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樓市是泡沫?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22587813/%E9%A6%99%E6%B8%AF%E6%A8%93%E5%B8%82%E6%98%AF%E6%B3%A1%E6%B2%AB%EF%BC%9F/


孤陰不長,獨陽不生。沒有基本面支持的,只能算是無風起浪,老鼠尾生瘡。值得小心的是有泡沫基本因素造成的泡沫市場,這才是隱形殺手。

香港樓市絶對是泡沫。這說話會聯想到什麼呢?

這很視乎讀者本身的觀感。認同的則可以舉出很多支持理據,反對同時又可以搬出很多理據。這些正反的爭論,偏重於抒發情感。我討論香港樓市泡沫討論不在乎泡沫論的觀點,而是想借這做例子去討論泡沫的本質。

香港樓市是泡沫。這命題可以有好多討論的地方:
-香港邊度的樓市?全部都是泡沫?
-樓市包括什麼?
-什麼是泡沫?多少泡才叫泡沫?


如果沒有冷,我又怎能知道熱呢?沒有背景,我們不能談論出任何結論。

泡沫是什麼?價格高就是泡沫?泡沫是不合理的嗎?

其實泡沫最初必然是合理的,而且是非常合理而且有巨大潛力。第一批人賺了大錢,讓其他人加入。再賺錢。價格上漲+得利益者,自然能找出理據支持。甚至價格本身就可強化其基本因素,最後連最後的淡友也要投降。

黃金,日本,香港,鐵路,科網,中國...數得出的都是這樣。用基本因素去討論樓市是否泡沫是沒有結果的。

因此,問題不是泡沫與否,拿得出來廣泛討論的,應該是現在是泡沫的什麼階段?可以維持多久?什麼情況下會爆破?

討論泡沫與否跟行動沒有必然關係。是泡沫不等於要回避,也不等於要衝入去,這是關於選擇的問題。自助餐,有d人食魚生先,有d人會飲湯先,大家都會食飽,重要是有得食,食得起。

真 正的泡沫是有基本面支持的,價格上升,需求上升,陰陽互根互用,才可以帶你到天上去,然後跌回原點。上升時有需求,而沒有麥子,下降是有麥子而沒有需求。 任何泡沫,都能令人致富,都能令人破產,只是一個財富再分佈的遊戲加強版。問題是人生交叉點中,你在那一面。不過正如livermoore所言,散戶在牛 市中能賺倒賬面的利潤...而最終也只能是賬面的利潤。牛賺錢,熊賺錢,羊被屠宰。


香港的樓市很高,貨很重,是泡沫,但不等於它會立即有問題,要立即爆。討論策略,必先定time-frame,這也是一個choice。有些人是鍾意平靜,有些人卻熱愛滑浪。

很高很重又如何?只要沒有地心吸力,只用一點的力,多重也能升上半空,而且自我完成。地心吸力,利率是也。值得一提的是,利率上升不在乎人們還唔起,而是在乎人們借唔起。下降時只有麥子,沒有需求。

在95%按揭,0.7%的利率成本下,我覺得任何東西都很便宜。如果樓價一年升10%,我一年便一開三,加按或轉手便差唔多買多兩間。這種需求下,又怎可以唔升呢?再者,還有外力推動,原因種種。誰能令樓價下跌?誰想做董伯二世呢?

樓,由消費品變成投資品。由投資品變成投機品。現在進入最後階段,由投機品變成奢侈品。這個階段,有最漂亮的升幅,就像是煙花最後一幕般燦爛奪目。

可憐的是辛勤的人們努力賺錢借錢,一心打算置業安家,卻不小心進入了財富大轉移的死亡遊,成王敗蔻。金融泡沫的觸手已伸展到社會的各層面。要改變實在太難,太難了。


咁即係買唔買樓好呢?

如 果打算有地方住,但又唔想訓身+借錢玩命(命運的命),比較冇咁危險的方法是買地產股然後租樓住。這不是完美的選擇,但最少你不用因為參加賭局而破產。這 是謹慎的選擇。謹慎未必會置富,而且有一定成本,但好過去賭。如果升,地產股替你交租。如果未來大跌,你最少不用破產。

咁跌咪即係蝕...是的,跌即係蝕。有趣的是怕蝕的人可能會因為求安定而買樓,賭上未來30年的收入。怕蝕的人有時也很不怕通脹。世界就是沒有這麼完美,成熟的人不會要求太多。

當然,投資+租樓也作能為alternative,但肯定不做羊就好了。


地球沒有地心吸力,除非她已死亡,停止轉動~但到時又會有其他更大的問題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94

香港最好 左丁山

2010-2-22  AD





 

多年不見嘅餐飲C突然來電,話佢自北京回港過年,年初九先至返京,約左丁山到福臨門飲茶。十幾年未見,幾乎唔記得佢嘅樣子,走上福記二樓周圍望之際,聽見有人嗌住,原來係餐飲C相認,幾乎想話來一個熊抱,不過男女授受不親,公眾場合來一個這麼樣的動作,驚俾人誤會噃。

餐飲C當年自美國回港搵工,得靚女賓架W介紹相識,當時自己仲有些少牙力,不比今天要睇人面色,於是推介佢入一間酒店工作,酒店立即派佢上京,不料一去十幾年,今時至再見面,好彩左丁山手機號碼二十年不變啫。

餐飲C細說京城工作,原來佢已從酒店餐廳喼頓,成為幾間北京食肆嘅老闆,有鳥倦知還之意,想在西九龍豪宅買屋,回港一展拳腳,吼機會再開辦餐廳。嘩,西九豪宅喎,左丁山可望不可即,餐飲C在北京大概搵到真銀,後生果然可畏,自愧不如。

點 解要返香港,唔留在北京,去上海,或者回美國與父母團聚呀?餐飲C話:「睇來睇去,以香港最好,本港有活力,有法治,有效率,一到赤鱲角機場,人就精神 晒,知道everything works,我決定以香港為家o架嘞。」美國城市對佢嚟講,已太過沉靜,上海太過紛亂。好,左丁山歡迎佢回歸,但餐飲C加多一句:「香港年青人要闖天下, 住在香港太舒服咯,最好北上尋找機會掘第一桶金!」

次日到陸羽飲茶,餐廳羅帶來一位意大利朋友P,朋友P在港二十年,未夠四十歲,已經搵 夠,現在只係做吓餐飲顧問,打吓風流工。問佢點解搵到錢仲唔返鄉下,朋友P話:「講笑咩,意大利經濟三十年來未好過,人民平均月薪係一千二百五十歐羅,好 窮,我一早醒目來港闖天下,已經俾香港縱壞咗,上星期我返意大利北部滑雪,住在米蘭兩日,夜晚走在街上,好驚俾人搶劫,呢種不安全感覺,我在香港從來都 冇,但返到祖國,個人就開始驚驚哋,香港治安好好,有法治,公共交通方便到極,直情係我眼中世界上最好嘅城市,點解要返鄉下呀!」咦,佢嘅想法與餐飲C完 全相同,曾特首可以搵佢為香港賣廣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2

四代香港人投資法 蔡東豪

2010-02-25 NM





呂 大樂07年寫的《四代香港人》,以不足七十頁的篇幅,還包括兩篇序言和逾十頁照片,概括四代香港人的精神面貌,勾畫香港社會的轉變,是精彩之作。近日「八 十後」成為全城熱門話題,《四代香港人》忽然被認定為研究香港世代理論的框架,從政府高官到中環賓架,人人手執一本。我留意到《四代香港人》重現書店「豬 肉枱」上,而且再度登上暢銷書榜,算是出版界的小奇蹟。

《四代香港人》的主角是人多勢眾的戰後嬰兒,即第二代香港人。在呂大樂筆下,第 二代香港人在最開放、最多元化及最多機會的環境中成長,享盡香港經濟起飛的果實,但這一代人沒有好好把這個環境傳給下一代,反而繼續指指點點,拒絕交棒。 令年輕一代更反感的,是第二代不肯言退源自一份堅持,他們認為下一代根本未具資格接棒。

我在《四代香港人》讀後感是,這本書是呂大樂自省、 甚至自責之作,對戰後嬰兒的所作所為看不過眼,感到自己這代人辜負了上一代的無私奉獻。假如呂大樂感到內疚的話,我有壞消息告訴他,還有其他事他須懺悔 ——第二代一手毀滅Buy and Hold的投資信念,樹立了負面榜樣,遺禍未來世代的投資者。

Buy and Hold的意思是投資者尋找到優質資產後長期持有,避免短期內買入賣出。這投資信念背後的假設是,資產值短期難免有上有落,投資者沒法準確捕捉每次變化, 最有利的應對方法是坐着不動,由時間去幫助資產增值。股神畢菲特是最著名的Buy and Hold信徒,他的投資往績證明Buy and Hold的優勝之處。

第二代香港人是Buy and Hold的最大得益者。第一代埋頭工作,那年代投資風氣不盛行,這代人最大投資往往就是投資在他們的下一代身上。第二代成長的時候遇上香港經濟在七八十年代起飛,把香港經濟作為一件投資工具,經歷了二、三十年的大牛市。

牛 市期間,第二代需要做的,就是坐着不動(最費力的是在這時候出世,但這粗重功夫已由第一代做了)。例如以工作視為一項投資,從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中期, 第二代從未接觸過裁員或減薪,每年加人工是指定動作,唯一問題是加多少。升職是理所當然,因為轉眼間上司不是升職,便是轉工,或是移民,想唔升都唔得。好 像投資股票,長揸滙豐和長實,在八九十年代幾時輸過錢?

