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奧巴馬:真正歷史巨人

1 : GS(14)@2015-03-26 00:32:39





■奧巴馬 資料圖片


李光耀與全球政商界均有交情,他的死訊傳出後,各地政府紛紛發文悼念,盡顯其德高望重。美國總統奧巴馬對李光耀離世「傷痛不已」,形容他是「真正歷史巨人」,亞洲事務的偉大戰略家,是位高瞻遠矚的領導人,畢生奉獻公職,又讚揚他協助自己制訂「亞太再平衡」政策。



習近平:中新關係奠基人

中國也高度評價李光耀,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新加坡總統陳慶炎致唁電時,稱李光耀是「中新關係奠基人」。外交部盛讚他是「兼具東方價值觀及國際視野的戰略家」,總理李克強則稱他的貢獻會載入史冊。台灣總統馬英九則感謝李光耀促成第一次「汪辜會談」,感念他在促進兩岸和平的貢獻。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昨午抵達新加坡駐港總領事館弔唁,向李光耀的遺照鞠躬,並在弔唁冊上簽名,向李光耀家人、包括李顯龍伉儷及新加坡人民致以最深切慰問。與李光耀相識多年的本港首富李嘉誠,昨日公開致李顯龍信件的撮要,指李光耀是「世罕其匹、東西一合的歷史巨人」。李嘉誠與新加坡淵源深厚,二○○三年更在李光耀八十大壽的宴會上坐其右首,被奉為上賓,他和次子李澤楷昨天已到了新加坡,出席李光耀私人追悼會。綜合外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24/190878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64

巨人三重唱麥青病逝

1 : GS(14)@2016-03-08 00:08:37

70年代與洪鐘和溫灼光組成「巨人三重唱」的前輩歌手麥青,上星期三(2日)因心臟衰竭病逝,享年75歲。麥青除唱歌外更有教唱歌,鍾叮噹、劉愷威、鄺文珣和李樂詩等都是其學生,而麥老師離世前仍有教合唱團,一生桃李滿門。記者昨致電麥青太太麥師母,她指事出突然說:「太突然,之前佢喺屋企沖涼重唱緊《南屏晚鐘》,沖完出嚟話有小小暈,之後就叫十字車送佢去醫院。」麥師母指麥老師本月31日在紅磡世界殯儀館設靈,翌日出殯。問心情可平復時,麥師母說:「要撐住,好多嘢要做!」採訪:戴彩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07/195191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161

4 呎11吋高的仁愛巨人

1 : GS(14)@2016-09-06 04:35:39

【本報訊】仁愛會195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創辦時,只有12個修女,現時有逾5,500人,在全球139個國家服務「窮人中的至貧」。德蘭修女(圖)只有4呎11吋高,卻在世界留下巨大的仁愛身影。


曾懷疑神的存在


從印度貧民、埃塞俄比亞饑民、切爾諾貝爾核災受害者、亞美尼亞地震災民到黎巴嫩貝魯特戰爭受害兒童,德蘭修女都去照顧。連得諾貝爾和平獎,她也要求取消晚宴,將錢捐給貧民,留給自己的財物只有一個水桶和兩套藍白色紗麗。「我們的使命是照顧飢餓、無衣蔽身、無家可歸、跛了腿、盲了眼,生了麻瘋的人,那些社會上沒人要、沒人愛、沒人照顧、被視為社會負累、所有人見之則避的人。」聽她一席話的英國廣播公司記者憶述說:「我見了活着的聖人。」1970年英國記者蒙格瑞奇(Malcolm Muggeridge)為德蘭修女拍紀錄片,更受她感染成為天主教徒。德蘭修女死後19年封聖,在現代天主教會屬最快之列,但也有波折。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將其封聖列入「快車道」,但期間她被揭信仰曾有動搖,在私人書信懷疑究竟有沒有神;仁愛會被指照顧病人條件差劣、資金不透明,她為拓展會務不惜跟獨裁者打交道,及對墮胎避孕的保守立場等爭議,加上若望保祿二世2005年逝世,令封聖進程慢下來,直到強調服務貧苦的方濟各2013年接任教宗,才再次加速,終在昨天封聖。英國廣播公司/《獨立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05/197605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578

