交割,不須擔心匯率、課稅等問題,還不用擔心海外公司是否會 有倒閉或停止交易,因為公司可能會下市,但E T F追蹤的指數不會下市。換言之,可用比共同基金、複委託更便宜的費用,更簡單的流程,就能投資全球主要市場。

為何E T F會在台灣股市快速竄起?

每個趨勢的發生都有其結構性因素,E T F熱潮肇始於台灣過去幾年資金外逃。據央行最新公布國際收支帳數據,今年第三季證券投資淨流出創新高,高達二百二十六億六千萬美元,而這些錢的流向,部分就是透過複委託方式去買美股,其中三、四成是流向E T F。

二0一二年因為證所稅導致台股量委靡不振、投資大戶出走,為了避免被邊緣化,台灣各家投信業者積極引水自救,而台灣證監機關和財稅單位,看到因台股成交量 下滑而使得證交稅短徵,也開始積極鼓勵引進海外E T F掛牌,使得類似槓桿型E T F、做空型E TF等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台股市場上。

而且在證所稅最近還沒宣布廢除前,包括台股基金與ETF相關商品,都是財政部宣布免課徵證所稅的投資商品,更增添資金轉入的魅力。

台股E T F熱度拉高,特別以海外股市為追蹤標的的產品越熱絡,對台股體質將衍生出許多長期資金冰河移動現象,進而對台股投資人、上市櫃公司經營者及基金經理人都產生蝴蝶效應。小股本公司,更難籌資了首先是資金排擠效應。

一檔E T F市值規模可能只有幾百億,但每天成交金額比台積電還多,等於吸走其他非權值個股成交量,對於小股本公司的本益比、交易量都將檻成嚴重排擠。

法人為了績效不輸給ETF,也會把資金投入在E TF指數成分股中,使得新創公司或老牌公司,除非經營成績單極為亮麗,否則很難得到資金青睞,股價住進冷宮的日子可能會比冬天還長,後續要發股籌資或者跟銀行團質押融資,可能發生無人聞問的窘境。

再者,基金經理人的專業性也將受衝擊。由於E T F指數是用電腦計算去模擬指數,可能每三個月才做一次成分股調整,但股票型基金持股調整全看操盤經理人判斷,但如果買E T F績效好過股票型基金,經理人重要性也會受到質疑。

舉例來說,以台股E T F和台股一般股票型基金來比較,據FundDJ排名,截至十一月二十日的近三個月績效,E TF績效最好的是元大富櫃50ET F,如果放到一般股票型基金排名中,名次是第二,勝過其餘八十一檔由經理人操盤的基金,加上股票型基金收取的相關費用,通常比買E T F多出一倍以上,那麼投信業者要如何說服投資人,花比較多錢去買績效卻較差的產品呢?至於對投資人的最大風險,是E T F容易過熱,與投資個股大不同,須特別留意。

E T F是投資組合,雖然包含很多個股,讓投資人免除個別企業的風險,但當大盤面對不理性重跌時,E T F也會跟著下跌,不會存在庫藏股或公司大股東護盤等現象,更無法單純用財務數據評估價值。

此時,投資人唯一的因應之道,是變成定期定額或是拉長本身的投咨一期限,但這一門課對於向來講求短進短出的台灣投資人,恐怕是最難的一道考驗。

1分鐘搞懂台股E T F

費用比基金更低:含交易稅、管理費、手續費,平均0.6%左

右,一般股票基金(國內與國外)約1.5%

至2%寶賣方式同台股:與台股正常交易相同,不須另外開戶,同

樣T+2結算,每天盤中都可以查詢最新報價陸股ETF最夯:市值前五大分別為台灣50、上証2X(槓桿2

倍)、T50反1(反向1倍)、寶滬深、FB上証三大問題一把抓:1.如何查費率?到投信公會網站查詢(http://goo.g1/xcZhhv)2.如何查基本資料?到證交所網站選擇標的即可

