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繼續博弈?希臘政府對周一談成協議不抱太大希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61

4221468668163519907_11n

希臘政府對周一能達成解決方案並不抱太大希望。

希臘媒體Ekathimerini周六晚報道稱,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周五晚主持了一個內閣會議,向部長們簡述與歐元區談判的進展。

此外,由於希臘政府可能在未來幾天需要向國際債權人妥協,齊普拉斯急於測試內閣成員的態度。包括能源部長Panayiotis Lafazanis在內的內閣成員堅持認為,希臘政府應該堅持對希臘選民做出的承諾。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周五德國政府高層和希臘政府發言人的表態讓市場看到了希臘債務問題的轉機,希臘股市開盤大漲8%。此前歐盟經濟與金融事務委員曾表示,下周一的歐元區財長會議是“決定性”的會議。

但Ekathimerini的報道顯示:

總體來看,希臘政府對周一能達成解決方案不抱太大希望。一位希臘政府消息源稱,“希臘政府邁出了一些積極的步伐,但是仍然有許多地方有待突破。”

消息源們堅稱,在勞動力市場監管、私有化和降低財政盈余等關鍵問題上,希臘政府不會願意讓步的。希臘人相信,談判各方能夠在行政改革、稅收體系和反腐等領域達成共識。

同樣悲觀的還有歐元集團主席Jeroen Dijsselbloem。他周五表示,他對於歐元集團很快和希臘達成協議感到“十分悲觀”。

Dijsselbloem是在接受荷蘭NOS廣播公司采訪並被問及周一希臘及歐元集團是否會取得實質性進展時做出上述表態的。

希臘人雄心壯誌,但是就他們現在的經濟狀況來說,我認為我們達成一致的概率有限。我並不知道周一能否有任何進展。我們需要見到希臘實質性的改革措施才能放貸,但是過去幾個月並未出現這樣的改變。協議的達成顯然需要希臘政府作出努力。

對此,希臘政府發言人Gavriil Sakellaridis表示,“希臘人應該明白,這是一次關鍵和艱難的談判,壓力是巨大的。我們會竭盡所能,以便周一能達成協議。”

他告訴SKAI電視臺:

即使我們周一沒有達成協議,我們相信總會有時間達成協議的,所以這不是問題。

然而,時間又是一個問題。因為只有時間才能裁決出誰是博弈的勝出者,正如英國《金融時報》報道:

希臘財長瓦魯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在和他的歐元區對手們玩什麽把戲?

密歇根大學政治學教授George Tsebelis稱,“最簡單的就是把它想象成一個誰是膽小鬼的遊戲。”就像兩位司機要從相反的方向通過一座只有一條車道的橋。他們心知肚明,誰先轉向,就等於承認讓對方通過。然而,如果兩個人都不避讓,結果就是撞車。於是,誰都表示拒絕讓道,以便恐嚇對方。Tsebelis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有動力向對方表示,自己是認真的。”

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麽齊普拉斯說,他不能接受延長現有援助項目等妥協辦法,因為那違背了他參選時對選民做出的承諾。以這種方式,他傳遞出來的信號就是,他不能“轉向讓道”。

通常,參與這種遊戲的玩家都會在別人亮牌以後跟著出招,試圖影響遊戲的最終結果。但是博弈論專家警告稱,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遊戲可能會以沒有人讓步告終。

如果參與方堅決不妥協,甚至演變成無法妥協,沒有人讓步的事情是有可能發生的。Syriza領導的希臘新政府正在艱難地試圖結束與國際債權人的沖突。

此外,對於不同的結果,玩家們面臨的代價是極具不確定性的。Tsebelis表示,“可觀地說,這件事的回報/代價並不清楚”,即便是在歐元區內,各國政府對於“希臘退歐”的代價也有不同看法。

 這種博弈帶來的另一個結果是,歐元區政客們可能會被迫懲罰希臘,即使他們知道這麽做對於自己國家來說也是痛苦的。

德國和其它債權人國家有動力威脅希臘,如果要對債務進行重新談判,將迫使它退出歐元區。理論上來說,這樣的威脅並不可信。希臘退歐會給歐元區所有國家造成傷害。因此,即便希臘要違約,其它成員國可能也不會希望讓它退歐。

