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證監保監應停止審批「投連險」產品(2016/12/8) 林本利

2016-12-08  NM

一連發表四篇文章關於安盛「投連險」產品的收費方式,是時候作出總結和建議。

2006年3月,筆者本着支持兩名理大畢業生的心態,買了一份年期最短(8年)的「投連險」保單,由2006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2014年3月初完成供款並致電安盛,表明合約於4月1日屆滿後便退保,但安盛竟然在3月19日終止合約,並以合約未到期便終止為由,不向筆者發放約滿紅利。由於有錄音謄本作證,安盛只好補回約滿紅利。筆者於是要求安盛提供過去8年的供款和收費資料(因從未收過月結單),以及計算紅利的方式,誤打誤撞終於發現當中的種種問題。

安盛的收費機制包括「收費逆轉」,可以因應客戶遞交更改投資表格,或者遞交更改付款方式表格後,取消之前的收費交易,再次進行收費交易。安盛會先定價,後收費;若然基金價格下跌,客戶便會因「收費逆轉」機制,以及先定價,後收費方式而受損,被多扣基金單位。保監的看法是基金價格可升可跌,上述收費方式有人得益,有人受損,保監無權過問保險公司如何收費,是否可以收完後,取消交易再收過,或者以歷史價格收費及退費。

2008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後,安盛說基金公司宣布10月1日至7日停止買賣,要等待恢復買賣後,即10月8日才可以用大跌後的基金價格扣除多20%以上單位當作9月份月費。2012年7月3日安盛出現行政問題,未能完成自動轉賬,又可以用幾日前6月28日較低的歷史價格扣除多6%單位當作6月份月費,不用透過市場買賣。安盛一直強調「所有」交易按照合約和既定程序進行,合約沒有規定哪一天計算戶口價值和收費;但到最後終於肯承認有一個交易偏離慣常程序,卻隱藏相關資料。

筆者查問保監多次,到底安盛有沒有真正為客戶的戶口認購基金單位,並沽出基金單位作為月費。保監叫筆者去查問安盛,而安盛則說基金單位分配只是用作界定保單應得數量(for the sole purpose of defining the amounts payable under the policy),又不肯解釋合約所指扣減基金作為月費應以現行價格(prevailing selling price)作準,何謂現行價格?是否可以是幾日前的歷史價格?按照合約,「約滿」紅利是以戶口價格(value of account)計算,但安盛堅持以「未約滿前」較低的現金價值(Encashment Value)計算,說這是銷售文件所寫的。筆者向證監投訴,詢問證監審批銷售文件時,「約滿」紅利是以戶口價值,抑或以「未約滿前」的現金價值計算。證監沒有提供答案,指這是合約問題,要找安盛回答,以及保險公司的行為(conduct),不屬證監規管範圍,叫筆者找保監。還有,筆者退保後一年,安盛竟然在2015年4月1日不恰當使用本人信用咭資料,扣走了千多元,4月10日才歸還。直至4月尾筆者向保監及安盛查詢,安盛才承認錯誤,寄出4月16日已預備的道歉信。事件涉及一批客戶被扣錯數,不知在這十天多扣的錢放在哪裡,保監有何跟進行動。保監處處維護安盛,就連安盛2012年7月3日行政出現問題而導致筆者戶口被多扣基金單位,仍說有人會因此而得益,被少扣基金單位。這類「投連險」產品,屬於三不管,出問題時金管局、保監和證監都推卸責任。金管局和證監說這是保險產品,應由保監規管,保監則說這是保險合約,不能介入。因此,市民千萬不要認購類似收費極高,缺乏透明度和監管的產品,而證監和保監亦應馬上停止審批類似產品。至於已投保的市民,應向保險公司或銀行索取過去交易記錄,查看有否出現異常情況;若被多扣單位,應向有關方面作出投訴和要求賠償。並且要找機會及早甩身,清貨離場,以免繼續蒙受損失。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084

前海、恒大遭保監重罰 資產驅動模式應終結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2月22日新聞發布會上“要嚴監管”的話音剛落,保監會就在周末祭出了兩記“重拳”。

2月24日和2月25日,前海人壽和恒大人壽分別收到了來自保監會的一紙罰單,其中前海人壽董事長姚振華被撤銷任職資格並禁入保險業10年,恒大人壽則面臨限制股票投資一年、下調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上限至20%的處罰。