(http://goo.gl/eMxlwD)3.有無配息?有,視個別ETF公開說明書介紹 整理:蕭勝鴻

撰文者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50

美國把伊朗當新盟友 沙國無須眼紅 沙伊衝突後 強國透露的「變心」盤算

2016-01-18  TWM

美國與伊朗的共同利益愈來愈多,然而要說兩國成為直芯的盟友還嫌太早,沙國與美國過去的關係,顯得還比較牢靠;不過,沙國處決什葉派教士尼姆,卻促使美國力挺伊朗,也給了其他國家站在伊朗這一方的理由。

沙烏地阿拉伯日前處決什葉派教士尼姆(Nimral-Nimr),與伊朗爆發激烈衝突,情勢一發不可收拾。遜尼派和什葉派十年來彌漫緊張對立的氣氛,此次 又起紛爭,表面上並不意外,然而除了宗派之爭的因素之外,這次事件的遠因,出在美國在波斯灣地區原本親沙,但現在逐漸往伊朗靠攏,讓沙國愈來愈憂心。

美聯手伊朗有共同利益

雖然美國和伊朗要成為真心的盟友還嫌太早,但在達成減核協議後,美國在波灣地區的影響力擴大,兩國開始在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合作。

沙國之所以處決尼姆,無疑是想殺雞儆猴,警告國內屬於少數族群的什葉派和鄰國,更以為不會引起軒然大波。看在沙國眼裡,敢怒敢言的尼姆說明了一件事,那就 是國內的什葉派,可能永遠不會甘於當二等公民,甚至會想辦法追求自治或獨立。沙國似乎以為,處決了這個非暴力的異議分子,伊朗沒轍,而美國雖然會不悅,但 不至於插手干預。

照這個邏輯推論,沙國可能以為區域安全的事,自己說了算,不必管鄰國或美國的想法。倘若如此,處決事件間接表示沙國覺得遭到孤立,所以擅自採取單邊行動。

沙國這招是弄巧成拙。反觀伊朗處置得很漂亮,政府先是公開譴責,煽動民意,接著默許抗議者衝進位於德黑蘭的沙國大使館,最後取締抗議行動,逮捕了幾個人,公開聲明抗議行動與政府無關。

伊朗這次處置手段,可能並非是全盤統籌後的結果,但無疑效果十足,不但清楚對沙國表明,伊朗認為處決事件是衝著自己而來,也讓其他國家有了站在伊朗這一邊的理由。

美國一反常態,選擇站在伊朗這一邊。國務卿約翰·凱瑞(John Kerry)公開表示與伊朗外長穆罕默德·賈瓦·札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單獨溝通,在兩國並無正式邦交的情況下,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此外,美國中情局前副局長麥可·莫瑞爾(Michael

Morell)亦公開讚揚伊朗,稱其危機處理得當,一改過去美國對占領大使館的態度。

美昔日親沙無策略優勢

從上述美國的反應可看出,沙國擔心遭到冷落的顧慮有幾分道理。簽訂伊朗減核協議後,美國遇到像這次處決事件時,便可客觀自問,是誰在惹是生非?如果答案是沙國,美國就可以選擇站在伊朗那一邊。

把格局拉大來看,美國選擇親伊,也代表兩國的共同利益愈來愈多。兩國都想穩定伊拉克局勢,包括不讓伊拉克的遜尼派坐大;兩國也希望打敗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但這點對沙國卻不是迫切議題,沙國若不是覺得屬於激進遜尼派的伊斯蘭國沒什麼好怕的,就是太過害怕而不敢加入戰局。

美國仍然有許多與沙國利益相同、但與伊朗相左的領域。美沙兩國都不滿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的行徑、不希望真主黨(Hezbollah)勢力增長、兩國都希望重拾埃及,乃至於中東地區的穩定局勢,讓遜尼派形成更廣泛的聯盟,以 制衡伊朗擴張。

但因為政策剛好同調才結盟,這樣的關係總是不夠牢靠。沙國過去與美國的關係堅固多了,為了維護這段長期關係,美國願意忽視沙國打壓人權,而沙國則對美國的親以色列立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今關係生變,也難怪沙國會緊張。

