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韓國政府強力的房地產稅改連出重手、拳拳到肉重擊炒房客,不僅遏止炒房歪風,同時也挹注政府大筆財政收入;反觀台灣房地產稅改政策虛招百出,讓高房價和不義稅制繼續戕害社會公平正義,應該看看韓國是怎麼做的? 撰文‧楊政諭 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重創韓國,韓國政府為了快速恢復經濟,放寬房產轉讓制度,同時配合低利率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發展,卻也助長投機風潮。韓國房地產從二○○一年起漲,○一到○六年,韓國全國房地產價格平均每年以超過一○%的速度攀升,首爾房價更是誇張地在○六年一年內就飆漲了一九.二%,著名的江南地區房價更是單年度狂飆二五.九%。 持有稅房地合一 高價房可課到市價四五% 僅影響一.三%家戶「在金融海嘯前,每天你一睡醒,就發現自己的房子漲了一萬元,○七年以前,房市熱到幾乎沒有人在房地產虧錢。」不動產顧問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韓國分公司的資本市場資深經理林東回憶,當時韓國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氛圍,與台灣近年房地產狂飆的氛圍相當雷同。 「沒人預料到,房地產稅改加上金融海嘯衝擊,會讓房市一蹶不振,從○八年至今經歷這麼長的不景氣。」林東道出韓國不動產不跌神話破滅後的感嘆。 ○五年,韓國盧武鉉政府為了抑制瘋狂的房市泡沫,將原本分開課徵持有稅的土地與房屋合併課徵「綜合不動產稅」,除了原先持有稅○.一五%到○.五%之外;對超過六億韓元(約新台幣一千八百萬元)的高價房屋,額外課徵一%至三%不等的高累進稅率。由於課稅門檻高,高價房加稅政策影響到的家戶也僅佔一.三%。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日韓首席經濟學家瓊斯,在○九年報告〈改革韓國稅制因應經濟成長與人口快速老化〉中指出,高累進稅率造成的結果,高價屋適用綜合不動產稅最高稅率級距的持有人要課的稅,是地方房產持有稅最低級距者的二十倍。對於持有高價房產的人來說是相當重的稅,即使是歐美已開發國家,通常對房產持有稅都是用單一稅率,或比較溫和的累進稅率。 同時,韓國政府也將作為持有稅稅基的房屋評定價值適用率,從三六%提高到五○%,由韓國建設與交通部評定的房屋價格約為市價八、九成,乘上適用率後房產的持有稅稅基,從原本市價約三成,提高到市價約四五%。稅基提升,課到的稅額自然就大增,台灣房產稅稅基偏低,是因為由官方主導的不動產評價機制,評估出來的房價嚴重偏離市價,實質負擔的房產稅因此低到不行。 交易「實價課稅」 擁有三屋者 房產交易所得稅率高達六○%「韓國房產估價是由政府外包給經嚴格認證的專業第三方機構評估,再將資訊提供給政府作為稅基,如果一般民眾不同意這個價格,可以向政府申訴。」林東解釋韓國的房產持有稅估價機制與台灣大不相同。 韓國企畫財政部在加稅的同時,也提出綜合不動產持有稅減免的配套措施,包含長期持有達五到十年者減免二○%,持有十年以上減免四○%。年長者也有減免,六十歲以上減免一○%,六十五歲減免二○%,七十歲以上則可減免三○%,降低房產持有稅改革的阻力。 ○五年的政策雖然提高高價房的持有成本,但房價仍不斷飆升。○六年,時任韓國副總理的權五奎出面「向無住房平民表示歉意」,三名高官包含建設部長都因房產政策不力而下台。韓國政府繼續加強打擊炒房,將房產持有一年內即賣出的短期持有者,對其交易所得課徵五○%的重稅,持有一到兩年者賣出也要課徵四○%。 ○七年韓國政府對房地產交易所得,按照實際交易價格課稅,取代原本由韓國國家稅務局評定的房屋價值(僅約市價的五到七成)。同時,韓國加強打擊短期持有及擁有多屋者的房地產交易資本利得,調高擁有兩屋者的交易所得稅率至五○%;擁有三屋以上者則高達六○%。 上述資本利得稅政策看似可怕,但對一般民眾影響小,原因在於韓國資本利得課稅的門檻很高,持有三年以上及交易價格六億韓元以下的房產,不用繳交易所得稅;換句話說,只有二%的家戶會課到稅,在一○年更調高至九億韓元,打擊面更縮小,卻實踐了富者課較重稅的理念。○二年至一二年,整體財產稅收更大幅成長七○%。 