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刀手迎面而來,在眼前咫尺間,以刀襲擊一名男子,兩名衝鋒隊警員聞訊趕至,以寡敵眾舉槍喝止無效,再連開四槍制止襲擊。身歷此境,人的本能反應會不知所措?會躲避?會呼叫?會報警?週日,有途人的反應是:抓緊機遇,舉起手機,拍下實況,上傳短片,在網站與大家分享! 拍下實況的途人瞬間成了戰地記者,但假如回頭細想,有擔心自己的安危嗎?危機每每藏於你我之間而不自知,到驚覺時的反應或許更不可料。上週五,恒生指數單日跌了1.9%,市場解讀是歐洲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的財務危機所困擾,近因是美國向德銀要求140億美元罰款,以解決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銷售抵押貸款銀行證券的問題。歐洲銀行危機下,香港上市銀行股亦跟隨大市下跌,滙豐(5)跌1.7%,渣打(2888)跌1.9%。 合規法律風險及開支 想了解140億美元罰款對德銀的影響,看看財務報表是個不錯的選擇。以資產總值計算,在法蘭克福及紐約上市的德銀是德國最大銀行及歐洲四大銀行之一。今年上半年,德銀收入接近130億歐羅,對比去年同期下跌5%,淨利潤更大跌八成,僅10億歐羅。德銀今年能保持盈利,表現其實已不錯;回看去年,德銀的業績更惡劣,淨虧損是68億歐羅。導致德銀去年出現龐大虧損的主因,是來自企業及私人銀行分部接近50億歐羅的商譽減值、10億歐羅的無形資產減值及52億歐羅的訴訟開支。自金融海嘯後,銀行在合規法律風險及開支方面有增無減。以德銀為例,過去多年在損益表的訴訟開支都持續上升,若以此開支佔利息收入計算,在2011年約3%,反覆升至2014年的6%,2015年更大升至20%。在資產負債表,德銀五年間新增的訴訟及相關準備剛好亦接近140億歐羅。本來今年上半年,德銀的訴訟開支已大幅減少,只佔利息收入約2%,不幸卻傳來美國方面巨額罰款的 消息。 滙豐的訴訟準備 罰款的最終數字是多少尚未可知,資產淨值不足700億歐羅及市值僅160億歐羅的德銀,是否可以承受140億美元或較少的罰款,大家可自行判斷。而資產淨值接近2,000億美元及市值約1,500億美元的滙豐,過去多年的訴訟開支又如何?或許是自身能力不足,或許是500多頁的年報太厚了,或許是不想你看到,總是找不到訴訟開支在滙豐損益表的總數。退而求其次,在滙豐資產負債表,找到準備中有關「法律訴訟及監管事宜」的撥備,當中過去五年額外增撥的準備約88億美元,每年額外增撥準備佔利息收入的比率,也有上升趨勢,在2011年是1%,2015年已反覆升至約5%,可幸今年上半年稍回落至3%。上週五,港股收市後,德國DAX指數收市升逾1%,美股亦升了接近1%收市,德銀在法蘭克福及紐約亦分別升了6%及14%收市。歐洲銀行危機像四下槍聲,響完即逝;或是更像打在刀手身上的子彈,留下不易退去的痕跡?是危是機往往僅一線之差!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
| ||||||
溫故知新,翻開《壹計就明》的文章,記起以板塊形式分析上市公司的第一次,是去年中的零售股分析:《零售股的困苦已來了》。往事如煙,當日恒生指數是27,424點,上週收市22,954點,跌了16%;當日分析的I.T(999)及百麗(1880),股價分別是3.04港元及9.9港元,上週收市股價分別是2.94港元及4.65港元,前者跌了3%,後者跌了53%。恰巧上週六間公布中期業績的公司有五間是零售股,就嘗試再看零售股,看看業績當中又可帶來哪些啟示。困苦之兆 上週公布中期業績的零售百貨股,除I.T及百麗外,還有先施(244)、謝瑞麟(417)及萊爾斯丹(La Saunda,738)。若對比去年同期的收入及盈利,I.T及先施的收入增長了7%及5%,增幅較去年同期優勝;同時,先施的虧損大幅收窄四成,I.T更轉虧為盈。