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強拒辭職反問:有何意義?
1 :
GS(14)@2016-11-08 05:37:00【本報訊】一直表示今次案件可以在香港司法體系解決的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昨日被問曾否考慮辭職,以說服北京不要釋法時,反問辭職為甚麼有意義,「辭職只不過是一個姿態」;本身是資深大律師的余若薇反駁辭職不是姿態、而是一個表態,相信市民會從袁國強拒絕辭職的行動上,收到清楚的訊息。
余若薇:辭職非姿態
有英文報章記者昨在記者會指袁國強曾表明希望今次事件在香港司法系統解決:「你有否曾經考慮以辭職,來說服北京不要這樣做(釋法)?你有沒有盡力?」袁以英文回應指,至今仍然覺得宣誓案件能夠和應該在香港司法體系內解決,但由於有不同意見,釋法也是香港憲制設計的一部份,今次釋法也只是定出原則,並非就個別案件作出釋法,認為過去4次釋法,香港的司法機構仍然保持獨立、專業。他表示,若有人仍覺得他辭職與否的問題是有意義,他會反問「為甚麼」,「因為辭職只不過是一個姿態,但應該考慮今次(釋法)的背景」。他指,對司法機構、律政司和整個政府履行職責、捍衞法治和落實《基本法》均有信心。本報早前曾報道,袁國強私下透露「食得鹹魚抵得渴」,認為個人去留不會影響釋法決定,故就算不支持釋法仍暫不辭職。前大律師公會主席余若薇不同意袁國強所指辭職只不過是姿態:「辭唔辭職係一個好重要嘅立場,每個人都要表態,立場係要用行動嚟說明,大家已經從佢嘅行動(不辭職),收到一個好清晰嘅訊息。」■記者姚國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08/19826512
梁振英:23條立法有現實意義
1 :
GS(14)@2016-11-08 05:37:02【本報訊】人大常委會就《基本法》第104條釋法,其中有提及《基本法》第23條禁止港獨。有記者昨問及政府是否受中央壓力要推行23條立法時,特首梁振英回應指近年香港出現港獨主張,反映香港是有搞分裂和獨立的可能性,令中央認為香港為23條立法,不只是一個未完成的憲制責任,而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做法,暗示本港23條立法事在必行。
楊岳橋斥危言聳聽
梁指為23條立法是香港一直以來的責任,這責任明確載於《基本法》稱1997年7月1日起香港特區政府就有責任為《基本法》第23條立法;而最近的港獨和分裂國家主張,相信會令中央覺得相關立法不只是憲制責任,而是有現實意義,因為香港人現在已看到有人搞港獨。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楊岳橋不認同23條立法的逼切性,認為現行本港法律已足夠保障國家安全,有人為政治需要而危言聳聽,「中央以至各級官員都冇推過23條立法,只有一個人,就係梁振英,究竟佢居心何在?係咪見食咗糊,俾佢搞掂港獨,試吓叫多張牌,希望可以食糊呢?」■記者謝明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08/19826545
【旅遊籽】陀B旅行具意義 型媽掀Babymoon風潮
1 :
GS(14)@2016-11-11 08:10:59Crystal
【旅遊籽:浪迹遊蹤】Babymoon狂熱近年越吹越烈。旅遊網站Expedia早前做了問卷,發現超過五成媽媽去過babymoon,九成更想再試。媽媽的心態,未為人母的記者似懂非懂,惟與兩位媽媽訪問後,頓覺略添了解。訪問要分幾天進行,原因是每問幾道題,媽媽們就要去安撫寶寶。
