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泰君安證券今日起赴港招股 籌資約164.7億港元

隨著近日港股的回暖,開始有大型IPO逐步上市。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泰君安”,02611.HK)擬於香港上市,今日開始招股,擬集資約164.7億港元,除了定價相對保守以外,此次國泰君安的基礎投資者只有30%,與往常大型IPO的60%有很大不同,盡管如此,管理層對此次上市還是充滿信心。

據招股文件顯示,國泰君安此次計劃發行10.4億H股,其中95%為可供機構投資者認購的國際發售,5%為可供散戶認購的香港公開發售,此次國泰君安的每股定價為15.84港元(約14.02元人民幣 ),集資金額達164.7億港元(約145.8億元人民幣)。早前市場盛傳,國泰君安的招股範圍在15至19港元之間,此次定價傾向於下限定價,而這一招股價較3月27日A股收市價18.88元折讓了25%。

國泰君安董事長兼執行董事楊德紅在香港的記者會上稱,此次定價是綜合3月24日五大中資券商H股的收市價來決定的,主要取的是各大券商的市賬率及市盈率的平均值,再分別折讓10%及15%,他相信,這一市場定價對投資者非常有吸引力。而根據研究報告,15.84港元的定價相當於國泰君安今年預測市賬率低1.08倍,預測市盈率不到11倍,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此次國泰君安證券的每股發行價是較為便宜的。

國泰君安證券目前已敲定6家基石投資者,共投資約46.5億港元(約46.16億元人民幣),占發行股本的近三成。其中涉及兩家國際金融機構,國際私募股權公司Apax旗下Diamond Acquisition Co SARL認購最多,價值達到3.88億美元(約26.7億元人民幣),還有日本證券行東海東京。而其余的基礎投資者包括茂盛控股(00022.HK)主席倫耀基私人投資公司、交銀國際、工銀國際及全國社保基金。

招股書顯示,此次國泰君安在香港集資的30%將用於發展機構金融業務及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30%用於發展公司個人金融服務業務,15%用於發展投資管理服務,加強資產管理能力,15%用於發展國際業務,剩余的10%用於額外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業務用途。

對於國泰君安如何發展國際業務,國泰君安副總裁朱健稱,要滿足內地客戶的跨境資產配置的需要,公司將繼續支持國泰君安國際(1788.HK)的發展,但單靠香港子公司國泰君安國際是不夠的,所以國泰君安會伴隨客戶“走出去”。國泰君安未來肯定會進軍歐美市場,並於去年已開設了美國公司並獲得牌照。公司並不排斥進行海外資產的並購,但不會盲目采取行動,在海外市場,國泰君安更傾向跟領先的金融機構進行資本合作,快速平穩開拓國際業務。

據財報顯示,國泰君安證券2016年凈利潤同比下降約32%,但已超越海通證券位於行業第二位。國泰君安副董事長王松表示,中國的資本市場仍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中國的證券行業也有非常大的靈活性。雖然最近幾年股票經紀傭金下滑的態勢和速度都非常明顯,但公司將逐漸減少對於經紀業務的依賴,並多元化利潤來源。且公司財務杠桿率僅為2.7倍,與監管機構規定的6倍相比仍有很大的空間。

而關於去年國泰君安研究所發生“人事地震”,多位明星分析師如任澤平、喬永遠等離職的問題,楊德紅稱,管理層高度重視研究團隊的規劃,並將持續給予研究所高度關註,目前核心團隊和管理團隊都比較穩定,個別同事的離開並不影響公司整體的管理框架。

目前,港股市場已有多家內資券商, 包括中信建投(6066.HK)、廣發證券(1776. HK)、招商證券(6099. HK)、海通證券(6837.HK)、東方證券(3958. HK)和光大證券(6178. HK)等,其中廣發證券(1776. HK)於2015年赴港集資約280億港元(約247.8億元人民幣),構成當年整個亞太地區最大規模的IP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275

大昌地產(88)在1972 年上市的招股書

相信沒有多少人看過他這本招股書,筆者特地尋找如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5R2Q2jC4sDabGNOaWJzZk0zRDQ/view?usp=shari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070

這家公司報送招股書,馬雲馬化騰章子怡張涵予都是股東……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5/1154092.html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每經編輯 杜蔚

又一家民營影視公司的代表正在IPO的路上。10月13日,證監會披露了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納影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博納影業擬在深交所公開發行不低於1.22億股,募集資金14億元。

博納影業曾是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影視第一股,但2016年4月博納影業宣布從納斯達克退市,選擇回歸A股市場,並於2017年5月報送了IPO輔導備案申請材料並獲得受理。

博納影業從美國退市後,先後進行了三輪融資,其中最近的2017年3月的這輪融資後,公司估值達到了160億元。不過從2016年至今,博納影業的經營情況並不為外界明晰,直到這次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披露。

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發現,博納影業受到資本青睞,股東團非常豪華,不僅有章子怡等明星股東,還有阿里影業、騰訊、中信證券等知名機構。博納影業致力於打造投資、發行、放映三大板塊並駕齊驅的電影全產業鏈公司,其專註於電影主業,電影分部業務板塊發展較為均衡,2017年1~3月,電影投資發行業務、影院放映業務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55.34%、53.53%。

