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如何打造一個“餐廳 吃貨 平臺”三方共獲利的餐飲O2O平臺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9/149377.html

黑馬說:眾觀目前整個餐飲O2O現狀會發現,隨著餐飲O2O模式的越來越成熟,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純平臺類的輕模式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

現在市場上主要的餐飲類O2O為: A. 團購類:大眾點評、美團;B. 商戶端管理:二維火盒子;C. 外賣:餓了吧; D. 點餐:火小二、來我店;E. 排隊:美味不用;F.  其它。

小而美:叫個鴨子、叫只雞、西少爺、伏牛堂、黃太吉等等。

以上品牌都利用了互聯網思維或某種優勢經營自己,各紮一方,垂直深耕。

而一個將吃貨的創意菜譜交餐廳進行實現,並得到相應提成的餐飲O2O平臺吃貨幫,卻從眾多品類中脫穎而出。這是一個為餐廳健康引流的模式, 幫助吃貨打造另一種體驗的平臺,實現真正三方獲利:餐廳、吃貨、平臺。


作為一個微小經濟體自創美食的創業項目,通過吃貨美食收集,向上可以往媒體延伸,向下可以從娛樂、綜藝去發掘市場,過程中碰出的火花正在對餐飲O2O模式的創新提供新的想象空間。  

\|張元奕

以下為王峰口述:

簡單來講,吃貨幫目前的模式是,在現有的O2O模式基礎上細分出一個“大勺”模式,即將吃貨的創意菜譜交餐廳進行實現,並得到相應提成。

盈利模式是:前期,線下舉辦活動;商家精確推廣引流;平臺費用。後期,餐飲媒體模式;顛覆傳統的餐飲連鎖模式。

吃貨幫創建於去年的關棍節,創意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借鑒,比如,去年天貓商城組織的一檔天貓商家做買手的“女神的新衣”,此娛樂營銷項目主打“邊看邊買”模式,大大提升了觀眾的參與感。這是一個從明星到模特,明星的禦用設計師為產品設計的一個競價類綜藝節目,買手倒逼設計,觀眾也在倒逼買手和設計師。這讓我的合夥人沈潔華非常有感觸,她當即認為這種線上和線下、電商和娛樂相結合的模式非常好。

彼時,適逢阿里上市,我們研究了馬雲的路演PPT,期間有提到微小經濟,小微創業,這一點也深深抓住了我們的心。加之潔華的一位做直銷的朋友建議,現在最好的生意是在花錢中賺錢。再結合目前90後人群特點,把賺錢放在娛樂中、興趣中,又是微小體的概念,綜合以上因素,吃貨幫誕生了。我和潔華都不是第一次創業,所以經常會分享一些好的思路。

目前,團隊構架分為三塊:一是資源中心部,二是運營中心部,三是公共中心部,整個團隊現在有12個人,在現有蘇州辦公據點擴張的基礎上,預計下半年在北京成立PR團隊。

我主要負責運營推廣,沈潔華負責戰略規劃。我在北京有自己的傳媒公司,有專業的活動策劃團隊,主要負責吃貨幫的線下活動策劃,以及對餐飲數據的分析庫。沈潔華主要負責吃貨幫整體的戰略,以及整個公司的架構,包括公司未來上市的一系列整體規劃等。

吃貨幫的流程是:1.登錄:由大勺設計菜品,登入網站/APP。2.溝通:平臺客服在後臺看到菜品後,評估菜品的真實可落地性,確認後告知當地地推人員,由地推人員聯系大勺。3.試菜:由地推人員協助大勺,將設計的菜品到適合的餐廳里實現複制。4.開賣:由地推人員通知客服,客服將菜品信息核對後關聯至合作餐廳,實現銷售購買。5.下單:消費者在線上拍得菜品後收到消費編碼、執編碼到餐廳消費。6.領賞:當菜品銷售完成,便可實現大勺的銷售提成,餐廳的成本結算和平臺的管理費用等利益產生。

創建吃貨幫,我的理念是,民以食為天。餐飲行業目前在產業類型、娛樂和社交搭配等細分領域,還是相對空白,所以,我們看到了市場。而且大勺模式是O2O細分的概念。

目前,蘇州作為首站,洛陽為試點城市,統計來說整個粉絲群體接近兩萬人,活躍人群將近一千人。與我們合作的平臺,固定簽約合作平臺粉絲人數在十萬以上。深度蘇州是我們目前唯一的指定合作方,這是一個面對青年群體生活類的平臺,美食是其主營業務。

我們現在有一個專業的管理團隊在經營粉絲,同時也有微信公眾平臺和微信群,大概有五百多人,活躍性非常高。當前,我們通過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進行轉化,慢慢把粉絲轉化到自己平臺上。目前餐廳資源在洛陽有二十個商家,蘇州剛開始啟動,現在簽約大概不到十家,意向商家二十家左右。1月16日,APP成功上線。

獨特的“大勺”模式

“大勺”模式,即將吃貨的創意菜譜交餐廳進行實現,並得到相應提成。具體操作是,從我們現有的客戶里,細化出一部分對大勺概念感興趣的人。此群體以洛陽的85後白領居多,剛工作不久,可能收入還滿足不了整體現狀,但是對生活品質有追求,這是我們的目標用戶群。目前,大勺的人數和代言的人將近五十人,非常活躍。

隨著餐飲O2O模式越來越成熟,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純平臺類的輕模式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吃貨幫的特點是,通過受眾群體和線下活動選出一部分對創意菜品感興趣的年輕人群,即先培養一批意見領袖,這些人是我們現有的最活躍的粉絲。
這樣的意見領袖,在洛陽我們有將近三百人,精英人數大概三十人到五十人。通過他們對洛陽美食圈的影響和輻射,為現有的餐廳帶來引流,營銷的費用一部分反饋給這些人群,讓其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微小創業。

隨著進一步發展,我們平臺以後還會衍生出最基本的廣告、競價排名,甚至還會植入線下傳媒和策劃,以及一些媒體,影視娛樂等內容,所以變現潛力可觀,模式相對也很清晰。

至於今後如何打造一條閉環形成循環,我們有一個特點,就是連接吃貨、餐廳、平臺這三個要素。這個想法最開始是圍繞現有的O2O模式,只是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興趣和微小創業兩個元素。

此外,傳統餐飲業的宣傳和營銷渠道的局限性,以及他們對自身整體毛利率的考慮,導致傳播力度往往達不到效果。而我們提供的平臺是,商家可以自己策劃活動,在平臺上進行宣傳,及菜品的代言和創意推廣,平臺費用的基本點是5%。

專註用戶體驗

吃貨幫是一個為用戶提供好吃、好玩還能賺錢的平臺。好吃、好玩、能賺錢也是我理解的用戶痛點。

舉個例子,我們剛到洛陽不久,就開始策劃了一系列食品試吃的活動,每次活動會鋪墊整個品牌的模式,還需要一些人對我們菜品創意和代言,並在社交圈推廣,我們有相應的獎金和獎勵制度。通過這種方式,營業額提高了將近30%到40%,並且產生的效應是持久性的。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為商家帶來比較健康的引流,還加強了粉絲的黏度。

眾觀整個O2O行業市場,大勺模式比較少見。但是,再好的創意,也要註重用戶體驗,特別是O2O模式,如果用戶體驗不好,做的再好,產品再棒,一切都是零,沒有用戶什麽都沒有。

之前創建W無國界餐廳和Summer’s日式雜貨咖啡廳的經歷,為我現在做互聯網營銷提供了很多經驗。以Summer’s日式雜貨咖啡廳為例,投資前期,更註重餐廳的整體營銷,反而在產品和用戶體驗這兩方面做的比較弱。比如我們餐廳有一百種菜,可能只有二十多道菜是有創意和品質的,其它都比較普通,但是,偏偏以全帶精,忽略做好極致產品的重要性,最後導致用戶口碑不是很好。因此,現在我們會更註重極致產品和用戶體驗。

娛樂即商業

吃貨幫的口號是,吃貨幫,幫吃貨。如何幫?我覺得美食分享是最基本的,給吃貨們提供快樂的社交餐飲體驗,是我們可以做到的,以後他們想創業,不僅是代言菜品,甚至投資餐飲我們都會給予幫助。

2014年10月,我們在洛陽發起了一個吃貨募集的活動,兩周時間招募到了三千多人,最後篩選出二百人作為活躍粉絲。然後召集大家,組織了一次針對不同商家的活動策劃。在活動中,把吃貨幫的理念,即微小創業和餐飲中能達到的創業理念傳達給他們,年輕人願意接受一些跟吃有關,跟玩有關的活動,所以這次活動很成功。 