沙國應該認清的是,美國和伊朗為了策略利益,也有當上盟友的可能,只是昔日關係被伊朗的伊斯蘭革命(Islamic

Revolution)打斷罷了。美國先前親沙,是為了制衡伊朗的強硬態度和意識形態,而不是看上沙國能帶來策略優勢。

美國若如以色列期望選出共和黨總統,可能會走回頭路,放棄歐巴馬政府的中東政策調整方向,讓沙國重回美好時光;如果是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當選,她對伊朗的態度可能比歐巴馬來得強硬。

不管美國總統換誰當,勢必都得在伊斯蘭國和伊拉克的議題上交出成績單,但成績要好看,少不了伊朗的幫忙。

沙國過去與美國的關係堅固多了,為了維護這段長期關係,兩國忽視彼此的歧見,如今關係生變,也難怪沙國會緊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16

大讀世界 陸客不來真相:變心瘋歐洲

2016-04-04  TCW






中國出國觀光市場瘋狂成長,去年中國遊客國外消費達2,150億美元,較2014年的1,400億美元增加53%。

中國旅遊業規模全球第二,未來10年年成長率可達7%,估計將於2024年超越美國。

東北亞僅日本受惠中國遊客,多數人喜歡前往更遠的地方旅遊,歐洲國家如英國、德國、冰島受益顯著。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陸客來台人數減少,不少人認為這是蔡英文當選後中國對台的打壓手段,但其實從整體數據來看,陸客早已「變心」,鄰近的東南亞已不是陸客最愛。相反的,越來越多陸客喜歡到更遠的地方旅遊,歐洲因此成為最大受惠地區。

經濟放緩也要旅遊

中國未來十年年增率高於全球

儘管中國經濟放緩,中國遊客的消費去年仍帶動了全球旅遊業成長。根據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TTC)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遊客二○一五年在中國以外消費二千一百五十億美元,較二○一四年的一千四百億元增加五三%。

「中國出國觀光市場正瘋狂成長,」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總裁暨執行長史考思爾(DavidScowsll)說。

「去年股市和匯市均出現了一些大震盪,但旅遊業的成長並末因此放緩。人們一旦開始旅遊,就不願意放棄這種活動。」

不過,中國出國觀光市場的快速成長,已經擴大了該國旅遊業的貿易逆差。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資料顯示,到訪中國的外國遊客人數二〇一五年略增至五千六百九十萬人次,兩年間僅增加二.二%。該組織的初步數據顯示,這些遊客在中國花了五百七十五億美元,較二〇一四年僅增一 .一%。

根據WTTC計算,中國旅遊業出口(從外國遊客身上賺到的收入)略高一點,為六百一十億美元,但這僅為中國總出口收入的二.六%,遠低於六.一%的全球水準。

該單位資料也顯示,加上國內旅遊,旅遊業占中國二〇一五年國內生產毛額(G D P)僅七.九%,低於九.八%的全球水準,同時也指出,旅遊業去年直接和間接支撐中國六千五百萬個職位,占總就業人口八.四%,低於全球水準九.五%(共二億八個四百萬個職位) 。

不過,WTTC認為已是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美國)的中國旅遊業,未來十年年成長率可達七%,高於四%的全球成長率,估計規模將於二〇二四年超越美國。

赴港澳韓退燒

台灣僅微成長,冰島是新歡

但是,中國出國旅遊人數和消費大增,並未惠及所有地方。

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指出,高度仰賴中國遊客的澳門、韓國和香港,二〇一五年旅遊業收入均「嚴重衰退」,分別減少三二%、一〇.二%和八.四%。台灣則僅略微成長,但也僅能維持實質增加一.五%的成績。

這些地區衰退原因複雜:博彩業重鎮澳門是受中國的反貪行動打擊。王於香港,史考思爾則認為是受中國政府遏止資本外流的措施影響。銀聯卡(中國非常普遍的銀行卡)持卡人現在一年只能提款人民幣十萬元,每日提款額不得超過人民幣一萬元。

