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元營收的公司,股價竟然高達一百九十元? 這是台股新兵益安生醫的股價,產品還沒開發完成,就能吸引投資人高價買進,看上的是背後的創辦人——總經理張有德。 一%,這是美國創業天堂矽谷的成功機率,一百家新創公司裡,可能只有一家能夠存活。卻有這麼一個人,不僅兩度在矽谷創業成功,還能把仍在虧損的新設公司,以超過一億美元的高價賣給國際大廠,投資報酬率至少十五倍。 張有德兩度創業、出售公司,不僅攢進新台幣至少六十億元,也替他贏得了國際地位。一個台灣人不熟悉的名字,卻是國際心血管醫材界響噹噹的名號;讓心臟支架手術後的止血時間,從四十五分鐘縮短為三分鐘的技術,他,就是幕後功臣之一。 台北冬日午後,張有德拿著原子筆模擬著,醫生只要按下一個按鈕,在病患體內、猶如筆端大小的金屬爪鉤「喀嚓」一聲張開,就把兩公釐大小的出血口牢牢抓住,不僅立刻止血,也減少細菌感染的機率。在過去,開刀後不能馬上止血,就會失血過多,並因傷口打開,增加術後感染的風險。這就是他第一次創業時,被亞培(Abbott)高價買下的技術。 他的夢想:從小立志當醫生捨熱門行業,投入醫材業學各式功夫 許多人誤以為張有德是醫學背景出身,其實不然,他是清華大學第一屆材料工程學系畢業生。一九七六年畢業時,一半的同學去了需要冶金技術的中鋼,剩下的則投入當時方興未艾的半導體、太陽能與陶瓷等產業。 唯獨張有德,他捨棄了熱門,選擇了一條清幽的小路;因為從小懷抱著「當醫生、考醫科」的憧憬,他傾聽自己心中的聲音,獨自走上醫療器材這條不同的路。 美國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是全球第一個人工心臟與人工關節的產地,也是張有德後來專研心血管領域的主因,當時這仍屬冷門學科,醫材公司求才若渴,讓他在猶他大學攻讀博士班時,就被醫材公司網羅工作。 從事醫療器材開發,首先要有「不怕血」的人格特質,尤其是換膝蓋骨、大腿骨這些骨折最容易發生的地方,「哇!那好像是在做木工、水泥工,非常血腥,有時候甚至很殘忍,」張有德說,但他總是能夠睜大眼睛,平心靜氣的觀察學習,心裡只專注著醫生如何移動、如何操作器材,有哪些限制等。 再者,醫學領域幾乎都是拉丁文,字首字根繁複又冗長,但張有德天生對這些術語特別容易接受,一下子就能記住。 那之後,張有德在一家又一家的醫材公司中不斷歷練,他跟在醫生旁邊看開刀,搞清楚人體心血管結構;他在展會中從介紹產品到成為公司最大業務代表,學到了銷售的技巧;他負責與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談判,挽救了一家原本可能因療效誇大而被停業的公司。彷彿從少林寺到武當、峨嵋,天下武功,盡收眼底。 首次創業:幫亞培優化技術讓術後止血時間,45分鐘縮短至3分鐘 積累了十餘年,能力從單點延伸到整個面,一九九九年張有德在一群矽谷投資家的支持下,開始了他令人欣羨的創業經歷。 對許多創業家來說,「找題目」是一件最困難的事情,什麼樣的產品才能帶動需求?怎麼樣的技術才能差異化?尤其是張有德創業之時,正值矽谷頂峰時期,不缺錢,就缺好點子。為了找點子,張有德一擲就是一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二百萬元),整整一年時間裡,放任團隊到處找題目嘗試;一年後,答案出爐,就是心臟支架手術後的止血技術。 為什麼是這個技術?張有德分析,當時止血技術由兩家國際大廠供應,分別是用縫線止血的亞培,以及把出血口塞住、類似補胎技術的嬌生(J&J),這兩種技術讓支架術後的止血時間,從必須在手術台上躺四十五分鐘、縮短為三分鐘,在恢復室裡保持靜止、用沙袋壓住出血口的時間,也從十二個小時減為兩小時。 然而,這兩種技術雖各有約五成市占率,卻仍有缺點,例如亞培的縫線技術,過程中仍會持續出血、使用不方便,同時也提高了感染機率;張有德看準了這點,認為只要能夠改良,就是機會。 