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VC/PE,内力比拼

http://www.xcf.cn/tt2/201604/t20160422_770641.htm

面对经济下行将成大概率事件的2016年,不管是对投资机构还是创业公司,都需要从“追风少年”变身“气功大 师”,沉淀下来修炼心法,打造内在的核心竞争力。投资机构面临着进一步的细分和专业化,而对创业企业来说,在资本寒冬面前,或许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像 小强一样先活下来”。

  伴随大量O2O公司的曲终人散走完喧嚣的2015年,投资者对2016年的创投环境依然不看好。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邝子平表示,2016年,大 环境还是面临很多挑战,创投行业会比2015年降温,上半年会更冷。中国目前融资的周期长了、节奏慢了;但是新一轮融资后公司估值低于上一轮估值的情况, 基本上还没有发生,然而在美国,这一切却已经发生了。

  根据CVSource统计数据,2016年1月,仅有58只基金成立及开始募集,有40只基金在当月完成募集,但相较86.23亿美元的目标募 集规模,实际完成规模仅为39.91亿美元。可见,无论是开始募集还是完成募集的,基金的募集数量和规模都双双回落。2月,基金募集规模略有提升,但开始 募集和完成募集的数量仍然继续回落,基金募集氛围持续遇冷。

  对此,洪泰基金高级投资经理殷鹏指出:“2015年股市的巨幅波动不仅影响二级市场,也传递到了一级市场,一级市场的钱少了,创投募资更为艰 难,大家对投资也更加谨慎”,不过,在清淡的投资环境下,GP的选择范围也更大,优秀GP所具备的价值可以更好地显现出来,在“二八定理”的作用下,好 GP的管理规模会越滚越大。

  投资向早期和并购迁移

  Pre-IPO公司一度是中国创投市场的主流投资标的,但过去几年,IPO时常处于停滞状态,在项目退出堰塞湖的重压之下,多数机构放慢甚至暂 停了Pre-IPO的投资步伐,纷纷探索转型路径,VC/PE市场正逐步朝价值投资方向转变,主流机构对于早期投资和并购投资的试探决心加大。

  根据CVSource统计,2015年1-11月国内市场共披露创业投资(VC)案例2506起,投资金额达312.03亿美元,相比2014 年,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规模都有大幅提升。从投资轮次和投资的企业阶段来看,2015年前11月披露的创投案例中,A轮融资1818起,投资规模为 90.55亿美元,B轮融资442起,投资规模为70.05亿美元。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融资金额,A轮融资都位居榜首。

  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指出,传统VC/PE业务的专业细分加强,首先就表现在投资阶段的细分,投资机构的业务将逐步收缩、聚焦到特定发展阶段的企 业。早期和并购项目处于微笑曲线的两端,对GP能力要求最高,增值空间最大;Pre-IPO项目则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部,增值空间小,竞争也日益激烈。

  《投中集团 2015年中国GP调查研究报告》提到,中国政府引导基金、上市公司等机构投资人对股权投资市场关注度加深,以产业整合为核心的并购基金、偏早期投资的创投基金、更加专业化的特定领域投资基金受到机构投资人青睐,LP市场机构化的特征更加突出。

  从已完成募集基金的类别方面来看,创投基金在VC/PE市场新募集基金中占据核心位置,其募集数量占据一半以上份额;但由于创投基金规模体量相对较小,在已披露基金募集规模中占比不足三成。

  并购基金目前仍处于偏早期发展阶段,并购基金募集数量占比为一成,募集规模不及两成,单只基金体量相对较小。多数投资机构倾向于采取中小型基金模式进行探索,故而并购基金募集规模占比与募集数量占比相差不大。

  GP走向细分和专业化

  由于早期和并购项目对GP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GP不仅需要对项目有深入的了解,且需具备出色的投后增值服务和管理能力,这意味着之前Pre- IPO的突击入股和泛投资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新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机构必须依托各自在细分行业积累的资源和经验,形成针对特定细分行业的竞争力。

  君联资本总裁陈浩君指出,未来VC/PE行业将展开差异化竞争,每一只基金都应该思考自己的特色,而这种特色是足以支持机构持续化发展,对创新创业带来帮助,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

  这种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围绕特定主题,二是专注具体行业。从特定主题类别看,“新三板主题基金”、“定增基金(PIPE)”、“上市公 司+PE”基金颇受市场欢迎。在与其他机构拼抢时点的过程中,前者往往以1亿元人民币为主流基金规模,陆续实施募投;定增基金通常采取项目制方式运作;而 后者则以3亿-5亿元人民币为主流基金规模实施募投。

  在同创伟业(832793)董事总经理、新三板业务合伙人张文军看来,“新三板可谓中国资本市场最后的制度性的财富盛宴”,他指出:“由于挂牌 门槛低,一些代表经济发展方向的潜力公司虽然没有利润,但可以在新三板上市;在新三板挂牌的时候,企业市盈率大概在10-15倍,协议转让时的市盈率在 15-20倍,做市转让的时候大概是20-40倍,如果可以转板,PE可以达到60-70倍。”

  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披露,过去1年,参与新三板定增的VC/PE机构总计900余家,约占定增企业数量的35%。其中,2015年二季 度参与新三板公司定增的机构数量最多,达302家,参与企业定增金额的比例约占26.03%。不过,股市牛转熊以来,机构参与企业定增的热情略有下降,四 季度参与定增的机构数量和定增金额均有所下降(附图)。

  除了抓住制度红利“窗口”,众多机构逐步摒弃泛行业投资的策略,沿着“泛行业投资—大领域覆盖(如TMT、医疗健康等)—细分领域聚焦”的轨迹,捕捉“价值投资+细分行业发展风口”的投资机会,不断探索挖掘最佳投资策略。

  聚焦行业的优势在于可以积累细分领域的知识、人脉和技术等资源,培养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和洞察力,不仅有利于发掘优质项目,也有利于培养投后管理能力。

  投中集团统计显示,2015年1-11月的创业投资项目中,互联网和电信及增值行业依旧是投资者热衷追捧的行业,紧随其后的是IT和制造业。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仍然是最活跃的投资地点。

  2016年投什么?

  对于2016年的投资趋势,尽管各家机构关注领域有所不同,但有几个大方向符合了大家的预期—消费升级、企业服务和智能硬件,以及这些热点行业 的交叉融合。这背后的逻辑在于,80、90后崇尚的新兴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投资机会,以及VR、大数据、SaaS、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本质上能够提高传统行 业生产率。

  在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看来,下一个有机会成为独角兽的行业是消费升级所对应的跨境电商,“尤其是以年轻族群为服务对象的,结合了内 容+社交+电商的新应用;这种新型平台,可以让细分领域的族群找到归属感,挖掘新生代的消费力量”。在智能硬件领域,他更看好一些有人脉、想法和经验的创 业者。而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帮助中小企业提升劳动效率的2B业务也将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企业服务领域大有可为。

  殷鹏的想法与童士豪不谋而合,他看好的是消费升级、企业服务和互联网金融。随着消费市场主力从60后、70后切换成80、90甚至00后,跨境 电商品牌有很大的机会;且中国有庞大的中小企业市场,企业服务离钱近,如果规模大,即可产生充足的现金流;互联网金融领域中他则看好互联网保险。此外,多 个方向会融合在一家创业公司的情况也极有可能。

  曾担任华为副总裁的赛伯乐投资合伙人张俊管理的是一只主要聚焦物联网的基金,他丝毫不掩饰自己对智能硬件的看好。只是,目前最让他烦恼的是很难找到好的标的,“由于中国的物联网刚刚兴起,相关公司尚处于发展早期阶段,出类拔萃的公司比较少见”。

  “目前中国处于经济转型和探底的过程中,传统制造过程没办法继续维系,只能依靠创新,我挑创业公司的标准有两点,一是核心技术的突破,二是实现了一定的销售收入或用户量,”张俊说,“现在的资本寒冬也让创业者更加清醒,大家开始回归实业,找回匠心精神。”

  邝子平也看好消费升级和创新科技。他认为,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对海外消费形成了新诉求,无论是境外旅游还是海外购物。在创新科技方 面,2C的投资机会期已经基本过去,2B可期,尤其是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包括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移动医疗等细分领域在内的医疗,都是非常重 要的板块。

  尽管资本寒冬对创业公司来说是一种挑战,但优秀的公司往往能借此机会修炼好内功,最终脱颖而出。童士豪称:“经济下行对好的创业者是最好的时 候,别人没融到资,但是他可以融到,可以更好地与同行拉开差距,此外,经济不好的时候,招人和推广的成本都会下降,员工也不会总想着跳槽,创业公司可以更 好地修炼竞争力。”

  对于大多数普通创业者来说,2016年需要思考的仍是如何活下去。对此,殷鹏说给出的建议是“以前创业者都是2VC,现在要多想想自己的商业模式,脚踏实地像小强一样先活下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387

輸過多少錢才是一個好VC?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504/155579.shtml

輸過多少錢才是一個好VC?
Bill Gurley Bill Gurley

輸過多少錢才是一個好VC?

