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3-6 09:08 編輯 政策倒逼下新能源汽車有望進入爆發期,鋰動力電池、鋰電設備,電機驅動將為最大受益 作者:彭波 謝鴻鶴 徐張紅 投資摘要: 1、新能源汽車14年產銷兩旺分別為7.85萬輛/7.4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倍和3.2倍。但據財政部於13年9月《關於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計劃13-15年推廣數量超過33萬輛。可實際上13-14年全國一共才推廣了9.2萬輛。而15年2月科技部出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強調2020年保有量500萬輛。我們認為這意味著我國新能源汽車長期發展目標不變,不達目標的城市將面臨被踢出中央財政補貼的名單,甚至更重的追責措施。15年離推廣目標目前至少差25萬輛左右,換句話來說,15年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真正爆發年。而電動汽車租賃模式逐步獲得推廣,也將是一股推動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有生力量。 2、結合目前新能源產業鏈各環節的訂單/供給/行業集中度/市占率/業績釋放程度看,鋰動力電池、鋰電設備、電機驅動環節業績將最先獲得較大釋放。1)在15年25萬輛假設下,預計鋰動力電池全年需求14.1Gwh,同比增加220%,產能利用率達到101%,上半年仍保持供不應求,下半年才有可能出現好轉。2)預計15年中國鋰電池電芯設備總投資將達121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國產設備銷售額預計為78億元,增長超過100%。3)預計15年全年電機及電控系統需求25萬套,同比增加220%。此外,隔膜和充電樁環節為次受益領域。 3、鋰電池環節與有色相關的企業我們重點推薦贛鋒鋰業:全球鋰深加工龍頭,三元體系鋰動力電池國內龍頭“影子股”。公司在15年2月與波士頓電池簽訂備忘錄,擬通過購買波士頓電池優先股、可轉換票據和權證等工具,投資超過3500萬美元並最終獲得其6-10%股權。波士頓電池是三元體系鋰動力電池國內龍頭:目前產能1GWh,天津擬建項目設計總產能8GWh。客戶包括:北汽新能源、北汽福田、臺灣裕隆、東風、金龍、安凱、杭州電網、五洲龍等。贛鋒鋰業擬穩紮穩打涉足三元體系鋰動力電池龍頭+協同效應+完善產業鏈布局。如公司最終涉足波士頓電池,則將基本完成鋰電池產業鏈布局,成為國內第一家實實在在的從鋰資源到動力電池的全產業鏈企業。 值得長期配置,預計公司2014-2016年EPS分別為0.24/0.40/0.55元(15、16年考慮並表美拜電子),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4、鋰電設備與有色相關的企業我們重點推薦路翔股份:少有的鋰電設備供應上市公司,持有東莞德瑞65%股權,有望分享鋰電設備高增長帶來的收益。1)東莞德瑞是國內最大的鋰電池生產設備企業之一,預計2016年達到動力儲能類鋰電池3.6億AH/年的生產設備配套能力。2)東莞德瑞主要客戶為ATL,ATL 目前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鋰離子生產企業,擬在青海建設5Gwh(約15億AH/年)動力電池生產線。所以以ATL自身聚合物電池的擴產及動力電池的擴產來看,設備需求量還比較大。 5、電機及電控企業與有色相關的企業我們重點推薦正海磁材和寧波韻升。 正海磁材(持有上海大郡88.7%股權),新能源汽車最純正永磁電機標的,上海大郡進入業績釋放期:1)目前產能約1.5萬套,預計2015年擴產5萬套,2016年擴產5萬套。2)市占率不到10%,乘用車客戶包括上汽、東風、長安、北汽、廣汽等,商用車客戶包括金龍、申沃、五洲龍、中通和銀隆等。3)14年預計銷量超過5000套。4)目前處於滿負荷狀態,如果市占率不變,保守估計15年銷量有望達到1萬套以上。4)預計公司2014-2016年EPS分別為0.48/0.71/0.92元,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上海電驅動(寧波韻升參股26%),電機及電控龍頭,業績進入爆發期:1)目前產能可達到15萬套,預計未來兩年還將擴產5萬套。2)市占率30%,與主流車廠皆有合作,乘用車有奇瑞、裕安、上期、激勵、江淮、長安、華晨等;商用車有申沃、中通、宇通、北汽福田、一汽客車、萬向、黃海等。並且涉足微型電動車領域,但並非主力發展方向。3)14年預計實現收入超5億(凈利潤率15%)。4)目前訂單情況較好,如果市占率不變,2015年有望享受行業220%的增長,甚至更高。 5)預計寧波韻升2014-2016年EPS分別為0.49/0.72/0.83元,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6、產業爆發先期對上遊鋰鹽拉動效應有限,但我們預計2015年鋰鹽價格仍有15%的上漲空間,依然需要高度重視鋰供應龍頭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天齊鋰業目前是全球鋰資源龍頭,有望擔當中國鋰資源與基礎鋰鹽的整合者,在這個過程中機遇與風險並存,但無疑也將是中國未來鋰產業鏈缺一不可的公司之一。公司業績對資源價格彈性大(屆時鋰鹽價格每上漲10%,業績增厚0.24元),在不考慮價格變化的假設下,預計公司2014-2016年的EPS分別為0.57/1.04/1.51元,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 目錄 一、距國家2013-2015年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目前還差25萬輛左右,意味著2015年將進入爆發期 1、新能源汽車2014年產銷兩旺 2、新能源汽車2015年將真正進入爆發期 3、遠期目標來看,2020年我國將實現500萬輛保有量 4、微型電動轎車和低速電動車是不可忽視的市場 5、電動汽車租賃模式獲得推廣 二、鋰電池、鋰電設備、電機驅動系統最先受益 1、鋰動力電池需求爆發,供應緊張,相應企業有望進入業績釋放期;贛鋒鋰業是三元體系鋰動力電池國內龍頭“影子股” 2、鋰電設備需求也迎來高速增長期,路翔股份有望受益 3、電機及電控企業有望進入業績爆發期,維持正海磁材、寧波韻升“強烈推薦”評級 4、產業鏈爆發先期對上遊鋰鹽拉動效應有限,但依然需要足夠重視鋰資源供應龍頭 5、對四大電池材料拉動效應有限,隔膜相對受益 6、工信部2015年將全力推進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充電設施市場巨大 正文內容: 一、距國家2013-2015年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目前還差25萬輛左右,意味著2015年將進入爆發期 1、新能源汽車2014年產銷兩旺 據工信部統計口徑,2014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8.39萬輛,同比增長近4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生產3.78萬輛,同比增長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1.67萬輛,同比增長近22倍;純電動商用車生產1.57萬輛,同比增長近4倍。據中汽協口徑,2014年新能源汽車生產78499輛,銷售74763輛,比上年分別增長3.5倍和3.2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8605輛和45048輛,比上年分別增長2.4倍和2.1倍。 2、新能源汽車2015年將真正進入爆發期 但財政部於2013年9月發布《關於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兩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達86個,計劃2013-2015年推廣數量超過33萬輛(第一批25.9萬輛,第二批7.6萬輛)。而實際上2013-2014年全國一共才推廣了9.2萬輛,意味著2015年離既定推廣目標至少還差25萬輛左右。 政府明確了未來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采購比例不低於30%。同時,政府也有罰有獎:中央財政將安排資金對新能源汽車推廣城市或城市群給予充電設施建設獎勵,從獎勵標準看,2015年推廣新能源汽車超過2.5萬輛的城市可獲獎勵1.2億元。否則不達目標的城市將面臨被踢出中央財政補貼的名單,甚至更重的追責措施,距國家2013-2015年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目前還差25萬輛左右,意味著2015年將進入爆發期。 ![]() ![]() ![]() 3、遠期目標來看,2020年我國將實現500萬輛保有量 201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曾提出發展目標: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但後來不了了之。而2015年2月,科技部出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其中強調2020年保有量500萬輛。我們認為這意味著我國新能源汽車長期發展目標不變。 4、微型電動轎車和低速電動車是不可忽視的市場 1)低速電動車市場巨大。低速電動車是指電力驅動,具有四個車輪,最高車速小於80km/h,主要在國內三、四線城市和農村鄉鎮限定區域路段內使用的電動車輛。一般采用鉛酸電池、交流異步電機,價格低於5萬元。低速電動車一直沒有納入國家正規管理,相應生產企業也不具備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資質。山東省在低速電動車領域發展最快,產量最大,2014年產量達18.7萬輛,同比增速超過50%。 ![]() ![]() 2)倒逼部分低速電動車企業與有資質的汽車企業合作。面對巨大的市場,而又無法獲得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資質,部分企業開始與有資質的企業合作生產微型電動轎車(最高時速高於80Km/h)。例如新大洋與吉利的合作,2015年1月10日,吉利與新大洋(新大洋機電集團)合資成立的新大洋電動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掛牌,即日,首款新車知豆D1就在吉利蘭州工廠下線。(知豆配置:永磁直流無刷電機,電控,鋰電,最高時速高於80Km/h,這樣就滿足了國家規定)。又比如,時空電動汽車聯合東風生產商務接待及物流配送兩用的高端輕型客車,聯合眾泰聯汽車打造的兩座電動車。 3)微型電動車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中占據重要地位。微型電動轎車一般采用鋰電,最高時速高於80Km/h,價格低於10萬元,可以納入國家推廣目錄,市場巨大。2014年7.47萬輛新能源汽車銷售中,大概有2.3萬輛是微型電動車。其中,康迪電動車產量達1.13萬輛,進入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量前十,眾泰E20產量達7341輛。 越來越多汽車企業看中微型電動車市場。如吉利新大洋合資公司由吉利汽車集團、新大洋機電集團、金沙江創業投資公司三方合資組建,主要業務是研發、生產、銷售及運營電動微車服務平臺,以城市微行純電動車為主要產品,將總投資60億元建設30萬輛微型電動車基地,其中一期年產10萬臺城市微行純電動汽車。 ![]() 5、電動汽車租賃模式獲得推廣 國內電動汽車租賃在2013年開始興起,較大規模的發展始於2014年。2014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要求積極引導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在公共服務領域探索公交車、出租車、公務用車的新能源汽車融資租賃運營模式;在個人使用領域探索分時租賃、車輛共享、整車租賃以及按揭購買新能源汽車等模式,及時總結推廣科學有效的做法。這相當於在政策層面上給予了支持,也在隨後出現了加速發展。 目前最為流行的是分時租賃,最為成功的是杭州左中右(吉利與康迪科技集團公司共同成立的電動汽車運營公司)旗下的“微公交”,截止2014年底,“微公交”在杭州累計投放康迪牌純電動汽車總數達9850輛。 電動汽車租賃目前有幾個特點:①獲得政府充分支持;②一線城市,特別是限牌城市發展最快(先拿到寶貴的牌照也應該是刺激因素);③參與車型主要為價格較為便宜的車型,以降低使用成本,同時與立體車庫、充電樁、互聯網相結合;④汽車生產企業積極參與其中,如北汽、上汽、康迪;⑤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拓展,比如蕪湖在2015年開始電動汽車分時租賃;⑥預計電動汽車租賃還將高速發展。 ![]() ![]() ![]() 二、鋰電池、鋰電設備、電機驅動系統最先受益 在201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5萬輛的情形下,我們結合目前產業鏈各環節的訂單情況、供給情況、行業集中度情況、市占率、業績釋放程度來看,鋰動力電池、鋰電設備、電機驅動環節業績最先獲得較大釋放。 ![]() ![]() 1、鋰動力電池需求爆發,供應緊張, 相應企業有望進入業績釋放期;贛鋒鋰業是三元體系鋰動力電池國內龍頭“影子股” 2014年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由於新能源汽車產銷的快速增長,導致鋰動力電池需求快速增長,全年開工率從2013年的30%多提高到2014年的73%,而2014年四季度到目前,主要鋰動力電池企業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在201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5萬輛的假設下,我們預計2015年全年需求14.1Gwh,同比增加220%,產能利用率達到101%,上半年仍將保持供不應求,在下半年才可能會出現好轉。 ![]() 鋰動力電池需求的爆發,將推動鋰動力電池企業的業績最先釋放。業務越單一,訂單越充足,彈性越大(每GWh產能對應的市值越小越好)的企業受益最大。綜合來看,比亞迪、多氟多、波士頓電池(贛鋒鋰業擬參股)更值得重點關註。 贛鋒鋰業,全球鋰深加工龍頭,三元體系鋰動力電池國內龍頭“影子股”。公司在2015年2月26日與波士頓電池公司簽訂備忘錄,擬通過購買波士頓電池優先股、可轉換票據和權證等工具,投資超過3500萬美元並最終獲得波士頓電池6-10%股權。波士頓將把增資款用於擴大產能,贛鋒鋰業將獲得一個董事席位。 波士頓電池公司為三元體系鋰動力電池國內龍頭:①主營鋰離子電池組(自產電芯)、模塊、電動車電池包及系統,采用有運用前景的三元體系正極材料【高能量密度(150-170Wh/Kg,僅次於NCA(190 Wh/Kg左右))、長循環壽命(優於NCA)、快速充電能力、寬泛的工作溫度(-40℃到70℃)】,是全球領先的電池提供商,生產基地在江蘇溧陽,一期投資1.2億美元建設產能1GWh已投產,目前在擴產;另外波士頓還將建設天津動力電池項目,設計總產能8GWh。公司客戶包括:北汽新能源、北汽福田、臺灣裕隆、東風、金龍、安凱、杭州電網、五洲龍等。 ③波士頓2014年收入1.56億元,虧損2.82億元,開工率低是主要原因。新能源汽車2015年將進入爆發期,目前鋰動力電池產能極為緊張, 波士頓有望進入收獲期。 贛鋒鋰業現在是擬穩紮穩打涉足三元體系鋰動力電池龍頭+協同效應+完善產業鏈布局:①公司繼收購美拜電子後(生產消費型聚合物電池,高增長,有現金流),再次以穩紮穩打的方式涉足動力電池,並且是即將進入收獲期的三元體系鋰動力電池龍頭。這也為公司以後與波士頓電池進一步合作埋下伏筆。②對公司現有業務具有協同效應,公司的電池原料將來可能進入波士頓電池的供應鏈體系。③如果公司最終涉足波士頓電池,那麽公司將基本完成鋰電池產業鏈布局,成為國內第一家實實在在的從鋰資源到動力電池的全產業鏈企業,值得長期配置。預計公司2014-2016年EPS分別為0.24/0.40/0.55元(15、16年考慮並表美拜電子),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 2、鋰電設備需求也迎來高速增長期,路翔股份有望受益 受國內鋰動力電池需求快速增長,國內主要動力電池廠均在快速擴產的影響。2015年,鋰電設備需求也迎來高速增長期。GBII預計2015年中國鋰電池電芯設備總投資將達121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國產設備銷售額預計為78億元,增長超過100%。國產設備市場集中度將有所提升,前10設備企業市場份額提升6%。 目前國內涉及鋰電池生產設備領域的企業超過200家,行業分散,具有一定技術核心、規模較大的企業數量很少,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只有10多家。 上市公司中,路翔股份是少有的鋰電設備供應公司,持有東莞德瑞65%股權,有望分享鋰電設備高增長帶來的收益:①東莞德瑞目前是國內最大的鋰電池生產設備企業之一,主要產品包括塗布機、化成機、包裝機、註液機,應用於消費電子產品電池、儲能電池、動力汽車電池等領域。2013年具備消費電子類鋰電池2.25億AH/年的生產設備配套能力,動力儲能類鋰電池1.8億AH/年的生產設備配套能力。到2016年,預計達到消費電子類鋰電池3億AH/年的生產設備配套能力,動力儲能類鋰電池3.6億AH/年的生產設備配套能力。 ②東莞德瑞2013年收入1.40億元,凈利潤0.11億元(毛利率20%、凈利潤率8%)。公司主要客戶為ATL(東莞德瑞2014年1-5月的收入全來自ATL),ATL 目前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鋰離子生產企業,在福建寧德(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動力電池生產線,並擬在青海建設5Gwh(約在15億AH/年)動力電池生產線。