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硬件生產反哺創業 三諾聯手Fab Lab布局創新生態系統

8月10日,美國微觀裝配實驗室Fab Lab與三諾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依托雙方平臺,共同建設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根據協議內容,“三諾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將作為基礎平臺,向比特與原子中心提供一系列包括孵化器、風險投資、工業設計、供應鏈等方面的服務。而比特與原子中心則將來自麻省理工最前沿的技術應用與開發項目,帶到深圳來進行孵化。兩者將會合作培育10個國際創客項目。

Fab Lab微觀裝配實驗室(Fabrication Laboratory)是美國MIT比特與原子研究中心發起的一個擁有幾乎可以制造任何產品和工具的小型的工廠。其創始人、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比特與原子中心主任Neil Gershenfeld認為,迄今為止,數字革命的發展已經經歷了個人通訊和個人計算兩個重要的階段,無所不在的個人通訊網絡及個人計算已經形成。而第三次數字革命以“個人制造”為核心的革命中,相關的材料技術和信息技術已經露出苗頭。

在這種情況下產品的生產會更趨於小眾化、精細化,企業將擺脫過去的大批量生產模式而滿足小批量產品的生產。

Neil Gershenfeld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Fab Lab選擇與三諾合作是因為在這個平臺上兩者可以各取所需,“一個提供點子、創意,一個提供落地生產和商業化想法。”

三諾“創客實踐工程中心”提供策劃、設計、供應鏈、制造、服務等一站式差異化的產品整體解決方案,涵蓋結構設計、手板制作、功能測試、環境測試10多項創客產業鏈服務工作。

深圳在智能硬件生產、裝配上的優勢成為吸引國際創客的重要因素,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創始會長及現任會長、三諾集團董事長劉誌雄表示,深圳已經從來料加工的簡單制造邁向了以原創設計的創造轉型,擁有完整的制造和設計產業鏈,越來越多的國際創客慕名來到這里,尋找電子元器件、小批量生產、工業設計和高端智造。

Fab Lab已在去年在福田建立其在深圳的第一個研究實驗室,第12屆Fab Lab年會也在深圳舉辦。

而對於智能硬件企業而言,依托國際創客所提供的創想,發揮資源優勢已經成為有效可行的商業模式。

據了解,三諾集團成立於1996年,是以“智慧生活”為核心的整體方案提供商。三年前開始布局創業創新產業,建成以工業設計平臺為核心,包括雙創空間、市場平臺、智造平臺等內容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為所孵化的創新團隊硬件產品提供產品生產、落地市場等商業化解決方案。

劉誌雄向記者表示,對於智能硬件的創新需要全社會構建B2S商業模式(Business Backed Startup,商業支持創業),大企業開放產業鏈的資源,與創業者做有效結合。同時,由政府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認證一批行業組織、專業機構運營,建立一站式、全鏈條的創新創業生態鏈,聯合產、學、研和資本的力量,共同來為創客服務。

應用B2S的模式,三諾在去年成立珊瑚群創新加速器,目前孵化項目達40個,其中16個項目處於快速成長期,平均孵化周期為6個月。

目前珊瑚群創新加速器與京東、騰訊達成戰略合作,以“孵化平臺+創業投融+全產業資源整合+多領域跨行業合作”的運營模式,重點孵化和培育互聯網+、物聯網、智能硬件、機器人、消費與服務、文化創意和健康環保等領域的創新創業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873

都說VR內容不足,但它正在引導VR硬件的發展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8/158213.shtml

都說VR內容不足,但它正在引導VR硬件的發展
淩晨六點 淩晨六點

都說VR內容不足,但它正在引導VR硬件的發展

硬件先於內容幾乎是整個VR行業的主流聲音,但VR硬件的部分設定實際上也制約了內容的發展。

Kaleidoscope主創Pinnell曾經指出,Kaleidoscope VR電影節的舉辦初衷,是為了促進滯後的內容發展。而從SuperDate以及Gartner近期發布的虛擬現實報告來看,VR硬件市場的活躍度也遠大於內容市場。硬件先於內容幾乎是整個VR行業的主流聲音,但逆向考察也不難發現,VR硬件的部分設定實際上也制約了內容的發展。

