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再設圈套 台廠製造業大利空

2014-04-28  TCW
 

中國的麻煩問題,台商埋單;這是寶成罷工事件最大的啟示。

寶成集團旗下裕元公司東莞廠罷工事件才短短一週,急轉直下,從一個地方事件跨過廣東省直接到了中共中央,下達指示的速度之快,令人驚訝。

寶成罷工是單一事件嗎?如果你會這麼想,不是你涉世未深,就是還沒修滿中國學分。這是一個台商老總的定調。

連寶成的內部幹部都直說,這個政策下去,一定會「死整片」,以裕元的情況為例,今年光是提撥社保、住房公積金與增發生活津貼,總計支出多了約新台幣十五億元,相當於每股盈餘(EPS)少○.五元。若回溯十五年計算,金額約六十億元,相當於每股盈餘減少二.○四元,對獲利表現有不小的殺傷力。

大型企業底子硬,應該可以順利撐過去,中小企業如果比照寶成條款辦理,一定是非死即重傷。但現階段寶成也無法顧及這麼多從台灣來的企業,實在是被逼到了絕路。多久會蔓延到全國,這名幹部判斷,依照當時富士康跳樓事件之後,全國大調薪,五年薪資漲一倍的政策出台,這次應該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會在全中國遍地開花,比照寶成實施新的社保、住房公積金法令。

從這次寶成事件的處理,給台商上了一堂寶貴的課。第一,單一事件會變成全國事件;第二,地方政府已經罩不住你了,因為它自己都罩不住。

一位設廠在東莞的台商負責人表示,「這種事,我也打了很多電話,也沒用,台辦每天都去,大家都知道沒什麼用,不敢得罪老百姓,公安局長半夜打電話給我,一樣沒用。」寶成這次會拖延處理時機,一開始也是認為,過去一直按照地方政府的規定辦事,還出示合法證明,應該鎮得住。

實際情況是,企業摸不到地方政府的心,地方政府現在也摸不到中央的心。中央想怎麼幹,從北京一道命令直下廣東省的一個鎮,比搭高鐵還快。

寶成事件,不僅僅是寶成一家公司的事件,代表著在中國設廠的台商與外資企業,共同會面臨到的問題,當年中國招商引資,擺出各種優惠措施,如今階段性任務完成,就要剉咧等,隨時都會因為快速改變的政策,被迫吞下包著毒藥的糖果。

中國,每推出一道行政命令或新法,背後必然有其意圖,這一次的謀略是什麼?

上一刀,砍向富士康要求企業加薪,順勢移巢大西部

來看看之前鴻海富士康的案例,就是最鮮明的例子。二○一○年,富士康連續十四起員工跳樓,從單純的情緒問題,演變成對生活環境、薪資的不滿,富士康一度與深圳市政府、媒體關係緊繃。眼看收拾不了,最後董事長郭台銘親自出面處理,曾經擔任廣東省委書記的汪洋也出面來解決。汪洋也直率的要求郭台銘「改善對富士康員工的管理」,這一句簡單的話,郭台銘讓每位員工平均加薪人民幣八百元,才讓跳樓事件平息。

這個時點,剛好是中國正在討論並要實施十二五規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畫綱要),重點之一就是要讓民眾「收入倍增」,唯有民眾收入增加,才會提高消費力,中國經濟成長結構就不需要仰賴大量的產品外銷才能達成。

富士康的跳樓事件,剛好給中國政府要求企業加薪的談判與要求的空間,順勢把問題解決,還能引導到中國政府想要的方向。

當時的背景,中國政府還有一個大謀略,想要藉由台商的力量把工廠搬到大西部,當時有四個目的:一、刺激西部的經濟起飛;二、工人回老家可以找到工作,減少在外地工作引發的社會問題;三、第二、三級城市經此改造,提高農村的消費力,減緩貧富差距擴大;四、第一批台商沿海的工廠如今都成了精華地,不適合再做高度勞力密集的行業,搬遷之後剛好順勢徵收改發展科技園區、金融中心。