【潮模拍戲】《進擊的巨人》擔正殺敵

1 : GS(14)@2016-09-27 07:14:43

■竇靖童(中)與水原希子老友鬼鬼。

水原希子的爸爸是美國人,媽媽是韓國人,她在兩歲時全家移民日本神戶居住,並於13歲入行做模特兒。2010年接拍村上春樹作品改編電影《挪威的森林》,成功踏上威尼斯影展的紅地毯,去年更在電影《進擊的巨人》擔任女主角,並躍升為日本潮流女王,之前只代言SPIRALGIRL及Sly等牌子,之後就成為Chanel11秋冬時裝巴黎騷座上客。近年水原希子到內地發展,早前卻連環得罪一班「玻璃心」網民,包括在Instagram讚友人的一張向天安門舉中指相片,以及在社交網貼達賴喇嘛著作《流亡中的自在》(Freedom in Exile)封面照被指支持藏獨,今年7月,更捲入趙薇電影《沒有別的愛》的政治風波,結果要拍片向內地人鞠躬道歉,閨蜜竇靖童為撐好姊妹嬲到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26/197815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126

【千呼萬喚】黑衣巨人落實以不敗配搭恢復比賽!

1 : GS(14)@2016-11-16 04:55:54

星期日(20日)沙田馬場草地跑道將有三項國際賽前哨戰舉行,包括馬會盃(2000米)、馬會一哩錦標(1600米)及馬會短途錦標(1200米)。馬會公佈共有四位外來騎師獲發牌照在該等賽事上陣,計為來自澳洲的布文及貝湯美,以及分別原籍法國及比利時的巫斯義及蘇銘倫。他們依例可於星期日其他場次出賽。貝湯美步步友 大摩 馬會短途錦標佳龍駒 大摩 馬會一哩錦標布文喜蓮獎星 大摩 馬會一哩錦標巫斯義 壯思飛 大摩 馬會一哩錦標蘇銘倫大印銀紙 高伯新 馬會一哩錦標上述各組人馬中,貝湯美與「步步友」、巫斯義與「壯思飛」、蘇銘倫與「大印銀紙」均曾合作出賽。其中外號黑衣巨人的「步步友」之前由貝湯美騎過兩次,分別贏田草1200及1600米,彼此默契不成疑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ports/art/20161115/198336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579

51.5吋長腿媽似巨人想挑戰世界第一

1 : GS(14)@2017-01-26 18:08:20

澳洲一名前模特兒擁有51.5吋長腿,子女形容她是「人肉摩天樓」,她也相信自己是世界第一長腿。39歲皮膚治療師卡羅琳(Caroline Arthur),是兩孩之母。她身高6呎2吋,雙腿長度佔了身高69%。她說自己腿長冠絕澳洲和美洲,好可能也是世界第一。根據《健力士紀錄大全》,俄羅斯地產經紀潘克拉托娃(Svetlana Pankratova)腿長1.32米(51.96吋),是全球最長腿女性。卡羅琳希望聯絡《健力士紀錄大全》,正式度一度腿長,與潘克拉托娃一較高下。卡羅琳15歲起當模特兒,許多長襪廣告都用上她的玉腿,但有得有失,她因為太高,不合澳洲標準,許多工作都接不到。卡羅琳一對子女遺傳了她的特點,13歲兒子高6呎2吋,15歲女兒全家最「細粒」,也有5呎9吋。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5/199082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136