阿里影業位列第三大股東 章子怡陳寶國等演技派入股

博納影業是中國第一家拿到發行牌照的民營影視公司,也是中國最早接觸並吸收西方電影工業化運作模式的企業之一。博納影業以發行為核心競爭力,深耕影視行業18年,具有全產業鏈布局。自公司成立以來,出品發行的影片數量連續十余年名列全國第一,出品發行影片的票房始終位列國內民營電影公司前三甲。

 ▲博納影業出品的《追龍》截至今日15時許收獲5億元票房(CBO中國票房/圖) 

博納影業2016年4月宣布從美國退市後,先後於2016年9月、12月、2017年3月進行了三輪增資,受到資本青睞,騰訊、阿里影業、中信證券、新華聯集團、招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萬達電影等知名機構或公司都投資了博納影業。

公司控股股東是創始人於冬,其直接持有博納影業25.6%股份,且通過控制的西藏祥川、影視基地分別間接控制公司2.34%、0.09%股份,於冬合計控制博納影業28.03%股份。阿里影業、騰訊、中信證券控制的機構均是博納影業的前十大股東,其中阿里影業持股7.72%,是第三大股東,騰訊持股4.84%,是第六大股東。中信證券通過其控制的主體信石元影、金石智娛、中信證投、青島金石合計持有13.28%股份。民營院線龍頭萬達電影(002739)也持有1.88%股份。

 ▲博納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截圖 

不僅如此,博納影業還吸引了張涵予、章子怡、陳寶國、黃曉明、黃建新、韓寒幾位明星股東,其中張涵予、章子怡、陳寶國是公認的實力演技派。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註意到,這幾位明星股東均是在博納影業2017年3月增資時進入的。張涵予、黃曉明分別持股0.31%,章子怡持股0.19%,陳寶國持股0.13%,黃建新和韓寒分別持股0.06%。

 ▲博納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截圖

博納影業表示,這些明星股東均是過往與公司有諸多合作,比如韓寒從作家到導演的“跨界轉型”兩部作品《後會無期》和《乘風破浪》,博納影業均作為出品和發行方深度參與。導演兼制片人黃建新堪稱博納影業的“禦用”監制,合作電影包括《湄公河行動》《建軍大業》《智取威虎山》等,同時他還參演博納影業將於2017歲末上映的軍事題材大片《紅海行動》。章子怡是目前中國電影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明星,她與博納影業合作過電影《一代宗師》《非常幸運》。

博納影業認為,明星是影視行業重要的參與者和實踐者,對影視行業有深刻的了解,通過入股公司,成為公司的另一種無形資產和獨特競爭力。幾位明星股東的持股比例,在影視行業內屬於正常水平。

電影分部業務發展均衡 《湄公河行動》貢獻了近3億元毛利

博納影業自2016年4月宣布退出美股回歸後,2016年至今的經營狀況並不為外界所明晰。博納影業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公司2016年、2017年1-3月營業收入分別為19億元、4.33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億元、4979.25萬元。不過,2016年度博納影業收到了較多政府補助,計入損益的政府補助為2.12億元,因而2016年度公司扣非後歸母凈利潤為4140.59萬元。

▲博納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截圖

 博納影業以發行為核心競爭力,自成立以來一直專註於電影,主要業務和經營模式從未發生變化。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註意到,在中國民營影視公司中,博納的電影業務發展是比較均衡的。從收入構成看,電影投資發行業務和影院放映業務約分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一半。2016年度、2017年1~3月電影業務實現收入11.4億元、2.39億元,影院業務實現收入8.19億元、2.32億元。

▲博納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相對終端放映而言,電影投資風險更大,但博納影業對影片的投資把控具備較強能力。2014年至2017年3月31日,博納影業參與發行並上映的影片42部,實現票房106.01億元。2014年至2017年1~3月,博納影業的電影業務收入的毛利率水平較高,即便是在中國電影票房增速明顯放緩的2016年,博納影業電影業務毛利率也是52.05%。

 ▲博納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截圖

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註意到,博納影業電影業務較高毛利率來自於這些年投資發行了多達12部票房高收益影片。位列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榜第6的《湄公河行動》是博納影業主投發行的影片,這一部就貢獻了2.97億元毛利。2017年春節檔上映的《乘風破浪》是博納參投發行的影片,毛利率最高,為87.73%。與博納影業深度合作的知名香港地區導演王晶的影片具備較強賺錢效應,王晶導演的《澳門風雲》三部曲一共實現了毛利3.43億元,平均毛利率為67.6%。

為了打造電影全產業鏈公司,博納影業今年一直在加強產業鏈終端影院建設,截至2017年9月20日,公司旗下取得放映許可證並實際運營的影院達到42家,銀幕346張,累計票房收入34億元。每經影視記者註意到,博納影業旗下影院單銀幕票房產出超過了院線行業龍頭萬達電影。2016年度博納影業單銀幕票房227.78萬元,萬達電影213.24萬元。

博納影業擬公開發行不低於1.22億股,募集資金14億元,其中8.2億元將用於電影院項目。公司表示,已成功在全國範圍內簽約了50余家影院項目,這批影院將會在2018年陸續投入建設。預計明年,博納系影院(不含收購店)將會達到110家,共計800張銀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077

這家公司報送招股書,馬雲馬化騰章子怡張涵予都是股東……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5/1154092.html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每經編輯 杜蔚

