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網紅助推“顏值經濟”爆表!整形醫生月入十萬很平常

“醫療美容是僅次於互聯網的暴利行業”,業內人士的話某種程度上道出了玄機。

在市場需求量龐大的深圳,這兩年進入醫療美容行業的機構數量呈幾何級增長,非常火爆。包括開發商在內的一些大型機構也開始涉足該行業,瓜分這塊蛋糕。

近日舉行的廣東省2017屆高校畢業生醫學類急需緊缺人才專場供需見面會上,整形外科專業的研究生非常搶手,不少人還沒有畢業就被用人單位招走了,有的招聘單位甚至開出了十幾萬元的月薪。

第一財經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這個薪水對於普通的研究生不太可能,但是對於那些之前有過從醫經歷的研究生算是平常。對於普通研究生來說,雖然一畢業就拿十幾萬元的機會渺茫,但是由於高端人才匱乏,這個行業的薪水要超過其他很多行業。一個普通的畢業生兩三年後就可能拿到一兩萬元的月薪,10年後拿10萬元以上月薪的大有人在。

出於人類的愛美天性,再加上網絡審美時代“小鮮肉”與“網紅臉”當道,也使得“顏值經濟”紅透半邊天。

隨收入水平的提高,整形美容風潮也隨著“韓流”刮進中國。

據相關產業研究機構統計,截至2015年,中國泛醫療美容市場的規模超過5000億元,近幾年行業增速達20%~30%。

蛋糕雖誘人,但是對於合法的醫療美容機構來說,壓力也不小:一方面人力成本和廣告費用擠占了相當一部分利潤;另一方面,大量沒有資質的整形機構侵壓了大部分的市場。

醫療美容“爆發期”

美聯國際集團人事主管遊偉玲在供需見面會上對媒體表示,醫療美容是僅次於互聯網的暴利行業,銷售、美容咨詢師一般入職一年左右,月薪能過萬,發展前景好,但醫療美容專業的學生較少,目前非對口專業學生也可以應聘。

業內人士估計,“月薪10萬”不排除招聘機構炒作的可能性,但是這個高價位的月薪還是有可能的。

醫療美容行業一位資深人士推測,如果是國內知名整形外科方面專家的研究生,10萬元以上的月薪並不難。他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這些人之前在醫院工作多年,又回到學校進修,臨床經驗豐富,技術好,畢業時可能都40歲了。”

醫療美容,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複與再塑。深圳整形美容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洪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醫學美容和整形美容是一個概念,比如說隆鼻隆胸隆下巴之類的,但與美容美發之類的生活美容機構截然不同,雖然這些機構很多也在私自接整形美容的活兒。”

這兩年,醫學美容機構呈現爆發式的增長,不過大部分市場被沒有整形美容資質的美容機構搶占。目前,我國各類合法的醫療美容機構已經超過1萬家,但是據業內人士估計,大大小小的生活美容機構超過300萬家。

張洪濤介紹,目前深圳整形美容醫院有9家,主要指專科的民營醫院;各類門診部和診所接近250家,包括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的整形科。與2013年相比,這個數字翻了一番。

張洪濤所在的深圳市整形美容行業協會,也是在2016年年初才登記成立,亦是全國首家醫美行業協會。

為何醫療美容行業這兩年發展勢頭如此迅猛?除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韓國美容產業示範效應的拉動之外,技術的突飛猛進,也讓愛美者們整形時少了很多痛苦。

深圳一位40多歲的張女士最近在拼命減肥,每天一下班就奔向健身房揮汗如雨,只為了努力甩掉不小心長出來的三四斤贅肉。一個多月前,愛美的她割了個雙眼皮,醫生禁止她劇烈運動,防止術後出血。她笑著告訴記者,打了麻醉藥,沒有想象中的疼,“還能跑跑”。她還給記者指了指眼皮上的一條細細的刀口:“你看你看,幾乎都快看不見了。”

割眼皮只是一個小小的整形,其他的整形技術也在日新月異。深圳一位整形美容醫生石明(化名)介紹:“比如說隆胸,以前是割開一個口子,現在有一種方法是在肚子或大腿上抽一點多余的脂肪,拿針頭註射到胸部,打個小孔,不用動刀,屬於微創整形。”

收入到底有多高

80後的石明原本是深圳一家公立醫院泌尿外科的醫生,3年前看好整形美容行業,雖然猶豫掙紮了很久,但是最終跳槽到當地一家民營整形醫院。

由於之前從事的專業與整形風馬牛不相及,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明確的職業計劃:先學習沈澱幾年,然後逐步贏得口碑和客戶。

今年是石明學習的最後一年,目前他主要做一些諸如割雙眼皮之類的小手術。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現在的工資不高,好的時候一個月能拿到八九千元。但是明年正式簽訂外聘合同以後,能接更多的手術了,月收入會多一些,估計能拿到一兩萬元吧。”

等再積累幾年,石明的工資可能就不止一兩萬元了。

廣東一位資深的醫療美容醫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整形美容的醫生待遇非常高。以前,婦科醫生的待遇還行,但這兩年整形美容的醫生收入超過任何一個科室,一個月少的能拿一兩萬元,多的能有七八萬元。”

他解釋道:“一般做個兩三年,能基本獨立完成手術,手術效果還可以,差不多就能拿一兩萬元;如果做個10年,技術水平更高一些,一個月就可能會拿到七八萬元。”

當年他學醫的時候,並沒有專門的整形美容專業,比較接近的專業是燒傷整形等。畢業後,他一開始去的也是公立醫院的外科,不過後來他敏銳地意識到整形外科的市場需求,便去進修了。

與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的韓國整形美容業相比,中國的整形美容起步晚,布局和規劃不足,很多美容醫生是外科醫生半路改行而來,而今不少已經成為醫學美容界的“大咖”。

金字塔尖的元老暫且不談,普通的高端人才缺口也仍巨大。按照業內的說法,這里的高端人才是指臨床經驗豐富、手術做得漂亮,一般本科畢業至少要10年經驗才能達到這個層級。

由於粥多僧少,醫療美容機構之間挖墻腳現象也較普遍,一些從業人員的工資也借勢被推得很高,甚至出現了一位臨床經驗不太豐富的博士後被挖走,月薪從2萬元倏地拔高到8萬元的極端例子。

合法整形機構中1/3盈利

在人才匱乏的尷尬現狀下,高端人才收入被推高,那麽整形美容機構的日子怎麽樣呢?

張洪濤不認為行業存在暴利,目前整形美容行業的確火爆,但是競爭也十分激烈,高利潤時代已不再,加上非法整形機構的大量不合理競爭,導致深圳合法的醫美機構中,只有1/3是賺錢的。“人工成本和廣告宣傳占總收入的65%,刨去耗材和運營成本,所剩無幾。”

業內估計,目前全國泛醫療美容行業一年5000多億元的總收入中,90%被非法整形機構拿走了,劣幣正在驅逐良幣。

深圳希思整形醫院院長柯吟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們所有的東西買進來都必須有證,比如說一管進口的玻尿酸拿回來成本要2000多元,但很多不正規的機構拿回來的是A貨或水貨,低價吸引消費者,它們賣出的價格是我們拿進來的價格,很難PK。”

韓國整形博物館中展覽的面部頜角骨

他預估,醫療美容行業市場的擴張勢頭還會持續,少則5年,多則10年。

目前,整形美容機構多由莆田系投資,但是一些其他的大型機構也開始涉足這個市場巨大的行業。2015年6月,恒大健康在醫學美容行業的首個項目——恒大原辰醫學美容醫院在天津開業,這意味著恒大集團正式進軍醫療美容行業。

然而,部分風投也對醫療美容行業持謹慎態度。

深圳市商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唐安浪說,雖然有朋友正在投資醫美行業,但他近期並無此打算。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醫美行業尚未形成大的集團規模,醫療事故也屢見報端,有太多不確定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171

“網紅”奶粉:跨境電商增長引擎的困厄

跨境購的興起,為海外嬰兒配方奶粉進入中國市場打開了大門,但如今這扇門卻或面臨關閉的危機。

隨著大量的海外版嬰兒配方奶粉進入國內市場,在消費者的追捧之下,誕生了一批“網紅”奶粉,其中既有海外知名代工品牌也有國際知名品牌的海外版,並迅速發展成為跨境電商的主要業務之一。據介紹,在國內幾大跨境電商網站,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占到其跨境業務總量的3成左右。但如今,這些跨境而來的網紅奶粉卻面臨註冊制大考,將面臨存亡考驗。

"網紅"奶粉面臨大考

“跨境購確實催生了很多網紅奶粉品牌,這些品牌在網上很受歡迎,甚至受到追捧,其也是跨境購的主要產品之一。”國內母嬰行業巨頭寶寶樹美囤媽媽CEO邵小波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不過在新政之下,跨境奶粉業務還能走都遠,目前來看多多少少還在緩行階段。”

記者了解到,區別於傳統的貿易型品牌,目前國內的網紅奶粉共分為兩大類。一大類為境外知名的區域品牌,如澳大利亞的貝拉米、新西蘭的A2等等;而另一類則以國際知名大牌的海外版本為主,記者在蜜芽寶貝、寶寶樹、京東等多家跨境電商頁面上看到,僅愛他美品牌下面可能會有荷蘭、澳大利亞、德國、英國等多國版本。

