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麼一般人難學巴菲特? 釋老毛

http://xueqiu.com/6146070786/22001729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方法難不難?說實話,真不難。基本都是常識,從三個中巴說起:理科生李馳說價值投資有小學的數學水平足夠了;文科生但斌的博客寫到最後全 都是心靈雞湯,價值投資沒什麼可談的;醫科生林園乾脆不談,每天就聲色犬馬,鍛鍊身體。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確實就是這樣,因為巴菲特的方法就那麼簡單, 我的看法是知識上具有中學以上的文化程度和基礎的財務知識就足夠了。

巴菲特的方法就是不求速勝、但求複利的滾雪球方法。怎麼滾成大雪球呢?很簡單,三條戒律:
第一,能力圈。不熟不買,迴避一切知識上的風險。
第二,安全邊。不低不買,迴避一切價格上的風險。
第三,護城河。不特不買,迴避一切競爭上的風險。
巴 菲特的精髓就是這三條戒律。可以看出,價值投資不是進攻型而是防守型的,不是求暴利而是求不虧本,用圈、邊、河來最大限度規避各個層面的風險,然後隨著時 間增長來積累財富。這是一個種極端保守的投資策略,也是長期穩定賺錢的投資策略。價值投資就是保守主義的投資方法,價值投資者就是典型的保守主義者,他們 只相信長期歷史檢驗過的、自己經驗結晶的東西,而對一切新事物、新思想、新變化、烏托邦、虛幻之物等持警惕和懷疑的態度。

但是,為什麼這 麼保守而簡單的投資方法,成功者如此稀少,為什麼一般人難以學習巴菲特呢?真是個好問題!我的體會是,巴菲特的方法很簡單,就跟老太太菜市場買菜的道理一 樣,幾分鐘就能說清楚,理解就理解了,不理解就一輩子不理解。但是,巴菲特的方法實踐中入門條件太難!你知道,但你做不到,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打個比喻, 就像一間房子,你從外面看,裡面佈局和陳設一目瞭然,你也能說的頭頭是道,但你就是進不去這個門!

為什麼價值投資之門難進?價值投資的實 踐,難的不是方法,難的是如何處理二位先生的關係。二先生也就是市場先生和時間先生。這兩位先生是價值投資道路上最大的障礙和夥伴。我現在越來越強的體會 是,價值投資方法不難,就三條戒律,難的是如何與二位先生相處。這兩條是落實價值投資的先決條件,而這個先決條件淘汰了99.99%的投資者。

第一,不看盤
不 看盤,避免市場噪音的污染,是與市場先生相處的唯一正確的方式。老巴從來不看盤,老巴堅持生活在遠離華爾街的的奧馬哈小鎮,堅持不看電視不上網,老巴是真 正看透的市場先生的本質。不看盤,看似簡單,但炒過股的都知道做到這一點有多麼艱難!讓股民不看盤就像讓癮君子戒毒!至少,這一點我目前就做不到,強忍住 了收盤後也會看,只要看心理總會或多或少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很難不成為市場先生的俘虜。

第二,要長壽
要長壽,就是與時間先生交 朋友。不長壽,坡道太短,價值投資是發揮不了多大威力的。價值投資的方法有點像武俠小說裡描述的少林笨功夫武當太極拳,初學沒一點威力,練個10年、20 年也威力不大,但是堅持50、60年,修煉到最高境界後則化腐朽為神奇,無敵於天下。一切的奧秘就在於時間。老巴投資起步算很早了,但如果40、50歲就 仙逝了,頂多也就是個美國普通小富翁而已,但把複利延長到80歲,這個威力就無與倫比了!但長壽何其難也!誰都知道,早睡早起,合理膳食,平衡運動,能延 年益壽。看似簡單,但哪個投資者能堅持這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幾十年如一日?我也在努力做到,但是真的很難。人畢竟壽命有限,有一個補救的方法就是家族傳承, 戴維斯家族三代專注於同一個簡單的投資策略堅持了近100年,財富增長了幾萬倍,成了投資界赫赫有名的戴維斯王朝。

所以,價值投資方法很簡單,但靠這個成功的先決條件太難。你必須做到:第一,不看盤;第二,要長壽。結果你會發現,所謂的成功的價值投資大師,都是一些頑固保守、健康快樂、根本不理會市場的糟老頭子,你只有活到那個歲數才能證明價值投資方法的成功,還想成為其中一員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38

為什麼老羅比老俞靠譜 不明真相的群眾

http://xueqiu.com/1955602780/22022620
先說老俞。

首先我認為$新東方(EDU)$是非常成功的企業,俞敏洪是非常成功的企業家,這次做空風波,處理也是非常得體的。

其次我對俞敏洪老師的人品也沒有懷疑,比如我不認為他會偷股東的錢,不認為他會做假賬。

對於中國企業家來說,這已經很不容易了,可以打70分了。

接下來要講講「理想主義'。

很多人給俞老師加分是因為他的「理想主義」。

我給他減分也是因為「理想主義」。

其實每個人都容易自認為是理想主義者,包括我,但只有面臨真正艱難選擇的時候,你才知道自己是不是。我面臨過這樣的選擇,我承認自己不夠格做一名理想主義者。

我也觀察過不少企業界的朋友,提出的理念都是相當先進,以人為本,用戶至上什麼的。但當他們面臨真正的選擇,比如團隊內部的利益分配,比如企業利益與用戶利益的衝突的時候,他們做出的選擇,與他們提出的理念,往往不是統一的。

所 以我明白了,在條件允許的時候,比如政治上經濟上安全的時候,比如企業毛利率超過50%的時候,唱唱理想主義是很容易的,幾乎人人都會幹並樂意干的。真正 的理想主義,是能把做的和說的統一,最好是只做不說,你是不是理想主義者,員工、用戶、投資者在與產品、企業的接觸中,都能感受到。在知行合一方面,我特 別佩服王石和 @大道無形我有型 這兩位企業家。

俞老師的理想主義(說)與新東方的經營管理(做),統一得好不好?