所以以ATL自身聚合物電池的擴產及動力電池的擴產來看,設備需求量還比較大。 ③路翔股份目前其它資產還有甲基卡鋰輝石礦(儲量在100萬噸碳酸鋰當量,計劃建設氫氧化鋰生產線)。 ④預計路翔股份2014-2016年EPS分別為-0.59/0.10/0.20元,維持“審慎推薦”評級,公司風險點也在於東莞德瑞收入主要來源於ATL。 3、電機及電控企業有望進入業績爆發期,維持正海磁材、寧波韻升“強烈推薦”評級 2014年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由於新能源汽車產銷的快速增長,電機及電控系統的需求也快速增長。在201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5萬輛的情形下,我們預計2015年全年電機及電控系統需求25萬套,同比增加220%。從上海大郡和上海電驅動的充足訂單也可以印證。業務比較單一的企業業績將獲得釋放。 電機及電控系統行業技術門檻雖然不是很高,但是能否進入整車廠供應鏈或者原有合作是很重要的,能夠參與到整車同步開發就更重要。所以行業集中度依然較高。上市公司中,主要有寧波韻升(參股上海電驅動)、正海磁材(上海大郡)、大洋電機、信質電機(參股和鑫電氣),而上海大郡和上海電驅動的市占率更高一些。 上海電驅動(寧波韻升參股26%),電機及電控龍頭,業績進入爆發期:①目前產能應該可以達到15萬套,預計在未來兩年還將擴產5萬套。②市占率30%,與主流車廠皆有合作,乘用車有奇瑞、裕安、上期、激勵、江淮、長安、華晨等;商用車有申沃、中通、宇通、北汽福田、一汽客車、萬向、黃海等。並且涉足微型電動車領域,但並不是主力發展方向。③13年各類車用驅動電機共銷售1.2萬套,14年預計銷量超過2萬套。2014年上半年收入2.6億,凈利潤0.49億,2014年預計實現收入超過5億(凈利潤率15%)。④目前訂單情況較好,如果市占率不變,2015年有望享受行業220%的增長,甚至更高。⑤預計寧波韻升2014-2016年EPS分別為0.49/0.72/0.83元,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正海磁材(擬持有上海大郡88.7%股權),新能源汽車最純正永磁電機標的,上海大郡進入業績釋放期:①目前產能約1.5萬套,預計2015年擴產5萬套,2016年擴產5萬套。②市占率不到10%,乘用車領域成為上汽、東風、長安、北汽、廣汽等的產品開發和批量供應商,商用車領域成為金龍、申沃、五洲龍、中通和銀隆等客戶的批量供應商。③2013年共實現銷售1500套,2014年1-9月份銷量僅1700套,但14年下半年伴隨著廣汽、東風、珠海銀隆等客戶的放量而放量,2014年全年預計銷量超過5000套(可以看出來2014年四季度訂單快速增長)。2014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43億元,較2013年增長156%,扭虧為盈。④目前處於滿負荷狀態,如果市占率不變,2015年有望享受行業220%的增長,甚至更高,保守估計2015年銷量有望達到1萬套以上。上海大郡承諾2015-2017年扣非後的凈利潤分別為2000萬元、3500萬元、5000萬元,我們預計將超額完成。⑤預計公司2014-2016年EPS分別為0.48/0.71/0.92元,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 4、產業鏈爆發先期對上遊鋰鹽拉動效應有限,但依然需要足夠重視鋰資源供應龍頭 在201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5萬輛的情形下,我們預計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2015年對碳酸鋰鹽的需求大概在1萬噸,占2014年全球鋰鹽需求的6%,拉動效應相對有限。但由於全球鋰資源新項目進度低於預期、成本上升的影響,我們預計2015年鋰鹽價格還有15%的上漲空間,我們依然需要高度重視鋰供應龍頭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 天齊鋰業,全球鋰資源龍頭,有望擔當中國鋰資源與基礎鋰鹽的整合者:①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鋰輝石資源供應商,將是中國鋰資源與基礎鋰鹽的整合者,在這個過程中機遇與風險並存,但無疑也將是中國未來鋰產業鏈缺一不可的公司之一。②按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上漲20%(含稅5.4萬元/噸)時進行資源估值,公司價值169億元(每股價值65元)。③在不考慮價格變化的假設下,預計公司2014-2016年的EPS分別為0.57/1.04/1.51元,公司業績對資源價格彈性大(屆時鋰鹽價格每上漲10%,業績增厚0.24元),維持公司“強烈推薦”評級。 5、對四大電池材料拉動效應有限,隔膜相對受益 從我們的測算來看,25萬輛的電動汽車規模對電池材料拉動有限,其中隔膜相對受益,新增量占到2014年國內出貨量的57%,可以帶來近5億元的毛利增量。同時,隔膜門檻較高,行業集中度高。 行業龍頭為滄州明珠。公司和深圳星源是國內進入動力電池批量供貨系統的主要公司,背靠比亞迪,成長空間廣闊,是A股稀缺標的,但收入占比目前不到10%:①公司動力電池隔膜供貨量近翻倍增長,逐步取代進口產品,成為動力隔膜進口替代的最大受益者,2014年出貨量2500萬平左右。②優質客戶資源和先入優勢是公司的護城河,背靠比亞迪等優質客戶,並且積極開闊國內和國際知名電池廠商。③據測算,僅動力鋰電隔膜部分,全國2015年需要2.4億平米,預計公司2015年隔膜產量3500-4000萬平米;2016年產能達到7500萬平米,其中包括5000萬平米幹法和2500萬濕法。即使毛利率降低到40%,利潤亦可觀。④產能問題不會限制公司的隔膜供應量,擴產難度不大,可根據訂單情況提前布局。 6、工信部2015年將全力推進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充電設施市場巨大 1)截止2014年底,我國累計建成720座充換電站、2.8萬個充電樁。之前充電設施建設一直由國網和南網、中石油和中石化、城建公共配套主導,但國網已表示全面放開市場,將有利於社會資本進入該領域。 2)充電設備技術已成熟,但利益分配及充電設施運營模式是一個大問題,未來可能在電費方面附加部分服務費,使充電設施運營商有利可圖,而消費者使用成本依然低於燃油。 3)充電設施市場空間依然巨大,預計2015年總投資100億元以上。3月5日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2015年將加大對各示範城市新能源車基礎設施建設的全面推進,也希望地方各級政府能夠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 4)行業壁壘體現在:①最大的壁壘應該是是否與國網、南網有過成功合作,國電南瑞、許繼電器具有優勢。②有無參與示範項目經驗。③技術已經基本成熟。標的上,由於設備供應商較多,且充電站業務占收入比例不高,彈性不是很大,可關註奧特迅、銀河電子。如果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後,運營商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可關註特銳德。 奧特迅是國內最大的直流操作電源制造商,國內唯一通過核1E級電源產品認證的企業,並經營充電站充電機和充電樁,和南網合作過,是充電設施里有可關註標的。①2009年開始進入充電樁領域,實現了產品系列化,在深圳以外地區多以提供設備為主,在上海、雲南,貴州、合肥、北京等地都有公司的產品。公司和南方電網合作,完成了深圳大運中心、和諧等兩個電動汽車充電站以及134個充電樁的設備供應,在南方電網具有突出優勢。②公司在大功率直流充電機方面(充電模塊的要求較高)優勢明顯,已經在全國搭建了完善的售後服務網點。③公司充電樁業務迅速發展,2013電動汽車快速充電設備業務收入1176萬元,毛利率達到53%。④公司各種產品毛利率均可以,但收入總額較小。 銀河電子,軍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標的:①公司主業包括數字機頂盒業務(平穩態勢)、精密結構件(平穩增長態勢);收購同智機電後的軍工業務(以電氣智能化控制技術研發為核心,從事智能電源系統、智能配電系統、車載電機設備,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及電動空調壓縮機業務(較快增長)。②目前同智機電新能源汽車充電機和電動空調控制系統等產品已批量應用於江淮、國軒等廠家。在充電樁業務上,同智機電近年來在電動汽車充電設備領域在技術和市場上都積累了相當好的資源;同智機電是江淮汽車電動空調總成產品的獨家供應商。③2014年公司凈利潤1.18億,新能源汽車業務目前收入較少。 特銳德,主業為戶外箱式電力設備(水平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戶內開關櫃、新能源業務(太陽能光伏領域和汽車充電領域),采用互聯網思維,實施新能源汽車充電商業模式創新,如果充電建設和運營業務能夠成功,將是潛力標的:①公司已經有太陽能箱變(匯流箱、逆變器、升壓變壓器即成為一個整體,更易於光伏發電特別是分布式太陽能的推廣)。 ②公司在2014年7月宣布投資6億元進軍電動汽車充電業務領域以來,采用互聯網思維,實施新能源汽車充電商業模式創新,積極尋求在充電系統及終端網絡投資建設、充電及租賃系統運維、管理,新能源汽車銷售、租賃和維修服務,電子支付、互聯網金融及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鏈等方面開展業務。 公司“電動汽車群智能充電系統”在電動汽車充電領域的重大突破,是對傳統充電樁模式的顛覆,解決了充電樁無序充電產生的電網安全、設備安全、充電安全問題,解決了充電成本高和電網重複建設問題,解決了接入難、占地大的問題,該系統通過高低壓設備層、充電控制層、負荷調度層、雲平臺管理層的四層結構,構建電動汽車群智能充電系統,以居民用電優先、利用電力負荷裕量充電為原則,實現低谷充電,安全用電,並建成無樁、防水、抗碾壓、非充電狀態下插頭不帶電的充電終端結構,同時具有移動終端人機界面的雲管理信息體系,實現了電網、車網、互聯網的“三網融合”。(公司的產品及模式到底如何,需要進一步去驗證) ③公司先後與北汽新能源(京津冀地區)、安徽蕪湖市政府、濰坊天恩(山東濰坊市)、眾泰(湖南長沙、株洲、湘潭地區)、浙江時空電動、安徽國軒(合肥市)、新鄉市新能電動(河南新鄉)簽署戰略協議,和相應公司合作在相應地區進行智能充電終端建設和汽車充電服務等業務。 2015年1月公告擬使用3000萬元戰略投資第一電動網。第一電動網是較早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垂直網站,專註於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和消費者提供信息、數據以及交易服務,其未來將重點發展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業務等電動汽車運營服務業務。投資第一電動網,將直接促進特銳德電動汽車充電相關設備的發展應用,同時有助於特銳德整合產業力量,利用特銳德充電領域的優勢和第一電動網的客戶及媒體平臺優勢,加快推進汽車充電業務。 ④公司在2014年7月已推出員工持股計劃。 (來自彭波有色工作室) |
2014年,新能源汽車迎來爆發式增長,同比增速超過300%。然而,2015年前兩月,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雖然同比依然保持較快增長,但相比去年的盛況,卻顯得後繼乏力。數據顯示,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6190和6045輛,但2014年11月和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達到6677輛和1.4萬輛。
對此,有觀點認為,之所以如此,一方面緣於2月春節因素影響,而另一方面則緣於年後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退坡(較2013年降低10%)造成的“寅吃卯糧”、對市場的透支所致。
“沒有任何一個產業能夠靠補貼長期維持,如果經過這麽長時間的補貼之後,還沒有湧現出幾個拔尖的企業,那說明這條路就是行不通的。”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曾公開對媒體表示。
在基礎設施配套並不完善、產品性能以及成本尚未能達到消費預期的大背景下,以政策扶持拉動市場是世界所有國家在推廣新能源汽車時都在經歷的路徑,但一個市場的成熟顯然不能僅靠政策以及補貼。近期,有業內人士透露,在現行的退坡機制外,國家或將在2020年取消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那麽,在短短5年的時間內,現有的新能源生產企業能否盡快做大規模,以實現有效的成本分攤,最終在2020年脫離政策的扶持而單飛呢?
5年內成本能降多少?
這是一個也許讓所有行業人士都無法精確回答的問題。雖然從單車上看,新能源汽車居高不下的成本更多源於其搭載的動力電池。在此之前,有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負責人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一般混合動力汽車,電池成本能在整車成本中占據30%左右的比例,而純電動最高可占一半。換句話說,如果電池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那麽整車成本也將逐年下降。也正因如此,在此之前,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開發機構(NEDO)就提出,力爭在2015年將鋰電池平均成本降至3萬日元/千瓦時,2020年前後降至2萬日元/千瓦時,2030年前後降至1萬日元/千瓦時。
而在我國,第三方統計數據顯示,從2010年至今,動力電池的價格也已經有所下降,不過整車價格並未獲得如此大幅度的同比下降。這是為上述新能源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本上還是在於規模未能有效分攤成本。為研發新能源汽車,近年來國內主流生產企業都曾投入了巨額資金,以上汽為例,在“十二五”期間,其針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投入就達到上百億,而近期,長安汽車也表示將在未來10年投入180億元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除此之外,要保障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人力成本以及設備成本都將會增加。動輒數十億以及上百億的投入,顯然不是幾千輛銷量可以有效分攤的。
因此,在他看來,5年內新能源汽車成本究竟能降多少,取決於整體的市場規模能達到什麽樣的水平。“不說上百萬,如果到那時能達到我們最初設定的2015年50萬輛的產銷目標,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可能會降至目前的一半。”這位人士估計道。
為何規模難以提升?
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上,國家相關部門並沒有少下功夫。中央和地方雙重補貼最高可達10萬元以上,包括優先路權、免費停車以及免費牌照在內的政策也都在緊鑼密鼓地制定和實施之中,那為何新能源汽車的規模一直難以大幅提升?
基礎設施的不完善是業界認為的最重要的原因所在。不過,除此之外,其他多重原因也不容忽視。“在此之前,國家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不如現在那麽大,而主流生產企業也沒有太大的投入和研發熱情。”一位自主品牌的負責人蘇南(化名)認為,在他看來,對廣大的合資品牌來說,其已經在傳統市場上占據了相對穩固的份額,從市場層面來看很難有動力去做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投入,因此對這一市場一直存有“觀望”態度。而自主品牌此前正遭遇市場寒流自顧不暇,加之政策一直不太明朗,所以也不敢貿然大規模投入。
“政策的不明朗和不持續確實是此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汽車分析師張誌勇認為。蘇州金龍汽車王越(化名)此前曾對記者表示,在客車領域,國家的新能源支持政策就曾出現搖擺,“之前補貼傳統混合動力,後面又取消對混合動力的補貼並降低插電式混合動力的補貼而將重心轉向純電動”,這讓生產企業亦步亦趨,不僅難以實現技術的積累,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除此之外,在全國乘聯會副秘書長崔東樹看來,造成新能源汽車久推不廣的原因還在於國家的補貼政策有所偏差,“商用車如客車等補貼額度過高,而乘用車相對不足”。他舉了一個例子,之前國家對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的補貼一度高達40萬元,而純電動客車中央和地方雙重補貼累計可以達到上百萬元。在他看來,上百萬的補貼不僅能夠有效抵充新能源與傳統動力之間的成本增加,還“免費”為企業攤銷掉了部分其余成本,因此,之前部分企業是“躺在補貼上睡覺”。可以作為佐證的是,後來國家對這一類車的補貼降低至25萬元,但企業依然能承受,公共領域的推廣目標依然能完成。“這就值得思考,是不是對這一領域的補貼過多了,需不需要調整?”崔東樹認為。
在他看來,從公共領域著手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思路並沒錯,但整個公共領域的需求量並不大,而要做大規模,還是應該將重心放在對乘用車的支持上,加大對乘用車單車的補貼力度。
希望在於模式突圍?
