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策略投機性聯盟-Abterra 及利來(221) 、樓東俊安資源(988)(已完成)


看得我Blog有一段時間的人,應該明白利來(221)是屬於宏安系(1222,系內另有位元堂(897)及中國農產品(149)),以下是關於這系公司的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searchtext=%E5%AE%8F%E5%AE%89&Submit=%E6%90%9C%E5%B0%8B&ownerid=9

近來,利來(221)在兩日內連續公佈兩項進軍資源大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1/LTN20090611425_C.pdf

6月11日,公司宣佈簽訂諒解備忘錄,購入天行環球51%股權,作價3,680萬元,其資料如下:


天行為一間根據香港法例註冊成立之投資控股公司,其唯一資產為PNG Co之全部已發行股本。PNG Co為一間根據巴布亞新幾內亞法例註冊成立之公司,主要從事木材砍伐、經營及管理森林之業務,並依法擁有Maimai林地自二零零九年四月三日起計50年 之伐木特許權,其總土地面積為239,810公頃。Maimai林地之估計木材數量約為10,174,746立方米。


天行自註冊成立日期起除擔任為投資控股公司外,並無進行任何業務,其全資附屬公司PNG Co乃為持有投資項目而註冊成立,但自註冊成立日期以來一直並無營業,直至最近於二零零九年四月獲得Maimai林地之伐木特許權為止,以及自註冊成立日期起並無編製任何賬目。


一家無任何林業經驗的公司,去取得一家取得林業權利只有兩個月公司的51%股權,另外,公司兩年沒有業務,又有虧損,權利取得又好像不需任何費用,為何要用3,680萬去買呢?

其購入林業的原因如下:

董事認為,將業務分散投資至具高增長潛力的新領域,(greatsoup: 高虧損潛力?) 將符合本公司及股東整體之利益(greasoup: 我想它應該刪掉「本公司及」及在股東之前加上一個「大」),此舉亦擴大於其他業務領域之機會。(greatsoup: 應在「擴大於其他」之後,應該是加上「融資」。)



董 事亦相信,由於東南亞及中國大陸等國家需 求龐大,以及過往砍伐林木及目前全球有愈來愈多國家實施更嚴格的環境限制和要求,致使供應量不斷減少,推動了林業業務之前景及木材市場之增長潛力,將為本 公司提供非常有利之經營機會。考慮到上列各項,董事認為擬進行收購將有助本集團滿足市場對木材及木材產品不斷增加之需求,以及全面達致天然林業資源之經濟 承諾。(greatsoup: 無林業經驗又如何對你們有利,又如何達致承諾?)


第二日,公司宣佈以股價炒上後的43仙,發行3.85億股,即擴大後公司4.8%股本,和新加坡上市公司Abterra 換取6.5坡仙發行的2.55億股,即4.8%股權,聲稱「進軍礦業」。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2/LTN20090612634_C.pdf


其購入原因如下:


鑒於中國、印度及印尼等人口密集國家加快城市化進程引致基 建潛力無限,故預期對鋼材及鋼材製造之原材料煉焦炭、焦炭及鐵礦之需求相應加大。因此,董事現時計劃進軍煉焦煤、焦炭及鐵礦(開採)行業。就此而言,董事 認為,本公司透過認購能與專注於自然資源相關行業之Abterra結成策略性聯盟,以便本公司利用Abterra於有關領域之經驗。



尤其是,本公司已於亞太地區物色了若干自然資源相關投資項目(greatsoup: 做礦的經驗原來可以做林,筆者肚中墨水不多,但今天我才第一次知道呢!),及本公司現時正與Abterra合作以開發聯合投資上述項目之可能性。於本公佈日期,有關該等投資項目之正式協議尚未訂立。


http://info.sgx.com/webcoranncatth.nsf/VwAttachments/Att_585A18040A611F1C482575D2003F2EC2/$file/PressReleaseAbterraentersintoasubscriptionagreementwithHKstrategicpartner.pdf?openelement


而Abterra宣稱:


“We are pleased to enter into this share-swap agreement with LeRoi Holdings. This collaboration allows both parties to leverage on our networks in the coal and iron ore mining industry. We are excited at the prospects of this partnership.”


