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利率與樓宇購買力的關係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來源: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5/02/blog-post_28.html

這篇是入門級課程,解釋加減息對樓宇購買力的關係....
可能有人已經識,但我覺得未必有很多人了解,所以寫一篇
物業,通常是借貸購買,原因不解釋太多,不是這次要說的事
以下是基本財務知識...學校不會教,讀財務才會教...有D可能係常識

影響樓價購買力的幾個控制因素
1.按揭成數
即付出多少%首期才可以申請貸款
9按,即付出樓宇價格10%為首期,90%為按揭貸款
以300萬既樓為例,9按,30萬首期,270萬貸款,但9按通常要買保險,這方面下次再講

現時一律6按,即至少要付出樓價40%.300萬樓,至少要俾120萬作為首期,
最高仍可做8按,門檻提高,目的是令儲備較少的人不能申請貸款買樓
儲備較少的人可承受風險也較少,

從銀行角度,他們的風險下降,300萬樓價下跌40%
銀行的樓宇資產也是等值,借給你180萬,你斷供佢收樓,賣左都值180萬,無蝕...
但借給7按,借左210萬俾你,你斷供,佢收樓,賣得180萬,佢要蝕...
銀行體系就受影響,最終影響經濟

2.利率
利率是香港政府不能控制的,因港元與美元掛勾,跟美國息率,以穩定匯率
但減息使購買門檻下降,加息使購買門檻上升....
用以下按揭計算機就可以理解
樓價300萬,按揭成數90%,還款年期25年,9按保險1次過俾,
以上項目不變,可變項目只係利率,利率4.5%時,每個月需供款$15,007
利率下降1個百分點至3.5%,供款降至$13,517
再降1個百分點至2.5%,供款降至$12,113
代表什麼? 假設供款入息比率不變同樣是50%,
4.5%利率的時候,月入需要$30,014,銀行才能批出貸款
3.5%利率時,月入只需$27,034就可以
2.5%利率時,月入只需$24,226就可以
假設100人入面,30014蚊月入以上既人有30個,
24226蚊月入以上既人有40個,即利率下降後,
同一價位可購買人數增加,300萬既樓需求增加,

假設有個海景單位,300萬,個個都想要,4.5%利率時30個人有資格爭...
2.5%利率時,有40個人爭,最後邊個爭到???價高者得,月入高既自然出高價搶....
當利率2.5%既時候,3萬蚊收入既人最高可出價格係37X萬....
即300萬既海景單位,,至少會俾人搶高到37X萬...
這是香港近幾年樓價大升原因之一


3.還款年期
呢個好少見有人用黎控制,限供20年/25年,都係影響還款,同利率控制一樣
同樣用之前計數機計,限供20年既話,每月供款14307,25年就12113...
可能其他工具目的一樣但效果較好,呢個唔洗用到

4.供款入息比率
今次有用到既工具,將比率由50%->40%....
又係上面個例子,2.5%息,300萬,25年,9按,每月供12,113
50%既話月入24,226...降到40%,每月入息要30,282先借得....
$30282月入既40%=12113.......
入息比率玄機可以參考這篇
金管局叫你唔好買樓?收緊供款對入息比率露玄機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5/02/28/100537

5.稅項及其他
額外印花稅,增加炒賣成本,已經可以壓止短炒風....
http://www.ird.gov.hk/chi/faq/index.htm
買左之後6個月內賣出,印花稅=樓價20%,300萬樓要交60萬
6-12個月15%,12-36個月10%,即係樓價升得少,賣左就要蝕
基本上無得炒,但可租,另外,夠3年就唔洗額外,
引申一個問題,3年後放監,撞正加息,會唔會有大量盤一齊沽? 
絕對會,不過到時政府可以放寬某D措施,釋放需求,穩定樓價

總結,港府而家做既同中國差不多,之前中國樓價勁升,溫州炒樓團大家應該聽過
但之後中央政府出左類似措施,成交縮,而家樓價弱,成交少,中央開始放寬
只之放寬限購,調升按揭比率(好似係6按加到7按)
政府而家收緊係為未來提供放寬空間,穩定未來樓價....
我唔知係中央落命令定係港府自己決定.....
我個人認為呢D措施係好事,好處係
1.需求減少,供應增加,樓價上升幅度降
2.銀行體系風險降低
3.未來有放寬空間,若經濟轉差或加息高於預期,可支持樓價平穩下降

而家樓市係一個海洋公園一樣,已經逼爆,但仍然有人想入市....
政府而家限制儲蓄較多,入息較多既人先可以入海公(入市)....
限制左人流,海公可以平穩D,當第時經濟差,加息,多人離開海公(出市).....
政府可以放寬返,等多D人有返資格入場,托住海公人數,平穩發展....
政府其實可以有其他新方法去解決樓市問題
不過好似唔肯諗/唔肯做...
如果有一批樓係只可以租,但申請資格介於巖巖買唔起樓與輪唔到公屋之間
(即係入息/資產在某一個範圍),俾夾心人士暫住,佢地唔會長住...
樓市跌自然會考慮入市(因為佢地有能力買),係可以流轉.......
公屋租太低,根本唔會有誘因令富戶買樓,加富戶租金都係一個方法....
但係樓市供應唔夠仲逼佢地去買樓係唔得,呢招係跌市先可以出既方法....
香港人,忍一忍,逼政府起樓,減低外來人口進入香港,才是治本之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77

十倍股必然性小於偶然性,我把波段分成:邏輯段+狗段+罌粟段 投資輿情

http://xueqiu.com/4318577537/38015750
-------我不做十倍股,因為十倍股前期是不可能分析出來的,時間太久了,都是後期慢慢走出來的,公司管理層都不知道自己會增長多少,必然性小於偶然性,做到十倍股的不是實力是運氣,靠運氣是賭博不是投資。

    我主要根據資金,成長和群體行為特徵等逐浪而行。所以研究波浪特徵格外重要。這裡分析下波浪的分段,我把波浪分為:邏輯段,狗段,和罌粟段。

      前面分析過,邏輯段是可分析出的結果,比如估值低估,成長性好,大環境好,資金成本低,甚至有內幕消息等,這些都是可以感知的信息,屬於可測的波段。舉例如前期樂視網28到50可能屬於邏輯段,去年12月8號前的券商股也屬於邏輯段,邏輯段的風險小於收益,個人覺得可以適當分倉加槓槓。

    前面解釋過,邏輯段好比是幾個人比賽扔出骨頭,骨頭跑多遠不僅取決於扔骨頭的人是否強壯,遠處那隻狗也很重要,狗是無法預測的,狗段屬於不可預測段,狗段取決於主力選擇和市場情緒。狗段不受估值約束,多少倍PE都可以,風險和收益都很巨大,這個階段可以繼續參與,同時去除槓桿,做好止損。罌粟段最要命,很多情況下時主力為了出貨故意拉起來的波段,是主力為了出貨不得不拉升的波段。

    三段之間轉折是緩慢的,是需要很多信息的,也是概率性事件。很多人通過量化來做決策,但因為模型的簡化,誤差率也很高。我的決策依據就是前面幾條說的一些特徵,如市場情緒,K線,量價,背離等。這個決策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要麼自己去悟出東西,要麼跟著別人亦步亦趨。

      我們要根據市場行為特徵分清楚三個段落,然後最大可能獲利,和控制風險,分析三段的特徵也格外重要,但這種特徵和界限也是模糊的, 可轉化的,大致的,不可能十分精確的。

     邏輯段特徵:情緒低落或猶豫,指數或股價剛剛抬頭,但上下反覆,讓人捉不透,忐忑不安,大部分人都拿不住籌碼,不相信有牛市。

      狗段特徵:邏輯難以解釋,但市場相對熱絡,成交量活躍,股價和成交量持續拉升,很多人獲利。邏輯段和狗段是有可能都獲利的階段。

      罌粟段特徵:群情激昂,大爺大媽都能掙錢,然後指數還在瘋狂拉升到不可思議階段,類似128、129時的券商股價,恨不得傾家蕩產壓上去。罌粟段是重新利益分配段,不可能都賺錢,主力必須要找人買單。

     邏輯段不斷反覆情緒,然後突然拉升,主要是不想太多的人上車,否則都是坐轎子的了,罌粟段情緒高昂,刻意製造牛市景象,就是希望大家都來接盤。所以情緒高昂的時候就要注意風險了,熱鬧的地方要小心。

     我們的目標是搞清楚自己的優勢劣勢,揚長避短。首先是大力度地去掙邏輯段的錢,可以適當重倉甚至加槓槓,畢竟是自己看得懂的。小心地去掙狗段的錢,這段是莊家必須走的階段,利用身段靈活偷襲莊家的最好階段,也是最肥美的階段。一定要遠離莊家設計的罌粟段,罌粟段是莊家故意設計出來的,引散戶上套的階段,也是莊家極致發揮資金優勢的段,是散戶十分被動的階段。

      很多人一看到股價上升,就心癢難耐,恨不得賺下市場每一個銅板,殊不知有些波段是設計的陷阱。就算你參與了罌粟段的漲幅,但最後肯定是輸多贏少,因為在這個階段你是被動的,是信息不對稱的,是被操縱的。千萬要遠離,遠離的前提就是分清楚階段,控制住慾望,看淡一些漲幅。魚頭魚尾理論說的也是這個,但無法區分段落和操作。

      目前的行情來看,個人覺得主板大金融進入邏輯段,一是因為整理了兩三個月,二是為國分憂論和國企躍躍欲試說明指數等不及了,三是市場還在猶豫階段,籌碼也在震盪中紛紛換人。創業板目前還看不清楚是狗段後期還是罌粟段,但只要藍籌起來,創業板出貨就很難了,都是機構玩機構,再拉升也必然是罌粟段