這個一石「四」鳥的謀略,就是在中國「騰籠換鳥」的大策略下進行。

當時,鴻海富士康幫深圳的每位員工加薪,員工皆大歡喜;另一手,著手把工廠往內地移動,降低成本。加加減減,看起來鴻海討到便宜。事實上,正落入了中國要台商與外資企業往內陸移動的圈套。劇本是中國政府寫的,廠商只能跟著劇本演,鴻海骨架大,談判籌碼比較多,可以在大西部要到比較多優惠,中小企業就得自認倒楣, 鼻子摸摸照辦。

像是接著發生的可成被有心人士圍廠,抗議污染環境;崑山、蘇州台商土地被徵收,一路被趕,都不脫離中國整個大謀略下的操作。

這一槍,對準寶成裕元沒有灰色地帶,強制報繳員工社保

富士康是鮮活的案例,這一次,寶成罷工事件有異曲同工之處。

由於裕元員工不滿公司未依中央規定,足額繳存社保與住房公積金,從法律的角度來說,裕元理虧。弔詭的是,地方與中央不同調,同意讓裕元採用逐年提高的方式達到。從這個角度來看,裕元也沒錯。

一紙命令,中央直接向企業攤牌,逼得企業必須正視問題。二○一三年十一月,中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簡稱人社部)發佈並正式施行「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規定」,單位欠繳社保費將被強制扣費,逾期不繳最高可罰款三倍。這個命令讓連同裕元在內的內外資企業,好日子提前結束。

上海富蘭德林會計師事務所銀行與企業融資部專員施玉撰文提醒,四月初,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佈的上海市職工社會保險繳費標準,上限為人民幣一萬五千一百零八元,下限為人民幣三千零二十二元,最低投保金額,比去年提高了八六.五%,證明中國政府逐步拉高民眾薪資的決心。

只能說,裕元的運氣不好,在中央準備大力整肅時,剛好製造藉口讓中央有做文章的機會,拿關係頗佳的裕元事件來殺雞儆猴,也凸顯出四個現象。

現象一:依法行事駛得萬年船

「寶成真的很敢,社保的錢,我一毛都不敢少繳,連員工要我把他的部分直接給他,這樣我可以省錢,我都不要,就是要依法來做,」一位在上海地區從事紡織業二十多年的台商第二代陳小姐說。「我受過教訓,在中國設廠,依照規定去做就對了,不要老是想要去鑽縫,最後會把自己搞死,」陳小姐說。

二十多年前,陳小姐的父母到上海設廠時,為了確保員工來路清楚,每一位員工不是親戚介紹,就是可靠的朋友介紹的。沒想到,還是碰上狀況。「這個員工等於是我們的遠親,跑去檢舉我們沒有老實報稅,還檢舉說正確的資料放在哪一台電腦裡,公安過來時,直接就抱走那台電腦。」受過教訓之後,陳小姐寧願照著政府規定去走,不要留下把柄,免得留下後患。

裕元蔡家跟中國高層關係匪淺,或許因為這層關係,讓他們在社保與住房公積金提撥上,在灰色地帶遊走十幾年,如今地方政府罩不住,只得認了。而中央想要展現魄力時,反而容易被當作殺雞儆猴的標靶。

現象二:政府風向改變,順勢而為

二十年前,寶成裕元到高埗鎮設廠,是當地招商引資的成功典範,帶來大量的工作機會,更提升GDP。現在缺工問題嚴重,中國更期待的是產業升級,帶來技術含量更高的技術。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的調高工資,逼退只需要大量人力、技術含量不高的產業。

這些產業開始被迫往內陸走,或是往人工成本更低廉的東南亞移動。這就是中國的政策,當它需要你的時候,可以送上「三免五減半」、「五免七減半」、「土地免費」等優渥措施;當它覺得廠商的階段性任務完成後,也會針對廠商的弱點,逐步逼退。

現象三:廠商想退場,留下買路錢

中國人口紅利退燒,早年貪圖中國有便宜勞工的外資企業或是本地企業,開始向外發展,這種現象在沿海城市最為明顯。廠商,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問題是,當時給予方便,未強制要求執行足額繳存的社保、住房公積金,隨著中國進入退休潮,提撥不足額,甚至廠商未提撥,都會要你一次吐出,拿你的錢解決中國社會問題。

寶成在中國的員工曾高達十六萬人,隨著生產廠逐步移往東南亞的越南、柬埔寨等地,員工人數下降到十萬人。中國官方看到的是,裕元在中國佈局縮減規模,擔心當年給寶成裕元方便的地方,未來有可能成為民眾爭議焦點。決定順勢要拿寶成裕元「開刀」。更嚴厲的手段是,不僅讓裕元未來的社保、住房公積金繳存一次到位,還要追溯既往。