然而,如果選擇寬恕希臘,又是在冒險鼓勵其它國家如法炮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傑·邁爾森(Roger B. Myerson)表示,“德國可能會認為,如果歐元區不對希臘做出懲罰,類似問題還會出現在西班牙和意大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401

全民公投會傳染 TTIP為什麽談成了也通不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517.html

災難總是一個接著一個。

盡管歐美高層對於在2016年底雙方如期完成“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系協定”(TTIP)談判仍表現得信心滿滿,但TTIP的命運並沒有看起來的那麽樂觀:簡而言之,即便TTIP談判完成,TTIP也難以在歐盟成員國家議會以及歐盟議會中順利通過,並且極有可能引發對TTIP的公投,而全民公投在歐盟各國具有傳染效應。

根據智庫“歐洲選舉觀察”最新的《TTIP前景》報告分析,TTIP文本泄露門事件的出現將對TTIP談判造成重大打擊,短期內就可以衡量這一事件對歐洲民意真正的影響,而在中期範圍內,這對選民們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上述報告顯示,除非盡早解決在德國、法國、奧地利等關鍵國家出現的民眾憂慮,否則將出現波及範圍極廣的“令人吃驚”的失敗。對於歐盟機構整體而言,這也意味著災難性的後果。

批準TTIP是複雜的技術活

通常而言,歐盟在同他國談判協定時可以“繞過”各成員國家議會。然而TTIP不同。

TTIP作為新一代貿易協定的旗幟,其中包含了上一代貿易協定中沒有的內容:投資協定。而歐盟在此類複合型協議方面並不具有充分授權,因此當技術談判結束後,在歐洲議會與各盟成員國議會都投票贊成TTIP的情況下,TTIP才可以生效。

不過到目前為止,大部分智庫和政府的分析都集中在TTP的技術談判上,造成了一個政治精英和利益攸關者對於TTIP的支持可以確保TTIP成功的假象,結果導致意外發生。這並非沒有出現過先例:2012年歐洲議會否決國際《反假冒貿易協議》(ACTA)就是例證。

而目前的反TTIP陣營所做的事情,同2012年反ACTA陣營所做的並沒有太多不同之處:被提名者都對公眾聲稱談判協議有問題且談判缺乏透明度。

目前,荷蘭的反TTIP陣營受到歐盟-烏克蘭全民公投結果的鼓勵,正在為TTIP的全民公投收集簽名。

令人感到憂慮的是,這種在荷蘭的發展近況並不是孤例。·在如德國和奧地利等國家,大部分公民目前強烈反對TTIP,而最終其結局也有可能向著荷蘭的模式發展。特別值得註意的是,奧地利目前的兩位總統候選人均反對TTIP。

為評估TTIP能否通過歐盟複雜的審批程序,上述報告分析了結合目前歐盟28國公民訴求以及各國在歐洲議會中代表立場的綜合數據,發現在關鍵國家中,其公民同該國在歐盟議會的議員之間的認知存在巨大鴻溝。

實際上大部分歐盟議會議員都支持TTIP,但是在一些歐美國家中,其公眾的主流意見卻恰恰相反:這一結論十分重要,因為該國的公眾意見將導致該國歐盟議會中的議員改變原有立場。

來源:歐洲選舉觀察

從數據來看,這種不相匹配更加明顯。譬如在英國、法國和希臘,其公眾就更加傾向於締結TTIP,而上述國家的歐洲議會議員就沒那麽大興趣(在圖中,僅28%的法國籍歐洲議會議員贊同TTIP,然而在法國有50%的公眾贊同TTIP)。

與此同時,更令人擔憂的是,那些議員暫時更多贊同TTIP而公眾強烈反對的國家,將成為決定TTIP未來的“搖擺國”。

從圖中可以看到,德國就是這樣的一個“搖擺國”。德國籍歐洲議會議員高度支持TTIP,支持率高達70%,然而德國公眾對TTIP的態度卻是全歐洲倒數第二的:僅有27%的德國公眾支持TTIP。另外,最不支持的是奧地利人,僅有22%奧地利人贊同TTIP。

全民公投的傳染效應

德國總理默克爾希望TTIP談判可以在2016年年底結束,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德國將在2017年面臨大選。目前不論是基督教民主聯盟(CDU)還是社會民主黨(SPD)都強烈感受到了來自極右翼黨派的威脅。盡管CDU和SPD都支持TTIP,他們的選民們越來越不買賬。

