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界自替補機制之後,復建居屋的聲音已大為減少,並不是被壓下來,而是注意力已轉到另一面,再加上樓市一片唱淡之風,恨上車恨到發燒的人減少了,畢竟他們都會發覺,樓市可旺可淡,樓價只升不跌只不過是一種幻想。有報章以恨「上樓」恨到入精神病院為頭版,擺到明是一種尋租行為:新移民明明未符合入住公屋資格,不擇手段到如斯程度,正如早前有人在街頭做大戲要政府對樓市「做嘢」,現在「初見成效」,滿意未?
筆者並不認為樓市淡靜是由於復建居屋的傳聞,政府由始至終都沒有說過一定復建居屋,特首亦明言十月施政報告再作交待,還有三個月時間,市場繼續轉淡的話,將復建居屋改為擴大置安心,可能更合其心意。有擺明車馬候選人說,如果政府早在兩三年前復建居屋,樓市就不會搞到今時今日。兩年前是2009年,三年前是2008年,剛好是金融海嘯及之後的樓市谷底,當時由涼國公主政的話,可能不只復建居屋,淡市重推八萬五都有可能,其人一係睇到細菌,一係睇到星星,就是看不到眼前。
SSD推出後,二手市場大量樓盤將會綁死兩年,結果供應減少令到樓價上升。所謂供求定律,除了要看供還要看求,供應收縮而樓價不前,可推論的原因就是需求同時減少。坊間一般分析以人口增長、結婚人數、出生率之類來計算樓宇需求,其實這些人口學因素(Demographic Factor)變動得很慢,亦很難改變,何以物業需求大上大落呢?
筆者不禁要指出,樓宇的需求是由「錢」帶動的,人多又如何,借錢難的話又怎樣買樓?當前需求收縮的主要原因是金管局收緊按揭成數,例如非自住物業只可以按五成,國內收入人士(即使拿了香港身份證)減一成按揭,均大大增高了買樓的門檻。舉個例子,買300萬物業,以前做九五成按只需15萬首期,現時自住最多只可以做九成要30萬,標準七成按揭要90萬;如果是非自住物業,首期更要150萬,再因收入來自國內而要減一成,首期更要180萬!住宅交投不收縮就奇了。
上面所講的是短期內不能改變的,不過人們對供樓利息的觀感是會改變的。以前P按為主流時,P-2.5%已經覺得很低息;後來H按流行,以H+0.7%計,利率往往低至一厘。最近銀行集體加按息,部份P按及H按息率已幾乎平頭甚至過頭,無形中按息已靜悄悄地變相加了一息多,人們當然提不起勁借錢買樓。
不過從絕對值看,通脹是4-5%,按息是2-3%,也是負利率,只是人們習慣之前的超低息,而不覺得用負利率買樓遠比租樓化算。筆者相信幾個月內,當人們適應了「相對高的負利率」這個市場形勢後,樓市交投才會顯著回升,然後樓價才有機會跟升。「量跌價軟,量升價硬」,似乎可以概括了下半年的樓市。
2014-04-28 TCW | ||
中國的麻煩問題,台商埋單;這是寶成罷工事件最大的啟示。 寶成集團旗下裕元公司東莞廠罷工事件才短短一週,急轉直下,從一個地方事件跨過廣東省直接到了中共中央,下達指示的速度之快,令人驚訝。 寶成罷工是單一事件嗎?如果你會這麼想,不是你涉世未深,就是還沒修滿中國學分。這是一個台商老總的定調。 連寶成的內部幹部都直說,這個政策下去,一定會「死整片」,以裕元的情況為例,今年光是提撥社保、住房公積金與增發生活津貼,總計支出多了約新台幣十五億元,相當於每股盈餘(EPS)少○.五元。若回溯十五年計算,金額約六十億元,相當於每股盈餘減少二.○四元,對獲利表現有不小的殺傷力。 大型企業底子硬,應該可以順利撐過去,中小企業如果比照寶成條款辦理,一定是非死即重傷。但現階段寶成也無法顧及這麼多從台灣來的企業,實在是被逼到了絕路。多久會蔓延到全國,這名幹部判斷,依照當時富士康跳樓事件之後,全國大調薪,五年薪資漲一倍的政策出台,這次應該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會在全中國遍地開花,比照寶成實施新的社保、住房公積金法令。 從這次寶成事件的處理,給台商上了一堂寶貴的課。第一,單一事件會變成全國事件;第二,地方政府已經罩不住你了,因為它自己都罩不住。 一位設廠在東莞的台商負責人表示,「這種事,我也打了很多電話,也沒用,台辦每天都去,大家都知道沒什麼用,不敢得罪老百姓,公安局長半夜打電話給我,一樣沒用。」寶成這次會拖延處理時機,一開始也是認為,過去一直按照地方政府的規定辦事,還出示合法證明,應該鎮得住。 實際情況是,企業摸不到地方政府的心,地方政府現在也摸不到中央的心。中央想怎麼幹,從北京一道命令直下廣東省的一個鎮,比搭高鐵還快。 