在他創業之前,亞培的主管其實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但尚未完成優化產品前,張有德就補上了這個缺口,「我們發明一個像是訂書機一樣的東西,『喀嚓』一聲就可以止血,」張有德回憶,「當我們做了二十多個人體實驗,負責執行的歐洲醫生(對效果)很驚訝,就告訴大廠『You have to buy this company!』(你們一定要買這家公司),大廠一看,也立刻說『我們要買這家公司』!」 這家大廠就是亞培公司,後來它用一億美元以上的代價(包含現金、股票等)買下,以短短不到三年、投入六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九千二百萬元)來計算,張有德的投資報酬率至少十五倍。 成功補上亞培的技術缺口,張有德一轉念,那另一個技術是否也能補上? 二度創業:幫嬌生改良技術研發僅兩年就被購併,投報率逾20倍 於是他成立了另一家公司,針對嬌生「填充補胎概念」的技術做改進,同樣是進行了約二十個人體實驗,參與實驗的醫生就向嬌生大力推薦,嬌生眼見成果不錯,立刻決定以一億以上美元購併;算起來張有德的投資時間只有兩年多,更因為對心血管結構已經有所了解,這次的投資金額更少,報酬率超過二十倍。 兩度成功出售公司,張有德也奠定了在美國醫材界的地位。國家實驗研究院兼任資深顧問楊啟航回憶,有一次他和前經濟部長何美玥為了台灣生技業,到矽谷向創立三十三家生技公司的美國「發明之父」福格地(Thomas Fogarty)請益時,對方在葡萄酒莊裡坐下來,第一句話就是:「你們已經有張有德了,還需要我做什麼?」 「若醫療器材有大聯盟的話,他(指張有德)就是大聯盟的明星啦!」楊啟航說。 三度創業:自創最前端技術還沒做出產品,就有國際大廠談購併 二○一一年台灣政府為了發展生技產業,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朱敬一,特別從美國請回來「兩位會念經的大和尚」,一位是羅氏大藥廠前資深副總裁蘇懷仁(二○一四年辭世),主持生技整合育成中心,另一位,就是負責操盤生技創投基金(TMF)的張有德。 籌募這個基金的過程,張有德認識了晟德大藥廠董事長林榮錦,林榮錦問他有什麼創業的想法,張有德回答說:「我要做最前端、最困難的,最虧錢的(醫療器材)!」沒想到林榮錦竟然哈哈大笑說:「嗯,這我有甲意(台語,指喜歡)!」就這樣決定合資成立益安。 張有德先前的兩次創業,瞄準的是心臟支架手術後的止血技術,這次在益安,則要挑戰難度更高的心臟瓣膜手術後止血;前者的傷口僅約兩公釐,後者的傷口,卻是在鼠蹊部的動脈上開了約直徑一公分的洞,不僅面積較大,而且若沒能即時止血,病患不到十分鐘就會失血過多死亡。 這次,張有德計畫用「自動縫紉機」的概念來「關」這個洞,解決方法是,醫生必須先用肉眼確定傷口位置,再用兩個裝置以半手動方式縫合;益安的產品則要做到全自動定位,醫生可以直覺式操作,只要按一個按鈕,針線一穿一拉就自動縫合。 目前益安剛完成動物實驗、正要進入人體實驗,已經有國際大廠來洽談購併與授權了,最快二○一五年下半會有眉目;這也讓這家還沒有營收、獲利的興櫃小公司,竟然有高達一百九十元的股價。 別人創業,失敗率高達九九%,為什麼張有德能接連兩次成功讓大廠捧逾十倍價格投資,甚至挑戰第三回?答案就是準確抓住市場空缺。想「抓」,是有學問的。「要先『談心』,才能『談錢』。」張有德分析。意思是,台灣製造業一向自己悶著頭在實驗室裡開發,等東西出來,再去和客戶談;但他在產品方向還沒眉目前,就先找好預設的國際大廠買家,從對方需求精準下手。 「我常常說,project(產品開發案)還沒開始就在(和大廠)談了,你不可能說,自己低著頭做,做完說『ㄟ你要不要買』,」張有德說,「而是應該很早就問說,你們缺什麼東西?去fit(填補)它的需求。」 一身專業好本領,猶如一支鋒利的箭,握著箭的創業家有許多,但能夠像張有德這樣精準鎖定靶心的人不多,而這,正是他的成功之道。 