基於HTC Vive的移動機制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雖然人們一度驚艷於房間級的動作追蹤,但Vive卻無法很好的處理大場景的移動方式。大多數內容開發商會根據Vive手柄的相關特性設計一個“閃爍(Blink)”功能,而有些VR內容甚至直接排除了移動的基本設定,這實際上也是內容設計對於硬件的一種讓步。

除此之外,為了滿足VR主視角的控制問題,硬件開發商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世嘉90年代起就開始研究虛擬現實設備的頭部移動,而FOVE近期深耕的眼動追蹤以及Oculus Touch契合手部操控的環形設計,都讓玩家的體驗日趨完善。

大量VR外設的湧現,基本上也是在解決硬件和內容不匹配的問題。雖然VR內容確實不太成熟,但它們還是在某種程度上引導了VR硬件的發展。

僅靠VR頭顯還不能滿足傳統內容的基礎需求

十字鍵手柄經過幾十年的檢測,幾乎已經成為了遊戲內容的最佳控制方案,Oculus平臺中的VR遊戲“Lucy’s tale”也證明了這一點。但為了表現更加貼近真實的移動感官,才衍生出了Virtuix Omni這樣的移動控制外設。

Omni有些類似家用跑步機,Virtuix公司試圖滿足體驗者在虛擬現實中自由行走的基本訴求。然而,雖然Virtuix在眾籌成功之後研發了近三年的時間,但CES上的Omni成品體驗依然差強人意。從外媒gizmag反饋的結果來看,由於Omni沒有采用傳統的輸送帶形式,再加上配套鞋子的傳感器影響,人們在使用設備時會感覺到非常不適,甚至像在冰面上滑行。

拋開視場角、陀螺儀、以及內容設計本身的問題,我們也會發現VR內容的輸入和輸出是完全不對等的。簡單來說,虛擬現實中一個簡單的動作反饋需要用戶進行大量的前置操作。

以飛行體驗為例,傳統內容在改變位置時可能只會用到兩個按鍵,而這在VR中將會有所不同。用戶需要擡頭、側頭、再加上左右手的手柄動作,同時視覺也會陷入沒有參照物的混亂之中。為了緩解這個問題,VR硬件開發商考慮將工業生產中的“六自由度運動平臺”引入,這個平臺不僅結合了上下左右的基本操作,還附加了擰動和旋轉的動作。

除此之外,VR內容中的交互界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傳統內容中的表單和文字在此基礎上都需要做出改變。因此也促使了眼動追蹤、語音識別、立體音頻等硬件設備的完善。

VR內容的發展,需求硬件提供更為接近“虛擬現實”的合理體驗

VR內容的合理體驗,需要硬件在各個感官上加以反饋,目前的虛擬現實設備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不過,很多硬件開發商也正在為這個“合理體驗”絞盡腦汁。

基於慣性的動作捕捉外設試圖為觸覺體驗打好基礎,Perception Neuron就是這個類型的代表設備之一。在集成了慣性傳感器、陀螺儀等元件之後,這款設備基本上能勝任精巧動作的捕捉,從而減少內容的操作難度。而ARena采用的則是堆砌定位裝置的辦法,雖然可以將傳感點遍布全身,但幾乎沒有什麽精度。

在此基礎上,Impacto則用肌電模擬完善了觸覺感受,Impacto通過振動元件和肌肉電刺激系統給體驗者帶來了兩種不同的觸覺反饋,一定程度上再現了真實的打擊感。而AxonVR的觸覺營造更為細致,它的貼身套裝能根據內容的場景來改變溫度,而外骨骼系統則可以有效的對作用力實行反饋。不過人類的觸覺感官觸類旁多,這些只是基礎中的基礎罷了。

除此之外,Kellogg公司為了推廣旗下品牌的麥片,曾利用Oculus Rift頭顯進行過一次營銷。用戶一邊在虛擬現實的世界中與埃及艷後Cleopatra共進早餐,一邊拿著現實中的湯匙給自己餵食。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也算VR感官的一種解決方式。

