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券商9月業績再“歉收” 凈利分化持續

截止至10月14日,25家上市券商中,22家公布了9月月度業績,從報表來看,整體業績不佳,且繼續呈現分化。其中,11家券商營收和凈利潤呈現不同程度的回暖,但剩下半數券商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個別券商則出現虧損。

數據顯示,合並口徑下,22家券商實現母公司口徑營業收入148.25億元,同比降低8%,環比8月降低超1%;凈利潤實現59.94億元,同比上升2%,環比降8月則降幅近5%。

環比8月來看,9月A股總體行情有所萎縮,交易活躍度不斷下行,而這被認為相應對上市券商業績造成打擊。

Wind數據顯示,滬深300指數9月下跌2.24%,而8月上漲上漲3.87%;此外,滬深兩市日均股票成交量307億股,環比下滑達15%。

營收上來看,22家上市券商中,僅有6家9月進入“10億俱樂部”。其中,國泰君安、中信證券、廣發證券位列前三甲。環比8月來看,部分中小券商環比取得不錯漲幅。8月業績不佳的東方證券9月合並營收6.83億元,環比漲幅53%。

此外,申萬宏源、國海證券、西南證券環比增幅36%、35%以及34%;而國元證券、太平洋證券以及招商證券8月“歉收”,營收分別下滑在41%、40%以及34%。

凈利潤方面,上市券商9月繼續出現分化,多家券商凈利潤出現較大下滑。其中,山西證券9月出現687萬元的虧損,環比降幅超110%,而國元證券、東興證券、招商證券等凈利潤降幅超過50%。不過,東方證券凈利潤出現超9被增長,國海證券、興業證券、中信證券則有30%左右的環比漲幅。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證券的虧損或與其此前子公司被調查風波有關。今年8月,其子公司中德證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被罰沒600萬元外,多個投行項目也被迫暫停,業績受損。

至此來看,上市券商前三季度的業績多數披露完畢。海通證券非銀分析師孫婷團隊預計,上市券商前三季度業績將同比出現50%的下滑,考慮到四季度同比基數較低,業績壓力將有所緩和,全年業績同比預計將下滑47%左右。

從券商過去一個月的各項業務來看,華泰證券首席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羅毅分析稱,各大券商投行業務向好,上市券商中中信、廣發、興業主承銷規模實現較好增長。

“從業績披露情況看大部分投行子公司,如華泰聯合、長江承銷、申萬宏源承銷等業績均大幅提升。資管業務規模持續提升,截至9月末上市券商資管產品凈值10975億元,環比+12%,廣發、華泰、中信規模保持前列。”羅毅指出,但受市場影響,券商經紀自營業務承壓,帶動整體業績滑落。

而從中長期來看,孫婷團隊仍看好行業轉型,尤其是看好大型券商及特色券商,認為隨著負面影響逐步消化,證券行業創新有望恢複。

”我們仍看好2016年券商業務轉型, 單一通道服務商向資本中介、財富管理轉型、創新業務多元化發展等方面值得期待。同時我們認為具有特色的、對傳統經紀業務依賴較小的券商,業績下滑的壓力較小或有小幅提升。”孫婷團隊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805

收盤分析丨滬指收複年線遇挫 央企混改概念出現分化

昨日,大盤走出久違大漲行情,市場參與情緒比較活躍。今日(19日)開盤,大盤指數順勢高開高走,但市場盈利盤拋壓明顯,券商也出現殺跌,指數無奈再度陷入窄幅震蕩格局。臨近尾盤,大盤出現一波小跳水,但整體震蕩格局未變,總之缺少券商等權重板塊的配合,大盤想突破3100點有點難度。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盤上漲0.03%,報3084.72,成交額1974.81億元;深圳成指下跌0.36%,報10757.92,成交額2979.56億元;創業板指下跌0.60%,報2184.91。兩市全天成交合計4954.38億元。

盤面上看,央企混改概念出現分化,但龍頭股依舊強勢,佳電股份三連板。另外,高送轉、煤炭有色、次新股漲幅居前,前期強勢的債轉股也有零星表現;深港通、PPP、券商股等板塊出現調整。從個股來看,近來很多個股走出連續漲停走勢,像四川雙馬、名家匯等,總體來講市場賺錢效應還算可以。

消息面,統計局今日公布三季度經濟數據,中國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7%,符合市場預期。針對三季度GDP數據,李大霄老師評論,經濟企穩跡象明顯,對股市有非常強大的支持作用,推動A股步入慢牛之旅。

對於當前大盤,廣州萬隆認為,雖然指數是否突破年線並不代表會立即催生一波大反彈行情,但是市場一直存在的結構性反彈機會確是不容反駁的。面對這樣的行情,投資者要全面審視手中個股強弱,對於國資混改、股權轉讓、高送轉這幾類資金紮堆持續炒作的題材需重點布局,而對於業績暗淡、籌碼松動、產業資本巨量減持的這幾類弱勢股需立即規避,如巨陰殺跌的佳隆股份、再如高位見頂後陰跌不止的電科院等等。

今日整體走勢還比較健康,自3140點調整以來今日再次突破年線大關,因此年線能否站穩則顯得尤為關鍵。另外就是昨日中陽逆轉似乎也將助力指數再次進入逼空行情中。只是從技術指標的表現來看,60分鐘級別指標已經進入超買,沖高後必有一定的震蕩,似乎預示著年線的突破不可能一次通過,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反複震蕩拉鋸或許是大概率事件。當然目前處於關鍵位置敏感時段似乎不應該計較指數單日一城一地的得失,後期的大方向選擇才是關鍵,巨豐投顧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43

滬鋁五連陽領漲 黑色系走勢分化

期貨內盤上午收市,滬鋁延續昨日大漲趨勢,五連陽領漲,漲幅達4.24%,瀝青領跌,跌幅達4.18%。

黑色系走勢分化,焦炭漲3.09%,鐵礦石漲0.86%;螺紋鋼、鄭煤、矽鐵跌逾1%,熱卷小幅下跌。其他品種,鄭醇漲1.04%,滬銀漲0.91%,滬鋅漲0.24%;橡膠跌3.72%,塑料跌1.95%,鄭油、鄭棉、白糖、玻璃、雞蛋、滬鉛下跌。