【延伸閱讀】4大轉折,奠定張有德醫材天王地位 ■ 轉折1 選擇冷門路1976年:清華大學材料工程系畢業,赴美研讀醫療器材相關博士班,該屆從事醫療器材開發的畢業生不到5% ■ 轉折2 各領域練功1984年:取得博士學位前,在CVIS、Boston Scientific等公司擔任研發副總裁與執行長,歷練業務、營運、售後服務等整體面 ■ 轉折3 被大廠看中1999年1次創業時成立Integrated Vascular Systems ,之後以1億美元以上代價出售給亞培(不到3年報酬率15倍)2003年第2次創業成立Ensure Medical,之後以1億美元以上代價出售給嬌生(2年多報酬率逾20倍) ■ 轉折4 回台灣挑戰2011年:決定回饋台灣,主導行政院首支核准的生技創投基金(TMF)2012年:獲晟德董事長林榮錦支持,回台創立益安生醫 資料來源:益安生醫整理:王毓雯 【延伸閱讀】致勝關鍵》張有德這三招,培養市場嗅覺 張有德的創業經驗,看似很專業,其實在他尋找市場的過程,卻和各行各業的原則相通,就看你找到靶心之後如何射中目標。 張有德分享,所謂的「創業題目」,其實就是市場上還沒被滿足的需求,而他尋找市場缺口的法則有三招: 第一招,從客戶的抱怨聲中找到商機,客戶的抱怨聲越大聲,表示商機越大。尋找商機過程中必須有個集中關注的領域,例如張有德選擇的是心血管系統,然後長期並且大量閱讀報告、文獻、聽演講等,「越是未被滿足的需求,其實就是(醫生)越常抱怨的地方,這些都是強烈的暗示,」他說。 正是因為器材使用不順手、障礙多,醫生才會抱怨,才是張有德創業的機會;這一招的關鍵是,自己要有綜合歸納的能力,才能從這些零碎的資訊中找到方向。 第二招,和客戶當朋友,找出最真實的需求。張有德利用旁敲側擊與發表意見的醫生溝通,確認問題是否真的存在、如何改善。為了要取得醫生最真實的意見,張有德總是抱著「交朋友」的想法,一次一次喝咖啡、閒聊,建立了交情之後,才能聽到真話。 第三招,親自在客戶的工作場所中發掘問題。爭取在醫生身旁觀摩開刀的機會,實際看原本的器材出了什麼問題,實際上是否能夠解決、怎麼解決,這就是張有德經常能命中靶心的關鍵因素。 最後,則是要看競爭者的能耐與多寡,關鍵有兩個:一,是不是還有競爭者沒想到、做不出來的空缺;二,就算競爭者很多,「我的產品是不是能一出來,就能一槍斃命!」張有德說。 |
606 建築相關 | 6 |
261 醫療保健 | 6 |
600 內房 | 5 |
704 科技軟件 | 4 |
509 證券/融資 | 4 |
104 貴金屬 | 3 |
203 紡織製衣 | 3 |
301 支援服務 | 3 |
361 廣告 | 3 |
230 汽車股 | 3 |
404 電訊設備 | 3 |
184 航空服務 | 3 |
101 有色金屬及礦石 | 3 |
231 汽車零部件及維護 | 3 |
242 乳品相關 | 3 |
705 智能卡/資訊科技器材 | 3 |
編輯/婁月
很高興我們3000多人又相聚在一起慶祝十周歲的生日,同時迎接新的一年。在我的印象里,能在體育館開年會大Party的就是大公司,我也曾經期待過,感謝年會的籌備者團隊把我這個願望實現了,今天的場面精致宏大。但人老了總容易懷舊,我特別懷念當年創業時最早的兩個辦公地點,那時候我們只有五六十人,從公司前臺到掃地阿姨,我認識公司的每一個人。
去年流量增長80% 遠超預想
過去的一年,是我們大踏步前進的一年,也是我們IPO以後經歷的第一個完整年度。2014年,我們的流量增長了80%左右,遠遠超過年初時的設想,是過去三年里增長最快的一年。同時,今天早上我還接到兩個消息,第一個是今年1月份的獨立用戶數接近3個億,而IPO時是1.3個億,短短一年多獨立訪問數已經成功翻了一倍多;第二個是連續四個月58發布的信息已經超過一億條,大家知道每一條信息都是用戶的一個願望,每一條信息都會連接兩個人,有人要出租房子,就有人要租房子,有人要賣掉二手車,就有人要買車,有人要找工作,就有人要招聘……如果他們都是在58上找到答案,這一億條信息就可能是解決了兩億人的問題。