僅僅依靠政策調整,實際上對規模的快速提升效用也極為有限。因此,張誌勇認為,應該拓寬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思路,把真正的市場問題徹底交還給市場,比如國家是不是可以取消“試點推廣”的模式,讓所有城市的消費者都能接觸到新能源汽車,擴大市場基盤;另外,低速電動車是不是也可以對其加強監督並考慮將其納入新能源推廣里來,有管有放,多條路線同時推進。
此外,在和君咨詢合夥人張海濱看來,要更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在推廣思路上也應該有所創新,而非固守此前的營銷思路。確實,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能源汽車不僅是傳統制造領域的創新,也肩負著整個汽車流通領域變革的重任。在互聯網思維的席卷以及年輕消費群體興起的大背景下,如何將新能源汽車面臨的成本之重,通過共享模式進行分解,也是整個行業應該考慮的問題。“幾年前,當有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展分時租賃時,業內並不是特別看好,但眼下,分時租賃模式已經初見成效,而杭州推行的微公交模式也逐漸被接受和看好。”賽迪顧問汽車行業分析師汪家紅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目前的新能源行業正處於百舸爭流的“野蠻生長期”,未來,能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取得主導地位的企業,並不一定是在生產和制造上領先,而是經營模式上有創新的企業。也正因如此,包括上汽、北汽、比亞迪以及其余車企在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都在進行“模式”突圍。
在聯手租車行業巨頭一嗨租車展開新能源汽車租賃業務之外,上汽還正嘗試與學校聯手進行新能源汽車的分時租賃,而此外,聯手大型企業進行跨界營銷也是其目前推廣的重要方式。就在日前,上汽牽手綠地控股雲峰集團下屬企業上海雲峰集團汽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達成2000輛上汽榮威550plug-in在內的車型采購協議。據了解,這批新能源汽車將主要用於綠地集團旗下房地產公司的公務用車、融資租賃車輛等。通過“車房合作”,上汽希望進一步提高其在各個細分領域的知名度,與此同時,雙方還在汽車金融、二手車交易和金融服務、汽車租賃、車聯網及與其相關的互聯網金融等多個領域達成戰略合作意向。與此同時,上汽今年也將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產能,從此前的月產量1000輛上升到5000輛,緩解市場的需求。
除通過租賃等模式進行推廣外,北汽還試圖聯手動力電池生產廠商以及民營充電設施企業,整合和布局全產業鏈,以打造系統和綜合優勢,全面推動旗下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市場化。據了解,今年北汽新能源將挑戰2萬輛的銷量目標,而為達到這一目標,其在全國範圍內的經銷商網絡體系也正在快速落實,前不久,北汽在上海的第二家新能源汽車體驗店上海瑞眾正式開業,采取免費體驗的模式增加與消費者的接觸點和接受度。按照規劃,這家店年內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2000輛,而上海地區的整體銷量目標將達到5000輛。
去年取得不錯成績的比亞迪今年除了將進一步提升電池的產能之外,還將推出多款車型以豐富產品線,此外,在積極布局國內市場的同時,比亞迪還將聯手Uber等租車企業,拓展新能源汽車的海外市場。
(資料圖)
日前,浙江吉利控股集團(00175.HK)宣布將投資2.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3億元),為倫敦出租車公司建設一座高技術、現代化的全新工廠,新工廠的年設計產能將達到3.6萬輛,將有望於2017年投產,主要用來生產下一代純電動及超低排放的倫敦出租車。
據公開資料顯示,吉利集團於2013年2月以1104萬英鎊(折合人民幣約1.09億元)成功收購英國錳銅控股的業務與核心資產,並將其旗下倫敦出租車國際有限公司收入囊中。
在被浙江吉利收購之前,英國錳銅雖然為倫敦標誌性風景黑色出租車的唯一生產商,也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閉幕式上出盡“風頭”,但由於其一直只生產黑色出租車,產品單一,加之生產規模較小,在過去60年來,位於英國的考文垂工廠共生產了僅13萬余輛黑色出租車。在此背景下,英國錳銅自2008年以來便一直入不敷出,並最終在2012年10月因所生產的TX4出租車發生轉向故障後,無力承擔巨額召回費用及多年虧損,進入破產保護程序。
有觀點認為,對擅於進行資本運作的吉利集團來說,收購英國錳銅及其下屬出租車公司與此前收購沃爾沃以及澳大利亞DSI自動變速器公司不同,對沃爾沃以及DSI的收購更多的是在技術上為吉利提供支持,以補齊其在自主品牌上的技術短板。而收購英國錳銅,吉利更多考慮的是在品牌以及渠道上的拓展和突破。
據了解,在完成對英國錳銅收購之前,吉利曾經與其達成協議,希望借助前者的銷售網絡推動吉利汽車自主品牌在英國市場的銷售。如果上述計劃得到實現,無疑將為推動吉利汽車的全球化提供幫助。在受困於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下,拓展海外市場一直是自主品牌立足長遠的重大思路。不過,從以往來看,自主品牌的出口範圍一直集中在中東、拉美以及俄羅斯等市場,並未能進入歐洲等主流市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歐美等成熟國家,對產品技術標準的要求更為嚴格,且更註重品牌口碑。在此之前,上汽旗下MG的部分產品、以及上汽大通V80等產品之所以能順利進入英國以及愛爾蘭等國際市場,在當地原有的品牌基礎無疑為其提供了重要基礎。
因此,在完成收購後僅2年的時間,吉利便宣布了對倫敦出租車公司的大規模投資計劃。據英國媒體分析,如果新工廠建成,將不會生產原有的TX4車型而是升級後的TX5車型,以滿足倫敦市政府對出租車的新的排放要求。在此之前,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宣布了一項計劃,要求自2018年1月1日起,倫敦市內所有新增出租車必須具備零排放能力,積極鼓勵生產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希望這些車輛可以在市中心等一些空氣質量較差的地方,自動啟動零排放模式。也正因為如此,在此之前,比亞迪汽車也曾牽手英國的出租車公司,在倫敦投放了純電動E6出租車,而包括日產也在積極部署這一市場,希望在倫敦投放純電動版本的NV200出租車。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8 11:58 編輯 【幹貨】港股新能源行業投資手冊 作者:魯衡軍(興證香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保定天威集團有限公司還遠未能走出新能源領域巨虧的泥沼。作為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旗下最重要的輸變電重大裝備制造基地,天威集團賭下血本進入風電裝備以及光伏領域,如今欲脫身而不可得。
天威集團2014年的財務報告顯示,當年虧損達到驚人的101億元。數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天威集團員工均表示,該公司新能源業務仍處於減產、限產狀態,何時走出低谷仍是未知數。評級機構已經開始下調其主體和債務評級,提示該公司在本月需要支付的數千萬利息違約風險。
折損百億
天威集團的財務數據顯示,該公司去年合並報表累計虧損101.4億元。
天威集團將巨虧歸咎於新能源行業的問題。“行業市場萎縮,產能過剩、產品價格走低等情況仍未明顯好轉”。這給該公司帶來年度經營性虧損11.3億。
“公司的新能源業務目前還存在限產減產的狀況”,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一位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作為天威集團控股的子公司,天威新能源公司是其新能源業務的主要承載平臺。
從2001年涉足新能源業務以來,天威集團一口氣投資了數個光伏業務平臺,如今多數難以為繼,甚至已經破產。天威集團為此對相關資產進行了大幅減值,2014年的減值準備高達83.4億。
天威集團最大的一筆資產減值來自於對hoku科技有限公司(下稱“hoku科技”)應收賬款計提的壞賬準備。天威集團2014年財報顯示壞賬金額達到27億元。在光伏業務順風順水的日子里,天威集團為hoku科技押上重註。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2009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顯示,2008年3月,天威新能源未經慎重決策與境外某公司簽訂10年期、4.68億美元購貨合同,並預付7900萬美元貨款。在這份審計報告中,審計署指出,2009年該境外公司瀕臨破產、無法履約,天威新能源以債轉股方式控股該公司,並又投入近1億美元。但因項目後期投資缺口巨大,截至審計日仍未能建成投產,前期投資面臨風險。
盡管未明確指出上述公司的名字,但審計署報告中的這家公司與天威集團投資hoku日期暗合。2013年中,hoku科技公司啟動破產程序,天威集團海外巨額投資遂成巨額壞賬。
另一項巨額的資產減值來自於天威矽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天威矽業”)。天威矽業成立於2007年9月,註冊資本9.45億元,其中天威集團旗下上市平臺天威保變持股51%。
天威矽業同樣生不逢時。多晶矽價格的大幅下降令其無利可圖,天威矽業自2011年年末停產技改。2013年天威矽業的凈虧損達到11.68億元,2014年天威保變最終以債權人的身份申請其破產。為此,天威集團計提壞賬金額為8.9億元。
天威集團巨虧已經不止一年,2013年虧損額為63.6億元,當年對相關資產進行了53億元的減值準備。
在天威保變擅長的領域,盈利並不那麽困難。2014年,天威保變的變壓器產品毛利率實現同比上升,輸變電產業年度經營性利潤保持盈利,甚至實現了同比增長。
輸變電業務曾是天威集團立身之本,但後者已經遠離原來的軌道,單靠輸變電業務的盈利遠不足以彌補新能源業務的窟窿。
違約風險
天威集團今天的困局,不能簡單的以光伏產業行業周期來解釋。
審計署此前對兵裝集團的審計報告顯示,天威集團新能源等投資存在決策不規範等問題。2008年至2012年,天威集團21個新能源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中,有20個未經董事會審議等法定程序,涉及投資額152.75億元。
輕率的的投資,換來今天難以承受的結果。
從財務的角度看,天威集團已經面臨破產。截至2014年12月31日,天威集團凈資產為-80.35億,嚴重資不抵債。
鑒於此,評級機構聯合資信2015年3月30日將天威集團的主體信用等級由BBB級下調為BB,評級展望為負面,且將天威集團的發行的中期票據“11天威MTN1”與“11天威MTN2”的債項信用等級均由BBB下調至BB級。
這已經是聯合資信近期第三次對天威集團做出負面評價。2014年7月,聯合資信將天威集團主體信用及其債項信用評級由AA級下調至A級,2014年12月再次由A級下調至BBB級。
這兩宗中期票據發行於銀行間市場,“投資於天威集團債券的主要是銀行,券商等機構”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有研究機構表示,天威保變中票面臨兌付風險。
天威集團近期就面臨大額還款壓力,該公司發行的“11天威MTN2”將於4月21號需要付息8550萬。這將是市場觀測天威集團對付能力的直接窗口。
敏感時期的天威集團,另一重困境來自失去對上市平臺天威保變的控制權。繞過天威集團,兵裝集團實現了對天威保變的掌控。
2014年底,天威保變向兵裝集團非公開發行1.61億股股票,將天威集團的持股數量稀釋。盡管天威集團仍持有天威保變3.5億股的數量未變,但其持股比例由25.66%下降至22.96%,不再是第一大股東。上述業內人士認為,這對天威集團構成負面效應:“底下有上市公司,融資才會更順暢”。
有研究機構分析報告表示,這意味著天威集團“獲得的兵裝集團支持不確定增強”。
新能源汽車主題迎來戴維斯雙擊 作者:戴康、喬永遠 導讀 新能源汽車主題正迎來戴維斯雙擊,投資沿動力電池及其材料和充電樁兩條主線。 摘要 投資邏輯: 1、新能源汽車主題正迎來戴維斯雙擊。我們認為2014年12月產銷大增是新能源汽車進入行業強化期的標誌,2015年是基本面和政策的雙輪驅動業績和估值。3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近三倍,全年20萬輛可能性很高,4月國家層面的充電設施建設補貼及《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可能同時落地,十三五補貼方案正式稿及規劃也有望於未來兩季度出臺。建議繼續增持大環保之新能源汽車主題。 2、與眾不同的認識。市場擔心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將極大程度受補貼退坡的影響,而我們認為補貼退坡利於加速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鏈整合;市場擔心地方保護主義將長期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壁壘所在,而我們看到地方保護主義正在出現更積極的變化;市場擔心充電樁普及嚴重不足將長期制約新能源汽車銷量,我們判斷充電樁加速推進的基調已奠定;市場擔心油價大跌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而我們認為影響有限,且股價與原油相關性已弱化。 3、政策持續加碼新能源汽車。我們判斷2015年新能源汽車在國家政策層面有三大關鍵點:一是充電設施建設,包括規劃及補貼政策;二是已頒布征求意見稿的財政支持政策和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實施方案正式稿的落地;三是行業準入制度及監管制度完善。 4、新能源汽車進入政策基本面雙輪驅動。動力電池及汽車整車等領域的公司基本面已出現更積極的變化,並持續擴大產業布局。3月銷量奠定了新能源汽車新一年產銷再超預期的基調。 5、新能源汽車進入行業強化期,投資沿兩條主線。1)基本面彈性增大,我們最看好動力電池及其材料,推薦:東源電器/多氟多/滄州明珠/天齊鋰業/天賜材料;整車及零部件推薦:海立美達/駱駝股份,受益:比亞迪;電機電控推薦:臥龍電氣;2)政策彈性最大在充電樁,推薦:科陸電子/特銳德,受益:上海普天/中恒電氣。參見國泰君安汽車王炎學、電氣設備谷琦彬、新能源洪榮華、有色新材料劉華峰、基礎化工周新明等個股報告。 1.【新能源汽車主題迎來戴維斯雙擊】 我們國泰君安主題策略曾在年初的《智者乘勢,新繁榮下的主題投資方法論》報告中提出A股強主題必須同時符合三要素,自上而下推動明確,行業空間大,催化劑密集,新能源汽車主題完全符合,它是一個因產業政策重大拐點打開行業成長空間的行業性主題,應該在行業拐點初期或之前布局。 我們在2014年6月底至7月底基於市場對政策認知不足推薦過一波新能源汽車主題的政策驅動行情,參見《四輪驅動新能源汽車主題加速》(2014.06.27)《新能源汽車七月彎道超車》(2014.07.09)《新能源汽車七月賽程過半》(2014.07.23)三篇系列報告。 如果說去年6月的那一波仍然是政策認知期,那麽我們認為2014年12月產銷大增是進入行業強化期的標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基本面的積極變化已經在一些子行業里有所體現,比如動力電池供求偏緊的局面已經出現,比如智利暴雨引發鋰礦供給大幅收縮。最新公布的3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大超預期也印證了我們的判斷,2014年更多地只是政策驅動新能源汽車主題提估值,2015年是基本面和政策面的雙輪驅動業績和估值。很多成長股投資者想買看得到一些業績的股票,而新能源汽車主題開始兌現業績,這也是我們為什麽今年更看好新能源汽車主題的原因。 上周我們發布報告《新能源汽車駛入直道》,我們認為全國兩會前夕環保部長更替與《穹頂之下》視頻播出的意義匪淺,標誌著大環保已成為新一屆政府破除藩籬,堅定全社會新經濟轉型信心的重要抓手,是2015年與互聯網泛化並行的兩條最清晰的主線之一,其中新能源汽車將是大環保系列政策落地的急先鋒。 根據我們最近跟市場的溝通,很多投資者認為新能源汽車銷量全年預期已經比較充分,需要等待更明確的政策信號,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要等風來。我們認為不需要等待更多的銷量數據或政策信號,而是現在就積極布局等待一定會到來且不會等久的風。 首先,最新公布的3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14122輛,同比增近三倍,國泰君安新能源團隊預計4月份起數據會更好,隨著新車型發布和促銷活動,將呈現逐季提升趨勢,二季度月均1.5-1.8萬輛,二季度5萬輛,三季度7萬輛,四季度8-9萬輛的節奏。以目前數據的驗證,全年20萬輛可能性很高,主推手是插電式混動,微信電動車和政府采購的電動客車/公交車。 其次,基於我們對大環保將會成為今年非常清晰的政策主線的判斷,我們預計政策將會不斷超出市場預期,短期的風將來自:4月有望落地的國家層面的充電設施建設補貼及可能同時出臺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十三五補貼方案正式稿及規劃也有望於未來兩季度出臺。 我們與市場的幾點不同認識: 市場擔心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將極大程度受補貼退坡的影響。而我們認為補貼退坡正在加速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鏈整合,降低整車成本,反而有利於做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蛋糕。 市場擔心地方保護主義將長期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壁壘所在,而我們認為地方保護主義目前正在出現更積極的變化。國家層面已對地方保護主義三令五申,也出臺了規章強制要求相關省市破除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主義。上海市表示未來將采用國家目錄,北京市表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阻礙有望破除,這兩項變化如能正式落地則將在破除地方保護主義上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市場擔心充電樁普及嚴重不足將長期制約新能源汽車銷量。但從工信部部長在兩會和博鰲的發言來看,我們判斷今年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重點在於充電樁,這也是充電樁供給不足首次作為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癥結所在步入兩會舞臺,奠定全年充電樁加速推進的基調。 