賠錢是作為一個投資者的一部分,你不可能全部都中。

黑馬說:

本文來自 USV 的合夥人 Fred Wilson 的文章。USV 一向以獨角獸的命中率高而知名,Fred 10 多年的經驗解釋了一個似乎違背常識的道理:不輸錢的 VC 不是好 VC

文| Fred Wilson

記得 90 年代中期,我習慣於得意的說:我投的任何一個 VC 案子沒有輸過錢。後來有一天,有人告訴我:“那是因為你冒的風險不夠。” 90 年代後期,在一系列史詩般的公司煙飛雲滅中,我結束了不輸錢的歷史。在某個單一投資中,我失去了大約 2500 萬到 3000 萬美金。

那些錯誤難以讓我感到自豪。他們是愚蠢的。坦誠的講, 我很羞愧。但是,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的“連勝”記錄不僅僅是冒的風險不夠,同樣從中也沒有學到什麽東西。90 年代末”沖沖沖”的互聯網時代,校正了我身上的兩個問題。我冒了更大的風險,並學會了很多。

我們的第一個 USV 基金,成立於 2004 年,已被證明是我參與的最好的單一風險投資基金。我們做了 21 個投資。其中 12 個掙了錢。其他 9 個,我們基本輸掉了所有的錢。該基金表現如此出色的原因和這些輸掉的項目沒有任何關系。所有的業績主要來自 5 個項目的回報,回報倍數分別是 115X,82X,68X,30X,21X。

這並不是說,在那期基金,我們實現了全壘打。21 個投資的每一個在做出決定的時候看起來都是明智的投資決策。但是,很多沒有做出來。那期基金,我們在 40% 的投資上失去了全部或接近全部的錢。

我們募集的下一只基金,成立於 2008 年,現在已經 8 年了。我們可以開始來計算一下輸贏的比例了。我們還不知道贏家的最後當量,但已經有一堆贏家了。這將是我參與的表現較好的基金中的一個。雖然我懷疑它能達到 2004 年那期基金的表現,但這仍將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基金。2008 年這期基金我們投資了 22 家公司。我們已經完全沖銷了六家公司。這些都是徹底的損失。而且,我認為等到基金真正結束的時候,還會有幾個要輸掉。因此,看起來像 14 個贏家和 8 個輸家。我們可能會在 40% 的投資上失去全部或接近全部的錢。

我與你分享這一切是想說明:賠錢是作為一個投資者的一部分。就像 Nets 遊戲里,坐在我和我的朋友 John 後面的 Richie 所說:“你不可能全部都中。”

但是,對於你的贏家和輸家,你可以做些事情來改善你的表現。

你可以做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是盡量減少你投資在輸家身上的錢。在我們 2004 年的基金,我們把 1.2 億美金中的 5000 萬美金投資了輸家。這不太好。我們可以,而且應該,及早的識別我們的不良投資並且中止。在我們 2008 年的基金,我認為我們大概會把 1.4 億美金中的 3500 萬美金投資到輸家身上。因此,雖然我們按個數來計算損失的比例大約是 40%,我們按美元金額計算的損失比例會在 20% 左右。2008 年的這期基金,我們做的不錯,在輸家身上沒有分配太多的資本。順便說,大多數的輸家都是我投資的。

諷刺的是,另一個管理你損失的關鍵是花更多的時間在他們在一起,而不是更少。通過花更多的時間,你能夠更加了解你的投資,不管它是行還是不行。你可以使創始人和其他投資人更早的看到光明,從而不必浪費更多的時間和/或金錢。我信奉:愛你的失敗者。從這個意義上講,你不應該孤立他們,你應該努力幫他們獲得正確的結果。明知投資錯了還繼續給他們錢不是愛他們。

最後,想清楚怎麽處理輸家,讓他們出售或快速關閉(讓每個人都有尊嚴),從而為贏家釋放出更多的時間和金錢。正如我們 2004 年的基金所顯示的,一些真正優秀的企業可以把一個基金帶到月球上。你必須確保你把足夠的時間和金錢花到那些偉大的投資上。

當我觀察合作的 VC,向 LP 推薦 VC,或者極少的情況下邀請成為我們 USV 的合夥人,我期待那些做出一定比例失敗投資的人。做出錯誤的投資是難堪的、令人沮喪的、折磨人並且耗時間的,但最重要的是,這是 VC 生意的很大一部分。我尋找那些做過不少失敗投資,但保持了優雅和尊嚴並不斷從中吸取教訓的 VC。他們是能一起工作的最好的 VC。

(譯者:戴汨,愉悅資本創始合夥人,譯文來源:Bill Gurley 個人博客)

VC 賠錢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970

IDG、紅杉、真格……從投資B2B看24家VC機構的投資觀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09/155697.shtml

IDG、紅杉、真格……從投資B2B看24家VC機構的投資觀點
投大獅 投大獅

IDG、紅杉、真格……從投資B2B看24家VC機構的投資觀點

在互聯網里,贏家占據更大的份額是一個基本標誌。

黑馬說:

據統計,2015年B2B企業與2014年相比,投資數量增長329%,獲投金額總數增長了699%,僅2016年一季度就有38家B2B項目拿下40多億融資。本文黑馬哥將帶大家通過投資B2B項目看24家VC機構的投資觀點都是什麽樣的?

1.IDG資本

機構介紹:IDG資本(IDG Capital Partners)成立於1992年,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波士頓、矽谷等地均設有辦事處。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風險投資公司之一,IDG資本已成為中國風險投資行業的領先者。20年來,在中國共投資了300余家中小企業,目前已有70多家所投公司公開上市或並購,創造了約30萬個就業機會。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投資早期與成長期的風險投資基金。

已投B2B項目:西域機電、找鋼網、找塑料網、鏈尚網、咖狗網、008同城批發、宋小菜、會小二

投資觀點:面對巨大的B2B市場蛋糕,不用擔憂寡頭公司的壟斷。企業的消費需求品類單一,有非常強的行業屬性,因此B2B電商屬性是天然分散的,註定要群英分天下。

2.紅杉資本中國

機構介紹: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是2005年9月,德豐傑全球基金原董事張帆和攜程網原總裁兼CFO沈南鵬與Sequoia Capital (紅杉資本)一起始創的。

已投B2B項目:找鋼網、摩貝網、一畝田、酒仙網

投資觀點:

互聯網行業里面不會出現群雄割據的局面,兩強相爭的局面會有,但市場會很快集中。這是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相比很不一樣的地方。在互聯網里,贏家占據更大的份額是一個基本標誌。這種情況下,某一種執行力的強勢、某一種商業模式都會被放大。這背後其實就是互聯網最開始的訴求——不是利潤而是規模、而是用戶。

當然這種用戶的獲取也不是盲目的,優秀的公司恰恰相反會註重用戶的黏度。比如京東的重購率非常高,這樣的話公司才能在長期形成規模效應,以及這種規模效應帶來利潤的可能。其中的商業邏輯就是,一旦有了用戶就會有一定規模的經濟效益,既然有了交易就必然會涉及到金融。此次今天電商公司參與金融非常正常,這是它流量變現的重要步驟。

3.經緯中國

機構介紹:經緯創投因其傑出的投資業績和悠久的歷史在全球風險投資行業中享有盛譽,而經緯中國正是前者在中國設立的聯合公司。經緯中國則是在2008年創立的,在環保技術、教育、能源、金融服務、健康、互聯網和軟件行業等不同領域積極尋找投資機會。

已投B2B項目:好木多、藥品終端網、咖狗網、找鋼網、找塑料網、未名企鵝、土流網、店商互聯、

投資觀點:如今2C領域的競爭早已白熱化,海歸團隊在這一領域其實很難與本土團隊競爭。因為在產品設計和推廣的過程中,很多很“接地氣”的方法往往會更契合國內消費者的需求。這一點,海歸團隊是有先天短板的。與此相比,B2B領域的很多行業都處於“藍海”階段。而且企業級客戶在選擇時會更慎重,更多地考慮產品本身的技術成熟度,這些不是簡單草根推廣方法就可以覆蓋的。

4.複星昆仲資本

機構介紹:複星昆仲資本成立於2013年4月,是複星集團旗下的產業創投基金,專註於中早期投資,聚焦於020、互聯網金融、旅遊/體育、醫療健康、車、教育等領域;美元投資金額在100萬-3000萬美元,人民幣在400萬-2億投資。

已投B2B項目:慧沃網、有料網、Molbase摩貝網、天平派、惠民網、百年建築網、運鋼網、藥師幫

投資觀點:

產業互聯網B2B的本質是利用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結構並提升各行業整體的生產運營效率,簡化為“互聯網+傳統產業”。有意思的是,這些傳統產業雖然是我們國家的經濟支柱,但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都與互聯網相隔甚遠.

為互聯網發展保駕護航的VC之中也鮮有人對這些“苦逼”的傳統產業了解多少,過去十多年發展至今的互聯網行業,無論是前一波鑄就阿里、京東等巨人的零售電商,還是如今風生水起的O2O都是在圍繞“衣食住行”等2C的“商品及服務電商化”進行的,而喜歡以性感為判斷前提的VC們對於這一輪產業互聯網B2B的趨之若鶩也必然折射出其中的性感之處。

5.真格基金

機構介紹:真格基金是由新東方聯合創始人徐小平、王強和紅杉資本中國在2011年聯合創立的天使投資基金,旨在鼓勵青年人創業、創新、創富、創造。真格基金希望能為海外學子搭建起歸國創業的彩虹,側重於但並不限於留學生創業。真格基金樂於幫助那些擁有具備國際意識、懂真格的青年人實現他們的創業夢想。

已投B2B項目:化時代、棉莊、宜花科技、會唐網、美萊網、找鋼網、有倉物流、

投資觀點:

1、隨著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移動設備的普及,寬帶網絡的便利,給產業互聯奠定了堅實基礎,B2B變得非常火爆。

2、目前國內中小企業需求加速,這使得企業級服務在中國正處於快速創新和快速滲透的過程中。“過去2B市場面臨著銷售成本高、銷售周期長、決策流程複雜等困境,其發展要遠遠落後於2C。不過在新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下,2B的風口已經來臨。

6.源碼資本

機構介紹:源碼資本專註在TMT早期投資,目前管理3.6億美金,4.5億人民幣。源碼集結了互聯網核心層力量作為我們的出資人(紅杉資本,美團網王興,今日頭條張一鳴等),他們同時會成為孤獨創業者的夥伴。

已投B2B項目:優辦、易酒批、回收寶、找煤網、網化商城、百布易買、運去哪

投資觀點:

B2B能不能切入一個行業,要看這個行業是否擁有:1、行業的上下遊都足夠分散,越分散越好。2、交易的動態化,越動態越好。3、產品相對標準化。4、價格波動相對頻繁適度頻繁,平臺的價值更容易發揮。5、SKU多。6、客單價適中。