為了迎合相似的VR內容,部分硬件開發商在嗅覺和味覺領域也做出了嘗試。一款名為“Cyrano”的圓柱體設備已經能夠提供柑橘、薄荷、椰子等12種氣味,而Feelreal面罩更是加入了味覺方面的感受。

VR內容的發展本身也需求相應的硬件支持,而半吊子的VR體驗只會讓使用者在感官上產生落差,從而破壞沈浸感。水體碰撞的設置與否,也是虛擬現實內容和硬件矛盾的一個側面體現。

VR內容與硬件的聯合開發,可能成為一種新的形式

目前的技術能力還無法制作出感官方向的通用設備,Cyrano也僅僅只能提供12種味覺體驗罷了。而為了VR內容能夠與硬件本身更加契合,內容開發商與硬件開發商聯合產出作品也許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在這樣的機制下,VR內容規劃初期就可以確定外設的基本要求,最終在發售內容的同時,將硬件作為可選項打包販賣給消費者。

南方公園(South Park)的作者Trey Parker和Matt Stone最近就找了個新樂子,他們與育碧公司正在聯合開發一款名為“The Fractured But Whole”的VR遊戲,而這款遊戲的亮點在於捆綁配備的嗅覺面罩,它的主要作用是進行“屁”味的反饋。針對南方公園的特殊需求,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麽定制外設如此重要,而育碧也煞有其事的請來了香水專家來進行味道的測試。

類似的模式在遊戲行業中也能找到,稻葉敦誌曾經開發過一款名為“鐵騎”作品,當時蒸蒸日上的Capcom非常看好這款遊戲的潛力,於是花重金打造了對應的獨立控制臺。量身制作的鐵騎控制臺幾乎完美反饋了內容中的操作流程,踏板、扳機等40多個控制元件的體感體驗讓人記憶猶新。

拋開個例來看,Indiegogo的零部件生意可能來得更加正統一些。他們在幾個月前與Arrow Electronics達成了合作,Arrow電子將為眾籌產品提供相應的零部件、供應鏈和生產工具。雖然這個服務目前還只針對硬件產品,但也不排除包含了大量奇異項目的Indiegogo平臺會將服務延伸到內容方向。

當然,僅靠VR硬件單方面的去滿足內容需求也是不可取的。在同等的條件下,內容也需要構思新的機制和形式來適應當前的硬件情況。它們之間的關系就像蹺蹺板的兩端,只有保持平衡才能讓整個虛擬現實行業更加健康的發展。

作者:淩晨6點,虛擬現實第一自媒體,專註於VR產業評論,微信聯系vryouxi1

VR 硬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022

虧錢賣硬件行不通 周鴻祎看好美圖

“所謂的硬件徹底免費、硬件不賺錢,這種商業模式其實是不對的。”

8月23日,360手機新品發布會後,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采訪並表示,他認為互聯網行業的遊戲規則不能適應於手機行業。

周鴻祎曾是互聯網免費模式倡導者,進入手機行業後,也曾表示要以“硬件免費”模式顛覆行業規則,不過他在上述場合表示,期望360手機未來形成“合理的收入和利潤”,實現可持續發展。

“回歸初心”

“OPPO、vivo給我們做互聯網的人上了一課。”周鴻祎說。

2014年,360和酷派合作進入手機行業,後收購酷派旗下互聯網品牌“大神”,成立了獨立的360手機品牌。

進入手機行業後,周鴻祎努力打造其“互聯網手機”代言人形象,在多個不同場合,周鴻祎曾表示將可能在360手機中實現“手機免費”。不過當小米今年上半年陷入衰退,而OPPO、vivo等傳統手機廠商逆勢實現大幅增長時,曾經的“手機免費”代言人周鴻祎也動搖了。

“我一直在反思,硬件和軟件的遊戲規則不一樣,”周鴻祎說,“軟件免費是互聯網的規則,硬件本身有良好的利潤,企業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反過來才能不斷的提升研發水平和制造業能力。如果中國的硬件最後都不賺錢、都虧錢,最後就變成了惡性競爭。”

部分開展手機業務的互聯網企業,希望通過接近成本乃至“免費”的方式快速銷售手機,從而獲得互聯網用戶,通過互聯網業務收入或資本運作變現。而部分傳統的手機企業則堅持在產品、渠道和品牌支撐下提高硬件產品溢價,通過硬件銷售獲利。

