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A40中一只可能的十倍股:從“互聯網+”的邏輯說起 作者:格隆匯 左龍右鯉 編者按:在格隆的文章《港股的未來:40、400、4000、40000》中,有一個最後的一個猜想:誰會是這波行情的十倍股? 每一波大行情,必定會出現10倍股。這類公司,除了一定的機緣湊巧,其最大兩個特征是: 1、合適的市值; 2、有還算不錯的基本面,但最關鍵,具有能脫離基本面約束的想象空間(任何股票短期漲十倍,一定是需要脫離基本面的); 這是我們正在認真尋找和研究的課題的,我們期待能夠找到,並分享給大家。 今天我們分享第一只貌似有十倍潛質的標的——我們並不很確認。還是那句話:這不妨礙我們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港A40中一只可能的十倍股:從“互聯網+”的邏輯說起 作者:格隆匯 左龍右鯉 最近格隆匯推出了港A40指數,作為格隆匯的老朋友,左龍大叔十分開森,第一時間掃描了一下40個股票,果然是大票穩,中票猛,小票勁,格隆老師的功力非同一般。其中,左龍大叔熟悉的TMT板塊更是黑馬奔騰,有一只還是有十倍增長空間的Tenbagger大黑馬。(現在能從下表中猜到是哪只,左龍大叔再送多一支,買一送一,就是那麽任性) 背景:“互聯網+”將引爆第三次互聯網世界大戰 猜不到?不要緊,左龍大叔這就介紹這只潛在的十倍黑馬股。 大家都知道克強總理親自為“互聯網+”帶鹽後,現在各行業的各種公司都在往互聯網+這個風口聚集,請各位註意,總理說的是“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這里面區別還是挺大的,說明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核心方向還是從互聯網+過去,而不是從傳統行業+過來,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銀行去做網上銀行,與騰訊阿里做銀行的區別,雖然現在WEbank和MYbank,還沒正式開展業務,但慢慢的大家能感受到互聯網+和+互聯網的區別的。 理解到互聯網+的重點在互聯網後,就不難理解互聯網+的重點在於“移動互聯網+”,否則,這和2000年那波以PC互聯網為代表網絡股泡沫有什麽區別?而移動互聯網+的重點又在“移動互聯網”,說到移動互聯網,不得不提互聯網的前兩次世界大戰。 互聯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混沌初開的PC互聯網時代,大家的目標是探索出互聯網的盈利模式,廝殺的結果是誕生了BAT三巨頭,分別代表了廣告(百度)、遊戲(騰訊)、電商(阿里)三大互聯網盈利模式。 而BAT格局沒有維持多久就發生了第二次互聯網世界大戰,就是以微信崛起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登船大戰,戰爭的結果是產生了TABLE的格局,其中百度(B),阿里(A),騰訊(T)繼續繼承了PC互聯網時代的優勢順利過關,雷軍(L)憑借著小米手機成功屌絲逆襲,擠入了TABLE,周鴻祎(E)憑借著安全衛士和手機助手等幾款超級APP也坐上了移動互聯網這張TABLE。但移動互聯網的競爭格局只是剛完成了登船階段,還遠沒完全定型,很快就會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了,而這次大戰的引爆與一只格隆匯港A40指數成分股密切相關,這次大戰將是模式之戰。 移動互聯網的四個模式 互聯網的競爭不是比誰有錢,否則中移動、人民搜索等土豪早就壟斷互聯網了,互聯網的競爭是業務模式之爭,是領軍人物的眼光之爭。而移動互聯網這張TABLE里面有四種模式(見下表) BAT都是上市公司,他們的模式大家都很清楚,左龍大叔就不啰嗦了,反而是小米的模式大家沒搞明白,一是因為他不是上市公司,二是雷軍早期一直韜光養晦低調幹活,三是大家都不相信中國能出一個蘋果,其實小米的模式就是對標蘋果公司的蘋果模式。所有果粉都知道,蘋果模式由以下3+2五個部分構成: 1)硬件:蘋果手機(觸屏+自有CPU) 2)軟件:IOS手機操作系統 3)服務:APP STORE 應用商店提供上百萬的應用服務 4)渠道:蘋果官網+線下實體店 5)領軍人物:喬布斯 這五個部分整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蘋果模式,而小米就是這個模式在中國的實踐者(見下圖),現在你知道為什麽小米能值450億美金了吧,因為人家對標的是7000多億美金市值的蘋果模式。 蘋果模式其實非常清晰,但由於中國沒有自己成熟的手機操作系統,只能選用了谷歌提供的安卓系統並在安卓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因此無法真正意義上的100%複制蘋果模式,但無疑小米已經是最接近蘋果模式的實踐者(蘋果模式五大要素,雷軍做到了4個),換句話說,誰能夠完美的中國執行出蘋果模式,他將獲得蘋果般的江湖地位及估值。 這個道理TABLE的五位大佬都很清楚,所以他們都曾經以各種方式在做手機(詳細情況請看格隆匯另外一篇文章《中國新首富即將誕生,緩期五年執行》),但競爭的結果是小米暫時勝出,因為只有雷軍一人“ALL IN“去做,並且嚴格複制蘋果模式。 但有一位TABLE大佬一直念念不忘,也決定ALL IN跟進了,他就是周鴻祎。