有以上特點的B2B平臺,可以考慮投資。看該B2B盈利空間如何?如果有一家金融機構能很好地深入到行業,和他們的業務結合起來並做好風控,那麽金融服務就能順其自然地開展起來。結合倉儲物流的貨權質押貸款、基於交易數據的信用貸款、應收賬款保理、供應鏈金融,都是目前很好的金融業務形態。在行業發展過程中,我們相信還會有更多模式有待探索。

7.SIG海納亞洲

機構介紹:SIG在中國的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活動通過海納亞洲創投基金(SAI),SIG設於上海的全資境外企業來進行。SIG中國團隊具有完全的判斷力將資金運用於風險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等投資管理活動。

已投B2B項目:宜花科技、找油網、比菜價、網化商城、化塑匯、住趣家居網、天天果園

投資觀點:

1、第一是市場體量足夠大,或者在未來足夠大。

2、第二是發展快,從兩個方面來說,一種是發展速度足夠快,第二種是變化足夠快。某些市場可能非常巨大,但傳統企業做得並不好,處在行業的變革期,也是發展快的表現。”

3、SIG海納亞洲喜歡聯合投資。因為聯合投資從某種程度上能夠彌補不足。

8.啟明創投

機構介紹:啟明創投成立於2006年,是一家中國領先的風險投資機構,在上海、北京、蘇州和香港設有辦公室。啟明創投專註於互聯網消費Intersumer、醫療健康Healthcare、信息技術IT以及清潔環保技術Clean Technology等行業早期和成長期的投資。旗下管理四支美元基金,三支人民幣基金,管理資產總額超過一百億人民幣。

已投B2B項目:找塑料網、鐵甲工程機械網、二度車網、凡客誠品

投資觀點:

1、確定這個產品會好,75%是會成功的。同時,看團隊的能力,它的技術能力和管理的能力,這個產品的一些用戶體驗。

2、行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都是時代的產物,在什麽時間選擇什麽樣的賽道基本上就決定了公司的發展前景,所以投資的行業要有強大的發展前景。

3、市場空間足夠大,是投資的首要前提:如果市場不夠大,時機不成熟,基本上不可能成為特別大的公司。市場空間足夠大,才會大大降低了交易雙方的時間和資金成本,提升了貿易的效率。

9.零一創投

機構介紹:零一創投成立於2015年,總部位於上海,專註於移動互聯網和交易平臺方向的天使和早期投資。

已投B2B項目:比菜價、易配通、搜芽、君方科技、車滿滿、

投資觀點:

1、零一當前劃定的三大賽道是B2B交易平臺、SaaS服務、社區化電商,其中B2B占到了70%。

2、行業內難以形成穩定的采購關系。很多機構都總結過類似特征,比如上下遊廠商眾多又分散、SKU量比較大,產品價格波動大,產品相對標準化,特征是行業內穩定的上下級采購關系是沒有的。

3、上下遊層級比較多,利用信息差賺取利潤的經銷商多,他們賺的利潤越多,作為交易平臺產生的效益就越大。4、創始人懂行業比懂互聯網更重要。他需要明白客戶的痛點、問題,客戶最關心的是什麽,用符合商業邏輯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簡單的把線下的業務流程、交易流水搬到線上來。

10.雲啟創投

機構介紹:雲啟創投是一家新創立的風險投資基金,團隊成員分別來自IDG,GGV,Google,百度,PWC,科銳人力資源,環球律師事務所等公司,具有豐富的投資和互聯網等行業經驗,總部位於上海。

已投B2B項目:好木多、千家萬紡、咖狗網、奧林科技、優配良品

投資觀點:

1、我們希望能夠出現幾個或幾十個超大型公司的賽道,投到一些偉大公司。

2、跟我們以前的經歷也有關系。例如B2B平臺里的智能硬件、互聯網金融較多,因為雲啟對智能硬件是比較了解,投過很多成功的先進制造業、手機零部件公司,所以從幫助創業公司的角度,我們比較有優勢。 

11.北極光創投

機構介紹:北極光風險投資(NLVC)是一家中國概念的風險投資公司,專註於早期和成長期技術驅動型的商業機會。其針對的商機是利用中國的產業、經濟和人力資源優勢創建全球經濟中個性獨特並能永續發展的企業。

已投B2B項目:貨運中國網、化塑匯、紛享銷客、

投資觀點:

1、服務於中小企業的公司更喜歡。這個市場足夠大,足夠空白,服務中小企業可以用一套標準來服務它,因為它企業自身的規模也小,它跟你討價還價的能力也弱,所以你可以用一套標準化東西來服務,他不會要求你定制化的做一些東西。可以通過標準化的服務不斷積累、延伸,這樣的產品。

2、明確你的價值點。企業級服務的價值點一定要非常明確,能講得清楚就能賣錢,這個產品如果他認為你有用,他一定會願意付錢,如果認為你這個產品沒用,你免費他也不會用,能直接賣錢特別重要。

3、註重行業先發優勢和領先地位。如果說在一年前或者一年半以前我們投這個公司的時候,可能還不會太強調行業領先性,因為公司開始都是在同一起跑線上,你多做兩個月可能就是多融了點錢,可能兩百萬,這不是本質性的差別。但是如果今天他比你多融了兩千萬,那這就是本質性的差別了。所以在投資的時候會註重行業先發優勢和領先地位。

4、註重團隊的經驗。北極光創投更看中團隊銷售能力。在中國來講,尤其你在中小企業能打拼出來一片的話,我覺得你是個產品很強的人的話,一定要找一個銷售很強的人做你的合作夥伴,這樣你的成功率會大很多。

5、巨頭進的領域我們投的時候會非常謹慎。雖然ToB去年非常火,去年融資、創業都很火,但是一定要冷靜的去看。企業級服務每年都是很穩定的增長,能穩定的成長十年。巨頭進的領域我們投的時候會非常謹慎。

12.DCM

機構介紹:DCM是一家專註早期投資的風險投資公司。從1996年開始,公司幫助了許多企業家創建了眾多世界級的高科技公司。DCM的合夥人管理了7支基金,總共超過20億美金,在美國和亞洲投資了超過200家高科技企業。DCM中國堅持七人的小型投資團隊,並且只投早期、只投美元、只投TMT,並非廣撒網撲向各個熱點領域進行投資,而是堅持投資是智力密集型工作,所投必是精品。

已投B2B項目:鐵甲、貨車幫、會小二

投資觀點

1、不投非常熱門的領域,而是會看具備成長潛力的冷門領域。例如旅遊B2B代理業務公司等等。

2、大多數人可能提到B2B交易平臺,馬上會想到這是個極有網絡效應的生意,越多買家自然帶來越多賣家,反之亦然,這是肯定的。但有不少人忽略了“數據”的網絡效應,當積累的有效數據越多時,參與網絡的買家和賣家都能獲得的更多。這也是我們為什麽投資B2B的一些原因。

3.我們要投一個項目,合夥人一定要對那個項目有一定深度了解,不是靠看一些報紙,看一些講課就懂,應該是說在領域里面有投過,自然就有經驗。

13.紀源資本

機構介紹:紀源資本是一家專註於美國和亞洲地區擴展階段企業的領先風險投資公司。自創立以來,GGVCapital一直將美國和中國作為兩個重點投資區域。

已投B2B項目:藥品終端網、去哪兒、阿里巴巴集團

投資觀點:

1、B2B市場扁平化,B2B市場比較傳統,中間環節特別多,導致效益不高。我們認為這個產業會發生這樣一些變化。首先是中間環節縮短,變少,我一直認為任何一個行業只要中間的環節超過三個,就有變化的可能。信息和現金流動變快,這樣的變化,會使得在傳統行業里頭,會產生新的巨無霸公司出現,尤其是在農業、鋼鐵、化工等進行大宗交易的行業,顛覆的最有可能發生在這些行業。

2、投資時看B2B平臺還看三個方面:市場、產品和創業者的特征是否十分匹配。

14.春曉資本

機構介紹:春曉資本是一家戰略性產業投資基金,總部位於北京,管理團隊深耕企業級服務領域多年,擅長B2B交易平臺、SaaS、互聯網金融、汽車大市場等領域的投資。除了股權投資資金支持外,同時可為企業提供“基於大數據的債權金融解決方案”。

已投B2B項目:會唐網、棉莊、雲農場、泰坦雲、笨土豆

投資觀點

1、行業集中度:B2B平臺之所以存在,初衷便是改善信息不對稱的空間,兩頭越分散,價值越大;不但要看上下遊現在的集中度,還要看未來的趨勢,如果兩頭是集中的趨勢,這樣的平臺長遠沒有價值。

2、服務價值:有一些平臺雖然上遊集中下遊散,但是平臺存在不可替代的服務價值;一般來說,倉儲,物流是基礎的服務價值,是否有一些技術類型的價值,這類價值往往意義更大。

3、市場規模:具備以上兩個條件的B2B平臺,也還需要看看其所在領域的行業規模;B2B本身也只是一個經銷行業,需要靠規模去獲取利潤,所以行業本身的大小非常重要。

15.順為基金

機構介紹:順為基金成立於2011年,總部位於北京。目前團隊管理17.5億美元的美元基金和10億元的人民幣基金,投資方向包括但不限於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社交網絡平臺等,主要投資目標為初創期及成長期的創業公司。

已投B2B項目:格格家、51訂貨網、美菜網、優辦、一畝田、果然優

投資觀點:投資時期以A輪、B輪為主。順為的投資基本上都是A輪或者B輪,偏向早期。市場上一些熱門投資標的中後輪融資並沒有順為的身影,說明順為投資的目的很明確,發現目標以最快的速度進入。

