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沙特、阿聯酋: 歐佩克以外國家要為油價下跌負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64

路透社,沙特和阿聯酋石油部長本周末表示,國際石油價格暴跌,主要應歸咎於歐佩克以外的石油生產國。低油價將減少市場的高成本產能,幫助市場恢複平衡。

沙特石油部長Ali al-Naimi在本周末於阿布紮比舉行的一個能源會議上稱,沙特和其他歐佩克國家已經嘗試恢複原油市場的供求平衡。但非歐佩克國家不予配合, 這導致了原油價格的持續下跌。“現在就讓最有效率的生產者來生產吧。”

阿聯酋能源部長Suhail bin Mohammed al-Mazroui也在該會議上表示,“非歐佩克”國家不負責任的行為導致油價下跌。他還稱,“歐佩克產量並沒有大起大落”,讓歐佩克單獨(減產)來維護市場平衡是不公平的。

阿聯酋能源部長在11月接受英國《財經時報》采訪時表示,非歐佩克國家,尤其是美國的頁巖油等高成本地區,應該為平衡原油市場供需做出貢獻。他提到,低油價會減少高成本地區的過剩產能,維持歐佩克的份額。“市場會解決這些問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407

面對油價下跌挑戰 日本央行拒絕加大刺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14

 
o-BANK-OF-JAPAN-STIMULUS-facebook

日本央行維持刺激規模不變。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提升通脹的努力正面臨油價暴跌的挑戰。

日本央行在聲明中表示,日本央行將每年增加80萬億日元的基礎貨幣,符合經濟學家此前的預期。

自日本央行10月31日擴大寬松規模以來,油價下跌超過25%。知情人士向彭博新聞社表示,日本央行拒絕在目前推出更多的刺激。

NLI Research Institute經濟學家Yasuhide Yajima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油價下跌讓日本央行頭疼。除非日本央行希望增加刺激,不然它必須標明,它不會僅僅因為油價下跌而加大刺激。

油價下跌削弱通脹預期,使黑田東彥更難提振通脹。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發布會上表示,消費稅上調影響正在逐漸消退。日本經濟仍處於良性循環,產出將逐漸複蘇。而以更長時間來審視,通脹預期是在擡升的。

決議公布後,日元盤中沖高至119.37,日經擴大漲幅,盤中上漲2.00%。 日本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至1.33%,創2013年4月以來最低水平。 

QQ圖片20141219120326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18

油價下跌 美國減產? 呵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37

oil-drilling

由於原油開采商選擇忽視近期油價的下跌,美國明年原油產出將創42年新高。

能源資產管理公司Eckard Global的首席執行官 Troy Eckard告訴彭博社,由於開采裝備成本下降和開采技術的提高抵消了油價下跌的影響,美國原油開采商計劃明年開采更多的原油。該公司在美國北達科他州擁有超過260口頁巖油井的股權。

高盛稱,美國原油開采商在通過削減2015年的預算來應對五年來最低的油價,同時它們將開采重點轉向了成本最低、盈利能力最強的石油資源。換言之,它們將以較少的開采設備產出更多的原油。

彭博社調查的分析師預期,全球能源巨頭、美國第一大能源公司埃克森美孚明年的原油和天然氣產出將會增加2.8%,相當於410萬桶/日,為2010年以來最大的增產幅度。到目前為止,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希望通過壓低油價打擊美國原油開采商的策略尚未奏效。

據美國能源部下屬的統計機構,明年5月美國石油產量將達到942萬桶/日,是1972年11月以來最高的月均產出。

管理15億美元資產的Mount Lucas Management公司首席投資官Timothy Rudderow告訴彭博社

已經在開采原油的公司將會持續運營那些油價,因為大部分已經是沈沒成本了。但是在市場出現當前這樣波動的情況下,我不太希望做長期的產出決定。

Bloomberg Intelligence 的 Andrew Cosgrove 表示,已經成為“沈沒成本”的投資不再占用現金流。相反,他們還會產生現金流用以償還公司債務,為額外的開采項目提供資金,支付紅利或者回購。