在經營粉絲上,我覺得,這就像談戀愛一樣,大家一起玩兒,有開心的東西一起分享,想其所想,做其所做,把服務做到極致。我們經常說,吃貨幫平臺就是跟粉絲一起談戀愛。

擔心的問題

吃貨幫去年11月創建,到現在也不過五個多月時間,在群雄割據的O2O市場,我們是新人。吃貨幫的模式是,在現有的O2O模式中細分出一個看似新潮的“大勺”模式,以目前O2O行業激烈的競爭狀態,我們如果不能快速推進,必定會被其它更成熟的團隊複制而失去先機。但其實,我真正擔憂的是商家資源,以及餐飲和媒體的渠道。

在洛陽,吃貨的募集非常順利,反而在匹配一個城市本地的商家資源和平臺嫁接上,會有一些困擾。
 
今年3月,吃貨幫進入蘇州,但是在蘇州的發展,目前並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所以隨著吃貨幫的發展,今後進入北京,繼而鋪向全國過程中的美食平臺資源嫁接就會比較擔憂。這意味著,一是會加大運營成本,二在推廣和平臺發展的速度上會受影響,這是我最擔心的。

但是,為什麽我們還要打造這樣一個平臺幫助別人去整合?因為它有市場,擔心的同時也是機會和利益並存的。有挑戰才有機遇,我們很有信心,長遠計劃是在兩年內爭取上市,資本運作,上市的規劃是我的合夥人沈潔華在負責,她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戰略規劃

對此,沈潔華的看法是,相比西少爺、伏牛堂、雕爺牛腩等已經用數據采集,大數據的方式把用戶體驗這一塊做起來的成功經驗,吃貨幫是需要借鑒和學習的。

雖然吃貨幫與其他團購和外賣類網站有相似點,但是我們有自己的特色,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娛樂性,我們以線下活動策劃為主,把娛樂性融入到美食和體驗當中,同時利用媒體做好宣傳與推廣。其二,通過活動策劃的粉絲互動增加用戶黏度。

雖然吃貨幫成立時間很短,但是大勺概念在洛陽進行測試期間,第一周,大勺為一家餐廳成功引流86桌,帶動消費金額13749元,商家付出成本約為整桌消費的6%。

目前,“大勺”概念屬於全新的模式,未曾見過類似平臺。未來,我們這樣規劃:在地推上我們分三步走:1.招募吃貨;2.招募餐廳;3.宣傳大勺操作方式。

地區規劃:1.洛陽,進行產品技術及營銷戰術測試。2.蘇州,正式進軍市場的起點。3.上海及北京。4.視項目發展決定以自行管理其它城市還是以分城市頻道加盟管理。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大數據,我們會想辦法把大數據抓起來,並且要保證用戶的活躍度,我們的願景是打破現在傳統的加盟模式。短期目標是,希望在兩個月之後進行A輪融資,計劃兩年之後上市,但這些需要各方的努力。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張元奕,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歡迎轉載,轉載前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餐飲企業“觸網”謹慎 B2B平臺如何賺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606.html

餐飲企業“觸網”謹慎 B2B平臺如何賺錢?

一財網 何天驕 2015-05-15 18:26:00

5月15日,由超過300家餐飲酒店企業聯合發起國內最大的餐飲酒店B2B采購平臺宣布與太太樂集團、雨潤集團、韓國CJ集團等十家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這十家企業將參與到眾美聯平臺的采購或供應體系中。事實上,有著數萬億元年產值的餐飲行業行業集中度一直很低,亟需有一個第三方平臺將分散的產業各方聯合起來,規模化運作。而自稱是國內最大的餐飲B2B平臺的眾美聯能否創造歷史呢?

5月15日,由超過300家餐飲酒店企業聯合發起國內最大的餐飲酒店B2B采購平臺宣布與太太樂集團、雨潤集團、韓國CJ集團等十家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這十家企業將參與到眾美聯平臺的采購或供應體系中。眾美聯集團董事長朱曉霞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眾美聯上線半年以來已經交付完成訂單1.87億元,尚未交付或正在轉化的訂單有4.47億元,這樣的訂單規模對有著數萬億市場規模的餐飲行業來說並不算大,可見眾多餐飲企業在面對互聯網依舊十分謹慎,大都處於觀望中。

事實上,有著數萬億元年產值的餐飲行業行業集中度一直很低,亟需有一個第三方平臺將分散的產業各方聯合起來,規模化運作。一位餐飲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恰恰是由於餐飲行業過於分散,沒有成規模成體系,曾有一些餐飲B2B平臺的嘗試也大都不成功,需要強有力的組織能力才能將餐飲業B2B平臺做成。”而自稱是國內最大的餐飲B2B平臺的眾美聯能否創造歷史呢?

根據公開數據,中國餐飲企業超過300萬家,餐飲產業營業規模超過6萬億,消費開票額達2.5萬億,產業鏈上下遊從業人員超過1億人,已成為房地產、汽車之後中國產業規模最大的產業。然而,中國餐飲業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面臨重大挑戰。首先,高端餐飲市場受相關政策影響而急劇下滑;其次,大眾餐飲則伴隨居民消費能力提升迎來高速發展,最後,餐飲業面臨“四高一低”(高租金、高食材成本、高人力成本、高稅收、低利潤率)沖擊以及食品安全的困擾。

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餐飲酒店業食材成本以及設備成本有近兩成的上升,而行業利潤率卻上升了不到5%,在這種情況下,餐飲行業開始嘗試利用B2B電子商務平臺來壓縮行業過多的環節,增加行業透明度,減少成本。眾美聯平臺就在這樣的形勢下應運而生。

朱曉霞表示,該平臺首先可以減少餐飲酒店企業與采購商之間的環節,解決產業上下遊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減少企業采購成本,比線下渠道節約至少10%的成本,企業利潤率可以提高5%。另一方面,通過專業的平臺,可以對行業上下遊進行監管,保障食品安全。眾美聯發起人之一、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表示,創造這個平臺就是使我們的商品直接面對消費者,把中間的環節減少了。

電商一直是燒錢的行業,對於該B2B平臺如何盈利,眾美聯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盈利模式之一是靠向供應商收取一定服務費,而未來希望構建“餐飲特色產業+互聯網思維與工具+金融資本頂層設計與運營”三位一體的商業模式,也即在前端建立餐飲酒店集中采購訂單聯盟,聯合全國50個重點城市300家餐飲酒店領袖品牌企業形成采購聯盟共同體,構建行業投資母基金,以資本的力量孵化、培育、助推餐飲酒店產業的成長;後端依托餐飲酒店大產業鏈,整合眾多優質供應商,搭建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利用前端整合的龐大餐飲酒店企業采購訂單,為餐飲酒店產業提供透明的采購渠道與市場化的競爭機制,同時進一步降低供應商資金成本,為整個產業發展提供更好的生態環境;中端輔之於銀行、物流、基金、支付、保險等第三方服務商,打造上遊供應商與下遊客戶間高效的聯通機制,保證物流與資金流順暢。

眾美聯構想很好,如果能夠打通餐飲產業鏈上下遊,減少中間環節,讓采購商與供應商在同一個平臺對話,公開競價,打通信息壁壘,很可能會做成餐飲業的“阿里巴巴”這樣的平臺。不過,運營半年來,眾美聯也暴露了諸多問題。

此次與眾美聯達成戰略合作的韓國CJ集團中國區CEO樸根太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眾美聯平臺的商業模式及前景是好的,我們非常看好這樣的合作。當然在發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遇這樣那樣的問題。主要在三大方面。首先,信息化系統需要完善;其次,供應鏈力量還不足,眾美聯在物流、產品供應上都還改進中;最後,由於中國餐飲食材原料種類繁多,很多產品沒有標準化,會影響到線上采購的落實。”據悉,此次韓國CJ集團將成為眾美聯平臺的食品原料供應商,同時CJ集團旗下一些餐飲品牌也將在眾美聯平臺上采購原料。此外,CJ集團將通過聯合運營團隊協助眾美聯商城在韓國地區及相關市場上的品牌及業務的推廣。

