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湯文亮﹕預測20年後樓市無意義

1 : GS(14)@2017-06-21 07:43:15

【明報專訊】有年輕朋友問我,謝國忠是何許人也,點解話香港樓市會跌足20年,老實說,我都唔知道謝國忠的背景,只知道他現在依然被稱為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師,如果我沒有記錯,他是上海人,當年他路經香港,每當有記者問他香港樓市前景,他的回答好似日本仔偷襲珍珠港一樣,重覆三個單字,就是「跌,跌,跌」!

樓市跌足20年 只是隨便說說

當記者追問謝老闆點解香港樓市會大跌,他會話香港的樓市專家早已給了答案,他不再重複,當時,香港沒有專業的樓市評論員,評論樓市的是股市評論員兼任,他們又怎會睇好樓市,預測樓市下跌少過三成的已經是大好友,就算唔支持都唔敢話謝國忠不對,或者這就是人必先自侮而後人侮之。

今日,謝國忠話香港樓市會跌足20年,唔需要用數據,我都會肯定這是一個錯誤的預測,其實預測樓市,10年已經是太久,1年就差不多,2015年我預測細價樓6個月爆煲,誰不知7個月之後,細價樓才開始下跌,只是多了1個月,我已經要擺認輸宴。如果當時我預測10年之後細價樓爆煲,即使現在細價樓樓價飈升,我仍然可以話10年時限仍未到,誰會知道到時候細價樓不會爆煲,這是沒有意思的預測。

現在,謝老闆用20年為期,更加沒有人可以挑戰他的預測,不過,20年後的預測的確沒有意思,我並不是說香港樓市不會經歷20年大蕭條,如果出現的話,只是由一些不可抗力事件引發,這不是正常的預測。

謝國忠唔覺醜我都醜

我認為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師應該說,如果香港遭受到一些不可抗力事件,或者第三次世界大戰,香港樓市會經歷20年大蕭條,在20年之後,如果香港樓市比現在還要蓬勃,就算有人問謝國忠,他就可以話那些不可抗力因素沒有出現,所以香港樓市沒有20年大蕭條,大家毋須過分解讀謝國忠的說話,他只不過是路經香港,有記者問,他隨口說說而已,大家千祈唔好認真,當我寫完了這篇文章有一個奇怪感覺,就是謝國忠唔覺得醜我都覺得醜。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127&issue=201706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089

【飲食籽】棄做交易員承繼父業 大學生:賣魚更有意義

1 : GS(14)@2017-08-17 08:10:44

梁國浩(Jason)可能是在旺角濕街市工作的首個賣魚的大學畢業生,今年29歲,6年前開始在爸爸的魚檔工作。



【飲食籽:識飲惜食】學歷和工作種類,看似是有必然關係。「讀得書多,將來必有出頭天」,小時候總有聽過這番話,學歷越高,賺錢自然越高多,付出的勞力亦越少,梁國浩(Jason)卻有別的想法。他可能是在旺角濕街市工作的首個大學畢業生,在魚檔工作,劏魚賣魚、送貨搬運……,做的大部份都是勞力工作,身上經常沾滿難聞的魚腥味,人人聞到味會敬而遠之,他卻自得奇樂。



記者小時候經過魚檔,總是被那血淋淋的畫面、那難聞的腥臭味嚇怕,長大後做了一個師奶,那恐懼感不減,尤其見到魚檔老闆劏田雞,儼如看恐怖片般心不禁揪一下。我告訴Jason自己最怕田雞,他二話不說用兩隻手捉實田雞,「用不用劏給你看?哈哈」他一臉稚氣地說。他今年29歲,穿上圍裙、水鞋,在身和臉上都有魚鱗,雙臂手瓜起?,卻經常滿臉笑容。他是一名大學生,城市大學金融學系畢業,副修會計,畢業後在證券行做交易員,做了3年,平均月薪有3至4萬。「我爸爸的魚檔,一路都缺人,見阿叔、哥哥做得辛苦,所以6年前來舖頭幫手。」他負責開舖收舖,天未光,每朝5點半便要回到魚檔,劏魚,將魚的各部位分類,送往酒樓食肆。「如果多魚劏,要做到中午一點多才吃飯,有時可以睡一、兩個小時,再回舖頭預備明天的工作,如開定單、落貨,做到下午5、6點左右才收工。」訪問三小時,見他劏了至少過百條大魚,先刨鱗,鱗片橫飛,再按不同部位分類,看起來熟練得很。