這兩家保險公司雖然受處罰側重點不同,但就保監會歷年的處罰來看,均已屬於“嚴懲”。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他們普遍認為,對這兩家風格激進的保險公司的嚴格處罰預示著“資產驅動負債”模式或將終結,對整個保險業踐行“保險姓保”,進行良性競爭意義甚大。而擺在這兩家公司面前的,則是如何迅速改變思路切換方法來走出因處罰帶來的困境。

罪與罰

2月24日,保監會發布對前海人壽的行政處罰書,列出了前海人壽的“幾宗罪”,包括編制提供虛假資料、違規運用保險資金、辦理T+0 結構性存款業務、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資質不符合監管要求、未按規定披露基金管理人資質情況以及部分項目公司借款未提供擔保。

針對這些問題,保監會對前海人壽及相關責任人員分別作出了警告、罰款、撤銷任職資格及行業禁入等處罰措施。

據華東政法大學保險法研究所所長李偉群介紹,所謂“保險業市場禁入”,是指對於那些違反法律、法規或者中國保監會有關規定,情節嚴重的有關責任人員,中國保監會依法采取的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內或終身不得擔任保險類機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從事保險業務的一種監督管理措施。

“保險業市場禁入通常是針對包括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以及依法設立的保險組織,以及保險中介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或者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內。這意味著姚振華這10年均不能在任何一家保險機構擔任高管,也不得在保險業從事保險、保險中介業務。但僅針對此項處罰而言,並不涉及姚振華的寶能旗下鉅盛華在前海人壽中的股權處理。”李偉群表示。

緊接著的2月25日,保監會又發布針對恒大人壽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針對恒大人壽投資股票“快進快出”的短炒行為予以處罰,給予恒大人壽限制股票投資1年、下調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上限至20%等處罰,並同樣對其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劉浩以及投資管理中心股票投資部總經理呂海龍分別做出禁止進入保險業5年和3年的處罰。

“2016年1~11月,恒大人壽未按照保險資金委托投資管理要求開展股票投資,股票投資交易筆數2480筆,股票平均持有期73天,其中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短期炒作相關股票造成惡劣社會影響。”保監會表示。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前海人壽和恒大人壽的行政處罰書中,前者用的是“違法行為”,後者運用的是“違規行為”。《保險法》第86條規定,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報告、財務會計報告、精算報告、合規報告及其他有關報告、報表、文件和資料必須如實記錄保險業務事項,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和重大遺漏。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燕對第一財經表示,《保險法》賦予了保監會自由裁量空間,保監會處罰上述兩家險企的措施符合各自違規的特點:處罰前海人壽輕公司、重罰個人,對不符合保險經營理念的個人進行市場禁入;針對恒大人壽快進快出行為則是限制股票投資一年,意在引導保險業有序開展上市公司股票投資,有利於促進保險業與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監管方式。

未來將何去何從

事實上,前海人壽和恒大人壽的行政處罰是在保監會現場檢查之後形成的。2016年12月,保監會派出檢查組對上述兩家公司進行現場檢查。

而在此之前,12月5日,保監會針對前海人壽萬能險賬戶管理整改不到位,對其采取了停止開展萬能險新業務的監管措施,並在12月9日暫停恒大人壽委托股票投資業務。

在12月被停止開展萬能險新業務之後,前海人壽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以萬能險為主)遭遇下跌。

而這兩家保險公司第四季度末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也出現了大幅下降的趨勢。前海人壽四季度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56.23%及112.47%,分別較三季度末的76.72%及143.93%有所下降;恒大人壽的上述兩個指標分別為106.11%和109.68%,而其三季度末上述兩個指標則為175.30%及179.73%。根據償付能力監管相關規定,保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要求不低於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

就此來看,前海人壽及恒大人壽雖然仍舊符合償付能力監管要求,但是前海人壽56.23%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及恒大人壽109.68%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都已經逐漸逼近監管“紅線”。

當這兩張罰單出現後,市場最關心的就是處罰事項對這兩家公司將造成多大的影響,以及這兩家公司未來將何去何從。

對於前海人壽,由於董事長姚振華被撤銷任職資格,因此短時間內勢必會舉行董事長的選舉。但保監會同時表示,下一步將依法合規、積極穩妥推進前海人壽股權、公司治理等問題的後續處置工作,督促公司規範運營管理,優化治理結構,盡快重回穩健運行軌道。這使得外界對於寶能旗下鉅盛華作為前海人壽控股股東的地位走向變得頗為好奇。

