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先敲骨,再吸髓 瀋陽萬通原始股連環騙局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033

他是用傳銷賣原始股的開山鼻祖。

「賣高價產品-賣產品送原始股-賣美國上市公司的原始股-股東需購買更多高價產品以幫助提升業績盡快上市-小額貸款公司可為買高價產品提供貸款」,這個佈局精巧的連環套步步演化,將貪心卻又無知的老百姓深深拖入財富漩渦。

「我知道這一天遲早會來。」於洪剛對前來抓捕他的警察說。這是2012年3月26日發生在瀋陽桃仙機場的一幕,即將登機離境出國的於被瀋陽警方抓獲。

於洪剛是瀋陽萬通國際集團董事長,他炮製了一個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財富神話,在瀋陽本地下崗老頭老太太中廣為流傳──「投資萬通集團原始股,上市後能賺幾十倍乃至上百倍」。

但財富神話逐漸穿幫。2011年12月,瀋陽警方正式對瀋陽萬通國際集團立案,並開始秘密偵查。感覺到危險的於洪剛,計劃離境出逃,但被警方刑拘。

經過半年多偵查,瀋陽警方最近宣佈破獲瀋陽萬通集團非法發行股票案。目前,涉案的於洪剛等人已移送檢察機關公訴。

警方查明,這起案件以購物配送原始股為誘餌,不僅以遠高出實際價值的價格向群眾銷售保健產品和飲水機等產品,還瘋狂銷售萬通集團「原始股」,並設有小額信貸公司提供貸款。這起傳銷席捲遼寧、北京、天津等7個省市,涉案金額超過2億。

這個連環套佈局之精妙,連辦案民警也感慨地說,「這是一起典型的高智商案件。」

這場精心經營近十年的原始股傳銷騙局,究竟是怎樣一步步請君入甕的?

內部股遊戲緣起

生於1965年的於洪剛,畢業於哈爾濱理工大學財經專業,是一位精於算計又巧舌如簧的瀋陽商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於洪剛大學畢業後在瀋陽一家國有企業做財務工作,後來在1992年下海,跳槽到瀋陽當時著名的民營企業東宇集團——彼時,東宇集團如日中天,出手闊綽的東宇老闆莊宇洋,當時給手下的所有中高層配房、配車,一時間在瀋陽市造成了轟動效應。

「於洪剛很聰明,很快得到莊宇洋的賞識,升為東宇集團財務部部長。」東宇集團前員工白勇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說。

在東宇集團,於洪剛成為莊宇洋進行資本運營的資金調度心腹大將。莊宇洋當時就已將主要心思都用在資本運營上,於洪剛也從中得到不少鍛鍊。

東宇當時已收購了上市公司北商技術(後幾經重組,現為深交所上市公司「三湘股份」SZ.000863),通過所謂的資本運營,把上市公司掏空,後來在2001年把已成空殼的這家公司倒賣出去,淨賺八千多萬。

2001年,東宇集團在實業領域的經營出現大幅虧損,一向順風順水的資本運營也出現問題——東宇收購上市公司瀋陽化工遭遇挫折,在二級市場做莊也慘遭套牢,資金鏈告急。

莊宇洋帶領於洪剛等眾多東宇高管,設計了一個發行內部原始股和債轉股的救急手段。雖然此時東宇收購瀋陽化工已基本失敗,但東宇還是在瀋陽本地頻頻釋放虛假的利好消息,宣稱已經成為瀋陽化工的大股東,內部的原始股將來變成上市的流通股,能賺幾十倍。於是,很多瀋陽市民紛紛購買東宇內部股,認購場面異常火爆。

至今,仍有不少瀋陽市民還保留這些已成廢紙的東宇內部股,損失慘重。白勇的一位親戚當年也買了3萬股,當南方週末記者陪他來到東宇大廈的辦公室時,一名在場的東宇男性員工說:「3萬股算什麼?還有買20萬股的人呢,自認倒霉吧。」

「於洪剛後來搞萬通原始股的花樣,就是受到當年東宇賣內部股的啟發。」白勇對南方週末記者苦笑說。讓他鬱悶的是,出於對老同事的情誼,他後來也認購了2萬元於洪剛公司的原始股,而兌現遙遙無期。

千萬年薪的誘惑

東宇集團雖然通過賣內部原始股解了資金燃眉之急,但已是窮途末路,於洪剛開始考慮退路。

2002年8月,中國帝傑國際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註冊成立。於洪剛持有其股份總額的50%,並成為公司法定代表人。

一場長達10年的傳銷騙局由此拉開帷幕。

帝傑集團很快就在瀋陽繁華地段的中山路195號陽光財險大廈18層,成立「瀋陽帝傑營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瀋陽帝傑」)。於洪剛出任該公司法定代表人,這也是「萬通國際」的前身。此時,於洪剛仍擔任東宇集團財務部部長,直至2005年才離職。

從2003年起,瀋陽帝傑開始發展傳銷網絡,並借此高價銷售淨水機、保健品、化妝品等三大類產品。於洪剛把這個傳銷網絡大言不慚地稱為「人際網絡、結算網絡、網際網絡三結合的電子商務網絡營銷平台……會員不斷零售、服務、推薦,可兼得其他11項獎項,年收入可高達570萬-1000萬元」。

在千萬年薪的蠱惑下,不少瀋陽市民紛紛加入瀋陽帝傑的傳銷網絡。於洪剛早期的管理團隊,大多搞過傳銷,深諳傳銷經營之道,在短時間內將規模迅速做大。

41歲的陳興當年曾在帝傑工作過8個月,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些骨幹很多是瀋陽最早干傳銷的那撥人。」

陳興介紹說:「帝傑當時就是以拉人頭的方式進行傳銷。首先要花588元錢買帝傑的一單產品,才能成為業務員。店長把發展下線稱為尋找兩個合作夥伴或新會員,新會員各買一單產品,上線就可以提取80元,只要不斷買產品,不斷發展會員,提成和收益就越高。」

於洪剛還編制了一套完整的培訓教材,其中有保險培訓、健康產品知識培訓、營銷方式培訓、商務禮儀、實戰演練。這套教材編得非常細,甚至包括銷售員應該如何打扮自己。

在帝傑樓下一層申銀萬國證券公司炒股多年的股民張輝陽,也曾被拉去旁聽帝傑公司的講座。他回憶說,帝傑公司的會議室簡直就是一個小型電教室:寫字板、投影儀、幾十張椅子,上方掛了「祝賀某某晉陞為區域經理」的橫幅,十幾個穿西裝、打領帶的男女,帶來不少下崗工人、老頭老太太參加講座,在講座過程中不停地鼓掌、喊口號,描繪一幅美妙的暴富「錢景」。

但帝傑所賣產品的高昂價格,打消了張輝陽的念頭。張曾幹過商品批發生意,對價格頗知底細,「這些產品就是地攤貨賣出奢侈品的價格,比如,一包玉露茶進價50元,帝傑賣588元,一床竹纖維棉被進貨價268元,竟然賣到4116元,貴了十多倍。」

瘋狂原始股

由於產品標價過高,帝傑公司成立之初銷量很不理想。

於洪剛開始進行「創新」,原來在東宇集團賣內部股的經歷此時也派上了用場——他包裝了一個「帝傑原始股」的概念。

具體做法是:帝傑公司在賣保健品的同時也向消費者配售原始股,只要購買帝傑公司三單(每單558元)以上保健產品便有資格成為該公司的股東,可以購買原始股。

在配售帝傑原始股時,深諳人性的於洪剛也花了不少心思進行引誘:從公司購買產品3單至13單的人員可以購買1萬份原始股,每股1元,價值1萬元;購買15單和21單的客戶購買1萬元股票,公司另外再贈送1萬股,最多可以購買15萬和21萬公司股票;每個月購買21單公司產品的前100名客戶,另外贈送5000股帝傑公司股票。

「於洪剛可以說是中國用傳銷賣原始股的開山鼻祖,這種賣產品送原始股的騙局實際就是變種的傳銷。」一位熟悉中國傳銷的法律專家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據其介紹,近年來中國各地所出現的賣原始股傳銷案件,大多效仿於洪剛在帝傑所「創新」的傳銷模式。

原始股花招收到奇效,在暴富神話的刺激下,不明就裡的市民一時蜂擁而上,瘋狂地搶購帝傑公司的產品和其所謂的「原始股」。

於洪剛還積極發展代理商,把傳銷網絡鋪向北京和東三省等七個省市。他規定帝傑代理商必須獨立發展各自下線(新會員或合作夥伴),完成目標即可提成,下線繼續發展下線,公司將按一定比例進行獎勵,以此實現層層提成。

這樣,一個打著「原始股暴富」神話的高智商傳銷網絡迅速擴張,帝傑在成立兩三年裡業績達到數千萬。

「大多數人血本無歸,真正暴富的只有於洪剛、帝傑早期管理頭目和早期代理商。」陳興說。據他透露,這些在帝傑掌權的頭目動輒出入高級酒店享用上萬元的晚餐。因受不了良心的譴責,陳興在2005年初離開帝傑公司。「有離職的同事和受騙的市民,一直在向工商局和媒體舉報帝傑的傳銷和詐騙行為。」

帝傑變萬通源,美國去「上市」

2006年,重創突然到來。

這年3月的一天,張輝陽正在陽光財險大廈一樓的證券大廳看股市行情,突然間外面人聲鼎沸。

「我出去看見工商人員和民警押著幾十號人,拖拖拉拉從18樓電梯走下來,押向大樓外的警車。」張輝陽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說,「原來是帝傑的人被抓了。」

這是瀋陽工商局對涉嫌傳銷和非法集資的瀋陽帝傑公司的重拳查處,於洪剛和眾多高管骨幹一併遭到控制。

「那次查處之前,工商局曾數次調查帝傑公司,兩次暫扣帝傑公司的款項和產品,但該公司仍然置若罔聞,根本不當回事兒。」瀋陽工商局一位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但蹊蹺的是,很快於洪剛和被抓的眾多帝傑頭目就被放出來了,並回到陽光大廈18樓重操舊業。

但由於這次查處,帝傑公司聲名狼藉,銷售業績開始下滑。

意識到危險的於洪剛,在2006年底2007年初重新策劃了另一個新花樣——將帝傑公司註銷,改頭換面後以瀋陽萬通公司的名頭粉墨登場。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2007年,於洪剛把前期銷售帝傑公司原始股聚斂的錢財,花了三十多萬美金在境外購買了一家在美國場外櫃檯交易系統(簡稱OTCBB)的「殼」公司,即「萬通源商貿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並將帝傑公司原始股票轉為萬通源公司的股票,繼續銷售。