又一家民營影視公司的代表正在IPO的路上。10月13日,證監會披露了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納影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博納影業擬在深交所公開發行不低於1.22億股,募集資金14億元。

博納影業曾是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影視第一股,但2016年4月博納影業宣布從納斯達克退市,選擇回歸A股市場,並於2017年5月報送了IPO輔導備案申請材料並獲得受理。

博納影業從美國退市後,先後進行了三輪融資,其中最近的2017年3月的這輪融資後,公司估值達到了160億元。不過從2016年至今,博納影業的經營情況並不為外界明晰,直到這次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披露。

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發現,博納影業受到資本青睞,股東團非常豪華,不僅有章子怡等明星股東,還有阿里影業、騰訊、中信證券等知名機構。博納影業致力於打造投資、發行、放映三大板塊並駕齊驅的電影全產業鏈公司,其專註於電影主業,電影分部業務板塊發展較為均衡,2017年1~3月,電影投資發行業務、影院放映業務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55.34%、53.53%。

阿里影業位列第三大股東 章子怡陳寶國等演技派入股

博納影業是中國第一家拿到發行牌照的民營影視公司,也是中國最早接觸並吸收西方電影工業化運作模式的企業之一。博納影業以發行為核心競爭力,深耕影視行業18年,具有全產業鏈布局。自公司成立以來,出品發行的影片數量連續十余年名列全國第一,出品發行影片的票房始終位列國內民營電影公司前三甲。

 ▲博納影業出品的《追龍》截至今日15時許收獲5億元票房(CBO中國票房/圖) 

博納影業2016年4月宣布從美國退市後,先後於2016年9月、12月、2017年3月進行了三輪增資,受到資本青睞,騰訊、阿里影業、中信證券、新華聯集團、招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萬達電影等知名機構或公司都投資了博納影業。

公司控股股東是創始人於冬,其直接持有博納影業25.6%股份,且通過控制的西藏祥川、影視基地分別間接控制公司2.34%、0.09%股份,於冬合計控制博納影業28.03%股份。阿里影業、騰訊、中信證券控制的機構均是博納影業的前十大股東,其中阿里影業持股7.72%,是第三大股東,騰訊持股4.84%,是第六大股東。中信證券通過其控制的主體信石元影、金石智娛、中信證投、青島金石合計持有13.28%股份。民營院線龍頭萬達電影(002739)也持有1.88%股份。

 ▲博納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截圖 

不僅如此,博納影業還吸引了張涵予、章子怡、陳寶國、黃曉明、黃建新、韓寒幾位明星股東,其中張涵予、章子怡、陳寶國是公認的實力演技派。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註意到,這幾位明星股東均是在博納影業2017年3月增資時進入的。張涵予、黃曉明分別持股0.31%,章子怡持股0.19%,陳寶國持股0.13%,黃建新和韓寒分別持股0.06%。

 ▲博納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截圖

博納影業表示,這些明星股東均是過往與公司有諸多合作,比如韓寒從作家到導演的“跨界轉型”兩部作品《後會無期》和《乘風破浪》,博納影業均作為出品和發行方深度參與。導演兼制片人黃建新堪稱博納影業的“禦用”監制,合作電影包括《湄公河行動》《建軍大業》《智取威虎山》等,同時他還參演博納影業將於2017歲末上映的軍事題材大片《紅海行動》。章子怡是目前中國電影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明星,她與博納影業合作過電影《一代宗師》《非常幸運》。

博納影業認為,明星是影視行業重要的參與者和實踐者,對影視行業有深刻的了解,通過入股公司,成為公司的另一種無形資產和獨特競爭力。幾位明星股東的持股比例,在影視行業內屬於正常水平。

電影分部業務發展均衡 《湄公河行動》貢獻了近3億元毛利

博納影業自2016年4月宣布退出美股回歸後,2016年至今的經營狀況並不為外界所明晰。博納影業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公司2016年、2017年1-3月營業收入分別為19億元、4.33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億元、4979.25萬元。不過,2016年度博納影業收到了較多政府補助,計入損益的政府補助為2.12億元,因而2016年度公司扣非後歸母凈利潤為4140.59萬元。

▲博納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截圖

 博納影業以發行為核心競爭力,自成立以來一直專註於電影,主要業務和經營模式從未發生變化。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註意到,在中國民營影視公司中,博納的電影業務發展是比較均衡的。從收入構成看,電影投資發行業務和影院放映業務約分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一半。2016年度、2017年1~3月電影業務實現收入11.4億元、2.39億元,影院業務實現收入8.19億元、2.32億元。

▲博納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相對終端放映而言,電影投資風險更大,但博納影業對影片的投資把控具備較強能力。2014年至2017年3月31日,博納影業參與發行並上映的影片42部,實現票房106.01億元。2014年至2017年1~3月,博納影業的電影業務收入的毛利率水平較高,即便是在中國電影票房增速明顯放緩的2016年,博納影業電影業務毛利率也是52.05%。

 ▲博納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截圖

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註意到,博納影業電影業務較高毛利率來自於這些年投資發行了多達12部票房高收益影片。位列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榜第6的《湄公河行動》是博納影業主投發行的影片,這一部就貢獻了2.97億元毛利。2017年春節檔上映的《乘風破浪》是博納參投發行的影片,毛利率最高,為87.73%。與博納影業深度合作的知名香港地區導演王晶的影片具備較強賺錢效應,王晶導演的《澳門風雲》三部曲一共實現了毛利3.43億元,平均毛利率為67.6%。

