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六十二.八億元的年營業額從何而來? 八五度C快速展店四大心法


2010-11-22  TWM




八五度C這個台灣起家的咖啡烘焙 連鎖店品牌,如何在台灣快速展店之餘,還能走向海外,在中國和澳洲,甚至是星巴克的故鄉美國等市場開疆闢土?

董事長吳政學的展店心法,可以說是八五度C成功的關鍵四堂課。

撰文‧林孟儀、黃筱雯、李喬琚不過賣個咖啡、麵包加蛋糕,從台灣起家的八五度C,一年就能創造近六十三億元的營業額?

二○○四年七月,八五度C第一家門市保平店,在台北縣永和樂華夜市旁開幕,首月就創下營業額四百多萬元的奇蹟!當年十一月台中公益店成立,並開放全台加 盟。

八五度C接著進軍澳洲、美國與中國;尤其在中國,一年內也展出百店規模,令業界側目。其中,美國的洛杉磯爾灣店甚至成為全球店王,去年還寫下年營業額兩億 元、平均日營業額五十四萬元的驚人紀錄,被美國媒體《橘郡紀事報》(Orange County Register)譽為「台灣星巴克」!

「肯德基進中國,前十年也才開一百家,八五度C前往中國還不到三年,就已經開出了一百四十家店!」八五度C中國區副總王建堯自豪地說。

究竟八五度C快速展店,背後有哪些心法?

心心法一 增加品牌能見度展店,首要講求「location」(地段)和門面,八五度C開店堅持「三角窗理論」,為的就是增加品牌能見度,吸引四面八方的人流、車 流。

而董事長吳政學重視性價比,強調「五星級的享受,平價的消費」,店面裝潢以透明玻璃讓路人一覽無遺,門市更貼上深赭色花崗岩,營造高檔印象。

八五度C草創時的參考標竿,就是高雄起家的金鑛咖啡,其董事長鄭立鍵分析,八五度C氛圍簡單高雅,還將裝滿精緻蛋糕的冷藏櫃往外推,直接面對人來人往的街 道,形成櫥窗效應,成功吸引顧客駐足。

進軍中國後,八五度C有許多因地制宜之舉,例如選擇商場與地鐵沿線展店,長期待在中國的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柯建中觀察,「這兩處是人潮進出最多 的地方,是品牌曝光的絕佳位置。」中國最大茶飲料連鎖店仙蹤林董事長吳伯超說,最開始的二十家店是最難突破的,因為民眾對品牌還很陌生,「八五度C是以快 速開店打響中國知名度,當一有知名度,會有許多人跑來提供店面,選址選店因而變得容易。」在中國,八五度C不靠三角窗理論,卻仍堅持貼近民眾的透明店面; 不過中國冬天冷,因此特別打造雙層的透明玻璃,中間填充氮氣以阻絕冷空氣。

而在台灣九成靠外帶、僅在騎樓擺設些許桌椅的八五度C,在中國,因為顧客習慣在店裡坐著消費,特別規畫了大坪數的店內空間。

王建堯指出,中國都市街區很大、馬路又寬,一條大街的兩側往往就分屬不同商圈,因此在大街的兩側甚至可以各開一家店,搶不同的人潮,並不會「打架」。

在美國,八五度C選在華人聚集的大洛杉磯爾灣地區(Irvine)Diamond Jamboree商場。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研究生鄭安呈就是常客。他指出,八五度C門市離學校僅有十分鐘車程,再加上位在交通便利的購物中心裡,常見闔家光 臨的景象,店前排長龍的情況,已成為當地「景點」。

以人車匯聚的地點、寬敞透明的店面,抓住了消費者的目光,下一步就是成功讓他們掏錢消費。

心心法二 更低的價格 更高的品質八五度C找來五星級飯店的四大西點名廚當號召,打出「三十五元咖啡、蛋糕」招牌,讓人拿出銅板就能享受下午茶的高貴不貴定位;在開幕期間甚至限 時開賣一元咖啡,迅速引爆排隊搶購人潮!

