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因為物聯網技術,理察.沃爾曼終於可以做一樁比創辦TED大會更瘋狂的事,實現他五十年前的計畫——城市瞭望台。這項計畫目標要連結一千座以上城市,建立一套全新城市溝通標準,讓城市之間可以互相對照、學習,未來無論你在巴黎、京都、台北或紐約,都可以透過雲端得到這些訊息。 撰文‧周品均 有一個舞台,它是賈伯斯第一次帶著麥金塔電腦站上去的地方、索尼第一次將CD於世人面前亮相、Google在這裡公開無人駕駛車輛、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這裡說明宇宙祕密、比爾蓋茲在這裡分享與疾病對抗的經驗,這個舞台就是TED大會。 TED大會首次在一九八四年舉行,三十年以來已有數不清的創意從這個平台誕生,網路上的TED影片已吸引好幾億人次的點閱,而催生這個創意萌芽平台的是他——TED創辦人理察.沃爾曼(Richard Saul Wurman)。 理察.沃爾曼出生於美國費城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大學讀的是賓州大學建築系。在創立TED之前,他的工作是一位建築師,與科技沾不上一點關係,三十歲時曾與朋友合作開過一家建築設計公司;然而,不但建築設計公司的營運從來沒達到目標,他後來從事的教學工作、寫書、主持會議等事業,也都沒有為他帶來大紅大紫的機會。 用手機與電腦 就能觀察城市動態 直到一九八四年TED誕生,沃爾曼終於嘗到功成名就的滋味。他堅持TED不接受贊助、不能宣傳、沒有綵排、沒有講稿,甚至不邀請政治人物以及企業執行長,並且要演講者在平均十八分鐘的時間內,為觀眾帶來大家從來沒聽過、酷炫新訊息的形式,讓TED成為各領域爭相朝聖的創新大會。 如今三十年過去,這位將TED打造成全世界創意搖籃的教父,再度帶來一項全新計畫,他要讓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透過手機與電腦,觀察一千座城市的動態指標。二○一四年七月,沃爾曼在全球最大的地理訊息系統公司Esri的使用者大會上,發表了這項名為城市瞭望台(Urban Observatory)計畫。 八月八日上午,理察.沃爾曼坐在他紐約的書房中,接受《今週刊》電話訪問。現年已經七十九歲的他,興奮地說起自己正在進行的計畫,「這項計畫比TED更廣」。電話那一頭的沃爾曼提高了語調。 「你知道嗎?全世界目前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占去總數一半,到了五○年,全球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都會居住在城市裡。」他接著說,當城市人口密集度越來越高後,城市會遇到的問題也將前所未見,問題是,「城市之間有辦法藉由客觀的數據分析,而彼此學習嗎?」「很難,因為每座城市蒐集資訊的方法不一樣,過去也從來沒有一套標準化的城市地圖。」他所謂的地圖,不單單只是表現地理位置的平面圖,而是包含各種「城市居民行為數據」的地圖。 「其實,這是個醞釀多年的夢想,我在一九六○年代就想做這件事了!」沃爾曼說。事實上,早在一九六二年,他就曾出版這樣一本書,一本比較全球五十座城市的地圖集。 相較當年,如今的「城市瞭望台」計畫先進多了,它將透過3D模擬、地理訊息系統(GIS)、衛星等技術,建構出全球模型,並且由全球超過二百個國家中、一萬五千名地圖學家提供數據,由沃爾曼的合作夥伴Esri進行地圖製作。 而今年全球最夯的物聯網技術,正是幫助他實現城市瞭望台夢想的推手,「物聯網讓我們可以蒐集到不同城市的數據(data),同時進行大量數據傳輸與分析。」他以鉛筆作為比擬,「如果沒有筆的發明,想要畫畫將費時、費力得多,而物聯網就像這枝筆,有了這枝筆,我才能以更容易的方式實現計畫。」 懂得分析數據 ﹁只是想更瞭解世界」 目前,全球約有五十八座城市加入城市瞭望台計畫,到了二○一八年,沃爾曼的目標是要讓全世界一千座城市都參與這項計畫,「你可以輕易掌握世界上每座城市的孩童上學地區分佈,也可以觀察疾病擴散的狀態。」他還打算要在計畫中加入收入、犯罪統計、流浪者、健康統計的指標。