然而,單憑一兩季的表現,就論定困苦已過,似乎仍言之尚早;更何況,不單先施仍保持中期虧損,而謝瑞麟、萊爾斯丹及百麗的中期業績,亦顯示困苦之兆。對比去年同期,謝瑞麟及萊爾斯丹剛好與先施及I.T相反,收入分別跌了14%及12%;百麗的收入雖沒有下跌,但也只能保持不足1%的增長,同時毛利率也在收窄。更嚴重的是,謝瑞麟、萊爾斯丹及百麗的溢利不只下跌,溢利率也在輕微收縮。百麗上週一收市後公布中期業績,市場彷彿才醒覺百麗的增長不符預期,股價翌日跌了9%,一週累計跌了17%。事實是《壹計就明》去年的分析,已清楚指出:「百麗的困苦或只在怎樣找回更多的增長,溫和增長或有,驚喜增長就沒有了。」 貨並未如輪轉 分析零售股,不能不做亦不能不看的分析是存貨周轉率。有趣而耐人尋味的發現是,無論五間零售股公司的收入是增長還是下跌,五間零售股公司的存貨周轉率都上升。以存貨周轉日作比較(見附表),先施的存貨周轉日升幅最多;而謝瑞麟及萊爾斯丹的存貨周轉日卻最長,都超過一年。俗語說「貨如輪轉」,存貨周轉日增加代表貨物積存的日子增加;在銷售收縮中,「貨並未如輪轉」,貨物積存加大,究竟是管理層計算出問題,銷售不如預期?還是其他原因?一年前製成的金銀首飾或許仍有價值,但一年前製成的皮鞋時裝還算是fashion(時尚)嗎?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 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政府失驚無神「加辣」,推出劃一的15%印花稅新招壓抑炒樓。若以經濟學ABC班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來分析,印花稅本來是買家負責支付,加稅會使需求曲線下移,從而降低樓價,故稱為「需求管理措施」。然而,在一手市場,部分發展商以回贈或其他方式,分擔買家支付責任,需求曲線或不會下移,反而供給曲線會上移,樓價因而不跌反升。 加辣新招成效如何,尚未可知,但辣招無論最終使到需求曲線下移或供給曲線上移,樓宇成交都必然下跌,從而影響地產股。9月中尚未有辣招之時,曾分析比併部分地產股最新業績,當中包括恒基地產(12)、新鴻基地產(16)、信和置業(83)及長實地產(1113),當日新世界發展(17)亦尚未公布業績,今天就藉機補遺,看看有否地產股遺珠! 市盈率及市賬率較低 未看業績,先看市場慣用的比率:市盈率及市賬率。以上週五收市價計算,上述地產股的市盈率在8至13倍之間,市賬率在0.6至0.8倍之間,新世界發展的市盈率及市賬率都偏低,市盈率是10倍,僅較恒基地產的8倍稍高,市賬率僅0.5倍。較低的市盈率及市賬率,是否就代表新世界發展是地產股遺珠?新世界發展2016年6月止的全年收入有8%增長,但毛利卻下跌4%,毛利率由35%,下跌至31%。9月分析地產股時,曾指出反覆的香港樓市似對地產股的毛利率影響不大,當中僅有新鴻基地產的毛利率稍為下跌。比較上述地產股38%至48%的毛利率,新世界發展31%的毛利率,不但跌幅較高,而且更是毛利率較低的一間公司。由於毛利率下跌及投資物業公平值盈餘大幅減少,新世界發展的溢利更大幅下跌超過五成,溢利率由49%,忽跌至21%,與上述地產股32%至92%的溢利率有一定差距。這些比率差距或許解釋了,為何新世界發展市盈率及市賬率會較低! 其他全面收益中虧損較大 長期支持《壹計就明》的朋友必然知道,分析業績要看溢利,但亦要看「其他全面收益」。翻開新世界發展的綜合全面收益,大家會發現本年度溢利是123億港元,但本年度其他全面收益卻虧損78億港元,兩者相加後的全面收益僅有45億港元,比較2015年274億港元的全面收益,大幅下跌84%。所謂其他全面收益,就是一些未有計進損益表的收益或虧損,將來或會重列在損益表內。以新世界發展的其他全面收益為例,投資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平值變動」有11億港元虧損,「匯兌差額」有41億港元虧損,兩者都應是以年終市場價格及匯率作計算,只因未變現,才放在其他全面收益中。