靜宜大學觀光系教授岑淑筱也認為,「八五度C最會打『物美價優戰』。」一九九九年把美國星巴克引進北京的漢鼎亞太董事長徐大麟分析,「星巴克賣的是氣氛, 八五度C賣的是實惠,它的商業模式會成功。」徐大麟說自己曾在上海八五度C店裡坐了兩、三個小時觀察,那時他就心想,「這一定會紅!不僅是剛出爐的麵包吸 引人,咖啡價格只要星巴克四分之一,價格中肯、多分量,是八五度C的優勢。」在中國,八五度C在店門口張貼了「來自台灣、打敗星巴克」的海報,進行高調宣 傳。「海報貼到都已經長年受潮、字跡模糊了,還不撤下來!」統一星巴克某位主管在上海出差時,瞥見八五度C門口海報,不禁為之氣結。

柯建中描述,八五度C在好幾個地點都與星巴克打對台,但排隊人潮絕對不輸星巴克,甚至更多!

而店面、行銷的成功策略,必須仰賴專業團隊完美執行。

心心法三 廣納人才 打造完美團隊八五度C產品開發副總鄭吉隆曾說,麵包師傅是八五度C的靈魂,但師傅的養成很難。不會做麵包西點的吳政學,不惜砸下重金,甚至以入股的條件, 在兩岸延攬知名的麵包師傅。吳政學自爆,曾經等一位師傅等了三年,每個月固定打電話噓寒問暖,才挖角成功!

除了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也是不可或缺,為了找到具中型以上連鎖餐飲管理經驗的人才,八五度C瞄準中國連鎖餐飲業龍頭——肯德基的店長,尤其是副店長。據業 界估計,當時有近百位肯德基基層幹部跳槽,造成肯德基內部嚴重失血。

岑淑筱觀察,肯德基進入中國已久,人事已經穩定,若八五度C真是對升遷面臨瓶頸的副店長祭出高薪與店長職位,很快就能打動人心。

找對人才,還要懂得留才。吳政學讓核心幹部入股,還實施分紅獎金制度,開店團隊展店成功有獎金,負責後續督導營運的團隊,做得好也有獎金,甚至中央工廠的 阿姨,只要提得出節省流程與減少廢料的點子,一樣可以領獎金。

敢於論功行賞,是吳政學讓一票核心幹部願意跟著他打天下的重要原因。

「你敢給,人家就敢拚,當然願意留在手下做事。」一位同業說,吳政學出手闊綽,十分敢給,起初八五度C展店展到目標數字,業界盛傳吳政學一口氣各分發配一 百萬元獎金給十幾位原始股東自行購車。

「我只能說,這位老闆值得跟!只要你說到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說,該獎勵的都不會吝嗇給。」從休閒小站時期,就一路跟隨吳政學十四年之久的王建堯表示。

不過八五度C協理、吳政學的小舅子張佶文也透露,如果業績沒有達到目標,或是幹部預估營業額失準;開會的時候,吳政學也會有嚴厲的一面,「叫你起來罰站、 跟大家道歉,因為一個人做不好,就要向大家道歉!」八五度C快速展店、攻城掠地的能力,還來自於導入ERP(企業資源規畫系統)的流程改善。

心心法四 一切以標準化流程進行「第一次聽到吳董說八五度C導入ERP,我差點從椅子上掉下來!」岑淑筱提到,為了研究八五度C,當面採訪吳政學四次之多,驚訝於一 家咖啡蛋糕店,竟然也採用高科技大廠才重視的ERP。

八五度C創業之初,吳政學花了七個月時間,一邊蓋中央工廠,一邊和一批師傅、阿姨,將蛋糕製作過程拆解為圖片,不只做到標準化、流程化,穩定品質,也有助 於中央工廠降低產品損耗率,最後快速複製、展店。

「導入ERP,才能快速展店,墊高別人進入的門檻,這是別人沒辦法學的。」岑淑筱指出,「不是只有他會做蛋糕,但他是用組織戰的方式做蛋糕!」事實上,八 五度C在咖啡、蛋糕和麵包三大品項的營業額占比,都是勢均力敵的三分之一;在台灣靠咖啡和蛋糕崛起,在中國,八五度C卻是靠麵包打江山。

