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銀河證券成為前10大券商中最後一家披露半年報的大型券商。截至今年6月30日,銀河證券營業收入43億元,同比下降 24%,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達13 億元,同比下降 38%。業績同比下滑,源自於自營業務“栽了跟頭”——自營及其他證券交易服務虧損8.19 億元。
“雙輪驅動,協同發展” 是銀河證券的經營模式。2018年上半年的戰績顯示,融合發展大經紀和大資管業務、發展大投行的雙輪驅動模式有一定成效。今年上半年,在可比的23家上市券商中,銀河證券經紀業務收入達44億元,僅低於中信證券的51億元,排名第二;就其資產管理收入為4億元,同比增長8%;投行營業收入3.45 億元,同比增加173%。
大勢下行,自營受累
截至8月的最後一天,A股上市券商均已披露2018年上半年年報。銀河證券成為前10大券商中最後一家披露半年報的大型券商。在券業整體遇寒冬的大背景下,銀河證券也未能打出漂亮的一仗。
截至今年6月30日,銀河證券營業收入43.07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13.62 億,同比下降 24.03%,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達13.11 億元,同比下降 37.93%。
業績同比下滑,源自於自營業務“栽了跟頭”。投資收益同比減少人民幣 13.65 億元,降幅 131.74%;利息凈收入同比減少人民幣 2.68 億元,降幅 17.48%。單就自營及其他證券交易服務而言,其營業收入-8.19 億元,同比下降278.65%,主要是由於公司權益資產公允價值出現較大波動。
在大盤普遍下跌的大勢下,券商的自救行為很難見效。銀河證券權益類自營業務持有較多以前年度參與定向增發的品種,而這些品種報告期內普遍表現不佳,其權益資產公允價值出現較大波動。銀河證券表示,面對權益類投資虧損現狀,公司已開展一系列止損減損措施,主要包括暫停定增投資並將定增可流通股納入策略管理、改善持倉結構、實施風險對沖等。但從結果看,在A 股市場震蕩下行,銀河證券此類業務受到較大沖擊。
除了銀河證券被自營業務拖累外,在可比的20家券商的自營業務同比均出現下滑。其中東海證券、國信證券、國都證券、東北證券的自營收入均為虧損,分別虧損0.36億元、3.36億元、0.58億元、0.41億元,同比分別大降128%、120%、116%、114%。
雙輪驅動見成效
2017年,銀河證券經營模式由“一核兩翼,協同發展”調整為“雙輪驅動,協同發展”。其願景為實現“打造航母券商,建立現代投行”,即成為全能型券商。所謂“雙輪驅動”:一輪是財富管理,是大經紀和大資管業務逐漸走向融合發展,為客戶提供綜合的財富管理服務;另一輪是大投行,支持實體經濟、服務企業融資。
從銀河證券2018年上半年取得戰績看,雙輪驅動的戰略取得成效。相對於其他券商而言,經紀業務下滑幅度較小;資產管理收入同比上漲;投行業務收入大漲超過100%。
銀河證券在大經紀和大資管業務上的表現有一定的亮點。在可比的23家上市券商中,銀河證券經紀業務收入達44億元,僅低於中信證券的51億元排名第二。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未審計數據,該券商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單體券商口徑行業排名第3,市場份額4.70%。
就資產管理而言,今年上半年收入為4億元,同比增長8%。但與行業內其他券商相比,還具有一定差距。在銀河證券之上,中信、興業、光大和招商的資產管理收入分別為34億元、13億元、11億元、6億元。銀河證券的資管收入僅是中信證券的11%。
在投行業務上,銀河證券的投行業務逆勢上漲。2018 年上半年,在嚴監管形勢下,我國資本市場股權融資規模縮水明顯。根據WIND 資訊數據,2018 年上半年,上交所、深交所IPO 融資人民幣922.87 億元,同比下降26%;股權再融資規模人民幣6172.55 億元,同比下降18%。
在可比的23家券商中,投行收入高於去年同期的僅有6家,分別是銀河、南京證券、海通證券、太平洋、東興證券和中原證券。銀河證券同比上漲幅度排名第一,其投行營業收入3.45 億元,同比增加173%。銀河證券表示,在今年上半年,公司成功完成2 單IPO 項目,完成1 單並購重組項目,實現100%過會率。同時,公司在大中型項目儲備、早期項目培育、創新企業服務、綜合財務顧問服務等方面取得進展。在債券融資方面,公司承做多只綠色債券,完成公司首單創投中期票據;同時,加大與大型金融機構合作力度,借助龐大的營業網點渠道,建立起不同層次的銷售體系。