OPEC VS 頁巖油

OPEC能否通過打壓油價迫使美國頁巖油減產呢?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曾援引美銀美林和摩根士丹利的圖表比較過OPEC成員國和美國頁巖油的生產成本:

QQ圖片20141219215854

20141212-cl3-0

(數據來自摩根士丹利)

以本月初的國際油價水平衡量,美國的18個頁巖油產區中,只有4個產區的頁巖油公司還能勉強保持不虧損。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協會(CFR)的高級研究員Michael Levi認為,雖然市場已經確定了美國產油商的保本價,但科技會進步,這些企業抵禦低油價的能力會在兩年、或是五年內得到提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34

能源價格下跌 增大全球通縮風險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980

能源價格下跌 增大全球通縮風險

作者: 李一民

結論或者投資建議:


國際石油價格若繼續暴跌,通縮風險是全球經濟體普遍面臨的最直接影響。沙特和阿聯酋石油部長本周表示,國際石油價格暴跌,主要應歸咎於歐佩克以外的石油生產國,即便這些國家減產,歐佩克國家也不會減產。如果能源價格持續位於低位,主要經濟體發生通縮風險的概率增大。


一旦發生會形成負向自我循環,流動性陷阱導致貨幣政策失效,恐使全球經濟出現損害性下行和長期通脹預期下行的風險。歐洲央行副行長Vitor Constancio本周警告,“預期未來數月歐元區通脹率將出現負值。”如今歐元區通脹只有0.3%遠低於歐洲央行2%的目標,繼歐央行之後,瑞士央行也於上周意外宣布實施負利率。


主要觀點及邏輯:


在全球經濟複蘇的擔憂之外,原油的暴跌提醒我們,不應忽視潛在的通縮風險。通貨緊縮是與通貨膨脹相對立的一個概念,薩繆爾森將其定義為一段時間內“價格總水平的持續下降”。其根本特點就是總需求的增長速度下降,慢於總供給的增長速度,生產能力過剩、消費需求萎縮。實踐而言,就是一國經濟連續6個月負通脹。


通縮風險在全球經濟體蔓延,歐洲與日本尤甚,中國通脹率也連續6個月下滑。歐元區11月HICP同比增幅已低至0.3%。日本10月CPI同比增幅2.9%,創7個月最低。即使是經濟表現最出色的美國, 11月CPI環比下降0.3%,創出近6年最大跌幅,同比增幅也收窄至1.3%,導致美聯儲對加息保持“耐心”。本周即將公布英國與美國三季度GDP終值、PCE指數,以及日本11月通脹數據,通縮風險將進一步印證。


一個溫和的通貨膨脹環境能夠促進經濟增長,持續通貨緊縮的經濟極有可能陷入流動性陷阱。傳統的經濟理論認為,假設名義工資不變,價格總水平的下降會使實際收入增加,從而刺激消費需求,對企業投資的影響也是同理。在價格總水平下降的初期,情況的確如此,但一旦價格出現持續下降,經濟就會陷入衰退和蕭條:


1、通貨緊縮使個人消費與投資支出受到抑制。由於通貨緊縮增加了貨幣的購買力,使人們傾向於更多的儲蓄、更少的支出。同時,物價的下跌會提高實際利率水平,導致企業投資成本昂貴,企業因而減少投資支出。


2、通貨緊縮加重債務人的負擔。債務隨著貨幣成本的增加按比例上升,實際上的債務負擔加重了,使得貸款者無力償還貸款,從而導致銀行倒閉,金融系統崩潰。


3、經濟極有可能陷入流動性陷阱。如果人們預期通貨緊縮還將持續,在任何名義利率下他們都不願意借款,否則他們最終償還貸款的價值要高於現在的價值,同時銀行預期資產或商品價格會下降,在任何名義利率下都會惜貸,導致信貸供給和需求的萎縮。


