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敢買真高息股? 林智遠

2016-07-21  NM

香港天天博弈醫改選舉之時,亞洲南海風雲變色,歐亞邊界土耳其烽火政變,歐洲法國恐襲血染藍岸,美國身影處處卻滴水不沾,可惜本土窩裡鬥,槍戰槍殺平民無日無之。想像如可隨魯迅《自嘲》所說:「破帽遮顏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把歌談心亦是樂事。歌可是網上點擊最多的粵語歌,鄧紫棋翻唱Beyond的《喜歡你》;也可是緊跟其後,C AllStar原唱的《天梯》。「如可找個荒島,向未來避開生活中那些苦惱。」漏船不知可找到一個無風雲、無烽火、無血染、無槍戰的荒島!領展中電是高息股?

以《喜歡你》及《天梯》的點擊率放在華語歌排行榜上,原來亦僅排在22位及57位。最高點擊的兩首華語歌都是台灣青春片的主題曲,大家可以上網找找是哪兩首。聽歌可免費,但必要尊重版權;看推介股份有很多免費途徑,但亦要小心思考分析。最近,不同途徑都在推介「高息股」,而推介的都集中在房託股,如領展(823);或公用股,如中電(2)。高息股是指擁有較高股息分派的股份,以股息相對股價,就是「股息率」或「股息收益率」(dividend yield),高息股應擁有較高股息率。領展及中電真是擁有較高股息率的股份嗎?嘗試按股息率大小,排列所謂恒指成分股的藍籌股,發現藍籌股的平均股息率是4%,港鐵(66)的股息率竟達13%,原因是大家都熟悉高鐵事件的特別股息,港鐵不計此股息的股息率僅2.5%。

真高息股是……

在50隻藍籌股的股息率排列中,股息率3.7%的領展及3.4%的中電,僅佔中游位置,排第23及24位。撇除港鐵,擁有最高股息率的藍籌股,應是股息率8%的滙(5)及7.5%的利豐(494),藍籌股股息率摘錄見左表:

高息股確是投資好選擇之一,但大家也要小心思考分析選擇的股份,分析員推介往往建基在股份過去或近期的表現。以領展及中電為例,兩者確是不錯的選擇,有穩定收入及股息分派,過去半年在恒指膠着下更有約兩至三成的升幅,但並不是真高息股,擁有較高股息率。反之,藍籌股中的真高息股卻是近期股價屢創新低或較弱勢的股份,在股息不變下,股份的股息率自然隨之推高。在股份風險較高、前景未明下,大家敢選擇這些高息股嗎?大家要找股份的股息率,網上很多免費而可靠的選擇,上面的股息率也是在網上找來。在此不應幫他人賣廣告,有興趣的可在筆者的面書找找(http://www.fb.com/nelsoncfa),都是免費的!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62

股價軌跡的始末 林智遠

2016-08-04  NM

上週一大清早,把上週提到手機遊戲《Pokémon GO》全球熱爆的文章,經電郵傳給編輯後,中午未到,遊戲就在香港推出。當天起,為了捉小精靈,全港彷彿也在網絡的舞台上瘋狂。巧合地,同日在美國,有一宗大家或沒有留意的新聞,電訊公司Verizon(VZ)公布,將以48億美元收購雅虎(YHOO)的核心網絡業務。收購完成後,曾被稱為改變世界的雅虎將再沒有網絡業務,僅有現金及阿里巴巴(BABA)等股份,悄悄然退出網絡的舞台。以分析看發展軌跡

上週我主要分享Facebook(FB)在英國稅務爭議的文章,隨本刊出街。巧合地,同日(上週三)在美國,Facebook收到美國國家稅務局的欠稅法定通知書(Statutory Notice of Deficiency)。翌日,Facebook公布的中期業績中,披露上述通知與利潤轉移至海外的爭議有關,並將向稅務法庭上訴,而當中涉及的額外聯邦稅達30億至50億美元,折合最高400億港元,足以收購雅虎的網絡業務。龐大稅務爭議的舞台,似不分疆界。事件看似巧合地發生,但台上台下發展軌跡或仍有跡可尋,分析是希望可盡力看到一些軌跡,有時得到結果,有時是巧合,有時也不似預期。去年曾分享在內地經營影院及影片業務的IMAX(1970),但當日未有分析業績數字。以招股價31港元上市的IMAX,股價最高曾在去年12月中升至每股60港元,上升軌跡看似不似預期;但上週收市,IMAX股價回落至40.1港元,從高位回落約三分一,而恒生指數同期大約持平。IMAX在上月下旬公布中期業績,看看回落的軌跡是否有跡可尋!

