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報季 | 莎普愛思“神藥”風波陣痛持續,滴眼液上半年銷售下滑逾四成

去年年底,因為眼滴液治療白內障的療效被質疑,莎普愛思(603168.SH)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如今“神藥”風波過後,帶來的業績陣痛卻仍在持續。

據莎普愛思8月24日晚間公布的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8億元,同比下滑21.3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088.2萬元,則同比下滑的幅度達到43.86%。今年一季度,公司凈利潤同比下滑的幅度僅在18%左右。

目前莎普愛思承認,凈利潤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系滴眼液產品銷售量同比大幅下降。據顯示,滴眼液產品銷售收入同比下降 43.12%。

莎普愛思核心產品莎普愛思滴眼液屬於眼科用藥(抗白內障類)領域。根據北京東方比特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白內障滴眼液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 2017 年公司莎普愛思滴眼液在我國白內障用藥市場份額為 31.59%。在往年公司披露的數據中,這一核心產品收入占比六成以上。

去年年底外界質疑莎普愛思眼滴液有效預防和治療白內障是“名大於實”後,引發相關監管部門相繼介入。如國家食藥監總局督促莎普愛思要盡快啟動臨床有效性試驗,並於三年內將評價結果上報食藥監總局藥品審評中心。

從莎普愛思半年報反饋的情況來看,報告期內,公司全力推進莎普愛思滴眼液一致性評價工作,並召開了莎普愛思藥品上市後評價工作座談會。2018 年上半年,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支出 1258.51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11.72%,占營業收入的 3.84%。值得一提的是,近4%的研發投入也高過公司往年情況。

目前莎普愛思提示風險稱,莎普愛思滴眼液一致性評價工作存在無法按照國家食藥監總局的要求在三年內完成的可能,或雖在三年內完成一致性評價並將資料上報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品審評中心,也存在未通過國家食藥監總局的審評審批的風險,該產品將不能繼續生產銷售,對公司生產經營將造成重大影響,從而導致本公司經營業績的大幅下降的風險。

北京鼎臣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莎普愛思目前最大的挑戰尚不是產品本身,而是品牌美譽度如何修複問題。“現在患者也好、醫生也好,對莎普愛思滴眼液的療效仍抱有懷疑態度。不同於其他行業,制藥行業一旦美譽度受損,要挽回需要付出的周期太漫長了。”

莎普愛思滴眼液引發的信任危機,亦波及莎普愛思旗下其他非滴眼液產品。公司同樣表示,公司品牌的美譽度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到莎普愛思強身藥業中成藥主要產品四子填精膠囊和複方高山紅景天口服液的銷售,其銷量同比大幅下降。報告期內,莎普愛思強身藥業營業收入 1223.81 萬元,同比下降 43.19%; 凈利潤為 24.51 萬元,同比下降 97.65%。

從去年12月算起,截至目前為止,莎普愛思二級市場上的股價腰斬六成以上,公司總市值累計蒸發31.55億元,最新股價僅報8.45元/股。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陳姍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66

中報季|油價和匯兌成本影響,吉祥航空上半年盈利下降1.07%

吉祥航空(603885)今日晚間發布了航空上市公司中的首份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69.3億元,同比增長18.26%。由於2018年上半年,航油價格上漲、機場起降費用上漲,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18億元,同比下降1.07%。

不過,在今年民航業航班總量嚴控,高油價,人民幣較大貶值的情況下,利潤微降已經不易,而且吉祥航空扣非(主要是政府補助)後的凈利潤還實現了同比兩位數增長。

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吉祥航空的航油成本18.13億元,占營業成本比重31.52%,航油消耗量為38.5萬噸。如果公司年度平均采購航油價格上漲或下降5%,其它因素保持不變,公司將減少或增加凈利潤約人民幣9066.12萬元左右。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開始新一輪貶值,使得公司錄得匯兌損失1945萬,去年同期則匯兌收益2654萬。

中報透露,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合並口徑下負債總額為116.72億元,其中約92.12億元為帶息債務(包括長短期借款),帶息債務以人民幣、美元債務為主,其中美元債務余額約3.67億美元(包括長短期美元借款、長期美元應付等)。假定除匯率以外的其他風險變量不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變動使人民幣升值或貶值1%,將導致公司於2018年6月30日的凈利潤增加或減少125.55萬元。

吉祥航空預計,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公司仍將面對油價和匯兌成本持續增加。

作為以上海為基地的民營航空公司,目前擁有68架飛機的吉祥航空目前在上海的市場占有率為8.33%,不過,公司從三年前開始布局南京輔助基地。

吉祥航空董秘徐駿民對記者透露,公司目前圍繞南京輔助基地運行的飛機數已達14架,而現在南京的航班時刻也越來越緊張。

與此同時,吉祥航空旗下的控股子公司九元航空則在華南布局,目前擁有15架飛機,中報透露,九元航空上半年凈利潤1530.06萬元。

吉祥航空和九元航空也是公司差異化競爭策略的重要載體,其中吉祥航空的戰略是打造“HVC高價值航空公司”,希望以最優成本結構支撐略低於市場競爭對手的價格水平,同時為客戶提供超出其預期的高性價比的服務。而九元航空則定位低成本經營模式,主要針對價格敏感的旅客群體。

就在不久前,東方航空(600115)還透露,擬向均瑤集團及吉祥航空合計發行不超過13.4億A股、向吉祥航空及/或其指定的控股子公司發行不超過5.17億H股、向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發行不超過2.73億A股。

據記者了解,如果這一增發交易得以成行,吉祥航空及其母公司均瑤集團有望獲得東航的董事會席位。

對此,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預計,目前東上航占據上海40%份額,而吉祥航空是上海第三大承運人,兩家深度合作,將控制上海市場近半份額,市場控制力會更強。不過股權投資只是搭臺,至於戲好不好,關鍵還要看運營層面如何協同推進。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71

8月24日晚間重要中報公告速讀

8月24日晚間,滬深兩市多家上市公司發布中報及相關公告,以下是重要公告摘要,供投資者參考:

中報業績

天山生物:上半年凈利1363萬元 同比增7倍

天山生物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2.08億元,同比增長161%;凈利為1363萬元,同比增長712%。報告期,公司通過收購大象廣告在原有畜牧業務上新增戶外廣告媒體運營業務,業務結構得到優化。預計1-9月凈利為5810萬元-5870萬元,同比增長2706%-2735%,預測期公司新增子公司大象廣告在7-9月屬於業務旺季,故業績較上年同期增長較大。

帝歐家居:上半年凈利同比增553% 擬10轉7

帝歐家居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19.2億元,同比增長762%,主要系合並歐神諾財務數據,同時公司建築陶瓷業務銷售收入大幅增長所致。凈利為1.58億元,同比增長553%。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7股。公司預計1-9月凈利為2.54億元至2.7億元,同比增長700%-750%,主要系合並歐神諾的財務數據所致。

恒泰實達:上半年凈利同比增350%

恒泰實達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3.1億元,同比增106%;凈利4368萬元,同比增350%。報告期內,公司收購了國家通信行業首批甲級勘察設計單位、民營通信設計龍頭企業遼寧郵電。橫向實現了電力、通信兩大基礎行業的技術互補、資源共享和業務複制,縱向將補齊智能大數據產業鏈的通信環節。與電信運營商緊密合作,發力ICT系統集成業務,為5G垂直行業應用打好基礎。

長園集團:上半年凈利11.4億元 同比增逾3倍

長園集團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5.36億元,同比增長14.42%;凈利潤11.40億元,同比增長330.72%;扣非後凈利潤1.29億元,同比下降43.85%。基本每股收益0.87元。子公司中鋰新材因受老客戶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及國家新能源政策調整預期的影響,造成訂單不足,進而對半年業績產生較大影響。