其實,無論是另選董事長也好,還是引入新的資本來攤薄原股東持股比例也好,前海人壽都將面對業務模式的調整。一家中小險企副總認為,前海人壽必然需要加大傳統保障性業務比重。

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萬能險顯然不是保險公司唯一能夠銷售的產品,保險業還有很多符合市場需求的業務亟待開發。前海人壽可以借此契機轉型,按照市場需求以更低價格、更優質服務來研發更好的保險產品,來贏得市場的認可和接受。

而恒大人壽被暫停股票投資一年對其收益率甚至產品端也會帶來較大影響。

“像恒大人壽這樣資產驅動負債的模式,收益率是很重要的。一旦停止了股票投資,獲取超額收益將變得更難,對其收益率會有所影響,進而影響到產品的吸引力。這對恒大人壽之後的投資端將形成不小的挑戰。”一名中型保險公司投資負責人表示。不過,他也註意到,保監會並沒有停掉恒大人壽在非標資產上的投資許可,“就這一點來說,監管部門並沒有把恒大人壽的投資渠道完全切斷。”

留給業內的思考頗多

近年來,隨著保險市場快速發展,激進投資、集中舉牌、一致行動人並購等跨行業、跨領域的新問題、新情況開始顯現。

而從去年開始,保監會監管“嚴”字當頭的趨勢已然顯現。去年開始,保監會連續出臺保險資金運用內控指引、信息披露、資產負債匹配管理、進一步規範股票投資等一系列的制度,同時加大非現場監測和現場檢查力度,對有關公司采取風險提示、約談主要負責人、下發監管函、暫停股票委托投資資格等監管舉措。

項俊波表示:“對激進發展、盲目擴張以及挑戰監管底線的極個別公司,重點在‘嚴’,保持高壓態勢,堅決控制其無序擴張、激進投資,消除風險隱患。對個別渾水摸魚、火中取栗且不收斂、不收手的機構,依法依規采取頂格處罰,堅決采取停止新業務、處罰高管人員直至吊銷牌照等監管措施,絕不能把保險辦成富豪俱樂部,更不容許保險被金融大鱷所借道和藏身。”

再加上前海人壽和恒大人壽這兩張處罰書,這一系列的組合拳無疑對行業影響深遠。

國信證券研究報告表示,本次處罰警示作用明顯,預計將對行業模式選擇產生重大影響,較為激進的“資產驅動模式”或將終結,保險行業回歸保障本源更為確信。險企做大做強將把優勢建立在保單成本上。“我們曾對海內外龍頭保險公司做深入研究,發現優質保險公司的優勢無一不是建立在保單負債成本上,而非難以把控的投資收益端。”同時,保險行業回歸本源意味著回歸成本管理,險企衡量標準將轉向輕規模、重質量,傳統險企優勢越發明顯。

而在前述中小險企副總看來,一方面,處罰將給前海人壽和恒大人壽帶來影響,亟須調整業務模式,加大傳統業務比重;另一方面,其他中小險企保費規模增速也會隨之放緩,依賴萬能險高歌猛進的業務模式將收縮,回歸保障性業務,開拓更豐富的產品體系。“經過本輪業務調整,將重塑保險業格局。一度在增速榜單位居前列的壽險公司排名恐將下降,預計2017年壽險公司排名將出現較大的變化。”他表示。

安信證券則表示,隨著監管的趨嚴,舉牌熱潮在短期內將逐漸退卻,部分“資產驅動負債”險企面臨較大的挑戰,經營模式將發生轉變,而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傳統險企所受影響較小。

“針對前海人壽和恒大人壽的處罰不會對我們的股票投資有什麽影響,它們本來風格就屬於相對激進的,而大多險資風格一直相對比較穩健,尤其是幾家上市險企。同時,對它們的處罰也能使得整個業內進一步回歸‘理性’,‘野蠻競爭’將會降低,這對傳統險企也有益處。”上述大型保險資管公司高管表示。而另一家之前參與舉牌的中小型保險公司管理人員則表示,保監會早就進行過多次“指導”,公司也早已開始進行轉型,目前的嚴格監管對公司未來業務發展和投資並沒有太大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045