 

我在本欄不知說過多少遍,投資贏輸最重要是看買入成本,即入市的時 機;出世同樣看時機,這當然不受自己控制,是由上一代賜予。不論是人生,工作或股票,投資對於第二代來說,是來得自然,揀到一件好東西,最佳動作是坐着不 動,隨着不停向前的社會大洪流漂流,自自然然獲得超乎理想的回報。這種態度正符合Buy and Hold的精髓,一條心去等,有耐性,相信複合(Compounding)的魔力,不相信自己一時之間的眼光或靈感。

可惜香港經濟這大牛市 結束了,準確結束時間眾說紛紜,應該是回歸前後的一段時間。大牛市結束不代表氣數已盡,牛市的反面不一定是熊市,可以是上落市;在上落市也有賺錢機會,回 歸後資產價格下跌了,隔一段時間便有能力收復失地,表現可更勝從前。牛市停了腳步,但Buy and Hold仍用得着,直至08年出現的金融海嘯。

金融海嘯摧毀第二代視為無堅不摧的Buy and Hold,戰後嬰兒赫然發現即使持有優質資產,長揸未必贏錢,好像辛勤工作未必保得住份工。

以現時股價計算,持有恒指十年跑輸通賬,持個別藍籌股有可能輸錢。表面上Buy and Hold失靈,第二代想到要靠自己,忽然間換馬、炒輪、止蝕止賺,什麼都要試,彷彿坐着不動等於消極行為,愈輸就愈要做嘢,愈做嘢愈輸,金融海嘯令第二代方寸大亂。

Buy and Hold沒問題,因為Buy and Hold從來不是Buy and Forget,投資者須不停調整,包括自己的心境和投資組合。投資環境變了,投資者的態度也要變,Buy and Hold其實不用變。然而,出頭無期的第三代,和從開始已沒機會的第四代有樣學樣,見到第二代放棄行之有效的Buy and Hold,去相信似是而非的口號,扭曲未來世代的投資觀。

第二代交棒之際,遇上金融海嘯,令交棒一拖再拖;但這不是最大問題,最大問題是第二代亂了陣腳,把錯的信念傳給未來世代。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4

羅先生買礦記-香港飲食管理(668)(更新2,附加風險聲明及礦源資料)


(註:這隻股票屬於中國財技分子,注入的煤礦也可能有水份,此外,股價此前已拉高幾倍,並不便宜,故此敬請留意風險。若有看過此篇文章不個人做分析輸錢,小弟恕不負責。)


(再更新註:謝謝林奇兄的資料。)


(1)


只簡略說一下公司背景。


香港飲食管理創辦人陳偉彰,聽聞是一位公務員,後來在樂富的大排檔起家,後來和田一夫購入其飲食業務,組成八百伴國際飲食上市,其後購入聖安娜餅店,並開拓韓國菜、上海菜等業務,成為一家多元化的飲食集團。


1997年,因日本八佰伴被清盤,故陳偉彰先生購入八百伴國際飲食,易名香港飲食管理。其後公司在2000年分拆聖安娜(192)上市。在2004年,陳先生欲把兩公司一併私有化,因作價太低失敗。

2006年,香港飲食管理出售聖安娜予利豐(494)家族、經營OK便利店的利亞零售(8075),該公司選擇現金方案,故公司變成持有大量現金的公司,並派發大額特別股息。


在出售餅店後,其本業只剩下十數家酒樓和餐廳,且因主要基地樂富中心因領匯裝修商場關係終止租約,故業務所餘無幾。其後以所得資金經營中式快餐業務,但處於投資期,未能產生盈利,實僅為一空殼。


在2008年,可能因為其財務問題關係,故大股東出售物業予公司,作價3,710.4萬元,以解決財困。


(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29/LTN20090629405_C.pdf


據後來2009年3月31日業績所見,公司只剩下約1.39億現金,且無銀行負債,是殼股好標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06/LTN200905061025_C.pdf


以佳訊模式賣殼,售出大部分飲食業務,作價1.14億,然後派發52仙股息,羅先生以38.8仙購殼。


(3)


羅先生的來頭不少,並是中國財技高手,但近來重慶打黑對他有一些響,據公告稱:
羅 先生,39 歲,於汽車配件銷售及物業投資方面擁有逾10 年經驗。彼為重慶東銀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東銀」)的創辦人,並為現任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東銀為一間根據中國法例成立的民營有限責任公司。於本公佈日 期,羅先生及其妻子均為東銀的最終實益擁有人。於1990 年代中期,羅先生曾參與管理由羅先生及其家族所擁有於中國內的若干中式餐廳。



根 據最新資料,東銀實益持有重慶市迪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一間於上海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約34.19%的權益,及江蘇江淮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間於深圳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約38.50%的權益。羅先生持有重慶市重慶渝州大學(前稱重慶工商大學)頒發的經濟學學位。


http://hk.jrj.com.cn/2009/05/0805064951664.shtml


罗韶宇为重庆东银实业的创办人,并为现任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据了解,1997年我国銀行业 强制推行把普通运钞车换成防弹运钞车,因此防弹运钞车市场需求大增,于是罗韶宇于当年出资3万元,与其母控股的广州和腾实业发展共同组建中奇公司,主营防 弹运钞车与警用车,并成功挖到“第一桶金”。2000年,中奇公司更名为迪马股份(600565,SH),其于2002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并在二级市场上 融资3.16亿元。

此外,罗韶宇于1998年联手江苏江动组建了现在的重庆东银集团,并开始全力打造东银系。2002年重庆东银集团和重庆东原,与盐城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签订了并购江动集团的协议书,因此重庆东银100%控股江动集团。其后,东银系动作不断,2003年迪马股份以1.52亿元收购四川广电37%股权,紧接 着,迪马股份又与重庆东银集团进行了一笔关联交易,收购了成都东银信息80%的股权。在短短几年内,重庆东银集团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据了解, 去年罗韶宇在胡润百富榜上排名第287位。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crz/20051223/18272224564.shtml
 

一位比较熟悉罗韶宇的证券公司人士透露,罗韶宇对资本市场有浓厚兴趣(业界将其这一点称之为“赌性”较浓。)很早就开始了炒股。在多年的炒股生涯中,罗韶宇很少赔本,并积累了不少炒股的经验。

...



  目前,东银系控股和参股的企业达到了10余家,涉及机械制造、数字化信息技术产品制造及服务、房地产开发、能源等产业。业内人士认为,在短短的几年内,罗韶宇能将东银系发展为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与其高超的资本运作手法有密切的联系。


http://www.taofang.com.cn/taofang/News/newsinfo.asp?newsid=118986


近 10年来,罗韶宇及其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配件销售及物业投资,对于为何此次会杀入餐饮行业,东银实业内部人士表示不清楚。“事实上,这项收购与东银无关,是 罗总的个人行为,公司高层很少有人了解个中情况。”该人士表示,由于罗韶宇常年不在国内,因此无法与他本人取得联系。昨日下午,记者致电香港饮食管理有限 公司董秘黄翠瑜,对于罗韶宇为何出手等问题,她均三缄其口。而知情者表示,鲜为人知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罗韶宇就曾管理过一家由他个人和家族所拥有 的中式快餐连锁餐厅,该连锁餐厅取名“欢乐城”,曾开在解放碑建设公寓附近。


http://www.chineselawyerdocs.com/law/gongsishougou/2208/


引 人注意的是,岳村团伙的最主要收入来源(涉案金额上亿的高利贷)背后放贷金主为重庆东银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银集团”)以及吴兆华等27人。东 银集团是罗韶宇家族旗下企业,并是(600565.SH)和(000816.SZ)的实际控制者。罗韶宇家族的财富在重庆排行第二。东银集团内部人士称, 无论是为岳村团伙提供资金还是在有关工程中选择其作为承包方,都是无奈之举。东银集团所在地就在南岸区,而岳村是重庆市南岸区一霸。


(4)


公司賣殼後拉升後回跌。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304/LTN20100304892_C.pdf


今日,大股東向上市公司注入新疆新世紀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並易名東星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據公告稱:



新疆新世紀乃一間根據中國法律成立之外商獨資公司,從事開採及銷售煤炭業務,其為一個煤礦之採礦許可證持有人,該煤礦之現有年產能約為90,000噸,並計劃增至約900,000 噸。


(5)


林奇先生的博客文章稱,該礦源的資料如下:






http://bjyl.rencaijob.com/person/search/pcomshow.php?comid=77944






新疆新世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5月成立,是由香港海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元,香港海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收购取得控股权,目前海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控股85%。



而公告稱:







 


於本公佈刊發日期,新疆新世紀及煤礦項目由賣方(本公司之關連人士)透過其全資擁有之投資控股公司全資擁有。


 


在此有幾個疑問:


(1)海盈投資是不是羅先生控制的公司? 據資料稱,這家公司在2008年3月成立,照看來,應是一家空殼公司,估計只是為收購而設,但事實是不是這樣?





(2)為何資料之前前稱他們只持有85%,現時卻有100%,中間有甚麼過程?


(3)公司註冊資本是人民幣4,000萬,即約港幣4,500萬,作價是多少?


以下就請新公告才能知悉。


(6)


 

股權看來集中在中國證券行之手,所以估計都是單純的方法,炒高配股,用之作資源業務平台呢,亦不排除借此套現。


 

C00019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CUSTODY & CLEARING, HSBC SEC. SERVICES 5/F TOWER 1 HSBC CENTRE 1 SHAM MONG ROAD KOWLOON 40,663,627 11.77%
C00033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28/F HOPEWELL CENTRE 183 QUEEN'S ROAD EAST WANCHAI HONG KONG 24,073,202 6.96%
B01355 中國光大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36TH FLOOR FAR EAST FINANCE CENTRE 16 HARCOURT ROAD HONG KONG 5,312,000 1.53%
B01565 國泰君安證券(香港)有限公司 27/F GRAND MILLENNIUM PLAZA 181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4,640,000 1.34%
B01829 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RM 5808-5809 58/F THE CENTER 99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4,538,000 1.31%
B01686 第一上海證券有限公司 19/F WING ON HOUSE 71 DES VOEUX ROAD CENTRAL HONG KONG 3,928,000 1.13%
C00010 花旗銀行 10/F TWO HARBOURFRONT 22 TAK FUNG STREET HUNGHOM KOWLOON 3,020,938 0.87%
B01284 恒生證券有限公司 12/F HANG SENG BANK HEADQUARTER 83 DES VOEUX ROAD CENTRAL HONG KONG 2,047,955 0.59%
B01483 利銘證券有限公司 RM B 7/F HILLIER COMMERCIAL BUILDING 89 WING LOK ST EAST CENTRAL HONG KONG 2,000,000 0.57%
B01143 大福證券有限公司 25/F NEW WORLD TOWER 16-18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1,778,000 0.51%
B01850 海通證券(香港)經紀有限公司 22/F LI PO CHUN CHAMBERS 189 DES VOEUX ROAD CENTRAL HONG KONG 1,754,000 0.50%



總的來說,這隻股已炒上4倍多,殼價已不便宜,這麼快買煤礦,只是顯示其財務較緊,急需資金,故不應該過份憧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9

中国人寿不排除通过香港子公司投资亚视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3/321114.html


香港媒体引述中国人寿海外副董事长兼总裁刘廷安昨日透露,中国人寿不排除会投资亚视,他表示“如果(亚视)有投资价值的话,投资也不妨”。

亚视昨日与中国人寿集团、招商银行、北京银行、中国海外集团及粤海控股,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代表中国人寿与亚视签约的是中国人寿海外副董事长兼总裁刘廷安。而中寿海外是中国人寿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