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認為,對於黑色和有色金屬在9月和10月的走勢,他認為要從兩個階段來看:9月份整個黑色金屬在低庫存、上遊煤炭複產量有限和資金資產配置三大因素驅動下強勢上漲,並沒有出現像樣調整,而有色金屬在9月份反彈相對遜色,並在9月中旬開始出現明顯回撤,這主要是供需基本面差異主導的走勢差異。進入10月份,黑色金屬繼續領漲整個大宗商品,尤其是煤炭價格持續反彈,從成本上推動了其他工業品價格的反彈,尤其是對於自備發電的電解鋁價格。不過,成本驅動的反彈是緩慢而滯後的,因黑色系和有色金屬上漲的共同驅動邏輯在於人民幣貶值下資產配置需求,因此供需基本面只是一方面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資產荒下大宗商品資產配置需求放大了市場波動或漲幅。他說,從煤炭和電解鋁價格關系來看,截至2016年8月,全國使用自備發電的產能達到71%,而煤炭價格上漲沖擊較大的是自備發電的產能。據寶城期貨統計,自5月份至9月份,煤炭價格上漲推動了電力成本大約1200元/噸左右。

招商期貨研究員許紅萍研究認為,電解鋁整體生產成本當中動力煤直接或間接均占據舉足輕重地位,電解鋁直接生產當中電力成本在30%-40%之間,其中80%電力來自火電,氧化鋁動力和能源成本占比也超過30%。而動力煤受到供給側改革及運輸等諸多因素影響表現最為明顯,價格由低位300元/噸以上反彈 至640元/噸,並且短期供應增長依然有限,因此電廠經營虧損不斷擴大,上調電費則成為市場重要話題,自備電企業發電成本則直接受到動力煤價格反彈而擡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61

大選亂象突顯美國社會分化

與往屆美國大選相比,在此前民主黨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拉票階段,本次美國大選不斷湧現出一些特殊的現象。

比如,作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特朗普在此前拉票階段出現的各種出格言論,甚至表態敗選後不一定會接受這一結果,著實讓美國選民沒了方向,也在某種程度上考驗著美國的選舉政治。

如何解讀特朗普的奇怪言論?他的一言一行會對尚處於觀望狀態的中間選民造成多大影響?他們還會像往屆大選那樣成為“中堅力量”嗎?

選民嚴重的兩極分化

沈逸(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  中間選民定理並不是一種公理,是建立在一定的社會結構基礎之上的,其前提是中產階級在社會中占主導。但是現今美國社會的中產階級正在塌陷,中間選民定理也就自然會減弱。選民的傾向向兩極移動,美國政治的極化是對這種社會結構變化的直接反應。也就是說在這次美國大選中,中間選民定理是不適用的。

美國社會在兩極化,特朗普的支持人數可能在民調對象之外的。民調對象多為持自由主義的建制派,位於美國社會中上階層。特朗普成為共和黨候選人的過程中,一直受到共和黨主流媒體的嘲諷與不看好。這說明特朗普是反建制派的典型代表,是代表對於美國現狀不滿的人的訴求的,而這些人長期遊離於美國主流媒體之外的,因而這次選舉不到最後時刻是勝負難料的。特朗普是用一種特殊的行為風格來掩蓋政治精明,不按常理出牌並不等於亂出牌,特朗普實際上代表了一定數量的美國民眾。

唐慧雲(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2016年大選是在政黨極化和社會分裂的背景下舉行的。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極左的桑德斯現象和極右的特朗普現象。中間選民為此難以抉擇,中間選民是否參加投票還是未知數。

在美國以往的總統大選中,投票率積極性比較高的是中老年人。特朗普的主要支持者是50歲以上的中下層白人,男性居多,這部分人群肯定會去投票。年輕人在大選中的投票率一直比較低,但是2008年大選中,他們積極投票支持奧巴馬。

目前兩黨候選人的支持者基本固定,希拉里獲得上層白人以及少數族裔、女性支持;特朗普主要以中下層白人、男性為主。兩黨候選人在辯論中的觀點是在夯實自己的選民基礎。

年輕選民成為中間選民,他們對兩黨候選人都不喜歡。目前,希拉里團隊根據大數據分析,對潛在的支持者進行積極動員,希望獲得年輕選民的支持。特朗普是否民調落後也不能一概而論,主流美國媒體的民調顯示希拉里支持率高,社交媒體則顯示特朗普更勝一籌。

鄭宇(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兩位候選人幾乎在所有問題達不成一致,這在歷史上很罕見的,歷史上兩黨在很多問題上是基本一致的。特朗普這種反對一切的主張,在起初得到了對美國現狀不滿的民眾的支持,但是後來這種為反對而反對,又提不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民眾對此有所疲憊。

從民調來看,三輪辯論特朗普的支持率一直在下降。在第一輪時,特朗普的當選可能性為30%,現在已經只有8%。除非希拉里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目前特朗普當選的可能性非常低。

特朗普現象的考驗

鄭宇:這次媒體對於希拉里一邊倒的支持,要這樣理解:媒體宣傳中的金錢政治當然會有,但多數媒體有自己的政治傾向和價值觀,對於這種有傾向的媒體很難進行收買。大型媒體往往有比較左翼的立場,對民主黨有較多的偏好。當兩個候選者的差距不大的時候,對於兩者的支持與批評差異較少。

但是現在美國社會日益分裂,兩個候選人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這使得媒體對於共和黨的批評較多。另一方面,特朗普一些極端的政治主張引起了大多數媒體的反感。他個人的操守也存在一定問題,使得其招致了更多的批評,並不意味著共和黨的立場受到了媒體的批評,很多批評是針對特朗普本人的。

