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體育產業的變局者:新浪體育和舵手魏江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0816/164632.shtml

中國體育產業的變局者:新浪體育和舵手魏江雷
黑馬哥 黑馬哥

中國體育產業的變局者:新浪體育和舵手魏江雷

你有多久沒有關註過門戶網站了呢?

文 | 黑馬哥

2017年是新浪體育舉辦3x3黃金聯的第3年,從2015年的9個賽區到2016年的16個賽區,再到今年的24個賽區,新浪體育將一項最初並不被看好的賽事,逐漸打造為中國最大規模、輻射區域最廣、參賽人數最多的3x3籃球民間自主IP賽事。

談及未來魏江雷表示,明年希望將3x3黃金聯賽打造為職業化聯賽,並以此為基礎組織10支3x3籃球職業俱樂部,有效利用3x3籃球入奧的良好前景,以及微博平臺的強有力支持,積極尋求與籃協合作,探索出業余賽事向職業化聯賽轉型的道路。

改革兩年有余,媒體已經無法定義新浪體育。它已經順利轉型為體育產業公司,並打造了多項自主IP賽事——舉辦三年的 3x3 黃金聯賽目前已成為國內最大的3x3籃球賽事,並向全球最大的目標發展;舉辦兩年5x5足金聯賽也是國內最大的5人制足球賽事……

體育行業的大躍進

2015年,新浪體育的危機還在孕育當中,核心賽事版權——NBA還有半個賽季,中超還有一年。危險的腳步還未來臨,現狀還可以得過且過。新浪體育給外界最大的變化或許是掌舵人換成了魏江雷。魏江雷於2015年1月加入新浪任高級副總裁兼任新浪移動事業部總經理,同年4月以總經理的身份接管新浪體育。

據魏江雷事後複盤,他當時接任頗有些臨危受命的味道,雖然核心賽事版權還可以為維持一段時間,但是危險可以預見,且新浪體育整體業務運營並不順利。“這是職業經理人的悲哀或者能力所在”。

接任之前,2015年1月30日,騰訊與NBA共同宣布,雙方將簽訂一份為期5年5億美元的合作協議,騰訊將擁有大陸地區NBA獨家的網絡播放權;接任之後,不久,也即2015年10月,體奧動力以5年80億元的價格購得中超版權(2016年--2020年)。

弄潮兒也遠不止騰訊、體奧動力這兩個。而中國體育行業,隨著46號文件的頒布,早已風起雲湧。此後,活躍在人們視線里的體育行業主角悉數登場,比如阿里巴巴、萬達、蘇寧集團、樂視體育、暴風集團… …另外,在移動互聯網的催動下,以參與角度切入體育行業的創業者更是多如牛毛。

2015年,體育行業久旱逢甘霖,參與者和圍觀者都在幸福地憧憬著。以版權為例,中超、NBA二大核心賽事版權的交易價格約113億元(註:以1美元=6.7635元換算)。

合理不合理?從商業邏輯來看,版權的承接者——版權代理公司起到放大器的作用,在放大價格的同時也使得價格在一定程度上違反財務原則,1年版權5年分攤或者3年版權10年分攤,因為用戶的消費時間不可能橫跨5-10年,這種成本分攤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基本的商業邏輯。

有沒有泡沫?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46號文件指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要超過5萬億元。按照保守計算,2025年我國GDP總量應為100萬億元,5萬億意味著體育產業產值將占我國GDP總產值的5%。這意味著體育產業在未來10年里的複合增長率要達到27%以上。據悉,IT界從占GDP的0.5%(1986年0.68%)到5%(2006年5.25%)差不多用了20年的時間。

新浪體育的自我革命

這,就是新浪體育自我革命的外部條件。

在剖析新浪體育自我革命之前,先將它取得的成績擺出來。公開資料顯示,新浪體育已經完成了從傳統媒體到體育產業公司的轉型,它打造了五大自有IP賽事:3x3黃金聯賽、5x5足金聯賽、“新浪杯”亞洲青少年冰球聯賽、新浪跑步評選&跑團盛典、網絡健美大賽。其中,3x3黃金聯賽、5x5足金聯賽已經發展成為該項目全國最大的自有賽事IP。

微信圖片_20170816104122

下面,著重解讀兩個問題:為什麽新浪體育會選擇打造自主IP?它是如何取得上述成績的?

一、為什麽新浪體育會選擇打造自主賽事IP?

1、價高者得

版權價格居高不下,是新浪體育不得已自辦賽事的直接原因。魏江雷透露,新浪體育投入800萬元在中超2015年賽季上,可收獲2900多萬元的廣告費。但是現階段的中超媒體版權又是多少錢呢?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3月,蘇寧集團以2年27億元的價格拿下了中超的獨家新媒體轉播權,每賽季的價格為13.5億元,相當於新浪體育2015年出價的168倍之多。

2、46號文件與自主賽事IP

46號文件洋洋灑灑近萬字,內容包羅萬象。其實,它主要講了4件事:抓好潛力產業、全民健身、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審批、冬奧會契機。包括國家體育總局相關領導的多次發言,也指明中國核心賽事的稀缺性。“中國拿得出手的賽事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將中超、CBA對標英超、NBA,兩者的差距懸殊。

現階段,雖然國內的版權市場是一個紅海市場,競爭激烈,價格駭人。但是自主賽事版權卻是一片藍海,天高海闊。如果現在開始著手培養自主賽事,賽事IP的養成期正好能夠與體育環境培植時期重合,能夠更快更早地享受體育人口紅利期。

3、從體育產業鏈角度看自主賽事IP

從歐美成熟IP的發展路徑來看,發展自主賽事IP是一條被市場驗證過的正確道路。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自主賽事IP的底蘊、商業價值會愈發凸顯。英超、英甲有100多年的歷史,世界杯經歷了80多年的時間洗禮。時間帶給它們、帶給版權什麽?體育文化,球迷比賽日看球穿正版球衣;具有付費能力的體育人口,英國的足球人口約有416萬人(國際足聯數據,2016年),人均每年付費200英鎊,但國內並不具備這樣的體育文化和底蘊。

4、人和

發展自己的賽事IP,還能夠和新浪體育原來搭建的生態,進行無縫對接。這也是與原有商業邏輯的耦合和自洽。對於新浪寬容的環境,魏江雷也屢次感慨:“在新浪,當你真正下決心幹一件事情的時候,沒人會攔著你。大家看明白你做的事情的時候,每個人會支持你。在很多公司,你碰不到這樣的老板。現在,大家已經不再問我為什麽幹這個比賽,轉而問我這個比賽能不能幹的更好,能不能賣的更好”。

二、它是如何做到的?