刘廷安并指出,此次“合作并非普通的商业合作,而是有关两家公司发展战略上的合作”。他又透露,此事由中寿集团同意与亚视合成,但具体操作上,则是由以香港为基地的中国人寿海外执行,因为中国人寿海外一向负责母公司于境外的业务操作。

刘廷安并表示,亚视与中国人寿已经沟通了一段时间。但目前战略性合作的细节仍在推敲中。

报道也引述中国人寿 (02628.HK)董事长杨超指,目前双方未谈到股权合作这一步。而同样出席签约仪式的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内地企业不能直接投资亚视,故会从其它方面与亚视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91

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9年涨价11倍 “捂房”17年刷新上海楼市纪录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311/20100311055700353.html


售楼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项目二期的销售均价预计将达6万元/平方米。而在2001年,该项目一期的销售均价不过每平方米四五千元。

每经记者  杨羚强  发自上海

        春 节前后,上海曝出中粮地产旗下中粮海景公寓“捂房”13年,进而获取25倍暴利的消息。仅隔了一个多月,上述“捂房”时间的纪录就被刷新。原名上海香港新 世界花园二期的“丰盛皇朝”,从1993被香港郑裕彤家族旗下的新世界发展获得项目土地使用权至今,被郑氏直属及关联的新世界发展、新世界地产、丰盛控股 等多家企业“捂”了近17年。目前项目几近竣工,但迟迟未能销售,该项目的销售报价在最近9年时间已涨了11倍。

        据了 解,该楼盘为郑裕彤女婿杜惠恺借壳ST星美,通过内地A股获得高额市盈率的一张“王牌”,如果ST星美按照原定计划最终重组成功,香港新世界花园的巨额销 售利润无疑将推动股价大幅上涨。有望从楼市、股市双重“获利”,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无疑成为非典型“囤房”的又一案例。

施工进度依然缓慢

        再 过两个月,上海即将迎来世博会。在世博会卢湾场馆建筑工地,工作人员正在加紧做收尾工作。而在世博会卢湾场馆大门外的另一侧,一个正在施工中的综合项目工 地格外引人注目。由于和世博会卢湾场馆相距咫尺,上述综合项目几乎可以一览世博会全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很多人都认定这个项目一旦在世博会前建成, 可以以极高的价格出售和出租。

        但奇怪的是,开发商丝毫没有借世博会提速项目施工进度的计划。《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已经完成外立面施工的工地上,只有寥寥几名工人,神态悠闲自得,丝毫没有马路对面世博会建筑工地工人那副紧张模样。

        工地内一位留守的保安告诉记者,“估计要等到明年这个楼盘才会正式对外销售。”而记者从售楼处获得的消息是,上述楼盘最快可能会在今年3月底4月初销售。

        值 得注意的是,即使该楼盘在今年三四月份开始销售,距离2001年项目一期完成销售已经过去了9年。在这9年间,项目还没有开发完的二期空地,等来了世博 会,等来了上海滨江综合治理,更等来了房价的大幅上涨。售楼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项目二期的销售均价预计将达6万元/平方米。而在2001年,该项目一期 的销售均价不过每平方米四五千元。

多家企业“捂盘”17年

        此前,上海刚刚经历了一场捂盘风波,中粮地产旗下的中粮海景公寓因捂盘长达13年,被指获取了25倍的暴利。但这一捂盘时间,若和上述世博会旁的项目比,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

        这个名为“丰盛皇朝”的住宅、酒店、综合楼盘,曾经有着一个响彻A股市场的名字——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它的实际掌控者是周大福珠宝的掌门人郑裕彤家族。而从出身新世界发展,到转嫁ST星美,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经历了A股和H股两大股市的“洗礼”。

        《星 美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摘要)披露,1993年10月5日,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政府批准新世界发展  (中国)、上海市卢 湾区住宅建筑工程公司和999南方(美国)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上海局一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局一房产),当时的注册资本仅为3000万元。

        局 一房产于1993年8月开始就一直在开发香港新世界花园一期,并在2001年11月全部竣工。与此同时,局一房产的控股方新世界发展  (中国)在一系列 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活动后,将局一房产100%的股份纳入名下,并将资本扩大至7.5亿元;之后,局一房产被新世界发展(中国)以7.65亿的价格转让给 了新世界房产,新世界房产又于去年7月将其转让给了丰盛控股。

        在局一房产股东频繁变化的同时,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不断推迟竣工和销售时间。早在2002年的年报中,新世界发展就提出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的竣工时间为2004年。然而,到了2008年年报公布时,竣工时间已经延迟至2013年。

        事实上,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的真正开始动工时间是在2007年。经过三年多的施工,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已有三四栋高层完成了外立面的工程。按照上海市的有关规定,当高层住宅项目完成三分之二或者结构封顶时,即可申请预售许可证。

        但是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的监测称,截至2月底,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尚未领取过预售许可证。

售价9年涨11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事于昨日采访新世界中国企业传讯部,并向该部门电邮了采访提纲,但到昨日截稿,新世界发展(中国)尚未对此事予以回复。而新世界香港花园二期的发展商——局一房产也未说明项目未申领预售许可证的原因。

        立 信会计编制的《局一房地产盈利预测编制说明》或许能给出其中的答案。根据上述说明,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预测销售的房产面积以及预估的土建等成本单价确认 2010年度销售成本10244.05万元,毛利率为40.31%;2011年度销售成本87501.65万元,毛利率为65.61%;2012年销售成 本130651.98万元,毛利率66.28%。

        虽然上述《说明》称“2010年销售毛利率偏低主要系当年办公楼销售单价低于2011年、2012年住宅销售单价形成”,但是显然销售日期的推迟,对项目销售利润率的提升确有帮助。

        局 一房产此前公布的香港新世界花园一期2001年A楼的销售均价,进一步显示推迟销售日期能为开发商带来较高收益。根据资料,2001年香港新世界花园一期 的成交均价不足5000元/平方米,2003年销售的H楼成交均价也仅6600多元/平方米。而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问询时,丰盛皇朝 (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项目销售人员的报价达到6万元/平方米。9年间,香港新世界花园售价涨了11倍。

        在行业人士眼中,上述报价仍显保守,与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同处一个板块的绿地卢湾CBD,网上房地产参考价格已经达到83000元/平方米。

        和《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东方海外、嘉华集团、新长宁集团等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项目一样,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延迟销售,可带来较高的销售价格,进而提升项目的利润率。

        按 照上海市住房和保障局市场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对“捂盘”的定义,是那些已经获得预售许可证的楼盘有房不卖的行为。而可以申请预售许可证但没有申请预售许可 证的楼盘,不属“捂盘”范畴。按照这一定义标准,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不算捂盘,只能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囤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98

另类地产投资:香港街市大王的淘金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hhc6.html

从1996年开始介入街市生意,在香港驰骋10年,“街市大王”邓清河把自己独特的商业理念带进广州、深圳,开始新的扩张。

 

  我们很少了解街坊之间的肉菜市场,更不会知晓这些城市居民必须的生活集市,一个一个连起来,会成为一个大生意,造就一个企业成为上市公司,更推动一个 活跃、但低调的人物成为香港的“街市大王”,他一手掌握除了香港政府之外最多的社区街市资源,每年收入数亿元,纯利率在10%多,相当稳定。

街市,我们俗称农贸市场、肉菜市场,这是一个冷门,大众化,又往往被忽略的地方,但又是非常有特色的投资领域,也许不入大机构投资客的眼界,但稳定 而且不断扩展的市场,就如同一个稳定收益率的基金,是个典型的“隐性金矿”。

 

  从1996年开始介入街市生意,在香港驰骋10年,“街市大王”邓清河把自己独特的商业理念带进广州、深圳,开始新的扩张。

 

  这家名叫宏安集团的香港企业和他的主人邓清河,2006年7月25日进入一河之隔的深圳,斥资6550万元人民币现金,收购国内A股上市公司深圳农产 品(000061,股吧)控制的深圳集贸市场公司50%的股权,这笔生意涉及深圳20个主要的街市,营业面积3.2万平方米,2004年的营业纯利为 580万人民币,2005年纯利达到520万元。而同期,深圳20个街市的总资产在6100万元人民左右。

 

  这笔买卖如此突然,让市场觉得宏安集团(1222.HK)对街市未来发展的兴趣依然很大,其实在2005年的业绩收入中,街市收入达到1.51亿元, 是单个项目收入最多的,其收益率偏低但又稳健,占据纯利7013万元的20%左右,约1543万元。2006年3月公布的业绩也表明街市收入占营业额 40%,纯利贡献1830万元,接近25%。

 

  所以,收购公布,宏安集团(1222.HK)股票微涨3%,但分析师看法不尽相同,有人说深圳集贸市场的市盈率超过20倍,投资回报率并不乐观,而且 同样的投资,香港的街市租金收入远远超过内地市场,香港一个猪肉档一年的租金20多万,水产档年租超过15万,菜档都要10万左右。而深圳的租金普遍只能 收十分之一。

 

  其次,根据公布消息,宏安集团(1222.HK)收购的深圳20个街市,8个产权已经转让到深圳集贸市场,3个产权未转让,而且有可能转让不成功,另 外9个需要向深圳国土资源和房管局等租赁,不可以随便拆除重建,或者分拆转卖。对街市经营老手来说,宏安集团(1222.HK)有丰富拆除重建经验,每一 次都会得到超过2倍的增值,这一次似乎不符合自己的原则。

 

  2004年7月,邓清河就率领宏安集团(1222.HK)进军广州,拿下荔湾区宝华新街市经营权,按照香港的做法,邓老板拿出不少现金先装修改造街 市,把脏乱差、拥挤、阴暗的内地传统旧市场改造成光亮、豪华的现代新街市,焕然一新后,准备逐步加租,希望商户环境好,吸引大量市民,但街市的便宜、方便 特色一旦改变,很多居民首先反对,商户也绝地大反击,加租计划接近流产。邓清河率领宏安集团(1222.HK)在广州交了学费,而且是数百万亏损的学费。

 

  但宏安在深圳很爽快,在签署意向书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宏安集团(1222.HK)支付1000万元人民币的订金给深圳农产品。宏安集团 (1222.HK)拟向银行贷款约3000万港元以支付交易金,而余额将以内部资金支付,他们用了全部现金。

 

  2006年8月初,宏安集团(1222.HK)董事总经理陈振康指出,宏安今年打算用一亿元投资内地街市铺位,发展街市管理业务,洽谈中的项目位于广 州、深圳及上海。

 