      趙丹陽07年3000點就清倉,放棄了狗段行情,因為他是價值投資者,價值投資者不喜歡狗段行情。瑞鶴仙_5876 等超短玩家一年上十倍收益,主要是賺狗段的錢,很多暴富的人都是賺這個階段的錢,因為這個階段彈性最大,不受估值約束,刻意天馬行空地漲。散戶一般都「賺」罌粟段的錢,最後都是大虧,因為邏輯段看不懂,狗段猶豫不敢幹,罌粟段看起來最簡單,而且是現成的陷阱,同志們也都來了。切記,切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79

港A40中一只可能的十倍股:從“互聯網+”的邏輯說起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16

港A40中一只可能的十倍股:從“互聯網+”的邏輯說起

作者:格隆匯 左龍右鯉


編者按:在格隆的文章《港股的未來:40、400、4000、40000》中,有一個最後的一個猜想:誰會是這波行情的十倍股?
每一波大行情,必定會出現10倍股。這類公司,除了一定的機緣湊巧,其最大兩個特征是:

1、合適的市值;

2、有還算不錯的基本面,但最關鍵,具有能脫離基本面約束的想象空間(任何股票短期漲十倍,一定是需要脫離基本面的);

這是我們正在認真尋找和研究的課題的,我們期待能夠找到,並分享給大家。

今天我們分享第一只貌似有十倍潛質的標的——我們並不很確認。還是那句話:這不妨礙我們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港A40中一只可能的十倍股:從“互聯網+”的邏輯說起

作者:格隆匯 左龍右鯉

最近格隆匯推出了港A40指數,作為格隆匯的老朋友,左龍大叔十分開森,第一時間掃描了一下40個股票,果然是大票穩,中票猛,小票勁,格隆老師的功力非同一般。其中,左龍大叔熟悉的TMT板塊更是黑馬奔騰,有一只還是有十倍增長空間的Tenbagger大黑馬。(現在能從下表中猜到是哪只,左龍大叔再送多一支,買一送一,就是那麽任性)


背景:“互聯網+”將引爆第三次互聯網世界大戰

猜不到?不要緊,左龍大叔這就介紹這只潛在的十倍黑馬股。

大家都知道克強總理親自為“互聯網+”帶鹽後,現在各行業的各種公司都在往互聯網+這個風口聚集,請各位註意,總理說的是“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這里面區別還是挺大的,說明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核心方向還是從互聯網+過去,而不是從傳統行業+過來,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銀行去做網上銀行,與騰訊阿里做銀行的區別,雖然現在WEbank和MYbank,還沒正式開展業務,但慢慢的大家能感受到互聯網+和+互聯網的區別的。

理解到互聯網+的重點在互聯網後,就不難理解互聯網+的重點在於“移動互聯網+”,否則,這和2000年那波以PC互聯網為代表網絡股泡沫有什麽區別?而移動互聯網+的重點又在“移動互聯網”,說到移動互聯網,不得不提互聯網的前兩次世界大戰。

互聯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混沌初開的PC互聯網時代,大家的目標是探索出互聯網的盈利模式,廝殺的結果是誕生了BAT三巨頭,分別代表了廣告(百度)、遊戲(騰訊)、電商(阿里)三大互聯網盈利模式。

而BAT格局沒有維持多久就發生了第二次互聯網世界大戰,就是以微信崛起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登船大戰,戰爭的結果是產生了TABLE的格局,其中百度(B),阿里(A),騰訊(T)繼續繼承了PC互聯網時代的優勢順利過關,雷軍(L)憑借著小米手機成功屌絲逆襲,擠入了TABLE,周鴻祎(E)憑借著安全衛士和手機助手等幾款超級APP也坐上了移動互聯網這張TABLE。但移動互聯網的競爭格局只是剛完成了登船階段,還遠沒完全定型,很快就會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了,而這次大戰的引爆與一只格隆匯港A40指數成分股密切相關,這次大戰將是模式之戰。

移動互聯網的四個模式

互聯網的競爭不是比誰有錢,否則中移動、人民搜索等土豪早就壟斷互聯網了,互聯網的競爭是業務模式之爭,是領軍人物的眼光之爭。而移動互聯網這張TABLE里面有四種模式(見下表)

BAT都是上市公司,他們的模式大家都很清楚,左龍大叔就不啰嗦了,反而是小米的模式大家沒搞明白,一是因為他不是上市公司,二是雷軍早期一直韜光養晦低調幹活,三是大家都不相信中國能出一個蘋果,其實小米的模式就是對標蘋果公司的蘋果模式。所有果粉都知道,蘋果模式由以下3+2五個部分構成:

1)硬件:蘋果手機(觸屏+自有CPU)

2)軟件:IOS手機操作系統

3)服務:APP STORE 應用商店提供上百萬的應用服務

4)渠道:蘋果官網+線下實體店

5)領軍人物:喬布斯

這五個部分整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蘋果模式,而小米就是這個模式在中國的實踐者(見下圖),現在你知道為什麽小米能值450億美金了吧,因為人家對標的是7000多億美金市值的蘋果模式。

蘋果模式其實非常清晰,但由於中國沒有自己成熟的手機操作系統,只能選用了谷歌提供的安卓系統並在安卓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因此無法真正意義上的100%複制蘋果模式,但無疑小米已經是最接近蘋果模式的實踐者(蘋果模式五大要素,雷軍做到了4個),換句話說,誰能夠完美的中國執行出蘋果模式,他將獲得蘋果般的江湖地位及估值。

這個道理TABLE的五位大佬都很清楚,所以他們都曾經以各種方式在做手機(詳細情況請看格隆匯另外一篇文章《中國新首富即將誕生,緩期五年執行》),但競爭的結果是小米暫時勝出,因為只有雷軍一人“ALL IN“去做,並且嚴格複制蘋果模式。

但有一位TABLE大佬一直念念不忘,也決定ALL IN跟進了,他就是周鴻祎。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蘋果3+2模式才是周鴻祎的真愛!

你可能已經發現,TABLE中的E——周鴻祎沒有模式!

的確,奇虎的免費殺毒安全模式在全世界沒有對標,屬於中國特色,這也是周鴻祎非常牛的地方,自創遊擊隊打法並存活下來。但獨創模式不代表是最賺錢的模式,全世界互聯網公司已經證明了最好的模式就是:谷歌/百度的搜索、亞馬遜/阿里巴巴的電商、facebook/騰訊的社交,及蘋果/小米的軟硬一體這四大模式。所以,老周在坐穩安全老大地位之後必然不甘心排名墊底,會往這四個模式滲透,接下來發生了著名的3Q大戰(360與騰訊),和3B大戰(360和百度),3Q大戰以小馬哥那個艱難的2選1決定險勝而結束(其間有工信部調停)。之後老周選擇了搜索引擎這個方向突圍,推出了瀏覽器和360搜索,都取得了讓人驚羨的業績:360瀏覽器一推出就獲得了30%+的市場份額,360搜索推出第一天就獲得了10%+的份額,這都是相當牛的業績,老周也贏得了互聯網“戰爭之王“的榮譽稱號。

但好景不長,前述第二次互聯網世界大戰爆發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搜索引擎模式受到了挑戰,連搜索引擎老大百度都是經過一系列收購才勉強過關,但也已經元氣大傷,市值與騰訊、阿里相去甚遠。360作為PC搜索的追趕者,在移動搜索中更是優勢盡失,移動搜份額甚至不如阿里的神馬搜索和騰訊的搜狗搜索(整合了騰訊的搜搜)。

顯然,搜索這條路是走不下去了,正所謂,“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老周愁得白頭發都多了幾根。

這段期間,雖然360的利潤屢創新高,但是股價就是腰斬,市值跌破百億,連京東的強哥都不如——老虎不發威,大家還真當他是病貓了。但,互聯網戰爭之王的稱號並非浪得虛名的,老周很快找到了新戰場,四大模式中,社交和搜索都幹過了,360的流量正賺著電商們的廣告費呢,沒必要再去做電商,那就剩下蘋果模式了。雖然最難,卻是最性感的一個模式。

老子幹不過大小馬,難道還幹不過雷軍嗎?

老周決定進軍蘋果模式,造手機了,而且是ALL IN(“賣車做機”,賣掉了自己的心愛奔馳,並直接離開北京南下深圳辦公。左龍再透露一個秘密:老周的辦公室離格隆匯的辦公室非常近)!

雷軍造機VS 周鴻祎造機

其實,雷軍和周鴻祎幾乎是同時做手機的,在雷軍2011年開始做小米的時候,所有人都不看好他,但周鴻祎可能是唯一看破他模式的人,而且最看好他的模式,因為這就是蘋果模式阿。

老周看明白後2012年就立馬推出360特供機,跟進小米的模式,但是當時老周一念之差,沒有下決心自己做,而是去找傳統手機廠商合作——這個決定後來讓老周的腸子都悔青了!

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去說服傳統手機廠商。光說服他們就花了半年,因為傳統手機廠商最早對小米是很不屑的。被說服之後,他們半信半疑地做,做的過程當中,稍微遇到點困難他們就會質疑、退縮。而且他們DNA確實和互聯網思維太不一樣,所以做得很費力,最後360特供機以慘敗收場。對於360特供機的失敗,雷軍有過這樣的評價:“小米做什麽東西自己都能控制,你呢?你在做互聯網,但是手機的事你控制不了。你是兩家公司,各懷鬼胎,它不是真正的一體,所以你是沒有辦法跟我競爭的。”“你不能指望用一個部門,或者一個部門總監帶幾十上百個人,來和我親自帶幾千人的隊伍競爭“

在失敗面前,老周坦承:“最早做手機這個方向看對了,但是方法是錯的,有時候你看到了一個機會,但是如果你不能夠有All In的思路,全盤壓上,你不能去賭,不能親自去做,而只是說弄一個部門,(把它當作)眾多業務中的一個,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太可能能做成的。”

正是深刻總結了360特供機的失敗原因後,老周再次造機,決定先搞定最不穩定的環節——硬件(制造、供應鏈管理、售後)!

2014年12月,奇虎360正式宣布,已與酷派(2369HK)結成戰略聯盟,向酷派投資4.0905億美元現金成立一家合資公司,而奇虎360將持有該合資公司45%的股權。也就意味著合資公司的估值為9億美金,酷派占55%。各位觀眾,左龍大叔前面說的有潛力成為十倍股的黑馬至此已經露出真容:正是酷派集團(2369HK)。

周鴻祎如何二次造機?