孩子出生後就無法抽身旅行,事實證明,是對的。Babymoon指懷孕期間去旅遊,原以為陀B旅行就是要趕閘貪玩最後一次,然而訪問過幾度babymoon的韋芷晴(Crystal)和鄭凱琳(Lum)後,打破了我庸俗的想法。對於Crystal,旅遊是件開心事,她亦想把這份快樂傳送給寶寶,因而取其名為曉悅,寓意明白事理、喜悅。看到Crystal家裏的相,相中寶寶人如其名,都是笑着的,還有個可愛小酒窩。她深信懷孕時寶寶已能與媽媽溝通,因此常常都會細細聲和肚子聊天,「旅行會挑些兒童適合去的地方,例如動物園、Legoland,更會沿路講解。」她笑稱寶寶為「little frequent traveller(小飛行常客)」,因為年僅一歲的曉悅,連同babymoon已經去過十次旅行。未出生時在媽媽肚子裏會「郁郁吓」,出生後亦表演雀躍,令Crystal覺得曉悅已習慣旅行的節奏。
乘快艇看海獅 過程驚險萬分
Babymoon去過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泰國和澳門,Crystal認為比起兩個人旅遊,更多的是對未出生寶寶的一份期待。這份期待,Crystal選擇以明信片作紀錄,其中一張是在澳洲看海獅的時候寫的,當時她要坐一程快艇才到達菲利普島(Phillip Island),船家知道Crystal懷孕,故意在海中心轉幾個急彎和寶寶開玩笑,事後Crystal在明信片寫道:看海獅的過程實在是驚險萬分,希望小寶寶藝高人膽大,大個再來看。
消除女兒憂慮 外遊力證不偏心
首次看到另一位受訪媽媽Lum,有點驚訝如此年輕的媽媽,已育有三名子女。四年前懷有一對孖女時,她已打算去旅行,但雙胞胎的早產風險高,只好打消念頭。去年再度懷孕,主修兒童心理學的她,發現兩個囡囡經常搣手指和用力眨眼,這些小動作源於弟弟的出生令她們充滿憂慮。她重視女兒,不希望令她們有「媽媽偏心」的錯覺,「媽媽不會因為懷孕就不帶她們去玩,弟弟出生前媽媽愛她們,出生後都不會忽略她們。」於是決定在弟弟的出生前,陀着7個月大肚子,和女兒去日本九州兩星期。聽畢原因,不難理解,身材纖瘦的她為何能一手抱着三位小孩,恍如大力士上身。要證明自己不偏心,行程以囡囡為主,去過熊本動物園,又在阿蘇山看火山,廿四孝的Lum對女兒有求必應。知道女兒未試過浸溫泉,又喜歡玩水,即使自己不可以浸,都「扮嘢」浸吓腳。旅程中段丈夫回港處理公事,三母女多了時間獨處。女兒開始認知到弟弟即將誕生,經過百貨公司兒童部,亦會主動挑選兒童用品給弟弟。問到最難搞,她笑言是兩位女兒撒嬌的時候,「試過右手抱一個,左手又抱一個,連同肚子裏的寶寶,一次揹三個人在身。」事前無夾定,問到最辛苦的事,兩位媽媽異口同聲話「累」!Crystal笑說,懷孕之後練成了隨街睡覺的神乎奇技,「累得像斷電,一累就無論身處何方,都要找地方坐下來睡覺,一睡就個多小時。」易累,又要戒口,但是陀B去旅行,沿途受到不少人的祝福。媽媽們都話,babymoon的意義這回事你現在不懂不要緊,他日你有孩子,你便會明白。
Lum
本身身形纖瘦,儘管去澳洲已有5個月身孕,肚子亦未見隆起。
Crystal指懷孕9個月時肚子才足夠大到澳門拍攝孕婦寫真。
現在一歲大的曉悅,是名副其實的「little frequent traveller」,連同babymoon已經去過十次旅行了。
遊日中段老公回港處理公事,腹大便便的Lum要獨自照顧兩位女兒。
一家五口的甜甜蜜蜜,但Lum坦言日本之旅曾辛苦得埋怨:「早知不帶女兒來。」幸好數分鐘後氣就消了。
Babymoon時還是一家四口的Lum,如今腹中孩子已一歲了。
懷孕3個月時Crystal去了馬來西亞Legoland,笑言因寶寶才到這童真的地方。
日本是Lum長大的地方,選擇回日本九州其中一個原因是探望乾父母。
熊本動物園是女兒最愛的景點,聽到姐姐開心的大笑聲,連肚子的寶寶都郁得異常活躍。