寶成事件,不僅僅是寶成一家公司的事件,代表著在中國設廠的台商與外資企業,共同會面臨到的問題,當年中國招商引資,擺出各種優惠措施,如今階段性任務完成,就要剉咧等,隨時都會因為快速改變的政策,被迫吞下包著毒藥的糖果。 中國,每推出一道行政命令或新法,背後必然有其意圖,這一次的謀略是什麼? 上一刀,砍向富士康要求企業加薪,順勢移巢大西部 來看看之前鴻海富士康的案例,就是最鮮明的例子。二○一○年,富士康連續十四起員工跳樓,從單純的情緒問題,演變成對生活環境、薪資的不滿,富士康一度與深圳市政府、媒體關係緊繃。眼看收拾不了,最後董事長郭台銘親自出面處理,曾經擔任廣東省委書記的汪洋也出面來解決。汪洋也直率的要求郭台銘「改善對富士康員工的管理」,這一句簡單的話,郭台銘讓每位員工平均加薪人民幣八百元,才讓跳樓事件平息。 這個時點,剛好是中國正在討論並要實施十二五規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畫綱要),重點之一就是要讓民眾「收入倍增」,唯有民眾收入增加,才會提高消費力,中國經濟成長結構就不需要仰賴大量的產品外銷才能達成。 富士康的跳樓事件,剛好給中國政府要求企業加薪的談判與要求的空間,順勢把問題解決,還能引導到中國政府想要的方向。 當時的背景,中國政府還有一個大謀略,想要藉由台商的力量把工廠搬到大西部,當時有四個目的:一、刺激西部的經濟起飛;二、工人回老家可以找到工作,減少在外地工作引發的社會問題;三、第二、三級城市經此改造,提高農村的消費力,減緩貧富差距擴大;四、第一批台商沿海的工廠如今都成了精華地,不適合再做高度勞力密集的行業,搬遷之後剛好順勢徵收改發展科技園區、金融中心。 這個一石「四」鳥的謀略,就是在中國「騰籠換鳥」的大策略下進行。 當時,鴻海富士康幫深圳的每位員工加薪,員工皆大歡喜;另一手,著手把工廠往內地移動,降低成本。加加減減,看起來鴻海討到便宜。事實上,正落入了中國要台商與外資企業往內陸移動的圈套。劇本是中國政府寫的,廠商只能跟著劇本演,鴻海骨架大,談判籌碼比較多,可以在大西部要到比較多優惠,中小企業就得自認倒楣, 鼻子摸摸照辦。 像是接著發生的可成被有心人士圍廠,抗議污染環境;崑山、蘇州台商土地被徵收,一路被趕,都不脫離中國整個大謀略下的操作。 這一槍,對準寶成裕元沒有灰色地帶,強制報繳員工社保 富士康是鮮活的案例,這一次,寶成罷工事件有異曲同工之處。 由於裕元員工不滿公司未依中央規定,足額繳存社保與住房公積金,從法律的角度來說,裕元理虧。弔詭的是,地方與中央不同調,同意讓裕元採用逐年提高的方式達到。從這個角度來看,裕元也沒錯。 一紙命令,中央直接向企業攤牌,逼得企業必須正視問題。二○一三年十一月,中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簡稱人社部)發佈並正式施行「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規定」,單位欠繳社保費將被強制扣費,逾期不繳最高可罰款三倍。這個命令讓連同裕元在內的內外資企業,好日子提前結束。 上海富蘭德林會計師事務所銀行與企業融資部專員施玉撰文提醒,四月初,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佈的上海市職工社會保險繳費標準,上限為人民幣一萬五千一百零八元,下限為人民幣三千零二十二元,最低投保金額,比去年提高了八六.五%,證明中國政府逐步拉高民眾薪資的決心。 只能說,裕元的運氣不好,在中央準備大力整肅時,剛好製造藉口讓中央有做文章的機會,拿關係頗佳的裕元事件來殺雞儆猴,也凸顯出四個現象。 現象一:依法行事駛得萬年船 「寶成真的很敢,社保的錢,我一毛都不敢少繳,連員工要我把他的部分直接給他,這樣我可以省錢,我都不要,就是要依法來做,」一位在上海地區從事紡織業二十多年的台商第二代陳小姐說。「我受過教訓,在中國設廠,依照規定去做就對了,不要老是想要去鑽縫,最後會把自己搞死,」陳小姐說。 二十多年前,陳小姐的父母到上海設廠時,為了確保員工來路清楚,每一位員工不是親戚介紹,就是可靠的朋友介紹的。沒想到,還是碰上狀況。「這個員工等於是我們的遠親,跑去檢舉我們沒有老實報稅,還檢舉說正確的資料放在哪一台電腦裡,公安過來時,直接就抱走那台電腦。」受過教訓之後,陳小姐寧願照著政府規定去走,不要留下把柄,免得留下後患。 