嬰幼兒配方奶粉在跨境購業務中的占比相當大,尤其在母嬰跨境電商領域。很多跨境購的前身是海外奶粉代購起家,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後,大量的中國父母托親靠友從海外購買嬰幼兒奶粉回國,這也是跨境購業務的開始。

據邵小波介紹,直到目前,在網易考拉、貝貝、京東、寶寶樹等跨境電商業務方面,奶粉和紙尿褲依然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信任重建之前,跨境購是目前很多消費者的選擇,大概要占到主要跨境電商網站業務量的3成左右。

一直以來,線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監管有一套嚴格的程序,但線上卻一直處於朦朧狀態,在奶粉新政公布之初,行業曾擔心跨境購會成為奶粉企業規避風險的灰色地帶。

但2016年4月8日,跨境電商新政實施,根據當日公布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下稱“正面清單”)監管規則,嬰幼兒配方奶粉若要進入中國,必須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實施註冊,將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監管直接提到最高水平。

正面清單對於網紅奶粉品牌和跨境電商們無疑是一腳“急剎車”。記者了解到,在新政實施的頭幾天,由於沒有配方註冊證書,大量進入國內保稅倉的奶粉無法銷售而大量積壓。直到4月13日,財政部關稅司宣布新政緩期到2018年1月1日執行,困境方才得解。但這也意味著,豁免期結束後,在我國銷售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包括通過跨境購進入的,都必須依法獲得產品配方註冊證書,否則就無法銷售。

註冊難題

對於網紅奶粉而言,盡快完成註冊是當務之急,但記者了解到,現有的網紅奶粉多數都存在註冊難題。

根據配方註冊制新政,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註冊申請人必須為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企業,並具備相應的研發、生產和檢驗能力。而在歐洲和澳洲等嬰幼兒奶粉主要生產國,OEM貼牌生產的模式則是被允許的,但貼牌廠商面臨必須入股或收購上遊奶粉工廠方才可以註冊。

據澳洲科銀分析師Andy Chen介紹,目前國內銷售火熱的A2和貝拉米品牌都屬於代工廠生產,其中貝拉米對華銷售的代工廠為位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北部的Tatura工廠,A2的代工廠則是新西蘭的Synlai milk(新萊特乳業)。按照新政的要求,A2和貝拉米都需要上遊自有奶粉工廠來完成註冊,就算合作也必須占用上遊工廠的註冊額度。

而值得一提的是,各奶粉工廠也有自有品牌,記者了解到,各奶粉工廠為了完成配方註冊已經是焦頭爛額、自顧不暇。

在新西蘭經營某加工廠官方品牌的總經銷寧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新西蘭各工廠正忙著準備註冊,由於在如何才能通過註冊方面,目前並沒有先例和經驗,因此工廠方面也是兩眼一抹黑,還不確定何時可以註冊下來。為了穩住經銷商隊伍,最近各家正都硬著頭皮發“安民告示”。

記者拿到一份12月2日新西蘭品牌倍恩喜發給經銷商的通知,其也是國家認監委認證的新西蘭奶粉工廠新益美旗下的自有品牌。通知稱公司正在全力按照中國食藥監總局頒布的新政要求,來準備一個符合新政的配方,預計這項工作將在幾個月內完成。同時,為了寬慰經銷商,通知表示該品牌對於集團的增長和未來的成功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並表態將擴展設備並加大投資。

業內擔心,代工廠自有品牌的配方尚在準備,是否還有能力為合作方準備註冊配方。而此前預測,同時審批下3個系列配方的難度較大,企業很可能只提交1~2個配方系列申請,而一家澳洲或歐洲的加工廠往往會代理多個代工奶粉品牌,也就意味著只有少部分品牌可以獲得註冊機會。

不過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雙方合作的可能性很大,這些網紅奶粉在中國的口碑比較好,品牌知名度高,優勢明顯。很多代工廠的自有品牌的知名度不高,進入中國的難度比較大,還不如和網紅奶粉品牌合作,而在申請註冊時,這也會成為加工廠考慮的因素之一。

但對於眾多國際品牌的海外版而言,完成註冊的可能性則令人擔憂。

在宋亮看來,一方面,跨境購奶粉不受國內標準限制,一般按照所在國家標準來生產,由於海外版的配方未必適合中國嬰幼兒,因此肯定會受限。而另一方面,一個品牌多個版本的進入中國市場銷售的情況恐怕很難實現。如果跨境購門檻不能有所提升,不能和線下標準相統一,中國從2013年推行的新政都會付之東流。海外企業就可以利用跨境購的漏洞進入中國市場,變相地刺激國內企業投資海外通過跨境購回流,規避政策,這也或有違註冊制的初衷。

等待監管“靴子落地”

雖然眾多網紅奶粉前途未蔔,但中國市場對於其而言卻非常重要。

以澳洲網紅奶粉貝拉米為例,按照2016財年年報顯示,其四分之三的收入來自於本土,但中國市場的業務增速為24%,而澳洲的增速則只有個位數。12月2日,貝拉米發布公告稱,受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新政所致,其2017年財年收入未達預期,上半年收入1.2億元澳幣,而下半年與上半年持平,這導致貝拉米股價當日暴跌43%,並在12日宣布停牌,由於等待公司進一步公布預期財務業績影響情況,停牌目前還在持續,而如果貝拉米失去中國市場,其後果不可想象。

寧濤告訴記者,目前來看保稅區很可能會納入監管,但是海外代購直郵的方式受到的影響並不大。此前業內也有猜測,在大限之後,由於跨境購渠道被納入監管,電商或奶粉企業可能將貨品幹線運輸到中國附近的國家或地區,再通過線上購買直郵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但邵小波認為,直郵模式對於企業而言缺少效率,周期長成本高,稅收方式也不同,如果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跨境購帶來的價格優勢將受到很大影響,畢竟很多消費者選擇跨境購也有價格因素。此外,直郵的供應鏈方面的問題也很突出。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嬰幼兒配方奶粉在跨境電商業務中占比較高,因此跨境電商們也並不願意放棄這一業務。

根據宋亮統計,2015年通過跨境購進入中國市場的嬰兒奶粉在2015年達到了10萬噸,銷售額100億元。而根據尼爾森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規模在750億元人民幣左右;而在全渠道中,電商渠道也已經占到30%,跨境購的市場份量已不再無足輕重。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行業中很多跨境購企業和保稅區也在向監管部門反饋意見。業內認為,目前奶粉業務占比較大,而且跨境購市場正在向大平臺整合的格局靠攏,因此業務未來會更規範;且本身境外奶粉的負面信息較少,因此在監管上應有新的考慮。不過到目前為止,除了4月8日公布的正面清單之外,還沒有更新的監管措施出爐。

邵小波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是奶粉新政的過渡期,出於對行業的擔憂和吃不準政策的變化,企業目前很難決策去做更深層次的布局。在現階段,因為大量消費者忠誠於跨境產品,因此跨境電商業務對於寶寶樹很重要的業務,因此在2017年的跨境產品戰略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但是在新的政策落地之前,現有奶粉業務肯定會略有放緩,不會走得太快。”邵小波坦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08

國是指南丨請回答2016:哪些財經熱詞這一年變身“網紅”

昨天指南君對2016年刷爆財經界朋友圈的10句話做了個盤點,今天的小目標是來數數熱詞有哪些。

(排名不分先後!排名不分先後!排名不分先後!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出處】:稱“熔斷”為2016開年第一熱詞並不為過。從2016年首個市場交易日1月4日到1月7日,僅僅4天,A股指數就4次觸及熔斷閥值,2次提前收盤,管理層連夜叫停熔斷機制,成為了A股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眾多股民的錢包更是牢牢地記住了這個詞。

熔斷機制的本意是給市場一個冷靜期,讓投資者充分消化市場信息,防止市場或某一產品非理性的大幅波動,特別防止市場大幅下跌甚至發生股災,以維護市場的穩定。

不過,在A股市場,這一機制的效果卻不如人意。

【指南君】: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曾表示,“這個制度推出以後,客觀上造成了助跌的效果,制度運行的結果和推出這項制度的初衷基本背離了。”

劉士余指出,在不斷擴大開放的全球化環境當中,資本市場的制度安排重構要吸取世界上其他國家好的做法、成功的經驗,但是每一項改革必須牢牢地立足中國國情。

“未來幾年,可以預見,我們的市場投資主體結構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所以未來幾年我們也不具備推行熔斷機制的基本條件。”劉士余說。

全體A股股民參演的2016賀歲“大電影”,還記得嗎?

【出處】:今年年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出臺。根據規劃綱要,“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設置了“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和“資源環境”等四大主要指標,又在此基礎上分為25個具體指標。

【指南君】:“十三五”規劃是新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體現的是新的領導集體對未來發展的一些重要的思路和考慮。

而“十三五”規劃又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最後的一個五年規劃,對能否順利實現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

近期也有各行各業的“十三五”規劃陸續出臺。不用指南君多說,大家都知道有多重要。

你知道全民閱讀“十三五”規劃嗎?