這個很多當事人,尤其是新東方的員工,自有公論。按我瞭解到的信息進行判斷,至少不能說統一得很好。比如員工開完會,要宣誓效忠新東方,你就會感覺,俞老師的理想主義是油,新東方的經營管理是水。

如果理想主義是這樣被架空的,那麼就有兩種可能:理想主義完全是假的,騙人的;企業家還做不到知行合一,只是半吊子理想主義者。

我當然願意相信是後者,就是俞老師對這些想得也不是那麼清楚,做得不是那麼到位。

比如關於教育和培訓的關係,俞老師的理想在教育,做的是卻是培訓,尤其在出國英語業務奠定霸主地位之後,並沒有進軍真正的教育事業,而是進入了培訓味道最濃的K12業務,這就顯得有些糾結。

其實做培訓也沒有什麼不對。讓大家生聽到課堂上聽不到的段子,開啟心智;教他們在ABCD裡選正確的一個,申請到美國大學的獎學金接受最好的教育,都是這個時代的中國功德無量的事情,做好這些事情,就夠理想主義了,根本沒有必要到彼岸去找什麼理想主義。

彼岸的理想主義也是好的,至少方向對,你不能認為不加掩飾的犬儒,有坦誠的美德。

當然,我們不能給彼岸的理想主義加太多分。

接下來說要不要把錢給老俞,比如買$新東方(EDU)$股票的事情。

新 東方現在大力發展的K12業務,從社會角度,服務於國內的考試升學,本質上是個零和遊戲,沒有多大的社會貢獻,談不上什麼理想主義;從商業角度,屬於同質 化競爭的紅海業務,對管理的要求很高,老俞既然沒有辦法把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在新東方經營管理中統一起來,我認為他也很難解決這個管理高需求問題。CFO 電話會議中幾次提到管理問題,肯定是有其原因的。

所以呢,不靠譜。

再說老羅。

老羅缺乏一個傳統企業家的最基本能力,比如系統性的管理能力,比如妥協能力。這方面俞老師高於老羅不知其幾矣。

老羅的長處在別的地方:

邏輯上的自滿能力。這種自滿能力是以對人性、世界不完美的充分認識作前提的,與方舟子正好相反。老羅就是用這個干倒了方舟子。這種自滿能力加上老羅的勤奮和執著,使老羅成為一個非常罕見的知行合一的人。「偏狹」,「格局小」,在我看來是老羅為知行合一付出的代價。

對用戶需求和受眾心理的把握能力。這個可以參見他講課的效果,做企業和產品宣傳的效果。

老羅還自認為有審美方面有過人之處,這個我暫時沒有結論。

所以從人的角度我肯定更欣賞老羅。

至於做企業家,老羅有希望嗎?如果在工業時代,老羅去開一個富士康生產手機,我覺得完全不靠譜;如果他去做一個創意產業,把自己對用戶需求的把握、執著精神發揮到極致,那麼我認為有機會。互聯網時代不乏這樣的成功先例。

老俞是個正常人,如果他成功了,是拜時代所賜;老羅是個神人,如果他成功了,是因為他對時代的逆襲。

所以我認為老羅比老喻更靠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87

iGoogle為什麼被關閉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912

  未來一段時間,將有數千萬的iGoogle用戶忙於搬家,他們需要為這款即將關閉的產品中的個人數據做好備份。按照Google的計劃,iGoogle將於2013年11月1日停止使用,移動版本將於2012年7月31日停止使用。


  隨著一些科技類公司的衰敗,很多可憐的用戶都要考慮自己的個人信息如何備份和轉移。但是,如果Google這樣的公司都無法確保永遠提供某一項服務,我們還能相信誰?還是我們必須成立專業的網絡數據搬家公司?


  起碼對於iGoogle的用戶來說,這是個當初很難想像的結果。Google在2005年發佈iGoogle時便對其寄予厚望,甚至還通過搜索主頁引 導用戶使用iGoogle。iGoogle實際上就是一個頂部包含Google搜索框、下方可以自由安裝小應用的個性化主頁。


  與Google之前砍掉的產品相比,iGoogle算是一款表現尚可的產品,用戶達到數千萬規模,那麼Google為什麼還要關閉這款曾經的明星產品呢?


產品價值


  Google似乎從來沒有搞清楚這款產品的核心價值是什麼。這款產品最初的定義是「用戶不必離開所在的iGoogle網頁就可以通過各種小應用訪問整 個網絡中的活動和信息」,其目的是將用戶更多地留在Google的網絡中。這意味著iGoogle實際上就是一個簡化版的應用平台。但這個平台上的應用大 部分都是比較簡單的縮水版應用,根本無法同PC上的豐富強大的應用競爭。


商業模式


  作為一個應用平台,iGoogle缺少合理的商業模式來推動第三方開發更多更吸引人的應用。這個平台本身是純粹基於免費模式,而且iGoogle也沒 有相應的工具來幫助第三方開發者進行收費。另一個問題是,這個平台本身並不支持開發者開發複雜的應用,開發者即使自身有動力也只能開發一些比較簡單的應 用。


替代品


  即使iGoogle現在是一款用戶數量過億的產品,恐怕也無法阻止自己被關停的命運,因為在Google內部已經有了更好的替代性產品。PC版本 iGoogle的替代品是Chrome網上應用商店,作為一個基於HTML5的應用平台,Chrome網上應用商店可以讓開發者開發功能強大的在線應用。 手機版的iGoogle則完全被Google Play應用商店替代,這裡完全是針對手機開發的應用,而且功能更強大。


  去年接任公司CEO後,Google創始人拉里·佩奇曾從喬布斯那裡得到建議,將公司產品線儘量簡化,包括iGoogle在內,Google至今已經砍掉了36款產品,這的確有助於公司集中精力做好最重要的事情。


  但是在簡化和集中精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清楚做什麼以及產品對最終消費者是否有價值。在公告中,Google將iGoogle關停的原因歸結為「我們 最初於 2005 年發佈 iGoogle,當時任何人都不曾完全想到如今的網絡和移動應用可以帶來觸手可及的個性化實時信息。」實際上,即使在iGoogle剛剛發佈的2005 年,Google的團隊也應該能夠判斷出,大部分的用戶不會為了那些簡單的縮水版應用而放棄iGoogle之外的豐富應用。


  iGoogle看起來是此前很多大公司做產品的通病—某款產品的產生是為了達到目的,而非服務用戶。比如iGoogle的目的就是讓用戶更多停留在Google上,而不是考慮這款產品是否對用戶不可或缺,是否有強大的體驗。


  對於產品和用戶的關係,至今仍有不同的觀點。一種是認為好的產品應該去適應用戶需求,另一種觀點認為好的產品應該引導用戶需求。但無論是哪一種,好產 品最終應該讓用戶感到滿足和難以割捨,而不是利用以前積累的信用將一款沒有良好體驗的產品推銷給用戶。任何產品成功的基礎都是讓用戶滿意,商業就是這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87

K歌應用「唱吧」:為什麼會這樣紅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7/1932998.html
刷榜」、「山寨」、「不良內容」、「盜版」……雖然在中國的iOS和Android開發領域,各種混亂的現象如同這個國家在其他創意產業中所呈現的一樣,但是還是有聰明的開發者在盡力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方面有了明顯的成就。