眾美聯董事長朱曉霞也坦言,眾美聯采購平臺上線舉行了九次集采會上,線上訂單達到數億元,但在交付過程當中碰到諸多障礙,供應鏈金融與物流是最主要的兩個問題。而最大的困難是商業潛規則的破除,包括長期以來形成的商業運作習慣,很多企業負責人在觀念上還未能轉變過來。“這個時候老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場革命是由老板發起的,是從上而下的,老板不革命下邊永遠革不了命。”朱曉霞表示。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14

嘉年華2.5億港元接盤金錢豹 高端餐飲寒冬尋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9620.html

嘉年華2.5億港元接盤金錢豹 高端餐飲寒冬尋路

一財網 張誌偉 2015-06-08 22:33:00

嘉年華國際宣布,將以2.53億港元從兩個賣方手中收購金錢豹連鎖餐廳合共99.99%的股權。根據嘉年華公告,BFT及Grace Investment作為賣方,分別將其持有的目標公司94.9999%以及5%股份出售給嘉年華。

高處不勝寒。

國內高端自助餐飲業龍頭金錢豹,在行業寒冬中選擇了“賣身”求暖:以2.53億港元向嘉年華(00996-HK)轉讓公司99.99%股權。根據嘉年華公告,根據公告,BFT及Grace nvestment作為賣方,分別將其持有的目標公司94.9999%以及5%股份出售給嘉年華。

此外,嘉年華還同意認購金錢豹配發的股份,總認購代價為2.64億港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就此向金錢豹中國區方面了解更多細節,公司相關負責人稱暫不方便透露,“詳細內容需要等董事會核準後才能公布”。嘉年華方面則表示,相當看好國內中產階層食品及飲料行業的發展,並認為優質自助餐及宴會市場將會有所增長。

“賣身”
資料顯示,嘉年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旅遊、酒店及零售綜合項目開發商,包括主題公園、酒店、國際高檔品牌專賣店購物、餐飲、會議及展覽中心、休閑娛樂及康樂設施。

上述交易完成後,嘉年華將擁有金錢豹約99.9999%的股權,將成為嘉年華的附屬公司。“憑借金錢豹在國內良好的品牌聲譽、廣泛的餐廳網絡以及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嘉年華相信,金錢豹具有增長潛力,且收購事項將能夠補充嘉年華拓展至中國食品及飲料業務的策略”。

金錢豹國際事業集團,是臺灣最大的餐飲娛樂集團,2003年10月登陸大陸市場。目前已在全國擁有超過28家門店,覆蓋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19個以上城市。

2013年8月,時任金錢豹中國CEO繆欽曾對外表示,金錢豹在未來幾年將加快二線城市布局,“預計到2015年,金錢豹將實現銷售20億元和50家門店的目標”。本報記者了解到,因為行業不景氣,金錢豹在2014年僅開設3家門店:金錢豹青島店、福州店和北京翠微店。2015年上半年,金錢豹更是一家新店未開。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告訴本報記者,隨著行業寒冬持續,這兩年中高端餐飲和高檔禮品店日子都不好過,“原本以為反腐就是一陣春風,沒想到持續深入,且已經常態化,這讓與政務商務消費為主的高端餐飲很難熬。”

公告稱,嘉年華未來將進一步提升金錢豹品牌在中國的網絡覆蓋,通過增加金錢豹餐廳數量、客戶群規模及客戶人均支出,從而提高“金錢豹”及嘉年華的盈利能力。“通過收購事項產生的協同效應,嘉年華相信,其能夠利用“金錢豹”的餐廳網絡交叉銷售集團的其他業務”。

尋路
既然不能改變環境,就只能通過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顯然,在過去的這兩年,國內餐飲企業也是這麽做的。

在更名、出售資產和甩賣商標之後,湘鄂情算是這輪調整中的極端典型,如今,公司創始人孟凱仍然在為償債而發愁。品牌專家李光鬥向本報記者分析稱,高端餐飲企業以往就是靠政務消費,以北京市場為例,政府、事業單位曾是消費主力,但“三公”消費受限後,這個消費群體不見了,讓湘鄂情及其他高端餐飲企業一時間很迷茫。

“餐飲行業如今到了十字路口,面臨環境壓力,企業主主要有兩條路可走:轉型走親民路線,或者賣公司套現。”朱丹蓬進一步分析稱,前者意味著要降低單桌利潤,後者則是老板發現其他更好的投資項目。

另一家高端餐飲上市公司小南國(03666.HK),日前也在積極轉型發力大眾市場。2014年3月底,針對於大眾市場個人及家庭消費的“小小南國”首店落戶上海。公司董事長王慧敏近日透露,小南國將由高檔轉為發展大眾化市場,並引入更多的品牌拓展業務。她介紹,除了引進Pokka Café品牌,還會在香港的蘭桂芳開設一家日本料理,人均消費約二三百港元。

此外,全聚德(002186.SZ)今年1月28日公告稱,公司暫緩用募集資金投資全聚德上海武寧路店及華東區域總部的建設項目,並將根據市場狀況決定何時重新啟動相關項目的投資。全聚德還介紹,重新進行了開店模式調整,未來新建門店面積一般將控制在2000平方米左右,門店小型化、菜品精致化。

“上海市場的消費能力毋庸置疑,但對餐企來說最大的壓力就是租金成本,尤其隨著高端餐飲寒冬持續,再走那種快速擴張路線顯然不適合。”一位餐飲業研究人士對此稱。

除了湘鄂情和全聚德,另一家A股上市餐飲企業西安飲食(000721.SZ) 也在尋求出路。公司4月6日公告稱,擬以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嘉和一品100%的股份,後者是一家以粥品為主業的快餐連鎖品牌。

“大眾連鎖是餐飲業今後發展的方向,作為“中華老字號”的上市餐企,西安飲食在融資能力和傳統美食上具有優勢,同時嘉和一品在北京等地有上百家直營店。”四川省飯店與餐飲娛樂行業協會會長何濤認為,雙方是各取所需。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370

餐飲行業媒體“掌櫃攻略”獲200萬人民幣天使輪投資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10/149996.html

黑馬說:6月10日,專註於餐飲行業案例報道的產業媒體“掌櫃攻略”宣布,獲得2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由風雲天使基金投資。據其創始人宋宣介紹,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招募有誌從事產業媒體創業的年輕人,並進一步搭建掌櫃攻略新業務的商業模型。

在媒體行業,目前有眾多類似於宋宣的記者、主編以及資訊行業的人士開始創業,其中就有許多人選擇了在細分領域做創業媒體。上周,在O2O領域做垂直產業媒體的“億歐網”就獲得了1000萬元的A輪融資。而對於媒體行業,掌櫃攻略的團隊的判斷是,產業媒體價值將遠遠大於其它媒體形態。

文 | i黑馬 汪晨



6月10日,專註於餐飲行業案例報道的產業媒體“掌櫃攻略”宣布,獲得2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由風雲天使基金投資。據其創始人宋宣介紹,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招募有誌從事產業媒體創業的年輕人,並進一步搭建掌櫃攻略新業務的商業模型。

據悉,掌櫃攻略由前搜狐科技記者宋宣、葉峰濤發起創辦,團隊創建於2015年1月,微信公眾號正式開始運營時間是2月24日,目前,掌櫃攻略已通過粉絲篩選形式組建了千人規模的餐飲人社群,並獨家報道了北京地區20余家新銳餐飲品牌。未來,掌櫃攻略將進一步深耕餐飲行業垂直媒體並探索產業媒體發展道路。

在籌辦的過程中,宋宣和葉峰濤也曾多次面臨方向的抉擇,但最終還是選擇餐飲行業做產業媒體。他們認為,在O2O概念逐漸衰減的大背景下,回歸產業、本質才是互聯網人應該思考的。同時,隨著餐飲行業的變革進入深水期、長尾期,更多餐飲行業人士爆發了學習、了解新行業的欲望,這也是其團隊選擇切入餐飲行業做新媒體的原因。


對於餐飲及媒體行業,掌櫃攻略團隊有兩點判斷:
 

1、產業媒體價值將迎來爆發潮
 
媒體的核心作用是信息搬運,對於目前行業中的媒體形態,掌櫃攻略團隊的判斷是產業媒體價值遠遠大於其它媒體形態,深耕某一個行業,創造交易鏈雙方的價值才是產業媒體應該做的。由此,掌櫃攻略產生了“根植行業、不炒概念、圍繞交易、聚集人群”這16字的守則。
 
2、大眾餐飲市場爆發、未來餐飲行業將成線下流量中心
 
在與大量業內人深入交流、調研後,掌櫃攻略團隊認為,被市場高度主導的大眾餐飲市場正在爆發,單品、小店、標準化、互聯網思維的餐廳將逐步取代老舊的餐飲模式,同時隨著餐飲行業主力消費人群的更叠,整個餐飲行業也將迎來更大機遇。餐飲人的人才素質、學習水平正在快速增長,學習需求巨大。
 
對於未來,掌櫃攻略創始人宋宣表示,掌櫃攻略將繼續深挖餐飲市場價值,在內容定位上嚴格圍繞:“原創案例”這一主要方向,同時,掌櫃攻略將發布“本地計劃”在各地籌建餐飲人社群,打造餐飲行業的幹貨傳播陣地。
\ 
註:如有融資消息發布,請戳郵箱 [email protected],或聯系微信inter1993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汪晨,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2015黑馬大賽全國項目報名火熱進行中,上海、成都、杭州、南京、武漢等城市趴陸續開場,6月末上海站文化創意與O2O專場行業賽,項目報名請點擊下方黑馬大賽圖片進入!