市場擔心油價大跌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而我們從新能源汽車股超額收益和油價走勢看出今年年初開始這兩者的相關性開始弱化,也就是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主題受油價大跌的負面影響已經在去年四季度得到較充分消化,並且當前油價也已經從單邊下跌轉向雙向波動,第二,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調幅度遠不及國際原油價格;第三,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的結構決定了大多數並不會基於油價波動而影響購買決定。 2.【穹頂之下,新能源汽車成為大環保急先鋒】 隨著國內汽車保有量的上升,相關減排措施未充分落實直接導致汽車尾氣所造成的汙染與日俱增。而新能源汽車作為加強流動源汙染防治的重要舉措,是節能減排治汙降霾,從源頭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手段之一。大氣汙染防治形勢日趨嚴重,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2015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推廣新能源汽車,治理機動車尾氣,提高油品標準和質量”。這是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新能源汽車,將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目前市場上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14萬輛,僅去年一年銷量便達到了7.5萬輛,同比增長324%,遠遠超出了市場預期。因此,2014年也被定義為新能源汽車元年。兩會期間,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今年是新能源汽車發展進攻年,將加大對充電設施的基礎建設力度。全國兩會上議員們針對新能源汽車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從降低價格、普及充電樁、是否需要利用限購令等方面各抒己見,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政策焦點。 如果說兩會將新能源汽車推上戰略高度,那麽環保部4月1日披露的汙染源解析則明確了新能源汽車作為大環保系列政策落地的急先鋒。北京、杭州、廣州、深圳的首要汙染來源均是機動車。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成為從根本上杜絕大氣汙染的當務之急。積極布局大環保主題,新能源汽車將成為劃時代的先驅力量。 3.【政策持續加碼新能源汽車】 3.1.國家政策助推新能源汽車進入加速軌道 3.1.1.2015年國家政策層面有三大關鍵點 自2010年新能源汽車被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後,2012年國務院提出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2015年是本輪推廣的收官之年,而到3月底為止僅完成計劃的30%,遠遠未能達到目標水平。為進一步向目標推進,政策的加速落實是強化政府推廣新能源汽車決心的必然要求,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勢所趨。2015年,國家政策提速助推新能源汽車進入加速軌道勢在必行。 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交通部等自2014年以來陸續出臺了國家層面新能源汽車政策,從財政補貼、免稅、充電設施建設、科研計劃等領域對新能源汽車進行部署。2015年以來最高層領導人及工信部、科技部等相關部委負責人對新能源汽車關註度顯著上升,在博鰲、兩會及專題會議上密集發聲。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兩會及博鰲接受采訪時均強調本年度工作重點是加大充電設施建設的推廣力度。 財政部、科技部及交通運輸部相關人士的表態均在自2014年12月以來出臺的三項政策中得到驗證,這三項政策分別從財政補貼、科技研發、在交運行業的推廣方面給予國家層面的設計。重要人物的發言中還提及了健全監管制度、充電設施建設、鼓勵電動汽車租賃業務等方面,並著重強調了政策需要全面落實。結合重要人物近期發言所提及的共同點,我們認為,2015年新能源汽車在國家政策層面有三大關鍵點:一是充電設施建設,包括規劃及補貼政策;二是已頒布征求意見稿的財政支持政策和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實施方案正式稿的落地;三是行業準入制度及監管制度的完善。此外,我們認為,國家層面政策落實除了要求中央推進外還依賴於地方政府的全面支持。 今年4月有望落地的國家層面的充電設施建設補貼及可能同時出臺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將成為落實充電設施建設的重要抓手。十三五補貼方案正式稿及規劃也有望於未來兩季度出臺。國家政策將助推新能源汽車進入加速軌道。 ![]() ![]() 3.1.2.充電樁將成為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工作重心,瓶頸有望打破 我們認為充電樁將成為今年國家層面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工作重心所在。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根本瓶頸在於充電樁。近年充電樁看似推廣不力,實則有很大程度的原因是充電標準未能統一,新能源汽車要尋找對應的充電接口難上加難。其次,充電樁區域規劃不合理導致駕駛者難以就近找到充電樁。按照2020年推廣500萬部新能源汽車以及3:1的車樁比計算,全國約要建成160萬個能夠有效使用的充電樁,而充電設施規劃對2020年充電樁的預計目標為450萬個,未來充電樁空間很大。 從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兩會和博鰲的發言來看,今年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重點在於充電樁,這也是充電樁供給不足首次作為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癥結所在步入兩會舞臺,奠定全年充電樁加速推進的基調。 除4月預計出臺的國家層面的充電設施建設補貼外,即將出臺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是充電設施建設的頂層設計。《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則將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國家層面有望建立統一充電標準及接口,並強調充電樁規劃合理以減少資源浪費。政策面的落地將進一步強化政府打破瓶頸的願景,從而激活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結合國外經驗,我們認為充電樁的建設需要政策面的支持和企業面的配合。民間資本、眾籌等形式的進入也是充電樁建設的試點模式。目前特斯拉、北汽等新能源汽車廠商已開始布局充電樁,有望與國家達成共識共同推進充電樁建設,瓶頸有望打破。 3.2.地方政府落實國家政策,財政措施持續加力 據新華網統計,在被國家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88個城市中,僅有49個城市出臺新能源汽車配套政策,39個城市包括長春、哈爾濱、沈陽、貴州省、雲南省、內蒙古等6個城市(群)未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江西、山東等省市在政策面上走在全國前列(參見表3)。除最基本的推廣實施方案和補貼政策外,政策主要立足於充電設施、新能源公交車、政府購置等。但仍有很多城市政策體系有所欠缺,最關鍵的推廣實施方案與補貼政策並未明確落地。我們認為,隨著國家層面政策的進一步完善,地方政府落實國家政策推廣新能源汽車仍有較大實施空間,特別是充電設施建設及新能源客車推廣領域,重點省市大有可為。 縱觀近期各省市的新能源汽車政策,上海和江蘇作為推廣新能源汽車先驅省市落實上級導向,在原政策基礎上明確提出加大推廣充電樁投入力度(參見表4)。在大環保成為政策焦點之後,新能源汽車推廣有望提速,我們預計其他省市有望加速跟進。充電設施補貼及交運領域推廣方案等可能成為未來地方政策熱點所在。 ![]() ![]() 3.3.補貼政策退坡推動產業整合加快 2014年12月30日工信部發布的《關於公開征求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意見的通知》(下稱《通知》)里預告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中央政府補貼將逐步退坡,到2020年,補貼政策可能全部取消。 市場普遍擔憂補貼退坡會對推廣新能源汽車不利,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將極大程度受補貼退坡的影響。我們認為,補貼政策並不是一個短期提高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權宜之計,而是推動產業整合加快,取消後並不會導致新能源汽車產業萎縮。2015年3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數據便初步驗證了這一點,在補貼退坡10%的情況下,銷量仍實現了超預期。 《通知》里指出,采取補貼政策是為了保持政策連續性,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能夠獲得補貼的僅有納入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的車型。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政府補貼的根本目的是驅動相關產業鏈整合,降低整車成本,加速迎來行業拐點。補貼政策是一個持續助推產業鏈整合的動態過程,而不是影響新能源汽車產銷的短期因素。工信部定期調整目錄的機制對企業起到了一個長期的監督作用,只有具備較強的研發、生產和推廣能力的企業才能夠獲得補貼,從而鼓勵企業進行積極的研發和推廣,而非以逸待勞地享受補貼帶來的政策福利。一旦新能源汽車產業形成了規模效應,整車成本將大幅降低,補貼退坡對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影響足以靠行業產能擴張及成本降低彌補。隨著行業空間得到釋放、地方保護主義的破除以及行業標準的建立,新能源汽車將逐步從萌芽期走向成長期,並迎來發展全盛期。 3.4.地方保護主義即將破冰 狹隘的地方保護主義是橫亙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面前的最大挑戰。目前,我國各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設置了多種準入限制,有數據顯示,地方保護主義直接導致全國70%的地方市場新能源汽車難以進入。因此,市場普遍擔憂地方保護主義將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壁壘所在,將成為阻礙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天花板。 然而,我們認為地方保護主義目前正在出現更積極的變化。國家層面已對地方保護主義三令五申,也出臺了規章強制要求相關省市破除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主義。2014年7月的《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堅決破除地方保護,統一標準和目錄。自11月起,四部委便成立了聯合調查組,深入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進行調研,嚴厲打擊地方保護主義。 即便如此,過去地方保護主義依然進展緩慢,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出臺本市新能源車型目錄,變相將外地車型拒之門外。而如今,地方保護主義即將破冰。上海市表示未來將采用國家目錄,北京市表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阻礙有望破除,這兩項變化如能正式落地則將在破除地方保護主義上邁出實質性的一步。先驅城市的這些積極變化將為新能源汽車在全國的推廣添磚加瓦,新能源汽車的巨大行業空間有望釋放。 此外,工信部網站上會公布當月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情況,而能夠享受免征車輛購置稅的為國家最新《免征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目錄》上的車型。地方保護主義限制了目錄中大部分車型的銷售。而透明度的上升則將倒逼地方政府購置外地車輛以提升該省市當月免征車輛購置稅的完成情況,地方保護主義有望打破。 ![]() 4.【新能源汽車進入政策基本面雙輪驅動】 4.1.從認知期到拐點期,新能源汽車有望實現井噴 2014年動力電池及汽車整車等領域的公司基本面已出現更積極的變化,並持續擴大產業布局。從2014年起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實現了突破性增長,並且年底新能源汽車產銷往往顯著上浮(參見圖1)。我們認為2014年12月是行業進入拐點期的標誌性時期,該月新能源汽車產量在13年12月產量增長率企穩回升的前提下仍實現同比208%的增長率,而當月的銷量21819輛占到目前市場上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1/6,充分消化了存量,大幅超市場預期。 在示範城市當中,上海、浙江、北京、江蘇、合肥、深圳等地都達到了5000輛以上的推廣數量,私人消費市場初具規模。據工信部統計,2015年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6395輛,2月銷量6045輛,同比增長三倍,環比分別下降70%和5.5%。當時市場上曾擔憂補貼退坡會使新能源汽車銷量後繼無力,而最新的數據顯示3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為14328輛,銷售14122輛,同比分別增長2.8倍和3倍,高於1-2月產銷總和,充分打消了市場疑慮,奠定了新能源汽車新一年產銷再超預期的基調。我們預計,第二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快速提升,2015年產銷有望實現爆發式增長,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產業進入成熟期後將迎來巨大的產銷增量。 隨著新能源汽車全面爆發和鋰電池供需緊張局面的進一步確立,我們判斷2015年新能源汽車主題由過去幾年的政策認知期進入行業強化期,由前幾年政策驅動提升風險偏好,股價主要由估值驅動,逐步過渡到部分產業鏈基本面和政策面的雙輪驅動。 ![]() 4.2.技術持續進步,內在驅動力初見端倪 新能源汽車的內在驅動力在於核心技術,售價高、續航里程短、耗能高等問題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內在阻礙。科技部2月16日發布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實施方案》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尚未完成突破,產品成本和技術性能尚未完全滿足市場需求,社會配套體系不夠完善。 當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問題已受到充分關註,蘋果有望布局新能源汽車,各汽車廠商不斷推出性能更優的款型(參見表6)。2014年動力電池及汽車整車等領域的公司基本面已出現更積極的變化,並持續擴大產業布局。金飛達、眾和股份等企業積極轉型新能源汽車,長高集團、信質電機則通過外延並購打開空間。通過技術的持續進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內在驅動力已初見端倪。未來預計新能源汽車會持續打開行業空間,對傳統汽車的替代效應將顯著呈現。 ![]() 4.3.油價大跌對新能源汽車主題影響已消化 市場擔心油價大跌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而我們從新能源汽車股超額收益和油價走勢對比看出今年年初開始這兩者的相關性開始弱化(參見圖3),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主題受油價大跌的負面影響已經在去年四季度得到充分消化,並且當前油價也已經從之前的單邊大跌轉向雙向波動。其次,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調幅度遠不及國際原油價格的跌幅(參見圖4),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並不會因此而大幅縮減。第三,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的結構決定了他們並不會基於油價波動而影響他的購買決定,在油價暴跌的半年里,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卻實現了井噴就是很好的例證(參見圖5)。 ![]() ![]() 5.【新能源汽車進入行業強化期,投資沿兩條主線】 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整體看,下遊產業包括整車制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充電站、電池更換站等);中遊產業主要制造核心部件,包括電池、電機、電控等;上遊產業為制造核心部件的原材料,主要為礦產資源,如制造電池的鋰和石墨、制造電機的稀土和鐵礦石等。 新能源汽車主題投資沿著兩條主線: 1、基本面的彈性正在增大,我們看好動力電池及其材料,推薦:東源電器、多氟多、天齊鋰業、天賜材料;零部件推薦:駱駝股份;電機電控推薦:臥龍電氣; 2、政策彈性體現在充電樁,推薦:科陸電子。 ![]() 5.1.動力電池及材料(新能源洪榮華/有色劉華峰/化工周新明) 新能源洪榮華: 動力電池產業鏈主要包括動力電池及材料,以及上遊礦產資源。受需求快速爆發、電池企業擴產較慢、認證周期長等因素影響,2014和2015年動力電池產能供需關系緊張,一線廠商產能供不應求,甚至出現產品漲價。我們預計動力電池在2016年之前都維持供求偏緊的現狀,2014-2016年市場規模分別達到144億元、250億元和396億元。推薦標的:東源電器/多氟多/陽光電源,受益標的:*ST路翔/猛獅科技。 有色新材料劉華峰: 我們預計未來兩年新增鋰礦供給較少,下遊需求拉動或將帶來鋰礦價格的持續上升。短期內,智利北部3月25日開始遭受8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預計將會導致全球占比1/3以上鋰資源供給停產,鋰礦供給大幅收縮,短期內鋰礦價格將大幅上漲。推薦標的:天齊鋰業/眾和股份/贛鋒鋰業。 基礎化工周新明: 電池材料將持續受益於動力電池供需矛盾,推薦標的:天賜材料。公司下遊需求大增,電解液銷量大幅提高,預計2015年公司電解液銷量超過萬噸,鋰電材料的收入和利潤占比將超過30%,是新能源材料投資較好的彈性標的。 5.2.充電樁(電氣設備谷琦彬) 我們認為充電基礎設施是今年彈性較大的主線,最新一輪大規模補貼方案將於近期落地,對打通產業鏈盈利模式起到很好的作用。短期充電樁標的有望受益,中長期則看好涉及充電基礎設施投資運營的公司,邏輯在於充電網絡布局的想象空間及商業模式的創新可能超預期。推薦標的:特銳德/科陸電子,受益標的:奧特迅/上海普天/泰坦能源技術(02188.HK)。 5.3.電機電控(電氣設備谷琦彬) 電機電控作為影響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核心技術彈性較大,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上揚,電機電控的需求有望大幅上升。 推薦標的:臥龍電氣。公司上市以來不斷進行外延擴張拓展業務範圍,並通過收購ATB拉開聚焦主業和海外並購的序幕,在集成化的趨勢下有望重新做大做強電機主業以及進一步完善電機+電控產業鏈。我們預計公司向電控領域延升將明顯提升其估值,未來公司將持續受益於新能源汽車爆發。 5.4.整車及零部件(汽車王炎學) 整車分為轎車和客車,轎車的邏輯是滲透率大幅提升下的估值提升,推薦標的:江淮汽車,看點在於其在4月20日上海車展即將上市的iEV5純電動新能源汽車;客車邏輯是業績政策雙驅動,推薦標的:中通客車。 零部件的核心觀點在於滲透率的提升趨勢遠遠超過整車,邏輯在於純電動化零部件在傳統客車的使用上開始加速提升,推薦標的:駱駝股份/金飛達。 ![]() ![]() (來自國泰君安策略) |