房地產稅改之路當然不可能一帆風順,韓國立場偏向保守派的大報《中央日報》,在○八年就大力抨擊盧武鉉政府的房地產稅改是「稅收炸彈」,並強力要求政府應立即廢止「綜合不動產稅」。因為該稅美其名是穩定房地產價格,實際上卻是對準二%富有階層的民粹主義。 之所以被稱作民粹主義,是因為民調顯示超過九七%的韓國人反對廢除「綜合房地產稅」,有絕對多數的主流民意支持,韓國政府房產稅改革就不手軟;但光是稅改無法健全房市和住宅制度,韓國政府○七年宣佈,一三年至一七年將再興建五十萬戶國民賃貸住宅(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加上其他的公共租賃住宅,將使○七到一七年提供的公共出租住宅總數達到二六○萬戶。 住宅政策有配套 廣建社會住宅 六年內比率將從四%達到一二%韓國政府如今更宣示要在二○二○年將社會住宅佔總家戶的比率從現在的四.三%提升到一二%,用擴大社會住宅以解決居住正義的問題。韓國都市環境研究所所長金秀顯表示,雖然韓國社會住宅起步很晚,一九八九年才開始,但供給增加對住宅市場發揮正面的作用;反觀台灣,社會住宅比率只有○.○八%,居住正義遙遙無期。 綜觀韓國的房屋稅改政策,背景與現今台灣相似,台灣現行遇到改革阻力,韓國當時也一樣,但他們政府有魄力解決問題。譬如房地產持有稅,韓國原先也是房地分離,後來改成房地合一,並用第三方專業機構來估價,作為實價課稅基礎。 參照韓國稅改經驗,台灣可學習的至少有下列三點:一、打蛇打七寸,房地合併課稅加上調整稅基符合市價,將原本官方的房地產評價機制,改由第三方公正估價機構執行,來讓稅基更符合市場行情,才能做到真正量能課稅(根據負擔能力決定稅收負擔)。 二、配套措施作為誘因,降低改革阻力。韓國以持有年限作為減免標準,擁有多屋、短期持有和交易等投機行為則課以重稅(包含持有稅與交易所得稅),來嚇阻炒房,讓房地產市場回歸健全。 三、提供大量平價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降低一般人住的負擔,更進一步實現居住正義。 台灣房地產飆漲歪風更甚於當時韓國,現在政府好不容易開了房地產稅改第一槍,就怕雷聲大雨點小。當然,房地產與經濟景氣息息相關,改革步調也要適切。韓國能做到,台灣沒有理由退卻。 稅改一波波遏止房價漲勢 ──近年韓國房產稅政策與首爾房價指數 2005年 改革房地產持有稅,房屋和土地合併課徵「綜合不動產稅」。 2006年底 打擊短期炒房,持有一年內即賣出者交易所得稅率50%,持有一到兩年課40%。 2007年初 1.房地產交易所得以實價課稅,交易價格在6億韓元以上才須課徵交易所得稅。 2.打擊一戶多屋,擁有兩屋的交易所得稅率升為50%,擁有三屋者則提高至60%。 註:以2012年11月為基期100 資料來源:韓國統計局 |
瞭解這種「投機人道主義」到底是怎麼回事,沒有比Internet.org更好的例子了。那是一個由Facebook主導的聯盟組織,三星和幾個其他的大型科技公司也加入其中,他們許諾為世界上那些缺乏公共設施建設的地區,提供價格低廉的互聯網路,連接智能手機。他們組織起了這個「極效黑客馬拉松」的活動,它計劃構造一些能在較舊的手機上工作的app,並且遊說那些「細胞」網絡提供者,不收取「重要」數據的使用費用,比如預測天氣的app或者維基百科。
(編者按:internet org的計劃就是做設計一些連接免費的app,自動發信號和接受信號,然後那些連不了網絡的人也能看一些簡單的app,比如天氣和維基百科,感覺就像是想方設法把每一個人變成信號源)
主管Internet.org項目收費形式商討的正是馬克扎克伯格本人。他的野心顯露無疑:Facebook最近買了一家生產小型無人機的公司,他想讓電波信號真正在空中連接起來。
提供普及通用且價格便宜的互聯網路的目標是一個值得讚頌的宏願。但是這種所謂的非盈利組織的公益議程問題比表面上顯示的內容多得多,它的潛台詞其實像徵了硅谷的「解決主義論(solutionism)」的破綻——相信科技行業可以解決生活中所有問題。
讓我們先開始從所謂的「internet.org」可能會給發展中國家提供那種能和其他地方一樣瞭解世界的互聯網路這一舉動來開始分析吧,它這麼做的是因為Facebook得天獨厚的特殊條件:除了少數實用的app,internet.org推出的網絡現在只能連接Facebook,也就是說,所有那些服務——不論是教育,銀行,醫療健康——都得讓Facebook當它的中間人才能帶你玩。
