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查理芒格投資四大心法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w4m.html
查理 ‧ 芒格在擔任伯克希爾•哈撒韋副董事長之前,芒格自己曾創立了一家投資公司,在十四年的操作下來,年復合報酬率也高達二十四% ,與伯克希爾•哈撒韋相比,豪不遜色。

 

  他認為投資成功的關鍵在於「不在多,在於精」:

  芒格的投資哲學與巴菲特雖然同氣連枝,但其實各有巧妙不同,不論是選股或者下注買股,都是貫穿此一邏輯,在此邏輯下發展出四個重要方法。

 


  心法一:好球才揮棒:

  ◆ 芒格認為股票投資人,可以一直觀察各公司的股價,把它們當成一個個格子。如果出現一個速度很慢、路線又直,而且正好落在你最愛的格子中間的「好球」,那麼就全力出擊。

  ◆ 芒格從棒球中得到的靈感,他推崇一位叫泰德.威廉( Ted William )的美國職棒選手。

 


  心法二:「能力圈」法則:

  ◆ 「可以投資的」標的,就是可簡單理解的的項目,被歸類成「太難理解」的,一般投資人也應迴避,許多投資人偏愛的製藥業和高科技業,就被他直接被歸為「太難理解」這一項。雖然錯過一些機會,但也因此才能避免犯下致命的錯誤。

  ◆ 他認為,投資標的,可以分為三種:「可以投資的」、「不能投資的」,另一種就是「太難理解的」。

 


  心法三:找最寬的護城河:

  ◆ 必須記得:真正有寬廣護城河的企業,是那些具有高定價能力的公司,芒格認為,迪斯尼樂園就是符合這樣的條件。

  ◆ 所謂「護城河」,在芒格的心中,就是保護企業免遭敵人入侵的無形溝壕。

  ◆ 優秀公司擁有很深的護城河,並不斷加寬護城河,為公司帶來「可長可久的競爭優勢」。


  心法四:找複利機器 而非便宜貨:

  ◆ 他認為「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勝過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即便有些股票雖然價格是其賬面價值的兩三倍,但仍然是非常便宜的。

  ◆ 選好股票後,芒格最喜歡的投資方式是「大量且長期持有」。芒格稱之為「坐等投資法」( sit on your ass investing )

  ◆ 即使你當時花了較高的價錢去買它的股票,你最終得到的回報也會非常可觀。竅門就在於買進那些優質企業,因為那就等於你買到了那家公司的成長動能。

  ◆ 巴菲特推崇芒格時曾說,「這是查理對我真正的影響 … 讓我從格雷厄姆的侷限理論中走出來 … 查理的思想就是那股力量,他擴大了我的視野。」


  你的投資觀念及格嗎?(芒格投資前盤點清單):

  □ 投資前,你會考慮風險?

  □ 你不會聽信明牌進場?

  □ 你好奇心強不強?

  □ 你有廣泛閱讀習慣?

  □ 你只在自己能力圈內行事?

  □ 你會反過來想事情?

  □ 你不會「愛上」投資項目而不肯賣股票?

  □ 你不喜歡短進短出?

  □ 你瞭解複利的力量嗎?

  □ 當時機出現,你會果斷採取行動?

  □ 你有沒有培養適應變化的能力?

  □ 你不會受情緒左右投資決策?

  註: 以上是芒格綜合60多年的投資經驗,歸納出成功投資人生的重要檢查表,如果你以上12點皆回答「是」,離成功投資家就不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20

買入優質企業卻一無所獲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w6m.html
 

  小時候很多人都聽過猴子下山的故事:

    有一天,一隻小猴子下山來。
  它走到一塊玉米地裡,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
  非常興奮,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
  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一棵桃樹下。它看見滿樹
  的桃子又大又紅,非常興奮,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著幾個桃子,走到一片瓜地裡。它看見滿地的西瓜又大又圓,非常興奮,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著一個大西瓜往回走。走著走著,看見一隻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愛。它非常興奮,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進樹林子,不見了。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找到真正優質的企業並不容易,能重倉買入並持有至盈利兌現則更加困難。喜新厭舊是人性弱點之一,特別是看著其他股票不斷上漲,而自己卻紋絲不動,就更容易發現「更好的」標的,急躁的心情會讓投資者潛意識地高估其他企業,而貶低持有的標的。