裕元蔡家跟中國高層關係匪淺,或許因為這層關係,讓他們在社保與住房公積金提撥上,在灰色地帶遊走十幾年,如今地方政府罩不住,只得認了。而中央想要展現魄力時,反而容易被當作殺雞儆猴的標靶。 現象二:政府風向改變,順勢而為 二十年前,寶成裕元到高埗鎮設廠,是當地招商引資的成功典範,帶來大量的工作機會,更提升GDP。現在缺工問題嚴重,中國更期待的是產業升級,帶來技術含量更高的技術。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的調高工資,逼退只需要大量人力、技術含量不高的產業。 這些產業開始被迫往內陸走,或是往人工成本更低廉的東南亞移動。這就是中國的政策,當它需要你的時候,可以送上「三免五減半」、「五免七減半」、「土地免費」等優渥措施;當它覺得廠商的階段性任務完成後,也會針對廠商的弱點,逐步逼退。 現象三:廠商想退場,留下買路錢 中國人口紅利退燒,早年貪圖中國有便宜勞工的外資企業或是本地企業,開始向外發展,這種現象在沿海城市最為明顯。廠商,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問題是,當時給予方便,未強制要求執行足額繳存的社保、住房公積金,隨著中國進入退休潮,提撥不足額,甚至廠商未提撥,都會要你一次吐出,拿你的錢解決中國社會問題。 寶成在中國的員工曾高達十六萬人,隨著生產廠逐步移往東南亞的越南、柬埔寨等地,員工人數下降到十萬人。中國官方看到的是,裕元在中國佈局縮減規模,擔心當年給寶成裕元方便的地方,未來有可能成為民眾爭議焦點。決定順勢要拿寶成裕元「開刀」。更嚴厲的手段是,不僅讓裕元未來的社保、住房公積金繳存一次到位,還要追溯既往。 現象四:中國扶植本地企業,外企閃邊 經過十幾、二十幾年的學習,在台資、外資企業工作多年的陸籍員工,學到不少管理與工作技巧,本地的企業也大量被扶植上來。譬如,同樣是做鞋子的,大陸自有品牌李寧、三六一度、特步品牌知名度也逐漸上來,代工技術也被台商、外資企業訓練得純熟,只要這些國外訂單落在當地工廠手上,中國政府不僅可直接課徵稅收,還可以培植國際級大企業。 罷工,遍地開花每家台商,都可能是下個整肅對象 這四大問題,刀刀砍向台商與外資企業的經營命脈。當年第一批從台灣遷徙到中國設廠的,不是在珠海,就是在東莞落腳,二十年後,這些地區將是第一批遇到退休潮的省市。退休議題若沒有好好操作,將衍生更棘手的社會問題。 這是歷史共業,當年進來投資設廠的情況大多如此,只是寶成集團比較倒楣,被當作檢討的範本。一位台商表示,「裕元比較大,對他們(罷工要糖果吃的人)有利,」他更直言,接下來誰會出事?「你去數數看誰的員工人數比較多,就知道了。」 外界看來,中國祭出一道道嚴苛標準,「等於是要加速台商和外資企業出走嘛!」一位不具名的台商說。沒錯,裕元事件已經在台商與外資企業形成緊張氛圍,每家企業都覺得自己可能變成下一個被整肅的對象。 東莞地區的蝴蝶已經擺動翅膀,效應會發酵多深、多廣,難以捉摸。但是,寶成裕元江西安福廠接續罷工,擺明了會在中國遍地開花。這個中國設下二十年的網,已經收滿獵物,除非力氣夠大,才有能力掙脫。台商與外資企業未來的人事成本會持續提高,若不及早轉型,就要趕快找新出路,否則就只有等著被宰割的份。 【延伸閱讀】每一次重大糾紛後,台商必須吐更多錢——中國歷年勞資糾紛 2014.4:裕元工業東莞高埗鞋廠 過程與結果:企業未繳足社保金引發萬人罷工→資方同意調高社保金及福利金,然而工人不願給付個人應繳部分,雙方僵持骨牌效應:勞資糾紛永無止境,台商人力成本繼2008年之後,再增加10%~30% 2014.3:IBM深圳工廠 過程與結果:聯想接管IBM X86伺服器深圳廠,員工擔心福利減少引發千人罷工→半數工人領取補償金後離職 骨牌效應:勞工維權意識提高,增加跨國購併風險 2011.10:可成蘇州廠 過程與結果:居民抗議廢氣汙染而爆發衝突,主管機關命令生產線停工整改→蘇州廠停產,設備遷往宿遷、泰州新廠 骨牌效應:大陸環保標準不斷提高,台商被迫遷廠或轉型 2010.6:美律電子深圳廠 過程與結果:抗議工時過長、工資太低,10%生產線因罷工暫停→勞資協議後企業同意加薪 骨牌效應:以自動化降低勞動成本比例,外資遷離珠三角 2010.5:本田汽車 過程與結果:抗議工資過低,工人罷工致使四個組裝廠停工→企業同意加薪後罷工落幕 骨牌效應:全國陸續發生近20起罷工,開啟集體協商模式 2010.1:富士康 過程與結果:工資過低與管理不當,一年發生14起員工跳樓案件→調薪幅度達66% 骨牌效應:本田、冠捷、美律、微星等外企跟進調薪 2007.7:亞細亞磁磚 過程與結果:企業準備遷廠山東,百餘位員工圍廠抗議→經官方協調勞工代表簽署復工協議 骨牌效應:2008年《勞動合同法》出台前,廠商擔心成本提高而遷廠至內陸 2005.7:東芝大連有限公司 過程與結果:員工要求加薪罷工,全廠停工→區管委與總工會介入,公司同意調薪後工人復工 骨牌效應:開發區內近一半日企捲入罷工潮,各企業調薪 資料來源:中國勞動通訊、大陸觀察、大陸台商簡訊 整理:夏嘉翎 |