在台灣,連一杯飲料受歡迎的甜度都南北有別了,甭提幅員遼闊、口味南甜北鹹、東酸西辣的中國了。在新市場,必須先確認口味,再進行複製。鄭吉隆點出,麵包 受限於氣候溫溼度、發酵條件不同,欲維持統一品質,製作上難度最高。

○七年七月,鄭吉隆在上海試做麵包,籌備中國第一家門市開幕。等到十二月開幕當天,開賣的麵包在零度的天氣下,硬得像石頭!「光上海冬天和夏天的天氣就溫 差四十度。」鄭吉隆苦笑,只好趕緊熬夜研究,改用讓麵團有保溼性的轉化糖。

如今八五度C除了從上海、北京到深圳等中國一線城市有點,還開到江蘇太倉等二、三線城市去了,「之前是搶市占率,接下來要搶覆蓋率了!」張佶文表示,區域 模式準備好了,只剩下複製和延展,明年就可以更有效率地在中國發酵。

從八五度C創業以來,吳政學最享受的時光,就是每天下午四點還有半夜十二點,固定經由POS系統(銷售時點情報系統)傳回手機的各店營業額數字,親自掌握 每一家門市動向。靠著四大展店心法,只要是八五度C想攻克的下一站,對手都該嚴陣以待!

台資西點咖啡連鎖 決戰中國市場店家名稱 成立時間 店數 營收

(億元) 負責人名

85度C 2004年 442 63 吳政學迪歐咖啡(中國) 2002年 350 17.5 王陽發兩岸咖啡 2003年 400 100 楊進發克莉絲汀麵包 1993年 860 60 羅田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97

1961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我們取得了45.9%的年收益 投資博客精選:

http://xueqiu.com/3191943504/21685056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歷來是眾多巴菲特追隨者的經典學習範本,其中體現的大師投資理念值得投資者反覆研讀。本博客從4月11日起連載《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每日兩篇,期待能對投資者有所幫助。


巴菲特給合夥人的信 1961


我們在 1961 年的表現


我 不斷地告知各位合夥人,我們的預期,或者僅僅是願望(通常我們很難將這兩者進行準確的區分),是我們將在下降或持平的市場中有著較好的表現,而不是在上漲 的市場。而在強勁上升的市場情況下,我預計屆時我們將很難超越市場的平均水平。雖然 1961 年毫無疑問地是一個市場表現很好的年份,而我們的絕對和相 對收益也都有著很好的表現,但是我上述的預期仍然保持不變。


1961 年,包括分紅,道瓊斯指數上升了 22.2%,而我們的收益率是 45.9%。我們近五年的收益情況如下: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對於優秀合夥人的選擇和我與他們的良好關係將有助於確保我們使用同樣的價值/業績衡量標準。如果我的表現糟糕,我希望合夥人退出,而我也將尋找一個更適合的地方投放我自己的錢。如果表現良好,則我會努力表現得更好。


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要確定所有的合夥人對於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的都具有相同的理念。我相信如果在行動之前就先確定評判的標準,將有助於所有的事業最終取得一個較好的結局。


我一直以來都使用道瓊斯指數作為我們業績的評判標準。我個人認為 3 年是最最起碼的可以對於業績的做出評判的時間段。而最好的業績評判週期應該要經歷一個完整的市場週期,比如從業績評判當時的道瓊斯指數水平開始,直到該指數最終回到幾乎同樣的水平為止。


戰勝市場的平均水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實際上,光是長期跟上市場的平均水平就已經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作。雖然沒有確切的數據,但我認為即便是目前最好的幾家投資諮詢公司也只取得了與市場水平相近的回報。


Wiesenberger 收 集了 70 只共同基金自 1946 年以來的表現。其中有 32 只平衡型的基金,由於它們沒有將全部資金投入股市,並且它們的表現也不如股票市場的平 均水平,因此我將他們剔除。在剩餘的 38 只基金中,只有 6 只長期而言超越了市場的平均水平。而且它們中沒有任何一隻的年均複合增長率能夠哪怕是超 過道瓊斯指數幾個百分點。


下面是近五年來四家有代表性的大型投資基金和道瓊斯指數以及我們的投資業績的比較:

查看原圖

Massachusetts Investors Trust has net assets of about $1. 8 billion; Investors Stock Fund about $1billion; Tri-Continental Corporation about $. 5 billion; and Lehman Corporation about $350million; or a total of over $3.5 billion.


