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證券(601377.SH)9月29日晚公告稱,公司所屬企業興證國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興證國際”)在香港聯交所創業板上市獲批。興證國際方面發給《第一財經日報》的資料顯示,公司將在9月30日正式啟動IPO招股。
這是繼光大證券、東方證券、招商證券之後,年內第四起內資券商赴港上市的案例,也是內資券商分拆子公司H股上市的首例。目前,長江證券也公布了分拆子公司在港上市的計劃,中國平安則透露擬分拆平安證券上市。
興證國際在港招股
去年12月興業證券發布的一則公告,透露了興證國際(8407.HK)赴港上市的動作。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已審議通過了初步工作方案,興證國際正在開展分拆上市前相關重組工作。
資料顯示,興證國際是興業證券在香港設立的海外業務平臺,於2012年5月正式開業。業務發展和資質方面,在創立之初,興證國際主要以傳統經紀及保證金融資業務為主。目前,公司業務條線已擴展到包括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證券自營及私人財富管理等多領域;架構上則設有興證國際證券、興證國際期貨、興證國際融資、興證國際資產管理、興證國際財務、興證國際投資和興證國際私人財富管理等7家全資子公司。
首次嘗鮮內資券商分拆子公司境外上市,興證國際此次上市方案也引發了行業關註。具體步驟上,將通過“重組+增資”兩步走,興證國際實現了此次的境外上市。
據此前公告,興證國際作為上市主體,將承接興證(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興證金控”)持有的各附屬業務公司股權。按照香港市場的通行做法,雙方各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全資子公司,並完成業務和資產的轉讓。
隨後,興證國際還迎來股權架構的上市前調整。
一方面,興業證券通過興證金控對興證國際進行增資。增資完成後,母公司興業證券的控股比例不低於興證國際境外上市前總股本的68%。而另一方面,為完善興證國際的治理結構和激勵機制,母公司還通過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引入第三方投資者方式對興證國際進行增資擴股。兩種增資方式對應的持股比例,將分別不超過興證國際上市前總股本的10%、22%。
附:興證國際完成重組及增資後的股權結構
經歷“兩步走”後,興證國際在9月30日啟動招股。興證國際方面表示,此次招股價區間在1.18港元至1.39港元,募集金額規模約為11.8億港元至13.9億港元。按此前公告的規劃,此次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增加興證國際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擴大業務規模。
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潮起
內資券商赴港上市在近兩年漸成趨勢,目前已完成A+H股架構的內資券商已包括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光大證券和東方證券。本月,招商證券、國泰君安、中信建投也先後發布公告,公布H股上市計劃。
與整體赴港上市不同,興業證券此次選擇分拆子公司的形式。興業證券方面對此曾表示,境外上市將為興證國際獲取獨立融資平臺、提升海外市場影響力、吸引專業人才加盟,在香港以及其他海外地區更好地發展證券業務。同時,母公司也能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其他業務板塊,促進公司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和可持續發展。
這一模式也在內資券商中迅速得到呼應。今年8月9日,長江證券公告稱,擬長證國際金融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募集資金擬用於增加長證國際金融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擴大業務規模。與興證國際的上市方案類似,長證國際金融將作為擬上市主體,承接長江香港目前持有的各附屬業務公司股權。
內資券商分拆子公司的趨勢或還將進一步推進,而在興證國際的上市方案中也透露了這一操作的相關標準。
據興業證券此前公告,在證監會《關於規範境內上市公司所屬企業到境外上市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有關上市公司所屬企業到境外上市具有明確條件約束。其中包括上市公司在最近三年連續盈利,且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此外,上市公司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內發行股份及募集資金投向的業務和資產,應未作為對所屬企業的出資申請境外上市。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合並報表中按權益享有的所屬企業的凈利潤和凈資產,應未超過上市公司合並報表凈利潤的50%、凈資產的30%。