  陈振康表示收购可增加公司的街市投资,而随着内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看好租金升值潜力。据称,目前深圳集贸旗下街市的每平米月租金仅为50至60元, 以收购价计租金回报只有4%多,但投资客希望协助街市改造,如安装冷气设施等,租金上升空间大。

 

  邓清河被誉为“街市大王”,在香港是现成的榜样,在2003年3月底,公布的数据是邓氏一共经营12个街市,面积26万平方尺,包括:荃湾丽城(万 有)街市、马鞍山颂安(万有)街市,东涌富东(万有)街市、将军澳厚德街市、马鞍山恒耀街市、粉岭嘉福街市、蓝田启田(万有)街市、马鞍山马鞍台街市、天 水围天盛(万有)街市及天水围天瑞街市、天水围天泽街市、蓝田平田街市及沙田愉翠商场街市。还管理了七个商场及逾4500个车位。

 

  大家会认定这个从街市上赚钱的机构,将会是地产投资和经营的特别版。有人称其为“民间版领汇”,其管理能力和方式和香港第一个地产REITS很相似, 领汇完全靠物业租金来获得经营利润,而且要分派9成收益。

 

  要街市大王这么做,当然不可能,这家上市公司,街市经营年收入1亿多元,利润不到2000万,还是小,但细看宏安集团(1222.HK)的多年财务报 告,很快你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他的营业额只有3亿多,但经营利润7000多万,很多地产投资在为他增值。而且,街市大王手握2家上市公司,还参股一家上 市公司,并和另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从掌握的上市公司市值来说,街市大王的身价超过10多亿了。

 

  一个在财技上有出人意料举动的生意人浮出水面,他在资本市场是个低调的行家,也是个毫不手软的抽水机大王,甚至可以称其为老练的玩家。

 

  我们来看看他的威水历史,一段少为人知的故事。

 

  第一个10年 邓清河发家史

 

  邓清河今年45岁,在新界沙头角围村长大,1980年他预科毕业,进入黄克竞工业学院修读建筑课程,但在中途辍学,与当时的女友,即现在的太太游育 燕,在大埔大尾笃租地开单车档,租单车给到大尾笃郊游的游客,一度生意不俗。但不久,大尾笃维修水坝,封闭路段,再没有地方踏单车,邓清河被逼结业。

 

  1984年,他转行做装修,1986年在其士集团担任地盘管工,首个工程是其士的富安花园一、二期工程,之后与建筑公司建业实业及青木集团建立关系, 渐渐进入居屋装修行业。

 

  1987年,邓清河和太太邓游育燕创立宏安工程公司,积极投标政府工程,从事与楼宇建筑有关工程,为私人参建居屋计划项目住宅提供室内装修及翻新服 务。1989年,宏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负责宏安工程大部份建筑业务。1991年,业务拓展至购物中心项目管理,1994宏安集团进一步拓展业务至翻 新建筑署辖下政府楼宇项目。他们是夫妻店,做建筑装修和翻新业务起家。曾经有“装修大王”雅号。

 

  早年的邓清河夫妇很威水,但水很深,旁人一般不知,一是,当年做地盘装修工头经常和黑社会扯上关系,1993年小西湾富景花园户主为装修问题,被黑社 会恐吓,一度传闻和邓氏人马有关,影响直至1995年宏安集团上市,还需要邓清河向外界澄清。

 

  二是,香港媒体曾经报道邓氏是楼盘、铺位大炒家。邓清河名下曾经有五十间公司,1994年至2001年曾经记录有多达690个物业买卖记录,包括商 铺、车位,大部分位于新界,总金额4.52亿元,大部分已卖出。其中最大宗交易是1997年,他名下公司买入屯门居屋龙门居159间商铺,总值2.53亿 元,至后陆续售出,账面赚了1.5亿元,但有报道说部分买家也是他名下的其它公司。他赚了多少钱,谁也不清楚。邓清河夫妇早年曾以个人名义购入沙田和大埔 6个住宅单位,截至1998年售出,共赚得458万元。

 

  1995年,宏安集团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代码1222,属性是一家建筑公司。上市后,业务开始多元化。1996年后,宏安集团(1222.HK) 介入街市管理、商场分租、停车场及物业管理,并参与物业发展及物业投资业务。

 

  邓清河虽然没有读书,文凭也没有,但很有生意头脑,宏安起步以屋村装修为主业,在帮其它人装修中,他发觉屋村街市生意机会很多,但缺乏管理,是个大金 矿。转而向香港房委会标投参与管理屋村街市,希望介入街市生意。

 

  早年的“街市大亨”是香港集旺公司老板周起鸿,曾任博爱医院副主席,邓清河在博爱的活动中认识周起鸿,才搭上线。后来,周起鸿希望引退江湖,移民美 国,邓清河便提出收购集旺。1996年,宏安斥资2300多万元入股从事公共及私人屋苑街市承包管理商-香港集旺有限公司,控制49%股权,当时集旺负责 管理6个包括房署街市,宏安得以开始大举进入屋村街市业务,邓家人丁兴旺,邓清河之妹邓梅芬英国赫尔大学会计系毕业,是专业管理人,负责处理6大街市管 理。收购集旺后,房委会在1996年8月起准许宏安旗下其它公司承投管理房署其它街市。

 

  邓清河作风硬朗,他开出的收购条件是两年内可再增购股份至75%,他要取得控制性股权。一直到2000年,宏安再买下集旺其余51%股权,作价不公 布。

 

  邓清河的管理作风也极有个性,他平价拿到房署的街市租约,一般会改造街市,他管理的街市比房署直接管理的街市要漂亮些,光线和冷气非常充足,通道宽 大,地面干净,不会有污水,也闻不到街市常有鱼腥肉腥味,厕所亦很像大商场的厕所。

 

  他说要面对大型超级市场逼近屋村社区的进攻,街市需要变身,而且,他用各种方式吸引人流,送厕纸、送米,培养附近居民进入街巿购物的习惯,完全看准家 庭主妇的心理,他又推出免费购物巴士接送,大抽奖等等活动,就要吸引人流。他曾经牺牲2个铺位的位置,只为了增加楼梯通道,方便人流宽敞进出。

 

  “我们街市和超巿的客人群不同,每个人都是自己档口的老板,你需要提供贴身服务,更多货品选择,单是橙和苹果就起码有两至三种。在香港启田街巿一所面 店,所卖的种类已超出100种,加上热辣辣的砵仔糕,让超市无法竞争。”,邓清河和记者说,“同样是一万尺铺位空间,我们的营业额起码比超市多百分之三 百!”

 

  也正是因为有生意,加租就是第二步,而且宏安通过旗下多家公司租用铺位,再和经营的肉档、鱼档老板分成经营,他控制市场能力超强,手法狠辣,感觉肉档 多了价格竞争,就坚决砍掉多余的,为住户着想,还在街市增加五金、家庭用品铺位,他说经营结石必须实行计划经济,必须独裁。有人调查,宏安旗下街市商铺租 金一般比香港房署自己管理的街市高三成以上。

 

  2000年,宏安集团经营9个街市,营业收入8100万元,纯利4100万,占集团总纯利67%,成为主要赚钱来源。2001年,管理11个街市,收 入1.04亿元,纯利超过4000万。

 

  宏安在1996年亦收购了多个房署停车场的管理权,包括以900万收购利家车场有限公司75%股权。1997年和1998年,宏安商场管理公司荣获香 港房屋委员会颁赠之“最佳商业伙伴”及“最佳商场单一承包商”奖项。

 

  看到这里,你会很清晰看到邓氏家族和他们的企业如何起步,如何度过第一个10年。他们完全依赖最基础性的行业开始积累原始资本。介入冷门的生意,但的 确富有超越常人的管理和创新能力。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很早就进入香港资本市场。在前期,他们没有声音,也没有动作,甚至只是资本市场的一个牙牙学语的幼儿。但他们有丰富的商业经验和雄 厚的现金流,他们就好像在池塘中那只在荷花页下已经耐心等待很久的饥饿的短吻鳄,他等待猎物、看准时机,期待那漂亮的一系。

 

  凶悍的猛兽一年抽水4次

 

  虽然,邓氏很有管理能力,赚钱能力,包括增值能力,把自己从一个自行车租赁小贩,变身为资产数千万的上市公司主席,装修大王、街市大王,名声日隆。

 

  但他的企业依然是不折不扣地家族色彩,邓清河及其妻游育燕、妹邓梅芳、邓梅芬、妻弟游育堂、以及由邓清河全资拥有的公司 CaisterLimited,共持有超过1.5亿股宏安,占总发行股数19.3%,他们是个一起发财的大家庭。

 

  从1994年上市到2000年,这家企业在潜行,没有太多声音,但留意这家企业的人会发现,事情并不简单,好像一切都是预设的,有很多令人费解的举 动。

 

  1994年宏安集团上市前,公司大赚3800万元,1995年宏安集团(1222.HK)上市后随即回落,仅赚3456万元﹐其后一直变差,1996 年宏安集团(1222.HK)赚3002万元,但这一年公司开始四处出击,对外称分散投资,购入黄大仙翠竹花园467个车位,收购集旺公司49%股权,又 收购利家车场75%股权,管理及经营屋秔停车场。又开拓建筑材料贸易,买卖柚木、瓷砖及假天花组件。涉足商场经营,在黄埔新天地开设电脑特色商场。

 

  多元化之后,1997年宏安业绩转盈为亏,亏蚀1773万元,1998年再亏蚀6768万,经营亏损5500万元。

 

  邓先生依然热爱在地产市场的买进卖出,1997年公司斥资3100万购入沙田伟华中心89个车位,1998年宏安集团(1222.HK)宣布斥资 4180万元高价,向主席邓清河购入私人拥有的小西湾及湾仔多个商铺单位。之后,这些铺位就跌价。虽然亏损,但又宏安集团(1222.HK)1998年还 派每股0.5元高息﹐邓清河家族私人持有50.3%股权﹐900多万元入账。

 

  1999年业绩更差﹐公司宣布大亏1.16亿元﹐其中3693万元经营亏损,8387万元特殊项目亏损﹐包括为物业拨备6341万元。这明显在说明公 司过去一年的投资行动有不少错误,对股东和投资者来说不是好消息。

 

  但,1999年底,宏安集团(1222.HK)故伎重演,再次以1500万购入邓清河太太游育燕名下香港九肚山物业,公司化之后,邓氏夫妇又租回自 住,每月支付公司数万元。

 

  1999年下半年,面对全球网络热潮,过得不轻松的宏安集团(1222.HK)也开始触网,通过附属公司互动科技与中国文化部辖下企业签署意向书,共 同发展“中华文化信息网(ccnt.com.cn)”海外版,宏安高调表示将出资5000万人民币组合营公司﹐宏安占49%﹐文化部占51%,一时网络热 潮侵袭,又传出消息方正科技(600601,股吧)(0418.HK)也会入股,文化部副部长也表示宏安是合作试点。