Internet.org的戰略中正在討論的一個重大方向——目前已在菲律賓,巴拉圭,坦桑尼亞試點過——叫做「app現用現付」制(pay-as-you-app,這個詞來源於pay-as-you-go,意思是現購現付),它意味著給那些用戶的發送的數據速率將會因不同的app而區別開來。因此,這這意味著:所有的app是平等的,而有些app比其他的更平等(這句話取自喬治.奧威爾的小說《動物農莊》);Internet.org會「資助」那些為數據流付錢的人,他們會控制數據流,然後把那些「更不平等的」app發給每個人。
這種模式無疑會特別吸引Internet.org聯盟的成員(更不用說那些移動電話商了),但是我們剩下這些人會以其他的方式發現它的粗暴行徑:想像一下,你的水表給你免費而快速的淋浴功能,但是你每洗一次澡都要收費。這就是所謂的公益仁慈背後的關於利益驅動的假設:當有足夠多的人用這種免費的數字「淋浴」的時候,用戶就相當於進入他們的口袋裡來洗這個所謂的數字「澡」。
當大多數人認為這種制度是非常邪惡時,硅谷的人卻認為這是善良之舉。馬克扎克伯格今年曾經發過一篇文章,當中有一個目標是向人們顯示「為什麼這種模式對於那些資金拮据的人來說合理而慷慨。」誠然,這個模式確實展現了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如果你經營一個網站或者手裡握著一個app,進入Facebook這個生態系統確實挺合理的,因為你的受眾將不需要花錢就可以瀏覽你的內容(作者的言下之意就是免費上網的話看的人會更多)。
當一個記者用誘導性毒品來形容Internet.org的時候,扎克伯格先生極力反駁,他更喜歡把這個看作是所謂的「互聯網的重大一步」——確實是對於Facebook的重大一步,它可以把越來越多的內容引流到Facebook上,創造更為恐怖的影響力,其業務將會不僅僅是它目前只能作為用戶獲得娛樂或新聞這一渠道,而成為用戶獲得教育,醫療,銀行和其他社會服務的平台。
想想「身份識別服務」所在你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吧,身份識別網在傳統意義上主要是駕照或者社會保險號這種東西,但是這種東西將會成為Facebook賬號裡的一個部分。在一篇簡短介紹Internet.org背後遠景的短文中,扎克伯格先生說它們的一個目標是提供信貸和身份識別等「基礎設施」,「在發展中國家中這些東西還處於起步階段。」這些服務或許能幫助一些發展中國家,但是在這些事上,Facebook最有資格嗎?
Lenddo是一家在發展中國家獨立經營的初創公司,作為貸方他們可能更瞭解這些業務該怎麼做。它通過社會媒體網站來評估信貸申請人的項目,之後再貸款。對於Lenddo來說,Internet.org極為有用:他們的申請人在Facebook上面畫的時間越多,他們對貸款項目的評估就越準確。但是,假如Facebook作為身份識別系統的提供者,對於其他服務項目來說,現在還不清楚這種識別能力的邊界在那兒——用戶對於這種體系非常憂慮——到什麼時候才會停下來。無論扎克伯格先生在太陽谷裡如何布經講道,Facebook和它的聯盟公司都是著眼於利潤的企業,他們的利益出發點當然與普通民眾的關切不一樣,就是忙著賺錢。
誠然,「internet.org」所提供的「互聯網」可不是自然資源,就它的固有特徵而言,它的體系肯定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一些區別。對於通信基礎設施的使用權來說,它是一個複雜而充滿爭議的議程。這個決定將會取決於多年的遊說和電信運營商的操縱,以及不同國家的私有化和自由化改革。由於對於長期利潤的考量,Facebook在發展中國家大放廣告,確實可以使互聯網易於接入大眾。但是接受它的議價,就是意味著放棄鬥爭,放棄創建不同的制度——比如去聯合起來控制電信運營商的力量,從而並提供更便宜、更公平的服務。
我們也不應該接受一個讓學生別無選擇的發揮佔一成,只能不得不把他們的數據資料放到Facebook或者不得不支付某些強制的在線課程(Internet.org已經開始在盧旺達提供這種課程了——Facebook提供作為媒介提供技術支持)。電信運營商給出的答案,心照不宣地得到了Internet.org的贊同,根本沒有其他選擇:市場總是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最合適的,如果不是Facebook和它的合作夥伴設立的這種門檻,連通行業就應該被作為一種商品來看待。(作者的意思是反壟斷)。