記者:劉芷晞攝影:劉永發、陳健邦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鳴謝:Expedia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11/19829355
男話嘥時間 女問生活意義麥秋成再撇蔡思貝
1 :
GS(14)@2016-12-09 00:03:44■疑似已分手的蔡思貝和麥秋成,早前經常被影到一齊行街。資料圖片
港姐蔡思貝去年成功翻撻型男舞指麥秋成。不過今年8月,有周刊影到蔡思貝趁麥秋成去北京公幹時,竟然深夜上周志文位於藍田的公屋過夜。前晚麥秋成突然在Instagram上載一張英文寫住:「Never let somebody waste your time, twice(不要讓別人再次浪費你的時間)」的相片,並留言:「原諒.只因為愛,離開.為了要尊重自己」似是情海翻波!蔡思貝亦在較早前貼上一張掩嘴相片,用英文寫了一段人生哲理:「每隔一段時間,我們應該問自己最簡單的問題,亦是最複雜的問題:生活的意義是甚麼?」蔡思貝昨日以短訊回覆:「Instagram社交網站平台從來都是用來給大家抒發不同情感的,每個人看也會有不同的感受,不用想太多,謝謝關心噢。」採訪:嵐山、鍾國仁
■麥秋成在Ig貼文,寫着:「不要讓別人再次浪費你的時間。」似是情海翻波。
■蔡思貝前日在Ig放上一張掩嘴相,有感而發寫了一段人生哲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08/19858113
【旅遊籽】自責令嫲嫲失救 義診尋回讀醫意義
1 :
GS(14)@2016-12-09 00:04:17靄娛(左)和祺力都曾對習醫迷失,幸好最後尋回讀醫意義。
【旅遊籽:遊俠仗義】籌備菲律賓義診期間,「菲常仁醫」籌委會副召集人祺力經歷失去至親。伴隨長大的嫲嫲突然於睡夢中離世,就這樣毫無預兆,在習醫的孫子面前走往人生盡頭。「媽媽見到嫲嫲比平日遲起床,曾叫我進去看看,我隨手摸到嫲嫲身體是暖的,就說沒事只是睡久了。」輕描淡寫帶過更顯傷感。「如果我早點發現嫲嫲有異樣,可能救回(嫲嫲)。」祺力低下頭,我沒看到他的表情,但哽咽的聲音,令人動容。曾對自己失去信心,懷疑連至親有事都察覺不到,還憑甚麼當醫生,更有念頭將所有事放下,包括習醫、包括自己。
身為副召集人,責任不得不負,祺力帶着對自己的疑問,硬着頭皮到了菲律賓。講到義診之旅,祺力霎眼又雀躍起來,畢竟是次義診重燃起他對中醫的信心。旅程中令祺力最深刻的是當地純樸而簡單的人。他們單純前來求診,大部份一生中沒多次診治的經驗,相比起香港求診病人,他們懷着感恩求助的心。當時有一個受中風後遺症纏繞四年的病人,走不動,連下床也成問題,隨團醫師為他通過幾次針灸和艾灸治療,他居然可以下床走路,效果如神蹟一般。「當病人將生命交託於我,那份信任、那份沉重;當病人得以治療,興高采烈地離去,那份喜悅、那份安慰,令我真切地明白為醫之路最大得着不過如此。」靄娛曾因中醫屢受冷待而有感心灰意冷,雖然近年來師兄姐的努力令中醫地位微升,由以前中醫不認可開病假紙,至現在可以,但中醫仍未被認可在醫療架構之內。對為醫之路有卻步過、猶豫過,靄娛因今次義診堅定習醫信心。令她最難忘的病案,是一位患有腹痛七個月的五歲小孩Dakila。問診中,靄娛得知Dakila從單親家庭長大,自小和其他小孩不同,是他憂慮的來源,但他性格內斂平靜,從未發過脾氣,也甚少哭鬧。中醫深信人的「七情」可成致病因源,他不苟言笑,心事重重,初步診斷他因極度憂慮而引起腹痛。據中醫古籍「情志療法」的「怒勝思」,意即激怒Dakila可疏解其鬱結,靄娛以「按蹻」方法──用力按Dakila腹部的壓痛點,令他流淚發怒,腹痛隨即消失,更展現久違的歡顏。笑容是醫者的最好回報,Dakila的一笑喚起靄娛讀醫的初衷,「無論世界的舞台是怎樣,我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份,他朝一日世界會認識中醫是寶。」