周鴻祎表示,在硬件銷量只有幾百萬、幾千萬量級時,實現“硬件不賺錢、靠互聯網”的“用互聯網來補貼硬件”模式無法成立。實際上,年銷量上億的國產手機品牌當前幾乎只有華為一家。

“所以,我們的手機也要回歸初心。不在於它有多大量,做五百萬還是五十萬都是要把安全手機的硬件做到極致,讓對硬件、對安全非常在意的人願意為安全手機買單。形成一個合理的收入和利潤,才能不斷的把安全手機這件事做好。”周鴻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如何做手機?

從奇酷手機到360手機,一年多以來,周鴻祎似乎更現實了。

雖然曾有顛覆規則的理想,2015年中發布首款手機後,360手機獲得的市場份額實際上非常有限。

更關鍵的是,360過去發布的多款手機主打千元以下市場,而從今年上半年市場形勢來看,千元以下手機市場呈現萎縮,360不得不往上遊價位段發展。還有數據顯示,在今年上半年未呈現衰退的中國手機不同價位段的細分市場中,市場在向少數幾家主要廠商集中如果沒有好的策略,突圍也並不容易。

在這個意義上,360手機面臨的並不是要改變世界,而是如何生存。

而在未來策略上,除了要靠硬件盈利,學習OPPO、vivo,周鴻祎還看好美圖模式。“作為專業人士來看,這款手機硬件配置一般,其他手機硬件系統也都做得中規中矩,但他們把美顏功能做到極致,很多女孩子把它作為備用機,這件事給我們很大的啟發。”他說。

在美圖這家號稱擁有超過4億月活躍用戶的互聯網企業,其互聯網業務至今尚未實現變現,但通過銷售手機硬件獲得了變現,手機業務成為支柱業務。

“360可能不會做一部所有人都滿意的手機,你可以說它只是被一部分人認可,”周鴻祎說,“針對一個特定的人群,如果這個特定的人群也有足夠購買力,把它特定的需求比如安全做到極致,一樣可以獲得好的溢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36

iPhone 7硬件成本曝光:128GB版不到2000元 僅為售價1/3左右

iPhone 7上市已經有幾天時間了,果粉們也已經拿到第一批新機了。蘋果曾表示,這是迄今最棒的iPhone:支持防水、超強A10處理器、改進的攝像頭、更長電池續航、立體揚聲器,不過砍掉了3.5毫米耳機接口。

那麽,這些售價650美元至970美元不等的設備成本是多少呢?

據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發布的拆機分析報告顯示,32GB iPhone 7的材料和制造成本為224.8美元(售價649美元),與去年發布的iPhone 6s相比高18%左右,成本只占到了售價的35%左右。

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給出了更詳細的信息,電池成本大概為 4 美元,相機組件成本為26美元,主板74 美元,揚聲器11.5美元,其他部分(如傳感器和基帶等)117.5美元,毫無疑問屏幕和主板是最貴的兩部分。

這樣算下來一臺128 GB的iPhone 7的總成本達到了292美元(約合人民幣1948元),以6188元的售價來算,iPhone 7的硬件成本只占到零售價的31.5%。當然,這並不包括軟件和營銷成本,以及其他看不見的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25

硬件、內容、資本布局——微鯨VR給出半年成績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21/158844.shtml

硬件、內容、資本布局——微鯨VR給出半年成績單
張曉軍 張曉軍

硬件、內容、資本布局——微鯨VR給出半年成績單

微鯨VR、SMG聯合東方明珠新媒體、JAUNT將投入價值總計1億美元的資本組建“JAUNT中國”。

i黑馬訊 9月21日消息,微鯨VR在上海召開發布會。會上,微鯨科技CEO李懷宇回顧了半年以來微鯨VR取得的發展成果,並向外界正式發布微鯨第一款基於驍龍820平臺+2K AMOLED頂級配置VR一體機微鯨X1。

今年4月在北京舉辦的微鯨VR戰略發布會上,微鯨科技宣布要在VR領域投入10億人民幣、生產1萬小時VR精品內容和打造1千人的VR極客團隊。時隔半年之後,微鯨科技CEO李懷宇展示出微鯨VR的成績單。