如果將打造自主賽事比作新浪體育的戰略抉擇,具體戰術的實施也需要因事因地制宜,畢竟成事最為關鍵。以下是 i 黑馬整理的新浪體育轉型方法論:

1、三化三道

轉型之前,新浪體育是一家傳統媒體,並不具備辦賽事的基因。當魏江雷接手新浪體育的那一年,轉型的新浪體育走了幾十個人,總監級別的就走了6個,後來,有2人主動回歸。目前,新浪體育辦賽事的部門全部是重新招聘的。就這樣,新浪體育部分完成了人員的“新陳代謝”,改造了新浪體育的基因。

拉起隊伍辦賽事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在舉辦賽事的過程中,新浪體育還逐漸摸索出“三化三道”的指導思想。何謂三化三道,“產品化思維打造賽事、互聯網化思維建設賽事、職業化投入運營賽事;運營國際化通道、球員職業化通道、賽事商業化通道”。魏江雷解釋道,“當你真正利用媒體的價值,把一個比賽辦成職業化的比賽,自然有商業價值”。

理論和現實的差距,隔著一千多個日夜的投入以及近百人的汗水和堅持。“我們3月份開始,打到10月29日總決賽。這半年時間,所有的員工都在外面。我們一般在工作日進行籌備及預選,周六、日決出冠軍,周一收尾,周二就到了新的城市,新的一輪又開始了。”

2、PAS(門戶引爆社交) 理論 

“媒體和媒體的價值決定賽事的價值,媒體曝光量是衡量賽事價值的一個有效標準。”NFL中國總經理楊瑞奇在一次體育產業峰會上分享道。新浪體育推廣自主IP賽事價值的邏輯也大致如此,也需要新浪媒體資源進一步放大。

長期以來,新浪體育都是中國最大的體育網絡媒體,每天有超過2700萬的移動端用戶,700萬的PC端用戶通過新浪體育資訊平臺獲取體育內容。

2017年1月,新浪體育更獲得了來自微博的獨家資源,魏江雷表示:“新浪體育與微博達成了深度戰略合作,獲得了很多微博獨家資源。這為新浪體育打開了更寬廣的領域,此前我們在各體育領域的40個賬號,在過去半年,粉絲數量增加了近50%,閱讀量也增加了2倍多。目前,新浪體育在微博上的社交資產已經吸引了7500萬體育迷的關註,每月的頁面瀏覽量達60億次以上。”

新浪體育的媒體資源,如何圍繞著賽事聯動呢?

簡單來說,首先門戶在賽事舉辦的過程中,多維度、高頻次地生產多媒體類型的新聞資訊,比如文字稿件、圖文以及視頻等;其次,這些一次傳播內容可通過新浪體育的微博矩陣搭建話題骨架,新聞報道、花邊花絮、評論轉發、衍生信息甚至是廣告,都將成為話題內容;第三,藍V、橙V以及行業大咖等,會圍繞這上述內容進行二次轉發或進行二次創作,以此形成事件和熱度。

魏江雷表示,“門戶新聞需要和社交平臺 —— 微博的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觸達內容消費者 ”。

以上方法論請詳見新浪體育從舉辦賽事到推廣的邏輯圖。該圖是新浪體育通過 i 黑馬獨家向外界首次披露。

微信圖片_20170816104129

“曲線救國”

這一套理論,成功了嗎?

用魏江雷的話來說,這還需要時間的驗證。他預估做一個賽事至少需要5年時間。現在,他能夠肯定的是新浪體育走自主賽事這個方向是對的。

目前,新浪體育自主賽事IP的估值,可用計算公式:V = K x N² 算得。這個公式出自梅特卡夫定律 ,是互聯網領域的三大定律之一,可描述互聯網公司 IP 賽事的價值。其中,V代表互聯網公司 IP 賽事的價值,K 為價值系數,N 為用戶數量,也就是節點型粉絲(話題參與度稿,積極發表原創評論,同時他也是信息消費者),也即上文提到的藍V、橙V等。

目前,通過3X3黃金聯賽註冊成為藍V的用戶預計將超過10000個。2016年新浪財報顯示的數據計算,單活躍賬號價值約為 3.6 元/用戶 。也即K=3.6,N=10000。那麽,3X3黃金聯賽的價值為3.6億元=3.6X10000²

但是價值、價格之間有一字之差。英文的表述更是不同,一個是price(價格),另一個是value(價值)。價格和價值之間不能劃等號。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雖然自主賽事的價值可被估量,但是市場不可能完全接受。傳統廣告主買的是曝光,買的是CTR(Click-Through-Rate,點擊通過率),買的是成交率。

目前,新浪體育探索出的解決方案是將微博資源作為售賣重點,門戶資源以及線下自主賽事的品牌露出全送。為什麽采用這麽隱晦的搭售方式呢?這是因為目前賽事價值和價格存在偏差,而教育市場的難度較大。自主賽事需要裝進一個大家都熟悉的概念里去解釋。

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可以順利進入到企業的“marketing budget”(營銷預算)里面,被當做社會傳播費用。據悉,一個品牌的社會化傳播大多占到營銷預算的30%。

也只有通過這種方式,各個品牌的銷售老大,才有可能坐下來看比賽,進一步了解賽事價值。“自主賽事IP需要一個價值釋放模型,讓大家能夠認識這個價值,願意買單。過程有點曲折,只有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讓客戶慢慢理解。”

據悉,2016年,3x3黃金聯賽的贊助總額達到千萬級別,2017年總贊助額預計超過2000萬元(實物+現金)。需要指出的是,新浪體育逐漸構建了自己的商業閉環,從賽事活動到媒體傳播,再到商業變現,一個完整的商業閉環。

不過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會隨著自主賽事的成熟、影響力的擴大,逐漸得到糾正。自主賽事也會回到它原有的商業邏輯上面去,一如NBA、中超等。未來,自主賽事IP的用戶價值也將進一步釋放,賽事IP的價值也更加可觀。

“試錯者”

魏江雷在采訪中,談到“46號文件”之後的體育產業時,屢次提到1984年的改革開放。兩者確有相似之處,政策的松動給了社會資本在封閉行業轉圜的余地,機會遍地都是。

微信圖片_20170816104134

但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明星弄潮兒現在還剩多少?“改革開放初期,百花齊放,做什麽都賺錢。很快,五年時間,兩通兩海基本上該死的都死了。”

反觀體育行業,2014年10月,政策松綁之後,各路豪傑悉數登場,一鳴驚人。2015-2016兩年,因此也是喧囂的兩年,蒙眼狂奔的兩年。隨著以樂視體育為代表的狂奔者遇到挫折,常識開始回歸,理性也開始回歸。近日,有媒體曝出體奧動力要求修改中超版權合同,將5年80億改成10年80億。這不,價格也開始回歸了。

但不以成敗論英雄。無論是曾經的蒙眼狂奔者,還是新浪體育這種自力更生者,他們所遭遇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原因無他,中國體育產業正處於幼生期,一切都還在起步。中國體育產業需要試錯者,需要勇敢的試錯者,需要各種各樣的試錯者。

最後,以魏江雷的一句話結尾,“在這個事情做對之前,它都是錯的。跟無罪原則不同,在成功之前,都處於試錯的過程。

魏江雷 新浪體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700

中國體育產業的變局者:新浪體育和舵手魏江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0816/164632.shtml

中國體育產業的變局者:新浪體育和舵手魏江雷
黑馬哥 黑馬哥

中國體育產業的變局者:新浪體育和舵手魏江雷

你有多久沒有關註過門戶網站了呢?

文 | 黑馬哥

2017年是新浪體育舉辦3x3黃金聯的第3年,從2015年的9個賽區到2016年的16個賽區,再到今年的24個賽區,新浪體育將一項最初並不被看好的賽事,逐漸打造為中國最大規模、輻射區域最廣、參賽人數最多的3x3籃球民間自主IP賽事。

談及未來魏江雷表示,明年希望將3x3黃金聯賽打造為職業化聯賽,並以此為基礎組織10支3x3籃球職業俱樂部,有效利用3x3籃球入奧的良好前景,以及微博平臺的強有力支持,積極尋求與籃協合作,探索出業余賽事向職業化聯賽轉型的道路。

改革兩年有余,媒體已經無法定義新浪體育。它已經順利轉型為體育產業公司,並打造了多項自主IP賽事——舉辦三年的 3x3 黃金聯賽目前已成為國內最大的3x3籃球賽事,並向全球最大的目標發展;舉辦兩年5x5足金聯賽也是國內最大的5人制足球賽事……

體育行業的大躍進

2015年,新浪體育的危機還在孕育當中,核心賽事版權——NBA還有半個賽季,中超還有一年。危險的腳步還未來臨,現狀還可以得過且過。新浪體育給外界最大的變化或許是掌舵人換成了魏江雷。魏江雷於2015年1月加入新浪任高級副總裁兼任新浪移動事業部總經理,同年4月以總經理的身份接管新浪體育。