同時,上市公司與所屬企業不存在同業競爭,且資產、財務獨立,經理人員不存在交叉任職。上市公司及所屬企業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關聯人員持有所屬企業的股份,未超過所屬企業到境外上市前總股本的10%。上市公司也不能存在資金、資產被具有實際控制權的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及其關聯人占用的情形,或其他損害公司利益的重大關聯交易。
基金子公司正在等待“兩規”的最後落地。
針對基金子公司“兩規”的征求意見稿下發已有時日。有消息稱,《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暫行規定》(簡稱“《風控指標管理規定》”)有望於不久落地。
有基金公司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並沒有得到確切的消息,目前在等待這兩個規定的正式出臺,“但是根據征求意見稿來看,管理規模較大的一些基金子公司會有業務收縮的壓力。”
對基金子公司的監管加強並非新的風向,對其業務的管理確早有趨嚴的要求。“兩規”作為基金子公司管理的基本性法規文件,將標誌著基金子公司進入規範發展時代。
或有業務收縮壓力
2012年以來,基金子公司發展迅速,由於“類信托”產品推行具有更高收益率,且與銀行合作時不受銀信合作監管的限制,使得信托行業受到較大的沖擊。年初來,管理層針對資本市場的系列政策頻出,“正本清源、穩中求進”的基調也貫穿在對基金子公司的監管中。
基金子公司規模以通道業務為主,主動管理能力有限,發展有可能後勁不足在子公司發展過程中被業內逐漸意識到。
可以看到的是,基金子公司在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構建多層次金融服務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一些問題和風險也日益暴露。
雖然基金子公司截至7月末的資產管理規模已經突破11萬億元,但一直沒有正式的監管法規性文件。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以來,基金子公司業務從起步到騰飛,而監管政策並未專門出臺管理辦法。
“資管八條底線”及《基金子公司風控指引》使基金子公司業務發展受限。根據規定,基金子公司新開展的通道類業務均需按照要求(最高3%)計算風險資本,並根據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全部管理費收入的10%計提風險準備金。而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控體系,要求基金專戶子公司應當持續滿足四項風控指標:凈資本不低於1億元,不低於風險資本的100%,不低於凈資產的40%,不低於負債的20%,同時從資產端和負債端以及絕對數值端控制規模。
北京一家基金子公司負責人指出,目前根據征求意見稿來看,管理規模較大的一些基金子公司會有業務收縮的壓力。
“保住規模沒有什麽具體有效的辦法,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增資,因為這是一個硬標準,可能會有一個滯後效應。”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副總分析稱。
《風控指標管理規定》的出臺要求專戶子公司於2016年1月1日前開展的業務可繼續存續,2016年1月1日後新開展的業務將按新規計算風險資本,並根據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費收入計提準備金。
“目前還沒聽到這兩份文件要落地的消息,不過臨近年末,應該不會再拖太久了。”上述副總表示。
考慮資本補充
由於不受風險資本和凈資本約束,近年來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規模急速提升,其中通道類業務占比約為70%。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為適應即將到來的監管新政,不少基金子公司已在調整業務布局,包括對資本金補充事宜進行籌劃等。
隨著《風控指標管理規定》的落實,新開展資管計劃的存續期到期後,基金子公司風險資本將會增加,現有的凈資本無法滿足風控指標的要求。有分析人士便認為,未來部分基金公司將會縮減通道業務規模,資金充裕的大股東可能會選擇補充資本金。
“征求意見稿發出後,公司目前一直在研究相關業務,資本補充也在考慮之中。”上述北京基金子公司負責人透露。