 

  宏安集团(1222.HK)股价在6天内狂涨11倍,从0.25元仙股价,直飞3元高价,搞得市场一片惊呼,2000年2月再宣布与文化部拓展全国性 文娱活动售票网﹐又赞助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500万经费﹐风头劲过香港若干大亨。

 

  此时,你知道邓清河正在谋划什么计划吗?配售集资。

 

  1999年7月,宏安集团(1222.HK)股价低残,当时以每股0.185元,配售7500万股,集资1387.5万元。

 

  2000年2月,股价大涨之时,宏安集团(1222.HK)快马加鞭,以每股1.38元,配售4700万股;集资6486万元。大抽水之余,公司不断 发放消息,再接再厉,同一个月内再次以每股1.18元,配售4500万股;集资5310万元,主席邓清河轻轻松松套现1800万元,挣钱真的不是很难啊。

 

  故事还没有结束,2000年3月,宏安集团(1222.HK)乘股价未落,再以每股0.72元配售9000万股,集资6300万元。

 

  4次集资共吸纳资金1.9亿元,其中只有2000万元作为收购新业务﹐其余的资金用来偿还银行贷款﹑留作一般营运资金。到2000年6月底,宏安集团 (1222.HK)股价就像过山车,直落0.28元,大跌回到原位。

 

  2000年7月,宏安集团(1222.HK)再宣布以先旧后新方式﹐向独立第三者发行1.35亿股﹐每股作价0.29元﹐集资净额3800万元﹐这是 2000年内第四度以先旧后新配股集资。当然,邓家人不会含糊,在配售中,宏安集团主要股东邓清河、太太游育棠﹑胞妹邓梅芳﹑邓梅芬﹐以及其它主要股东全 资拥有的CaisterLimited将私人配售1.35亿旧股,其后再以相同价格认购1.35亿股新股。完成配售后﹐CaisterLimited及其 它宏安主要股东的持股量从原来的23.2%﹐摊薄至19.36%。

 

  一年内集资4次,资金额超过2.3亿元,一度超过公司市值,公司坐拥2.5亿现金,富得流油,邓先生的抽水机大名开始远扬,更重要的是:这家原来不见 经传的企业,陡然闲,成为香港资本市场财技非凡的榜样。而,装修佬、街市大王的名号下,邓清河再次拥有财技高手的大号。

 

  市场对宏安集团(1222.HK)开始刮目相看,宏安集团(1222.HK)也绝对不含糊,在互联网泡沫即将破灭之时,断然终止投资文化部的中华文化 信息网(ccnt.com.cn),撇帐300多万元;他的举动,投资者还是很欢迎的。

 

  看上百年老店位堂大收购开始

 

  说混战一场也许比较贴切,宏安集团(1222.HK)在资本市场飞驰一阵之后,突然在2000年12月宣布以1.26亿元收购一家百年中药老店--- 位堂99.79%股权。

 

  位堂创立于清光绪23年(1897年),广州官宦世家黎昌厚先生,联同其它三个家族,在广州浆栏街44号开设第一间店,利用传统的制药秘方生产中药补 品,也经营中草药批发买卖,位堂养阴丸﹑参茸白凤丸及保婴丹均是家喻户晓的产品。1930年在香港荔枝角道开设第一家分店,1952年位堂从广州迁往香 港,1970生产线正式迁移到香港,1979年正式在香港注册商标。

 

  20世纪70年代黎家第四代传人黎宗岷先生接手管理位堂,同期请郑少秋演唱“太阳出来了”经典广告歌,在香港传遍大街小巷。这个老字号中药品牌在香港 扎根。1993制药厂由香港大角咀迁往九龙油塘高辉道。

 

  位堂历史悠久,但经营平淡,1998年纯利960万元,1999年底净资产3597万元,税后利润1030万元,不算好,也不算坏。

 

  宏安与卖方BPL签订利润保障协议:如果位堂在2001年1月1日至3月31日间税后纯利不到200万元﹐卖方BPL须向宏安支付不足金额的 75.8%。此外﹐宏安可于2001年2月1日至2003年8月15日选择行使一项认沽期权﹐出售其所持位堂股份。

 

  转投中药,邓氏明显是外行,当时就有人批评他“纯粹炒作”,收购前位堂只剩下三间门市店,品牌虽大但又老又钝,花1.26亿,接近净资产的4倍,除非 有其它想法,这个出价令人怀疑。有人就说邓清河一定会快速出售,或者分拆。

 

  邓先生明显要比一般的买家,或者说玩家要想得多很多,他不仅没有卖股份,分拆,还要做大老字号,当然,他不会拿自己的真金白银来填亏损。

 

  故事到这里,应该进入一个新的领地,很多人物要出场,更多的商业举动应运而生。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一家上市公司---康健(康健博客,康健新闻,康健说吧)国际(8138.HK)。

 

  2001年2月,康健国际(8138.HK)收购生产佩夫人药水的卢森堡大药厂49.88%股权﹐购入价只是4倍市盈率,相当有手段。

 

  2001年3月29日,创业板上市的康健国际控股有限公司(8138HK)突然露面,斥资3006万元,向宏安集团(1222.HK)购入位堂24% 股权。

 

  这家从事一站式医疗保健服务的上市公司,2000年10月,以每股1.25元,发售4430万股上市,开展私人诊所服务,2001年曾经很火爆,因为 传出消息和李嘉(李嘉博客,李嘉新闻,李嘉说吧)诚的长实﹙001HK﹚组成策略伙伴﹐长实透过topsonltd.斥资990万元入股康健﹐康健 亦成功引入策略股东包括﹕雅各布臣药厂﹑SCM增长基金﹑渣打直接投资基金及邓清河的宏安集团(1222HK)。

 

  康健国际(8138HK)虽然一群医生组成,但得到财经老手指点,在资本市场表现神勇,丝毫不比拿手术刀差劲。上市后7个月,刚过禁售期就抽水集资, 一年内竟然六次抽水集资,他的主人医生曹贵子被誉为新一代股市抽水大王。

 

  同时,宏安集团(1222.HK)也没闲,2001年4月,购入制造销售佩夫人品牌药剂的卢森堡大药厂19%权益。

 

  6月,再斥资1125万元,奔赴内地收购中富企业17.6%权益,中富企业持有湖南湘雅医学院旗下的湖南湘雅制药厂80%股权。湘雅制药是湖南省最具 规模的药厂,拥有重点药物为医治青光眼病的“青光康”,另有8种新药进行第三次临床测试。

 

  两家上市公司看似毫无关联,也没有任何公开协议,但进取态度和策略都很接近,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他们的互补举动惹人关注。

 

  2001年8月,宏安集团(1222.HK)收购梁伟(梁伟博客,梁伟新闻,梁伟说吧)浩夫妇持有的上市公司得利钟表(0897.HK)40.84%股权,收购财技也不同凡响。

 

  从事钟表生意的得利集团(0897.HK)陷入财困,宏安以770万元,即每股0.2元的价格,向得利主席梁伟浩购入29.19%的权益,并且向得利 垫支为期18个月的贷款2100万元,用作偿还得利结欠银行贷款2900万元。宏安收取最优惠利率加两厘(即八厘七五)高息。

 

  邓清河很见技巧,宏利只购入29.19%的得利,一方面可回避35%的全面收购界限,另一方面,因为得利同时在英国伦敦上市,亦刚好回避伦敦收购合并 守则中,30%的全面收购触发点条例。

 

  梁伟浩夫妇一共持有得利40.84%权益,他随即以每股0.2元的价格,将余下股份售予独立第三者。

 

  宏安集团(1222.HK)收购得利集团(0897.HK)曝光后﹐宏安及得利股价一同受惠﹐得利股价更大升97%﹐打入十大升幅榜之首,邓清河挺得 意,他被誉为在解救财困公司中获利,甚至公开表示“视拯救为一门生意”。

 

  但2001年10月,得利集团(0897.HK)遭到追债,当日股价大跌36%。得利在1998年12月发行一批2008年一共380.7万英镑(约 4184万港元),年利率9.5%可换股无抵押借贷股份,而PrudentialTrusteeCoLtd则为受托人。他入禀法院要求在2001年11月 22日前缴付275万英磅(约3000万港元)连利息的欠款,否则就可能会申请得利清盘。

 

  宏安集团(1222.HK)陷入泥潭,持有的得利集团(0897.HK)可换股债券、债券,以及宏安向得利提供的垫款总额达到6139万元,已超过宏 安资产净值三成。谈判半年后,宏安和清盘人取得协议,支付2200万元利息。

 

  邓清河的资本之路时而风光,时而坎坷,但这为从底层打拚起来的商人依然不屈不饶,他要追逐他的终极目标。

 

  配售集资疯狂抽水机隆隆作响

 

  目标在哪里?一边是购并,一边,配股集资的急速战车再次开动,这一次来势更为凶猛。

 

  2001年7月,发行3008万元两年期无息债券,每股兑换价0.188元。

 

  2001年9月宏安集团(1222.HK)以每股0.08元,配售1.6亿股,集资净额1230万元。

 

  2001年10月,宏安集团(1222.HK)宣布削减股份溢价帐约1.29亿元,以此抵销公司经审核累积亏损。

 

  2001年11月,宏安集团(1222.HK)再出击,宣布先旧后新方式配售2.28亿新股,集资约2000万元,宏安随即收报0.103元,下跌 8.04%。

 

  每次配股集资,邓先生的做法都类似,就是家族公司先以每股0.09元配售1.17亿股现有股份,然后再以相同价格认购2.28亿股新股中的1.31亿 股。邓氏家族很会玩,不仅拿到钱,还以少赢多,可以通过配股再增持宏安约1%权益。

 

  2001年12月,宏安(1222.HK)表示准备斥资1.38亿元扩展药业,其中4000万元购入香港九龙湾一药厂;6500万元用于两年内设立4 条生产线;3300万元增持卢森堡大药厂股权19.01%,由22.57%增至41.58%。公司随即宣布以先旧后新方式配售2.74亿股,每股0.09 元,净集资2400万元。

 

  因为宏安(1222.HK)股价疲软,2001年下半年的3次大抽水,股票数量很可观,超过6亿股,但集资金额却只有6000多万元。邓氏的抽水机个 头很大,声音隆隆作响,马力十足,无奈水塘水量不足,活水太少,他要的是很多大水潭,甚至希望是大湖,已经不是宏安一个小水塘了。