 

\\什麽?一個垂直自媒體估值一個億?而且領投的居然是另一個“自媒體”?!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就是最近轟動業內的自媒體微信公號“餐飲老板內參”完成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自媒體大號、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等聯合成立的獅享家新媒體基金領投、另外幾家機構跟投,融資規模2000萬元人民幣,估值1億。

你可以譏笑,你也可以不屑----直到幾年後被這個趨勢巨浪狠狠打臉。自媒體孕育的自商業現象正在蓬勃興起,“餐飲老板內參”就贏在重度垂直!本期深受讀者歡迎的《自媒體揭秘》系列,就來簡單八一八。

自媒體的紅利

先介紹一下故事的男主角。餐飲老板內參”的創始人為秦朝,2013年7月他和一個小夥伴投入5萬元啟動資金,在咖啡館辦公。2014年7月,成為國內第一個獲得天使風投的垂直自媒體,估值千萬。2015年7月,再次獲得到Pre-A輪融資,估值1億。

一步兩步,似魔鬼的步伐。兩年的時間,“餐飲老板內參”就快速成長為餐飲垂直領域第一自媒體,品牌的影響力、號召力在業內頗大。

首先,這得益於自媒體的紅利。過去兩年,一股強勁的浪潮正席卷整個中國社會,互聯網人、媒體人、創意人趨之若鶩,其他人則為之炫目、驚嘆。這便是自媒體,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了權力----因為這正是信息革命的大時代!信息的關鍵連接點就應該有巨大的商業價值。

我認為,自媒體是以個人為核心的一切信息形式。這印證了麥克盧漢“信息即媒介”的深邃,只要你能傳遞某種受眾需要的信息,你就是媒介!這正是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最激動人心的故事----個人賦權。

前年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咨文稱,未來20年是權力的巨大遷移,政府影響力正讓渡給個人,個人賦權的大勢將改變社會組織和經濟運行的方式!我認為,自媒體、分享經濟、NGO集體崛起正是其深刻反映。一句話,信息即媒介,自媒體是信息時代個體賦權的必然結果。

自去年7月份拿到天使投資以來,“餐飲老板內參”就從未脫離公眾和媒體的視線,並作為垂直自媒體領域的標桿被頻繁引用。其打造餐飲產業鏈社交與服務的平臺商業模式也被人民日報、參考消息、中國企業家等全國媒體頻頻曝光,甚至成為很多MBA課堂的成功教學案例。其本質,便是坐享了自媒體的超級紅利。

重度垂直的威力

自媒體威武,但做自媒體的人烏泱泱的,“餐飲老板內參”憑什麽做這麽大甚至得到了VC的青睞?答案是重度垂直。

我認為,所謂“重度垂直”,就是專註於一個垂直市場,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深度融合,在細分領域做透有限用戶,重度運營,從而建立起強大的壁壘。

“餐飲老板內參”以媒體為中心,成為餐飲及其產業鏈高價值用戶的入口。同時打造社交和服務平臺,將涉及媒體出品、教育培訓、互聯網金融等業務。據悉,現在“餐飲老板內參”訂閱號的微信訂閱粉絲數為22萬,年底的目標是超過50萬。甚至股權眾籌、教育培訓產品也計劃在年底推出!

“互聯網+傳統行業,已經是風口和趨勢。餐飲老板內參早早從一個垂直的領域切入,選準了一個最古老和深厚積澱的傳統行業,運用新技術,掌握行業關鍵用戶,輻射相關產業鏈,這里面可以整合的資源、想象的空間太大……這也是他們能夠不斷打動資本的根本原因。”一位投資界資深人士稱。

另外一點是,通過重度垂直的策略,“餐飲老板內參”幾乎成了中國眾多餐館老板的精神家園和決策參考第一工具,其實已經形成了社群。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又依附於各種組織。一群人要形成社群,只需要兩個條件:共同興趣和溝通方式。人們期待著關聯,發展和新事物,他們期待著變化,人之本性就是要有歸屬感。大到政治運動,小到明星粉絲,道理類似。當人群聚集成社群,而且有了領袖。領袖向社群註入了信仰,這種信仰又被社群高度接受。這時,社群就有了巨大力量,這種力量將無堅不摧!偉大的互聯網,給建立社群提供了無與倫比的狂野力量。

借用中國的一句古語:飛瀑之下,必有深潭。

連接的想象力

講了自媒體,又講了重度垂直,支撐“餐飲老板內參”億級估值的,還有連接的想象力。

我一直覺得,自媒體的真正力量,不是情懷派所說的“人格力量”,也不是成功學所說的“定位的力量”。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互聯網本質上是一個技術驅動的產業,所以我認為自媒體真正的力量,是“連接”的力量。連接,同時包含了魅力人格、利益定位、產品渠道。

風口浪尖上的秦朝戰戰兢兢,他表示:“用戶規模和用戶粘性始終會是‘餐飲老板內參’的兩大核心指標,靠優質的內容吸引用戶,靠高價值的資源連接、增值服務留住用戶。”

據悉, “餐飲老板內參”現有的14人幾乎全部是內容團隊,沒有專門的銷售人員。接下來,內容原創梯隊的擴大和挖掘依然是重中之重。而培訓、技術、金融業務板塊的招兵買馬也會快速展開,牢牢圍繞“連接”餐飲老板和一切大作文章。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和信任稀缺的時代,而網民將Ta們寶貴的信任賦予了意見領袖,將Ta們寶貴的時間賦予了自媒體。所謂自媒體,就是信任的連接!而這種信任和連接因為互聯網產品的發達而變得空前強大。

對所有自媒體來說,你產生的“連接”越強、價值越大。互聯網對人的價值,是自由人和自由人的連接。作為連接的樞紐,接口的可能性越多,越有價值。我們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創造屬於自己的超級連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309

商務部:餐飲消費持續好轉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363

海口市的一間餐廳。(2015年8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郭程/圖)

8月19日,商務部召開例行發布會。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發布會上表示,今年7月份,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3萬億元,同比增長10.5%,較上月小幅回落0.1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4%。

沈丹陽同時披露了7月進出口情況。據海關統計,2015年7月,全國進出口2.12萬億元,同比(下同)下降8.8%。

餐飲消費持續好轉

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12.2%,較6月和2014年同期分別加快0.6和2.8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增長8.1%,較2014年同期加快5.6個百分點。限額以上餐飲收入累計增速已連續9個月回升,1-7月同比增速為6.6%。

稍早前,中國烹飪協會發布《2015年1-7月全國餐飲市場分析報告》也顯示,不僅僅是7月份,今年以來,餐飲業勢頭都持續好轉,餐飲收入增速近乎逐月攀升,且每月均超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統計局數據顯示,1-7月,全國餐飲收入17597億元,同比增長11.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升1.6個百分點,且是自2010年以來,首次超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高出1.2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4653億元,同比增長6.6%,較去年同期大幅加快3.7個百分點。

《廣州日報》早前報道稱,中信證券研報指出,2012年底開始的限三公消費對餐飲旅遊行業產生了負面影響,從數據跟蹤來看,該影響已於2013年基本消化,2014年進一步擠幹,2015年起已開啟了大眾消費為主導的增長時代。不過,相對於大眾餐飲成為市場回暖的支柱,中高端餐飲的業績增長仍顯困難。“公務宴請沒了,商務宴請下滑,中高端餐飲企業有增長的在全國都為數不多,大部分是虧損的。”一家知名餐企負責人對記者坦言。