(greatsoup:利來又無做礦經驗,應該leverege on 就是它的 capital network, excited 應該就是利來吧。但是用了一些跌了價的廢紙換取這兩日升值的廢紙,又可以向金仔拉上線,確實不錯。)


關於這項交易,想起了蔡東豪先生早期的一篇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387


林林總總的聯盟,令投資者花多眼亂,其中不少是充滿策略地混水摸魚,筆者稱為策略投機性聯盟。這類聯盟的性質,可從下列兩個例子了解:

一、 甲公司規模不大,業務不甚突出,忽然宣布與國際知名的乙公司結盟,攜手進軍內地某行業;甲公司股價立刻上升,隨即宣布配售股票,為新項目集資;後來記者發 現結盟的性質,原來是甲公司向乙公司購買了數十萬元產品。這種手段可得逞,因為乙公司規模龐大,沒有人有足夠證據和時間挺身否認;況且兩公司確實有生意關 係。

科網狂潮中,不少科網公司跟微軟、戴爾、太陽電腦等結盟,實情是普通客戶關係。未來一年是中國概念天下,投資者須提高警覺,因為勢將有不少公司宣布跟內地企業聯盟,必須仔細判斷真偽。

二、 甲公司籌備上市,投資銀行覺得故事爆炸力不夠,建議邀請乙公司成為股東,乙公司是實力雄厚的藍籌,為甲公司增添不少知名度和信服力。乙公司也絕不隨便,跟 甲公司討價還價,焦點是股票訂價及禁售期長短。商討完畢,雙方高高興興站出來宣布組成聯盟,乙公司更入股鞏固友誼。甲公司上市成功,乙公司在禁售期過後, 悉數出售股票,有策略地結束聯盟。

....


筆者參考了多個策略性聯盟個案,希望找出真假聯盟的區別和特徵,跟投資者分享以下觀察:


1. 兩公司如能門當戶對,可減少投機成分;但如果兩公司實力懸殊,規模小的公司可能在大公司默許下,借聯盟達到某種目的;


2.兩公司應互相利用對方的資源,以 長補短;如關係是單方向,聯盟壽命不會長久;


3. 兩公司互換股份,不代表真正兩情相悅,聯盟可能預設認沽權(put option),投資者未必知情。

策略投機性聯盟的組成,環繞跟業務無甚關係的目的,雙方得到所需利益,達到雙贏結果,受傷的可能是投資者。

根據麥堅時顧問研究(有興趣的讀者,可從網上參考《麥堅時季刊》2002年第一期〈向從科技聯盟學習〉(Learning From High Tech Deals)),策略性聯盟的長期成功率是50%(即死亡率也是50%);根據原氏顧問的研究,策略投機性聯盟的長期成功率是零。

關於他們要轉型的原因,可看其財務情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126/LTN20081126428_C.pdf


從業績看來定期存款大減至1.5億,並不足以付可換股債券的款項,更有銀行貸款,加上近來用億幾買了中國農產品(149),雖然出售了資產套現幾千萬,但是資金又用來再增持,以維持大發股後的股權,可見所餘無錢。


公司擺明就是缺水,從以往的經驗看來,在系內重組中,出錢的是它,但受益卻是母公司,加上最頂的母公司買了個三億的商場,缺水程度更甚,不出新概念,肯定在系內集不到錢。

可見,公司是有誘因炒高股價,引出概念,然後批股。之前的動作應該是,投資小錢出大錢,應該之後有一批股計劃,配售代理應該他們是醉雞拍檔啦。


另外,為了為派貨做準備,生果有位打手,又來吹啦。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90617&sec_id=15307&subsec_id=15326&art_id=12885809&cat_id=64&coln_id=6794978


利來原本做肉類銷售同中港物業發展和投資,但今次有大動作,將變身做資源股,且一口氣進軍兩大資源業務,包括林木業和煤鐵礦業,前者盈利非常豐厚,三幾年間便可回本。利來今次係分別「夥拍」兩大資源項目的公司,仲有大隊專業團隊一齊上馬,業務前景會有一定保證。