新能源行業:中國光伏產品出口保持良好態勢 作者:孫勝權 ![]() 3月全社會發電量下降3.7% 事件:國家統計局本周三發布的經濟資料顯示,2015年3月份全社會完成發電量4511億千瓦時,下降3.7%。這是自去年8月份同比增速為-2.2%之後,發電量資料再次出現負增長,也同時為五年余以來發電量同比增速的新低值。 評論:今年1-2月發電量同比增速為1.9%,而3月份資料下降幅度之大超出普遍預期。發電量負增長反映出中國經濟形勢不佳,而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亦構成不利影響。中國對新能源發電的電價補貼資金主要來自於傳統能源的附加收費,而新能源發電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需要補貼的金額也快速增加,僅2014年新增裝機可能就需要130億元/年的補貼,同時近期火電上網電價下調亦增加了需要補貼的額度。電力需求長期疲軟將影響補貼資金來源。 中國光伏產品出口保持良好態勢 事件: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CCCME)公布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晶體矽太陽能電池與光伏元件出口總價值高達144億美元,較2013年增長17.3%。在出口總價值中,亞洲占比鄦高,達54.5%,價值為78.6億美元,較2013年激增42.7%;歐洲占比僅為18.8%,價值27.1億美元,下降15.9%。2015年1-2月,中國太陽能電池與元件總出口額增長15個百分點至26.0億美元。 評論:中國是光伏制造和應用大國,每年生產的光伏產品大約有三分之二用於出口。雖然近年來飽受貿易爭端的不利影響,但中國光伏產業仍然保持了較快的發展,而今年前兩個月的出口資料也顯示出行業較好的發展態勢。 本周多晶矽原料跌幅縮小 自去年12月份以來,光伏產品出現連續下跌,本周多晶矽原料/多晶矽片/電池片/電池模組價格變化幅度分別為-0.42%/-0.24%/-0.34%/-0.68%,自上年12月初價格高點以來,各種產品累計變化幅度-19.0%/-6.8%/-9.2%/-6.6%。本周多晶矽價格本周下跌幅繼續減小,而下遊產品價格仍小幅下跌,預計光伏產品價格自5月份開始複蘇。 ![]() ![]() 光伏發電行業 光伏級多晶矽原料在4月15日的現貨價格16.68美元,周環比下跌7美分,環比下跌已經連續21周,近兩周跌幅縮小 6英寸多晶矽片現貨價格為0.82美元,周環比下跌0.2美分;每瓦多晶矽電池片價格為0.295美元,周環比下跌0.1美分;模組價格0.58美元,周環比下跌0.4美分,自去年12月份以來,光伏產品價格維持弱勢 多晶矽原料2015年2月進口7558噸,月環比下降18.8%和年同比增長34.9%,環比降幅較大的原因是2月僅有28天,且為中國農歷新年,工作天數減少;2015年以來,自韓國進口的多晶矽占比大幅增加,目前已接近美國、德國兩國的總和 ![]() ![]() 風力發電行業 1-2月風電設鄠累計發電285億千瓦小時,年同比增長22.0%,增幅比上年同期增加5.3個百分點;風力發電量占社會發電量的比例為3.3%,比去年同期增加0.4個百分點 1-2月全國風電設鄠平均利用小時629小時,同比下降39小時;1-2月份風電設鄠平均利用小時302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2小時,反映出在電力總體需求不足的情況下,風電獲得了優先上網的權利 ![]() 根據中國風能協會統計,2014年中國風電整機出貨量23.2GW,同比增長44.2%,累計裝機容量114.6GW,同比增長25.4%。其中,行業龍頭金風科技雖然出貨量也有所增長,但市場份額有明顯下降,市占率由2013年的23.31%下降到2014年的18.99%,而其他前十名廠商除了華銳風電外,市場份額都有所增長。前十名的市場份額總和有所提高,由2013年的77.77%上升到2014年的80.13%。 新增裝機排名前十位的都是央企級能源企業,前十總占比72.2%。華電集團取代國電集團,成為新增裝機鄦多的企業。Top10的市場份額從2011至2014年分別為75.7%、75.0%、73.7%和72.2% ![]() 來源:交易國際證券 |
新能源汽車深度報告 一、新能源汽車概況 (一)新能源汽車概念 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車用燃料、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臵),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主要包括燃氣汽車(LNG、CNG)、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純電動汽車(BEV)、LPG汽車、氫能源動力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油氣混合、油電混合)、太陽能汽車和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儲能器)汽車等。 電動汽車是指以車載電源或其他能源為動力,用電動機驅動車輪行駛,複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電動汽車的關鍵特征是車輪全部或部分由電動機驅動。盡管新能源汽車和電動汽車的定義不同,由於絕大多數新能源汽車都是通過電動機驅動車輪的,所以,電動汽車涵蓋了大部分新能源汽車的類型。現在我們分析新能源汽車,多數時候都是直接以電動車來替代。 目前國家已提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三縱三橫”路線,即形成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路線,並在電池、電機與電控三大核心部件方面形成技術突破。 新能源汽車是在傳統汽車產業鏈基礎上進行延伸,結構上與傳統汽車的最大區別在於動力系統,增加了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等組件。 新能源汽車與傳統能源汽車結構比較 (二)目前新能源汽車主要分類 1、混合動力汽車 混合動力是指采用傳統燃料同時配以電動機和發動機,由電動機作為發動機的輔助動力,以改善低速動力輸出和燃油消耗的車型。按照燃料種類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為汽油混合動力、柴油混合動力和氣電混合。目前國內市場上,混合動力車輛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動力,而國際市場上柴油混合動力車型發展也很快。依據電機的輸出功率在整個系統輸出功率中占的比重,可以將其分為輕度混合型、中度混合型和全混合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輕度混合動力系統在傳統內燃機上的啟動電機(一般為12V)上加裝了皮帶驅動啟動電機(BSG系統)。該電機為發電啟動(Stop-Start)一體式電動機,用來控制發動機的啟動和停止,從而取消了發動機的怠速,降低了油耗和排放,但是它的電機並沒有為汽車行駛提供持續的動力,因此節油節油率20%以下。 中度混合動力系統采用了ISG系統。與輕度混合動力系統不同,中混合動力系統采用的是高壓電機。另外,中混合動力系統還增加了一個功能:在汽車處於加速或者大負荷工況時,電動機能夠輔助驅動車輪,從而補充發動機本身動力輸出的不足,從而更好的提高整車的性能。這種系統的混合程度較高,目前技術已經成熟,應用廣泛,節油節油率約20%-40%。 強混合動力系統采用272-650v的高壓啟動電機,通過車載電池供電,電動機可以在啟動或巡航過程中,單獨驅動車輛行駛,在加速或者電池能量不足的情況下,再由內燃機單獨或者聯合電動機驅動車輛。與中混合動力系統相比,完全混合動力系統的混合度更高,節油率40%以上。 重點介紹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lug-inHybrid Vehicle,簡稱PHV),簡單說就是介於電動車與燃油車兩者之間的一種車,既有傳統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傳動系統、油路、油箱,也有電動車的電池、電機、控制電路。而且電池容量比較大,有充電接口,因此節油率可達70%與非插電的混合動力汽車相比,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電池容量更大,可以支持行駛的里程更長。如果擁有較好的充電條件,插電混合動力汽車不用加油就可滿足日常出行,當做純電動車使用,具有電動車的優點。與純電動車相比,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電池容量要小很多,但是帶有傳統燃油車的發動機,變速箱,傳動系統,油路、油箱。在無法充電的時候,只要有加油站就可以一直行駛下去,行駛里程不受充電條件的制約,又具有燃油車的優勢。 增程式電動車內只有一套電力驅動系統,包括電機、控制電路、電池,由電動機直接驅動車輪,發動機則用來於驅動發電機給電池進行充電。因為發動機並不直接驅動車輪,因此也不需要變速箱,相當於在普通的電動車上裝載了一臺汽油/柴油發電機。主要代表車型為寶馬i3(可選裝增程模塊),雪佛蘭沃藍達(有隱藏的直接驅動模式),Fisker卡瑪和奧迪A1 e-tron。 並聯式插電混合動力車內有兩套驅動系統,大多是在傳統燃油車的基礎上增加電動機、電池、電控而成,電動機與發動機共同驅動車輪。車內只有一臺電機,驅動車輪的時候充當電動機,不驅動車輪給電池充電的時候充當發電機。主要代表車型為奔馳S500插電版、比亞迪秦。 混聯式插電混合動力與並聯式插電混合動力一樣,也有兩套驅動系統,但不同的是,混聯式有兩個電機。一個電動機僅用於直接驅動車輪,還有一個電機具有雙重角色:當需要極限性能的時候,充當電動機直接驅動車輪,整車功率就是發動機、兩個電機的功率之和;當電力不足的時候,就充當發電機,給電池充電。 2、純電動汽車 純電動汽車是指僅由電力驅動的車型。電動汽車主要由底盤、車身、蓄電池、電動機、控制器和輔助設施蓄電池六部分組成,工作原理可以簡要的表達為:蓄電池→電流→電力調節器→電動機→動力傳動系統→驅動汽車行駛。蓄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是電動汽車的核心,也是區別於內燃機汽車的最大不同點。電力驅動及控制系統由電源、驅動電動機和電動機的調速控制裝置等組成。 對於電動車來說,性能、成本、用戶體驗能否壓倒內燃機汽車,關鍵在於動力電池。鋰電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0年代,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電池。 3、燃料電池汽車 燃料電池汽車和普通電動汽車有基本一致的電力驅動構造。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燃料電池汽車的電池是一個小型發電設備—依靠氫和某種氧化物的化學反應產生驅動電能,而無需從電網充電。相較於傳統電動車,燃料電池車可以改善傳統電池過重、電能容量不足及長時間充電的缺點,行駛里程更長,燃料電池的發電過程可視為水電解的逆反應,發電過程中只有水份的排放,因而是清潔的動力能源。 相對於其他電池,氫燃料電池最大的優勢是能量密度極高,實驗室可以做到3千瓦時每公斤,比其他類型的電池都高很多。用於汽車可以以更小的體積和重量,提供更長時間的續航。 但是,氫燃料電池也存在問題:1)價格,氫燃料電池的核心零件是質子交換膜和鉑催化劑,都是非常昂貴的材料,目前的價格是150萬到200萬人民幣,遠遠高於燃油車和鋰電池的電動車;2)燃料的來源和儲存,氫燃料電池需要氫氣,氫氣本身並沒有產業鏈支撐,制造,運輸,儲存,加註都極不方便,成本又很高,危險還很大,相比燃油車和鋰電池車成熟度太低。 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汽車的比較 ![]() 二、新能源汽車的前世今生 (一)為什麽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發展新能源汽車大勢所趨。剔除特斯拉的明星效應,從國家戰略高度思考,在化石能源緊缺,環境汙染愈加嚴重的今天,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汙染的有效舉措,各國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意圖十分明顯。中國面臨著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原油對外依賴度居高不下、汽車產業發展也落後於發達國家,基於以下幾點,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國家戰略的必然選擇。 1、有助於減少汙染,提升環境質量 在大氣汙染防治問題上,我國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經濟、技術實力和國力不斷增強,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仍在大幅增加,國際上要求我國承擔量化減排溫室氣體義務日益強烈,中國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碳減排壓力。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環境汙染問題,特別是霧霾天氣問題凸顯。中國科學院《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平均霧霾日數為29.9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年份。 汽車尾氣是造成大氣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2013》基於京津冀區域原生排放的PM2.5 的來源的調查分析,認為PM2.5 的主要排放源為:機動車排放和道路揚塵占比50%,工業排放占比37%,居民化石燃料燃燒和電廠排放占比10%左右。 發展新能源汽車有助於減少大氣汙染。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不燃燒汽柴油等化石能源,在能源轉化效率上顯著高於傳統汽車,這有利於節約能源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大氣汙染排放來源,提升環境質量。 機動車排放是大氣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2、有助於降低我國原油對外依賴度 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迅速,原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 2000 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始終保持高速發展,年產量由2000 年的207 萬輛增長至2013 年的2212 萬輛,銷量由209 萬輛增長至2198 萬輛,年複合增長率均達到20%。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 快速增長的傳統汽車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原油需求,1990 年至2012 年,我國原油消費量由1.13 億噸增加至4.84 億噸,年複合增速6.84%,增速顯著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與此同時,對外依存度在不斷提高,2003 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突破30%,達到32.9%,2004、2005 年對外依存度在40%左右,此後繼續上升;2009 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突破國際公認的警戒線50%,達到51.2%;2012 年原油對外依存度進一步上升到56.4%,估計2013 年對外依存度為60%。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 我國仍正處於工業化、城市化的重要階段,而每千人汽車擁有量僅約50-100輛,與世界平均水平160輛、歐美500-800輛還有很大的差距,汽車消費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按照目前傳統汽車市場的增長速度,至2030年,我國原油進口依存度將達到75%左右,原油消耗量將超過8億噸。過高的原油進口依存度會明顯增加經濟波動風險,若未來石油危機再次爆發,我國將面臨嚴重的經濟沖擊。因此,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是緩解我國石油短缺、降低石油對外依存度、減小經濟波動風險的有效措施。 3、有助於提升本土車企國際競爭力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汽車產業的一次重要機遇。受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水平不高、自主開發能力薄弱等問題制約,我國還遠不是世界汽車生產強國。但是,新能源汽車在世界範圍內真正開始發展的時間並不算長,國內眾多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已經開始涉足相關技術研發和產品生產,並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正在縮小。因此,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有助於我國汽車產業的彎道超車,顯著提高我國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總體而言,新能源汽車代表了世界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是世界各主要國家和汽車制造廠商的共同戰略選擇。