“造機”只是簡單的說法,如前面左龍大叔分析,老周這次並不是簡單的做手機,而是要完美的複制蘋果模式,包括硬件+軟件+服務+渠道+周布斯。

1)硬件:與酷派合資,利用酷派在手機領域多年的生產制造優勢,解決互聯網公司造手機最困難的手機設計、專利、制造、供應鏈管理、售後服務等環節。其中酷派擁有超過5000項手機專利,具有知識產權方面的優勢。

2)軟件:這個是奇虎的強項,奇虎本身就是做軟件起家的,而且是離操作系統底層更近的安全軟件,這個實力在3Q大戰中已經得到證明,QQ和360安全衛士雖然都是軟件,但是360安全衛士屬於內核級程序,QQ只是應用層提供服務。因此,左龍大膽預測,老周做手機在軟件這個要素上的終極目標極可能是做操作系統OS,對,你沒有看錯,也就是中國人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事實上,3月底,360OS社區已經上線)

(猩猩手中的緊握著的是安卓機器人,代表什麽呢?)

當然,做中國人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是第二乃至第三階段的任務(如果做成,就不是十倍股了,只有天空才是他的天花板),目前在做手機的早期,還是會延續小米的做法,先發布一款基於安卓優化的ROM(類似米UI),這款ROM將死磕小米的米UI,主打四大賣點(見下圖)

360OS的四大賣點在圖中的四個小圖標,第一個很明顯,是閃電,代表運行速度快(適合玩遊戲),至於另外三個代表啥?左龍大叔先賣個關子,如果本文閱讀過10萬,我就再寫一文唄。還不快點轉發分享!

3)服務:由於360的手機助手本身就是前三名的分發市場,聚集了大量國內的APP開發者,並且對他們有較大影響力,這部分比小米有優勢,上線第一天就可以秒殺小米。以後如果推出自己的OS,也可以第一時間找到開發者參與(只要在安卓分發渠道導點量就能吸引開發者加入)

4)渠道:由於360本身掌握了全網約30%的流量(360搜索、瀏覽器、多個超級APP),本身就為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貢獻流量,自有流量這個優勢也是小米不具備的,之前做特供機時是直接上廣告就賣,這次會有所改進,推出專門的電商網站奇酷網(www.qikoo.com),再加上和各大電商平臺的良好合作關系,網上分銷渠道可以在短時間內建成,自有流量方面會遠超小米,最近360在京東合作銷售了2萬智能攝像頭,僅僅用了26秒,銷售勢頭喜人。

5)周布斯:蘋果模式五要素中最難的其實是領軍人物喬布斯,很難想象沒有喬布斯的話,蘋果能做成今天的成績,喬布斯是真心想做好一款手機,追求產品的極致體驗,是個極好的產品經理。

而在TABLE中,老周是最好的產品經理,左龍大叔經常YY:如果TABLE一起合夥開公司,他們的分工應該是這樣的,馬雲做CEO,小馬哥做COO,李彥宏做CTO,老周做產品/運營,雷軍做市場,這個組合肯定可以秒殺蘋果谷歌,可惜,世界上沒有如果阿。

用老周自己的話來說:“我對產品的興趣,會大於對商業的興趣。這個沒辦法。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中國很多人裝喬布斯,我恰恰覺得他們不是喬布斯。他們都是商業里的精英人物,都精明得要死,一個個都特別懂商業。”周鴻祎的氣質是最接近喬布斯的,也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的周布斯,這點以後大家會慢慢認識到的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其實在蘋果模式5要素中,除了硬件以外,在軟件、服務、渠道、領軍人物四個要素,周鴻祎都可以超過雷軍,特別是軟件及渠道,唯一不確定的是硬件。這也是周鴻祎願意出4億美金卻只占合資公司45%的原因,酷派實際上享受了硬件的估值溢價。熟悉手機行業的朋友應該知道,現在中國的手機硬件差異會非常小(如果把小米和華為的LOGO貼掉隱藏起來,大部分人是分不清誰跟誰的)。

因此,左龍大叔相信,有了酷派的加盟,周鴻祎在蘋果模式中的五要素都齊全了,只要執行過程中不出現重大失誤,大概率會和小米華為成為三巨頭的格局!

奇虎/酷派手機正在有條不紊的籌備中

經過左龍大叔多方了解,奇虎酷派做手機的計劃及時間表大概是這樣的

1、品牌:會啟用新的手機品牌,5月份公布

2、價格:3500元到4500元,高逼格的

3、首批備貨庫存:100萬臺

4、賣點:主打安全,軟件和硬件完美結合,這是360做安全的特有優勢

5、種子用戶:3月份搭建論壇,重點發展程序猿\攻城獅\產品狗\設計貓四種用戶

6、OS:6月份發布,基於安卓系統的ROM

7、手機上市:8月底或9月初

8、銷售渠道:自有電商網站及其他電商平臺

以上不一定都準確,但說明一點,人家真的是很認真、很認真、很認真、很有誠意的在準備一款手機,絕對值得期待。

關於酷派的估值——港股模式(保守型)

酷派目前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估值,一個是原先的傳統手機業務,另外一個是合資公司的股權價值。

1、極度悲觀:合資公司的手機完全失敗,合資公司的股權價值為0,公司只計算原有傳統業務的價值,且只按1PB算,約值33.5億(0.78元),但這個情況至少不會在今明兩年內出現,證偽也需要給老周點時間不是?

2、謹慎樂觀:在產品上市銷售前,傳統業務仍只按1PB算,合資公司股權價值維持不變,酷派占55%約值38.4億,兩部分相加為71.9億(對應股價1.67元),目前公司股價也正好在1.7附近,說明市場處於觀望態度。考慮到最近解放軍先頭部隊南下,股價才從1.3上漲到1.7,今日有所長高,說明新進入的解放軍先頭部隊傾向於看好

3、樂觀:產品上線,定位在3K+,月銷量20萬臺,說明模式基本成功,按照小米的玩法,合資公司會每年融一次資,估值翻5到10倍,按5倍算就是45億美金,假設酷派被稀釋15%後,持有合資公司股權約163億,加上傳統業務價值共196億(對應股價4.57元

4、非常樂觀:2016、2017年產品銷售完成爬坡階段,月銷售過300萬臺,說明老周的模式已經對小米構成威脅,對標小米,奇虎酷派手機3年內做到小米一半的規模是完全可能的,按小米目前450億美金估值(小米估值是市銷率3.6倍)算則為225億美金。酷派持有部分股權約值90億美金(對應股價17元,Tenbagger)。

關於酷派的估值——A股模式(進取型)

1、對標小米:由於酷派合資公司采用了與小米完全一樣的模式,對標小米的成長路徑將成為主要邏輯,一旦酷派合資公司的銷量符合小米的成長路徑,市場將會給予小米類似甚至更高的估值,左龍大叔判斷,老周在3年左右可以做到小米30%到50%的規模

2、港股唯一的周鴻祎概念股:作為TABLE中的成員,可以對標TABLE中港股小夥伴們,比如阿里健康、阿里影業、華南城、金山軟件等,沒有一個不是大牛股

3、對標美股奇虎360:由於酷派是和奇虎合資的,未來酷派的股價走勢大概率會與奇虎股價聯動

4、對標安卓/蘋果:一旦360研發出合格的手機操作系統(或者正式宣布進入研發階段),市場將憧憬中國人自己的手機操作系(只要做出來,無論好用與否,政府都會當寶),按A股的玩法,這時候股價可以擺脫地心引力,向天空奔去


至於給予什麽估值,左龍大叔不是金融圈人士,其實不專業,但是酷派的估值多少取決於和360的合資業務是否成功,作為IT界的老兵,我個人相當看好這次合資,應該看好老周,原因前面已經說過了,這里總結一下:

奇虎酷派是一家現階段對標複制小米模式的純正互聯網創業公司,未來可能推出中國自主手機操作系統PK安卓,完美複制蘋果模式的TABLE玩家。同時,酷派也將是港A定價模式典型代表案例。

(左龍大叔是老周的粉絲,以上分析有強烈的個人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跟風需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859

2015首季回顧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來源: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5/04/2015.html

唔少股都係3月最後一星期急升,3月30-4月2這段時間反彈
估計有唔少公司出完業績,基金重新部署影響,
這才能解釋港股成交連續4日過千億,部份股票反彈幅度較大
另外原因是內地資金流入港股,當中包括不少港股通成交額....
3月30-4月2港股通成交額平均約50億,高於之前只有幾億/十幾億
開放公募基金推升左唔少港股通既股,但非港股通既股升幅更強....
今次主要探討一些反彈股,因為2014年高點至年底跌幅較大既公司
在第一季升幅較強,當然2014強勢股有些仍然好強...
今次主要回應返年結果時頹勢股3個月後表現(有時間再回應強勢果邊)

這個表主要是選了2014年高點至年底時下跌超過30%股份,
之後在2015第一季升跌幅,黃色果2行,如下表,但有D數係錯
如果合股,拆股,佢無調整,要留意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d8CabGU_h-yDz9xoBNP8Jy0TaVd-Lvo3PlbjBJLAVe8/edit?usp=sharing

我將升,與跌分開,再以行業分類來看...排序以行業平均升跌幅排序
先講反彈股,即第一季繼續升既股
睇住個LIST再睇文字,因為我係順住落去寫的
第1個金威資源,曾有GROUP友提過,有睇過應該都知我地叫佢109巴士...
因為轉型而炒起,但早幾個月已經有人收風講過,不過對於呢類股,無人可以估頂
亦都只有故事,未有具體計畫,難炒,大家可以上網搵下相關資料

之後2-3個行業都唔太熟,但可以講下保利文化,佢下半年業績唔係好~
所以基本面無咩野好講(我亦未睇佢業績),但佢累跌較多....
3月30-4月2呢個星期升得最勁,不過佢唔係港股通名單內.......
所以係咩資金流入我都好難而家答到你,未有數據....
只可以估計有部份資金專炒落後股...業務穩定既公司....