至於這些資訊究竟能夠創造多少實際價值?他坦言,「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們有一堆大數據,這些數據如果不被試著解讀,就是一堆垃圾。」倒是他的合作夥伴,對於「城市瞭望台」的企圖有著較為明確的解釋,「我們讓城市之間可以用相同語言對話,一座城市可以輕易地向另一城市學習經驗。」Esri創辦人Jack Dangermond說。 TED大會風行全球,奠定沃爾曼在網路時代的一席之地;如今,物聯網時代來臨,他的腳步也沒有落後,他不僅懂得蒐集數據的重要性,更瞭解只有數據是沒有用的,更重要的是分析數據,「我的目標是把巨量資料變成能理解的重要資訊」。沃爾曼說,自己想推動城市瞭望台計畫的原因就這麼簡單。 「別問我是不是想要改變世界,我不想!我只是想更瞭解世界。」即使TED已經成為網路時代中的傳奇,理察.沃爾曼也從未改變過他的初衷。 理察.沃爾曼 (Richard Saul Wurman) 出生:1935年 現職:城市瞭望台計畫主持人經歷:城市瞭望台計畫人、TED創辦人、建築師學歷:美國賓州大學建築碩士家庭:已婚,育有4子 |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德國著名投資大師,被譽為「20世紀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他在德國投資界的地位,有如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這個1906出生、1999年逝世、足足活了93歲的長壽老者,35歲時就在股市賺足了可供一生花費的財富,同時一生共出版了13本國際暢銷著作。又被譽為「股市教授」。科斯托拉尼這位蜚聲世界的大投資家,1980年以後卻以「投機者」自居,並深以為傲。《大投機家》一書是他平生所寫的最後一部著作,其中凝聚著他一生以投資為業者的金玉良言。
在此,我把我對此書的讀書筆記要點刊載出來,供朋友分享。
第一,科斯托拉尼主要是做中期大波段操作,他既按基本面進行分析,又按股市技術面分析,獲取大的股市波動差價。他對股票投資者是這樣分類的:
1、交易所的賭徒——交易所的小投機手。他們試圖利用每一次微小的股市波動,在101元的價位上買進一種證券,然後在103元的價位上賣出;接著在90元的價位上買入另一種證券,在91.50元的價位上賣掉。他在短期內能獲得成功,當股市震動或下跌時,則遲早會破產。他的表現就像一位從一張桌子跑到另一張桌子的輪盤賭賭徒。
2、交易所的馬拉松賽跑者——投資者。投資者與投機手相反,他購買股票是為了防老或給兒孫們做嫁資,他從不看行情,他想長期投資於股票的那部分資金,就一直投資於股票。對投資者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投資於多種標準股票,也就是所謂的藍籌股。今天最大的投資者是美國和英國的退休基金。投資者不管什麼時候進入交易所,他們在長期都是贏利的。沃倫·巴菲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資者,他建議每位讀者成為投資者。
3、具有長遠眼光的戰略家——投機者。投機者處於小投機手與投資者之間,他只看趨勢,關注不同的基本因素:貨幣與信貸政策、利息率、經濟擴張、國際形勢、貿易平衡表、商業消息等。他們不受二手消息的影響,設計一個理想的投資組合和戰略,根據每天發生的事件來調整。科斯托拉尼自己說,他是一個純粹的投機者。
(我的點評:對自己屬於哪一類投資者我們自己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我們就不會有自己投資的基本原則、盈利模式、主要紀律。特別是科斯托拉尼把一般散戶投者稱之為交易所的賭徒,很有警示意義。我國的很多小散戶都是此種類型。科老又稱自己為「投機者」,實際他是一個關注大盤趨勢,又關注股票基本面和股票走勢技術面的「具有長遠眼光的戰略家」,他是我學習的榜樣)。
第二,科斯托拉尼反對憑看行情圖表賺錢,他說,看圖表是一門徒勞地尋求使之成為科學的東西的科學。如果被不同的圖表所誤導,如「頭肩形」、「三角形」、「茶托形」,諸如此類的形狀,那就意味著賠錢。他說:「在我的實踐中,我認識的許多交易所的投機手,他們根據圖表發展的趨勢進行交易,他們沒有一個成功,相反,很多人不久便退出交易所」。