避免通貨緊縮,就是要綜合利用政策措施,促使一般物價上升到合理水平,包括綜合運用積極財政政策、寬松貨幣政策、匯率政策等。從目前的經濟格局來說,雖然美聯儲已開始謹慎討論加息的路徑,但歐元區、日本與中國的通脹環境,將決定適度寬松的貨幣環境將繼續延續,這意味著:


1、各國央行貨幣供應量繼續增加,直到量化寬松影響總需求,利率下降、通脹上升;


2、歐日寬松下,美聯儲加息不會形成外資撤離新興市場大趨勢,只是短期情緒擾動;


3、明年全年,歐日貨幣繼續擴大對美貶值幅度,人民幣匯率例外。(來自申萬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42

油價下跌真的會帶來通縮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60

盡管油價下跌可能意味著美聯儲距離其2%的通脹目標更遠了一點,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經濟學教授James D. Hamilton 認為,這不會導致通縮:

pce_dec_14

(圖一:美國PCE數據;來源:經濟分析部)

在經濟學家的模型里,通脹通常被假設為工資和物價同步及同比例的上漲。在一定名義利率水平下,通脹率越低,實際借貸成本越高。在當前短期名義利率維持於零的水平下,通脹率走低可能會抑制消費,這是美聯儲不願見到的局面。經濟學理論也是這麽說的。

然而,消費者眼中的通脹通常與經濟學家所說的不同。許多人把通脹理解為,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價格上升了,但是自己的工資卻沒有。難怪美聯儲希望看到通脹上升而大部分消費者卻不願意。

當前美國零售汽油價格約在2.40美元/加侖。去年,美國消費者和企業以3.60美元/加侖的均價購買了1350億加侖汽油。如果汽油價格保持當前水平,消費者和企業購買的數量與去年持平,他們將額外省下1600億美元可用於其他開支的錢。將這筆錢分攤到美國1.16億個家庭,相當於每戶分得近1400美元。

對於能源支出占更高比重的低收入家庭來說,這是一個大數目。

energy_expense_mar_11

(圖二:社會各層級家庭能源支出占收入總支出比重。數據來自美國勞工統計局)

歷史上來說,對於這樣的“意外之財”,消費者通常會傾向於購買大件的耐用品。而大件耐用品(的銷售)在美國經濟周期的波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因此,油價下跌不會帶來通縮,也不會抑制總需求,它只是給美聯儲多一點時間去“耐心”地等待開始加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721

黑田東彥:油價下跌長期有利通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22

2841_220162_355522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今日表示,最近石油價格的下跌為日本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從長遠來看將有助於加速通貨膨脹。

全球石油價格暴跌已經壓低了日本通脹,令央行感到擔憂。今年10月,日本通脹降至0.9%,遠低於2%的目標。日本央行原計劃於明年4月開始的新財年達到通脹目標。

一些分析師表示,日本央行可能將被迫在明年1月下調通脹目標,並放松貨幣政策。日本央行將於明年1月公布新的長期經濟和物價預期。

不過,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表示,雖然油價下跌短期內拖累通脹,但是其有助於增加企業利潤,讓企業增加工資。

我要明確一點,10月的寬松貨幣政策並不是直接針對油價下跌。日本作為一個能源進口國,可以從油價下跌中獲得很大的益處。尤其是目前這種供應面導致的價格下跌。

日本央行公布11月19日央行會議紀要。央行成員認為,QQE頗有成效,日本經濟持續溫和複蘇。 
 
會議紀要顯示,日本央行成員認為,盡管下跌的能源價格將推低CPI,但天然氣價格的下跌可能推高消費開支。日本央行將持續QQE政策,直至通脹率穩定在2%。 
 
日本央行還表示,將審視風險,若需要,將視情況做出一些調整。 
 
日本央行認為,維持日本財政的可靠性是至關重要的,預計日本政府將推行可持續的財政政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70