駐銀行經紀 涉誤導婆婆投保 提前生效期避年齡上限 金管局保監跟進

1 : GS(14)@2010-08-22 22:46:50

2010-8-21 HT

  雷曼迷債事件後,不良銷售手法仍禁之不絕!年屆65歲的傅婆婆到銀行處理定期存款時,被轉介至駐銀行的保險顧問,以「保本、高息」游說她買保險,但未清楚說明供款約百萬港元及10年期滿才能取回;又疑為規避65歲的投保年齡上限,將其保單生效日期提前近3個月。

  婆婆直至收到月結單被扣數始發現事件,其子直斥銷售手法存問題,已向金管局及保監處等投訴。立法會議員認為事件涉不良銷售手法,要求監管機構徹查事件。

保誠否認指控 拒撤保單

  不過,英國保誠發言人否認有關指控,並拒絕撤銷保單及退回保費。

  今年5月17日便屆65歲的傅婆婆,於同月20日到渣打銀行新蒲崗分行領取定存利息,當時被職員以高息游說,轉介予駐分行的英國保誠保險顧問梁先生,向她推銷儲蓄計劃,對方只介紹未來10年的回報,並強調「較定期高息及保本」,她不知就裏簽署了文件。

  直至收到銀行月結單,始發現戶口被扣了錢,遂到分行查詢,才知自己簽了保單,未來6年不能斷供,且每年要供款逾16萬元、滿10年才能取回本金及利息,中途一旦斷供,「一毫子都攞唔返」,她頓時感到晴天霹靂。

兒質疑銀行 洩漏母私隱

  傅婆婆的兒子梁先生得悉事件後,遂向渣打分行主管及英國保誠投訴,要求取消保單及退回供款,又質疑渣打向英國保誠洩漏客戶私隱,經紀才得悉其母戶口約有百萬港元,剛好能被該儲蓄計劃「吸盡」。

  保險公司最終願意將投保額降低至每月供款6,000餘元,但梁拒絕,他翻查文件時,竟發現保單生效日期為今年3月1日。他向保險公司質詢,對方職員承認由於該計劃不適合年滿65歲人士,故需提前生效保單。梁先生認為涉違規銷售,已向金管局、消委會及保監處作出投訴。

  英國保誠發言人承認,傅婆婆參加「進寶易」為高儲蓄成分壽險計劃,為管理承保風險,故將一般投保年齡上限訂為65歲,但根據公司行政指引,投保年齡超出上限亦可酌情審批,由於傅婆婆「剛滿65歲、產品承受風險跟一般適齡投保人分別不大」,故推前保單首期保費日,並強調已獲得她同意。

只允減低投保額 兒拒絕

  發言人又指,保險顧問梁先生已清楚向傅婆婆解釋計劃,她亦指定身故賠償的受益人、並已簽收保單掛號郵件,因她並沒有於投保後21日的冷靜期內要求退保,故審核個案後,決定不能取消其保單及退回已繳保費,只能減低投保額。

  渣打銀行發言人承認,為讓客戶有多元化服務,安排英國保誠保險顧問駐各分行,以即時提供壽險服務,但否認有向保險公司透露傅婆婆的個人資料,強調是她自行向保險顧問披露。

  金管局及保險業監理處發言人均表示,已接獲有關投訴,會跟進及了解事件。

  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表示,業界處理保單時最多能推前生效日期(date back)6個月,但主要用於一些商討已一段時間、剛過了某年齡而為免保費被提高的客戶,對今次date back的個案感奇怪。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認為,事件涉不良銷售手法:「為簽到保單而將生效日期推前是不合情理、弄虛作假」,要求監管機構徹查事件。

有冤不敢訴 婆婆變抑鬱   

  已屆65歲的傅婆婆自事件發生後,感到非常抑鬱,一直需服降血壓藥控制情緒。

  她透露自己從無接受過正規教育,根本不明白文件內容,職員又無詳細解釋,她連自己買了保險也不知道:「如果我當時知道要每年供逾16萬元,並要10年才能取回所有錢,我根本不會做!」

子斥銀行 騙母親無學識

  一臉憂心的傅婆婆坦言,為怕家人知道自己被騙,初時只能偷偷飲泣,又失眠又食不下嚥,情緒極受困擾;其丈夫察覺不妥,多次追問下她才於上月底和盤托出,丈夫陪同她到銀行交涉不果,終於本月初向兒子透露事件。

  「如果打正旗號是保險公司,我走入去買保險都心甘命抵,但我阿媽年紀又大,又無學識,走入銀行卻被人推銷買保險及作出巨額供款,銷售手法很有問題!」傅婆婆的兒子梁先生,忿忿不平向本報投訴說。