一個受中風後遺症纏繞四年的病人,祺力(右)為他通過幾次針灸和艾灸治療,他居然如神蹟般可下床走路。
五歲的Dakila治療前不苟言笑,心事重重,靄娛正以「按蹻」方法為他診治。
治療後的Dakila(右)一展久違的歡顏,喚起了靄娛讀醫的初衷。
facebook:菲常仁醫眾籌網址:
https://www.fringebacker.com/zh- ... icine-service-trip/記者:劉芷晞攝影:許先煜、徐振國、劉永發、王國輝(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梁浩維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08/19857993
《美女與野獸》的深層意義野獸比喻愛滋病患者
1 :
GS(14)@2017-03-23 06:27:29■僕人來富的同性戀設定是向《美女與野獸》作詞人Howard致敬。
《美女與野獸》中來富被導演比爾干頓(Bill Condon)設定為同性戀,其實是向1991年原版《美女與野獸》作詞人Howard Ashman致敬。男同志Howard是位愛滋病患者,得知自己患病後獲迪士尼邀請為《美女與野獸》作詞。
Howard
Howard要求迪士尼將野獸的戲份加重,原因是他認為野獸與愛滋病患者都是被詛咒的人。Howard於1991年3月14日因愛滋病併發症逝世,終年40歲。撰文:泰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322/19966393
社會轉型 特赦和解才有意義(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1 :
GS(14)@2017-04-22 10:38:22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向林鄭月娥提出特赦建議,是因為他對林鄭還有期望,以為林鄭真的如她在當選感言所講「首要工作是修補撕裂、解開鬱結」。而且胡志偉誤以為,林鄭真的有能力及權力修補撕裂。但事實不然!以特赦去達致社會和解,多是推翻暴政之後,且是準備進行社會轉型才會做的事,以示與過去的暴政一刀兩斷,讓國家及社會可重新出發。事實上,在獨裁或軍事政權統治之下,必定製造了很多政治犯,他們是為對抗暴政、爭取公義及國家福祉而犧牲的,國家轉型後,當然要還他們公道。這是轉型正義的基礎。例如緬甸結束軍政法統治並準備進行大選前,就特赦了全國政治犯。另方面,對於協助實施暴政的軍警等幫兇,也可在有條件下(例如沒有戰爭罪行、沒觸犯反人類罪行等)對他們進行特赦。南非結束種族隔離政策後採取「用特赦換真相、用真相換和解」政策,除釋放政治犯,也鼓勵暴政幫兇的警察、情報人員供出他們參與過的暴行,以換取特赦,果然不少警察為換取特赦而披露極端殘酷的行徑。換言之,社會和解的大前提是準備轉型,也就是實行真正民主,並查出過去暴政的真相。問題是,林鄭準備在上台後與過去一刀兩斷嗎?她真想找出9.28發放87枚催淚彈的真相嗎?她會查出當天是否真如外傳般有人想動用真槍實彈去鎮壓示威者嗎?都不會吧!不要忘記,她是CY2.0,北京亦已表明換人不換路線,林鄭上台後只能延續梁振英路線。她說當務之急是修補社會撕裂,即使不是語言藝術,也應聽其言觀其行。而且,特赦也要有對象可赦,也就是被判了刑成了「犯」,才能被赦,而尚在檢控階段就特赦,是對法治的極大破壞,得不償失!更重要的是,解鈴還須繫鈴人,香港社會撕裂很大部份是源於中共一再食言,沒落實當年給予香港真普選的承諾。近年香港社會嚴重撕裂,是梁振英及特區政府忠實執行中共強硬治港路線的結果,而佔領運動的出現,更是中共以人大831框架限制香港政改方案只能是假普選所造成,民主派及其支持者只能孤注一擲以佔領行動作抗爭。