中國也是石油價格下跌推手

2014-12-22  NCW

 

□ 陳衛東 文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員chenweidong.blog.caixin.com12月15日,阿聯酋石油部長說:“ 即使石油價格跌到40美元一桶,歐佩克也沒必要改變維持產量的決定。”這一句話,WTI 價格(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跌到了55美元/ 桶,比6月接近110美元/ 桶的價格幾近腰斬。而市場沒有看到石油價格止跌回升的趨勢。與其他商品一樣,石油價格也遵循基本價格規律。供大於需,價格下跌,需大於供價格上升。現在供給沒有下降的趨勢。沙特、俄羅斯、美國和中國是最大的石油生產國。沙特和俄羅斯每天生產原油超過1000萬桶(約5億噸/ 年)。近幾年美國因緻密油等非常規油氣生產能力大幅提升,石油產量已近1000萬桶/ 日。中國產量雖然只有每天400萬桶,但已穩定維持了近20年。四國石油產量超過世界的三分之一,消費總量也在三分之一左右。沙特和俄羅斯是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國,中國和美國是最大石油進口國,石油升跌起伏與四國的生產消費密切相關。過去五年全球石油增量一半來自美國。同時過去十年,石油消費增量一半來自中國。在改變石油供需基本面方面,中美兩國是最大推動者。過去中國作為生產者改變了世界,現在中國正以消費者的能量在改變世界。中國今天在石油市場上是有“話語權”的,只是我們還不知道如何更好地使用。有分析師說作為石油第二大進口國的中國是最大受惠者,石油購買成本大減。鏡子的另一面是俄羅斯。中國每天約進口600萬桶石油,俄羅斯出口大概也這麼多,中國進口降低的成本,等於俄羅斯出口減少的收入。但這不是雙方談下來的(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不多, 談判強度也不夠),而是全球石油供給充裕消費降低,加上全球能源轉型、技術進步和能源效率提高的結果。美國政府反複強調政府對成百上千家石油公司的生產沒有影響力。北卡羅萊納州是美國主要的緻密油生產基地,目前每桶油成本為42美元,盡管WTI 跌破每桶60美元, 離成本價還有段距離。EIA 新近發表的預測稱,即使新開鑽油井數量已經減少,但已經形成的產量還在增長,明年產量比今年還會增加15萬桶每日。俄羅斯每天生產1000萬桶原油,三分之二出口。出口石油每桶超過27美元以上的部分幾乎全是聯邦政府的收入,27美元以下則歸俄羅斯石油公司。也就是說即使油價跌到每桶30美元,俄羅斯石油公司出口石油的收入也不會減少,因此它對石油價格不敏感。而普京很在乎石油價格,每下跌1美元,俄羅斯聯邦政府每天就少收入600萬美元。梅德傑耶夫總理說油價下跌這幾個月俄羅斯少收入了1000多億美元,加上美歐制裁的損失,俄羅斯經濟很受傷。普京必須面對收入減少、資金外逃、盧布貶值等諸多挑戰。可以預期,俄羅斯不僅不會減少石油產量,反而有增加石油出口的動機。沙特堅持不減產也可以理解, 在整體供大於求的狀況下,減產不僅不能提升油價反而是損失自家市場份額。四個產油大國中,中國的石油產量最低成本最高,中國的原油不參加全球石油貿易,但中國很難作出關井減產的決定,不僅事關將來油井重啓的成本——有些油井一關可能再也恢複不了生產,還可能涉及成千上萬職工的直接收入。中美是石油進口大國,降價總體利大於弊,是受益者。沙特、俄羅斯是最大石油出口國, 經濟壓力很大。相比之下,俄羅斯更急於讓油價止跌回升。但普京能做的有限,除非突發事件導致石油供給中斷,比如主要石油管道爆炸,某產油國發生動亂出口暫停,否則近期油價仍有下行壓力。石油價格波動有周期性,價格下跌投資減少,導致未來石油產量下降,從而推動再次上升。將來這種周期性還會存在,但波峰波谷起伏的落差不會有上個周期(2000-2009年)那麼激烈。中國需求是上個周期價格上漲最大的動力因素,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中國已不再具備過去十年的那種衝擊能量了。誰來接替中國成為下一輪強勁的石油價格推手?印度嗎?還很有待觀察。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油價起落大概十年一輪,此次油價下跌與以往不同之處在於:技術上石油的替代品出現了。想象下比特斯拉電池強125倍的電池是什麼概念?原來自重1500公斤的電池將只有200公斤。到時電動汽車將迅速普及, 實現對內燃機汽車的替代,亦即電力對石油的替代。我認為,下一個能源革命的突破口是儲能技術突破。但可再生能源技術革命需要巨大投資,低油價會減少相關投入,從而減緩傳統能源替代產品的出現。歐佩克決策者們也許有意無意地要通過降低石油價格以減緩新能源投資,延長石油使用壽命。如是,低油價將在較長時間延續。很難預測下一輪技術革命何時發生,但我相信其技術發展會是幾何指數形式的進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71