資本層面,微鯨VR、SMG聯合東方明珠新媒體、JAUNT將投入價值總計1億美元的資本組建“JAUNT中國”。該公司將完整複制JAUNT在美國的所有業務,旨在為中國廣大用戶提供電影級別的高端VR影視內容。此外,投資直播過NBA比賽和美國總統民主辯論賽的Next VR,引進更多的直播技術手段,解決VR直播存在的拍攝、傳輸兩大瓶頸問題。

內容層面,經過微鯨VR制作團隊5個月的努力,500+人次的通宵拍出了2000余部VR視頻,其中不乏《中國新歌聲》、《蓋世英雄》以及SNH48總決選這樣的超級IP。李懷宇表示,微鯨用VR拍攝這些在國內有巨大影響力的IP,一方面跨媒介互動提升了這些IP的戰略價值,另一方面利用成熟IP的粉絲群向VR行業引流,帶動了VR市場的發展。

隨後,微鯨聯手今日頭條發布了“VR好奇心指數調研報告”。這份報告中指出,超過55%的用戶不知道VR是什麽,70%的用戶認為VR內容數量太少且品質需要改善;而只有10%的用戶知道如何選擇合適的硬件體驗VR。李懷宇指出,這份報告揭示了VR行業目前正處於“繁榮背後的混沌”之中,整個VR市場還處於發展初期,大眾對VR認知不清,VR體驗和大眾的期望距離甚遠。

892439332765184024

經過半年多的探索,李懷宇表示微鯨從傳統綜藝體育IP錄播、原創內容制作和VR直播三個方向摸索出了一些高品質VR內容的創作之路,而豐富的內容資源則形成了微鯨品牌最具競爭力的核心資源。

第一類是知名IP的VR錄播,比如微鯨之前拍攝的《中國新歌聲》VR版、《蓋世英雄》VR版。微鯨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替用戶想好從什麽角度看VR版綜藝節目會給用戶帶來不同於普通版的全新視角,從前端策劃、機位擺放到後期剪輯,充分考慮用戶的興奮點。

第二類則是原創性更高的VR內容,比如此前與五星傳奇聯合出品拍攝的《極地VR》紀錄片。這部紀錄片的拍攝地點在海拔5500米的西藏,使用可以拍出影片級畫質的Jaunt拍攝,片中記錄了西藏的高原上特色的人文生態。而未來,微鯨不僅拍攝傳播綜藝體育內容,也會更多關註人文情懷,力求創造更多擊中人心的優質內容。

第三類則是VR直播。李懷宇認為,VR帶給人們身臨其境的體驗,而相比於錄播,直播能讓觀者更加興奮,VR直播也會成為未來的核心爆發點。微鯨此前用VR直播了《昆侖決》拳賽,拳拳到肉的小場景直播給用戶帶來了極其震撼的觀感。微鯨VR還直播過國足、花樣滑冰、壁球、演唱會等體育及現場綜藝活動。VR直播的技術要求極高,傳輸和拍攝質量不達標用戶的觀看體驗就會大打折扣。為此,微鯨VR自主開發了棱錐投影算法,在現有帶寬條件下給到用戶良好的VR直播體驗。

在活動現場,微鯨VR一體機X1也正式亮相。這款一體機,是微鯨硬件版圖里的重要一員;它的發布,是微鯨全面構建家庭娛樂的重要一環。

微鯨X1上搭載了高通驍龍820處理器和2K分辨率的AMOLED屏幕,旨在構築高沈浸感的硬件環境。加上異步時間扭曲算法(ATW)和前緩沖渲染算法(FBR),可以將一體機的延遲降低到17ms,低余暉的特性,可減少佩戴者的暈眩感。

高指向性外放全景聲是微鯨X1的另外一個亮點,X1也是業界首款支持聲音外放的VR一體機設備。通過微鯨專業聲學工程師調教,采用前腔正弦波紋結構,消除駐波,優化特定頻段,大幅提升外放音質。同時X1實現聽覺的沈浸式體驗。使用過程中,轉動頭部,不同的角度聽到的聲音是有區別的。