以分析看股價軌跡

IMAX公布的中期業績,大家或會被由虧轉盈所吸引。其實在去年10月上市的IMAX,上市前的中期業績已出現虧損,主要是股權中的轉換期權(conversion option)出現公允價值調整,才出現虧損。比較IMAX的中期業績,因利息收支不多,或許可從比較經營利潤入手,經營利潤並不是虧轉盈,反之是升了38%。然而,IMAX股價並未因經營利潤增長近四成而有所受惠,股價雖曾在中期業績公布後,短暫升近9%,但當日收市卻僅升2%;到上週收市,IMAX股價更較中期業績公布前微跌了1%。究其原因,IMAX的財務報表或可看到最少兩個軌跡。首先,過去兩年,IMAX每年收入都升達四成,去年中期收入更升約六成,但今年中期收入只升25%,大不如前。其次,IMAX似仍未能維持穩定的毛利率。過去數年,IMAX的毛利率都有穩定增長,由2012年的52%,升至2015年的65%;但今年中期,毛利率卻回落至62%。IMAX的經營利潤率(經營利潤對收入比率)雖保持穩定。但在IMAX今年毛利率下降背景中,經營利潤率仍能保持,主要是靠收縮銷售、一般及行政開支所致。似乎IMAX的銷售、一般及行政開支的彈性亦非常高,2014年佔收入14%,2015年佔收入22%,今年中期卻又佔16%,相關開支似乎仍起伏不定。台上台下發展軌跡有跡可尋,股價軌跡或也有跡可尋,也有其軌跡始末!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93

玻璃心告訴您什麼?林智遠

玻璃心告訴您什麼?

恒生指數上週五公布恒指成分股更替,瑞聲(2018)成為藍籌新進,代替了康師傅(322),反而藍籌中市值最低的利豐(494)卻幸存藍籌之列。無巧不成話,《壹計就明》都曾分析上述三間公司,當日的分析有多少兌現,白紙黑字,童叟無欺。筆者對利豐的分析應始於2011年,當年利豐向分析員的「隔空開火」事件,仍似近在眼前;想不到上週,百富環球(327)財務總監向分析員的「開火」,竟不再「隔空」,而是直接面對面,用盡「洪荒之力」喝斥分析員離場!玻璃心是怎樣煉成

2010年底,利豐市值逾1,800億港元。2011年5月,利豐股價從高位回落約三成時,突然針對瑞銀分析員的「唱淡」報告,罕有地發出《澄清公布》,指出報告內有關新會計準則的陳述,存在「基礎性的錯誤」及「誤導成分」。由於新會計準則艱深難明,媒體普遍採持平的態度,當日或僅有筆者指出瑞銀分析員「弄錯不斷改變的會計準則」之中,但「分析雖殊途,但見解卻同歸於一致」。時間仍是2010年底,從事電子支付終端產品及相關服務的百富環球在香港上市,市值僅29億港元,上週市值是74億港元。若按上市招股價及上週收市股價計算,百富環球股價升逾1.2倍,同期恒指接近無升跌,表現「跑贏大市」。可是,百富環球今年的股價是跌了17%,巧合地同樣針對分析員的報告,百富環球的財務總監直接向曾對百富環球發出「跑輸大市」報告的麥格理分析員,說了四聲「out」,喝令分析員離開討論中期業績的會議。恒指今年升了約4%,百富環球的股價表現確是「跑輸大市」,財務總監的「玻璃心」是否這樣煉成的?