KTV是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最為大眾的娛樂場所。而現在,中國更多的智能手機和平板用戶開始隨時隨地一展歌喉了,他們現在的新寵是—唱吧,這是一款具備社交和打分功能的K歌程序,已經有了iOS和Android版本。

「在唱吧裡唱《我不能哭》的,真的是韓紅嗎?」一位新浪微博用戶發帖求證。作為一個以K歌為媒介的社交應用,在推出一個月後就能吸引專業歌手的加 入,創始人陳華是這麼解釋的:「除了韓紅,曹軒賓、李晨、李慧珍、王冠等專業歌手都在用唱吧!唱吧的演唱效果可以達到初級錄音棚的水平,這也是專業歌手願 意來的原因。」


唱吧火了。從5月底發佈後的一個月裡,它在Apple Store中國商店中連續一個月保持在免費榜前五,曾經連續4天排在免費榜第一名,用戶增長速度和活躍度超過以往任何一款應用。這離陳華從阿里巴巴辭職創業已經過去了15個月。

1978年出生的陳華,畢業於北大,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做過搜索開發,2005年創建了酷訊網,憑藉火車票搜索的功能在20天內獲得了2000萬名 用戶。2009年,陳華因為與投資人分歧離開了已經成為旅遊搜索服務平台的酷訊網,進入阿里巴巴重新做起搜索研發。因為有了之前的經歷,陳華剛剛在微博上 放出從阿里巴巴辭職創業的消息,就受到風險投資人的密切關注,在沒有項目也沒有其他團隊成員的時候,他獲得了藍馳創投的風險投資。陳華說:「我一直覺得創 業應該是個快樂的過程,不能苦哈哈,所以不能缺錢,不能讓團隊為了生存去做短線的事情,但是我也不會亂花錢。」

拿到啟動資金的陳華開始招兵買馬,這個過程也就是召集舊同事,來自阿里巴巴搜索部門、微軟研究院和原來酷訊網的舊同事,又成為新公司的核心員工。最 初不到10人的團隊是陳華最為看重的公司資產,「要做iOS上的應用,程序員馬上就去學,要做Android版本也是立刻從零開始」,不僅僅是做產品和編 程的能力,快速學習能力也是這個團隊的優勢。

他們在北京三元橋的第三置業大廈租了一間90平方米的房間作為辦公室。這裡簡陋得像是一個快遞公司的中轉站,或許更像是一間寫字樓裡的網吧—廉價的 化纖地毯、侷促的格子間,還有坐上去不那麼舒服的辦公椅,當然還有十幾台台式電腦。辦公室租在這裡的原因是員工上下班交通方便。

陳華最初把創業的方向定在O2O(Online To Offline ,指通過互聯網更好的解決線下生意中的需求),做了一個包含團購概念的應用,但不論是產品功能還是方向陳華都不滿意,「覺得這個產品太差了。」陳華覺得移 動互聯網上的電子商務需求並不是那麼剛性,而他們想要做的是一個能解決用戶某種強烈需求的功能。

酷訊網的經歷給他的經驗是:如果是一個能解決剛性需求的好產品,如同酷訊網最初的火車票搜索功能,它應該會有一個爆髮式的增長過程。之後陳華又做了 電腦上的優惠券平台最淘網,用戶增長速度同樣讓陳華不滿意。陳華的團隊還試著做過一套購物搜索引擎,最後他決定還是要把創業的方向轉到移動互聯網上。「我 發現互聯網上的流量太集中,流量基本都來自百度、淘寶等幾家大公司,即使能做出什麼,別人隨便抄一個,也會死掉,而在移動市場上,如果做一個以前沒有的產 品,跟大公司基本還是站在同一起跑線。」

陳華團隊徹底放棄最淘網是在2011年11月,距他決定創業已經過去9個月。之後連續兩個月,每天上班的工作就是討論方向。「我們把國內外的案例都 找來參考,討論了10多個可能的方向,發現有靠譜的想法就趕快去做,讓我欣慰的是技術團隊學習能力很強,基本上想到什麼功能都能做出來,如果有不會的我們 就去互聯網上查資料學習。」在唱吧研發過程中,如果產品經理想到一個新功能,而技術團隊忙不過來時,陳華也會被拉過去寫代碼。

他們嘗試做過一個基於位置服務的二手貨交易網站,還想做一個App推廣平台。但在產品發佈之前,陳華又全部否定掉,他解釋說:「總會發現這樣那樣的 缺點,比如基於位置的二手貨交易運營成本很高。那個基於好友關係的App推廣平台最初也非常被我們看好,但後來我們發現精品App非常少,用戶手機裡的 App重合度很高,可能10個人手機裡的應用加起來不會超過100款」。

此時國外最火的照片分享應用Instagram給陳華的團隊帶來靈感。他們覺得基於手機的剛性需求很可能也基於手機不同電腦的特殊功能,陳華的團隊 開始逐項分析手機的功能和可能的機會。「Instagram在攝像頭上加濾鏡和社交,讓普通人也能拍出專業的照片之後就火了,我們就分析還剩下什麼功能可 以挖。手機除了有攝像頭還有麥克風,我們就想到是不是能給麥克風加上『濾鏡』,讓普通人唱出好聲音。」

能讓普通人唱出好聲音的K歌社交平台,這個想法立刻讓連續否定自己兩個多月的團隊興奮起來。2012年2月,團隊開始為「唱吧」寫代碼,4月底完成第一版開發,向App Store提交上架申請,在等待蘋果審批的時候,陳華先在蘋果破解渠道市場—91助手,放出軟件。

使在唱吧唱歌的感覺與KTV最大程度接近,是技術團隊首先要達到的目標。陳華對《第一財經週刊》 表示:「人們喜歡去KTV包房,歌手喜歡在錄音棚唱歌,都因為這些地方的聲音經過反射、衰減、延遲和疊加後,聽起來更好聽,就好像給聲音加上了『濾鏡』, 把優點放大,缺點過濾。」他們在互聯網上搜索相關的論文後,做出了一套技術模型,通過軟件模擬錄音棚的效果。為了讓效果更逼真,陳華找到了海蝶音樂,由工 程師到錄音棚去,在專業調音師的指導下,調整模型參數。