【出處】:今年5月1日,中國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至此,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這是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財稅體制的又一次深刻變革。

12月2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召開營改增媒體吹風會並介紹,今年前11個月,營改增累計減稅4699億元,全年能達到5000億元的減稅預期目標。新納入的四個產業均實現了稅負只減不增。

【指南君】:營改增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是降成本的強有力舉措,為企業減稅降負是其首要目標。但是作為一項複雜的改革工程,營改增試點還有不少難題需要去破解。近期,一些企業高稅負的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熱議。

據悉,在營改增整體減稅的同時,目前有1.5%的納稅人出現稅負上升,即16萬戶納稅人出現稅負上升,這一情況引起官方高度重視。

“對營改增後稅負增加特別是增加比較明顯的企業,我們將給予高度關註,設身處地為企業的發展著想,從政策完善、服務優化、以及幫助企業完善內部管理上多下功夫。”國稅總局局長王軍稱。

根據世界銀行的最新排名,中國總稅率達68%,位列世界第12。各方對此評論不一,但中企總體稅負重則是不爭的事實。

【出處】:這個詞並非是今年新冒出來的,但卻在今年狠狠地火了一把。從英國脫歐成功,到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到意大利修憲公投失敗......2016可謂是黑天鵝元年了。

而隨著這些黑天鵝事件的發生,全球市場也開始動蕩。

以英國脫歐為例,北京時間6月24日下午,英國人選擇“脫歐”的公投結果令市場猝不及防,全球股市、匯市、債券以及大宗商品均出現大幅震蕩。英鎊對美元匯率一度暴跌超10%,美元指數被動飆升,人民幣對美元大跌,而傳統的避險資產如黃金、日元等則逆勢上漲。一時間對全球金融的影響甚至堪比當年的金融危機。

【指南君】:黑天鵝的存在寓意著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著一切。可以說,無論是在對股市的預期,還是政府的決策,或是普通人日常簡單的抉擇中,黑天鵝都存在著,而其後續影響更是不可預料。

所以說,flag不要亂立啊!

卡梅倫曾表示若公投結果為“脫歐”,自己就主動辭職。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出處】: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成為新的SDR五種構成貨幣中唯一的新興經濟體貨幣。

IMF總裁拉加德表示,這是SDR歷史上首次擴大貨幣籃子,也是自1999年歐元取代德國馬克和法國法郎以來首次有新貨幣加入籃子,對SDR是一次重大改變。

【指南君】:人民幣正式加入SDR意味著人民幣成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將刺激全球央行對人民幣計價資產的需求。在未來會逐漸放開資本管制和貨幣自由兌換,對人民幣長期是一個利多的信號。

但是,人民幣入籃SDR不止有象征性意義。作為IMF認可的“可自由使用”貨幣,人民幣獲得SDR地位也是對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日益增強的影響力的認可。入籃SDR是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

宣布人民幣入籃那天,拉加德很應景的穿一身“中國風”。

【出處】:從年初房價緩慢上揚,到二三季度的全民搶房,再到國慶假期多個省市先後發布調控政策,2016年的樓市大劇格外精彩。

“十一”前後,北上廣深等熱點城市陸續出臺了限購限貸政策。11月起,武漢、天津等城市限購限貸政策進一步升級,調控力度加大。

12月中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12月下旬,鄭州、武漢響應中央,再次升級限購政策。

目前,隨著全國多地調控政策的升級,樓市降溫明顯。業內專家表示,在當前房地產市場得到穩定的同時繼續升級調控政策,這表明了政府抑制房價的決心,明年調控政策或將繼續縮緊。

【指南君】:今年的一輪輪限購頗有排山倒海之勢,政策出臺的速度和力度都非常大。事實上,上述提到的城市只是全國樓市調控大軍的冰山一角。據媒體統計,9月30日以來的兩個月,已有24個熱點城市出臺了50多個樓市新政。

經歷了限購等政策後,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11月份,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明顯降溫,房價環比漲幅快速回落,房價走勢已明顯趨穩。

春節過後全國多地樓市被突然引爆。圖為2月28日上海一房地產交易中心門口,前來辦手續的市民排起了長隊。

【出處】:樂視此前經歷了資金困難等種種傳聞,其創始人賈躍亭的一封公開信,更是把“樂視迷局”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而11月15日,第一財經獲悉,海瀾集團等十幾家國內企業領導人匯聚樂視大廈,正式與樂視控股簽署了第一期3億美元的投資協議。據樂視生態官方微博稱,當日,長江商學院的十余位董事長、企業家同學匯聚一起,力挺LeEco,支持賈躍亭。

12月28日晚,樂視網發布公告稱,截至目前,樂視網聯合賈躍亭、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已與戰略投資者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且戰略投資者支付了一定數額的誠意金。
本次重大事項涉及交易規模預計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相關各方仍需要進一步磋商以簽訂正式合作協議。

【指南君】:“中國好同學”一出手就是幾億美元。指南君只想說,當年的同學們,你們在哪?

指南君OS:我有這樣的同學我也哭。

【出處】:12月5日,深港通正式開通。至此,滬深港三地證券市場成功實現互聯互通,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又邁出重要一步。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出席了當天的開通儀式並表示,深港通將為國際國內市場註入正能量。兩地金融監管機構將加大跨境執法力度,保證兩地投資者權益。

從大盤情況看,深港通啟動首日,滬深股市均下挫超1%,恒生指數報跌0.26%。但長遠來看,深港通的出爐預示著中國資本市場在法制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方向上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指南君】:經歷了兩年多的籌備,深港通終於來了。深港通的開通對內地和香港來說,都是雙贏利好的消息。

對於A股市場來說,其意義並不在於短期能給市場帶來多大的增量資金,而在於海外先進投資理念的引入以及開放的國際化姿態。

對於香港來說,深港通是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的新篇章,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新里程碑。

深港通啟動也是我國資本市場持續對外開放的一個明確信號,其價值可能需要兩三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來檢驗。

劉士余在深港通開通儀式上發言。

【出處】:從“寶能系”2015年7月第一次叩響萬科大門算起,這場中國資本市場前所未有的股權爭奪戰已經超過一年了。

2016年,萬科、華潤、“寶能系”、安邦、深圳地鐵,幾大巨頭的纏鬥更加高潮叠起;規則、資本、權力、情懷、利益,商戰背後的主導力量同樣眾說紛紜。

年中,被問及是否要對萬科與寶能的關系反省,王石曾說,“我想做一個檢討。我從來沒有用過野蠻人這個詞,我用的是惡意收購,但是我在溝通上,我表現得有點著急。如果姚先生覺得野蠻人的形象是我造成的話,我對姚先生表示歉意,但我的惡意收購是一個中性詞。”

【指南君】:從去年盛夏到今年寒冬,寶萬之爭,這場在A股市場上演的股權爭奪戰實在太過激烈。

隨著離2017年3月,即本屆萬科董事會換屆越來越近,萬科股權之爭的謎底也即將揭曉,那時,萬科還會是原來那個萬科嗎?

在波譎雲詭的資本市場上,“野蠻人”可絕不止一個。

 

【出處】:2016年被許多人稱為網紅經濟元年。從Papi醬的大火,到各路“網紅”的遍地開花,“網紅”的概念已走進每個家庭,雖談不上人盡皆知,但至少網紅效應,及其催生的經濟效益,已成為虛擬經濟發展新的“看點”,網絡直播、電商等多種形式也隨之高速發展。

網紅經濟發展之快令人感慨,國家層面在今年也陸續出臺了配套治理措施。7月,公安部開展了網絡直播平臺專項整治工作;11月份國家網信辦發布《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

【指南君】:從年頭到年尾,關於“網紅”的熱點新聞火了一整年。動輒上億元的估值或收購,“網紅”們的吸金能力讓人感嘆。直播的興起,也讓“網紅”風行一時。

毋庸置疑,網紅經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產物,沒有數字發展的新跨越,就沒有網紅經濟活躍的凸顯期。不過它紅火的同時,也對行業的進一步健康快速發展帶來了一定隱患,依然亟待規範。

但不可否認的是,網紅經濟已經成為自媒體時代不可取代的現象級產物。

Papi醬與羅輯思維之間的故事不再多說,但“2016年第一網紅”這個位置想來非她莫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933

科技晨練丨百度以近億估值收購網紅“李叫獸” 創始人李靖成90後副總裁

【Tech丨業界大事件】

百度以近億估值收購網紅“李叫獸” 創始人李靖成90後副總裁

營銷網紅“李叫獸”宣布,其公司“受教信息科技”以近億估值被百度收購,今年25歲的李靖(李叫獸創始人)將出任百度副總裁,主要負責廣告創意業務,向向海龍直接匯報。李靖在其微信公眾號文章中表示,在2016年的歲末,慎重考慮後,終於做了這樣一個決定:“我與好友BMAN(李博文)聯合創辦的受教信息科技公司,將以近億的估值接受百度收購,希望在未來結合人工智能技術與大數據,開發出幫助營銷人洞察消費者行為,並啟發創意、生成方案的工具。”

韓國“親信門”主角崔順實否認指控:未向三星索捐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29日進行親信門索捐案首場預審,崔順實的外甥女張某承認與崔順實及韓國前文化體育觀光部第二次官(副部長)金鐘獲得三星贊助款,但崔金兩人否認指控。正式審理日期為下月17日。崔順實的辯護人全面否認了指控,稱曾請求過金鐘幫她找贊助商,但從未設定贊助金額或要求向哪家企業伸手。崔順實外甥女張某則承認曾與崔金兩人同謀從三星處獲得贊助,但表示三星是否被迫贊助令人懷疑。