708網遊手遊,呢個行業一定係3月之星...
好多間公司3月內見底急彈升了30%-110%以上....
當中代表一定係8002IGG,自從公佈業績之後開始慢慢升~
又係30號至2號果個星期彈得特別勁....
IGG,博雅,騰訊都可以解釋,但484雲遊點解釋???
雲遊係入面最無希望果間,都跟升3成幾,D錢真係唔理基本面?
只係同行業就衝入去,我覺得一定唔係外資衝呢D,要衝都衝騰訊....
騰訊因為太大間所以升幅只有3成......但佢係破左頂.....
仲有隻2100百奧都係長潛急彈既股,之前一直無人炒,一炒又喪炒..
近排都係好多這類一窩蜂湧入一隻股的情況,2100曾經在FACEBOOK專頁提過
提過佢之前人事變動,但下半年業績又不是有太明顯回升.....
IGG係我之前定的模擬組合入面其中一間,雖然一開始就一直潛...
但而家已經反彈返上去,由跌轉升了,如果賺返多D錢,仲會有得升....
由悲觀/行業低潮轉樂觀/賺更多錢,果種升幅係好驚人...
但通常股價先行,當你知道行業轉好果時通常已經炒得7788...
如果一直有跟開8002IGG應該會入左,無入就問自己點解而家先黎諗啦

巨星國際2393,我無咩深入睇過,齋睇增長我覺得唔算特別勁
除非佢今年有新野出我唔知,佢做醫療野果部份增長係幾好....
但要解釋3月30-4月2幾日時間由2.55升到最高4.1達60%
真係好難解釋,佢又唔係港股通股份.....
又是未知資金流入,好難解釋...

汽車股,比亞迪係港股通,吉利都係....
比亞迪同吉利都係因為2014年急跌過,所以首季彈返上黎波幅較大
比亞迪電動車一直是市場關註,雖然仲未見盈利有咩大好...
吉利反而有首季銷售數據急增利好,新車大賣及俄羅斯影響消退因素~
其他車股例如長城,華晨都累升不少,北汽出完業績都創了上市後新高
東風廣汽則較落後...........
大家如果還有印象,石油燃氣設備係2014年頹股首幾位,
但第一季油價雖然未見好強反彈,只是止跌,設備股已經反彈不少~
例如惠生工程,山東墨龍,中集安瑞科....
山東墨龍係深圳有上市,係AH股
963華熙生物科技,業績出果陣覺得佢唔錯,之前有人炒左一排~
但之後又潛在一排,升得最勁既果段又係30-2號呢4日時間
其實963同手遊股有一個相似地方...又係2014年1-3月被勁炒高
之後1年時間潛水,到左2015年3月先又有人炒返....
同一批資金離開再入場,好整齊,背後無形之手是什麼?我都好想知

電力設備股博耳出完業績就一直升無停過....
東北電氣係AH股,不過係A股係深圳上市

中國白銀815,應該大家都熟悉,出完業績破頂創新高~
不過30-4月2呢幾日唔算炒得勁~都係橫行多
老恆和都係業績前俾人炒起,但之後橫行,4月2成交大有D升幅

乳品股,亦是2014年重災區,但首季升幅驚人,代表公司一定係合生元
又係一潛潛到無力彈起,但一彈就勁彈果類公司...
好難理解而家D資金反差太大,變臉變得幾快....

唔數哂,實在太多,小總結....
除左小部份公司人升佢又升之外,
大部份公司都係因為基本面由差轉好所以升幅唔少...
幅較多既都係行內做得好果D,做得唔好果D就升幅少....
另外炒A+H股差價都係現時主流,但基本面都係差....

跟住想講下2014跌得勁,2015首季都係跌既公司
第2,3,4季有機會倍升既行業,應該係呢度搵...
上面升左1倍果D再升1倍唔係無機會,難過未升果D囉.....
首3個行業都係細公司,申銀萬國其實合股拆股,唔係跌得勁.....
3315金邦達寶嘉,如果大家有印像我係PAGE講過佢IPO D錢仲未用
但突然死過翻生咁又有人炒真係唔知炒什麼
彩票股,近排又傳網上彩票開返,唔知堅定流,
達芙妮,其實之前有睇過俾網購打到好傷,應該幾難救得返....
無咩出路,仍然會係繼續俾人打殘,近期發展未睇.......
1396毅德主席曾經唔見左,好似未搵返,有問題既公司唔掂住........
美容化妝真係好殘,SASA個價超殘,有機會彈,但香港零售仲衰緊~
四環出唔到業績,仲未復牌,復牌可能有人炒返,但可能一開已經好高.....

餐飲業我覺得有希望,而且可能係好投資時機...但要揀價殘果D
餐飲好難輸,除非酒樓呢D成本高既,做快餐未見過會衰一世...
大家樂大快活呢D做極都有,翠華真係跌左唔少,味千都係,佳景更加係跌得恐怖
呢3間都會值得留意,我已經留意緊佳景集團....雖然我唔太LIKE佢D管理層同D人...

汽車銷售股,我年底時曾經看好既行業首季仲未彈,仲頹緊...
睇完業績同部份公司策略之後,我覺得呢個行業2015年絕對有機會~
有D公司踏入4月開始見資金流入,例如正通汽車1728,4月2勁升12%
有時間希望趕得切升之前寫返一篇汽車銷售分析

石油設備有D已經升彈,有D仲潛緊水,我未跟過,所以都好難解釋

澳賭股D數仲好差,首季仍然係重災區.......
當D人轉左去炒股,仲有幾多人去澳門賭???
唔去澳門賭,佢地有D去左柬埔寨,所以之前POST過3918金界首季數超靚~
不過賭股又股息係好吸引,價係十分殘,
但30至2號4日都無升幅,都是等有人炒才跟,升幅應該也不錯~
短期玩住其他先,賭股擺埋一邊先~

內房,又係重災區,就算政策放鬆,都係炒定先,政策出急升但即日回跌返~
之後都見有資金繼續流入撐住股價慢慢升....
內房要轉勢都係要長D時間,大家可以繼續留意樓市數據
暫未見有回暖現象.....

睇完,可以講下之後留意咩行業
1.餐飲,2.汽車銷售....係頹股中較有機會第2,3季發力的行業

個市都係繼續由無形之手推起,已經推升左唔少既股,有機會短期調整~
所以我建議大家留意4月1,2日成交異動果D股,會係短期較好選擇
要穩陣既揀D未升既股...或只係升左幾日既股....
個市已經KEEP住升左唔少,想揀平股應該難,要入市,不如考慮止賺....
相信有玩開既都成手貨,一係升左唔少,一係睇住人升自己無咩點........

策略就自己睇返自己情況,而家呢刻係合埋眼買升幅榜都賺錢既時間
提大家小心D好過叫大家高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24

2015年4月9日 (2900億成交額)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來源: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5/04/201549-2900.html

雞犬皆升時代,真係好難數得哂個市有幾多垃圾被炒起
何為垃圾?指盈利極低或蝕錢既公司

今日喪炒垃圾經典包括聯華,雨潤食品,
聯華過去幾年盈利同比下跌幅度係-45.3%,-84%,-42.8%
由2011年賺7.7億之後2012-14年賺4.2億,0.68億,0.39億..
今年會賺多十倍? 你話呢?
另一隻雨潤2012至14年利潤,蝕6億,賺4359萬,賺5677萬....
今日聯華升44%,雨潤升30%,可以點估到佢地會炒呢2隻野?
一隻做超市,一隻賣豬肉,兩隻都唔係主題股,
大媽經濟學又用唔著,股市大賺會去多左超市買野/食多左豬肉??
又講唔通.....

另外有隻偉誌升22%,有人有印象既話會記得我提過,本來見佢業績好似好好
但分開上下半年睇,下半年盈利倒退,咁又炒高22%,解釋唔到~

亂升都無咩好講,唔通仲叫人入咩,不如睇下有咩未升~
所以今日整左個跑輸大市LIST,日均成交過3百萬,3月30至今升少過10%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iLh459rrhH09xMiNjaOZW6DE65PFMn3-OSMlQFT9pto/edit?usp=sharing

入面有唔少係之前當炒既殼股,好似光啟科學,誌道國際,坪山茶葉呢D....
殼股就唔推,揀返D有實際盈利既公司....

有盈利但呢幾日跌既公司已經無乜,
澳優(01717)係少數,可仲有珂萊蒂爾 (03709)
仲有創科實業669.....仲有中國金屬利用.......

有升但升得少既公司
體育用品業有幾間
2020安踏,2200浩沙,1968匹克體育

服飾股係假數重災區,升幅比較弱~
升得少既得虎都2399,卡賓2030.....
鞋有富貴鳥1819,呢隻之前炒過,同埋九興1836
曾經係內地人至愛既PRADA1913要跌10%

汽車銷售有幾間已經大升例如正通,中升呢D,
未升既有潤東1365,和諧汽車3836.....
汽車股有北京汽車1958,長城汽車2333.......

強泰環保1395之前好似熱炒但呢排算升得少....
通達集團698真係估唔到比較弱,比巨騰國際3336升得少~
兩間做殼既都升得少過做手機或手機鏡頭或手機MON既公司~

餐飲股,味千,翠華,呷哺呷哺升超過20%
唐宮升15%,都係內地人熟悉既餐飲~
未升既有港資大家樂341,大快活52,佳景703
不過唔係內地既未必有人炒.......

以上只係揀D未升既出黎俾大家睇,唔係推介!!!!
因為部份公司體質不佳(不過聯華雨潤都唔係好)
中獎定中陷阱,各位自己計算風險回報率.......