| ||||||
在未上市新藥股中,目前市值排名第三位的藥華醫藥公司,正式營運至今十一年,歷經許多波折,如今苦盡甘來,預計明年直接挑戰歐美藥證申請及蛋白質藥廠認證等兩大目標,堪稱是國內新藥股中後來居上的新明星。 撰文‧林宏文 在二○一四年未上市一百強排名中,居興櫃市值第三位的藥華醫藥公司,雖然是興櫃的新面孔,卻是國內新藥研發的老牌公司。回國創業十餘年的總經理林國鐘,走過前十年股東爭議與官司不斷,如今苦盡甘來,更為明年設下最高的兩大挑戰目標|| 直接申請歐美兩大市場新藥上市,以及蛋白質藥生產工廠認證。 於○三年正式營運的藥華醫藥,早期由於兩派股東意見不合,為了公司經營權鬧上法院,連大股東國發基金都與經營團隊對簿公堂,甚至一度懷疑他的經營能力。最激烈的一次在○九年七月,爆發官股與民股兩派勢力激烈衝突。林國鍾不僅常跑法院、處理黑函攻擊,還要安撫經營團隊,讓這位畢生都在做研發的科學家無奈地說:「回台灣,真的讓我學習很多。」林國鐘回憶,九七年他在美國Biogen工作時,當時經濟部次長尹啟銘來參觀,接待他的Biogen執行長來自德州儀器,提到Biogen成立十七年,一直呈現虧損狀態,與他過去在半導體業的經驗很不同。 研發腳步不曾鬆懈 林國鐘說,當時尹啟銘告訴他,「台灣如果要投入新藥研發,績效一定不會在他的次長任內看到,但台灣在電子業已有很好的成績,應積極推動長線佈局的生技新藥產業。」後來,隔了一年半,Biogen研發的新藥通過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隔年一上市,新藥年銷售額就立刻衝到十億美元。 在美國累積開發新藥經驗後,林國鐘為了回台創業,前後回台灣四十幾趟,○三年終於下定決心回國成立藥華醫藥。公司取名「藥華」,就是希望能夠成功打造一家由華人經營的世界級藥廠。 難能可貴的是,一路走來面對這麼多波折,藥華的研發腳步一直不曾鬆懈。藥華董事長詹青柳說,有幾次她遭受不白之冤,真的是心灰意冷,很想辭職回美國,還是靠著團隊彼此鼓勵打氣,讓她得以撐下去。 ○九年,藥華開啟了長效型干擾素新藥P1101在歐洲的真性紅血球增生症︵簡稱PV︶臨床實驗,一路做到目前的三期臨床。而且由於成效很好,去年九月,美國FDA也同意藥華可以用歐洲的臨床結果來美國申請藥證,這個重大的成績,不僅讓藥華股價連番大漲,更因為免做美國三期臨床實驗而省下大筆支出,藥華的研發實力終於讓外界看見了。 藥華在歐洲的合作夥伴AOP Orphan Pharmaceuticals︵奧地利專業孤兒藥公司︶,是藥華新藥P1101能夠取得重大進展的關鍵夥伴。 加速其他產品線佈局 孤兒藥雖然全球人數少,開發藥的公司也不多,但歐盟及FDA會比較積極通過。而且,孤兒藥在歐美的保險公司都會給付,價格可以貴一點,新藥研發反而可以佔到優勢。其實,過去很多創投也都不看好一些新藥公司,後來臨床實驗的結果愈來愈好,讓大家刮目相看。 林國鐘坦承,原本藥華把P1101的開發重心放在肝病上,但AOP卻讓藥華轉移方向,在罕病領域走出意外的驚喜。如今,P1101在歐洲的三期臨床預計九月底以前收案完成,預計明年七月向歐盟的歐洲藥物管理局︵EMA︶及美國FDA提出藥證申請。 由於研發成果豐碩,林國鐘也為藥華設定更高難度的目標。除了明年七月藥華要申請歐盟及美國藥證外,明年八月位於中部科學園區的GMP蛋白質新藥藥廠,也會同步啟動歐盟與美國的查廠機制。由於蛋白質藥廠的生產品質與良率難度相當高,這個超高目標,搞得藥華一百多位員工人仰馬翻,每天都要與時間賽跑。 此外,為了擴大研發層面,藥華也加速啟動其他產品線的佈局,除了目前P1101在包括歐洲及美國進行三期臨床外,C型肝炎也將進入臨床三期,另外還有七個進度在臨床二期的實驗同步展開,讓未來新藥開發可以一棒接一棒地展開。 藥華的新藥開發技術,也獲得國際知名生技專家楊育民的肯定。