16.真順基金

機構介紹:真順基金成立於2014年,總部位於北京。真順基金專註於B2B領域的天使輪和Pre-A輪投資。

已投B2B項目:找塑料網、微農、宜花科技、一起火電商貨、找農資網、找船網、汽車人

投資觀點

1、在B2B領域的投資,好玩的地方在於:每個行業和機會都像解數學題,每個行業都不一樣。我們看一個行業,無論投資還是創業也好,我們要找到一個點,是對提升整個行業效率有幫助,改善行業關系的。

2、投資慢、專註B2B,例如農業是目前互聯網化較少的產業之一,尤其在電商領域可以算得上是一塊“處女地”,“互聯網+農業”也逐漸成為商家必爭之地,不論是供應鏈、資金鏈抑或是物流鏈,都有極大的上升空間。

17.中路資本

機構介紹:中路資本成立於1998年,總部位於上海。中路資本是一家以投資為核心,業務範圍涵蓋並購產業、投資產業、影視文化和休閑文化等四個領域的集團公司。中路資本是業內為數較少的采取“LP+GP”運用自有資本進行股權投資的投資公司。便於規避一般PE基金LP與GP分離帶來的理念磨合的短板。

已投B2B項目:小農女、網化商城、GGE華爾茲科技、雲智造、搜木網、找木網

投資觀點:中路資本是一個註重投資回報的行業,較傾向於少投資重參與,在B2B中去追逐有可能成為獨角獸的案子。

18.晨興創投

機構介紹:晨興創投成立於1986年,是晨興集團從事高科技風險投資的機構。晨興創投於1992 年開始投資於中國大陸的高科技、媒體、通訊和生命科技項目。

已投B2B項目:尚品網、世易科技、

投資觀點:投資標準是B2B項目要簡單能盈利,其次“麻雀最小,五臟俱全”,既能樹立自己的生態鏈,即固若金湯的“護城河”,並能藉此讓項目逐漸走向正循環。

19.景林投資

機構介紹:景林投資成立於2010年,為景林旗下景林股權投資基金的管理人。景林重點關註消費類及現代服務、醫療醫藥和健康、TMT(廣義IT、媒體和電信)和先進制造業的投資機會,重點關註所覆蓋行業的成長期與成熟期的項目,以及TMT領域的早期項目。

已投B2B項目:易酒批、上海有色網

投資觀點

1.研究方法:按照投資實業一樣來研究個股,強調實地調研,追求確定性強的預期收益。

2.深入分析公司商業模式及在產業鏈上的競爭優勢;註重公司長期穩定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成長性;密切關註公司管理團隊和公司治理結構。一定要買一個有長期競爭力的公司,時間越長公司價值越大,也越有把握。

3.投資策略:堅持組合投資並適當集中投資。當我們認為長期投資要做得好,必須要恰當的分散風險。

20.創新工場

機構介紹:創新工場通過針對早期創業者需求的資金、商業、技術、市場、人力、法律、培訓等提供服務,幫助早期階段的創業公司順利啟動和快速成長。同時幫助創業者開創出一批最有市場價值和商業潛力的產品。創新工場的投資方向會立足信息產業最熱門領域,如移動互聯網、消費互聯網、電子商務和雲計算。

已投B2B項目:摩貝網、搜芽

投資觀點

1、“O2O+B2B”等方向的創業項目將受到創投行業熱捧,也是創新工廠今年的重要投標方向。

2、對網紅經濟持有看好態度,他認為,當下以“95後”為主的年輕用戶會將更多時間話費在互聯網上,關註所謂的“95後內容”,趨勢明顯。他強調,針對某一個網紅是否能做好,還是看它的內容是不是有強大的吸引力和深度、廣度。

21.藍湖資本

機構介紹:藍湖資本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新成立的國內TMT領域投資基金。重點關註O2O、社交媒體、智能硬件、新型電商、創新服務業、移動互聯網、汽車、旅遊、教育等垂直行業,基金2億美元,單筆投資區間:100萬美元-1500萬美元

已投B2B項目:美萊網、優信拍

投資觀點

藍湖三把剃刀:

1、第一把剃刀是變革因素。仔細觀察一些“風口”的企業,會發現他們業務迅速發展的背後,存在市場環境的變化。滴滴打車只用了2.5年就達到100億市值,這是因為互聯網的時代到來了,智能手機的快速滲透使信息化的潮流忽然覆蓋到了以前沒有覆蓋到的人群,導致了一個新模式的誕生。而二胎政策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也屬於變革因素。所以當判斷一個新的模式是否可持續的時候,應該檢驗一下,假設這個模式如果是更優秀的,那麽為什麽以前沒有發生,而現在發生了,是因為什麽環境因素的變化導致的。

2、第二把剃刀是效率提升點。當某個企業推動了一個行業中的變化,創造了一個新的產品形態去服務客戶的時候,就要考慮到有沒有對這個產業鏈整個鏈條提升效率,如果沒有提升效率,而只是簡單的把原來由產業鏈上不同的人分工承擔的一些環節全部自己來承擔了,那麽這種變化就不一定可持續。

3、第三把剃刀是規模優勢。一個優秀的商業模式常常存在明顯的規模優勢,即,規模越大,體驗越好,否則生意就做不大,因為總是有比你的員工更加勤奮的小老板來為客戶提供更貼心的、更便宜的服務。

22.藍馳創投

機構介紹:藍馳創投中國成立於2005年,在上海和北京設有辦公室。藍馳創投專註互聯網早期創業投資,所投項目覆蓋醫療健康、教育培訓、互聯網金融、企業服務、電子商務、遊戲、智能硬件、社交、O2O等全行業。

已投B2B項目:易直供

投資觀點

1、B2B開始得到整個資本市場的關註,要重塑B2B領域傳統行業的新服務和新模式,必須構建在線的閉環交易體系。

2、因為整個中國的經濟,從人口紅利開始向下轉型,傳統的制造業和傳統的資本投資驅動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受到了挑戰,包括整個政府都在提及互聯網+,互聯網如何幫助傳統行業提升市盈率,幫助傳統行業再造價值。這個和B2B行業里面的垂直交易平臺是一脈相承的。

23.元生資本

機構介紹:元生資本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新成立的風險投資基金,由前騰訊投資董事總經理彭誌堅創辦。

已投B2B項目:貨車幫、易酒批、鐵甲

投資觀點:元生創投的打法趨向於完全的市場化。隨著政府給出的“側給供改革”,B2B迎來了春天。所謂市場化,盈利將會是最大的目標。“從政府的角度,判斷一些事情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對社會的影響,對整個產業的影響。

24.常春藤資本

機構介紹:常春藤資本成立於2007年,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股權投資業務的專業機構,自成立以來,常春藤的投資項目涉及多個行業,並重點聚焦於“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結構和應用”、“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方向,終致力於投資擁有優秀企業家和管理隊伍並有潛力成為行業領導者的企業,通過對企業資金和營運等多方面的支持來幫助企業發展壯大,在企業自身的長期價值增長中獲得可持續性的可觀回報。

已投B2B項目:藥師幫、天下房倉

投資觀點

1、一個是市場空間,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市場有大有小,空間越大想象空間越好,可能出來的結果越好。現在B2B領域隨著”互聯網+“的潮流,B2B已經站在潮流的風口。

2、管理團隊:國內有很多成功企業家,好像他們是天才,實際上也不是,他們是幾年征戰下來才形成現在的風格,B2B公司的創業者都是非常勇敢的,敢於踏出第一步,這也是為什麽現在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偏向投資B2B的原因。

_username=weirongjie12580_副本

投資 B2B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332

用VC的方法買股票


股市其實是一個零和遊戲,有些人盈利,就一定有人虧損。交易對手是誰呢?大致就三類(只研究美股)

1. 散戶(美國股市1/4的市值)
2. 被動管理基金(各種指數基金,占1/2的市值)
3. 主動管理基金(占1/4的市值)

這裡面被動管理的基金基本都是跟風者,散戶不但跟風而且資金量太分散。真正的交易對手,給股票定價的,是主動投資的機構投資者,也就是手握重金的基金經理們(Institutional Investors) 。近年來,他們只關注幾支股票:FANG

Facebook (FB), Amazon (AMZN), Netflix(NFLX) and Google (GOOG) 

在研究出交易對手以後,就可找到幾個必然性因素。

世界已經變了,尋找和理解下一代的優秀公司,需要不同的技能,大基金的基金經理們掌握市場上的主流的資金,但是他們理解世界的方式,不一定適應這個世界的變化。

基金經理們現在是怎麼瞭解行業和公司呢?觀察一下他們的日常行為,你會發現他們非常依賴一個資訊生態鏈,這個生態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場調研和預測機構、公司財務部門、Sell Side分析員、Buy Side機構分析員。最高端的,靠賣資訊賺錢,信息不對稱,是白手起家最快的捷徑,越不對稱,越值錢。基本的流程是:

1.      公司財務部門發佈財務資料,並引用市場調研和預測機構的行業資料和行業預測,給出自己業績預測;
2.      Sell Side機構分析員根據各種公開信息製作投資研究報告,製作財務模型,給出指導價;
3.      Buy Side買方機構分析員製作內部使用的投資研究報告,提出投資建議;
4.      基金經理做出投資決策。

然而,在Post互聯網年代,社會的資訊傳播路徑、使用者消費決策方式、資訊基礎設施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直接導致瞭解許多行業和公司的最佳方法,發生了改變。


舉個例子。看看投行及專家有幾廢?