一個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暴富神話又橫空出世。

實際上,美國OTCBB市場與納斯達克市場(NASDAQ)完全是兩回事。OTCBB,即美國場外櫃檯交易系統,有點類似中國的三板市場。在OTCBB市場掛牌稱為「上櫃」,門檻並不高,並且不需要經過嚴格的審計。

萬通源公司的客戶多數是最初購買「保健品」的普通百姓,他們對美國股市交易一無所知。於洪剛正是利用這一點,故意混淆「上櫃」與「上市」兩個概念,大肆宣傳萬通源公司是一個美國上市公司,還煞有介事地告訴老百姓怎樣上美國OTCBB網站查詢,從而再次吸引了大量百姓來購買原始股。

在陽光財險大廈18樓,於洪剛還把原來帝傑公司辦公室重新裝修。前台兩側牆上,掛滿一幅幅他與歐美名人的合影,背景則是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交易電子屏行情圖。

但此前被查處終究還是讓於洪剛心有餘悸。為了規避執法部門的查處,萬通公司打出了「扶持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幌子,推出一個「消費即創業、股東即員工」的口號——彼時,瀋陽作為老工業基地,下崗問題嚴重。

連環套如何敲骨吸髓

「這是一場敲骨吸髓的騙局。」陳興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在這場騙局中,於洪剛接連設計了一個「步步驚心」的連環套。

花三十多萬美金買殼公司「萬通源」,只是這場高智商騙局的第一步。

變身萬通源公司後,業務員們開始新一輪的鼓吹:交1萬元就能得到400份每份價值15美元的美國納斯達克原始股,股票上市後馬上翻到6倍、7倍,公司將來擴大,股票拆分,能有20倍甚至上百倍收益。也就是說,1萬元能變成100萬!

如此誘人的利益,吸引更多的百姓投入到了購買萬通源「原始股」的行列中。本來因帝傑被查處而帶來的銷售下滑,由此逆轉。

到了2009年,由於萬通源公司遲遲沒有上市,一些客戶和代理商開始不斷要求於洪剛退錢。於洪剛開始編織這個騙局的第二個連環套——製造公司即將上市的假象。

為此,他先後註冊成立了瀋陽萬通健康用品製造有限公司、康平萬通商貿有限公司、遼寧萬通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以及瀋陽市和平區萬通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這4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都是他自己。

2009年5月,於洪剛宣佈這4家新公司與萬通源商貿公司共同組成了瀋陽萬通國際集團公司。這樣,瀋陽萬通就取代萬通源這家殼公司,在美國場外櫃檯交易系統OTCBB掛牌,股票代碼是VNTI,並以此對外謊稱公司已經上市——客戶所持有的萬通源原始股,也就相應變成瀋陽萬通國際集團的原始股。

很多客戶真的以為瀋陽萬通變成了一個由5個公司組成的大集團,並且在美國股市有了股票代碼。

隨後,於洪剛抓住客戶早點上市賺錢的心理,又編織了一個新的謊言——美國對上市公司的業績要求很嚴,原始股要想上市,股東和代理商還必須購買高價產品,以提高業績。

此時,萬通已經有三千多名穩定客戶和股東群體。在於洪剛所謂的美國上市業績要求下,他們繼續購買萬通公司的高價產品,其中包含進價500元但賣出9000元的「天然海岸」淨水機。

萬通原始股也水漲船高,已經從原來的每股1元迅速飆升到每股10.5元。而事實上,2009年5月,萬通公司在OTCBB系統的標價僅為0.2美元。

到2010年,這些客戶由於長年來一直購買高價產品,已經接近被吸乾榨盡。不過,於洪剛並不放過他們,又設計了第三步——小額貸款。

於洪剛利用其成立的萬通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向客戶提供貸款業務,用於購買萬通淨水機,客戶必須用自己的房產、車子或收入作抵押。

「如果貸款不能及時歸還,則以沒收原股票相要挾。」陳興憤怒地說。這些環環相扣的連環套,讓股東們一步步深陷其中,無法脫身。

那些上當的「股東」們

在這場連環騙局中,泥足深陷的三千多「股東」,大多都是退休老人和下崗職工。

他們對境外證券知識毫不知曉,對傳銷毫無警惕,卻又缺乏投資渠道,於是很輕易地成了於洪剛的獵物。

離開帝傑公司多年的陳興,至今還有些愧疚:「很多人是把下崗的錢、看病錢、養老錢投進來,賺這些昧心錢真是傷天害理。」

這些被萬通原始股的暴富神話所蠱惑的老人們,爭先恐後地掏錢買萬通產品和原始股。其間當地媒體的一些報導,至今讀來仍令人心酸:「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蘇阿姨掏出了自己的治病錢,高價購買帝傑公司的『降壓藥』,並對贈送的原始股如獲至寶。」

瀋陽市民林響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我姥姥在2005年購買瀋陽帝傑10萬元的原始股,後來又改成萬通國際公司,一直說要在美國上市,但一拖再拖,姥姥還不斷向家裡要錢,先後共花了將近20萬。現在老人因為這個事兒急出病住院,全家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另一位56歲的瀋陽店主孫阿姨也是一肚子苦水,「2008年萬通的人一次一次忽悠我老伴,叫我愛人投資萬通健康連鎖店,我不同意,但老伴硬要做萬通代理商,我們這麼多年做生意掙的六十多萬全買了萬通原始股,現在全泡湯了。」

更讓她著急的是,老伴由於是萬通代理商,這次也被關進看守所了。她前不久去看守所探望,問老伴後不後悔,他回答說:「後悔有啥用。這就是遊戲規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51

這樣也可以?網上銷售原始股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7563.html

近日,一種新型的融資方式在網上出現:一家創業公司在淘寶網開了店,銷售的產品竟然是自己公司的原始股;任何人只要花120元,就能買到100份股票,成為這家公司的股東。到目前為止,共有1002人出資購買,募集資金近百萬元。購買者多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的網購者,山西僅有1人購買。

1月30日上午,記者登錄這家公司的淘寶網店,網店的名稱叫做「美微會員卡在線直營店」,銷售的產品是「美微傳媒憑證登記式會員卡」,而開網店的公司叫做「美微傳媒」。

網店首頁的介紹稱,該公司創立發起的初衷是建立電視、雜誌和網絡的跨媒體營銷平台,公司的整體目標是將商業電視節目進行網絡營銷推廣,通過手機、PAD等移動客戶端快速、清晰地推送公司提供的節目。而發行原始股的目的,就是為了募集資金支持節目運作,並集結更多的社會資源為節目所用。

該公司負責人朱江稱,從網店購買會員卡就是在購買公司的原始股票。單位憑證為人民幣1.20元,最低認購100單位。也就是說,只需要120元下個單,就可以成為持有美微傳媒100股的原始股東。該店舖數據顯示,30天內共售出會員卡966件,也就是9.66萬股。單日售出最高紀錄為3萬股,網友拍得多的一次性購買達5000股。

到目前為止,光臨該網店並出手下單的網購一族超過1000人,美微傳媒通過這種方式共募集資金近百萬元。趙先生是這1000多名會員股東中惟一的山西人,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表示自己通過淘寶買了1000股,很看好這個網絡融資的模式。「如果行得通的話,比A股市場的新三板還要走得快。」

但省城一位證券界人士卻表示,網絡私募融資確有創新之處,但風險也不可避免。傳統私募需要聘請第三方機構進行監督和統計。但從目前來看,這家公司信息公開不夠透明,投資者很難把握公司的運營情況。而且,以會員卡的形式來兌換股票,是否合法也值得推敲。如果未來公司能夠獲得上市,那麼投資者用淘寶買來的股票收益是否得到保證,現在持有的原始股票未來是否具有流通性和法律效力,這也很難確定。

對於業界的質疑,朱江有自己的回應。他表示,公司作為從事商業電視節目製作的一家輕資產公司,不可能從銀行獲得資金支持,從投資機構那裡獲得青睞的機會也微乎其微。而網絡融資的門檻很低,即使不是有錢人也能成為公司的原始股東。其實,我就是在現實生活中發起了一場「大富翁遊戲」,考驗每個投資者的眼光。我願意在不觸犯法律法規底線的情況下,為國內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做新的嘗試和探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97

【小敗局】90後創業失敗總結:缺乏原始資本,急於貪大求成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8/58758.html

2011年我買了房,2013年我忍受不了一成不變的打工生活,將首付11萬的房子賣了開始創業。由於我們是個小縣城,2013年初房價在2800元左右,當然現在的房價是3300左右。這都是後話....

從我的世界裡永遠都是做個不平凡的人,朋友們都說我這輩子注定是個不平凡的人,若成能非富即貴不然既是乞丐不如。這話現在看來真是一點不錯.......

2013年初我賣了房子,手裡拿著8萬元開始創業,我前期的打算——房產中介,甚至我對於它的整個戰略都謀劃齊全了。註明一點:房產中介在我們小縣城是一個新興的東西。很多人還是不信任的。

首先說一下我的戰略吧:

第一步:一家房產中介起步,立足本地,將整個房產中介的管理、交易流程總結完畢,並成功實施;

第二步:建立本地的網上房產信息發佈平台,將其建立為一家實體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房產中介;

第三步:建立一手房房產團購平台。就是模仿新浪樂居(EJU.COM);

第四步:房產中介開展連鎖加盟模式

組建3位一體的,涵蓋一手房、二手房、線下實體、線上發佈的這樣一個房產中介的新型模式。

然後給大家展示一下我的實際操作方法(以大體時間為線展開):

2013年4月1日店面裝修完畢開業。當時是4名員工,底薪加提成模式,提成佔到中介費(中介費收取:總房款1.5%)30%,底薪是800元,一般情況下在我們本地一個月賣一套房子每個員工大概能拿到2150元左右。

2013年4月、5月兩個月一直都有跟進的單子,但是遲遲都是拿不下,我們中間也總結了很多經驗,其中5月我公司來了一位重量級人物,這位重量級人物是我的一個房產局的哥們。不得不承認他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工作熱情、效率,改進了我們的工作方法。終於在2013年6月、7月前期跟進的單子開始集中爆發,我粗略的算了一下,那兩個月的我的純盈利是2.4萬元,我指的是拋去員工開支,我的純盈利。