大家可以留意返自己熟悉未升果D,
真係太多行業總有D未郁,有無人炒真係無得計,睇彩數~
你熟佢知佢基本面唔差,但未必有人有興趣炒~但至少唔會跌太甘~
呢D位唔想再叫人高追了,都係果句要買一早買左
我之前SET果個模擬組合好多都升唔少~
2月呢篇升3成幾至1倍.....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5/02/blog-post_21.html

放假果陣寫既餐飲汽車銷售又開哂車....
係呢堆未升既搵下,呢堆都升埋就無野好講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25

華夏醫療(8143):跟著大佬布局潛在十倍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13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19 21:29 編輯

華夏醫療(8143):跟著大佬布局潛在十倍股
作者:格隆匯 吳越釣叟


看到格隆匯諸多大佬分享的好公司,其中不乏可能的十倍股,老實說,看得我心里癢癢。我也大膽獻一次醜,說一只我覺得很可能有10倍空間的股票,也算是對這麽久格隆匯無償分享幹貨的一點點回報。

這個公司很多人印象不算好(貌似老千),多數人也覺得看不懂。

但這符合我的投資原則:

1、跟著大佬布局。我投了不算少的阿里影業,阿里健康,複星國際,基本都是這個思路;


2、在市場多數人看不懂的時候參與。只有這樣,才可能出十倍股;

下面言歸正傳。


實業界有一句老話:屌絲做新項目叫創業,大佬做新項目叫布局

屌絲創業和大佬布局有什麽不一樣?

最大差異就在於項目選擇的戰略精準性,以及項目可持續性和成功概率的不同。

一般人自己出來做項目,最大問題是項目選擇範圍的戰略縱深不夠,精準欠缺,無法做到“長遠眼光、戰略布局、大手筆”,往往是希望1、2年就有明顯回報,所以項目資源匱乏,抓到碗里就是菜。也許中途碰到稍微大點的坎,比如資金、人力等跟不上,就越不過去了,所以可持續性和成功的概率相對較低。

但大佬布局不一樣。大佬資源多、人脈廣,站得高看得遠,他們對項目的選擇往往是看到5年後。項目現在也許還沒什麽市場和需求,但一定要5年後有超級大市場和大需求。而且大佬一旦決定要做什麽,就會穩打穩紮,就要做的像個樣,後續的資金、人力、物力源源不斷跟上,也做好了準備會為前期的所有挫折買單,因此相對來說其看準的事,八九不離十。

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懂,但把它應用在二級市場上,你會發現一個更加簡單粗暴的道理:那些被大佬們借殼用來進行深度布局的公司,最後往往一飛沖天,並且後續走勢絲毫沒有疲軟之態,阿里健康、阿里影業就是最好的例證。

對於這樣的公司,只要你確定大佬是真的在布局,而不是玩票而已,那你只需要執行三個很簡單的動作,就能保證綁定大佬,發家致富,迎娶白富美,那就是


1、跟隨大佬布局,做個小股東;

2、在市場看不懂的時候參與:市場多數人在阿里影業300億市值的時候覺得啥都沒有,怎麽值300億。你忘了這公司叫阿里,忘了馬雲在後面再布局;

3、持有,持有,再持有!

不信,你看:

阿里雙雄逆天走勢


道理就說到這,當然不會就此結束拉,格隆匯兄弟們放心,十倍股福利還是要給的,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莆田系大戰百度”的事,其中自有“黃金屋”——因為這個可能的十倍股就出自“莆田系”。

不要告訴我,你不知道莆田系。全中國所有電線桿上的那些疾病廣告,都是莆田系的作品。

前段時間“莆田系大戰度娘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這一度讓我對百度這個自暴自棄的智商非常捉急:BAT這三家中轉型移動互聯網最不成功的一家(百度是靠巨資收購91勉強拿到半張移動互聯網的船票),還有心思和自己最大的廣告主打架,這真的是有點活膩歪的感覺(我是真覺得百度已經沒有資格與騰訊、阿里擺在一起了,已經被甩得太遠太遠了)。

而這對於站在風口浪尖的莆田系來說是,則是好壞參半,甚至利大於弊。壞的是行業內幕被置於聚光燈下(違規醫療推廣、虛假廣告等問題),好的是對於莆田系來說,這正是一次絕佳的轉型契機(長久來看,民營醫院的發展不能單純依靠宣傳推廣,必須將醫療技術水平作為核心競爭力,打鐵還需自身硬)。而且百度這個已經徒有虛名的所謂互聯網

所以,現在來看,莆田系“從良”的時機到了:

1、國家政策支持過去民營醫院在中國並沒有政策扶持,甚至銀行貸款不向民營醫院開放,而現在18大明確了開放政策,民營醫療行業的春天來了。

2、莆田系本身牛逼哄哄的實力現在在醫療領域,除了國家隊就是莆田系了,在民營醫療領域,莆田系一家獨大——莆田系醫院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醫院群體,2013年登記在冊的1萬多家民營醫療機構中,莆田系就占據80%以上

3、中國醫健聯盟力促莆田系品牌化運營。目前很多民營醫院都向正規化、品牌化運營,而中國醫健聯盟正致力於此。中國醫健聯盟成立於201311月,由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和萬好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翁國亮等發起,首批十四家發起會員中超過十家是莆系醫療機構,首批創始成員旗下擁有的醫療機構和醫院超過1000家。

好了,講這麽多莆田系的東西,沒有別的意思,因為往往危機才會促成改變,變則通。莆田系的這次危機也是他們轉型的機會,更是投資者發現機會,發家致富的良機:轉型必須借助載體,而這個十倍股載體就跟醫健聯盟有關。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註意到,上面提到的中國醫健聯盟,其發起大佬有:

1、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2、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
3、萬好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翁國亮


這幾位大佬發起醫健聯盟,是看中了未來醫療服務行業這個超級大金礦,準備大搞移動醫療、民營醫療,甚至養老健康產業。而把這三個大佬聯系在一起的,有且只有這樣一家港A股:華夏醫療(8143.HK



真相終於露面。

這家公司被納入我的重點觀察名單,是因為兩個特別事件。一件是2014年6月公司一口氣計提了7.85億元的商譽減值,把巨額商譽一次性清零,因為這個動作,當年公司資產幾乎腰斬,當年利潤也由上年的盈利2431萬,變成巨虧4.98——這種行為在內地俗稱“洗澡”,而且洗得特別的幹凈——這種壯士斷腕,刮骨療傷,如果不是想做點什麽,拿只能說明公司老板智商有問題。

第二個特別事件,就是公司最近的一個最新動作,我給各位格隆匯大俠匯報一下。

最新公告(發股票期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古時冷兵器時代大戰之前,必須先準備好糧草才行。這次華夏醫療給管理層發放期權,極大可能就是大戰(大動作)前夕派發的糧餉。

詳情如下:



值得註意的是,這次授出的購股權(1億份,行權價0.68港元)是份額數最多,人員數最多的一次,並且名單中包含了幾乎公司的所有管理層和業務骨幹,其中包括翁國亮的兒子(660萬份)以及侄子(700萬份)

而且,期權執行條件不是一次拿走,而是分三年,按照“433”設定,如下:



這樣設計的潛臺詞再清楚不過了:兄弟夥要玩真的,都給我出死力,一年一看,不出業績,不許行權!

莆田系與百度大戰剛告一段落,華夏醫療就發出這樣的公告,不免讓人浮想聯翩。

那麽,華夏醫療(8143.HK),到底是怎樣一家公司?

先看股權結構與股東背景。

股權結構:翁國亮31.22%,劉永好20.66%。




翁國亮實際持有297531016股,通過易耀控股(萬好國際全資控股,萬好國際由翁國亮實際控制)持有120960500股,另外他還有1700000份購股權和98500000股非上市可轉換優先股,加起來實際控制了31.22%的股份。劉永好通過新希望持有20.66%的股份,是華夏醫療第二大股東。

股東背景方面,劉永好就不必介紹了,大家夥太熟了。剛淡出了民生銀行,手里一堆錢,著急找項目呢。

翁國亮:這個人很多投資者不熟。但在中國民營醫療領域,則是一個跺跺腳,大地會抖上一抖的角。



翁現為香港莆田商會主席,全國衛生協會副理事長,萬好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擁有覆蓋福建省近300家的專業連鎖零售藥店,其所在的莆田系現在管理8000家民營醫院,其在香港投資成立華夏醫療集團,成為中國第一家專業致力於內地醫療投資管理的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

華夏醫療參控股公司:



華夏醫療做什麽?


簡歷:公司通過旗下萬嘉集團在福建直接經營113間零售藥店,另外擁有三家綜合性醫院(珠海九龍醫院、重慶市愛德華醫院、嘉興曙光中西醫結合醫院)和一定數量的專科連鎖醫院,目標是構建成真正意義的醫療連鎖機構布局,在中國醫療衛生行業起到重要作用。


說白了,就是投資做醫院,做連鎖醫療,而且剛剛起步。

這個領域有多炙手可熱,有多值得追捧,看看郭廣昌的複星醫藥的醫院擴張計劃就知道了。

最關鍵的,它的醫院擴張,不需要像複星一樣,去市場上一家一家艱難地談。因為大股東翁國亮手上就有數百家醫院資源。

問題來了,為何劉永好這樣的行業外大佬也要做醫療?——十倍增長潛力。

拿劉永好來說,對於醫療行業,他算是“門外漢”了,就如同金融業一樣。20年前,劉永好進軍金融,參與發起成立中國第一家民營銀行——民生銀行。如今,民生銀行給了新希望集團十幾倍的回報。這一次,作為資本大亨的劉永好,開始對醫療產業不吝慷慨,從趨勢性的移動醫療,到民營醫院,甚至養老健康產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按照他的話:“未來十年,汽車行業還能增長十倍嗎?絕對不可能!增長兩倍是有可能的;房地產能漲十倍嗎?絕對不可能!衣服能漲十倍嗎?絕對不可能!還有什麽能增長十倍?基於移動互聯和大數據雲計算的醫療衛生體系完全有可能增長十倍。”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中國前首富劉永好+地產大佬馮侖+莆田系這三者的豪華組合,可不僅僅是為了吸引眼球。