在VR一體機關鍵的散熱問題上,X1采用了石墨散熱片、太空水冷導熱銅管和超靜音風扇,並在一體機表面采取對稱風孔設計,使一體機使用過程中安靜而不影響體驗。

在交互操控上,微鯨VR一體機使用右側的一塊高靈敏度觸控板來實現與虛擬場景的交互,並搭載了雙揚聲器以實現立體聲環繞, 加強用戶的沈浸感。為了提高用戶的佩戴舒適度,微鯨X1使用仿皮絨貼面、蛋白質皮頭帶,不僅尺寸小巧,整體重量也在目前市面上所有高端一體機中最輕,控制在510g。外觀上使用納米金屬漆讓微鯨X1顯示出與眾不同的時尚感。 

微鯨VR 資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913

Blackberry 唔玩硬件,下一個到邊個? 中環客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9/29/blackberry-%e5%94%94%e7%8e%a9%e7%a1%ac%e4%bb%b6%ef%bc%8c%e4%b8%8b%e4%b8%80%e5%80%8b%e5%88%b0%e9%82%8a%e5%80%8b%ef%bc%9f/

喺三星同蘋果一統天下形勢越嚟越明顯下,硬件市場,至少流動硬件市場越嚟越難玩。 Blackberry 宣布將硬件部門外判俾印尼公司, Blackberry 只專註於軟件應用,尤其喺Android作業系統為基礎嘅軟件應用,以及連八達通嘟卡機都有用佢嘅作業系統QNX。

硬件利潤低,風險大,唔玩係正常過正常。之前遊戲機製造商世嘉都係唔再開發硬件平臺,專註將超音鼠等經典遊戲移植到其他平臺,發現更好搵。 Blackberry 嘅企業級應用,其實同iOS以及Android配合,世界上大把手機公司同佢合作,攻打政府一類大企業市場。特別蘋果iOS同Samsung嘅機嘅作業系統,軟件層面都過曬美國軍方保安標準, Blackberry 喺硬件上越嚟越難競爭,咁變成純軟件公司係好合情合理。

Blackberry同世嘉都係唔玩硬件嘅經典例子,相信下一個唔玩硬件,至少會退出流動市場,應該係任天堂。

任天堂食住Pokemon風潮,將Mario移植到iOS,其實發出訊息好清楚,至少喺手提遊戲設備,任天堂同 Blackberry 同世嘉一樣,都係走純軟件路線。至於家庭機,睇Sony同微軟出乜條件,誘使任天堂放棄開發硬件。但可以肯定係,任天堂手上大把經典,全部移植到iOS都賺死佢,何苦咁辛苦做部Gameboy嚟做乜?

中環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364

特斯拉所有車型將配備無人駕駛硬件!明年底演示無人駕駛

10月20日消息,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特斯拉宣布,該公司在產的所有汽車都將配備升級版無人駕駛硬件。所有新車的硬件都將具備“完整的自動駕駛功能”。這其中包括8個視距達到820英尺(約合250米)的360度攝像頭,以及12個能探測硬性和軟性障礙物的超聲波傳感器。此外,新的前置雷達可以穿過雨、霧和塵埃進行監測。

這一升級將被集成至從周三開始生產的特斯拉汽車,不過用戶收到的新款特斯拉汽車還不會具備完整的自動駕駛功能。特斯拉表示,該公司需要“利用數百萬英里的真實世界駕駛數據來進一步調校這一系統”,隨後用戶才能將汽車的控制權交給計算機。

在關於這一新硬件的電話會議上,馬斯克表示,新硬件將全面支持“第五級的自動駕駛”,這將是發展的重要一步。

最重要的是,新款特斯拉汽車將無法使用老款車型的某些安全功能,包括自動緊急制動、碰撞預警、車道保持,以及主動巡航控制等。特斯拉表示,只有在得到“充分驗證”之後,這些功能才會被激活。

同時,新款特斯拉汽車將配備八個攝像頭,“而不是一個,”馬斯克說。“而且,計算機上的計算能力增加了40倍,基本上相當於在車里放了一臺超級計算機。”