沈丹陽指出,7月消費市場增速小幅回落但不乏亮點,農村消費、餐飲及一些新興業態消費持續好轉。

7月份商務部重點監測的網絡零售企業銷售額增長39.3%,增速比6月加快1.1個百分點。1-7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3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9.7%,對社零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7.9%。商務部重點監測的購物中心銷售額增長13.9%,比6月加快1.6個百分點。

7月進出口總值2.12萬億元,同比下降8.8%

據統計,7月我國出口1.19萬億元,下降8.9%;進口0.93萬億元,下降8.6%;順差2630億元,下降10%。按美元計,全國進出口3472億美元,下降8.2%。其中,出口1951億美元,下降8.3%;進口1521億美元,下降8.1%;順差430億美元,下降9.1%。

沈丹陽說,經初步分析,7月出口出現較大幅度下降的原因,除了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國內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比較長時間的升值,以及產業和訂單轉移等因素疊加的作用影響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就是去年同期有些異常增長墊高了基數。如果剔除這個因素,7月當月出口回落的幅度是處於正常波動範圍。

沈丹陽指出,雖然7月份的進出口總值下降了8.8%,但是仍然可以看到還有不少的亮點,比如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區域布局結構等都在優化中。還有民營企業進出口比重仍然在進一步提升,占外貿總值已經達到36.2%,同比增長2.1%。民營企業出口是一個亮點,在總體出口下降的情況下,民營企業出口7月份當月還增長了4.6%。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長較快,對歐盟、日本、香港出口負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661

苦行業餐飲O2O BAT從“不屑”到激戰正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8314.html

苦行業餐飲O2O BAT從“不屑”到激戰正酣

一財網 關健 2015-08-27 23:42:00

百度是以糯米、外賣為主力軍,輔佐以主動搜索類業務直達號來推進;騰訊則是以投資大眾點評、餓了麽、58同城等垂直類公司的方式,以微信服務號及強入口優勢向線下商戶滲透;阿里巴巴在將淘點點等O2O業務打包劃撥給螞蟻金服後,雙方迅速斥資60億元成立了新口碑,以阿里秉承的平臺化思路進軍線下的餐飲、商超和外賣市場。

近日,上線兩個月的生活服務平臺新口碑對外曬出了首份成績單,餐飲服務的單日交易筆數就已經突破100萬筆,借助支付寶9.0這個入口,新口碑成為最快實現單日交易筆數破百萬的O2O平臺。

而在百度(BIDU.NASDAQ)剛剛公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報告中,首次單獨披露了包括百度外賣、百度糯米、去哪兒(QUNR.NASDAQ)在內的O2O業務的GMV,為405億人民幣。李彥宏對糯米的“三年200億”大手筆承諾也彰顯出百度進軍O2O的決心。騰訊(00700.HK)則以其投資的大眾點評、餓了麽等盟友力量,結合自身微信的強入口優勢,曲線在O2O領域布下重兵。曾經被稱為“BAT不屑去做”的苦行業O2O,現已成為巨頭們爭搶的核心地盤。

BAT的強勢入局,正在給O2O行業帶來一次全新的體驗升級,像支付方式的創新、營銷玩法的豐富、供應鏈融資(訂單貸款)等。而平臺化的思路會逐步將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服務商納入這個O2O生態體系中。

“新生力量”強勢崛起

如果粗略概括BAT在O2O領域的布局思路,可以說百度是以糯米、外賣為主力軍,輔佐以主動搜索類業務直達號來推進;騰訊則是以投資大眾點評、餓了麽、58同城(WUBA.NYSE)等垂直類公司的方式,以微信服務號及強入口優勢向線下商戶滲透;阿里巴巴(BABA.NYSE)在將淘點點等O2O業務打包劃撥給螞蟻金服後,雙方迅速斥資60億元成立了新口碑,以阿里秉承的平臺化思路進軍線下的餐飲、商超和外賣市場。

但如果以O2O行業最高頻之一的餐飲來看,BAT的餐飲O2O“工齡”並不算長,入局更早的大眾點評和美團已經瓜分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當這兩家的地推人員為爭搶生意不惜上演“全武行”時,BAT只能算一股新生力量。況且如果算上美甲、按摩、上門做飯、洗狗等各垂直領域五花八門的O2O服務,BAT顯得鞭長莫及。

但這些後來者背後擁有的生態能力是垂直類公司不具備的優勢。8月27日,口碑公司CEO範馳(花名程咬金)在杭州支付寶大廈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團購做的是生意,口碑做的是生態,因為團購關註交易量和傭金抽成,要靠這個賺錢;口碑並不靠交易賺錢,而是想在更多的線下場景中培養用戶習慣,通過O2O拉進來的用戶可以留存在螞蟻金服的體系里,賺錢的點不在餐飲、外賣、美發等具體交易,可能是在余額寶、理財、小貸等螞蟻金服背後的生態中。

而百度的李彥宏也對O2O擺出了誌在必得的架勢,不久前他在南京向記者表示,百度正在經歷創立以來的第三次轉型,即從連接人與信息到連接人與服務。就像百度在經歷從PC到移動的第二次轉型時的代價(凈利潤率從53%降到29%)一樣,進軍O2O最直觀的影響是華爾街的冷眼和百度股價的下跌,但這並沒有動搖李彥宏的方向。

記者在百度最新發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財報中看到,O2O服務的交易額數字被首次披露,當季GMV(平臺營業額)達到了4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速為109%。據財報解釋,此處的O2O服務包括百度糯米、百度外賣,以及百度控股的去哪兒。

405億看似不少,但其中的大頭是去哪兒貢獻的。去哪兒2015年第一季度GMV首次超過300億元,第二季度財報未公布該數字,如果按照預期增長為350億左右計算,那麽除去去哪兒的GMV,則百度糯米+外賣的季度交易額大概只有50億元。

在編軍隊VS線下淘寶

億歐網創始人黃淵普近期對記者說,O2O現在越做越重,像配送等一些業務對線下人員數量的要求十分驚人,但單純的人海戰術很快會在業務迅速擴張的過程中遭遇天花板。

敬畏並學習線下,這是螞蟻金服集團CEO彭蕾在新口碑成立時說的話。有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O2O最大的難點之一是面對線下龐雜的業態和多年沈澱下來的固有習慣,很難用互聯網式的標準化技術去無限複制。在這樣一個複雜的線下環境下,究竟是所有業務都親力親為,用在編軍隊去打,還是開放平臺,借助第三方服務商的力量?

從人數對比上,美團目前有大約1.2萬名員工,其中大部分是地推人員;口碑的員工為1800人左右,大部分在後臺做支持工作,口碑如何實現拓展商戶的工作?即“小前臺+大後臺”、“本地決策+雲端資源”的模式。一個城市只派2、3名人員打前線,後臺依靠集團的技術、數據、營銷資源等提供支持,類似於馬雲推崇的美國小分隊Squad作戰模式。

以西安為例,回民街是一個雲集了600多家餐飲商戶和每天成千上萬名遊客的商業聖地,口碑的城市經理不像傳統地推人員那樣去挨家挨戶地“掃街”,而是選擇和回民街的餐飲管理協會去談入駐,以補貼的方式激勵這些商戶開通支付寶付款,並運營網上店鋪。類似的做法用在甘肅,就是集中打包拿下當地的蘭州拉面商戶。

據口碑CEO範馳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接下來口碑會針對垂直行業開放平臺,將口碑的支付、信用、技術上的接口開放給第三方開發者和服務商,比如開發者可以設計一個工具,讓用戶在KTV唱歌時可以用手機向屏幕發送彈幕,各地的第三方服務商可以幫助平臺去開拓商戶,幫商戶進行運營。這個模式類似於線上的淘寶TP(Taobao Partner),在O2O的線下再創一個淘寶生態出來。

再以外賣為例,美團外賣、餓了麽、百度外賣、口碑外賣是目前市場上最主要的參與者,其中美團的配送隊伍以自營為主,百度外賣在一、二線城市用公司自己的物流團隊,在三、四線城市招募物流代理商,而口碑外賣的思路是與第三方合作。口碑外賣負責人魯軍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目前正在和一些社會化物流公司談投資的事。

在外婆家吃完飯,順手將該店的外賣訂單順路送到用戶手中,這種人人快送的餐飲配送方式正在醞釀中。但就和自營與第三方的優劣勢對此一樣,這種“全民”配送方式中隱藏著服務和道德風險,這就需要接入信用大數據,後臺對想參與配送的個人進行信用把關。