魯抗醫藥:上半年凈利1.23億元 同比增284%

魯抗醫藥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77億元,同比增長23.68%;凈利潤1.23億元,同比增長284.26%。基本每股收益0.20元。報告期內,公司原料藥板塊根據市場需求增加了泰樂菌素的生產,確保了公司的效益。制劑板塊管理體系經受住了市場考驗,主動增加庫存,發貨量突破新高。

華菱鋼鐵:上半年凈利超34億元 同比增260%

華菱鋼鐵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434.8億元,同比增長24%;凈利為34.39億元,同比增長259.6%。基本每股收益1.14元。上半年,在國家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禁新增產能、防範“地條鋼”死灰複燃,加強環保限產和環保督查等政策措施強有力的推動下,鋼鐵行業運行取得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公司把握市場機遇,優化產品結構,鋼材產量和經營業績再創歷史同期新高。

耀皮玻璃:上半年凈利超6000萬元 同比增255%

耀皮玻璃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86億元,同比增長18.54%;凈利潤6097.35萬元,同比增長254.97%。基本每股收益0.07元。

新安股份:上半年凈利7.11億元 同比增237%

新安股份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9.70億元,同比增長62.87%;凈利潤7.11億元,同比增長237.20%。基本每股收益1.01元。公司大力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深化應用推廣,提升生產智能控制水平,聯網數字化生產設備占比80%,成為工信部2018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項目、工信部2018年智能制造試點示範項目。

杭鋼股份: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逾兩倍

杭鋼股份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1.76億元,同比增長3.11%;凈利潤11.55億元,同比增長224.89%。

光明地產:上半年凈利8.35億元 同比增逾2倍

光明地產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4.36億元,同比增長8.38%;凈利潤8.35億元,同比增長220.71%。基本每股收益0.37元。

陽光城:上半年凈利超10億元 同比增214%

陽光城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152.08億元,同比增長102%,主要系本期達到結利條件的房地產收入增加所致;凈利為10.31億元,同比增長214%。報告期,公司房地產業務毛利率27.18%,同比增加4.81個百分點,較2017年底增加2.61個百分點,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

京山輕機:上半年凈利同比增兩倍

京山輕機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11.8億元,同比增長71.54%,主要是報告期蘇州晟成納入合並範圍及貿易收入增加;凈利為2.2億元,同比增長208.42%。基本每股收益0.41元。

山煤國際:上半年凈利2.81億元 同比增181%

山煤國際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07.79億元,同比下降9.80%;凈利潤2.81億元,同比增長181.14%。基本每股收益0.14元。

名家匯:上半年凈利同比增167% 擬10派1元

名家匯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53億元,同比增長158.30%%;凈利潤1.78億元,同比增長166.56%。基本每股收益0.58元。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元。

上海物貿:上半年凈利同比增149%

上海物貿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3.90億元,同比增長10.39%;凈利潤3085.72萬元,同比增長149.36%。基本每股收益0.06元。報告期內,百聯汽車積極策劃4S店營銷活動以擴大銷售份額,旗下上汽大眾、斯柯達、凱迪拉克、別克和名爵等五大品牌累計實現新車營業收入17.64 億元,同比上升 27.7%、新車銷售量11919輛,同比上升44.14%。

王府井:上半年凈利7.56億元 同比增145%

王府井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1.99億元,同比增長3.04%;凈利潤7.56億元,同比增長145.42%。基本每股收益0.97元。南昌購物中心、長春奧萊新店項目預計年內開業,沈陽奧萊二期項目等重點工程項目取得重大的進展。

北方華創:上半年凈利同比增125%

北方華創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13.95億元,同比增長33.44%;凈利為1.19億元,同比增長125.44%。隨著國內集成電路項目投資的推進,以及泛半導體領域對設備采購的增加,上半年公司半導體裝備產品銷售出現較快增長。真空裝備業務由於單晶爐設備訂單陸續交付,報告期與上年同期相比,收入出現大幅增長。公司預計1-9月凈利同比增長80%-130%。

新城控股:上半年凈利25.38億元 同比增123%

新城控股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7.58億元,同比增長39.10%;凈利潤25.38億元,同比增長122.81%。基本每股收益1.14元。上半年公司完成合同銷售金額953.11億元,同比增長94.17%。

同濟科技:上半年凈利同比增118%

同濟科技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49億,同比下降0.31%;凈利潤1.17億,同比增加117.98%。基本每股收益0.19元。

精工鋼構:上半年凈利同比增114%

精工鋼構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8.95億元,同比增長28.44%;凈利潤1.19億元,同比增長114.05%。基本每股收益0.07元。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公司訂單承接持續增長、新業務技術加盟模式發展及鋼價波動影響減弱。

梅泰諾:上半年凈利同比增106%

梅泰諾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19.99億元,同比增長109.56%,主要是因為2017年1-6月僅並入寧波諾信睿聚4-6月財務數據,且寧波諾信睿聚為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凈利為3.61億元,同比增長106%。公司擬將公司名稱由“北京梅泰諾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北京數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變更為“數知科技”。

朗姿股份:上半年凈利同比增106% 擬10派1元

朗姿股份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12.98億元,同比增長22.73%,主要系女裝和醫美板塊收入增長所致;凈利為1.12億元,同比增長105.72%。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元(含稅)。公司預計1-9月凈利為1.64億元至1.94億元,同比增長60%-90%。

巨化股份:上半年凈利10.57億元 同比翻倍

巨化股份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0.80億元,同比增長24.44%;凈利潤10.57億元,同比增長101.04%。基本每股收益0.385元。受行業供需格局改善影響,公司主要產品價格和原材料價格在報告期延續了上漲趨勢,價格中樞上移。

順鑫農業:上半年凈利4.81億元 同比增97%

順鑫農業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72.33億元,同比增長10.45%;凈利為4.81億元,同比增長96.78%。報告期內,公司實施歸核化發展戰略,聚焦酒業、肉食兩大主業,計劃逐步剝離其他業務。同時,通過整合內外部資源,推動產業規模擴大、資產價值提升。上半年,公司白酒產業實現銷售收入57.74億元,同比增長62.29%。

紫金礦業:上半年凈利同比增68% 獲證金公司增持

紫金礦業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98.14億元,同比增長32.75%;凈利潤25.26億元,同比增長67.82%。基本每股收益0.11元。股東方面,證金公司持股由一季度末的2.39%增至4.34%。

永太科技:上半年凈利3.62億元 同比增64%

永太科技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12.95億元,同比增長4.89%;凈利為3.62億元,同比增長64.09%,業績增長主要系對富祥股份的股權投資轉入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相應確認了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大唐發電:上半年凈利13.63億元 同比增54%

大唐發電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55.43億元,同比增長15.84%;凈利潤13.63億元,同比增長53.61%。基本每股收益0.09元。報告期內,公司累計完成發電量約為1306.833億千瓦時,與去年同期發電量重述後相比增長約 11.23%。

千方科技: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53%

千方科技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28.75億元,同比增長49.94%;凈利為2.87億元,同比增長53%。基本每股收益0.22元/股。報告期內,公司完成了對智慧安防領先企業宇視科技的並購,同時全面拓展以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為核心組成的創新型智慧城市業務。上半年,公司智慧交通業務實現收入14.98億元,同比增長36.48%。

海達股份:上半年凈利同比增52%

海達股份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10.36億元,同比增長99.63%,主要是軌道交通領域、汽車領域等產品較去年同期增長,報告期新增科諾精工的合並收入;凈利為9179萬元,同比增長52.46%。上半年度,公司軌道交通用產品同比增長92.85%,工程減振產品、軌道車輛密封系列產品、盾構隧道止水密封產品、集裝箱密封產品、汽車密封產品等,較上年均大幅增長。