據魏江雷事後複盤,他當時接任頗有些臨危受命的味道,雖然核心賽事版權還可以為維持一段時間,但是危險可以預見,且新浪體育整體業務運營並不順利。“這是職業經理人的悲哀或者能力所在”。

接任之前,2015年1月30日,騰訊與NBA共同宣布,雙方將簽訂一份為期5年5億美元的合作協議,騰訊將擁有大陸地區NBA獨家的網絡播放權;接任之後,不久,也即2015年10月,體奧動力以5年80億元的價格購得中超版權(2016年--2020年)。

弄潮兒也遠不止騰訊、體奧動力這兩個。而中國體育行業,隨著46號文件的頒布,早已風起雲湧。此後,活躍在人們視線里的體育行業主角悉數登場,比如阿里巴巴、萬達、蘇寧集團、樂視體育、暴風集團… …另外,在移動互聯網的催動下,以參與角度切入體育行業的創業者更是多如牛毛。

2015年,體育行業久旱逢甘霖,參與者和圍觀者都在幸福地憧憬著。以版權為例,中超、NBA二大核心賽事版權的交易價格約113億元(註:以1美元=6.7635元換算)。

合理不合理?從商業邏輯來看,版權的承接者——版權代理公司起到放大器的作用,在放大價格的同時也使得價格在一定程度上違反財務原則,1年版權5年分攤或者3年版權10年分攤,因為用戶的消費時間不可能橫跨5-10年,這種成本分攤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基本的商業邏輯。

有沒有泡沫?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46號文件指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要超過5萬億元。按照保守計算,2025年我國GDP總量應為100萬億元,5萬億意味著體育產業產值將占我國GDP總產值的5%。這意味著體育產業在未來10年里的複合增長率要達到27%以上。據悉,IT界從占GDP的0.5%(1986年0.68%)到5%(2006年5.25%)差不多用了20年的時間。

新浪體育的自我革命

這,就是新浪體育自我革命的外部條件。

在剖析新浪體育自我革命之前,先將它取得的成績擺出來。公開資料顯示,新浪體育已經完成了從傳統媒體到體育產業公司的轉型,它打造了五大自有IP賽事:3x3黃金聯賽、5x5足金聯賽、“新浪杯”亞洲青少年冰球聯賽、新浪跑步評選&跑團盛典、網絡健美大賽。其中,3x3黃金聯賽、5x5足金聯賽已經發展成為該項目全國最大的自有賽事IP。

微信圖片_20170816104122

下面,著重解讀兩個問題:為什麽新浪體育會選擇打造自主IP?它是如何取得上述成績的?

一、為什麽新浪體育會選擇打造自主賽事IP?

1、價高者得

版權價格居高不下,是新浪體育不得已自辦賽事的直接原因。魏江雷透露,新浪體育投入800萬元在中超2015年賽季上,可收獲2900多萬元的廣告費。但是現階段的中超媒體版權又是多少錢呢?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3月,蘇寧集團以2年27億元的價格拿下了中超的獨家新媒體轉播權,每賽季的價格為13.5億元,相當於新浪體育2015年出價的168倍之多。

2、46號文件與自主賽事IP

46號文件洋洋灑灑近萬字,內容包羅萬象。其實,它主要講了4件事:抓好潛力產業、全民健身、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審批、冬奧會契機。包括國家體育總局相關領導的多次發言,也指明中國核心賽事的稀缺性。“中國拿得出手的賽事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將中超、CBA對標英超、NBA,兩者的差距懸殊。

現階段,雖然國內的版權市場是一個紅海市場,競爭激烈,價格駭人。但是自主賽事版權卻是一片藍海,天高海闊。如果現在開始著手培養自主賽事,賽事IP的養成期正好能夠與體育環境培植時期重合,能夠更快更早地享受體育人口紅利期。

3、從體育產業鏈角度看自主賽事IP

從歐美成熟IP的發展路徑來看,發展自主賽事IP是一條被市場驗證過的正確道路。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自主賽事IP的底蘊、商業價值會愈發凸顯。英超、英甲有100多年的歷史,世界杯經歷了80多年的時間洗禮。時間帶給它們、帶給版權什麽?體育文化,球迷比賽日看球穿正版球衣;具有付費能力的體育人口,英國的足球人口約有416萬人(國際足聯數據,2016年),人均每年付費200英鎊,但國內並不具備這樣的體育文化和底蘊。

4、人和

發展自己的賽事IP,還能夠和新浪體育原來搭建的生態,進行無縫對接。這也是與原有商業邏輯的耦合和自洽。對於新浪寬容的環境,魏江雷也屢次感慨:“在新浪,當你真正下決心幹一件事情的時候,沒人會攔著你。大家看明白你做的事情的時候,每個人會支持你。在很多公司,你碰不到這樣的老板。現在,大家已經不再問我為什麽幹這個比賽,轉而問我這個比賽能不能幹的更好,能不能賣的更好”。

二、它是如何做到的?

如果將打造自主賽事比作新浪體育的戰略抉擇,具體戰術的實施也需要因事因地制宜,畢竟成事最為關鍵。以下是 i 黑馬整理的新浪體育轉型方法論:

1、三化三道

轉型之前,新浪體育是一家傳統媒體,並不具備辦賽事的基因。當魏江雷接手新浪體育的那一年,轉型的新浪體育走了幾十個人,總監級別的就走了6個,後來,有2人主動回歸。目前,新浪體育辦賽事的部門全部是重新招聘的。就這樣,新浪體育部分完成了人員的“新陳代謝”,改造了新浪體育的基因。

拉起隊伍辦賽事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在舉辦賽事的過程中,新浪體育還逐漸摸索出“三化三道”的指導思想。何謂三化三道,“產品化思維打造賽事、互聯網化思維建設賽事、職業化投入運營賽事;運營國際化通道、球員職業化通道、賽事商業化通道”。魏江雷解釋道,“當你真正利用媒體的價值,把一個比賽辦成職業化的比賽,自然有商業價值”。

理論和現實的差距,隔著一千多個日夜的投入以及近百人的汗水和堅持。“我們3月份開始,打到10月29日總決賽。這半年時間,所有的員工都在外面。我們一般在工作日進行籌備及預選,周六、日決出冠軍,周一收尾,周二就到了新的城市,新的一輪又開始了。”

2、PAS(門戶引爆社交) 理論 

“媒體和媒體的價值決定賽事的價值,媒體曝光量是衡量賽事價值的一個有效標準。”NFL中國總經理楊瑞奇在一次體育產業峰會上分享道。新浪體育推廣自主IP賽事價值的邏輯也大致如此,也需要新浪媒體資源進一步放大。

長期以來,新浪體育都是中國最大的體育網絡媒體,每天有超過2700萬的移動端用戶,700萬的PC端用戶通過新浪體育資訊平臺獲取體育內容。

2017年1月,新浪體育更獲得了來自微博的獨家資源,魏江雷表示:“新浪體育與微博達成了深度戰略合作,獲得了很多微博獨家資源。這為新浪體育打開了更寬廣的領域,此前我們在各體育領域的40個賬號,在過去半年,粉絲數量增加了近50%,閱讀量也增加了2倍多。目前,新浪體育在微博上的社交資產已經吸引了7500萬體育迷的關註,每月的頁面瀏覽量達60億次以上。”

新浪體育的媒體資源,如何圍繞著賽事聯動呢?