BAT的強勢入局,在帶來流量、技術、模式創新之外,也在給O2O行業帶來一次打法升級,像門店碼支付方式、在口令紅包中輸入商戶名稱領優惠紅包、打通商家產品庫讓品牌商與用戶直接營銷對接、電子儲值卡、供應鏈融資(訂單貸款)等。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55

黃太吉已經OUT啦,餐飲企業還能怎麽玩兒互聯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9/151740.shtml

說到互聯網+,可能大家會覺得互聯網和餐飲並沒有什麽關系,其實不然。我們企業成立於2001年,目前有渝鄉辣婆婆品牌,其他幾個品牌正在運作過程之中,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餐飲企業。

眾所周知八項規定以後,尤其是這兩年,經濟走勢不是很樂觀,房地產、能源、鋼鐵失去了原來的光彩,傳統餐飲企業也面臨非常嚴峻的形勢。面對這樣一個新常態,移動互聯網大潮席卷而來,涵蓋了咱們生活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持續發展的話將來會徹底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所以互聯網+這種說法提的非常好。不要認為互聯網+和自己很遠,實際上非常近。

傳統行業里殺出的黑馬-中餐快遞

有個關健詞和大家分享一下,中餐快遞,目前我們中餐快遞處在全國中餐快遞的領頭羊的位置。開發中餐快遞,源於十年前我對互聯網的一個初步的認識,當時淘寶也剛剛興起,用電腦、手機點一下,東西就送到家,我覺得非常地快捷和便利,所以我就考慮到我們的中餐能不能像這種形式一樣走進千家萬戶呢,後來我們不斷地探索,從原來400免費訂餐電話到現在的微信訂餐,有了質的飛躍。此外我們從包裝,從設計菜品,從送餐、保溫箱等做了大量的調研和研究,最後不斷地完善和成熟起來。

而且隨著中餐快遞的普及,異業聯盟應運而生。我覺得百業都可以和餐飲融合在一起。比如說我們有一款酒,專門是做成二兩半,還有一款太極水等等,都可能會成為一個小小的話題,這種宣傳的直達,這種效果,應該比什麽樣的效果都好。中餐快遞從開始的謀劃到最終的實施到總結教訓、提高質量,不斷地完善,歷經了這麽長的時間得到大家的認可,也是非常難得的。

互聯網時代的新玩法-眾籌菜品

還有一個關鍵詞是目前正在進行的“眾籌菜品”,它與互聯網+結合的更緊密一些。第一屆眾籌菜品征集了一百名超級吃貨,也是我們的會員。規則是這樣的,每個人50塊錢,眾籌一道菜,源於重慶的一道燜燒雞。會員參與整個這道菜從原材料的溯源到口味的調整到價錢的制訂到包裝到宣傳語,大家一起討論。整個過程中你可以有一次免費試吃的機會,賣到500份以後500塊錢返還,等於你的投資收回去了。賣到800份,另外再有紅利50塊錢。等於你花了50塊錢免費地吃了一道菜,而且通過鼓勵銷售到一定量以後,又返給你五十塊錢,所以大家參與起來的熱情非常高。

我們還組織了幾次針對性的活動,第一次原材料溯源,征集了幾十位參與眾籌的朋友,來了洛杉磯在土雞的基地參觀、檢驗,現場制作,互相交流,提意見。後來我們把這道菜經過我們研發,最終上市,推向市場,最後將近賣了兩千多份,大家也賺的盆滿鍋滿。後來我們總結成功的經驗,不是一傳十十傳百的擴散,而是爆炸式的,一百個人有一百個朋友圈,一百個朋友圈還有一些朋友,這樣的一種宣傳推廣效果是空前的。第一次眾籌菜品結束以後,我們又緊鑼密鼓操作第二期眾籌菜品:五百人,每人一百塊錢,做非常普通的酸辣粉,我們把它進行一些改造,包括口味、輔料、裝盤等等;並且從民間挖掘民間這樣老工匠給我們現場表演、制作,我覺得因為眾籌這道菜通過互聯網能夠把大家牽到一起,我們組織試吃也非常成功。所以我覺得最傳統的東西也可以用最先進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方式傳播開來、記錄下來。我想把這個推而廣之,讓大家知道眾籌菜品是怎麽玩的。

以產品為中心,產品是基石,眾籌是手段

無論是互聯網思維也好,新玩法也好,我覺得最重要的核心是產品,我們最近一年來一再掛在我們管理口頭上的就是產品主義這四個字,對於營銷方式,各種奇思妙想,有一些這樣的想法是正確的,但最終產品不過硬是致命的缺點。大家不難看出我剛才說的燜燒雞,說到的酸辣粉,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產品過硬,我們始終堅持原生態,忠於手工,自然純凈,這樣去做。歸根結底無論原材料上漲也好無論什麽因素也好,我們做產品一做得過硬才能說得過去才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無論做藥品或者是食品或者是其他的產品一定高舉產品主義這樣的一個大旗。

我也想初步打算也想把它做成一個眾籌的項目。首先這個產品必須要過硬,再一個推廣我初步和他們幾位商量的結果,用一百位咱們目前全國最頂尖大咖來給我們做形象代言,給我們展開宣傳。

跨界+融合+移動互聯網=生產力

跨界這一塊,比如異業聯盟,現在已經有一些跟餐飲不相關的企業主動找上門來跟我們合作,這是一個大市場也是大勢所趨,眾人拾柴火焰高,異業之間的聯盟帶來互相之間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互聯網+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我覺得完全可以融入到各行各業,無論你是新銳的一些項目和品牌,或者是傳統的一些項目和品牌,都可以有機地把它融合起來,讓它產生巨大的生產力。

移動互聯網是傳統企業轉型有利的助手,不要把互聯網看的非常的神秘,我覺得互聯網就是一個工具,我們敢於把這個工具拿起來能夠為我所用,能夠給我產生生產力,只要我們善於學習,一定會有明天。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惜墨,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371

餐飲外賣市場格局初定,回歸本質已成趨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31/151760.shtml

伴隨著外賣O2O市場的高速發展與升騰跌宕,外賣江湖亦是群雄逐鹿,風雲激蕩。餓了麽、美團外賣、百度外賣、口碑外賣(原淘點點)、到家美食會等門派紛紛崛起,掀起了外賣江湖的血雨腥風。雖說天下武功萬變不離其宗,但本質之下暗藏玄機,各門各派各有所長。是美團外賣、餓了麽等“巨無霸”能蟾宮折桂,還是百度外賣、口碑外賣等後起之秀獨占鰲頭,亦或者是深耕服務的到家美食會笑到最後?這只有時間可以證明,然而,隨著行業向縱深發展,外賣門派更加紛紜變幻。

餐飲外賣市場的三大陣地

正如金庸所說: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對於外賣江湖來說,用戶的意義非凡。所以評說之前先叨逼下外賣市場的現有狀況,目前主要來說分為服務學生的校園外賣、服務白領的商務外賣與服務家庭的社區外賣。三個不同的細分市場對應著三個不同的用戶群體,市場特性與用戶習慣各不相同,於是乎各大外賣平臺的運營策略也有所側重。

相對來說,學生用戶消費能力低,所以易被紅包補貼等促銷優惠吸引,比較容易進行市場滲透,客單價在20元左右,這也是餓了麽與美團重點發展的市場;白領用戶對送餐時間十分敏感,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客單價在40元左右,但滲透難度有所提高,屬於百度外賣和口碑外賣主力攻占的市場;而家庭用戶具有更高的消費力,對價格敏感度較低,客單價在100元左右,並且更加看重服務品質與服務體驗,因此想要贏得家庭用戶市場的認可難度最大,到家美食會則專註在此領域。

各大門派間的刀光劍影

OK!說完了外賣市場的用戶群體特點,我們可以來看看各大外賣平臺在經歷了瘋狂的融資與燒錢後,又有了哪些不一樣的變化。乍一看補貼還在進行,但是力度已經大大降低了,只是平臺間的競爭已經上升到了另一個維度,那就是對細分市場的精細化運營以及自身優勢的深度挖掘。

1、江湖死敵餓了麽與美團外賣的相恨相殺

目前的江湖大佬餓了麽與美團可謂是相恨相殺,各種拼刺刀。比融資速度與數量、比開拓城市數、比日均訂單量、比燒錢補貼、比打架能力……不一而足。沒辦法,這麽大的一個市場,恰恰這兩哥們都看中了學生市場與白領市場,各方面都是半斤對八兩,難分高下,誰也幹死不了誰,只能靠資本輸血,靠地推團隊的狼性精神支撐著,還一度爆出數據造假的輿論與資金鏈緊張的傳聞。