現象四:中國扶植本地企業,外企閃邊

經過十幾、二十幾年的學習,在台資、外資企業工作多年的陸籍員工,學到不少管理與工作技巧,本地的企業也大量被扶植上來。譬如,同樣是做鞋子的,大陸自有品牌李寧、三六一度、特步品牌知名度也逐漸上來,代工技術也被台商、外資企業訓練得純熟,只要這些國外訂單落在當地工廠手上,中國政府不僅可直接課徵稅收,還可以培植國際級大企業。

罷工,遍地開花每家台商,都可能是下個整肅對象

這四大問題,刀刀砍向台商與外資企業的經營命脈。當年第一批從台灣遷徙到中國設廠的,不是在珠海,就是在東莞落腳,二十年後,這些地區將是第一批遇到退休潮的省市。退休議題若沒有好好操作,將衍生更棘手的社會問題。

這是歷史共業,當年進來投資設廠的情況大多如此,只是寶成集團比較倒楣,被當作檢討的範本。一位台商表示,「裕元比較大,對他們(罷工要糖果吃的人)有利,」他更直言,接下來誰會出事?「你去數數看誰的員工人數比較多,就知道了。」

外界看來,中國祭出一道道嚴苛標準,「等於是要加速台商和外資企業出走嘛!」一位不具名的台商說。沒錯,裕元事件已經在台商與外資企業形成緊張氛圍,每家企業都覺得自己可能變成下一個被整肅的對象。

東莞地區的蝴蝶已經擺動翅膀,效應會發酵多深、多廣,難以捉摸。但是,寶成裕元江西安福廠接續罷工,擺明了會在中國遍地開花。這個中國設下二十年的網,已經收滿獵物,除非力氣夠大,才有能力掙脫。台商與外資企業未來的人事成本會持續提高,若不及早轉型,就要趕快找新出路,否則就只有等著被宰割的份。

【延伸閱讀】每一次重大糾紛後,台商必須吐更多錢——中國歷年勞資糾紛

2014.4:裕元工業東莞高埗鞋廠 過程與結果:企業未繳足社保金引發萬人罷工→資方同意調高社保金及福利金,然而工人不願給付個人應繳部分,雙方僵持骨牌效應:勞資糾紛永無止境,台商人力成本繼2008年之後,再增加10%~30%

2014.3:IBM深圳工廠 過程與結果:聯想接管IBM X86伺服器深圳廠,員工擔心福利減少引發千人罷工→半數工人領取補償金後離職 骨牌效應:勞工維權意識提高,增加跨國購併風險

2011.10:可成蘇州廠 過程與結果:居民抗議廢氣汙染而爆發衝突,主管機關命令生產線停工整改→蘇州廠停產,設備遷往宿遷、泰州新廠 骨牌效應:大陸環保標準不斷提高,台商被迫遷廠或轉型

2010.6:美律電子深圳廠 過程與結果:抗議工時過長、工資太低,10%生產線因罷工暫停→勞資協議後企業同意加薪 骨牌效應:以自動化降低勞動成本比例,外資遷離珠三角

2010.5:本田汽車 過程與結果:抗議工資過低,工人罷工致使四個組裝廠停工→企業同意加薪後罷工落幕 骨牌效應:全國陸續發生近20起罷工,開啟集體協商模式

2010.1:富士康 過程與結果:工資過低與管理不當,一年發生14起員工跳樓案件→調薪幅度達66% 骨牌效應:本田、冠捷、美律、微星等外企跟進調薪

2007.7:亞細亞磁磚 過程與結果:企業準備遷廠山東,百餘位員工圍廠抗議→經官方協調勞工代表簽署復工協議 骨牌效應:2008年《勞動合同法》出台前,廠商擔心成本提高而遷廠至內陸

2005.7:東芝大連有限公司 過程與結果:員工要求加薪罷工,全廠停工→區管委與總工會介入,公司同意調薪後工人復工 骨牌效應:開發區內近一半日企捲入罷工潮,各企業調薪

資料來源:中國勞動通訊、大陸觀察、大陸台商簡訊 整理:夏嘉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