巨人隊歡慶60周年主場摘分幫無家者「go home」

1 : GS(14)@2017-04-13 00:23:57

Go Giants!三藩市職棒巨人隊(San Francisco Giants)新球季周一開鑼,亦是在三藩市的第60個球季紀念。CEO貝爾(Larry Baer)宣佈,本季球隊每逢在主場摘下1分,就會捐出1,000美元(約7,800港元)給市內的無家者。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市面又再湧現一片片橙色的球衣海,4萬粉絲齊集AT&T公園觀看開球禮。紐約起家,之後立足三藩市的巨人隊陪伴居民走過半世紀,見證城市變遷,包括近年嚴重的無家者問題,加上主場亦位處其中一個無家者「重災」區域,當然不能忽視。據了解,目前三藩市約有8,000名無家者。球隊和民宿網絡平台Airbnb承諾今個賽季內,每次巨人在這兒取得1分(1 Run scored),便捐出1,000美元(約7,800港元)給慈善項目「?程回家」(Heading Home),終結無家者問題,尤其是兒童無家者。參與的還有Google和Hamilton Families等,最大手筆善款則來自Salesforce始創人貝尼奧夫(Lynne& Marc Benioff)夫婦,已解囊1,000萬美元(約7,800萬港元)。球迷利查姆(Todd Leacham)周一能重返球場觀賽,心情格外激動。作為單親爸爸的他原本更是路透社(Reuters)的財經新聞製作人,但在2010年的經濟衰退中遭公司裁員,被逼攜同幼女流落街頭長達8個月。「經歷過無家者生涯真的很瘋狂,特別是當你有子女。你自己就算再糟糕,也希望給她最好的。所以我選擇站出來支持這次活動。」慶幸他得到Hamilton Families提供糧食和短期酒店住宿,才能重整生活。相信這季只要巨人隊落力交出好成績,定能超額完成籌款目標3,000萬(約2.34億港元)這個數字。巨人粉絲們睇波之餘,也可參與善舉,詳情參閱捐款網站:https://hamiltonfamilies.org/sfgiants/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2/199881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261

《小巨人》收視創新高

1 : GS(14)@2017-05-18 02:08:28

日本TBS電視台起用長谷川博己、岡田將生、香川照之合演的新劇《小巨人》(圖)成績理想,故事揭開警界內部鬥爭及黑幕,由《半澤直樹》的伊與田英德擔任監製,周日播出的第五集錄得13.9%收視,創下開播以來新高。至於同季由相葉雅紀夥拍中山美穗的富士台「月9」檔重頭劇《貴族偵探》,雖然每集耗資690萬港元拍攝,但收視仍十分慘淡,有傳電視台待木村拓哉主演的10月新劇播畢後,便改播其他綜藝節目頂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516/200223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303

譚新強:台積電張忠謀退休 巨人的鞋不好穿

1 : GS(14)@2017-10-15 15:20:33

【明報專訊】台灣半導體之父、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終於宣布明年退休了,他對台積電、台灣以至全球科技界的貢獻是不容置疑的。整個邏輯芯片代工的營運模式都是他發明出來的。從前像美國的IBM和TI、日本的NEC和東芝等,都自己包辦由設計、製造到測試的一條龍工序。張忠謀的聰明在於察覺到如把這些工序分開給不同公司做,可大大提升效率和質量,更可釋放巨大的設計創意和靈活性。好比作家和出版社的關係,寫書的人毋須擁有自己的印刷機,只須專注寫好他的書,然後把印刷的事交給出版社就好了。

張董榮休的選時超好,正值他個人事業和台積電的巔峰。台積電是全球代工廠龍頭,市佔率高達60%,遠遠拋離GlobalFoundries、聯電和中芯等。今年3月台積電更首次超越Intel,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純半導體公司,超過1900億美元!

張董退休後,台積電的前景會否依然亮麗,未來會有哪些挑戰呢?接班人有兩位,劉德音當董事長,魏哲家當CEO,都非常有能力,但巨人留下來的鞋子不容易穿。公司的基礎已打得很好,未來多年的代工龍頭地位依然穩固。

臨別秋波,張忠謀還宣布將在台南科學園投資興建全球最先進、挑戰物理極限的3nm工廠,估計投資額高達200億美元,希望在5年後量產!這計劃對劉、魏兩位是個重大包袱,如3nm技術做得成功,還是會歸功於張忠謀的高瞻遠見;如不幸失敗的話,就必將承擔所有人的指罵。除此之外,公司亦計劃明年在南京開始量產16nm芯片,大大提高大陸半導體水平。

蘋果為最大客 西方市場地位穩

整體來說,未來幾年台積電的發展前景還是很好的。它的客戶非常多和分散,最大是蘋果,約佔15%。現在看來iPhone X的supercycle還非常強大,未來幾年在西方的市場地位穩如泰山。