轉:PIMCO對油價下跌的理解 警惕油價暴跌觸發系統性金融事件 熱愛大自然的DD

來源: http://xueqiu.com/8933873018/34562373

轉:PIMCO對油價下跌的理解 警惕油價暴跌觸發系統性金融事件

川財證券策略團隊翻譯

 在思考2015年全球宏觀經濟前景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新進展就是油價在過去3個月里暴跌40%,在過去30年里,類似甚至更大幅度的油價下跌發生過好幾次,有些是在重大的經濟衰退期間,比如1991、2001和2008年,而有些則是在全球經濟增長時期,比如1993和1998年。目前的油價大跌對2015年的全球經濟增長意味著什麽?

為了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必須要確定目前的石油熊市是由需求驅動的還是由供給驅動的。

總的來說,需求驅動的石油熊市通常是實體經濟增長遇阻以及宏觀經濟出現下行風險的警示,而供給驅動的石油熊市通常預兆著生產力增長的提高以及宏觀經濟出現上行風險。此外,需求驅動的石油熊市的發生頻率高於供給驅動的石油熊市,導致投資者習慣性地將石油熊市與經濟下行聯系在一起。

我們認為,如今的石油熊市主要是由供給驅動的,這次油價下跌70%源於供給增長意外提高,30-40%源於需求增長的減弱,原因是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不是經濟增長放緩。

2014年美國的原油產量大幅超出了之前的預期,雖然近年來美國石油產量之高一直讓人意外,但是其對油價的影響直到最近才達到最大,這是因為產量增長的規模達到了顯著的水平,並且2012-2013年間因阿拉伯之春而停產的一些油田在2014年恢複了生產。在需求端,有證據表明中國和歐洲的實際需求減緩,加劇了油價的下行壓力;不過2014年全球的石油需求其實依然在上漲,進一步證明這次熊市是由供給驅動的。

我們預計,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速度將加快,主要原因是我們認為供給驅動的油價大跌將從根本上改善全球大多數經濟體的貿易狀況,並且石油美元從生產國向消費國的轉移將提高貨幣流通速度,這將為明年的經濟增長提供進一步的支撐。

盡管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可能將出現上行風險,不過石油凈消費國與凈生產國的經濟動力將出現重大分化。在主要經濟體中,油價下跌的最大受益國是日本、歐盟、中國以及美國。而在另一端,俄羅斯受到的傷害最大,其次是巴西。