明乎此,則林鄭上台後即使應胡志偉建議實行特赦,但能否達致和解固然成疑,能夠和解也只是暫時的,因為必定有人繼續上街,甚或以更激烈手段去抗爭,北京及特區政府會坐視不理嗎?是不是會再動員輿論抹黑及攻擊爭取民主的市民,甚至發動群眾(當然少不了從深圳來港聲援的同胞)去鬥群眾。社會必再度撕裂!因此,要社會真正和解,只有北京才能做到──讓香港人真正的一人一票選出自己的特首和立法會議員。但北京會這樣做嗎?潘小濤資深傳媒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421/19996457
【讀書好×果籽】《巨嬰國》被禁的政治意義
1 :
GS(14)@2017-04-22 10:44:21【文化籽:讀書好】內地心理學者武志紅去年出版《巨嬰國》一書,大受歡迎,作者指出內地人雖然已經成年,其實心理水平仍是個嬰兒,稱之為「巨嬰」,由他們組成的國家,就叫做巨嬰國,「巨嬰」的共同心理特點是,「全能自戀」和「共生」,全能自戀就是大家要聽我的話,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萬事萬物都為自己服務,以我為主。共生就是不能獨活,因而衍生出集體主義。而所謂集體主義就是大家都被要求「聽話」,在家要聽父母,在學校要聽老師,在社會上聽領導、聽政府的,因此內地人是按照別人的意志來活,於是自我就無法成長。
由於《巨嬰國》成為暢銷書,結果這書今年三月被禁全國書店下架。今天我不是想推介《巨嬰國》,而是討論對中國人民族性及劣根性批判,為何變成禁忌,即使已經出版,仍然不准售賣。坦白說這書並不是嚴肅學術著作,內容也不嚴謹,但勝在改了個好書名,猶如視頻標題黨。「巨嬰」二字充滿了現實指涉,內地一孩政策下,父母溺愛產生了大量超級肥胖孩子,這些肥仔一般性格以我為主,是受祖父母及父母寵壞的孩子。
口腔期
《巨嬰國》的理論基礎,源自佛洛依德心理分析學,他認為人的自我成長分為口腔期、肛門期、弒父戀母期等。而中國人的集體自我從未成長,仍然停留在口腔期,這分析其實是來自八十年代在港、台兩地轟動一時的民族性批判作品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在八十年代念大學的誰沒有看過這書。孫隆基從中國人的「核突」行為出發,剖析其背後的集體心理狀態。例如在公眾地方吐痰、挖鼻屎、打嗝,他認為一個人養成了自制自律的肌肉動作時,就是他的「自我疆界開始浮現之時。然而,由於中國人在肛門期已養成了可以排泄物隨意地放入外在世界,保持了口腔期的「自我界線不明朗」的特徵,因此,西方孩童的「自我疆界開始浮現的階段,也正是中國人訓練孩童不要有『個性』的時刻。」孫從心理分析角度論證中國文化內集體主義傾向,早了《巨嬰國》近三十年!沿着這個民族性批判向上溯,孫隆基之前的經典,當然是柏楊《醜陋的中國人》,同樣拿中國民族劣根性開刀,狠批集體主義下形成的醬缸文化,扼殺個性。如果要再找出民族DNA批判祖師爺,首推深受共產黨尊崇的魯迅,大家還記得在《阿Q正傳》、《孔乙己》中強烈批判了傳統文化中「吃人」與甘於「被吃」、「精神勝利法」和「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奴隸哲學嗎?他塑造的阿Q、孔乙己就是深受民族劣根性毒害的原型,當時魯迅是深信「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靈魂來」,中國才有希望。
變態大媽
1919年是中國人掙脫口腔期,追求民族自我成長,發展個性的起點,而馬列主義及共黨提倡的文化革命,也是由此出發,為了這個自我探索過程,中國人付出了沉重代價。殊不知到了今天,一百年前鼓勵大家文化上「弒母殺父」的共黨,今天反過來換上新裝成了大媽,將人民視為胖寶寶,大媽不單要照顧寶寶起居飲食,或要防止不良思想令寶寶學壞,希望控制這個胖娃子一生,多變態多惡心!柏楊當年金句是:「我們的醜陋,是在於我們不知道自己的醜陋。」今天應該修改為:「共產黨的醜陋,是在於他們要你不知道自己的醜陋!」