往後了發展,劉永好負責資本,馮侖負責地產和物業,翁國亮負責醫院管理,三人可以共同做大連鎖醫院,做大移動醫療,做大健康產業。此外,華夏醫療還與中信醫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中信醫療是中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業務涵蓋醫療健康的全部產業鏈。

小結一下華夏醫療投資邏輯

首先,看好未來它作為大佬布局的載體功能。這個上面已經談得夠詳細了。

其次,作為殼的價值突出。目前,華夏醫療的市值才11個億。

最後,想要取得逆天回報,就應該在市場都沒搞懂的低位買入大佬布局的小公司,在大家都看不懂的時候買才能將收益最大化,同時價格底位也保證了跌的空間不大,相對安全。

總之,現階段的華夏醫療市值小,有幹爹(背靠大樹),有錢,有人,有故事,有目標,一切具備,只差臨門一腳了。

最後,關於華夏醫療的老千嫌疑

主要嫌疑有如下幾條:

1、2009.11.24——以6億港元購買翁生持有的藥品批發公司和80間藥店,代價中2000萬元以現金支付,2.9億元按兌換價每股0.06元發行可換股優先股支付、2.9億元發行年息1厘票據支付。



2、2010.10.12——以3:1的比例供股,供股價0.062港元,獲超額認購。由於翁放棄供股,持股被攤薄。

3、2010.12.10——每10股合並為1股,嚇跑不少散戶,股價暴跌。

4、2013.04.11——把1.2億元票據改成可換股優先股,換股價0.238元,相當於合股前的0.0238元,是之前供股價的38%。

5、2014.04.25——翁將部分可換股優先股以0.28元/股賣給劉永好,股價迅速翻番。

6、2014.06.16——把天價藥店的巨額商譽一次性清零,致使財報巨虧、股價腰斬。

7、2014.12.05——劉永好把持有的可換股優先股全部轉換為普通股,正式成為華夏醫療第二大股東,股價逐漸回暖。


從上面的1-4條來看,確實有明顯老千嫌疑,但也可解釋為翁國亮在獲取必要比例的股權,這個花了5年時間(09年—13年)。

不過從2014年第5條把股權賣給劉永好開始,公司明確在開始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相信2014年6月商譽一次性清零(公司2013年盈利2431萬,2014年巨虧4.98億,洗了一個透徹的大澡,主要原因就是因為2014年一口氣計提了7.85億元的商譽減值),把公司資產徹底坐實,也是劉永好正式轉換成為股東的前提:都是大佬,一起做事,別玩黑的。

還是那句話:屌絲做新項目叫創業,大佬做新項目叫布局。

大佬都布局了,玩老千的時代也就過去了,畢竟,賺小錢可以靠玩玩財技,真賺大錢,靠的一定是真刀真槍的實幹,品牌和信譽——有馬雲為證。

對華夏醫療來說,如此歷史機遇的港股大牛市豈能放過?必須要做點正經事,賺點名正言順的大錢,公司這點覺悟還是要有的

(特別提示一點,本人並不完全清楚8143華夏醫療過去算不算老千股,以及未來是不是老千股。香港有很多以訛傳訛的老千公司,馬雲的阿里影業(1060)過去也一度被傳為老千股。所以,請各位自行控制和分析其中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867

最後的決戰:酷派到底有沒有十倍股潛質?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55

最後的決戰:酷派到底有沒有十倍股潛質?
作者:格隆匯Simon


“當一個問題,十個人討論十個人都說yes的時候,那就需要重新討論。當9個人都說yes,只有其中一個人說no的時候,那我們就該嚴肅地問問這位say no的人為什麽say no。”——by Simon

4月23日晚,奇虎360宣布,成功完成了和酷派之間的合資公司交易。根據雙方去年12月16日宣布的交易條款,奇虎360將以4.095億美元現金獲得合資公司45%的股份,酷派擁有Coolpad E-Commerce的另外55%股份。奇虎360董事長兼CEO周鴻祎對此表示:“我們很高興按計劃與酷派成功地完成了這筆交易。我們相信,該合資公司將成為我們長期移動戰略的核心組成部門,將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個更強大的移動生態系統。”

誠然,包括我在內,早就關註酷派和奇虎了。
酷派作為最早研發出智能手機的國產廠商,以每年1個點的利潤下降幅度很不幸地成為了市場上用以襯托華為和小米如何牛逼的反面教材。每當我們提到酷派的時候,都下意識地認為他是國產手機界的loser。

同樣不被大家看好的還有奇虎。周鴻祎,這位口碑極差的商業奇才當年以一場撕逼大戰成就了他在互聯網界的江湖地位,如今在PC轉移動的浪潮中周鴻祎幾乎是無所作為一敗塗地。老對手雷軍的小米以450億美金的估值迎風而立,而可憐的奇虎在美股中概中只能算是二線股,股價從高位104美元跌到如今的63美元。

兩個loser的合作從消息宣布的那一天開始就廣受唾棄,奇虎真金白銀地拿出了4億美金投資了酷派,而酷派的股價硬生生地從1.8港元下跌到了1.3港元並橫盤超過一個季度。

兩個loser的合作當然只能是loser中的loser,人們的思考過程都不外乎如此。你要成功,那首先你得有一個成功的基礎;在你輝煌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會記得當年你有多麽落魄,而當你失敗的時候也沒有人知道你曾經有多成功。

奇虎和酷派都曾是不同時代不同領域內的佼佼者,如今幾乎沒有人看好他們的合作,這是基於慣性的一種思維,但遠不是最終答案。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耐心地去了解奇虎和酷派的合作。

就如同文章開頭所言,當所有人都放棄思考的時候,你就必須做那個最清醒的人。


既然周鴻祎都來深圳搞機了,那我們從酷派開始——看起來不太像一個硬件廠商了?

奇虎的老對手是雷軍,當年奇虎以免費安全軟件一舉幹掉了金山,現在雷軍的小米早已估值450億美金。一年前有許多文章評論小米為什麽會成功,很多人很單純地理解為營銷模式創新,其膚淺程度就如分析員寫的業績跟蹤研究報告一樣。

其實,小米到底成不成功,我們根本無從得知。我們只知道小米估值高,雷軍系投資了各種軟硬件公司,推出了各種爆款,金山軟件(3888)股價創新高,金山雲估值超百億港元,西山居大波手遊等上線,獵豹移動(CMCM)海外MAU超5億……可是,到底有誰能清楚說明,小米到底在幹什麽?憑什麽估值450億美元?成功後的小米,到底靠什麽賺錢?

在沒有搞清楚以上問題以前,先別討論小米為什麽會成功。

我們都是現實主義者,我們就只知道450億美金而已,而且這450億美金的估值還是一級市場給的(不是你給的)。如果大家一致認為小米就是成功的,其他follower都是失敗的,那就等於自動地放棄了思考,成為了集體say yes中的一員。

當然不可以。

小米沒有成功先不管,但小米模式周鴻祎應該是明白的。老周在14年年底就拜訪了酷派,隨後又聯系了格力,安全是他的定位,免費是他的發家絕技,他隨後推出了硬件安全聯盟360home,喊出了要造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口號,5月6日(十天後)就是老周的第一戰,這一戰他找來了酷派。

酷派到底怎麽樣?

的確很一般。2013年手機出貨量3500萬,每臺手機出廠價約550港元,14年4G手機放量,總體手機出貨量4500萬,ASP反而比以前更低。13年毛利率12.9%,14年下半年受3G手機清庫存影響毛利率竟然還下降了0.8個百分點至12.1%。市場上大行的分析員一看到這種趨勢馬上給了個沽售評級(他們精致而又完美的大腦已經被現在的股價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臉)。簡而言之,智能手機行業走過了三年大爆發時期,增量維穩就已經不錯了,4G換3G頂多也就是換了個基帶芯片,ASP不漲反跌,這個行業似乎走到了盡頭,而酷派的硬件模式走不下去了。

可是,細心的你肯定會發現下面這張表中的怪異之處。



正確!無線應用服務。

因為國內屏蔽了谷歌,酷派有自己的Coolmarket,有自己的內置應用,也有相關的瀏覽器及雲服務。2013年這塊收入1.06億港元,2014年成長了229%至3.5億港元。

這塊收入我每一次拜訪公司都會問,一直問。

3.5億港元的無線應用服務,40%來自於軟件預裝收入。軟件預裝一直為人詬病,前有sky mobi預裝功能機遊戲,後有運營商預裝各種軟件,14年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的預裝給公司帶來了1.4億港元的收入,相當於每臺手機補貼了3.1港幣,但這顯然不是關鍵。關鍵的是另外60%,也就是來自於第三方廣告和應用分發所帶來的2.09億港元收入。14年酷派存量手機(已激活並活躍)約5000萬臺,其中包括400萬臺的新增大神手機,按照這個數量級,ARPU才4.1港元,這個ARPU值之低,連許多低頻軟應用都不如。

這說明了酷派以前並沒有重視這一塊業務的發展,但也啟發了我們。你看,手機不也就是個超級活躍的應用百寶箱麽?只要動動腦筋,1個億存量用戶所帶來的長尾收益何止2個億?(2015年酷派的目標是2000萬臺大神手機,總體出貨量6000萬,歷史耗散率約40%)

我們再來看看利潤結構。
14年公司總體毛利規模為30.16億,凈利潤5.14億港元,按照第三方廣告及應用分發的普遍盈利能力來測算,該業務的毛利占比為10%,凈利潤占比30%以上。在這種利潤結構下,如果15年第三方廣告及應用分發收入翻倍成長,則該業務的利潤占比將可能提升至50%以上。

好,那請問:當一家公司的利潤主要來自於互聯網應用服務收益了,它到底是賣手機的硬件公司,還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它的的估值是不是該重構?