先 講林木業,利來收購一家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擁有林木資源公司 PNG 51%權益,作價 3680萬元,另提供 7750萬元股東貸款購置設備和機器。 PNG擁有 Maimai林地自 09年 4月 3日起計 50年的伐木特許權,其總土地面積為 23.98萬公頃,估計木材數量為 1017萬立方米。 1公頃等於 1萬平方米,成個林地即係有 24億平方米咁大。

續物色自然資源項目
根據行業的評估方法,平均每一立方源木的 FOB價約 150美元,以總儲量 1017萬立方米計,總價值為 15.2億美元,約 117億港元。開採一個大型的林場,通常第 2年收支可平衡,第 3年會有盈利,以 PNG的林場計,第 4年已可提供盈利逾 1億元。

第 2項交易,係利來同新加坡上市公司 Abterra換股,各自持有對方 4.8%權益,利來股份作價為 0.435元。 Abterra主要業務為於澳洲、印度、印尼及中國買賣煉焦煤、焦炭及鐵礦,去年底結算市值逾 10億元。

利來目前正在亞太區物色自然資源項目,與 Abterra結成策略性聯盟,將可利用 Abterra在有關領域的經驗,加快在煤鐵礦開採業務的發展,公司收益亦可大幅提升。

Bold 了字的,一些是我在之前的文章解過的,其中提供盈利的那一部分,是如何找來的? 是誰給的? 完全沒說清楚。另外隻股炒高幾倍,先叫人去入貨,原來這是益人。仲有這個老闆擺明是玩財技的,都不是做生意的,為何要幫他?當然一個人以寫這些文為生的,根據資料,起碼寫了接近十年,倒不顧這些吧。

題外話,講番Abterra,中文名叫天益,據網頁其資料如下:
http://www.abterra.com.sg/chinese/about_corporateprofile.php

天益有限公司主要在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从事炼焦煤、焦炭和铁矿石贸易。通过收购上游资产,如焦化煤矿、铁矿山、焦炭厂和物流公司等,控制核心贸易业务的成本。

天益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俊安资源是中国最大的焦炭进出口商之一,依靠这个强大的后盾,天益已拥有了坚实的基础,确定了长期的业务对象,并在中国市场立足。

天益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其英文名称来自于拉丁文,意为“地球的果实”,这一名称充分反映了公司的战略方向和贸易范围。


2006年10月,俊安资源(香港)有限公司成功收购了天益的大半股份,成为天益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

....


經我查及,這家俊安資源,是新銀集團(988,已易名為樓東俊安資源)購入煤礦的買方的關係公司。而該公司的資料,我亦寫過一次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6585

....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18/LTN2007121844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330/LTN20080330014_C.pdf



2007年12月,公司宣佈以24億元收購前述所稱山西礦業,若盈利超過1.8億,收購價將調高3億,即最高代價為27億。公司將以集資所得現金、發行19%代價股份、發行3億可換股債,換股價2.5元,年息2.5厘、以及承兌票據支付。


其後,因市況轉差,作價降至14億,另降低盈利超額代價,變成盈利超過2.3億,收購價將調高2.8億,即最高代價為16.8億。公司以集資所得現金、發行19%代價股份及以可換股債,換股價一樣,但息率則降至2厘。


若新股及可換股債完全兌換,李先生會由大股東,變成第2大股東,賣方則會成為大股東,很完整的一個逆向收購。


.....