第二個亮點就是台積電將非常受惠於AI和IoT的發展。Nvidia的黃仁勛簡直把張忠謀當為恩人,經常說如沒有台積電,他現在最多就是一家小公司的老闆。有人問他如果台灣出現地震或其他問題,台積電停產,Nvidia有沒有Plan B?黃仁勛的答案是沒有,全都押在台積電身上,多麼豪氣!現在Nvidia只佔台積電的收入約5%,AI增長迅速,未來幾年可升至跟蘋果差不多。連接上網的智能產品將以倍數增長,台積電必成為更多設計各樣智能芯片小公司所倚賴的代工廠。

5年量產3nm芯片不符現實

長遠我認為台積電還是會面對3個重要挑戰:

(1)最實際的問題仍是摩爾定律(Moore's Law)的盡頭到底在哪?張忠謀樂觀堅持摩爾定律仍可延續下去,只是放緩到3年一代,而極限可能在2nm。我就沒那麼樂觀,關鍵在EUV生產技術,到現時誰都未掌握好,台積電利用EUV的7nm+芯片量產時間表已從明年推到後年。台積電的技術路線圖一向都有些水分,它的3nm可能只等如Intel的5nm。就算如此,5年後就能量產3nm芯片是一個非常aggressive的目標,甚至乎不太現實。

(2)台積電把16nm技術帶到中國大陸,會否最後變成引狼入室?其實16nm已很先進,對比中芯要到今年底才能做到28nm。如明年真的能量產7nm芯片(用multi-patterning,非EUV),那麼16nm還可勉強說是落後兩代,如不成功,便只落後一代,有點危險。

雖說是會嚴守所謂「process technology」不落地的原則,就是「秘密配方」都保留在台灣,大陸方面只負責執行,不擔心那邊的員工把技術偷走。我的信心就沒那麼大,大陸有的是錢,人才也很多,就算限制台灣的工程師去大陸(韓國就是有記憶體工程師出境的限制),也未必能完全堵塞技術秘密外洩。

(3)我在思考邏輯芯片代工的生意模式是否亦已走近盡頭。台積電的收入和盈利雖仍在增長,但增速只約10%,遠低於今年記憶體生產商Hynix和Micron近翻倍的增速。明年預計NAND仍將增長40%,DRAM保持20%。三星集團明年的收入增長應超過10%,盈利更可能增長兩成。雖然台積電的市值超越了Intel,但其實三星的半導體部門才是真正全球收入和盈利最大的半導體龍頭!

股價料年內再升兩成

記憶體芯片跟邏輯不一樣,設計可說較簡單,所以毋須把設計和代工製造分開,但製造的工藝就更考究。三星和Micron永遠不會找台積電來做代工,反而三星會用從記憶體賺來的巨大盈利,投資在代工業務上,就是要挑戰台積電。所以如果台積電只繼續做邏輯芯片代工,而忽略在AI世代更重要的記憶體,可能是一個重要的戰略錯誤。早前東芝出售記憶體業務,據聞台積電在第一輪競投時表示有興趣,但很快就放棄,將來或會後悔。

近日資金有點輪動,張董的退休反成為股價突破的催化劑,升至237.5新台幣。今年升了不俗的35%,但仍遠落後於Hynix的98%和三星的53%。我預測台積電在一年內可再升兩成,亦將帶動台灣加權指數升穿12,495點,即27年前創下的歷史高位(從前台灣股市貼近日本走勢)!

(中環資產持有台積電、蘋果、Hynix、Micron、Nvidia及三星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82&issue=201710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564

龍淵子﹕騰訊PK阿里巨人之戰

1 : GS(14)@2017-12-18 03:35:02

【明報專訊】上星期,在浙江烏鎮的一頓晚宴揭示了一場中國互聯網巨人未來的戰爭,當然這戰爭指的是良性競爭。這晚宴幾乎雲集了中國大部分的互聯網新科技公司領軍人物,晚宴居中的是騰訊(0700)馬化騰,旁邊有京東、網易、小米……可缺了老大阿里馬雲。媒體訪問馬雲,答案貌似灑脫,可也掩飾不了道長內心的酸,正常,這什麼意思?合起來孤立我嗎?哈哈,可能真是你太強了,不孤立你孤立誰。龍淵子覺得阿里騰訊未來兩三年肯定會短兵相接。