楊育民表示,他很贊成藥華「製造優良有效的治療藥物」的宗旨和願景。因此,願意答應擔任藥華獨立董事,希望可以對藥華的營運和新藥開發做一點點小幫助。 除了研發與製造外,藥華未來也要投入到產品行銷部分,這在拿到藥證後會積極展開。林國鐘說,未來要賣到歐洲十三個國家,五十幾個醫學中心,要讓藥華成為一個具備研發、臨床、製造與行銷等都齊備的公司,朝向華人經營的世界級藥廠目標邁進。 藥華醫藥 正式營運時間:2003年 董事長:詹青柳(右) 總經理:林國鐘(左) 資本額:18.77億元 主要業務:新藥研發、生產與銷售 主要產品線: P1101已在歐、美進行三期臨床,C型肝炎也將進入臨床三期,另外還有七個新藥進行二期臨床 近三年營收、獲利: 年 營收(萬元) EPS(元)2011 1025 -1.68 2012 215 -2.02 2013 348 -3.4 | ||||||
四大疑点拷问浩泽净水器 |
2012-11-05 10:47:00来源:《中国厨卫》 浏览次数:733 |
http://www.kitchen-bath.com.cn/Magazine/web/qiantai/nt_SearchNewsToId.do?NewsId=220 |
| ||||||
六月初,美國上修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這個景氣風向指標轉跌為升,讓媒體高喊:製造業回流本土趨勢底定,而且不僅是高科技業,許多中小企業都迸發活力,連塵封半世紀的品牌都寫出起死回生的傳奇。 新諾拉(Shinola)是誕生於二十世紀初的鞋油商,標榜完全底特律製造,但撐不過一甲子;三年前,新主人壓注它的本土精神,轉入工藝品市場,其中手錶事業是全美五十多年來第一次重新在本土生產,開賣半年就衝出兩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億元)成績。 在《衛報》(Guardian)筆下,新諾拉堪稱民族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的代言人,重新幫它鍍金的卡佐提斯(Tom Kartsotis)是潮牌腕錶化石(Fossil)的創辦人,他為新諾拉定下精品路線,業界沒有人質疑他的能耐,卻都不懂「他在破城能搞出什麼名堂來?」 製造底硬,鬼城吹新創熱 卡佐提斯卻說:「底特律工業大城的形象能為產品加分。」他刻意挑選過去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的研究實驗室當廠址。這個決定看似有些諷刺,畢竟汽車業壓垮底特律經濟,但根據新諾拉母公司調查,同樣賣筆,五美元中國貨的吸引力不及十美元的美國貨,更追不上十五美元的底特律貨,製造硬底子光環仍在。 新諾拉貫徹底特律製造的政策,只招募當地人,並開出十二美元時薪,遠高於基本工資七.四美元;它還邀請每一位零售業合作夥伴親身造訪工廠,營運長卡爾(HeathCarr)希望本土精神能撼動前線銷售部隊,這樣才能「跟顧客分享我們的故事!」 此外,新諾拉還帶頭「扶植」當地微型創業,因此,只要標籤上打出美國製造、底特律製造的字眼,都可以搭便車開進它的旗艦店,貨架上的產品就有手工牛仔褲、金屬鑄品,門市甚至還塞進一家五姊妹經營的鮮榨有機果汁攤。 品牌復興成功,為底特律帶來磁吸效應:原本風評不佳的街區因此成了熱鬧商街,扶植新創企業組織觀察,越來越多新創公司願意轉往底特律發展。當地人伯恩斯(MattBurns)就說:「我不特別喜歡新諾拉,但底特律需要更多這樣的新創公司才能恢復過往繁榮。」 |
7月7日,中國最大的電子製造業供應鏈電商平台科通芯城集團(下簡稱「科通芯城」)今天宣佈於港交所主板上市計劃,預計發售3.4億股,作價每股3.20港元至4.48港元,最高募集15.40億港元,股份代號:00400。
☛據悉,科通芯城從成立到IPO用時僅三年。有評論人士認為,科通芯城的神話是產業互聯網崛起的代表。
科通芯城是中國最大的電子製造業供應鏈平台電商,也是這一領域首家申請IPO的公司,被譽為電子製造業的京東。科通芯城是產業互聯網的代表,以互聯網的輕資產的模式去運營電子製造業供應鏈的重資產模式,市場空間巨大。
其構建的「在線營銷+在線銷售+線 下服務」O2O一站式電子商務平台,旨在通過自營和第三方平台,以及搭建電子製造業的生態體系,進行大數據積累和挖掘分析,為全產業鏈提供更加完善的解決方案。
▌科通芯城,電子製造業的「京東」?