Goldman今年年初提出六大投資建議,其中一項是睇好美元兌歐元及日圓升值,成績一般今年才過了一季,高盛就認輸,蝕了五厘離場。


另一例子,是Economist他們今年四月預言美元長期升值終止,美元四月份下跌百分之二,似乎啱左,但進入五月,美元指數連續幾個交易日反彈,收復四月所有失地。高盛及經濟學人絕非無料到,但是全球央行又減息、派錢、QE、負利率,影響美元的局限條件變化太快。今年日本加入負利率行列,不但沒有令日圓繼續貶值,日股大升,反而是日圓狂升,18個月新高,股市暴跌。

又一例子,Facebook上市的時候是38美金左右一股,很多做風險投資的朋友都買了它的股票。不過它第二天就跌破了發行價,接下來一路狂跌,最低跌到過17.7美金。在上市時買它股票的人的心情一定跌到谷底。這支股票在底部呆了一段時間後,反彈了,又跌回去,然後又反彈,然後盤固。我很多朋友都在股票回到成本價的時候,感覺終於甩難,鬆了一口氣,然後把股票賣掉了。

Facebook在接下來三年多的股價是這樣的:

2013年,Consumer Reports發佈Tesla的完美車評報告的第二天,猶太Joe(他的故事在此)決定研究一下這個公司,他於是做了兩件事情。首先,去TeslaMenlo ParkShowroom試了一下Model S這款車,然後,又花了幾個小時,到網上把Tesla的各種車評、Youtube上的個人車主的試車報告、Twitter上的評價,統統看了一遍。

看完了以後猶太Joe下了兩個結論:第一,Model S是個好車,不但在接下來一段時間供不應求,而且有機會成為一款美國的主流車型,第二,和這件事情的天花板相比,Tesla當時的市值還很低,所以接下來一段時間股價主要取決於社會對這個公司的關注度,以他對媒體和資訊傳播的理解,認為熱度才剛剛開始,還在發酵期。


於是猶太Joe立即就買入了它的股票(80美元左右),結果它在接下來不到一年的時間升了近三倍。這支股票其實是中短線,並不是猶太人的主要投資邏輯,後來在220美元左右的時候沽清了Tesla,主要原因是覺得社會關注度已經到達頂峰,而自己對製造業、電池行業還不夠瞭解,沒有長期持有的決心。

在沒有互聯網的年代,一個散戶不可能這樣去瞭解一家公司的產品和使用者回饋,也沒有手段去估算整個社會對一家公司的關注度的變化。但是現在不但可以,而且你我可以比大型基金的分析師做得更好、更快。

這只是舉了一兩個例子說明,實際上,對於不同的公司,我們是用很不一樣的方法去瞭解的。而且我們有一個原則,就是除非我們覺得對一家公司的理解超過大部分大型基金的分析員,否則,我們不會碰這支股票。許多研究證明,人常常只能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事實,選擇性地忽略和自己願望不一致的事實。然而,人總是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但很難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今年和過往一樣,私募基金64日截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357

VC圈人事大變動:複星昆仲董事長和總裁被免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17/155880.shtml

VC圈人事大變動:複星昆仲董事長和總裁被免職
i黑馬 i黑馬

VC圈人事大變動:複星昆仲董事長和總裁被免職

據消息人士透露,三人離職後將進行自主創業。

i黑馬訊5月17日消息,上海複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發布《關於複星昆仲相關人員的任免通知》,宣布免去複星昆仲資本董事長王鈞、複星昆仲資本總裁鮑周佳、複星昆仲資本聯席總裁梁雋樟等三人職務。據消息人士透露,三人離職後將進行自主創業。

任免通知內容如下:

各單位、各部門:

因複星昆仲資本部分人離職,經研究決定,自發文之日起,做出以下人員任免:

免去王鈞複星昆仲資本董事長、鮑周佳複星昆仲資本總裁、梁雋樟複星昆仲資本聯席總裁職務。

任命:

潘東輝擔任複星昆仲資本董事長兼總裁,其它職務不變;

王樂敏擔任複星昆仲資本財務總監;

張婷雯擔任複星昆仲資本人力資源高級總監,其它職務不變;

翁晴擔任複星昆仲資本法務高級總監,其它職務不變。

特此通知。

上海複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二零一六年五月十六日

1463461074210253

據悉,複星昆仲資本成立於2013年4月,是複星集團旗下的產業創投基金,專註於中早期投資,聚焦於020、互聯網金融、旅遊/體育、醫療健康、車、教育等領域。2015年末,昆仲投資的和創科技、著迷網完成了新三板的掛牌;微醫集團(掛號網)估值超過15億美元,已經成為中國數字醫療領域實至名歸的獨角獸企業。面向便利店提供服務的惠民網也在新一輪融資中取得了超高估值。

複星昆仲資本創始人兼管理合夥人王鈞在加入昆仲前,他有著跨國公司高管、創業公司CEO和投資人的豐富履歷。2013年,他受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之邀,創立昆仲資本。

在王鈞的帶領下,昆仲資本發展迅速,擁有一支2億美金基金和一支8億人民幣基金,在中美兩地投資和支持了創科技(紅圈營銷)、隨手記、極光推送(Jpush)、惠民網、摩貝網等一大批優秀企業。

資本 免職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688

章蘇陽:做VC要有75%的嚴肅,25%的“浪”

來源: http://www.iheima.com/finance/2016/0522/155994.shtml

章蘇陽:做VC要有75%的嚴肅,25%的“浪”
吳丹 吳丹

章蘇陽:做VC要有75%的嚴肅,25%的“浪”

理想的情況是,四分之三理性,加上四分之一的“浪”,稍微浪一點,做風投是合適的。

黑馬說

他是IDG的創始合夥人之一,也是首位退休合夥人;他投資了450多家企業,其中100多家成功上市或被並購;他被譽為“金牌投資人”。本期【投資家】,我們來看看22年風投老兵章蘇陽的故事。

采訪 | 吳丹 文 | 吳丹 編輯 | 王根旺

595623803192290520

章蘇陽

投易趣網有近20倍回報,攜程34倍,如家58倍……而章蘇陽剛進入這一行時,前三個項目都是失敗的。他甚至為此專門跑去和老板說,不好意思,給公司虧錢了。老板一句“虧8萬美金,但避免了更大的教訓”讓他記了20年。入行5年後,投到攜程,9年之後,投了如家。

和現在風頭正勁的年輕投資人比,除了也說“風口”、“機會”外,章蘇陽口中還會時不時會蹦出些暴露他年齡的語句,如“為人民服務”、“農轉非”等。

章蘇陽是在90年代進入這一行的,在IDG幹了22年,是其中七位元老之一。

他在提到前東家時照舊說“我們IDG如何如何”,他很同意“章蘇陽對IDG有很深的感情”這句話,並說,自己前面成功的東西都是在IDG做的,22年時間,“直接做了11家上市公司”。提到外界頗感興趣的“投了穿拖鞋的王微(土豆網創始人,創業家&i黑馬註)”一事,章蘇陽更正道,“土豆最早其實是高翔(前IDG合夥人,創業家&i黑馬註)看到的,主要是楊飛(IDG合夥人,創業家&i黑馬註)和我做的投資決定,由我來負責實施的。”確認完畢後,章又補充一事,王微現在做追風,“我們IDG也投了”,原因是,幫IDG賺過錢的人,都會“表示支持”。

如外界所說,章蘇陽是一個隨和的人。但從細節照樣也能看出他做事利落。約在上海訪問的當天突然下雨,某咖啡館坐滿,章先到,立馬發來微信:這個已滿座,我們換到對面咖啡館。落座不足一分鐘,章又說,可以開始了。

在訪問過程中,他接聽過幾個電話。彼時,錄音筆已關閉,章蘇陽笑笑,說現在有個項目,是幾家知名機構在搶——我們剛談到的話題也正是,VC行業競爭已非常激烈。

這就是章蘇陽,一個標準、職業的風險投資人。他說當VC要有四分之一的理性,和四分之一的“浪”,好奇心也必不可少,“有時候要讓人感覺,你這人跟小孩子似的”。

而從這次訪問來看,章蘇陽所理解的“退休”只是離開IDG這個機構,但會繼續從事風險投資行業。從這點來看,很多事情也許又是剛剛開始。

以下是當天采訪時,章蘇陽的部分口述內容。文中談到了22年來,他的一些從業經驗,對風險投資業的看法,還有自己正感覺到的,中國市場機會的變化。

以下是章蘇陽對創業家&i黑馬的口述:

咨詢公司更會分析趨勢,但它們不會砸一兩千萬美金進去

就投資來講,我們只能講一些大的趨勢。小趨勢的話,並不構成投資基礎。所以首先必須找到一個相對大的趨勢,因為風險投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趨勢的理解和對常識的理解。風險投資這件事,原則上並沒有更多理論性的東西,更多是一種實證和經驗的積累。

我們一般講究16個字,第一是“團隊能力”,這個能力肯定和原來的經歷有關。在某一個時代里面,你是不是做到了每一步都有烙印,刻了一點東西在上面?第二個是“團隊潛力”,你團隊整個的梯度怎麽樣?包括知識和年齡的梯度,是不是符合團隊長遠的發展;第三,團隊的大部分人是不是能夠隨著趨勢一起變化?能對三五年以後的成型的商業模式或對人的需求有大致的了解。

另外,必須有一個利益分配機制,要保證所有的骨幹或做得好的人有好的利益分配結果。

最後,團隊的決策機制和“決策能力”強不強?能不能保證該出手時就出手?