玻璃心背後的基本數據

上市後,百富環球收入五年平均增長逾三成,毛利及溢利亦有接近的增長。百富環球今年股價表現較差,或與今年初公布的2015年增長稍遜有關,溢利雖仍保58%的增長,較五年平均增長為高,但收入增長卻已放緩至21%。百富環球最出色的財務數據,仍是豐厚及穩定的毛利率及溢利率,五年平均數分別是36%及17%,2015年升至38%及22%,上週公布中期業績的毛利率及溢利率更分別上升至44%及23%。可惜,百富環球的收入增長卻進一步放緩,對比去年同期,僅升20%,更嚴重的是期內溢利更出現倒退,微跌0.6%。百富環球44%的毛利率,較以毛利率出眾見稱的瑞聲更優勝,瑞聲今年首季的毛利率是41%。有趣的是,比較過去兩年中期及末期業績,發現百富環球的中期毛利率都較高,同年的末期毛利率會稍回落2%至3%,同樣情況在溢利率更明顯,今年末期業績是否亦有一樣的回落情況?此外,百富環球的應收賬周轉日亦持續增加,2014年是138天,2015年是160天,今年上半年增至接近200天,收入增長是否就是依賴延長收賬日數?洪荒之力的喝斥反映玻璃心,玻璃心或會告訴你一些平常看不到的問題。當年市值逾1,800億港元的利豐,上週市值已不足330億港元,康師傅的市值事實仍有420億港元的!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33

業績迥異股價同升 林智遠

業績迥異股價同升

立秋,沒有秋風秋雨,天氣仍悶熱下,迎來中期業績公布期。上週,大笨象滙豐(5)公布中期業績及計劃回購股份,令到股價一週升了6%,上週收市價53.5港元,更是近月收市高位。大笨象再舞動,大家彷彿忘了滙豐的中期業績表現,實情是對比去年同期,淨利息收益跌4%,營業收入跌11%,營業收益總額及淨利潤更跌31%。與滙豐一樣,上週公布中期業績而股價亦升了6%的,有信義光能(968),但兩公司的業績表現卻迥異!信義光能業績升幅秀麗

由信義玻璃(868)分拆出來的信義光能,被稱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玻璃製造商,並營運太陽能發電場。與滙豐的中期業績相反,信義光能的中期收入及淨利潤,對比去年同期都上升,分別升逾五成及接近一倍,升幅秀麗。可惜,信義光能的股價表現,卻只能與滙豐的股價升幅同步。以中期利潤推算全年利潤,再計算預測市盈率,滙豐的市盈率接近20倍,而信義光能的市盈率不足10倍。迥異的業績表現得出同樣的股價升幅及不一樣的預測市盈率,原因除了滙豐的回購股份建議及仍有逾7%的高股息率外,預期或是原因之一,或許大家預測滙豐的中期業績會更差?又或許是信義光能本身的問題!

信義光能的業績比較及風險

信義光能的中期業績升幅秀麗,不一定符合預期,亦不一定可持續,更何況還包括風險因素。首先,計算信義光能的中期業績數據,並比較去年的相同數據,及過去五年相同數據的範圍(見左表)。

純以2016年中期業績來說,信義光能的業績表現確是不錯;但若與2015年全年業績比較,信義光能的中期收入及淨利潤升幅仍大不如前,市場及股東或有更大的預期升幅。再以2016年的中期業績,比較過去五年相同數據的範圍,信義光能的中期收入及淨利潤升幅大約是數據範圍內的中位數;反而,信義光能的利潤率及股本回報率卻遠超數據範圍,回報可觀。數據範圍同時反映風險所在,範圍愈闊,波幅愈大,風險相對較高,信義光能的預測市盈率及股價表現正反映風險的因素。風險不單來自升跌波幅,更可能來自負債的情況。信義光能的股本回報率可觀,除了是利潤率的貢獻外,持續上升的槓桿比率亦貢獻不少。2013年上市後,信義光能的負債對權益比率僅16%,若非控股權益也計算在負債內,中期業績的負債對權益比率已升至146%。至此,大家或已明白為何信義光能會有分拆計劃,為興建太陽能電站提供新的融資平台!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36

奧運效應 林智遠

2016-08-25

巴西里約熱內盧17天的奧運會曲終人散,運動員付出無數血汗淚水,「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最終上了舞台但可踏上頒獎台的仍是少數,更多的是要捲土重來或告別舞台。台上運動員鬥得激烈,台下運動服裝商也各自比併,當中包括香港上市的運動服裝商:361度(1361)是里約奧運會的官方贊助商、特步(1368)贊助明星運動員、匹克(1968)提供12個國家奧委會服裝、安踏(2020)為中國隊伍提供領獎裝備及李寧(2331)為中國隊伍提供比賽裝備。李寧奧運期間升了兩成