  梁先生又表示,最不滿經紀為做到保單,竟然date back生效日期:「我很憤怒,沒有想過事件會發生在自己家人身上,事件反映監管不足,仍然有害群之馬!」

  連日來為追討逾16萬元供款而感到身心俱疲的傅婆婆坦言,對渣打銀行已失去信心,早前已將戶口存款轉移到其他銀行,希望早日討回公道。

花旗「追魂call」 苦主「夢中」投保   

  花旗銀行被指以不良手法推銷保險,每周3次在熟睡中被電話追魂的鄧女士,為免再被滋擾,在半睡半醒的情況下,「購入」供款10年的保單,其間多次取消保單不果,惟有無奈繼續供款。

  鄧女士指在04年8月5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入需供款10年的保單,每月供款405元,保單內容包括意外完全及永久殘疾、意外醫療費用及人壽保險,10年後可取回供款。

  04年任職夜更保安的鄧女士,患高血壓及嚴重關節炎,當時她擁有花旗銀行信用卡,04年中花旗銀行的保險推銷員,每周2至3次、早上11時至下午3時致電她推銷保險,她已表明正熟睡,即使關掉手電家中電話仍響個不停。

花旗:個案尚在調查

  接近兩個月的電話攻勢,但噩夢原來才剛開始,同年8月她的信用卡帳單多出405元,致電銀行查詢,一女職員促她先繳款,鄧女士表示自己患病,根本不符合買保險,又要求銀行不要再來電,然後繳款了事。

  可惜繳款未能斷尾,每月信用卡帳單均收取保費,她又收到「香港富邦花旗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保單,但從無人向她解釋保單內容。鄧女士再次致電銀行理論,及要求取消保單,女職員解釋她已供款數期,不如購下保單,自此鄧改為自動轉帳供款,以換來耳根清靜。她坦言,不肯定在朦朧時回答推銷員的內容,故不曾作出投訴及求助。

  花旗銀行發言人回覆指,鄧女士個案尚在調查中,故未有足夠資料評論;又指透過電話投保的客人,毋須簽署任何文件,客人同意投保後,便會收到保單,若冷靜期內取消保單,可全數退回保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450

傳中保監停萬能險 寶能收購萬科或有暗湧

1 : GS(14)@2016-01-21 14:49:5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1/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根據《財新網》的報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於昨日召開高現金價值(下稱高現值)產品監管規定修訂座談會,要求保險公司不得開發存續期3年以內的產品,並且在今年10月1日之後不能夠銷售新的存續期3年以內產品。按照較早前內地媒體報道表示,在2016年的個人保險產品市場中,高現值產品佔比已經超過一半。這意味一旦保監落閘,不單拖累內地保險個人險產品銷售成績,連借助高現值產品吸金資助收購萬科(2202)的寶能系也連帶受到影響。

明報記者 陳偉燊

內地保險公司銷售的高現值產品,其實是以「萬能險」包裝成的產品,屬可調整保費、額度及資金的險種,當中的高現值產品,年結算收益率往往介乎4厘到8厘不等。保險公司很多時借這種等產品大量吸納現金。不過,由於產品結算利率較高,在實際市場息率向下,或資產價格出現波動時,可能會引發流動性風險,因此內地監管機構先後在2014年2月及2015年12月刊發通知並徵求意見,擬加強規範高現值產品。根據修訂,銷售高現值產品的保險公司需要保持10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亦要求不低於50%。

利率較高 易爆流動性風險

據報道指,保監更進一步向業界要求,要求停售1年內存續期的高現值產品之餘,亦不得再開發3年內存續期的產品,甚至提出在10月1日起不得銷售3年內存續期產品。由於新的要求與去年12月提出的徵求意見稿相比,有很大的調整,引起業界擔心,此舉會影響3年期產品的經營成本,建議保監方面審慎處理。

由於內地很多中小型保險公司借開發高現值產品吸金,根據內地不同媒體的報道,單是今年初首7天,七大保險公司的個人險承保費逾760億元(人民幣‧下同)中,便有53%銷售來自高現值產品。因此一旦保監會落閘,或影響保險公司個人險銷售。

寶能借助高現值產品吸金

另在寶能參與萬科的股權爭奪戰中,由於事件涉及寶能借助高現值產品吸金,增加手上增持萬能的籌碼,事件引起若萬能險未能夠提供保障,是否應視為保險產品的爭論。有關事件已經引起監管機構注意。因此保監會此番落閘,市場正觀望會否對寶萬收購戰,構成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690