我們密切關註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與全球銀行之間的金融聯系。過去10年來,大宗商品超級周期一直是全球資本支出井噴的驅動力,現在這輪超級周期很有可能進入了最後的階段,這一階段可能會持續幾年時間。之前,1994到2007年間中國和其它新興市場國家的需求激增推動大宗商品的實際價格在1999到2012年間暴漲,進而促使資本支出在2004到2013年間顯著增加。然而,到了2014年,一些重要的工業大宗商品的實際產量已經開始大於新增需求,致使大宗商品超級周期進入最後階段,在這個階段,大宗商品實際價格的下跌最終將導致未來的資本支出下降。

從歷史經驗來看,大宗商品價格的周期變換永遠會出現一些由下而上的“傷亡”。可是,考慮到過去10年來以大宗商品為基礎的資本支出繁榮持續時間之長、涉及範圍之廣,我們必須要特別留意與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有關的杠桿,既包括看得見的,也包括隱藏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速度和幅度有可能引發一些主權或準主權國家的資產負債表發生集中的信貸損失,如果損失足夠大可能將觸發系統性的金融事件,反過來導致金融狀況收緊並降低未來的全球經濟增長。雖然這一情景的可能性不高,但是鑒於大宗商品價格與全球銀行之間金融聯系不透明,新興市場經濟體尤其如此,因此我們需要對此保持警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426

本年倒數第二個交易日:美股下跌 黃金大漲 美元下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12

周二,亞洲和歐洲股市普跌,對美國市場情緒有所打壓,美股自上日創下的新高水平回落,公用事業類股票領跌,該板塊是本年度表現最佳的板塊。投資者擔心希臘政局不穩,黃金大漲1.6%,美債走高。油價自五年多新低反彈,美油漲近1%。美元下跌。

標普500指數跌10.22點或0.49%,報2080.35點;道瓊斯工業指數跌55.16點或0.31%,報17983.07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29.47點或0.61%,報4777.44點。

有“恐慌指數”之稱的CBOE波動性指數(VIX)上漲5.71%,收15.92。

20141230_EOD14_0

周二,亞洲和歐洲股市普跌,對美國市場情緒有所打壓,美股低開後緩慢走低,收盤時三大股指全線下挫。本年度表現最佳的板塊公用事業類股票領跌。上日,標普500和Russell 2000指數均創歷史收盤新高。臨近年底,美股成交依舊不活躍。

美國經濟數據方面,10月S&P/CS 20座大城市房價指數同比增4.5%,預期+4.4%,前值從+4.90%修正為+4.82%;未季調房價指數環比增0.76%,預期+0.4%,前值從+0.34%修正為+0.24%。美國12月諮商會消費者信心指數92.6,預期93.9,前值由88.7修正至91;其中現況指數98.6,創2008年2月以來新高,前值從91.3修正至93.7;預期指數88.5,前值從87.0修正至89.3。

美債收益率下跌,黃金大漲,WTI油價上漲。10年期美債收益率全日自低位緩慢上行,收盤時下跌2個基點,收於2.19%。投資者擔心希臘政局不穩,湧入做多黃金,2月份交割的紐約黃金期貨價格大漲1.6%,收於1200.2美元/盎司。市場預期EIA原油庫存少於預期、擔心利比亞原油出口或受影響,油價自日內創下的五年多新低反彈。美國NYMEX 2月原油期貨價格收盤上漲0.95%,報54.12美元/桶;布倫特2月原油期貨價格收盤上漲0.03%,報57.90美元/桶。

歐洲股市普遍下跌。歐元區11月貨幣供應M3同比增3.1%,預期+2.6%,前值為+2.5%。希臘政局對歐洲市場影響仍在,周一希臘總理提名的總統候選人未能獲得180張足額票數,投資者擔心抵制財政緊縮的希臘左派很可能上臺,這將意味歐元區或再掀危機。泛歐績優300指數收盤跌1.0%,德法英股指跌幅均超1.2%。希臘股市繼昨日暴跌後,周二再跌0.5%。10年期德債收益率在歷史新低附近徘徊。美元走弱,歐元兌美元上漲0.2%,位於1.2175一線。