註明一下,房產中介在5月份我已經開始涉足一手房了,而且整個流程我能摸得非常清楚,這中間包括我看了很多房地產開發與銷售方面的書加上我們需要經常踩盤瞭解房價走勢。6月份我就接到了一個鄉鎮的社區開發的無產權的樓盤代理,當然我自己是沒有資金操作的,我就借助關係開始尋找銷售代理商,後來盤也接下來了,我每平方抽取5塊錢,按照這個算法我能獲得7萬元收益。但是最可悲的是那個樓盤操作的一塌糊塗,主要原因不是沒人買而是小產權無法辦理按揭貸款,代理商算上裝修,以及營銷開支總共損失了大概20萬左右。我現在感覺真是挺對不住人家的。

2013年8月,我的壓力還並不大,因為這個時候我還是非常有信心的,畢竟中介是賺錢的,自己也清楚的明白,只要好好操作中介我今年肯定能賺錢,明年就更沒問題了。

不幸的事情發生了,2013年8月由於我性子太急,感覺這樣賺錢太慢急於賺大錢,一心想做房產團購,加上前期我做的一個本地的房產信息發佈平台沒推廣好,我就一心想做成,上半月我寫房產團購網的企劃書,寫了2多頁,每個細節戰略我都認為安排的還能好。下半月就開始建站,花了1萬多塊錢,9月中旬,終於上線了。這個時候我就開始按照前期營銷方案開始準備做網站推廣。由於我手頭資金有限,網站推廣的難度隨之增加,經過分析我決定尋求開發商合作,本人是91年的,即沒有家庭背景又沒有資金,純靠自己闖,最後弄的焦頭爛額還是無濟於事,這個時候我手頭只有不到一萬塊錢了,房產中介那幫員工也開始軍心渙散,我一邊得穩住員工一邊還得尋求出路。事已至此我還是抱著最後的一絲希望打了兩期本地傳媒和兩個月的本地最有名的一個網站的首頁廣告花了3600塊錢,做完這些之後我一邊開始等待一邊開始重新分析我的網線,最後得出結論,團購網站的本身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問題就出在定位上,原因介紹:第一小縣城本身對於網絡的應用度不夠,第二針對與一個縣城單推房產團購是必死的因為房產不是快銷品,它的商品性質就注定了他不能成為大眾所耳熟能詳的平台,第三缺乏形式上的優勢,本地房地產還沒到需要整合營銷渠道的節點。

於是,我決定做第三個網站,前兩個分別是本地房產發佈平台,本地房產團購平台,總結了以上教訓我打算做本地的團購網站,我又借了兩萬多塊錢,開始我今年的第三個項目,我打算運用本地的團購網站把我的房產團購平台托起來。

大概是2014年11月初,中介由於沒資金運轉已經停了,我分析那時候自己也是鬼迷心竅了,網站開始籌備建設,就是找個普通程序員做個網站這個時候我和那位程序員已經很熟了不過還是收了我4000塊錢,也沒多少錢了,網站上線用了接近一個月,不過有一點我是很肯定自己的網站上線開始招商我們團隊6個人用了不到一個月商戶數量就達到200餘家。招商結束後,網站開始運作,第一個月的營業額破萬,廣告投入了接近兩萬,註:這個時候我已經開始負債了。網站團隊員工還需要工資,至元旦前我總共投訴3要多塊錢就單單本地團購網站這一塊。我的收入我說一下,我們抽點是5%,10000*0.05,也就是說我才賺了500塊錢,如果事情就這樣慢慢的發展也到無所謂,慢慢的就正常了,關鍵是這個時候我們的競爭對手出來了,本地一家門戶網站,論技術不相上下,我的還做了手機客戶端,主要問題是他的網站本身就是大眾所熟悉的這樣競爭起來我們就敗了。後來這家網站老闆找我說,其實這個本地的團購網站,根本無法維持一個公司的正常運轉,這是實話!而且我調查了一下,網站現在的銷售額大有下降趨勢,我們的廣告反而成了美團的廣告,由於我們的支付方式麻煩不夠靈活,缺乏技術支持,申請支付方式處處受限,導致支付方式「狹窄」。很多消費者和商家明白過來之後反而都轉戰美團。其實按照我最初的思路我是想先做本地團購再做本地網上商城的~~前功盡棄了。

創業失敗總結:

1、急於貪大求成。如果我能踏踏實實的做房產中介儘管賺錢速度不是這麼快但是決不至於現在的負債。

2、所做事業與自己原始資本不符。原來總以為操作個網站投資少,彙集資金速度快,其實不然,尤其是在小縣城,大眾對於網絡的認知、認可程度遠遠不濟,這主要的原因,我分析了一下,第一,有知識的青年朋友們都在大城市;第二網站推廣費用遠遠高於多數人所想,推廣的費用高的離譜而且還不能硬推。其實我想過這個問題,宣傳推廣的最高境界就是輿論氛圍,是一種風氣的製造。這是推廣的核心。

3、鋪的攤子太大,資金難以集中發力。當然這個主要原因也在於缺乏原始資本。

4、創新型行業創業引導為主。過程是很緩慢的,所以網站我現在就打算「養」起來。傳統行業雖然雖然賺錢慢但是成功率遠遠高於創新型行業。想急於通過創新型行業賺快錢是不現實的。

5、網絡創業試點地要選好,起步很重要,舉個例子吧,如果我的網站是在一個市級城市做推廣,推廣方式以網絡推廣為主以地面宣傳為輔可能就不是這麼慘。所以「平台」很重要。

現在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我能做的就是堅持穩住這個網站,只要還能留住它我就會堅持留住它,現在網站維護都是我一個人,光桿司令,僅需要晚上辦公就可以。所以白天我要找份工作,重新開始尋找機會等待創業的時機謀劃更好的項目。

給所有將要創業的夥伴們的幾點提醒:

1、不要急於求成,穩中求進,做事情一定要順勢而為,尤其是下坡路的時候儘量不要擴大投資。商戰不是不可以賭,但是要有價值的賭。

2、選擇好合適的項目不要頭腦發熱,不要把自己放到項目裡,要把自己的用戶放到項目裡,不要自己矇騙了自己,有些事情理想都是豐滿的,但是現實還是很骨感的。

3、少看大企業的一些發展規劃,當然戰略還是要學習的,不過創業者其實最該學習的東西,大佬們是真的無法教會的,這個也是教不來學不來的。其實很多黑馬人物,最缺乏的就是資本,很多人也都會運作資本,但是恰恰很缺乏資本,這一點只能依靠自己。

4、屌絲、菜鳥尤其是很多像我一樣缺乏原始資本又沒有條件融到資的創業者不要貪圖大,不要貪圖自己的宏偉大志,一定要記住要從小做起,要學會穩,其實如果你真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按部就班的做,你總會成功的。

5、網上看到很多大佬們追求百年企業,其實我們想一下哪有多少百年企業,紅頂商人胡雪巖,當年鋪的攤子那麼大,堪稱商業帝國,負面新聞一出不是也引起擠兌潮,倒閉了嗎;當年史玉柱不也是因為流動資金導致企業問題,最後別人欠他的錢都收不上來了;摩托羅拉、諾基亞,N年前我們看著他們堅不可摧不也是逐漸淡出商業舞台了嗎,企業越大風險越大。我看現在的支付寶就面臨這個問題還有微信支付,這些都存在大量隱患。

6、網絡是一個可以「暴富」的行業也是一個極具風險的行業——知名度高並不意味著財富多並不意味著大更不意味著安全。

7、網絡終究是個媒介、服務的載體,這是他永恆的定義。由此可見,對於互聯網創業永遠要記住兩條:第一,文字和圖片是至關重要的兩環;第二服務的便捷,是其成功必備的砝碼。網絡缺少便捷甚至比線下還要發雜就不要做網絡。

以上是我2013年創業失敗的全部過程以及總結。失敗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要吸取其中的經驗教訓,所以我拿來和大家分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35

原始股東 竟成高鐵救爛帳最大阻礙


2014-10-06  TCW  
 

 

比雞蛋還便宜的高鐵股價,比總資產還大的高鐵財務破洞,終於有救了?

通車七年,去年調漲票價,並淨賺三十三億元的台灣高鐵公司,卻遭交通部長葉匡時口吐真言:「高鐵已實質破產。」因為高鐵擁有四千五百七十五億元總負債、五百二十二億元累積虧損,但總資產僅五千零六億元,資不抵債。

這個糾纏多年的財務危機,如今終於出現具體的解方。除了泛公股機構要再度出錢救高鐵,包括大陸工程、長榮、富邦集團等原始股東,也須認賠收場。然而,原始股東們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與政府爭吵十幾年的問題如何解決,既攸關高鐵前途,也影響未來公共工程BOT(興建、營運、移轉)還玩不玩得下去。

高鐵提財務重整:減資打虧,再增資找新股東

高鐵公司與交通部計畫在十月正式提出的改善方案,針對高鐵財務兩大破洞而來。首先,因為政府原本只給高鐵公司營運特許期三十五年,龐大的工程成本依此年限倒推折舊金額,結果造成折舊攤提超過營收,帳面會計原則吃掉了一張張票價賺來的真金白銀。改善方案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將特許期延長四十年,大幅下修折舊攤提金額,讓高鐵財報變漂亮。

第二個破洞是本金加利息超過五百億元的特別股。這是當年高鐵興建資金不足,由泛公股機構加上原始大股東出資認購而來,但特別股陸續到期,高鐵卻擔心破產、不肯還錢。改善方案的計畫是,償還特別股後,將高鐵資本額先減少六成,打掉累積虧損,再增資三百億元、引進新股東。三百億當中,預計一百五十億元先由泛公股銀行和企業認購、五十億元由壽險業認購,一百億元待高鐵上市後再公開募集。

換句話說,原始股東須認賠六成,而新股東則可獲得經財務整型後,估計投資報酬率六.六%的新股票。這套方案九月下旬一經媒體披露,高鐵在興櫃的股票便立刻上漲了一八%。而六.六%的投報率,也傳出壽險公司興趣濃厚。

葉匡時和今年上任的官派高鐵董事長范志強,曾向原始大股東溝通,希望他們接受減資認賠的幅度,並且不得再參與新增資。「這東西(高鐵)對我們來說,已經是政府的了,他們要打苦主給大家看,我們能說什麼?」不便具名的高鐵民股董事說,原始大股東們早就想要退出,但「該做的事還是要做」。意即,與政府的爭議未解,不會束手就擒。

原始股東變苦主:三大求償若未解,對簿公堂

原始股東自認是「苦主」,主要來自三件事。首先是一九九五年高鐵招標前,經建會提供業者的運量預測為高點每日二十九萬人,三十五年的特許期便由此計算推估而來。但通車至今,平日運量最多不過約十三萬人,當初樂觀的營收數字跟著少掉一半以上,粗估特許到期前,共將少賺兩、三兆元。