為了打造電影全產業鏈公司,博納影業今年一直在加強產業鏈終端影院建設,截至2017年9月20日,公司旗下取得放映許可證並實際運營的影院達到42家,銀幕346張,累計票房收入34億元。每經影視記者註意到,博納影業旗下影院單銀幕票房產出超過了院線行業龍頭萬達電影。2016年度博納影業單銀幕票房227.78萬元,萬達電影213.24萬元。

博納影業擬公開發行不低於1.22億股,募集資金14億元,其中8.2億元將用於電影院項目。公司表示,已成功在全國範圍內簽約了50余家影院項目,這批影院將會在2018年陸續投入建設。預計明年,博納系影院(不含收購店)將會達到110家,共計800張銀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55

1987年3月19日: 國泰賺12億,超招股預期

31年後今日虧12億,真是相影成趣。同場加映,玉郎集團(343,現文化傳訊)買天天日報70%股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492

又一個巨無霸!中國人保預先披露A股IPO招股書

4月9日,證監會官網發布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預先披露A股IPO招股書,擬在上交所發行不超過45.99億股,即不超過本次發行上市後總股本的9.78%。

資料顯示,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充實公司資本金。主承銷商為中金公司和安信證券,聯席主承銷商是中信證券和高盛高華證券。

根據招股書顯示,發行後,中國人保總股本不超過約470億股(未考慮本次發行的超額配售選擇權)。其中,境內上市流通的股份(A股)數量不超過約382.97億股,境外上市流通的股份(H股)數量為87.26億股。

此前,中國人保集團和人保財險分別發布了2017年年報。2017年人保集團實現凈利潤161億元,同比增長13%。總投資資產8534億元,較年初增長5.7%,實現總投資收益率5.9%。人保財險2017年總保費收入為3503.1億元,同比增長12.6%,市場份額為33.1%,實現承保利潤92.95億元,同比增長85.0%,總投資收益率為5.3%。

資料顯示,2003年11月6日,中國人保旗下財險公司率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2012年12月7日,中國人保整體在H股上市,成為第一家整體上市的大型國有保險金融集團。

2017年5月16日,中國人保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及打造境內外融資平臺,擬申請首次公開發行A股並於上交所上市。

對於市場廣受關註的人保集團回歸A股的進度,在今年3月26日人保集團的業績發布會上,中國人保集團副總裁盛和泰曾表示,在人保集團2017年提出回歸A股並報送材料至證監會後,證監會已經反饋回意見。具體上市時間,需要取決於證監會審查進度,以及A股市場窗口期。

盛和泰透露:“2017年9月26日,證監會受理中國人保A股發行申請材料,並在12月13日反饋回了意見,2018年1月13日,人保對反饋意見回複相應材料,3月9日,證監會將反饋意見公開掛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855

IPO觀察|人保更新招股書,三年超600項行政處罰引關註

根據證監會的網站披露,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人保集團”)於3月28日更新招股書,根據證監會4月13日更新的排隊狀況,人保集團已由“已反饋”狀態更新至“預先披露更新”。

相距人保集團上一次2017年9月26日報送材料僅過去六個月。人保集團即將成為繼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之後第五家以“A+H”股形式登陸A股的保險機構。

人保集團分別通過人保財險和人保香港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經營財產險業務。根據預披露招股書(下同)顯示,人保集團擬登陸上證所主板,發行不超過45.99億股,不超過本次發行上市後總股本的9.78% 。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充實公司資本金。

中金公司和安信證券為人保集團此次上市的聯合保薦機構,中信證券及高盛高華證券擔任其聯合承銷商。

早在2012年12月,人保集團便於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整體上市的大型國有保險金融集團。目前,中國人保的業務領域從原有的保險和資產管理拓展至信托、基金等非保險金融領域,成功搭建起保險金融集團的架構。

業績方面,2015年至2017年,人保集團的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4027.36億元、4446.72億元以及4881.41億元,同期凈利分別為人民幣271.32億元、208.03億元和237.69億元,以及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人民幣191.76億元、143.34億元和 166.46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人保財險的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人民幣2816.98億元、3111.60億元 和3503.14億元,分別占同期人保集團財產險業務保險業務收入的 99%以上。

股東方面,目前,財政部持有人保集團70.47%的內資股,為其控股股東。此外,社保基金會擁有其8.94%的內資股和1.24%的H股。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在證監會對人保集團的反饋信息中重點對人保集團的行政處罰進行了詢問。

根據招股書,在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間,人保集團及其境內主要控股子公司被稅務機關作出稅務行政處罰決定共計372筆,涉及罰款金額約1035.51萬元。其中最大一筆稅務處罰金額約為人民幣75.17萬元,處罰事由為少繳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未按規定代購代繳個人所得稅。

此外,因違反有關監管規定而被境內監管部門處以單筆罰款金額10萬元以上、在一定期限內停止接受保險類新業務以及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共計232筆,涉及罰款金額共計約為人民幣5141.62萬元。

人保集團表示,上述違法違規行為不會對其經營和財務狀況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亦不構成本次發行上市的實質性法律障礙。