重慶百貨:上半年凈利6.96億元 同比增49%

重慶百貨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80.52億元,同比增長6.78%;凈利潤6.96億元,同比增長49.05%。基本每股收益1.71元。公司新興產業發展良好,馬上金融上半年進行了第三次增資擴股,上半年交易額、貸款余額、凈利潤等各項指標持續增長,註冊用戶數突破3900萬。重百保理在防風險前提下深耕供應鏈,保理余額同比增長。

片仔癀:上半年凈利同比增43% 獲證金公司增持

片仔癀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04億元,同比增長37.14%;凈利潤6.18億元,同比增長42.55%。基本每股收益1.02元。股東方面,證金公司持股由一季度末的0.57%增至1.80%,成為公司第三大股東。

愛爾眼科:上半年凈利超5億元 同比增四成

愛爾眼科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37.8億元,同比增長46%;凈利為5.09億元,同比增長41%。基本每股收益0.22元。 

萬東醫療: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四成

萬東醫療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3.80億元,同比增長14.85%;凈利潤4255.09萬元,同比增長40.47%。基本每股收益0.079元。公司表示,DR產品線已經成為公司最具市場競爭力和公司最大的業務板塊,MRI產品線也開始逐步發展成為公司第二個支柱業務板塊,公司已成功收購意大利百勝醫療集團,將公司的DR產品和MRI產品通過資源協同,進軍國際市場。

金風科技:上半年凈利15.3億元 同比增35%

金風科技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110.3億元,同比增長12.1%;凈利為15.3億元,同比增長35.05%。報告期內,公司各項業務進展順利、經營業績穩步提升、在手訂單持續增長。預計1-9月凈利為22.96億元至34.44億元,同比增長0%-50%。

兗州煤業:上半年凈利超43億元 同比增34%

兗州煤業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63.08億元,同比下降5.52%;凈利潤43.41億元,同比增長34.09%。基本每股收益0.88元。

兆易創新:上半年凈利2.35億元 同比增逾3成

兆易創新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07億元,同比增長17.88%;凈利潤2.35億元,同比增長30.99%。基本每股收益0.84元。受人民幣匯率波動,以及整體供應鏈各環節成本增加的影響,公司產品 整體成本有增加趨勢。

上海銀行:上半年凈利近94億元 同比增20%

上海銀行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97.50億元,同比增長28.28%;凈利潤93.72億元,同比增長20.21%。基本每股收益0.86元。報告期末,公司不良貸款率為1.09%,較上年末下降0.06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304.67%,較上年末提高32.15個百分點。

貴陽銀行:上半年凈利同比增20% 證金公司成第一大流通股東

貴陽銀行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0.42億元,同比增長6.36%;凈利潤22.78億元,同比增長19.79%。基本每股收益0.99元。截至報告期末,不良貸款率1.39%,較年初上升0.05個百分點。股東方面,證金公司持股由一季度末的2333萬股增至7467萬股,持股比例3.25%,成公司第一大流通股東、第四大股東。

上海機場:上半年凈利20.22億元 同比增19%

上海機場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5.04億元,同比增長15.57%;凈利潤20.22億元,同比增長19.21%。基本每股收益1.05元。股東方面,證金公司持股由一季度末的3.79%增至4.27%。上半年,浦東機場共保障飛機起降25.08萬架次,同比增長2.95%;旅客吞吐量3669.29萬人次,同比增長7.48%。

圓通速遞:上半年凈利8.02億元 同比增16%

圓通速遞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0.66億元,同比增長46.95%;凈利潤8.02億元,同比增長15.69%。基本每股收益0.28元。上半年公司業務完成量28.14億件,占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12.74%,較2017年度提升0.1個百分點。

招商銀行:上半年凈利448億元 同比增14%

招商銀行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61.46億元,同比增長11.75%;凈利潤447.56億元,同比增長14%。基本每股收益1.77元。截至報告期末,不良貸款率1.43%,較上年末下降0.18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316.08%,較上年末提高53.97個百分點。股東方面,證金公司持股由一季度末的3.28%增至3.61%。

中國中車:上半年凈利超41億元 同比增12%

中國中車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62.91億元,同比下降2.73%;凈利潤41.18億元,同比增長12.16%。基本每股收益0.14元。股東方面,證金公司持股由一季度末的4.64%增至4.90%。

廣汽集團:上半年凈利69億元 同比增12%

廣汽集團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7.06億元,同比增長5.91%;凈利潤69.13億元,同比增長11.82%。基本每股收益0.68元。公司擬每10股派現1元。上半年,在國內汽車行業產銷增長放緩的形勢下,公司自主品牌車型產品產銷量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3.98%和6.90%。

北玻股份:上半年凈利7617萬元 同比扭虧

北玻股份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6.25億元,同比增長41.81%,主要系控股子公司的訂單增加,營收增加;凈利為7617萬元,同比扭虧,上年同期虧損2597萬元,主要系報告期投資收益和深加工玻璃的營業利潤增加。公司預計1-9月凈利為6716萬元至7984萬元,同比扭虧,上年同期虧損2535萬元。

金杯汽車:上半年凈利超4800萬元 同比扭虧

金杯汽車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7.90億元,同比增長8.17%;凈利潤4848.55萬元,同比扭虧為盈。公司上年同期虧損3.37億元。上半年,公司經管層順利完成了汽車內飾和座椅業務的獨立運營,座椅業務實現銷售18.6萬套,同比增長27.8%;內飾業務實現銷售18.9萬套,同比增長12%。

報喜鳥:上半年凈利3939萬元 同比扭虧

報喜鳥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14.13億元,同比增23%;凈利3939萬元,同比扭虧,上年同期虧損3060萬元。公司預計1-9月凈利6000萬元至8000萬元,同比扭虧,主要系品牌網點增加及加盟商買斷制(發貨即確認收入,並允許一定比例退換貨)合作模式占比提高,報喜鳥、HAZZYS(哈吉斯)、LAFUMA(樂飛葉)、愷米切等品牌實現銷售增長;公司獲得政府補助較上年同期增加等。

仙鶴股份:上半年凈利同降5% 擬10派3元

仙鶴股份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8.84億元,同比增長52.82%;凈利潤1.75億元,同比下降4.86%。基本每股收益0.31元。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元。

中國神華:上半年凈利230億元 同比降5.5%

中國神華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73.80億元,同比增長5.7%;凈利潤229.77億元,同比下降5.5%。基本每股收益1.16元。股東方面,證金公司持股由一季度末的3%增至3.34%。

紫光股份:上半年凈利7.33億元 同比降9%

紫光股份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224.44億元,同比增長33%;凈利為7.33億元,同比下降8.56%。扣非後凈利為5.84億元,同比增長13.58%。

中信建投:上半年凈利同比降9% 擬10派1.8元

中信建投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2.63億元,同比增長2.69%;凈利潤16.93億元,同比降8.75%。基本每股收益0.23元。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8元。

國泰君安:上半年凈利40億元 同比降16%

國泰君安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4.61億元,同比增長3.21%;凈利潤40.09億元,同比下降15.71%。基本每股收益0.43元。上半年,公司投資銀行業務聚焦重點客戶開發,重點推進IPO業務,優選再融資項目,優化債券業務結構。公司證券主承銷金額1425.08 億元,同比增長11.34%,市場份額6.05%,排名行業第5位。