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蘋果3+2模式才是周鴻祎的真愛! 你可能已經發現,TABLE中的E——周鴻祎沒有模式! 的確,奇虎的免費殺毒安全模式在全世界沒有對標,屬於中國特色,這也是周鴻祎非常牛的地方,自創遊擊隊打法並存活下來。但獨創模式不代表是最賺錢的模式,全世界互聯網公司已經證明了最好的模式就是:谷歌/百度的搜索、亞馬遜/阿里巴巴的電商、facebook/騰訊的社交,及蘋果/小米的軟硬一體這四大模式。所以,老周在坐穩安全老大地位之後必然不甘心排名墊底,會往這四個模式滲透,接下來發生了著名的3Q大戰(360與騰訊),和3B大戰(360和百度),3Q大戰以小馬哥那個艱難的2選1決定險勝而結束(其間有工信部調停)。之後老周選擇了搜索引擎這個方向突圍,推出了瀏覽器和360搜索,都取得了讓人驚羨的業績:360瀏覽器一推出就獲得了30%+的市場份額,360搜索推出第一天就獲得了10%+的份額,這都是相當牛的業績,老周也贏得了互聯網“戰爭之王“的榮譽稱號。 但好景不長,前述第二次互聯網世界大戰爆發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搜索引擎模式受到了挑戰,連搜索引擎老大百度都是經過一系列收購才勉強過關,但也已經元氣大傷,市值與騰訊、阿里相去甚遠。360作為PC搜索的追趕者,在移動搜索中更是優勢盡失,移動搜份額甚至不如阿里的神馬搜索和騰訊的搜狗搜索(整合了騰訊的搜搜)。 顯然,搜索這條路是走不下去了,正所謂,“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老周愁得白頭發都多了幾根。 這段期間,雖然360的利潤屢創新高,但是股價就是腰斬,市值跌破百億,連京東的強哥都不如——老虎不發威,大家還真當他是病貓了。但,互聯網戰爭之王的稱號並非浪得虛名的,老周很快找到了新戰場,四大模式中,社交和搜索都幹過了,360的流量正賺著電商們的廣告費呢,沒必要再去做電商,那就剩下蘋果模式了。雖然最難,卻是最性感的一個模式。 老子幹不過大小馬,難道還幹不過雷軍嗎? 老周決定進軍蘋果模式,造手機了,而且是ALL IN(“賣車做機”,賣掉了自己的心愛奔馳,並直接離開北京南下深圳辦公。左龍再透露一個秘密:老周的辦公室離格隆匯的辦公室非常近)! 雷軍造機VS 周鴻祎造機 其實,雷軍和周鴻祎幾乎是同時做手機的,在雷軍2011年開始做小米的時候,所有人都不看好他,但周鴻祎可能是唯一看破他模式的人,而且最看好他的模式,因為這就是蘋果模式阿。 老周看明白後2012年就立馬推出360特供機,跟進小米的模式,但是當時老周一念之差,沒有下決心自己做,而是去找傳統手機廠商合作——這個決定後來讓老周的腸子都悔青了! 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去說服傳統手機廠商。光說服他們就花了半年,因為傳統手機廠商最早對小米是很不屑的。被說服之後,他們半信半疑地做,做的過程當中,稍微遇到點困難他們就會質疑、退縮。而且他們DNA確實和互聯網思維太不一樣,所以做得很費力,最後360特供機以慘敗收場。對於360特供機的失敗,雷軍有過這樣的評價:“小米做什麽東西自己都能控制,你呢?你在做互聯網,但是手機的事你控制不了。你是兩家公司,各懷鬼胎,它不是真正的一體,所以你是沒有辦法跟我競爭的。”“你不能指望用一個部門,或者一個部門總監帶幾十上百個人,來和我親自帶幾千人的隊伍競爭“ 在失敗面前,老周坦承:“最早做手機這個方向看對了,但是方法是錯的,有時候你看到了一個機會,但是如果你不能夠有All In的思路,全盤壓上,你不能去賭,不能親自去做,而只是說弄一個部門,(把它當作)眾多業務中的一個,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太可能能做成的。” 正是深刻總結了360特供機的失敗原因後,老周再次造機,決定先搞定最不穩定的環節——硬件(制造、供應鏈管理、售後)! 2014年12月,奇虎360正式宣布,已與酷派(2369HK)結成戰略聯盟,向酷派投資4.0905億美元現金成立一家合資公司,而奇虎360將持有該合資公司45%的股權。也就意味著合資公司的估值為9億美金,酷派占55%。各位觀眾,左龍大叔前面說的有潛力成為十倍股的黑馬至此已經露出真容:正是酷派集團(2369HK)。 周鴻祎如何二次造機? “造機”只是簡單的說法,如前面左龍大叔分析,老周這次並不是簡單的做手機,而是要完美的複制蘋果模式,包括硬件+軟件+服務+渠道+周布斯。 1)硬件:與酷派合資,利用酷派在手機領域多年的生產制造優勢,解決互聯網公司造手機最困難的手機設計、專利、制造、供應鏈管理、售後服務等環節。其中酷派擁有超過5000項手機專利,具有知識產權方面的優勢。 2)軟件:這個是奇虎的強項,奇虎本身就是做軟件起家的,而且是離操作系統底層更近的安全軟件,這個實力在3Q大戰中已經得到證明,QQ和360安全衛士雖然都是軟件,但是360安全衛士屬於內核級程序,QQ只是應用層提供服務。因此,左龍大膽預測,老周做手機在軟件這個要素上的終極目標極可能是做操作系統OS,對,你沒有看錯,也就是中國人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事實上,3月底,360OS社區已經上線) (猩猩手中的緊握著的是安卓機器人,代表什麽呢?) 