風險投資不是咨詢公司,如果只是談趨勢,咨詢公司同樣能夠把這些東西搞得很清楚,在這個領域的教授也能提很多的策略,但它並不涉及到把一兩千萬美金砸進去。

做投資就必須直接把錢砸進去,這需要你有決心。

這兩年的新變化:從商業模式創新到技術創新

在2000年初,各種各樣的門戶網站比較多,主要是把信息不對稱打掉。包括後來衍生出來的微博等等。2000年末,基本上是以電商為主,就是讓一般商品的信息更對稱,價格更對稱,把人和商家連起來了。後來又有了所謂的O2O,一直持續到前年。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又有一個變化,互聯網的模式創新其實越來越少了,基本上你現在再找一個模式創新很難了。比如去年,我還想找一個大學生用的社交工具。大家逐步都不用了人人網,但它曾經很重要,我想總有一個替代的吧,但去年看了一年也沒有相應的產品。我越來越感覺,在大學生領域里做出來一個特定的社交工具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除了借助互聯網技術以外,當年其他傳統行業也有模式創新。如家起步時,跟互聯網也沒關系,就是一個新型的連鎖體系,給中國人民一種新的服務。中國原來沒有,國外已經做得很好,但國外公司已經發展不了了,增長到極限了,這就意味著中國市場的機會。這與中國的“農轉非”有關。當人有錢了以後,需求會變化,所以新型的東西一直會出現。

當年最早做線上線下結合的是攜程,它的市場占有率高達百分之六七十。攜程的貢獻是把訂房、訂票做成一個產業,而如家則是把標準的小酒店做成了產業。

中國很多互聯網公司是模式創新,而不是所謂技術創新,當然里面也有技術,但不純粹是技術創新。現在大家願意投技術驅動的公司了,這逐步成了潮流,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從去年開始,谷歌成立了Alphabet,這是什麽意思?谷歌目前僅僅是它的一個部分,其他部分要做上天入地的事兒。還有阿里、騰訊和百度,現在都稱自己是數據公司,每個大型的互聯網公司在大數據上都做得非常深。比如從早上起來吃什麽東西,幾點上班,上班狀態怎麽樣,晚上情緒好不好,它們全知道。

再比如你發微信,與朋友聊天,理論上講,只要騰訊在里面加一個聊天內容自動識別(這是很容易的),它就可以知道你所有狀況。再比如阿里和淘寶通過大數據十分了解你的消費行為和支付信用等。這些互聯網公司現在逐步開始自稱為數據公司,而不是互聯網公司。如果誰明年或後年還說自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那就很搞笑。

而重要的是,你怎麽隨著變化而變化。

談退了以後:還是做VC

我現在還是做風險投資,會和一些誌同道合的人成立一個新基金,只做風險投資。目前已經談好要投的項目有6個。

除了TMT和智能技術以外,基因技術目前是撲面而來。它進入整個領域的速度,比當年計算機和IT還要快。基因技術成本的下降速度比摩爾定律還快。我們沒有理由不去重視。

我估計5到7年後,現在一半的檢測東西,可能都會被基因技術檢查所替代。所以它就會成為一個非常新和大的市場。

國內現在對新型技術的掌握速度在加快,這幾年的速度是大於以往的。國內院校出來的人,TA在相當程度上已經融入國外先進的技術了。當然我們不能說,現在會出來更多的原創,但我們在價格更靈活的情況下能達到或接近國外的東西。因此,國內的機會是越來越大。

我們現在有兩個要投的項目,都和二次元有關。我幾年前也投資過一個直播的項目,9158網。這些領域首先要年輕人看得懂,喜歡,我們投資人喜不喜歡無所謂。比如,彈幕到現在我還不接受,但這並不妨礙IDG投它。只要有需求就行,這個需求不一定是我的需求,因為它本身就不是給我用的。

創始人的理想是藏於內心的,不是整天在外面講

看創始人我主要看這麽幾點。

首先TA必須是一個誠信的人,這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要是一個負責任的人,對客戶、股東和員工負責;第三要有大格局。TA確實要有點情懷,但這種情懷是藏於內心的,不要整天在外面講。2000年那撥創業者,主要的願望可能是賺錢,而現在的創業者,除了賺錢,還會想自己突破點什麽東西,要為這個社會做點什麽。這樣的人越來越多。

如何考察團隊的決策能力?

第一,是不是能夠在有風險的情況下,下決心?如果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成功可能性,這個時候好像能做這個決定,但假定可能性是65%呢?你能不能下決心?這跟團隊有關,如果大家都能理解你,在基本面上有一個共同點的話,就比較容易做,否則會面臨很大的壓力。

第二,跟你的決策機制有關。通常來說,機制越靈活,決策起來就更容易。所以我們IDG最近也在改革,會下放很多權利給特別的小組,這樣能夠加快決策的進程和時間。

除了資金的幫助,我認為還要在戰略上幫助創業者。你走的方向,是不是符合將來要到達的方向?另外就是管理的一般性建議。比如說剛開始時,有些創業者就會認為,在產品服務這一塊找精兵,一般性管理人員就不必了,其實不一定對。比如,你不能找一個比較爛的財務人士,因為這會對你起幹擾。在這方面一開始你就要找精兵。你不能因為是剛開始,想節約點錢。——這是我這麽多年總結出來的一個很重要的經驗。

哪些早期團隊會成功?這個非常難總結,有特別活躍的,有很悶的,有理性的,也有很感性的。所以很難講,只有哪一個類型能夠成功。

在外面演講的時候我會講,年紀大的、年紀小的、男的、女的、醜的、帥的,都有成功的。你很難拿這些東西做為一條線,作為投不投的依據。

說到北京上海兩地的創業環境對比,我感覺早期團隊在北京出現的可能性還是大一些。因為除了好的高校,外來人口比較多,比上海多。而往往這些東西都是由外來人口產生的。

我沒有“大砸”的項目,做VC要有四分之一的“浪”

VC不屬於容易做好的工作,除非是天才,否則在前期是要交學費的。我也交過,但相對較少,剛開始前三個項目全失敗了,但沒有“大砸掉”的項目。我們一般講“大砸”至少是七八百萬美金。

怎麽決定投一個人?首先當然是基於你個人的經驗和學識,對項目有一個綜合判斷,至少在見了兩三次後,你會有非常強的動力想與TA合作。我屬於相對比較理性的人,理論上來講,任何沖動都是能被抑制住的,但你還是會感覺到,有一股很大的沖動想投TA。投資這個活應該是四分之三理性,加上四分之一感性。如果100%都是理性,那這個活就沒有人幹。但都是感性也一定會幹砸了。

當VC要有好奇心,這是做這行很重要的一點。首先你得一個對變化敏感的人,有時候要讓人感覺,你像個小孩一樣。太嚴肅的人,太“浪”的人做投資都不行。你太古板,人家團隊就不喜歡你,也不喜歡跟你聊新鮮的東西。

理想的情況是,四分之三理性,加上四分之一的“浪”,稍微浪一點,做風投是合適的。

創新 VC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487

VC的投資邏輯:每個投資人心底都住著一群"前女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30/156174.shtml

VC的投資邏輯:每個投資人心底都住著一群"前女友"
袁媛 袁媛

VC的投資邏輯:每個投資人心底都住著一群

投資人存在的意義是能抓住下一個獨角獸項目,而不是時時懺悔自己的錯失。

黑馬說

“當初對我愛搭不理,今天讓你高攀不起”。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dynamic的關系非常微妙。創業者不好做,投資人也難當,每個投資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失之交臂“前女友”。

文|袁媛

VC和創業者之間的微妙糾葛悠久得可以寫部人類史了。遠的不說,阿里巴巴2014年上市時媒體津津樂道的標題是,“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考據了下,這源自於阿里巴巴上市時的路演演講,面對美國投資人,這是馬雲的開場白,

“15年前來我來美國,想要200萬元,被30家VC拒絕了。我今天又來了,就多要一點,200多億美元吧!”

盡管馬雲此後補充這句標題並非他的原意,但這某種程度上似乎某種stereotype 。

智商和情商一樣重要

在創業早期找投資的時候,是創業者最需要投資人的階段,無論是財務上,還是心理上。創業者們會記住那些幫助過他的人,也會銘記住那些沒有幫助過他的。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最近見一位創業者朋友,他的公司在一位知名VC拒絕後估值連連攀升,他連說了多次,“XX一定後悔錯過了我們吧。”

我還聽說另一位明星CEO的經歷,一位知名VC用了兩個月時間做盡職調查,最後卻沒有拍板投資,第二年他的公司成為眾VC踏破門檻都投不進去的明星企業,在一個公開場合,那位投資人過來和他打招呼,他冷笑說,哦,你去年沒投我們。

和投資階段密切相關,早期投資大概是與創業者交流最密集的投資階段,和所有會走向“親密感”的關系一樣,投資人和創業者在紐帶之余也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平衡。

在MBA學生有個就業圖譜,VC,投行和咨詢分別與什麽客戶工作,後兩者是財務狀況或業務發展穩定的大中型公司,VC則和“struggling startups”一起工作。

正因為早期投資人需要密集頻繁地與創業者進行溝通,“情商”變得和“智商”同等重要,通人情和懂行業同樣重要,生意也不外乎人情。所有早期公司對投資人的依賴會更重一些,創業是一件孤獨的事,創業者也非常重視投資人的評價,一位被我們投資過的CEO曾經翻出孫正義對他評價的郵件,用來佐證他的影響力。

到了中晚期,業務模式和財務模型逐步健全,投資更多的是在商言商,最近很火的DST就是一例,Yuri向來是砸錢又幹涉業務,看準了公司只管投錢,將所有的表決權都交給CEO,這種風格非常受已經成熟的公司和CEO歡迎。但大多數早期投資,選擇一個財務投資人也像選擇一個未來五到七年一切攜手的合夥人,投資人是要兢兢業業地添磚加瓦和出謀劃策的,這種關系更像是婚姻,for better or worth ,till IPO do us part 。

投資人難當

從媒體到投資圈,從圈外人到業內人,對我最大的感慨是投資人並非那麽光鮮(是投資產業鏈中的屌絲環節),早期投資回報率最高,但同時也是個體力活,幾個合夥人經常忙得晨昏顛倒又一天同時過著中美時間。

專業化的投後和投資同樣重要,又要幫忙,又要掌握好度(不越俎代庖掌握一臂之距曾是我所服務機構多年的遵旨),做人和做事同樣重要。每個人的風格不一樣,你是選擇做獵手,打到一只兔子領回家,還是選擇一頭牛,把它從小養大,這是不同的投資人喜歡的不同風格,收益也不同。

在幫助去哪兒引入百度做戰略投資的那半年,GGV管理合夥人符績勛的手機都處於被打爆的狀態,這個故事他在不多幾次的場合才做過複盤,身為百度最早期的VC,他幫助百度和去哪兒牽線,並在這個過程中促成了雙方最終的戰略合作,過程中付出了極大的精力和投入。