財通證券:上半年凈利5.85億元 同比降近3成

財通證券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8.14億元,同比下降16.13%;凈利潤5.85億元,同比下降28.79%。基本每股收益0.16元。公司ABS業務已基本成型,正在成為業務增長新的發力點。

航天信息:上半年凈利同比降35% 證金公司持股增至4.9%

航天信息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5.77億元,同比增長15.07%;凈利潤3.78億元,同比下降34.99%。基本每股收益0.20元。股東方面,證金公司持股由一季度末的3.97%增至4.90%。公司同日公告,擬公開掛牌轉讓控股子公司上海航芯35%的股權,轉讓價格不低於1.75億元。轉讓後,公司仍繼續持有上海航芯25%的股權。

華安證券:上半年凈利2.45億元 同比降4成

華安證券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10億元,同比下降19.44%;凈利潤2.45億元,同比下降39.73%。基本每股收益0.07元。

得潤電子:上半年凈利同比下降43%

得潤電子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36.35億元,同比增長50.81%,主要系公司合並範圍增加及銷售規模擴大所影響。凈利為5245萬元,同比下降42.76%。扣非後凈利為4257萬元,同比增長261.73%。公司預計1-9月凈利為8581萬元至 1.23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為-30%至0%。

莎普愛思:上半年凈利同比降逾4成

莎普愛思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28億元,同比下降21.32%;凈利潤5088.20萬元,同比下降43.86%。基本每股收益0.16元。報告期內,滴眼液產品銷售量同比大幅下降,滴眼液產品銷售收入同比下降43.12%。中成藥產品銷售收入同比下降48.39%。

第一創業:上半年凈利同比下降62%

第一創業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7.62億元,同比下降12.68%;凈利為7219萬元,同比下降61.85%。受證券市場波動等多種因素影響,報告期公司新三板業務收入、投資銀行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降,金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增加。

國海證券:上半年凈利同比降71%

國海證券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9.87億元,同比下降32.9%,主要是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利息凈收入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減少;上半年凈利為1.02億元,同比下降71.49%。

西部牧業:上半年凈利虧損4162萬元

西部牧業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3.3億元,同比下降2.67%;凈利為虧損4162萬元,上年同期虧損4639萬元。為進一步改善公司經營管理狀況,剝離虧損源,公司於7月12日和7月24日分別召開董事會,出售了公司持有的總計16家全資及聯營的奶牛、肉牛養殖公司股權,對本期公司經營業績產生積極的影響。預計公司1-9月實現經營業績扭虧為盈。

斯太爾:上半年虧損1.44億元

斯太爾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1.21億元,同比增長92%;凈利虧損1.44億元,同比由盈轉虧,上年同期盈利1.2億元。

惠天熱電:上半年虧損1.99億元

惠天熱電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9.94億元,同比增長5.38%;凈利虧損1.99億元,同比由盈轉虧,上年同期盈利377萬元。2018年上半年,公司經營環境沒有發生大的改善,煤炭等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導致供熱成本大幅上升,形成大幅虧損。

嘉凱城:上半年凈利虧損2.41億元

嘉凱城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6.56億元,同比增長54%,主要系本期可結算項目結算金額增加所致;凈利虧損2.41億元,上年同期虧損7.17億元。

海馬汽車:上半年虧損2.75億元

海馬汽車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27.22億元,同比下降46.66%;凈利虧損2.75億元,同比由盈轉虧,上年同期盈利2437萬元。收入和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系汽車銷量同比下降所致。

華東科技:上半年凈利虧損9.55億元

華東科技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21.72億元,同比下降26.55%;凈利虧損9.55億元,上年同期虧損2.23億元。報告期業績下降主要受液晶面板市場價格較去年同期下降顯著,本期相應計提了資產減值2.58億元;平板產品結構調整仍在進行,觸控產業虧損未見扭轉;同時報告期內受匯率影響,產生匯兌損失等因素影響所致。

業績預告修正

錦龍股份:下調上半年業績預期 預虧4353萬元至5321萬元

錦龍股份發布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公司此前預計2018年1月-6月凈利為0萬元至1935萬元,同比減少80%-100%。修正後,預計凈利虧損4353萬元至5321萬元,上年同期盈利9674萬元。主要系:東莞證券此前報送給公司的數據顯示,其上半年凈利約為2.05億元,現預計審計後約為7512萬元。因此,與公司此前估算的半年度業績相比,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減少約為5182萬元。

責編:張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79

中報季|上半年深加工產品增長放量,中國忠旺聯手近十家車企造全鋁車身

新能源車越來越成為未來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而其對於輕便車身的要求正在刺激位處上遊的中國忠旺擴大深加工業務板塊的占比。

8月24日,中國忠旺公布截至2018年6月30日未經審核的中期業績。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93.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7.4%,期內凈利潤為人民幣12.7億元,去年同期為12.6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得益於國內相關政策和市場推動,中國忠旺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增長迅速,報告期內深加工產品完成銷售4.98億人民幣,相較於去年同期的2.42億有了104.9%的增長。不過,目前深加工產品的占比還不高,占收入比例為5.3%。

稍早前,第一財經記者從交通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交通部將加強車輛結構升級,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其中提出至2020年底,重點區域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公交車將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城市公交、出租車及城市配送等領域新能源車保有量將達到60萬輛。政策及市場的雙重推動,為新能源車市場帶來利好的同時,也將帶動上下遊產業鏈聯動發展,其中也包括作為輕量化首選材料的車用鋁等深加工產品。

據悉,目前全球僅有1%的汽車為全鋁車身,而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會達到18%。因為相較於傳統的鋼制車身,鋁制車身更輕,且兼具強度更高以及抗扭性能,同時,由於全鋁車身帶來的輕量化優勢,會因為慣性更小而有效縮短剎車距離,間接地提高車輛安全性能。

中國忠旺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近年來,忠旺與沃爾沃、奇瑞、比亞迪、長城華冠、華晨客車(大連)有限公司、一汽客車、黃海客車、廈門金旅等多家制造商展開技術合作,聯合開發新能源全鋁電動車及客車。”

目前,中國忠旺與一汽的全鋁車身項目,在今年初已通過一汽的路試試驗,目前處於樣車試制階段。

中國忠旺董事長兼總裁路長青也向記者表示,在中國,各下遊行業都在向著高端化、低碳化方向轉型,集團將不斷加深在綠色建造、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等高端領域的布局。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陳姍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92

中報眼|九鼎半年盈利近6億,保險取代PE成收入主要來源

8月24日晚,九鼎集團(430719.OC)和九鼎投資(600053.SH)雙雙發布半年報,九鼎集團以5.99億元歸母凈利潤暫居新三板盈利榜榜首,保險取代PE成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富通保險上半年貢獻了九鼎集團85%的盈利,與此同時,九鼎投資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27%。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受監管要求、宏觀經濟環境以及二級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投資機構業績表現不佳,行業以持幣觀望為主。

自3月複牌以來,九鼎集團和九鼎投資股價持續走低,股權質押融資空間越來越小,九鼎急需新的籌資渠道來彌補資金缺口,推動富通保險上市和轉讓九州證券或許是有效的辦法。

PE下、保險上

8月24日晚,九鼎集團和九鼎投資雙雙發布半年報,九鼎集團以5.99億元歸母凈利潤暫居新三板盈利榜榜首,但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已經不再是PE業務。

九鼎集團的私募板塊九鼎投資上半年營業收入3.8億元,同比增長15%,而歸母凈利潤僅有9640萬元,同比降幅達27%。公司去年就已經遭遇利潤下滑,全年盈利3.3億元,同比接近減半。

拯救九鼎集團業績的是富通保險,香港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2016年被九鼎集團耗資百億元全資收購。其剛剛並入版圖,就成為九鼎最主要的盈利來源。