根據易觀國際數據,在約300萬家電子製造業的強勁需求帶動下,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IC元器件採購市場,更在2013年創下超過人民幣2萬億元的交易總值。在中國,約有3,000家大型製造商可直接或通過大型分銷商向大型供貨商提取優質貨品,但數目只佔市場份額約0.1%,餘下的99.9%中小型製造商則有待受到更好的服務,這為科通芯城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科通芯城一改傳統的運營模式,用互聯網方式打造中國領先的交易型電子製造業產品電商平台,被譽為電子製造業的「京東」。
➣首先,以B2C的營銷方式實現B2B的創新式商業模式。
自營平台和第三方平台組成的電商平台把前台用戶接口與後台云端計算系統整合起來,並通過強大的云端體系,支撐不同業務的運營。
➣其次,IC元器件行業的採購量龐大,客單價遠高於其他商品,客戶重複購買率高。
以2013年和2014年Q1的數據為例,科通芯城每份自營訂單平均交易價值(自營總商品交易額除以自營總發貨量)分別為約人民幣147,000元及人民幣168,000元。
➣再次,通過全程服務,提高供應效率,降低存貨風險,維持健康的現金流。
服務包括廣泛的售前諮詢,售中跟進和售後回訪服務,以降低撤銷訂單和存貨的風險。科通芯城的產品平均存貨天數由2012年的42天減少至2013年的29天。
➣最後,在大型供貨商方面,科通芯城除了向其採購大量IC及其他電子元器件外,亦通過售前服務及社交媒體營銷,以度身設計的方式有效推廣其新產品和新科技。
科通芯城向大客戶收取的價格與品牌供貨商直接提供的價格相當,但提供品牌供貨商一般不會提供的在線及線下額外增值服務,而且是免費提供。科通芯城的自營平台直接向頂級供貨商進行採購,為中小型電子製造商開闢了以具競爭力的價格採購優質品牌產品的有效渠道。同時,科通芯城通過自營平台於售前、售中及售後階段提供完善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在線營銷+在線銷售+線下服務」O2O一站式電子商務平台
科通芯城通過互聯網方式,高效運營在線營銷模式,以龐大的工程師及技術專家群,尤其是作出採購決定的專家為技術支持,通過移動應用、微博、微信,以及備受關注的「硬蛋」微信公眾賬號等形式,舉辦產品發佈及科技討論區等新媒體營銷活動,促進中國電子工程師和技術專家的意念和知識交流,透過專家社群口耳相傳的推薦方式,增加科通芯城的交流小區基礎群,提升營銷的廣度。
公司的網站cogobuy.com、移動應用軟件「芯云」及專責的銷售客戶團隊,讓客戶能便捷地搜索及採購產品、追蹤訂單、查閱賬單和發票以及管理存貨。
Cogobuy.com專為電子製造商而設計,讓他們能方便地搜索所需的解決方案其採購所需的IC及其他電子元器件。他們也可在網站上展示產品清單、解決方案、品牌建議、面市新品及特價促銷信息。
網站的認證用戶可以透過網站的個人化區域「我的供應鏈」完成整個訂貨流程、查閱訂單紀錄及追蹤訂單狀態。
另一個受歡迎的社區平台「芯云」,是經由微信核證的官方服務,可供網站用戶隨時取覽賬戶信息,並執行整個採購流程。
網站的認證用戶只需掃瞄cogobuy.com主頁上的QR碼,把官方服務賬號添加至其微信好友中,即可在手機上使用「芯云」的一系列豐富功能,包括新品和特價促銷、詢價和下單的「產品訊息」;
查詢發貨情況的「我的業務」以及查詢存貨等搜索功能的「我要查詢」,對無法隨時使用電腦的用戶而言尤其方便,且吸引電商平台的大部分流量。
▌科通芯城的「大數據」猜想
從「IC元器件電商」到「電子製造業供應鏈電商平台」
科通芯城的電商平台業務廣泛,包括定向營銷、在線銷售、供應鏈管理、物流及客戶服務。
☛這種「產品+服務」的模式以先進的云計算系統為後盾:
➣一方面,科通芯城建設了龐大的云後台,包括ERP、CRM訂單管理系統,數據支付、倉庫管理系統等;
➣另一方面,科通芯城在前端使用WEB、移動互聯網APP、微信等工具和應用,從而離客戶更近,促進業務的運營。
客戶可以用PC或移動終端在線下訂單,查價格、庫存,看交貨狀態、信用額度等,所有交易的需求信息和數據都會存儲在云端。
科通芯城也在圍繞電子製造業供應鏈和硬件創新展開新業務、新模式,將極大提升毛利空間,其中一項重要定位即是「基於大數據的電子製造業供應鏈平台」,這意味著科通芯城以IC元器件(電子製造業核心器件)電商業務為入口,聚集大量的電子製造業企業客戶高端人士,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挖掘,開展針對性的軟件、金融、供應鏈及解決方案服務,打造一站式電子製造業供應鏈服務平台。
▌科通芯城的戰略規劃,強化第三方平台及電商生態系統
科通芯城於2013年7月起建立第三方平台,以中小型IC及其他電子元器件製造商為主要業務,招攬更多渠道銷售賣家、供貨商及製造商,從而深入瞭解其需求和產品開發內容,有助為其開發和提供更好服務,並進行其他產品的交叉銷售。