簡單來說,首先門戶在賽事舉辦的過程中,多維度、高頻次地生產多媒體類型的新聞資訊,比如文字稿件、圖文以及視頻等;其次,這些一次傳播內容可通過新浪體育的微博矩陣搭建話題骨架,新聞報道、花邊花絮、評論轉發、衍生信息甚至是廣告,都將成為話題內容;第三,藍V、橙V以及行業大咖等,會圍繞這上述內容進行二次轉發或進行二次創作,以此形成事件和熱度。

魏江雷表示,“門戶新聞需要和社交平臺 —— 微博的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觸達內容消費者 ”。

以上方法論請詳見新浪體育從舉辦賽事到推廣的邏輯圖。該圖是新浪體育通過 i 黑馬獨家向外界首次披露。

微信圖片_20170816104129

“曲線救國”

這一套理論,成功了嗎?

用魏江雷的話來說,這還需要時間的驗證。他預估做一個賽事至少需要5年時間。現在,他能夠肯定的是新浪體育走自主賽事這個方向是對的。

目前,新浪體育自主賽事IP的估值,可用計算公式:V = K x N² 算得。這個公式出自梅特卡夫定律 ,是互聯網領域的三大定律之一,可描述互聯網公司 IP 賽事的價值。其中,V代表互聯網公司 IP 賽事的價值,K 為價值系數,N 為用戶數量,也就是節點型粉絲(話題參與度稿,積極發表原創評論,同時他也是信息消費者),也即上文提到的藍V、橙V等。

目前,通過3X3黃金聯賽註冊成為藍V的用戶預計將超過10000個。2016年新浪財報顯示的數據計算,單活躍賬號價值約為 3.6 元/用戶 。也即K=3.6,N=10000。那麽,3X3黃金聯賽的價值為3.6億元=3.6X10000²

但是價值、價格之間有一字之差。英文的表述更是不同,一個是price(價格),另一個是value(價值)。價格和價值之間不能劃等號。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雖然自主賽事的價值可被估量,但是市場不可能完全接受。傳統廣告主買的是曝光,買的是CTR(Click-Through-Rate,點擊通過率),買的是成交率。

目前,新浪體育探索出的解決方案是將微博資源作為售賣重點,門戶資源以及線下自主賽事的品牌露出全送。為什麽采用這麽隱晦的搭售方式呢?這是因為目前賽事價值和價格存在偏差,而教育市場的難度較大。自主賽事需要裝進一個大家都熟悉的概念里去解釋。

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可以順利進入到企業的“marketing budget”(營銷預算)里面,被當做社會傳播費用。據悉,一個品牌的社會化傳播大多占到營銷預算的30%。

也只有通過這種方式,各個品牌的銷售老大,才有可能坐下來看比賽,進一步了解賽事價值。“自主賽事IP需要一個價值釋放模型,讓大家能夠認識這個價值,願意買單。過程有點曲折,只有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讓客戶慢慢理解。”

據悉,2016年,3x3黃金聯賽的贊助總額達到千萬級別,2017年總贊助額預計超過2000萬元(實物+現金)。需要指出的是,新浪體育逐漸構建了自己的商業閉環,從賽事活動到媒體傳播,再到商業變現,一個完整的商業閉環。

不過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會隨著自主賽事的成熟、影響力的擴大,逐漸得到糾正。自主賽事也會回到它原有的商業邏輯上面去,一如NBA、中超等。未來,自主賽事IP的用戶價值也將進一步釋放,賽事IP的價值也更加可觀。

“試錯者”

魏江雷在采訪中,談到“46號文件”之後的體育產業時,屢次提到1984年的改革開放。兩者確有相似之處,政策的松動給了社會資本在封閉行業轉圜的余地,機會遍地都是。

微信圖片_20170816104134

但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明星弄潮兒現在還剩多少?“改革開放初期,百花齊放,做什麽都賺錢。很快,五年時間,兩通兩海基本上該死的都死了。”

反觀體育行業,2014年10月,政策松綁之後,各路豪傑悉數登場,一鳴驚人。2015-2016兩年,因此也是喧囂的兩年,蒙眼狂奔的兩年。隨著以樂視體育為代表的狂奔者遇到挫折,常識開始回歸,理性也開始回歸。近日,有媒體曝出體奧動力要求修改中超版權合同,將5年80億改成10年80億。這不,價格也開始回歸了。

但不以成敗論英雄。無論是曾經的蒙眼狂奔者,還是新浪體育這種自力更生者,他們所遭遇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原因無他,中國體育產業正處於幼生期,一切都還在起步。中國體育產業需要試錯者,需要勇敢的試錯者,需要各種各樣的試錯者。

最後,以魏江雷的一句話結尾,“在這個事情做對之前,它都是錯的。跟無罪原則不同,在成功之前,都處於試錯的過程。

魏江雷 新浪體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701

新浪微博存違法違規問題被約談 熱搜榜等版塊暫時下線整改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2993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北京市網信辦針對新浪微博對用戶發布違法違規信息未盡到審查義務,持續傳播炒作導向錯誤、低俗色情、民族歧視等違法違規有害信息的嚴重問題約談該企業負責人,責令其立即自查自糾,全面深入整改。(視覺中國/圖)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北京市網信辦針對新浪微博對用戶發布違法違規信息未盡到審查義務,持續傳播炒作導向錯誤、低俗色情、民族歧視等違法違規有害信息的嚴重問題約談該企業負責人,責令其立即自查自糾,全面深入整改。

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指出,新浪微博違反國家有關互聯網法律法規和管理要求,傳播違法違規信息,存在嚴重導向問題,對網上輿論生態造成惡劣影響。

新浪微博負責人表示,將嚴格落實網信部門管理要求,對問題突出的熱搜榜、熱門話題榜、微博問答功能、熱門微博榜明星和情感版塊、廣場頭條欄目情感版塊暫時下線一周進行整改。下線時間從2018年1月27日21時至2月3日21時。同時將以認真嚴肅的態度,深刻吸取教訓,全面加強平臺業務和人員管理,切實對社會和廣大網民負責。

(來源:新華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515

新浪微博:露头的商业化

1 : GS(14)@2010-09-27 22:19:59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82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907

开心网涉足微博 新浪称合作大于竞争

1 : GS(14)@2010-10-24 17:42:16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2/yMMDAwMDIwMjMyMA.html

“SNS(社交网站)+微博”,中国互联网大融合时代的又一产物。

10月21日,记者从开心网(kaixin001.com)获悉,开心网即将正式涉足微博领域。

“开心网微博已内测完成,预计将在下周开始对外公测。”开心网副总经理郭巍告诉记者。据郭巍介绍,开心网微博将拥有独立域名,在功能设置上也将更突出好友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不是主要扮演大众传播的角色。”

自去年8月以来,随着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大规模投入微博产品以来,微博正在以狂风卷土之势,深入中国网民日常应用中。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11年,中国微博用户将突破一亿,市场潜力巨大。

此背景下,曾燥热一时的SNS网站面临“失宠”的危机。“微博对SNS的用户量分流太严重,这使其有必要做出新的尝试。开心网开发微博,作为防御性的产品,是有必要的。”互联网资深分析人士洪波说。

被迫涉足微博

早在两个月前,开心网CEO程炳皓已暗中展开微博产品的筹划,并布局相关研发工作。一个月前,开心网微博产品进行了内测。“目前,微博已基本达到成熟产品的要求。”郭巍说。

据郭巍介绍,微博将独立于现有的开心网平台,拥有独立的域名。产品形态上,也将是以140字为核心内容。“目前,开心网将微博看成很重要的业务内容在做,也投入比较大的精力。”但郭巍表示,不便透露更多关于微博的核心信息。

对于开心网做微博的初衷,郭巍表示,很多开心网用户对内容有深度分享和传播的需求。然而,现在门户网站微博产品,更多是扮演大众传媒的功能,用户分享的是名人、华人领袖之间的信息。朋友和朋友之间的沟通并不是很多。“开心微博将会更多满足朋友之间的交流。”

