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管濤:中國可逐步實施強勢人民幣政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8962.html

管濤:中國可逐步實施強勢人民幣政策

一財網 徐燕燕 2015-11-30 20:42:00

借鑒美國的經驗,中國也可以逐步確立實施強勢人民幣政策。

 

記者 徐燕燕 發自北京 

“借鑒美國的經驗,中國也可以逐步確立實施強勢人民幣政策。”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日前在參加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時指出。

管濤在講話中對美國“強勢美元”政策出臺的背景和內涵進行了闡述,並結合當下人民幣匯率改革的實踐,指出了未來改革的方向。

進一步推動

人民幣匯率市場化

2013年底,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 “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2014年3月17日擴大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區間。2015年8月11日優化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匯改以來到9月30日人民幣中間價和交易價分別下跌了3.9%和2.3%

管濤認為,新匯改後人民幣匯率下跌是市場化的自然結果。新匯改確定的“增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目標已初步實現。

“此次改革後,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基本確立,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基本完善。”管濤指出。

在管濤看來,未來的匯率機制改革的具體辦法是擴大或取消浮動區間;中間價變成參考價。更為關鍵的是:市場匯率是可變的;匯率水平是可信的;匯率變化是透明的;外匯幹預是例外的。

“強勢美元”的經驗

管濤認為,中國未來人民幣改革的方向,可以借鑒美國的“強勢美元”政策。

在論壇上,他介紹了“強勢美元”政策出臺的背景以及它的內涵。

時間倒回至1985~1995年,美元剛剛經歷了一輪貶值周期。“疲軟的美元確能對促進出口、抑制進口起到一定作用,但綜合來看對美國經濟的作用卻值得商榷。”管濤表示。

1995年時任美國財長的魯賓提出“強勢美元政策”的概念。1995年,克林頓政府對美國的對內對外政策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反思與評估。其間,魯賓被任命為財政部長,提出“強勢美元政策符合美國的利益”。

此後的十余年中,強勢美元有過多次的實踐。

管濤認為,強勢美元不代表美元只能漲不能跌,美國政府並未刻意采取任何工具和手段去支持某個匯率水平。“魯賓在1995年提出,強勢美元政策與匯率每日波動狀況沒有多大關系,其核心的隱含觀點是政府不應對外匯市場進行幹預,此後他所有的繼任者都堅持推行這一政策。”管濤指出。

2008年5月初,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在G7華盛頓會議之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強勢美元符合美國利益,匯率應由競爭性市場環境中的經濟基本面決定。

“強勢美元政策是以經濟基本面為支持的,強調對內平衡優先:經濟穩、貨幣穩;美國好、世界好;QE(量化寬松) ≠競爭性貶值。”管濤認為。

如何打造“強勢人民幣”

結合上述經驗,管濤進一步對未來人民幣匯率政策的選擇,提出了建議。管濤認為,借鑒美國的經驗,中國也可以逐步確立實施強勢人民幣政策。

在管濤看來,強勢人民幣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首先,反映中國經濟基本面的狀況;其次,提振對中國經濟貨幣的信心;第三,提升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管濤指出,中國在1994年初就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框架。匯率政策選擇成為匯率安排的重要內容。

他強調,制度應該是長期的、穩定的,而政策則是短期的、靈活的。第二,通脹目標制下,仍有中性的、寬松的、緊縮的貨幣政策。此外,要避免短期政策長期化、機制化。

在他看來,1994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已逐步確立了新興世界強勢貨幣的地位。具體表現在:1994年初~2014年底,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升值42.2%;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累計升值65.3%和92.7%,排BIS(國際清算銀行)61個監測貨幣中的第3位和第6位。

因此,借鑒美國經驗,中國可以逐步確立實施強勢人民幣政策。

“盡管近期面臨一定的人民幣匯率調整壓力,但強勢人民幣符合中長期中國經濟基本面狀況。”管濤指出,首先,中國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其次,制度創新進一步釋放紅利;第三,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增加境外本幣需求。

不過,管濤也強調,強勢人民幣並非主觀追求人民幣升值,而是在堅持“對內平衡優先”的原則下,靈活的匯率政策。

具體來看,管濤給出了三方面的建議:

第一,做對利率比穩定匯率更加重要。利率改革比匯率改革更緊迫,匯率政策要給利率政策讓路。

第二,匯率水平變化是結果而非目標。匯率短期波動是反映當時的經濟基本面;匯率水平變化是其他政策實施的最終結果。

第三,匯率政策是對外籌碼而非負擔。支持納入國際經濟政策協調,但非單方國際義務;支持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建設和區域貨幣合作。

 

 

編輯:黃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684

【新年特刊】管濤:“強勢人民幣”則經濟穩、貨幣穩,經濟強、貨幣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3048.html

【新年特刊】管濤:“強勢人民幣”則經濟穩、貨幣穩,經濟強、貨幣強

一財網 徐燕燕 2015-12-30 21:30:00

央行的匯率政策是靈活的,當強則強,當弱則弱,不是人為設定一個水平,為了穩定這一水平,而犧牲國內的經濟。

2015年,中國外匯市場風雲變幻——人民幣匯率從年初的貶值預期強烈,到3月初逐步穩定;8月11日新匯改的推出,再次帶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下跌;經過了10月的穩定,進入11月,在岸人民幣連續下跌,資本外流壓力加大。未來的人民幣匯率將何去何從,中國央行關於匯率的每一次表態,都引發全球市場的關註。

近期,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提出,中國可以效仿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實行“強勢人民幣政策”,他同時提出了未來匯率改革的具體辦法。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獨家專訪管濤,詳解“強勢人民幣”的內涵,並對中國的國際收支新常態和外匯管理政策進行解讀。

第一財經日報:近期,你在一些場合提出一個觀點是:中國可以效仿美國實行“強勢人民幣政策”,當下的中國和當年的美國有哪些相似之處?