(我的點評:技術圖表作為早期股票走勢分析工具曾經起過一定的作用,但其有很大的缺陷和侷限性,現在仍把他作為唯一的至高無上的分析工具使用肯定是不對的。現代股市分析方法正在從過去的純技術分析、純基本分析,向系統分析和模型分析的方向發展,我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
第三,科斯托拉尼認為:成為一個好的投資者或投機者,操作成功都需要資金、想法、耐心和運氣四個因素。1、利用貸款去買股票是絕對不可行的。2、對於投機者來說,想像力是多麼的重要。如果他已經想好了某種策略,那麼他就要堅信自己的想法,不應該被朋友或者某種說法和當天的重要的事件所動搖,否則最天才的考慮對他也不起作用。3、耐心也許是交易員所必需的最重要的素質,沒有耐心就會犯錯。如果您沒有耐心,就別進證券交易所的門。首先人們要經歷痛苦,然後才能賺到錢。如果人們能夠把握住投機的有效性,那麼賺錢只是時間問題了。4、除了資金、想法、耐心之外,投機商還需要一個因素:運氣。戰爭、自然災害、政治變革、新發明或者欺騙都有可能導致投機失敗。
(我的點評:請我們都記住科老說的股票投資的四大因素。不要用不能冒險的錢去炒股票,要用思想和耐心在股市中賺錢,同時還要相信運氣,在股市中不要跟命運賭氣。)
第四,科斯托拉尼還對選時選股有很經典的論述。他說,首先要考慮普遍行情,然後才是選擇股票。只有那些投資股票20年以上的人才可以不考慮普遍的行情。如果行情看漲,即使是最差的股民也能賺到一些錢;但如果行情看跌,甚至是最棒的人也不能獲利。
關於選股,他認為,如果普遍行情很積極,那麼股票投機者必須挑選增長潛力大的股票。如果普遍的趨勢是下滑,增長型行業能夠保持原先的水平,這一行業中最好的企業的股票或許還能上漲。如果股市在某個時間好轉並且資金充裕,那麼這些增長股就會以火箭般速度被推至一個峰值。但要小心,如果公眾已經選出了增長型的行業,那麼股價總是特別高,而該股票以後幾年,甚至幾十年內的增長都已經被認識了。新的行業以「之」字形發展。它們一會兒飛速向前,一會兒又後退,然後又第二次增長,第二次後退。但從不會回到它們的初始狀態。科斯托拉尼還寫道,他經常把精力放在所謂的「逆轉股」上,在追求多樣性方面它的機會超過了整個市場。逆轉股是指那些陷入危機出現虧損甚至不久就會破產的企業的股票,其股價在企業不好時相應跌入低谷,如果這些公司逆轉並能重新盈利,它的股價會很快回升。
科斯托拉尼舉了一個他買逆轉股的例子。克萊斯勒公司作為世界第三大汽車製造商,在20世紀70年末幾乎破產。他以3美元一股的價格買了它的股票。經紀人建議他趕緊甩賣,因為這個公司不久肯定會破產。然而他想,將一隻從50美元跌到3美元的股票趕緊甩賣,實在是荒唐。機會與風險不成比例。如果公司真的倒閉了,每股只能賠3美元;但如果公司被拯救了,他的收益將會是30美元甚至更多。結果他獲得了成功。克萊斯勒的經理人以高超的技藝和新的模式改建了這個公司,它的股價從3美元向上猛增,之後保持在150美元的水平。
(我的點評:科老是一個非常重視大盤趨勢走勢的投資家,認為趨勢第一;同時,他又非常重視選股,但認為選股與趨勢相比,選股第二。這就是他所說的:「首先要考慮普遍行情,然後才是選擇股票。只有那些投資股票20年以上的人才可以不考慮普遍的行情」。在選股時,他最看中的是成長、潛力股,即他所說的:「股票投機者必須挑選增長潛力大的股票」。這一點值得我們記取。)
三年前,小米手機發布會上,陳年是嘉賓中最受矚目的,那時候雷軍與他的朋友們穿著凡客的T恤、牛仔褲、樂淘的憤怒小鳥的鞋子。陳年與雷軍站在舞臺中央,拿著小米手機,砸著iPhone。
三年後,小米4的發布會上,陳年安靜地坐在臺下,學習著小米的路演發布。雷軍在臺上,穿著凡客的三件套,這個時候樂淘轉嫁他人,已是明日黃花,不過,凡客還在。也是這三年,YY與獵豹移動都上市了,李學淩悠閑的釣魚,傅盛在萬里長城指點江山,完成冰桶挑戰,欽點馬雲。陳年卻在忙著籌備發布會。
小米4的發布會後,陳年與同事在天臺安靜地抽著煙,煙沒有戒,陳年與凡客的理想也沒有戒。不過,周圍的記者似乎並不關心或留意到陳年。幾年前的發布會後,陳年也在抽煙,那時候熟或不熟的記者總會圍上來,聊各種話題。