程炳皓进一步表示,SNS的本质是“真实关系”,微博本质是“内容分享”。如果依托“真实关系”的“内容分享”,同一个朋友圈子,就同一件事更容易产生共鸣,微博的互动价值会很高。

据了解,开心网目前注册用户为9000万人,日活跃用户数约为2000万至2500万,月活跃用户5000万。郭巍表示,开心微博将针对白领用户,做一些创新性的推广。

业内人士认为,开心网的确具有不可比拟的用户“真实身份”优势,但如果开心微博只是希望增加用户黏性、促进用户的交流、分享,那么,微博内置于开心网平台似乎更为合适。

对此,洪波分析:“开心网决定独立做微博产品,必然是受到微博的严峻挑战。”

众所周知,微博的核心是“内容分享”,那么它在传播过程中就不需要进行双向认证,不一定征得传播者同意后才能订阅。微博的传播成本相对较低。但是,SNS是有用户关系限制的产品,用于私人间的分享和传播。从本质上而言,两者是不同的产品。

“开心网开发微博产品,必然是希望有更多途径去发展,确实也是被逼无奈。”洪波认为。

大融合时代

当国外各大互联网,各自在精耕细作时,中国互联网则正走向大融合的时代。

以Facebook为例,其基于SNS平台已拥有5亿用户总量,而且已经取代雅虎成为全美第一大显示广告提供商。Facebook一直专注于人际交流和传播,将SNS网站盘子越做越大。

然而,这一盛景却难在中国呈现。洪波分析,这与中国互联网竞争环境、以及SNS网站自身发展策略都有关系。在美国,Facebook没有遇到像腾讯QQ这样大一统的IM(即时通讯)产品,因此,用户需要借助Facebook来满足其深度的交流和沟通。但在中国,这种需求已经基本被腾讯垄断,开心网所能提供的服务相对有限。

与此同时,从开心网自身发展历程来看,开心网在成立之初,依靠“抢车位”、“偷菜”等游戏迅速崛起,发展得过于顺利以致让用户产生错觉,其不是SNS网站而是游戏网站。开心网自身也意识到这点,主动调整发展战略,通过发帖、转帖等形式将重心拉回人际交流层面。但是,深层次的朋友交流,开心网却不能完全满足。这也导致开心网目前处在“前有IM,后有微博”的两难尴尬境地。

不过,无论是微博,还是SNS,都正殊途同归,走向大融合。SNS网站欲涉足微博产品,微博产品也在模仿SNS此前应用开发的产品。

记者从新浪了解到,最近一款“求收养”的游戏在新浪微博上线不到两天,就有超过3万的新浪微博网友试玩,与之相关的微博数量也迅速突破10万。这款游戏正极其像开心网最早的奴隶买卖游戏。

新浪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告诉记者,自成立微博项目起,新浪就一直在考虑开放的问题,希望在国内建立一个真正的、开放的平台。

同时,应用开放平台也正是SNS网站的一大利器。开心网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开心网三大收入来源广告、游戏和第三方应用的占比大约分别为8:1.5:0.5,未来第三方应用的收入比例将逐渐提高,期待这三者收入将达到2.5:2.5:5的比例。

不过,面对SNS和微博之间日益激烈的直面竞争,程炳皓表示:“市场空间巨大,门户网站与开心在微博领域,合作与互补应远远大于竞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80

新浪微博“开后门”:枭雄与草根的“合谋”

1 : GS(14)@2010-11-21 13:01:20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22/xMMDAwMDIwNzAxMQ.html

11月17日,搜狐CEO张朝阳来到广州,继续其微博“布道”之旅,并再次抛出其关于中国互联网的“战国七雄”理论。

“中国大公司的抄袭几乎没有成本,你不做别人都在做,最终导致大而全。”张朝阳说,发展到现在,有7-10家互联网公司,有比较充分的资金、经验和竞争力。

然而,大树之下,寸草不生。当所谓的“战国七雄”们四向扩张之际,他们也被推向了大量中小创业者的对立面,如此前业界关于腾讯“全民公敌”的质疑。

“丛林法则”之下,赢家通吃的规则让创业者陡感难以白手起家。

大与小,枭雄与草根,真的非要“有你无我”吗?

至少,蔡文胜并不这样认为。蔡是中国互联网界知名的投资人,人称“站长之王”。

“站长已经过时。”11月16日,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上,蔡文胜言有所指地说,“以前站长要做一个网站,首先要注册一个域名,然后租一个空间,还要去公安局备案等。有微博后,这些可能都完全不用了。只要有想法、有创意,就能在平台上发挥才智。”

新浪提供的数据也摆出了一副双赢的姿态。其称,自7月28日新浪微博平台接口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短短几个月,已有800多条微博应用,超过1万家“合作伙伴”。

以微博为平台

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

街旁网是新浪微博开放平台的早期合作者之一。这是一家定位于地理位置信息的SNS(社交网站),自5月13日上线以来,仅仅半年注册用户已经达到17万多个。

“新浪微博带来了我们30%的流量。”街旁网创始人刘大卫表示,短期内快速积累起用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新浪微博人际关系平台的互动。

通过将街旁网地理信息和新浪微博用户关系串联在一起,用户随时随地和朋友分享吃喝玩乐等小攻略。例如:用户在街旁上“注册”签到,它的朋友在新浪微博上就可以获悉该用户此次此刻所处的位置。一位街旁网资深玩家告诉记者,“通过街旁网,我可以很方便地让我的朋友知道我在哪里。如果刚好有朋友正在此附近,他就可以联系我。”

新浪副总裁、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斌表示,“新浪微博平台不仅支撑自身业务,还希望承载更多开发者的应用探索,并为应用开发和商业拓展带来商机。”

“求包养”是新浪微博开发平台的又一典型案例。该应用开发者用了仅仅一个晚上的开发,将其与新浪微博开放平台打通。经过一个月推广,该应用就达到了40万的用户量。优酷、淘宝、爱卡汽车等垂直网站都通过开放平台将优质的内容在微博上进行传播,据称效果良好。甚至,同样的视频内容在新浪微博的评论数是优酷的30 倍。

截至目前,新浪平台上已经有800多款应用,推荐到频道的应用有285款。“新浪开放平台为其提供了很多的支持,包括设计、内容。同时,我们也提供云计算平台,帮助他们方便地解决服务器、带宽等问题。”彭少斌说。

“应用平台对于开发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机会。”蔡文胜告诉记者。

在美国,Facebook已拥有20万个应用开发,twitter的应用开发亦达到10万个。国内的开发者刚刚起步,但潜力巨大。对于中小创业者来说,与其挑战巨头,赤手空拳打天下,不如站在巨人的肩上。

开发者基金

无论是平台的吸引力还是开发者的蜂拥程度,与苹果App store、Facebook和Twitter等相比,中国的开发者生态还有较大差距。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总经理胡延平认为,应用开发预计将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更多是系统工具类,比如基于不同手机的客户端;第二阶段,一些休闲的游戏、娱乐等应用工具会发展比较快;第三阶段,商务阶段,包括电子商务的概念”。

新浪有心后来者居上。“新浪将在资金上、技术交流、商业、应用推广等各个方面支持开发者。”新浪CEO曹国伟说。

在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上,新浪宣布联合红杉资本、IDG资本、创新工场、云锋基金、德丰杰五大顶级投资机构,正式启动中国开发者创新基金,一期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国内首个专门针对微博应用开发的基金。

在一期基金中,新浪出资1亿元,占50%的投资比例,其余五家机构分别拥有10%的投资比例。该基金鼓励创新和开发,将广泛挑选潜力型项目进行投资。

彭少斌表示,“按照计划,中国微博开发者创新的单笔投资,将以3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创业型公司和个人为主,但只要项目合适,不排除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