Jason爸爸梁治本希望兒子自然發展,隨自己興趣選擇合適的工作。

Jason劏魚的工夫由已劏魚廿多年的叔叔梁治光傳授。

鄰舖芽菜店老闆劉先生:「Jason很好,默默耕耘,全個街市都給他一個like,現在後生仔好少像他這樣。」


刨魚最容易整親,一打鱗魚一痛便會彈,不小心便會打到自己。

一條魚分開不同部位,怎樣定價,都是會計管理。


日做12小時 腥臭味纏身沒假放 

「我一開頭聞到死魚味真的想嘔,又試過整塊面都是血,隻手累到痠痛又震,都要用時間去適應。我小時候,無想過會來魚檔做,一向都是這樣說,讀得書多便不用做這份工,哈哈!不過,出來社會工作後,覺得還是要自己開心。」不過,有時受傷亦是難免。「刨魚最容易整親,一打鱗魚一痛便會彈,不小心便會打到自己。我劏魚不算快,始終都要小心。」他劏魚的工夫由叔叔梁治光教,已劏了廿多年,劏大魚頭要用最大力,Jason劏起碼要四4至5刀,叔叔最多兩刀,兩叔姪一齊劏,叔叔至少快一倍。「他劏魚數量多,日子有功,我要再勤力些就會像他這樣快。黃鱔白鱔起肉很難,到現在我仍然起得好差。剛才我說每日要做12小時其實不算多,我阿叔剛入行就要做足14小時,無休息,所以不算辛苦。」他續說,「做這份工都要犧牲,一般晚上11點前就要睡,始終體力勞動需要充足睡眠,放假時間又不穩定,約朋友好難。當見到其他朋友去街玩時,你還在工作,有時叫我星期六日去唱K睇戲,但我要看舖都無時間,甚至去旅行都少去,對上一次已是3年前,和太太去度蜜月了。」要數最要克服的,一定是那難聞的魚腥味。「這份是厭惡性工作,好簡單,如果只除件圍裙行出去,人家離遠已經避開你,因為聞到腥味,有些小朋友童年無忌,大大聲話好臭。好正常,每個人都不喜歡腥臭味,不會怪人,好彩屋企離舖頭近,惟有沖涼沖密些啦!」



5:30amJason每日第一個回舖,便準備劏魚分發訂貨送給不同酒樓食肆。

7:30am員工陸續返到,正是最忙的時候,趕住劏魚賣,單是朝早便要劏過百條以上。

9:30am爸爸由魚市場送到當日最新鮮的魚穫,Jason忙着搬貨。


11:30amJason有時要幫忙送貨,忙至下午一點多才吃飯。

3:00pmJason準備明天定單及埋數。


月薪3萬 「最好是收工無煩惱」

他以前做交易員,有時會需要穿西裝,出入金鐘,和魚檔完全是兩個世界。「我覺得賣魚有意義過做交易員,兩份工都是對住一堆數字,但賣魚是當我送到過去酒樓食肆有得用,大家又有得食,幫到這個社會運作。」但不怕知識不能學以致用嗎?「你見到一條魚分開不同部位,怎樣去定價,其實都是會計管理,只要你識便自然融入到。」Jason爸爸梁治本和很多怪獸家長不一樣,希望兒子自然發展。「社會每份職業都要有人做,不是你,便是其他人,我們不理別人眼光。賣魚劏魚都是服務社會,沒有甚麼問題,隨他自己選擇,做人始終都是搵兩餐和服務社會,做甚麼都無所謂,他做甚麼都支持。」現在他出固定糧,月薪3萬元。現在不少年輕人投訴現今社會缺乏向上爬的機會,他反而覺得,「所謂無得向上流,有時是自己限制了自己,其實行行出狀元,條條大路通羅馬,要成功有很多條路,只要你肯做肯捱,萬幾兩萬起薪做體力勞動是好簡單,肯做耐些3、4萬是不難,自己會喜歡這份工亦不定,不要收窄自己的選擇。」他說,自己不喜歡太靠運氣的工作。「對比起交易員工作,我還是喜歡賣魚,只要習慣了便不辛苦,但金融的壓力是好難習慣。我比較實幹些,一來穩定,二來工作簡單,甚至街市人和人相處都較簡單,最好是收工無煩惱!哈!」



民信肉食公司 旺角南頭街3號記者:何嘉茵攝影:蕭志南編輯:施明慧美術:黃創泰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817/201233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33

王弼﹕炒高港股有戰略意義

1 : GS(14)@2017-10-15 13:58:06

【明報專訊】有長期追看本欄的讀者,應該會記得2015年大時代王弼是比較早唱淡股市,認為牛市不可能持續,結果,中港股票泡沫於該年下半年爆破,港股從高峰下挫達35%。我重溫事件,並非認叻,而是要認錯。

估中了2015年那一次的高位又如何?之後,我一直留意中國經濟,並認為中國經濟最大風險,是其貨幣政策感染了西方惡習,以大量印鈔解決債務問題,人民手上拿着一大堆人民幣,嚷着要兌換成美元,而不同於自由浮動貨幣,人民幣作為不能浮動的貨幣,需有外匯作後盾,外匯儲備只有3萬億美元,人口卻有13億,大量資金往外逃,儲備不夠分,怎辦?這一個問題,我一路不能解答,以致我錯失了2016年初最低位買入港股的機會,雖然之後有買入美股和港樓,但論上升的瘋癲程度,當然遜於騰訊(0700)、吉利(0175)和恒大(3333)。而且,作為香港財演,如果講太多美股,不講港股,對於一些閱讀海外資訊或對外國文化了解覺得困難的朋友來說,我的美股建議確實不夠貼地。這些錯,我都得認。