有分析員將運動服裝商在去屆倫敦奧運會期間的股價表現作分析,發現股價升約一至兩成。而若以今屆奧運會開幕前一天至閉幕前的收市價,作比較計算,各運動服裝商的股價雖仍普遍錄得升幅,但升幅卻大有不同。在同期恒生指數升5%的背景下,不理會風險系數,361度及匹克僅升2%,跑輸大市;特步升7%,接近大市;安踏及李寧分別升了11%及20%,算是跑贏大市。各運動服裝商的股價波幅較大,難言是奧運效應所致;但不是奧運效應造成,又是什麼造成?在8月初,李寧股價仍在4.1港元左右徘徊;在8月11日,李寧公布了中期業績,收入上升13%的同時,業績轉虧為盈,李寧股價即日就由4.13港元,升了接近6%,至4.39港元收市;上週五,李寧股價更升至4.9港元收市。中期業績公布後,李寧股價共升了19%,故此李寧股價在奧運期間的升幅,相信與轉虧為盈的中期業績有關。

奧運官方贊助商361度僅升2%

奧運完結,除李寧及361度外,特步、匹克及安踏仍未公布2016年中期業績。對比361度上週中期業績公布前及上週收市時的股價,發現361度股價接近無升跌。嘗試計算及比較特步、匹克、安踏及361度2015年的財務數據(見左表),發現數據都頗接近,只有安踏收入增長、利潤率及股本回報率鶴立雞群,一枝獨秀,或者亦解釋了安踏市盈率及市賬率較高的原因。然而,來到2016年的中期財務數據,361度雖能保持收入增長及利潤率,但利潤卻接近無增長,僅升1%。深入看361度的中期損益表,行政開支升了43%,是導致利潤僅升1%的主因,行政開支大升或與奧運效應無關。此外,更值關注的數據,相信是361度的應收賬周轉日,同樣鶴立雞群,一枝獨秀,接近半年之久!

林智遠 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53

追夢都要代價 林智遠

2016-09-01  NM

人生如戲,戲如做夢,夢亦可在投資場中追逐,只是追逐中不知有否以史為鑑,追到的不知是好夢一場,還是南柯一夢!上週五,兩間做夢的公司:華誼騰訊娛樂(419)及阿里影業(1060),不約而同公布中期業績,不知為你編織的是好夢成真,還是好夢落空?珠玉在前的阿里影業

業務主要是影視製作及發行的阿里影業,是阿里巴巴集團以62億港元,在2014年3月收購60%的股權而來。因阿里巴巴集團的收購,阿里影業股價由0.36港元,大升至收購公告後最高的3.39港元,但當日收市股價已大幅回落至1.83港元。《壹計就明》曾在2014年12月,分享阿里影業當中的一二,阿里影業股價在同年底收市是1.39港元。2015年4月,阿里影業再公告,阿里巴巴集團可能將線上電影售票業務及製作電影和其他媒體內容投資融資的平台,注入阿里影業,阿里影業股價再升至最高的4.8港元,當日收市是4.4港元。阿里巴巴的注資最終在同年11月落實,但阿里影業股價亦已逐級回落,同年底收市是1.92港元,上週五收市已跌至1.59港元。

重蹈覆轍的華誼騰訊

單從公司名字,大家就可知道華誼騰訊是內地電影公司華誼兄弟及騰訊聯合投資的公司。2015年底,華誼、騰訊及馬雲發起的雲峰基金等技資者,斥資約5.5億港元,買入華誼騰訊擴大股本約50.65%;當日收購價,對比華誼騰訊早一日的收市價有94%折讓。有阿里影業的珠玉在前,主要從事娛樂和媒體業務的華誼騰訊在後跟隨。上述收購未公布前,華誼騰訊股價不足0.8港元;收購公布後翌日,華誼騰訊股價最高曾升至1.7港元。可惜,上週收市,華誼騰訊股價已逐級回落,跌至0.45港元,代表收購公布後買入華誼騰訊的大部分投資者都應有虧損;反之,以市價94%折讓買回來的股份,現市值仍有31億港元。