在商業客戶層面,我們同樣是大踏步前進的一年。現在每個季度向58付費的客戶數超過一百萬,其中一大半客戶已經是自主向我們付費,這代表了我們的信心和決心。年底我們把網站從會員制升到了“會員加cpc廣告”的模式,我們相信客戶會自發購買我們的廣告,我們希望客戶自己來定價,自己來設定你願意花多少錢。我覺得這是基於我們對網站、對未來、對客戶的了解。我希望每一個客戶都是滿意的,我希望每一分的收入都是可以持續的。我們的收入已經連續五個季度超過了我們給資本市場的承諾,我們希望再持續五十個季度!
在過去一年,我們啟動了“星火計劃”,渠道下沈到很多三線、四線城市。我相信現在絕大多數58員工的家鄉都已經可以使用58同城。我們會長期堅持渠道策略,長期堅持服務好合作夥伴,讓他們下沈到越來越小的城市,服務好我們的客戶。 前兩天的渠道大會上,58向渠道員工發了一些奔馳。以前,媒體總說我們幹的是苦活、累活、臟活;以後,我們就是要讓合作夥伴們開著奔馳去幹苦活、累活、臟活,讓你們的業務再次奔馳起來!
2014年也是我們All in無線的一年,我們停掉了絕大部分的PC項目,專註無線端。結果是:2014年我們的無線增長速度超過了300%,現在我們絕大部分的流量已經來自於手機APP、手機瀏覽器,以及手機合作夥伴。所以,“一個神奇的網站”還能不能用,市場部該考慮下了,現在我們也是一個神奇的APP。所有這些成績的取得,都來自於在座的每一位,包括今天沒有來到現場的六七千位全國各地的同學們,源於你們所付出的辛勤!
58帶火了“臟活”、“累活”幾個詞
那麽,這些成績我們是怎麽完成的?是什麽讓我們在2014年奔跑得這麽完美,這麽神奇?
我覺得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58同城是每個人日常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是像社會基礎結構一樣的平臺。有一些服務,可能用戶每年只用一次,甚至兩年才用一次,例如租房、找工作、買二手車……所以,我們的成長真的是從2005年開始一點一滴累積和培養起來的,尤其是用戶的信任,我們用了十年時間構建起來現在的優勢,任何人想要打擊我們一樣需要十年。當然,十年以後我們也不再會是今天的我們。所以,取得成績的第一點就是平臺優勢,我們是真正有網絡效應的平臺,平臺的強效應是我們前幾年越跑越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我們凝聚了整個業界、甚至整個中國對分類信息和本地服務最了解、最有熱情、最有激情的一群人。這些人也許不是最優秀的,但是我們一點一點堅持下來,一點一點挑選和我們氣場相同,和我們有相同激情的人,我們聚集在一起誕生了巨大的能量。
第三,十年來,不管外人怎樣理解58,58培育了自己的文化,我們每個人都相信用戶第一,把用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們每個人都相信我們要簡單、高效地響應客戶的需求,我們必須始終保持一顆創業的心。
這些成績的取得與每一次上線、每一個打給客戶的電話、每一個拜訪,以及信息審核部門每一天的審核都是分不開的。現在我們不只是同行里面的第一和分類信息里的第一,在跟垂直網站的較量中,我們也在慢慢趕超成第一,而曾經我們認為他們是老大哥,是很難追上的。例如,我們的房產收入已經連續幾個月超過一家也是搜房子的網站;我們的招聘流量已經連續幾個月超過獨立的招聘網站;我們的二手車、寵物等各個頻道在所在領域都已經成為或者正在奔向第一的路上。
前幾天我看了《神雕俠侶》,感覺有一個劇情和我們很像:我們被迫躲到山谷時在,遇到一只大雕,苦練了幾年武功。當從山谷里出來,忽然發現我們是可以打敗江南七怪和金輪法王們的,這種感覺很奇妙。
過去的十年里,我們影響了哪些行業?