沈逸:如果特朗普不接受最終的選舉結果,會向最高法院提出訴訟,由最高法院判斷,這將是對於美國政治的一個巨大考驗。走向法院將是對美國社會走向重生還是走向分裂的一個巨大的考驗。美國政權合法性是由美國上層精英所設計的一套完整的體系,這次投票結果會證明在美國社會是精英階層占多數,還是普通民眾占多數。

唐慧雲:根據特朗普的一貫作風,如若敗選,有可能會發起司法訴訟。但即便出現這樣的情況,如2000年大選一樣,最高法院會進行裁決。問題是不少人擔心特朗普不接受裁決結果,從而引發一定的社會騷亂。2016年大選的各種混亂現象已經導致美國民主政治的國際形象受損。2016美國大選表明,美國政治需要自我調整和更新。美國人一直引以為豪的正是政治自我糾錯的能力,而2016年後這種糾錯能力到底如何,可能還有待長期觀察。

(本文由“複旦發展研究院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計劃”供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783

P2P大變局:“跨界”集團急退出 平臺分化加劇

2016年9月下旬,蘇越(化名)在朋友圈掛出了一則P2P平臺轉讓消息,讓他感到意外的是,這項轉讓居然僅在半個月之內就迅速敲定。

今年8月份,銀監會等四部委祭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下稱“P2P網貸管理辦法”),再加上互聯網金融全面專項整治推進,不少P2P在面臨合規整改艱難中選擇了退出。“轉讓”則成為一種比較直接的退出方式。

第一財經調查了解,P2P網貸在合規整改中主要呈現三大特征:一部分無法完成整改的P2P公司已經選擇退出;一部分有能力達到合規的平臺進行大額資金整改,同時紛紛轉型小額信貸領域,消費金融是比較熱門的轉型方向;另外一部分不願意拋棄原有資源的平臺,則期望向第三方財富管理或交易所模式轉型。

甩賣”P2P

作為中間人,蘇越參與了這家P2P平臺的轉讓。“出售的P2P平臺是一個文玩集團子公司,該平臺專註於‘郵幣卡’行業,其借款人是高度集中的,金額也比較大。在監管規定明確的背景下,沒有精力去轉型,所以選擇把平臺出售。”

據介紹,該P2P平臺月均募集在3000-5000萬,而出售價格僅1250萬元,出售內容包括其平臺以及有意願留下的團隊,一次性原始債權清償。

接手的買家依然是文玩行業人士,接手之後可以改變應用場景,轉向藝術品行業的融資,其融資規模就可以降低並且具有較強的分散性。

“像這樣的P2P能夠很快轉讓交易,主要在於能夠很快轉變應用場景。但並不是所有P2P都好轉讓,像一些做房產抵押類的P2P則較難轉型,合規之下的接盤者並不好找。”蘇越表示,現在這個時間點,P2P平臺一般會選擇折價出售,成交價格比較便宜。

這種朋友圈甩賣P2P的案例並不多見。但合規壓力之下,上市公司開始拋售或者退出P2P業務,這些公司更多的是跨界進入P2P領域。

10月18日,紅星美凱龍公告,從從10月30日起家金所不再提供借貸撮合服務,同時關閉債權轉讓功能。但原有的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資信評估等除借貸撮合以外的其他服務繼續提供。

10月10日,盛達礦業公告擬以3060萬元全部轉讓持有的和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與和信金融信息服務(北京)有限公司各5%的股權。出售的公司正是此前盛達礦業投資的P2P平臺和信貸。

今年8月份,上市公司匹凸匹也宣布轉讓控股子公司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深圳)有限公司100%股權進行轉讓,退出P2P業務。9月,瓷爵士也宣布以1.18億元的價格出售溫商貸的100%股權。

這些上市公司進入P2P的時間僅在一年左右,他們給出甩賣P2P的重要原因是“監管政策出臺,收緊了行業的發展空間”。一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最為主要的是,監管政策出臺之後,集團化背景的P2P難以有精力顧及轉型合規,因此退出成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拍拍貸CEO張俊認為,前兩年行業的火熱吸引了一大批資本和制度套利者進入,激烈的競爭推高了整個行業的獲客成本和運營成本,很多中小平臺在資金端並沒有線上流量的優勢。

“目前,網貸行業的發展已進入優質平臺與巨頭競爭的下半場,未來將是一個存量淘汰的時期。”張俊稱。

大額借款整改進行時

對於有能力達標的P2P公司,現在讓不少平臺“頭疼”的除了銀行資金存管,還有大額借款的整改。

P2P管理辦法明確設置限額:個人在同一網貸機構的借款余額不超過20萬元,在不同網貸平臺借款總額不超過100萬元。企業在同一網貸平臺的借款余額不超過100萬元,在不同網貸平臺的借款余額不超過500萬元。

對於大額借款規模的整改,P2P平臺一般選擇兩種應對方式,首先是在監管過渡期內自然到期消化,若監管過渡期內不能自動消化的則尋找及其他的接手人。

拍拍貸三季度數據顯示,平臺上20萬元以上借款占比為0.02%,1萬元以下的消費性借款占比則高達98.34%,單筆平均借款額度為2716.54元。

對於20萬元以上借款的這一部分,張俊告訴第一財經,在整改期內可以自動到期。這部分標主要是在淘寶開網店的企業以個人名義借款,未來可以考慮轉向企業借款。

有利網也采取了到期自動消化的措施。有利網對第一財經表示,截至10月17日,其99.5%的借款在20萬元以下,少量超過20萬的為早期歷史存量,在監管規定期限內自然到期即可。

能夠在監管過渡期內自動到期自然是沒有壓力的,不過有的項目時間較長,不能在期內消化,這部分P2P平臺選擇找其他資金來接手。

“我們大部分資產都是車貸和消費金融類,目前只有少量房地產抵押貸款超過了個人20萬貸款的限額,我們已經對接了保險公司、信托和消費金融公司等機構資金,未來可以把優質房產抵押資產提供給機構資金,我們提供大數據風控服務和互聯網化的資產獲取方式。”愛錢幫CEO王吉濤對第一財經表示。他們預計,到明年6月,限額問題將全部解決。