    市場偏好時常會發生改變,這是因為短期而言股價由投資者集體投票決定,投資者的偏好也會互相影響,同時追逐熱點是大部分人的習慣,從而形成短期的馬太效 應,導致在某一時期某類股票漲得很好,而同時期更優質的股票卻可能無人問津。這種情況不可能長期持續,市場的稱重功能遲早會發生作用,只要是優質的企業, 市場就一定會偏好,僅僅是時間的問題。

    市場偏好客觀存在,企業成長需要時間,再優秀的股票也要極其耐心的等待才能有所收穫,通常真正上漲的時間都比較短,所以即使每次買入的都是優質企業,但若 頻繁更換,也很難享受主要漲幅,就如猴子東咬一口西咬一口,最好的結果也只能是不斷地小幅盈利,卻丟失了最大部分的利潤,甚至還可能出現虧損。

    一旦選好了標的,只要原來的選股依據依然成立就應該持有,直到預期大部分或者全部兌現。除非持有標的出現根本性的基本面問題,否則即使發現更好的標的,換股也要十分謹慎。

 

梁軍儒201205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07

未來一兩年也許是投資銀行的好時機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wil.html
  在我兩年前寫的文章中曾提到:「銀行是高度依賴宏觀經濟的行業,世界和中國經濟經歷金融危機後,經濟恢復需要一個較漫長的過程,而且中國的經濟轉型更增加 了不確定性。銀行盈利現在處於歷史高位區域,前兩年天量貸款後未來新增貸款可能會呈現下降趨勢,而利率市場化、天量貸款帶來的潛在壞賬等因素也使銀行未來 重新進入盈利高峰期的時間被延長並撲溯迷離。估值修復能帶來一定的投資收益,但想獲得較高的長期回報率則需要行業重新達到景氣度高峰期,這一過程的時間極 不確定,三年、五年還是八年,沒有人會知道。」

    現在繼地方債問題漸漸浮現和部分房地產商出現倒閉後,利率市場化也進入啟動階段,另外世界和國內經濟的的下滑加速,銀行一直高歌猛進的業績增速顯現出拐點的苗頭,銀行一個個重大負面因素正在逐步兌現過程中。

    除非倒閉,否則無論什麼情況任何企業基本面最爛的時候,基本就是最好的投資時機。現階段的銀行無疑蘊含著一個較好的投資機會,但是按週期性行業的投資原則,最壞的情況尚未真正出現,銀行的估值是很低,但估值並非最好的投資時機選擇依據。

    如果壞賬的兌現,利率市場化使銀行競爭激化,經濟下滑等等負面因素逐一進入後期,從而使銀行業績發生較大幅度的下降,就是真正的好時機,也許就在未來的一兩年內出現。基本面惡化越快時機會越早出現。

抓住最重要的東西:

1、會不會倒閉。2、預期中最壞情況什麼時候大部分兌現。

其他細節基本可以忽略了。

 

補充一點:利率市場化,金融改革創新,金融脫媒,中國經濟轉型,未來銀行的產業環境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投資機會大部分主要來自於估值修復,不能再期望其如前十年那樣業績突飛猛進。當然遠期零售和其他業務範圍的拓展會成為銀行的另一增長動力。

 

梁軍儒201206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17

選擇投資策略前必須思考的幾個問題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wgf.html
 

無論是低價買入優質企業長期持有,利用價值股套利,還是林奇基於價值靈活多變的策略,或者如索羅斯依靠敏銳的嗅覺在市場犯錯時大賺一筆,甚至僅僅是簡單根 據市場輪迴做大的波段操作,或在少數幾個熟悉的股票中做短線差價,無論如何都必須有一個明確而穩定的投資策略。投資策略就是投資的行動指南,投資策略不能 經常改變,不能搖擺不定,更不能沒有明確的策略。沒有明確而穩定的投資策略,投資就如盲頭蒼蠅到處碰壁。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首先要選擇一條道路。選擇適合的投資策略前要思考的是:

 

1、是否具備執行的能力,能力不但包括分析研究和邏輯思維能力,還包括品質、性格,後者有時候更重要。

林奇勤奮、果斷,巴菲特耐心、專注、目光遠大,約翰涅夫堅忍、自制力強,索羅斯快、狠、準。瞭解自己的性格特徵和能力,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策略。性格有時 雖是天生,但瞭解自己的性格弱點,通過糾偏也可能適應優秀的投資策略。能力也可以通過後天培養和積累,但有的主要源於天賦,林奇、索羅斯式的投資對大部分 人而言都是難以獲得的能力。投資不是奧運比賽,選擇最簡單易行的就可以。