傳中保監喝停 安邦棄購喜達屋 資金多源自高風險產品 海外投資超越上限

1 : GS(14)@2016-04-02 17:42:37

【明報專訊】近年在海外收購方面所向披靡的安邦保險集團,突然撤出對喜來登酒店母公司喜達屋的競購,市場一片嘩然,市傳中國保監會未有放行,安邦被迫退場。內地有分析指出,安邦在境外大舉併購,已經觸及保險公司境外投資上限,亦有外媒指它大部分資金源自高回報的投資型保險產品,變相是用高槓桿進行海外投資,以致引起監管部門出手,避免觸發連鎖風險。



明報記者 武君

安邦集團昨日表示,基於種種市場考量,決定不繼續推進140億美元收購喜達屋的提案。喜達屋為著名酒店喜來登及度假村品牌集團,早於去年11月已同萬豪簽訂122億美元的收購協議,但今年3月,安邦突然殺出,令喜達屋摒棄和萬豪協議。且安邦頻頻提價,最新更傳加至140億美元,且全部現金支付,遠優於萬豪的現金加股份的收購建議。

多次提價競購 最新加至140億美元

就在喜達屋有意接納安邦出價之際,安邦卻出乎意料放棄,原因耐人尋味。安邦並未回應記者為何退出收購。但據內地媒體《財新網》此前報道,中保監對安邦近期的海外併購並不支持,因已經觸碰了保險機構境外投資不得超過上年底總資產的15%的限制。

安邦由2014年溢價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開始,頻頻進行海外投資,截至目前,已經完成收購的境外保險公司和地產項目逾300億元人民幣。就在競購喜達屋的同時,還進行了另一項併購,以65億美元收購黑石集團的策略酒店集團,且該交易還在審批中。

龐大的收購資金來源之一就是保費。英國《金融時報》曾援引一名接近交易人士表示,只有當收購資金來自保費時,保監會才會介入,其他渠道的資金無需獲得監管批准。又稱,安邦保險很大一部分屬於投資型保險產品(俗稱萬能險),且和其他公司不同,公司資金來自財險投資型產品的佔比非常高。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保險學系主任王緒瑾表示,因財險以短期險種為主,對現金流動性要求比壽險更高,而房地產行業回報期較長,短期資金錯配長期投資,財險投資產品的流動性風險較壽險大。

學者﹕短期資金錯配長期投資

內地保險公司大多將資金投向存款和國債等穩定資產,回報不高;動輒年收益率在5%至6%的萬能險,需要不斷的投資來支撐。近年其他保險公司亦大力推出投資型保險產品,因此作風都進取不少,去年包括中國平安和中壽在內的保險公司共斥資300億美元收購海外一線城市房地產,是2014年的2倍。王緒瑾認為,安邦退出交易原因暫未可知,但或釋出信號,即在國內投資環境改善,以及監管嚴控風險下,保險機構海外疾馳及舉牌的步伐,或將稍作放緩。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402/news/ec_ec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011

傳中保監促內險自查十大風險

1 : GS(14)@2016-08-07 01:04:31

【本報訊】據內地《財新網》報道,中國保監會向保險機構發出通知,要求他們就十個方面的風險問題作「自查整改」,整改完成後,監管當局將會抽查。據指,保監會日前發出《中國保監會關於開展保險機構「兩個加強、兩個遏制」回頭看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險公司就十個風險自查整改,若自查結果不及格,保監會將介入協助,進駐期間有關公司需依法停止接受新業務。報道稱,所指的十個風險問題,首要是公司治理風險,其次是產品、資金運用、償付能力、資產負債錯配及流動性風險等等。《財新網》引述業內人士指,是次要求自查的規定細緻及全面,過往從未試過,又認為自查「不及格」的標準存疑,未知會產生甚麼效果。受消息影響,內險股昨日全線捱沽,其中平保(2318)收跌2.7%,報36.05元;國壽(2628)跌2.59%,報17.32元;中國太平(1339)跌2.34%,報15.02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4/197219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419

回佣難界定 須保監處跟進調查

1 : GS(14)@2016-08-10 04:45:32

【明報專訊】向內地人銷售香港保險產品,究竟哪些行為屬違規?對此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回應,按中國保監會的規定,在內地不准推銷香港保險,以任何形式宣傳都屬違規。原則上,整個介紹香港保險產品的過程都只可以在香港進行。他續稱,回佣更是非常嚴重的違規行為,可能導致中介被停牌,甚至終身吊銷牌照。另外,任何形式的回贈也是禁止的,提供京東購物卡、機票等均明顯觸犯香港保險從業員守則。