任何為了互聯網路普及度和低價格而戰的社會運動,——和硅谷那些人的統合主義(corporatism)相對的——不應該認為他們這種模式的賺錢前提是理所當然的。他們也不應該因為科技公司這種假冒人道主義的花言巧語而失去對於權力主張的判斷標準。無論馬克扎克伯格說些諸如「聯網是人權,」這樣的大話,在他的Internet.org的文章中,你應該在同意他的觀點之前再想一遍。畢竟,獲得免費連接到一個空的圖書館或者瀏覽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書店,所能帶來的微小快樂——這些Internet.org所能提供的好處,是建立在不平等的,不正當競爭的速付系統的基礎上的。
在這種模式下,Facebook和Internet.org在走著一條很多人都實踐過的道路。世界銀行曾經做過一個論述,當發展成為一種斂財的手段的時候,失敗的,受傷的,永遠是最底層的人民。因此,對於硅谷問的那個問題,「互聯網是人權嗎?」,我們可以這樣回答:什麼類型的「互聯網」才是人權?什麼「接入方式」才是人權?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德國著名投資大師,被譽為「20世紀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他在德國投資界的地位,有如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這個1906出生、1999年逝世、足足活了93歲的長壽老者,35歲時就在股市賺足了可供一生花費的財富,同時一生共出版了13本國際暢銷著作。又被譽為「股市教授」。科斯托拉尼這位蜚聲世界的大投資家,1980年以後卻以「投機者」自居,並深以為傲。《大投機家》一書是他平生所寫的最後一部著作,其中凝聚著他一生以投資為業者的金玉良言。
在此,我把我對此書的讀書筆記要點刊載出來,供朋友分享。
第一,科斯托拉尼主要是做中期大波段操作,他既按基本面進行分析,又按股市技術面分析,獲取大的股市波動差價。他對股票投資者是這樣分類的:
1、交易所的賭徒——交易所的小投機手。他們試圖利用每一次微小的股市波動,在101元的價位上買進一種證券,然後在103元的價位上賣出;接著在90元的價位上買入另一種證券,在91.50元的價位上賣掉。他在短期內能獲得成功,當股市震動或下跌時,則遲早會破產。他的表現就像一位從一張桌子跑到另一張桌子的輪盤賭賭徒。
2、交易所的馬拉松賽跑者——投資者。投資者與投機手相反,他購買股票是為了防老或給兒孫們做嫁資,他從不看行情,他想長期投資於股票的那部分資金,就一直投資於股票。對投資者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投資於多種標準股票,也就是所謂的藍籌股。今天最大的投資者是美國和英國的退休基金。投資者不管什麼時候進入交易所,他們在長期都是贏利的。沃倫·巴菲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資者,他建議每位讀者成為投資者。
3、具有長遠眼光的戰略家——投機者。投機者處於小投機手與投資者之間,他只看趨勢,關注不同的基本因素:貨幣與信貸政策、利息率、經濟擴張、國際形勢、貿易平衡表、商業消息等。他們不受二手消息的影響,設計一個理想的投資組合和戰略,根據每天發生的事件來調整。科斯托拉尼自己說,他是一個純粹的投機者。
(我的點評:對自己屬於哪一類投資者我們自己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我們就不會有自己投資的基本原則、盈利模式、主要紀律。特別是科斯托拉尼把一般散戶投者稱之為交易所的賭徒,很有警示意義。我國的很多小散戶都是此種類型。科老又稱自己為「投機者」,實際他是一個關注大盤趨勢,又關注股票基本面和股票走勢技術面的「具有長遠眼光的戰略家」,他是我學習的榜樣)。
第二,科斯托拉尼反對憑看行情圖表賺錢,他說,看圖表是一門徒勞地尋求使之成為科學的東西的科學。如果被不同的圖表所誤導,如「頭肩形」、「三角形」、「茶托形」,諸如此類的形狀,那就意味著賠錢。他說:「在我的實踐中,我認識的許多交易所的投機手,他們根據圖表發展的趨勢進行交易,他們沒有一個成功,相反,很多人不久便退出交易所」。