其次,高鐵興建期間碰上九二一地震後提高建築耐震標準,成本大增、工期延宕,據估金額也逾兆元。第三,通車後政府要求高鐵提供老殘半價優惠票,七年來票價補貼九十多億元,高鐵要求政府埋單。

這三大爭議的帳該怎麼算,在殷琪(大陸工程董事長)還是高鐵董事長的時期,曾傳出求償四百多億元的訊息,而政府「接管」高鐵五年來,對此仍未具體協商。今年五月的高鐵董事會,曾決議若未獲處理,九月把這三大求償案交付仲裁。高鐵董事透露,九月中的董事會,眼看政府對財務改善方案有進度,於是又決議再給政府三個月的時間來處理求償案,若無法協商,十二月就會提出仲裁、進入法律程序。

也就是說,政府想在年底前搞定高鐵原始股東,讓財務改善方案順利進行,恐怕還得先通過三大求償案這一關。否則,先別說大陸工程等財團,高鐵持股一百張以下的小股東就有五萬七千多名(約占一五%股權),減資也會讓他們損失六成,影響改善方案在股東會的命運。

葉匡時說明交通部處理高鐵財務的原則,包括照顧全民利益,以及「六萬多名小股東當初相信政府而投資高鐵的權益,」凸顯了政府在高鐵的尷尬角色。因為高鐵董事會裡,官方和民股各占六席,三席獨立董事有兩席是前政府高官,董事會為了股東權益向政府求償,官派董事難有立場阻擋。

政府可以這樣做:交第三者仲裁,公開募新股

高鐵減資,有原始股份的公家機構(交通部航發會、行政院開發基金等)同樣受傷,增資要由公股機構參與,等於又要政府掏錢。高鐵BOT案十六年下來,玩成了這副官民糾纏不清的局面,五年前董事長改由官派,已形同「國營化」,未來財務改善方案調整股權,又將形同「國有化」,難怪已有論者提出高鐵不要變成「下一個台鐵」的憂慮。

其實,政府若要避免自己跟自己求償的矛盾,將三大求償案交付第三者仲裁,未嘗不是好方法;而高鐵減債、減資一身輕之後,政府與其害怕被指為圖利、要由公股機構認新股,也不如公開招募,讓價高者得,才是兼顧全民和小股東利益的解套之道。

【延伸閱讀】要向全民募資前,恐遇兩變數—高鐵財務重整未來計畫

●2014年10月:交通部將正式提出高鐵財務重整方案。變數一:立委揚言先降票價,否則杯葛方案

●2014年12月:高鐵對政府三大求償主張,若協調不成,可能交付仲裁。變數二:高鐵財務若無法改善,將面臨破產

●2015年1月:高鐵全面收回特別股,股本加利息約需支出502億元。應立委要求,高鐵票價可能調降。

●2015年3月:高鐵預計減資390億元,再由泛公股及企業增資200億元;延長特許期40年,至2073年。

●2016年:股票上市、全民認股,預計向大眾募資100億元。

整理: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48

原始生活二十一天 by C2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4/10/21/%E5%8E%9F%E5%A7%8B%E7%94%9F%E6%B4%BB%E4%BA%8C%E5%8D%81%E4%B8%80%E5%A4%A9/

原始生活二十一天

1385445305-81165541_m

在《原始生活二十一天》中,一群毫無畏懼的男女用自身的求生知識挑戰絕境

了解他們置身的新環境並進行嚴苛的考驗。

二十一天也可是個淨化治療,身體的毒素和有害的情緒通常會被釋放。

《二十一天》也是套影片,將面臨死亡的人愉快地度過了最後的二十一天。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二

十一天的現象,稱之為二十一天效應。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

重覆二十一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

香港的佔中行動已經超過二十一天,有多少人還在經歷嚴苛的每天,有多少人漸

漸已習慣化。但這些日子,一定在香港歷史留下,也在港人心中留下。

撤離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分離從來不易……

訓練有素的專業公司秘書,曾在多家上市公司,無論是主板和創業板。超過10年上市公司經驗涉及與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擁有雙碩士學位,專業為公司管治和工商管理,再加上各個領域專業文憑訓練,精通英語,中國和普通話。在英語教學和兒童發展有豐富經驗。願與您分享生活上的人和事。
Posted in 人生哲學 and tagged , , .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52

    改革煎熬 「高鐵原始股東 沒有把債留子孫」 高鐵董事長范志強完整告白

    2014-11-10  TWM
     
     

     

    高鐵新出爐的財務改善方案,引發原始股東醞釀向政府求償,高鐵董事長范志強接受本刊專訪指出,財改若不做,高鐵將破產、由政府買回,屆時損失更大。因此,執行減、增資等一連串計畫,是高鐵浴火重生的不得已決定。

    整理‧周岐原

    十月二十三日,高鐵公司經過六小時漫長討論後,董事會終於決議通過財務改善方案(以下簡稱財改方案)。股東臨時會通過後,高鐵公司將全數收回特別股,另外歸還站區用地,再減資普通股六成、增資三百億元;另一方面,高鐵特許營運期則將延長為七十五年。由於減資幅度不小,引發正反雙方爭議。本刊專訪高鐵公司董事長范志強,他催生此次財改方案的說明與心情如何,以下是專訪摘要整理:《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高鐵財務改善方案出爐後,部分人士認為,理應依據合約由政府買回,你的看法是?

    高鐵公司董事長范志強答(以下簡稱答):高鐵BOT案(興建─營運─移轉)歷經十餘年,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勉強走到今天這個地步。高鐵過去,不論是投標、興建或營運初期,我都沒有參與,沒有立場對過去的事表達意見。

    談股東損失

    若讓政府買回 更血本無歸高鐵公司面對目前財務困境,大概只剩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條是與政府協議,找出一個徹底解決問題的財務改善方案;假設財改方案行不通時,高鐵公司也不能只等著破產、依合約由政府買回,我們也會提請仲裁,維護股東權益。

    這一次高鐵公司能與政府達成共識,優先選擇財改方案而非政府買回,主要在於雙方均考量以全民、政府及股東利益為依歸,選擇以損害最小、效益最好的方案解決目前問題,達成三贏而非三輸的結果。就損害控管角度而言,採行財改方案,原始股東將損失三九○億元,主要因為原始股東將減資六成,其中包含政府公股與泛公股的普通股股東損失八十五億元,民股包含五大原始股東損失三○五億元;未來增資時,泛公股要出資一三○億元,民股出資七十億元。

    如果是政府買回的話,情況可能就很糟了。首先政府得出資三千九百億元以上,其實政府出資就是全民出資。損失也差距甚大,公股與泛公股的普通股、特別股股本,以及特別股的累積未付股息,合計大約五百億元,可能血本無歸。高鐵公司在原合約下承諾要給政府的一○五○億元回饋金,大概也追討無門,合計政府方面大概要損失一五五○億元。

    民股也不好受,合計普通股及特別股股本加股息大約七百億元,比財改方案的兩倍還多。採取財改方案,股東要減資六成,當然很痛;可是如果不做,公司就撐不了多久,破產後被政府買回,又要面臨可能所有投資化為烏有。最後決定優先推財改方案,也是在不得已情況之下,這個抉擇對我們董事而言,也非常痛苦。

    從其他效益分析,執行財改方案後,高鐵所有員工工作權獲得保障,他們的經驗與技術獲得保留。畢竟台灣只有這一條高速鐵路,老闆可以換,有經驗的夥計可是沒處找。

    反觀政府買回後,第一種方案是改為國營事業,必定引起社會對高鐵未來績效、服務品質的質疑;同時,員工能否就地轉為國營事業員工,也是問題重重。另一個方式是政府買回再委外經營(OT),這時同樣得給予特許營運期,與財改方案中政府付出代價無異。總之,政府買回說起來容易,可能只是下一個問題的開始,弄得不好,說不定重蹈覆轍,再搞出新的夢魘。

    談調降票價

    維護股東報酬 再降有困難問:這次財改方案中,高鐵公司票價最多只調降一百元,沒有降回去年十月一日的票價,也有批評聲浪?

    答:財改方案其中有很多看似獨立的措施,實際上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調降票價涉及全民利益,政府當然把它視為最重要的議題之一,但我也要顧及公司經營能否持續,股東有沒有合理報酬。經過財改方案後,票價有一定程度降低,雖然未能盡如人意,但高鐵公司一年將減少三十億元收入,再降實在有困難。

    其實,高鐵絕不是一種便宜的運具,舉世皆然。以這個票價來看,我們的票價在全世界高鐵中是很低的,僅高於中國及韓國。但中、韓兩條高鐵是由政府出資興建,不計攤提折舊,也沒有利息費用,如果我們也能不計這兩項成本,票價可以打對折,但是恐怕全民都要多交點稅。

    另外,談到未來高鐵公司的合理報酬,我認為如果平均每年稅後EPS(每股純益)低於○.五元,甚至在○.四元以下,恐怕吸引不了任何人參與增資。我覺得,不論對未來新增股東或原股東,維持一個長期、穩定的合理報酬,應該也是要被接受的。

    或許會有人挑戰這個觀點,認為「你的財務估算,畢竟只是估算,萬一實際結果超出預期,造成投資者暴利怎麼辦?」我可以負責任向大家說,財改方案還有一項「獲利平穩機制」。

    簡單講,這項措施就是在未來高鐵公司營運結果,如果有超額利潤的話,必須交給政府,由政府使用於高鐵相關指定用途,調降票價就是其中之一。這樣一來,票價就會回到合理的範圍。所以「延長特許期」、「票價」與「平穩機制」三者是環環相扣的。

    問:關於減資幅度六成,及增資三百億元,你可否深入說明?