“基金子公司未來轉型的方向,有資產證券化、股權投資等方向,資產證券化難度也還好。”一家銀行系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因為考慮到轉型,未來往真正意義上的資產管理的方向發展,所以不一定把規模看得太重。”
“去杠桿化是監管的大勢所趨,無論是銀行還是保險及證券,都是在去杠桿化。適應監管的需要,我們也在做相應的去杠桿化的轉型。”上述北京基金子公司負責人也向本報記者表示。
華泰證券非銀分析師羅毅等認為,未來隨著政策的完善,基金子公司資金端優勢將減弱,通道類業務空間或被壓縮。為尋求長期核心競爭力,基金子公司或回歸資管業務本源,由“被動”的通道業務轉向“主動”的資產管理或將成為未來主流趨勢。
10月20日,興業證券(601377.SH)子公司興證國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興證國際”)在香港聯交所創業板正式掛牌交易,成為首例內資券商在H股拆分子公司上市的案例,而這也是繼光大證券、東方證券、招商證券之後,年內第四起內資券商赴港上市的案例。
數據顯示,交易首日,興證國際(8407.HK)收報1.34元,總交易量8003萬股,成交額1.08億元,守住上市價1.33元。
興業證券方面提供資料表示,本次興證國際公開公開發售定價為1.33港元,發行的股數為10億股(不含超額配售),發行完成後已發行股本增加至40億股。發行香港公開發售股份1億股,國際發售股份9億股。
《第一財經日報》了解,興證國際目前的業務收入來源主要依靠經紀及相關業務的收入,而資產管理、投資銀行等業務收入占比較小。公司對經紀業務依賴較大,仍面臨業務結構調整壓力。
從長期來看,對於券商而言,由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和投行業務帶來的傭金、管理費、承銷費等收費型業務所帶來的收入,受市場波動的影響較大,且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各類收費型業務的費率呈現逐步下滑的趨勢,傳統的收費型業務的利潤空間將被壓縮。
對此,興業證券方面表示,興證國際將將積極推動業務綜合化的轉型,在傳統收費型業務均衡發展的基礎上,加大固定收益、結構性融資等資本中介業務的發展。推動公司由傳統證券公司向現代投行轉型。
搜狐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一份8K文件,它在文件中稱,公司旗下的間接全資子公司“北京搜狐新媒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暢遊旗下的間接全資子公司“北京暢遊天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簽署了一項貸款協議。
文件顯示,搜狐新媒體將不定期向暢遊天下借款,借款總額不超過10億元人民幣(約合1.5億美元),年利率為6%。協議規定,搜狐新媒體首次提出借款的要求必須在2016年12月31日或之前提出,之後提出的借款要求必須在首次要求提出後的一年內提出。每筆借款的本金和應付利息的到期日為每筆借款發生之日的一年之後。
據悉,搜狐將把這筆資金用於公司運營,但是不包括暢遊和搜狗業務。
此外,搜狐間接全資子公司、暢遊直接母公司“搜狐遊戲有限公司”還與暢遊達成了股權質押協議。根據協議規定,暢遊遊戲有限公司承諾將其持有的11386228股暢遊B股普通股質押給暢遊,幫助搜狐新媒體獲得貸款。
而搜狐目前單季度的虧損仍在持續擴大。
10月24日,搜狐發布第三季度財報稱,截至9月30日,搜狐第三季度營收為4.11億美元,同比下滑21%,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計算,歸屬於搜狐的凈虧損為75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凈利潤3900萬美元轉虧。 其中搜狐網絡遊戲營收為9900萬美元,同比下滑35%。暢遊業務凈利潤環比上個季度有所回升,但同比去年也出現下滑。三季度財報顯示,歸屬於暢遊的non-GAAP(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4600萬美元。
最重要的子公司拒不提供財務資料,上市公司只能變更季報財務核算方式。與鮮言爭奪數月之後,匹凸匹似乎已徹底在荊門漢通置業有限公司(下稱“荊門漢通”)控制權之爭中落敗。
匹凸匹10月30日批露的2016年三季報顯示,荊門漢通拒不提供三季度財務資料。匹凸匹因此改變財務核算方法,將其這家最重要的子公司,在合並報表中改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從而導致上市公司當期賬面貨幣資金、存貨、固定資產等大幅調減。次日,匹凸匹財務總監李艷蹊蹺辭職。李艷的另一個身份,恰恰是荊門漢通的董事,並在鮮言控制的多家企業任職。
匹凸匹與鮮言的荊門漢通控制權之爭,沖突不斷卻又充滿曖昧。2015年11月開始,短短一個多月內,匹凸匹對荊門漢通實施了出售、解散、增資等眼花繚亂的騰挪,直至鮮言實際控制荊門漢通,雙方由此發生沖突。在此過程中,雙方雖然相互訴訟,卻又往頻繁進行資金、資產交易等往來。
喪失控制權?
