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攜號轉網慢慢拖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06/100346342.html

 沒有明顯的信號表明攜號轉網會在2012年取得突破。2011年11月底,三大運營商已經接到工信部通知,攜號轉網在天津、海南兩地的試點將「不設期限地繼續推行」。

這是工信部第二次延長試點期限。2010年11月22日,攜號轉網試點正式啟動,試驗期原定六個月;然而試點到期後,工信部又發文延長了半年。從試點期的一再延長到不確定期限地拖延,可見攜號轉網在現有電信市場格局下的舉步維艱。

「一開始,此事被單純地認為是一項技術工作,我們以為只要把關口打通、號碼屬性重新標記、完善系統管理就可以了。實際上,試點期間反映出來的遠不只是技術問題。」中國電信研究院研究員王志成對財新《新世紀》說,他自2009年以來全程參與了攜號轉網項目。

據王志成透露,2011年11月底,工信部在中國泰爾實驗室召開了一次總結會。在會議上,工信部研究院、三大運營商以及相關電信專家對攜號轉網配套方案進行了討論,包括對小額優惠的認定、對靚號的認定、對歸屬位置寄存器(HLR)的管理等。目前,具體實施方案仍在制定中。這份方案的實施將直接關係著試點推廣的時間表。

從目前進展來看,攜號轉網對市場影響微乎其微,攜轉率尚不足0.1%。最初嚴陣以待的三大運營商已對此顯出疲態。天津聯通監管事務部經理曹賓對財新《新世紀》記者稱,「我們不如把精力放在自己的田裡種地,而不是想著去挖別人的牆腳。」

多位電信業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兩地試點期限延長至少在半年以上,至於全國推廣則遠在2014年或2015年。

對於攜號轉網如今的困局,王志成認為,把責任推到任何一家運營商身上都是不公平的。運營商只是運動員,問題不在運動員而在裁判員,「你裁判員無能為力,怎麼控制比賽?」其觀點直指監管部門在攜號轉網項目試點過程中,針對出現的技術問題與市場利益衝突,只堵不疏,監管乏力。

運營商攻防戰

「申請攜號轉網,如果你不怎麼上網也不怎麼消費,差不多打十來個電話,去營業廳投訴三四次就能辦理了。如果你是優質用戶,對不起,那你恐怕得發揮鍥而不捨的精神才能順利轉出。」一位申請攜號轉網的王先生對財新《新世紀》記者如是說。

2011年12月初,王先生向聯通營業廳提出申請,希望將自己的移動號碼攜入聯通。聯通告知其與移動的合約未到期,需與移動協商解約;而移動則堅稱號碼符合攜轉條件,建議繼續向聯通提交申請,如此被反覆「踢皮球」,王先生於是大鬧移動營業廳,最終得到20元小額賠償,並於12月20日成功攜轉。

與王先生經歷類似,天津的趙先生花了整整一個月才成功辦理攜號轉網。趙先生略顯激動地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我花的時間還算短的,我身邊的朋友有的辦了兩三個月都沒辦下來,有的甚至辦了快六個月了。」

「在業務方面,目前並沒有明確、可操作的統一規範,三家運營商的規定不盡相同,由此可能導致業務處理結果不一致。」曹賓表示。

在獨立電信行業分析師付亮看來,「到底有哪些業務不能攜轉,攜轉之後會出現哪些問題,都應該向用戶解釋清楚。」他認為,第三方機構譬如工信部研究院、通管局應對此進行界定,制定詳細的標準,同時這個標準也要得到用戶的認可。

實際上,早在1999年正式實施攜號轉網的香港,用戶申請攜號轉網不受任何業務的限制。而在天津、海南的試點中,用戶卻因業務捆綁屢屢碰壁。

曹賓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天津聯通每月成功攜轉的用戶約為200-300戶,整個市場的淨增量很小,且三家運營商攜入攜出的規模差不多,每月就是個位數或十位數的差距。「現在整個市場是一潭死水,用戶已經失望了。」王志成說。