但銀河證券與龍頭投行還有一定距離,在可比的23家上市券商中,投行收入最多的為中信證券,營收達14.7億元,其次依次為海通證券、中信建投,投行收入分別是14.1億元、14億元。銀河證券的投行收入僅為中信證券的23%。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8月31日是新三板中報披露的截止日,有162家掛牌公司未按期披露半年報,被股轉公司強制停牌。
昨日晚八點是新三板企業提交中報的最後時點,有203家公司當天壓哨披露中報。到目前,已披報的企業數量達10686家,占新三板應披報企業總數的97%。除了正在走摘牌流程的公司外,仍有匯量科技(834299.OC)、易所試(430309.OC)等162家企業未能按時披報,他們將從下周一起強制停牌。
未來兩個月內,這162家企業若仍未披露半年報,將面臨被股轉強制摘牌。和年度報告不同,新三板企業的半年報不需要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接下來,也是股轉公司審查半年報的高峰期。根據股轉今年來對兩百多家掛牌公司年報的問詢結果來看,監管者主要關註企業會計處理合規性、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持續經營能力等方面問題,其中涉及財會問題的問詢數量占比約60%。
從已披露中報的企業來看,盈利排行榜前三名都是金融機構,為齊魯銀行(832666.OC)、九鼎集團(430719.OC)和永安期貨(833840.OC),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7億元、5.9億元和5.4億元。
非金融類企業中,網遊戲公司智明星通(872801.OC)排名居前,上半年凈利潤達4億元,同比增長21%。南通三建(838583.OC)、華強方特(834793.OC)、墾豐種業(831888.OC)、杉杉能源(835930.OC)、成大生物(831550.OC)等一批企業繼續保持盈利能力領先,前六月凈利潤都超過2億元。
萬德資訊數據顯示,上半年凈利潤超過1000萬元的新三板企業數量在1500家以上,凈利潤超過1億元的約有50家。
據股轉公司統計,截至8月30日披露中報的10400多家新三板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9564億元,同比增長16%;合計實現凈利潤411億元,同比增長4%;近七成掛牌公司上半年實現盈利。
股轉統計的10400多家公司中,非金融掛牌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共計9134億元,凈利潤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和8.8%,凈資產收益率為6%。其中,信息技術、醫藥醫療等新興行業掛牌公司業績增幅高於市場平均水平。
信息技術行業掛牌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2136億元,同比增長17%,凈利潤為53億元,同比增長9%。醫藥醫療行業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442億元,同比增長14%,凈利潤為32億元,同比增長9%。制造業掛牌公司積極謀求轉型升級、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延伸,上半年業績總體保持穩定。
據股轉統計,今年上半年,掛牌公司整體杠桿率為52%,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有大約一半的企業流動資產和流動負責的比率保持在2:1以上,大部分企業短期償債壓力較低。
今年上半年,掛牌公司研發費用總計285億元,占營業收入總額的3%,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其中,研發費用超過1000萬元的新三板公司417家,超過5000萬元的公司19家。其中,信息技術、材料和醫療行業研發投入增長明顯,今年上半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16億元、41億元、18億元,同比增長28%、33%和36%。
研發投入排名前三位的企業為智明星通、中科軟(430002.OC)、君實生物(833330.OC),分別為4.89億元、2.34億元、2.18億元。
據股轉統計,今年上半年有5086家企業實現了籌資現金凈流量為正,占比48%。掛牌企業今年上半年籌資活動現金流入總額為771億元,其中通過新三板市場股權融資募集資金358億元。中建信息、南通三建、南菱汽車(830865.OC)、穎泰生物(833819.OC)等非金融企業上半年籌資現金流入量均在25億元以上。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