陳年說,過去的時間里,“幾乎滅頂之災,幾近身敗名裂”。
無論過去的一年是如何兇險,凡客終究還是挺過來了,裁員精簡、新的股東加入、新的融資,也帶來了運營思路的改變。新的投資,新的運營思路,都與雷軍和小米有關。雷軍是凡客的天使投資人,也是陳年卓越時代的老搭檔。
卓越的經驗,造就了凡客早期的崛起,凡客的經驗也是小米手機的邏輯起點。與雷軍的一次酒局後,小米模式開始反哺凡客,陳年與凡客又回到原點。沒錯,還是牛仔褲,還是襯衫。
陳年與雷軍的那次酒局後,陳年不再像過去兩年一樣,沈在反思中,而是近乎瘋狂地跑遍中國,甚至是日本、越南。陳年一路看市場,拜訪客戶,查看代工廠。他的同事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前的反思是形而上的,這一年來,陳年的反思是行。
小米模式,概括起來就是單品爆款,性價比加口碑。
過去的一年,凡客最大的變化,是做減法——除了品類精簡、人員精簡,還有資產精簡,如風達剝離。品類精簡,其實是回歸凡客最初狀態,當然,這是以保證產品質量為前提的,無論是陳年亦或是雷軍,都曾說,凡客一度的迷失,表象是品類肆無忌憚的擴充,本質還是品質把控的不到位。
除了減法之外,陳年也在尋找讓凡客能夠重新聚集勢能的品類——企業運營,講究造勢,各類資源聚集形成“堰塞湖”,居高臨下,順勢而為。明星品類,便是勢能出口。譬如卓越時代,1塊錢的《大話西遊》光碟,譬如凡客2010年的29元T恤,又譬如小米公司的1999的小米手機與699的紅米。單點強壓,能夠快速占領市場,又能帶動周邊產品。
從凡客80支襯衫,到300支,陳年似乎找到了突圍的品類。當然,選好品類只是個開始。
過去一年里,陳年讓助理找來數十本關於服裝的書,有的是大學里服裝系的學生教材,也有的是服裝時尚史,也有服裝設計。看來看去,讀來讀去,陳年說,還是大學教材好,基礎、簡單,也豐富。幾個月下來,陳年介紹起布料、設計、做工等等,都是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凡客說到底還是人民時尚,陳年說,水井柳詞才是最高境界。
前陣子,陳年發了一條滿腹牢騷的長微博,說自己與某位供應商的對話,供應商說了許許多多的理由,從企業運營到KPI,再侃侃而談到了中日關系,目的是讓陳年相信,凡客應該下單。但陳年就是沒下單,只說是,“那款衣服,改來改去都不入我的眼”。
從與雷軍酒局的徹夜長談,曾經不是特別關註產品的陳年,變得越發挑剔產品。最近,他在找一位日本同聲翻譯,凡客的襯衫找到一個重量級的合作者,是個日本人,名字叫吉國武。
陳年介紹這個日本人說,他是日本最好的襯衫匠,35年職業生涯中,第一次與中國品牌合作。吉國武的公司叫,HITOYOSHI,已經有120年的歷史,一直只做一件事:襯衫。
襯衫,是陳年過去一年關註最多的,也是凡客與吉國武合作的內容。過去的一年里,陳年低調許多,凡客在喧囂的電商圈也是鬧中取靜,他們在反思,也在蓄勢。陳年說,“我就是希望節奏緩慢的,相對安靜的,說一件做了一年,才做明白的白襯衫”。
8月28日的發布會,陳年準備了一年,其實也可以說是,準備了7年。這也算是凡客的又一次轉折吧。凡客開始學習小米的經驗,不止是單品爆款的路子,也有“工程衣的試穿與評測”——8月28日襯衫發布前,陳年通過微博招募銀行、公務員、4S店和保險業、IT項目男、老師、新浪和發型師,讓他們試穿。陳年說,我的信心是,你穿上這件襯衫,肯定完爆那些千元以上的。千元以下的,更不在話下。
我並不清楚,服裝與手機,看似天壤有別的兩個生意,道理是否相通,小米的經驗是否能真正適合於凡客。清楚的是,凡客又回到了創業時的原點,2008年,那時候凡客也是賣白襯衫。
這的確是個輪回。
關於陳年,關於凡客,有許多想說,卻又提筆又止。辛棄疾說,“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時間是殺豬的刀,也是磨人的石。
突然想起,曾放在陳年書桌上那本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的傳,書名叫《一勝九敗》。
文似看山不喜平,幾度曲折才是真芳年。凡客的路,其實還長。
來源:移動吐槽