唱歌同時又是個大眾需求,但社交平台要火爆起來,需要先吸引一批最有傳播力的用戶,這些用戶類似傳播理論中的「引爆點」人物。

陳華覺得對大部分人來說想唱歌不是為了什麼目的,但他最想吸引的首先是一批想要出名的美女。「看看那些綜藝節目就知道想要出名的人有多少,國內最少 有幾千萬。」在陳華的設想裡,吸引來美女,「屌絲男」也就不遠了—他們打發無聊時光的需求是唱吧可以滿足的另外一個剛性需求,而隨著社區人氣和知名度的提 高,更多只為了唱歌的用戶也會加入唱吧。

在產品開發之外,唱吧也面臨音樂版權的問題。唱吧買下版權的歌曲在2000首左右,剩下一小部分歌曲大多很難確定或聯繫上版權方。唱吧只需要購買詞 曲在網絡上傳播的權利,比購買原唱版權要便宜很多,而且有些唱片公司為了宣傳,願意免費把版權給唱吧,儘管如此,唱吧在版權費上的花費已經超過百萬。

唱吧的產品開發和設計都圍繞目標用戶群的定位展開。想要吸引美女來用,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有一個漂亮又舒服UI設計。陳華發現UI的舒服來自於簡潔, 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的用戶界面非常小,所以產品要足夠乾淨,如何給產品做減法是最讓團隊糾結的事。「很多功能要加進去,哪個優先,就是產品經理的能耐了。唱 吧最初有喜歡和收藏的功能,現在沒有了。還有在唱吧瀏覽一個人的界面看不到粉絲列表,這一點跟SNS常見的把粉絲數放在最明顯的位置也不同,這些功能砍掉 的原因都是為了讓界面更簡潔,讓用戶注意力更集中。」

私信功能,是另外一個其他社交平台常見的、具有強大社交屬性的功能,唱吧也沒有做,雖然內部私信功能早就開發完了。陳華解釋了他的思路:「唱吧不是 微博,也不是QQ,唱吧的社交基於音樂,所以現階段,我希望用戶更多的精力放在唱歌上,產生公開的內容,而不是私下聊天。」這樣做額外的好處是避免跟微信 和QQ正面的競爭,也避免惡意攻擊的內容產生。為了讓用戶在唱吧平台感到舒服,唱吧系統只有送鮮花功能,沒有其他社區常見的砸雞蛋功能,同時嚴格過濾色情 和惡俗的內容。「讓用戶覺得來唱吧是開心又很有面子的事情,讓用戶認同唱吧是一個可以發專輯的地方。」 陳華說。

一個界面追求好看,功能追求簡潔實用,有大批美女,又能讓普通人也唱出好聲音的應用,唱吧火爆的增長曲線似乎沒那麼難讓人接受了。

但隨著用戶而來的,還有躍躍欲試的模仿者,唱吧的模仿者中不乏大公司,據說騰訊內部就迅速組件了一個團隊開發類似的產品。陳華能做的是,儘量讓自己 的團隊跑得更快。「我不知道競爭對手會從哪個地方殺過來,不過即使大公司要組建一個比我們更好的團隊也不容易。我更害怕的是自己走得太慢,產品定位和發展 出問題,我的要求是未來的每一次更新都出殺手級應用,讓抄襲者跟不上。」

唱吧的商業模式頗具想像空間,可能會用用戶道具付費,或者成為音樂和娛樂產業鏈上的一個環節。這家公司已經接近完成由紅杉領投的B輪融資,而估值據說是5億人民幣。

陳華現在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一些戰略性的合作。他正在跟幾大衛視談合作,希望通過合作給唱吧上的用戶提供更大的平台。唱吧也在跟微信合作,馬上要推出的新版本中,用戶可以直接通過微信分享歌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56

為什麼很難在股市裡面最終掙到錢?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9cffffef10fd7c37adafd52c.html

散戶入市,大概都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
當在股市是長期的熊市的時候,根本很少有人談論股市,自然也就不瞭解,不關心股市,
終於有一段時間,股市牛起來了,身邊越來越多的人談論股市了,
好奇...羨慕!
於是去看看什麼是炒股,找前輩們去請教,買各種書,從網絡上下載更多的書,
技術分析的,基礎分析的,中國的,外國的,江恩理論,波浪理論,博弈理論,布林線,蠟燭圖,操盤手回憶錄,金融煉金術,系統交易法,各種股譜...
幾個月下來,一邊看著牛市的狂漲,一邊學習,或者模擬操作一下,
這樣一通弄下來,好像小時候童話裡面的那隻"吃掉了很多書的小老鼠"一樣,
以為自己已經有很充足的知識了,已經很懂了,
想的好呢! "至少我比交易所門口賣茶葉蛋的老太太那是要強太多了吧?嘿嘿"
趕緊入市!再也按耐不住了!
於是提取了一些積蓄放入股市,為了謹慎起見,那當然不能一次投入太多,先少量資金試試看,比如投入10%的儲蓄.
因為是牛市嘛,不長的時間之後,賺錢了! 賺了個70%, 甚至翻了一個倍! 自己真是太厲害了!
可是又後悔,當初怎麼不多投入一些錢!    如果當初投入了XXXX, 那現在不是XXXX了?! 那不是車都有了...後悔的要命..
於是趕緊加大投資,把所有的儲蓄,甚至定期的儲蓄也放棄利息,取出來,全部投入股市!
股市繼續上漲,鬱悶的是,指數上漲,但是手裡的股票卻不怎麼漲,
可是有一天很不妙,一個大跌,跌的百分比並不是很大,但是因為現在頭寸大了,一次幾乎把前期利潤全部吐了回去.
接下來幾天盤盤跌跌,心裡慌的不行,"唉,小賺一點錢總比虧欠好吧",賣了吧,然後就看著股市小步小步的向上走,四連陽..五連陽..六...幾乎收復了大跌日了,
"誒? 好像情況好轉了吧?" , 再次殺進去, 又弄幾天小陽,剛剛鬆口氣, 赫! 又是一個暴跌,比上次還狠! 這下慘了,虧損了不少.
想想也是鬱悶,如果從每一次操作的歷史而言,贏錢的次數比輸錢多,而且贏錢的比例也比虧錢的大, 但怎麼最終就虧錢了呢?
雖然是牛市, 但股市的特點就是漲的時間多,跌的時間少,但漲的慢,跌的快!於是散戶的直觀感受就是"賺了一個月的錢,兩天就給我跌了回去"
而且因為散戶頭寸控制有問題,總是贏小錢,輸大錢,
所以最終熊市來臨的時候,先前積累的微薄的利潤根本不足以彌補熊市的虧損,回頭一看,還是虧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74