但在攜號轉網試點啟動之初,天津、海南兩地運營商「肉搏」激烈。三家運營商制定了承諾在網送話費、簽約用戶贈米贈油等各種優惠政策。在最初的三週,市場呈現向聯通一邊倒的態勢。天津聯通主打iPhone牌,允許攜號轉網用戶可參與聯通iPhone合約計劃,這令聯通的市場份額一度佔到71.8%。儘管工信部不允許針對攜號轉網制定專門的營銷政策,但聯通卻巧妙地利用終端繞開了禁區。

天津移動也坐不住了,一邊採取措施挽留用戶,一邊全員營銷吸引用戶攜入。移動內部規定,每月轉網用戶不能超過一定數量,特別是有「網齡」的客戶儘量限制流出,而每個員工每月勸轉攜入用戶也有指標。在這種壓力下,天津移動員工使出渾身解數勸轉用戶攜入,個別員工甚至自己掏錢購買聯通新卡再攜轉入移動。

「工信部規定新卡必須入網六個月後才能攜轉,這才堵住了漏洞。」王志成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繼而,中移動在2010年12月下旬開始利用靚號限制攜轉,正是這一手段,令攜號轉網業務急轉直下,再無起色。

2011年1月15日,工信部研究院攜號轉網工作小組赴天津調研,靚號問題成為三大運營商爭論的焦點之一。攜號轉網工作小組明確表示,不允許以靚號為理由進行限制,但並未制定相應的處罰措施。

由此,靚號成為三大運營商通用的利器,紛紛針對靚號捆綁了一些業務或簽了相關協議,以限制高端客戶流出。「問題是怎麼定義靚號?三連號是靚號,那麼二連號算不算?帶8的號碼算不算?帶6或9的號碼算不算?你會發現,最後幾乎所有的號碼都可以歸為靚號。」王志成說。

「囚徒困境」

據工信部網站最新披露,在天津、海南兩地移動用戶號碼網間攜帶試驗中,電信企業已累計投入資金10多億元。截至2011年12月,已有15萬人提出申請,6.3萬人成功實現攜號轉網。一位知情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中國電信在兩地的設備改造費用是4000萬元,天津電信投入的銷售成本則高達2000萬元,大多是以話費形式補貼給用戶。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目前用戶在攜號轉網之後,除了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其他銀行以及證券、互聯網等行業的短信都收不到。

「這是2G時代留下的技術問題,傳統的2G技術造成了服務標準不一樣。有的SP服務商只能提供本地服務,有的SP服務商只和某些運營商合作,甚至有些SP服務商只提供內容服務而將設備網絡都外包出去,這些要調整起來很難。」付亮分析稱。

王志成則表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天津、海南只是兩個小市場,攜號轉網的用戶體量小,第三方服務機構並不願意花大量資源去調配系統,這也是工信部下一步需要協調解決的關鍵問題——如若僅在天津、海南試點,SP服務商積極性肯定不高;而若SP服務不到位,攜號轉網全國推廣也有難度,工信部須解開這一兩難環節。

而在三大運營商內部的用戶數據寄存問題,也需要工信部協調解決。據聯通內部知情人士介紹,每家運營商均有自己的歸屬位置寄存器(HLR)以管理用戶的信息及當前位置。當用戶攜號轉網後,原始數據仍寄存在原轉出運營商的HLR中,如若刪除,原轉出運營商網內用戶撥打該號碼則為空號。

2011年1月,從移動攜入聯通的號碼出現第一例空號。4月,此類空號狀況升至數百例。曹賓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證實,去年4月初天津聯通接到了200多名用戶的集中投訴,「天津聯通第一時間將情況報告給工信部,工信部對此已有說法,就是中國移動在刪號之前應該與中國聯通進行協商溝通。」

王志成分析,這涉及到轉出用戶的最後一期賬單問題。按照業務管理辦法,應該是移動把最後一期賬單交給聯通,由聯通幫助催繳。如若用戶三個月內未向移動繳齊欠款,移動有權刪除用戶的HLR信息,「按照業務管理辦法,移動也沒有過錯。」

一位聯通內部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即便繳清最後一期賬單,用戶信息也仍然寄存在原運營商HLR裡,用來維護這一數據庫的費用如何清算是個中難題。據他介紹,在國外,幾大運營商之間攜轉份額都差不多,可以對等結算。但是在國內,電信、移動、聯通對等結算仍有困難。