向渾水學習如何調查公司 作者:嶽大攀 侯安揚 在美中概股的狙擊者渾水,應用的是正常的公司盡職調查方法,為何能頻頻揭露問題? 對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而言,以狙擊和做空問題中概股為目標的渾水調查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下稱渾水)不是一個令人愉悅的名字。 截至目前,渾水已狙擊了東方紙業(AMEX:ONP)、綠諾國際(NASDAQ:RINO)、中國高速頻道(NASDAQ:CCME)、多元環球水務(NYSE ![]() 渾水成立於2010年6月28日,創始人是一名叫卡爾森·布洛克的美國人。卡爾森畢業於南加州大學,主攻金融輔修中文,後攻讀了芝加哥肯特法學院的法學學位。他2005年來到上海,就職於一家美國律所;2008年創辦了一家倉儲物流公司;2010年創辦渾水,主要做空在國外上市的中國概念股。目前渾水在調查造假公司方面可謂駕輕就熟,多次狙擊成功,令中國概念股顏面盡失。 當然,渾水的狙擊亦偶有失手。2011年7月初,渾水在其網站上發布了一封致展訊通信高層的公開信,對其財務數據提出質疑,展訊股價應聲暴跌34%。展訊隨即澄清,證明疑點不成立,股價遂出現“V”型反轉並在隨後數月時間里創出歷史新高。 總體而言,為什麽渾水做空的成功率如此之高? 一方面,很多中國概念股本身就存在或多或少的道德風險。類似問題在A股市場可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但是在美國市場就存在著一套很成熟的制衡機制,就像生態系統一樣優勝劣汰。作為“狙擊者”,有漏洞存在,渾水才能狙擊成功。蒼蠅不叮無縫的雞蛋,就像索羅斯襲擊的對象一定是財政、貨幣體制出現嚴重漏洞的國家,客觀而言,這種行為反而促進了被攻擊的國家的金融體系體制改革。無論是渾水,還是索羅斯,都是保持金融“生態系統”趨向均衡的關鍵因素。 另一方面,渾水在攻擊一家上市公司前做了大量研究,為獵殺做了充分的準備。渾水發表的質疑報告中篇幅最短的有21頁,最長的達80頁。做多和做空都需要做調研,但方法論截然不同,做多是“證實”,優點和缺點都要考量,權衡之下才能給出“買入”的評級;做空則是“證偽”,俗稱“找茬”,只要找到企業的財務、經營造假證據,“硬傷”一經發現,即可成為做空的理由,類似於“一票否決制”。 對於中美上市公司道德風險問題及證券市場監管體制,已有很多文章做過深刻研究,這里不再贅述。歸納總結渾水的報告之後,可反推出其整套調研體系,總體來看分為兩個相互滲透的方式:查閱資料和實地調研,調查內容涉及到公司及關聯方、供應商、客戶、競爭對手、行業專家等各個方面。 查閱資料 查閱資料和實地調研結合是了解一個公司真實面貌必做的功課。盡管無從得知渾水是如何選擇攻擊對象的——有可能是初步查閱資料和財務分析發現疑點並順藤摸瓜,也有可能是有內部人提供線索,但在選定攻擊對象後,渾水必對上市公司的各種公開資料做詳細研讀。這些資料包括招股說明書、年報、臨時公告、官方網站、媒體報道等,時間跨度常常很大。比如在調查分眾傳媒時,渾水查閱了2005-2011年這六年時間的並購重組事件,從中摘錄了重要信息,包括並購時間、對象、金額等,並根據這些信息做了順藤摸瓜式的延伸,進一步查閱了並購對象的官網、業務結構等。 理論上講,“信息元”都不會孤立存在,必然和別的節點有關聯。對於造假的企業來說,要編制一個天衣無縫的謊言,需要將與之有關聯的所有“信息元”全部疏通,對好“口供”,但這麽做的成本非常高,所以造假的企業只會掩蓋最明顯的漏洞,心懷僥幸心理,無暇顧及其他漏洞。而延伸信息的搜索範圍,就可以找到邏輯上可能存在矛盾的地方,為下一階段的調研打下基礎。比如渾水根據公開信息,層層挖掘出了分眾傳媒收購案中涉及的眾多高層的關系圖,為揭開分眾傳媒收購案例內幕提供了重要線索。 調查關聯方 除了上市公司本身,渾水還非常重視對關聯方的調查。關聯方一般是掏空上市公司的重要推手。關聯方包括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兄弟公司等,還包括那些表面看似沒有關聯關系,但實際上聽命於實際控制人的公司。渾水在查閱綠諾國際的資料時,發現上市公司2008年和2009年所得稅率應該為15%,但實際納稅為零。