 

2、如果出現最壞的情況,將會失去什麼,是否有足夠的承受能力。

不同的投資者具有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者先要預估策略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再根據自己的承受力選擇投資策略。年輕人失敗了還有時間重來,但中老年人則 沒有這種承受力,因此年輕人可以選擇激進一些的策略,中老年人則應該穩健保守。具備其他渠道穩定獲取現金流的人可激進一些,而完全依賴投資的人則應該保守 一些。

 

3、若一種策略存在讓你損失大部分本金的可能性,那麼即使有再高的潛在收益也不應該選擇。

高風險實際並不一定高收益,低風險卻可以高收益,那為什麼還要選擇前者呢?如果一種策略成功可以獲得暴利,失敗則血本無歸,這樣的策略還是避開為好。

 

4、投資策略的獲利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性,能否被長期複製。

很多投資方式可能會獲得單次較高的收益,但多次決策的獲勝概率較低,這樣的模式難以獲得良好的長期回報。

 

5、長期潛在的收益率是多少,能否令人滿意。

如果一種策略穩健但收益率過低,例如連通脹都難以戰勝,則肯定不是一種好的策略。

 

6、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知道和懂得評估策略的正確性以及長期的有效性,錯了也能及時改正。

如果投資策略的長期有效性難以評估,則應該放棄。否則會浪費巨大的時間成本,最後才發現這是無效的策略。

 

梁軍儒201206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18

是金子總會發光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wl7.html

梁軍儒:銀行投資者已經三年,很多醫藥投資者已經兩年,只有實踐過的人才體會其中的艱辛。堅持是漫長的歷程,過程中經常要思考的是手中的是不是金子,而不是什麼時候發光,因為是金子總會發光。 
(5月9日12:44 )

 

和君論道一杯茶:價值投資者需要嚴苛地選擇股票,耐心的等待時機買到相對便宜的股票,剩下的,也是最難的:動態跟蹤、長期持有,而且還要經常拷問:未來是否依舊輝煌?什麼時候該賣出?尤其是企業在遇到暫時困難的時候。 (5月31日 21:11)

 
小魚1973403527:是不是金子這個問題很重要,但不絕對,就算不是金子也可能會有金子的價格,更考驗人本身的判斷力,在高估時清倉一樣獲利。這只 能對投資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指望自己的每隻股票都是金子,在自己組合中有一兩個金子足矣,最怕的是把金子當泥巴,把泥巴當金子。 (5月15日 18:26)
 

fsjx_hjh:頭段時間我還真有點堅持不住,看看樓主的博文、看看企業的多年報表、看看各個產品賣點的情況就過來了。 (5月11日 18:50)

梁軍儒:回覆@紹興凝凝:金子也一定會大跌,但暫時的下跌有關係嗎? (5月10日 14:11)


紹興凝凝:就怕金子也一樣會大跌 (5月10日 04:50)

 
吧非特:最怕就是持有的不是金子。 (5月9日 20:53)

大海無邊1:上漲的時間很短 大部分時間是下跌或者橫盤 (5月9日 20:46)

 
勇敢的欣123_bng:你知道持有的是金子還是垃圾嗎? (5月9日 16:46)

 
梁軍儒:回覆@申木凡:對悟道的人來說幾年是小菜一碟,對絕大部分人卻不是如此。 (5月9日 15:57)

 
秋月春風:投資的成功,需要卓越不凡的遠見和堅韌不拔的耐力!遠見需要知識和閱歷,是思考力;耐力是人性的磨練,是行動力。其實,人生的道理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呵呵。 (5月9日 15:28)

 
彭子楚:我覺得持股需要堅持說明對這個公司瞭解還不夠,自然價值投資要打個問號。比如,和老婆過日子需要堅持,說明婚姻有問題。我想價值投資的精髓是知根知底,趣味相投,才能自然相守。 (5月9日 14:38)
 
申木凡:投資後本來就需要時間兌現價值,何來堅持? (5月9日 14:17)

 

藍影1221:個人覺得,好壞要看盈利的穩定性,好的銀行股是零售銀行業務做得好的,好的醫藥股是本土中藥類著名品牌的,靠拼新藥的股票長期持有不一定賺錢,偏偏A股醫藥類就這種比較多 (5月9日 13:54)