已按市場價格及匯率計算但未變現的虧損,都是虧損;同時,虧損或也可反映投資及匯兌風險管理方面一些遺留的問題!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 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隨着「深港通」正式推出的日子漸近,不同證券行已推介不同的投資對象及受惠股;有大投行更在9月初,已推薦19隻深圳A股,當中大家較為熟悉的股份,應該是近期飽受資金短缺傳聞困擾的樂視網(A股:300104)。由天堂到地獄 根據樂視網2015年的年報,樂視網主要業務是提供網路視頻服務、網路終端設備及視頻平台增值服務。在2004年成立的樂視網,是2010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深交所)上市,2015年7月被納入滬深300指數,今年4月更獲內地媒體頒發「創業板最佳董事會」及「最佳新媒體運營」等獎項。可惜,僅半年,樂視網在中港媒體報導中,彷彿已由天堂跌落地獄。自10月底開始,內地就有報導,包括樂視網的樂視集團欠債達500億元人民幣,拖欠供應商款項也逾100億元人民幣;而香港傳媒在上週初,亦開始廣泛報導相關傳聞,直指樂視爆煲、神話破滅。查看媒體報導樂視的傳聞,包括分析員的評論,發現不少有趣及不足之處,而共同點是 —— 無上網「Google」!中港媒體關於樂視集團債項的報導,以傳聞、網上罵戰及員工內部信件為基礎,並以樂視網10月底開始的股價表現作佐證。上網Google,可找到深交所信息披露網頁,可看到樂視網的公告及財務報表,上網亦可看到樂視網的股價表現。內地或許上不到Google,但可上百度。 樂視網不是樂視 首先,不少評論及分析都混淆了樂視及樂視網,其實樂視網並不是樂視或樂視的整體。樂視的整體可稱為樂視集團,或就簡稱樂視,應包括三部分:深交所上市的樂視網、非上市的「LeEco Global」及汽車生態。上週初,樂視網就再透過深交所信息披露網頁,公告上述三部分的分別,並重申樂視網的核心業務是樂視視頻、樂視雲和超級電視等。其次,樂視集團包括非上市業務,債項數字並不透明,但樂視網在深交所上市,樂視網財務報表是公開的,當中可找到樂視網的債項數字作佐證。翻看樂視網2015年財務報告,總負債超過130億元人民幣;10月公布的第三季財務報告,總負債急升44%,達190億元人民幣。而最令人憂慮的,是樂視網兩份財務報告的營業總收入都不足以應付營業總成本,即代表樂視網接近兩年沒有毛利,只有毛虧。數字上可看到樂視網的財務困難存在已久,而且樂視網亦在兩份財務報告中,反覆指出「為了緩解公司資金壓力」,從而作出的種種安排。就是樂視網股價,在6月初停牌半年後復牌,至10月底已跌了25%,媒體跟進不多;反之,10月底至上週五,樂視網股價僅跌了13%。故此,樂視網公布有資金壓力已久,股價亦反映近半年了。大投行推薦樂視網時,預測現時市盈率超過100的樂視網,2017年的市盈率將降至53,不知有否看到樂視網的資金壓力公布及毛虧情況?你接受推薦嗎?或許,後知後覺總較不知不覺為佳!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 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朋友在Facebook留言,提議分析特朗普當選後對股市的影響。被稱為政治素人的特朗普,想法及行動難以解釋及預測,分析的準確性亦成疑;相對特朗普,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政治歷練長久,在特朗普當選不足兩週,就親自飛到紐約與他會面,頗有蜜月期中急不及待「覲見」之意!上市後短期內發出盈警 新股上市也有蜜月期,股價上揚,業績秀麗。可惜,不少新股的蜜月期很短,有些更一瞬即逝,股價尋底後,業績走樣,短期內就發出盈利警告,當中以創業板股份較多。主板有同樣情況而又引起大家注意的股份,以現已改名為奧克斯國際的Magnum(2080)為代表,上市日到公告盈利警告僅兩個月。