WTTC發現,去年東北亞旅遊目的地之中,只有日本確實受惠於中國遊客,但越來越多中國遊客喜歡前往更遠的地方旅遊。

他說:「出國旅遊的中國人大幅增加,歐洲因此顯著受惠,主要的旅遊目的地如英國和德國,以及新興地點如冰島均是受益者。」購物對外遊的中國人至關緊要。

顧問公司麥肯錫的分析顯示,二九%的中國遊客會基於購物機會選擇旅遊目的地。

麥肯錫發現,二〇一五年出國旅遊的七千萬中國人,把全年消費額的四分之一花在旅遊上,當中一半用來購物。

在全球旅遊方面,WTTC資料顯示,全球旅遊支出二〇一五年增加三.七%,其中東南亞和南亞均成長逾七%。

該組織資料也顯示,一百八十四個國家中有一百二十七個是旅遊業成長速度快於總體經濟,表現傑出者包括冰島、日本、墨西哥、紐西蘭、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泰國和烏千達。

“旅遊業成長並未因股、匯市震盪而放緩,人們一旦開始旅遊,就不願意放棄這種活動。”

撰文者強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589

PGC困局:平臺變心!失寵於資本!寒冬之中內容創業者何去何從?| 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26/158417.shtml

PGC困局:平臺變心!失寵於資本!寒冬之中內容創業者何去何從?| 黑馬薦文
娛樂資本論 娛樂資本論

PGC困局:平臺變心!失寵於資本!寒冬之中內容創業者何去何從?| 黑馬薦文

潮水退去,檢驗誰還穿著短褲的時候來到了。

作者:李靜玉 編輯:李忻融

《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等視頻的成功讓PGC一時風光無兩。然而,潮水退去,檢驗誰還穿著短褲的時候來到了。

去年年末開始到今年年初,PGC行業經歷了一個風口,紛紛取得融資,今年1月份,娛樂資本論(yulezibenlun)發布網生內容白皮書,對PGC領域做出判斷,“PGC站上大風口”,其中提到,《關愛八卦成長協會》背後公司以1億元估值完成融資,《羅輯思維》B輪融資估值已達13.2億;垂直領域的PGC,如《明白學堂》(兩性、母嬰),《軍武次位面》(軍事)、《日食記》(美食)在2015年均已獲得融資。

行業格局初現,頭部內容突顯,垂直領域和泛娛樂領域各自為戰,看起來形式一片大好,然而沒想到的是,今年上半年的後半程,形式急轉,資本爸爸們換了新寵,隨著網紅經濟、直播輪番上位,網劇、網大風風火火,PGC倒成了被拋棄的“前任”。

風口過去,轉型困難,但是卻不能回頭,PGC的創業者們焦慮來襲,試水網劇、網大、網絡綜藝,有不願具名的從業者說雖然不知道自己在焦慮什麽,但是“焦慮了好幾年了”。身在上海的罐頭場創始人姜老刀卻說“死一批也很正常”,“行業本來就需要刷新,剔除掉投機分子”。

 

更有PGC創業者說“看到大家都焦慮我也就放心了”。

經歷了風口之後,流量被分流,原來砸下重金要扶植PGC的傳統視頻平臺不再寵愛他們。在這個已經廝殺慘烈的紅海戰場,PGC如何在流量被分流,被平臺拋棄的困境中殺出一條新路來?