另外,隸屬於人保集團的人保財險、人保壽險、人保健康3家子公司在保監會發布的2017年保險公司投訴處理考評情況中均不及格。

在重大訴訟及仲裁案件方面,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人保集團及其境內主要控股子公司作為被告或作為被申請人且單筆涉案金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尚未了結的重大訴訟、仲裁案件共有56宗,涉及金額約為人民幣19.7億元及1187.78萬美元,其中42宗案件為保險業務引起的保險合同糾紛,其他14宗案件主要涉及借款合同糾紛、證券回購糾紛、買賣合同糾紛和勞動爭議糾紛。

記者註意到,證監會的反饋信息中對人保集團員工權益方面也頗為關註。

根據招股書披露,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和2017年12月31日,人保集團涉及應繳未繳的社會保險金額約為人民幣154.29萬元、202.30萬元以及315.97萬元;涉及應繳未繳的住房公積金金額約為人民幣590.23萬元、561.35萬元以及661.74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71

雷軍在小米招股書中發公開信:小米為什麽而奮鬥

港交所官網5月3日信息顯示,小米已正式提交IPO申請文件,小米有望成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第一股。根據招股書數據,小米2017年收入1146億元,經營利潤122億元。2017年小米虧損439億元,2016年小米利潤4.916億元,2015年小米虧損76億元。

同時,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招股書中發表了一封公開信。他表示,小米有勇氣、有決心推動一場深刻的商業效率革命,“偉大的公司都是把好東西越做越便宜,把每一份精力都專心投入做好產品,讓用戶付出的每一分錢都足有所值。”

雷軍還稱,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具體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 IoT 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永遠堅持硬件綜合凈利率不超過5%。

公開信全文:

董事長的公開信

您好!感謝您對小米的關註和支持。當您打開這份文件時,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家風華正茂、勃勃向上的公司,更是一份由勇氣和信任所支撐的新商業藍圖。

在此,我想向您說明,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麽而奮鬥。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具體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我們的使命是,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8年來的每一天里,“和用戶交朋友,做用戶心中最酷的公司”的願景都在驅動著我們努力創新,不斷追求極致的產品和效率,成就了一個不斷締造成長奇跡的小米。

2010年4月成立小米時,我和我的合夥人們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做一款讓我們自己喜歡、覺得夠酷的智能手機。我們8個聯合創始人中,6人是工程師,另外2人是設計師,都是消費電子設備狂熱的“發燒友”。

“感動人心、價格厚道”這八個字是一體兩面、密不可分的整體,遠超用戶預期的極致產品,還能做到“價格厚道”,才能真正“感動人心”。創新科技和頂尖設計是小米基因中的追求,我們的工程師們醉心於探究前人從未嘗試的技術與產品,在每一處細節都反覆雕琢,立誌拿出的每一款產品都遠超用戶預期。我們相信打破陳規的勇氣和精益求精的信念才是我們能一直贏得用戶欣賞、擁戴的關鍵。不止於技術,我們推崇大膽創新的文化。從手機工藝、屏幕和芯片等技術的前沿探索,到數年贏得的200多項全球設計大獎;從“鐵人三項”商業模式,到通過“生態鏈”公司集群;從“用戶參與的互聯網開發模式”,到小米線上線下一體的高效新零售創新精神,在小米蓬勃發展並滲透到每個角落,推動我們不斷加快探索的步伐。

目前,我們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製造商,並且創造出眾多智能硬件產品,其中多個品類銷量第一。我們還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費類IoT平臺,連接超過1億臺智能設備。與此同時,我們還擁有1.9億MIUI月活躍用戶,並為他們提供一系列創新的互聯網服務。

真正讓我們更加自豪的並非是這些數字,而是中國智能手機和智能設備等一系列行業的面貌因為我們的出現而徹底改變。

我們推動了智能手機在中國的快速普及和品質提升,這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爆發打下堅實基礎。移動支付、電商、社交網絡、短視頻等行業在中國的蓬勃發展都有賴於

移動互聯網湧入了數以億計的龐大人口。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市場中,移動互聯網行業的跨越式發展、成熟的背後,我們也被公認作出了不少貢獻。

優秀的公司賺的是利潤,卓越的公司贏的是人心。更讓我們自豪的是,我們是一家少見的擁有“粉絲文化”的高科技公司。被稱為“米粉”的熱情的用戶不但遍及全球、數量巨大,而且非常忠誠於我們的品牌、並積極參與我們產品的開發和改進。

浴火重生,小米商業模式被充分驗證

作為一家年輕的互聯網公司,小米的發展並非一路坦途。2016年,我們的市場佔有率曾有過下滑。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早先幾年過於迅猛的發展背後還有很多基礎沒有夯實, 因此我們主動減速、積極補課。2017年,小米順利完成“創新+質量+交付”的三大補課任務, 迅速重回世界前列。

據我們了解,除了小米,還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銷量下滑之後能夠成功逆轉。

浴火重生,小米經歷了一家能夠長期穩定發展的公司所必需的修煉。我們的管理更加有序,我們的人才儲備更加充實,我們的技術積累更加深厚,我們的供應鏈能力和產能管理能力更加強大。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商業模式經歷了考驗,得到了充分驗證。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儘管硬件是我們重要的用戶入口,但我們並不期望它成為我們利潤的主要來源。我們把設計精良、性能品質出眾的產品緊貼硬件成本定價,通過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線上線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戶手中, 然後持續為用戶提供豐富的互聯網服務。