當然了,重估是有基礎的,ARPU能否提升(貨幣化)?用戶量能否迅速擴大(搶流量)?這個當然就要靠奇虎了。但無論如何,酷派這個量能和基礎,絕對是周鴻祎找上門的主要原因。

奇虎為什麽要做智能手機?——敵人的敵人,也許就是朋友

智能手機重不重要?
很重要,否則阿里不會投資魅族,樂視不會做手機,小米的神話也無從談起。

但是做智能手機為了什麽?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都停留在瞎猜的階段,既然是猜想,那就放開來談。在國內這個封閉的移動互聯網世界中,BAT占據了大部分流量:
上線一款手遊不管賺不賺錢要先給騰訊20塊錢最少;
推廣一個400電話,沒有給百度一點過路費簡直都不可能;
一提到網購,其實就在給阿里和京東打工。

可以說,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已經瓜分得差不多了,線上的巨頭現在所尋找的就是流量變現,所謂的O2O其實只是一個手段,最終的貨幣化模式從來只有3種,遊戲、廣告及電商(包括服務及產品的銷售)。

再仔細觀察一下,高頻應用基本上就是流量匯集點,微信(社交)和百度(搜索)已經霸占了國內智能機用戶80%的時間;而低頻應用必須擁有線下資源,現在互聯網的投資方向就在於此。這些低頻應用中規模最大的就是網購,其次是旅遊和本地信息,剩下的就是各個垂直網站。

從BAT三個移動互聯網巨頭的布局來看,騰訊和百度擁有了流量優勢,又對線下資源有了布局,特別是微信導流京東,對阿里的移動端轉化戰略構成了巨大威脅。阿里的確投資了不少移動端的流量標的,如陌陌、微博、優酷土豆及UC Web,但缺乏一個系統性的串聯,也缺乏一個較為強勢的流量匯集點,因此BAT三個巨頭在移動互聯網世界中彼此競爭,盡管阿里在線下布局上格局要比騰訊百度大(特別在支付領域),但流量方面顯然處於劣勢。這個時候,阿里最需要的就是一個可以撕開線上BT壟斷流量格局的人.

而這個人會不會是老周呢?

周鴻祎和雷軍都是產品經理出身,雷軍旗下最得力的幹將傅盛也是從奇虎出去的。如果我們看看傅盛的語錄,大概可以知道這類型領軍人物的思維方式。獵豹就如同海外的小奇虎,以一個高頻應用產品(清理大師)為拳頭,帶領幾個附加產品深入移動互聯網世界,再反過來侵蝕已有平臺的流量匯集點(瀏覽器、應用分發及搜索引擎等)。

如果周鴻祎想要成功,奇虎與酷派旗下的智能機將很有可能成為他的一個拳頭產品,如果非要更確切地說,這個智能機中所搭載的360OS就是這個拳頭。

一旦這個OS獲得市場認可,那在OS平臺上的360安全支付、應用商店、瀏覽器及搜索至少能撕開百度一個大口子(微信的社交圈太強大了,先別想太多)。一旦達到這種效果,周鴻祎就有可能帶領奇虎從PC端走向移動端,他的老敵人騰訊、百度和小米都擁有一個共同的敵手——阿里,那敵人的敵人不就是朋友了嘛。

阿里如果發現奇虎的酷派手機得以成功匯集流量並且還具有一定的變現能力,那原來阿里所投資的魅族是不是就可以用上了?周鴻祎曾經這樣宣傳360OS:“這可能是比MIUI更適合小米手機的OS”,如果老周說的都是實話,那為啥不能用在定位和小米高端機型差不多的魅族身上?

其實奇虎和阿里的合作在14年年底已經傳了不下幾次,所謂無風不起浪,大家談合作可以,但也需要有合作的基礎。按照去年奇虎在移動端無所作為的表現,阿里很難從合作中獲得利益;但如果奇虎的360OS真能讓大家看到不錯的反饋,那阿里還真難說不會重回談判桌,認認真真地考慮將奇虎融入到他們的移動端大戰略中。


當然,除了“阿里-奇虎-酷派(魅族)”聯盟這種可能性以外,我覺得大家還需要關註幾個相關的要聞:

1)“HTML5定稿了,原生APP可能遭遇顛覆”——HTML5可以使得終端用戶通過某些超級APP(如微信、瀏覽器或者搜索)直接登錄應用界面,交互效果媲美原生APP,而且可以實現跨平臺運作(IOS、android、PC端),如果有誰能夠將這一技術應用於手機操作系統,那連蘋果谷歌都要抖一抖(由於解釋HTML5和原生APP的區別和優勢篇幅會很長,這里就不細說了。如果有誰家的智能機OS能沾上邊那就太酷了);


2)“瞄準IOT時代,BAT小米和奇虎都在構建硬件生態系統”——大家都知道周鴻祎已經在積極構建基於安全需求的硬件生態系統。但是建立歸建立,肯定會以合作為主。奇虎以前做過小水滴安防鏡頭、360安全手環及360安全無線路由器,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任何一件智能硬件能夠如同智能手機一般擁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和用戶粘性。如果“奇虎-酷派“聯盟的智能機能夠殺出一條血路來,還是那句話——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那小米體系所面對的所有敵人,比如說我們非常熟悉的格力董媽媽就有可能投身於奇虎的智能硬件體系。從這個角度來看,酷派-奇虎籌資成立的合資公司看起來又似乎具備了引入下一輪戰略投資者的功能了(反正公告中也說明白了最終要上市的);

3)“4G流量費用太高,電信企業合並分拆可能醞釀行業重大機遇”——眾所周知,4G流量費用太高制約互聯網應用的發展(這是克強總理說的喲)。從TD—LTE和FDD—LTE兩個制式的發展步伐來看,電信和聯通的移動事業合並似乎是最有可能發生在今年或者明年。如果我們參考已經發生在其他行業的國企改革案例,那麽最終的格局可能是:電信聯通的移動事業部合為一體,與中移動形成TD和FDD兩大運營商陣營,然後將兩者的2C部門(如中移動互聯網事業部)分拆上市,同時放開虛擬運營商牌照。這樣,原有的運營商將只管控頻譜資源,而C端則引入市場競爭最終實現流量資費的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很快就會看見“阿里移動、騰訊移動或者蘇寧移動”等通過綁定流量銷售的互聯網公司滲透到運營商市場。


考慮到這一可能出現的行業變革,我思考了很久,估計沒有一個互聯網或者IT廠商會願意錯失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包括酷派和奇虎。

總結:也許,奇虎不是真的在搞機,酷派也不再是硬件廠商

如果我們將奇虎和酷派的合作簡單地看作是周鴻祎在走小米的老路,那大部分的人都會給他們一個NO,更何況周鴻祎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和華為及TCL等大廠合作過並最終失敗了。

但是,作為一名卑微的分析員,我仍然願意成為那第十個saymaybe yes的人。

智能機大爆發的三年已經過去了,但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它本身仍將是個巨大的存量市場(這和我們所處的時代差不多,不少行業的產能也過剩了,都在思考盤活存量的機會)。

硬件產品是操作系統的載體,而高頻應用則是操作系統的流量匯集點。如果周鴻祎能夠好好利用這次合作的機遇,通過一枚硬件將拳頭打向BT壟斷的移動互聯網市場,至少撕開一道裂口,那奇虎本身就具備了與互聯網其他巨頭合作的價值。如果不考慮融入其他大型生態圈,奇虎仍然可以通過智能機構建定位於安全的IOT合作平臺。

因此無論怎麽說,酷派和奇虎的合作是周鴻祎最後的戰役,只許成,不許敗:酷派本身已經具備盤活存量用戶價值的基礎,這場戰役怎麽打,就要看奇虎的力量了。

所以,也沒什麽好說的了。起飛吧,奇虎和酷派!你們就像穿越黑夜的烏鴉,雖然一路上沒有一個人為之喝彩,但我相信已經無懼黑夜的你們,一定會擁有光明的。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未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044

認識內地融資融券(securities margin trading),與股災預測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5/04/securities-margin-trading.html
融資=香港借孖展買股票
融券=香港借貨沽空

中國融資融券歷史超短,約5年
2010年3月才開始試行~
沪深交易所规定,融资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
槓桿唔算高,不過直至4月23日滬深兩市融資餘額17,695.9萬億RMB
一年前只是4000億....增加13,695萬億,或340%
1年前2000點左右,現時43XX點....

市場平均擔保比例一年前為:227.88%,現在4月21是263%,因價格上升,以下資料解釋擔保比例計算,比例跌至130%斬倉,例子

维持担保比例=(现金+信用证券账户内证券市值总和)/(融资买入金额+融券卖出证券数量×当前市价+利息及费用总和) 

强制平仓是券商控制两融资产风险的最后手段。当融资投资者的维持担保比例降至150%时,券商将向投资者发出风险预警通知。当融资投资者的维持担保比例降至130%时,券商将通知投资者在2个交易日内追加担保物。投资者追加担保物后的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150%。如果维持担保比例降到130%以下,券商为了保证融出资金的安全,将强制卖出投资者提供的担保物。

去年年中昌九生化重组预期落空,导致股价连续无量跌停。由于市场上没有成交,投资者融资维持担保比例即使跌破强制平仓,也无法卖出个股偿还融资,导致损失所有本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4c6f260102v8rd.html
簡單D講,
例子1,你有10萬現金,拎左5萬出黎做孖展買10萬蚊股票(50%比率),剩返5萬現金

10萬蚊股票之中,5萬係融資金額,5萬本金
另加5萬現金,
(現金+股票)/融資額,15萬/5萬擔保比例就係300%...

 例子2,10萬用哂黎孖展,融資10萬,買20萬股票(最高50%),
20萬股票,10萬本金,10金融資額
現時股票20萬,$0現金,融資額10萬,20萬/10萬,比例200%
最極端借到最盡的情況....

例子2極端情況下,股票市值跌25%,得返15萬,就要預警,因為15萬/10萬=150%
跌到13萬,-35%,比例130%,要補現金入戶口,俗稱補倉,如果2個交易日內無錢補倉~就會被斬倉,沽清13萬股票,證券行可以收返10萬蚊,你就剩返3萬蚊...

 風險係,如果股價跌多過50%,例如股票市值得返9萬蚊,券商拎返9萬就要蝕1萬,集體連環跌停,券商就會虧損,通常他們有風險控制,某類股票風險高,可能未必借太多俾客戶,風險算可控.....