我展示上述結果的目的並不是要控訴這些投資基金。由於資金總量較為龐大,而且受到各種條款的限制,即便由我個人來管理這些基金也不見得會取得更好的結果(如果不是更壞的話)。我只是想要說明:道瓊斯指數做為投資業績的衡量標準,是很多共同基金很難超越甚至哪怕是接近的。


我們的業績表現則跟道瓊斯指數和其他共同基金的表現有很大的區別,其主要原因是我們的投資方法也同樣跟大多數共同基金有著很大的區別。


我們的投資運作方法


我的投資組合主要由三部分構成。每一部分的投資方式都各有不同,因而我們資金在這三部分中的分配比例將會對我們的投資業績有很大的影響。對於資金在各部分中的分配比例,我們有著一個大概的計劃,但同時也由於時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第 一部分主要由價值被低估的證券組成。對於這一部分證券我們既不能影響公司的政策也無法推進公司做出某種決策的時間表。這是我們投資組合中最大的一部分。通 常我們對於持有量最大的5-6只證券會分別投入佔我們總資產5-10%的資金。而對於其他持有量較小的10-15只證券則會投入佔我們總資產更小的比例的 資金。


有時價值的修正將會非常快,但大多數時候需要一年甚至數年的時間來實現。我們在買入時往往很難確切的知道為何 某隻股票將會在現有價格水平上增值。但也正是因為市場上缺乏對於該問題的解答而導致我們有機會買入價格大大低於其價值的股票。無論如何,基於證券固有價值 並且以低於該價值的價格進行買入的行為是具有令人感到舒適的安全邊際的。在具有相當的安全邊際的前提下買入的股票將具有較大的升值潛力。長期以來,我們對 於買入時機的選擇都要優於我們對於賣出時機的選擇。我們並不指望能夠賺到可能賺到的每一分錢,我們將十分滿足於以很低的價格買入,然後在該證券的價格能夠 大概正確地反映其價值時(意味著這對於一個私人持有人將是一個較為合理的價格)將他賣出。


我們持有的這些股票雖然便宜,但是一件東西的價格便宜並不意味著它的價格就不會繼續下降。當市場下跌時,我們的這一部分也同樣將下跌。1961 年的市場表現很好,因而我們的這一部分投資是在三個組成中表現最好的。但是如果市場下跌,那麼這一部分投資也將很可能會是表現最差的。


我 們投資組成的第二部分是 WORK OUT. (套利性投資)他們是那些漲跌結果取決與公司的特定行為而非市場對於該證券的供求關係的股票。這些證券具有 我們可以預期的時間表(當然也可能會有意外出現)。諸如合併、清算、重組、分拆等公司事件將會構成 WORK OUT。


最 近幾年石油生產商將自己出售給主要的一體化石油企業是 WORK OUT 的一項重要來源。這一部分將會構成年復一年的較為穩定的利潤,且很大程度上與道 瓊斯指數的表現無關。如果我們將大部分資產投入這個部分,而剛好當年的市場情況不佳時,顯然我們將會有非常好的表現,反之亦然。在任一時期,我們都可能會 有 10 到 15 項這樣的投資,有的所對應的事項才剛開始,有的則是已經進入了快要結束的階段。由於這一部分的投資相對而言較為安全,我相信可以利用 借來的資金作為這一部分投資的一種補充。這一部分的投資收益率(不包括因借貸而產生的槓桿作用)一般在 10%到 20%之間。我個人設定的借款上限是不 可以超過我們淨資產的 25%。多數時候我們沒有借款,如果我們有,則只是將其作為 WORK OUT 投資的一種補充資金來使用。