管濤:上世紀90年代,美國的“強勢美元政策”出臺,有一個背景就是美國對匯率調控的方式改變了,由直接幹預轉向口頭幹預。所謂口頭幹預就是人家問你,政府對匯率有什麽態度?假如說自由浮動,那麽如果政府想幹預就沒有借口了,等於捆住了自己的手腳;如果你說匯率太強了,等於你認為匯率高估了,就會制造市場恐慌,大家都會拋售美元,造成美元更軟。只有講強勢美元,才能給自己留下很大的空間,政府既可以幹預,也可以不幹預,強了也可以幹預,弱了也可以幹預,等於給政府一個比較大的操作空間。

中國當前也是這樣的一個情況。這次“8·11新匯改”給市場感覺比較大的一個變化是,人民幣同美元脫鉤。原來人民幣盯住美元,大家認為是既定事實,都感覺不會變的,現在變成不確定的事情,大家都很想知道中國政府的匯率政策是什麽。貨幣政策可以是緊的、松的或者中性的。但是匯率政策,不能說升值的政策、貶值的政策或者穩定的政策。現在我們通常的表達是說穩定的政策,實際上是捆住了自己手腳。

“8·11新匯改”之後,市場一度產生恐慌,原因是上半年中國已經對外表態,不希望看到人民幣繼續貶值,但是8月份匯改後直接的結果卻是人民幣匯率下跌,所以市場形成了很大的困惑。

日報:但同時你又強調,強勢人民幣並不代表人民幣只能升值,應該如何理解“強勢”和“升貶值”之間的關系?

管濤:當央行逐漸退出對外匯市場的幹預,讓市場發揮作用時,人民幣匯率會有漲有跌。至於最終人民幣是漲還是跌,那是匯率市場化的自然結果,但很多市場人士喜歡把結果強加在央行的頭上去,認為匯率的漲跌是中國政府的所謂匯率升值或者貶值的政策。那是市場一廂情願。中國政府什麽時候說過把人民幣貶值當作當前的匯率政策?只不過現在的情況下,為了穩增長,采取降準降息的貨幣政策措施。至於降準降息之後,改變了市場預期,導致了市場外匯收支行為發生變化,從而產生了人民幣匯率下跌,那是市場交易的結果。

央行的匯率政策是靈活的,當強則強,當弱則弱,不是人為設定一個水平,為了穩定這一水平,而犧牲國內的經濟。以為強勢就是升值,我覺得這是對強勢人民幣政策的狹隘理解。升值還是貶值都是中性的,匯率水平變化是雙刃劍,不要人為貼一個價值標簽,做一個道德判斷,以為升值就是好事貶值就是壞事,或者貶值就是好事升值就是壞事。

日報:所以,你還提到一點就是“對內平衡優先,做對利率比穩定匯率更加重要”?

管濤:對內平衡優先,說白了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國是一個大國,在開放的經濟環境下,中國經濟好了,世界就好,海外持有人民幣資產才能真正有高的回報。不能只是想當然地認為,政府只有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才能維持大家對人民幣資產的信心,如果為了穩定匯率,而犧牲了國內經濟金融的穩定,那最後肯定是維持不住的,不可持續的。

比方說,現在有資本外流的壓力,也有經濟下行的壓力,這種情況下,應該通過降息的方式來穩定經濟,但是降息可能會造成資本外流壓力進一步加大,這時候匯率的穩定就要讓位於利率的調整。

日報:你對匯率改革提出的建議是:市場匯率是可變的;匯率水平是可信的;匯率變化是透明的;外匯幹預是例外的,應該怎樣理解?具體實現的途徑是什麽?

管濤:所謂匯率是“可變的”,就是匯率隨著經濟基本面的變化,能上能下、能漲能跌,漲和跌都不影響強勢貨幣政策的基本表述。

“可信的”就是市場價要圍繞中間價上下波動,成為一個可交割的價格,這一點通過“8·11新匯改”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未來需要進一步努力的是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價差的縮小,這一點在12月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籃子的評估報告中也有提及。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兩地不同的價格形成機制,由於在岸市場有管制的存在,套利不夠充分,市場沒辦法出清。未來當人民幣成為可兌換、可自由使用的貨幣後,這些問題就解決了。

所謂“透明的”,就是要正確理解匯率的漲跌,到市場找原因,而不是去政策上找原因。價格不是政府設定的價格,而是市場交易出來的價格。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政府逐漸退出對外匯市場的常態幹預,做到政府對外匯的幹預是例外的。

“例外的”情況包括:一是當外匯市場出現背離基本面的劇烈波動,可以幹預,不論是升值還是貶值;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短期內,外匯市場劇烈的波動,會造成市場信號的紊亂,這時候也可以幹預。不同情境下,幹預策略是不一樣的。如後面一種情況下,應該主要是被動幹預,即不去影響價格水平,而是給市場提供流動性,平滑市場,避免因為流動性的缺乏出現劇烈的波動。

日報:看第三季度以及前三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以及儲備資產的減少幅度都非常大,尤其是在第三季度,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239億美元。一些分析人士已經在用“持續惡化”這樣的表述,來形容當下的跨境資本流出情況。站在外匯管理的角度,現在這種規模的減少還在我們的容忍範圍之內嗎?

管濤:今年前三季度外匯儲備實際降幅(去掉估值效應)是2271億美元,以目前我國3萬多億的外匯儲備規模來看,這一水平並不多。如果按照傳統的衡量外儲是否安全的標準,我國早就超過下限標準,一般都認為是3~4個月的進口,或者能夠應付當年到期的外債,傳統指標來看,我們遠遠超過了警戒標準。當然,我們也不能夠對此掉以輕心。如果外匯儲備的下降持續較長時間,就有可能形成預期自我強化、自我實現的資本外流壓力不斷加大,最終在某個時點上就可能演變成一個非線性的、發散的過程,而非一個線性的、收斂的過程。

日報: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國經常和資本項目雙順差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未來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應當呈現怎樣的狀態?

管濤:以後國際收支“雙順差”不應該有了。新常態應該是經常項目有多大的順差,資本項目(非儲備資產和金融賬戶)就有多大的逆差,貿易順差越大、資本流出就越多,儲備資產基本不變。目前外匯儲備的減少是階段性的,主要原因是資本大量流出,帶來匯率調整的壓力,央行為了穩定匯率通過拋售外匯儲備的方式,為市場提供流動性。未來,隨著央行逐漸退出幹預,外匯儲備資產的變動,就主要是儲備投資收益,外匯市場上自求平衡,自主出清。

日報: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們的外匯管理政策導向和工具是不是也要發生相應的改變?

