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年40位VC大佬單飛 創投頻現“國產品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156.html

又一位創投大佬選擇自立門戶。6月6日,光速安振董事總經理曹大容發表公開信,正式回應了此前關於離職光速安振的傳聞。公開信表示,曹大容仍將作為董事總經理管理兩期基金的投資組合和剩余投資業務,同時他將創辦新的基金雲九資本。光速安振的郝瑋、王京將加入新的基金,前德迅投資董事總經理邱諄等也將加入合夥人團隊。

在創投界,基本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爆出傳統VC大佬出走獨立創辦新基金的消息。去年3月,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劉二海低調離職,創辦愉悅資本,專註TMT和創新消費。6月,被稱為“90後創業者教父”的IDG合夥人李豐攜項目離職,成立峰瑞資本(FreeS Fund)。根據公開信息粗略統計,從2013年至今自立門戶的投資人已近40人。

在遍地是機會的90年代,以IDG、軟銀、凱雷為代表的海外創投機構陸續進入中國,投出了阿里巴巴、攜程網、盛大網絡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直至2005年,中國創投迎來新的發展節點,經緯中國、今日資本、紅杉資本、高瓴資本等一批新的基金創辦,蜂擁而至的新基金使得整個投資市場異常活躍。

伴隨去年美股市場上漲和大量IPO,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下融資需求的擴張,國內LP結構的改變和市場需求給整個VC行業帶來新的裂變。明星投資人紛紛出走,他們或募集資金做天使投資人,或成立新的投資機構,以更為靈活的利益分配方式和內部管理機制,在激烈的VC競爭中試圖以更有效率的機制找尋下一代獨角獸。

“這不是VC獨有的現象,一旦一個業務可以由一個人來全部完成而不涉及分工,就會產生單幹的情況。”華興資本研究員黃席盛表示。伴隨20多年的發展,創投界培養了一大批擁有5到10年豐富投資經驗的專業投資人,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能力配置更多的資金到投資市場。

不難看出這些投資人大多都已經擁有一些漂亮的投資案例,聚焦於某一領域,而新成立的基金也更多進行行業垂直化、專業化投資。除此之外,所投企業的成功上市或其他退出方式,讓創業者擁有豐裕的資金,面對全新的資產配置選擇,很多創業者選擇將資金回流至VC行業,以天使或者VC的方式跨入投資領域。

在采訪中曹大容也透露,其所創辦的雲九資本LP的構成除家族基金之外,也包含創業者。曹毅離開紅杉資本後成立的源碼資本,1 億美元規模的首期基金中,LP 包含美團網 CEO 王興、今日頭條 CEO 張一鳴等活躍於一線的創業者和投資人。

而此前李豐創辦的峰瑞資本也打破了管理費的“鐵飯碗”,大幅降低了出資人門檻,只要經國家認可的合格投資人,經峰瑞資本挑選,出資額度在100萬人民幣(20萬美元)以上,即可成為出資人。

同時在基金收益分配上,獲得峰瑞資本投資的創業者將參與決策投資收益分配,這使得包括互聯網中高層在內的更多有專業領域資源的個人可以參與到早期投資,而創業者也將獲得更大資源撬動能力。

一方面,大量企業家尤其是TMT行業的個人資金湧向VC市場,另一方面,部分成長期PE基金或對沖基金為了加強對早期市場項目的布局,也設置了一部分資金成為VC 的LP。此前中科招商曾推出雲投匯平臺,布局股權眾籌,設立100億“雲投基金”面向全球招募“明星領投人”,為明星領投人進行領投配資,解決領投人發現優質項目但資金不足的難題。

反觀需求端創業大潮湧動,技術創新帶來的創業機遇層出不窮,而IPO之外更為多元靈活的退出方式,給投資機構的收益帶來更多保障。資金的充沛和創業融資需求的旺盛,共同培育出一個更大的VC市場。“這是市場上供需匹配的自然選擇。”紅杉資本董事總經理王岑表示。

在這樣的市場大背景下,投資人也希望創辦獨立基金來打造個人品牌,一如曹大容所言,“雖然在中國,我感覺光速就是我,我就是光速。但實際上光速是一家美國品牌,並不屬於我。一個人,一家企業,他奮鬥的一切最終都將體現在他的品牌上。如果這個品牌你不能擁有,最終將無法完成你的使命。”

在百舸爭流的新VC時代,老牌的投資機構正面臨更為巨大的挑戰,一批新的挑戰者正在走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5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