用馬斯克的話說,本周三標誌著Model 3車型的第二部分公諸於世。特斯拉在3月正式宣布生產Model 3,現在已經過去半年了,馬斯克說,“完全無人駕駛硬件”將成為Model 3汽車的標配。

值得一提的是,馬斯克在電話會議的開始為特斯拉Autopilot功能進行了辯護。他還承諾,將於2017年底演示從洛杉磯至紐約的全自動駕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07

喬布斯也不會喜歡?AirPods成蘋果5年來首次推遲發售的硬件

還記得今年蘋果新品發布會上那款吐槽和質疑聲不斷的無線耳機AirPods嗎?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蘋果宣布,將推遲無線耳機AirPods的發售時間。

AirPods也是蘋果在五年多的時間里首次推遲發售硬件產品。蘋果在2010年6月發布了白色版本的iPhone 4,但因為制造問題,該產品直至2011年4月才開始發售。在軟件方面,為修複存在的漏洞,蘋果在2012年把iTunes 11的發布時間推遲了1個月。

而蘋果官方公告顯示,AirPods要推遲發售,至於什麽原因還不清楚。蘋果發言人特魯迪·穆勒表示,他們並不支持在一款產品做好準備之前就開始銷售。因此在AirPod為用戶做好準備之前,蘋果還需要一點時間。

AirPods被認為是蘋果iPhone 7的主要配件之一。蘋果首席設計官喬尼·艾維(Jony Ive)曾在上月曾表示,AirPods將是蘋果新無線未來的開端。通過iCloud,AirPods能夠自動與蘋果其它設備連用。

有消息人士爆料稱,之所以推遲上市是因為,蘋果在AirPods的某些技術上還沒有完全搞定。 業內此前對AirPods的測評顯示,該設備需要精細的調整。

美國著名科技產品測評家Walt Mossberg認為,如果史蒂夫·喬布斯在世的話,他可能並不一定會喜歡這一解決方案。“喬布斯曾有一次和我談到有關無線耳機的話題,他當時曾這樣問過‘你還想要另一樣需要充電的設備嗎’?”他回憶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19

iPhone 4、2010版MacBook Air已過時 蘋果將不再提供硬件服務

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蘋果在2010年6月發布的iPhone 4和同年發布的MacBook Air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已經過時了,而蘋果日前在其過時產品網頁上也宣布將這兩款產品列入過時產品庫。

據了解,蘋果在2010年發布的MacBook Air在設計上進行了重要改版,它也是第一款采用楔形設計的蘋果筆記本電腦。目前正在銷售的MacBook Air仍沿用著楔形設計;iPhone 4則是第一款配備Retina顯示屏的蘋果手機,Retina顯示屏的像素密度極高,很快就成了智能手機行業的標準配置。iPhone 4拉開了蘋果智能手機業務長期持續增長的序幕,這款產品正式發布後,iPhone業務連續增長了5年。

蘋果表示,當產品過時的時候,除了在少數特定地區之外,它將不再提供硬件服務。

蘋果在過時產品網頁上寫道:“如無意外,蘋果將不再為過時的產品提供所有的硬件服務。服務供應商也將不能再為過時的產品訂購配件。蘋果所有的零售店和公司在加拿大、歐洲、拉丁美洲和亞太地區的業務都遵循與美國市場一樣的政策。在蘋果零售店和這些業務地區,美國過時產品庫中的產品都將被視為過時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707

硬件創投新時代

Cinder是一家制造智能感應炊具的創業公司,其設計的智能烤牛排機希望借助藍牙及內置WiFi,通過智能手機APP來操控溫度。作為一個典型的智能硬件產品,除了要有軟件開發和產品設計能力之外,產品要想落地終究離不開硬件開發。

這個由YC孵化的項目,最初找到了一個老牌供應鏈管理公司,幫助他們在中國尋找CM(代工廠),但由於產品的跨界很大,單一的CM會存在技術缺項,半年過去該項目仍無進展。Cinder創始人將自己的設計構想帶到深創谷,這里的研發團隊、工程師幫其完成了產品結構和電子設計等硬件問題,7個月內產品設計定型,在今年的8月份這款產品即將上市發售。