 

  当然,他还是决定先把这个水塘再继续抽干。2002年1月,宏安集团(1222.HK)宣布以每1股供4股,供股价0.03元;又再每4股送1红股, 供股价较停牌前的0.18元大幅拆让75%,以此吸引投资者,集资1.91亿元。

 

  动作太过凶猛,宏安集团(1222.HK)股价复牌随即插水大跌35%,跌倒0.077元,创上市以来新低。市场人士都批评公司集资太过频繁,而且筹 集的1.9亿元中,7000多万仍未决定用途。

 

  2002年4月底,新收购来的得利集团(0897.HK)也加入抽水机行列,每股0.1元配售2640万股新股,集资264万元。

 

  2002年5月,得利集团(0897.HK)再以每股0.1元,配售3170万股;集资300多万元。

 

  2002年5月,宏安集团(1222.HK)宣布,大股东邓清河家族以每股0.02元配售16.35亿股旧股,后以同样价钱认购19.5亿股新股,宏 安集资净额3650万元。

 

  所有行动的说法都是为发展位堂中药,2002年2月位堂首间门市登陆港岛铜锣湾。

 

  2002年5月下旬,宏安集团(1222.HK)及康健国际(8138.HK)联手把位堂99.79%股权注入得利集团(0897.HK),作价 2.2亿元。

 

  得利以0.01元高折让价格大量发行新股136亿股,发行一笔8400万元可换股票据来支付2.2亿元收购款,新股价格比停牌价0.163元大大折让 94%,该批可换股票据年期为3年,年息为3.8厘,持有人可按1仙换取新股,若宏安悉数行使,股权将增至75.47%,令宏安藉此取得控制性股权,而康 健国际(8138HK)则可获得约53亿股得利股份。

 

  2000年,宏安集团(1222.HK)1.26亿拿下位堂,3006万元卖出24%股权,这一次注入资产,扣除投资成本后﹐粗略估计宏安集团 (1222.HK)直接获利7000万元。当然,他还有得利集团(0897.HK)超过40%的持股权,握有2家上市公司,2年来已经配售集资超过3亿 元。

 

  这生意做得如此爽很少见,财技玩得如此彻底,抽水和资产挪移如此大胆,都极为罕见。尽管,邓氏家族在股市仅仅数年,不算老手、也不算大亨,极为低调, 但所作所为,已超过报纸常见的购并高手、公司金手指、财务高人了。

 

  他见报率很低,也极少公开露面。外面冠一个“街市大王”的招牌,不入流,不上台面,也很少被关注,但其实,台下的凶猛操作,犀利手法,不达目的不罢休 的姿态,毫无畏惧的强悍,都已经熠熠闪光,只是外面罩了一层薄纸。

 

  而,隐性的搭档-康健国际(8138.HK)也大获其利,2001年以3006万元买入24%位堂股权,2002年就卖出5200万元,直接赚了 2200万元,这生意也是很不错的,医生脑子好使,一点懂了财技,也是不得了。

 

  2002年6月,为符合联交所规定,宏安和康健以每股0.01元分别配售45亿股及15亿股得利集团(0897.HK),令公众持股量回复至 44.61%。同一个月,宏安集团(1222.HK)以每份0.001元配售20亿份2003年认股权证。

 

  2002年8月,位堂借壳上市,号码0897,大号位堂药业控股有限公司。

 

  街市大王?还是财技高手?

 

  因为出售资产,宏安集团(1222HK)2002年成功转亏为盈,全年纯利2770万元﹐营业额增长五成﹐有3.2亿元。投资位堂带来营业额7240 万元,利润1490万元,公司很富,握有现金3.138亿元。但他的股价一直在0.01元左右。

 

  邓清河还有后招,他要挽救一下已经被抽水过渡的公司,要给奄奄一息的病人打一针强心针。

 

  2002年10月,宏安集团(1222.HK)建议股本重组,将每股面值0.01元的已发行股份,150股合并为1股,再把每股合并后股份削减股本 1.4元,维持每股0.1元,股本减值所得的一1.1亿元落入公司盈余账户。

 

  不过市场还是看淡这类仙股,宏安集团(1222.HK)股本重组生效之日,合股后股价托上至1元水平,但开市仅仅8分钟,股价如坐过山车,瞬间从高位 下滑,重挫53%,收市更跌倒0.46元,成为跌幅之首。

 

  仙股跌至0.01元的时候,已跌无可跌,散户想沽也没人要,股份大合并后,股价被托高,再次提供下跌空间,投资者肯定选择抛售脱身。所以以宏安股价要 起死回生很难,不过公司落袋大笔现金,邓先生偷笑。

 

  2003年1月,宏安集团(1222.HK)以1200万港元向康健国际(8138.HK)购入位堂(897.HK)1200万港元可换股票据,宏安 持位堂可换股票据本金额增至7600万港元。

 

  1月中,康健国际(8138.HK)另行使其余800万港元可换股票据,以每股0.01港元,兑换8亿股位堂股份,康健国际(8138.HK)在位堂 (0897.HK)持股量由12.99%增至17.76%,而宏安持股量由42.4%降至40.08%。

 

  2003年2月,宏安集团(1222.HK)以总代价7320万港元,分别向康健国际(8138.HK)及卢森堡大药厂两名独立股东,收购持有“佩夫 人”品牌的卢森堡大药厂52.26%股权连贷款,令持股量增至99.79%。

 

  首先,宏安集团(1222.HK)向康健国际(8138.HK)转让21.21亿股位堂(0897.HK)股份,每股作价0.033元,换取康健持有 的49.88%卢森堡大药厂股权,还有约266万元股东贷款,整体作价相等。之后,宏安又以相同作价,用5255万股位堂股票及现金148万元,向卢森保 药厂两名股东购入佩夫人2.38%权益。

 

  交易完成后,宏安在位堂的持股量将进一步下降至31.87%;康健则增至29.84%。

 

  虽然财技绵延不绝,但,宏安爱好品牌的特性很明显,卢森堡大药厂在2002年3月底,资产净值约1052万元,收购价格较资产净值有11.8倍溢价, 卖家康健国际(8138.HK)大获其利。

 

  很难再把这两家上市公司完全分开看,在某些领域,他们的互动已经相当明显,也非常互补。

 

  宏安集团(1222.HK)持有中药业务,明显不是目标地,所以故事还要继续。2003年7月,宏安集团(1222.HK)以1.3亿元全数出售所持 卢森堡大药厂99.79%权益给位堂(0897.HK),位堂发行7000万元可换股票据支付,同时发行59.7亿新股支付。交易结束,宏安集团 (1222.HK)所持位堂(0897.HK)权益增至49.8%。

 

  2004年1月,位堂(0897.HK)出售在中国从事装配与制销手表及手袋业务,作价1020万元,买家是得利原来的老板----梁伟浩。

 

  2004年2月,位堂(0897.HK)向大股东宏安集团(1222.HK)收购中富企业51%股权,作价2700万元,中富企业控制了湖南湘雅医药 公司。

 

  到这里,一段故事有了结果,做建筑和街市管理的宏安集团(1222..HK)终于购并、持有一家内容丰富的中药企业,有百年老品牌、国际色彩产品、有 中药生产制造基地、还有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这些都在短短3年内完成了。

 

  我们不得不对一个和鱼肉蔬菜生意相关的街市大佬刮目相看,这个没有多少读书经历,也没有多少资本市场训练的中年人,在股市上如此驰骋,烟雾腾腾,一片 混战中,竟然杀出了一条血路。

 

  位堂故事更风狂的财技演出

 

  位堂(0897.HK)的重组可圈可点,但其业绩实在乏善可陈,2002年,公司收入2.21亿元,亏损3379万元,2003年营业收入2.60亿 元,亏损2892万元,2004年营业收入3.49亿元,亏损3239万元,2005年营业收入3.27亿元,亏损6821万元,2006年营业收入没什 么增长,还是3.25亿元,但亏损急速膨胀,达到1.06亿元。

 

  5年来,持续亏损2.7亿元之多,股价也持续在仙股价,一直低于0.5元。这么差的业绩,的确给投资者和股东太多失望,也严重损害股东利益,但重组的 期待依然维持了公司的运营,善良的人们可能还在期待这个中药老字号的美好未来。

 

  但,大股东却不是这么看的,在宏安集团(1222.HK)休养生息的2003、2004年,位堂(0897.HK)开始持续和大股东交易,同时展开频 密的配股行动。

 

  2004年4月,位堂(0897.HK)拿出6450万元,向大股东宏安集团(1222.HK)收购位于九龙湾宏光道9号六层高的位堂大厦。为了收 购,位堂(0897.HK)以每股0.16元,1供3方式发行不少于16.58亿股新股,另3供股送1红股。此次凶猛配股净集资额达2.5亿元。

 

  2004年8月,位堂(0897.HK)收购湖州龙海生物药业70%股权,代价2900万元,这家内地公司主要从事制销药用搽剂及胶囊。

 

  2005年2月,位堂(0897.HK)向控权股东宏安集团(1222HK)全购位于九龙弥敦道581及581A号地下、阁楼物业,总代价6320万 元,现金支付3320万元,发行可换股票据之方式支付3000万元。

 

  2005年9月,位堂(0897.HK)2400万元再收购信立实业、信立农副产品及信立物流各8%权益。间接投资东莞农副产品分销中心。

 

  2005年7月,位堂(0897.HK)以1000万元出售九龙京士柏卫理道君颐峰住宅物业;同年10月,集团以980万元出售君颐峰另一住宅单位。

 

  如此频繁的收购,大机构都不一定吃得消,更不要说一个连续亏损5年的小型企业,翻查位堂(0897.HK)配股集资的资金用途,发现绝大部分是用作偿 还债务,其中主要债权人是其母公司、大股东、所有物业交易的卖方---宏安集团(1222.HK)。

 

  所以位堂为何债务多,为何老是亏损。其实在没有被宏安集团(1222.HK)收购前,

 

  位堂只有3个门市店,但一年还有超过900万元的利润,根据位堂(0897.HK)的公开资料,在2006年,其连锁门市已经超过61家,反而大亏损 数千万元,债务负担多年维持在1.8亿元以上。

 

  原因就在宏安集团(1222.HK)的关联交易。宏安2003年7月向位堂注入生产佩夫人品牌药的卢森堡大药厂,换取总值约7000万位堂可换股票 据;2004年4月位堂以6400万元向宏安购入九龙湾的位堂大厦。都带来高额负担。

 

  位堂(0897.HK)表示过这是重组的需要,但过多交易完全忽略位堂的承受能力,单是需要支付的高额利息,足以拖垮位堂的业绩。

 