 

離恨三天:堅持包含了太多 (5月9日 13:25)

 

幸運傑森:銀行過去3年表現不算差的,和大盤比起來應該算是好的,醫藥股主要是受到政策的影響,這不是常態,不應該為過去2年或3年沒有獲得收益而煩惱,畢竟過去幾年也是百年不遇的海嘯剛過而負面影響還在的幾年,只要你對自己手中的公司有信心,就應該堅持。 (5月9日 13:12)

 

付曉暉:回覆@梁軍儒:關鍵是買什麼公司,有持續競爭力的公司,資本回報率領先於同行者,管理團隊誠實並有給股東創造長期價值的觀念和商業文化的公司才值得考慮在低估情況下買入並長期持有;當然持有過程中如果有分紅更好; (5月9日 13:03)

 

梁軍儒:回覆@山是魚:關鍵是對企業未來能掙多少錢的預測很可能是錯誤的。 (5月9日 12:58)

 

若水vip:中國的投資者可能還要堅守。 (5月9日 12:55)

 

簡單--袁:等待其實很寂寞。 (5月9日 12:55)

 

山是魚:回覆@梁軍儒:您看:這次在奧馬哈,@大道無形我有型 說了一下他對估值問題的看法,我覺得很有啟發。 他覺得上面這些說法,本質上還是去猜市場或者別的投資者會出什麼價,還是錯的。正確的「估值」,應該是這公司能掙多少錢,以後若干年能掙多少錢。這就是所謂現金流折現法最通俗的說法。


jinsongyu:回覆@秩序好1976672605: 能這麼長時間堅持只買一個股相當不容易。 (5月9日 12:52)

 

秩序好1976672605:我08年開始持有招商銀行到現在,有錢就買,大跌大買.成本從20-到12.5!!堅持確實要有信心 (5月9日 12:49)

 

秩序好1976672605:我08年開始持有招商銀行到現在,有錢就買,大跌大買.成本12. (5月9日 12: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62

橫財與恆財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wne.html

註:文章有誤,巴菲特不是猶太人,是德+法。 

 

    巴菲特是猶太人,控制歐洲金融命脈的羅斯柴爾德、華爾街的超級富豪摩根、第一個億萬巨富洛克菲勒、金融大鱷索羅斯、鑽石大王彼德森……也都是猶太人。就連今年7月1日上任世界銀行行長一職的佐利克,也是猶太人。

    我常常在想:同樣散落在全球各地的華人幾乎和猶太人一樣多,中國人和猶太人都是一樣聰明和勤勞,但為什麼他們在金融行業(財富行業)的地位卻相去甚遠?

    如果撇開制度的制約和歷史的原因,我想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或家庭財務教育。一個人早期基本價值觀的形成,主要依賴於家庭教育,特別是財富觀的教育。中國家庭的財富教育往往側重於賺錢(make money),而猶太人更強調:keep money。這裡的keep money觀念,絕對不是簡單的「存(攢)錢(saving)」概念,而是「財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和「讓錢動起來(make the money work)」的概念。

有一句大家都熟悉的俗語: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大部分的國人認為「橫財」是一個人脫貧致富的捷徑,中國人對「發橫財」的機會有極大的偏好和追求。 在境外的華人社區中凡涉及「橫財機會」的,比如彩票、賭馬、賭球、賭博等活動,華人表現得比其他任何種族都踴躍。很多人會認為,如果沒有「橫財」,一個人 只能是夠吃夠喝,永遠無法到達財務自由(financial freedom)的彼岸。

而反觀猶太人,給人的感覺是:節儉(或摳門)、分毫必計。猶太人也有很多關於財富和金錢的寓言,比如,「上帝賜予光明,金錢散發溫暖。」猶太人把「金錢」視為「世俗的上帝」,他們可以調侃上帝,但絕不敢調侃金錢。

中國人在金錢上的表現往往是矛盾和迷亂的,一方面認為「金錢是萬惡之源」,但另一方面又極度渴望「橫財機會」。猶太人對金錢表現出的是尊重(不是崇拜)、 嚴謹和理性。猶太人更相信一個人的財富積累需要長期的「恆守」,他們更相信「恆財」。正如猶太人的一句名言「一個人由幸福(富裕)到不幸(貧窮)只要瞬 間;而一個人由不幸(貧窮)到幸福(富裕)卻要終生」。