根據“歐洲選舉觀察”的德國選民深度觀察分析可以看到,CDU選民中只有30%支持TTIP,而CDU在歐洲議會中的議員卻是100%支持TTIP。

在SPD方面,僅有24%的SPD選民支持TTIP,而88%在歐洲議會匯總的SPD黨員支持TTIP。這種選民反對而黨派支持的局面已經受到了威脅:目前SPD的領導人、德國副總理暨經濟部長加布里爾在選情壓力之下,就對TTIP的批評聲不斷升級,並威脅如美方再不讓步,其做法可能導致TTIP談判失敗。

實際上,CDU和SPD的選民份額都受到了極右翼德國選擇黨(AfD)的蠶食,難民危機等因素影響,在不久前的德國聯邦州層面地方選舉中,德國選擇黨出人意料地大勝。在本月初AfD公布的黨綱中,AfD不僅反對歐盟建立統一銀行聯盟,而且還提出若歐盟未能推進改革,德國需退出歐盟及歐元區等。

在2017年9月德國大選時期,TTIP也正處於被批準過程之中。反TTIP陣營的訴求可能會導致默克爾所領導的CDU等大黨降低對TTIP的訴求和支持,從而導致德國選民向極右翼等政黨進一步分散。

歐洲選舉觀察列出了TTIP未來的兩種走向:其一,公投傳染。對TTIP進行公投並不是一件遙遠的事情,而且還會在歐盟各國中發生傳染效應,奧地利和荷蘭都是存在對TTIP公投可能性的國家。

其二,德國、法國等國領導人將選擇在布魯塞爾“私下”支持TTIP,但會在公開場合批評歐盟倡導TTIP的行為。上述報告認為,這種事情經常發生,而這將對歐美機構造成進一步打擊。

4月29日,美歐在紐約結束了TTIP第13輪談判,歐盟表示對於TTIP談判的目標是明確的,即在2016年底以前完成談判,並且實現這一目標是可行的。在幾天之後,TTIP談判文本遭泄露,而令普通歐洲消費者感到無比憤怒的是,這份泄露的包含13個章節的248頁TTIP談判文本顯示,他們所擔心的有關轉基因食品、令跨國公司強勢的“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ISDS)”等夢魘全都成真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70

雷軍和納德拉“私會”一年半後 小米和微軟談成一單大買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851.html

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在6月1日開啟了自上任以來的第二次中國之行。

這一次,納德拉的行程安排與2014年9月上任之初首度訪華頗為相似,與中國學生對話、在清華大學演講以及出席微軟相關峰會,而第二天的具體行程,納德拉會向一年半前一樣將飛抵深圳與包括OEM、ODM、IDH等硬件與軟件服務商在內的深圳創新技術生態圈(CTE)以及物聯網(IoT)合作夥伴。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9月那場安排相當緊湊的訪華行程中,納德拉和小米科技CEO雷軍進行了會面。雖然當時微軟方面只是表示,這只是納德拉本人的私人安排時間。

而這一次,納德拉再度來中國似乎是要展示下他和雷軍當年那場私下會面的成果。

今天的在微軟開發者大會上,納德拉宣布了與小米達成戰略合作夥伴,小米將在其手機和平板設備上預裝微軟Office和Skype等系列應用,今年9月之後出貨的主流小米設備都將參與預裝。另外,微軟和小米的合作還有專利交叉許可及轉讓協議方面的內容。

在此之前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小米將從微軟那里購買大約1500項專利,這對小米進軍國際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有很大的幫助。

而納德拉在微軟開發者大會上表示微軟和小米的合作還將拓展到國際市場上,包括印度和其它國家。對於雙方具體的合作形式,小米高級副總裁的王翔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該項合作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小米將在其安卓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預裝微軟Office和Skype;另一方面則是小米收購了微軟1500多項專利,並獲得了1000多項交叉專利許可。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這次合作中,小米收購了微軟1500多項專利,涵蓋無線通信、雲計算、多媒體等領域,交叉授權方面則涉及1000多項,小米主要給微軟授權了OS、手機、視頻和照相機等領域的專利技術。