  物业交易之余,大玩财技的配股集资也在继续,2003年7月,位堂(0897.HK)以每股0.01元发行59.72亿股;2003年8月突然宣布 100股合1股,合股带来1.4亿利润,公司入帐以抵销积累的亏损,合股又令股价在数值上上升,为其后于市场配股集资作准备。果然,2003年11月,位 堂(0897.HK)乘机以每股0.8元配售6000万股,12月快马加鞭,乘股价还没有残到仙股,再以0.6元配售7240万股。3次集资,动静很大, 还拿不到1500万元,真的令人扼腕。

 

  到2004年2月,位堂(0897.HK)还在不断融资,以每股0.55元配售9200万股;4月,股价不断跌,位堂(0897.HK)还要集资,只 能以每股0.16元,1供3的优惠方式,发行16.58亿股,另3供股送1红股,吸引投资者。其悲壮之势,令人叹息。

 

  熬到2005年1月,位堂(0897.HK)又要配股融资,这时候的股价是多少?平均在0.08元以下,如此疾病缠身,但公司管理层毫不留情,继续配 售5.52亿股,每股作价只有0.065元,集资3480万元。

 

  配股反应每况愈下,集资难度增加,位堂(0897.HK)不断施展另一招财技--1供3大折让供股。这又是双刃剑,如果小股东上钩,当然好,如果供股 欠理想,大股东就趁机低价吸纳股份。以2005年1月那次集资为例,大股东宏安集团(1222.HK)能以市价5成的折让价把在位堂的持股量由 28.57%增至49%。

 

  除了大折让供股,位堂(0897.HK)还有财技绝招:合股。2003年8月100股合1股、2005年4月,在股价不能再低的时候,再次推出10股 合1股。

 

  2005年10月,故伎重演,位堂(0897.HK)以每股0.15元的低价,1股供3股,配售10.47亿股。

 

  位堂(0897.HK)的财技可以简单描述成:不断进行配股→股价持续下跌→业绩持续恶化→突然合股→拉高股价→再配股→再大残股价,不断循环。

 

  2004年至2005年,位堂(0897.HK)的营业额上升50.6%至2.29亿元,零售额上升59.3%至1.59亿元,店铺总数达63家,批 发销售上升33.8%至6960万元。卢森堡西药保健产品营业额上升79.7%至6720万元。销售燕窝产品之附属公司GNT,年内录得营业额2920万 元。2005年至2006年营业额再上升3.8%至2.37亿元。

 

  单看这些业绩,感觉这家老字号正在增长。在零售市场,位堂零售店越开越多,毫无溃败之势,好像很蒸蒸日上,广告歌中,位堂代表着太阳,为大家驱除黑 暗、疾病,温馨又可爱,其实,在财务资讯上看,这家上市公司已经非常困难,而且几乎没有盈利的机会。

 

  持有位堂(0897.HK)的股民希望重见天日,但如此搞法,基本无力回天,股民投入的资本,在持续不断的数亿股、数十亿股不断发行的新股中,已经被 数十倍、数百倍的稀释了,要拿回自己的那点血本钱,估计都难。

 

  赚钱新奥秘物业快买快卖不要停

 

  回来再看邓清河的母公司宏安集团(1222.HK),2003年后,业绩开始转好,因为有稳定的街市生意和位堂(0897HK),外加物业投 资,2004年3月底止年度业绩,营业额2.9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5%,盈利为292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跌28.8%。股价也回升至1元以上。

 

  2003年,宏安集团(1222.HK)没有做任何配售,安静修养生息。进入2004年,又开始在物业市场大展拳脚,2004年9月,以3090万元 购入九龙京士柏卫理道四个住宅单位。同月又斥资7760万元向主席邓清河收购坚尼地城业物业,一次就收29个商住单位,打算重建新商住大厦。同月,宏安集 团(1222.HK)以7380万元出售位于亚皆老街32号之全幢物业,录得2270万元收益。进进出出,不亦乐乎。

 

  2004年10月,宏安集团(1222.HK)以7000万元收购元朗锦绣花园大道两幅土地,地盘面积10.5万平方尺。同月,又斥资1380万元收 购西贡蚝涌住宅发展地盘,面积约6.8万平方尺。

 

  2004年11月,宏安集团(1222.HK)在浙江湖州成立合资公司,兴建一幢四层高楼宇,附设农产品贸易场所、购物区及餐厅。同月,宏安集团 (1222HK)以2980万元出售九龙官塘物华街南洋大楼地下D室及阁楼D室之物业。

 

  2005年2月,宏安集团(1222.HK)出售九龙弥敦道581及581A号地下阁楼物业给位堂(0897.HK),作价6320万元。

 

  2005年11月,宏安集团(1222.HK)出售香港九龙钦州街58号楼高18层之米兰轩48个住宅单位及9个商铺,收入1.2亿元。

 

  2006年5月,宏安集团(1222.HK)附属公司利家车场,以7800万元价格出售尖沙咀海防道30号地下物业。

 

  这么多的物业投资,决定了宏安集团(1222.HK)已经不再是街市生意为主,在2004年,6成收入来自物业投资,2006年,街市的利润只占总盈 利的20%多。

 

  所以,截至2006年3月底的年度业绩创下了历史新高,营业额增加8.7%,达3.95亿元,纯利达到了7260万元,而1.8亿元之多的收入均来自 物业出售,其余1.5亿收入来自街市租赁。这个驰骋股市的老手再次渡过一年。

 

  可以预见,宏安积极收购地盘,未来的主要收入将会来自物业发展或买卖物业,而并非物业管理分租。邓先生深明其中财务技巧。

 

  但宏安集团(1222.HK)还是有很多风险,比如公司的现金流入主要来自股市融资,经营业务收入不稳定,要应付2家上市公司投资活动还是不够,依赖 物业买卖获得利润不稳定,也有很大风险,更重要的是:管理层无法维持长期的物业投资增长目标,也缺少更多获利手段。迷雾开始笼罩这个充满故事的企业。

 

  记录最好的表达方式

 

  看完这一切,你对这个从香港新界沙头角崛起,驰骋香港,低调营商20年,无声无息闯荡资本市场,搞得波澜起伏,声势浩大,但神龙不减尾。突然杀进街 市、拿下百年老店、习惯上市公司对敲、大口大口吸水、拿出6550万元现金,拿下深圳20个街市,3.2万平方米市场,进入广州、湖南、浙江,还想进军上 海的地产商人、街市大王、财技高人、凶猛购并者、冷血交易者、大功率抽水机、智商过人的邓清河,有了一个多面的认识。

 

  谁也不能简单得出一个结论,评价、甚至描述这些“英雄人物”,至少语言的乏力,无法轻易表现这些人的性格、特质,乃至所作所为。在某些时候,我们无力 褒贬我们看到的一切,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纪录,用白描的方式。

 

  当然,这也是一个鲜活的例证:如果没有看到一个人,长期的、真实的、多角度的行动,没有透彻了解事实真相,任何美好的语言和温柔的笑容,都可能是一个 面纱。任何外观的和谐、平淡,都可能孕育背后刀光剑影的搏杀,一刀致命的凶残,毫不留情的冷血。

 

  谁给我们光,看到世间真相?这一刻,绝对不会是上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10

汇银家电冲刺香港上市 “山田模式”将在中国复制?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10/167982.html


三四级市场的家电流通企业正受到资本市场青睐。

3月9日,作为区域家电连锁代表的扬州汇银家电(1290.HK)在香港开始了上市前的路演,其计划按照每股1.29港元至1.69港元的发行价发售3.198亿新股,预测募集资金4.13亿-5.4亿港元。

根据汇银家电的计划,3月12日正式招股后,将在本月25日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香港上市意味着汇银家电为其效仿的山田电机、沃尔玛模式,寻找资本助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汇银家电立足三四级市场,以自营门店和加盟连锁为架构,并且得到了格力、美的等供应商的支持。然而在国美、苏宁2010年强势的渠道下沉计划面前,汇银上市后的跨区域扩张计划能否成功?

五年上市路

与国美、苏宁一样,1996年由曹宽平成立的汇银家电是从做家电批发、代理开始。

2001年黄光裕决定通过发展全国性连锁颠覆家电传统渠道模式时,曹宽平也意识到连锁模式是发展方向,但在南京、上海考察后,曹宽平认为,大城市昂贵的租金、营销成本是资本力量并不雄厚的汇银家电无法承受的。

于是,曹宽平和他的汇银家电2003年瞄准了还没被国美、苏宁染指的三四级市场。2004年依靠独特的连锁模式,汇银已经实现了6.2亿元的销售收入。曹宽平认为,“假如有一家企业,能够将三四级市场的渠道‘链’起来,那就是中国家电零售的‘沃尔玛’。”

然而,这一切需要资本的支撑。2005年底,来自香港的企业上市运作机构——新亚伙伴有限公司助其完成了600万美元的私募。四家投资集团认购了汇银公司的股份,这些股东分别来自于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

上述四家战略投资者在新加坡成立一家新公司——中华汇银集团,董事长为曹宽平,2006年7月,中华汇银在伦敦交易所挂牌上市,募集拓展市场所需资金,然而曹宽平的最终目标还是希望能在香港上市。

2008 年6月30日,汇银家电、中华汇银集团与其战略投资机构新亚伙伴(中国)及其他4家投资机构签署了一项金额达4330万美元股权转售协议。新亚伙伴等3家 投资机构完成股份出售,Pope InvestmetLLC、Dalton InvestmentLLC等2家共同投资者则采取了债转股的方式成为新设立控股公司主要股东。同时,英国封闭式投资机构——瑞实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也成为 公司新的股东。

转售协议完成后,投资机构股权比例从47.3%降至24%,扬州汇银董事长曹宽平等公司管理层则持有52.7%的公司股份。这拉开了汇银香港上市的序幕。

中国的“山田电机”?