從國家戰略高度審視,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減少環境汙染、降低原油對外依存度、提升汽車工業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家的戰略選擇。 (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歷史 新能源汽車的種類從最初的純電動汽車發展到盡頭多種類型的新能源汽車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在世界汽車發展史上,電動汽車的發明比內燃機汽車還要早。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1830-1850年——電動汽車的崛起 電動汽車的歷史並不比內燃機汽車短,甚至比奧托循環(柴油機)和奔馳發動機(汽油機)還要早。蘇格蘭商人羅比特·安德森在1832-1839年(準確時間不確定)研發出電動車。 早在1835年,由荷蘭的Si Brandus Straitingh教授設計了第一款小型電動車,他的助手克里斯托弗·貝克則附著制造。但更具實用價值、更成功的電動車是由美國人托馬斯·達文波特和蘇格蘭人羅伯特·戴維森在1842年研制的,他們首次實用的是不可充電電池。 2、1860-1920年——電動汽車的發展 隨著英、法兩國的科學家在電池性能、容量等技術方面的突破,1881年,法國發明家Gustave Trouve在巴黎舉行的國際電力博覽會上演示了三輪電動車。1884年,托馬斯·帕克將電動車實現量產。1897年,美國費城電車公司研制的紐約電動出租車實現了電動車的商用化。20世紀初,安東尼電氣、貝克、底特律電氣(安德森電動汽車公司)、愛迪生、Studebaker和其他公司相繼推出電動汽車。在早期的汽車消費市場上,電動車比內燃機驅動的車輛有著更多優勢:無氣味、無振蕩、無噪聲、不用換擋和價格低廉等。因此,電動汽車在當時的汽車發展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據統計,到1890年在全世界4200輛汽車中,有38%為電動汽車,40%為蒸汽車,22%為內燃機汽車。 3、1920年-20世紀末——電動汽車的停滯期 隨著美國德克薩斯州石油的開發和內燃機技術的提高,電動汽車在1920年之後漸漸地失去了優勢。汽車市場逐步被內燃機驅動的汽車鎖取代。只有少數城市保留著很少的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以及很有限的電瓶車(使用鉛酸電池組,使用在高爾夫球場、鏟車等領域)。電動汽車的發展從此停滯了大半個世紀。隨著全球石油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及內燃機驅動汽車的技術不斷成熟,人們幾乎忘記還有電動汽車的存在,而運用在電動汽車上的技術(如電驅動、電池材料、動力電池組、電池管理等)也處於停滯狀態。 4、20世紀末到今天——電動汽車的複蘇及創新期 隨著全球石油資源的日益減少,大氣環境的嚴重汙染,人們重新認識到電動汽車的重要性。1990年之前,提倡使用電動汽車主要還是以民間為主,如1969年建立的民間學術團體組織:世界電動汽車協會(World Electric Vehicle Association)。到了20世紀90年代,各個主要的汽車生產商開始關註電動汽車的未來發展,並且開始在電動汽車領域投入資金和技術。 新能源汽車的概念也隨之運用而生,類型也得到了豐富。在1990年1月的洛杉磯汽車展上,通用汽車的總裁向全球推介Impact純電動汽車。1992年福特汽車使用鈣硫電池的Ecostar,1996年豐田汽車使用鎳氫電池RAV4LEV,1996年法國雷諾汽車的Cloi,1997年豐田的Prius混合動力轎車相繼下線,1999年本田汽車開始發布、銷售混合動力汽車Insight。2006年特斯拉推出Roadster跑車。 從21世紀初開始,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的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也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國內汽車企業紛紛涉足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與生產,參與新能源汽車的示範運行極其產業化進程。比亞迪、奇瑞、東風、長安、上汽、一汽等是主要的參與者。 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及重點公司 (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二)鋰電池及充電樁細分市場主要公司2014年5月29日,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公布了2013年電池行業內主要企業的銷售收入(該數據來源於企業向協會自主申報,僅供參考)。 1、鋰動力電池 (1)國軒高科7.64億元; (2)比亞迪5.53億元; (3)環宇賽爾3.78億元; (4)沃特瑪2.26億元; (5)力神電池1.94億元; (6)海特電子1.67億元; (7)安徽天康1.19億元; (8)河南新太行0.92億元; (9)微宏動力0.87億元; 另有排名:天津力神、深圳比克、深圳幫凱新能源、哈爾濱光宇電源、浙江興海能源、廈門寶龍、雙一力(天津)、萬向、濰坊威能環保、優科能源(漳州)。 2、電池PACK (1)德賽電池44.02億元; (2)飛毛腿23.92億元; (3)欣旺達22.03億元; (4)廣東品勝8.49億元; (5)群贊科技4.53億元; (6)迪比科4.25億元; (7)萬拓電子3.93億元; (8)倍斯特1.74億元 3、正極材料 (1)湖南瑞翔13.5億元; (2)杉杉股份12.8億元; (3)巴莫科技8.5億元; (4)當升科技6.2億元; (5)廈門鎢業4.85億元; (6)中信國安盟固利4.07億元; (7)寧波金和3.58億元; (8)振華科技2.53億元; (9)天驕科技2.27億元; (10)青島乾運1.78億元; (11)河南科隆1.7億元; (12)西安物華1.2億元; 4、負極材料 (1)貝特瑞12億元; (2)杉杉股份6.6億元; (3)江西紫宸科技1.6億元; (4)斯諾企業1.5億元; (5)正拓新能源0.8億元; (6)天津錦美0.65億元; (7)東莞市金卡本0.64億元; (8)星城石墨0.62億元; (9)摩根海容0.62億元; (10)創亞動力0.55億元; 4、電解液 (1)國泰化工4.58億元; (2)金牛電解液2.97億元; (3)新宙邦2.1億元; (4)杉杉股份1.7億元; (5)珠海賽瑋1.5億元; (6)廣州天賜1.54億元; (7)東莞凱欣1.4億元; (8)北京化學試劑1.1億元; (9)創亞動力0.51億元 5、隔膜 (1)星源材質2.6億元; (2)中科科技2.2億元; (3)金輝高科1.5億元; (4)滄州明珠1.2億元; (5)河南義騰1億元; (6)南通天豐1億元; (7)東航光電0.8億元; (8)遼源鴻圖0.7億元; (9)正華隔膜0.5億元; (10)冠力科技0.5億元 6、鋰電設備 (1)藍奇化工:1.78億元; (2)新嘉拓1.67億元; (3)擎天1.64億元; (4)鴻寶鋰電1.58億元; (5)信宇人科技1.5億元; (6)浩能科技1.35億元; (7)科銳機電1.2億元; (8)恒翼能1.02億元; (9)海裕百特0.96元; (10)瑞能實業0.95億元; (11)優利美0.91億元; (12)納科諾爾0.74億元; (13)吉陽自動化0.73億元。 7、充電設備 充電設備暫時沒有找到營收排名的數據,鑒於過去幾年一直都是國家電網在主導充電站的建設,我以2013-2014年國家電網招標結果作為統計排名(藍色為可作為投資的標的): ![]() 四、政策變遷 (一)政策匯總 新能源汽車政策從2009年開始進入密集發布期,2013年停滯了一年,2013年年底又大量出臺了新的政策。 我國新能源汽車主要相關政策 ![]() ![]() ![]() (二)新舊補貼政策對比 2013年底-2014年的新補貼政策與之前的舊政策對比 ![]() 新舊政策對試點城市、突破地方保護等做了嚴格要求,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試點城市考核壓力增大 2009年出臺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13個城市,隨後在2010年逐步擴容到25個試點城市,但在新能源汽車實際推廣中並不如人意,地方政府保護明顯。新的政策中對試點城市做了詳細的要求,並進行年度考核,未完成目標將予以淘汰。其中對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特大型城市在2013-2015年內累計不低於10000輛,其他試點城市累計不低於5000輛。 2、突破地方保護政策 新能源汽車推廣過程中的一個難點就是當地政府補貼當地企業,外地新能源汽車難以進行銷售,新通知中要求試點城市推廣過程中外地品牌不低於30%,更加有利於優秀的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同時要求政府新采購的公交、公務等汽車中新能源汽車占比不低於30%。 3、行駛里程較長乘用車補貼不變: 2009年出臺補貼政策中對混動按照節油率進行了補貼,分為四個等級,BSG車型、弱混汽車也被納入補貼範圍中,而此次補貼主要是按照純電動條件下行駛里程不低於50公里進行補貼,範圍是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基本上剔除了BSG車型和弱混汽車;在乘用車補貼力度方面,2009年政策進行了一刀切,無論行駛多遠純電動乘用車統一補貼6萬元,混動則按照節油率進行補貼。新政策中則對純電動車按照不同的行駛里程進行補貼,大於250公里的補貼6萬元保持不變,混動車型則按照純電動條件下行駛超過50公里的一次性補貼3.5萬元。 4、純電動大巴補貼範圍放寬: 在純電動大巴方面,2009年補貼政策中僅對10米以上的大巴進行了補貼,此次政策對10米以下的大巴也進行了補貼。補貼力度,針對10米以上的純電動大巴補貼力度不變,仍然是50萬/輛;混合動力大巴方面,仍然僅補貼10米以上的大巴,2009年補貼將鉛酸電池大巴和弱混大巴均納入補貼範圍,此次政策中將鉛酸電池及弱混基本剔除,僅對插電式混動大巴補貼25萬元。 5、部分新能源汽車補貼將逐年下滑 2014年和2015年,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純電動專用車、燃料電池汽車補助標準在2013年標準基礎上分別下降10%和20%;純電動公交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公交車標準維持不變。我們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加,成本下降將會彌補補貼下降,整體影響不會很大。 6、新政策直接補貼到車企: 2009年政策中,按照車賣到示範城市里多少輛,把錢給示範城市,再由示範城市補給車企,這樣示範城市選擇權很大,可以指定當地車型,而新政策中中央財政將補貼資金撥付給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實行按季預撥,年度清算。生產企業在產品銷售後,每季度末向企業註冊所在地的財政、科技部門提交補貼資金預撥申請,當地財政、科技部門審核後逐級上報至財政部、科技部。四部委組織審核後向有關企業預撥補貼資金。年度終了後,根據核查結果進行補貼資金清算。 7、配套也將得到完善: 通知中要求地方政府在申請試點城市過程中必須對配套設施出臺明確的政策。同時中央財政將安排資金對示範城市給予綜合獎勵,獎勵資金將主要用於充電設施建設等方面,具體獎勵辦法及標準將另行制定。 五、中國新能源汽車現狀 (一)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數據 中汽協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銷售新能源汽車12791輛,同比增長103.9%。2013年,銷量達到17642輛。而201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售20477輛,同比增長2.2倍。 今年1至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25946輛,同比增長280%。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生產1.38萬輛,同比增長近7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5027輛,同比增長近10倍。 近三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從8159輛(2011年)增長到17542輛(2013年),其中純電動汽車貢獻主要增量。預計到2014年,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總量在6-8萬輛左右。 受推廣政策影響,新能源客車占比持續較高。2011-13年新能源客車行業銷量分別為5453、6614、9038輛,占新能源汽車比重為67%、52%、51%。 根據最新的數據:2014年8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5191輛,同比增長11倍。9月因取消購置稅的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暴增,創紀錄地達到2.2萬輛,同比增長20倍,環比增長284.47%。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月產量首次突破萬輛,也是創紀錄的最高值。 (二)離目標依然遙遠 中國從2009 年起的十城千輛示範項目,2010-13 年共完成3.7 萬輛,加上2014年預計銷售6-8萬輛,離50 萬輛的中期目標差距巨大!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制定的產業發展目標為:到2015年,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2020年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 (三)主要車型及月度銷量 主要車型的銷售數據 ![]() 201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現井噴之勢,9月份銷售排名靠前的車型(企業)為:康迪、北汽E150,比亞迪秦,眾泰(新大洋)等。 六、技術路線之爭 (一)二次電池的發展縱觀發展歷程,動力電池分別經歷了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鋰電池、燃料電池的時代。鉛酸電池目前占據二次電池80%以上的市場份額,主要應用於電動車市場和儲能市場,鎳鎘電池主要應用於電動工具,但是鉛酸電池和鎳鎘電池均含有重金屬元素容易造成汙染,因此推廣程度有限。鎳氫電池主要應用於混合電動車(HEV),但性能不能滿足目前大力發展的純電動汽車(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此類電動車需200公里以上的行駛里程,是鎳氫電池提供的純電動里程的10倍。雖然燃料電池的性能很好,但是技術難度大。 鋰電池以其優越的性能和成熟的技術成為未來十年電動車用電池首選。1)具有更高的能量質量比、能量體積比。目前能達到100-125Wh/kg和240-300Wh/L,是鎳鎘電池的2倍,是鎳氫電池的1.5倍;2)電壓高。單節鋰電池電壓為3.6V-3.9V,相當於3只鎳鎘或鎳氫充電電池的串聯電壓;3)自放電小,可長時間存放。充滿電的鋰電池儲存1個月後的自放電率為10%左右,大大低於鎳鎘電池的25-30%,鎳氫電池的30-35%,這是鋰電池最突出的優越性;4)無記憶效應。鋰電池不存在鎳鎘電池的所謂記憶效應,所以鋰電池充電前無需放電;5)壽命長。正常工作條件下,鋰電池可達到500次以上的充放電循環次數;6)可以快速充電。通常可以采用0.5-1倍容量的電流充電,使充電時間縮短至1-2小時;7)可以並聯使用;8)由於電池中不含鎘、鉛、汞等重金屬元素,對環境無汙染,是當代最先進的綠色電池。 二次電池的發展階段 ![]() 動力電池現在以發展鋰電池為主,燃料電池尚處於研發階段。 (二)鋰電池技術路線之爭目前已批量應用於鋰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有鈷酸鋰、鎳酸鋰、錳酸鋰、鈷鎳錳酸鋰(三元材料)以及磷酸鐵鋰。 鈷酸鋰:研究始於1980 年,20 世紀90 年代開始進入市場。它屬於α-NaFeO2型層狀巖鹽結構,結構比較穩定,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正極材料產品,目前占據鋰電池正極材料市場的主導地位。但由於其高昂的價格和較差的抗過充電性,使其使用壽命較短,而且鈷有放射性,不利於環保,因此發展受到限制。 鎳酸鋰:氧化鎳鋰的價格較鈷酸鋰便宜,理論能量密度達276mAh/g,但制作難度大,且安全性和穩定性不佳。技術上采用摻雜Co、Mn、Al、F 等元素來提高其性能。由於提高鎳酸鋰技術研究需考察諸多參數,工作量大,目前的進展緩慢。 錳酸鋰:錳資源豐富、價格便宜,而且安全性較高、易制備,成為鋰離子電池較為理想的正極材料。早先較常用的是尖晶石結構的LiMn2O4,工作電壓較高,但理論容量不高,與電解質的相容性不佳,材料在電解質中會緩慢溶解。近年新發展起來層狀結構的三價錳氧化物LiMn2O4,其理論容量為286mAh/g,實際容量已達200mAh/g 左右,在理論容量和實際容量上都比LiMn2O4 大幅度提高,但仍然存在充放電過程中結構不穩定,以及較高工作溫度下的溶解問題。 鈷鎳錳酸鋰:即現在常說的三元材料,它融合了鈷酸鋰和錳酸鋰的優點,在小型低功率電池和大功率動力電池上都有應用。但該種電池的材料之一——鈷是一種貴金屬,價格波動大,對鈷酸鋰的價格影響較大。鈷處於價格高位時,三元材料價格較鈷酸鋰低,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但鈷處於價格低位時,三元材料相較於鈷酸鋰的優勢就大大減小。 磷酸鐵鋰:在所有的正極材料中,LiFePO4 正極材料做成的鋰離子電池在理論上是最便宜的。它的另一個特點是對環境無汙染。此外,它在大電流放電率放電(5~10C 放電)、放電電壓平穩性、安全性、壽命長等方面都比其它幾類材料好。 正極材料的性能指標 ![]() 磷酸鐵鋰、錳酸鋰、三元材料並駕齊驅,共同發展。在性能、工作溫度範圍、循環壽命、安全性及成本五個主要技術指標上,因各自都擁有明顯的優點和缺點,線該三種技術路線無法判斷未來的主導。 目前已進入商業化的正極材料包括鈷酸鋰(LCO)、三元材料(NCM)、錳酸鋰(LMO)和磷酸鐵鋰(LFP)等。各個國家乃至各個廠商對正極材料的選擇不盡相同,日本和韓國主要開發錳酸鋰(LMO)和鎳鈷錳酸鋰三元材料(NCM),中國更偏向磷酸鐵鋰(LFP)的發展。 世界主要鋰電池廠商及材料體系選擇 七、商業模式 新能源產業商業模式本質:平衡利弊,取長補短 從商業模式上講,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切入是逐步均衡整車各環節使用成本,平衡首期購置成本與總體使用成本、從而實現對內燃車分級替代的過程。 新能源汽車領域主要的商業模式有: 整車銷售模式(Volt、Leaf、同悅、e6) 整車租賃模式(杭州電動車) 電池租賃模式(天津、北京公交、杭州眾泰) 融資租賃模式 八、對未來的判斷 (一)燃油公交車和新能源公交車成本比較分析 1、購置環節 按市場平均水平來看,12米燃油公交車、插電式混合動力(燃油)公交車、純電動公交車售價分別為50萬元、100萬元、160萬元。 