“爆炸門”影響遠去?三星假日購物季產品激活量不降反升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雅虎公司旗下分析工具Flurry Analytics發表了有關12月19日至12月25日期間全球已激活的最受歡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年度報告。Flurry表示,蘋果產品占12月19日至12月25日期間已激活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數量的44%,而同期三星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占比為21%。這對蘋果來說是下降了,2015年同一時期蘋果產品的占比為49.1%。而三星則有所進步,去年同期該公司產品占比為19.8%。

庫克:AirPods大獲成功 正在努力加快生產

據CNBC報道,蘋果 CEO 庫克在采訪過程中透露AirPods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庫克在采訪中表示自己不能對業務方面進行評論,但提到蘋果這次節日季節的銷量很不錯。當被問及蘋果最近發布的 AirPods 時,庫克表示 AirPods大獲成功,蘋果正在盡快生產,滿足消費者的訂單。蘋果在今年9月份的發布會上首次推出了AirPods,當時該公司承諾將在“10月末”推出。AirPods也是蘋果在五年多的時間里首次推遲發售硬件產品。

與特朗普會面後 孫正義將為美國創造8000個工作崗位

特朗普近日透露,日本軟銀集團旗下的美國移動運營商Sprint與軟銀已決定出資的美國衛星通信新創企業One Web將在美國總共雇用8000人。12月6日,孫正義與特朗普舉行會談,承諾將在美國實施500億美元的投資和創造5萬個工作崗位,此次應該是其中的一項具體計劃。特朗普28日在佛羅里達州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Sprint和One Web將分別雇用5000人和3000人。特朗普同時說:“孫正義是很優秀的人,對他表示感謝”。

商務部回應阿里列入惡名市場名單:不負責任不客觀

近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了《惡名市場非常規審議報告》,將中國4家網站和6家實體市場列入其中,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回應稱:美方對中國相關企業的描述大多采用“據稱”或 “據報道”等模棱兩可的措詞,同時美還以“惡名市場名單並不旨在反映違法行為的調查結果,也不代表美國政府對名單所涉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執法環境的分析”為自己免責,這是不負責任和不客觀的。

三星公布最新Note 7召回政策:取消補貼 元旦開始實施

昨日三星官方公布了召回Note 7最新細則,即從2017年一月起,Note7用戶仍可退換貨,不過相關政策較原先有所變化,補貼也有所縮減。新細則在換機方面取消了補貼改為指定購物券,Galaxy S7系列及一般機型提供300元指定電商購物券;選擇退貨後購買其他三星智能手機,三星將提供300元補貼(含退貨補貼200元),但在此基礎之上分別提供了300元指定電商購物券。三星官方表示,明年自1月1日起,Note 7用戶退貨後在京東商城、天貓、三星網上商城、亞馬遜購買三星智能手機申領換機補貼,統一由三星會員俱樂部發放。

嘴硬!蘋果始終拒絕承認iPhone6s電池存在安全問題

蘋果官方日前向《財富》雜誌發表了一份正式聲明,蘋果雖然在這份聲明中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文字,但卻始終避重就輕沒有直接承認旗下設備電池存在安全問題,蘋果的聲明中稱:在2015年9月份和10月份期間生產的少量iPhone 6s使用了在制造過程中混入了過多外部空氣的電池零部件。我們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啟動了免費更換受影響電池的項目。我們再次對這個問題給用戶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但必須指出的是,這並不是一個安全問題。

高通不服被韓國政府罰款8.54億美元 將提起上訴

針對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KFTC)開出的8.54億美元的巨額罰單,高通昨日表示,將提起上訴,在法庭上據理力爭。KFTC周三宣布,高通在授權專利和銷售智能手機芯片時妨礙市場競爭,決定對高通處以1.03萬億韓元(約8.54億美元)的罰款,創下韓國反壟斷史的最高罰金紀錄。同時,高通還將對KFTC的罰款金額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提出上訴。高通在一份聲明中稱:“我們強烈反對KFTC的裁決。”

【Tech丨奇點】

三星CES將發布新款掃地機器人:更多智能功能清潔面積更廣

12月29日消息,三星將在CES 2017行推出全新POWERbot VR7000掃地機器人,新產品擁有強大的功能和的超薄設計,比此前的三星掃地機器人體積減少28%。 在外形設計上面,POWERbot VR7000和之前的機型(或競爭者)沒有什麽不同,但三星還是在許多方面進行了改進。首先,VR7000的機身高度還不到4英寸(約10.2厘米),相比該系列之前的機型縮減了約28%。根據不同的模式選擇,POWERbot VR7000能產生高達20瓦的吸力,輕松覆蓋手動吸塵器容易漏掉的區域,如床或其他家具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175

刷爆朋友圈的“網紅曲奇”遭查,烘焙這行有多賺錢?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2-12/1075552.html

 

據《每日商報》報道,今年1月5日,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聯合公安部門搗毀了一家深藏網吧的曲奇地下黑作坊。而這家作坊所生產的曲奇餅幹,正是去年曾風靡朋友圈的一款網紅曲奇。

 

 

報道還稱,盡管許某的網紅曲奇黑作坊被聯合執法部門查封、取締了,但對她的生意似乎並沒有造成太大影響,許某將原產品更名,依然在她的朋友圈和淘寶網銷售時下最流行的網紅曲奇餅幹。對此有網友表示,網售的三無產品越來越多,希望所有網民都能擦亮眼睛。

烘焙這一行的利潤究竟有多大?

近年來,烘焙食品正作為休閑美食的代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歡。除了豆漿、油條,國人的早餐桌上還多了不少選擇,例如面包、餅幹等。隨著消費需求的日益增長,有越來越多的面包店出現在了街頭巷尾,商場里也出現了不少烘焙坊、烘焙工作室。不僅如此,朋友圈的不少微商們也加入了賣餅幹、賣蛋糕的大軍中。烘焙這一行的利潤究竟有多大,為何引來如此多的商家對其趨之若鶩呢?

近年來,中國烘焙市場不斷發展,烘焙食品從一、二線城市居民逐漸向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市場滲透。2012 年至2014 年,中國焙烤食品制造全行業銷售額分別為1,886.64 億元、2,202.95 億元、2,426.67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60%、16.77%、10.16%。另據預測,2017年我國烘焙食品行業銷售收入預計達到4658.29億元。

 

有報告顯示,雖然烘焙連鎖行業競爭較為激烈,但受益於需求的快速增長,行業整體毛利率仍保持穩定。行業內上市公司毛利率的情況如下表所示:

 

 

蛋糕大,但競爭激烈

雖然烘焙食品行業的利潤讓人垂涎,但隨著越來越多企業的加入,這一行的競爭也愈發激烈。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5年6月30日,我國焙烤食品制造行業內企業數量達1,344 家。另據Mintel食品與飲料研究部門在2016年底公開的數據顯示,中國烘焙市場呈現高度分裂狀態,位於前10位的企業只占據不到15%的市場份額。目前我國烘焙行業主要存在三種經營業態:

大量存在的規模較小的烘焙店;小作坊起家的本土連鎖品牌;陸續進入中國大陸的外資企業以及本土成熟品牌。

這些市場參與者以各自的優勢組成烘焙市場。例如元祖、85 度C、克莉絲汀、哈根達斯等企業擅長品牌營銷與推廣工作,善於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消費者對企業品牌和產品品質的認可度高,產品能夠獲得一定的溢價,目前主要占據中高端市場;不少擅長傳統渠道的本土企業,以二三線城市及廣大的農村市場為主,占據中低端市場。一些小型烘焙生產企業由於不符合標準正在陸續退出市場。

並且我國烘焙品牌大多局限於區域市場,真正實現品牌化連鎖的烘焙企業屈指可數。中國國際烘焙協會執行會長劉科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好利來作為行業內知名企業,在北方市場占有率頗高,但是在華南市場並沒有優勢。克里斯汀恰恰相反,在北方市場難尋足跡。”

成本上漲

業內認為,2012年是烘焙行業的拐點。不斷上升的生產成本及持續下滑的企業利潤,2014年關門潮在各地紛紛上演。據千和品牌顧問整理,2014年,就有廣州、東莞、佛山、紹興、石家莊、蕪湖、洛陽、長沙、福州等地共數十家門店關閉,涉及伯爵工房、超雅乳酪、五羊皇冠、奧奇西餅、春天瑞朵、徹思叔叔、好嘉利、聖心等多個地方及全國知名品牌。

原材料、人力成本以及店鋪租金的上升給烘焙企業的發展造成了壓力。近年來,農產品價格的持續上漲導致企業原材料的價格逐漸攀升;由於烘焙食品企業生產和銷售需要的人員較多,人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也對烘焙企業經營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甘肅蘭州的一家烘焙連鎖品牌的負責人曾表示,打拼了多年,她眼看著人工成本從800元、1000元、1200元漲到了現在的2000元。“2000元都招不到人,還要管吃管睡,這在甘肅地區並不算低,是平均水平。”

此外,目前不少烘焙企業主要依賴直營店和加盟店銷售產品。受資金實力的約束,烘焙企業的直營店多通過租賃商鋪開設。近幾年來商業地產價格飛漲,商鋪的租金也水漲船高。門店租金的上漲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烘焙企業的運營成本。