經過進一步查證,發現上市公司僅為一個殼,所有資產和收入均在關聯方的名下,上市公司利潤僅為關聯方“賬面騰挪”過來,屬於過賬的“名義利潤”,並發現實際控制人向上市公司“借”了320萬美元買豪宅,屬於明令禁止的“掏空上市公司”的行為。 公司實地調研 對公司實地調研是取證的重要環節。渾水的調研工作非常細致,調研周期往往持續很久,比如對分眾傳媒的調研時間長達半年。調研的形式包括但不限於電話訪談、當面交流和實地觀察。正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實地調研的結果往往會大大超出預期。渾水一般會去上市公司辦公地點與其高層訪談,詢問公司的經營情況。渾水更重視的是觀察工廠環境、機器設備、庫存,與工人及工廠周邊的居民交流,了解公司的真實運營情況,甚至偷偷在廠區外觀察進出廠區的車輛運載情況,拍照取證。渾水將實際調研的所見所聞與公司發布的信息相比較,其中邏輯矛盾的地方,就是上市公司被攻擊的軟肋。 比如在調查東方紙業時,渾水發現工廠破爛不堪,機器設備是上世紀90年代的舊設備,辦公環境潮濕,不符合造紙廠的生產條件。發現庫存基本是一堆廢紙,驚呼:“如果這堆廢紙值490萬美元,那這個世界絕對比我想象的要富裕的多得多。” 在調查中國高速頻道時,渾水實地察看了50多輛公交車上終端廣告播放情況,發現司機都喜歡播放自帶的DVD節目,高速頻道對終端控制力較弱。調查多元環球水務時,看到其中一個辦公地點形同虛設,員工毫無工作狀態,戲稱之為“成人托管所”。 調查供應商 為了解公司真實經營情況,渾水多調研上市公司的供應商,印證上市公司資料的真實性。同時,渾水也會關註供應商的辦公環境,供應商的產能、銷量和銷售價格等經營數據,並且十分關註供應商對上市公司的評價,以此作為與上市公司公開信息對比的基準,去評判供應商是否有實力去和被調查公司進行符合公開資料的商貿往來。渾水甚至假扮客戶去給供應商打電話,了解情況。 比如在調查東方紙業時,渾水發現所有供應商的產能之和都遠小於東方紙業的采購量。調查嘉漢林業時,則發現其供應商和客戶竟然是同一家公司,公司幹的是自買自賣、體內循環的把戲。調查中國高速頻道時,發現上市公司聲稱自己擁有獨有的硬件驅動系統,但是中國高速頻道的供應商在阿里巴巴網站公開銷售同樣的產品,任何人都能輕易購得。 除了傳統意義上的供貨商,渾水的調查對象還包括給上市公司提供審計和法律咨詢服務的會計師和律師事務所等機構。如在調查多元環球水務時,渾水去會計師事務所查閱了原版的審計報告,證實上市公司篡改了審計報告,把收入至少誇大了100倍。 調研客戶 渾水尤其重視對客戶的調研。調查方式亦包括查閱資料和實地調研,包括網絡調查、電話詢問,實地訪談等。渾水重點核實客戶的實際采購量、采購價格以及客戶對上市公司及其產品的評價。如渾水發現中國高速頻道、綠諾國際宣稱的部分客戶關系根本不存在,而多元環球水務的客戶(經銷商)資料純屬子虛烏有,所謂的80多個經銷商的電話基本打不通,能打通的公司,也從未聽說過多元環球水務。 核對下遊客戶的實際采購量能較好地反映上市公司公布信息的真實性。以東方紙業為例,渾水通過電話溝通及客戶官網披露的經營信息,逐一核對各個客戶對東方紙業的實際采購量,最終判斷出東方紙業虛增收入。虛增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即擬定假合同和開假發票,這也是國內上市公司造假的通用方法。 客戶對上市公司的評價亦是評判上市公司經營能力的重要指標。綠諾國際的客戶對其評價惡劣,稱之為業界一家小公司,其脫硫技術由一家科研單位提供,不算獨有,更不算先進,而且脫硫效果差,運營成本高,其產品並非像其聲稱的那樣前途一片光明。 傾聽競爭對手 渾水很註重參考競爭對手的經營和財務情況,借以判斷上市公司的價值,尤其願意傾聽競爭對手對上市公司的評價調查,這有助於了解整個行業的現狀,不會局限於上市公司的一家之言。 在調查東方紙業的時候,渾水把東方紙業的工廠照片與競爭對手晨鳴紙業、太陽紙業、玖龍紙業和華泰紙業等做了對比後發現:東方紙業只能算一個作坊。再對比東方紙業和競爭對手的銷售價格和毛利率發現,東方紙業的毛利率水平處於一個不可能達到的高度,盈利水平與行業嚴重背離。 