其實對於餓了麽與美團來說,在客單價20元左右的學生市場,用戶對於價格都十分敏感。尤其在現在膠著的競爭狀態下,精明的低端用戶已經習慣了精明的占便宜,忠誠度極低,補貼只會讓競爭陷入兩敗的境地。慶幸的是,通過補貼培養了用戶習慣。四月份到八月份,美團外賣的日均訂單量從200萬單增長到了300萬單。近日,餓了麽也宣布開放其線下配送平臺,主打第三方即時配送。從最近的動向來看,雙方的補貼力度也大大降低,幾塊錢能吃到20元外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現在補貼的僅僅只是一個配送費而已,市場也相對回歸理性,品質與服務將成為雙方競爭的核心。

2、百度與口碑系出名門背靠土豪親爹

百度外賣與口碑外賣(原淘點點)屬於在線外賣市場的少壯派,起步較晚但直接由巨頭帶領,並且獲得了巨額的資金支持。百度拿出了200億布局O2O市場,外賣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阿里則拿出60億重新發展口碑網,並將淘點點納入其中,下註本地生活服務的雄心不死。相對於餓了麽與美團,他們更加側重於白領商務市場,雖然規模上不足以與餓了麽和美團相提並論,但割據一方江湖的能力還是有的。

在模式方面,百度外賣主要是在線上平臺審核線下商戶資質,為商戶提供線上展示平臺,用戶下單後由百度騎士承擔合作商戶的外賣物流配送,負責線下的取餐、配送環節,保證體驗;口碑外賣則主打為用戶提供快捷的點餐與支付服務,通過提供外賣和點菜兩大功能,實現外賣送上門和到店消費兩大不同需求。相對而言,百度的流量優勢在各大門派中是獨一無二的,這或許將成為百度外賣進擊之路的重要推動力,但是百度外賣意在外賣還是同城配送尚不得而知。

3、到家美食會定位中高端實力不俗

到家美食會之所以稱之為外賣領域的另一種模式,是因為其專註於客單價最高而且滲透難度最大的社區家庭市場,並且堅持不補貼不燒錢的原則,靠為中高端用戶提供高品質的菜品以及服務來開疆拓土,實在難得。

據易觀智庫數據調查,到家美食會在2015年第2季度生活社區外賣市場的訂單份額占比達17.29%,排名第一,第二名是百度外賣,占比11.11%。這與 “南帝”一燈大師的以出手穩且準見長的“一陽指”神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發展模式上,到家美食會也是通過地推拓展商家,將線下中高端餐廳搬到線上,並與品牌、連鎖商家合作。在用戶體驗上到家美食會更是下足了功夫,使其訂單的接單率達到100%;在精細化運營上從每一個環節著手,打造細節體驗。如與合作商家推出個性化快餐盒,在配送過程中兼顧不同菜品對溫度的要求對配送設備進行差異化搭配,用心程度值得肯定。

另外,為了保證服務質量,到家美食會選擇了自建物流團隊,通過統一管理,在準時準點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客戶體驗。但是由於重模式需要深耕,所以在市場開拓上往往采取步步為營的戰略,到家美食會到目前只覆蓋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10個全國一二線城市,但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叨逼完了一圈,不知道大家是否品出了一些新的味道來。不論在線外賣O2O市場的競爭格局將如何演變,也不論目標用戶群體與市場如何細分,用戶對外賣的巨大需求是不會改變的。價格戰在市場發展初期時是培育用戶與擴大市場規模的有效武器,但是一旦市場變得成熟之後,就應該回歸到商業的本質上來——那就是堅持用自己的差異化定位和服務品質跟用戶和商家形成穩定的信任關系,不斷強化自身差異化的品牌形象,真正用心去把市場做透,把用戶服務好,從而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沙水,一個寫著自媒體研究著產品的運營人。關註O2O、移動社交、智能硬件與電商。微信公眾號:沙眼看互聯,個人微信號:404448034,歡迎交流探討。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468

瘋狂燒錢的餐飲O2O,何時迎來真正繁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16/151988.shtml

608830374642876872

細數互聯網風口上飄著的豬,餐飲外賣O2O絕對是最受輿論爭議的那一只。而最近“餓了麽”因為融資6.3億美元但實際只有4億的消息更是讓行業備受詬病。不過,餐飲O2O雖然飽受質疑,但是給生活帶來便利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但是,作為O2O最具代表性的餐飲外賣服務,由於燒錢大戰的催化,在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的表象之下,整個行業卻並未迎來真的繁榮。

補貼大戰狼煙四起,用錢燒出的繁榮存在虛火

一提餐飲外賣O2O,給人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兩個字:燒錢。而因為一直處在互聯網風口的中心,在資本大量湧入的情況下,整個行業以補貼開拓市場的燒錢方式堪稱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絲毫不亞於此前的打車O2O。以至於曾經以免費模式顛覆了整個殺毒軟件行業的周鴻祎也不會想到,現在的互聯網創業,想要拿“免費”已經難以承擔行業改革之名,更難談顛覆了,似乎倒貼才是真正的互聯網玩法。

易觀智庫監測數據顯示,以校園用戶為切入口,並逐步向白領市場過渡的餓了麽,以35.13%的市場份額,在今年7月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白領商務細分市場中排名首位,美團外賣緊隨其後占比30.52%,百度外賣市場份額快速上升到25.59%。而今年6月底,阿里集團和螞蟻金服也聯合出資60億元重啟了口碑網,之後7月9日新上線的支付寶9.0版新口碑正式接入,一個月後,原來的淘點點更名為口碑外賣,阿里也終於正式加入外賣之戰,對用戶進行大幅減免優惠,使得整個行業的燒錢大戰進入白熱化。

而為了得到更多的訂單,美團外賣和餓了麽都已經進行了多輪融資。在去年的5月,餓了麽進行了D輪8000萬美元融資,在快速“燒錢”的補貼策略下,這次融資還沒有超過5個月,就在業內爆出,餓了麽資金鏈出現斷裂,形勢危機,不得不再次尋求融資。在挺過今年1月後,餓了麽又宣布獲得3.5億美元融資。而又是時隔半年,餓了麽宣布完成6.3億美元新一輪融資,雖然隨後被媒體曝光是虛報融資額,實際金額只有4億美金,但無論餓了麽此輪融資額多少,從每一輪融資金額和融資間隔來看,都足以說明餓了麽對資金的強烈需求。而在今年一月宣布獲得7億美元D輪融資的美團網,也被爆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其獲得的資金已經燒完,目前正在洽談超過10億美元的新融資。

而為了獲得更多的資金,餐飲外賣平臺們不得不繼續瘋狂燒錢,依靠這種野蠻粗暴的辦法增加線下城市數量、商家占有率、交易成交額,以此吸引下一位投資者,導致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之中。而餐飲外賣平臺們雖然依靠折扣和優惠等“燒錢”手段迅速積累了一定的用戶量。但這也體現了餐飲外賣O2O正越來越同質化的問題,在“燒錢”結束能否保持用戶留存率依舊值得懷疑,因為靠補貼獲取的大量用戶其實並沒有忠誠度和黏性可言,而一個良性的商業模式應該是隨著隨著規模擴大,邊際成本遞減,而邊際效益遞增,但是目前的餐飲外賣O2O則是反其道而行之,邊際成本不但沒有越來越少,其效益也沒有隨著訂單數量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反而是瘋狂燒錢讓各個平臺過度依賴資本,體量越大,面臨的資金壓力也就越大。而隨著投資寒冬將至,這種畸形的模式很容易重蹈當年的團購大戰覆轍。

巨頭陰影之下,新創餐飲O2O平臺該如何突圍

艾瑞最新發布的《2015年中國外賣O2O行業發展報告》稱,2014年我國餐飲外賣市場規模超過1600億元,占整體餐飲消費的比例為5.8%;到2017年,這一比例有望達到9.0%,外賣市場整體規模也將超過3000億元。而這塊巨大的市場蛋糕,也吸引著BAT巨頭們的介入,隨著餓了麽、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等幾大外賣平臺曠日持久的攻堅戰,外賣O2O“燒錢”大戰更是變成滔天大火,燒遍整個行業。那麽,在燒錢成為行業主流的時候,創業公司在這個行業是否還有機會?