中期業績同出現虧損

上週五,華誼騰訊及阿里影業公布的中期業績,亦不約而同出現虧損。華誼騰訊的中期收入對比去年同期升了5%,至6,400萬港元,但虧損竟達5,900萬港元。或許,華誼及騰訊入股華誼騰訊僅半年,但阿里巴巴集團已入股阿里影業超過兩年,阿里影業的中期收入確是對比去年同期大升了逾10倍,至人民幣2.6億元,可是虧損竟亦達人民幣4.7億元。投資場中追殼股、追消息、追注資是追夢中的極致,大家究竟有否計算及預備多少時間及金錢來追這些夢?弄清追夢的代價?資料搜集中,發現維基百科說做夢者華誼騰訊的前身,有份製作2009年上映的電影《十月圍城》,是耶非耶不作深究;然而,卻想起影片中最深刻的一幕,是影片開場時的一幕,由張學友飾演的辛亥革命先驅楊衢雲,在中環結志街向學生講解民主,突然被滿清刺客一槍擊斃。現實中,被殺後的楊衢雲長眠在香港跑馬地墳場,墓碑上連名字也沒有,直至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林智遠 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59

分析員估唔到個結局 林智遠 Nelson Lam

2016-09-08  NM

電影《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有不少經典對白,其中紫霞仙子臨死前的一段:「我估中咗個開頭,但係估唔到個結局。」令人倍覺傷感。分析員推介股份都是這般,大家又會有何感受?今天碧生源(926)的故事,開頭可由2010年說起!新股上市後年年虧損

2010年9月在香港上市的碧生源,在內地製造及銷售功能保健茶產品,產品位居潤腸通便及減肥品類的領導地位。碧生源上市招股價3.12港元,股價在上市日最高3.85港元,同年10月底創最高4.16港元,其後就輾轉下跌,到2013年3月跌至最低0.28港元,直至2014年中,仍僅在0.5港元上下浮沉。翻開碧生源的財務報表,不難找到碧生源股價不振的基本財務因素:就是上市後年年虧損。除2010年上市當年,碧生源能賺取溢利人民幣6,000萬元外,2011年至2013年都是虧損,三年虧損總和逾人民幣4.7億元,要到2014年中才轉虧為盈,當年中期溢利仍僅有人民幣1,700萬元。然而,碧生源的故事卻悄悄在2014年中,踏入另一階段。

大時代加上分析員推介

當碧生源在2014年公布中期溢利約每股人民幣0.0112元之時,同時公布派發中期股息每股0.0125港元。換言之,碧生源並沒有理會上市後的累計虧損,就將當年中期逾九成的利潤,用作分派股息。更有趣亦更巧合的是,有分析員對碧生源的業績、前景及派息做法大加讚賞,並以「已翻身的超值股」及「前景亮麗」作推介,建議大家「可趁整固時買入」!不負分析員所望及推介,碧生源股價自2014年9月開始就節節上升,11月中更升至1.44港元。雖然其後碧生源股價曾跌至2015年2月中的0.67港元,但在2014年全年轉虧為盈的業績、分析員的持續推介及2015年第二季的港股大時代等各效應推動下,股價在2015年6月升至1.7港元的高位。大時代匆匆而逝,碧生源股價亦回落,到2015年底收市是0.95港元。

股價回到低處

2016年3月,碧生源公布2015年全年業績,對比2014年,收入上升18%,溢利更升逾一倍,碧生源股價亦曾曇花一現,升至0.99港元,接着就上升乏力,上月中期業績公布前跌至0.62港元。難得分析員對碧生源不離不棄,在4月仍指股價「表現並不算很差」!可是,從碧生源上市後的財務報表,卻找到一些令人費解的地方,例如銷售收入及溢利飄忽反覆;毛利逾八成,但營銷開支卻龐大不定,佔收入約五成至1.2倍;存貨及貿易應收款偏低,近年兩者流轉日數相加僅30至40日;上市當年起至2015年止,淨虧損達人民幣2.8億元,但派息卻逾人民幣1.4億元。面對此等問題下,分析員仍可用洪荒之力推介股份?兩年間,對碧生源難捨難離的分析員,終在5月底碧生源發出「盈利警告」及大股東不接受其提議後,在6月初說「暫停研究該股」。碧生源上月公布的中期業績,對比2015年同期,收入跌7%,溢利更大跌九成。碧生源股價當然沒有隨大市上升,反而繼續下跌,上週收市是0.58港元。彷彿一切又回到2014年公布中期業績之前,分析員或許也可重複紫霞仙子臨死前的一段對白!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30