為什麼不能根據消息面去炒股? 淡泊明志 岩棲谷隱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9b28eeb4524c0e728bd4b291.html
為什麼不能根據消息面去炒股?
因為信息是不對稱的,
主力所具有的資源決定了,他們能獲得相對於我們散戶而言 更多/更準確/更迅速 的消息.
因此我們只能獲得'劣質的'消息.
我並非指責我們獲得消息不真實, 但他們只是"部分真相", 或者太晚, 或者太不全面.
根據這些劣質情報操作,很大可能正中了主力的圈套.
與其這樣,不如不看消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76

奧運會為什麼會衰敗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987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已經看過了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式表演,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法國《費加羅報》的看法應該會讓很多人有共鳴,「讓十億觀眾想起了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英國為世界做出的傑出貢獻:英式幽默、音樂,當然還有運動」。


  那麼奧運會會衰敗這種看法你會有麼?別驚訝,如果你瞭解奧運會的歷史,你就會明白這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叛逆觀點。


  在成為一個賺錢機器之前,奧運會並不是搶手貨。1976年的蒙特利爾奧運會虧損10億多美元,洛杉磯是1984年奧運會唯一申辦城市。洛杉磯奧運會組 委會主席彼得·尤伯羅斯把奧運會和電視直播捆綁在一起,挽救了這項運動。最終,洛杉磯奧組委收穫了2.5億美元的純利潤。


  作為一個賺錢機器,奧運會看起來運轉良好。從2009年至2012年,國際奧委會從頂級贊助商處獲得的收入上升了10.5%,廣播公司在電視轉播權上共花了39.1億美元,高於2005年至2008年的25.7億美元。


  奧運會真的會有問題?問題還不少。


  產品 可以想像,奧運比賽本身一定還會繼續讓觀眾讚歎:夢想、更好的成績以及那些成功或者失敗的讓人動容的故事。這個產品本身的成色一如既往,連續17天供應如此多的體育賽事也沒有變化,變化的是我們—我們已經越來越遠離那個全家人都守著電視的那個狀態了。


  客戶 奧運會最大的客戶是電視和贊助商。奧運會的鼎盛與電視的收視息息相關,當大家對電視的熱情降低的時候,奧運會就會受到直接的影響。美國NBC在轉播溫哥華 冬季奧會時損失了2.23億美元,而且預計倫敦奧運會中轉播也面臨虧損。對贊助商來說,奧運會曾是夢幻般的營銷平台—一個窗口(電視)、數以億計的消費 者、排除競爭品牌。但現在這個完美模式已經不復存在,手機、平板電腦、PC這樣的新窗口逐漸佔用了消費者更多的時間,而且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信息消費方 式,重要的是它們代表的是更加個性、精準和數據化的營銷方式。除非奧運會能以當初綁定電視的速度和熱度綁定這些新的窗口,否則奧運會作為營銷平台的效果會 大幅下降。如果不多的幾個大客戶出問題了,公司是不是應該緊張起來?


  贊助商 政府實際上是奧運會的最大讚助商。從商業的角度來考慮,奧運會成功的主要基礎之一是輕資產運營,負資產都剝離給了政府。假如奧組委需要自己出資建設那麼多 漂亮而不計成本的場館,自己出資負責安保,恐怕奧運會的資產負債表完全是另一個樣子。自1960年以來,每屆奧運會都超支,而平均赤字達到179%。英國 政府對此屆奧運會的預算從最初預計的24億英鎊上升至93億英鎊(約合145億美元)。假如政府如1984年之前那樣,不願意為虧損埋單,奧運會該如何運 轉?


  現在的政府似乎都陷入了一個買高不買低的股市漩渦中:奧運會的成本越高,越是覺得可以為當地城市或者國家帶來巨大的收益,抑或潛在收益。而潛在收益的 說辭最終把如此巨大的投資的回報問題推向了不可知論。城市改造和城市形象從來不是奧運會的本意,但現在政府主導的申辦顯然是對商業的一種大規模的介入。


  看看希臘現在的經濟窘境。假如是一個理智的經營者,希臘政府會耗費巨資攬下雅典奧運會這個項目麼?但主辦國只是奧運會的客戶,真正需要改變的是奧運會 本身的商業模式。也許會出現另外一個尤伯羅斯。他當年做到的與其說是發現了奧運的價值和商業模式。毋寧說發現的是電視的價值。它們的完美結合讓奧運會變成 一種可能會「有利可圖」的生意。至少到現在,我們看還缺少一個新的讓人振奮的盈利前景,但產品好且足夠稀缺,就一定會找到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58

為什麼我說中國藥品價格其實是世界上最低的。 yej2ezy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1ae360100yv63.html
中國醫藥行業的弊端就像我一直提到,是體制問題。醫院和醫生是掌握這條利益鏈命脈的主導者。中國以藥養醫不破,價格很難下來。如果和國外藥企比,中國藥廠賺的已經低於合理利潤了。中國藥品價格過高的核心原因是1)醫生提成 2)大處方開藥。這一切不但坑了老百姓,坑了政府,還坑了上游的藥廠

醫藥代表揭藥價利益鏈:醫生每月僅提成就有三四萬

2011-11-28 12:00:41來源:中國青年報
權威新媒體 傳播新速度新聞熱線:80216252 80216271我要爆料字號:T|T

    藥價為什麼會虛高?有醫藥代表解析稱:「整個藥價虛高的利益鏈是見者有份,利益均霑,雁過拔毛,層層加碼。」

    有醫藥代表認為,「虛高藥價裡那塊最肥的肉被拿回扣的醫生吃了。」

    同品規藥品在各地中標價相差懸殊

    國務院醫改辦有關負責人日前在介紹基本藥物採購機 制時舉例說,2ml︰0.3g規格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廠價0.6元,在北京地區的中標價是11元,在實行了基本藥物採購機制的河南省中標價是 0.67元,山東省是0.7元,山西0.68元。同一規格的氟康唑膠囊出廠價是1.29元,北京中標價9.55元,而山東中標價是1.64元,四川中標價 2.14元,湖北是1.38元。

    其實,類似上述「同藥不同價」的案例還有很多。

    近日,網友「一個有良知的中國百姓」致信本報,希 望媒體「能夠找到藥品回扣的真正幕後原因」。他寫道:「河南某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20mg7片的奧美拉唑鎂腸溶片,中標價是62元,而同規格的山東魯抗辰 欣的奧美拉唑鎂腸溶片20mg14片中標價僅為12元,折合成7片就只有6元,河南某製藥的價格是魯抗辰欣的10倍!」

    中國青年報記者查閱了奧美拉唑鎂腸溶片近年來在各 地的中標價格。山東魯抗辰欣藥業生產的奧美拉唑鎂腸溶片20mg14片,2009年在山西省的中標價為12.2元;河南某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20mg7片 的奧美拉唑鎂腸溶片,2008年在吉林省的中標價為61.8元,2010年在江西省的中標價為49.98元。