轉型求生

“小額、分散”原則是P2P投資應遵循的原則。實際上,在銀監會監管細則出臺之前,不少P2P已經開始了轉型,消費金融領域就是轉型的一大方向。

零壹財經的最新消費金融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央行統計的人民幣消費信貸余額為18.95萬億元,剔除個人住房貸款後為4.77萬億元,假設未來5年平均增長20%,到2020年非房貸消費貸款余額可達到11.87萬億。

其中,互聯網消費金融以占比10%的低限估算,到2020年該市場規模可達到1.19萬億。如果考慮到網上消費、O2O支付的發展增速,加上互聯網消費金融滲透率的提高,樂觀估計到2020年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可達到4萬億。

面對萬億級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P2P平臺在面臨合規轉型之時多數選擇了消費金融領域。

今年5月份,以大額借款項目為主的P2P平臺紅嶺創投推出消費金融個人信貸,主攻零擔保無抵押低成本借款。

P2P行業中,也有不少平臺在監管明朗之前就開始布局消費金融市場。例如,拍拍貸在2014年就做出戰略調整拓展消費金融版圖,定位沒有信用卡的消費人群,以85後為主。

“小額消費信貸的合規優勢,會隨著網貸行業的逐步規範化越來越明顯。”張俊稱。

愛錢幫在2015年開始布局消費金融,主要在醫美整形、房租分期、汽車金融以及以租代購等領域。在監管出臺之前,愛錢幫還對接了機構資金,目前已經實現了全流程的系統化操作,未來往智能信貸、智能金融領域發展。

“未來幾年,消費金融肯定會保持較快增長。而且這次監管辦法中對於小額分散的要求會加劇這個領域的競爭,但是整體發展趨勢並不會因為一次監管而改變。”王吉濤對第一財經稱。他認為,表面上看,各家做消費金融的領域是趨同的,但背後是在考驗資產的生產效率,以及進件、審批、放款,以及對於低成本資金的獲取能力等多方面綜合能力。

有利網CEO吳逸然也對第一財經表示,有利網在2014年就開始布局消費金融市場,目前消費金融業務占比已經超過90%。其消費金融類貸款主要來自數碼產品、汽車等領域,未來也會不斷開拓美容、旅遊、娛樂等其他消費金融市場。

不過,在聚愛財CEO任衡看來,雖然轉向消費金融領域的確能夠很快讓平臺變得合規,但從做大額借貸轉向消費金融,經營模式會發生質的變化。

張俊也認為,消費金融領域雖然有萬億級市場蛋糕,但要做好並不那麽容易。“‘指導意見’核心要求是做小額,並且限額,市場會擠壓到小額領域,比較直觀的是消費金融。如果做傳統線下網點模式,運營成本會比較高,如果做純線上,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對數據、運營積澱。”

因此,此前以債權轉讓為主的聚愛財等平臺選擇了另外一種轉型方式:一邊等待債權轉讓監管相關規定的最終落地,一邊積極迎接合規,轉向交易所模式。任衡介紹,所謂交易所模式,即交易所做債權的掛牌和摘牌,而聚愛財做通道,將投資人引導至交易所。目前,聚愛財主要通過小貸公司、典當行等做房產、汽車和藝術品等抵押債權轉讓,並已和多家交易所積極洽談合作。

采取這種轉型方式的並非只有聚愛財,10月25日,開鑫貸宣布設立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據開鑫貸總經理周治翰介紹,設立這個交易中心首先是為了發展中小企業債權直接融資服務。8月開業以來,已經有定向融資產品、收益權等產品掛牌交易。

互聯網金融全面監管當前,金融資產交易所正成為平臺轉型“香餑餑”。除了P2P平臺直接轉型做金融資產交易所,有業內人士指出,金融資產交易所可發展P2P網貸平臺作為金交所“經紀商”,其部分受限業務可以轉移到金交所平臺。互金平臺也可通過代銷交易所理財產品(交易所的理財產品投向貨幣基金),間接實現代銷貨幣基金,為投資人提供活期產品。

同時,交易所發行理財產品,可通過互金平臺銷售,募集資金投資於互金平臺指定的或審核通過的金融資產。當然也不是任何平臺都可以和金交所合作,也會設立一定的門檻。

平臺分化

“這次監管的界定使得P2P的概念發生變化,現在嚴格限制在小額分散、點對點的直接借貸,和過去幾年大家所理解的P2P概念已經不同了。”王吉濤表示。

在王吉濤看來,擁有小額分散資產生產能力的機構不會缺流量,但是由於合規的門檻和成本較高,預計會有大批平臺生存艱難,所以流量端會出現兩級分化。

任衡也表示,在嚴格的監管之下,沒有搶占流量先機的中小P2P平臺未來難以與已有巨大流量的平臺抗衡,因此在整改期內選擇良性退出也屬正常。

今年7月20日,美利金融宣布停止線上理財平臺運營,並在當天向用戶結算本金和收益。這家在2015年9月正式上線的平臺,其創始人正是有利網的三大創始人之一劉雁南。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沒有搶占到流量先機的平臺,在合規之下獲客可能會變得越來越“重”。該人士分析,未來P2P的獲客成本還會提高,1000元每人的有效獲客成本會成為常態。

因此,正如王吉濤所述,在監管的不斷細化之下,P2P的業務模式已經有了一個規範化發展的概念,擁有巨大流量背景以及在行業深耕多年的老牌P2P優勢凸顯。

零壹財經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9月,有50%-60%的平臺交易額環比下滑,考慮到大量規模較小的平臺未納入統計範疇,這個比例保守應在80%以上。

其原因在於,一方面行業分化導致大平臺資金聚集效應更加凸顯,對規模較小的平臺分流增加。另外一方面監管限制下,一些平臺開始轉型或開始合規性整改,這就會導致過渡期內發標減少,或標的額度降低。