前期業績盈轉虧 林智遠 Nelson Lam

2016-09-15  NM


內地保險企業將可透過港股通投資港股的消息,引發萬億北水南下的憧憬,刺激上週五港股成交額創一年新高,急升至1,168億港元。同日,恒生指數亦創一年新高,最高曾升445點,收市仍升180點,收報24,099點,全週累升約4%。媒體標榜大時代重臨港股之際,上週五同日晚上,美股大幅回落,道瓊斯指數跌394點,收報18,085點,跌逾2%。港股急升而美股急回中,股份有突出表現的包括洛陽玻璃(1108)。籌劃資產重組

1993年,內地企業開始以H股在香港上市,洛陽玻璃就是在1994年以H股在香港上市,並同時以A股在上海交易。上週三收市後,洛陽玻璃發出「關於籌劃重大事項的公告」,公布正籌劃有關資產重組的重大事項,但強調並未就該事項訂立任何協議或合約。洛陽玻璃同時指出該事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故此為保證公平訊息披露,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造成A股股價異常波動,根據上海證券交易等有關規定,A股在上海自上週四起停牌。一個公告後,洛陽玻璃A股停牌,但洛陽玻璃H股卻並沒有在香港停牌。有關決定值得商榷的同時,相信是受上述資產重組消息的影響,洛陽玻璃H股上週四的成交量急增逾28倍,股價亦急升接近四成!

賺少少就蝕多多

翻開洛陽玻璃的歷史及近期財務匯報狀況,亦有值得細味的地方。2006年10月,洛陽玻璃申請H股暫停買賣後,港交所發現洛陽玻璃內部控制度不健全及執行不力,持續違反上市規則,暫緩洛陽玻璃復牌。2008年4月,港交所更譴責洛陽玻璃及其董事違反上市規則,指令洛陽玻璃繼續暫停買賣。直至2009年7月,洛陽玻璃H股才恢復在香港買賣。復牌後洛陽玻璃的財務表現差強人意,營業收入年年下跌,僅2014年有所反彈,2015年可幸已穩定下來。洛陽玻璃的溢利亦每多是一年賺少少,就一年蝕多多,例如2012及2013兩年就共蝕了逾一億元人民幣,2014年賺回500萬元人民幣,可幸2015年亦賺回一億元人民幣。上月底公布的中期業績,洛陽玻璃的營業收入再對比去年同期,跌了逾六成,虧損是收窄了,但同日卻有更嚴重的公布。

會計處理進行更正和調整

發布中期業績同日,洛陽玻璃發出「關於會計差錯更正事項的公告」,公布經上海證券交易所等監管機構審核詢問後,洛陽玻璃及洛陽玻璃年報審計師對2015年「重大資產重組企業合併相關會計處理的問題」,存在「理解上的偏差」,需要對2015年財務報告會計處理進行更正和調整。洛陽玻璃更正和調整後2015年的業績,由盈轉虧,由賺1.3億元人民幣,轉成蝕1.9億元人民幣,貫徹了「賺少少蝕多多」的特色。不論偏差是怎樣出現,洛陽玻璃的前期盈利業績會否已左右了當年投資者的決定?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35

地產股業績大比併 林智遠 Nelson Lam

2016-09-22  NM

中秋假期,與太太到希臘旅遊;遊希臘,少不了泛舟愛琴海上。星空中,清風徐來,泛舟在明月之下,似是一葉孤舟向圓月奔去。在海上追月,仍上網留意香港新聞,恰巧看到追月不如追樓的新聞。忽然想起,在香港樓市反覆當中,地產股的最新業績表現如何?故此,選了數隻近月公布了最新中期或末期業績的大型地產股,來一個地產股業績大比併。市盈率及市賬率