烘焙行業的瓶頸與突圍隱患

近年來,有關店鋪售賣“過期面包、回爐面包”的報道總會時不時出現在消費者眼中,食品安全牽動著每一個消費者的神經。由於不少烘焙企業常以加盟店的形式擴張,但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缺乏監管,就極易產生生產不規範、質量低等問題。

例如,2015年曾有記者臥底素有“面包界星巴克”之稱的新加坡烘焙品牌面包新語,發現其工作人員存在反複使用過期油等現象。當時,盡管面包新語中國總部官方對此事進行了澄清,但仍未消除公眾心中的疑慮。而在這一事件之前,其還多次被曝出原輔料問題。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烘焙行業監管體系不夠完善,現存的監管標準對很多威脅食品安全的細節問題都未能作出明確規定。

突圍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元化,市場上的不少企業也開始從細分市場尋找“差異化”。在一些城市已經出現餅店利用現有門店開展DIY體驗,以此來擴大人流量、吸引消費者參與獲得樂趣,並以此來展示自己在原料、專業性服務等方面的優勢。

而現在在國內,不少一線城市的烘焙店的服務也更加多元化,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了咖啡、果汁等飲品。據統計:德國的焙店在引入專業咖啡品牌後,整體的營業額增長了33%。奧地利咖啡專家Guido Horacher表示,在2000年,咖啡在德國各個消費場所中,是以咖啡屋和自動售賣機等為主。而至2016年,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是:烘焙店成為了咖啡消費的第一大場所。或許這樣的模式也會給中國的烘焙企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106

“愛情存單”成情人節網紅產品 噱頭大於收益

“大眾版:存入9233.03元,明年到期本息合計9420(就是愛你);

小資版:存入12884.29元,明年到期本息合計13145.20(一生一世我愛你);

富豪版:存入50980.78元,明年到期本息合計52013.14(我愛你一生一世);

土豪版:存入493015.4元,明年到期本息合計520999(我愛你天長地久)。”

今天是情人節。以上是多家銀行“傍”上情人節的契機正在熱推的一款一年期存單產品。從往年的訂制款理財產品、實物黃金,再到今年這款巧取到期本息金額諧音的定期存單,情人節已成為銀行們攬儲酣戰的一大契機。

“領導要求我們都在微信朋友圈里轉發,我們就是想刷爆朋友圈,凡是肯花錢哄女朋友開心的男士,都是我們的潛在客戶。”某正在推廣此產品的銀行一名基層行員工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們的目標,是通過這次創意營銷,吸引年輕客群,以及吸引資金存在其他同業機構的潛在客戶。

“還真有女士把產品的H5頁面轉發給她們先生或男友的。”她打趣稱。

這款“愛情存單”已然成了網紅產品。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中國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郵儲銀行、哈爾濱銀行、雲南紅塔銀行等,都采用了同樣的存單到期金額諧音創意。

其中,民生等多家銀行都是由總行統一設計規劃此產品,分行落地營銷,並具有一定可浮動的定價空間。

噱頭大於收益

除了討口彩示愛,投資人最關心的莫過於存單收益率是否劃算。

第一財經記者收集多家銀行同類存單產品信息發現:第一,不同的銀行給出的存單利率不盡相同;第二,即便是其中定價偏高的銀行,給出的存單收益率仍沒超過個別中小銀行的一年期定存利率上浮定價。

某第三方理財機構產品研究總監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指出:“營銷與運作是兩碼事,最賺吆喝的產品未必最賺錢。”

如下圖所示,從正在發售的此類存單產品來看,不同銀行給出的定價不同,基本可分為兩檔:一年期利率1.95%和2.025%。相對於目前銀行一年期定存基準利率1.5%而言,相當於上浮了30%-35%。

值得註意的是,在銀行攬儲難的大背景下,據第一財經記者就公開數據統計,絕大多數銀行都對一年期定存利率進行了上浮,超過七成銀行上浮比例達到或超過30%。換言之,那些打著情人節“愛情存單”的招牌、卻將利率設在1.95%的產品,就定價而言,和業內多數銀行相比並沒有競爭力;而後者還是常設利率,即便不是情人節,在其他時間點都可以獲得同樣的利率上浮。亦即,這款存單產品除了噱頭,銀行缺乏實打實的讓利。

此外,中小銀行中也不乏定存利率上浮較高者,如寧波銀行、廣東南粵銀行等,一年期定存定價本就為2.025%,相對於這款情人節專供的“愛情存單”具有同等競爭力,且在金額選擇和流動性方面更為自由。

不過,這種“缺乏實打實的讓利”,或許正符合一些銀行的獲客策略。上述正在推廣此產品的銀行基層行員工說,恰恰是那些對小幅價格波動不敏感的、追求浪漫的年輕客群,才是她們真正想吸引的“優質客戶”。

不過,對於那些對定價敏感的客戶群,上述第三方理財機構產品研究總監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投資者最好“貨比三家”。

此外,也有業內專家看到了此次銀行創意營銷中的積極意義。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以存單的形式發紅包或是表白,也是為了吸引年輕人眼球,這反而是銀行業服務更加精細化及創新意識的體現。

理財、黃金產品也趕趟

除了“愛情存單”外,一些銀行的理財、現貨黃金零售產品營銷,也“傍”上了情人節主題。

比如某銀行分行推出了一款收益率年化5.20%的理財產品,同樣是采用了收益率諧音“我愛你”的創意,並需要情侶或夫妻在支行內合影方能購買。5.20%的年化收益率顯然高於眼下市場的同類理財平均收益率,而該行對此的負債成本管理方式則是“限量”——“一對情侶僅限購買9.9萬”。這一產品的小幅讓利,不失為一種獲客營銷。

此外,還有銀行在情人節當日,給儲蓄或購買產品的情侶客戶準備了巧克力和鮮花等禮物;也有銀行將定投計劃產品的金額設置成“520”、“1314”等特殊數字以吸引顧客;或是將現貨黃金制作成“玫瑰”、“一對娃娃”等形狀以討口彩。

上述第三方理財機構產品研究總監稱,加入創意的新產品可以拉動市場需求,激發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405

網紅劉強東的第三把火 除了阿里、蘇寧和OPPO、快遞業也躺槍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8/161294.shtml

網紅劉強東的第三把火 除了阿里、蘇寧和OPPO、快遞業也躺槍了
王新宇 王新宇

網紅劉強東的第三把火 除了阿里、蘇寧和OPPO、快遞業也躺槍了

被劉強東口口聲聲說是電商“毒瘤”的快遞行業,是否真的如此不堪呢?

本文系王新宇對i黑馬投稿。

最近劉強東刷屏刷上了癮,這是要把“網紅”當到底的節奏。2月16日,劉強東在微博上開炮,他說:“這幾天看到有快遞公司停擺的新聞!說實話這就是電商十幾年高增長隱藏起來的毒瘤!”

劉強東這次開炮是有原因的,一則在央視《遇見大咖》里,劉強東多次強調自己對員工的關懷,並且高調表示:京東決不允許一個員工外包,保安保潔也要簽勞動合同。為此,京東公布了2016年京東集團為基層員工快遞員在內的繳納五險一金超過了27億人民幣。

另外一點,就是剛過完年,很多快遞公司的末端配送點,可能遭遇了傳統行業近年來的“用工荒”,導致快遞無人派送而暴倉,隨著媒體的跟蹤報道,這一現象得以被社會關註。

那麽,我們來看看,被劉強東口口聲聲說是電商“毒瘤”的快遞行業,是否真的如此不堪呢?

快遞行業高速發展 快遞員不是“毒瘤”而是英雄

根據中國國家郵政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快遞行業發送包裹數量超過300億件,連續六年增速超過50%,同時,圓通、申通、順豐等幾家快遞公司登陸資本市場。

這個數據意味著,中國人每個人平均一年有23個包裹,而300億個包裹的數量已經讓中國快遞行業穩居世界第一。整個快遞行業也不應是視為只有末端網點的快遞員,從整個產業鏈條而言:包括一線快遞員、倉庫操作員、基層管理人員、客服人員、貨運司機、分揀員以及總部職能人員、智能化設備操作員等等,快遞行業不僅僅是簡單的送貨而言。從技術發展角度而言,電子面單、自動分揀、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等,已經以菜鳥為代表的物流行業,全面應用於整個快遞物流產業鏈。

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快遞行業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基礎設施,國家也在大力支持,李克強總理多次到快遞企業實地考察,稱贊快遞業在“搞活流通、拉動內需,增加社會就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15年,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印發了第一部全面指導快遞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幹意見》。

如此來看,快遞行業不僅僅不是劉強東眼中的毒瘤,反而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功臣,而所有的網點快遞員,都是螞蟻雄兵式的英雄。

京東要卸磨殺驢 但似乎有點急

根據劉強東在2月10日新年大會公布的數字,2016年京東的GMV大約9000億,而京東想趕超的阿里卻在2016年雙十一絕口不再強調GMV,僅僅在2016年11月11日當天,天貓雙十一的GMV是1207億,而天貓僅僅是阿里集團旗下電商業務的一個子集,目前來看,短期內京東很難超越,以快遞行業為例,目前95%電商快遞業務的大部分都是通過阿里的菜鳥網絡進行。