在雙創熱潮下,像Cinder一樣的眾多硬件創業公司,常常面臨設計不成熟、難伺候、訂單小,大廠商不搭理,小廠商又不靠譜,流量貴、難推廣、交付經常性跳票、質量堪憂等問題。

提供硬件技術、供應鏈,通過搭建制造線和產業資源鏈條幫助創業者進行硬件開發和產品落地、財務支持之外,以產業資源投資為主進行創業項目孵化,以深創谷為代表的眾創空間在嘗試新的投資方式。

質量是供給側改革的抓手。在深創谷合夥人、卓翼科技副總裁徐家斌看來,以手機為代表的消費品和以無人機為代表的創新企業在海外市場攻城略地,打出中國品牌的同時,也在倒逼國內產品質量和標準升級。

“從需求端而言,消費者希望獲取更優質、更高端的產品,從生產端而言,產業資源一直是中國創新的優勢所在,如果說上一階段互聯網時代是全面複制,在新一波智能硬件創業的過程中我們和歐美產品正面競爭,產品的叠代、研發速度決定是否能夠勝出。”徐家斌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互聯網+”不僅能夠擴大有效供給,提升供給能力,還能夠促進供給側與需求側的高效耦合和精準對接,加快推動消費升級。在互聯網+大潮下,一批熟稔互聯網的年輕人出來創業,相較於硬件創業者而言,他們精通軟件算法,擁有清晰的產品規劃思路和銷售思路,但在硬件生產和制造方面的短板也非常明顯。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創業公司團隊小、資源少、改善空間小。”徐家斌進一步解釋道。

美科德是一家專註於個人雲計算領域的創業公司,主打兩款產品:一個是雲寶軟件版服務,用於雲端在線存儲備份。另一個是雲寶硬件,簡單而言就是一個個人獨享的衛星服務器,通過這個帶有存儲管理功能的服務器,可以讓你所有的存儲數據同步到雲端,隨時存儲查看。

雲寶的團隊具備軟件算法優勢,有自己的硬件設計能力,但硬件開發能力偏弱。於是雙方進行分工,雲寶團隊負責軟件開發,深創谷負責硬件和供應鏈。合作方式則是深創谷會派五六個工程師作為全職工作人員加入創業團隊,結合設計需求幫助做元器件選擇、成本優化等工作,直至工程結束。

與一般投資機構進行資金投資不同,深創谷是通過收取服務費或者通過服務費來換股。優勢在於一個硬件產品的開發往往需要6到9個月的周期,在產品開發磨合的過程中投資人能夠看出創業團隊的角色分工、協作能力、解決困難的能力等等。在投資和創業泡沫下,這不失為一種更為穩健地挑選優秀標的的途徑,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減少亂投錢。

另一層供需矛盾則在創新企業與傳統企業之間,傳統企業需要創新企業,創新企業也需要產業資源。

“雖然在創新和傳統企業之間存在天然的需求,但是目前的創新企業的定位和傳統企業的定位有天然的落差。這個落差就在於各自的訴求和期望值是不一樣的,存在不對等。”徐家斌說道。

傳統企業因為習慣了自己的業務模式,它很難把自己的業務模式和經營模式去為了創新者而改變。創業公司本身就勢單力薄,很難做大的改變。這個需求不對等總歸要把它劃掉。“未來投資一定會轉向產業投資,破局的關鍵在於資源共享和融合。”徐家斌強調。

以海爾為代表的傳統制造公司也在嘗試創客孵化,除了內部員工創業孵化之外,海爾還推出了U+、眾創空間等,構建開放創業平臺, 將海爾的制造、物流、分銷、戰略協同等能力開放出去。

在徐家斌看來,供給側改革需求之下,未來傳統大公司能夠俯下身來,在每個細分領域尋找具有前景的創業公司和產品形態,根據創業公司的形態做調整。而對於創業者而言,則是要具備感知性,感受這種潮流並成為潮流中的第一,進入到整個程序中來。

新興技術與線下實體相結合,既能拓展創業新空間,提升創業效率,滿足更為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同時也為實體經濟改革帶來新的增長空間,通過微觀層面的創新嘗試,探索更為有效的創新機制。尤其在技術創新潮流下,新的創投模式和投資組合也在形成,“老兵+新秀,互補才能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