用作比較的地產股包括恒基地產(12)及長實地產(1113),兩者是在上月公布中期業績;另外還有新鴻基地產(16)及信和置業(83),是在本月初及上月底公布末期業績。若不看財務報表明細,以市場慣用的比率做比較(見附表),大家會發現數隻地產股的市盈率及市賬率看似有差距,但實際是非常接近,市盈率由9.6至12.6倍,市賬率在0.6至0.8之間。在地產股中,長實地產的市盈率及市賬率無獨有偶都較高,而恰巧在長和系重組後,長實地產更集中在地產業務。可惜,長實地產的股本回報率稍稍偏低。

收入增長及毛利率

再細看財務報表,計算收入增長,發現長實地產的中期收入,對比去年同期,上升了逾五成,較接近升幅的僅有新鴻基地產。對比去年同期,新鴻基地產全年收入升37%。恒基地產及信和置業的中期或全年收入,都是倒退。反覆的香港樓市似對地產股的毛利率影響不大,當中僅新鴻基地產的毛利率稍為下跌,信和置業的毛利率更大幅上升17%。此等現象是否代表在反覆的樓市中,地產股的生意或做少了,但利潤卻可能多了?

溢利增長及溢利率

在溢利增長方面,仍然是長實地產較優勝,但升幅卻不及收入的增長幅度。更有趣的是,除長實地產外,其餘地產股的溢利率普遍都接近毛利率,甚至高於毛利率,當中恒基地產最新中期溢利率是92%,中期毛利率僅有47%。溢利率高於毛利率的主要原因,就是曾與大家分享的「無營生利」項目之一:「應佔聯營及合營公司的溢利」,收入沒有分佔聯營及合營公司的營業額,但仍因應會計準則要求,攤佔了聯營及合營公司的溢利,故此無「營」生「利」。此處是否亦間接反映香港的地產股並不全是地產股,還經營、聯營或合營其他不同業務?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508

重組後股價仍回到現實 林智遠

2016-09-29  NM

寧靜的愛琴海上,想起數年間這裡的柔波埋葬不少難民,成功渡過地中海,誕登彼岸的難民又是否真的可以安居,不受白眼?期盼永遠美麗,現實素來殘酷。柔波埋葬了難民,大海彷彿也埋葬了航運巨企。上月底,南韓最大及全球第七大航運商的韓進海運申請破產保護,有待重組;重組後的中國遠洋(1919)亦公布中期業績,不幸地成了媒體報導中的「虧損王」!中國遠洋中期毛虧

中國遠洋2016年中期收入對比去年同期微升不足3%,中期業績卻轉盈為虧,股東應佔虧損逾72億元人民幣。媒體比較已公布上半年虧損的內地A股公司,發現同是A股的中國遠洋較虧損最高的公司,多虧損了6倍,榮膺虧損王。

無可否認,已終止經營業務為中國遠洋帶來損失逾37億元人民幣,但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遠洋的持續經營業務再次出現毛虧。中國遠洋自2011年起,收入都較相關服務及存貨銷售成本為低,出現毛虧;至2014年,毛虧才消失,賺取4%至6%的毛利;可是兩年後,毛虧再現。

內地航運企業重組

全球航運業供過於求,運力過剩,今天的中國遠洋就是經歷困難再組而成的。2015年12月,中國遠洋公布重組,合併中國海運集團,當中牽涉三間香港上市公司,包括中海發展(1138)、中遠海運港口(1199)及中海集運(2866)。重組完成後,四間公司分成不同業務平台,中國遠洋經營集裝箱(香港稱為貨櫃)航運,是全球第四大集裝箱航運商,佔全球航運力約8%;中海發展經營油氣運輸,規模全球第一;中遠海運港口主責港口碼頭業務,全球控股及參與營運碼頭數量達39個;中海集運以租賃等金融業務為主。 期盼與現實的落差

期待重組方案出台前,四間公司股價已先後炒上,分別在2015年4月及5月創近年新高,到8月停牌,個別公司股價已回落。12月重組公布後復牌,股價更大多急跌,僅中海發展股價上升8%(見下表)。誠如中國遠洋主席所說:「航運的運能過剩是全球性問題。」單一國家業內重組未必可解決困境。期盼重組從而帶動股價,重組公布及完成後逾半年亦要回到現實,上表亦已列出重組公布後四間公司的股價變動,現實素來殘酷!「產能過剩是區域問題」的鋼鐵煤炭又如何?大家或僅宜拭目以待!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email protected]

撰文:林智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5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