拍拍貸監測的數據顯示,在P2P監管規則落地之後,8月24日至9月30日,拍拍貸總體成交量仍在持續上升,其成交額為32.86億,相比前37天增長38.58%,平臺新增貸款余額14.52億,相比前37天增長34.24%。其9月成交額為26.66億,環比增長28.08%。

 “清退過程是必然的,但是肯定也會有新的發展機遇。行業由於監管明確會更加正規化,也提升了投資人和從業人員的信心,洗牌後會迎來新的發展時期。”王吉濤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65

中西部發展現分化 為何西北不如西南

自2008年以來,隨著東部沿海地區外貿出口受阻,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以及中西部基建、內需進一步開拓,中西部經濟增長高於東南沿海是一大主旋律。

不過近兩年,這一趨勢發生了明顯變化,中西部之間出現了明顯分化,第一財經記者根據31個省今年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發現,同是中西部,西南明顯好於西北。而在經濟發展遇到不少問題的東三省,區域分化也十分明顯。

中西部:北不如南

從總體上看,經濟增速高的主要還是分布在中西部,在實際增速前十名中,除了天津和福建,其他省份都來自中西部尤其是長江中上遊地區。

這其中,重慶和西藏以10.7%的增速並列第一。重慶市統計局公布的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505.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7%,比上半年提高了0.1個百分點,較全國高4.0個百分點。這已經是重慶連續十一個季度GDP增速位居全國第一了。

位居第三的是同處西南的貴州,前三季度貴州經濟增速增長10.5%。此外,江西、安徽、青海、湖北的增速也都比較靠前。

由於目前統計部門發布的統計數據中的增速均為實際增速,是扣除了通貨膨脹因素後,以不變價格計算的增速,而名義增速則包含了價格的變動,價格變動是無處不在的。所以采用名義增速觀察更為直觀。

從名義增速來看,前三季度貴州以13.06%高居榜首,西藏11.7%緊隨其後,重慶名義增速也達到了11.13%。此外,安徽、江西的名義增速也比較靠前。

不過同樣是中西部,西北、山西等地的增速要遠遠落後於長江中上遊地區。例如,在名義增速中,山西為-0.64%,甘肅也只有3%,陜西、內蒙古、新疆都低於5%。

那麽為何同是中西部,長江中上遊地區明顯好於西北、山西等地呢?這其中主要有幾個因素,一是從產業結構來看,相比後者,長江中上遊地區本身的能礦產業就比較小,這幾年產業布局和調整做的比較好,產業結構比較均衡。

其次,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隨著沿海地區人力和土地等綜合成本的提升,沿海產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在轉移的過程中,長江中上遊地區由於距離長三角和珠三角較近,尤其是在高鐵網的陸續建成後,這種地理空間距離大大縮短。再加上這些地方勞動力比較充沛、水資源豐富、更貼近市場,因此,成為產業轉移的首選。

比如珠三角長三角的家電制造業大量轉移到合肥,合肥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家電制造業生產基地。再比如江蘇大量的筆記本電腦產能轉移到重慶、成都、武漢等地。

在這幾年經濟高速發展後,長江中上遊的不少省份在全國的位次不斷提升。以貴州為例,過去貴州人均GDP曾長期位列全國倒數第一,但現如今,貴州已擺脫了這樣的尷尬,人均GDP上升了2位。

相比之下,西北、山西等地能源產業占比較大,在近幾年的能源下行過程中受影響較大。另外這些地方的產業結構較為單一,由於距離長三角、珠三角較遠,近幾年沿海產業轉移到這些地方的也比較少。

不過,近期以來,隨著煤炭等能源價格的上揚,這些省份目前觸底反彈的態勢已經顯現。

東北分化明顯

分化的不光是中西部,在東北地區,不同省份、不同地區之間的分化也十分明顯。

在近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司司長周建平介紹說,前三季度東北增速偏低,仍在築底,困難較大,分化加大,亮點不少。

在增速方面,前三季度,遼寧只有-2.2%,吉林不錯,有6.9%,跑贏了全國,黑龍江是6.0%,全國平均水平是6.7%,“在全國四大板塊里確實是墊底的,增速也偏低。” 周建平說。

為何吉林的情況最好?吉林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在東三省里面,目前吉林的整體發展勢頭是最好的,產業結構也比較合理。一方面,相比遼寧和黑龍江,吉林的能源產業占比要小很多,受能源下行沖擊較小。

另一方面,吉林的汽車、軌道客車等裝備制造業以及光電子、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發展勢頭都相當不錯。像裝備制造產業正在打造產業集群,這其中也帶來了大量的投資機會。

周建平說,目前東北地區發展確實也有不少亮點,從省這一級層面來說,吉林發展的勢頭比較好,GDP是跑贏了全國的平均水平,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和財政收入都是非常好的。

“省與省之間分化,省內各地市之間發展分化,行業在分化,企業在分化,這四個方面的分化也構成了東北經濟的特點。”周建平說,吉林、遼寧、黑龍江的發展變化很大,區域內部,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這條中軸線上集中了東北大概50-60%的經濟總量,他們的發展勢頭還很好。但是東北的西部地區,靠近科爾沁草原,因為是沙漠地帶,發展條件更差一點,因為資源、環境、區位都不好,所以分化就大

另外,從行業來看,一些傳統的“原”字號集中的地區和資源型城市的產業行業發展比較困難,而一些新興產業發展比較好。

表1:各省份前三季度實際增速

省份

前三季度GDP(億元))