在調查綠諾國際和中國高速頻道時,它們都宣稱在本行業里有某些競爭者——這些競爭者基本都是在行業內知名度很高,然而渾水去訪談競爭對手發現,這些競爭對手竟然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請教行業專家 在查閱資料和實地調研這兩個階段,渾水有一個必殺技——請教行業專家。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請教行業內的專家有利於加深對行業的理解。該行業的特性、正常毛利率、某種型號的生產設備市場價格,從行業專家處得到的信息效率更快、可信度更高。如當年銀廣夏被調查一樣,一般人難以斷定其生產過程的真偽,而行內專家對此卻熟稔於心。渾水在調查嘉漢林業時請教稅務專家、調查東方紙業時請教機械專家、調查分眾傳媒時請教傳媒專家、調查綠諾國際時請教脫硫技術專家、調查多元環球水務時請教過制造業專家、援引專家的言論,總是比自己的判斷更有說服力,這也是渾水樂於請教專家的原因之一。 重估公司價值 在整個調研過程中,渾水常會根據實際調研的結果來評估公司的價值。如對東方紙業大致重估了存貨的價值,並且拍攝工廠照片和DV,請機械工程專家來評估機器設備的實際價值;還觀察工廠門口車輛的數量和運載量來評估公司的實際業務量。 渾水亦善於通過供應商、客戶、競爭對手以及行業專家提供的信息來判斷整個行業的情況,然後根據相關數據估算上市公司真實的業務情況。價值重估不可能做到十分準確,但是能大致計算出數量級,具有極強的參考意義。為了達到做空的目的,渾水在狙擊上市公司的時候,不排除有惡意低估其資產價值的可能,但就調研方法而言,確有值得借鑒之處。 渾水的調研方法說白了只是正常的盡職調查,在方法論上確實並無重大創新,他們極少運用複雜的估值模型去判斷一家公司的價值;然而最簡單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調研的收獲遠遠大於辦公室里的數據處理。在實施層面上,他們把工作做得很細致,偶爾也會使用些“投機取巧”的方法獲取真實信息——比如假冒潛在客戶騙取上市公司信任。 這麽多案例做下來,渾水基本總結了中國概念股造假的一些規律,包括設立殼公司、擬假合同、開假發票等,目的是虛增資產和利潤,伺機掏空上市公司。這些都成為渾水關註的重點,也成為了他們取證的重要依據。由於渾水的調研體系全方位覆蓋了被調查對象的情況,如果想徹底蒙騙過去,那得把所有涉及的方面都做系統的規劃,這不僅包括不計其數的公開資料都口徑一致,也得和所有客戶、供應商都對好口供,還得把工商、稅務、海關等政府部門圈進來。如此造假,成本極其高昂,絕對不比做個真實的公司去賺錢來得輕松。 (來源:財新網) |
作為同時熟悉中美互聯網的投資人,童士豪加盟紀源資本後很短時間後很快適應環境,並一連拿下多個項目,其中,最知名的是移動電商項目Wish,其C 輪融資5000萬美元。
Wish主要模式是把淘寶、天貓和eBay商家引導到更國際化平臺賣商品。當前淘寶上有800萬賣家,大部分只做內銷,且競爭激烈,這些賣家需拓展海外市場,這是Wish機會所在。
Wish一定程度上借鑒了中國互聯網模式。如童士豪所言,中國互聯網規模已足夠大,很多創新美國沒有。“這種中國對‘草根’用戶的打法,美國完全不知道,也完全不存在。”
美國互聯網創業的特征是,服務從大城市開始,創業“高大上”,創業者是常春藤、斯坦福出來,對“草根”用戶喜歡什麽沒感覺,但美國“草根”用戶同樣多於“高大上”人群。
這使童士豪意識到一個機會,將中國互聯網企業服務“草根”人群並成功的經驗輸出到美國等其他地方,在當地尋找到能找到“草根”用戶的創業者,讓他們去吃“草根”用戶的市場。
“這也是我為什麽來GGV的原因,中國互聯網積累了十年,全球十家大的互聯網公司占四家,實力已是世界級。大家還不知道自己已經到了世界級,到了該走出去的時候。”
童士豪說,以前專心做內地投資,總有企業可以投,但隨著互聯網全球化,只抓中國的機會價值已沒有以前那麽大,加盟GGV後自己可調動美國、印度、亞太資源做範圍更廣的。
機緣巧合 投印度電商巨頭Flipkart
隨著中國與世界的融合,中美的投資越來越頻繁和緊密。當初童士豪能投資Wish也是緣於當地華人介紹。Wish慢慢在華人中傳開,形成口碑效應,從而吸引童士豪的關註。