第 三種情況則是獲得目標公司的控制權或者通過持有其較大比例的股權對該公司的政策產生影響。這種行為肯定將需要一年以上或數年時間才會見到成效。在某一年 中,這種投資可能對我們的利潤沒有任何的貢獻。而這種投資也跟道瓊斯指數的表現沒有什麼關聯。有些時候,當我們買入一隻價值被低估的股票時,我們可能從長 期而言計劃對其擁有控制權。當然當它的價格上漲時我們可能將其拋售,否則我們可能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裡不斷增持其股票,直到擁有該公司的控制權。


Dempster Mill Manufacturing Company


我們目前正在進行對於 Dempster Mill Manufacturing Company 的控制。我們第一次買入這家公司是在五年前,作為價值被低估的股票買入的。之後我在 4 年前得以成為該公司的董事。


在 1961 年八月,我們取得了主要控制權。這可以說明我們的大多數投資並不是「一夜情」式的投資。


目前我們擁有其 70%的股份。其 10%的股份被一些合夥人持有,另外的股票持有人則只有大約 150 人,因此該股票在市場上的交易額幾乎是零了。因此我們在市場上的行為將會大大影響該股票的開價。


因 此,我將很有必要估計一下我們所擁有的該股票的價值。因為新的合夥人將以此價格買入該股,而原有的持有人將以此價格賣出手中的部分股票。所估算出的價格不 應該是我們所期望的價格,或者是在一個熱切的買入者看來值得的價格,而是如果我們在一個合理的較短的時間段賣出我們持有的股份所能獲得的價格。我們所努力 達成的正是去儘量實現在這種情況下的一個較高的價格,而我們對能實現此目的的前景表示樂觀。


Dempster 是一 個農業器具和灌溉系統的生產商。其在 1961 年的銷售收入為 9 百萬美元。該公司的運作只產生了名義上的利潤(跟其每年的新增資本投入相比)。這反 映了公司所處行業的困境和公司本身的管理不良。目前公司的資產淨值約為 4.5 百萬美元,約 75 美元一股。


全 部的流動資本約為 50 美元一股。在年末我們將每股的價格評估為 35 美元一股。我感覺這是一個對於新舊持有人而言同樣公平的價值。當然如果溫和的利 潤能夠被取得,則公司的價值應該有所提高。我們持股的成本約在 28 美元左右,如果按照 35 元的價格計算,則該公司的股票價格約在我們淨資產的 的 21%左右。


當然,我們這一部分資產絕不會僅僅因為 General Motors 或者 是 U.S.Steel 之類的公司在以一個相對更高的價格賣出而增值。在牛市中,通過擁有控制權而實現公司的價值來賺錢要比直接買入市場的指數基金賺錢 來得困難。但我同時也充分認識到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風險比機遇要大。而上述控制公司的行為則可以在這種環境中減少我們面臨的市場風險。


關於保守的問題


從 上述的評論你們應該可以看出我們的投資組合是多麼的保守。很多人認為購買中長期國債或者類似的產品才算保守,但是這種投資最終可能導致投資組合的實際購買 力下降。也有許多人認為購買所謂的藍籌股是一種保守的投資,好像只要買的是藍籌股,就可以不用仔細考慮其市盈率或者分紅的情況。我認為這種行為充滿了危 險。


僅僅因為很多人在一段時間內與你的看法相同,或者因為某些重要人物贊同你的觀點,並不意味著你的觀點就是正確的。


如果你的假設是正確的,你掌握的事實是正確的,你的推論是正確的,那麼經過許多次的交易後,你將最終是正確的。


因此,通過對比我們的投資組合和市場的所謂保守的投資組合並不能夠判斷出我們的投資組合是否保守。判斷一個投資組合是否保守只能通過對其投資方法和結果的檢驗來進行。


關於規模的問題


除了被問到我死了以後我們的合夥企業怎麼辦,我最多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資金規模的快速增長對我們的業績表現會有怎樣的影響。


對於一些我們投資的證券而言,買入一萬股比買入一百股要困難得多,有時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增加的資金規模絕對不利於我們的投資結果。這種情況包括我們的 WORKOUT 和一般性的投資。


然而對於以取得控制權為目的的投資而言,資金增加的影響將會是正面的。我認為隨著資金的增加,我們能夠把握的這類投資機會也會增多。因為一般被投資公司的規模增大,那麼關注於控制它的競爭者將會大大減少。