在作者看來,燒錢拼補貼雖然其勢洶洶,但餐飲外賣O2O的核心是服務,資金必不可少,但是把燒錢當作占領行業的法寶,屬於旁門左道,餐飲外賣作為高頻次使用的行業,燒錢的狀態長久之後必將難以為繼。不管做什麽,只有將服務放在重中之重,用戶才能夠真正頻繁來使用這個平臺。而餐飲外賣的服務核心又分為店面服務和送餐服務。在這兩方誰能做到優化創新,與行業巨頭們形成差異化,誰就能免於陷入被動且不占優勢的燒錢大戰,而以行業新秀餐百匯為例,我們可以把新創餐飲O2O平臺的突圍方式歸結為兩類:

一、幫助餐廳互聯網化,結合線上產品重構店內服務場景

作為餐飲O2O的重要使用場景,餐百匯對店內餐飲消費模式的重構是一個很精準切入點,將堂食業務與商家支付系統打通,將服務升級為工具,以此來吸引用戶使用。其模式為客戶到店後,無需排隊,無需服務員點餐,自己掃微信二維碼即可進行點餐支付,省去排隊的繁瑣。更為關鍵的是,同時這項堂食業務完全免費,能迅速占領商家的支付入口,有效的實現線下到線上的低成本導流,形成完整的O2O閉環。而它的模式特點就是把原來手工的事情,通過軟件實現互聯網化,自動化。對餐館來說,這一方面確實能夠解放勞動力,優化服務效率。另一面也能極大的提升用戶體驗。

而重構的店內場景解決了三類餐飲服務的核心痛點:

第一類:對於連鎖快餐,如麥當勞肯德基,解決了在就餐高峰時,站著排隊點餐的問題。

第二類:對於小型的夫妻店,解決其勞動強度大、老板娘被困在收銀臺無法分身、甚至收假錢等一系列問題。

第三類:對於普通餐館,解決了餐廳服務員不夠用的問題,避免就餐高峰時客人招呼不過來,導致客人體驗差,損失客戶的情況。

二,以專線模式顛覆外賣配送,避免成為餐飲界的滴滴快的

在用戶關心的幾大問題中,送餐速度排在首位,而這也是用戶投訴頻率最高的問題,相對於補貼,近60%的用戶都將根據送餐速度作為自己是否選擇的重要參考。但在用餐時間,往往由於訂餐人數過多,導致出現送餐速度慢的情況,遲到現象層出不窮,這嚴重影響到了用戶體驗與下一次購買的欲望。而餐百匯以天津地區為根基,精耕市場,推出的創新型的午餐極速送模式,在眾多外賣網站的強力補貼之下殺出血路,非常值得參考。

眾所周知,與其他行業不同,受天然需求波動的影響,服務行業不像其他行業那樣商品可以庫存,低谷時放倉庫里,高峰時多賣。因為服務是無法庫存的,必須即時生產和消費。一旦需求大,搶單送餐的速度必將會受到致命影響。像一般的外賣平均時間40分鐘-50分鐘,但是常常會出現一兩個小時才能送達的的問題。甚至可能會出現超過半個小時後送餐員打電話通知不能按時送到,用戶只能無奈取消訂單的情況。顧客選擇取消後,餐廳卻已經將外賣做了,如此一來就只好浪費掉。為了安撫餐廳商家,幾大平臺推出了一種賠償補貼服務,雖然看似解決了餐廳商家的損失問題,但卻也導致了更嚴重的刷單問題:很多上商家會利用這種補貼漏洞,接單之後想辦法拖延時間,在客戶取消後騙取平臺補償。這不但嚴重影響用戶體驗,同時也讓餐飲O2O平臺增大了資金壓力。

另外,當下幾大平臺通用的外賣配送員搶單模式,也會形成跟滴滴快遞一樣的情況,出現“拒載”或者不接單的情況,其是遇到下雨等天氣,外賣需求暴增,用戶翹首企盼外賣,而此時送餐員卻特別不願意搶單,導致大量訂單商家做了卻無人來給送,客戶和餐廳商家對此也無可奈何。同時大規模調度搶單的模式,始終無法保證最核心的服務:速度。而送餐員因為是在送餐途中搶單,所以搶單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並不是一個好的模式。

與這種搶單+賠償補貼模式不同的是,餐百匯根據自身優勢,午餐極速送業務選擇的是定點輸送。既不像搶單模式那樣低效率,也不是點對點的高成本模式。類似於一種獨特的專線模式,送餐員每天都是固定的路線和區域,規劃好路線之後整條線上的訂單都是由配送員隨接隨送,如同一趟地鐵,保證了準時準點,從餐館的選擇,下單,支付方式,簽收方式,到達時間確認等各個環節都圍繞著極速送達進行優化,即沒有危險性,又無可推脫。即使一份也可以起送,大大降低了配送成本。同時,相對於對商家的補償模式漏洞,餐百匯用了一個簡單卻行之有效的辦法,即如果超出規定的時間,無需用戶取消訂單,餐百匯將會無條件為客戶免單,由自己向餐廳商家支付費用。所以,依靠午餐極速送的核心業務模式,餐百匯雖然沒有補貼,知名度也沒有三大外賣網站高,但卻依舊牢牢占領了濱海新區的白領市場。而這種模式一旦在全國推廣開來,將很有可能戳破當下外賣市場的虛假泡沫,將餐飲外賣O2O行業重新引導到服務競爭上。

除了餐百匯,像南京零號線、北京生活半徑、杭州點我吧、廣州的1號外賣等眾多初創的中小型平臺在避免卷入燒錢大戰的同時,也選擇了本土化的模式,把當地市場做細,深入到大公司無法覆蓋到的領域,在本地市場中牢牢的占據了一席之地,並且獲得了眾多資本青睞。零號線、生活半徑早已獲得戈壁創投的投資,而近期1號外賣也同樣獲得了薛蠻子領投的數千萬投資,這充分說明了餐飲外賣行業雖然面臨著巨頭們的擠壓,但創新空間依舊不小,中小型平臺可以結合自身的本地化優勢,尋求突破。

行業格局難定,餐飲O2O想要盈利仍任重道遠

作為一個市場規模數千億的餐飲外賣市場,競爭從未停止過。雖然美團外賣和餓了麽等行業小巨頭以絕對領先的市場份額占據了餐飲外賣的半壁江山,但其份額並非是真正需求的必然產物,而是燒錢燒出來的市場份額。而眼下,資本市場的O2O熱潮正在降溫,餐飲外賣O2O格局將會走向何方,依舊難以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整個行業將會和其他市場一樣,大批平臺死掉,然後剩下一兩家寡頭壟斷市場的情況恐怕很難出現。

因為任何一個行業的崛起必然是經歷混戰的戰國時期,然後才會進入穩定期,餐飲O2O決定著著本地生活服務的未來,這個市場或許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即使領域內會再出一個比淘寶體量還要大的平臺也有可能,但受垂直性,地域性和產品服務差異的特質影響,依舊會容納很多小的有特色的本地公司生存。因為所謂行業壟斷,只有純互聯網公司才有極大的可能,比如搜索,比如社交電商,可以做到一家壟斷,但是凡是依賴線下的業務,都很難形成絕對壟斷。而由於是重線下的模式,餐飲O2O市場將會存在很多勢均力敵的集團。劃分為一線陣營,二線陣營等。像以目前的形式來說,餐飲O2O中,暫時形成美團、餓了麽、百度外賣三大實力站在第一梯隊的局面,但無論哪個真的成為餐飲業巨頭,都還需要磨練與發展。而像餐百匯這種小而美的平臺,雖然其業務形態比較良好,距離行業佼佼者也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要走。所以,整個行業想要進入盈利模式,仍舊任重道遠。

而且由於餐飲O2O的重模式,將會非常考驗各家的團隊運營能力,運營成本的消耗如何降到最低,是其盈利的關鍵,而這並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經過長期的摸索和碰壁,而當前的情況是,及時從燒錢補貼的階段中抽身,才有可能讓整個行業進入良性發展。

狄更斯的《雙城記》開頭中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段話對於現在看似火熱但實則虛火旺盛的餐飲外賣O2O尤為適合。作者相信,餐飲外賣的O2O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信心還在,希望就還在,嘗試著換一種思路去思考當前的商業模式,勇於放棄一些看似很美的東西,比如燒錢大戰,或許會柳暗花明,讓整個行業迎來一個真正的繁榮時期。

本文作者:歪道道,互聯網與科技圈深度觀察者。微信公眾號:歪思妙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5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