根據當前財政補貼政策,12米純電動公交車可享受50萬元中央財政購置補貼,12米插電式混合動力公交車可享受25萬元中央財政購置補貼,大部分地方政府按1:1配套補貼公交企業。兩級補貼後,公交企業購置新能源公交車承擔的購置成本與傳統汽柴油車輛相當。 公交企業購置不同類型12米公交車的購置成本 單位:萬元 ![]() (換點公交車為不含電池的裸車價格,理論上應該接近或低於燃油車價格,但目前由於規模較小,單車成本普遍較高) 2、運營環節 一般情況下,公交運營費用包括:人工成本、能耗(燃油與用電)成本、維修保養費用、場站設施和場站費用以及保險等費用。與一般燃油公交車相比,新能源公交車的運營費用主要在能耗、維修保養方面發生較大變化。由於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模式存在較大差異,成本分攤尚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難以測算,暫不考慮。 通過比較得出,在燃油公交車扣除國家油補後,其運營環節費用仍高於純電動公交車。全生命周期(8年,下同)內,燃油公交車在扣除燃油補貼後的運營費用為104.48萬元(約1.87元/km),一般純電動公交車的運營費用為93.76萬元(約1.67元/km),比亞迪K9運營費用為60.4萬元(1.09元/km)。比亞迪對K9承諾電機、電控、電池8年免維護、免更換,導致其維護保養費用偏低。 由於純電動公交客車存在換電、充電等模式,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模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其成本分攤難以測定,考慮到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後,純電動公交客車運營費用將高於傳統燃油公交客車。 此外,對換電模式的純電動公交車初步測算顯示,如果充電價格按照2.87元/度測算,其運營能耗費用將高於其他車輛,但由於換電模式公交車充電價格受服務公交車輛數量、電池租賃價格影響較大,其成本比較還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如果考慮換電站的建設成本分攤,設備折舊等因素,其充電價格將顯著上升,導致運營成本也將顯著提高。 不同類型公交車全生命周期運營費用比較(單位:萬元) (柴油公交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公交車運營能耗成本已扣除燃油補貼金額) 3、全生命周期綜合費用對比 純電動公交車綜合費用一般包括購置費用、車輛折舊、維修保養、電池更換費用、運營能耗費用以及充電基礎設施成本的分攤、充電服務費用和電池回收利用等。當前階段,充電基礎設施分攤成本、充電服務費用、電池回收費用尚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難以測算,綜合費用比較暫不考慮在內。 如果考慮到電池更換、車輛折舊等費用(不包括充電基礎設施成本的分攤、充電服務費用和電池回收利用等因素),則純電動公交車全生命周期綜合成本高於傳統燃油公交車(增加的50萬元總成本與更換電池的成本基本相當)。純電動公交車即使在能獲得地方購置補助的情況下,其全生命周期綜合成本仍較高。在此條件下,純電動公交車全生命周期綜合成本為203.76萬元,柴油公交車在扣除燃油補貼後的綜合成本為154.48萬元,純電動公交車成本高49.28萬元。比亞迪K9全生命周期綜合成本為170.4萬元,高於傳統柴油公交車24萬元。如果純電動公交車不能獲得地方政府的購置補助,與傳統柴油公交車成本相差更大。 可見,更換一套電池對全生命周期成本影響較大。安凱、宇通等企業純電動公交車購置價格為160萬元左右,但在全生命周期內需要更換一套電池(50-60萬元),導致全生命周期成本明顯增加。比亞迪純電動公交車雖然不需要更換電池,但其購置價格較高(210萬元),與其他企業更換電池的成本影響差不多。 此外,對換電模式的純電動公交車初步測算顯示,不考慮巨額的換電站投資費用,如果充電價格按照2.87元/度測算,其綜合成本低於一般充電模式的純電動公交車,但高於傳統燃油公交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公交車在不更換電池的情況下,其綜合成本相比傳統公交車略有優勢(實際綜合成本與適用工況密切相關)。 不同情景下公交車全生命周期綜合成本比較(單位:萬元) 據此,在現有的技術水平下,即使考慮中央政府補助及地方政府補助,純電動公交車的綜合成本依然高於傳統的柴油公交車。現在的電動客車推廣,依然依賴於政府的持續政策支持。 根據測算,政府增加以下補助中的任一種,即可使純電動公交車與柴油公交車獲得同樣的綜合成本。 (1)、增加50萬元補助 (2)增加0.7元/km的補貼 (3)充電電價為0.1元/度。 考慮到技術進步、規模效應帶來的綜合成本下降趨勢,以及為推動純電動公交車加快技術進步,將基礎電價上調至0.3元/度(一般低谷價),此情況下,插電式混的動力公交車綜合成本優於傳統燃油汽車。 (二)消費者調查《新能源汽車藍皮書》對北京、上海、天津、長春等全國10多個城市的884名消費者進行分卷調查,部分數據如下: 購車用途(單位:%) 大部分消費者選擇新能乘用車作為上下班和日常出行的主要工具,分別占58.3%和16.7%,購買新能源乘用車的目的仍然是作為代步工具使用。 購車意願 大部分消費者對性能存疑,選擇觀望的占比達60.8%,另有17.8%的消費者不打算購買,僅21.4%的消費者考慮購買新能源乘用車。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消費者還沒有強烈的購買新能源乘用車的意願,目前仍處於觀望中,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短期內難以打開。 暫不考慮購買新能源乘用車的原因 總體上,我認為,政策對產業的支持一定會持續,也許中途會有停滯(如2013年),但政策的長期支持一定是無需懷疑的。在公交領域,在政策支持的情況下性價比依然很低,依賴於政策強力推動。在乘用車領域,電動車性價比不高,購置稅取消後導致消費井噴,但整體依然處於市場導入期。隨著技術進步、成本下降,消費者會越來越接受新能源汽車的消費。 (來源:我愛投資)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0 16:26 編輯 中國電力新能源(0735)裝機量提速,業績進入增長期 作者:魯衡軍 投資要點 維持“買入”投資評級,目標價1.0港元,較現價有53.8%的上升空間。中國電力新能源是領先的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商,受益於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帶來的歷史發展機遇,公司清潔能源裝機容量持續提升,未來3年經營業績有望高速增長。我們預測2015-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9.6億、56.4億和65.3億元,股東凈利潤分別為4.96億、7.26億和10.74億元,對應每股基本收益分別折合港幣5.26、7.70和11.38港仙。考慮到公司的業績增速和行業估值情況,我們綜合給予中電新能源未來12個月內1.00港元的目標價。目標價約相當於2015-2017年PE為19.0、13.0、8.8倍,目標價較現價0.65港元約有53.8%的上升空間,維持其“買入”的投資評級。 新增風電裝機於2015年貢獻業績。2014年公司新增裝風電裝機554.5兆瓦,累計風電裝機至1,383兆瓦,另有46.5兆瓦風電裝機今年並網。這新增的600兆瓦風電裝機將在2015年貢獻主要業績增長。2014年全國風況不佳,風機利用小時數明顯下降,不包括試運行的2個新建風電場前提下,公司的風力發電量同比下降4.22%。考慮到新增裝機和今年風況的好轉,我們預測2015年風力發電量達26.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達84.5%。 東莞燃氣發電二期225015年投產,燃氣發電裝機量爆增。2015年,裝機總容量為920MW的東莞燃氣發電二期,共兩臺燃氣機組預計將於2015年11月投產運營,燃氣發電裝機量同比爆增255%。東莞燃氣二期是燃氣熱電聯產項目,我們預計利用小時數至少可達3,500小時。燃氣價格方面,按最新廣東省轉發國家發改委《關於理順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的通知》,廣東省天然氣門站價2.88元/立方米,省管網公司銷售門站價3.12元/立方米。因公司的項目用氣量大,相信購氣上具有一定價格優惠。當前原油價持續在低位調整,天然氣價格未來仍存下調預期。另外,按國家發改委去年底發布的《關於規範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對新投產的天然氣熱電聯產發電機組上網實行標桿電價政策,即燃氣上網電價不超過當地燃煤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或當地電網企業平均購電價格每千瓦時0.35元,具體電價水平由省級價格主管部門綜合考慮後確定。 垃圾發電項目儲備豐富,新建項目收入確認會計規則或改變。截至2014年年底,公司正式投運的垃圾項目2個,垃圾發電裝機容量54MW,日處理垃圾2,700噸。已開工在建項目24兆瓦(海口二期),日處理垃圾1,200噸。根據公司公告的儲備項目和進展情況,我們預計到2016年年底,公司的垃圾發電運營項目有望新增4個,裝機容量新增48MW,日處理垃圾量增加4,800噸至7,500噸,垃圾處理量同比增長177.8%。另外對於新建的垃圾發電BOT項目,公司有可能按照行業慣例確認收入,即在項目建造期間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確認建造收入,提前確認項目的部分投資收益。 水電大項目穩步推進。當前公司共控股運營著6個水力發電廠,控股裝機容量651MW,權益裝機595.8MW。2013年投產的重慶梅溪河水電及並購的盈江水電現均已進入穩定運營階段。目前公司水電儲備項目包括裝機量40MW梅溪河二級三級電站和裝機量高達728MW的老撾波諾水電項目。老撾項目當前處於前期準備階段,預計在2018年之後建成投產,是公司遠期的業績增長點。 光伏裝機量快速提升。截至2014年年底,公司共運營著4個光伏電站,控股裝機容量100MW。當前公司在建光伏項目40兆瓦,預計2015年並網。公司光伏項目儲備量達430MW,未來每年預計有50-100MW的新增裝機量。 中電投集團資產註入或成為公司增長的外延動力。中國電力新能源是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旗下的清潔能源海外上市平臺,也是香港上市的國內第一家新能源企業。中電投集團註冊資本金人民幣120億元,在全國唯一同時擁有水電、火電、核電、新能源資產,是國家三大核電開發建設運營商之一。中電投集團截至2014年發電總裝機量為96.7吉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占比38.47%,在五大發電集團中居首,但資產項目分布較為分散。如果中電投集團未來將各發板塊發電資產整合,比如部分清潔能源資產註入到735.HK平臺,這將為中電新能源帶來巨大的外延增長動力。 多元化的發電組合創造協同效益。中電新能源致力於發展清潔能源,擁有多元化的清潔能源發電組合,包括風電、水電、燃氣發電、垃圾發電、光伏發電等項目。多元化的發電組合可創造協同效益,也有助於抵抗單一發電種類在不利年景下的發電量波動風險。此外,多元化發電資產組合也使公司受惠於政府鼓勵開發不同類型清潔能源項目的各項優惠政策。 政策助力清潔能源可持續發展,中電新能源長期受惠。在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發展的歷史背景下,政府對風電、光伏、垃圾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治霾特高壓輸電通道建設將大幅度改善西部棄風棄光限電現象,而即將推出的可再生能源配額考核政策將徹底改變我國風電、光伏行業的發展態勢。面臨我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歷史機遇,致力於發展清潔能源的中電新能源必將長期受惠於這一歷史過程。 風險因素 市場風險在建發電項目進展不及預期。風力發電業務風況資源不佳,棄風棄光限電現象改善不及預期。 水電業務:方面水文資源不佳。 系統風險:宏觀經濟下行,用電端需求大幅下滑。 ![]() ![]() ![]() 來源:興證香港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2 14:30 編輯 【新能源行業專題】:能源互聯網,風兮漸近 作者:楊敬梅 “互聯網互聯網+””時代,能源互聯網是另一個風口 能源市場上,新的變革正在萌動。三個風口都在呼喚能源互聯網的來臨:柴靜《穹頂之下》;總理強調“互聯網+”的時代來臨,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也成為政府工作之重點;“新電改”落地,電力市場市場化和自由化為重塑能源網絡結構提供契機。 能源互聯網,互聯網和新能源技術相融合的能源生態系統 我們傾向於認為,能源互聯網是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導,依托能源物聯網和互聯網相結合的開放平臺,平等、自主地進行能源產品及服務的多邊交易,形成產能用能一體,實現能源系統效率最大化和能源價值最大利用的生態系統。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能源互聯網具有五個特征:智能化、民主化、自由化、去中心化和物聯化。 能源互聯網的架構:“主幹網”+“局域網” 能源互聯網要求支持大規模分布式電源和儲能裝置的接入使其結構中必須存在以微網形式存在的結構單元,其架構也必須充分考慮基於現有的電網設施。 ICT技術的發展支持能源流和信息流的自由交換 能源互聯網的核心目的是實現能源流和信息流的雙向甚至多向交換。大數據、雲計算和雲平臺是解決能源互聯網對多尺度動態性的要求。 可再生能源:能源互聯網下的發電主體 可在生能源將成為能源互聯網中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分布式光伏和風力發電在此之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儲能是能源互聯網中的重要一環 在能源互聯網結構中,儲能的功能將從單純的能源貯存上升為可再生能源輸出保證、能源交易市場基石、電網狀態即時調節器、孤網運行必要條件等多功能多角色綜合者。 智能終端是能源互聯網需要解決的關鍵課題 智能樓宇、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及其充電裝置是能源互聯網中閉環,其發展和應用將與能源互聯網的發展相輔相成、互為因果。 投資摘要 關鍵結論與投資建議 能源互聯網的核心要素涵蓋了:1.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成為主要能源供應方式;2.支持以局域網或微網形式廣泛存在的分布式發電系統與分布式儲能系統;3.建立在ICT技術上的能源流和信息流的共享和自由流動;4.支持智能終端系統,包括智能建築、智能家居及新能源汽車等。 在2015年,能源互聯網不再僅僅局限在概念範疇,而將成為重要風口。在新經濟新常態,以及“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風潮下,傳統能源行業觸網,電力行業智能化、物聯化、市場化、民主化、去中心化成為趨勢。 兩會之後,新電改為能源網絡結構重塑提供契機。在能源互聯網背景下,行業內企業將面臨一次重要的發展機遇。 在能源互聯網情況下,企業的盈利模式將主要包括提供設備、搭建平臺提供服務及購售電方面,企業的布局也將主要是圍繞這幾塊。 核心假設或邏輯 能源互聯網的概念廣闊,涉及設備、通信、數據、應用、商業等多個層次,影響能源行業及通信、軟件、互聯網行業等眾多企業。隨著能源互聯網的推進,涉及的企業將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 從能源互聯網的發電端看,其依賴於新能源發電,尤其以分布式的光伏和風能為主。 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和間歇性需要可靠的儲能技術調節電力的供需。儲能也是建設微網的核心技術。 預計未來能源互聯網的架構有可能由國網這樣的大電網扮演“主幹網”,眾多分布式電源和儲能為基礎的微網作為“局域網”接入。智能電網的建設、特高壓線路的推進以及新電改的藍圖預示著這樣的未來。主幹網絡的建設也將利好電氣設備企業的發展。 能源互聯網的目的是實現能源流和信息流的自由交換,能源路由器可能扮演重要的控制器的角色。 由於行業壁壘的存在,現有電力服務公司或智能電力設備公司可以做到既對行業有深刻的理解,又擁有ICT相關技術基礎,會是能源互聯網ICT領域的重要競爭者。 在能源互聯網中,用電終端升級為智能終端,智能終端是能源互聯網的閉環,包括智能建築(包括智能家居、智慧樓宇)、交通系統電氣化等內容。 核心假設或邏輯的主要風險 我們認為可能影響到能源互聯網及相關企業的因素可能有: 1.國家電力供應過剩,對電力行業投資熱情降低; 2.涉及的技術手段過於複雜,整體方案無法實現,能源互聯網停留在概念階段; 3.耗費時間過長,投資者人氣降低。 能源“互聯網+”時代,能源變革的必然選擇 穹頂之下穹頂之下,能源變革迫在眉睫 3月初,前央視主持人柴靜的霧霾調查吹起一陣環保颶風。在公眾環保意識覺醒的當下,原有以化石燃燒為主的電力結構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轉型壓力。能源結構調整,降低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治理霧霾等環境問題,成為執政層工作的重點。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風電光電等新型能源,同時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支柱產業。近期能源局又提出了2015年17.8GW的新增光伏裝機目標,清潔能源產業迎來戰略性發展的契機。 “互聯網+”行動計劃,風口上的順勢而為 3月15日兩會,李克強總理在會見中外記者的時候表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互聯網與現代制造業結合。在國家經濟進入新常態,能源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電力的生產、輸送、使用及服務向智能化、信息化轉型,實現能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是必然選擇。 “新電改”打開能源互聯網之窗 經過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新電改方案終於落地,新電改的基本思路是“三放開、一獨立、三加強”,即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放開配售電業務、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建立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機構、強化政府監管、強化電力統籌規劃、強化和提升電力安全高效運行和可靠性供應。 其目的是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形成電價的市場導向;構建電力市場體系,促進電力資源在更大範圍內的優化配置。新電改雖然沒有提及能源互聯網的名詞,但是能源互聯網願景實現的必要條件。