PGC困境出現:

流量下降 平臺不再重視

王成是PGC行業從業者,雖然王成在這個行業只有兩年,卻見證了PGC從好日子到苦日子的過程。“現在PGC進入了紅海時刻,現在廝殺的太厲害了。”王成稱:“現在市場上大約有5000多家公司在做PGC,但真正活的好卻並不多。”

據王成的觀察,之前平臺給各大PGC的優厚的推薦福利在今年已經開始削減,甚至完全消失。

據王成介紹,在去年各大平臺開始扶植PGC的時候,視頻平臺給這些PGC的推薦位都是很容易要到的,“之前一個節目可能同時出現在兩個推薦位,首頁推完,頻道再推,現在基本上沒有同時幾個位置一起推的”,而現在平臺基本不會給PGC推薦位了。除此之外,王成還發現之前在明顯推薦位的會有原創內容,現在都沒了。

除了推薦位消失,平臺自己也在去中心化,整體流量分散比較嚴重,現在推薦位也變多了,“不論是移動端還是PC端,比如在PC端,之前一欄有4個位置,現在有6個。”王成稱:“之前包括內容創作到後期宣發,平臺都會有維護,內容方和平臺方會坐下聊聊怎樣才能使前景更好,現在基本上沒有這些了”。

這些跡象都表明:PGC們在視頻平臺那里失寵了。

在PGC行業最熱的時候,各視頻內容平臺曾經動作頻頻,扶持PGC發展,當時的新聞標題都是這樣的,“愛奇藝投入5億發力PGC”,“搜狐視頻戰略性推動PGC 2016年2億扶持出品人”,“樂視猛砸70億打造PGC,能吸引多少優質內容?”,以自頻道起家的優土也推出“邊看邊買”,探索PGC與電商結合變現的新模式,如今風口過去了,這些曾經的“海誓山盟”都好似落了空。

“平臺有自己的戰略,我們不太清楚,(我們)在意,但沒用”,有內容創業者稱。

除了推薦位消失,PGC的流量還在下降。雖然視頻平臺的整體流量在上漲,但是分到各個PGC頭上的流量卻在下降。

娛樂資本論向各方求證求證,愛奇藝相關負責人表示“(整體流量)應該有增無減”,“(PGC流量)差不多占到全平臺流量30%了”,騰訊視頻相關負責人表示“盡管最近廣電對於網生內容嚴打,但是PGC整體流量還是上漲的”。

火星文化CEO李浩認為之所以說PGC流量下降,一方面是因為(短視頻)節目多了,據統計PGC節目數量比去年翻了一番,對PGC節目造成分流;另一方面視頻網站大量推廣資源分流到了網大網劇網綜直播等。

寒風來襲,頭部內容也不能幸免於難。據行業人士稱,即便像暴走漫畫這種的頭部內容,雖然整體流量沒有下降,是因為他們將自己的視頻分發到了秒拍、美拍、微博等新興渠道,所以整體流量是上漲的,但是上漲部分主要來源於新興渠道,傳統視頻平臺的流量實際上是下降的。

另外,有創業者透露,“平臺限流了,前一段點擊量太虛,最近在整頓,現在淘寶下單已經刷不上去了”。

不僅政策收緊,傳統視頻平臺的重心也變了。

有投資人觀察到,各視頻平臺“今年更重心的扶持放在網劇網大等等會員付費的內容上”,因為“今年是幾大平臺搏會員的時候”,但PGC卻不能為他們帶來會員。

相對於各種PGC內容,視頻網站自制部分開始發力,視頻網站的力量開始向自己的自制傾斜。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偉說“對於愛奇藝來說,相比於PGC內容,我們會更加重視自制內容”,這部分內容因為投入比較大,也比較重,在帶會員方面比PGC內容更加有效。”陳偉稱目前愛奇藝比較重視是PPC(Professionally-produced Content),也就是更加專業的自制。PPC會有更強的會員轉化力,同時更有商業價值,更受廣告主的青睞。

這部分自制主要是由視頻平臺自己投入或者跟外部團隊合作,而門檻也越來越高,很多專業的制作人是紛紛湧入了PGC,使得之前早先湧入的草根們的生存空間被擠占。

第一波PGC內容創業收割完畢 投資熱度下降

就在今年六月份,一家叫何仙姑夫的PGC公司宣布完成A輪融資。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星座不求人、榴蓮娛樂、星戰TV、VSmedia、即刻、二更等各種短視頻項目也都獲得融資。

