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與投機大不同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7.html
今天止凡在報章上看到曾淵滄博士的文章,文章有一部份講述曾博士對一些危機從投資上的應對。我們喜歡低買高賣,發展出一套哲學,即藉壞消息入貨,趁好消息出貨,而曾博士則不那麼認為。
「過去幾天,我沒有任何行動,股票是沒有買也沒有賣,我自己覺得不論買或賣都是在賭佔中結局。
1989年六四事件之後,財經名人曹仁超公開呼籲投資者趁低吸納,他的成功是靠冷靜分析。當年,我的行動沒有曹先生那麼快,我是在7月份參加一個桂林旅行團,到內地看看,評估局勢,認為中國絕不會因六四而走回頭路後才開始投資股票,並在1990年買下在港第一個物業,持有至今。我較謹慎,不會在亂中豪賭,等亂局過了才入場是買貴了,但不會賭錯。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我到格林斯潘出手救市才追入,2003年的經濟大衰退,我也是等到中央政府推出自由行後才入市。還有2008年,我同樣是耐心地等,等到溫家寶宣佈4萬億元基建後才入市買股票。
許多人都認為,投資智慧之一是「趁好消息出貨」,而不是在好消息確定後才入市,但是1998、2003及2008年三次的入市,我都是等真正的好消息出現後才入市,我的行動似乎違反了「趁好消息出貨」的傳統投資智慧?我為甚麼違反傳統的投資智慧?理由是我並不認為這是正確的投資智慧,而只是投機智慧,而我是投資者,不是投機者。」
以上就是曾博士的文章內容,我十分認同他這個謹慎,今天借來討論一下。就上一篇文章「小心分辨在別人恐慌時貪婪的意思」所述,其實的確有不少朋友一見有壞消息就衝著去投資一番,這算是人棄我取,在別人恐懼是貪婪,看似是股神的哲學。然而,這些朋友其實都沒有充分把握,唯一的買入原因就只可能是別人在賣,這理念其實很有問題。
正如在之前的文章所舉的例子,為何股神在美國運通出事之後要做如此多計算?又親身到店舖做統計呢?這是價值分析,一個真正價值投資者需要做的事情。我相信投資者需要做很多這類功夫,確認急跌股票是物超所值,確認危機事件的確能得以處理,才能合理地做到人棄我取。否則,在某股大跌後就話買入,或在大股災時大手喊進,這只算是盲目跟蹤股神的做法。
在香港過去每一次危機,都是一個很好的入市機會,如果夠膽色的話,每次在壞消息至最黑暗時間買入,賺的將會很多。但想深一層,今天用「倒後鏡」回看,當然知道這方法可行,問題是當時在危機時期,有誰知道香港的前途真的沒有受事件影響呢?事情沒有好轉跡象之前,甚至有機會繼續惡化下去,誰又會知道這些事件會持續多久,事件完結後香港又會變成怎樣?
所以曾博士這個投資取態十分合理,就是正在一個危機當中時,投資者應該保持清醒及冷靜,等待有好消息出現,確認危機事件有足夠把握得以解決之後才安然入市,雖然這會比在谷底時冒險買入賺得更少,但這會賺得更穩當。
今天我的資產水平比從前多,又看到未來的路應如何走下去,俗稱「見到岸」,實在需要學習這類萬全之策。始終,當你定立好財務自由計劃,回報高低是一回事,然而對不同市況及可能發生的事件有兩手準備亦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