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VC的投資邏輯:每個投資人心底都住著一群"前女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30/156174.shtml

VC的投資邏輯:每個投資人心底都住著一群"前女友"
袁媛 袁媛

VC的投資邏輯:每個投資人心底都住著一群

投資人存在的意義是能抓住下一個獨角獸項目,而不是時時懺悔自己的錯失。

黑馬說

“當初對我愛搭不理,今天讓你高攀不起”。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dynamic的關系非常微妙。創業者不好做,投資人也難當,每個投資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失之交臂“前女友”。

文|袁媛

VC和創業者之間的微妙糾葛悠久得可以寫部人類史了。遠的不說,阿里巴巴2014年上市時媒體津津樂道的標題是,“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考據了下,這源自於阿里巴巴上市時的路演演講,面對美國投資人,這是馬雲的開場白,

“15年前來我來美國,想要200萬元,被30家VC拒絕了。我今天又來了,就多要一點,200多億美元吧!”

盡管馬雲此後補充這句標題並非他的原意,但這某種程度上似乎某種stereotype 。

智商和情商一樣重要

在創業早期找投資的時候,是創業者最需要投資人的階段,無論是財務上,還是心理上。創業者們會記住那些幫助過他的人,也會銘記住那些沒有幫助過他的。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最近見一位創業者朋友,他的公司在一位知名VC拒絕後估值連連攀升,他連說了多次,“XX一定後悔錯過了我們吧。”

我還聽說另一位明星CEO的經歷,一位知名VC用了兩個月時間做盡職調查,最後卻沒有拍板投資,第二年他的公司成為眾VC踏破門檻都投不進去的明星企業,在一個公開場合,那位投資人過來和他打招呼,他冷笑說,哦,你去年沒投我們。

和投資階段密切相關,早期投資大概是與創業者交流最密集的投資階段,和所有會走向“親密感”的關系一樣,投資人和創業者在紐帶之余也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平衡。

在MBA學生有個就業圖譜,VC,投行和咨詢分別與什麽客戶工作,後兩者是財務狀況或業務發展穩定的大中型公司,VC則和“struggling startups”一起工作。

正因為早期投資人需要密集頻繁地與創業者進行溝通,“情商”變得和“智商”同等重要,通人情和懂行業同樣重要,生意也不外乎人情。所有早期公司對投資人的依賴會更重一些,創業是一件孤獨的事,創業者也非常重視投資人的評價,一位被我們投資過的CEO曾經翻出孫正義對他評價的郵件,用來佐證他的影響力。

到了中晚期,業務模式和財務模型逐步健全,投資更多的是在商言商,最近很火的DST就是一例,Yuri向來是砸錢又幹涉業務,看準了公司只管投錢,將所有的表決權都交給CEO,這種風格非常受已經成熟的公司和CEO歡迎。但大多數早期投資,選擇一個財務投資人也像選擇一個未來五到七年一切攜手的合夥人,投資人是要兢兢業業地添磚加瓦和出謀劃策的,這種關系更像是婚姻,for better or worth ,till IPO do us part 。

投資人難當

從媒體到投資圈,從圈外人到業內人,對我最大的感慨是投資人並非那麽光鮮(是投資產業鏈中的屌絲環節),早期投資回報率最高,但同時也是個體力活,幾個合夥人經常忙得晨昏顛倒又一天同時過著中美時間。

專業化的投後和投資同樣重要,又要幫忙,又要掌握好度(不越俎代庖掌握一臂之距曾是我所服務機構多年的遵旨),做人和做事同樣重要。每個人的風格不一樣,你是選擇做獵手,打到一只兔子領回家,還是選擇一頭牛,把它從小養大,這是不同的投資人喜歡的不同風格,收益也不同。

在幫助去哪兒引入百度做戰略投資的那半年,GGV管理合夥人符績勛的手機都處於被打爆的狀態,這個故事他在不多幾次的場合才做過複盤,身為百度最早期的VC,他幫助百度和去哪兒牽線,並在這個過程中促成了雙方最終的戰略合作,過程中付出了極大的精力和投入。

此外早期投資中還需要做出不少艱難的決定,創始人想要套現怎麽辦,公司需要更換CEO怎麽辦,公司決定清盤怎麽辦,這些不能言說也不會公開的秘密,都是早期投資者需要面對的。

GGV管理合夥人Jenny’李宏瑋經常說,投資是在尋找倍數和影響力的平衡遊戲。早期投資倍數高,但需要投入精力多,管得多。而中晚期投資看得更加清晰,雖然投得晚,但風險小,回報大,影響力高。早期投資不超過百萬美元的規模,等幾年到上市即使翻了百倍,所獲也不過1個億,而抓住一只獨角獸在上市前半年進入,砸1個億賺一倍即同樣收獲1個億,這就是這個行業不同階段的藝術。越往後走,資金量越大,但也越有impact。投資者都很理性,倍數傳奇真心比不上落袋為安的真金白銀。

錯過的項目像前女友

所以再說回來,“拒絕”就成為一門藝術。當你意識到一個項目你可能無法再參與時,如何向創始人傳遞這一訊息變得至關重要,每個投資人都有自己的表達藝術。就我這麽長時間的觀察來看,投資是個各種因素交織的綜合體,對於已經深入接觸的項目,失之交臂可能有更多其他的客觀原因。所以,最理想的狀況,是“相視一笑,莫逆於心”,次理想的狀況是,“相視一笑,相忘於江湖”,最意外的情況……

畢竟,早期投資是個運氣占很大成分,風險也很大的工作,再偉大的投資人也有打眼的時候。巴菲特曾被人問到說說你犯過的錯誤,他反問說“你有多少時間來聽?”這是個犯錯並在自己的錯誤中累計學習的行業,lesson&learn是每個投資者都需要做到的。

對投資人來說,意義最大也最為津津樂道的應該是自己投到過的“獨角獸”。至於被錯過的項目的意義,對他們來說倒有點像前女友,每個投資人都有埋在心底深處的一個list,差點投了又失之交臂的公司。

稍借用下最近喜歡的專欄作家的話,“這些項目都是他喜歡過的,付出過感情的,擺在那里,偶爾青煙繚繞,偶爾反思當年什麽沒做好。”對未來感極強的投資人來說,它們存在的積極意義,是讓投資人能抓住下一個獨角獸項目,而不是時時懺悔自己的錯失。

GPLP

投資人 創業者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3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