(我的點評:技術圖表作為早期股票走勢分析工具曾經起過一定的作用,但其有很大的缺陷和侷限性,現在仍把他作為唯一的至高無上的分析工具使用肯定是不對的。現代股市分析方法正在從過去的純技術分析、純基本分析,向系統分析和模型分析的方向發展,我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
第三,科斯托拉尼認為:成為一個好的投資者或投機者,操作成功都需要資金、想法、耐心和運氣四個因素。1、利用貸款去買股票是絕對不可行的。2、對於投機者來說,想像力是多麼的重要。如果他已經想好了某種策略,那麼他就要堅信自己的想法,不應該被朋友或者某種說法和當天的重要的事件所動搖,否則最天才的考慮對他也不起作用。3、耐心也許是交易員所必需的最重要的素質,沒有耐心就會犯錯。如果您沒有耐心,就別進證券交易所的門。首先人們要經歷痛苦,然後才能賺到錢。如果人們能夠把握住投機的有效性,那麼賺錢只是時間問題了。4、除了資金、想法、耐心之外,投機商還需要一個因素:運氣。戰爭、自然災害、政治變革、新發明或者欺騙都有可能導致投機失敗。
(我的點評:請我們都記住科老說的股票投資的四大因素。不要用不能冒險的錢去炒股票,要用思想和耐心在股市中賺錢,同時還要相信運氣,在股市中不要跟命運賭氣。)
第四,科斯托拉尼還對選時選股有很經典的論述。他說,首先要考慮普遍行情,然後才是選擇股票。只有那些投資股票20年以上的人才可以不考慮普遍的行情。如果行情看漲,即使是最差的股民也能賺到一些錢;但如果行情看跌,甚至是最棒的人也不能獲利。
關於選股,他認為,如果普遍行情很積極,那麼股票投機者必須挑選增長潛力大的股票。如果普遍的趨勢是下滑,增長型行業能夠保持原先的水平,這一行業中最好的企業的股票或許還能上漲。如果股市在某個時間好轉並且資金充裕,那麼這些增長股就會以火箭般速度被推至一個峰值。但要小心,如果公眾已經選出了增長型的行業,那麼股價總是特別高,而該股票以後幾年,甚至幾十年內的增長都已經被認識了。新的行業以「之」字形發展。它們一會兒飛速向前,一會兒又後退,然後又第二次增長,第二次後退。但從不會回到它們的初始狀態。科斯托拉尼還寫道,他經常把精力放在所謂的「逆轉股」上,在追求多樣性方面它的機會超過了整個市場。逆轉股是指那些陷入危機出現虧損甚至不久就會破產的企業的股票,其股價在企業不好時相應跌入低谷,如果這些公司逆轉並能重新盈利,它的股價會很快回升。
科斯托拉尼舉了一個他買逆轉股的例子。克萊斯勒公司作為世界第三大汽車製造商,在20世紀70年末幾乎破產。他以3美元一股的價格買了它的股票。經紀人建議他趕緊甩賣,因為這個公司不久肯定會破產。然而他想,將一隻從50美元跌到3美元的股票趕緊甩賣,實在是荒唐。機會與風險不成比例。如果公司真的倒閉了,每股只能賠3美元;但如果公司被拯救了,他的收益將會是30美元甚至更多。結果他獲得了成功。克萊斯勒的經理人以高超的技藝和新的模式改建了這個公司,它的股價從3美元向上猛增,之後保持在150美元的水平。
(我的點評:科老是一個非常重視大盤趨勢走勢的投資家,認為趨勢第一;同時,他又非常重視選股,但認為選股與趨勢相比,選股第二。這就是他所說的:「首先要考慮普遍行情,然後才是選擇股票。只有那些投資股票20年以上的人才可以不考慮普遍的行情」。在選股時,他最看中的是成長、潛力股,即他所說的:「股票投機者必須挑選增長潛力大的股票」。這一點值得我們記取。)
自8月中旬以來日元對美元下跌了3.7%,是主要貨幣中貶值幅度最大的。本周二美元/日元升至106.37,創下近6年新高。
市場看空日元的情緒高漲,因美國和日本的貨幣政策方向差異越來越大。美聯儲預計將於下個月停止資產購買計劃(QE),而日本的投資機構在政府養老基金(GPIF)的影響下紛紛轉投風險資產,加速了日元的拋售。很多分析師認為歐洲央行近日的降息舉動也增加了美元/日元的買盤。
市場分析師普遍預計日本央行將維持當前購買資產速度,直到明年。因黑田東彥作為日本央行行長的5年任期才過了一年,距離2%的通脹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剔除上調消費稅的影響,日本CPI自去年12月份達到1.3%以來就失去了上升動能。最近的經濟數據也尤其疲弱,二季度GDP同比居然萎縮了7.1%,令市場震驚。
部分市場人士預計日本政府最快將於下個月便追加預算或出臺新一輪刺激措施。
瑞銀集團日本高級經濟學家Daiju Aoki表示,現在市場對於日本央行出臺更多刺激措施的預期重燃,且市場經濟學家對今年GDP增長的共識預期只有0.48,遠低於日本央行預期的1%及政府預期的1.2%。