富通保險上半年僅保費就收了20.9億元,占九鼎集團營業總收入的四成,歸母凈利潤5.12億元,占集團總盈利的85%。今年3月,富通保險還拋售了9億港元的股票,在利息收入和債券收入都在下滑的情況下,給公司帶來8.55億元投資收益。

按照九鼎初衷,富通保險能提供源源不斷的保費收入,將為公司擴大投資規模帶來大量廉價的資金。

不過,九鼎集團的投資規模不增反減。截至6月底的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3.35億元,較去年同期萎縮了96%。九鼎投資上半年新增私募投資10億元,僅為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

事實上,整個國內股權投資行業都處在濃重的觀望氛圍中。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上半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投資總額為5800億元,同比下降10.7%,在經歷五年的爆發式增長後,首次下滑。

來源:清科研究中心

“資管新規雖然暫停實施,但是所有人預期立刻調整過來,覺得現金很寶貴。”私募行業分析師陳偉對第一財經表示,“另外,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登陸美股和A股的科技類公司上市後表現看,頻頻出現市值腰斬,也會影響投資情緒。”

他告訴記者,從14年到17年股權投資行業處於疾速擴張期,募資環境十分寬松,但隨著監管轉向,宏觀經濟預期不會明顯增長,投資機構紛紛選擇保住現金流以求存活,更多是在攢錢看項目。

九鼎投資在中報里指出:“在IPO市場審核‘嚴緊硬’的態勢及‘減持新規’影響下,股權投資基金IPO退出總量顯著下滑,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價差紅利縮小,隨著二級市場估值中樞下移,一級市場整體競爭更為激烈,估值水平被逐漸推高,一二級市場之間的價差進一步縮小。

報告期內,九鼎投資管理費收入為0.64億元,管理報酬收入為 2.76億元,主要來自減持帝歐家居(002798.SZ)、絕味食品(603517.SH)、歐普康視(300595.SZ)、博士眼鏡(300622.SZ)等上市股權。上半年,九鼎投資共有7個投資項目完全退出,其中上市減持退出4家。

公告顯示,截至目前,九鼎投資管理的股權基金實繳總規模345億元,累計投資314億元,上市退出項目累計62家,綜合IRR為34%。

距離中報披露的截止日期只剩一周時間,已經披露的新三板PE機構寥寥。上周披報的VC浙商創投(834089.OC)營收同比腰斬,上半年錄得4300多萬元,歸母凈利潤為2300多萬元。

周五發報的掛牌私募證券基金思考投資(831896.OC)虧損較去年放大,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為-7700余萬元。公司表示,監管對資管產品去杠桿、規範資金池和去通道化的要求,以及二級市場波動,都會影響到公司基金產品的凈值和收益。

騰挪現金或需清理資產

8月6日,剛剛九鼎投資的850萬股解除質押後,九鼎的實控人又將其1500萬股繼續質押給中信信托,同時,還把掛牌主體九鼎集團的1.31%股權質押給南方資本管理有限公司。

盡管擁有了富通保險,九鼎集團依然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

九鼎集團合並報表的籌資活動現金流凈額為-61.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40%,除了九州證券退還40億元投資款,仍有20多億元籌資活動現金凈流出。

實際上,九鼎集團自2015年11月在新三板完成的100億元定向增發後,就不再有大額的股權融資了。2015年底,證監會叫停了PE在新三板掛牌和定增。去年,九州證券拋出300億元pre-IPO融資方案,但最終未能成功。

萬得資訊顯示,九鼎投資控股股東已將公司72%的股權質押出去,九鼎集團53%的股權也處於大股東的質押狀態。

不過,今年3月九鼎集團在新三板複牌以來,九鼎投資和九鼎集團股價都是一路走低。九鼎投資從3月份的最高點28.99元每股跌至目前14元附近,可能已經低於強制平倉線。九鼎集團轉為集合競價交易後,股價最低跌倒過0.79元,目前股價在1元每股,總市值僅為150億元。

九鼎投資2018年3月以來的股價走勢

陳偉認為,由於接到窗口指導,上市公司股票暫時沒有大量強平的風險。但是繼續質押難以填補九鼎資金需求,由於保費只能小部分用於私募股權投資,因此九鼎可能需要清理手中的資產來應對定增投資者退出的壓力。

今年3月23日,九鼎集團董事會發表《致股東的信》,表示到去年底,公司總部視角的實際負債為約160億元。從賬面凈資產看,資產負債率為38%,以公允凈資產看,只有24%。

面對定增進入的股東,九鼎集團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吳剛在複牌前的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股東沒有爆倉風險,基本上所有產品的優先劣後都已經達成了解決方案,或者產品延期,或者由劣後份額承接優先份額。

他透露,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相關工作,將盡快推進富通保險在香港上市。控股子公司光通信器材商優博創預計將在2019年獨立申報IPO。公司旗下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借貸寶也將於兩年內在香港上市。

今年2月,九鼎集團公告稱已和山東高速(600350.SH)約定,由後者買下九州證券19%的股份,並進一步成為九州證券的控股股東,交易有待監管部門批準。據媒體報道,九州證券此前定增失利與該筆交易有關。

中報顯示,九州證券上半年營業收入4億元,凈利潤1.67億元。通過處置子公司股權,九州證券報告期投資收益達3.8億元,同比增長74%。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杜卿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26

中報眼|券業“過冬”記:拓業務搶布局,重資產化趨勢明顯

中報里不僅有過去的成績,更有未來的布局。

正在陸續披露的券商行業中報並無太多亮點,業績下滑情況亦在市場預期之中。但業績波動背後,正處“寒冬”的券業也透露出諸多新的趨勢與跡象。當前,“強者恒強”格局延續,券業龍頭業績表現相較平穩,並開始在市場低迷期加緊新業務的拓展。此外,業務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快,以自營、信用業務等業務為代表的重資產化趨勢開始愈加明顯。

國泰君安:過冬不忘業務拓展

作為券業龍頭,國泰君安也未能避免因市場行情低迷所導致的業績下滑。相比業績表現,國泰君安在新業務布局、創新業務推進上的表現可圈可點,上半年連續獲得跨境業務、場外期權一級交易商等多項新業務資質。

截至8月26日,A股已有17家上市券商發布了半年度報告。國泰君安在本周披露中報,上半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14.61億元,同比增長3.2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0.09億元,同比減少15.71%。其也成為繼中信證券後,第二家中期營收過百億元的券商。

影響券業龍頭業績表現的最主要原因,依然是低迷的市場行情。根據證券業協會的統計,2018年上半年我國證券業實現營業收入1265.72億元、凈利潤328.6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1.92%和40.53%。國泰君安業績表現優於行業整體水平。

分業務板塊來看,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25.36億元,同比下滑4.8%;利息凈收入27.64億元,同比下滑3.3%;投行業務收入10.5億元,同比下滑20%;資管業務收入8.08億元,同比下滑8.9%。與之相對應的是,具體業務方面,上半年國泰君安股票交易和基金交易市場份額,同比都出現不同幅度下滑;較上年末,融資融券余額、股票質押業務待購回余額還分別減少了14.48%、26.05%。此外,公司上半年IPO承銷金額28.69億元,同比大幅下滑56%,或成為拖累該板塊業績的主要原因。上半年國泰君安資管的資產管理規模達8383.98億元,較上年末減少5.46%;其中,主動管理資產規模3264.80億元,較上年末減少4.53%。

在傳統業務領域,自營等資金類業務提振了公司上半年業績。根據行業分析師的統計,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合營聯營中企業收益”來衡量公司大自營業績,上半年合計實現29.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小幅下滑5%。其中,投資收益一項同比增長20.6%,主要由於轉讓國聯安基金51%股權而獲得收益所導致。