Wish有很多功能,但本質是中國模式本地化、海外化,移動互聯網化,雖然有一些地方與淘寶、天貓不同,但這種模式是當初淘寶開創,符合童士豪的服務“草根”人群投資定位。
Wish卻不是童士豪投資的首個海外項目。童士豪離開啟明創投後,還曾個人投資印度電商企業——Flipkart。Flipkart被喻為印度版京東,其今年7月與小米達到合作在印度銷售小米。
那麽,童士豪是如何投資到Flipkart的呢?這得從中國電商企業阿里巴巴、京東成功說起。早在2011年,Snapdeal、Flipkart這些印度電商企業就來華考察中國電商成功模式。
此時的童士豪早已是聲名在外的投資人,其投資的案子包括小米、凡客、一嗨等眾多知名項目,尤其是Flipkart、小米背後還有共同的投資人,LP和PE讓童士豪與Flipkart產生關聯。
得知童士豪投資了凡客等企業,是電商專家,且投資項目不錯時,Flipkart找到童士豪,雙方交流了很多趨勢。不過,由於啟明投資專註中國市場,童士豪只以個人身份進行了投資。
這是一次很精明的投資。今年7月,印度最大電商網站Flipkart獲得一輪10億美元融資,總估值達70億美元,成全球估值最高的非上市互聯網公司之一。童士豪因此受益匪淺。
當前,很多有全球投資視野的投資人已將三大市場美國、中國、印度放在整體上看。複星董事總經理潘松曾對騰訊科技表示,即當前的中國是5年前美國、當前的中國是5年後的印度。
隨著印度等新興市場在快速發展,很多在中國發生的事情在這些地方會發生。童士豪認為,未來10億、20億上網人口的地方大部分會來自於印度、拉丁美洲、非洲、東歐。
“世界在變,誰把手機做得好,誰移動互聯網做得好,在新興市場就有優勢。”童士豪如今放眼看世界,稱不光發達市場,新興市場也有好機會。未來至少5年是中國模式出海時代。
中國互聯網趨勢是垂直化與國際化
中國互聯網高速發展,也呈現出越來越明晰的兩個重要特征:1、越來越垂直化,並想辦法顛覆傳統行業;2、出海,可以是戰略投資,也可以自己在海外拓展自己的業務。
當很多人認為阿里巴巴市場份額接近飽和,會遭遇增長瓶頸時,童士豪觀點不同,稱很多人看到瓶頸是看到中國市場的瓶頸,中國問題很多,如擁擠,環境問題等,但外面機會仍很多。
“阿里巴巴銷售額國際化部分不到20%,如果能做到60%、70%是國際化,阿里巴巴會比現在的規模大5倍。”童士豪說,如果阿里巴巴規模這麽大還有5倍成長,肯定令人興奮。
阿里巴巴未來國際化能做到這麽大的原因在於,沃爾瑪商場中90%商品來自中國,為什麽大家要靠沃爾瑪采購才能完成,而不是靠中國網商直接賣到國外去。
童士豪說,中國電商眾多,不是每個都懂英文,符合亞馬遜流程,但產品的確不輸沃爾瑪,可以在美國賣,如果電商企業通過電商平臺賣,阿里巴巴的國際化空間會很大。
為何中國互聯網企業當前不能達到類似谷歌(微博)那種國際化程度呢?又如,WhatsApp明顯功能更簡單,卻比亞洲同類軟件在當地市場更受歡迎呢?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又需解決什麽問題?
一位投資人曾提及,一方面WhatsApp較早進入市場。另一方面,WhatsApp本身是純英文設計,對於習慣說英文的印度市場來說,WhatsApp自然更符合印度用戶習慣。
童士豪對騰訊科技表示,中國互聯網企業很難打破局面的原因在於,中國所有產品都圍繞中國用戶需求設計,這跟當年谷歌、雅虎來中國沒有兩樣,自然難以在當地有效果。
“必須灌輸建立當地團隊理念,一起打當地市場,亞洲類WhatsApp軟件能做得跟whats app一樣,印度團隊有資格獲得授權,做一個印度版本嗎?中國企業做不到,差別在這兒。”
中國互聯網企業在海外目前有兩個相對成功的例子,一個是UC布局印度市場,一個是獵豹移動推Clean Master,UC瀏覽器和Clean Master均在海外擁有過億用戶。
童士豪說,UC能在印度相對成功的原因在於,美國企業可能是2,3個人做瀏覽器,但UC是一個軍團做當地市場,100個人跟2,3個人團隊打,純針對當地市場,勝算自然大。
“獵豹則是在國內打不過360,轉到海外推廣Clean Master,現在全球安卓上面第五。”童士豪說,這不是突然發生的,這是準備以後發生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