    答:普通股減資、增資和返還站區土地以折抵回饋金,這三項措施也是環環相扣的方案。高鐵公司這次打消累積虧損,將把帳上累虧加計未償還的特別股累計股息一次處理。我們把政府原先給的五個站區事業發展用地地上權,透過公平鑑價取得鑑定金額,用來折抵部分給予政府的回饋金。透過這種資產處分,先彌補累積虧損,不足部分再由原股東減資補平,試算結果大約還要再減六成,也就是每股減六元。但我要強調,原始股東已經把過去虧損處理完了,沒有債留子孫疑慮。

    談未來計畫

    增資一百億 全民抽籤認股此外,我對原始股東投資高鐵公司十餘年,沒拿到一毛錢股息,未來還將被減資,也是感同身受。這個結果並不是今天的財改方案造成,歷年虧損是早已存在的事實,財改方案只是要解決面臨的困境而已。換句話說,股東手上的十元變成四元,是在我們研擬出財改方案之前,早已經虧掉了。

    未來將安排的增資,預定採兩階段、分三步驟辦理,目的在強化公司的財務體質。

    第一階段二百億元,將分為私募一三○億元、現金增資七十億元。私募全數由政府指定的泛公股認購,目的是確保政府可取得高鐵公司的經營主導權,這是政府接受財改方案、給予高鐵公司延長特許期至七十五年的先決條件,我們似乎也只能接受。現金增資七十億元,除了依法保留一○%給員工認購,其餘由原股東依比率認購,保障原股東參與增資的權利。

    第二階段是,未來高鐵公司將在上市前增資一百億元,由全民抽籤認股,讓全民共同分享高鐵的經營效益。當然這也是政府要求的。

    問:上任高鐵公司董事長八個月以來,你的感想是什麼?

    答:就我個人的看法,高鐵能在有效率、不延誤、也無大幅追加預算下順利完工,而且維持一定施工品質和服務水準,平心而論,這些原始股東貢獻也是值得肯定。

    目前高鐵準點率居世界之冠,許多評鑑得分甚至超越日本新幹線;但在收費方面,台灣高鐵票價在全世界高鐵間仍然很低。所以總的來說,台灣高鐵的整體表現還算不錯。我希望「忘記過去,面對未來」,繼續努力,在獲得民意支持及完成各項必要程序前提下,創造共贏。

    一次看懂高鐵改革七重點

    方 案重 點

    買回特別股全數買回特別股,金額約390億元變更特許年限由現行35年,延長為75年普通股減資減資6成約390億元,再增資300億元(第一階段私募130億元、現金增資70億元;第二階段全民釋股)

    中止站區

    開發將五個站區用地的50年地上權,歸還交通部,折抵部分給予政府的回饋金放棄案件協調優待票短收等三案放棄協調

    調整費率

    及票價計價機制將納入物價指數等變數,北高單程新票價約1530元獲利平穩機制年度稅後淨利逾45億元、未滿50億元時提撥50%;超過50億元時,提撥70%用於調降票價等用途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進入存亡關鍵時刻

    高鐵通車以來大事紀

    2007.03 ● 台北至左營全線通車2008.12 ● 變更折舊辦法,隔年起採用運量百分比法2009.09 ● 董事長由殷琪更換為歐晉德2012.06 ● 支付回饋金20億元予交通部2013.02 ● 多位特別股股東先後聲請給付股息;調漲票價2014.03 ● 董事長由歐晉德換為范志強;11月通過財務改善方案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400

    重整財務前 應先解決原始股東問題 破產、財改之外 高鐵有第三條路?

    2015-01-19  TWM
     
     

     

    高鐵若由政府接管,所須付出之社會成本極高,若不想墜落破產懸崖,高鐵還有哪些路可以走?

    各界提出的方案眾多,但多是治標不治本,回歸合約精神,處理爭議後再凝聚社會共識,提出務實財改方案,才是可行之道。

    撰文‧鄧 寧、鄭閔聲

    「我希望在我離開之後,高鐵還是能在合乎全民利益的前提下,永續經營。」一月十三日傍晚,交通部前部長葉匡時在離職歡送會上許下這個心願,而這段話,想必也是多數台灣民眾的共同期盼。

    只要看過財報的人應該都會同意,高鐵虧損源於嚴重的「先天失調」,這一點,政府與股東都無法撇清責任。我們若想要高鐵安穩地永續經營,需要的是一套能徹底改善公司體質的解決方案,而非反覆上演有如無限迴圈的短期資金紓困。

    因此,交通部與高鐵公司研議長遠的財務改善方案,方向正確;但基於公平正義原則,在徹底重整財務前,應先以合理方式,解決過去十八年的紛擾,才能使政府與民間股東心甘情願面對財改問題。

    商業仲裁後研擬特許年限與減增資金額高鐵原始股東、大陸工程董事長殷琪目前主張,政府在招標期間提供的運量評估數字失準、九二一大地震造成高鐵興建成本提高、政府未支付老殘優惠票價補助差額三項「不可抗力情事」,認為政府應支付高鐵公司三千億元;若政府有不同意見,應交付商業仲裁,兩造視仲裁結果,再進一步研議減增資與特許年限問題。

    根據《高鐵興建與營運合約》第十五章規定,若高鐵公司遇上足以影響營運的「不可抗力情事」,有權與政府協商「雙方合意之適當補償方式」。既然殷琪主張的三項情事,皆有直接或間接造成高鐵虧損的可能性,尤其老殘優惠票價補貼原本就不在合約文本之中,政府沒有理由不支付營運以來至二○一四年六月,積欠台灣高鐵超過一百億元票款短收差額;並且,亦該就另外兩項情事與台灣高鐵進行協調,甚至進行公正的商業仲裁。

    無論仲裁結果為何,完成仲裁後,高鐵公司的財務狀況都將更符合「實際經營成果」,屆時再研議財務改善方案,不僅更具正當性,也能計算出更符合大眾利益的特許年限,與減增資金額。

    至於仲裁後再進行財改是否會拖慢高鐵改革腳步?台灣高鐵董事長范志強表示,三項爭議情事仍在協調委員會階段,二月十六日後才能經董事會同意提出仲裁,但最晚也會在三月十六日前提出。

    退休基金認股利益全民共享非圖利財團為了替高鐵在破產與交通部財改方案以外尋找第三條路,社會各界近期熱烈發表各種解方,其中又以「以債作股」的討論度最為熱烈。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就建議交通部協調公股行庫,將手中特別股轉為普通股,以解決股東不願增資的窘境。金管會前主委施俊吉等人則主張,由政府協調銀行團,讓高鐵動用保障債權計畫專戶裡的四三二億元現金償還特別股本金。

    這些解決方案,只像是替奄奄一息的病人注射一劑強心針,實際上並沒有解決高鐵因為折舊攤提成本過高,導致營運入不敷出的病徵,度過了眼前的考驗,還是得找出一套可長可久的財務方案。更何況,要求公股銀行以「特別股轉普通股」,或動用計畫專戶,形同拉無辜的企業、銀行一同跳進高鐵財務黑洞,有「道德風險」,也不符合公司治理專業原則。

    至於殷琪曾在○九年提出將高鐵資產提早移交給政府,再由高鐵公司租回營運的建議(即ROT模式),近期又有立委提出類似構想,但交通部始終認為,要政府編列超過三千億元預算提前買回高鐵資產,且有立委認為此舉有圖利原始股東嫌疑,實務上幾乎不可行。

    由此可見,在政府與高鐵公司釐清興建、營運期間引發的爭議責任後,重新提出一套可行的財改方案,應是解決高鐵財務危機,並實現永續經營的最可行方向。

    朝野政黨對化解高鐵危機也有共識。民進黨立委柯建銘透露,他近期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會面後,蔡英文正認真思考「對國家與社會最有利的處理方案」。即將接任國民黨主席的朱立倫則呼籲,「高鐵財改不要摻入太多情緒和指控,應詳細徹底檢討,提出短、中、長期的方案。」再加上立法院長王金平承諾願以個人身分邀集朝野討論。一套有效的財改方案,看似仍有機會在高鐵破產之前出爐。

    有學者建議,既然交通部在這次的財改方案中,已拋出現金增資對象會優先考慮勞退、勞保、退撫等基金參與,未來上市還要全民認股;未來若重新推動財改方案,不妨考慮「完全」由勞保、勞退、退撫基金參與認股,以目前規畫每年五.九%的報酬率,有助於拉高各基金的績效,也能讓全民共享高鐵盈利,並且杜絕無謂的「圖利財團」質疑。

    救高鐵!各界方案比較

    方案重點爭議點

    以債作股特別股轉普通股特別股股東須認列折價損失,恐涉背信解凍銀行債權專戶讓高鐵動支專戶現金,償還特別股本金銀行團債權無法確保,

    明顯違反公司治理

    高捷模式─ROT政府提前買回高鐵,再交由原公司營運交通部認為會加重政府財政負擔

    交通部

    財改案1.原始股東減資六成2.延長特許年限40年外界擔心圖利特定對象

    整理:鄧 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506

    讀書劄記150318香港經濟史 (一) 由原始社會說起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3/18/%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50318%e9%a6%99%e6%b8%af%e7%b6%93%e6%bf%9f%e5%8f%b2-%e4%b8%80-%e7%94%b1%e5%8e%9f%e5%a7%8b%e7%a4%be%e6%9c%83%e8%aa%aa%e8%b5%b7/

    讀書劄記150318

    香港經濟史 (一) 由原始社會說起

    Create執筆

     

    香港經濟史》(2004)  盧受釆、盧冬青

     

    作者嘗試以 “經濟通史”定位本書。他以經濟學角度看待香港這個地方,由原始時代至英佔後期的發展,從而了解過去的輝煌年代,是由一連串機遇加上一系列的條件組合而成的。

     

    〈由原始居民說起〉

    香港最早的原居民從中原而來,但卻消失得很快。

    大約公元前4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中期,中國內地的先民已經遷徙到香港地區。他們在香港島的舂坎灣、南丫島的大灣和深灣、大嶼山的東灣和蟹地灣、屯門的湧浪等古人類遺址中留下了一批遺物。

     

    1970年代發掘的南丫島深灣遺址三座土葬墓,墓主的門齒都是鏟形,屬於亞洲的蒙古人種,與中原地區的人種相同,證明香港最早的居民是從中原遷來的。

     

    經濟活動當時並未活躍。原居民使用經過磨製的石器工具進行生產勞動,包括獵取動物、淺水捕撈,但仍未出現較大型的農漁業工具。先民尚處在采集和狩獵經濟的階段,農業和出海捕撈型的漁業還沒有出現。

    先民們以十人到百人左右的規模聚居,說明仍處在原始社會中的氏族社會階段。當時生產力還很低,人們的勞動尚不能創造剩餘價值,或者創造的剩餘價值極少,所以氏族內部都是實行自然分工和產品平均分配。***

     

    氏族之間經常會發生戰爭,敗方往往成批被俘。被俘者因為勞動生產率太低,做生產奴隸尚不夠資格,加上原始宗教中祭神的需要和食物的匱乏,被俘者往往難逃被殺被吃的命運。***