第三方平台的商業模式是收取佣金,目前的額度是1%-2%。科通芯城建立開放平台的目的,不僅僅是向第三方賣元器件,更在乎行業數據的積累。通過自營和第三方平台積累的大數據,獲悉市場行情和趨勢,並通過數據挖掘和分析,再向企業提供它需要的軟件、金融、供應鏈服務等高毛利的產品,已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這是科通芯城的戰略規劃之一。據悉,科通芯城集團已於2014年成為微軟金牌認證合作夥伴(Microsoft Gold Certified Partner),開始向客戶推廣微軟云端服務。
以供應鏈金融為例,某中小企業收到訂單,但沒有資金購買元器件。科通芯城會分析其供應商、企業客戶,行業狀況,然後做綜合評估,符合要求就會由科通芯城出面,整體打包多個訂單,金額到100億元再去跟銀行談貸款。這樣既能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貸款問題,也能獲得金融收益。
科通芯城使用互聯網思維,借助硬件創新潮改變原有的電子製造業模式。把硬件產品從研發到上市需要三五年時間壓縮到最短。圍繞硬蛋的圈子,科通芯城正在建設平台,讓製造業的設計者、生產者和消費者實現無縫對接,不僅可以縮短產品推向市場的時間,更可以及時瞭解消費者需求,實現C2B。
2013年底,科通芯城明確提出了「芯」硅谷戰略:不僅將為硬件創新創業者提供包含技術方案指導、上游產品資源以及硬件知識培訓為一體的硬件領域資源,同時也將聯合互聯網頂級公司、投資機構,為創業者提供營銷、資金以及運營支持。依託硬蛋平台,更是定位於全球硬件創新供應鏈資源連接平台,將專注於滿足硬件創業者以「供應鏈資源為核心的連接」——從創業者開始有概念,從概唸到產品、從產品到量產,硬蛋平台會在每個環節提供支持。
2014年上半年的硬蛋i未來硬件大賽受到業界廣泛關注,這僅僅是一個開端,硬蛋作為全球硬件創新供應鏈連接第一平台,通過硬蛋公開課、硬蛋開放日、硬蛋web網站(www.ingdan.com)、硬蛋微信(Hardeggs)等一系列的線上線下閉環O2O產品體系,加快打造硬件創新生態系統。
這一龐大的體系一旦建立完成,或許科通芯城將成為中國電子製造業的阿里巴巴鐵血網的創業故事跟那些個人站長創業幾乎沒有不同,或許唯一不同的是起創始人堪稱傳奇的成長軌跡。1984年出生的蔣磊在創辦鐵血網時僅有16歲,幾個月前這個四川人憑藉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保送清華大學。在鐵血商業化運營後,本已碩博連讀的蔣磊選擇了退學。
2000年至2007年,是互聯網社區興起的第二個高潮期,多家垂直社區可謂這一波興起者中的翹楚,短時間內便獲得了大量的用戶。擁有眾多用戶後,鐵血網便開始尋求商業化,於2004年成立鐵血科技公司。
開始的時候,蔣磊並不知道怎麼把興趣轉化成利益,更沒想到未來鐵血網會開始做電商。那時候的他就只是一個單純的軍事迷,所以創立了一個軍事論壇,那時候他還是靠自己的興趣愛好來維護這個網站:「公司創業之初只專注於做社區,對外部的商業模式都沒有太關心。到後來社區越來越大,資金不足以維持網站發展的時候,鐵血才考慮商業化。」
當時鐵血已經開始為自己的作者支付一定的費用,而寬帶和服務器的成本也日益升高,相比之下鐵血的盈利模式卻比較單一,這與其他的垂直社區網站幾乎一樣。
當時國內的社區型網站主要盈利方式為廣告、會員費、虛擬產品等,鐵血網最開始也沒有走出這一範圍:「但是廣告的業務不是特別穩定,每天都會擔心下個月的廣告能不能賣得掉。」2007年,蔣磊希望能找到另外一種盈利方式,和廣告並舉成為收入的兩條腿:「其他網站會變成廣告的載體來運營和變現,但他們都是『幫忙』的網站,它的產業是現成的,只要把信息服務做好就行。但軍事領域的網站是『幫閒』的,是豐富人們的精神需求,和日常穿衣吃飯沒有直接關係,沒有這種產業來給我們做線下支撐,所以沒有辦法像別的門戶網站一樣做廣告載體。」
M65帶來的商機
最後蔣磊選擇了電商,將目光瞄向了軍品行業。但和其他電商行業不同,軍品無法得到線下資源的支持。那時每個城市幾乎都有軍品商店,但主要內容則是圍繞解放軍的一些勞保產品或是一些收藏玩家自己開的小店。蔣磊笑稱,這些收藏者們是小眾中的小眾,他們甚至願意為一件打滿 彈孔的舊軍衣付出高價。
線下資源匱乏讓蔣磊開始琢磨能不能通過代理國外軍品賺點錢。他花了一天時間給二十多家國外軍品品牌廠商寫E-mail:你好,我們是中國最大的軍事網站鐵血網,有很多用戶,希望能夠代理你們的產品,在中國大陸銷售……信件多半石沉大海。偶爾也有人回覆,說在中國已經有代理商了,可以聯繫誰誰誰,或者直接拒絕:他們的貨只賣給美國人。
幾天後,當收到美國阿爾法軍品品牌回覆說願意合作時,蔣磊頗為意外。他刷了信用卡,自己掏了一萬多塊錢買了17件M65野戰風衣。M65是美國各地駐軍的標準裝備,對於迷戀軍事的人來說,M65就是一種標識。M65得到了出乎意外的掌聲,這讓蔣磊感覺到電商或許會成為鐵血網的階段目標。
2007年底,鐵血君品行正式成立。據第三方權威統計機構數據顯示,鐵血網用戶平均以年齡18-34歲的男性為主,職業主要為專業技術、企業管理、公務員、軍人等。這一用戶群喜歡通過專業技術型論壇購買產品,所購軍品又以國外品牌為主,國內市場很難有渠道銷售。這恰好給鐵血網一個機會,通過代理國外品牌,鐵血打通了用戶分享和購買的通道。君品行中的大部分品牌都是獨家代理,鐵血把這些大眾軍迷熟知但卻不方便購買的品牌引進了中國。