只不過,因為有協議要求,小米方面這一次並沒有對外公布具體的購買價格。

2015年6月加盟小米的王翔此前的身份是高通大中華區總裁。王翔加盟小米之後知識產權戰略的定制和知識產權團隊的建設成為他主抓的重點。

作為加入小米以來對外公布的首個專利領域的重大合作,王翔強調此次合作為未來小米在高技術領域的專利合作和談判建立了樣板。

王翔坦言,專利購買不是簡單的買和賣,小米和微軟中間經過了艱苦的談判,歷經數月,來來回回涉及到“非常複雜的討論、評估和討價還價。”但此次合作和談判都是在“平等”和“共贏可持續”等兩項小米原則的基礎上進行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米和微軟的合作協議公布之後,“預裝Office和Skype”被解讀為可能會對WPS業務造成影響。畢竟,作為金山旗下的辦公軟件,WPS和雷軍關系密切。

而王翔對此的回應是:預裝主要是對用戶多樣性需求的滿足,並且考慮到小米移動端產品的境外用戶習慣,可能Office和Skype對他們來說更顯得熟悉。

“WPS一直以來都是小米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以後也是。這個協議不會動搖我們跟WPS的合作協議,我們給用戶提供多一個選擇。”王翔解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540

BIT為何8年未談成 中美貿易報告解密原因

當地時間1月9日,美國奧巴馬政府發布了任期內最後一份有關中美貿易的分析報告——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下稱“USTR”)遞交的近200頁的《中國執行世界貿易組織承諾2016年度報告》。該報告除了表揚奧巴馬政府執政期間同中國在貿易和投資方面取得的進展,還揭露了中美雙邊投資協定(下稱“BIT”)未能在其任期結束之前完成的原因。

外媒報道稱,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及其新的USTR班底如何看待此份報告內容,很可能關乎中美經貿未來關系發展態勢。目前特朗普所挑選的USTR候任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是一位老練的貿易談判代表和對華貿易“鷹派”。

入世15年中美雙贏

上述報告顯示,2015年,美國對中國貨物出口達到1160億美元,自2001年中國入世以來,增長了505%,成為美國在北美之外的最大貨物出口目的地;2015年,美國對華服務出口達到480億美元,自2001年以來增長了802%,中國的經濟改革對於中美來說實現了雙贏。

上述報告稱,如果中方能夠持續改革,將有利於中美經貿關系釋放潛力:一方面將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一方面則將令美方獲益,並促進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增長,以及中美貿易與投資關系平衡,進而幫助全球經濟實現增長。

該報告認為,雖然中國入世15年來逐漸朝向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方向,但中美貿易依然難免分歧。而在貿易執法方面,美國通過世貿組織(下稱“WTO”)發起的針對中國的貿易爭端調查數量也遠超其他WTO組織成員。

報告還指出,在2016年,中美在過剩產能和ICT產業等方面做出了有效溝通。譬如在過剩產能方面,中方承諾將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增強市場功能並鼓勵調整。在其中有關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上,我國國務院發布了有關“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的指導方針,並承諾采取進一步措施,確保在鋼鐵工業發展中具有更強的市場導向以提高效率,並在此過程中逐步減少過剩產能。

在1月11日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陸慷表態稱:“中美經貿關系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中美是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兩國經濟高度互補,開展互利共贏合作潛力巨大。經過將近40年的合作,它為中美雙方和兩國人民帶來了很多實實在在的經濟社會效益,比如增加就業等,同時也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動力。”

為何BIT仍未達成

自2008年始,中美BIT談判已經進行了8年之久,並立誌要達成一份“高質量”的雙邊投資協議,且在2016年奧巴馬政府任期結束之前屢次傳出加速消息。奧巴馬政府更是由美國財長盧多次親自放風表示,要在奧巴馬政府任期內完成BIT談判,且如果不能完成談判,也要盡力推動談判接近完成。

在上述報告中,USTR指出,中美持續尋求締結一項高標準的雙邊投資協定。2013年,中國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與美方開展BIT談判。但截至2016年12月,該談判仍在進行中。

該報告指出,在2016年12月,當中方全力同美方進行BIT談判時,中方仍未能夠決定是否可以“充分減少其投資限制,以便順利完成這些談判”。

實際上,特朗普的勝選很可能擾亂奧巴馬政府的正常腳步。就在特朗普當選之後,一位長期從事中美貿易的資深美商就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看來BIT短期達成是沒有希望了。