我們讓街邊的傳單越來越少了,讓電線桿上的廣告越來越少了,每家有招聘需求的企業、餐館、服務場所在門上貼出“誠聘”字樣的行為越來越少了,我們讓很多報紙變得越來越薄了……大家想想看,原來都市報紙里面夾著一疊疊的二手房、招聘廣告這兩年是不是都不見了。我們讓報紙變薄,會少砍多少樹,這難道不是我們的功績嗎?
我們也是這個領域第一個大規模在線下鋪設銷售服務渠道的公司。在IPO後,媒體對58的報道直接帶火了“臟活”、“累活”和“苦活”幾個詞。今天所有在生活服務領域做O2O創業的公司,他們不再害怕線下,不再害怕招人。我保守地估計,在O2O平臺就業的人口現在可能會達到100萬。原來是沒人敢招這麽多人的,而現在,所有人都在說要幹臟活、累活來樹立門檻。
還有人問我:“老姚,那麽多人質疑你,你是怎麽堅持十年的,你是怎麽堅持到上市的?”每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我都要暈倒,因為我沒有覺得自己是在堅持,整個過程我是很快樂的,可能外面的人體會不到。我們的流量在增長,用戶在表揚,客戶在滿意,這就是我們自然而然一路做出來的。所以,未來十年我依然會在58,我應該可以確信58同城是我創辦和做CEO的最後一家公司!不管是十年也好,一百年也好,直到把我們的願景實現,成為人人信賴的生活服務平臺!
生活服務O2O是臺風口 與初創公司拼速度
三年前,當時最被關註的領域是SNS、視頻、遊戲等等。我當時預測三年以後,生活服務和本地服務會成為一個大品類且是熱門品類。很不幸我預測到了開頭,我沒有預測到結尾,那就是我沒有想到它這麽火!
過去的一年,當投資人被問到要投什麽的時候,都在投生活服務O2O。太火的好處和壞處同在:我預測它是一個“風口”,卻沒有預測到它是“臺風口”,太火的話就會讓我們的緊迫感迅速增強。原來我們可以慢慢地構建優勢,但是在這種環境中,基本上每三個月就是一個時代,三個月就是一輪融資。
未來十年也是整個生活服務領域大變革、大顛覆的十年,今天我們看到生活服務領域有很多的知名品牌,有幾百家店,有上市公司,有數萬員工的各類公司。如今,就像我們不再會認為當代商城和王府井百貨是大公司一樣,今天絕大部分服務類知名品牌在十年以後可能80%都不會存在。我們所有的大客戶、中客戶、小客戶都在不知所措,他們只知道O2O一個詞,他們會想“我要做什麽“。反過來,我們58同城應該怎麽做,我想了想,這個問題還要從我們的價值觀里面找答案。我們現在是生活服務領域里最大的用戶平臺,每個月有接近三億的用戶訪問量,用戶在58解決問題。如果他的問題都能夠被解決,那我的用戶還能再翻倍,用戶的使用頻率和好口碑還能繼續增長。
回到我們的價值觀,第一就是用戶第一,我們掌握了生活服務領域最全的數據,我們知道什麽品類點擊量高,什麽品類開始下降,並且知道它為什麽會降。我們也是跟客戶溝通最密切的,用戶的每一份舉報和期待都是我們的方向。大家始終把用戶第一放在第一位,敏感地去發掘可以改善的點。
第二,敏捷、高效是我們企業文化和價值觀里重要的一點,我們跟初創公司比速度,我們在幾個部門嘗試了“996”辦公制度,但創業公司除了睡覺都在工作,睡覺做夢依然在工作,我們怎麽能跟他們比速度,這是我們所有人的挑戰。
第三,創新。偉大的公司之所以可以成為偉大的公司就要做到三件事情。一是找到未來的方向,二是打一場硬仗,三是打贏這一仗,然後擴展方向、地盤和邊界。我相信58的邊界依然有十倍,甚至是百倍的增長空間。
10億美元構建新生態體系