巴菲特的投資生涯從1941年開始,當時年僅11歲的他買入6股Cities Service的股票;經過26年(1967年)其財富達到1000萬美元;再經過40年(2007年)財富達到620億美元,成為全球首富。在66年的過程中,他的財富很少有年份是「翻番」的,大部分年份裡都是保持了一個均衡的增長。巴菲特管理的Berkshire Hathaway從1965年——2007年的年均複式回報率(compounded annual gain)是21.1%;累計回報率(overall gain)是4009倍。即在1965年,如果投資10000美元於巴菲特的旗艦公司,42年後資產價值達4009萬美元。顯然,巴菲特發的是「恆財」,而不是「橫財」。

把財富種在心裡

關於金錢觀,涉及到兩個重要的概念:How to make money和How to keep money。一般的人會認為前者比後者重要。但猶太人認為後者比前者更重要。猶太人注重理財的傳統由來已久。現在國際上很多著名的猶太人投資銀行家都是幾代人的傳承。

在十九世紀的德國,普魯士的貴族都有僱傭猶太人做理財顧問的習慣,「鐵血宰相」俾斯麥(Bismarck)曾形容猶太顧問是貴族們的「秘密武器」。 1859年,俾斯麥就曾僱用了一位猶太銀行家Bleichroder作為他投資和金融方面的顧問。在隨後的30年裡,Bleichroder為俾斯麥創造 了巨大的財富,而俾斯麥又利用巨大的財富擴大他的政治影響力,從而成就了他的政治抱負,將德國打造成為歐洲的工業強國和政治大國。

俾斯麥的財富在Bleichroder打理的近30年裡,保持了年均10%的複合增長,而俾斯麥每年都將利潤抽走,用於購買土地和森林。土地和森林就像銀 行一樣提供穩定恆久的回報。他的算盤是:土地隨人口的增長,每年約增值2%;木材價格每年漲2.75%,合計4.75%;再加上森林每年的自然生長。這個 收益就是無風險的收益。事實證明,雖然在後來的50年德國經歷了戰亂、通脹和蕭條,但俾斯麥的森林和土地卻一直穩定增值。可見當時這一投資策略高度的前瞻 和預見性。

在十八世紀、十九世紀中國的經濟還是比當時的歐洲要強大得多,回想那個時候我們的祖先在做什麼?蓋大房子、修祖墳、蓋豪華的宮殿、建豪華的陵墓。我們的先 人把財富埋在了地下(成就了中國盜墓行業的興旺);別人的先人把財富種到了地下或心裡。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後來當別人在用計算機計算財富的時候,我們還在靠 撥算盤珠子計算財富的重要原因。

追求「恆財」即是按財富增長的內在規律,尋求高概率事件或機會,用時間的長度降低資產波動的風險,複利是「恆財」的加速器,這是一種可持續的財富增長方 式。而「橫財」追求者尋求的是「低概率事件或機會」,即使運氣好,短期內獲得巨額的瞬間財富,但這樣獲得的財富並不會使一個人真正獲得財富自由。

大量的事實都證明:以錯誤方式獲得的「橫財」,最終都會以同樣的方式「返還」給市場(或賭場)。極端的例子就是賭博。幸運的賭徒在賭場裡可以贏得大筆的 錢,但這些錢只是在他們手上停留瞬間,最終他們都會「返還」給賭場。我認識的一個賭場貴賓廳經理告訴我,每晚都有幸運的賭客贏了大錢,經他手開出的支票少 則幾十萬,多則幾百萬上千萬,這些贏錢的大豪客短則隔日,長的半年一年,都會再度返回賭場,幾乎無一例外地都將原來贏的錢又輸了回去,而且輸得更多。

一個人要達到「財務自由(financial freedom)」的彼岸,首先應該接受適時和正確的財務教育(financial education),但遺憾的是在我們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環境中,我們常常被灌輸了許多錯誤的財務觀念。我稱這些錯誤的財務觀念或教育為「負的財務教育」。

「負的財務教育」給個人的理財和投資帶來只會是「負財富效應」。只有先建立正確的金錢和財務觀念,才能用正確的方式獲得長久的財富,即「恆財」。那些用錯誤方式獲得的「橫財」,只是財富的短暫停留而已。

 