製造A股慢牛 解決債務問題

回頭再看,原來人民幣危機解決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加強外匯管制。現在,資本外流成功堵截了,人民幣國際化可以說倒退了,但我認為,在目前情况下,人民幣根本不用急於國際化,所以暫時退一步,絕無大礙。中國對內債務雖然非常高,但如日本國債一樣,只要日本人不沽售國債,日圓和日債便能維持高企,所以這幾個月來,王弼多次強調,中國金融的系統風險已大大降低,換句話說,中港資產市場雨過天青,這一次的升市,絕對合理。

部署低水股票 吼券商航運股

當然,今次牛市的最大特色,是市寬不夠,強股愈強,弱股始終升不起,而且偏向中資股,香港傳統藍籌大企業,升幅較落後,所以我始終認為,北水(從多個渠道)是炒起這次股市的重要一環,一來,這是外匯管制加強後的必然結果,港股成為少數合法投資海外的渠道,另外,更有國家戰略意義,這個戰略,其實本欄兩年前已經講過(太早講,又是倒米,但就成了現在加注的信心)。炒起港股,是因為阿爺必須救A股,因為炒起A股,才能真正解決國內的債務問題,要達到這個目的,一定要有A股慢牛,因此炒起港股,令A股看來廉宜,絕對有戰略意義。我在多個媒體說過,今次股市升至2015年大時代高位,卻比當時健康得多。我認為,如果讀者錯過了早前第一波升浪,絕對不要緊,因為市寬不夠,意味很多股票仍未參與升市,最終,許多低水股票都一樣會被炒起。早前我講過,券商和航運股,是不錯的選擇,字數所限,希望下回分解。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13&issue=20171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479

Hea富生活:炒賣沒有意義?

1 : GS(14)@2018-01-08 00:50:15

上周看到中原老闆施永青先生的專欄,講述幾年前其生意拍檔提議將公司部份現金,效法其他行家用在投資物業上,但施生極力反對,認為專注本業才能創造價值,生意人應有之義,分散精力於一些「坐吓等收錢」的項目,只會令本業不進反退,賺到錢也得不償失,最後他也成功說服生意伙伴,成為公司大方向。幾年後他與舊伙記吃飯,舊伙記自立門戶後跟從舊老闆作風,專注本業,雖生意做得不錯,但話中有話埋怨老施的教誨,因為很多比他懶惰的行家,都因為炒樓而風山水起生活無憂,而他還日忙夜忙上不到岸。以上故事令我想起多年前到澳洲旅行,朋友邀請我們到其家中住幾天,盛情難卻,他們一家四口住在農莊,以種菜維生。丈夫每天5時起床耕種,晚上送貨,年終無休。想不到收入非常不錯,在澳洲算是小康中產。他說有些行家近年專注農地炒賣,賺到盤滿缽滿,已經不用種田了,每天炒股票物業過日子,非常寫意。如果是你,想做前者還是後者?近年全球資本市場因各國合力印銀紙,貨幣貶值而資產價格大幅上升,令專注發展實業投資自己事業、沒投資資產的朋友不是滋味,這的確是事實。如果事業上有一番成就還可作為對沖,但有時時也命也,一生白忙一場的生意人多的是。

賺到錢但心靈空虛

我認識有些全識炒股炒樓朋友,錢雖然賺到,但心靈空虛,不是飲飲食食就是應酬講股票攞消息,不問貢獻只問收獲。不在乎做過甚麼,只在乎得到甚麼,這真是快樂人生?那幾天看着澳洲朋友辛勤耕種,由種子開始,從無到有,然後一大車菜送到街市供給消費者,作為一個商人及投資者,有點自慚形穢,突然覺得他的工作才是實實在在的創造價值,為社會貢獻而換取生活所需吧,多有意思!反觀我,每天工作就是跟客戶談判條件,以及觀察市場而作出投資決定,跟大部份香港人一樣,工作只是販賣資訊及貨物的轉移,似乎對世界沒有創造到甚麼,只算勉強為城市的經濟推動作出點點貢獻。這沒有對錯,只是個人選擇,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各走極端也不是好事。平衡才是皇道。每人能力強項不同,事業發展是肯定自我的方法,如果只專注炒賣,就領略不到工作成果帶來的滿足感,這不是單純金錢可以得到的。而投資的優點是為家庭及自己帶來長遠的保障及選擇的自由,工作時間短更是我這Hea人所鍾愛,所以,二者不可偏廢。郭釗
http://fb.com/heaology.edu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21/202513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3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