就在劉強東發“快遞公司停擺”消息後不久,圓通快遞、天天快遞、百世快遞等多家公司通過微博辟謠,並且調侃劉強東“可能看了假新聞”。

劉強東這樣的表態是有底氣的,畢竟京東物流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2016年11月15日,京東發布了Q3季度財報,財報顯示,開放平臺業務本季度的收入占比達到了45%,高於市場預期。目前在京東第三方平臺上,一共有超過2.2萬個商家入駐,其中絕大部分都來自於服裝和消費品。京東CFO黃宣德之前曾對表示,開放平臺業務最終的占比會提升,至少達到50%。

這個數據說明:

京東的規則之下,有很多的第三方公司,並且這部分公司貢獻的收入接近50%,是京東的重要收入來源,也是衣食父母。

京東的自營物流體系並不能完全覆蓋第三方,而第三方物流配送,繞不開國內的三通一達。

這也就意味著劉強東眼中的表面繁榮,支撐著京東公司一半業務收入。並且甚至支撐了京東的臉面:2016年京東618購物節,完成京東第一單派送的,就是劉強東口中倒閉的圓通快遞,用時7分鐘。劉強東的言論頗有卸磨殺驢的味道,但是現在來看,似乎有些著急。

顯然,回到主題,劉強東所表述的快遞“毒瘤”論,是不存在的,目前國內快遞公司都已經上市了,上市首先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財務規範,五險一金是法律規定的應盡義務,底層員工、外包公司的用工不規範問題,是不值得鼓勵的,但五險一金既然是法定的義務,作為京東的CEO,把這個拿出來到處如阿慶嫂一般念叨,並不能掩蓋里面濃濃的公關味。

劉強東近期的反常表態,似乎有想當“網紅”的趨勢,從過年後說選擇奶茶妹妹章澤天是因為“臉盲”,到前幾天懟蘇寧、國美、OPPO的“恥辱論”,再到炮轟快遞行業,處處奪人眼球,不僅科技媒體關註,社會媒體也在關註和發酵,應該怎麽看待這個問題: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叢林法則優勝劣汰,如果快遞行業不好,自然會被淘汰,而快遞行業自身的優勝劣汰也會實時體現,個別站點的倒閉是商業正常現象,不應做過度解讀和上升到整個行業。

我們應該警惕的,恰恰是用聳人聽聞的怪論進行道德綁架、惡意攻擊競爭對手破壞商業規則的行為,截止發稿前,媒體又曝出央行金融司發函:京東金融涉嫌承銷未經核準擅自公開發行證券,這個指控非常嚴重,值得京東反省,不作惡是任何人和公司的價值觀底線,世界500強企業應該有自己相應的格局,切莫為了公關宣泄,喪失一個成功國際性企業領袖應該具備的格局以及企業價值觀。

劉強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061

一包售价5毛的三无产品 凭啥逆袭成为年产值500亿的网红零食?这个21岁高中生是这么干起来的……

http://www.xcf.cn/syms/tt/201703/t20170310_779871.htm

  伴随着乐天“萨德”事件的不断发酵,不少中国企业陆续发声表态,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当属辣条界的“扛把子”——卫龙。3月1日,卫龙通过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宣布所有产品从乐天下架,并称今后将不再与乐天合作、供货。这种“坚决不留一根辣条给乐天”的行为,被网友盛赞气场两米八。截止目前,此条微博的评论点赞量已经超过57万了。

  

  这样的影响力,再次证实了卫龙这辣条届“网红“的名头,绝不是浪得虚名。蹭热点功力堪比杜蕾斯,微博抢热门速度可媲美海尔。果然,没多久,这货就妥妥登上食品界的热搜榜。

  显然,”卫龙“早就不是我们之前认识的那个辣条了。

  辣条总体有多大规模?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不过,网上曾流传过一个段子,或许从中我们可以感受一二:“恭喜中国电影(600977)2015年市场票房总值达300亿,创历史新高……然而还不如河南一个省卖辣条赚得多……”据统计,仅在河南地区,辣条这个品类就有200亿的产值,近300亿的销售额,近300家生产企业。而辣条的鼻祖“卫龙”也在近几年从一家小企业翻身变成了食品届的领头羊。

  一场天灾造就的商机:21岁高中生一手缔造了500亿年产值的辣条王国!

  说起辣条的诞生,也不过只有短短20年的时间,它的发明创造,带有强烈的偶然因素,甚至可以说完全是一场天灾造就的商机。

  事实上,辣条起源于湖南平江的酱干。平江县位于湘北汨罗江畔,属于国家级贫困县,那里有着悠久的做酱干豆制品的传统。在《平江县志》中就有记载:“食品工业是平江的传统产业,清朝康熙年间,平江的长寿酱干就被列为宫廷贡品。”可以说,在平江,家家户户都会做酱干。卖酱干是很多平江人养家糊口的基本出路。

  1998年,湖南洪水,面对这场自然灾难,农民损失惨重,平江县也不例外。当年,生产酱干的原材料大豆出现了大幅度涨价,由7毛多一斤,一下子涨到一块五,酱干行情持续走低。酱干行业一片哀鸿。

  相较而言,当时市面上最便宜的原材料就是面粉,且市场供应的量也比较充裕。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当地酱干作坊的老师傅们,联合研发了一种面筋小食品。最初,这类面筋食品口味与酱干相仿,只有咸味与辣味,而给麻辣加上甜味可以说是一项“伟大的创举”。自此之后,面筋一举由只限于小范围经营的袖珍行业,迅速成为在全国燎原的辣条。

  辣条的配方迅速在平江流传开来,尽管形状、口感各不相同,但味道都是一样的。原本做酱干制品的作坊、工厂,就地转化,开始生产更受市场欢迎的面筋制品,面筋企业得以批量复制,瞬间发展壮大。但是,地处长江中下游山区的平江县并不出产小麦。囿于原材料不足,一些平江人开始到外地寻找机会。顺着京广线北上,盛产小麦的中原地区交通便捷,劳动力充足,成为平江人走出去的创业聚集地。据说,全国99%的辣条经营者为平江籍。卫龙的创始人刘卫平正是借着这波浪潮开启了自己的辣条帝国。

  

  图为刘卫平

  1999年,刘卫平21岁,仅有高中学历的他十分敢干,带着辣条配方,他跑到了河南漯河。低学历做低门槛的低端食品,刘卫平挣扎了整整3年,终于攒够了自己开厂的钱。2003年,当时成龙正火,刘卫平将自己的品牌取名叫“卫龙”。

  如今,卫龙总占地面积300多亩,拥有员工3000余人,而总公司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虽然从网站上并不能获得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等具体数据,但是卫龙辣条作为辣条届的扛把子,年产值保守估计已经达到了500-600亿。不仅如此,卫龙的创始人刘卫平还制定了5年10亿的投资计划。

  这些年,卫龙不仅摘掉了垃圾、三无产品的帽子,而且还华丽转身,成功远销国外。售价高达12美元(合人民币七八十块),成为继老干妈辣酱之后第二种登上美国奢侈食品榜单外国人抢断货的十大中国“奢侈品”之一。据说,连普京都对它欲罢不能……

  不仅如此,它还成功吸引了BBC的注意被老外誉为“中国25岁以下年轻人最受欢迎的小吃”,就连拍摄BBC视频的两位大叔也忍不住在节目中坦言“我非常喜欢辣条”、“这个市场据估计每年有500亿”。

  

  

  一包售价5毛的三无产品,凭啥逆袭成为年产值500亿的网红零食?

  

  事实上,辣条产生的前十年里,辣条行业曾经历过一个野蛮生长期。在当时,辣条生产要求和制作成本都不高,价格又低,没啥正规的生产标准,小作坊式生产商遍地开花。市面上辣条的普遍价格为0.5元、1元,几乎各大超市、杂货店均有销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调味面制品市场消费总量在500亿左右,其中湖南占整个辣条市场的60%,年产值超300亿。湖南有辣条企业近1000多家,河南生产辣条的企业更是超过了300家,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据了解,2010年下半年,辣条供大于求现象十分严重,能盈利的企业仅在10%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生产辣条的企业这么多,为啥最后闯出一片天地的,是卫龙呢?