實際增速

名義增速

西藏

829.2

10.70%

11.70%

重慶

12505

10.70%

11.13%

貴州

8135.38

10.50%

13.06%

江西

12587.3

9.10%

8.81%

天津

13339.44

9.10%

8.26%

安徽

17132

8.70%

9.04%

福建

18287.01

8.40%

11.52%

青海

1741.38

8.20%

6.60%

湖北

22198.4

8.10%

8.69%

江蘇

55281.5

8.10%

7.97%

河南

28840.57

8.10%

7.10%

寧夏

2120.31

8.00%

6.71%

新疆

6717.79

7.90%

4.78%

湖南

21771.1

7.60%

7.51%

雲南

9536.94

7.60%

7.19%

浙江

32234

7.50%

8.59%

四川

23793.6

7.50%

7.56%

山東

48703.8

7.50%

6.54%

甘肅

4769.45

7.50%

3%

海南

2880.88

7.40%

8.98%

廣東

57061

7.30%

8.64%

陜西

12879.97

7.30%

4.42%

內蒙古

12690.14

7.10%

4.94%

廣西

11345.53

7.00%

8.77%

吉林

9298.11

6.90%

4.50%

河北

22496.1

6.80%

5.71%

上海

19529.67

6.70%

9.31%

北京

17367.8

6.70%

8.53%

黑龍江

9231.6

6.00%

5%

山西

8945.55

4.00%

-0.64%

遼寧

 

-2.20%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整理)

表2:各省份前三季度名義增速

省份

實際增速

名義增速

貴州

10.50%

13.06%

西藏

10.70%

11.70%

福建

8.40%

11.52%

重慶

10.70%

11.13%

上海

6.70%

9.31%

安徽

8.70%

9.04%

海南

7.40%

8.98%

江西

9.10%

8.81%

廣西

7.00%

8.77%

湖北

8.10%

8.69%

廣東

7.30%

8.64%

浙江

7.50%

8.59%

北京

6.70%

8.53%

天津

9.10%

8.26%

江蘇

8.10%

7.97%

四川

7.50%

7.56%

湖南

7.60%

7.51%

雲南

7.60%

7.19%

河南

8.10%

7.10%

寧夏

8.00%

6.71%

青海

8.20%

6.60%

山東

7.50%

6.54%

河北

6.80%

5.71%

黑龍江

6.00%

5%

內蒙古

7.10%

4.94%

新疆

7.90%

4.78%

吉林

6.90%

4.50%

陜西

7.30%

4.42%

甘肅

7.50%

3%

山西

4.00%

-0.64%

遼寧

-2.20%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62

新股炒作出現分化 多數新股投資者遇“百元大關”火速撤離

新股雖牛,但不同的質地不同價格,不同新股之間的走勢就出現了分化。

其中,既有新華網這樣沖上百元、絲路視覺這樣一口氣20個漲停還不停歇的強勢新股,也有上海銀行這樣兩個漲停板之後即走下降通道的弱勢新股。

有意思的是,100元已經成為不少新股的“天花板”。不少新股在沖擊100元的時候遭遇沖高回落,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貝達醫藥股價一度上漲到了99.83元,隨後股價放量下跌。百元難關難過的背後是多數新股投資者在遇到“100元”關口的時候普遍感到壓力太大,而選擇了火速撤離。

新股走勢出現分化

新股一直是資本市場上的“強者恒強”的代表,在監管層定調發行節奏的背景下,新股仍然是市場的稀缺資源,低市盈率、低價等因素引發各路資金持續追捧,賺錢效應不斷。

雖然不斷有新股上市來帶動市場熱情,但觀察同花順新股與次新股指數的走勢來看,自11月23日以來,該指數處於下降通道之中,已經出現了疲弱的態勢。不過在11月30日、12月1日以來,該指數的走勢有所收複。

12月1日當天,包括通用股份、東方中科、精測電子等在內的多只新股漲停,表現靚麗。

不過,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新股經過前期普漲之後近期明顯有所分化,有些能夠維持強勢收盤,有些則是沖高回落,而且有些新股股價回落的速度之快超過了投資者的預期。其中既有強勢新股,也有弱勢新股。如絲路視覺、海天精工、國檢集團分別於11月4日、11月7日和11月9日上市,目前股價還處於漲停之中。

在弱勢新股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銀行和海興電力。上海銀行於11月16日上市,僅僅兩天漲停之後,就在第三天打開了漲停板,隨後股價更是一路下跌,上市第三天的30.97元成了最近的最高價。

12月1日,上海銀行報收26.3元,股價上漲了0.38%。

海興電力也屬於走勢比較弱的新股,連續7天漲停之後,就在第八天出現了放量下跌的情況,公司股價近幾天一直處於下降通道之中。

主營業務缺乏想象力,資金追捧意願不強烈是上海銀行和海興電力成為走熊新股的主要原因。

100元成為眾多次新股的股價“天花板”

有趣的是,在不少新股遇到“百元大關”的時候,多數投資者還是選擇火速撤離,因此100元就成為不少新股價格的“天花板”。

“100元當然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關口,不僅是整數關口,還是從兩位數到三位數的變化。市場上幾十塊錢的股票很多,但上百元的股票畢竟不多。所以觸及到這個價位的時候,當然會比較謹慎,如果不是特別看好,就會選擇拋出。”上海市某投資人表示。

眾多新股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貝達藥業,該公司股票在11月28日的時候一度到達99.83元的高點,而就在股價快要沖擊100元的時候,巨大的賣單將公司股價往下砸,隨後公司股價一路下探,當天報收90.66元,股價下跌了5.61%,隨後幾天公司股價也未能回複到原來位置。

富森美的股價一度在11月24日漲到了96.50元的高點,隨後在當天沖高回落,之後公司股價便一路下跌。

快克股份的股價在11月28日的時候上漲到了90.23元的高點,但是到了11月29日當天,股價一度出現了跌停。

而伴隨跌停的是,公司的成交量巨大,可見很多投資者選擇了在公司股價逼近100元的時候選擇出逃。

盡管如此,在A股市場上,仍然能有一些股票可以過百元大關。如雄帝科技、步長制藥、理工光科,新華網、塞力斯、集智股份等公司股價都已經超過100元。不過這些公司股價得以上沖到百元以上,還是有“幾把刷子”。