管濤:大的方向是用宏觀審慎代替原來的外匯管制。外匯管制是按照居民和非居民的界限來區分的,是針對居民和非居民的交易進行管制。而宏觀審慎是不區分居民和非居民,只是從風險角度,只要有發生風險的可能性,不管是居民還是非居民都要進行管理。比如說,此前宣布采取遠期購匯征收20%的外匯風險準備金,作為防範系統性風險的措施,這叫宏觀審慎。如果不讓我國的企業到境外去做什麽,或者限制居民和非居民之間的交易,這叫資本管制措施。

未來,即便是人民幣資本項目逐漸開放,宏觀審慎也是存在的。而且,從國際上來看,很多宏觀審慎措施不是危機應對的措施,而是常規的措施。像很多拉美國家,在危機時引入托賓稅,危機過去,沒有廢除該制度,而是把稅率降到0。去年歐盟也曾討論引進金融交易稅制度,以抑制對歐元交易的過度投機。

兩種辦法的效果,短期來看,外匯管制會比宏觀審慎更直接,但是中長期就不一定了,市場主體會找到新的方法來規避管制。綜合來看,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以價格手段為主的宏觀審慎會比行政手段在逆周期調節方面更加有效。

編輯:楊小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98

[瑞銀觀點]美國增長減速令美元強勢受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4894.html

[瑞銀觀點]美國增長減速令美元強勢受限

一財網 陳得能 2016-02-28 14:51:00

我們認為最可能發生的情形是,美聯儲將在3月會議上確認不會像去年12月季度預測規劃(staff projection)所預示的加息四次,但是極有可能比目前市場預期的加息次數要多

經過數年的精心準備後,美聯儲在去年12月會議上決定升息25個基點,這是九年來首次加息。市場的初步反應比較平靜,似乎早已對此了然於胸。然而,近期美國經濟數據顯示增長放緩、整體通脹走低,市場參與者開始思考美聯儲是否過早加息。對後續升息的預期因而下降,有人甚至認為美國經濟有衰退風險,聯儲的下次行動更可能是降息而非加息。

我們認為這是危言聳聽。近年來美國經濟持續回暖,經常被引用的能源行業疲軟、強勢美元帶來挑戰、中國經濟放緩等因素不大可能把美國經濟再次打入衰退深淵。我們認為最可能發生的情形是,美聯儲將在3月會議上確認不會像去年12月季度預測規劃(staff projection)所預示的加息四次,但是極有可能比目前市場預期的加息次數要多。當前市場已完全排除今年加息的可能性。從目前市場定價來看,我們預期美元在未來數月將重拾升勢。

盡管如此,我們也認為美元走強幅度有限。去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我們維持歐元/美元下限1.05以及美元/日元上限127的預測。當時,我們不排除歐元/美元跌至平價或者美元/日元升至130以上的可能性。然而,不要忘記長期公允價值,比如我們測算的購買力平價匯率,基於此我們認為美元強勢必然有限。

這種自然局限似乎阻止了美元兌多數發達國家貨幣進一步走高。然而,美元兌大多數新興市場貨幣升值。這帶來兩方面的後果:1) 新興市場的融資成本上升,導致多數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2) 美國進口成本進一步下降,從而導致美國通脹走低,並使美聯儲繼續升息的必要性下降。總體而言,我們認為美國與歐元區、日本以及新興市場之間的貨幣政策分化之勢很可能已在去年12月美聯儲首次加息前夕達到頂峰。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只有在全球通脹上揚、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企穩的情況下,美聯儲才有信心再次提高利率。然而,在全球通脹企穩的情形之下,市場也可能會把關註焦點放在歐洲央行縮減其債券購買計劃、所有采用負利率(一種危險的政策工具)的央行會進一步降低利率的可能性上。有鑒於此,美聯儲與多數其他央行之間的貨幣政策分歧不會日益擴大,而是會逐漸趨於同步。

歐洲央行寬松措施令歐元走軟,但未來將回升

未來數月歐元/美元下跌的原因不是美聯儲定價更趨合理化,就是歐洲央行進一步寬松貨幣政策。去年12月,歐洲央行宣布的寬松力度不如其承諾,令市場失望。此後,全球經濟表現疲軟,原油價格大幅下跌,使得歐洲央行實現其通脹目標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此我們預期3月會議上該行將祭出新一輪寬松措施,歐元很可能再度貶值,兌美元或將跌至1.08附近。

然而,考慮到我們對今年內經濟與原油價格的預測,歐元區通脹率很有可能在年底升至1%。在此情況下,我們認為市場將更加關註歐洲央行量化寬松(QE)何時終止,從而使歐元匯率升至購買力平價附近。目前我們估計歐元/美元的公允價值為1.26。當歐洲央行縮減QE的議論興起之時,歐元實際匯率與公允價值之間的缺口很可能會逐漸彌合,我們因此預測到今年底歐元/美元將升至1.16。(作者為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外匯分析師)

編輯:蘇蔓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202

鴻夏苦戀3千億賭局主客易位 郭台銘強勢查帳夏普

2016-03-03  TNM

如同愛情劇一般峰迴路轉,上週傳出修成正果的「鴻夏戀」,虧損累累的日本百年電子大廠夏普,在答應台灣兆元代工皇帝鴻海下聘併購後,竟突然提出自己還有一筆3,500億日圓(約新台幣1,038億元)的潛在負債,之前並未告知。這讓苦追4年、急於迎娶的鴻海總裁郭台銘十分氣憤,臨時決定婚事喊卡。

本刊調查,由於夏普希望趕在3月7日簽約,給了郭台銘拉高姿態的空間。過去主將親征的郭台銘現在冷處理,派出查帳部隊並由副總裁戴正吳等親信與夏普談判,修正原本下聘的多項條件,甚至重新議價。這場愛情長跑如何能抵終點,郭台銘是否會成為收購日本大商社的台灣第一人,備受關注。

上週五(二月二十六日)中午十二點,位於深圳的鴻海龍華廠,十多位西裝筆挺的日本人站在大廳焦急等待,「請問何時可以與郭董(郭台銘)見面?」出面接待的秘書向帶頭的日本主管說:「很抱歉,郭董有重要會議,請各位稍待。」半小時後,鴻海副總裁戴正吳才代表郭台銘出面招呼,邀請他們前往會議室。

這群日本人可不是普通客人,領頭那個戴著眼鏡、兩鬢花白的中年人,正是轟動業界的「鴻夏戀」主角,日本夏普社長高橋興三。

潛在負債 郭董怒

這場唱了四年的愛情追逐戲碼,在修成正果的最後一刻變調。就在夏普舉行臨時董事會,決定下嫁鴻海的前一天(二十四日)早上,一封表列高達一百項約三五○○億日圓的或有負債(潛在負債)的電子郵件,徹底惹火了郭台銘。這讓高橋興三在龍華廠內,坐了八小時的冷板凳,直到晚上八點,郭台銘才步出他的辦公室,見了高橋一面,接受夏普方面的道歉。

「雖然郭董第一時間沒見高橋,但以戴正吳為首的鴻海團隊,從中午就跟夏普主管們一路開會到晚上,釐清負債內容,雙方敲定由鴻海派出查核團隊,再度前往夏普總部進行徹底的查帳,最後郭董才答應見他。」知情人士向本刊透露。