经过近两年的筹备,在法国巴黎银行作为独家保荐人的支持下,汇银的香港上市计划终于到了冲刺时刻,而在家电下乡等政策拉动下,汇银已经在江苏、安徽的27个城市完成了20家直营店、380多家加盟店和137个售后服务网点的布局。

据了解,汇银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美国沃尔玛、日本山田电机的模式,这两大零售巨头正是在三四级和农村市场精耕细作后杀入一二级市场。曹宽平告诉本报记者,农村市场扩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统一的品牌、统一的商品、统一的定价、统一的服务开设连锁店。

据介绍,为了获得农村消费者的信任,汇银的一个特色是让员工回家乡开店,成为连锁店的老板,然后通过自营店、加盟店和维修服务网点的布局来完成对三四级市场的覆盖。

汇银还获得了在三四级市场布局完善的制造商,如格力、美的的支持。记者了解到,格力空调在江苏销售的18%是由汇银家电实现的;美的制冷集团副总经理王金亮告诉本报记者,除了现款现货外,汇银家电在三四级市场的操作模式是很有前途的。

据了解,上市后汇银计划用3-5年使其在三四级市场形成100家自营店、1000家加盟店的规模,将覆盖区域从目前的江苏、安徽两省延伸到更多的周边省份。

对于汇银家电的上市和扩张计划,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表示,三四级市场的规模是存在的,之前苏宁与汇银没有多少正面交锋,今后双方的竞争不可避免,“山田电机的农村包围城市模式在中国是不可复制的”。

对此,曹宽平表示,国美、苏宁向三四级市场进军,但我们占据了先机,上市后我们的资本短板将得到弥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13

香港經濟日報林小姐錯了-大成糖業(3889)


今日又是看公告,沒時間寫長的。但是今早看報紙,我看到經濟日報林小姐這樣寫:


同樣,大成糖業(03889) 也一樣,推介後又開倒車,昨急升4.7%,收報2.02元。


集團上周公布,已於今日發售1億股台灣存託憑證,存託憑證於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日期為3月25 日,發售價初步價格範圍為每份14.5元至17.5元新台幣,相等3.625元至4.375港元,高於港股造價一大截,若順利上市,應對股價起催化作用。


但是她好像沒有看過公告,所以資料有誤,雖然我一早知道此事,但是現在公告都出了,我就找回公告給大家看看

在公告第二頁中,已很清楚寫明1股存託憑證是代表2股大成糖業,所以它的每股對應股價為7.25至8.75新台幣,按Google找到的1港幣等於4.09976776台幣計算,即是1.77元至2.13元港幣,並不是如她所說的「3.625元至4.375港元,高於港股造價一大截」,真實的是,最低價甚至和現時的股價有約12%折讓,最高價也只有6%的溢價。


所以對股票應無太大反應,況且台灣對TDR熱已漸漸降溫,僑威(1201)在台灣的TDR好像甚至有折讓,有人甚至在台灣購股,然後換回香港股票沽出呢。


其實,隆成(1225)發行的TDR也是一樣,也是1股TDR等於2股香港發行的股票,所以在計算價格方面,要小心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75

山西礦難煤老闆狂掃$10億香港豪宅

2010-04-08   nm





上週在山西王家嶺煤礦發生的滲水 礦難,至本週一才救出一百多名礦工,仍有數十人生死未卜。早於○四年,在全國煤炭重鎮山西省,已開始整合煤礦,收回私營礦場,實施「國進民退」政策,務求 減少礦難;諷刺的是王家嶺礦難正是由央企主理!

內地對煤炭需求殷切,以往煤老闆在新政策落實前,狂谷產量圖利,因而一夜暴富,不少到香港、 加拿大等地掃豪宅,更把有關業務上市,以免被政府取代而先取得免死金牌。在香港上市的樓東俊安資源(988),其老闆蔡穗新在山西當上煤老闆後,財源滾滾 來,幾年間,斥資七億元一口氣掃入十四個比華利山,四間富豪海灣及名門等豪宅。礦工與煤老闆的命運,真是差天共地!

從山西太原機場,再乘 三個小時車,才到達山西最多煤礦的地方呂梁市孝義,這亦是樓東俊安於山西的基地。這兒地下的煤炭蘊藏比例超過百分之八十,而且離地面只有幾十米,掘煤成本 較輕。因此,這裡出名多煤老闆,只要有一、二百萬元人民幣,就可以買地掘煤做老闆。走在街頭,馬路兩旁一座座黑色的煤炭多的是,記者在這兒不足一小時,十 隻手指頭已經緄了黑邊,由於污染嚴重加上天氣乾燥,呼吸時十分刺鼻,而且天色都是灰灰黃黃,令人提不起勁。雖然天然資源豐富,但生活環境十分惡劣,當地的 士司機跟我們說:「這裡老人家不多,我們都比你們少活十年。在這裡賺到錢的煤老闆,都不會在這裡住,拿了錢就到香港、北京和上海買豪宅。」

蔡 穗新就是其中一人。○七年趁資源股炒得如火如荼之際借殼上市,以十四億元代價買入前身是做酒店、物業投資的新銀集團百分之四十九權益,易名為樓東俊安,並 把其位於山西的焦煤公司樓東俊安業務注入上市公司,找來前立法會議員蔡素玉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公司股價由一元多升至二元多,蔡素玉說:「雖然我哋都係姓 蔡,但唔係同鄉,老闆係潮州人嚟o架。」進身為香港上市公司主席後的蔡穗新,更大舉殺入香港樓市,而且是一圈圈買入,如發售多年的富豪海灣,平均呎價一向 徘徊於萬五至二萬元。但去年九月,蔡穗新以三點三億元買入其一萬呎、坐享無敵海景、由兩間屋打通而成的「至尊主席屋」,呎價比該屋苑平均呎價高出六成!

狂 風掃落葉買屋

除了看中富豪海灣外,連一向不甚起眼,恒基發展旳大埔比華利山「豪宅」,亦有幸得到他垂青,於○七年十月時「一炮過」買入十四 個單位。蔡穗新亦先後掃入寶翠園和名門的單位,他在香港豪宅市場掃一圈,涉資共七億元!這些物業主要由交銀及星展做按揭,據一名專做按揭的銀行管理層指, 內地富豪一般最多獲批五成按揭,估計蔡穗新買樓仍要「現兜兜」拿出三億多元,現時蔡穗新手頭這批物業市值已近十億元。

在短短兩、三年間大手 買物業兼當上上市公司主席的蔡穗新,定居於深圳。九二年走到天津成立了一間貿易公司俊安集團,○一、○二年,煤價急升,蔡穗新與一眾外資,都走到山西孝義 投資。記者找到樓東俊安的副總經理兼辦公室主任史懋平,他指九十年初,他們的貿易公司樓東集團到天津開設分公司,樓東的老闆郭華就認識了同樣在天津做生意 的蔡穗新:「當時我們樓東集團,是做農業、貿易、加工、鐵路和煤炭,蔡先生睇好煤炭方面的業務,所以九七、九八年已經開始跟我們有合作。」

建 自家鐵路

他指蔡穗新正式收購他們的廠房是在○一年的九月十一日,蔡買了他們廠房的四成九權股,史懋平回憶說:「那天上午簽約,回家看新聞就 見到美國世貿大爆炸。」他說:「蔡先生四圍走,他有時在新加坡,有時在香港、泰國、深圳,我的秘書去香港公司十天,都沒有見過他。」史懋平指,自從蔡穗新 投資以後,焦煤業務方面的發展就愈來愈快,三、四年前更興建了一條自己的鐵路:「全市不是有很多焦煤公司有自己的鐵路,我們有一條,中國的鐵路能往那裡 去,我們的鐵路就能夠往那裡去。」

他帶記者參觀其廠房,「我們簽訂合約,收購的原煤價格是八百元人民幣一噸,我們選出精煤去洗煤,然後成為 焦煤後,根據政府價格去賣,現在每噸賣一千四百多元人民幣。」他指這所廠房每年可以生產四百萬噸煤,「生產多少就可以賣多少。」這些焦煤主要用作提煉鋼 鐵,其客戶包括青島鋼鐵、唐山銅廠的公司。

整合煤礦收歸國有

不過,太多外省人來山西經營煤炭,令行業愈來愈亂,加上常發生礦 難。○四年開始,山西政府開始銳意整頓煤礦公司,一些不合規格或者規模較小的焦煤廠,都被當地政府無條件收回。記者所見,在樓東俊安旁邊的一所叫山西城財 焦化集團,廠房的面積比樓東俊安還要大,卻因為沒有資金繼續擴展,而面臨停產,的士司機小李說:「以前這裡曾是孝義最大的焦煤廠,但老闆買不到煤,管理又 不好,現在就停產了,真可惜。」

由於不少煤礦都被政府收回,樓東俊安難以向外購煤加工,為了維持業務,必須有自己的煤礦,因此去年起,他們 從孝義走到臨縣市去掘煤。去年尾,樓東俊安以每股一元五角配售一億六千七百五十萬股,集資二點五億元,就是購入臨縣泰業煤礦四成九股權。史懋平說:「現在 我們公司有三個自己的煤礦了。」一方面擴大規模,另一方面就要保持與政府的良好關係。史先生說:「政府只打擊沒有規模的公司,我們每年繳稅超過二億至三億 元人民幣,政府也得靠我們才成。」樓東俊安與政府的關係良好,好像史先生,就是從呂梁政府聘請過來工作,「我以前在農村工作部做農委,一做就三十年,不過 在那裡打工,賺的錢不及這兒。」他指,每當政府要錢修橋補路、興建學校,他們都是義不容辭的。「我們提煤的蒸氣,還會以成本價賣給政府,然後給全市的人民 取暖。」

上週三,樓東俊安在中環的聘珍樓舉行○九年業績公布記者會,賺五千萬元,較○八年蝕五億六,扭虧為盈,公司市值十六億,蔡穗新持有 公司兩成八,市值四億五,再計及其持有逾十億元豪宅,這位煤老闆單這兩瓣,身家已逾十億元,同樣在山西挖煤,礦工與煤老闆的命運真是天淵之別。

煤 礦老闆轉型

山西政府整合煤礦,單是呂梁市的孝義,曾有超過一千多間焦煤公司,現在只剩下三十多家。以往,在孝義市中心的煤炭交易大廈是煤老 闆聚腳的地方,現在只有一些運輸工人,一名在等開工的工人就向記者說:「我以前做過煤工,幾年前廠都俾政府收掉,老闆最傷心,眼看着他攀上煙囪上說要跳下 來,一夜就失去了幾千萬。」

好像郭治山三年前也是被政府打擊的小型煤公司老闆,他被迫轉型做玉米加工:「我本來只是一個煤礦工人,十多年前 同幾個兄弟夾錢開礦,那很容易,年產三十萬噸煤,一年最少可以賺到一億,很多人都叫我們做暴發戶,那時候四處都是煤老闆,哪裡有礦,就會有人開採。就是因 為做煤老闆太容易,有很多人不規範,不安裝安全措施,官員就以整頓為名收回煤礦,我的煤礦不夠別人做得有規模,怕遲早都給整合,於是賣給大型的企業。」他 指,現時做玉米加工,是把玉米提煉成味精、洗潔清、雞精等等副產品,他補充:「政府見我轉型,很支持,只是賺到的錢不及以前的一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