當然,做中國人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是第二乃至第三階段的任務(如果做成,就不是十倍股了,只有天空才是他的天花板),目前在做手機的早期,還是會延續小米的做法,先發布一款基於安卓優化的ROM(類似米UI),這款ROM將死磕小米的米UI,主打四大賣點(見下圖) 360OS的四大賣點在圖中的四個小圖標,第一個很明顯,是閃電,代表運行速度快(適合玩遊戲),至於另外三個代表啥?左龍大叔先賣個關子,如果本文閱讀過10萬,我就再寫一文唄。還不快點轉發分享! 3)服務:由於360的手機助手本身就是前三名的分發市場,聚集了大量國內的APP開發者,並且對他們有較大影響力,這部分比小米有優勢,上線第一天就可以秒殺小米。以後如果推出自己的OS,也可以第一時間找到開發者參與(只要在安卓分發渠道導點量就能吸引開發者加入) 4)渠道:由於360本身掌握了全網約30%的流量(360搜索、瀏覽器、多個超級APP),本身就為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貢獻流量,自有流量這個優勢也是小米不具備的,之前做特供機時是直接上廣告就賣,這次會有所改進,推出專門的電商網站奇酷網(www.qikoo.com),再加上和各大電商平臺的良好合作關系,網上分銷渠道可以在短時間內建成,自有流量方面會遠超小米,最近360在京東合作銷售了2萬智能攝像頭,僅僅用了26秒,銷售勢頭喜人。 5)周布斯:蘋果模式五要素中最難的其實是領軍人物喬布斯,很難想象沒有喬布斯的話,蘋果能做成今天的成績,喬布斯是真心想做好一款手機,追求產品的極致體驗,是個極好的產品經理。 而在TABLE中,老周是最好的產品經理,左龍大叔經常YY:如果TABLE一起合夥開公司,他們的分工應該是這樣的,馬雲做CEO,小馬哥做COO,李彥宏做CTO,老周做產品/運營,雷軍做市場,這個組合肯定可以秒殺蘋果谷歌,可惜,世界上沒有如果阿。 用老周自己的話來說:“我對產品的興趣,會大於對商業的興趣。這個沒辦法。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中國很多人裝喬布斯,我恰恰覺得他們不是喬布斯。他們都是商業里的精英人物,都精明得要死,一個個都特別懂商業。”周鴻祎的氣質是最接近喬布斯的,也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的周布斯,這點以後大家會慢慢認識到的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其實在蘋果模式5要素中,除了硬件以外,在軟件、服務、渠道、領軍人物四個要素,周鴻祎都可以超過雷軍,特別是軟件及渠道,唯一不確定的是硬件。這也是周鴻祎願意出4億美金卻只占合資公司45%的原因,酷派實際上享受了硬件的估值溢價。熟悉手機行業的朋友應該知道,現在中國的手機硬件差異會非常小(如果把小米和華為的LOGO貼掉隱藏起來,大部分人是分不清誰跟誰的)。 因此,左龍大叔相信,有了酷派的加盟,周鴻祎在蘋果模式中的五要素都齊全了,只要執行過程中不出現重大失誤,大概率會和小米華為成為三巨頭的格局! 奇虎/酷派手機正在有條不紊的籌備中 經過左龍大叔多方了解,奇虎酷派做手機的計劃及時間表大概是這樣的 1、品牌:會啟用新的手機品牌,5月份公布 2、價格:3500元到4500元,高逼格的 3、首批備貨庫存:100萬臺 4、賣點:主打安全,軟件和硬件完美結合,這是360做安全的特有優勢 5、種子用戶:3月份搭建論壇,重點發展程序猿\攻城獅\產品狗\設計貓四種用戶 6、OS:6月份發布,基於安卓系統的ROM 7、手機上市:8月底或9月初 8、銷售渠道:自有電商網站及其他電商平臺 以上不一定都準確,但說明一點,人家真的是很認真、很認真、很認真、很有誠意的在準備一款手機,絕對值得期待。 關於酷派的估值——港股模式(保守型) 酷派目前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估值,一個是原先的傳統手機業務,另外一個是合資公司的股權價值。 1、極度悲觀:合資公司的手機完全失敗,合資公司的股權價值為0,公司只計算原有傳統業務的價值,且只按1PB算,約值33.5億(0.78元),但這個情況至少不會在今明兩年內出現,證偽也需要給老周點時間不是? 2、謹慎樂觀:在產品上市銷售前,傳統業務仍只按1PB算,合資公司股權價值維持不變,酷派占55%約值38.4億,兩部分相加為71.9億(對應股價1.67元),目前公司股價也正好在1.7附近,說明市場處於觀望態度。考慮到最近解放軍先頭部隊南下,股價才從1.3上漲到1.7,今日有所長高,說明新進入的解放軍先頭部隊傾向於看好 3、樂觀:產品上線,定位在3K+,月銷量20萬臺,說明模式基本成功,按照小米的玩法,合資公司會每年融一次資,估值翻5到10倍,按5倍算就是45億美金,假設酷派被稀釋15%後,持有合資公司股權約163億,加上傳統業務價值共196億(對應股價4.57元) 4、非常樂觀:2016、2017年產品銷售完成爬坡階段,月銷售過300萬臺,說明老周的模式已經對小米構成威脅,對標小米,奇虎酷派手機3年內做到小米一半的規模是完全可能的,按小米目前450億美金估值(小米估值是市銷率3.6倍)算則為225億美金。酷派持有部分股權約值90億美金(對應股價17元,Tenbagger)。 