這就是我們獨創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小米至今的成就說明了這一模式強大的生命力。創業僅7年時間,我們年收入就突破了千億元人民幣,這一成長速度是許多傳統公司無法企及的。

效率的提升來自於運營成本,尤其是交付產品給用戶時的交易成本的極大降低。小米獨特的商業模式使得商品既好又便宜得以實現,造就了用戶信任的基礎。

永遠堅持硬件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 

小米創辦之初,我們就有一個宏大的理想:要改變商業世界中普遍低下的效率。

一件成本15美元的襯衣在中國的商店里要賣到150美元,定倍率有驚人的10倍。一雙鞋要加5到10倍,一條領帶加20多倍,這樣的例子舉不勝數。

但我始終難以理解,為什麽生產和流通的效率長期不能提高?為什麽商業運轉中間環節的巨大耗損要讓用戶買單?為什麽所有“cost down”的努力都只在那10%的生產成本里摳索,而從不向無謂耗損的那90%運營、交易成本開刀?

小米有勇氣、有決心推動一場深刻的商業效率革命。在2011年初,小米迎來第一次年會時,我向在場的全公司100多名員工和他們的家屬們說,我們要做出性能、體驗都最好的智能手機,只售300美元——當時主流的智能手機售價普遍在600美元以上。

偉大的公司都是把好東西越做越便宜,把每一份精力都專心投入做好產品,讓用戶付出的每一分錢都足有所值。

用戶是我們一切業務運轉考量的核心。小米前進的路上,我們一直在思考:從古至今,商業世界變化紛繁,跳出形形色色的商業模式話題之外,始終不變的是什麽?

用戶對“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的期待,這就是小米的答案。

有很多我們的用戶說,進入小米之家或者登錄小米商城,可以放心地“閉著眼睛買”, 因為品質、價格一定都是最優的。這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也是我們的終極追求。

沒有用戶的信任,就沒有我們追求的高效。用戶的信任,就是小米模式的基石。效率,就是小米模式的靈魂。持續贏得用戶的信任,我們的任何業務都將無往不利。而一家真正實現世界級效率的公司,將擁有穿越經濟周期、持續抓住行業湧現的新機會和長久保持優秀運營表現的能力。

“感動人心、價格厚道”不是一句空話,這八個字是我們的價值觀和精神信條。在此,我要向所有現有和潛在的用戶承諾:從2018年起,小米每年整體硬件業務的綜合淨利率不會超過5%。如有超出部分,我們都將回饋給用戶。

因為,我們始終堅信,相比追求一次性硬件銷售利潤,追求產品體驗更有前途;相比渠道層層加價,真材實料、定價厚道終究更得人心。

我們始終堅信,我們的信念— 大眾消費商品應該主動控制合理的利潤— 將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任何貪戀高毛利的舉措都將走向一條不歸之路。

所以,我想向您說明,我們會更看重長期用戶價值的維護,小米的商業價值和您的投資價值,也將來源且僅來源於用戶價值的不斷放大實現。

硬件綜合淨利率永不超過5%就是小米高效的證明。我們深知,小米的理念最終成為社會的共識尚需時日,但時間會是小米的朋友,我們固執的堅持、持續的投入、堅決的執行終將換來理想的實現。

建設全球化開放生態,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今天,小米走到了歷史性的重要節點。面向未來,小米建立的全球化商業生態有著極具想像力的遠大前景。

小米要構建的絕不是一個封閉的商業帝國。小米也不僅是一家創新的科技公司,更是數字時代的生活方式的創立和推動者。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要實現這一目標,1家小米遠遠不夠,需要100家甚至更多的“小米”,一起建立起豐富而繁榮的新商業生態。

“德不孤,必有鄰”,通過獨特的“生態鏈模式”,小米投資、帶動了更多誌同道合的創業者,圍繞手機業務構建起手機配件、智能硬件、生活消費產品三層產品矩陣。現在, 小米已經投資了90多家生態鏈企業,改變了上百個行業,未來這個數字會更加龐大。

這樣的改變不僅發生在中國。以智能手機業務為例,在全球已進入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中,我們已經在印度取得份額第一,並在15個國家名列前茅。我們正在並將繼續證明,小米模式在全球都具有可快速複製的普適性。

建立全球化的開放生態,讓小米長期發展的機遇更多、邊界更廣闊、根基更穩健。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時代就在眼前,我們相信我們全球生態平臺所生成的大量獨特的數據, 能讓我們更為敏銳、精準地洞察用戶的需求,為我們在未來贏得巨大優勢。

小米是一家工程師文化主導的公司。工程師們的夢想就是持續探索先進技術,並惠及盡可能多的用戶,做用戶心中最酷的公司是我們的願景。我們堅信,科技創新進步帶來的利益應該能被大眾輕易共享,互聯網精神的本質是透明、高效以及平等普惠。

最大的平等,莫過於日常生活體驗的平等:讓所有人,不論他╱她是什麽膚色、什麼信仰,來自什麽地方,受過什麽教育,都能一樣輕鬆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這就是我和小米所有員工夜以繼日持續奮鬥的目標。

感謝您關註小米,和我們並肩投身於創造商業效率新典範,用科技改善人類生活的壯麗事業。許商業以敦厚,許科技以溫暖,許大眾以幸福,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現在才剛剛走出了第一步,我們已經改變了幾億人的生活,未來我們將成為全球幾十億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請和我們一起,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雷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455