比如電力的商品屬性是實現能源互聯網民主化、自由化的前提;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配售電開放都將直接刺激能源互聯網去中心化的發展。電網職能的改變將使其從電力輸配的壟斷者轉型為能源互聯網主幹線路的運營商。 什麽是能源互聯網 能源互聯網的願景 能源互聯網雖沒有統一的定義,但我們更傾向於認為,能源互聯網的願景是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導,依托能源物聯網和互聯網相結合的開放平臺,平等、自主地進行能源產品及服務的多邊交易,形成產能用能一體,實現能源系統效率最大化和能源價值最大利用的生態系統。 能源互聯網的特征 在里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能源互聯網應該具備四個特征: 以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成為主要一次能源; 支持以局域網或微網形式廣泛存在的分布式發電系統與分布式儲能系統; 建立在ICT技術上的能源流和信息流的共享和自由流動; 支持智能終端系統,尤其是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交通系統電氣化。 能源互聯網發展將導致一個以綠色能源為主的生態網絡的出現,在這個生態系統中,以分布式發電系統為主的電源供給和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用電需求在智能網絡的調控下動態的平衡。 ![]() 能源互聯網的可能性架構:“主幹網”+“局域網” 超特高壓構築“骨幹網”的骨架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以超高壓電網為骨架的6大區域電網,而通過建設特高壓網絡則實現了能源在區域之間的協調配置。 2015年的國網工作會議又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實現能源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優化配置的美好願景,特高壓將是實現這一願景的重要途徑。 分布式能源及微網系統組成“局域網” 大量的分布式能源及微網的出現是發展能源互聯網的重要推動力量,這就必然決定了能源互聯網必須支持大規模分布式電源和微網的接入。分布式或微網系統作為能源互聯網的基本單元,這需要他們內部和之間能夠實現能源的多向流動,形成星羅棋布的“局域網”。 智能電網是實現能源互聯網的必然途徑 2009年5月,國家電網公司正式發布了堅強智能電網發展戰略。該戰略目標是全面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各電壓等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以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自住創新、國際領先的堅強智能電網 能源互聯網最可能的架構就是,參照互聯網“主幹網”+“局域網”的網絡架構,在現有能源發輸配供系統的基礎上,深入融合新能源技術、控制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將大量分布式能量采集裝置和分布式能量儲存裝置互聯起來。某種程度上說,智能電網也可以認為是這種觀點的直接產物。 ![]() 能源互聯網的國外經驗 2008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波爾得成為美國第一個智能電網城市。智能電表安裝在波爾得的每戶家里並與電力公司實現雙向通信。消費者不僅可以直觀地了解即時電價,從而錯開用電量和電價的峰平谷階段,還可以優先使用風電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智能變電站可收集到每家每戶的用電狀況,一旦出現問題,可以重新配備電力,更為有效、安全和可靠地運行電網。 2008年,德國聯邦經濟和技術部在智能電網的基礎上選擇了6個試點地區進行為期4年的E-Energy技術創新促進計劃。其目標是建立一個基於信息和通信技術實現自我調控的智能化能源系統,在整個能源供應體系中實現綜合數字化互聯以及計算機控制和監測的目標。 ICT技術是實現能源互聯的關鍵 能源互聯網的核心就是實現能源流和信息流的自由流動 能源互聯網的核心就是實現能源流和信息流的自由流動相比傳統電網,能源互聯網對系統除了傳統的設備層外,也對通訊層和數據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於能源互聯網的多尺度動態性,局域網內設備的易接觸性和高動態拓撲變化性,使得能源互聯網的通訊結構複雜,數據處理量大。因此能源互聯網對設備的穩定性要求高外,也需要大量的數據采集能力、及時的信息傳輸能力、高效的控制能力。 能源路由器是能源互聯網架構的重要組成成分 在我們以大電網為“主幹網”和微網為“局域網”的電網架構中,可能涉及到“能源路由器”這樣的智能控制器。能源路由器的作用是實現分布式能源流管控,完成能源的雙向按需傳輸和動態平衡使用。 由於我們未來建設的能源互聯網應該充分依托現有的電網基礎設施,在我們的能源互聯網架構中,以大電網為“主幹網”,以分布式能源及微網等單位形成“局域網”。在這種結構之中尤其是局域網中,最重要的智能控制單位是能源路由器。 能源路由器的作用是實現分布式能源流管控,完成能源的雙向按需傳輸和動態平衡使用。 大數據+雲計算+雲平臺奠定能源互聯網智能基礎 能源互聯網的另一大特點是通過遍布其網內的傳感器、監視器與控制器,將系統內數以億計的能源制造端、能源傳輸端與能源消費端連接起來,帶來海量信息數據。海量數據為能源互聯網提供充足的分析樣本,為深入了解能源分布情況與合理制定能源分配策略奠定信息基礎。 海量數據也註定傳統的信息儲存與分析技術將難以在能源互聯網中生存,我們呼喚存儲空間更大、分析能力更強的運算技術。雲計算是目前最適合能源互聯網信息處理的技術,其主要特點在於通過將整個網絡信息儲存於數據儲存計算基礎設施,也就是雲端,進行集中管理,並對大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和決策,向分散用戶提供遠程運算和存儲服務。這種集中式計算將技術能力高度聚集,提高數據處理效率,適合能源互聯網這種情況複雜網絡結構,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戶端數據處理成本。 在雲計算解決了數據分析難題之後,我們還需要為能源互聯網各方交流信息、進行服務提供場所。雲平臺以雲計算的衍生品形式出現,其依托互聯網技術打造虛擬市場平臺,允許不同群體通過網絡溝通並進行交易,滿足能源互聯網遠程服務、情況複雜、即時性強等需求特點。 ![]() 先鋒企業的搶灘布局 在布局能源互聯網的企業中,遠景能源無疑是最為引人矚目的。遠景基於智能傳感網和雲計算開發而成智慧風場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格林威治”雲平臺,是目前整個可再生能源體系中嵌入智能網絡計算最深入的一套系統,它借助大數據分析和高性能計算技術,為客戶提供風電場規劃、測風方案管理、風資源評估、精細化微觀選址、風場設計優化、經濟性評價、資產後評估分析等全方位的技術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提高風場實際投資收益20%以上。 遠景能源的“格林威治”雲平臺首個試點項目就是中廣核棗莊山亭300MW低風速複雜山地風電場,使其成為了全省收益率最高的風電場。遠景能源的格林威治雲平臺在能源互聯網分布化、自由化、民主化過程中具有非常契合的代表性。 ![]() 清潔能源占比提高是發展能源互聯網的推動力量 以光伏和風電為主的分布式電源獲得持續加碼 14年8月3日,時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浙江嘉興召開分布式光伏會議,明確分布式光伏為國家新能源政策重點發展方向。14年全年能源局及主要負責單位出臺了不少於15份政策文件支持光伏電站建設。去年中國新增光伏電站裝機容量10.56GW,無論從新增裝機量還是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位。剛剛出臺的能源局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中,規劃今年的電站建設規模為17.8GW,大大超出原有的15GW指標。在政策利好的條件下,光伏電站建設將延續前兩年的熱潮。 ![]() 相對於光能,風能技術的發展更為成熟。2014年,中國風電行業新增裝機容量實現了45%的增長,世界風電也隨之複蘇。風電和光電一樣具備適用性廣泛的特征,同時風電和光電的峰值正好交錯。風光互補有利用綜合利用效能,平抑新能源發電風谷不均衡的問題。 ![]() ![]() 能源互聯網和清潔能源的利用相輔相成 相比於核能等清潔能源,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的分布式特征更加明顯,它會是微網內的主要電源點,而能源互聯網的應用將是解決微網系統並網和高效應用的主要技術方案。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能源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為清潔能源尤其是分布式清潔能源的發展帶來了可持續的發展空間。 在光伏電站領域,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愛康科技、林洋電子等。愛康科技(002610.SZ)是中國最大的光伏邊框、支架制造商,從2013年開始布局轉型電站運營,2014年完成電站建設近500MW。2014年愛康科技實現2.06億元的電力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69.35%。公司也是業內最積極的嘗試將創新金融手段應用於光伏電站融資的企業之一。愛康科技14年為旗下四子王旗20MW電站采取了8500萬的融資租賃。同時,愛康科技也積極尋求采取電站資產證券化的手段。公司繼14年發行10億定增後,15年計劃發行20億定增,繼續投入光伏電站的建設和收購上,擴大在整體電站運營規模。 林洋電子(601222.SH)是國內智能電表的領軍企業,在2014年進入光伏電站運營領域。公司在江蘇、安徽、山東都擁有很強的影響力,分布式光伏儲備項目豐富,具備持續開發電站的能力。2014年,公司完成光伏電站180MW並網,預計2015年公司可實現300MW左右的並網。另外,作為智能電表領域的龍頭企業,公司產品將來會在能源互聯網的智能采集領域獲得廣泛應用。 儲能將在能源互聯網中扮演多種重要角色 儲能儼然成為能源運行的重要一環 儲能是能源互聯網系統中重要組成部分,已被視為電網運行過程中“發-輸-配-用-儲”環節中的必要環節。 在能源互聯網結構中,儲能的功能將從單純的能源貯存上升為可再生能源輸出保證、能源交易市場基石、電網狀態即時調節器、孤網運行必要條件等多功能多角色綜合者。 只有當系統引入儲能裝置後,才有可能實現需求端管理、消除晝夜間峰谷差、平滑負荷等目標,既能有效利用電力設備、降低成本、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可提高系統運行穩定性、調節頻率補償負荷波動的手段。 我們判斷,能源互聯網中絕大多數功能都必須有儲能裝置的參與才可能真正發揮作用,儲能技術的應用也將給電力系統設計、規劃、調度、控制等方面帶來變革。 能源互聯網以下幾大特征以及目標必須有儲能技術參與才能夠得以實現 可再生能源發電安全並網及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隨機性、模糊性與波動性,大規模接入電網將造成沖擊並威脅其穩定運行,只有加入一定比例的儲能設施才能緩解沖擊並提高電力質量。可以預見,儲能將作為配套設施廣泛出現在各種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的建設中。能源互聯網能量來源地域性強,這也是可再生能源的一大特征。大量能源無法就地消納將造成巨大浪費和棄風棄光。為了高效收集使用能源,必須建立具備收-儲-輸功能的能源網絡節點。 大量“能源局域網”形成能源交易市場。能源互聯網是以大規模分布式發電為基礎,包含大量微型能源網絡,形成“能源局域網”。顯而易見,大部分能源局域網難以保證自發能源恰好滿足自身需求,因此彼此間能源交易將成為必然,儲能將成為“能倉”,確保能源市場有貨買賣。 儲能成為能源供給“節拍器”。能源互聯網另一大特征就是通過監控技術與IT技術對電網資源進行合理分配,提高利用效率。考慮到實際情況的複雜性,註定在合理分配資源的過程中將面臨大量需要短時間內改變電網運行狀態的情況。但是電網運行狀態具有一定隨機波動性,僅僅依靠發電端調整遠遠不夠,因此“快響應、精調節”的儲能技術將填補這一空白,確保能源保質保量送達用戶端。 能源互聯網安全機制需要儲能介入實現。能源互聯網具有極強自愈性,能低於較大沖擊與故障問題。在出現問題時,應當能主動隔離故障,必要時要孤島運行。當進行孤島運行時,儲能裝置將起到過渡作用,持續向用戶供電。 綠色能源互聯網需要新型儲能技術完成最後一步。能源互聯網應具有綠色環保的特點,這就意味著只有環境友好型儲能技術才能應用於能源互聯網中,這對儲能技術的發展做出了明確指示。 儲能技術目前是國家戰略發展的核心技術。在國內市場上,領先的龍頭企業有科陸電子、聖陽股份、陽光電源和南都電源等等。 智能終端:能源互聯網的末梢 在能源互聯網中,用電終端升級為智能終端,不僅繼續消費電力,更有望借助其儲能設備或分布式電源,扮演生產與消費雙重角色,集中式、單向的能源網絡實現向分布式的、雙向的、互動的開放式動態網絡的轉變。智能終端是能源互聯網的閉環,包括智能建築(包括智能家居、智慧樓宇)、交通系統電氣化等內容。 智能建築將終端細胞連上能源互聯網 智慧建築種類寬泛,既有涉及普通居民的智能家居,又有商業用智能樓宇,還包括大型戶外公共設施等。智能建築的提出將極大改善用戶端能源浪費情況,對能源合理使用和分配具有更深遠意義。 智能家居將在能源局域網中出現,大量獨立的智能家居組成智能社區,成為能源局域網中分布式能源的載體與消費端。 ![]() 智能家居以用戶住宅為平臺,兼備建築、網絡、自動設備與信息家電等功能,提供高效、環保、便利居住環境。 智能家居主要依托互聯網技術,對白色家電、黑色家電以及對外端口進行監視控制。通過其數據監控與網絡控制,將用戶用電習慣,能源消耗時間以及分布特點等數據即時反饋雲端處理系統,制定有針對性的用電計劃,合理規劃用電時間,避免非必要浪費和高峰期用電。 除此以外,智能家居還會參與能量生產端的控制,將對系統內分布式能源生產情況進行監控和信息采集,並及時反饋至能源局域網進行統一安排。考慮到可再生能源的波動隨機性,智能家居數據采集準確度與即時度對微網的穩定運行意義重大。 ![]() 智慧樓宇涉及更多設備、信息點和管理系統,其將安防、自控以及消防等系統交由統一平臺管理,具有節能高效的特點,將極大降低大型公共建築能耗。較智能家居而言,智慧樓宇系統更加複雜,其控制中心將對電梯、空調等設備進行監控,采集數據並進行分析整理,進行遠程控制。智慧樓宇另一工作重點在於通過合理控制達到節約成本和合理利用能源的目的,這需要系統匯總大量能耗數據,針對數據優化算法並專業分析,制定決策。智慧樓宇運行時間一般處於白天用電高峰期,涉及更多人群,如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耗電,對緩解高峰負荷壓力、降低運行成本意義重大。 新能源汽車及其充電終端,能源互聯網需要解決的另一課題 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增長,長期來看,能源汽車將取代傳統汽車成為能源互聯網中的又一用電終端。廣泛存在的充電樁分布式網絡,通過即插即用的方式是保證新能源汽車的能源需求。 ![]() 通過搭載雲管理智能系統,記錄、分析並預測電動汽車的用電行為,實現電網廣泛地協調管理,提高電網效率,解決大規模新能源汽車接入帶來的電網安全問題是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還可與智慧樓宇相互連接,作為儲能設備或分布式電源,實現主幹網與局域網之間的交互。 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交通系統的電氣化,是交通網絡與其他網絡融合的關鍵。在里夫金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設想中,能源互聯網最終目的是實現由集中式化石能源利用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轉變,而交通系統是化石能源用能大戶,推進交通系統的電氣化,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是能源互聯網的內在要求。 智能家居、智慧樓宇作為改變人們日常起居的顛覆性變革,無疑是能源互聯網中最具想象力、商業模式創新最值得期待的一環。但從技術儲備和政策扶持來看,交通系統電氣化無疑是步伐最快的,可謂智能終端先行者。 電力設備企業厚積薄發,跑步進場 電力設備企業厚積薄發,跑步進場自從2014年7月份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充電設施以來,國家電網、南方電網退出充電樁建設,各路資本紛紛湧入。而相關電力設備企業憑借相關的技術優勢和行業經驗,更是表現出眾,借此機會紛紛拓展新的業務,借此轉型。 ![]() 能源互聯網帶來新的機遇 能源互聯網帶來新的機遇能源互聯網的崛起意味著能源生態結構的改變。新的商業模式將改變既有利益者的結構,比如在新的生態環境下,國家電網的的壟斷地位將被削弱。而符合能源互聯網智能化、物聯化、市場化、民主化、去中心化特征的企業將獲得新的機遇。這些機遇體現在新的硬件建設帶來的設備需求、構建信息平臺過程中的增值服務以及電網開放中購售電的機會。 能源互聯網建設將帶來新一輪設備需求的盛宴 在新的經濟常態下,原有的電力總體上已經處於低速增長。但是,以燃煤為主的火力發電體系將逐漸讓位於以光伏和風電等清潔能源為主的分布式發電體系。 光伏和風電等電站建設將成為新的藍海,這其中不僅帶來設備如光伏組件和風機整機的需求量,同時建設和運營也是相關企業的布局重點。目前已經布局分布式能源的企業包括愛康科技、林洋電子、晶科、協鑫新能源等,也包括了風電企業如金風科技、遠景能源等。陽光電源等一批配件生產廠家也在應用系統建設過程中獲得新的訂單。 全球能源互聯離不開特高壓。比如規劃在2015年開建的13條特高壓線路預計拉動的投資超過3000億,GIS的主要生產廠家有中國西電(601179.SH)、平高電氣(600312.SH)等,變壓器的主要廠家有天威保變、特變電工(600089.SH)等。能源互聯網雖然對現有智能電網提出新的要求,但基本上還是會圍繞現有的智能電網架構展開,國電南瑞、四方股份、積成電子、許繼電氣、國電南自等在電網的自動化等領域已經積累較多經驗。另外,能源互聯網對數據采集提出新的要求,未來數據采集將主要依靠智能電表來實現,涉及企業有林洋電子、三星電氣、科陸電子、安科瑞等。 能源互聯網最終也將推動智能終端的發展,智能家居的發展將改變美的、格力甚至樂視、小米等家電互聯網企業的生態。智慧樓宇和智慧城市的建設未來也將成為能源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公司包括金智科技、東軟載波等。 交通系統的電氣化是汽車行業從傳統的化石汽車向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結果,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參與這一塊的發展,上市公司包括整車生產廠商如比亞迪、電機系統供應商信質電機、電池系統供應商天齊鋰業、電控系統如匯川技術等。同時部分企業也已經在布局分布式充電站的建設,像特銳德、易事特、科陸電子等。 來源:國信證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