行業排名仍在、業績表現下滑,這是國泰君安中報里的明顯特征,也是上半年整個券業的基調。但中報也同時透露,“寒冬”中的券業龍頭並未被動等待,而是加緊業務領域的拓展,在衍生品及FICC(指固定收益證券、貨幣及商品期貨)等業務搶先布局。

國泰君安在中報里表示,今年以來公司已經先後獲得跨境業務、人民幣利率互換清算代理業務、信用違約互換集中清算業務、場外期權一級交易商資格,並首批擔任公募基金結算參與人,推進FICC、PB(主經紀商)、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創新。

有非銀行業分析師就指出,伴隨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中信證券、國泰君安都開始加大FICC業務布局,該業務也將是券商行業重要發展方向,客戶需求有望逐步提升。國泰君安較早就完成了FICC業務鏈的搭建並擁有業務全牌照,品牌優勢相對明顯。

從上半年來看,該業務貢獻度已經有明顯提升。中報顯示,國泰君安權益及股指類場內期權做市規模排名行業第一,貴金屬期權占全市場業務規模的30%以上,利率互換累計交易量在券商中排名居首。

申萬宏源:重資產業務收入提升

申萬宏源是屈指可數的中期凈利潤正增長券商之一。具體來看,支撐業績的主要是自營、信用業務等重資產型業務,減緩了經紀、投行等板塊業績下滑帶來的沖擊。申萬宏源的業務分化,實際上也是近幾年來券商盈利模式重資產化的一個縮影。

中報顯示,2018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0.75 億元,同比增長0.2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66 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0.76%。從主業營收的構成來看,上半年,申萬宏源經紀業務收入25.78億元,同比下降7.77%;投行業務4.3億元,同比大幅下滑24.67%;資管業務收入小幅上漲,中期實現收入7.4億元、同比增長7.07%。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半年,申萬宏源自營及其他投資業務實現收入7億元,同比增長145.8%;信用業務實現收入12.6億元,同比增長47.3%。

根據利潤來源、成本等不同,業內觀點將券商業務以重資產、輕資產做為區分,近幾年來對於模式切換的討論也尤為熱烈。其中,依靠資產負債表的擴展來實現利潤的業務,如自營、資本中介、直投等業務為重資產業務,而通過牌照價值來實現利潤的業務,如經紀、投行、資管等則視為輕資產業務。

在多位行業分析師看來,與海外證券行業的發展路徑類似,重資產化也將是國內券商的必然趨勢。盡管可以通過更低的成本實現更高的利潤,但目前包括經紀業務傭金率、資管業務管理費率已經承銷費用等競爭愈加明顯,輕資產業務的盈利能力持續下滑,難以保障行業整體的發展和擴張。另一方面,伴隨兩融、股票質押等業務的迅速發展,券商行業近幾年來資產負債表均呈現快速擴張,盈利模式已經開始逐步重資產化。

相比而言,重資產業務更考驗券商的資本實力,盈利來自於資產負債表的擴張,券商的凈資產體量將決定其盈利能力。重資產化的模式下,收入來源更為多元且業績表現更為穩健;同時,券商之間也更能體現戰略的差異,避免了以往輕資產業務為主的“同質化”現象。

仍以申萬宏源為例,中報顯示公司總資產達到3367億元,較去年末增加368億元、增長12.2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資產為675億元,較去年末增加123億元、增長22%。資產規模的擴張,主要得益於公司在今年初完成120億元的定增。資本實力提升,重資產業務擴張也較為明顯。從資產科目的變化來看,股權質押相對應的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自營等相對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都有明顯增長。

東興證券行業分析師還指出,中報顯示申萬宏源資產負債率由2017年末的81%降低至79.5%;杠桿水平的降低,實際上給予公司未來進一步做大規模的上升空間,短時期內對EPS(每股收益)產生一定壓力,但龍頭券商的重資產化將成為行業趨勢,並將以主動提升杠桿率水平的方式來實現。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杜卿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27

中報眼|華大基因中期凈利增速下滑,腰斬後的股價為何仍被嫌貴?

曾一度被認為是高成長公司代表的華大基因(300676.SZ),今年的中報成績單卻有些不盡人意。

8月27日晚間,華大基因發布中報,今年上半年,華大基因實現營業收入11.41億元,同比增長28.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8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僅增長1668.52萬元,同比增長8.73%;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元(含稅)。

這是華大基因近幾年中期凈利潤增速最低的一次,公司正處於凈利潤增速逐年下滑的窘境。根據以往公開數據測算,2016年中期和2017年中期凈利潤的同比增幅分別為97%、28%。

對於凈利潤增速下滑的原因,華大基因一位相關負責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主要是因為研發投入增加,“研發投入主要還是集中在‘生死染’三大方向上”。

不過,從二級市場來看,即便今年以來華大基因的股價也已跌逾60%,但面對當前的業績情況,投資人士依然給出“業績與估值不匹配”、“估值偏貴”的評價。展望下半年,曾被稱為“生物界騰訊”的華大基因,還能繼續騰飛嗎?

業績增速下滑

根據華大基因此前公開披露的數據,該公司2015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7565.63萬元,2016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這一數據分別為1.49億元、1.91億元,這說明2016年中期和2017年中期凈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97%、28%。

而2018年上半年,華大基因的凈利潤同比增幅僅為8.73%。這意味著華大基因近幾年來凈利潤同比增幅從97%降至8.73%,凈利潤增速嚴重下滑。

在華大基因上半年2.08億元的凈利潤中,還有4020.25萬元為非經常性損益,主要來自於理財收益和政府補助,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1.68億元,僅比去年同期多400萬左右,同比微增2.62%。而2017年上半年的這一同比增幅為50.07%。

中報顯示,華大基因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約1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7095.09萬元,同比增長41.40%。不過,今年同期的銷售費用為2.01億元,仍為研發投入的2倍左右。研發投入和銷售費用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8.79%和17.64%。

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來看,今年上半年為-7904.38萬元,同比下滑逾3倍,這是華大基因近三年中期這一數據首度為負值。華大基因解釋稱,“主要系報告期因銷售收入規模擴大相應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及支付職工薪酬等費用增長所致。”

今年上半年華大基因的營業成本為5.19億元,同比增長逾5成。華大基因稱,主要系銷售規模擴大導致成本相應增加。另外,今年上半年整體業務毛利潤為54.55%,同比減少6.99個百分點。

華大基因目前主營業務有生育健康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基礎科學研究服務、複雜疾病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藥物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四個業務板塊。其中以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為主的生育健康類服務為業績貢獻主力,2018年上半年營收占比為54.53%,上述其他三塊業務依次的營收占比分別為15.44%、26.47%、3.44%。

這其中,備受市場關註的生育健康類服務業務營業收入為6.22億元,同比增21.69%;營業成本1.87億元,同比增52.27%;毛利率為69.89%,同比減少6.05%。對於這項業務營收成本增速大於營業收入的原因,上述負責人士稱,主要是因為開展了“民生項目惠民價格”,民生項目覆蓋地區增加,有深圳、長沙、阜陽等地。

估值仍偏貴?