  1、树立品牌,扩大规模。

  在起步阶段,卫龙也曾经历过“三无”阶段。2001年,卫龙的创始人刘卫平终于创立了自己的工厂——平平食品厂。虽然工厂规模不大,但刘卫平的野心却很大,在不少工厂仍沉浸在小作坊加工赚取利润时,刘卫平却开启了一系列的品牌化之路。

  2003年,刘卫平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商标——“卫龙Weilong”,开始以此为核心生产辣条等休闲食品。

  2004年,有了独立品牌的刘卫平,开始了依靠先进设备和规模驱动发展的道路,并在规模大幅提高后,亲自带领销售团队进行疯狂的地推,从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商超到24小时便利超市,再到学校和社区的小型便利店,处处都有刘卫平团队的身影。

  可以说,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让卫龙迈出了摆脱小作坊的第一步。而最初一家一家地推式的推广,更是为卫龙闯出自己的辣条江湖做了很好的渠道建设。

  2、拥抱危机,把控质量

  最初的几年时间里,辣条的生产一直处于缺乏统一要求标准的低门槛生产状态。许多辣条加工都在乡间小作坊里进行,缺乏生产监管和经营规范。经过简单的包装后,辣条就被销往各中小学校,经常爆出非法添加等生产丑闻和食品安全事故,成为国家食品监管“重地”。

  人们在吃得津津有味的同时,伴随的阴影和顾虑一直是辣条的食品生产卫生、安全问题。曾经,江湖传言,辣条是卫生纸做的,是地沟油泡的,是在厕所熏成重口味,甚至由炼尸油制成balabala……

  2005,辣条行业遭遇重大危机。中央电视台曝光了平江一家面筋厂,有工人在原料中投放非法添加剂霉克星。其后,辣条黑作坊被不断曝光,加上几毛一袋的定位及低劣的包装,这让辣条成为国民心目中的“垃圾食品”,辣条以及面筋生产企业也成为众矢之的。在一波严过一波的整治风暴下,成批小作坊小厂商纷纷倒掉,辣条企业从最鼎盛时的2000多家,只剩下零星的500多家。

  危机关头,为脱掉“垃圾食品”帽子,年产值12亿的卫龙企业开始花巨资新建产房,将生产车间改造为全自动化,严格控制食品生产质量。同时,卫龙还聘请专业资质的质检机构为自己的生产服务,对生产进行全面升级。此后,为了迎合新一代消费者的需要,卫龙又进一步开辟细分市场,推出面制品、豆制品、海产肉类等多种口味、系列的全新产品。

  2014年,卫龙已经成为辣条领域当之无愧的头号企业。辣条江湖正式进入“卫龙时代”。

  为了洗清“垃圾食品”的印象,卫龙特意邀请专业的摄影团队进入车间拍摄公司的宣传片,同时邀请媒体和网络红人直播生产车间,高度自动化的闪亮设备、一尘不染的洁净车间,瞬间让广大吃货瞠目结舌。这不,连人民网(603000)都手动点赞,“它不仅好吃,还干净卫生,气魄宏大哦……”

  

  卫龙生产车间

  自此,卫龙成功摘掉了“三无”帽,摇身一变,成为零食界的“LV”。

  3、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网络营销手段

  卫龙企业的逆袭,除了食品本身的质量,擅长造势、热点营销也是他们能够逆袭的重要因素。

  借助网络红人直播生产车间一举破除了辣条“垃圾食品”的三无产品形象,初战告捷后,刘卫平真正尝到了网络营销得甜头。之后,卫龙便在网红的“不归路”上一去不回头了。

  从最初与暴走漫画的合作,微博段子手的炒作,天猫网站的不发货黑客事件,网络上的恶搞系列视频,到苹果风,“国际奢侈品”,再到老司机情色网站风格,卫龙玩到仿佛忘记了自己只是“辣条”的现实,二次元、科技风、污厘头儿,简直是信手拈来。

  

  卫龙模仿苹果的线下体验店

  说到这些辣眼睛的营销事件,不得不提就是卫龙“苹果风”,凭借模仿苹果的文案,在iPhone7发布会的当天推出了辣条新品“Hotstrip 7”,借势火了一把。Hotstrip 1.0、Hotstrip Mini、Burn Kiss……一时间深得网友的喜爱和追捧,成了食品界的网红。

  而那些“来包辣条压压惊”、“其实我该来包辣条静静”、“这个世界没有一包辣条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就两包”、“我马上就要发财了,辣条随便吃”……的系列表情包,更是成为社交网络的经典语录。

  来,感受一下卫龙逆天的表情包、文案和海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193

被神化的代購網紅 和你交過的“智商稅”

誰的朋友圈里沒有一兩個代購?

從“長生養顏”的日本水素水杯,到號稱沒有任何副作用的各類美國止痛藥、澳大利亞保健品,朋友圈里的代購們捧起了一個又一個海外健康品“網紅”。

以水素水杯為例,從日本產到中國產,這個神奇的杯子一瞬間被微商和代購們刷遍了網絡。

這個水杯到底哪里好?代購的朋友圈里是這麽說的:針對肥胖、疲勞、便秘等日常問題,水素水都可以有預防保健的功效,可以有效清除體內有害的自由基、延緩衰老和血管的異常增生,甚至對糖尿病、哮喘、高血壓、過敏也有奇效,每天堅持喝水還會有美容保健的功能。

這些宣傳看似有理有據:水素在日語中是氫的意思。2007年7月,日本醫科大學太田成男教授在《自然醫學》上發表了第一篇氫氣生物學論文,由此掀起了氫氣治療疾病的國際研究熱潮。

不少科教紀錄片中對於氫的保健作用開始被代購們放大、引用:每天補充氫分子是清除體內有害自由基、清除過量氧化物最有效的方法,氫對各類疾病的氧化損傷、炎癥反應、細胞雕亡和血管異常增生都有治療作用。除此以外,包括濱崎步在內的日本明星在節目中有關水素水杯的討論也被截屏傳播。

水素水杯被代購們迅速包裝成了一種流行於日本,並且被科學印證有奇效的健康保健產品,在淘寶上,最貴的日本代購水素水杯可以賣到3500元,便宜的也要2000元以上,購買者的累計評論高達數千上萬條。

但事實上,這卻是一款被日本官方所辟謠的產品。日本消費者廳(相當於國內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甚至對三家銷售水素水產品的網絡電商做出了處分,原因是因為這三家網商宣稱其販售的加入水素的飲料廣告中表示,水素產品可以燃脂減肥、消炎鎮痛,消費者廳表示並沒有科學依據。

那麽這款產品真的有科學家站臺嗎?現實恐怕是商家賺錢,科學家卻被誤解:由於業界及法律目前沒有統一的檢測儀器測試方法和檢測項目及標準,所以不少廠家偷換概念不負責任地誇大廣告。被譽為日本水素水之父的太田成男教授在自己的網頁上發表聲明:“市面上所買的與水素水沾邊的商品,與我的研究成果一概無關,希望廣大消費者不要購買假冒產品。”

事實上,朋友圈里的營銷謠言還不僅僅是水素水杯。

澳大利亞SWISS蔓越莓膠囊是另一個被重點包裝的爆款產品,對於這款保健品,代購們宣傳標語是“保養卵巢子宮,調節內分泌系統,女性必備”,並且推薦常年服用。但如果仔細閱讀這款保健品的說明書便會發現,它的真正效果只是停留在改善泌尿系統和抗氧化,保護子宮、卵巢作用一概沒有。

複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的一位醫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事實上這款產品並不推薦女性作為日常保健產品,尚且不論對子宮卵巢是否有宣傳的效果,由於該產品內含激素,長期服用會產生依賴,甚至還會引起體內的激素水平不平衡。

美國的一款止痛藥Advil也常常被包裝為神藥,在購物網站上售賣此藥的賣家多達上千家,不少商家對此藥的描述標題為“美國直郵,止痛降燒助眠強推薦”。在微商泛濫的朋友圈,該藥的描述可能就更為誇張了。一些消費者在“無任何副作用”的宣傳之下,甚至將此藥當做了日常的必備藥。

但第一財經記者在翻開該藥的說明書時發現,此藥並非沒有副作用,上面的主要功效寫著:PainReliever/NighttimeSleep-Aid(緩解疼痛/有助夜間睡眠),它的主要成分其實就是布洛芬。20片裝的小瓶Advil均價為50元,國內同劑量的布洛芬每盒售價為不到20元。

與微商的描述相反,該藥說明書中明確寫道:倘若使用不當或大量使用可能會出現諸如胃出血、腎臟損傷等副作用,長期服用甚至不排除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癥的發生。

遺憾的是,這些副作用並不會被代購者寫進代購描述中。記者隨機打開了售賣該藥的10家淘寶店鋪,只有一家的描述中翻譯了該藥品的英文說明,指明服用過度可能會引起胃出血。

在我國,如果要在網上售賣藥品,必須要具有食藥監部門核發的《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凡是向個人消費者零售藥品的,首先應當是實體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符合自建網站審批管理規定。取得在網上售藥資質的企業,都應該在自己網站的醒目位置上標註資格證書編號,供消費者查詢核實,網上銷售送貨人應當是藥店自己的配送隊伍,網絡代購其實並不合法。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發布的一篇有關中國保健品消費市場的觀察報告指出,中國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全球領先,2020年,中國保健消費品市場規模有望超過4000億元。而對於這個保健品消費成長大國而言現在最需要註意的是,別讓代購謠言撐起保健品銷售市場的“半邊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21

年入50萬元的請私教成風,但更多人靠“網紅”練出馬甲線

健身會上癮?市場數據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近兩年來,中國的健身產業再次迎來增長提速。據招商證券最新研報,2016年全國健身俱樂部增長20.8%至4425家,會員數量增長21.3%至663.38萬人。當40~50歲的時髦大叔都在飯桌上談論脂肪含量與馬甲線時,說明市場已經變得些微發燙。

除了傳統健身房,也衍生出了各類新模式。

“辦健身卡的人分三類。A類是會去健身並且會請私人教練的人,B類是辦完年卡很少去健身的人,C類是辦完卡不健身也要去洗澡的人。除了最後一類,前面兩類都是能讓健身房賺錢的‘金主’。”

“零健身”創始人狄龍生向第一財經記者這樣描述他所了解的客戶群。正是看準前面兩類客戶群的市場,曾在大型連鎖健身房當私人教練的他,一頭沖進了這個私教服務領域,於2015年5月在上海開出了健身工作室。