此外早期投資中還需要做出不少艱難的決定,創始人想要套現怎麽辦,公司需要更換CEO怎麽辦,公司決定清盤怎麽辦,這些不能言說也不會公開的秘密,都是早期投資者需要面對的。

GGV管理合夥人Jenny’李宏瑋經常說,投資是在尋找倍數和影響力的平衡遊戲。早期投資倍數高,但需要投入精力多,管得多。而中晚期投資看得更加清晰,雖然投得晚,但風險小,回報大,影響力高。早期投資不超過百萬美元的規模,等幾年到上市即使翻了百倍,所獲也不過1個億,而抓住一只獨角獸在上市前半年進入,砸1個億賺一倍即同樣收獲1個億,這就是這個行業不同階段的藝術。越往後走,資金量越大,但也越有impact。投資者都很理性,倍數傳奇真心比不上落袋為安的真金白銀。

錯過的項目像前女友

所以再說回來,“拒絕”就成為一門藝術。當你意識到一個項目你可能無法再參與時,如何向創始人傳遞這一訊息變得至關重要,每個投資人都有自己的表達藝術。就我這麽長時間的觀察來看,投資是個各種因素交織的綜合體,對於已經深入接觸的項目,失之交臂可能有更多其他的客觀原因。所以,最理想的狀況,是“相視一笑,莫逆於心”,次理想的狀況是,“相視一笑,相忘於江湖”,最意外的情況……

畢竟,早期投資是個運氣占很大成分,風險也很大的工作,再偉大的投資人也有打眼的時候。巴菲特曾被人問到說說你犯過的錯誤,他反問說“你有多少時間來聽?”這是個犯錯並在自己的錯誤中累計學習的行業,lesson&learn是每個投資者都需要做到的。

對投資人來說,意義最大也最為津津樂道的應該是自己投到過的“獨角獸”。至於被錯過的項目的意義,對他們來說倒有點像前女友,每個投資人都有埋在心底深處的一個list,差點投了又失之交臂的公司。

稍借用下最近喜歡的專欄作家的話,“這些項目都是他喜歡過的,付出過感情的,擺在那里,偶爾青煙繚繞,偶爾反思當年什麽沒做好。”對未來感極強的投資人來說,它們存在的積極意義,是讓投資人能抓住下一個獨角獸項目,而不是時時懺悔自己的錯失。

GPLP

投資人 創業者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313

一個投資人的自白:O2O泡沫死很多企業,VC都在找接盤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8/156402.shtml

一個投資人的自白:O2O泡沫死很多企業,VC都在找接盤俠
常皓靖 常皓靖

一個投資人的自白:O2O泡沫死很多企業,VC都在找接盤俠

“現在沒有風向了”

這是國內某知名投資機構投資總監的口述整理。在這篇文章中,這位不願意透露姓名投資人談論了O2O泡沫為何破裂,炒作B2B概念的投資機構在找接盤俠等敏感問題。

以下是i黑馬對其口述的整理:

為什麽O2O投資遇冷?燒錢已經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從國內來說,為什麽O2O經歷了這麽一個(泡沫破裂)階段呢?我分析有以下原因:

第一,從宏觀角度上來講,2014年確實有泡沫,泡沫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全民創業。今天你做任何一件事情,當你發現身後有一大堆人都跟你做一樣的事情的時候,競爭肯定非常激烈。

第二,在2014年的時候有非常新的天使機構湧入了,他們本身是A股上市公司的老板。他們之前把錢投入到房地產里,後來發現房地產不能給他帶來比較刺激的回報。他們缺少投資通道,就在私募領域進行一些投資,現在有3萬多家天使機構,錢就變得分散了。以前傳統就只有幾家美金投,很容易出現一個比較大的公司。現在每家都這麽平均,肯定有很多人死亡。

第三,一些新天使信息極度不透明。可能投資人跟你聊的很好就投了,不會像專業機構一樣搞調研。

京東上市的那天,它的投資方今日資本也在講要怎麽補貼,通過大量的資金幹死對手,其實表面上是沒錯的,但是言論一出就激發了大量VC效仿這種路線。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以前是人家收費你免費,現在是你補貼多少,我補貼得比你更厲害,就導致持續不斷地融資。但是你會發現熱錢全部分散了,再加上投資人投了餓了麽、滴滴、快的、美團之後,發現財務情況很糟糕,需要砸很長時間的錢。再加上後續的PE,美股有些波動,所以說大家比較緊張。他們不投,底下剛出來的公司就更不敢投了,因為他們都是傳導的。但是我覺得這個是可以恢複的,信心比黃金重要。其實每家機構都有錢,只是大家不敢出手,怕自己出了下一輪沒人接。

但我們預計今年下半年會有好轉。

有兩個原因:第一,很多基金都新募了資;第二,從2014年的極度泡沫到2015年的極度悲觀,會有一個回歸理性的過程。所以說如果今天是冬天的話,在冬天潛伏得還不錯的公司,熬過這段時間還是有機會的。

為什麽認為產業B2B、VR是好的方向?投資機構在找接盤俠

當然我們也看一些其他方向,包括產業B2B、企業服務等。像一畝田這樣的企業我們當時也看不懂。我們覺得一畝田在大的方向上來看是OK的,但是商業模式不好。為什麽說它商業模式不好呢?因為今天產業B2B以撮合交易作為切入口, 70%到80%的成交都在線下。而這些線下的成交從財務角度上來講,GMV不是你自己的。

自營從財務上來說是可以引進GMV的,但是做自營還是虧損的。今天中國為什麽會有產業B2B的機會?因為大量的產業供過於求,供過於求就導致大量的庫存賣不出去,傳統的中間商、渠道商很難做,所以這些中間商和渠道商就做了B2B。我們發現2015年大量做B2B的公司全部是中間商出來的。

為什麽很多VC機構忽悠B2B這個概念呢?因為O2O的機會沒有了,他們在幾年前已經悄悄地布局了B2B,他們需要把這個概念忽悠起來讓別人接盤。

企業服務我們現在也在看。之前中國的經濟是靠人口紅利驅動的,現在勞動力漲價了,公司需要提升管理效率。所以企業服務是有機會的。今天我們去看企業服務的項目,比如說一個HR資源管理的企業服務,這是一個很高頻次的項目,但是它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作為產品技術來講,它本身是沒有什麽門檻的,今天有一大堆團隊都可以做差不多類似的事情。當產品層面沒有太大差異化的時候比的就是BD(商務拓展)能力。

貝塔斯曼的管理合夥人龍宇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經典,“現在沒有風向了”。

我覺得這句話非常務實。很多VC是要造風向的,比如說之前悄悄投了一些項目,需要找接盤人的時候,就需要制造聲音,但是你會發現沒有大的概念去承接它。當然有一些VC也在看智能硬件,但是從用戶需求上來講還沒有達到那個階段。所以說投資人仍然要找大的市場方向,而不是找一個用戶需求不太強的項目。

我們在中國見到十幾個這樣的團隊,其實沒有什麽技術門檻,比如說像掃地機器人。我們調研了很多用戶,用戶說還不如自己掃,而且掃地機器人掃和拖沒有辦法做到集成。

VR確實是一個方向。

但是現在從硬件的角度來說,目前中國的創業者技術門檻還沒有達到。我覺得如果現在在VR領域上投一個硬件的話,可能會成為一種先驅。你要提前半步,而不是提前兩步。我們覺得在VR上面還是有一些內容提供商還有機會,因為我們看到網遊的投資規律,好多網遊產品依然能夠產生拉力。我們見的一些做VR內容的團隊,都是一些比較草根沒有太多經驗的團隊。

所以我覺得今天很不好的一個原因,就像是賽富的閻焱說得那樣,“創業不能作為一個運動,不能作為一個時尚去幹這個事。”當然政府有政府的考慮,需要借此來激活經濟,但是實際上來講,我覺得這樣各家VC都很難賺錢了。當然我們還是保持一個相對比較樂觀的態度,我們覺得這是一個短期的現象,從全民歡愉一直到全民哭泣的過程中,還是會回歸理性的。

(整理:常皓靖 編輯:韋物主義)

O2O 產業B2B VR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00

3年40位VC大佬單飛 創投頻現“國產品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156.html

又一位創投大佬選擇自立門戶。6月6日,光速安振董事總經理曹大容發表公開信,正式回應了此前關於離職光速安振的傳聞。公開信表示,曹大容仍將作為董事總經理管理兩期基金的投資組合和剩余投資業務,同時他將創辦新的基金雲九資本。光速安振的郝瑋、王京將加入新的基金,前德迅投資董事總經理邱諄等也將加入合夥人團隊。

在創投界,基本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爆出傳統VC大佬出走獨立創辦新基金的消息。去年3月,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劉二海低調離職,創辦愉悅資本,專註TMT和創新消費。6月,被稱為“90後創業者教父”的IDG合夥人李豐攜項目離職,成立峰瑞資本(FreeS Fund)。根據公開信息粗略統計,從2013年至今自立門戶的投資人已近40人。

在遍地是機會的90年代,以IDG、軟銀、凱雷為代表的海外創投機構陸續進入中國,投出了阿里巴巴、攜程網、盛大網絡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直至2005年,中國創投迎來新的發展節點,經緯中國、今日資本、紅杉資本、高瓴資本等一批新的基金創辦,蜂擁而至的新基金使得整個投資市場異常活躍。

伴隨去年美股市場上漲和大量IPO,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下融資需求的擴張,國內LP結構的改變和市場需求給整個VC行業帶來新的裂變。明星投資人紛紛出走,他們或募集資金做天使投資人,或成立新的投資機構,以更為靈活的利益分配方式和內部管理機制,在激烈的VC競爭中試圖以更有效率的機制找尋下一代獨角獸。

“這不是VC獨有的現象,一旦一個業務可以由一個人來全部完成而不涉及分工,就會產生單幹的情況。”華興資本研究員黃席盛表示。伴隨20多年的發展,創投界培養了一大批擁有5到10年豐富投資經驗的專業投資人,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能力配置更多的資金到投資市場。