何仙姑夫創始人當時就告訴娛樂資本論,在他看來,第一波一起成立起來的短視頻團隊基本都已進入收割期,“轉行的也就轉行了,堅持下來的該取得融資的也都取得融資了”。

他說PGC領域即將進入洗牌期,不久的將來將要出現PGC領域的“BAT”,但是也有創業者說其實這個行業的所謂“BAT”已經出現了。

在PGC的大圈子里還有很多小圈子,比如“傳媒圈”、“中關村”圈、“紙媒圈”等等,所謂的傳媒圈就是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從事短視頻內容創業的創業者們,比如青藤文化、鯨夢文化、最近新成立的奇育記等等,還有另外一些玩得比較好的,比如“何仙姑夫”劉飛經常和“關八會長”馬睿、“暴走王尼瑪”任劍,“一群好基友”,另外也有視頻網站以及紙媒走出來的內容創業者。

這一批視頻內容創業者一同成長,最終構成了這個行業如今的格局,但令人焦急的是,下一波PGC創業們的身影還未出現。

不過隨著視頻平臺領域格局發生變化,下一波PGC創業們將不再局限於傳統視頻平臺,而可能崛起於短視頻平臺或者直播平臺。

蜜月期之後,現在投資人對於PGC的普遍態度是偏謹慎,“反映在優質pgc公司的估值中樞有所回調,沒有去年下半年那麽熱”。

投資了《日食記》淺石創投合夥人鄭毅說“市場在降,我們自己還是比較積極”,“天使期可能比較難了,但A輪之後還是蠻火熱”,“因為微信紅利用盡,反而是每個細分領域的頭部內容更安全也更能獨大”,他認為垂直領域基本飽和。

但是在火星文化CEO李浩對於垂直領域卻有不同的看法,“垂直領域PGC公司湧現的速度太慢,優質公司數量不夠”,比如為什麽沒有做“釣魚”或者“圍棋”這部分垂直短視頻的內容公司呢。

因為能否良好變現就過濾掉一部分短視頻團隊,投資人對於PGC領域的相對謹慎主要是因為“現在已經沒那麽好起量了”,好的內容是流量入口,但是新的具備吸量的內容還未出現。

新的渠道產生,PGC開始尋找出路

困境出現之後,各個PGC開始尋找新的出路。事實上,隨著視頻平臺分化、新平臺湧現,傳統視頻平臺早已不是內容創業者唯一渠道,而且在內容創業者全網策略之下,失寵於某一平臺並不造成生死攸關的影響。

傳統視頻平臺因為更加重視頭部內容的平臺策略必然要喪失掉下一波中小PGC成長所帶來的紅利,但愛奇藝負責人說“畢竟商業價值最大化是我們的重點”。

PGC們可以根據內容調性調整平臺策略,減少流量相對下降帶來的威脅。

以專註於垂直領域的青藤文化為例,他們的幾檔節目呈現出適應不同平臺的特性,明白學堂科普性知識、明白看世界旅遊向,兩個品牌節目因為娛樂性、話題性更強一些,在微博、秒拍等平臺的表現要好於傳統平臺,母嬰節目明白了媽因為專業性,且受眾是已經組成家庭的父母,在傳統平臺反而表現更好,而其另外一個二次元節目《凹凸君說》因為其二次元的屬性以及娛樂性也主要是在B站和微博上表現良好。

《日食記》姜軒表示“現在重點就是移動端平臺,b站現在也不錯”,火包胡同創始人李佳也說他們的內容在“秒拍、美拍、今日頭條”表現更好。

甚至還有PGC創業者直截了當地說“愛奇藝、騰訊、優土這些平臺都不好”,愛奇藝相關負責人也坦承“起步,垂直平臺更有優勢。發酵放大,愛奇藝更有優勢”,“愛奇藝的PGC目前不是靠強曝光的拉動來做的,在資源推廣,訂閱轉化,個性化推薦,搜索等來源上,比較平衡”。