    有多年醫藥代表經驗的劉梅告訴記者,按照慣例,醫院一般是在中標價的基礎上加價15%賣給患者。

    網友「一個有良知的中國百姓」認為,以20mg7 片的奧美拉唑鎂腸溶片這種藥品為例,河南某製藥企業給全國總代理的價格不過6~8元,即使按照8元來計算,8元到62元的巨大空間,是導致藥品回扣、不法 商販暴利、行賄招標人員及制定招標規則的真正原因,這個空間就是對國家、人民的巨大傷害。

    記者試圖對河南某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奧美拉唑鎂腸溶片的價格加價過程抽絲剝繭。該藥在沿海某省的省級代理李女士在電話裡說她現在已經不做這個藥了,估計全國總代理也不做這個藥了,因為廠家被兼併重組已經停產了。

    對於全國總代理給省級代理的價格,李女士一直避而不談,只說醫院賣給患者的價格是五六十元。

    記者撥打位於北京的全國總代理的電話,語音提示竟然是空號。記者輾轉聯繫上了該藥企的一名銷售負責人,確認公司已經停產正在重組中,所有業務暫停,「代理的事至少到12月底再說了」。

    據分析,魯抗辰欣的14片的20mg的只是12元,相當於7片的是6元,如此算來,7片的20mg的成本應該在5元以下,藥企給總代理的價格不會超過7元,應該在5至7元之間。

    曾做了3年醫藥代表的楊星告訴記者,她曾經代理過 的吉林一製藥廠生產的婦科用中成藥,老闆給出的供貨價是每盒10元,醫院的進貨價是39元,然後醫院以45元的價格賣給患者。「醫生每盒提成10元,醫藥 代表提成5元,然後醫院各相關科室部門和人員是利益均霑,見者有份。」楊星說。

    楊星告訴記者,她的老闆還不是全國總代理,只是省級代理。全國總代理拿到的價格肯定要低於10元,出廠價和成本價當然就更低了。

    「我們醫藥代表收入確實不錯,一般都有一兩萬、兩三萬元,這些錢全是來自藥品提成。但我們這個收入遠遠低於拿回扣的醫生的提成。」同為醫藥代表的崔剛說。

    楊星曾代理的一種治療肝病的紅花清肝藥物,省代供貨價是每盒12元,醫院賣54元,而拿回扣的醫生的提成可達到12元。

    越是高價藥越掙錢

    1300%、2000%、6500%、9100%,這是中央電視台最近披露的一些藥品的高利潤率。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藥品都是低價藥,出廠價和醫院零售價都不高,就單價而言,各個環節掙的是「小錢」。有醫藥代表披露,越是高價藥越掙錢。

    在調查中,中國青年報記者獲得了幾份內部材料,上面記載了河南、河北、湖北等多家醫藥公司的數百種藥品目錄的中標價、代理價、供貨價和零售價:

    山西泰盛製藥生產的醫保乙類40mg注射用泮托拉唑鈉,零售價是每支68.2元,供貨價是2.7元;

    山西泰盛製藥生產的醫保乙類農合藥品2mg注射用尼莫地平,零售價是22.1元,中標價是10.08元,供貨價是2.3元;

    石家莊宇惠製藥生產的10ml乳酸亞鐵糖漿,零售價是每盒38元,中標價是29.45元,供貨價是6.5元;

    山東仁和堂生產的醫保乙類40mg泮托拉唑鈉腸溶膠囊,零售價是每盒98.1元,中標價是44.99元,供貨價是8.5元;

    天津藥業生產的20mg米樂松(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凍乾粉針),零售價是每支14.3元,中標價是11.5元,供貨價是4.5元;

    江蘇方強製藥生產的泮托拉唑鈉腸溶片,零售價是127元,代理價是9.1元;

    西安阿房宮製藥生產的益腎靈膠囊(菊彥),零售價是85.3元,代理價是8.5元;

    長春銀諾克藥業生產的參雄溫陽膠囊(嚴力慷),零售價是92元,代理價是6元;

    湖北瑞華製藥生產的醫保乙類五子衍宗丸(盛世唐人),零售價是每盒68元,代理價是6元;

    廣東博羅先鋒藥業生產的抗骨增生片(薄膜衣片),零售價是52元,代理價是3.6元;

    營口某藥企生產的坤靈丸,零售價是120元,代理價是8.3元;

    吉林某藥企生產的婦炎消口服液,零售價是98元,代理價是8.2元;

    ……

    以上所羅列的藥品的代理價,還不是藥品的出廠價和成本價,甚至不是全國總代理拿到的價格,而只是省級代理的價格。

    醫藥代表劉梅說,不是基本藥物的高價藥,藥品到達患者手中,一般是出廠價乘以10左右,最少的一般也有五六倍。

    楊星告訴記者,她曾代理的南京聖和藥業生產的一種叫「悅博」的抗生素類藥,賣給患者是132元一支,每次輸液是兩支,每支大夫能提成50元,而醫藥代表的提成是5元。

    「一個療程一般是7天,你想想大夫能提成多少錢?」楊星說,「在大醫院,稍微有點名氣的外科手術大夫,每個月光提成就可能有三四萬元。」

    楊星得出的結論是:「越是高價藥越掙錢,越是大醫院越掙錢,越是核心品種越掙錢。」

    據她瞭解,在她做醫藥代表那幾年,腫瘤類藥物和抗生素類藥很掙錢。

    「有的一兩千元的高價特效藥,大夫一支甚至就可提成500至800元。」楊星說。她告訴記者,病人股骨頭壞死要置換股骨頭時,國產的進價不到2000元,進口的也就3000元,可賣給病人卻是1萬多元。

    楊星說,一般病人到大醫院看病,大夫都會讓病人輸液,用抗生素類藥。「口服藥一般三天即可,而且不少患者會拿著處方去外面藥店買。」河南某醫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解釋說,「而輸液無法替代,抗生素類藥一個療程一般至少5天。」

    有業內專家指出,在目前的國家政策下,抗生素類藥 的利潤空間已經很低,並且每次國家降價,必有抗生素。《醫療機構抗菌藥物管理辦法》要求,在全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推行抗生素分級使用限制,「三級醫院購進 抗菌藥物品種不得超過50種,二級醫院購進抗菌藥物品種不得超過35種;同一通用名稱抗菌藥物品種,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各不得超過2種,處方組成類同的複 方製劑1~2種。具有相似或相同藥學特徵的抗菌藥物不得重複採購」。在這種情況下,進院的可操作藥品的品種結構將發生很大的變化。