依靠這些最原始積累的精準用戶群,鐵血網過的比其他電商要滋潤很多。
從社區到製造
但蔣磊對現狀並不滿意,由於國外品牌的反應速度和對中國用戶需求的瞭解不是很充分和迅速,只依靠國外的品牌無法完全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2011年蔣磊決定開始做中國人自己的戰術裝備品牌,推出了龍牙戰術裝備:「剛開始我們就想做個多品牌的零售渠道這樣的模式,但後來考慮到國內用戶的需求和體驗感受,就做了這個自主品牌。」
作為互聯網公司去推出一個服裝品牌並不容易,從推出龍牙戰術到這一品牌被大眾認可,蔣磊付出了很多心血:「我們對傳統的製造業、生產、品控、原料都不熟悉,我們是外行,但我們的定位又很高,所以我們找最資深行業人士來幫助我們越過這個門檻。」蔣磊有針對性地挑選了多個行業裡面做得最好的工廠,與那些給頂尖品牌做代工的工廠合作,讓龍牙有最上乘的品質保證。龍牙也在收購一些原創的設計團隊,發掘有設計才華的工作室和小品牌,給他們一個大的平台來展現他們的設計理念,提升龍牙的原創特質。
總有人在問,龍牙戰術裝備到底是什麼?和戶外服裝到底有什麼區分。在蔣磊看來,龍牙定義在戶外和休閒的跨界,有休閒服裝的外觀,又能實現戶外服裝的功能:「日常可以穿著,但同時又可以給你吸濕、排汗、防水、速乾等體驗。」蔣磊也不認為戰術裝備是在挖戶外行業的牆角:「在中國軍迷的人群是非常龐大的,龍牙只要專注在軍迷領域就很可以了。」在他看來,服務好對軍事有認知,能認可軍品代表的高品質這一理念的,都是龍牙的潛在消費者。
「慢」鐵血的未來之旅
談起電商,總有人認為那是個快速燒錢、快速圈錢的產業,可蔣磊認為鐵血仍然是一家慢公司,這種慢有其必要性:「鐵血是在我們能控制的節奏裡面去發展,就是因為國外的品牌更慢,我們才創立龍牙來滿足國內的用戶。而且我們對品質的要求非常高,不想做平庸的產品,在材質、工藝上的精細,這些都需要慢下來踏實地在線下做很多工作。」
在蔣磊眼裡,鐵血最有影響力的還是網站和社區,電商只是在為用戶服務的同時給企業帶來收入,用於保證網站的運營。
不論何時,軍事元素都始終是鐵血恆久不變的特色。現在圍繞軍事主題和軍迷群體,鐵血每週還會組織設計一些務實又有特色的線下活動,像實彈射擊、釣魚、騎行、野外狩獵等,目前做得比較好的是射擊活動,不止限於射擊體驗,還會教參與者們槍支拆卸、軍械知識等。蔣磊想通過這些線下的具體活動,給軍事愛好者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
也許正是鐵血是一家慢公司,已經「被商業化」了的鐵血,依然保留著那份對夢想的追逐和對理想的堅持。不僅「關心糧食和蔬菜」,也追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2013年,鐵血成立了老兵公益基金,成立之初就捐贈出了50萬元,發動各地誌願者去看望、幫助那些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的參戰老兵,關注他們的晚年生活,溫暖他們的精神世界。蔣磊的想法很樸素:「我們覺得做這些事所帶給我們成就感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滿足,而非對物質的追逐。」
很多媒體說鐵血網是垂直社區轉型電商的典範,但鐵血依然在尋找屬於自己的下一個機會。對於鐵血的未來,蔣磊的想法很清晰:「未來鐵血要建立起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充分發揮在軍事愛好者中的影響力,取得更好的引導作用。」
年輕的創業團隊
據蔣磊介紹,鐵血網雖然成立時間很長,但起創業團隊還比較年輕,年齡最大的也不過是78或79年生人。在這個團隊裡,蔣磊更多的會扮演探索者的角色。
2001年,16歲的蔣磊初入清華園,發佈了一個「虛擬軍事」的網頁(後更名為鐵血軍事網),隨後和他同一樓層的法學院學生歐陽加入網站。隨後鐵血網又進行了多次人員擴充,和一些專業的垂直社交網站類似,這個創業團隊的絕大多數成員也都是軍事愛好者,這給了他們獨特的凝聚力。
針對現在特別流行的學生創業現象,從大一就開始製作網站的蔣磊有著獨特的觀點:「學生創業團隊一定要注意,在團隊中一定要有一個絕對領袖,在最開始就要規劃出一個合理的組織結構,這比產品和其他內容還要重要。」
記者手記
鐵血網位於中關村某寫字樓的頂層,和一般互聯網公司的最大不同是正對著電梯間出口的是鐵血網旗下的電商品牌鐵血軍品行的實體店,琳瑯滿目的商品間有那件最著名的M65風衣。其他各個部門圍繞電梯間環形展開。
在蔣磊的身上並不能看到媒體那些追捧的光環,16歲保送清華、國內最大的軍事社區創始人這些身份他看似並不在意。在說話速度變快時,還偶爾帶一些結巴。
相對而言,蔣磊很願意談談鐵血的不足,在他看來,鐵血網還是一個慢公司,還在很多階段處於摸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