關於酷派的估值——A股模式(進取型) 1、對標小米:由於酷派合資公司采用了與小米完全一樣的模式,對標小米的成長路徑將成為主要邏輯,一旦酷派合資公司的銷量符合小米的成長路徑,市場將會給予小米類似甚至更高的估值,左龍大叔判斷,老周在3年左右可以做到小米30%到50%的規模 2、港股唯一的周鴻祎概念股:作為TABLE中的成員,可以對標TABLE中港股小夥伴們,比如阿里健康、阿里影業、華南城、金山軟件等,沒有一個不是大牛股 3、對標美股奇虎360:由於酷派是和奇虎合資的,未來酷派的股價走勢大概率會與奇虎股價聯動 4、對標安卓/蘋果:一旦360研發出合格的手機操作系統(或者正式宣布進入研發階段),市場將憧憬中國人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只要做出來,無論好用與否,政府都會當寶),按A股的玩法,這時候股價可以擺脫地心引力,向天空奔去 至於給予什麽估值,左龍大叔不是金融圈人士,其實不專業,但是酷派的估值多少取決於和360的合資業務是否成功,作為IT界的老兵,我個人相當看好這次合資,應該看好老周,原因前面已經說過了,這里總結一下: 奇虎酷派是一家現階段對標複制小米模式的純正互聯網創業公司,未來可能推出中國自主手機操作系統PK安卓,完美複制蘋果模式的TABLE玩家。同時,酷派也將是港A定價模式典型代表案例。 (左龍大叔是老周的粉絲,以上分析有強烈的個人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跟風需謹慎!) |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19 21:29 編輯 華夏醫療(8143):跟著大佬布局潛在十倍股 作者:格隆匯 吳越釣叟 看到格隆匯諸多大佬分享的好公司,其中不乏可能的十倍股,老實說,看得我心里癢癢。我也大膽獻一次醜,說一只我覺得很可能有10倍空間的股票,也算是對這麽久格隆匯無償分享幹貨的一點點回報。 這個公司很多人印象不算好(貌似老千),多數人也覺得看不懂。 但這符合我的投資原則: 1、跟著大佬布局。我投了不算少的阿里影業,阿里健康,複星國際,基本都是這個思路; 2、在市場多數人看不懂的時候參與。只有這樣,才可能出十倍股; 下面言歸正傳。 實業界有一句老話:屌絲做新項目叫創業,大佬做新項目叫布局。 屌絲創業和大佬布局有什麽不一樣? 最大差異就在於項目選擇的戰略精準性,以及項目可持續性和成功概率的不同。 一般人自己出來做項目,最大問題是項目選擇範圍的戰略縱深不夠,精準欠缺,無法做到“長遠眼光、戰略布局、大手筆”,往往是希望1、2年就有明顯回報,所以項目資源匱乏,抓到碗里就是菜。也許中途碰到稍微大點的坎,比如資金、人力等跟不上,就越不過去了,所以可持續性和成功的概率相對較低。 但大佬布局不一樣。大佬資源多、人脈廣,站得高看得遠,他們對項目的選擇往往是看到5年後。項目現在也許還沒什麽市場和需求,但一定要5年後有超級大市場和大需求。而且大佬一旦決定要做什麽,就會穩打穩紮,就要做的像個樣,後續的資金、人力、物力源源不斷跟上,也做好了準備會為前期的所有挫折買單,因此相對來說其看準的事,八九不離十。 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懂,但把它應用在二級市場上,你會發現一個更加簡單粗暴的道理:那些被大佬們借殼用來進行深度布局的公司,最後往往一飛沖天,並且後續走勢絲毫沒有疲軟之態,阿里健康、阿里影業就是最好的例證。 對於這樣的公司,只要你確定大佬是真的在布局,而不是玩票而已,那你只需要執行三個很簡單的動作,就能保證綁定大佬,發家致富,迎娶白富美,那就是 1、跟隨大佬布局,做個小股東; 不信,你看: 阿里雙雄逆天走勢 ![]() 道理就說到這,當然不會就此結束拉,格隆匯兄弟們放心,十倍股福利還是要給的,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莆田系大戰百度”的事,其中自有“黃金屋”——因為這個可能的十倍股就出自“莆田系”。 不要告訴我,你不知道莆田系。全中國所有電線桿上的那些疾病廣告,都是莆田系的作品。 前段時間“莆田系大戰度娘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這一度讓我對百度這個自暴自棄的智商非常捉急:BAT這三家中轉型移動互聯網最不成功的一家(百度是靠巨資收購91勉強拿到半張移動互聯網的船票),還有心思和自己最大的廣告主打架,這真的是有點活膩歪的感覺(我是真覺得百度已經沒有資格與騰訊、阿里擺在一起了,已經被甩得太遠太遠了)。 而這對於站在風口浪尖的莆田系來說是,則是好壞參半,甚至利大於弊。壞的是行業內幕被置於聚光燈下(違規醫療推廣、虛假廣告等問題),好的是對於莆田系來說,這正是一次絕佳的轉型契機(長久來看,民營醫院的發展不能單純依靠宣傳推廣,必須將醫療技術水平作為核心競爭力,打鐵還需自身硬)。而且百度這個已經徒有虛名的所謂互聯網 所以,現在來看,莆田系“從良”的時機到了: 1、國家政策支持。過去民營醫院在中國並沒有政策扶持,甚至銀行貸款不向民營醫院開放,而現在18大明確了開放政策,民營醫療行業的春天來了。 2、莆田系本身牛逼哄哄的實力。現在在醫療領域,除了國家隊就是莆田系了,在民營醫療領域,莆田系一家獨大——莆田系醫院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醫院群體,在2013年登記在冊的1萬多家民營醫療機構中,莆田系就占據80%以上。 3、中國醫健聯盟力促莆田系品牌化運營。目前很多民營醫院都向正規化、品牌化運營,而中國醫健聯盟正致力於此。