那麼總體而言到底資金的增加是好是壞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我們在特定時間段內的投資模式。而我可以確定的是,即使在 1960 年和 1961 年我們只有相等於 1957 年那樣的資金規模,我們的投資業績也不會變的更好。


一個預測


一般的讀者將會認為我這種做預測行為肯定是很有問題的。因為我一直避免去預測。

我的確對於未來一兩年間市場的情況一無所知。


我認為我們可以確定將來十年間市場會有在一年中上升 20%或者 25%的時候,也會有下降同樣幅度的時候。當然更多的時候市場的波動會小於這個幅度。而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上述的情況都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對於任何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而言,我認為道瓊斯指數應該會取得一個總體在 5%到 7%的年複合增長率(包括上市公司的分紅)。對任何一個報有超出該幅度的希望的人而言,他都會面臨失望。(美國 70 年的股票長期平均收益率有西格爾統計為 6.7%)

我們的目標是在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取得超過道瓊斯年均複合增長率的回報,而不關心我們是否在某一年中超越了或者低於道瓊斯的表現。許多合夥人對此表現出了成度不同的贊同。


然而我希望大家能夠真正的明白這一點,你們對此所表現出的贊同和理解應當不僅僅是表現在我們的表現超越市場的時候,更要在我們的表現低於市場的時候。


如果我們的表現能在長期而言戰勝道瓊斯指數十個百分點,我將會感到滿意。


如 果未來市場在一年中下跌 35%或者 40%(我個人認為這種情況是很可能在未來的十年中的某一年出現的,當然我不知道具體是哪一年),我希望我們的投資 只下跌 15%或者 20%.如果市場保持不變,我希望我們的投資能賺 10%左右.如果市場上升 20%以上,我們將掙紮著達到市場的平均水平.在預期 道瓊斯的長期年均複合增長率在 5%-7%之間的話,我希望我們的增長率將會在 15%-17%之間。


上述的預期可能有些草率,而且在將來也有可能被證明是錯誤的。然而我認為合夥人有權利知道我的想法的預期。1961 年的情況就顯然跟我預期有著很大的出入。幸好這種差異偏向於好的一面。然而,這種差異不會總是向好的一面傾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45

一個20歲青年創辦3年的公司,竟有4,400萬美元的年營業額!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8459.html

William Wolfram 是一個住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青年,他在 15 歲時,就懂得買下 Youtube 影片的帳戶並在影片上嵌入廣告,當你點進去購買商品時,他就進而從中向廠商賺取中介費。

Wolfram 將這幾年的獲利存下,在 3 年前正式營運了他的第一家公司:競標網站 Dealdash,而他現在才 20 歲。

Wolfram 最主要的構想主要來自於一些名聲差的競標網站,例如 penny auction。Wolfram 曾於競標網站上輸掉了 50 歐元,而這激起了 Wolfram 設立一間對於消費者較公平的公司的動力。

一般的競標網站會設立一段時間,讓顧客在這段時間內競標商品。競標者要先付費購買競標的點數,每按一下「Bid(出價)」喪失 1 點、商品價格增加 1 美分;縱使拍賣時間只剩 1 秒,只要有人按下(Bid),拍賣剩餘時間會再跳回設定值重新倒數,直至時間結束前都無人再出價。

此時,最後一位出價者,也就是最高出價者得標!其他的投標者雖然沒有得標,剛剛自己按下的「Bid」所付出的代價,也要不回來。這也是競標網站主要的收入來源。

Dealdash 改良競標方式,讓消費者有更高的忠誠度

而 Dealdash 的下標規則仍是購買競標點數,大致與先前的競標網站一樣。不同的是,對於失標者,Dealdash 提供了兩項選擇,一是選擇「立即購買」,價錢跟一般市售的差不多,但剛剛競標所使用的競標點數會歸還給你;另外一個就是選擇什麼都不買,那麼就只好跟剛剛使用過的競標點數說 Bye Bye,全部由 Dealdash 拿走!