此前中國美國商會主席吉莫曼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指出,預期BIT將在2017年末或2018年初完成,“確實能夠預見,在2017年,將會有更多人關註雙邊貿易與投資關系的基本公平,也會有更多人關註美國公司是否獲得互惠待遇,來確保它們在華市場的機遇等同於中國在美國市場得到的機遇”。

而11月中旬在美國華盛頓出席第27屆中美商貿聯委會的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表示,在中美BIT談判最新負面清單出價中,中方在銀行、證券、保險、電信、文化、互聯網、汽車等美方關心的領域開放度都高於自貿試驗區。

美國去WTO投訴中國最主動

不過奧巴馬政府在這份報告中抱怨道,中美之間在貿易和投資關系中出現的許多問題都源於中方在經濟中的政策以及國企在經濟中的作用,導致了貿易扭曲以及貿易摩擦,而當中美無法進行有效對話時,美方也積極使用WTO爭端解決機制。

上述報告指出,自中國加入WTO以來,美國在WTO向中國提出了20例起訴案件,是WTO其他成員國對中國提出的WTO案件的兩倍多。

就在2016年12月底距離卸任僅剩一個月左右時間,奧巴馬政府在任內第15次向WTO投訴中國,指控中國通過關稅配額(TRQ)制度限制美國的大米、小麥和玉米等農產品進口,受影響產品總價值在35億美元左右。

僅在2016年一年,奧巴馬政府就在WTO向中方起訴了3項新的案件。而在過去8年中,美國在WTO針對貿易夥伴發起的24次法律行動中,超過一半目標都針對中國。在外界猜測特朗普上臺可能在對華貿易問題上采取強硬態度的背景下,奧巴馬政府此舉令局勢變得更加緊張。

美國副總統拜登則在美國第13次向WTO投訴中國時表示,在推行美國貿易法方面,這屆政府“比史上任何一屆政府都要更積極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86

TTIP三年沒談成 三小時達成的美歐“零關稅自貿區”協議現實麽?

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用近三個小時達成了一份細節不詳的意向性貿易協議:美歐雙方將朝著“零關稅、零非貿易壁壘和非汽車類工業產品零補貼”的目標共同努力。

不過,美歐間所謂的“零關稅”並非是空中樓閣。在美國奧巴馬政府時期,美歐就“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系協定”(TTIP)展開談判時,歐盟曾出價提議對超過97%的進口商品取消關稅,來換取美國對歐洲企業開放其政府采購系統,並有策略地修改其“買美國貨”的法案,但彼時的美國談判團隊並不為之所動。

與此同時,考慮到以往記錄,特朗普本身的態度也值得觀察。牛津經濟研究院美國經濟研究主管達克(Gregory Daco)在給第一財經記者的回複中表示,第一,此次零關稅自貿區協議僅具有象征意義上的重要性,缺乏細節令此次的成功僅成為了一個脆弱的“紳士協議”;第二,考慮到此前美國在同其他國家談判中表現出的反複行為,對未來的發展仍需謹慎關註,“雖然不想為跨大西洋關系的破冰潑涼水,但是我們也審慎地註意到,雙方均故意使用了含糊不清且極為籠統的言詞”。

對於相關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26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美、歐是世界上主要的經濟體和貿易夥伴。如果美歐能夠通過對話協商解決貿易上的分歧,能夠順應全球化潮流,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這不僅符合他們雙方的利益,對世界來說也是好事。“當然,我們也希望美歐有關努力和舉措符合多邊貿易規則,比如非歧視原則等。”

圖為2007-2017年歐盟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數據(來源:歐盟統計局)

汽車關稅獲“緩刑”

從白宮出來後,容克如釋重負。他對隨行的記者說,“雖然用了足足3個小時,但是我們還是做到了。”

此次容克得到了美方的兩點承諾:第一,在談判開始後,除非一方叫停談判,則雙方均將暫停對等互征關稅,容克暫時解除了汽車稅對歐洲的威脅;第二,特朗普方面承諾將重新評估現有鋼鋁關稅。

比起鋼鋁關稅,汽車稅更令歐盟擔憂。根據歐盟測算,歐盟受鋼鋁關稅影響的鋼鋁產品為64億歐元,而歐盟對美出口汽車和汽車零件出口到美國的價值每年則超過500億歐元。

5月23日,特朗普下令美國商務部對進口汽車及其進口零件進行所謂“232調查”, 即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授權,評估上述產品是否對美國造成國家安全威脅,責成美國商務部在2019年2月中旬之前完成上述調查。同時,由於歐盟對美國約32億美元商品實施的反制關稅已生效,作為反擊,特朗普表示如果歐盟不撤銷對美國的關稅和貿易壁壘,就將對所有歐盟對美出口的汽車施加20%的關稅。