陳健波表示,回佣較難界定,究竟團費包車費是否屬回佣,這些情况都需要保監處跟進調查,遇到類似情况可向保監處投訴,再由保監處界定是否構成回佣。

本報又向友邦保險(1299)香港及澳門行政總裁陳榮聲查詢,友邦員工提供跨境車接送客人來香港購買保險的情况,他表示如果代理只是想「識吓朋友」,亦無可厚非。但是對於在內地平台招徠銷售人員推銷友邦的產品,再提供反佣,他回應「我們一直以來都非常反對」。

友邦CEO:一直非常反對回佣

有大行經濟師表示,來香港買保險的旅行團有可能複製幾年前零團費旅行團,保險的條款很難解釋清楚,以這種手法銷售,非常不利香港旅遊城市的形象。

另外有香港本地經紀透露,一些中介提供回佣造成了不公平競爭,也拖低整個行業質素。她形容,做法其實不罕見,內地客人有時候一來價問是否退佣金,並謂「你不退,有別人退啊」,而保誠(2378)7月1日開始正式在投保申請聲明上加上一段話,指保誠不會確認任何回佣協議,所有宣傳和銷售過程均在香港發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694&issue=201608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176

恒指中止4連升 內險股做好 保監新規刺激 中壽升4%

1 : GS(14)@2016-09-09 04:38:23

【明報專訊】中保監推行壽險新規例下,各大行解讀為對上市內險股影響正面,內險股昨日全線拉升,中壽(2628)逆市大漲4%(表1)。不過,恒指四連升「斷纜」,分析認為內險股難以支撐後市升勢,中保監新規亦可能導致撤資的隱憂。

明報記者 顧冷冰

繼中保監推出新規,嚴控萬能險在內的中短存續期產品之後,昨日多家大行齊聲唱好(表2),指新規可遏制內險過度競爭,降低內險負債成本;上市內險業務涉足中短期產品較少,反而受惠;又指新規釋放了內地保險業的下行風險,增加內險企業的盈利穩定性,將刺激板塊向上;花旗和野村分別指出,最受益新規的保險企業是中壽和新華保險(1336),中壽昨日逆市升4.1%,高收20.15元,領跑內險股;新華保險亦升2.3%。

高盛﹕非上市內險面臨資金困難

不過,新規亦有隱憂,高盛報告稱,非上市內險可能面臨資金流困難,一旦出現信用風險,資金可能從整個內險行業中大舉流出。業內人士表示,由於部分險企在新規之後無法維持原有的保證收益率,或引發「擠兌潮」,一旦兌現出現困難,保戶可能為了獲取流動性,連帶從其他上市保險企業撤回保單,造成行業危機。中銀國際董事羅婉湘表示,新規對於上市保險公司並無直接利好,反而擔憂大型保險企業,資產和負債的期限錯配問題。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內地息口一路下跌,中資金融股無可能持續做好,更遑論支撐大市,稱「買港交所好過買中資金融股」。

黃國英﹕中資金融股無力支撐大市

中保監新規將萬能險的利率保證上限設為3 厘,並要求「中短存續期業務」比重逐步減少至三成。

據中保監顯示,今年1至7月份的各大內險企業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一般認為此數額主要是萬能險),若按此推算,萬能險佔原保險保費收入比例最高的是中壽和平保(2318),分別為32%和31%,比重最低的是新華保險(1336)。另有美資大行分析師表示,平保的萬能險比重雖然高,但是最高保證利率一般只有2.5%,故不受保監會新規影響。

港股通再耗48億 追捧匯控內銀

惟恒指昨日中止四連升,雖然一度高見23830點,刷新逾一年高位,但收市跌45點或0.2%,報23741點。恒指14天相對強弱指數(RSI)為75.1,技術上仍屬超買:國指保持強勢,五連升,累升428點,昨日收報9970點,升31點或0.3%。北水南下買賣港股持續活躍,昨日港股通額度再耗掉46.71億元人民幣,追捧股份仍為匯控(0005)及內銀股。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33&issue=201609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080