從招股書看小米模式:2017年經營利潤122億,雷軍表決權比例超過50%

經歷了金山上市和“雷軍系”的歡聚時代、迅雷、獵豹移動、華米科技等IPO後,這一次,小米終於成了資本市場的主角。

5月3日上午,小米集團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招股書顯示,中信里昂證券、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為聯席全球協調人、聯席賬簿管理人兼聯席牽頭經辦人。

在董事長的公開信中,雷軍強調小米的商業模式:本質上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通過“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產品緊貼硬件成本定價,通過線上線下零售渠道將產品交付到用戶手中,持續為用戶提供互聯網服務。

小米在招股書中表示,募集資金中30%用於研發及開發核心產品,30%用於投資擴大及加強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和移動互聯網服務等生態鏈,30%用於全球擴展,10%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互聯網服務是利潤重要來源

 在小米披露招股書的一周前,雷軍公布了一個引發行業熱議的信息:小米每年整體硬件業務的綜合稅後凈利率不超過5%。

這其實是小米對外界表明了未來發展方向,它不是一家硬件公司,不單純靠硬件獲取主要利潤,而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通過控制硬件利潤帶來的性價比來迅速積累、擴大用戶基數,帶來高活躍度、高轉化和持續高留存率的互聯網用戶群體。小米在今日公布的招股書中也顯示,智能手機銷售占據其絕大部分的收入,但互聯網服務業務成為它重要的利潤來源。

招股書披露,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2017年,小米收入同比增長67.5%,小米經營凈利潤同比增長222.7%。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42.2億元。

其中,雷軍所說的“鐵人三項”模式中的“硬件”部分中,智能手機銷售額占據小米的大部分收入,2015年度至2017年度,來自智能手機銷售額貢獻了總收入的80.4%。71.3%及70.3%。

招股書還顯示,小米投資或孵化超過90家專註於發展智能硬件及生活消費產品的公司,它們和小米共同構建起了手機周邊、智能硬件、生活消費品三層產品矩陣,也就是小米生態鏈業務。在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收入為86.9億元、124.1億元、234.4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了88.8% 。

小米還透露,截至2018年3月,小米的專利組合包括約16000項正在受理中的專利申請及超過7000項已發布專利,其中超過50%由海外授予。

“鐵人三項”模式中的“互聯網服務”收入,主要來自廣告收入和線上遊戲的增值服務。 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分別為32.4億元、65.4億元、98.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74.7%;毛利20.8億元、42.1億元、59.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69.3%。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毛利率達到了60.2%,對小米整體毛利貢獻較大。

此外,招股書指出,高效的線上線下新零售體系是小米增長策略的核心組成部分。根據艾瑞咨詢統計,公司的線上直銷平臺小米商城按2017年成交總額計算已成為中國第三大3C與家電線上零售直銷平臺,線下零售網絡方面,中國零售門店數量(自營、專賣和授權)在2018年3月底達到331家。

小米還在招股書中公布了海外市場的成績單。2015年度至2017年度,分別有6.1%、13.4%和28%的收入來自全球其他地區。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海外市場收入分別為40.5億元、91.5億元、320.8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了250%。小米已進入全球74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進入智能手機銷量前五名。

在用戶數據方面,截至2018年3月31日,MIUI月活用戶超過了1.9億,用戶每天使用小米手機的平均時間約4.5小時,其消費級IoT平臺連接超過1億臺智能設備(不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由小米公司開發的移動應用程序中,月活躍用戶超過1000萬的有38個,月活躍用戶超過5000萬的有18個。

上百億虧損因優先股轉換

在招股書中,2015年至2017年,小米集團分別產生虧損人民幣76億元、利潤人民幣491.6百萬元及虧損人民幣439億元。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集團有凈負債人民幣1272億元及累積虧損人民幣1290億元,主要是由於小米就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產生大額公允價值虧損。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於合並資產負債表指定為負債,而公允價值增加於合並損益表確認為公允價值虧損。

對於這一問題,昨日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複曾提到,互聯網公司通常會有多輪融資發行了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在國際會計準則下,這種優先股會體現為“對股東的負債”,其公允價值的上升會記錄於公司賬面的虧損,但實際上公司並未沒有這樣的虧損發生,對公司實際運營也沒有影響,這筆所謂的“負債”數字在上市那一刻就會消失。這種虧損的數字越大,其實越說明這家公司的被大家認可的價值高。 

2016年美圖上市時,就碰到過這個問題,其中大部分“虧損”數字是優先股公允價值提升帶來的。但當時還是給美圖的上市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因此,不論是上市公司還是投資者,都需要做好應對這樣的認知挑戰。

雷軍持股比例28%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在股權結構上,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持股比例為31.4%,如計入總股本ESOP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則雷軍的持股比例為28%,

根據招股書披露,小米實行雙重股權結構,分為A類股份和B類股份。當股東表決時,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B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票。根據雷軍持有A類和B類股票的情況,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在經過多輪融資後,小米仍然保持管理團隊的獨立決策權,這有利於公司規劃和執行長期戰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468

優信提交IPO招股書,二手車電商將迎來春天?