    某醫藥公司認為,現在新的招投標政策的實施,讓基本藥物與非基本藥物的中標價格都低到了極限,並且進院難度增大,而能拿到好的品種的難度更大,如何選擇利潤空間大的品種,成為目前進院的首選。

    崔剛告訴記者,現在醫院的一些治療婦科病和男科病的藥物,藥價虛高的成分較多,利潤空間較大。

    該醫藥公司在推介石家莊某藥企生產的一款補血藥物時宣稱:「作為企業自主定價的品種,不受國家限價和降價的影響,並且獨家品種每標必中,中標價高且穩定,可長期操作。」該公司認為,小品種進院相對容易,進院成本較低。

    見者有份,利益均霑,雁過拔毛,層層加碼

    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的4名醫藥代表都坦承,每個月收入都在一兩萬元,而且打開局面後工作也很輕鬆,「就是請客,送禮,吃喝玩樂」。

    楊星和劉梅向記者描述了「天價藥」虛高藥價的利益鏈條:藥企-(全國)總代(理)-省(級)代理-醫藥代表-招標-醫院-醫生-患者。這一大鏈條的各個環節都在水漲船高,層層加碼。「最後到達患者手中,藥價可能已是出廠價的六七倍甚至十幾倍了。」楊星說。

    楊星說,省級代理和醫藥代表拿到藥物後,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想辦法進入招標目錄。「能找到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打招呼更好,但紅包是少不了的」。

    根據藥品情況和市場規模等實際情況,紅包的大小和厚薄也不一。「找管招標的負責人一般紅包至少得5000元,高的兩萬元。」楊星說。

    她告訴記者:「(給招標負責人送紅包後,)招標負責人會再幫忙提供一個評標專家組的名單,這些人都需要一一拜訪,熟悉的還好說一些,陌生的也要想辦法各顯神通拜訪到。」

    「有時評標通知突然,來不及拜訪,便找好信封封好紅包,在信封上寫上藥的名字,甚至有時會在會場門口附近見人就塞,哪怕是從沒見過互不認識的陌生人。當然更多是把紅包夾在藥品的宣傳材料裡。」楊星說。

    劉梅給記者介紹的行情是:每次10至15人,每人一兩千元、兩三千元。

    藥品中標後,每個醫院都要從中標目錄裡用藥。「中標並不是萬事大吉,而是萬里長征剛走出第一步。」楊星說,「因為醫院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首先要找到院長和藥劑採購科長,根據醫院大小和藥品情況,每個人送兩萬元左右的紅包。」楊星說,「這兩個人通過後,藥才算真的是能進醫院,入庫房了。」

    藥進了醫院還不算萬事大吉,因為藥還沒用到患者身上。楊星說:「接下來要看藥品適合哪個科室,然後找到科室主任,談判提成比例,或者乾脆直接找醫生公關。」

    「有時候會把全科室的人一起請出去吃飯喝酒,然後每個人送上500元的紅包,醫生才會開始給病人開藥。」

    「神仙」還沒有拜完。醫藥代表還得拜訪門診藥房的人,送上禮品、紅包。「這樣門診藥房才會給醫院庫房下單子,藥才會到門診藥房,患者才能取上藥。」楊星說。

    「醫院藥庫每個月也要送上兩三百元,否則可能不給門診藥房送藥。」她補充道。

    說到這裡,楊星調侃道:「有時候病人會看到大夫在開處方的時候,可能會拿一個小本子翻看,那上面記的新藥大夫還不熟呢,甚至連名字都記不準!」

    「還有一個不能漏的人,那就是查處方的人,這也是有提成的。」劉梅告訴記者,每個月月初,醫藥代表都要找到管查處方的人,統計具體哪個科室、哪個大夫開了多少藥,「然後拿著統計清單到公司領錢,以最快速度領到錢後,再給開處方的大夫等一一送上他們該得的紅包」。

    在被問及藥價為什麼會虛高這個問題時,楊星和劉梅都表示:「整個藥價虛高的利益鏈是見者有份,利益均霑,雁過拔毛,層層加碼。」

    劉梅開玩笑地說:「藥價為什麼會越來越高?你沒看醫院的大樓也是越蓋越高嗎?」楊星也隨口附和道:「有些醫生的汽車也是越換越好。」

    「藥價虛高裡那塊最肥的肉誰吃了?」楊星說,「當然是開藥拿回扣的醫生。」

    劉梅則表示,醫生開出的處方——那張薄薄的紙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她倆告訴記者,給開處方醫生的提成,小廠家的比例是藥價的20%至25%;大廠家的比例會少一些,是藥價的10%至15%。

    「大公司的提成少,但福利可能會好一些,有時會組織旅遊活動等,有的甚至還會資助一些科研經費。」楊星說。

    不是每個醫生都有回扣拿的

    一名基層醫務人員認為,藥價虛高的原因很多,問題 非常複雜。從1993年將醫療衛生機構推向市場的那一天開始,醫院就從公益性轉向逐利性,而且愈演愈烈。當醫院將追求利益最大化時,醫生也就從「天使」向 「魔鬼」轉變!不能將責任推給醫生,大多數醫生都還記得「希波克拉底誓言」,在這種體制下,要想不變成「魔鬼」也不可能是「天使」——只能成神仙!

    他說:「一個事實不能迴避,基層醫務工作者只有極少數人拿過回扣或提成(院長有可能)。以我為例,30年工齡,中級職稱10年,現在每月工資2713.80元。與當地公務員相比少1000多元。」

    一位醫生說:「不是每個醫生都有回扣拿的,大一點的院還可以,因為一般都是靠電腦提供的處方單給每個處方醫生的。但是好多小的醫院、衛生院,主任把全部回扣拿在手裡,下任務給下面的醫生,醫生實際得到的沒多少,甚至有些就根本拿不到,你還是得開,不開崗位都保不住。」

    一位網友說:「如果藥品零差價,醫務人員的技術服務價格就得漲到合理水平,政府得大幅度增加投入,否則違背價值規律,醫院就運轉不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醫藥代表均系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06

為什麼LinkedIn賺錢更快?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23

  如果社交網絡是一座金礦,那麼目前這場掘金比賽的冠軍是商務社交網站LinkedIn,而不是平台更大的社交網站Facebook和社交遊戲網站 Zynga。所以「觀眾」把更多的票投給了LinkedIn,而不是另外兩位:截至8月3日,LinkedIn相比去年5月的發行價45美元漲了 140%;Facebook相比發行價38美元跌去了45%;Zynga相比發行價10美元跌了73%。


  在股市,觀眾投票的依據通常只有一個—賺錢速度。參照最新的第二季度財報,用戶每在線一小時LinkedIn可以進賬1.46美元,而Facebook只進賬6美分。至於Zynga,平均每個用戶每日收入為0.046美元。


  作為社交網絡的代表性公司,這三位在上市的時候基本都屬於被高估的那種情況。目前的情況來看,只有LinkedIn的業績讓精明的投行分析師們沒預料到,而Facebook和Zynga都在預料之中。


  為了幫助Facebook提高收入,《紐約客》「假新聞與政治諷刺」專欄最近替扎克伯格寫了一封致用戶的公開信,大概意思就是,趕緊點擊廣告吧,否則用戶就等著各種和自己相關的「門」好了。


  那麼,到底為什麼LinkedIn比Facebook和Zynga賺錢更快呢?


