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西部發展現分化 為何西北不如西南

自2008年以來,隨著東部沿海地區外貿出口受阻,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以及中西部基建、內需進一步開拓,中西部經濟增長高於東南沿海是一大主旋律。

不過近兩年,這一趨勢發生了明顯變化,中西部之間出現了明顯分化,第一財經記者根據31個省今年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發現,同是中西部,西南明顯好於西北。而在經濟發展遇到不少問題的東三省,區域分化也十分明顯。

中西部:北不如南

從總體上看,經濟增速高的主要還是分布在中西部,在實際增速前十名中,除了天津和福建,其他省份都來自中西部尤其是長江中上遊地區。

這其中,重慶和西藏以10.7%的增速並列第一。重慶市統計局公布的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505.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7%,比上半年提高了0.1個百分點,較全國高4.0個百分點。這已經是重慶連續十一個季度GDP增速位居全國第一了。

位居第三的是同處西南的貴州,前三季度貴州經濟增速增長10.5%。此外,江西、安徽、青海、湖北的增速也都比較靠前。

由於目前統計部門發布的統計數據中的增速均為實際增速,是扣除了通貨膨脹因素後,以不變價格計算的增速,而名義增速則包含了價格的變動,價格變動是無處不在的。所以采用名義增速觀察更為直觀。

從名義增速來看,前三季度貴州以13.06%高居榜首,西藏11.7%緊隨其後,重慶名義增速也達到了11.13%。此外,安徽、江西的名義增速也比較靠前。

不過同樣是中西部,西北、山西等地的增速要遠遠落後於長江中上遊地區。例如,在名義增速中,山西為-0.64%,甘肅也只有3%,陜西、內蒙古、新疆都低於5%。

那麽為何同是中西部,長江中上遊地區明顯好於西北、山西等地呢?這其中主要有幾個因素,一是從產業結構來看,相比後者,長江中上遊地區本身的能礦產業就比較小,這幾年產業布局和調整做的比較好,產業結構比較均衡。

其次,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隨著沿海地區人力和土地等綜合成本的提升,沿海產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在轉移的過程中,長江中上遊地區由於距離長三角和珠三角較近,尤其是在高鐵網的陸續建成後,這種地理空間距離大大縮短。再加上這些地方勞動力比較充沛、水資源豐富、更貼近市場,因此,成為產業轉移的首選。

比如珠三角長三角的家電制造業大量轉移到合肥,合肥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家電制造業生產基地。再比如江蘇大量的筆記本電腦產能轉移到重慶、成都、武漢等地。

在這幾年經濟高速發展後,長江中上遊的不少省份在全國的位次不斷提升。以貴州為例,過去貴州人均GDP曾長期位列全國倒數第一,但現如今,貴州已擺脫了這樣的尷尬,人均GDP上升了2位。

相比之下,西北、山西等地能源產業占比較大,在近幾年的能源下行過程中受影響較大。另外這些地方的產業結構較為單一,由於距離長三角、珠三角較遠,近幾年沿海產業轉移到這些地方的也比較少。

不過,近期以來,隨著煤炭等能源價格的上揚,這些省份目前觸底反彈的態勢已經顯現。

東北分化明顯

分化的不光是中西部,在東北地區,不同省份、不同地區之間的分化也十分明顯。

在近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司司長周建平介紹說,前三季度東北增速偏低,仍在築底,困難較大,分化加大,亮點不少。

在增速方面,前三季度,遼寧只有-2.2%,吉林不錯,有6.9%,跑贏了全國,黑龍江是6.0%,全國平均水平是6.7%,“在全國四大板塊里確實是墊底的,增速也偏低。” 周建平說。

為何吉林的情況最好?吉林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在東三省里面,目前吉林的整體發展勢頭是最好的,產業結構也比較合理。一方面,相比遼寧和黑龍江,吉林的能源產業占比要小很多,受能源下行沖擊較小。

另一方面,吉林的汽車、軌道客車等裝備制造業以及光電子、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發展勢頭都相當不錯。像裝備制造產業正在打造產業集群,這其中也帶來了大量的投資機會。

周建平說,目前東北地區發展確實也有不少亮點,從省這一級層面來說,吉林發展的勢頭比較好,GDP是跑贏了全國的平均水平,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和財政收入都是非常好的。

“省與省之間分化,省內各地市之間發展分化,行業在分化,企業在分化,這四個方面的分化也構成了東北經濟的特點。”周建平說,吉林、遼寧、黑龍江的發展變化很大,區域內部,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這條中軸線上集中了東北大概50-60%的經濟總量,他們的發展勢頭還很好。但是東北的西部地區,靠近科爾沁草原,因為是沙漠地帶,發展條件更差一點,因為資源、環境、區位都不好,所以分化就大

另外,從行業來看,一些傳統的“原”字號集中的地區和資源型城市的產業行業發展比較困難,而一些新興產業發展比較好。

表1:各省份前三季度實際增速

省份

前三季度GDP(億元))

實際增速

名義增速

西藏

829.2

10.70%

11.70%

重慶

12505

10.70%

11.13%

貴州

8135.38

10.50%

13.06%

江西

12587.3

9.10%

8.81%

天津

13339.44

9.10%

8.26%

安徽

17132

8.70%

9.04%

福建

18287.01

8.40%

11.52%

青海

1741.38

8.20%

6.60%

湖北

22198.4

8.10%

8.69%

江蘇

55281.5

8.10%

7.97%

河南

28840.57

8.10%

7.10%

寧夏

2120.31

8.00%

6.71%

新疆

6717.79

7.90%

4.78%

湖南

21771.1

7.60%

7.51%

雲南

9536.94

7.60%

7.19%

浙江

32234

7.50%

8.59%

四川

23793.6

7.50%

7.56%

山東

48703.8

7.50%

6.54%

甘肅

4769.45

7.50%

3%

海南

2880.88

7.40%

8.98%

廣東

57061

7.30%

8.64%

陜西

12879.97

7.30%

4.42%

內蒙古

12690.14

7.10%

4.94%

廣西

11345.53

7.00%

8.77%

吉林

9298.11

6.90%

4.50%

河北

22496.1

6.80%

5.71%

上海

19529.67

6.70%

9.31%

北京

17367.8

6.70%

8.53%

黑龍江

9231.6

6.00%

5%

山西

8945.55

4.00%

-0.64%

遼寧

 

-2.20%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整理)

表2:各省份前三季度名義增速

省份

實際增速

名義增速

貴州

10.50%

13.06%

西藏

10.70%

11.70%

福建

8.40%

11.52%

重慶

10.70%

11.13%

上海

6.70%

9.31%

安徽

8.70%

9.04%

海南

7.40%

8.98%

江西

9.10%

8.81%

廣西

7.00%

8.77%

湖北

8.10%

8.69%

廣東

7.30%

8.64%

浙江

7.50%

8.59%

北京

6.70%

8.53%

天津

9.10%

8.26%

江蘇

8.10%

7.97%

四川

7.50%

7.56%

湖南

7.60%

7.51%

雲南

7.60%

7.19%

河南

8.10%

7.10%

寧夏

8.00%

6.71%

青海

8.20%

6.60%

山東

7.50%

6.54%

河北

6.80%

5.71%

黑龍江

6.00%

5%

內蒙古

7.10%

4.94%

新疆

7.90%

4.78%

吉林

6.90%

4.50%

陜西

7.30%

4.42%

甘肅

7.50%

3%

山西

4.00%

-0.64%

遼寧

-2.20%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