(來源:投資者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63

長期競爭優勢比價格更重要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wpo.html
 

  好股好價是價值投資的原則,但熊市讓大部分投資者對價格過度敏感,選擇股票過度偏向價格。而事實證明那些看起來估值很低的股票一跌再跌(並非指銀行等週期 性行業,它們有自己的運行規律),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的穩定企業則股價穩定,有的甚至新高不斷。歷史經驗也表明,一些「低」的企業股價可以長期不動,而一些 競爭優勢強大的企業則帶給投資者巨大的長期回報。企業的競爭優勢比價格更重要,競爭優勢就是一種最好的安全邊際,對長期持股投資尤為如此,至於投資者能否 識別企業的競爭優勢則是另一回事。

    以價格為先的選股模式通常會選出一般或較差的企業,因為通常好的東西都有一定的溢價,而且投資者常常簡單以一些指標,如股價、PE、PB的絕對值作為 「低」的標準。對於不穩定的一般性企業和週期性企業,如何才是「低」判斷起來十分困難。50美元的花旗銀行跌至10美元時也許算低了,誰知還能再次腰 斬,5美元應該極低了,還能跌破1美元,雷曼兄弟則乾脆變得一文不值。港股很多股票PB跌破1還能跌至0.3PB,有的甚至長期以低於淨現金的價格交易。 中國還沒出現這樣的現象,但隨著與國際接軌,將向這個的方向靠攏。

    其實識別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優勢並不難,十幾年前隨便持有一個消費龍頭企業,到今天都獲得不菲的回報,甚至以一般的價格隨便持有一個週期性龍頭至今,也能獲 得不錯的收益(當然這是過去十年整體經濟高增長的結果,未來則未必還能如此),差異僅僅是回報高低的問題。市場集中度高的龍頭企業都基本擁有明顯的競爭優 勢,但暴利心態往往使投資者放棄龍頭選擇爆發力和風險更高的二三線企業。

    競爭優勢強大且穩固的企業價值線長期向上,同時股價波動不大,即使產生浮虧也僅僅是暫時的。除非以太高的價格買入,否則即使買入價格略高,隨著企業價值的 增加,也能獲得較好的長期收益(對競爭優勢判斷錯誤則是另一回事,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以漂亮五十為例的統計也驗證了這一點。處於競爭劣勢的企業經營風險 高,業績更容易變臉,一旦基本面出現較大變動,企業價值將大幅降低,這種下降很可能是50%以上,甚至是90%,即使以當初認為很低的價格買入,也會面臨 巨大的跌幅,而且這種損失很可能是永久性的。另外以較高的價格買入那些沒有任何競爭優勢,但因為種種因素出現階段性高增長的企業才是最大的風險。這樣闡述 只是說明競爭優勢相對價格的重要性,並非鼓勵買股票不看安全邊際,而是先選擇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再考慮其價格,以較大的折扣買入股票仍然應該是價值投資 者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

    對企業個體如此,對行業也如此。有些行業天生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龍頭企業競爭優勢不明顯,這些行業投資風險較高,而有些行業則本身比較穩定,而且很容易看出企業的競爭優勢。具有強大品牌的醫藥、消費企業競爭優勢十分明顯,而且相對而言強者恆強,長期趨勢更容易判斷。

    選股的原則應該是:先股後價,而非先價後股。

 

梁軍儒201206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13

投資的信仰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wsc.html

作者:段永平

 

這裡說的信仰不是形而上的東西。
我理解的投資歸納起來就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買公司就是買公司的未來現金流折現,句號!
這就是我說的所謂的信仰的意思,或者說我是從骨子裡相信,不會因為任何影響而動搖。
很多人一講到投資就會馬上冒出很多大家都似懂非懂的術語,大概原因就是因為沒有這個信仰。
其實投資就是價值投資的意思,不然投資投的是啥?
公司價值是什麼? 就是公司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啊。
未來是多久?就是直到永遠的意思。

永遠是多久?就是到公司結束為止。

公司結束是什麼意思?就是包括賣掉在內的所有可能。


記得馬克思說過: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買股票花的是價格,買的是價值。
其實我對投資的理解就這些,其他都是這幾句話衍生出來的。