看到華大基因今年上半年的業績情況,多位投資者表達出“不滿意”的情緒,這在他們看來,目前的業績與估值不匹配,即便是今年上半年股價已腰斬,但是估值仍偏貴。

去年7月14日登陸創業板的華大基因,曾被譽為“生物界騰訊”,以連拉19個漲停板的記錄驚艷市場,之後漲勢加碼,上市滿4個月時,股價攀至頂峰261.39元/股(前複權,下同),相較發行價上漲逾18倍,市值突破1000億元。

然而,纏繞在華大基因身上的質疑聲也從未斷過,並在今年年中愈演愈烈。攀頂之後的華大基因走向下坡路,今年以來跌幅為64.29%,由200元股跌至70元左右,市值已縮水不到300億元,縮水7成。

最近的這兩個月於華大基因而言,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6月中旬,華大基因被曾經的合作夥伴舉報“套騙土地資源”、“首席科學家為高中生”;一個月後,一篇名為《華大癌變》的文章引發公眾廣泛關註並討論,質疑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準確性,導致出現多起產婦生出“無創低危”唐氏兒及其他基因缺陷兒;負面未消的同時,關於2億股解禁的消息又成為市場恐慌的一大因素。

如今負面風波暫時消停、股價又經過腰斬,看多者聲音又起。

8月上旬,中信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也發布“唱多”研報稱,華大基因股價自去年高點下調較多,投資者的主要困擾是公司的業績增長平緩、主營NIPT的市場空間有限,而公司腫瘤產品的報批慢於燃石、世和、艾德等競爭對手,“但我們認為,一、最近一年華大智造自產的測序儀已逐漸趨於成熟,這種完全的國產化意義重大、被美企卡脖子是過去多年新業務開拓較慢的關鍵原因;二、公司2018年研發投入增長預計接近翻倍,主要系公司加速了腫瘤類產品的報批;三、‘生’、‘死’、‘染’每個板塊的市場規模均在百億~千億規模,具有爆發式增長的可能,長期成長空間巨大” 。

中信證券預測,公司2018年較可比公司可達估值100%的溢價、約92倍的PE,對應市值403億、目標價100.77元。

不過,這樣的目標最終能兌現嗎?面對華大基因當前的業績,有不少投資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華大基因的市盈率在70倍左右,估值依然偏高。

一位私募投資總監認為,如果估值跌到40倍~50倍左右相對合理。還有基金經理稱,華大基因合理的估值水平應該在30倍~40倍左右。

業內對華大基因的期待,主要在於華大集團是否有資產註入預期,比如將基因測序最核心資產測序儀註入到上市公司。華大控股於2013年完成並購美國基因測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s(下稱“CG公司”)。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獲悉,CG公司的測試儀的研發和生產不在上市公司體系,有關測序儀開發和生產的業務已經註入到深圳華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大智造”)。而就在今年7月份,有媒體報道稱,華大智造計劃於2019年赴港上市。

對此,上述負責人士8月27日晚間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稱,“華大智造屬於集團業務,不在上市公司內”。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杜卿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51

中報季 | 四大業務板塊均增長,中石化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逾五成

在油價回升的時機下,上遊勘探業務大幅減虧,四大板塊業務同步增長,使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28.SH,下稱“中石化”)上半年凈利潤錄得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8月27日,中石化在香港公布中期業績,按照中國企業會計準則,上半年營業收入達人民幣1.30萬億元。營業利潤人民幣679億元,同比增長51.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416億元,同比增長53.6%。基本每股收益為人民幣0.344元,共計派息金額為197.3億元,同比增長60%。

在油氣勘探、煉油、營銷及分銷和化工四個業務板塊,上半年中石化分別實現息稅前利潤(EBIT)7億元、394億元、183億元、189億元人民幣,後三項同比增幅在1.6%~32.3%之間。

中石化方面表示,業績增長主要歸因於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高,以及應對嚴峻的市場競爭形勢時,充分發揮營銷網絡優勢,持續推進精細化營銷,統籌優化內外部資源,全力拓展市場。

對於油氣勘探開發的大幅扭虧,中石化將此歸因於利用油價回升的時機,實現了儲量增加及效益開發的雙增長。

根據中報,上半年中石化實現油氣當量產量224.59百萬桶。其中原油產量為143.63百萬桶,境內、海外原油產量分別為123.68百萬桶及9.95百萬桶,占比分別為86%與14%;天然氣產量4762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5.3%。

上半年,中石化原油實現價格為63.3美元/桶,同比上浮33.3%,天然氣實現價格為6.1美元/千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15.1%,油氣現金操作成本同比持平,勘探及開發板塊利潤同比大幅減虧,179億元。

在煉油業務上,受煉油產品的價格、銷量的同步增長的影響,中石化上半年保持較高的加工負荷,煉油毛利同比增長14.9%,達到544.1元/噸,該業務板塊上半年經營收入為5933億元,同比增長21.5%。

營銷及分銷業務成為中國石化上半年增長最緩慢的板塊,上半年實現息稅前利潤183億元,同比增長1.6%。

化工業務方面,2018 年上半年實現息稅前利潤人民幣189億元,同比增長14.5%。中石化表示,將繼續優化原料結構,降低原料成本,推進高端化工的產研銷。

從資本支出情況來看,上半年,中國石化資本總支出為236.87億元,其中在勘探開發、銷售及分銷、煉油、化工業務板塊的資本支出占比分別為45%、23%、19%及10%,剩余的3.07億元主要用於科研裝置及信息化項目建設。

對於下半年行業發展的預判,中石化中石化董事長、總裁戴厚良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境內成品油、化工產品需求將保持增長 ; 隨著中國能源結構持續調整,天然氣需求將繼續快速增長 ;下半年經營形勢更加嚴峻複雜,國際油價走勢不確定性增加。”

對應到生產進度安排,中石化預計下半年生產原油146百萬桶,其中,境內125百萬桶,境外21百萬桶。

其中,計劃生產天然氣4978億立方英尺,全年計劃生產量相比去年同期提高6.7%,計劃提升的比例居各項產品之首。

面對不斷增長的天然氣市場,戴厚良表示,未來中石化將聚焦天然氣產供儲銷產業鏈建設,推進常規和非常規天然氣開發,以及LNG接收站、儲氣等基礎設施建設,開拓高端直供用戶、車船用氣市場和城市燃氣市場,大力延伸天然氣價值鏈,推動天然氣有效快速發展。

為了應對緩解冬季用氣緊張的狀況,記者了解到,在國內天然氣生產方面,中石化計劃鄂爾多斯大牛地氣田在今年冬季將全面釋放產能,預計可增供氣量50萬立方米/日;勝利油田和中原油田伴生氣井冬季也將進行常態化生產,預計可增供氣量100萬立方米/日;煤層氣生產預計可供氣量50萬立方米/日。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邊長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65

中報眼|上半年凈利暴漲超十倍,美年健康走出“假醫生門”了嗎?