最近高鑫零售(6808)在港交所公告稱,淘寶中國提出強制無條件現金要約,以收購高鑫零售全部已發行股份,要約價6.5港元。隨後媒體報道,騰訊將重金入股永輝超市旗下生鮮超市超級物種,目前交易已完成。「新零售」板塊彷彿被這兩個重磅消息引爆,新零售戰場進入白熱化階段。

新零售戰場白熱化 爭先收購實體店

BAT三巨頭中,百度已經掉隊了。 去年,騰訊控股總營收1519億元,淨利潤414億元,今年一季度飈高50%以上;阿里巴巴則顯示總營收1583億元,今年第一季度增速達60%,全年淨利潤579億元。 與騰訊服務普通網民不同,阿里最初提供的是面向商戶的B2B業務,儘管借助淘寶和支付寶,阿里現在直接對接到千家萬戶的消費者,但從其業務發展的重點來看,搭建商業基礎設施,為生意人打造良性循環的生態,仍是其真正的野心。

騰訊發家,最早從做運營商增值服務,後來是QQ,最後才是遊戲,從找到社交+游戲賺錢套路開始,基本上就一路躺着掙錢,除了張小龍的微信,騰訊所有的產品全部都是圍繞社交導流遊戲來賺錢。視頻業務可能例外,但視頻暫時也不賺錢。

騰訊在社交領域堪稱獨孤求敗,阿里仍不能高枕無憂。從慧聰、中國制造、環球資源,再到ebay、卓越、亞馬遜、京東、當當、唯品會,阿里的升級之路充滿了攔路虎,好不容易挺到了今天,微信支付又來攪局。雖然兩大巨頭的業務重疊還不明顯,但競爭早就開始了。

業務重疊雖不明顯 競爭已開始

舉個例子來說,騰訊和摩拜達成合作,阿里巴巴就拉攏了ofo、永安行、哈羅單車,開通支付寶免押金騎行服務。

馬雲提出了五個新概念:「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雖然到2016年底,電商佔比仍高達86%,但其他業務開始發飈。比如阿里雲,連續第8個季度營收保持三位數增幅,全年收入67億元,菜鳥網絡到2016年底,日均投遞包裹近6000萬個,並早已開始佈局海外,這可不是純物流設施佈局,而是與計算能力結合、提前匹配需求的投送能力。

在文化娛樂方面,從阿里影業(1060)、優酷土豆到UC,阿里快速佈局,去年有接近300%的收入增速,總額達39億元。

與阿里對接的螞蟻金服,估值已突破600億美元。至於上游實體,阿里雲的雲計算平台和大數據處理能力,還有阿里電商天貓淘寶的平台能力,同時引入銀杏谷資本、雲鋒基金、豬八戒網、洛可可等企業為創業者提供全鏈路創新創業服務。

騰訊的崛起,從產品開始。微信用戶已達9億多,手中全國最多最活躍的用戶,是騰訊一切溢價和想象空間的來源。騰訊的盈利大頭,始終是遊戲,從PC時代,到手機時代,從來如此。2017年第一季度,網遊收入佔比近55%。利潤上,也是絕對支柱。不過,近年來,騰訊也開始佈局傳統業務之外的拓展,包括人工智能、AI雲服務和全球化佈局。

兩者路線不同 市場大可各據一方

騰訊雲已經開放硅谷數據中心,並宣布將於年內陸續新增德國法蘭克福、韓國首爾、印度孟買、俄羅斯莫斯科等四大海外數據中心,同時還會完成美國硅谷和香港數據中心的擴建,以進一步滿足區內客戶對雲計算服務的增長需求。 今年第一季度,騰訊包含支付和雲服務在內的「其他業務收入」達到76億元,首次超過網絡廣告。

阿里巴巴延伸的是服務能力,騰訊延伸的是變現能力。兩大巨頭,分別走着不同的路。誰更牛,現在沒答案,龍淵子的答案就是太平洋之大容得下兩個巨人。人家美國一個3億多人口的國家,都可以有五六家5000億美金市值的科網巨人——FAANG。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023&issue=201712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