中國醫健聯盟成立於2013年11月,由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和萬好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翁國亮等發起,首批十四家發起會員中超過十家是莆系醫療機構,首批創始成員旗下擁有的醫療機構和醫院超過1000家。 好了,講這麽多莆田系的東西,沒有別的意思,因為往往危機才會促成改變,變則通。莆田系的這次危機也是他們轉型的機會,更是投資者發現機會,發家致富的良機:轉型必須借助載體,而這個十倍股載體就跟醫健聯盟有關。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註意到,上面提到的中國醫健聯盟,其發起大佬有: 1、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這幾位大佬發起醫健聯盟,是看中了未來醫療服務行業這個超級大金礦,準備大搞移動醫療、民營醫療,甚至養老健康產業。而把這三個大佬聯系在一起的,有且只有這樣一家港A股:華夏醫療(8143.HK)。 真相終於露面。 這家公司被納入我的重點觀察名單,是因為兩個特別事件。一件是2014年6月公司一口氣計提了7.85億元的商譽減值,把巨額商譽一次性清零,因為這個動作,當年公司資產幾乎腰斬,當年利潤也由上年的盈利2431萬,變成巨虧4.98億——這種行為在內地俗稱“洗澡”,而且洗得特別的幹凈——這種壯士斷腕,刮骨療傷,如果不是想做點什麽,拿只能說明公司老板智商有問題。 第二個特別事件,就是公司最近的一個最新動作,我給各位格隆匯大俠匯報一下。 最新公告(發股票期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古時冷兵器時代大戰之前,必須先準備好糧草才行。這次華夏醫療給管理層發放期權,極大可能就是大戰(大動作)前夕派發的糧餉。 詳情如下: ![]() 值得註意的是,這次授出的購股權(1億份,行權價0.68港元)是份額數最多,人員數最多的一次,並且名單中包含了幾乎公司的所有管理層和業務骨幹,其中包括翁國亮的兒子(660萬份)以及侄子(700萬份)。 而且,期權執行條件不是一次拿走,而是分三年,按照“433”設定,如下: ![]() 這樣設計的潛臺詞再清楚不過了:兄弟夥要玩真的,都給我出死力,一年一看,不出業績,不許行權! 莆田系與百度大戰剛告一段落,華夏醫療就發出這樣的公告,不免讓人浮想聯翩。 那麽,華夏醫療(8143.HK),到底是怎樣一家公司? 先看股權結構與股東背景。 股權結構:翁國亮31.22%,劉永好20.66%。 ![]() 翁國亮實際持有297531016股,通過易耀控股(萬好國際全資控股,萬好國際由翁國亮實際控制)持有120960500股,另外他還有1700000份購股權和98500000股非上市可轉換優先股,加起來實際控制了31.22%的股份。劉永好通過新希望持有20.66%的股份,是華夏醫療第二大股東。 股東背景方面,劉永好就不必介紹了,大家夥太熟了。剛淡出了民生銀行,手里一堆錢,著急找項目呢。 翁國亮:這個人很多投資者不熟。但在中國民營醫療領域,則是一個跺跺腳,大地會抖上一抖的角。 ![]() 翁現為香港莆田商會主席,全國衛生協會副理事長,萬好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擁有覆蓋福建省近300家的專業連鎖零售藥店,其所在的莆田系現在管理8000家民營醫院,其在香港投資成立華夏醫療集團,成為中國第一家專業致力於內地醫療投資管理的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 華夏醫療參控股公司: ![]() 華夏醫療做什麽? 簡歷:公司通過旗下萬嘉集團在福建直接經營113間零售藥店,另外擁有三家綜合性醫院(珠海九龍醫院、重慶市愛德華醫院、嘉興曙光中西醫結合醫院)和一定數量的專科連鎖醫院,目標是構建成真正意義的醫療連鎖機構布局,在中國醫療衛生行業起到重要作用。 說白了,就是投資做醫院,做連鎖醫療,而且剛剛起步。 這個領域有多炙手可熱,有多值得追捧,看看郭廣昌的複星醫藥的醫院擴張計劃就知道了。 最關鍵的,它的醫院擴張,不需要像複星一樣,去市場上一家一家艱難地談。因為大股東翁國亮手上就有數百家醫院資源。 問題來了,為何劉永好這樣的行業外大佬也要做醫療?——十倍增長潛力。 拿劉永好來說,對於醫療行業,他算是“門外漢”了,就如同金融業一樣。20年前,劉永好進軍金融,參與發起成立中國第一家民營銀行——民生銀行。如今,民生銀行給了新希望集團十幾倍的回報。這一次,作為資本大亨的劉永好,開始對醫療產業不吝慷慨,從趨勢性的移動醫療,到民營醫院,甚至養老健康產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按照他的話:“未來十年,汽車行業還能增長十倍嗎?絕對不可能!增長兩倍是有可能的;房地產能漲十倍嗎?絕對不可能!衣服能漲十倍嗎?絕對不可能!還有什麽能增長十倍?基於移動互聯和大數據雲計算的醫療衛生體系完全有可能增長十倍。”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中國前首富劉永好+地產大佬馮侖+莆田系這三者的豪華組合,可不僅僅是為了吸引眼球。 往後了發展,劉永好負責資本,馮侖負責地產和物業,翁國亮負責醫院管理,三人可以共同做大連鎖醫院,做大移動醫療,做大健康產業。