書本以岳敏君的「中國式哈哈笑」作插畫,是內地人集體愚昧的代表作。
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是三十年前的暢銷書。
魯迅是「唱衰」中國人民族性的祖師,卻受共黨尊崇。
撰文:劉細良編輯:梁浩維美術:楊永昌
緊貼「蘋果VR」熱潮,打開雙眼隨意門,讓「蘋果VR」陪您探索新世界:
https://goo.gl/b5RQAB「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
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
https://goo.gl/4K7EHw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21/19995967
馬雲︰機器不犯錯無意義
1 :
GS(14)@2017-05-28 10:34:33中國互聯網大亨馬雲點評「人機大戰」,說人和機器比下棋沒有意義,還剝奪了下圍棋的樂趣。棋聖聶衞平昨反嗆說:「馬雲是搞甚麼的我不知道,他說說他專業的東西或許還行,聽他說圍棋那就是笑話。」
被棋聖譏笑︰圍棋他不懂
舉世關注「人機大戰」,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前日在貴陽數博會上也忍不住發表意見,他說:「中國很多公司,別再去搞『AlphaGo』了,沒有多大意義!」馬認為下圍棋的趣味在於「等對方下一步臭棋我贏一把」,結果機器從來不會下錯棋,算得又理性又客觀,馬雲認為AlphaGo的出現讓圍棋失去了樂趣,「把我們最快樂的東西剝奪掉,還侮辱我們一把」。馬雲又建議不要讓機器去學習人類,應該讓機器有自己思考,去彌補和做人類做不到的東西。昨日在人機大戰現場,有棋聖之稱的聶衞平被媒體問及對馬雲言論的看法時,譏諷對方不懂圍棋,不應對圍棋的事說三道四:「馬雲是幹甚麼的?他說說自己的行業還行,圍棋他不懂。」聶衞平說AlphaGo至少達到了二十段的段位,現在人類職業棋手最高段位是九段。此外,身為柯潔啟蒙老師的柯爸爸柯國凡表示,最近一次和兒子下棋已是兩年前,兒子大概要讓他4、5子。內地記者問柯潔現在有沒有女朋友時,柯國凡斬釘截鐵的說「沒有」。騰訊體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8/20036335
建國基地 歷史意義重大
1 :
GS(14)@2017-06-18 22:07:02「歐思禮路38號」李光耀故居(圖),是其子女近期爭議的焦點所在。它是人民行動黨謀議建國大計的基地,對國家歷史有重大意義。李光耀的遺囑上註明李顯龍所分得的遺產中,包括了歐思禮路38號的大宅。大宅於200多年前由一名猶太商人所建,至1945年由李光耀置入,是他決定創黨推動脫離英國和馬來西亞統治的起源地。但李光耀曾透露不想在離世後讓故居變得亂糟糟,成為民眾的紀念場所,有意拆卸大宅。
指李顯龍想搬入享政治光環
李顯龍在父親逝世後,將大宅以市價轉售予弟弟李顯揚,目前由李瑋玲居住,政府早前表明李瑋玲居住大宅期間,不會對大宅的去留作出決定。但李顯揚和李瑋玲指出,李顯龍一家現時想保留大宅,甚至搬回大宅居住,以利用父親留下的政治光環。馬來西亞《聯合早報》/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7/2005893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