高橋興三才見過郭台銘,夏普又透過日本媒體放話,指稱雙方敲定延至三月七日簽約。未料,過去一向「主動急娶」的鴻海,卻主動發聲明否認,直接打臉「趕著嫁」的夏普。

因為,雙方態勢已主客易位,鴻海掌握發球權,更何況郭台銘擔心夏普是不是還有更大的洞。「夏普最後才丟出來的東西(或有負債),讓郭董很擔心是否有隱藏的未爆彈,更擔心會有像東芝(Toshiba)、奧林巴斯(Olympus)一樣的假帳醜聞,要求重要主管都得去深入查核。」知情人士說。

寶地查核 再議約

二十七日中午,夏普團隊離開龍華廠,同時,郭台銘也派出富智康總裁池育陽等集團高階主管,與律師陳玲玉、財務顧問JPMorgan等數十位查帳團隊前往夏普總部,進行深度的實地查核(Due Diligence,簡稱D D)。

「儘管夏普期望簽約日期定在三月七日前,但鴻海堅持,需待釐清相關債務疑點後,才會敲定後續的簽約時程。」鴻海主管說。

時間回到上周四(二十五日)中午,夏普董事會無異議通過答應下嫁鴻海,外界原以為唱了四年的鴻夏戀終於可以修正成果,沒想到,還沒見到敲鑼打鼓的花轎迎娶大禮,當天下午鴻海就主動宣布暫緩簽約,新郎拂袖落跑的情節,令人錯愕。

原來,前一天(二十四日)上午,夏普傳了一封電子郵件到郭台鉻辦公室,告知公司仍有高達三五00億日圓的或有負債(潛在負債)。在現場的鴻海主管們看到,電郵裡列出高達一百項的或有負債清單,無不臉色鐵青,紛紛大罵:「夏普真的是欺人太甚。」

一向作風霸氣的郭台銘,更是憤怒。原本一樁興高彩烈的喜事,這下變成潛在高負債,讓追了夏普四年的郭台銘大失面子。脹紅了臉,餘怒未消的他,轉頭就吩咐祕書:「明天飛日本的行程全部取消。」同時指派戴正吳聯繫律師與會計師,擬好暫緩簽約聲明,準備與夏普進行下一波談判。原本上周四計畫現身日本的郭台銘,反而出席中國的一場活動。

再續前緣要技術

郭台銘是在二0一二年規畫以每股五五0元日圓、合計六七0億日圓(新台幣一九七億元)取得夏普九.九%股權,不久夏普股價大跌,郭台銘欲重新訂價遭拒。去年八月,夏普因持續虧損,陷財務危機,釋放願意接受過半股權給鴻海,讓一度分手的鴻夏戀,有再續前緣的機會。

去年股東會上,郭台銘回應小股東「為何一直不放棄夏普」的提問,他說,台廠與日本互補大於競爭,與韓國則是purecompetition(純粹是競爭),而且是血淋淋的競爭。「有了夏普,我們在面板技術上,可與韓國的差距縮短。」

為了迎娶夏普,郭台銘不惜斥資七千億日圓(二0七六億元),今年初,日本官民基金革新產業機構(INCJ)還殺出半途搶親,從金援夏普三千億日圓一路加碼到一兆日圓,打算合併夏普與另一家面板廠日本顯示器公司(JDI),這讓一路苦追的郭台銘碰上半途殺出的小王。

農曆年前的二月五日,原本以為鴻夏戀會有結果的郭台鉻飛往日本,他脖子上披著鮮豔的黃色關公圍巾,信心滿滿的走進夏普總部,歷經六小時會談,他步出會場宣布二月底會與夏普簽署收購協議。沒想到,夏普無情打臉,強調只是將鴻海提案延長到二月二十九日,鴻海與INCJ仍處同一基礎上,一副「郎有情、妹無意」的高姿態。

小王殺出 抬高價

但本刊調查,INCJ從頭到尾都不打算真的要出資,只是協助夏普抬高身價。一位外資圈人士就向本刊透露:「INCJ的介入,讓郭董因此要多出二0%的溢價才能買下夏普。」

然郭台銘也清楚此事,一位他的親信透露:「INCJ喊出一兆日圓的金援案,大部分都是別人的錢,沒有一毛是自己出;反觀郭董不但先收購夏普債權銀行的二千億日圓的特別股,還提出尊重夏普經營自主權、維持營運一致性與員工就業、沿用夏普品牌及不讓技術外流等五個不變承諾,遠比INCJ有誠意。」

郭台銘寧願多出二成的溢價,還承諾五個不變,關鍵在於,四年前,郭台銘原訂在大阪夏普堺工廠舉行記者會宣布鴻夏戀結果,孰料雙方價格談不攏,郭台銘當天就飛回台北,留下台日上百名媒體在現場瞪眼的尷尬場面。

「上次破局,夏普一直對外放話,暗指鴻海買貴不認帳,讓郭董相當火大。這次談判過程,夏普仍不斷用誠信來指控鴻海,還加了INCJ攪局,感覺很不舒服,但郭董仍展現對夏普的最大誠意,就是要向日本人宣示,鴻海是個有誠信的公司,扭轉日本人對郭台銘的印象。」知情人士說。

未達業績 沒獎勵

天涯何處無芳草,對掌管去年營收破新台幣四兆元鴻海帝國的郭台銘而言,為何執意非娶營運績效不佳、多年來虧損累累的夏普不可?「郭台銘的鴻海就算做到全球代工龍頭、他被稱為代工皇帝,但依舊只是替人作嫁,更何況未來鴻海的成長動力,已經陷入瓶頸。」一位同業不諱言的說。

據調查,農曆年前,鴻海每年固定舉行動員大會上,照例親自聽各部門成果發表的郭台銘,聽完所有業務簡報後,竟然大發雷霆,因為有高達六成以上的部門營收或獲利未達標,這是自二00八年金融海嘯以來,最慘的一次。

「郭董氣到當場發飆,怒斥你們交出這種成績單,還想要我發股票來獎勵你們,門都沒有。今年的股票都不要抽了!雖然,達標的部門最後還是有股票抽,但這也是郭董第一次說不抽股票。」一位參與的鴻海主管私下透露。