此外,華夏醫療還與中信醫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中信醫療是中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業務涵蓋醫療健康的全部產業鏈。 小結一下華夏醫療投資邏輯 首先,看好未來它作為大佬布局的載體功能。這個上面已經談得夠詳細了。 其次,作為殼的價值突出。目前,華夏醫療的市值才11個億。 最後,想要取得逆天回報,就應該在市場都沒搞懂的低位買入大佬布局的小公司,在大家都看不懂的時候買才能將收益最大化,同時價格底位也保證了跌的空間不大,相對安全。 總之,現階段的華夏醫療市值小,有幹爹(背靠大樹),有錢,有人,有故事,有目標,一切具備,只差臨門一腳了。 最後,關於華夏醫療的老千嫌疑 主要嫌疑有如下幾條: 1、2009.11.24——以6億港元購買翁生持有的藥品批發公司和80間藥店,代價中2000萬元以現金支付,2.9億元按兌換價每股0.06元發行可換股優先股支付、2.9億元發行年息1厘票據支付。 從上面的1-4條來看,確實有明顯老千嫌疑,但也可解釋為翁國亮在獲取必要比例的股權,這個花了5年時間(09年—13年)。 不過從2014年第5條把股權賣給劉永好開始,公司明確在開始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相信2014年6月商譽一次性清零(公司2013年盈利2431萬,2014年巨虧4.98億,洗了一個透徹的大澡,主要原因就是因為2014年一口氣計提了7.85億元的商譽減值),把公司資產徹底坐實,也是劉永好正式轉換成為股東的前提:都是大佬,一起做事,別玩黑的。 還是那句話:屌絲做新項目叫創業,大佬做新項目叫布局。 大佬都布局了,玩老千的時代也就過去了,畢竟,賺小錢可以靠玩玩財技,真賺大錢,靠的一定是真刀真槍的實幹,品牌和信譽——有馬雲為證。 對華夏醫療來說,如此歷史機遇的港股大牛市豈能放過?必須要做點正經事,賺點名正言順的大錢,公司這點覺悟還是要有的。 (特別提示一點,本人並不完全清楚8143華夏醫療過去算不算老千股,以及未來是不是老千股。香港有很多以訛傳訛的老千公司,馬雲的阿里影業(1060)過去也一度被傳為老千股。所以,請各位自行控制和分析其中風險。) |
最後的決戰:酷派到底有沒有十倍股潛質? 作者:格隆匯Simon “當一個問題,十個人討論十個人都說yes的時候,那就需要重新討論。當9個人都說yes,只有其中一個人說no的時候,那我們就該嚴肅地問問這位say no的人為什麽say no。”——by Simon 4月23日晚,奇虎360宣布,成功完成了和酷派之間的合資公司交易。根據雙方去年12月16日宣布的交易條款,奇虎360將以4.095億美元現金獲得合資公司45%的股份,酷派擁有Coolpad E-Commerce的另外55%股份。奇虎360董事長兼CEO周鴻祎對此表示:“我們很高興按計劃與酷派成功地完成了這筆交易。我們相信,該合資公司將成為我們長期移動戰略的核心組成部門,將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個更強大的移動生態系統。” 誠然,包括我在內,早就關註酷派和奇虎了。 酷派作為最早研發出智能手機的國產廠商,以每年1個點的利潤下降幅度很不幸地成為了市場上用以襯托華為和小米如何牛逼的反面教材。每當我們提到酷派的時候,都下意識地認為他是國產手機界的loser。 同樣不被大家看好的還有奇虎。周鴻祎,這位口碑極差的商業奇才當年以一場撕逼大戰成就了他在互聯網界的江湖地位,如今在PC轉移動的浪潮中周鴻祎幾乎是無所作為一敗塗地。老對手雷軍的小米以450億美金的估值迎風而立,而可憐的奇虎在美股中概中只能算是二線股,股價從高位104美元跌到如今的63美元。 兩個loser的合作從消息宣布的那一天開始就廣受唾棄,奇虎真金白銀地拿出了4億美金投資了酷派,而酷派的股價硬生生地從1.8港元下跌到了1.3港元並橫盤超過一個季度。 兩個loser的合作當然只能是loser中的loser,人們的思考過程都不外乎如此。你要成功,那首先你得有一個成功的基礎;在你輝煌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會記得當年你有多麽落魄,而當你失敗的時候也沒有人知道你曾經有多成功。 奇虎和酷派都曾是不同時代不同領域內的佼佼者,如今幾乎沒有人看好他們的合作,這是基於慣性的一種思維,但遠不是最終答案。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耐心地去了解奇虎和酷派的合作。 就如同文章開頭所言,當所有人都放棄思考的時候,你就必須做那個最清醒的人。 既然周鴻祎都來深圳搞機了,那我們從酷派開始——看起來不太像一個硬件廠商了? 奇虎的老對手是雷軍,當年奇虎以免費安全軟件一舉幹掉了金山,現在雷軍的小米早已估值450億美金。一年前有許多文章評論小米為什麽會成功,很多人很單純地理解為營銷模式創新,其膚淺程度就如分析員寫的業績跟蹤研究報告一樣。 其實,小米到底成不成功,我們根本無從得知。我們只知道小米估值高,雷軍系投資了各種軟硬件公司,推出了各種爆款,金山軟件(3888)股價創新高,金山雲估值超百億港元,西山居大波手遊等上線,獵豹移動(CMCM)海外MAU超5億……可是,到底有誰能清楚說明,小米到底在幹什麽?憑什麽估值450億美元?成功後的小米,到底靠什麽賺錢? 在沒有搞清楚以上問題以前,先別討論小米為什麽會成功。 我們都是現實主義者,我們就只知道450億美金而已,而且這450億美金的估值還是一級市場給的(不是你給的)。