上週,Magnum的紀錄被上月初才上市的本間(6858)打破,時間縮短至一個月。從事高爾夫產品的本間,在本月13日發出2016年9月底中期業績的盈利警告,上週三公布此業績,顯示對比去年同期,收益及毛利微升3%至4%,但溢利卻大跌近六成。本間解釋溢利下跌主因是招股章程已披露的非經常性開支,並指如沒有此等開支,溢利將與去年同期相若。然而,分析本間的財務數據,會發現很多不解之謎! 本間不解之謎 首先,在招股章程中,本間上市前的收益年年上升18%至21%,毛利率及溢利率亦穩定,但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卻無故在2016年3月底大升54%;貿易應收款流轉日由2014年至2015年的40日至46日,急升至上市前的58日,但上市後最新中期業績又回到40日以下。其次,若將招股章程中2016年3月底的損益數據,減去上週公布中期業績披露的2015/16年上半年損益數據,可得出2015/16年下半年的損益數據(見附表)。從附表可見,當本間2015/16年上半年的溢利僅得7億日圓之時,下半年必要急起直追,才可超越2014/15年全年23億日圓的溢利。結果本間下半年賺了28億日圓的溢利,但此半年溢利不單超越2014/15年全年的溢利,而按半年的溢利增長更高達290%。上市前短暫爆炸性增長過後,本間不需用來招股的半年業績,卻錄得收益下跌近兩成,溢利下跌近九成! 收益溢利升而支出稅付不升 再細看本間上市前2015/16年下半年的損益數據,按半年的收益增長達27%,但銷售及經銷成本卻不升反跌;更奇怪的,是本間除稅前溢利升逾兩倍,所得稅開支卻保持不變。本間不解之謎若到了沽空機構之手,或許已成了不錯的沽空報告。但大家更需要的,是監管機構確認數據的真確;監管機構或許也可學習安倍般,認真「覲見」,請教本間不解之謎!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撰文:林智遠 |
「三年之後又三年」的電影對白,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可用來描述筆者已33年的會計學習生涯,也可描述剛寫滿三年的《壹計就明》,與大家一起三年,分享了不同公司的故事及分析。說到對白,不知大家會否記起另一經典廣告對白:「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上週四,兩間上市逾40年及30年的公司,同日公布中期業績,令人想起此段廣告對白,兩間公司是寶光實業(84)及金山工業(40)。寶光實業的財務與品牌 「天長地久」出自《老子》,使人唱詠的是白居易《長恨歌》中「天長地久有時盡」的詩句,香港集體回憶應是90年代「鐵達時」腕錶的廣告對白。鐵達時是寶光「時間廊」擁有的品牌,寶光的業務包括鐘錶零售和批發及眼鏡零售,品牌還包括「眼鏡88」。承接去年虧損,寶光的最新中期業績,對比去年同期,收入下跌兩成,毛利率保持60%,虧損卻擴大44%。 在中港澳及東南亞有逾600間店鋪的寶光,解釋業績不振是「零售環境持續不景」所致。在財務上,寶光上半年有7,600萬港元「贖回可換股債券之收益」計入損益;扣除此一次性收益,寶光應是錄得營業虧損。此外,寶光的財務成本亦加大虧損,寶光同時以短債代替長債,使到負債中逾98%是短債,總負債亦達權益的165%。 收入及業務收縮,資產及負債未能同步下降,虧損及風險亦會增加。更嚴重的,或不是財務上,可能是業務上品牌的老化。品牌老化的影響,在零售環境興旺時並未浮面,但在零售環境持續不景時就可星火燎原。試問90後及年輕人,有多少會知道「不在乎天長地久」或「天長地久有時盡」是什麼! 金山工業的非控股權益 相對寶光的零售,金山主要從事生產電子產品、揚聲器及電池,品牌包括「GP超霸」電池。與寶光同病相憐,金山近年的收入及溢利都下跌;最新中期業績,對比去年同期,收入跌4%,但溢利卻跌接近五成,擁有人(即股東)應佔溢利更跌逾七成,主因除其他收入下跌外,行政、財務及稅項支出都不跌反升。