其實,鴻海帝國過去每年二、三成的高成長早已不復見,尤其鴻海的大客戶蘋果,這幾年來,也積極分散手中產品的訂單給更多供應商,除了原來就有的代工廠和碩(iPhone、Pad)、廣達(NB)以及英業達(iPad),現在又增加仁寶(iPad)以及緯創(iPhone)爭食大餅。「如何提供大客戶蘋果一條龍式服務,或者吃下更多零組件訂單,就成了郭董的當務之急,夏普手中擁有的尖端面板技術,不但與鴻海互補,也是蘋果十分需要的戰略物資。」一位資深產業分析師說。

可撓面板 吃蘋果

蘋果預計今年下半年推出的新一代iPhone(iPhone7),傳言將用AM-OLED(可撓式主動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號稱更輕薄、省電,並具有可撓式的尖端面板技術,目前全世界有能力供應的廠商,僅有三星、LGD以及日本的JDI,但各家的生產良率都很差。

去年下半年,蘋果曾找上同樣擁有技術的友達,業界一度傳出,蘋果打算拿出三百億元給友達蓋OLED生產線,但遭婉拒,這讓郭台銘更篤定要搶下夏普的決心。

更何況,夏普本身擁有的高階面板產能,剛好與鴻海旗下的群創互補,除了提供大客戶蘋果之外,也能滿足目前已占全球近五成市占率的中國手機品牌,如小米、聯想與中興等業者對高階面板產能的需求。「有了蘋果、中國這兩大靠山,郭董才敢豪賭夏普這一局。」一位同業財務長分析。

除了面板外,郭台銘看重夏普的另一項就是品牌。夏普是舉世聞名的全球品牌,從白色家電、電視到手機都十分出名,在日本更是前三大品牌之一。「從十年前的主機板,到這兩年的手機到大電視,郭董個人投資品牌早就不是新鮮事,這次能吃下夏普,更可以大張旗鼓的,以夏普品牌征戰全世界,讓鴻海帝國從製造跨入品牌,對郭董的意義更為重大。」資深業者觀察。

福禍未定 大豪賭

拿下夏普對郭台銘有不得不的壓力,但合併後隨之而來的是能否「白頭到老」的台日企業融合問題。「台灣曾是日本殖民地,現在瞬間變成他門百年企業的老闆,老一輩的日籍員工能否接受,是郭董要面對的最大挑戰。」新加坡管理大學應用管理系客座教授康榮寶說。

至於雙方眼前要解決的或有負債問題,康榮寶表示,或有負債往往是併購中成本最高的部分,當初明基併購西門子就是併購完才發現這個問題,最後虧了三百多億收場。日本人願意先告訴你三千五百億日圓的或有負債已經不錯了,問題是鴻海有沒有去好好查?而且雙方已經談了四年,哪有開完會才知道夏普有三千五百億的或有負債?「只要學過會計的都會覺得很離譜!」

不過,由於「現在夏普董事會已經通過接受鴻海提案,在沒有退路的情形下,夏普社長高橋興三只好主動與鴻海溝通,雙方各退一步、也許各分攤一半就可以解決或有負債的問題。」

只是,鴻海手上現金六千億元,若以七千億日圓併購金額,加上三五00億日圓潛在負債,這樁高達三千億元的賭局,對鴻海集團是福是禍,是否步入李焜耀二00六年買西門子,最後損失三五0億元失敗收場,仍有待觀察。

撰文:曹以斌、陳仲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37

強勢股大作戰 林智遠

強勢股大作戰

恒指從去年高位回落,到最近回穩,至上週收市仍跌逾28%;同期,強勢股仍持續平穩或上升。業績公布期剛過,強勢股和大家的股份業績如何?部署投資,業績不可不看!恒指大跌中的強勢股

連續分析的騰訊(700)及舜宇(2382),都在業績公布後,股價有顯著升幅。分享騰訊,看業績中一些隱憂;分享舜宇,看年與年的業績變化。今天再進一步,比較兩股外,更與去年曾分析的瑞聲(2018),比併業績。選擇此三股,原因就是在恒指大跌中,此三股股價仍保持強勢,騰訊僅跌3%,舜宇及瑞聲更升了接近三成。瑞聲在3月23日公布業績後,與騰訊及舜宇一樣,股價也有顯著升幅,翌日升4%,及後最高曾升10%,上週收市仍累升6%。同樣,公布業績後,騰訊累升4%,舜宇累升18%,舜宇顯然最優勝。瑞聲2015年的收入突破百億,逾117億元人民幣,按年升32%,年度溢利更升35%,毛利率升1%至42%,而溢利率亦升0.5%至26.5%。有投行說舜宇的16%毛利率,是高毛利率;那麼,瑞聲的42%或騰訊的60%,怎形容呢?

業績大比併

跟從上週分析舜宇的方法,附表以瑞聲2015年的數據,與2014年及過去五年平均的業績數據比較,發現瑞聲2015年的所有數據,都較2014年優勝;比較過去五年平均,也不遑多讓,僅毛利率及溢利率稍低於平均。附表亦列出舜宇的數據及騰訊的數據,以作比併。大家會發現,騰訊及舜宇過去五年平均增長較出色,但兩者2015年增長卻在平均之下;反之,瑞聲的2015年增長卻在平均之上。在毛利率及溢利率方面,騰訊較出色,瑞聲其次,舜宇較低,但騰訊及舜宇有收縮之勢,瑞聲卻保持平穩。瑞聲的股本回報率最高,但負債比率卻最低;反之,騰訊股本回報率回落,但負債比率卻上升。比併三股,瑞聲的估值不應是三股中最低,但瑞聲的上週市盈率卻是三股中最低。此情況是否代表,市場對瑞聲保持增長或相同溢利率沒有信心?又或假如瑞聲的估值合理,騰訊及舜宇的市盈率又怎解釋?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659

強勢股大作戰 林智遠

強勢股大作戰

恒指從去年高位回落,到最近回穩,至上週收市仍跌逾28%;同期,強勢股仍持續平穩或上升。業績公布期剛過,強勢股和大家的股份業績如何?部署投資,業績不可不看!恒指大跌中的強勢股

連續分析的騰訊(700)及舜宇(2382),都在業績公布後,股價有顯著升幅。分享騰訊,看業績中一些隱憂;分享舜宇,看年與年的業績變化。今天再進一步,比較兩股外,更與去年曾分析的瑞聲(2018),比併業績。選擇此三股,原因就是在恒指大跌中,此三股股價仍保持強勢,騰訊僅跌3%,舜宇及瑞聲更升了接近三成。瑞聲在3月23日公布業績後,與騰訊及舜宇一樣,股價也有顯著升幅,翌日升4%,及後最高曾升10%,上週收市仍累升6%。同樣,公布業績後,騰訊累升4%,舜宇累升18%,舜宇顯然最優勝。瑞聲2015年的收入突破百億,逾117億元人民幣,按年升32%,年度溢利更升35%,毛利率升1%至42%,而溢利率亦升0.5%至26.5%。有投行說舜宇的16%毛利率,是高毛利率;那麼,瑞聲的42%或騰訊的60%,怎形容呢?