如果大家一致認為小米就是成功的,其他follower都是失敗的,那就等於自動地放棄了思考,成為了集體say yes中的一員。 當然不可以。 小米沒有成功先不管,但小米模式周鴻祎應該是明白的。老周在14年年底就拜訪了酷派,隨後又聯系了格力,安全是他的定位,免費是他的發家絕技,他隨後推出了硬件安全聯盟360home,喊出了要造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口號,5月6日(十天後)就是老周的第一戰,這一戰他找來了酷派。 酷派到底怎麽樣? 的確很一般。2013年手機出貨量3500萬,每臺手機出廠價約550港元,14年4G手機放量,總體手機出貨量4500萬,ASP反而比以前更低。13年毛利率12.9%,14年下半年受3G手機清庫存影響毛利率竟然還下降了0.8個百分點至12.1%。市場上大行的分析員一看到這種趨勢馬上給了個沽售評級(他們精致而又完美的大腦已經被現在的股價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臉)。簡而言之,智能手機行業走過了三年大爆發時期,增量維穩就已經不錯了,4G換3G頂多也就是換了個基帶芯片,ASP不漲反跌,這個行業似乎走到了盡頭,而酷派的硬件模式走不下去了。 可是,細心的你肯定會發現下面這張表中的怪異之處。 ![]() 正確!無線應用服務。 因為國內屏蔽了谷歌,酷派有自己的Coolmarket,有自己的內置應用,也有相關的瀏覽器及雲服務。2013年這塊收入1.06億港元,2014年成長了229%至3.5億港元。 這塊收入我每一次拜訪公司都會問,一直問。 3.5億港元的無線應用服務,40%來自於軟件預裝收入。軟件預裝一直為人詬病,前有sky mobi預裝功能機遊戲,後有運營商預裝各種軟件,14年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的預裝給公司帶來了1.4億港元的收入,相當於每臺手機補貼了3.1港幣,但這顯然不是關鍵。關鍵的是另外60%,也就是來自於第三方廣告和應用分發所帶來的2.09億港元收入。14年酷派存量手機(已激活並活躍)約5000萬臺,其中包括400萬臺的新增大神手機,按照這個數量級,ARPU才4.1港元,這個ARPU值之低,連許多低頻軟應用都不如。 這說明了酷派以前並沒有重視這一塊業務的發展,但也啟發了我們。你看,手機不也就是個超級活躍的應用百寶箱麽?只要動動腦筋,1個億存量用戶所帶來的長尾收益何止2個億?(2015年酷派的目標是2000萬臺大神手機,總體出貨量6000萬,歷史耗散率約40%) 我們再來看看利潤結構。 14年公司總體毛利規模為30.16億,凈利潤5.14億港元,按照第三方廣告及應用分發的普遍盈利能力來測算,該業務的毛利占比為10%,凈利潤占比30%以上。在這種利潤結構下,如果15年第三方廣告及應用分發收入翻倍成長,則該業務的利潤占比將可能提升至50%以上。 好,那請問:當一家公司的利潤主要來自於互聯網應用服務收益了,它到底是賣手機的硬件公司,還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它的的估值是不是該重構? 當然了,重估是有基礎的,ARPU能否提升(貨幣化)?用戶量能否迅速擴大(搶流量)?這個當然就要靠奇虎了。但無論如何,酷派這個量能和基礎,絕對是周鴻祎找上門的主要原因。 奇虎為什麽要做智能手機?——敵人的敵人,也許就是朋友 智能手機重不重要? 很重要,否則阿里不會投資魅族,樂視不會做手機,小米的神話也無從談起。 但是做智能手機為了什麽?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都停留在瞎猜的階段,既然是猜想,那就放開來談。在國內這個封閉的移動互聯網世界中,BAT占據了大部分流量: 上線一款手遊不管賺不賺錢要先給騰訊20塊錢最少; 推廣一個400電話,沒有給百度一點過路費簡直都不可能; 一提到網購,其實就在給阿里和京東打工。 可以說,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已經瓜分得差不多了,線上的巨頭現在所尋找的就是流量變現,所謂的O2O其實只是一個手段,最終的貨幣化模式從來只有3種,遊戲、廣告及電商(包括服務及產品的銷售)。 再仔細觀察一下,高頻應用基本上就是流量匯集點,微信(社交)和百度(搜索)已經霸占了國內智能機用戶80%的時間;而低頻應用必須擁有線下資源,現在互聯網的投資方向就在於此。這些低頻應用中規模最大的就是網購,其次是旅遊和本地信息,剩下的就是各個垂直網站。 從BAT三個移動互聯網巨頭的布局來看,騰訊和百度擁有了流量優勢,又對線下資源有了布局,特別是微信導流京東,對阿里的移動端轉化戰略構成了巨大威脅。阿里的確投資了不少移動端的流量標的,如陌陌、微博、優酷土豆及UC Web,但缺乏一個系統性的串聯,也缺乏一個較為強勢的流量匯集點,因此BAT三個巨頭在移動互聯網世界中彼此競爭,盡管阿里在線下布局上格局要比騰訊百度大(特別在支付領域),但流量方面顯然處於劣勢。這個時候,阿里最需要的就是一個可以撕開線上BT壟斷流量格局的人. 而這個人會不會是老周呢? 周鴻祎和雷軍都是產品經理出身,雷軍旗下最得力的幹將傅盛也是從奇虎出去的。如果我們看看傅盛的語錄,大概可以知道這類型領軍人物的思維方式。獵豹就如同海外的小奇虎,以一個高頻應用產品(清理大師)為拳頭,帶領幾個附加產品深入移動互聯網世界,再反過來侵蝕已有平臺的流量匯集點(瀏覽器、應用分發及搜索引擎等)。 