金山的總負債對權益比率是136%,較寶光的165%為低;但細看權益,包括「擁有人應佔權益」及「非控股權益」,非控股權益就是非金山股東的權益,例如金山擁有子公司的部分,約65%權益,非控股權益就是指餘下35%的權益,並不是金山或金山股東擁有。若分析業績,以分析「股東應佔溢利」為準;分析負債比率,亦應以分析「負債及非控股權益」對比「股東權益」為目標。金山的總負債及非控股權益對比股東權益是356%,寶光的相同比率僅167%。兩者差異頗大,原因是金山的非控股權益頗高,是股東權益的93%,寶光的非控股權益僅是股東權益的1%。不論是否「只在乎曾經擁有」,曾經擁有也僅可是曾經部分擁有。弄不清部分擁有,弄不清部分擁有延伸的非控股權益,分析負債比率也會弄錯。不以可類比的比率分析,是無意?或是有心?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 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深港通今週正式推出,中港股票市場的互動加深,但在人民幣持續偏軟陰影下,或令投資者加深疑慮,要小心衡量當中的匯兌風險。匯兌風險可簡略分為經濟上、交易上及折算上的風險,影響投資者,亦影響上市公司。上月底,康師傅(322)公布季度業績前,就因為人民幣持續下跌,公告在2017年起更改財務報表的「呈列貨幣」。康師傅的折算風險 上週一中午,在內地從事製造及銷售方便麵及飲品等的台資公司康師傅,公布最新季績。對比去年同期,康師傅九個月的收益跌逾9%,毛利率接近持平,股東應佔溢利卻跌近四成。或許,市場已預期康師傅的季績會更差,故此分析員對康師傅業績的評語卻是「有驚喜」及「勝預期」! 季績公布當日,康師傅股價升了4%。可惜,好景不常,季績公布翌日,康師傅股價無以為繼,更跌低於季績公布前價位。一週下來,亦即是康師傅季績公布前及後,恒指微跌了0.7%,康師傅股價接近無升跌,僅升了0.4%。 人民幣持續弱勢,對業務主要在內地,但一直以美元呈列財務報表的康師傅,當然有沉重打擊。康師傅的2015年財務報表已指出,「根據區域性觀點有超過99%以上之集團銷售是在內地進行」,內地銷售當然以人民幣作結算;換言之,就是康師傅的人民幣收益不變,在人民幣對美元的匯價轉弱下,折算成美元呈列的收益亦因此下跌,此就是「折算風險」(translation exposure)。 功能貨幣與呈列貨幣 企業呈列財務報表,原先應確定企業經營所在地的主要經濟環境(primary economic environment),並運用此主要經濟環境的貨幣,計量財務報表所列項目,此貨幣就是「功能貨幣」或「本位幣」(functional currency)。接着,企業再以同一貨幣呈列財務報表,或選擇以另一貨幣呈列財務報表,此貨幣就是「呈列貨幣」或「記賬本位幣」(presentation currency)。簡而言之,企業不能選擇功能貨幣,必須以企業經營所在地的主要經濟環境貨幣為功能貨幣,但可以選擇呈列貨幣。逾99%銷售在內地進行的康師傅,經營所在地主要經濟環境應是內地,功能貨幣亦應是人民幣。然而,在2015年財務報表解釋功能貨幣時,康師傅將控股公司與大部分附屬公司分開論述,指出雖然大部分附屬公司的功能貨幣為人民幣,但因控股公司的功能貨幣為美元,故在「綜合財務報表按本公司之功能及呈報貨幣美元呈列」。當天,在人民幣匯價節節上升時,折算成美元呈列的人民幣銷售收益及利潤,自然水漲船高,康師傅以控股公司功能貨幣作為呈報貨幣的誘因很大。去年,人民幣匯價開始掉頭下跌,誘因或又成了禍根。公布季績前一日,康師傅公告更改及採納人民幣為其財務報表呈列貨幣,解釋「大部分交易以人民幣計值及結算」,並指出「使用人民幣作為其呈列貨幣更為合適」。「早知今日事,悔不慎當初」,或許是最好的勸勉!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美國終於在上週加息,更預示明年將加息三次,與美元掛鈎的港元亦受牽連,港股同時作出反應,恒生指數在加息公布後單日下跌了2%。