分類信息業務作為十年的老業務,作為占員工數80%、幾乎占收入100%的老大哥,要把收入和變現提高、要不斷地向創新業務輸出人才、要在分類業務中孵化出可以立得起來的模式。我們看到這個部門做得很好,輸出人才到58到家、58陪練這樣的新體系。所謂“老樹發新枝”,我們在另外一個領域迅速地幹,用的是全新的棋。
58到家已經是一個O2O現象級公司,今天58到家的阿姨勞動者代表也來到了現場,歡迎你們。我們在每一個環節盡可能詳盡和努力地培訓我們的阿姨,同時希望通過技術把服務和被服務者更好的連接在一起,讓她們有更高的收入,更高的尊嚴,讓她們有技能。我相信58到家今年是十億美元級的公司,我們稍後可以來驗證這一點。陳小華的夢想是通過58到家連接起一千萬的阿姨,讓每一個58員工的老家都有人可以在這個平臺工作。如果你們老家還有人去大城市的工廠里面打工,就勸他別去了,來58到家吧,收入遠遠比打工高!
同時,58金融也正在成為我們下一個戰略級產品。58具有最多的消費場景,租房,買二手車,買二手房,裝修,結婚……每一個需求背後都蘊含著金融的需求。所以我對58金融寄予厚望,58金融要讓百萬商戶以更低的成本獲得資金,支持他們的發展。
我們其他的創新業務正在醞釀,我相信在明年和後年會有一兩個像58到家一樣的創新業務建立起來。一年前我講過,我們準備用三年的時間在生活服務領域投10億美元。在時間上我還是保守了,雖然目前我們的投資部門人最少,但他們在短短的一年以內把我們預計投資的錢就花掉了一半。所以我現在有點後悔買新辦公樓,不是說它不好,是因為我們有可能會在業務投資上面也需要資金。當然我們買了這個樓以後,可以將分布在全北京七八個辦公地點的夥伴都匯聚在一起辦公,我們的效率會更高,我們的工作條件、休閑條件和耍酷條件都會更好。
我們正在通過投資10億美金甚至更多的資金構建一個新的生態體系,現在大家看到的58同城只是冰山一角,未來會慢慢地露出更多的部分。說到投資,我只以汽車行業舉例說明我們做了什麽,我們投資了最大的二三線城市二手車網絡“273二手車”、汽車拍賣平臺卓傑行、O2O租車企業寶駕租車、最大的O2O上門洗車平臺、e代駕等公司,內部孵化了58陪練和58違章查詢。就在幾個小時之前,我們簽約收購了最大的駕考網站“駕校一點通”。雖然大部分投資我們對外比較低調,但我們會一個一個梳理我們的優勢行業,像汽車一樣,在房產、招聘、服務等領域我們要完整地布局。除了58同城內部,我們通過資本的力量,把很多人團結到58的身邊來,最後打造一個更大、更全面的生活服務平臺,讓每個人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同時,我們也相信未來,也投資於我們的未來。今年校招的產品技術隊伍首次超過300人。今年大家回家過年,或許會在火車站、戶外、電視上看到我們鋪天蓋地的廣告。大家不要奇怪,我們又任性了,花錢了。
我們會用全新的激勵模式,從獎金、期權到股權綜合運用鼓勵我們新業務的發展,我們會再次變動我們的組織結構,我們把人才推送到創新業務中去,讓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力量,我們讓年輕人能夠真正地在58發揮最重要的責任。
我們處在一個臺風口的行業,我們也是在臺風口最快、最有資源的公司。我們的使命是通過互聯網讓每一個人的生活變得更簡單,在座的各位絕大部分不是北京人,大部分都是“北漂”。你們畢業以後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無論是找房子還是買車,58正在成為每個人需要依賴的平臺。我們就是要讓58成為每個人都信賴,每個人都高頻使用的平臺。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