業績大比併

跟從上週分析舜宇的方法,附表以瑞聲2015年的數據,與2014年及過去五年平均的業績數據比較,發現瑞聲2015年的所有數據,都較2014年優勝;比較過去五年平均,也不遑多讓,僅毛利率及溢利率稍低於平均。附表亦列出舜宇的數據及騰訊的數據,以作比併。大家會發現,騰訊及舜宇過去五年平均增長較出色,但兩者2015年增長卻在平均之下;反之,瑞聲的2015年增長卻在平均之上。在毛利率及溢利率方面,騰訊較出色,瑞聲其次,舜宇較低,但騰訊及舜宇有收縮之勢,瑞聲卻保持平穩。瑞聲的股本回報率最高,但負債比率卻最低;反之,騰訊股本回報率回落,但負債比率卻上升。比併三股,瑞聲的估值不應是三股中最低,但瑞聲的上週市盈率卻是三股中最低。此情況是否代表,市場對瑞聲保持增長或相同溢利率沒有信心?又或假如瑞聲的估值合理,騰訊及舜宇的市盈率又怎解釋?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660

找明星站臺,找美女做業務 P2P非法集資遭監管層強勢打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18/998877.html

P2P非法集資的伎倆幾乎都很簡單粗暴:專門開在CBD的高檔寫字樓里;辦公室里都掛著自家老板和政商人士或社會名流的合影;找明星站臺,找美女做業務;網上宣傳一個比一個大膽,什麽“母公司財力豐厚要上市”,年化收益率分分鐘30~40個點……於是,繼一些綱領性的文件出臺後,監管從細分領域實質性出手規範行業發展。

____.thumb_head

是的,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史,已足足走過九年了。

從第一家互聯網借貸平臺(P2P)拍拍貸在2007年低調成立,到以余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網銷化,到異軍突起的舶來品股權眾籌,再到成規模崛起的第三方支付……不管名字是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新金融還是共享金融,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經過9年發展,業務分支已越來越多。

放肆的“高息”虛假宣傳、巨大的交易規模、急劇攀升的風險、匪夷所思的業務“創新”……不管從哪個立場看,互聯網金融都有足夠的被正式遷至監管麾下的理由。尤其是去年以來,泛亞、E租寶、大大集團、中晉資產這些百億級理財平臺風險兌付事件接踵而至,刺穿了老百姓錢袋子,也刺痛了監管神經。

關鍵是,他們的伎倆幾乎都很簡單粗暴:專門開在中央商務區(CBD)的高檔寫字樓里;辦公室里都掛著自家老板和政商人士或社會名流的合影;雇傭大量地推(地面推廣業務員),隨便找個講師做做金融培訓,就敢讓這些年輕人頂著“理財規劃師”的頭銜,去廣場拉正在跳舞的大爺大媽投錢;找明星站臺,找美女做業務;網上宣傳一個比一個大膽,什麽“母公司財力豐厚要上市”,年化收益率分分鐘30~40個點……

這些平臺到最後的罪名通常都是“涉嫌非法集資”,背後的故事也是千篇一律:設置虛假投資標的、平臺和其母公司聯合虛增業績、平臺與擔保方或融資方涉關聯交易、用下一批投資人的錢來填補上一批投資人的本金、雪球越滾越大直至資金鏈斷裂。

此外,互聯網金融模式異化的同時也在彼此交叉,早已不是一個借貸需求衍生的信用中介就能概括。

以最近出事的百億級平臺中晉為例,它通過合夥制股權基金模式,線上線下向投資人承諾高額年化收益,將繞開目前監管規定而籌集來的資金違規投入非上市公司可轉債或股權等項目。如果一定要定義,這簡直可以說是“私募的公募化”。

除了中晉,還有房租資產收益權證券化平臺、票房收益權證券化平臺,還不乏P2P平臺代銷一些被分割成若幹份額的資管產品。

也就是說,現在任何一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問題,都不再是純粹一個監管部門介入就能整治得了的,它有的時候甚至橫跨民間借貸、第三方財富管理、基金銷售3個領域,需要銀監會、證監會聯合介入監管。

監管豈能幾次三番容你如此挑釁?!於是,繼一些綱領性的文件(如去年7月份頒發的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出臺後,監管從細分領域實質性出手規範行業發展。

上周,互金領域最重磅的消息:4月14日國務院組織14個部委召開電視會議,在全國範圍啟動將持續一年的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

配套而出的,是國務院當日批複的相關文件。媒體報道稱,該文件共設7個分項整治子方案,其中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將分別發布網絡支付、網絡借貸、股權眾籌和互聯網保險等領域的專項整治細則。

很高興終於看到,監管不僅僅註意到了覆蓋面最廣的P2P業態,也不僅止步於從頂層設計層面發布行業指導意見,或從各協會層面發布信披指引,而是基於“各就各位,分業監管”的框架,聯合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門,從各個領域強勢打擊非法集資。

隨著我國金融規則制定者的強勢介入,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整頓會更加深入而且有效。希望以後不要再看見有人在超市里賣理財產品,也不要再有大爺大媽跳完廣場舞,就被人騙去買“理財產品”。

  • 證券時報
  • 張喜威
  • 劉筱攸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777

人民幣探底5年新低後強勢反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098.html

6月15日淩晨,A股第三次沖擊MSCI新興市場指數終以“暫緩”告終。受此影響,在岸與離岸市場人民幣雙雙走低,其中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一度跌破6.60關口,刷新5年新低,但隨後再度反彈一掃近期跌勢。

瑞銀證券策略分析師陸文傑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外投資者雖然非常關註人民幣匯率波動,但這不會成為阻礙外資機構進入中國市場,以及MSCI考慮能否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的主要因素之一,“資本市場的開放不會因匯率的波動而止步不前”。

但與此同時,從長遠來看,如果A股未來能夠如願加入MSCI,進一步與全球市場接軌,隨之而來的資本流動無疑將會成為影響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力量。“更多元化的資本流入在改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的同時,對於平衡資本流出、穩定人民幣匯率也有重要意義”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對本報記者稱。

人民幣邁入6.60時代?