利率變動對企業有不同的影響,原因之一是企業有不同的資產及負債組合,例如收租股的資產較多是收租物業,而銀行股的資產大部分是金融資產。認識資產及負債組合,可以由淺入深,從認識「資產負債表」開始!資產負債表像企業相片 大家了解企業財務表現及狀況時,通常會從損益表入手;但核數師在審核企業賬目時,卻另闢途徑,通常會從資產負債表開始,俗稱資產負債表審核(balance sheet audit)。資產負債表就像一張列表或一幅相片,將企業特定一刻的資產及負債狀況記錄下來;而將年初及年終兩張列表或兩幅相片比對,增減的就是盈虧了。顧名思義,資產負債表羅列了各項資產及負債,但嚴格上資產負債表應包括三項元素,分別是資產、負債及權益。 資產負債表的英文名字是「balance sheet」,此英文名字的直接翻譯應是「平衡表」,代表了會計的基本等式:「資產-負債=權益」,換言之名字並未顯示此報表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故此,近年因應國際趨勢,資產負債表已正名為「財務狀況表」。以2005年上市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領展(823)為例,2010年前採用資產負債表的名字,2010年開始就改為採用財務狀況表的名字。到現在,因普遍通用的原因,很多企業仍採用資產負債表的名字。 上月底公布最新中期業績的領展,資產負債表中接近1,700億港元的資產,99%是用作收租的投資物業,資產組合簡單並單一。領展物業租金收入短期不變下,物業資產價值將因利率上升而趨跌,領展股價亦反映此情況。在加息公布後,領展股價單日下跌4%,一週跌了逾7%。 何謂負債?何謂權益? 負債亦會受利率所影響,帶息的負債有繳付固定利率,亦有繳付浮動利率。繳付固定利率的帶息負債,支出不受利率波動所影響,但負債公允價值會浮動;繳付浮動利率的帶息負債,支出隨利率波動,但負債公允價值大致不變。持有金融工具為主的銀行股,普遍較注重利率風險的管理,以在香港上市的民生銀行(1988)為例,年報中就針對利率風險敞口(interest rate risk exposure),列示在年結日,帶息資產及負債的預計下次利率重定日或到期日較早者。可惜,在加息公布後,民生銀行股價單日亦跌了3%,一週跌了8%。其間,民生銀行亦公布,發行了14.39億美元「非累積永續境外優先股」,年息約4.95%,以補充一級資本。民生銀行指此「境外優先股均作權益工具」,列示在資產負債表內的權益中。權益不是股東權益嗎?為何愈來愈多上市公司發行永續證券,而又能將永續證券放在權益中?相信此等問題要另案討論了!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2016年與2017年交接之際,收到美國會計師公會一份報導,是一個對美國及環球數百位董事及行政人員的調查,調查發現他們對2017年最高10項環球風險的影響評估,都較2016年上升,當中升幅最高而又獨佔鰲頭的一項環球風險,就是經濟狀況。
2017年的環球經濟狀況是否真的令人擔心,值得大家留意,但無論怎樣,居安思危仍是需要的。剛巧有讀者問到上週分享佳兆業(1638)時,提到的「經營及投資現金淨流出」問題,今天就一併以曾分析的佳兆業、漢能薄膜(566)及樂視網(A股:300104),分享怎樣從財務報表看現金流。
現金流量表
一份財務報表主要包括:可看到企業業績的損益表,可看到企業財務狀況的資產負債表,還有可看到企業現金流入及流出的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將企業的現金流分為三項活動來列報,分別是:(1)經營活動、(2)投資活動及(3)融資活動,三項活動的現金流入及流出淨額總和,就是企業現金及現金等值項目增加或減少的淨額。企業經營活動的業績及盈虧可從損益表中看到,但業績及盈虧是否已轉換成現金或是否有水分,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是其中一項重要指標,可以用來與溢利做比較。以佳兆業停牌前公布了的財務報告為例,自2011年開始,佳兆業每年都賺錢,但經營活動卻只有淨現金流出。2013年,佳兆業溢利逾28億元人民幣,但同期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出接近14億元人民幣;2014年,佳兆業中期溢利逾13億元人民幣,而同期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出更急升至逾97億元人民幣。