作為回報,除前述“零關稅、零貿易壁壘、零補貼”的意向性協議之外,歐盟此次還承諾從美國進口更多的大豆以及液化天然氣。容克表示,“(歐盟)將會這樣做。”

他並表示,美歐必須合作“改寫”規則,而不是撕毀規則。對此,達克指出,除了承諾之外,宣布的協議中沒有涉及具體細節。

此前美國威脅要施加25%汽車關稅,歐盟則準備對從美國進口的200億美元商品進行關稅報複。如考慮到此次協議能避免這一場跨大西洋貿易戰,則這場會議和協議尚具一些象征上的意義。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全球商業和經濟項目總管奧斯特菲爾德(Bart Oosterveld)則指出,“避免災難並不能說是成功了。我認為我們看到的是一些基本對話的重啟。像大豆和液化天然氣這樣的個別項目並不十分重要。我不認為歐盟會同意在不討論鋼鋁問題的情況下,就對貿易條款進行重大修訂。”

特別是對於關心基於規則的全球貿易秩序的人而言,現在慶祝勝利還為時過早。他補充道。

特朗普的承諾靠得住嗎?

觀察人士均指出,鑒於特朗普在過去表現出的自相矛盾和反複無常,各方對於特朗普是不是一個可靠的交易對象仍存疑慮。

達克對此看法表示贊同。他指出,必須警告的是,之前已經觀察到這種類型的模式,即特朗普突然撤銷原先談好的協議,並再次對談判國家征收關稅,最終迫使談判對象針對美國實施“同等規模和強度”的貿易報複。

達克舉例指出,以近期美國對外談判的記錄可以看出,一條推文就可以阻止雙方之間的溝通,並迅速將事件升級為(對等)征收關稅。

為此,接下來的幾天和幾周對於確定美國政府與其歐洲談判方之間的溝通是否有效,以及是否會看到類似於TTIP重啟的討論將至關重要。達克表示,畢竟,若美歐在汽車和零部件產品上實施對等報複征稅,這將使兩個經濟體在2019年的經濟增長率均減少至少0.2個百分點。

在特朗普政府上臺之後,TTIP談判陷入“冷藏”之中。TTIP首輪談判於2013年啟動,根據此前計算,如達成TTIP,歐美雙方將建起世界最大自貿區,涵蓋全球約40%的經濟產出和50%的貿易活動。不過由於美國政府未能在換屆前完成談判,TTIP的談判在2016年陷入停滯:歐盟貿易司網站上有關的談判文本信息,就一直停留在2016年7月14日;而特朗普一上任,其團隊就把長期掛在白宮網站上的TTIP專題刪除幹凈了。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由於享受世貿組織(WTO)最惠國待遇,在關稅方面,美歐之間的關稅其實已經很低,平均低於3%,實際上即便是在美歐就TTIP進行談判時,也並不是以降低關稅為主要目的。

在此前的TTIP談判中,可以說美歐在繼續降低關稅談判中出價都很爽快,真正糾結的領域是有關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其中導致TTIP談判擱淺的原因在於,美歐團隊在金融服務市場準入、政府采購、地理標識以及 “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ISDS)”等重要條款上的談判都陷入了僵局,比如由於爭議過大,有關ISDS的談判從2014年3月開始就被凍結了。

另外,目前還看不清,歐盟想要通過TTIP進入美國政府采購市場的訴求,將如何與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的原則相調和。如前所述,談判TTIP,歐盟方面看上的就是美國巨大的政府采購市場:比如歐洲建築公司可以競標美國公路合同,以及美國警察系統在采購警車時可以采購寶馬。

然而要美國對歐洲企業開放其政府采購系統,美國就必須修改“買美國貨(Buy American)”法案,然比奧巴馬政府更甚的是,在2017年4月18日,特朗普簽署“買美國貨、雇美國人”行政令,這預示著美國不太可能在此方面做出額外的讓步,而歐盟此前對奧巴馬政府在政府采購市場準入方面的表現就已不夠滿意。

(實習記者林然對本文亦有貢獻)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小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5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