商业模式上,新浪也首次明确给出答案。按照计划,新浪微博平台的商业化将以广告自助和应用增值服务两个方面为主。据彭少斌介绍,通过新浪博客的共享计划,一些知名博主每个月的广告费超过万元。与之相比,新浪微博将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广告模式。在这个广告服务平台上,广告主和开发者可以进行双向选择,并实现自助竞价。

根据新浪最新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用户数已达5000万,用户平均每天发布超过 2500万条微博内容。彭少斌表示,随着新浪用户的进一步增长,无论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都会产生一些收费服务的需求,这就为开发者通过应用增值服务获得收入创造了空间。

客户端产品eico design的CEO许士彦表示,很多应用开发产品在诞生之初就已经考虑好未来产品,包括盈利的方式,“我们希望通过像主题或者照片的增值处理方式,给这个产品创造更大的价值”。

但是,这些增值服务需要开放平台的全力配合和公正利益分配。按照互联网市场的常规,一旦牵涉到平台应用增值服务的分成,平台基本都会占据主导地位。彭少斌对记者表示,开发者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开发的应用增值服务,新浪微博平台与开发者将采用3:7的分成比例,把应用增值服务的大部分收入给开发者。

“从开发者角度来看,我认为新浪微博门槛其实是最低的,另外,从新浪的角色来看,它并不会跟第三方应用者做竞争。所以,我们可以非常放心做一些有创意的东西。”许士彦说。

低成本试错的机会

倚靠在巨人肩上,应用开发者的创业门槛大大降低。但与之相伴的则是,应用开发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同一款产品会出现多个雷同的复制品,竞争激烈。

对此,胡延平表示,“竞争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竞争”,应用开发者最终比拼的是本身产品和用户体验是否做好,以及包括渠道、运营、市场等环节在多大程度上充分利用了微博本身的平台。他认为,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下,好的应用将最终脱颖而出。

“开放是未来必然的趋势,人心所向。”胡延平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生态环境不好。在全球互联网是开放协作的潮流下,中国互联网越来越走向封闭和对抗,比如腾讯与360的交恶。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腾讯从2008年5月开始关注开放,也有所行动。但整体上讲,它的业务太大,业务线太长,它不开放也一样能做好。如果它开放反倒给大家分一杯羹。索性它就慢点开放。”胡延平分析,“走到今天,腾讯已经实现了对内开放,也就是它内部所有的产品和服务是打通,但它还没有对外开放,这恰恰给新浪一个机会。”

对于新浪来说,借助微博开放平台,其可以通过第三方开发者的力量,低成本地不断试错,寻求更多被用户喜欢的产品,从而拉开和其它微博产品的差距。尽管目前新浪的微博用户数和活跃度遥遥领先其它门户网站的同类产品,但是,其他门户网站亦不甘落后,搜狐CEO张朝阳就亲自披挂上阵拉拢名人开微博。

“微博未来竞争胜出关键不在于微博本身,而是取决于微博未来在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的关系网能够走多远,包括基于微博的开放平台,开放架构,开放协议,甚至成为互联网应用的操作系统。”胡延平说,“新浪也是终于想明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706

新浪微博的“江湖挑逗”

1 : GS(14)@2011-01-15 17:42:26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1/654213.html
    新                 浪已经为微博注册成立独立公司“微梦创科”,这让想象空间开始打开。周二美股开盘新浪(SINA.NASDAQ)一度冲上80美元,也符合了高盛刚刚为其定下的目标价。
这其中也有“传言”的帮助,“江湖传言”称,百度和阿里巴巴将对新浪微博子公司投资1亿美元,并获得该公司20%的股权,两家公司对新浪微博子公司的估值在5亿美元。三方随即否认。瑞信信贷分析师张永恒认为这并不属实。
这种估值也的确不太“靠谱”。投资银行SIG对新浪微博目前估值为7.5亿美元。花旗也开始看高新浪,将目标价最新调升至90美元。
“起码编个20亿美元吧。”新浪内部人更是对此不满意,因为Facebook的市值已经达到500亿美元了,Twitter估值则40亿美元了。自2010年7月以来,受益于微博,新浪股价已经从35美元上涨至82美元。
截至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用户活跃程度与Twitter相当。Twitter则拥有1.75亿注册用户。
事实上,Twitter新的投资者已经认为Twitter估值很快会达到80亿美元。在美国,Twitter目前还不是Facebook的对手,因为Facebook的用户数量是它的3倍。Facebook是一个关系网,而Twitter更像一个名人的地盘。
Twitter虽然用户规模尚不及Facebook,但在营销效果上,Twitter的广告吸引力不会比Facebook差。调研机构Social Twist的调查显示,Twitter上广告的平均点击高于Facebook。
而新浪不仅仅满足于Twitter的模式,其也在借鉴Facebook的做法。在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看来,Twitter平台是单向关注媒体平台,Facebook是双向社交平台,现在看来两者都有价值,而双向社交平台更有价值。
新浪已经决定围绕微博打造平台级的业务。红杉合伙人沈南鹏就认为,Facebook今天的估值能够到这么高,就是因为在Facebook平台上已经有非常多的开发者,有些已经达到了接近10亿美元的营业额、接近50亿美元的市值,这些都是在开放平台的基础上达到的。
新浪管理层已经设定了微博三大盈利策略:一是广告捆绑方案,从2011年上半年起,新浪微博可能开始为品牌广告客户提供将广告置于微博的机会,将微博变成一个广告平台。
同时,与Facebook应用类似,新浪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将来自第三方应用如游戏、电子商务等接入微博平台,双方分享营收。第三,在微博内引入搜索广告,以及电子商务支付等,进行体内营销。
花旗的研究报告认为,新浪微博会在未来两三年中创造更多捆绑品牌的广告销售机会。一旦新浪将微博向更多广告客户开放,以及第三方应用到来,新浪将可能获得一些付费搜索营收,微博为营收做出更大的贡献可能在2012年成为现实。
花旗还对第三方应用进行了估计,预估新浪微博2012年注册用户达到2亿,其中25%为活跃用户、活跃用户中的10%为应用付费,这些人每人每季为此花费10元。
可在现在的阶段,新浪微博负责人彭少彬看得很清楚,微博目前最大的挑战,仍然是如何降低门槛吸引更多的用户,微博尽管在一线城市和高端人群中影响力很好,但如何在二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打开局面,仍需努力。
说白了就是“拼人数”阶段,在这个阶段,新浪也不大可能将微博股份“便宜卖了”。调研机构艾瑞近期数据显示,从2010年3月至2010年11月间,用户平均在新浪微博的实际浏览时间增长了10倍以上,从7.6分钟增长至77分钟。在微博的实际浏览时间占实际阅读总时间的比率从1.5%提高到10.0%。瑞士信贷投资报告去年评估新浪排名前100位的微博作者的粉丝总数为Twitter的30%。估计新浪排名前100位的微博作者的粉丝人数将于2011年3月超越Twitter。
高盛则认为,新浪风险是来自腾讯的竞争。比如目前新浪最高粉丝拥有者姚晨的粉丝数是470多万,而腾讯微博的刘翔粉丝超过了1000万。
尽管新浪微博的意见领袖更多,也是核心城市白领的客户群聚集中心,但如果微博群不能有较大数量级的优势,其价值也会被腾讯、搜狐这样的后起者所瓜分。毕竟Twitter和Facebook高估值是建立在美国市场已经没有对手,只有与自我竞争的环境基础上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585