問題來了,2007-08年,中國股市由6000點跌至1800點時候,係未有融資買賣,
所以係無槓桿,股災威力不大,但如果現時槓桿增加,出現股災,殺傷力就驚人....

 2010年3月融資開始有,上證是3000點,跌至2012年10月2000點,跌幅只係33%,但2011年融資餘額只是3-4百億,就算一齊平倉威力都不大...

2014年7月起,融資額急增這段時間,沒有試過大跌,1月19日大部份跌停是小股災,但資金仍然充裕情況下,仍然撐得起,市場仍然有良好預期,例如一帶一路,改革紅利,互聯網+,再生能源,水十條等等,投資者仍然樂觀,新增開戶仍然很多,資金流入續撐起股市

因此,個人預測,中國仍然降準降息的預期下,市場資金仍然持續增加,融資餘額仍然會上升~

短期股市利潤會流入實體經濟,市民
消費增加,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合併收購投資增加,短期支持經濟增長,2015年出現股災機會微,但股市波動會較大,119人踩人事件有機會重演數次.......

引爆泡沫因素,市場資金減少,融資額過高,預期過份反映至市場由樂觀轉為保守,要令大部份投資者恐慌既因素暫時想不到,政府不會發放這個訊號,之前加強證管融資,鼓勵沽空預期,已令股市震盪,政府立刻解畫澄清

 有什麼是政府控制不到的外在因素,令投資者恐慌???暫時未想到,之前都是外國金融危機,影響全球股市,但歐洲日本放水,美國收水,外國金融危機要再睇

中國暫時CPI未大升,通漲仍平穩,
如果通漲急升,中國被迫停止放水,可能會引發股災

 預期股災前有一段頭肩底或雙頂形態,上下波幅但橫行格局,有時間俾投資者逃生

股災可能2017年出現,除非這兩年中央出手調整降低市場風險
經濟回復較佳增長,公司盈利上升,開放市場引入外國資金投資
以海外資金流入,換取國內融資額流出平倉
滬港通,深港通就是其中一個方法,讓外資接貨,是一個可行辦法

融資金額高係一條導火線,但不代表不能潑水淋熄或剪短佢
中國政府操縱市場能力很強,仍然有很多政策措施可用
暫時無需太擔心股災,暫可繼續放心投資


參考資料
百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431144.htm?fromtitle=%E8%9E%8D%E8%B5%84%E8%9E%8D%E5%88%B8&fromid=1628138&type=sy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08

4月殼股盡出,歷史又再重演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5/04/4.html
諗住寫今日升跌,卻發現孫粗洪系今日一齊升.....
睇住個LIST再睇呢篇文~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iLh459rrhH09xMiNjaOZW6DE65PFMn3-OSMlQFT9pto/edit?usp=sharing

百靈達國際2326單日升一倍,成交過億,公司市值50億,即係升之前25億,大股東孫粗洪(佔35%),係新晉殼王,263雲錫礦(前保興資本)係佢第一桶金,格隆有寫過佢,可以睇下面條LINK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64
巧合地今日孫粗洪系既547數字王國大升47%,1201僑威+32%,另外,1141保興資本,209 中國大亨飲品(現改名中國瀛晟娛樂),4月份已升幾倍, 看來都是同一支莊

威利系其實今個月都有郁~
273威利,885福方,279民豐,4月都升左幾倍,2009年已經有人寫唔同系既公司
大家可以了解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8236

朱李月華,這兩個月最強一定係444先施錶行,發展海南醫療,仲搵左前醫管局主席胡定旭做聯席主席.....格阻有介紹過佢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12

其他殼王,有D已經收左山,或者背後做緊無人知.......
可以睇呢度認識下........
https://www.google.com.hk/search?q=%E9%A6%99%E6%B1%9F%E8%82%A1%E5%B8%82%E5%B9%95%E5%90%8E%E9%82%A3%E4%BA%9B%E5%A3%B3%E7%8E%8B+site:www.gelonghui.com&es_sm=93&sa=X&ei=uDg-VYmHFoGwmAXT04DYBQ&ved=0CCkQrQIoBDAA&biw=1920&bih=955

8137洪橋集團,今日升40%,之前話攪電動車,但早於2008年已經話攪太陽能,當然最後係攪唔成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58

國藏559,今日炒起21%,恆大入股之前話攪太陽能,攪唔成,而家話攪電動車

其他大升既唔數了,可能呢度好多股民都係新手,未經歷過亂世,我經歷過又有印象既暫時係以下
果排市場旺,就會有一批公司話攪果排興既事業...
果排油價日日升,就會有A,B,C,D公司話收購油田~有間創業板叫百田石油8011係果期既產物,當然最後係無油出啦~(佢話買左油田架)
果排煤價日日升,就會出左蒙能呢D收購煤礦既公司,蒙能收購既新聞之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070601/7164162
之後點?自己睇276股價,最高$70->$0.5NOW

果排興煤層氣喎,又會有幾間公司話收購煤層氣,經典既有間叫中國煤層氣8270

有一排鐵礦石,鋼材需求大喎,有公司又收購,搵左間61北亞資源,2010年1.7跌到最低0.1,最近由0.14炒到上0.27
http://www.rthk.hk/efinance/interview/20100218_2141_648141.html

果排興LED喎,轉型做LED,有間叫達進精電(515),搵得返篇專訪,公司最近停牌,2012-2014虧損
http://www.rthk.hk/efinance/interview/20091119_2141_627954.html
岩岩見到有間公司改名叫中國再生醫學8158,創業板,再生護膚美容掛.....


呢D股我一直唔會掂,亦都唔會建議任何人掂...
純粹俾大家了解下呢個股票市場係點...唔好對呢D股抱太大希望.......
有經驗就會明我講乜,唔明就算,你想玩呢D我都阻唔到你...
有左互聯網果然世界不一樣,竟然可以搵返幾年前D歷史........
2007-08年同2015年真係好相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09

2015年4月港股回顧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5/04/20154.html
2015年4月,恆指單月大升13%,在大量資金流入下,破了2008年頂位27853.6,創了6年多新高,以4月30日收市計,距離歷史高位31958,距離4100點左右,單月成交量創歷史新高,4月成交額比3月增加1倍有多(4月假期關係,開市日子較少)

4月升跌幅榜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iLh459rrhH09xMiNjaOZW6DE65PFMn3-OSMlQFT9pto/edit?usp=sharing

2012年起流傳已久的100大老千股
http://investhkstock.blogspot.hk/2012/03/100.html

這個月的升幅首數十位,主要都是這類流傳老千股,如果敢買,你做了股神了,這些股都沒什麼好分析,資金市,最易炒,一定係貨乾,股價易控制既股,當D資金找投資對像既時候,一定係追升唔係追跌,追升之餘又易升得起,一定係細公司,難道一間蟹貨多既公司會易升? 所以呢100家公司我抽起了,再以行業排序,回顧一下,寫一篇新聞報導(不是什麼分析),不過妖股橫行之時,大家就提高警覺吧

行業升幅表在4月升跌的最右邊,

1.證券/融資,是4月股王行業~
代表公司,英皇+275%,華富+242%,耀才+198%,時富+155%,海通國際+144%等

華富被收購(其實有GROUP友早於9月已經提出),不過傳到而家先出通知,港股成交增一倍,多家本地券商死機,成交熱烈,加上孖展旺,券商賺佣金賺息都賺到笑,時間線上是港交所升上300蚊之後券商先爆升,所以有眼光既應該會捉得到,而且以耀才為例,大股東高位增持,跟佢追都賺,所以係算易執既錢

2.廣告公司,其實這個行業升果D同廣告關係不大,例如七星購物,745中國國家文化產業,都是股仔

3.電訊設備,海天天線升451%,泓林科技+175.8%,原因未了解

4.影視娛樂這個板塊算是第2強板塊,星美控股198+171.9%,橙天嘉禾+97.8%,其實星美文化應該都算是這個板塊, 星美系交換股權,無咩詳細留意,但1060阿里影業3月大升,多了人留意影業板塊,加上星美文化發展眾籌催化整個行業憧憬,今年很多大作上影,復仇者聯盟,侏罹紀,星戰等等,戲院應該大收旺場

5.港口股,廈門港+94.6%,天津港+49.7%,青島港+37.5%,一帶一路概念股,港口股真係得概念,吞吐量增加未必帶動盈利增加,港口股曾經研究,但盈利很難預測,部份港口主要靠石油,鐵礦石,煤炭貿易賺錢,消費稅降幫助未必太大,一帶一路國家與中國貿易又不算太多,這類真的很危險~

6.核電,中核工業+67.1%,中廣核礦+64.2%,雖然話核電重啟,未來多左核電建成,不過呢兩家公司一直都賺唔到錢,又唔係100%核,夾雜勁多其他業務,得概念,無實際既,小心點吧

7.投資資產管理,同證券一樣,多人炒就多左生意,康宏1019都算經典,4月1開0.35,月內最高1.89,月底收0.82,唔知升什麼,惠理集團(806)算係呢行代表,+97%,生意應該好左好多,931中國天然氣都升64%,應該個個都識,唔講太多.....

8.鐵路,南北車狂炒,A股試過一星期連續漲停,未按新單已經反映哂之後幾年盈利增長,反映有凸,之後跌停,H股更大跌20%有多,遲D合埋變中車,南北車炒左一年啦,進入調整期,應該跑輸大市

9.汽車銷售,年初已經看好會翻身的行業,潤東+73%,不過停牌後未有消息,永達+55.9%,和諧+50.8%,暫時首季收入都不錯,雖然不算大增長只有1X%,但跑贏全國8.95%,換車潮加股市大旺,特別是證券從業員,換新車,買新車都會增加,業績OK係可以預期...

唔寫哂了,回顧完,要寫前瞻了吧...

有時間再寫,前瞻不易寫~
有時,你以為好,但出到黎既數據差,
我要搜集下數據,令預測有有力既支持,
唔係剩係齋吹....如果大家有睇好既行業,歡迎提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