近一個月深陷“假醫生門”的美年健康(002044.SZ),半年報卻十分靚麗。

8月28日晚,美年健康的半年報披露,今年1-6月營業收入34.85億元,同比增長57.42%,凈利潤為1.7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高達1015.48%,扣非凈利潤1.01億元,同比增長530.51%。上半年凈利潤暴漲超過10倍,這樣的增長速度放眼A股也是罕見。

多項數據顯示,美年健康仍是處於高速發展擴張期的企業,高收入與高投入相伴。隨著業務的拓展,上半年營業成本為19.27億元,同比增長46.02%;銷售費用為9.68億元,同比增長65.6%;管理費用為2.68億元,同比增長23.71%;財務費用為1.05億元,同比增長145.19%;研發投入為813.72萬元,同比增長274.71%。

不過,這份大漲的半年報覆蓋期間並未受到一個月前的“假醫生”事件影響,直接受影響的將是三季度的業績。根據半年報披露的1-9月經營業績的預計,公司凈利潤會在3.8-4.8億元的區間,變動幅度為46.85%-85.5%。可以看出,美年健康在增長預期的速度上有所減緩,很可能是受到“黑天鵝”事件的影響。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美年健康近一個月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起伏,從7月末22.51元/股的高位驟跌至最低點的13.59元/股,市值一度蒸發40%。最近一周內股價開始逐漸回升,經過多日上漲乃至漲停後,美年健康28日最新收盤價為17.13元/股。

28日美年健康股價1.9%的漲幅,是在大規模非公開發行股份上市流通的基礎上完成的。今天開始解除限售股份是2015年公司定向增發的部分股份,數量為5.17億股,占總股本的16.57%。

本次解禁股份的共有30位股東,包括總裁徐可、監事會主席余繼業、高級副總裁溫海彥等公司高管在內的22位自然人和太平人壽等8家機構。大規模的限售股解禁,存在股東套現令股價承壓的可能性。

亮眼的中報成績、複蘇的二級市場表現以及解禁股壓力之下保持漲幅讓美年健康似乎走出了陰霾,但未來能否在快速擴張過程中業績穩紮穩打,杜絕“假醫生”這類打擊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的“黑天鵝”事件,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杜卿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10

11份券商中報:東興獨自“飄紅”,東吳盈利暴挫九成

近2日上市券商繼續披露2018年上半年戰績,成績依舊不好看,亮點不多。但在業績寒冬中,無論是大型券商還是小型券商總有那麽一兩個表現還不錯的業務托底,讓各自的業績增幅輸得並不是太難看。廣發證券 包括括零售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融資融券業務、回購交易業務及融資租賃業務在內的財富管理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38.16億元,同比減少1.29%。海通證券上半年營收過百億,利息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功不可沒,貢獻近一半的占比。

與大型券商相比,小型券商的業績就更為不穩定。如國投資本營收增幅達83%,但凈利降幅超30%;東吳證券營收降幅達25%,但凈利潤降幅超過90%。

海通:利息+其他收入 撐起“半邊天”

作為券業的龍頭之一,海通證券也未能避免因市場行情低迷所導致的業績下滑。

2018 年上半年,海通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09.42 億元,同比減幅14.59%;凈利潤為34.59億元,同比降幅為23% 。就各自板塊而言: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16.57億元,減幅14.01%,主要是二級市場交易較不活躍,成交量同比減少;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收入15.25億元,減幅6.44%,主要是境內股權承銷業務收入減少;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凈收入8.68億元,減幅4.82%,主要是基金管理業務收入減少;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合計18.32億元,減幅60.29%,主要是持有及處置金融工具產生的投資收益減少。

盡管海通證券營收和凈利均出現同比下滑,但它是繼中信、國泰君安之後第三家上半年營收過百億的上市券商。 這其中,利息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功不可沒,貢獻近一半的占比。具體而言利息凈收入24.20 億元,增幅38.86%,主要是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利息收入增加;其他業務收入25.11 億元,同比增加3.94 億元,增幅18.61%,主要是子公司銷售收入增加。

需要註意的是,就利息收入而言,海通證券存放在金融同業間的利息收入就達15.2億元,其中自有資金存款利息收入達7億元,客戶資金存款利息達8.2億元。其他方面,融資融券利息收入達20億元,股票質押回購利息收入達21.5億元。

另一方面需要註意的是,公司其他業務收入占據全部營收的23%。其中出租收入約8000萬,銷售收入19.6億元,其他收入4.68億元。其他收入主要是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實現的收入。根據第一財經統計,海通證券遍及海內外的子公司有84家,除了股權投資、資產管理、基金管理、研究服務、咨詢服務、等資本市場的業務外,還包括物業管理和房地產開發、飛機租賃。

                            (海通證券其他業務來源。數據來源:海通證券2018年半年報)

廣發:財富管理板塊“托底 ”

廣發證券的營收規模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四,但營收和凈利與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現下滑。今年上半年,廣發證券實現營業收入76.1億元,同比下降26.4%;歸母凈利潤28.6億元,同比降低33.6%。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公司自營業務承壓,且投行業務中小企業客戶優勢未能發揮,是影響業績的主要原因。具體而言,上半年廣發銀行投行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5.73億元,同比減少56.95%。其中,股票承銷及保薦凈收入2.19億元,同比減少74.73%;債券承銷業務凈收入1.76億元,同比減少17.14%;財務顧問業務實現凈收入1.27億元,同比減少41.23%。

拖累廣發證券業績的另一業務是自營業務。截至2018年6月底,上證綜指、深證成指、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較上年末全線下跌,跌幅分別為13.90%、15.04%、14.26%、8.33%。公司權益及衍生品交易業務實現投資收益凈額虧損4.33億元。

盡管廣發證券多數業務收入同比出現下滑,但是財富管理業務板塊降幅相對較小。這主要包括零售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融資融券業務、回購交易業務及融資租賃業務。今年上半年財富管理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38.16億元,同比減少1.29%;

另外,上半年廣發證券經紀實現收入為19.8億元,同比僅降低2.2%。降幅之所以較小,是因為以下原因。公司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投顧貝塔牛繼續進行三期功能優化叠代,滿足線上客戶財富管理需求,累計服務客戶數65萬,上半年80%的策略組合跑贏比較基準;同時實現金融產品銷售額72億元。公司易淘金APP升級為交易與理財並重的財富管理終端,同時強化國際化行情與服務的建設。截至報告期末,該券商手機證券用戶數超過1857萬,較去年底增長18.05%;微信平臺的關註用戶數超過300萬。報告期內易淘金電商平臺的金融產品銷售和轉讓金額達983.73億元。

同時,截至2018年6月底,廣發證券融資融券利息收入20.92億元,同比增加4.58%。回購交易業務利息收入7.82億元,同比增加52.30%。廣發融資租賃的應收融資租賃款凈額為46.94億元。

中小券商業績不穩定

中小券商的業績穩定性不如大型券商。8月29日、30日共有11家上市券商披露2018年半年報。凈利潤增幅為正的僅有東興證券一家。其他10家凈利潤戰績均不如去年同期。這10家券商中,有券商營收取得巨大增幅,但凈利反而驟降。有的券商營收降幅並不大,但凈利降幅遠超營收降幅。對於前者而言,如國投資本營收增幅超80%,但凈利降幅超30%。對於後一種情況而言如東吳證券營收降幅達25%,但凈利潤降幅超過90%。

(資料來源:Wind資訊)

先看凈利實現增長的東興證券。該券商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7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0.59億元,同比增長4.16%,主要變化在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較上年同期增加3.64億元,同比增長60.77%,主要系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投資收益增長所致;但利息凈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3.22億元。

再看國投資本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為6.4億元,去年同期為3.5億元,同比增幅達83%,但凈利潤9.84億元,去年同期為14.4億元,同比下降32%。其中,安信證券實現凈利潤7.68億元,同比下降34%。

國投資本旗下的安信證券營業總收入同比略有增長,凈利潤則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受市場因素以及上年同期高基數效應影響,一是受負債規模和融資成本增長影響,利息支出增長明顯。二是投行業務收入下降明顯:隨著A股股權融資市場進入寒冬以及IPO過會率大幅下降,安信證券投行業務在經歷2016年和2017年高速增長和釋放後,2018年上半年,投行業務收入出現明顯下滑。投資銀行業務收入2.40億元,同比下降64.78%。

東吳證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5.36億元,去年同期41.44億元,其中,公司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同比下降50.2%、資管及基金管理業務收入同比下降40.77%。今年上半年,東吳證券實現凈利潤2625萬元,同比下滑94%,凈利縮水嚴重,除了營收銳減外,營業大幅增長是主要因素。去年同期,營業總成本為30.63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74%;今年上半年,營業總成本為14.9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97%。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向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