美國經濟複蘇強勁,就業市場得到進一步改善,針對未來通脹的可能,美聯儲一直圍繞加息主題,十月聯儲徹底結束QE,這與日本目前正在實行的超級QE及歐洲將要實施的歐版QE呈現相反態勢,因此目前市場上議論最多的一種套利交易就是,做多美元,做空歐元和日元。日元凈空倉規模截止上周達到117308張合約,為1月中旬以來最高位。
但是也有分析師擔憂日元可能被低估了。摩根大通日本首席外匯分析師Junya Tanase表示,當前日元的空頭頭寸過於龐大。根據美日國債息差的歷史表現來看,美元/日元匯率應該在104附近。
從去年4月到現在,我的實驗交易已經進行了17個月,按最初投入資金算,收益率是60%,按最新的投入資金算,收益率是24%。換了以前,我根本不考慮公布我用的是什麽方法。不過既然我發現了更好的方法,這又是拍腦袋就能想到的方法,我幾天前說明了用的是什麽方法。我之所以公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估計八九成的人根本不會用相同的方法。
股票投資如此簡單,幾乎是世界上賺錢最輕松的行業,但很多人一輩子都未必搞得清楚什麽是股市。我記得《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作者說自己對一些朋友、客戶等說起自己的賺錢之道,只有少數人會問是如何做到的,更多的人會說不可能,是違法的,方法不能複制等,拒絕進一步思考如何賺錢。怪不得世界上多數人是窮人。
結合幾天前,我說有投友告訴我一個年化500%的收益率,並且幾乎沒有回撤的投資策略一些人的意見,他們的想法集中體現了股市中失敗者、拒絕進步者、不學無術者、得過且過者的錯誤思維:
1、認為只能適用於小資金,不適合大資金。什麽叫大資金,說這種話,有這種思維的人,有幾個手握大資金?規模天然是業績的敵人,連巴菲特都逃不出這個規律。中國在試驗第一顆原子彈的時候,有兩種意見,即按美國成功試驗的那種模型做,或是用中國自己的模型,兩派意見互不相讓,最終送到毛澤東那里。毛只說一句話:寫好楷書,再寫草書。對於股市人而言,要緊的是提高自己的收益率,賺更多的錢,在這一步實現前,瞎操心億萬富翁的心幹什麽?
2、只適用於牛市,熊市會賠光的。關於那個年收益率500%的投資,歷史數據顯示2011-2012年收益30倍,這兩年是牛市嗎?關於股價創歷史或階段性新高的辦法,我實驗交易始於去年4月18日,上證指數約2200點,從未發生過浮虧,基本沒有買過創業板,多數時間是振蕩下跌,並沒有賠光,100多筆交易中,60%以上盈利。真正愛學習,想賺錢的人,會翻翻我關於這個方法的歷史記錄,驗證是否只適用於牛市。但很多人並不願數數,這是小學生的事。
3、要求曬交割單。要揭穿一個騙子,還是想向我借錢?前者對投資無益,後者根本不可能。有這個時間,為什麽不多想一想,做一個概率上的初步統計,或是翻翻百度文庫中的相關報告呢?一個真正有投資水平的人,掌握股市秘訣的人,會吃飽了撐的亮交割單以求一幫水平遠不如他的人的肯定?這是小學生考慮100分後炫耀的那種有趣做法。
4、技術分析無法戰勝價值投資。這里先說一個真實的小事。我曾在某大型金融機構中混過兩年,這公司定期派人去德國某金融機構學習,回來後隨便講講心得。有個同事去那個德資股票投資部門學習,回來說,他發現自己公司做股票只看基本面,但這個德國公司的人一說到某個股票,基本上都會看看走勢圖。
價值投資無法解決買點、賣點等問題,技術分析也不能。自己不能,就不要認為世界上的人都不能。實際上股市中的好知識數不勝數。我再講一個我在股票知識學習上走過的彎路的事。大概2010年,我看到某網友總結的一個投資方法,我開心地對老婆講以後我們股票賺錢就輕松了。結果,直到2012年11月,我因為工作上的研究任務,又重新把這個東西撿起來,認真研究了一下,我當時才感覺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了。這是我進股市後最大的一次進步。自從我上了這個臺階後,我可以不客氣地講,股市中99%的個人,90%以上的機構,就是在瞎混。
所以一定要充分重視看到的股市知識中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深入研究,變成自己的東西。股市中不需要成為百科全書,一招鮮,吃遍天。到現在,不論是做價值投資,還是做股市投機,我都能戰勝絕大多數股市對手。總地說來,我掌握的方法,做投機還是比做投資容易得多。道理很簡單,做價值投資,很難戰勝其他做價值投資的人,但做投機,因為失敗者居多,掌握一定的方法,要戰勝這些失敗者,就好比會念緊箍咒的唐僧要制勝孫悟空,或手握金箍棒的孫悟空要戰勝龍宮中的蝦兵蟹將一樣容易。