而時尚類微信公眾號“私席Seaty”創始人王蓓在創辦健身打卡群的時候,只是憑借對於健身的興趣愛好,就走上了創業之路。

“私席”早期主要以健身打卡、互相監督為主,但隨著粉絲數量不斷累積,開始發展了好幾條不同的產業鏈,包括護膚品牌、服裝品牌以及即將上線的珍珠飾品等。

以健身作為生活方式的風潮正盛,越來越多人願意為私教訓練、專業器材甚至周邊服務付出高昂費用。

5年開30家門店營收有望過億

和一般的大型連鎖健身房不同,狄龍生在上海的健身工作室采取的是完全預約制,只提供1對1的私教課程,沒有年卡的門檻,但並不適合不打算請私教的健身人群。

1對1的私教服務是狄龍生看中的細分領域。據他了解,在年卡制的大型健身房里,私人教練的收入由銷售、課時費和底薪組成,其中銷售占比最高。因此,為了達到銷售指標,教練往往把精力放在銷售而非教課上,除了會影響教學質量,也會推高教練的流動性。另外,大型健身房需要先入會辦年卡,那麽再購買私教課程就屬於二次消費,有時還會遇到“死纏爛打”的銷售教練,讓客戶的體驗變得很糟糕。

於是,不需要辦卡,而是以只售私教課程的方式來運營,是狄龍生嘗試的盈利模式。這種模式的好處是,讓私教的收入更高也更穩定,也讓客戶的體驗變得更好、黏性更強。

但顯然,這種定位比一般的連鎖健身房要更高端,總價自然也不會低。每節課時費350元,按照平均每人每周2節課的頻率來算,每個月的費用則在3000元左右,而一年的總價即4萬元上下。而一般健身房的年卡是在5000元上下,僅為前者的八分之一。

但高價似乎並不影響健身工作室的生意。據此前所做的客戶調查,狄龍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們所接觸的客戶群年齡主要在30歲~40歲之間,年收入都在50萬以上。一份內部的統計調查顯示,願意每個月在健身上花費3000元左右的人占比最高,大約占45%;花費2000元以下和6000元以上的都占少數。

目前,“零健身”的運營模式已嘗試了近兩年。狄龍生說,自2015年開出第一家工作室以來,去年新增4家,計劃今年新增超過5家,並在3年內累計開出30家門店。每家門店目前的客戶數量在10~15人左右,大約以10%的速度在新增。據狄龍生稱,大概有60%的客戶會在一個課程結束後續課,黏性較高。

按照一家門店每月銷售100~150小時的私教課時來估算,狄龍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每家門店的月營收大約30萬元,年收差不多360萬元。如果能按照計劃開出30家門店,意味著總體營收能過億。

私教課程之外的潛力

除了私教課程外,與健身相關的食品也是一個頗具潛力的領域。

“(要健身的話)運動和飲食密切相關,所以飲食是在課余教練給客戶布置的作業。你吃了什麽都要發給教練,如果蛋白質攝入不足,教練就會提醒。”狄龍生說。

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工作室主要是推薦供應商,並不進入健身房的賬。原因是“給客戶造成第二次營銷的感覺並不好”;另外,工作室在食品領域也還沒有設立自己的品牌。

狄龍生的想法是,如果後期遇到合適的供應商,也會考慮打造自己的品牌,進入相關領域的銷售。

總體來說,狄龍生說自己的工作室主要靠私教課程服務盈利,凈盈利率在20%左右,因為課時費工作室會與私教分享。目前,一家工作室大約有6~8名健身教練,對應15~20位客戶,能較好確保教學的質量。

狄龍生還嘗試做過有氧設備的共享生意。一般健身房里使用的跑步機等有氧設備價位在5~10萬元一臺,家庭一般會嫌太貴,而上述共享生意就可以將這類產品送貨到客戶家,允許他們在家使用一年,條件是購買一年的健身私教課時,並支付1萬元的押金。如果一年後,客戶願意繼續購買半年的課時,就可以擁有它了。而如果客戶不打算續辦課時,那麽就相當於用1萬元支付了使用1年設備的錢。

“1萬元是押金,如果客戶不續半年計劃,押金不會退,畢竟設備會有折舊。”狄龍生解釋說,這筆生意其實對公司來說並不賺錢。

新手媽媽走過的彎路

與狄龍生面向的高凈值客戶群體經歷有所不同,剛生完孩子、追求身材完美的林惠(化名)就開始尋找香港的健身場所。打開搜索引擎,只要輸入健身中心,就有超過30家的廣告推送,讓人眼花繚亂。於是她匆忙選了一家朋友推薦的健身中心。

有數據顯示,在香港市場只有4%的人有去健身中心的習慣。林惠慢慢發現,每次在去健身房的路上來回都要花兩個小時時間,作為一個新手媽媽,這時間花得實在很不劃算。於是,她在嘗試一個月之後決定放棄。

像林惠這樣並非對健身半途而廢的人,其實有很多。

香港本地健身中心The Coaches合夥人趙邦亮對第一財經稱,現代人越來越註重健康,健身產業是一個很有需求的產業。對大部分人來說,錢不是問題,(在香港)大部分人認為在健身上一小時或一節課花費100~200港元是合理水平。但關鍵問題是時間和地點,既不能離家太遠,而且健身時間一定要在下班之後,這樣就限制了很多傳統健身中心的發展。

最後林惠選擇了一個最有性價比的方式。其實香港特區政府本身就有一系列非常齊全的健身設施給普通民眾使用,而且價格非常便宜。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網站顯示,目前香港共有74個體育館,幾乎每個大型生活社區都有一個體育館,而收費也非常親民,使用健身設備的每人每小時約14港元,如果購買月票也只需要180港元。

而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也經常舉辦各種課程,比如教民眾如何使用健身器材的課程,總共10節課收費只需要75港元,在課堂上,有教練專門指導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註意事項。然而,健身教練並不夠專業。林惠在上完十節課後,並沒有什麽收獲,也只能作罷。

林惠仍然想健身。在找到一家香港健身網紅所在的健身機構後,她上完第一節課,就被帶進一間“小黑屋”,這名網紅不停地銷售不同的私人教練課程和計劃給她,最後她只能叫朋友上來“救”她,才得以逃脫。

互聯網悄然改變傳統健身行業

在另一朋友推薦下,林惠選擇了一款叫作KFIT的手機App,這款App月費500港元,可以在不同的健身中心上10節課,比起市面上很多課程都便宜,而且所有的金錢交易都由這款App處理,不會出現推銷課程或會籍的情況。

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健身行業也在悄然發生改變。

香港知名連鎖加州健身中心(California Fitness)的多家分店在2016年7月突然全部停業,而這家健身中心自從1996年在香港開業以來,擴充至擁有9家分店,活躍會員人數也有超過10萬人。趙邦亮對記者稱,實際上,在香港健身產業只能說是能夠保持穩定發展,但不可能再擴張了,最明顯是加州健身中心倒閉以後,並沒有另一家願意真正接盤,或者再盲目擴張的意向了。

他坦言,健身產業並不是一個暴利的行業,毛利率從15%至30%不等,而且現在很多客人消費模式改變,不願意再購買長期課程,所以傳統健身產業的現金流並不如以前風光。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健身產業也在努力結合高科技創新,不少健身中心除了研發APP供學員預約課程,還要用VR等技術與健身結合起來。香港另一家健身中心Pure集團曾經從2015年開始提供虛擬影院健身教室,結合遊戲、虛擬技術改善健身體驗。

“網紅”帶動的健身經濟

前文提及的私席Seaty目前擁有40多萬粉絲,共50個社群,平均每個社群內接近2500名粉絲。王蓓告訴第一財經,很多女人在身材管理、皮膚管理上都處在迷途中,找不到很好的途徑,她希望可以做這樣的橋梁來幫助更多的女性。

除了王蓓之外,還有很多健身網紅都在這個新興產業中分得一杯羹。很多國外健身達人,都因為在社交平臺上經營得道,最終擁有大批粉絲,進一步發展健身產業。

在2016年初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作為推進健康中國行動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首次單獨提及。

與此同時,人們對於健身的真正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國家體育總局調查顯示,2014年全國共有4.1億20歲及以上城鄉居民參加過體育鍛煉,比2007年增加0.7億人,其中接近一半為20歲~29歲的年輕人群。

20歲及以上人群不同體育消費項目的人數百分比。來源:國家體育總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

2016年IFBB(國際健美聯合會)世界健身錦標賽全場冠軍鄭少忠對第一財經稱,中國的健身行業現階段只是起步,民眾的健身觀念也處在快速發展階段。尤其是在過去的兩年,與健身相關的各類直接或附屬產品,像健身房、工作室、健身教練培訓機構、健身器材、體育健身科技、健身營養品、健身服飾和餐飲、大型健身展會和體博會,都超越了過去10年以上的發展速度。加上網絡健身達人和自媒體的介入,各種健身相關信息高速傳播,使得行業內溝通交流密切。

線上減肥健身的運營者越來越多,也逐漸開始吸引資本市場的眼球。據媒體報道,FitTime睿健時代在2016年底剛完成了5000萬的B+輪融資,而擁有用戶量6000萬的健身軟件Keep更完成了C+輪投資,但其實Keep團隊成立時間才不到3年。

“到2025年全國體育產業規模有望達到5萬億元,各省累計達到7萬億元左右,年均複合增長率在13.3%-20.32%之間。”興業證券研究所分析師李躍博稱。

也就在今年3月,狄龍生的零健身完成了天使輪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