    南丫島深灣遺址就出土了大量顱骨碎片,但沒有肢體骨骼,並有明顯的火焚痕跡。考古學家認為這些死者很可能是作為「人牲」被砍頭祭祀後,又被吃掉肢體,並將頭顱焚化掩埋。這是華南最早發現的獵首祭祀和食人習俗的痕跡。

     

    這批原居民在香港地區生活了僅一千數百年。海面在公元前3000至公元前2000年間間歇升高,部分居民不得不遷往其他地方。加上氏族仇殺和獵首食人習俗的存在,使人口逐漸減少。另外,採集和狩獵經濟造成食物單一。魚貝類食物多,植物性食物少,加速疾病的蔓延。 這幾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使這批先民在香港地區永遠地消失,考古發掘再也沒有發現他們的蹤跡。

     

    〈後來的古越族〉

    第二批的遷入者為香港的經濟及文化帶來跳躍。

    大約公元前15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 (相當於中原的殷商時間),從廣東省附近來了一批古越族人,成為香港的第二批居民。據史書記載,「古越族」又稱 “百越族”。”百者,言其多也”,是形容百越族的部族很多。

    古越族多分布在資源豐富之地,其文化和生產技能在當時南方各民族中比較先進。來到香港的古越族同香港最早的居民相比,進化程度明顯提高,發展速度大大加快。

     

    在屯門的古越族遺址,總面積達到一萬多平方米,中間有一個約兩千平方米的中心區,埋藏著一排排的殘爐竈,數以萬計的殘爐箅和陶器碎片,數百件石製工具和飾物,以及紡輪、骨針等。 遺址內已有明顯的房屋建築遺跡,是香港最早的房屋。說明古越族已有住室可蔽風雨,亦有動植物食品可資果腹,並能利用植物纖維織布縫衣,過著簡陋但卻衣食無虞的原始漁村生活。

     

    在湧浪遺址以及東灣、虎地灣遺址附近,都發現了古越族的墓葬群,裏面的隨葬品似乎有一定的制度。湧浪最大的兩座墓內有10件大型石斧、石鉞出土,從形狀上看是武器。但其中石斧扁平穿孔,石鉞形體巨大,所用石料都是墨綠色泥板巖,打磨光滑,但質地軟而薄,不可能真正作為武器使用。考古學家鑒定那是代表身份的儀仗物,是原始社會領袖人物的權力象徵。***  其後更發現了製造銅器所用的石範和熔銅坩鍋,證明一部分青銅器是在香港製造的。

     

    五嶺南北是華南產生原始農業較早的地區之一,這裏的古越族人有一定的耕作經驗,部分人開始採用「刀耕火種」的方式種植農作物。由於不懂得施肥和輪作,在地力減退後便不得不轉移到其他地方。這使得古越族人逐漸由濱海遷往腹地,擴大了活動範圍。***

    許多古越族遺址均出土了紡輪,湧浪遺址並出土了貝針,證明族人能掌握紡織製衣技能。由採集經濟發展為原始農業經濟,由只靠採集天然產物到學會用自己的勞動來增加天然產物的產量,這是香港居民的一個飛躍。

     

    另一個飛躍是發展為近海漁業經濟。由開始時在沙灘上揀拾魚蝦貝類,發展為在內河和海岸垂釣下網,再伐木造船出海捕撈。當時只用簡陋的石器造船,據分析,造船方法是:先在木材上打入一排排石斧或石錛,迫使木材裂成大小不一的木板。然後用火烘烤使木板成為向內微彎的梭形。最後在木板邊緣刻成凹凸槽並用對接膠粘的辦法使船只成形。木板經過烘烤後能耐水浸,有可能再塗上天然塗料如樹脂、樹膠之類。

     

    湧浪遺址發現的石斧、石錛、石鑿和烘烤木板所用的灰坑,是迄今為止已發現的中國最早的製造木板船的設備。加上在湧浪和沙螺灣遺址發現的大型石錨,標誌著當時香港地區的古越族已經由使用木筏或獨木舟發展到使用木板船,這在中國古代航運史和漁業史上都應占有重要地位。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532

    中國動向跟投雲鋒基金:阿里巴巴系的原始股東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62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22 10:35 編輯

    中國動向跟投雲鋒基金:阿里巴巴系的原始股東
    作者:格隆匯 老漁
    導讀:阿里系港股火了,誰會是其中的受益者?格隆匯會員老漁通過在龐雜的信息中抽絲剝繭最終找到了一個港股上市公司,本期港股那點事就將他的“淘寶邏輯”分享給大家。不過需要提醒的是,該公司的短期漲幅較大,投資者需要仔細把握。

    上周,阿里健康(HK00241)火了一把,因為阿里巴巴宣布註資194億的在線交易藥品業務,從2015年3月23日停牌前的6.78港元,直接漲到12.26元,漲幅80%。後來,因為漲幅巨大,獲利回吐,周五收盤價為10.10元,目前市值是825億港元。而假如註資計劃全部完成,則總股本達到118.56億,以周五收盤的10.10元的價格計算,阿里健康的市值將達1200億港元。這就是人們對於互聯網的向往!(2015年4月20日星期一,今日收盤價為11.10港元。

    我們再來看本次註資的內容和目標集團的詳細情況:註資總額194億,其中股票支付32.74億股,股價5.28元;可轉債21.6億,轉股價5.808元。目標公司是2014年300萬向陳先生買的,現在的凈資產是200萬,到2015年3月底的一整年是賺了7088萬人民幣,約8860萬港幣。所以,預計註入市盈率是219倍。股票暫且不算錢,21.6億的可轉債每年利息2%,五年不轉的話(股價低於5.808元),是可以要現金的。這個方案,註資股東還是蠻劃算。而對於阿里健康的股票,註入一個想象空間無限的業務,在中國這個龐大的醫藥市場競爭取勝,也是非常好的事情。

    魔鬼在於細節:本次註資後,阿里巴巴直接持有28.43%的股份,這個被註資的股份,有18個月的禁售期,所以,市場上的股票再漲,目前也與阿里巴巴無關。市場上真正立即得益的是原來持有阿里健康的老股東。現在,我們來詳細研究一下阿里健康這幾年老股東的得益情況。

    在過去的2013年12月31日,阿里健康原名中信21世紀,股本是37億股,股價是0.56港元,市值是21億港元。連營業業務也就6億元,微利不虧損,這樣的公司丟到港股里,是完全不起眼的。但是,突然之前,驚濤巨浪來了,2014年1月23號的一份公告,宣布一個兩年20倍股即將誕生。


    我們來看看這份公告吧,鏈接如下: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123/LTN20140123652_C.pdf


    這份公告的核心內容是將向第三方(阿里巴巴)發行4,423,175,008股 認 購 股 份,認購總價是1,326,952,502港元,認購方是 Perfect Advance Holding Limited,於 英 屬 處 女 群 島 註冊 成 立,為Alibaba Holding之間接非全資附屬公司,這個公司就是最近公告中持有37.29%的公司,雲鋒基金在其中持有29.79%的股份,相當於阿里健康的股份1,317,570,045股,成本是每股0.3港元,總價值約4億港元,目前市值是146億港元。上升35倍。


    本次入股是阿里巴巴主導,但是,出於某種考慮,認購方將由阿里巴巴控股70.21%,而雲鋒基金由雲鋒二期有限合夥出面,占29.79%的股份,合共13.17億股的阿里健康。在本次認購全部完成後(最後確定為2014年4月30日)的九個月後(也就是2015年1月30日後,雲鋒基金將任何時間有權要求將這批股票轉到自己名下。


    大家都看出來了。這批雲鋒基金的股份已經升值巨大(不到一年,理論升幅30倍以上。)
    好了,我們已經看到,除了阿里健康的老股東(那些股東如果持有到現在,應該非常的幸運!因為這是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可售股份呀,一年20倍呀!),那樣的發財屬於偶然,而且可能是接力式的,一直從魚頭吃到尾的非常少。而雲鋒基金二期,是目前清晰可見的吃全魚者!


    我們再來看看雲鋒基金是啥東東?


    一:(百度)
    http://www.tuicool.com/articles/zaIr2ie雲鋒基金的那些事兒


    雲鋒基金和阿里巴巴集團(摘錄自上面鏈接)


    2011年9月,雲鋒基金再次出手。《華爾街日報》報道阿里巴巴集團啟動員工股權購買計劃。由矽谷銀湖、俄羅斯DST Global和雲鋒基金共同收購價值16億美元的阿里巴巴集團員工和股東所持股份。外界分析認為,這筆交易可能是為了實現股東變現的需求。在這次收購中,阿里巴巴集團的估值在320億美元,比起今日千億的估值,要少許多。


    有意思的是,與雲鋒基金有著密切關系的多家企業和機構也參與了這一股權回購計劃。他們是新浪、中國動向、紅杉中國資本及巨人網絡。這些公司通過投資雲峰基金的形式分別出資參與了上述計劃。根據巨人網絡和中國動向公布的消息,兩家公司的出資金額分別為5000萬美元和1億美元


    點評:這個資料很詳細,但是,也間接說明一個問題:雲鋒基金可能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有限合夥人。所以,看見他們投了這麽多項目,可是到底那些有限合夥人得益,或者將來會得益,還是不一樣的。


    二:雲鋒基金官網:http://www.yfc.cn/cn/team.html官網非常簡單明了,但是也幾乎只能算一個宣傳窗口,因為里面的信息太簡單啦。所以,我們直接貼圖了。

    雲鋒基金的創始人:馬雲和虞鋒




    雲鋒基金的投資企業,簡稱股東,其中大部分人是使用老板的個人資金投資,就我所知,目前只有巨人集團和中國動向使用了上市公司的資金投資。


    雲鋒基金投資的企業,這里分不清一期二期,也分不清每個具體項目的有限合夥人都有哪些,信息太有限啦。


    從這個主要投資的項目看,目前阿里巴巴和中信21世紀(阿里健康)已經成功,大大的成功了,阿里巴巴原始股賺了3倍以上,時間3年;中信21世紀還沒有套現,直接一年30倍(退出的時候有幾倍,另說了。)


    未上市的公司里,也有大塊頭:螞蟻金服,華大基因,小米等等。


    優酷土豆投資巨虧了。這個投資比較大,76億,未來看有沒有翻身機會。


    港股的寰亞傳媒曾經抱有很大的希望,可是林建嶽的豐德麗太強勢了。雲鋒也許微虧出局啦。


    從宣傳資料來看:雲鋒一期的總投資額(原始資本是)是一百億人民幣,約合15億美元。雲鋒二期是11億美元。其實一個未上市項目的投資額並不需要很大呀,可是一上市,泡泡就大了。二級市場股民苦啊!