新浪彭少斌:阿里百度入股微博纯属谣言

1 : GS(14)@2011-01-16 16:15:31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3/xMMDAwMDIxNTkxMA.html
       “我从未听到阿里巴巴、百度入股新浪微博的事,这则消息纯属谣言。”1月12日,新浪副总裁、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这是一条突如其来的消息,消息称,百度、阿里巴巴和新浪已达成合作协议,对新浪微博进行战略投资。投资金额不明,或百度和阿里巴巴共同投资1亿美金,也或百度投资1亿美元,阿里巴巴投资2亿美元。
这直接带动新浪股价的疯狂飙涨。北京时间1月11日夜,新浪股价以77.86美元开盘,此后一路高走,最高冲到83.6美元。收盘时,新浪股价报收82.77美元,涨幅为7.75%,创下历史新高。
新浪对此直接予以否认,阿里巴巴和百度则不予置评。
资深互联网分析人士洪波认为,阿里巴巴和百度作为中国最领先互联网公司,在维持现有业务高速发展下,欲探索新业务模式,不希望自身出现如google公司一样的危机。目前,google公司正遭遇来自Facebook、Twitter等新兴公司严峻挑战。
“从新浪CEO曹国伟一贯行事风格来看,其也有意愿联合大企业,不让新浪处于势单力薄状态。”洪波说。目前,新浪微博最大恐惧来自腾讯。虽然新浪微博在用户活跃度和影响力等方面超越腾讯,但反过来,腾讯在用户数和广告客户等方面也对新浪构成严峻挑战。
易观国际相关分析师认为,媒体属性不是微博的本质属性,微博的本质在于成为一个强大的开放平台。新浪意图抓住这一机遇,利用先发优势积累的用户群,达到自己的微博开放平台,提升用户体验,但新浪微博开放平台及其应用群的壁垒尚未建立,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等各家微博网站都有机会后来居上。
事实上,阿里巴巴、百度和新浪微博在业务层面的合作早已露端倪,如:新浪微博和百度知道曾在去年5月达成产品深度合作,用户可自由将百度知道的待解决问题转发至新浪微博;阿里巴巴旗下PHPWIND公司和新浪微博于去年9月9日互相打通服务;淘宝也在新浪微博上试水互联网广告营销等。“未来,将实时搜索与微博结合,以及电子商务借助微博进行社会化营销,也都是重要方向。”洪波说。
新浪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新浪微博自成立事业部以来,一直有很多投资人和新浪接触想要投资。但新浪微博目前主要是做好三方面工作:一、培养用户数;二、提高用户体验;三、着力做好应用开发平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经彭少斌证实,新浪微博已于年前注册成立为公司,只是具体注册地址、注册资金及相关信息不便透露。业界猜测,新浪微博公司的成立是为其资本化、及未来分拆上市奠定基础。
据新浪方面公布信息显示,截至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用户活跃程度与Twitter相当。
自2010年7月以来,受益于微博,新浪股价已经从35美元上涨至82美元。1月7日,花旗银行研究报告对新浪的评级为买进/低风险,目标价格从71美元调升至90美元,市值46.95亿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01

曹国伟:新浪微博已形成用户壁垒

1 : GS(14)@2011-02-16 22:46:24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215/184916.html
    “我们微博用户的增长是自发的内生型增长,比起竞争对手通过转移用户实现的增长来,其生命力要长久得多。”
               
         
   “我们微博用户的增长是自发的内生型增长,比起竞争对手通过转移用户实现的增长来,其生命力要长久得多。”2月14日,在东莞参加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战略研讨会的新浪总裁兼CEO曹国伟表示。
  自去年10月底宣布用户数量超过5000万户后,新浪就再也没有公布过最新的微博用户数量,尽管曹国伟对腾讯微博用户过亿的说法不以为然,但坐拥数亿用户的腾讯成为新浪在微博领域的最大对手已经成为现实。
  “在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任何互联网领域的创新模式是很难得到保护的,是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的。”曹国伟表示,作为先进入者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先快速建立起自己的用户规模壁垒,目前新浪已经基本做到了这一点。
  他表示新浪微博暂时不考虑盈利,先形成用户的规模壁垒,然后利用庞大的用户群体来在电子商务、游戏等成熟的互联网盈利模式中寻找机会。
  曹国伟甚至表示,“我们也清楚新浪的新闻门户、博客和微博业务也存在重合和竞争,但是面对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趋势,新浪一定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哪怕革自己的命也可以。”
  用户规模赛跑
  在2009年8月率先推出微博业务后,新浪就成为国内微博行业领先的企业,用户规模率先突破5000万,而粉丝总数量早在2010年7月就超过了美国微博公司Twitter,其中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用户今年1月28日更是突破了500万。
  然而拥有6亿活跃用户群的腾讯则于去年3月采取捆绑QQ账号的方式,展开了对新浪微博的追赶。
  2011年央视春晚出现了腾讯微博的电视广告,腾讯还与央视合作《一年又一年》、首届网络春晚,其聘请的微博代言人刘翔的粉丝数量甚至快速上升到900多万。
  腾讯微博有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对于腾讯来说,推出微博更多是防御性措施,目的是避免自己的用户群被新浪微博吸走,而腾讯微博的草根性及庞大的用户群体将对新浪微博造成很大冲击,至少用户数量要超越对手并非难事。
  “通过转移用户等各种方式,对手会在短期内形成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曹国伟说,“但是我们的思路不会因此而改变,我们的目标也是继续实现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
  据悉,去年9月通过与MSN的战略合作,新浪微博实现了社交网络与即时通讯的结合。而近日腾讯微博上的多条消息称,新浪微博将于2月中旬推出带有即时通讯功能的PC微博客户端。
  对此,曹国伟并没有正面回应,他表示:“新浪微博的开放性平台,可以与一切潜在的互联网行业的对象合作,目标都是继续扩大自己的用户群。”
  根据瑞信集团最新的投资报告,截至2011年1月底,新浪微博“粉丝”人数排名前100位的用户的粉丝总量为1.982亿, 环比增长16%,相当于Twitter的68%,并且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完成对Twitter的超越。
  而社交分享工具提供商Jiathis的报告表明,新浪微博的用户比腾讯微博更加活跃,因此新浪微博的价值更高。该提供商在选取了同时在新浪和腾讯开通微博的排名前30位的作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作者在腾讯微博上拥有更高的排名和更多的粉丝,但他们的关注人数和消息发布条数远远少于新浪微博,其中有7人的关注人数仅为个位数。
  这与新浪微博从推出伊始就坚持的名人战略有关,很多名人都将新浪微博作为自己的第一发布点。
  谈盈利和上市为时过早
  瑞信集团的报告还称,已经有6家广告机构和广告主表达了与新浪合作的强烈兴趣,希望植入软广告,并通过微博与大众沟通。新浪正在销售一套捆绑了微博产品的营销推广方案。该报告称,将新浪2012财年的每股收益预期上调5%,按现金流量贴现法计算的目标股价从97.1美元上调至105美元。
  此外,之前还有消息称,新浪微博计划分拆上市,目前的市场估值已经达到20亿美元。
 “对于新浪微博来说,现在谈什么盈利模式和上市都为时过早,只有我们的用户群达到了理想的规模,我们才会考虑这些。”曹国伟说,从互联网过去的发展历史来看,从一开始就考虑如何盈利往往不能成功,而真正的盈利都是在形成用户规模基础上才形成的。
  按照他的介绍,美国SNS社交网站FACEBOOK在6年的亏损后到去年终于实现了盈利,而且利润达到了6亿美元,而今年有望冲击20亿美元,前一次融资的规模达到500亿美元,目前市值已经突破800亿美元,这都显示了投资界对于其形成用户群后盈利模式的看好。
  此外,Twitter虽然2010年的销售收入只有4500万美元,但是之前一次市场估值达到40亿美元。而最新美国媒体的报道显示,谷歌和FACEBOOK为其开出的市场估值已经达到了80-100亿美元。
  正是看到了社交网站对于用户群的捆绑黏度,以及在无线互联网领域的巨大前景,新浪微博等都积极投入。最新的易观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无线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88亿,而到2012年将突破6亿,而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70亿元,其中无线数据服务收入将突破325亿元,其中就包括无线音乐、游戏、电子商务等,而新浪微博也恰好看好了这个机会。
  此前的数据显示,新浪微博手机注册用户占比达到46%,而Twitter则只有21%。“微博是无线互联网使用碎片化时间最好的应用之一,其随时随地使用的优势将更加明显。”曹国伟说:“所以我们这次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相信很快我们的手机等终端用户比例将超过电脑终端的用户量。”
  曹国伟表示,接下来新浪微博要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那就是新浪微博、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客户的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而盈利模式的实现需要用户的继续积累。
  据悉,新浪还将围绕微博开发新的搜索、电子商务等业务,曹国伟表示,“微博的发展需要搜索等业务的配套支持,而微博按照用户属性进行的细化划分将使个性化的商业信息得到更准确的应用。”
  对于是否将通过上市来让微博继续发展,曹国伟表示,“很多视频网站虽然一直亏损但也能得到投资者的热捧,就是因为其拥有巨大的用户群体,而新浪微博是否上市将根据公司未来发展需要而定。”
  新浪已经将微博作为未来一切业务发展的核心,曹国伟甚至表示,“这是个趋势,为了这个趋势哪怕新浪革了自己的命都可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05