保監局延至明年初成立

1 : GS(14)@2016-09-27 07:11:42

【本報訊】獨立保監局原預期可趕於今年底成立,接替保監處現時職能,不過在目前進度下,獨立保監局主席鄭慕智認為時間表「有啲挑戰」,明年初成立是較為現實的估算,此前希望能聘請熟悉國情的行政總裁。


計劃招聘300人

鄭慕智指,現時仍朝着招聘近300名員工的目標進發,已收到逾千人申請,短期內需要與數百人進行面試。他指特別感激保監處有近百名中、高管理層願意過渡至保監局,希望首批管理團隊能於明年初正式上馬。至於全球招聘行政總裁進度,他笑言:「仲未有,等緊顧問團隊張申請人名單」。雖然初步知道不乏具資歷的申請人應徵,但鄭慕智希望未來行政總裁除了對監管及保險業有認識外,更要熟悉中國國情。鄭慕智指,現時獨立保監局的董事會成員積極投入成立保監局工作。若保監局成立進度踏入第二階段,反映已經完全接管保監處的職能;最後階段將是實施發牌制度,接管3個自律規管機構的保險中介人規管工作,料需時約1至2年。保監局成立日期較原訂推遲,鄭慕智慨嘆:「搵辦公室好難搞。」由於保監局辦公室預期佔地3萬呎,近年商廈供應有限,難覓有合適設施及位置理想的辦公室。「其實香港唔係冇地方,但比如工廈要做辦公室,改變地契規定用途,需要多方面批准,有時香港人係欠缺彈性」。他指,保監局或會先找臨時辦公室,然後再「邊做邊搵」。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6/197820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084

保監局鄭慕智籲業界勿急功近利伺機研合法跨境銷售

1 : GS(14)@2016-09-27 07:11:42

【人物專訪】人民幣貶值下,北水持續湧港買保險;年初銀聯卡實施碌卡投保設限後,曾引起業內恐慌,獨立保監局主席鄭慕智接受本報專訪時指,任何人來香港買保險完全沒有限制,惟業界不應急功近利,走捷徑違規銷售,料來年初保監局成立後,適當時候會探討跨境銷售合法化,不過當局首要任務為降低港保險商進入內地門檻。記者:周家誠 陳洛嘉



於多間監管機構任公職、擅長保險訴訟官司的鄭慕智,去年底履新保監局主席。他坦言,業內曾反映內地客新造保單業務屬重要生意來源,千萬不要因少數害群之馬,令這個業務來源受影響,而當局提出了從事保險生意的守則,希望業界不要急功近利走捷徑。


來年晤內地傾談發展

事實上,近年有內地機構違規將客戶資料轉介至本港,網上跨境銷售亦成慣例,故此中保監大力打擊,並曾與港保監處會面,最終要求內地客在港投保前須簽署風險聲明書,當中首要提到任何形式的跨境銷售均屬違法,本月正式生效。鄭慕智說,任何地區人士來港投港並無限制,最重要是在香港簽單:「香港係好公平自由嘅地方,我哋責任係保持個自由度。最重要令佢哋知道自己買乜保單,有問題點樣搵答案,不會話對邊個生意來源特別優待。」目前保監處職能正預備過渡至新成立的保監局,鄭慕智表示要等到來年才會主動與內地機構聯絡,傾如何發展保險業。被問到會否提出容許本港中介人跨境銷售香港保險,他表示適當時候一定會討論這個事情,不過在兩個不同的監管制度下,很多事情需要理順。






指港毋須做限額制度

「現時香港人可在港考內地中介人保險從業員執業試,已經是中期安排」。鄭慕智說,未來將會大力爭取降低保險公司准入內地門檻,現時經CEPA進入內地門檻相當高,必須最少具50億美元資產、並有30年保險業營運經驗,若果能降低對港得益會更大。本港今年上半年內地客新造保費佔本港總新造保費接近四成,被問到預期未來數年內地客對港保險業貢獻時,鄭慕智笑言沒有水晶球,「香港是自由市場,沒有需要做限額制度,如果個佔比繼續上升,咪升囉,呢個係商業活動,多過監管方面要擔心嘅問題」。此外,保監局本月成立未來工作小組(Future Task Force),正招攬業界、學者、科技公司加入,除探討近期關心的各項議題,亦會着力推動金融科技應用於保險業事宜,例如發展網絡、視像銷售保險;保險業風險為本資本框架(RBC)未來數年逐步落實,業界認為會加重保險公司資本負擔,亦是討論重點之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6/197820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0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