6月15日上午5時,A股第三次與MSCI新興市場指數失之交臂的消息一經公布,離岸人民幣(CNH)對美元跌幅迅速擴大至逾100個基點,不禁令市場擔憂在岸人民幣開盤後的表現。

6月14日,受英國退歐等風險因素影響,全球匯市波動明顯增加,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16:30時收於6.5905,23:30夜盤收報6.5966,創逾五年收盤低位。

與此同時,路透根據中間價測算的6月15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5.89,較上日跌0.07%,續創紀錄新低。

根據央行此前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在這兩個因素雙雙走低的情況下,市場普遍預期昨日中間價將明顯下調。最終正如市場預期,昨日中間價報6.6001,大幅下調210個基點(上一交易日為6.5791)。

受此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在開盤後快速走低,早盤時已擊穿6.60重要關口,出現日內最低點6.6047,這也成為2011年年初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首度跌落6.60。

“6.60是個萬眾矚目的價位,因為如果這個價位被突破,在K線圖上就意味著2014年以來美元對人民幣震蕩貶值的態勢得到了延續。而且是美元對人民幣至少第五次‘再創新高’,平均6個月出現一次。”資深商業銀行外匯人士韓會師分析稱,一旦美元對人民幣在6.60上方形成連續突破,比如6.60、6.61、6.62連續被打破,那麽不排除個人購匯再次飆升的可能,屆時央行可能被迫出手控制市場情緒。

但從昨日盤中走勢可以看出,判斷人民幣就此跌入6.60時代為時尚早。

(6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走勢)

在15日早盤探底6.6047後,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突然強勢反彈,在午盤後對美元重回上漲區間,最終截至16:30收盤,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報6.5883,較上日收盤微漲22個基點。夜盤開始後,人民幣漲幅進一步擴大,截至18:30,人民幣對美元報6.5817,漲幅為0.13%。

離岸市場人民幣反彈勢頭更為明顯,截至18:30,離岸人民幣(CNH)對美元報6.5982,上漲151個基點,幅度為0.23%。

(6月15日香港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

與此同時,美元指數昨日出現小幅回落,某商業銀行外匯交易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如果16日淩晨美聯儲議息會議如市場普遍預期的保持按兵不動,那麽美元指數接下來上漲動力略有不足,人民幣此次跌穿6.60之後持續貶值的壓力減小。

對於短期內人民幣匯率走勢,謝亞軒認為,由於英國退歐公投和美聯儲議息兩個風險因素的影響,人民幣匯率預計在6月和7月都將保持弱勢。

但他同時強調,三季度末人民幣匯率將具備再次走強的條件。一方面,季節性因素可能帶來貿易順差規模的進一步擴大; 同時,人民幣可能在2016年9月正式進入SDR貨幣籃子,帶動一些經濟體參考該貨幣籃子增加配置人民幣資產;此外,中國股票和債券市場的開放政策有望持續發酵,為中國帶來更多的國際資本流入。

中國股市與匯市亟需“脫敏”

人民幣匯率與中國股票市場建立密切反饋關系成為2015年下半年以來的“新事物”,這也令業內人士意味到,中國股市與人民幣外匯市場之間仍需經歷漫長的“脫敏”過程。

“匯率和股市之間並非簡單因果關系”謝亞軒分析稱,不是匯率貶導致股市下跌,或者股市暴跌帶來匯率貶值,過去一個階段“同升同降”是共同受風險偏好變化的影響。“股票市場對於人民幣匯率波動性的正常上升需要一個‘脫敏’過程,盡管近期的市場表現已印證這點,但這個過程的完成無疑會很長。”

陸文傑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股市與匯市應該分開來看。“央行對匯率方面的政策考慮更多的是基於實體經濟,而資本市場是否被納入MSCI是關於資本市場向國際開放的問題,中國政府目前對這兩方面的態度都比較明確,對匯率方面不會完全放棄管制,而在金融市場上會進一步加強開放。”

雖然此次A股仍未能如願加入MSCI,但MSCI仍在聲明中表示,若中國股市準入狀況改善後,有望在明年6月前納入。這對於A股市市場和人民幣匯率從長遠來看,都將帶來有益影響。

“A股市場進一步與全球接軌,隨之而來的資本流動也將成為影響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力量,這也符合當前資本項目開放的大方向。”謝亞軒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將在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外匯市場看到更多的外資流入。而更多元化的資本流入在改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的同時,對於平衡資本流出、穩定人民幣匯率也有重要意義,引入外資、對外開放的訴求也已成為推動資本市場制度完善的動力。

中國證監會也在昨日對A股暫時“落選”MSCI發表回應稱,此次MSCI明晟公司延遲納入的決定,不會影響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進程和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向,建設長期穩定健康的資本市場是我們自身的需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69

英國留歐派女議員遭刺 為何英鎊強勢逆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195.html

英國當地時間周16日下午,留歐派工黨女議員喬•考克斯(Jo Cox)在自己選區的圖書館外遭致命槍擊,並被刺數次。她遇襲身亡的消息震驚了英倫三島,留歐脫歐雙方陣營均立刻停止了所有的選戰活動。

英國首相卡梅倫取消了原定在直布羅陀(Gibraltar)一場留歐集會的行程,並表示,暫停針對這場公投的選戰活動是正確的,在這個可怕時刻,各方都想向考克斯的家人和她選區的選民致以慰問。

槍擊案可能令脫歐陣營遭遇譴責的預期,令市場脫歐憂慮有所緩解,英鎊急速反彈,上演大逆襲。

“英國優先”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這種槍擊事件在美國稀松平常,但在英國還是太少見,因而令人倍感震驚。

遇害的考克斯是一位41歲的工黨議員,亦是兩位孩子的母親,她早年間畢業於劍橋大學。英國當地時間16日下午,在自己選區鄰近英格蘭北部城市利茲的伯斯托爾(Birstall)一家圖書館外,當她看到有兩人爭執,便上前勸說,未想到其中一人掏出一把老式手槍對著她連開三槍,還沖著她連捅了七刀。 雖然警方隨後趕赴現場,考克斯仍重傷不治,於當天下午去世。

目前西約克郡警方宣布逮捕了一名52歲的男子,並發現了槍支。據英國媒體報道,這名男子的名字叫做湯米·梅爾(Tommy Mair),鄰居對他的評價是不喜說話,但看著不像壞人。據現場多名證人講述,在開槍時,他大喊著“英國優先(Britain First)”的口號。

巧合的是,“英國優先”是英國一個極右翼政黨的名稱,該政黨不僅散布種族歧視言論,還強烈支持脫歐。不過在遇刺事件發生後,該政黨第一時間發聲明撇清,表示該黨和槍擊事件毫無關聯,並稱“兇手該被吊死在最近的路燈上”。有四百多人在考克斯遇難當晚參加了當地教堂組織的守夜活動。