不過,非傳統視頻平臺也有各自的“弊端”,如B站相關負責人所說“b站能積累口碑,走不起量”,秒拍、美拍這些平臺雖然流量大,目前卻並無分成機制。

新片場創始人尹興良介紹說新片場的很多視頻主要開始往微博上轉,因為微博不僅有粉絲養成,而且微博和淘寶打通之後,可以直接形成購買力,視頻變現變得容易很多。

根據多個創業者的說法,流量相對降低雖然對於硬廣分成“多少有點”影響,但是影響並不大,有PGC創業者就對廣告分成下降不以為然:“其實本來也不多,根本不關註”,另一位創業者也說“這麽說吧,如果都等著分成活,就早死了”。

純粹的高點擊率意義遠不如高質量的粉絲轉化率。

日食記創始人姜軒說“其實流量這個事兒已經不是太重要了,關鍵還是你的內容最終可以沈澱下來多少活躍用戶”。尤其是對於頭部內容來說,他們已經在微信公眾號或者其他平臺沈澱了自己的粉絲。

據娛樂資本論了解,今日頭條這樣的平臺已經開始對短視頻內容有分成政策支持,不少PGC在今日頭條拿到的分成甚至高於他們在視頻平臺的分成,而還有平臺在醞釀招式更大的短視頻扶持政策。

不依靠與平臺的廣告分成,PGC的盈利方式主要是廣告植入、定制內容,除此之外,電商也占一定比例,根據PGC內容的不同屬性,電商部分所帶來的收益也高低不同。

不過,即便與平臺的硬廣分成減少對於PGC們並無太大影響,小娛卻了解到平臺開始對PGC的軟廣植入虎視眈眈了。

以前為了扶植PGC,平臺對於PGC內容的軟廣植入有較高的包容度,基本不幹預他們的內容植入,但是根據知情人士透露,隨著視頻網站內部市場部門壓力增大,他們也想要從PGC內容的軟廣植入當中分一杯羹,擠壓PGC的盈利空間。

不過,雖然平臺的態度不如之前親熱,但是對於PGC們來說,這樣的形勢之下,“更考驗我們從粉絲運營到商務運營再到發行能力的公司全能性”。

而未來電商、場景化消費也會是中小PGC們的運營重點,“我們不能再依靠平臺了,要從C端直接把錢掙回來”,紅龍娛樂CEO丁宇說。

新片場有一款視頻產品《造物集》就是依靠視頻轉化成電商。做造物集的是一對天津的小夫妻,夫妻兩個一個做手工制品,另一個負責拍成視頻。目前《造物集》已經有了自己的電商,電商上線第一天就有十多萬的銷量。

也許對於PGC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不被平臺牽著鼻子走,聚集沈澱粉絲,粉絲跟著內容走,PGC們才有更大的話語權。

對於PGC而言,對於平臺是否依賴還要根據PGC的內容,有一些PGC的內容是由粉絲產生的,例如關愛八卦者協會,他們的很多爆料都是來源於他們的粉絲,已經形成了粉絲沈澱,平臺是否推薦對他們的影響已經非常小。這部分PGC已經變成了強有力的頭部內容,他們對於平臺的依賴在逐步減少。

焦慮來襲 卻只能一路狂奔

風口過去,轉型困難,但是卻不能回頭,北京的創業者們晚上睡不著覺,那位不願具名的從業者說雖然不知道自己在焦慮什麽,但是“焦慮了好幾年了”,加上人近中年,正在經歷中年危機,但是又不能表現出來,“我要是天天表現得特別焦慮苦悶,團隊會因此沒有信心”。

“即使是以前專門致力於MCN的公司,現在也很難不涉及網劇和網大”,但是水花都不大,能夠真正做出來的並不多。

這個行業有5000家從業公司,每天都有內容創業者在死掉。

身在上海的姜老刀說“死一批也很正常”,“行業本來就需要刷新,剔除掉投機分子”。

他說,“很多職業團隊工作幾十年,為此準備良久,打磨內容到現在浮出水面這是合理的。但還有大部分團隊就是拍幾個demo,拉一些關系,套筆錢刷點數據做個PR,就堂而皇之的開始平臺化,IP化。身在其中,真的覺得很荒謬。”