如果周鴻祎想要成功,奇虎與酷派旗下的智能機將很有可能成為他的一個拳頭產品,如果非要更確切地說,這個智能機中所搭載的360OS就是這個拳頭。 一旦這個OS獲得市場認可,那在OS平臺上的360安全支付、應用商店、瀏覽器及搜索至少能撕開百度一個大口子(微信的社交圈太強大了,先別想太多)。一旦達到這種效果,周鴻祎就有可能帶領奇虎從PC端走向移動端,他的老敵人騰訊、百度和小米都擁有一個共同的敵手——阿里,那敵人的敵人不就是朋友了嘛。 阿里如果發現奇虎的酷派手機得以成功匯集流量並且還具有一定的變現能力,那原來阿里所投資的魅族是不是就可以用上了?周鴻祎曾經這樣宣傳360OS:“這可能是比MIUI更適合小米手機的OS”,如果老周說的都是實話,那為啥不能用在定位和小米高端機型差不多的魅族身上? 其實奇虎和阿里的合作在14年年底已經傳了不下幾次,所謂無風不起浪,大家談合作可以,但也需要有合作的基礎。按照去年奇虎在移動端無所作為的表現,阿里很難從合作中獲得利益;但如果奇虎的360OS真能讓大家看到不錯的反饋,那阿里還真難說不會重回談判桌,認認真真地考慮將奇虎融入到他們的移動端大戰略中。 當然,除了“阿里-奇虎-酷派(魅族)”聯盟這種可能性以外,我覺得大家還需要關註幾個相關的要聞: 1)“HTML5定稿了,原生APP可能遭遇顛覆”——HTML5可以使得終端用戶通過某些超級APP(如微信、瀏覽器或者搜索)直接登錄應用界面,交互效果媲美原生APP,而且可以實現跨平臺運作(IOS、android、PC端),如果有誰能夠將這一技術應用於手機操作系統,那連蘋果谷歌都要抖一抖(由於解釋HTML5和原生APP的區別和優勢篇幅會很長,這里就不細說了。如果有誰家的智能機OS能沾上邊那就太酷了); 2)“瞄準IOT時代,BAT小米和奇虎都在構建硬件生態系統”——大家都知道周鴻祎已經在積極構建基於安全需求的硬件生態系統。但是建立歸建立,肯定會以合作為主。奇虎以前做過小水滴安防鏡頭、360安全手環及360安全無線路由器,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任何一件智能硬件能夠如同智能手機一般擁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和用戶粘性。如果“奇虎-酷派“聯盟的智能機能夠殺出一條血路來,還是那句話——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那小米體系所面對的所有敵人,比如說我們非常熟悉的格力董媽媽就有可能投身於奇虎的智能硬件體系。從這個角度來看,酷派-奇虎籌資成立的合資公司看起來又似乎具備了引入下一輪戰略投資者的功能了(反正公告中也說明白了最終要上市的); 3)“4G流量費用太高,電信企業合並分拆可能醞釀行業重大機遇”——眾所周知,4G流量費用太高制約互聯網應用的發展(這是克強總理說的喲)。從TD—LTE和FDD—LTE兩個制式的發展步伐來看,電信和聯通的移動事業合並似乎是最有可能發生在今年或者明年。如果我們參考已經發生在其他行業的國企改革案例,那麽最終的格局可能是:電信聯通的移動事業部合為一體,與中移動形成TD和FDD兩大運營商陣營,然後將兩者的2C部門(如中移動互聯網事業部)分拆上市,同時放開虛擬運營商牌照。這樣,原有的運營商將只管控頻譜資源,而C端則引入市場競爭最終實現流量資費的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很快就會看見“阿里移動、騰訊移動或者蘇寧移動”等通過綁定流量銷售的互聯網公司滲透到運營商市場。 考慮到這一可能出現的行業變革,我思考了很久,估計沒有一個互聯網或者IT廠商會願意錯失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包括酷派和奇虎。 總結:也許,奇虎不是真的在搞機,酷派也不再是硬件廠商 如果我們將奇虎和酷派的合作簡單地看作是周鴻祎在走小米的老路,那大部分的人都會給他們一個NO,更何況周鴻祎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和華為及TCL等大廠合作過並最終失敗了。 但是,作為一名卑微的分析員,我仍然願意成為那第十個saymaybe yes的人。 智能機大爆發的三年已經過去了,但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它本身仍將是個巨大的存量市場(這和我們所處的時代差不多,不少行業的產能也過剩了,都在思考盤活存量的機會)。 硬件產品是操作系統的載體,而高頻應用則是操作系統的流量匯集點。如果周鴻祎能夠好好利用這次合作的機遇,通過一枚硬件將拳頭打向BT壟斷的移動互聯網市場,至少撕開一道裂口,那奇虎本身就具備了與互聯網其他巨頭合作的價值。如果不考慮融入其他大型生態圈,奇虎仍然可以通過智能機構建定位於安全的IOT合作平臺。 因此無論怎麽說,酷派和奇虎的合作是周鴻祎最後的戰役,只許成,不許敗:酷派本身已經具備盤活存量用戶價值的基礎,這場戰役怎麽打,就要看奇虎的力量了。 所以,也沒什麽好說的了。起飛吧,奇虎和酷派!你們就像穿越黑夜的烏鴉,雖然一路上沒有一個人為之喝彩,但我相信已經無懼黑夜的你們,一定會擁有光明的。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未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