簡單不?對,簡單但絕不容易!不懂企業的人絕對沒辦法看懂未來現金流。所謂懂的人往往也只能看懂自己能力圈內的很少很少企業的未來現金流折現,而且還一定是毛估估滴。

學會簡單其實就不簡單--微博裡看到的一句話,和我的簡單但絕不容易的意思差不多。

未來現金流折現的公式?未來現金流折現只是一種思維方式,只有在自己能力圈範圍內的公司,投資人才能毛估估看明白。沒人真用公式的,至少剩者都是不用公式的。(說自己有公式還有參數的都是不懂甚至可能是騙人的,別理他們)

很難嗎?還好吧。我自己從事企業經營只有10多年,之後開始投資到現在也差不多10年。在這10年裡在有興趣的企業裡我大致看懂了不到10家企業(被排除的不算,投錯的不算)重手投了5家,差不多兩年一家,沒想像的那麼難吧?

什麼,你投的企業比我多多了?那你要小心了,一般而言,超出一定量以後,投的企業越多賺的越少。

 

怎麼才能看懂企業或者叫看懂企業的未來現金流?

有句話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過我喜歡巴菲特說的那個辦法,從來沒看過別人的,也沒有興趣看。我覺得真看懂了老巴的東西的人大概是不會對別的人的投資辦法感興趣的,覺得我武斷的人請先看懂巴菲特的東西哈。

說自己一半巴菲特一半索羅斯的意思實際上是說自己既不懂巴菲特也不懂索羅斯。(這句話和老巴說的多少費雪多少格拉漢姆的意思不同)

投錢(我覺得這裡不叫投資的好)的辦法有很多,一般而言,知道的越多,賺的越少。不然大學教這個的就應該賺的最多。

老巴童鞋說生意模式最重要。我自己大概對這句話想了好幾年了,還在繼續想,但確實越來越感覺到老巴這個說法有道理。和老巴吃頓飯沒白吃,這句話就已經值個100頓飯了吧(其實遠遠不止哈)?

什麼是生意模式?我也說不清楚,也許大學裡的教授能給個文點的定義吧。但是,我覺得我大致知道那到底是什麼意思。

如果你還不明白什麼叫生意模式的話,那就看看老巴的那幾篇在幾個大學的演講。

還沒懂?那看看喜詩糖果,看看可口可樂、看看比亞迪、看看蘋果、看看航空公司、看看那些做太陽能晶片的「光伏企業」......

還沒懂?那重頭來,接著再看。10-20年之內看不懂都可以用這個辦法,就是「重頭來,接著再看」。

20年以後還是看不懂怎麼辦?那20年以後再說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47

巨變下的選擇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wtq.html
最近幾年中國資本市場和經濟環境經歷著巨變,「經濟轉型」和「國際接軌」正在並將在未來數年繼續逐步反映到中國的資本市場上來。大環境巨變,還看著老皇曆做可能會讓一些投資者吃大虧,包括估值和行業的選擇。未來市場整體估值中樞下移,有些行業日漸式微,有些行業不斷崛起。

    業績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在海外市場估值中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規模大、穩定發展的企業估值高,規模小、不確定性高的企業估值奇低,業績一般或差的股價往死裡 跌,呈現出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兩極分化格局。中國過去十幾年在市場繁榮期經常以成長股的估值給予週期性行業(過去十年的確有很高的成長性,未來將急速減 弱直至消失),因投機炒作讓小股票、差企業股價畸高。未來中國市場估值模式將逐步向海外看齊,有些股票也許會低得令人瞠目結舌。在此背景下週期性行業估值 難以重現過往輝煌,現在投資者眼中估值很低的一些週期性股票,其所謂的「低估」也許就是常態(或僅僅是中度低估),市場繁榮時其估值提升空間遠沒有想像的 大。

    海外成熟市場偏好優質企業,對那些能以較高增速穩定增長,值得長期投資的企業估值持更寬容的態度。中國好股票的估值中樞也會下降,但會比一般性企業下降幅度小很多,而且以合理或低估的價格買入,即使估值修復空間同樣減少,成長也會帶給投資人很好的回報。

    基於以上的事實,行業和企業的選擇自然水到渠成。

 

(本文討論的是戰略方向,並非具體投資建議。經過一輪上漲,一些醫藥消費股票估值已經較高,短期股價運動方向也許會相反。)

 