以下是我7月末8月初曾在微博中說過的價值投資的一個組合,收益率當然不會好到哪里去。到本周五,只有3%多一點。
買入時間 |
買入價 |
現價 |
浮益率 |
|
大商股份 |
20140730 |
26.92 |
30.39 |
12.72% |
雅戈爾 |
20140731 |
7.53 |
7.93 |
5.15% |
興業銀行 |
20140731 |
10.98 |
10.37 |
-5.70% |
江西水泥 |
20140731 |
9.39 |
10.07 |
7.08% |
長源電力 |
20140731 |
7.11 |
7.81 |
9.68% |
贛能股份 |
20140731 |
5.04 |
5.59 |
10.75% |
保利地產 |
20140731 |
6.01 |
5.7 |
-5.30% |
北京銀行 |
20140731 |
7.35 |
7.68 |
4.33% |
悅達投資 |
20140731 |
10.44 |
10.29 |
-1.58% |
平安銀行 |
20140731 |
10.88 |
10.37 |
-4.83% |
中國化學 |
20140731 |
5.87 |
6.27 |
6.65% |
華夏銀行 |
20140731 |
8.82 |
8.5 |
-3.77% |
山東高速 |
20140731 |
3.01 |
3.4 |
12.79% |
格力電器 |
20140731 |
30.3 |
29.2 |
-3.77% |
華魯恒升 |
20140801 |
8.17 |
8.68 |
6.08% |
建設銀行 |
20140801 |
4.16 |
4.13 |
-0.87% |
南京銀行 |
20140801 |
8.53 |
8.46 |
-0.97% |
海螺水泥 |
20140801 |
18.11 |
17.71 |
-2.36% |
寧波富達 |
20140801 |
4.25 |
4.88 |
14.65% |
浦發銀行 |
20140804 |
9.82 |
9.6 |
-2.39% |
安信信托 |
20140804 |
17.9 |
18.33 |
2.25% |
中信銀行 |
20140804 |
4.51 |
4.37 |
-3.25% |
中國鐵建 |
20140804 |
5.14 |
5.19 |
0.82% |
國投電力 |
20140804 |
5.46 |
6.6 |
20.70% |
中國建築 |
20140804 |
3.21 |
3.39 |
5.45% |
濰柴動力 |
20140805 |
21 |
20.52 |
-2.43% |
閨土股份 |
20140806 |
19.1 |
19.51 |
1.99% |
皖通高速 |
20140806 |
4.43 |
4.65 |
4.81% |
華域汽車 |
20140806 |
12.3 |
12.55 |
1.88% |
平均收益率 |
3.12% |
名稱 |
買入日期 |
浮盈率 |
股票1 |
20140818 |
15.40% |
股票2 |
20140818 |
19.17% |
股票3 |
20140818 |
21.40% |
股票4 |
20140818 |
8.60% |
股票5 |
20140818 |
20.45% |
股票6 |
20140818 |
17.15% |
股票7 |
20140820 |
11.87% |
股票8 |
20140821 |
20.64% |
股票9 |
20140821 |
18.43% |
股票10 |
20140822 |
26.99% |
股票11 |
20140822 |
11.59% |
股票12 |
20140822 |
24.91% |
股票13 |
20140822 |
12.25% |
股票14 |
20140822 |
9.70% |
股票15 |
20140825 |
8.53% |
股票16 |
20140825 |
6.15% |
股票17 |
20140901 |
3.12% |
股票18 |
20140901 |
11.98% |
股票19 |
20140902 |
19.34% |
股票20 |
20140902 |
7.11% |
股票21 |
20140902 |
6.94% |
股票22 |
20140902 |
10.93% |
股票23 |