亞洲股市大多下跌。滬指跌0.07%,創業板指再度大跌。券商、銀行、高鐵漲幅居前,題材股普跌,水務、傳媒、體育、阿里、船舶、互聯網跌幅居前。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會議指出2014年確定的80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隨著下半年一系列利好政策出臺,年末房地產市場加速回暖,12月一手房成交同比大增27%,上周超過2013年高點;此外,土地溢價率上升,住宅庫存下降。中國取消銀行結售匯頭寸掛鉤規定,人民幣創七個月最大漲幅。恒指跌1.14%,藍籌股跌多漲少,石油股領跌藍籌,中資金融股回吐前日漲幅,內房股領漲藍籌。日本股市跌1.57%,這是日本本年度最後一個交易日。

大宗商品市場走勢:

commodity

美債市場走勢:

treasury

外匯市場走勢:

forex

隔夜全球市場收盤情況:

標普500指數跌0.49%;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0.3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0.61%。

泛歐績優300指數收盤跌1.0%,收報1363.14點;英國富時100指數跌1.30%;德國DAX指數跌1.22%;法國CAC40指數跌1.68%。

日本股市跌1.57%,恒指跌1.14%,滬指跌0.07%。

富時環球指數漲0.19%;富時新興市場指數漲0.99%。

美元兌歐元下跌,美元兌日元大跌。

2月份交割的紐約黃金期貨價格大漲1.6%,收於1200.2美元/盎司。

2月交割的WTI油價收盤上漲0.95%,收報54.12美元/桶。

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下跌2個基點,收報2.19%。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33

個股研究: 載通(0062.HK) - [2]油價下跌受惠股? PARTIPRAL - FIGHT FOR FREEDOM

http://partipralfreedom.blogspot.hk/2015/01/0062hk-2.html
► 近年國際油價表現

(資料來源:公司業績報告,http://www.investing.com/commodities/crude-oil-historical-data)


  • 2014年下半年起國際油價大幅下滑,由年初每桶$98.7美元直插至年底每桶$53.3美元,Year-to-Date跌了足足46%,回到2008年11月,即是金融海嘯爆發時的水平。

  • 由於公司一向沒有為原油價格作出任何對沖,無論油價升跌,燃油成本也會隨之而升跌。從上圖可見,亦引證公司燃料成本走勢相當貼近國際油價走勢。

  • 2014年上半年平均每日國際油價仍然維持每桶$100美元水平,但公司燃油成本環比卻下跌一成,主要是因為巴士營運效率提升,包括營辦巴士轉乘計劃,擴大九巴網絡覆蓋範圍而毋須投入額外巴士。

  • 2014年下半年平均每日國際油價下降至每桶$84美元水平,參考2010年下半年的情況,當時日均國際油價為$80.7美元,公司燃油成本$5.96億,預期2014年下半年公司燃油成本可以由$7億回落至$6億左右。若然2015年油價持續低迷,維持每桶$55-$65美元的水平,公司今年全年燃油成本更有機會回落至$10億左右。


► 公司估值


  • 載通2015年1月2日收市價:$17.06,市值$68.86億港元,2013年往績市盈率20倍,股息率3.5%。

  • 公司2014年上半年純利$1.5億,受惠油價回落,預期2014年全年純利$3.7億-$4億左右,現價2014年往績市盈率17.2-18.6倍。

  • 燃油成本是公司主要經營開支,對純利影響舉足輕重,解釋為何過往幾年公司股價和國際油價呈強烈反向關係。只要油價持續處於$70美元以下,公司純利有機會提升至$5億左右,現價預測市盈率13.8倍。


► 風險因素

  • 載通本身業務具穩定性,以2014年上半年的表現作基礎,公司營運方面基本上已經習慣油價處於每桶$100美元的水平。若非油價2015年大舉反彈兼重上每桶$100美元以上,燃油成本應該不會對公司利潤構成重大影響。營業額會否比現水平下跌,反而是比較值得考慮的因素。


--- 完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