10月30日披露的三季報,對匹凸匹來說,顯得有些尷尬。在三季報中,匹凸匹首先提示,由於財務核算方法改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其三季報財務數據不包含荊門漢通數據。除了荊門漢通外,其董事會、全體董事保證三季報的真實性。
三季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匹凸匹營業收入5446萬元,凈利潤虧損4151萬元,虧損額比去年同期增加910萬元,同比下降14.02%。去年同期,該公司營業收入為-6744元,虧損3641.23萬元。財務核算方式改變的影響,表現尚不明顯。
匹凸匹稱,出現這種情況,要是荊門漢通核算方法變更所致。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荊門漢通拒不提供三季度財務數據。匹凸匹公告稱,截至10月30日,經公司多次催要,荊門漢通始終未提供第三季度財務數據,因此三季報財務數據未納入荊門漢通的數據,財務核算方法變更為可出售金融資產。
匹凸匹與荊門漢通的齟齬,始於後者兩家子公司今年6月增資。按照匹凸匹的說法,今年7月6日,公司突然收到荊門漢通的通知,後者子公司荊門漢達實業有限公司(下稱“荊門漢達”)、湖北漢佳置業有限公司(下稱“湖北漢佳”)完成增資,並於6月28日完成工商變更登記,增資對方為深圳柯塞威大數據有限公司(下稱“柯塞威大數據”)、深圳柯塞威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柯塞威網絡科技”),增資額6000萬元、3000萬元。自此之後,雙方便沖突不斷。
根據披露,匹凸匹持有荊門漢通42%股權,深圳柯賽威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柯賽威信息”)持股比例為40%,成都萬泰置業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8%,但柯賽威信息所持股權的表決權,亦由將匹凸匹行使。因此,荊門漢通為匹凸匹合並報表的控股子公司。
作為最重要的資產,荊門漢通對匹凸匹至關重要。根據年報披露數據示,荊門漢通2015年營業收入為2104.58萬元,為該公司營業收入的全部來源。2016年半年顯示,匹凸匹還向荊門漢通提供余額3.12億元的借款。
財務方式的變更,對匹凸匹的影響巨大。三季度財務報表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匹凸匹賬面貨幣資金6851萬元,比年初大幅減少52.71%;其他應收款4.58億元,較年初大幅增加4.38億元,增幅超過21倍。此外,存貨、固定資產也較年初大幅減少89.54%、63.88%。荊門漢通的資產、負債,已不再體現在匹凸匹的財務報表中。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荊門漢通對於匹凸匹的營收至關重要,匹凸匹並未在荊門漢通派任人員。資料顯示,荊門漢通由鮮言擔任董事長,荊門漢達、湖北漢佳增資,正是鮮言主持下完成,但當時其已從匹凸匹辭職。另外兩名董事李艷、史潔,是鮮言控制匹凸匹時的管理層成員,並與鮮言存在關聯關系。匹凸匹也指責稱,湖北漢佳、荊門漢達增資,未進行資產評估,亦未經上市公司同意。
這似乎表明,荊門漢達、湖北漢佳增資時,匹凸匹就已失去對荊門漢通的掌控。此次荊門漢通拒不提供三季度財務資料,是否表明匹凸匹已經失去對該公司的控制?而匹凸匹又已承認這一現實?