聯通內部預計,現在整個移動用戶規模約為9億,到2015年應該會達到10億。隨著3G業務的發展,在2015年,中國聯通移動用戶將達到3億,中國電信約為2億,中國移動則減少至5億。那個時候,中國移動可能會效仿美國運營商Verizon、AT&T,在TD-LTE發力時才會轉而支持攜號轉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08

韓欲推銀行版“攜號轉網” 400萬億韓元花落誰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1727.html

韓欲推銀行版“攜號轉網” 400萬億韓元花落誰家?

一財網 權小星 2015-09-27 16:27:00

根據賬戶移動制度的的施行細則,這項制度將大大減少用戶轉換銀行所需付出的精力和成本。這個制度被專家評價為“能夠完全改變韓國銀行業、重新書寫韓國銀行業的競爭史”。

近期在韓國,一條消息引爆了金融圈人士的神經,甚至有韓國銀行業界人士在社交網站上公開表示“一場大戰一觸即發”。這項制度就是被稱為銀行版“攜號轉網”的“賬戶移動制度”。

根據賬戶移動制度的的施行細則,這項制度將大大減少用戶轉換銀行所需付出的精力和成本。這個制度被專家評價為“能夠完全改變韓國銀行業、重新書寫韓國銀行業的競爭史”。而近日韓國金融監督院發布消息,韓國將從10月30日起正式實施這項制度。

400萬億韓元成銀行爭寵對象

韓國的賬戶移動制度因為其特性,被稱為“攜號轉網”的銀行版。該項制度的主要內容就是可以將連接在一個銀行賬戶的所有自動轉賬協議全部轉至另一個銀行的賬戶。

例如有一個使用A銀行賬戶的用戶在這個賬戶上簽署了電費、水費和醫療保險費的自動轉賬協議,那麽如果要換一家銀行,則需要逐一聯系各公司,將協議轉換至另一個銀行。但是在10月30日以後,只要通過“一鍵點擊”即可轉移協議至其他銀行。韓國政府期待,此舉將大大促進銀行間的競爭,並減少轉換銀行時的機會成本。

那麽,韓國為何會實施這項制度?這要從韓國銀行業的現狀來談起。

據韓國媒體援引韓國銀行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韓國各大銀行吸納的個人及法人儲蓄存款總額中,活期存款占大概四成左右,金額約為419.1萬億韓元,這筆錢也被認為是在這場“大戰”中各銀行爭取的主要對象。

隨著韓國國內內需不振的狀態,韓國民眾的儲蓄存款額一時很難有巨大的增長。據韓國央行的統計,因MERS疫情爆發,今年7月韓國國內銀行的居民存款總額曾有了6.1萬億韓元的較大幅度下滑。因此現階段,韓國的各大銀行也面臨很難吸引存款的問題,而在低利率基調維持不變的情況下,銀行的收益也大不如前。

在這樣的情況下,韓國有一些銀行為了擴大市場規模,將目光轉向了正在大幅度增長的中國人身上。

韓國友利銀行的中國法人於去年就與韓國法務部合作,推出訪韓優惠卡,針對其優質客戶在赴韓簽證,購物等方面提供便利;而近期韓國國內的總行也推出了韓國第一張針對短期赴韓遊客的“暢韓卡”,為赴韓中國遊客及中國留學生提供贈送演唱會門票,減免境外匯款手續費等量身定制的優惠。

另外,相關統計顯示:在去年一年韓國銀行業的資金結算交易中,自動轉賬協議所占的比重高達九成以上,而單純的匯款交易僅為一成。

因此,自動轉賬也成為了韓國銀行判斷客戶忠誠度的指標之一,有些銀行針對在本行簽署自動轉賬的用戶提供利率提成,手續費優惠等優惠措施。

銀行客戶流動性將大大增強

針對這項制度即將落實,韓國各大銀行也開始了新一輪的“角逐”,誓要打一輪翻盤之戰。事實上,早在2013年實施了這項制度的英國,至2015年3月就發生了約175萬次賬戶移動。