    好了,通過順藤摸瓜,我們知道市值1200億的阿里健康背後,最賺錢的股東是誰了,就是雲鋒基金。雲鋒基金我們也已經大起底,了解了他的股東和投資項目了。現在我們再來下一步:跟我們小散有什麽聯系呢?


    要知道,參與雲鋒基金的投資者都是企業界的成功人士,我們是無緣得入的。而且,根據介紹,加入雲鋒基金有限合夥人的,大多數是以個人身份去投資的。這就更加只能讓我們眼饞流口水,感嘆生不逢時了。


    很幸運,我們還可以找到一些例外,就是以上市公司的身份去參與雲鋒基金LP的投資,而且贏得最大利潤,還能不出老千,多分紅給我們小股東的,這就是我們理想的投資對象了。


    各位可能知道我想說的公司了:中國動向,HK03818


    我們來看看他的投資情況,上圖片:


    這張表是我摘錄的中國動向2014年的年報,其中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


    第一項,就是雲鋒電子商務基金,目前的公允價值是32.29億人民幣,以6.2的匯率計算為美金是5.21億美金。這個是動向2011年用一億美金投資,然後2014年賣出了30%並分配後的價值,意味著總價值是7.5億,4年時間賺了6.5倍,難怪陳義紅要樂呵呵地派發特別股息了。


    而雲鋒基金二期,中國動向也投資了3000萬美元,其中在阿里健康第一次發股票的2013年5月,中國動向就出資了154萬美元,約占3%的份額。以盈利30倍,交20%的所得稅,22%的管理花紅計算,這個計劃目前價值是3952萬股,價值4.38億港元,扣除20%的所得稅是3.51億港元,扣除22%的管理花紅和費用後的實際收益可達2.73億,是總投資額154萬美元的23倍!


    很幸運,目前雲鋒基金的兩個大的成功項目都被中國動向占了,但是,根據雲鋒基金的歷程分析(2011年9月以後的雲鋒一期,二期的投資),中國動向未來還有其他的大塊頭項目,會有很大的收益。


    也許是投資嘗到了甜頭,從2013年開始,中國動向就加大了投資力度。當然,投資就會有風險,這不,投資近三個億的麥考林只收回了10%的成本,其他90%的錢都打了水漂,我相信對於動向老板陳義紅來說,震撼是巨大的,好在這次大虧損並沒有阻止陳老板繼續投資,也許當時動向的主業太麻煩,不投資,沒出路呀!而且,這次失敗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紅杉基金是國內頂級的VC機構,進入這個圈子交點大學費才夠交情!


    風險投資,十個只要成功一兩個,就可以保持整個組合不會太差,動向經歷了麥考林的大虧後,馬上又經歷了阿里巴巴的大賺,虧錢可以全部虧光投資額,可是賺錢可以賺幾倍的投資額,所以,一個組合有少數幾個投資項目結果不好是沒啥問題的(我今天就虧損了20%斬掉一個耍老千的股票,並且一笑置之!其他的股有大賺頭就行啦。),投資組合有大明星項目就行啦。中國動向短短三年多身兼阿里巴巴原始股和阿里健康的小非股兩大成功項目,運氣好到爆啊!


    因為高風險,中國動向當然更知道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而且,要選擇很知名,很大牌的籃子。過去幾年,中國動向除了投資了雲鋒基金的一期,二期共1.3億美金外,也投了別的大牌私募機構,總額達到13億多人民幣:中信夾層基金(中信集團)共3億元人民幣;镕煜基金2億元人民幣(不知名,紅杉的嗎?);德邦基金(郭廣昌系)2億元人民幣;元信東朝(杭州中策橡膠,國企,中國第一的朝陽輪胎)1.6億人民幣;上海磐信(莊濤,前中信資本總經理)2億多人民幣。除了雲鋒基金的投資,其他五個投資也都是2億人民幣的大手筆,一方面說明動向有錢,另外也表明表明動向的信心和氣魄。


    更有甚者,動向還玩起了短期借貸,信息披露,公司向雲南一家地產商借出短期貸款三個月六億人民幣的投資,年化息率22%(三個月,正常可賺3300萬人民幣!),不過這個風險太大,上市公司還是少投吧,搞出負面新聞就不好了,下次股東會得提提了。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中國動向的主營業務情況,以下是中國動向過去十年的總體財務狀況,如圖:




    中國動向是上次港股高峰的2007年10月10日上市的,發行價3.98元,發行總股數是14億4300萬股,募集資金57.43億元。這真是一個股市的幸運兒啊(身兼阿里巴巴和阿里健康的原始股東,也是運氣好到爆)。開盤第一天,收盤價是5.43港元,以當時總股本55.36億來計算是300億港元的市值。而8年後的今天,動向的市值才105億元(前幾天,才70多億元。)


    我們從動向的十年財務數據可以看出,2006年到2010年,動向的主營業務如旭日東升,突飛猛進,從8億到42億,2010年到2014年,動向的主營業務則日落西山,一年不如一年,從42億到12億。2014年年報中,公司的業務已經走出底部,庫存清理基本完成,營業店面緩慢擴張,公司主營自營化,互聯網化慢慢成為體系。


    公司選擇了子公司自營零售+經銷+加盟連鎖的運作方式,我覺得是可行的道路,公司的擴張會放慢,但是不會停止,投入不會很多,也不用說去並購別的大型服裝公司了


    這可能就不符合秦大中先生的思路和期望了,秦先生辭去首席營運官,也就很正常了,無用武之地啊!秦先生也許會再去本行創業,以他的年齡和資歷,是完全可以期望成功的。


    而中國動向,陳董把28歲的女兒提上來做執董,穩穩地守住,緩慢地擴張,做成家族百年老店,就可以啦,國外很多家族企業都是這樣的。也許要再看一兩個財報,一切就昭然若揭了。


    中國動向是輕資產公司,做品牌服裝為主,投資為輔。2014年專門成立投資分部,表示投資不再是打醬油,而是主業的一部分了。所以,要估中國動向的值,就得分開估主業服裝銷售和主業投資兩塊的值,再加起來,給一個折扣(體現安全邊際)。服裝歷史高位估值300億,那時候還完全沒有投資業,現在品牌還在,中國營銷+日本設計+意大利品牌,聯系到陳義紅的穩妥,給150億港元的2015—2016年估值(沒什麽理由哈。),投資部分比較深奧,但是總量已經很巨大,55億港元的可供分配金融資產,46億的現金和理財產品,總共100億了。里面還埋伏著好多大家夥的原始投資,也給150億港元吧(給投資估值保守點是非常必要的,世事難料啊,賺到手的錢才是真錢)。2015年底300億的估值,回到2007年剛上市的高峰(郭廣昌大佬2007年股市高峰期的估值,也是7年後才恢複並創出新高的!)


    以後的估值,就以後再說啦!


    我們不是來推薦股票的。所以,估值什麽的,就僅供參考啦!(我人微言輕,說話不算的,如果我說的話可以算數,我就要說:深圳市政府,好好考慮你的汽車限行,香港自由行政策吧,別老弄得老百姓左右為難啦!)。


    但是,這樣一種思路:尋找可以間接賺大錢的目標公司來投資,是我們分享本文的主要目的。從源頭上來看,大股東,或者大股東後面的關聯股東,在牛市中是賺錢最徹底,從魚頭吃到魚尾的利益既得者,如果是上市公司,如果能夠套取現金,如果能真心厚道,把投資所得公平地分派給股東,則是巨大的投資機會。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投資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本文歡迎正當交流和合理質疑,不歡迎謾罵和諷刺。未經作者本人授權同意,本文拒絕轉載。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本文言論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研究交流平臺,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219

    中国动向(HK03818)跟投云锋基金:阿里巴巴系的原始股东 老渔2014

    http://xueqiu.com/3714977098/41458571
    上周,阿里健康(HK00241)火了一把,因为阿里巴巴宣布注资194亿的在线交易药品业务,从2015年3月23日停牌前的6.78港元,直接涨到12.26元,涨幅80%。后来,因为涨幅巨大,获利回吐,周五收盘价为10.10元,目前市值是825亿港元。而假如注资计划全部完成,则总股本达到118.56亿,以周五收盘的10.10元的价格计算,阿里健康的市值将达1200亿港元。这就是人们对于互联网的向往!(2015年4月20日星期一,今日收盘价为11.10港元。
    我们再来看本次注资的内容和目标集团的详细情况:注资总额194亿,其中股票支付32.74亿股,股价5.28元;可转债21.6亿,转股价5.808元。目标公司是2014年300万向陈先生买的,现在的净资产是200万,到2015年3月底的一整年是赚了7088万人民币,约8860万港币。所以,预计注入市盈率是219倍。股票暂且不算钱,21.6亿的可转债每年利息2%,五年不转的话(股价低于5.808元),是可以要现金的。这个方案,注资股东还是蛮划算。而对于阿里健康的股票,注入一个想象空间无限的业务,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医药市场竞争取胜,也是非常好的事情。
    魔鬼在于细节:本次注资后,阿里巴巴直接持有28.43%的股份,这个被注资的股份,有18个月的禁售期,所以,市场上的股票再涨,目前也与阿里巴巴无关。市场上真正立即得益的是原来持有阿里健康的老股东。现在,我们来详细研究一下阿里健康这几年老股东的得益情况。
    在过去的2013年12月31日,阿里健康原名中信21世纪,股本是37亿股,股价是0.56港元,市值是21亿港元。连营业业务也就6亿元,微利不亏损,这样的公司丢到港股里,是完全不起眼的。但是,突然之前,惊涛巨浪来了,2014年1月23号的一份公告,宣布一个两年20倍股即将诞生。
    我们来看看这份公告吧,链接如下: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
    这份公告的核心内容是将向第三方(阿里巴巴)发行4,423,175,008股 认 购 股 份,认购总价是1,326,952,502港元,认购方 Perfect Advance Holding Limited,于 英 属 处 女 群 岛 注册 成 立,为Alibaba Holding之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这个公司就是最近公告中持有37.29%的公司,云锋基金在其中持有29.79%的股份,相当于阿里健康的股份1,317,570,045股,成本是每股0.3港元,总价值约4亿港元,目前市值是146亿港元。上升35倍。
        本次入股是阿里巴巴主导,但是,出于某种考虑,认购方将由阿里巴巴控股70.21%,而云锋基金由云锋二期有限合伙出面,占29.79%的股份,合共13.17亿股的阿里健康。在本次认购全部完成后(最后确定为2014年4月30日)的九个月后(也就是2015年1月30日后,云锋基金将任何时间有权要求将这批股票转到自己名下。
    大家都看出来了。这批云锋基金的股份已经升值巨大(不到一年,理论升幅30倍以上。)
        好了,我们已经看到,除了阿里健康的老股东(那些股东如果持有到现在,应该非常的幸运!因为这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可售股份呀,一年20倍呀!),那样的发财属于偶然,而且可能是接力式的,一直从鱼头吃到尾的非常少。而云锋基金二期,是目前清晰可见的吃全鱼者!
         我们再来看看云锋基金是啥东东?
        (百度)http://www.tuicool.com/articles/zaIr2ie云锋基金的那些事儿
          