“從法律關系上來說,會計方式的變更,不會涉及到所有權的變動。”廣東環宇京茂律師事務所律師劉華浩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匹凸匹上述做法,可能是因為無法獲得充分完整的數據,不得已改變會計核算方法,並不是控制權的喪失。
對於這一情況,監管部門已經開始註意。10月31日,上證所發出問詢函,要求匹凸匹披露上市會計處理對三季度、2016年全年損益的影響,並請年審會計師發表意見。請你公司結合本次三季報披露情況,說明對荊門漢通是否還具有控制力,並提供相應的證據。11月1日,本報記者向匹凸匹董秘吳延坤了解該公司對此事的態度,但對方沒有正面回複。
資產爭奪戰真相
鮮艷在荊門漢通進行的一系列騰挪,以及與匹凸匹進行的多項交易,使得外界對於雙方的真實關系一直充滿外了疑竇。
回顧匹凸匹、鮮言對荊門漢通,經歷了出售、解散、增資等複雜過程,整個事件也另有玄機。出售、解散荊門漢通,都是在鮮言控制匹凸匹期間進行。2015年11月3日,匹凸匹因擬出售資產,進行重組停牌。當年11月24日,該公司宣布終止重組,出售資產為名下房企,但因為荊門漢通主要原因是無力投資開發,無法正常經營。公司決定解散荊門漢通。
去年12月9日,因股東大會表決時未能通過,解散荊門漢通的計劃未能實施。八天後,該公司又決定,由柯賽威信息對荊門漢通增資,並持股40%。
由此可見,鮮言在荊門漢通爭奪戰中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隨後,匹凸匹、鮮言進行了一系列眼花繚亂的騰挪。2015月12月28日,鮮言將所持匹凸匹全部股份,轉讓給上海五牛基金,總價為8億元,隨後辭去匹凸匹董事、董秘等一切職務,但荊門漢通卻成為聯系鮮言、匹凸匹之間的通道。
今年3月28日,匹凸匹持股42%的子公司荊門漢通決定,成立荊門漢達、湖北漢佳兩家全資子公司。隨後,荊門漢通將名下的兩幅土地,過戶至荊門漢達、湖北漢佳公司名下。今年6月,又引入柯塞威大數據、柯塞威網絡科技,成為荊門漢達、湖北漢佳持股75%的股東。
由此,實際持有荊門漢通40%股權的鮮言,便成為湖北漢佳、荊門漢達的實際控制人。但在今年7月6日,匹凸匹得知此事後,要求荊門漢通撤銷相關增資決議,並於7月11日起訴荊門漢通、鮮言、荊門漢達、柯塞威大數據,並要求賠償損失1.98億元。
就在匹凸匹起訴鮮言、荊門漢通等的同一天,鮮言也起訴了荊門漢達。9月28日,匹凸匹披露稱,柯塞威大數據已經起訴,要求荊門漢達賠償其1億元損失,並將荊門漢通、匹凸匹列為第三人,理由是撤銷增資損害了柯塞威大數據的權益。但蹊蹺的是,7月28日,荊門漢通股東會議撤銷增資議案,正是由鮮言主持進行。
有投資者認為,鮮言的上述做法,存在轉移資產的懸疑,而匹凸匹與在其中充當的角色,也迷霧重重。公告顯示,7月11日起訴鮮言之後,匹凸匹直到9月13日才披露此事。在此期間的8月19日,匹凸匹還以1億元的價格,向鮮言控制的企業出售資產。
與此同時,雖然荊門漢通已作出撤銷增資決定,但至今卻仍未辦理工商變更。9月28日,匹凸匹公告稱,雙已就撤銷上述兩公司增資達成一致,但辦理撤銷增資工商登記,尚需與荊門東寶區法院、工商部門溝通。
匹凸匹披露2016年三季報的關鍵時間,發生了一系列人事變動。10月31日,匹凸匹公告稱,該公司近日收到財務總監李艷的辭職報告,李艷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財務總監職務,其辭職報告自送達公司董事會時生效。
李艷的角色至為關鍵。除了匹凸匹財務總監一職外,其與鮮言關系密切。“天眼查”資料顯示,李艷還擔任荊門漢通董事。此外,李艷還是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深圳)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深圳柯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這兩家公司均為鮮言控制,分別出資100%、99%。
【相關】
據中新社報道,記者從國美獲悉,國美在線、國美+、國美海外購及國美管家四大子公司將合並,組建全新的國美互聯網生態(分享)科技公司,統一入口。