20140902 |
7.42% |
股票24 |
20140902 |
9.44% |
股票25 |
20140903 |
2.81% |
股票26 |
20140903 |
4.54% |
股票27 |
20140903 |
1.76% |
股票28 |
20140904 |
-0.36% |
股票29 |
20140904 |
3.65% |
股票30 |
20140910 |
1.05% |
股票31 |
20140910 |
3.15% |
股票32 |
20140910 |
10.35% |
股票33 |
20140912 |
0.98% |
平均 |
10.84% |
債王格羅斯曾經一手創立的世界最大債基PIMCO正經歷著風雨動蕩。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格羅斯離職僅兩天,PIMCO的資金流失規模達到近100億美元。隨後該公司的旗艦基金還遭到了多家機構的降級。
據Sanford Bernstein公司預計,格羅斯離職後會帶走PIMCO多達30%的資產。
而這些資金正加速湧入競爭對手那里,被華爾街稱為“新債王”的DoubleLine Capital的Jeffrey Gundlach稱,上周五該公司的資金流入規模創下年內最高,數以億計的資金流入該公司。
在離職事件發生前,旗艦基金已經經歷16個月的資金流出。
如果投資者信心崩潰,資金加速流出,PIMCO的根基都將會動搖。
而華爾街的字典里從來沒有“同情”這兩個字,只有弱肉強食和趁火打劫。
微信號走進華爾街(UWS)就認為,這次格羅斯的最牛跳槽事件,讓很多基金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大規模套利機會,也使得我們有了一次絕佳的近距離觀察華爾街嗜血套利的機會。
因為在套利交易中,最簡單明了的機會就是知道市場的資金會往哪里走,中國的老鼠倉就是典型的案例,只不過那是非法的。
而合法的機會非常少,第一要是突發事件,第二規模要足夠大,現在就是這樣的一個時刻。
他具體分析如下:
為了滿足這些數百億(甚至千億美元以上)的贖回,PIMCO就必須拋售盤子里的債券。如果贖回是暫時的,那麽就只拋售流動性最好的產品,比如美國國債,以避免大規模拋盤帶來的折扣。但是這麽操作的風險在於,大量拋售流動性最好的品種以後,會使得持倉結構變得不合理。如果持續被贖回的話,會使得接下來的拋售的折扣作用反而更大,這個會產生某種惡性循環,越拋折扣越大,贖回也就越厲害,而更多的對沖基金們,或者競爭對手們,會跟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般,瘋狂蠶食PIMCO倉位里的重倉產品,以及流動極差的結構型衍生產品。
對沖基金或者競爭對手會充分分析PIMCO的倉位(本來就因為是業內老大而倉位極其受到大家的關註),去挖掘PIMCO已經控盤的產品,即市場的需求主要被PIMCO所吸收,PIMCO就是該產品的市場,像某些美國的市政債券。
據說PIMCO最大基金的8%倉位是意大利國債,西班牙與墨西哥國債都很重倉,這些都是對手們餓狼撲食的美餐選擇。另外,據說格佬也很相信中國的債券,但是因為人民幣非自由兌換貨幣,就通過衍生產品來做空中國的CDS(也就是看多中國的主權資信)。這些衍生產品流動性很差的,如果被迫成為拋售的對象,那麽競爭對手可以跟聖誕大甩賣的一樣,開心笑納折扣後的大禮。
當然,很多資金並不想這麽累,直接做空了PIMCO旗下的數個封閉式基金。根據下圖,PIMCO最有名的封閉式基金PIMCO High Income Fund,周五放量大跌後,周一繼續放量跌,就是被嗜血如癮的對沖基金稱火打劫的最好寫照。
而最開心的恐怕要數格羅斯了,因為沒有人像他那樣清楚的知道PIMCO的倉位配置,雖然現在Janus的規模還不及老東家的十分之一,但是集中火力命中要害,獲取巨額收益只是分分鐘的事兒。
目前,根據彭博的報道,PIMCO已經開始進行資產變現:
PIMCO的Total Return ETF周五準備拍賣超過1.7億美元的房利美CMBS(商業抵押擔保證券)。
一位交易員稱,你會優先出售流動性最好的產品,肯定不希望到最後被迫賣掉所有資產,我認為這些資產的銷路會很不錯。
所以,格羅斯前腳剛走,PIMCO就刪除了他在官方賬號的所有twitt。
要知道,金融的世界是很殘酷的。(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