比如,新華網的百元大關可謂輕松突破,由於其稀有的國家級網絡媒體平臺型公司的背景,也讓其股價得以快速上沖。

雄帝科技的業績基本上屬於穩步上漲的態勢,且近期網絡安全板塊較熱,對該公司股價也有帶動作用。

塞力斯的體外診斷概念尚屬新鮮,所以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763

震蕩行情擾券商收官戰 行業分化或提速

在市場回暖的帶動下,上市證券公司最新發布的11月經營數據報喜,環比增速明顯;但券商業績也同時透露,與行情緊密相關業務占比較高、對業績貢獻最大。進入12月後,A股再現震蕩行情。這讓券商下半年來的業績回暖勢頭能否延續,增添了不確定性。行業“看天吃飯”特性並未有徹底改觀,市場對於券商業績才有了短期內的“一喜一驚”。值得註意的是,多位行業分析師指出,在監管收緊、業務高度同質化和行情回落等倒逼之下,券業轉型的壓力加劇;在業務架構調整和綜合實力變化之下,行業格局將迎來較大分化。

震蕩行情擾亂業績回暖勢頭

A股在11月加速上漲,而券商板塊的業績回暖勢頭也超市場預期。

最新公布的11月經營數據顯示,包括12月最新上市的華安證券在內,26家上市券商累計實現營收180億元、凈利潤68億元。剔除本月上市尚未有環比數據的華安證券,其他25家上市券商的單月營收、凈利,環比平均增長了16%、13%。

“券商板塊11月經營數據向好,經紀業務貢獻效應明顯,這主要得益於市場成交量的帶動。投行業務方面,受益IPO審批節奏加快,融資規模環比增長155%。”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王叢雲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券商其他業務條線的表現仍然保持二季度以來的平穩增長態勢。在股市上漲期間,自營業務中權益配置有利於券商業績增長,但同期又遇到債券市場調整;綜合考慮後,使得業績表現較為平穩。資本中介業務、資管業務的規模,年內都保持平穩增長,對業績的影響較為平緩。

數據顯示,11月期間股指加速上行,滬指單月上漲4.82%、深成指單月上漲2.88%、創業板指也漲有一個百分點。同月,美國大選結果落定、險資舉牌不斷發酵、深港通確認啟動時間,市場主題事件頻發。在此催化下,市場交投活躍、場內杠桿情緒高漲。據統計,11月期間A股成交額達13.53萬億元,環比上升77%;日均交易額6150億元,環比上升28%。截至11月30日,兩融余額達到9767億元,環比增長7%。

但進入12月以來,A股再現震蕩行情。12月12日本周一,股指大幅下挫,上證指數下跌2.47%,創業板指大跌5.5%;13日,股指繼續下探。在上月曾支撐券商板塊業績信心的相關指標,也出現一定回落;兩融余額截至12月12日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滬深兩市單日成交額也較上月平均水平有小幅萎縮。

“震蕩行情可能會讓12月成交量有一定的回落,可能會對券商經紀和自營業務產生影響。但他市場指標表現也較為穩定,自營業務投資收益在市場沒有快速調整的情況下業績波動區間也相對有限。”王叢雲稱。

王叢雲還表示,基於去年同期的過高基數,上半年券商業績同比跌幅很大;但下半年投行、資管、資本中介等業務規模均穩步增長,且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上市券商全年業績表現“不會太差”。其還預期,四季度整體業績表現仍將好於三季度,券商板塊全年凈利潤下滑45%左右。

行業分化提速

震蕩走勢對券商業績的直接影響尚待觀察,但行情變化影響券商業績的傳導鏈條已非常明確。據東吳證券統計,從當前券商的收入結構來看,經紀、自營、兩融、股權質押等與二級市場活躍度直接相關的業務收入占比長期保持在60%至85%區間。這意味著,券商“看天吃飯”行業特性並未有徹底改觀。

但值得註意的是,在經歷2015年極端行情、年內監管與政策全面調整之後,行業對於業務轉型的迫切度迅速提升;部分券商已開始在投行業務、財富管理等業務上轉型和發力。與此同時,在年內市場行情回落之際,券商行業經紀和自營業務整體占比出現回落,這讓上述轉型對業績的影響更為直接和明顯。

上述變化已經在當前業績表現中有所呼應。即便是11月業績普遍向好之時,個股之間已經呈現了較大的分化態勢。上述經營數據顯示,11月期間第一創業證券凈利潤環比下滑達209%,且已連續兩個月大幅下滑;方正證券也環比大幅下滑超150%。二者分別是受子公司一創摩根大幅虧損和方正母公司違規受罰拖累。除此之外,安信證券、山西證券、國金證券、興業證券凈利潤環比下滑均超過40%。但在漲幅榜上,太平洋、西南證券凈利潤環比增幅已達到274%、231%,申萬宏源與東方證券環比增長也均超過100%。

從行業分化的路徑上來看,業務結構調整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有行業分析師強調,從近期券商業績走勢來看,大型券商得益於綜合業務能力,在轉型財富管理等趨勢中具有一定先發優勢;但部分券商已嘗試轉變“看天吃飯”的傳統模式,布局更多業務板塊作為盈利增長點。

以投行業務為例,王叢雲就表示,在今年三季末投行業務收入占比為20%,這已是該指標的歷史高點。這主要是由於經紀業務和自營業務收入受市場影響較大,收入占比有所下降;而投行業務在政策影響下,收入逆勢增長。其預計,若保持當前審批節奏,預計投行業務收入占比將穩定在15%至20%之間;短期對小券商的業績貢獻彈性更大,長期更利好項目儲備充足、業務綜合能力更強的大券商。

華泰證券分析師沈娟還表示,各券商風險控制能力、專業能力的不同,造成其業務開展差距較大,也是券商業績分化的重要根源。在證監會出臺和實施了以凈資本為核心的監管政策後,資本實力、經營效率、風險控制和業務創新能力等成為券商競爭力的核心內容。行業分化由此加速,資源雄厚、管理規範、創新能力強的券商更具有競爭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403