國美電器CFO方巍兼任新公司CEO一職,負責推動國美互聯網整合與轉型,宋永柱擔任公司總裁,負責公司日常運營。李俊濤不再擔任國美在線CEO一職,他和原國美在線COO何陽青將擔任國美集團高級副總裁,繼續為新互聯網公司提供支持。
國美方面表示,未來新的技術型領導,會通過技術和產品推動科技平臺發展,讓國美在線從單一電商平臺轉變為用戶為王,產品為王,流量為王,三位一體的系統集成商和方案提供商。
方巍表示,新公司成立後,首先就是在2個月內推出國美超級APP,搶占移動互聯網風口,超級APP將以國美在線APP為中心,加入海外購商品,國美管家的服務,國美+的社交、分享功能,形成國美移動端唯一入口。其次,新公司要在明年6月前完成與線下門店數據訂單全面打通,成為國美集團唯一的數字化平臺。
以嶺藥業11月22日晚間公告,近日接到石家莊市大氣汙染防治調度令。調度令要求“全市所有制藥企業全部停產,未經市政府批準不得複工生產”。公司已按要求研究制定了相關生產調控措施。現經石家莊市高新區有關部門同意,公司使用揮發性有機溶劑的提取車間醇提工序停工,其他不涉及使用揮發性有機溶劑的工序不停工。公司產品目前庫存充足,短期內不會對市場銷售造成不利影響。
當日有媒體報道,常山藥業董秘稱,目前公司並未涉及任何停產事項,並不在停產要求劃分的範圍內。而石家莊市其他藥企類上市公司,得到的說法卻是,石家莊針對藥企的停產令,並非“一刀切”。
此前,華北制藥、石藥集團及石四藥集團等多家石家莊上市公司相繼公告,宣布擬停產消息,引發市場廣泛關註。
廣田集團11月22日晚間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廣田智能擬引入戰略投資者恒騰網絡,整合兩家公司的力量做大做強廣田智能的智慧家居業務。
廣田智能部分股東擬向恒騰網絡轉讓51.6%的股權,在股權轉讓過程中,公司將放棄有關股權轉讓的優先認購權。
本次轉讓前,廣田集團持有廣田智能41%股權,為廣田智能第一大股東和控股股東。股權轉讓完成後,恒騰網絡將持有廣田智能51.6%股權,廣田集團持有廣田智能41%股權,其他股東持有7.4%股權,恒騰網絡成為廣田智能第一 大股東和控股股東。截至2015年底,廣田智能資產總額4,607.94萬元,所有者權益 4,140.23 萬元。2015年度廣田智能實現凈利潤-493.73萬元。
恒騰網絡集團有限公司1997年於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是中國恒大集團與騰訊控股有限公司聯合控股的互聯網社區服務整合運營商,為社區住戶提供一站式智能生活體驗。恒騰網絡構建“3+2+X”的業務布局,即以物業服務、鄰里社交、生活服務三大板塊為基礎,互聯網家居、社區金融兩大增值板塊為兩翼,未來還將結合用戶居住需求衍生更多服務板塊。
公告也提示,恒騰網絡尚需對廣田智能開展盡職調查,調查結論尚未確定;同時本次股權轉讓尚需香港聯交所審核批準,因此該股權轉讓事宜尚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11月24日,夏普宣布將於2017年1月3日成立統管中國業務的新子公司夏普科技(暫稱)。作為夏普的全資子公司,辦公地址位於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在深圳市的龍華工廠內。這將進一步加深兩公司之間的合作。
新公司的董事長由在鴻海的收購談判中擔任夏普方面窗口的藤本俊彥常務擔任。
夏普目前由位於北京市內的夏普(中國)投資公司統管中國業務。2017年1月3日以後開始由新公司管理。
新公司的另一個目的是加強子公司之間的合作。社長戴正吳提出了“One SHARP”的口號,要求加強業務部門之間的合作。夏普在中國擁有家電和複印機等9個基地,預計新公司將促進這些基地相互利用彼此的經營資源。為了提高業務效率,今後還可能會對基地進行撤並重組。
太極實業11月30日發布公告稱,11月29日,子公司十一科技與合肥長鑫集成電路有限責任公司完成簽署《長鑫12吋存儲器晶圓制造基地項目建設工程EPC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66.86億元,合同自簽訂之日起生效。上述合同的簽訂鞏固了子公司十一科技半導體行業EPC領先地位,對新業務開拓和公司業績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