娛樂資本論的剁椒娛投公眾號報道過不少PGC創業團隊,這些創業者們或多或少都會提到他們的迪士尼夢或者成為“PGC領域的光線”的夢,又或者他們有著“登上電影殿堂”的夢想,但是他們也清楚地知道要先活下去。

一個好的內容團隊絕不是一日煉成的,前不久,青藤文化舉辦了一場PARTY紀念團隊成立五周年,五年的時間,養活80人的團隊,不是容易的事情,在五周年感謝信中,青藤文化CEO紀方圓說“以往的流量紅利逐漸消失,內容的競爭對手也開始增多,資本冬天也寒風凜冽......這里包含了我們與世界死磕,我們與世界對話,我們與世界和解的所有過程與故事”。

紅龍娛樂創始人丁宇說“不能說(風口)不在了,只能說浪潮過了,都上岸了,就要看真身了,看流水看盈利都是必須的了”。

《飛碟說》合夥人之一李國斌也感受到流量下滑,他告訴娛樂資本論,“整個內容市場的流量下滑”,“用戶之前喜歡的東西未必能長久”,“進入疲倦期”,雖然用戶對於娛樂總是有需求,但是對於固定的節目形式和套路化的內容也會感到疲憊。如罐頭場CEO姜老刀所說,“內容像互聯網產品那樣快速瘋狂的擴張和複制本身就是一個邏輯不通的事”。

如果說在這之前,內容是否可複制、是否能夠生產線化生產是投資人們評估一家PGC公司是否有盈利能力的重要標尺的話,那麽現在,對於這些內容創業者來說,如何創新節目形式,突破觀眾的疲憊期恐怕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難題。

內容創業就好像一個愚公移山的過程,沒有盡頭,卻只能一路狂奔;就好像不斷推石頭上山的西西弗斯,永無休止,但那石頭是他們悲慘的源泉,也是重獲幸福的踏板。

短視頻創業的紅利期確實已經過去,隨著更多人入局,將會是更加激烈的廝殺,而身在局內PGC們已經在期待行業門檻提高了,這樣他們才會受到更好的待遇。

( 文中應采訪對象要求,王成為匿名)

內容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052

鼎爺爆粗鬧為錢變心楊思琦分手一年即誕女

1 : GS(14)@2017-01-14 12:25:39

楊思琦係地地道道嘅屋村妹,不過有幸喺01年贏到港姐冠軍、最上鏡小姐在內嘅6個獎項,一登龍門,成為咗炙手可熱嘅大台花旦。思琦妹人氣唔錯又形象入屋,05年就獲頒「最佳女配角」,不過翌年拍嗰套《人生馬戲團》就失蹤咗兩個鐘頭,傳聞四起,甚至有指思琦係遭到性侵犯。前年思琦妹講番起件事,話係唱完K見到一大班兇神惡煞嘅人衝出嚟,嚇到佢哋要搵地方匿埋,仲話係最接近死亡嘅一次。至於思琦妹嘅感情生活,傳過嘅緋聞唔多,02年佢拍劇邂逅咗「鼎爺」李家鼎嘅公子李泳豪,拍拖9年後,11年6月思琦妹單方面提出分手,有指當時港隊跳水隊成員吳帥介入,成為分手導火線。之後李家上下不滿大數思琦不是,尤其係鼎爺爆粗大鬧思琦為錢變心,只係當個仔係司機咁使喚。同一時間,吳帥好快被起底,絕非有錢之人。分手未夠一年,思琦妹喺12年3月宣佈已經誕下女兒Krystal,冇透露爸爸係邊個,只係講咗BB女會跟母姓楊。思琦妹5年嚟都係獨自湊女,絕對係單親媽媽嘅模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14/198964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6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