梁軍儒201207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48

鋪貨式偽成長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wuu.html

梁軍儒:小心那些渠道快速 擴張伴隨業績超高速增長的企業,當中很多的確需求爆發,但也不乏包含大量水分者。通過快速拓展渠道然後大量鋪貨,從而快速提升短期業績,實際消費量卻遠低 於報表數據,產品滯留渠道。這種股票最容易發生戴維斯雙殺。服裝、白酒、家紡、保健品等行業都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從兩三年的角度觀察,有一種情況通過同店 增長和應收賬款能看出端倪,若同店增長較高而應收賬款保持正常,說明經銷商銷售情況可能較好(當然也不排除經銷商被壓貨的同時還付現金)。(7月3日 09:19)

 

梁軍儒:回覆@一為2172892071:沒有詳細研究過,洋河其實也有鋪貨的問題,行業景氣度高峰期也讓需求跟得上,但長期渠道下沉完成,同時中高端白酒產能大幅過剩、景氣度大幅下降後競爭會白熱化,洋河營銷能力強,有一定優勢,但看不清增長速度(現在市場預期很高,即使保持增長但達不到預期則比較危險)。 (7月3日 09:10)

 

梁軍儒:回覆@海浪頭子:這種情況大部分並不是向渠道壓貨,而是渠道數量大幅增長。 (7月3日 09:05)

 

梁軍儒:回覆@王-玉:並非快速鋪貨就是壞事,如果需求跟得上,則是十分優秀的投資標的。永輝是零售業,不屬於這種情況,它的規模擴張快,費用控制和管理能力能否跟上才是最重要的,屬於另一個問題。 (7月3日 09:02)

 

一為2172892071:梁兄,覺得有沒有研究過洋河,想聽聽想法。我始終覺得藍色經典就是iphone (7月3日 09:01)

 

王-玉:說的是探路者和永輝超市吧?這兩個我研究了好久了 (7月3日 08:57)

 

海浪頭子:如果企業往渠道壓貨,經銷商又不是直接付現金的,應收賬款會有異常。如果經銷商直接付現金,可以看看零售端打折的力度是不是和以前不一樣。還是會露出點苗頭的。 (7月3日 08:56)

 

一為2172892071:反過來說高速鋪貨的過程是業績增長最快的,這個過程需要兩三年,在你戴維斯雙殺前,完全可以佈局雙擊。等到鋪貨完成下車 (7月3日 08:50)

 

梁軍儒:我不是說湯臣倍健,保健品還是很有前景的,關鍵看企業的競爭力。 (7月3日 08:46)

 

一為2172892071:偽成長說的主觀了,我所在的城市是湯臣試點城市,連鎖店是開得最早的。市區佈局已經結束,再往鄉鎮發展。結果當時發現鄉鎮也很有消費力 (7月3日 08:44)

 

陽光燦爛的日子:早晚都得跌,下一步輪到上述行業。白酒巨大泡沫! (7月3日 08:42)

 

梁軍儒:這種偽成長可以持續兩三年,直到大幅鋪貨難以為繼,或者行業景氣度大幅下降,危機才爆發,很具有欺騙性。 (7月3日 08:38)

 

一為2172892071:有一個好辦法,我去年應聘去了湯臣倍健一個大的經銷商,幹了兩個星期,結果發現實際銷售確實不錯,11年經銷商實際銷售額增長50% (7月3日 08:38)

 

梁軍儒:回覆@南陽臥牛:300146的成長一定會包含了渠道擴張的因素,但也難下定論,產品需求還是比較旺盛,競爭也激烈,看終端銷售情況吧。 (7月3日 08:37)

 

生活之大美:學習了,感覺自營渠道的問題不大,代理商模式的問題就大了。服裝行業最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7月3日 08:36)

 

LoveToStar :探路者? (7月3日 08:35)

 

北郵WTI張某某:如果終端產品經常提價,問題不大。如果是終端產品降價,問題極大。比如酒類、東阿和片仔癀,反正存兩年之後更貴,這是沒問題的。如果是芯片、手機,渠道肯定會找回來的。 (7月3日 08:35)

 

梁軍儒:回覆@七月白楊:看不出,只有瞭解產品終端的銷售情況才會知道,這個比較難,最好草根調查吧。 (7月3日 08:34)

 

南陽臥牛:如何確認哪種是真正銷售出去的?300146深切懷疑他 (7月3日 08:12)

 

skycapital:酒鬼、美邦、湯臣倍健等等很有可能 (7月3日 08:07)

 

七月白楊:財報上看得出不? (7月3日 08: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