慘劇發生後,全球亦為之震驚。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表示,考克斯的生命因政治不容忍的暴力行為而雕謝,這即殘酷又可怕。

“至關重要的是,美國和英國,這兩個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偉大的民主國家,在一起攜手反對仇恨和暴力。”希拉里如此表示。

英鎊逆襲

考克斯遇襲身亡的消息傳出,英鎊應聲大漲,英鎊對歐元匯率從兩個月的低點處反彈。被視為風向標的博彩公司的留歐賠率,立即從紐約早盤的44%大幅降至39%左右。英鎊對美元匯率受空頭回補的支撐急速反彈,17日亞洲時段,英鎊對美元延續隔夜反彈勢頭,盤中最高拉升近100點,逼近1.43大關。

“很明顯,漲勢完全歸因於昨天的悲劇:這加大了下周公投對留歐可能性的猜測。”澳大利亞國民銀行策略聯席主管雷特利爾(Ray Attrill)表示。

此前,隨著6月23日公投日的臨近,民調顯示,退歐派開始大比分領先於留歐派,作為最準風向標的博彩公司的留歐賠率也大幅調升,英鎊持續走低。

英國退歐的不確定性在近一周內推高了全球市場的緊張情緒,15日美聯儲稱英國公投是其決定繼續維持利率不變的一個因素。

16日,就在慘劇發生之前,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警告,如英國選擇退歐,可能進一步損害該國經濟並引發貨幣進一步走軟。

就在不久前,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在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中認為,英國的退歐舉動將不同程度地殃及包括美、日,金磚國家等在的全球其他經濟體。首先,到2030年,退歐的英國國民生產總值(GDP)比原本不退歐的情況下,可能會降低5%以上。

其次,根據綜合情況計算,將遭受英國退歐嚴重沖擊的國家有愛爾蘭、盧森堡、荷蘭,瑞士以及挪威。受到中度沖擊的國家包括奧地利、比利時、丹麥、德國、芬蘭、法國、希臘,西班牙和瑞典。受到輕微沖擊的國家則包括捷克、愛沙尼亞、意大利、匈牙利、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

到2018年,歐洲經濟體GDP將下降1%左右,其中五分之二是源於英國金融市場動蕩。而歐洲經濟體需求的減弱也將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不利影響,到2018年,包括金磚國家在內的其他OECD經濟體,GDP將下降超過0.5個百分點,其中土耳其和俄羅斯將受到較為嚴重的沖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05

前期強勢個股頻現暴跌 周期股能否成下一個風口?

在連續數個交易日反彈之後,A股市場在面對重要阻力位之時終於開始露出了疲態,7月7日滬深兩市股指雙雙出現小幅回調,一些此前的強勢股也出現大幅回落,短線調整壓力開始增加。A股如何收複3058~3066點的前期缺口成為了最大的考驗,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將決定7月“吃飯行情”能走多遠。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受到萬科A(000002.SZ)繼續大幅低開的影響,滬深兩市股指周四在低開之後走勢偏弱,早盤收市前更是一度出現快速下跌。盡管午後出現了震蕩回升走勢,但此前一些強勢股的大幅回調仍對市場人氣有所影響。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16.85點,下跌0.44點,跌幅0.01%,成交2702億元;深成指報收10620.58點,下跌21.07點,跌幅0.20%,成交4633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233.92點,下跌7.64點,跌幅0.34%,成交1287億元。

此前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就曾指出,像維宏股份(300508.SZ)這樣的強勢次新股開始大幅回落這樣的市場信號一定要高度關註,這可能意味著對於次新股的炒作將告一段落。

而從周四的市場走勢來看,不僅維宏股份繼續出現大幅回調,像中通客車(000957.SZ)這樣此前備受資金追捧的新能源汽車概念股也出現了明顯沖高回落走勢,同時伴隨成交量的大幅增加,資金殺跌出貨跡象非常明顯。

與此同時,周三剛創出201億元成交天量的萬科A周四直接大幅低開,幾乎將周三抄底的資金全線套住,全天(除了開盤幾分鐘)股價運行基本都低於周三最低價,在缺乏寶能系資金支撐的情況下,市場資金短線博弈的結果是股價繼續大跌,也對市場人氣有所影響。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之下,一位資深市場人士表示,雖然從指數來看,股指短期還是會整體維持一個區間震蕩的走勢,但個股、板塊的走勢卻不好說了。像次新股、新能源汽車這些前期熱門的概念估計將出現一波回調,而新的熱點像有色金屬等是否能支撐起指數還需要觀察。不過在機構調倉動作加大的背景下,死捂個股也不是上策,還是需要根據市場熱點合理調整自己的持倉結構,避免出現賺了指數不賺錢的情況。

中信證券策略分析師秦培景等認為,中期壓制A股的經濟、匯率和信用等風險因素雖無改變,但市場對老風險的敏感度明顯降低,7月份這些風險的發酵難以對A股指數趨勢產生決定性影響。6月的事件沖擊確實加大了市場波動,但7、8月對A股有潛在系統性影響的事件密度明顯變小;而投資者預期難以達成一致,有限的存量資金集中於部分熱點,造成了板塊分化,指數整體震蕩為主。預計7月份A股面臨的依然是這種指數區間波動下的結構性行情,而非低風險期各板塊普漲的吃飯行情;策略上,倉位選擇和大小盤押註的重要性讓位於對潛在強勢板塊的集中配置。

中信證券認為,未來的結構市中,主要的機會大概率不會來自前期一直強勢的板塊。主要的邏輯在於:從歷史來看,上半年強勢的板塊在三季度很難持續有好的表現,少數僅有的持續強勢板塊離不開自上而下系統性的機會或者行業本身基本面明顯拐點的出現,並且這些因素能短時間內有效被市場預期。回看現在,上半年強勢的板塊多集中在抱團取暖的泛消費板塊和科技概念股,結構性的機會多數是由於大幅下跌之後的估值修複行情,在中報預期相對已打滿的情況下,強勢板塊三季度繼續超預期可能性很小。近期不少強勢股都出現了在高點大股東減持的情況,產業資本在漲幅高點選擇退出本身也說明了強勢股再往高走的難度較大。尋找新的強勢板塊是關鍵,而周期品有望成為新的強勢板塊。基本面見底,估值又不高,安全性也比較好的部分具有漲價預期的周期品板塊,大概率將成為A股新的強勢板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6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