因此,許多韓國國內銀行將該制度的實施當作一項機遇,準備了各種戰略以吸引其他銀行的用戶。特別是剛剛完成合並的KEB韓亞銀行更是將這次機會當作重新翻盤的機會,顯得更加積極。

韓國KEB韓亞銀行驛三洞支行長張君(音譯)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我行非常重視這次制度的實施,這次我行特別推出的產品主要是針對在我行有自動轉賬協議的用戶,提供免除取款,轉賬手續費等優惠,讓利幅度直達VIP用戶。另外,考慮到現在韓國正在維持超低利率,因此對於優質客戶,我們也將推出高於市場利率的存款商品。”

韓國高麗大學李國憲教授則向記者表示:“韓國因為面臨人口困境,因此開發新的用戶將會有一定的難度,而很多老客戶則因為活期存款商品差異性不大,一一轉換自動轉賬協議較為麻煩等原因不會輕易轉換。這次制度的實施將會大大提高客戶的流動性,促進銀行業的新一輪營銷大戰。而明年開始更是可以在銀行櫃臺開戶時直接轉換自動轉賬協議,更將從此打破韓國銀行業內的‘壁壘’。至於400萬億韓元的資金最終花落誰家,將取決於哪家銀行能夠推出更加能吸引人的產品。”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64

實體轉網購媽媽搞創業同盟

2016-10-27  NM

做媽媽,的確唔容易,既要照顧子女,又要兼顧家庭,如果要創業,就更加不容易, 所以本來搞時裝生意的Macy,由擁有實體店,變成專搞網購,成功轉型之餘,更加聯同其他創業媽媽,搞「香港地創業媽」,跟其他媽媽分享創業心得。

一切都是為了子女!原本與丈夫開設多間時裝店的Macy,在大仔出世後,索性由時裝轉攻童裝,售賣自家設計的童裝,並開設品牌「Little Fitting Room」,不過眼見近年零售市道下滑,於是逐步將時裝店關閉,最後更只剩下童裝店,「之前在開童裝店的時候,亦有在Facebook開設專頁,而且都有keep住在Facebook落廣告,當時忘記設定廣告終止日期,於是不經不覺每月花費幾千元在廣告費上,粗略估計,單是在Facebook上的廣告費,已經使咗近十萬元。」

適應轉型

以為是一個花費不菲的「善忘」,卻竟然為Macy暗暗闖出另一片天,「因為上年零售市道實在非常差,連童裝店都要蝕本,最後都要關門大吉,但原來Facebook專頁卻不知不覺間,已經有兩萬多個Like,於是覺得轉做網購亦都可行,加上當時又再懷孕,為了時間上更有彈性,所以決定轉做全網購。」不過由實體店轉型做網購,同樣要經過一番適應。「開鋪頭,客人可以拎實物上手,摸完試完先買,不過做網購,就要好詳細講解衣服物料、質地同尺寸等,兼且每件貨物都要影相,甚至要搵小朋友著上身拍照,好彩自己都鍾意影相,所以好快就適應到。」後期更憑集合小朋友舊衣製成「百家被」,以及自創「餵奶巾」,令人氣更上一層樓。

分享心得

雖然現時Macy的網購生意已經步上軌道,不過誤打誤撞,反而叫Macy更加忙碌。「幾個月前,在一次訪問中,認識另外兩位創業媽媽,本來只打算約出來談天說地,不過言談間,大家都認為可以為其他創業媽媽,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歷。」於是在Facebook成立「香港地創業媽」專頁,由於當時臨近中秋節,所以決定搞花燈會,既要有攤位、遊戲之外,還有創業心得分享等環節,雖然籌備時間非常倉促,但結果令Macy非常驚喜,「最後埋單計數,有成二千多人出席,對自己來講的確好大鼓舞,亦在當中學習到如何搞一個大型活動,同時更認識到不同的創業媽媽,從每個人身上不同的經歷,令自己於學習中成長。」Macy表示會將更多時間投放到「香港地創業媽」上,雖然同時兼顧多項工作,但Macy也不忘講句:「多謝老公支持。」

撰文:劉耀祥攝影/攝錄:關永浩[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0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