午市盤點丨 市場二八分化明顯 三大積極信號不可不知

周五(12月16日),滬深兩市開盤漲跌互現。盤面上還是延續昨日深強滬弱的態勢,創業板指依舊霸占最強風口。滬指早盤低開後,受到權重股拖累,保持窄幅震蕩,始終未能向上突破60日均線。而題材股紛紛活躍,創業板指順勢沖高,盤中最高漲幅1.5%,但隨著午盤回落,2000點整數關口得而複失。總的來看,兩市近50只股票漲停,賺錢效應明顯提升。需要防範的是,昨日打頭陣的量子通信題材並未延續強勢,謹防熱點題材一日遊。

截至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16.48點,下跌1.2點,跌幅0.04%,成交額1,067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312.93點,上漲56.82點,漲幅0.55%,成交額1,406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995.68點,上漲19.83點,漲幅1%,成交額347億元。

資金方面,截至午間收盤,滬股通凈流入逾4億元;深股通凈流入超5億元。另外,繼昨日公開市場凈投放1450億元後,央行今日(16日)再度馳援流動性。央行公開市場進行1050億元7天期逆回購、350億元14天期逆回購、4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當日公開市場有1350億逆回購到期,實現凈投放450億。

熱點板塊:

軍工船舶、黃金、石油、有色、銀行等權重股萎靡制約了大盤的走強。

農業供給側改革提上日程,種植業板塊顯強勢,敦煌種業(600354)大單封板,豐樂種業(000713)、福建金森(002679)、新賽股份(600540)漲逾3%。

股權轉讓板塊再度走強,襄陽軸承(000678)、萬福生科(300268)、四川雙馬(000935)強勢漲停,嘉應制藥(002198)、達剛路機(300103)一度沖板。

東風一汽再起合並傳聞,一汽夏利(000927)快速封板,東風科技(600081)一度沖板,東風汽車(600006)大漲逾5%,一汽轎車(000800)漲逾4%。

題材股多點開花,互聯網金融、上海國企改革、單車概念、OLED、無人駕駛等概念輪番做多,發起最強攻勢。

消息面上:

1、申萬宏源(000166)固收團隊認為,美元強勢走勢再次施壓人民幣貶值,貶值壓力下,市場對人民幣貶值導致資本外流和資金面進一步收緊的擔憂再起,國債期貨再次“崩潰”大跌,當前債市利空因素較多,債市情緒較為脆弱,在資金面緊張和債市急劇調整的情況下,市場對風險事件解讀均偏悲觀,極易發生超調。考慮到春節前資金緊張、物價短期繼續上行、美債繼續調整的背景下,預計春節前國內債市整體繼續保持弱勢,債市收益率將繼續維持高位。

2、保監會官員日前表示,將對去年股災期間執行的險資40%的入市比例下調到30%。多家保險機構表示,近期並未大額賣出,年底之前也不會大額賣出。市場人士分析,執行這個策略或許是因為受到窗口指導,也可能是因為流動性壓力和投資壓力不大,長線資金對短期波動“扛得住”。

3、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大幅下調219點,報6.9508,創2008年5月來最低,上一交易日中間價6.9289,16:30收盤報6.9354,夜盤收盤報6.9478。

機構觀點:

華訊財經認為,技術上,10周均線繼續上行,20周均線金叉60周均線趨勢未改,日、周級別技術指標嚴重背離,短線技術性反彈一觸即發。滬指3189點構成短線壓力,支撐3104點。創業板在創出近期新低後,尚處於底部構築之中。滬指3100點整數關口有較強支撐,短線有超跌反彈的需要,關註反抽跌幅的半分位20日均線附近的阻力,建議倉重者利用反彈逐步減倉,輕倉者可適當把握超跌反彈機會。

操作上,耐心等待企穩後擇機加倉,逢低關註銀行、保險、券商、核電、土地流轉、中醫藥、基建等藍籌股機會。

源達投顧認為,技術上看,三大積極信號不可不知,1、先看指數的日級別走勢,昨日收出那顆十字星,其下影線剛好打到3096附近止跌,3096一線是什麽?我們告訴大家這是黃金分割618關鍵支撐位,也是指數這次調整的極限位,換句話說,只要指數最終不跌破3096,大盤還是安全的;2、我們看到,伴隨著指數的下跌,5分鐘、15分鐘以及30分鐘MACD均出現明顯的底背離,而這意味著指數尋底之後大概率會反彈;3、另從成交量分析,昨日指數的下跌並非放量下跌,而是縮量下跌,這說明指數下跌動能不足。操作上,繼續維持逢高減持和風控為主,不可貿然進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873

韓執政黨“挺樸派”當選黨鞭 韓媒稱或加劇黨內分化

16日據韓聯社報道,當日舉行的韓國執政黨新國家黨黨鞭和政策委員會主席競選中,“挺樸派”候選人鄭宇澤和李賢在獲得勝利。

韓聯社分析稱,韓總統樸槿惠彈劾案獲國會通過後,在執政黨內“挺樸”和“反樸”陣營搞內訌的情況下,預計“挺樸派”此次當選或將促使“反樸派”議員集體退黨,新國家黨分裂也就在所難免。

據悉,鄭宇澤曾任海洋水產部長官、忠北道知事、國會政務委委員長。他在當選後發表感言時說,相信新國家黨只要團結一致,就能夠獲得國民支持,並繼續執政。

新國家黨新任黨鞭鄭宇澤(左)和政策委員會主席李賢在(圖:韓聯社)

報道稱,預計“挺樸派”在此次競選中獲勝後,因總統遭彈劾而面臨最大危機的執政黨將在下一屆大選之際走上分裂之路。目前,“反樸”資深議員、新國家黨前黨首金武星已公開表示考慮退黨並創建新黨。

另一方面,公開表明退黨意願的議員尚為數不多,加上仍有很多議員主張為實現再次執政應團結一致,因此亦可能不會出現分裂。但是當鄭宇澤組建非常對策委員會時,若“挺樸派”再次發揮主導作用,將不排除激化黨內矛盾的可能性。

另據KBS報道,蓋洛普最新民調顯示,執政黨新國家黨的支持率為15%,跌至建黨以來的最低水平;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支持率因崔順實幹政事件而上升,達到40%,創1998年後新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9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