Wolfram 表示,公司收入主要來自於失標者付出的競標點數,另外還包括仲介費 ── 也就是當失標者透過「立即購買」買下商品後,業者將會給予 Dealdash 中介費。

雖然仲介費的收入較低,在帳面上看起來似乎不大划算,但實際上 Dealdash 藉此擁有了顧客更高的忠誠度,讓顧客願意多花時間並長期重覆地瀏覽及消費。所以對於 Dealdash,這是長遠的生意,是不可或缺的。

懂得加入遊戲元素、勇於面對問題,20 歲創業家不馬虎

為了要讓 Dealdash 更蓬勃發展,身處於憤怒鳥故鄉的 Wolfram 想到將遊戲的元素加入網站當中,讓顧客更有意願多多瀏覽,並增長瀏覽的時間。

他設立了一個經驗值表,就像玩遊戲要升級必須要經過重重關卡,累積能量,等到經驗值滿才能升級一樣。相同地,顧客也有個等待集滿而升級的經驗值。Wolfram 也表示,在加入遊戲因素之後,公司業績已經成長了六倍,且每位顧客登入瀏覽時間平均拉高為 57 分鐘!

雖然 Dealdash 的宗旨是要給予顧客一個較公平的競標空間,但仍有不少競標者抱怨無法判斷競標者是真是假,於是他們訂定了條約,並請知名會計師事務所 Pricewaterhouse Coopers 來公證,凡是公司的員工及其家屬都不可以參與投標拍賣。

面對大大小小的負面批評及過失,Wolfram 並沒有逃避,反而很坦然的面對,並積極地出面解決問題。

Dealdash 競爭對手

Dealdash 已有將近 100 萬的使用者,及 67 位員工,去年更是締造了一年 4,400 萬美元的總收入,淨利可是將近 100 萬美元。

其實,這樣競標性質的公司不只有 Dealdash 一家,某些還是資本雄厚的大公司,但許多公司都只是曇花一現,開不久即收工打烊。剩下足以匹敵的就只有由 Skype 創辦人設立的創投公司 Atomico Ventures 所贊助的 MadBi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00

被濫用的年化收益率概念 大巧不工

來源: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5/01/blog-post_22.html

在投資界的確有許多扯淡的概念,其中一個最常見的就是“年化收益率”概念。從銀行定存宣傳到個人投資者都喜歡扯“年化收益率”。例如有人在一個月中賺了5%,他一算,這相當於年化收益率60%,於是感到非常興奮,如果他看仔細一些,會發現這5%收益其實是來自一個月之中的其中5天,換言之,他的年化收益率應該是365%,比60%高出好幾倍,那他豈不是應該更加興奮?如果年化收益率可以被準確計算,那麼它就只有一個答案,不可能像上面例子中說的,有多個答案。

事實上年化收益率的計算只是人們一廂情願,或者盲目樂觀的表現。一年有12個月,其中一個月取得多少收益不等於在其餘11個月中能夠取得相同的收益。我今年第一個月就取得25%的收益,如果計算年收益率,那不就是300%?如果我把樂觀和一廂情願發揮到極致,年年都300%,那我不用多久就成世界首富了。這不是扯淡又是什麼?

連初中生都能明白的道理,怎麼還有那麼多人使用它?原因很簡單:使用它的人很清楚大多數人熱衷於追逐近利,很清楚大多數人太容易變得盲目樂觀。只要稍微刺激一下這些人,他們的樂觀情緒就立刻轉化為貪婪,而貪婪將把剩餘的智商吃的一幹二淨。

我極其厭惡那些隨便使用年化收益率的人,正如我討厭開賭場的人一樣,他們做的是同一類事情 - 就是利用人類的弱點來引誘他人掉入陷阱。

如果你看到聽到誰說過去十天、半月、一個月、兩個月、半年。。。獲得多少收益,再補上一句“等於年化收益率多少”,那你可以肯定對方要麽智商有問題要麽人品有問題,這種人絕對應該敬而遠之。

讓我們退一萬步講,即使一個人過去數十年的年化收益率都很高,例如25%,他也無需特別來說明這個數字,因為他清楚這僅僅是正確投資的結果,他清楚正確的投資有很高機率獲得好的結果,而錯誤的投資同樣有可能獲得好的結果,只是概率很低罷了,因此強調結果毫無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