    云锋基金和阿里巴巴集团(摘录自上面链接)

    2011年9月,云锋基金再次出手。《华尔街日报》报道阿里巴巴集团启动员工股权购买计划。由硅谷银湖、俄罗斯DST Global和云锋基金共同收购价值16亿美元的阿里巴巴集团员工和股东所持股份。外界分析认为,这笔交易可能是为了实现股东变现的需求。在这次收购中,阿里巴巴集团的估值在320亿美元,比起今日千亿的估值,要少许多。
    有意思的是,与云锋基金有着密切关系的多家企业和机构也参与了这一股权回购计划。他们是新浪、中国动向、红杉中国资本及巨人网络。这些公司通过投资云峰基金的形式分别出资参与了上述计划。根据巨人网络和中国动向公布的消息,两家公司的出资金额分别为5000万美元和1亿美元。
       点评:这个资料很详细,但是,也间接说明一个问题:云锋基金可能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有限合伙人。所以,看见他们投了这么多项目,可是到底那些有限合伙人得益,或者将来会得益,还是不一样的。
       
    二:云锋基金官网:http://www.yfc.cn/cn/team.html官网非常简单明了,但是也几乎只能算一个宣传窗口,因为里面的信息太简单啦。所以,我们直接贴图了。
       云锋基金的创始人:马云和虞锋

                                                 

    云锋基金的投资企业,简称股东,其中大部分人是使用老板的个人资金投资,就我所知,目前只有巨人集团和中国动向使用了上市公司的资金投资。


    云锋基金投资的企业,这里分不清一期二期,也分不清每个具体项目的有限合伙人都有哪些,信息太有限啦。


    从这个主要投资的项目看,目前阿里巴巴和中心21世纪(阿里健康)已经成功,大大的成功了,阿里巴巴原始股赚了3倍以上,时间3年;中信21世纪还没有套现,直接一年30倍(退出的时候有几倍,另说了。)
    未上市的公司里,也有大块头:蚂蚁金服,华大基因,小米等等。
    优酷土豆投资巨亏了。这个投资比较大,76亿,未来看有没有翻身机会。
    港股的寰亚传媒曾经抱有很大的希望,可是林建岳的丰德丽太强势了。云锋也许微亏出局啦。
    从宣传资料来看:云锋一期的总投资额(原始资本是)是一百亿人民币,约合15亿美元。云锋二期是11亿美元。其实一个未上市项目的投资额并不需要很大呀,可是一上市,泡泡就大了。二级市场股民苦啊!
    好了,通过顺藤摸瓜,我们知道市值1200亿的阿里健康背后,最赚钱的股东是谁了,就是云锋基金。云锋基金我们也已经大起底,了解了他的股东和投资项目了。现在我们再来下一步:跟我们小散有什么联系呢?
    要知道,参与云锋基金的投资者都是企业界的成功人士,我们是无缘得入的。而且,根据介绍,加入云锋基金有限合伙人的,大多数是以个人身份去投资的。这就更加只能让我们眼馋流口水,感叹生不逢时了。
    很幸运,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些例外,就是以上市公式的身份去参与云锋基金LP的投资,而且赢得最大利润,还能不出老千,多分红给我们小股东的,这就是我们理想的投资对象了。
    各位可能知道我想说的公司了:中国动向,HK03818
    我们来看看他的投资情况,上图片:


    这张表是我摘录的中国动向2014年的年报,其中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第一项,就是云锋电子商务基金,目前的公允价值是32.29亿人民币,以6.2的汇率计算为美金是5.21亿美金。这个是动向2011年用一亿美金投资,然后2014年卖出了30%并分配后的价值,意味着总价值是7.5亿,4年时间赚了6.5倍,难怪陈义红要乐呵呵地派发特别股息了。
    而云锋基金二期,中国动向也投资了3000万美元,其中在阿里健康第一次发股票的2013年5月,中国动向就出资了154万美元,约占3%的份额。以盈利30倍,交20%的所得税,22%的管理花红计算,这个计划目前价值是3952万股,价值4.38亿港元,扣除20%的所得税是3.51亿港元,扣除22%的管理花红和费用后的实际收益可达2.73亿,是总投资额154万美元的23倍!
    很幸运,目前云锋基金的两个大的成功项目都被中国动向占了,但是,根据云锋基金的历程分析(2011年9月以后的云锋一期,二期的投资),中国动向未来还有其他的大块头项目,会有很大的收益。
    也许是投资尝到了甜头,从2013年开始,中国动向就加大了投资力度。当然,投资就会有风险,这不,投资近三个亿的麦考林只收回了10%的成本,其他90%的钱都打了水漂,我相信对于动向老板陈义红来说,震撼是巨大的,好在这次大亏损并没有阻止陈老板继续投资,也许当时动向的主业太麻烦,不投资,没出路呀!而且,这次失败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红杉基金是国内顶级的VC机构,进入这个圈子交点大学费才够交情!
    风险投资,十个只要成功一两个,就可以保持整个组合不会太差,动向经历了麦考林的大亏后,马上又经历了阿里巴巴的大赚,亏钱可以全部亏光投资额,可是赚钱可以赚几倍的投资额,所以,一个组合有少数几个投资项目结果不好是没啥问题的(我今天就亏损了20%斩掉一个耍老千的股票,并且一笑置之!其他的股票有大赚头就行啦。),投资组合有大明星项目就行啦。中国动向身短短三年多兼阿里巴巴原始股和阿里健康的小非股两大成功项目,运气好到爆啊!
    因为高风险,中国动向当然更知道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且,要选择很知名,很大牌的篮子。过去几年,中国动向除了投资了云锋基金的一期,二期共1.3亿美金外,也投了别的大牌私募机构,总额达到13亿多人民币:中信夹层基金(中信集团)共3亿元人民币;镕煜基金2亿元人民币(不知名,红杉的吗?);德邦基金(郭广昌系)2亿元人民币;元信东朝(杭州中策橡胶,国企,中国第一的朝阳轮胎)1.6亿人民币;上海磐信(庄涛,前中信资本总经理)2亿多人民币。除了云锋基金的投资,其他五个投资也都是2亿人民币的大手笔,一方面说明动向有钱,另外也表明表明动向的信心和气魄。
    更有甚者,动向还玩起了短期借贷,信息披露,公司向云南一家地产商借出短期贷款三个月六亿人民币的投资,年化息率22%(三个月,正常可赚3300万人民币!),不过这个风险太大,上市公司还是少投吧,搞出负面新闻就不好了,下次股东会得提提了。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中国动向的主营业务情况,以下是中国动向过去十年的总体财务状况,如图:




    中国动向是上次港股高峰的2007年10月10日上市的,发行价3.98元,发行总股数是14亿4300万股,募集资金57.43亿元。这真是一个股市的幸运儿啊(身兼阿里巴巴和阿里健康的原始股东,也是运气好到爆)。开盘第一天,收盘价是5.43港元,以当时总股本55.36亿来计算是300亿港元的市值。而8年后的今天,动向的市值才105亿元(前几天,才70多亿元。)
    我们从动向的十年财务数据可以看出,2006年到2010年,动向的主营业务如旭日东升,突飞猛进,从8亿到42亿,2010年到2014年,动向的主营业务则日落西山,一年不如一年,从42亿到12亿。2014年年报中,公司的业务已经走出底部,库存清理基本完成,营业店面缓慢扩张,公司主营自营化,互联网化慢慢成为体系。
    公司选择了子公司自营零售+经销+加盟连锁的运作方式,我觉得是可行的道路,公司的扩张会放慢,但是不会停止,投入不会很多,也不用说去并购别的大型服装公司了
    这可能就不符合秦大中先生的思路和期望了,秦先生辞去首席营运官,也就很正常了,无用武之地啊!秦先生也许会再去本行创业,以他的年龄和资历,是完全可以期望成功的。
     而中国动向,陈董把28岁的女儿提上来做执董,稳稳地守住,缓慢地扩张,做成家族百年老店,就可以啦,国外很多家族企业都是这样的。也许要再看一两个财报,一切就昭然若揭了。
    中国动向是轻资产公司,做品牌服装为主,投资为辅。2014年专门成立投资分部,表示投资不再是打酱油,而是主业的一部分了。所以,要估中国动向的值,就得分开估主业服装销售和主业投资两块的值,再加起来,给一个折扣(体现安全边际)。服装历史高位估值300亿,那时候还完全没有投资业。现在品牌还在,中国营销+日本设计+意大利品牌,联系到陈义红的稳妥,给150亿港元的2015—2016年估值(没什么理由哈。),投资部分比较深奥,但是总量已经很巨大,55亿港元的可供分配金融资产,46亿的现金和理财产品,总共100亿了。里面还埋伏着好多大家伙的原始投资,也给150亿港元吧(给投资估值保守点是非常必要的,世事难料啊,赚到手的钱才是真钱)。2015年底300亿的估值,回到2007年刚上市的高峰(郭广昌大佬2007年股市高峰期的估值,也是7年后才恢复并创出新高的!)
    以后的估值,就以后再说啦!
    我们不是来推荐股票的。所以,估值什么的,就仅供参考啦!(我人微言轻,说话不算的,如果我说的话可以算数,我就要说:深圳市政府,好好考虑你的汽车限行,香港自由行政策吧,别老弄得老百姓左右为难啦!)。
    但是,这样一种思路:寻找可以间接赚大钱的目标公司来投资,是我们分享本文的主要目的。从源头上来看,大股东,或者大股东后面的关联股东,在牛市中是赚钱最彻底,从鱼头吃到鱼尾的利益既得者,如果是上市公司,如果能够套取现金,如果能真心厚道,把投资所得公平地分派给股东,则是巨大的投资机会。
    利益声明: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的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并经过合理推断。作者持有该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投资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本文欢迎正当交流和合理质疑,不欢迎谩骂和讽刺。未经作者本人授权同意,本文拒绝转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6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