不難看出這些投資人大多都已經擁有一些漂亮的投資案例,聚焦於某一領域,而新成立的基金也更多進行行業垂直化、專業化投資。除此之外,所投企業的成功上市或其他退出方式,讓創業者擁有豐裕的資金,面對全新的資產配置選擇,很多創業者選擇將資金回流至VC行業,以天使或者VC的方式跨入投資領域。

在采訪中曹大容也透露,其所創辦的雲九資本LP的構成除家族基金之外,也包含創業者。曹毅離開紅杉資本後成立的源碼資本,1 億美元規模的首期基金中,LP 包含美團網 CEO 王興、今日頭條 CEO 張一鳴等活躍於一線的創業者和投資人。

而此前李豐創辦的峰瑞資本也打破了管理費的“鐵飯碗”,大幅降低了出資人門檻,只要經國家認可的合格投資人,經峰瑞資本挑選,出資額度在100萬人民幣(20萬美元)以上,即可成為出資人。

同時在基金收益分配上,獲得峰瑞資本投資的創業者將參與決策投資收益分配,這使得包括互聯網中高層在內的更多有專業領域資源的個人可以參與到早期投資,而創業者也將獲得更大資源撬動能力。

一方面,大量企業家尤其是TMT行業的個人資金湧向VC市場,另一方面,部分成長期PE基金或對沖基金為了加強對早期市場項目的布局,也設置了一部分資金成為VC 的LP。此前中科招商曾推出雲投匯平臺,布局股權眾籌,設立100億“雲投基金”面向全球招募“明星領投人”,為明星領投人進行領投配資,解決領投人發現優質項目但資金不足的難題。

反觀需求端創業大潮湧動,技術創新帶來的創業機遇層出不窮,而IPO之外更為多元靈活的退出方式,給投資機構的收益帶來更多保障。資金的充沛和創業融資需求的旺盛,共同培育出一個更大的VC市場。“這是市場上供需匹配的自然選擇。”紅杉資本董事總經理王岑表示。

在這樣的市場大背景下,投資人也希望創辦獨立基金來打造個人品牌,一如曹大容所言,“雖然在中國,我感覺光速就是我,我就是光速。但實際上光速是一家美國品牌,並不屬於我。一個人,一家企業,他奮鬥的一切最終都將體現在他的品牌上。如果這個品牌你不能擁有,最終將無法完成你的使命。”

在百舸爭流的新VC時代,老牌的投資機構正面臨更為巨大的挑戰,一批新的挑戰者正在走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509

脫歐後的英國,在歐洲VC行業中還能怎麽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9/157028.shtml

脫歐後的英國,在歐洲VC行業中還能怎麽玩?
華創資本 華創資本

脫歐後的英國,在歐洲VC行業中還能怎麽玩?

脫歐,也讓在歐洲風險投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英國遭遇巨大變數。英國的創投行業會變得更好或者更糟嗎?

文|華創資本

英國多年來一直在投資者與創業者之間扮演著關鍵角色,在一些占有強大優勢地位的投資類別如金融科技、遊戲和生物科技來說更是如此。業界普遍認為,英國選民的脫歐決定必將會在歐洲的風投產業中引起不可忽視的震動。

CB Insights近日發表文章,對英國脫歐後最令VC屆關註的問題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闡述,這些觀點來自於歐洲的投資人、創始人、企業高管、政府研究者和分析人士。

讓我們來看看英國和歐盟對此的看法吧。

歐洲VS英國,投資與交易之爭

首先可供參考的是,下面這張圖片說明了英國在整個歐洲VC所投公司數量中占據絕對優勢。正因為英國驅動著歐洲的VC投資活動和美元基金募集,所以當英國的地位發生變化,這個圖表必將發生徹底的改變。在最近的幾個季度里,有1/3歐洲VC所投公司都是來自英國的創業公司。

從美元基金的角度看,比例也差不多相同。2016年第一季度,英國公司獲得了13億美元的VC融資,而歐洲其他國家的公司獲得了22億美元的融資。

VC基金,LP和人才都要跑?

LP提款走人?

目前已經有一些機構投資者對位於英國的VC機構的前景表示擔憂。在歐洲風投基金中最重要的投資者是由歐盟支持的歐洲投資基金(EIF),它在VC基金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預計它將會從英國的VC機構中撤資。

“我們更大的擔憂是VC吸引機構基金的能力。歐洲VC行業中最大的機構投資者是EIF,如果他們撤資,這對風投企業將是一個無與倫比的災難性打擊。” 總部位於倫敦Augmentum Capital 創始人Tim Levene表示。

EIF也表達了自己對投票結果的遺憾,但同時表示暫時不會改變它的投資活動。當然,這也表明了巨大的改變即將到來。EIF的聲明表示:“EIF將積極的與歐洲投資銀行和相關歐洲機構合作,決定 EIF在英國的下一步的舉措。”

同樣來自倫敦的Hoxton Ventures 合夥人的Hussein Kanji說:“這也是國外投資者和國家財富基金的憂慮,他們或許會因為經濟和監管的不確定性而對英國的VC基金持懷疑態度。”“最大的問題是不確定性”,Hussein Kanji說,“這就像在離婚後你不知道孩子將會遭受什麽。”

人才流失?

以往英國和歐盟間的人才自由流動,使倫敦成為全歐洲頂尖技術創業人才的聚集地。但退歐的決定可能會造成人才流失,這將使在倫敦的創新能力後力不足。

Fred Destin是 Accel基金的合夥人,他們所投資的公司包括食品運送公司Deliveroo等。他表示他目前最主要的擔憂是公司招聘人才的能力,能順利、高效、簡單的找到橫跨歐盟的人才曾是一個極大的優勢。據說英國脫歐後將可能引入澳大利亞的積分移民制度,這對小型企業來說非常困難並且已經為時已晚。

Buzzfeed一位駐英國記者表示,英國的軟件人才被歐盟其他國家的公司盯上的說法已經廣為流傳。該記者稱,“如果愛爾蘭或法國不在吸引從英國流出的技術、科學、金融等人才上投資,我將非常震驚。”

保持冷靜,繼續前行

盡管如此,也有一些聲音認為天並非真要塌下來了,倫敦與歐盟創業者和VC生態系統的緊密聯系,意味著在未來幾年內不會有很大的變化。

“至少兩年內什麽都不會改變”,投資人、Seedcamp創始人Saul Klein表示,“(脫歐後)我們有了一個絕妙的機會來最優化歐洲關系,這樣可以符合每個人的利益。”

倫敦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岌岌可危

毫無疑問,此次退歐後,最受到威脅的行業就是倫敦如日中天的金融科技前景。之前作為歐盟的一部分,倫敦的優勢很明顯: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卓越地位、歐洲豐富的人才、能使倫敦公司輕易將產品銷往全歐洲的統一規章制度。但現在呢?

隨著英國脫歐,之前的優勢都至少部分已經遭受質疑。

《金融時報》對英國脫歐後倫敦金融科技的影響分析:

1.人力資源成本-英國金融技術的發展,取決於能否從歐盟吸引到最好和最有天賦的人力資源

2.軟件技術-英國金融技術需要先進的軟件技術,這些技術十分短缺。能不留痕跡的進入歐美5億人口的勞動市場需要能時刻保持競爭力

3.歐盟市場準入和擴張能力-英國脫歐後將不再可行

4.單一歐洲資本市場和單一數字市場的主動性-英國金融科技將只會部分受益,而且對規則沒有話語權

5.不含英國的歐盟的競爭性反應-潛在稅收增加。為競爭歐盟金融科技中心,阿姆斯特丹、法蘭克福、巴黎將努力獲取歐洲金融科技領導力,以便吸引成熟的金融科技公司。而柏林、赫爾辛基、斯德哥爾摩和都柏林都在不遺余力吸引金融科技創業者

6.金融科技投資-估計英國未來五年將損失高達5億歐元

已經有一些其他城市利用減稅優惠來吸引金融科技創業者,包括法蘭克福、阿姆斯特丹、都柏林、瑞士和紐約。當倫敦的優勢消失後,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投資和企業家向他們傾斜。例如,在瑞士德語地區的低稅率城市Zug已經成為加密數字貨幣創業者的天堂,與此同時整個瑞士聯邦也在積極的爭取金融科技公司。

此外,德國的創業投資生態系統也預期將會受益。“我們預期倫敦的新創業公司對柏林的青睞將顯著增強,倫敦的成功創業者也將流入柏林”,German Startups Group的CEO Christoph Gerlinger說,“對於德國創業市場來說,英國退歐是一個好消息,對非常活躍的金融科技行業更是如此。”

在埃森哲創新中心工作的Morgan Mullooly在推特上發文說:“稅收優勢和如Visa等主要支付公司的存在給都柏林吹來一陣東風。

金融服務產業或許會拋棄倫敦。現在已有摩根斯坦利和JP摩根表示他們在考慮為投資銀行和其他關鍵集團重新選址,如法蘭克福、巴黎、都柏林等地。這些或許在英國真正退歐完成前將就會發生。像將會使倫敦完全失去作為歐洲經濟中心的優勢,也會為金融科技行業帶來沈重的負面影響。

金融科技創業者對英國市場同樣持懷疑態度。Number26是一家德國面向銀行系統的初創企業,已經宣布它將縮減它在英國市場的規模,同時向歐洲大陸板塊和其他歐盟成員國擴張。“我們將更加關註其他市場,英國市場仍然非常有趣,但是......我們還不清楚如果我們想付額外的資金去進入英國市場後,制度規定將如何執行。” Number26的創始人兼CEO Valentin Stalf表示。

關於制度不確定性的相似憂慮,同樣也存在於生物技術領域中,因為在英國退歐後,藥品管制制度在英國和歐盟其他國家中會有不同。

華創eitu_1

英國脫歐 創投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4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