燒錢惟有依賴融資
與佳兆業一樣有錢賺但沒錢收,溢利與經營活動現金流不對稱的,還有漢能;而更嚴重的是,在現金流量表的投資活動中,亦看到佳兆業及漢能都仍保持投資活動淨現金流出。佳兆業自2011年到2014年中就在投資活動中,有80億元人民幣淨現金流出;漢能自2011年到2014年底的投資活動淨現金流出較少,但也有15億港元。企業的經營活動及投資活動都在燒錢,僅有淨現金流出的時候,企業惟有依賴融資活動,以支撐經營活動及投資活動的淨現金流出。簡單而言,融資活動不是發行新股,就是借貸。同樣情況出現在近期飽受財困的樂視網,2016年10月公布的第三季財務報告,總負債急升44%,達190億元人民幣。接近兩年沒有毛利,只有毛虧的樂視網,自2014年起的融資活動現金流就淨籌資127億元人民幣,單是2016年頭三季就淨籌資72億元人民幣。然而,一間企業不可能無限及無止境籌資。居安思危,大家也可試試看自己投資企業的現金流量表,不同活動的現金流情況或有不同的啟示。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自三年前開始分析上市公司以來,本欄《壹計就明》就以身作則,每年都會回顧及批判自己一年內曾做過的分析,無論分析是對是錯,都如實檢討,而方法就是比較曾分析公司的股價,在分析前和後的表現。《壹計就明》不再是明燈?
在2016年52篇文章中,本欄分析了73間上市公司,年內更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分析了一些在內地及歐美上市的公司。根據分析時各公司的收市價,對比其2016年年終收市價,統計了73間公司的回報,除了2間股價無升跌及2間股份已停牌外,發現股價上升的公司有34間,而股價下跌的公司有35間,升跌的數量接近平分春色,73間公司的平均回報是5%。單以恒生指數在2016年僅升了86點或0.4%來作比較,本欄分析的公司全年平均有5%回報,算是跑贏大市。可是,本欄不是以分析會計陷阱為目標?不是以「明燈指數」見稱?那麼,若以此回報看,《壹計就明》豈非不再是「明燈」?
潛力股份增長逾兩成
2016年能得出上述統計,源於2015年中開始的兩大改變:一是在各方強烈要求下,開始以財務報表為基礎,分析公司的會計陷阱及風險外,也看看有沒有表現不錯或有增長潛力的公司,當中有瑞聲科技(2018)、舜宇光學(2382)及申洲國際(2313)等,甚至在2016年初,更曾分享石油價格或會谷底反彈,故此可注意石油股;二是做多了一些板塊及政策受惠股的分析,2016年就曾分析零售股、汽車股、內銀股及地產股等。根據上述兩大改變,倘若將曾分析有增長潛力的公司及板塊的公司,與其他分析的公司,分開三項來獨立統計,會發現有趣的結果(見附表)。首先,曾分析有增長潛力有12間,當中僅一間沒有正回報,其餘11間錄得15%至57%的回報,舜宇回報最高,瑞聲就成為恒指成分股新貴。其次,其他分析的公司平均回報是負3%,七成的公司股價下跌,「明燈」效力仍在;然而,有少數其他分析的公司錄得較大股價升幅,例如滙豐(5)升了逾35%,或許大家也知道當中原因,就是與滙豐在2016年中推出股份回購計劃有關。
年度檢討的結果一方面引證基礎分析及財務報表分析的作用,但同時另一方面亦帶出分析的缺陷及不足。分析是針對特定時間的,是平面的,是靜態的;而現實是流動的,是立體的,是動態的。有了分析,亦要小心行事,現實總是「半點不由人」!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