  商業模式 LinkedIn商業模式很成熟、產品週期影響很小。LinkedIn來自企業客戶的直接付費收入(招聘解決方案和市場營銷方案)超過80%,剩下的收入 是用戶付費訂閱服務,而且LinkedIn提供的服務基本不存在產品週期問題。Facebook本身廣告模式並不成熟,廣告客戶對其認可度還在提升中,而 Zynga的產品週期性太強,一旦受歡迎的遊戲推出得較慢或較少,收入就會大受影響。


  移動化 用戶時間移動化大大影響了Facebook和Zynga的收入,這兩個公司的用戶移動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但移動端商業模式都很不成熟,這影響到二者的收入 增長水平。LinkedIn受到移動化的影響很小,雖然用戶移動化程度也很高,但其產品和商業模式基本上沒受什麼影響。


  競爭對手 Facebook和Zynga在移動端的競爭對手太多,動輒就能有過億的用戶量,這種情況下盈利會被放到次要的位置,這如同當年淘寶和eBay的競爭情 況。而LinkedIn卻幾乎沒有重要的競爭對手,而且商務社交的用戶群形成規模很慢,這可以讓其全力商業化。


  與Facebook相比,LinkedIn在人際網絡的基礎上提供的是成熟的互聯網產品,它給用戶和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帶來真正的價值。而 Facebook只是提供了一個更大規模的人際網絡,在這個基礎上提供的產品以遊戲和分享為主。這些產品的替代品太多,所以「有用」肯定大過娛 樂,Facebook用戶的付費慾望會低於LinkedIn。


  產品的成熟度和價值也決定了公司在進入到移動互聯網階段之後的抗干擾能力。LinkedIn有不斷積累的工作關係和工作影響在裡面,所以表現可以更讓人放心,但Facebook和Zynga就不一定了。


  從商業回報的角度看,Facebook仍然比LinkedIn有更大的潛力。即使現在,Facebook的市值也遠超LinkedIn。但如果要充分挖掘自身平台的商業潛力,Facebook需要比LinkedIn付出更多的努力。


  Facebook和Zynga受制於開發新應用,持續刺激才是最好的留住客戶的辦法,但Facebook如果沒有新的應用,Zynga沒有新的遊戲, 用戶就會厭倦,更不要說讓他們始終保持點擊廣告和付費的熱情了。LinkedIn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它和Twitter一樣是用戶自己生產有價值內容— 對他人有價值的內容。儘管社交網絡產品都有同樣的基因,但在關鍵環節上表現出的價值最後會成為競爭力優勢所在,你身在商業之中,就要想商業之事,商業就是 這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37

為什麼技術分析經常不准。技術分析是一種占卜。 黑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c5f7c301011sx0.html

技術分析是用一個結果,去推導另一個結果(兩個結果相互預測)。而不是用原因來判斷結果。

如果您很瞭解占卜請忽略以下段落:

 

首先我不歧視占卜,占卜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在沒有掌握科學的方法的時候,改採用的沒有辦法的辦法。

占卜的核心是:通過預兆,預測未來。

古人發現,很多事情在發生前會產生徵兆。如:天亮前,雞叫。下雨前,燕子低飛。地震前,老鼠亂跑。

 

以下舉一個例子:火烤龜殼,預測下雨。

首先下雨有個一般前提:空氣濕度大。

空氣濕度大,龜殼濕潤。用火烤龜殼時,濕潤的龜殼的開裂方式和乾燥的龜殼不一樣。(就如同用火烤濕潤的木條和烤乾燥的木條,開裂是不一樣的)。裂紋形狀必然不同。

於是認為龜殼的裂紋形狀和降雨有關係。即降雨和裂紋形狀有共同前提——空氣濕度大。

但是古人不知道有空氣濕度這件事,所以他們用兩個結果相互預測。

 

占卜是用徵兆(先發生的事情)來預測未來。

技術分析是用過去的股價信息來預測未來股價。

都是用過去預測未來

 

————————————————————————————————

 

占卜不准的主要原因是:占卜是用同因的兩果之間相互判斷的。

此話怎講?回到上面的例子,下雨和裂紋的原因都是空氣濕度大。

下雨和裂紋是空氣濕度大所可能產生的兩個結果。

之所以說是可能是因為:

下雨:需要空氣濕度大 和有冷空氣到來。

裂紋:需要空氣濕度大 和龜殼自身條件。

所以雖然有部分原因相同,但是互相之間也有不同的因素。並不是互為因果,相互充要的關係。

所以占卜總是不太準。

 

技術分析是用過去的股價信息來預測未來股價。(K線,均線,量能,趨勢  等等都是這樣)

它假設影響過去的股價的主要因素 依舊是影響未來股價的主要因素。——過去的股價絕不是未來股價的主要原因

過去的股價和未來的股價是同一個因素在不同的時間所產生的兩個結果。

但是在不同的時間,不光只有這個因素在起作用,而且這個因素本身在不同時間也未見得沒有變化。

所以技術分析才經常不准。

 

正如占卜會略了影響下雨的真正因素(空氣濕度大和有冷空氣到來)

技術分析也忽略了影響股價的真正因素。而是用表象預測表象。所以他必然不會太準。

 

 

 

PS:為何說:「過去的股價絕不是未來股價的主要原因」

    因為假如——過去的股價是未來股價的的主要原因——的話。

那麼:過去1年,一個月,或者一個星期,價格為10元的股票,未來也必然是10元。它不可能賣5元或是20元。

那麼:只要某隻股票現在賣100元,它就合理,未來也該賣100元。——不論賣什麼價格,從技術上來講都合理。

但這是不可能的。

 

 

 

當然大家都知道    影響股價的最主要的因素————企業的效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