北京時間5月30日,優信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申請書。招股書顯示,該公司計劃在納斯達克IPO上市,股票代碼為“UXIN”,擬籌集最多5億美元資金。優信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予置評。”

如果上市成功,優信將成為美股中國二手車電商行業第一股。當前,二手車電商之間競爭日益激烈,優信上市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行業利好

公開信息顯示,優信集團創建於2011年,旗下擁有B2B模式的二手車在線交易平臺優信拍、B2C模式的二手車交易平臺優信二手車、優信數據以及優信新車等多個子業務。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字,2017年,優信整個平臺的GMV(成交額)達434億元人民幣,同比2016年增長66.9%;成交量達63.4萬輛,同比增67.9%。第三方數據公司艾瑞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以上述GMV和成交量計算,優信占整體二手車電商市場份額的41%,位居行業第一。

2017年優信營業收入為19.5億元,同比增長136.7%。今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為6.5億元,同比增長93.2%。2017年,優信毛利潤12.0億元,同比暴增313.4%;毛利率也從2016年的35.3%上升為2017年的61.7%。今年第一季度毛利潤達4.3元,同比增長119%。

公開數據顯示,2013-2017年間,優信共獲得融資金額達到13.6億美元,投資機構包括騰訊產業共贏基金、DCM中國、高瓴資本、百度投資部、Tiger老虎基金、泰康人壽等多家機構。招股書進一步說明,“通過創新的線上線下結合,優信改變了中國二手車交易的方式,改變和優化了二手車交易的每一步,擁有全產業鏈服務能力”。據悉,優信本次上市募資,將主要用於進一步提升交易服務能力、技術研發及適時開展合作、投資、並購等產業鏈整合。

在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看來,目前中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額處在不斷上升階段,但跟國外相比還存在差距,有一定的成長空間,這或許是二手車企業受到資本青睞的原因之一。若優信集團成功上市,信任度等方面就會有所提升,必然會給同行其他企業造成壓力。

“上市本身可以為優信帶來更寬廣的融資渠道,但業務本身還是需要一些升級,在相關業務方面做延展,未來它在該領域的擴展還會向高端系統化發展。當然,不管是優信還是其他二手車電商都存在業務上的短板。未來它的發展可能會采用一些並購的方式,將具有資源優勢的中小企業納入優信。”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沈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汽車電商易鑫集團已經上市,但其以汽車金融起家,目前也在不斷擴展二手車業務。“優信上市對整個二手車行業來說是件好事,它在產業鏈上的布局是比較系統的,可以為目前相對冷清的二手車市場帶來正向積極的作用。”

競爭格局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布的2017年全年二手車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二手車累計交易1240.09萬輛,同比增長19.33%。預計2018年全年增長率在15%~20%,交易量接近1500萬輛。雖然近幾年二手車市場發展較快,但與歐美國家相比仍不成熟,國內二手車市場發展具備很大的潛力,這也是資本仍然追捧二手車電商的重要因素。“我國融資租賃業務起步晚,因此在二手車的量的導入上較困難,但二手車的潛力會被進一步挖掘。”沈榮說。

目前,資本對二手車電商的熱度仍未減退,去年人人車獲得了來自滴滴出行價值2億的戰略投資,滴滴出行客戶端開放人人二手車入口。同年11月份,大搜車獲得了有阿里巴巴領投的價值3.35億美元的E輪融資。今年3月份,瓜子二手車的母公司車好多集團宣布完成了由騰訊領投的總價值8.18億美元的C輪融資。而背後站著騰訊、京東、百度等資本巨頭易鑫集團現已IPO上市。大搜車最近也被傳言進行8億美元的F輪融資。

一方面在融資方面消息頻頻,另一方面二手車電商也不斷擴展心新領域。短短兩年時間,瓜子、人人車、優信等汽車二手車電商已經切入了新車業務和汽車金融等。這表明二手車電商單純依靠二手車業務難以生存,行業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不久前,大搜車還完成了對車易拍100%的並購,其CEO姚軍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並購車易拍是為了加速打造一個全新的二手車貨源交易平臺。“二手車交易的行業痛點從未得到真正解決,我們在一起可以為行業輸出全新的價值。”

在易觀汽車行業中心趙香看來,二手車電商發展仍然存在困境,一方面廣告等成本開支很大;另一方面,二手車電商在傭金之外,沒有差異化的盈利模式。3%到4%的傭金模式很難撐起市場的盈利規模與想象空間。“整個二手車電商的交易流程長,缺乏互信,事故車、泡水車等問題層出不窮,當前依然欠缺一種有效機制來化解二手車電商的困局。”

沈榮認為,整個二手車行業的基本格局還沒有發生變化,仍然呈現散小亂的特點,但二手車電商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競爭格局。“優信、人人車、瓜子網、易鑫和大搜車,這幾家呈現了領軍企業的特質,他們共同創造的市場份額目前占整個二手車行業的百分之十幾。”沈榮對記者表示,每家都有各自的特點,其他的二手車電商也可能會推進上市計劃。“但很多時候不是由企業自身能夠決定的,這些領軍企業大多都被資本綁架。股權被稀釋了很多,沒有資本的決策權。”

“這五家已經形成了一個群體,但這並不意味著別人沒有機會,未來二手車電商之間仍會發生並購。但車源仍是二手車電商發展的一大瓶頸,目前一半以上的車源都在4s店。未來主機廠二手車業務的發展會成為二手車市場的一個增長點。4s店促進新車銷售,經營二手車置換服務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沈榮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0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