曹国伟:新浪微博已形成用户壁垒

1 : GS(14)@2011-02-20 16:41:12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15/3MMDAwMDIyMDI3MQ.html

      
“我们微博用户的增长是自发的内生型增长,比起竞争对手通过转移用户实现的增长来,其生命力要长久得多。”2月14日,在东莞参加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战略研讨会的新浪总裁兼CEO曹国伟表示。

自去年10月底宣布用户数量超过5000万户后,新浪就再也没有公布过最新的微博用户数量,尽管曹国伟对腾讯微博用户过亿的说法不以为然,但坐拥数亿用户的腾讯成为新浪在微博领域的最大对手已经成为现实。

“在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任何互联网领域的创新模式是很难得到保护的,是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的。”曹国伟表示,作为先进入者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先快速建立起自己的用户规模壁垒,目前新浪已经基本做到了这一点。

他表示新浪微博暂时不考虑盈利,先形成用户的规模壁垒,然后利用庞大的用户群体来在电子商务、游戏等成熟的互联网盈利模式中寻找机会。

曹国伟甚至表示,“我们也清楚新浪的新闻门户、博客和微博业务也存在重合和竞争,但是面对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趋势,新浪一定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哪怕革自己的命也可以。”

用户规模赛跑

在2009年8月率先推出微博业务后,新浪就成为国内微博行业领先的企业,用户规模率先突破5000万,而粉丝总数量早在2010年7月就超过了美国微博公司Twitter,其中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用户今年1月28日更是突破了500万。

然而拥有6亿活跃用户群的腾讯则于去年3月采取捆绑QQ账号的方式,展开了对新浪微博的追赶。

2011年央视春晚出现了腾讯微博的电视广告,腾讯还与央视合作《一年又一年》、首届网络春晚,其聘请的微博代言人刘翔的粉丝数量甚至快速上升到900多万。

腾讯微博有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对于腾讯来说,推出微博更多是防御性措施,目的是避免自己的用户群被新浪微博吸走,而腾讯微博的草根性及庞大的用户群体将对新浪微博造成很大冲击,至少用户数量要超越对手并非难事。

“通过转移用户等各种方式,对手会在短期内形成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曹国伟说,“但是我们的思路不会因此而改变,我们的目标也是继续实现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

据悉,去年9月通过与MSN的战略合作,新浪微博实现了社交网络与即时通讯的结合。而近日腾讯微博上的多条消息称,新浪微博将于2月中旬推出带有即时通讯功能的PC微博客户端。

对此,曹国伟并没有正面回应,他表示:“新浪微博的开放性平台,可以与一切潜在的互联网行业的对象合作,目标都是继续扩大自己的用户群。”

根据瑞信集团最新的投资报告,截至2011年1月底,新浪微博“粉丝”人数排名前100位的用户的粉丝总量为1.982亿, 环比增长16%,相当于Twitter的68%,并且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完成对Twitter的超越。

而社交分享工具提供商Jiathis的报告表明,新浪微博的用户比腾讯微博更加活跃,因此新浪微博的价值更高。该提供商在选取了同时在新浪和腾讯开通微博的排名前30位的作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作者在腾讯微博上拥有更高的排名和更多的粉丝,但他们的关注人数和消息发布条数远远少于新浪微博,其中有7人的关注人数仅为个位数。

这与新浪微博从推出伊始就坚持的名人战略有关,很多名人都将新浪微博作为自己的第一发布点。

谈盈利和上市为时过早

瑞信集团的报告还称,已经有6家广告机构和广告主表达了与新浪合作的强烈兴趣,希望植入软广告,并通过微博与大众沟通。新浪正在销售一套捆绑了微博产品的营销推广方案。该报告称,将新浪2012财年的每股收益预期上调5%,按现金流量贴现法计算的目标股价从97.1美元上调至105美元。

此外,之前还有消息称,新浪微博计划分拆上市,目前的市场估值已经达到20亿美元。

“对于新浪微博来说,现在谈什么盈利模式和上市都为时过早,只有我们的用户群达到了理想的规模,我们才会考虑这些。”曹国伟说,从互联网过去的发展历史来看,从一开始就考虑如何盈利往往不能成功,而真正的盈利都是在形成用户规模基础上才形成的。

按照他的介绍,美国SNS社交网站FACEBOOK在6年的亏损后到去年终于实现了盈利,而且利润达到了6亿美元,而今年有望冲击20亿美元,前一次融资的规模达到500亿美元,目前市值已经突破800亿美元,这都显示了投资界对于其形成用户群后盈利模式的看好。

此外,Twitter虽然2010年的销售收入只有4500万美元,但是之前一次市场估值达到40亿美元。而最新美国媒体的报道显示,谷歌和FACEBOOK为其开出的市场估值已经达到了80-100亿美元。

正是看到了社交网站对于用户群的捆绑黏度,以及在无线互联网领域的巨大前景,新浪微博等都积极投入。最新的易观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无线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88亿,而到2012年将突破6亿,而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70亿元,其中无线数据服务收入将突破325亿元,其中就包括无线音乐、游戏、电子商务等,而新浪微博也恰好看好了这个机会。

此前的数据显示,新浪微博手机注册用户占比达到46%,而Twitter则只有21%。“微博是无线互联网使用碎片化时间最好的应用之一,其随时随地使用的优势将更加明显。”曹国伟说:“所以我们这次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相信很快我们的手机等终端用户比例将超过电脑终端的用户量。”

曹国伟表示,接下来新浪微博要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那就是新浪微博、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客户的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而盈利模式的实现需要用户的继续积累。

据悉,新浪还将围绕微博开发新的搜索、电子商务等业务,曹国伟表示,“微博的发展需要搜索等业务的配套支持,而微博按照用户属性进行的细化划分将使个性化的商业信息得到更准确的应用。”

对于是否将通过上市来让微博继续发展,曹国伟表示,“很多视频网站虽然一直亏损但也能得到投资者的热捧,就是因为其拥有巨大的用户群体,而新浪微博是否上市将根据公司未来发展需要而定。”

新浪已经将微博作为未来一切业务发展的核心,曹国伟甚至表示,“这是个趋势,为了这个趋势哪怕新浪革了自己的命都可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