昨天,公司宣佈不再包銷股票,亦不用可換股債換,改以證券行作包銷,不知是否找到新資金來源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6/LTN20090616465_C.pdf


今次的轉型,主角股價炒上,又有打手吹,快進行第三步,一舖拿回本錢,至於最後這些東西能否完成,就要看集不集到錢啦,不過最後的結局一定是全數撇帳,低價賣出,不會做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3

缺席地方新能源联盟 比亚迪自称定位国际化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22/HTML_BWRN8M8I338R.html


在连续缺席国内数个新能源联盟论坛引发公众各种猜测之声后,比亚迪(1211.HK)周一(20日)首次正式做出解释,“上述新能源联盟均是地方性质,而我们的定位是国际化的,面对的是全球市场”。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建均强调,国家级的新能源汽车正式会议比亚迪一直是参与的,政府对比亚迪汽车的支持力度非常大,现在的关键是自己做好产品本身及商业化推广。

就在此前的17日,据知情人士称,广汽集团还取代比亚迪汽车牵头组织了一个广东省电动汽车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

比 亚迪汽车目前现有的三大业务当中,燃油车型上半年取得了令人吃惊的176%的增长,位列厂家销量增幅第一位,已逼近长时间保持第一位销量的自主品牌奇瑞。 当天,比亚迪的高级轿跑S80正式公布价格上市,据称,下半年他们还将陆续推出一系列燃油车型,以丰富其产品组合;相比之下,比亚迪汽车另两大备受关注的 新能源业务(DM车型及纯电动车)的产业化仍相当“谨慎”。

王建均表示,当下只面对集团和政府的F3DM第四季将于深圳开始正式面向个 人市场销售,价格不会发生变化,仍在15万元左右,因为深圳政府将很快出台相关补贴政策。为此,比亚迪汽车正尝试逐步提高F3DM产量,加紧与深圳市政府 合作在市属停车场建设充电站。6月份,F3DM共在深圳、香港销售19辆。而纯电动车E6正在进行路试。

相比国内本土的其他新能源汽车研发 厂家,比亚迪获得了更多国际同行和投资者的关注。2008年9月,巴菲特斥资18亿港元,以每股8港币的价格认购比亚迪10%股份。而截止到昨日(21 日)收盘时,比亚迪股价已涨至41.15港元。据王建均透露,这一交易正在接受相关部门审批,9月底前将完成资金的交割。

由于海外市场销量份额一直很小,加之今年又下滑巨大,王建均表示, 2009年比亚迪汽车欧美主要工作是积极展开F3DM及E6的产品认证及实验。

而 关于他们有意收购美的三湘客车的消息,王建均称,项目一直在谈判过程中,一旦“坐实”,那将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基地,不会影响现有深圳、西安基地。目前,三 湘客车长沙项目他们已有一个详细的规划。据湖南当地的报纸报道,三湘客车已经停产8个月。不过,分析人士指出,三湘客车拥有成熟的生产经验、技术及齐备的 厂房设备,比亚迪注资后应该能很快开工。有消息称,这一收购将最终费资1亿元,基地主要用于进行新能源客车的开发生产。

对于比亚迪来说,1亿元并非一个大数目,因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每辆最高达60万元,如比亚迪首批生产1000辆交付使用,则最高可获6亿元补贴。此外,7月15日,比亚迪(1211. HK)还公告了重启回归A股的计划。

有 分析员表示,通常A股比H股贵,根据其H股现有市盈率近50倍来看,比亚迪A股的市盈率一定不会比港股小,因此,价格一定不会比H股便宜。以目前比亚迪 30-40港元的股价来看,发行一亿股将集资30亿-40亿元人民币。比亚迪公告称,此次发行A股所募得资金将用于拨付锂离子电池生产、汽车研发、扩展汽 车产品及汽车零部件以及太阳能电池项目。可见上述融资中汽车方面的投入占了绝大部分。

王建均说,比亚迪汽车运营收入主要来自燃油车,但要实 现公司梦想最终还是需要靠电动车的商业化。目前除了大众已明确要在铁电池方面与公司合作外,还有多家国内外企业希望比亚迪成为其铁电池供应商,“比亚迪对 此持开放态度,”王建均说,“这是我们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制造商的推动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56

技術聯盟對戰 棄PC闢行動運算新戰場抗Wintel大軍崛起 台廠兩邊壓寶

2010-6-14         今周刊 





後金融海嘯時代,行動運算大為盛 行的年代,過去在PC產業壟斷的Wintel不再不可被挑戰,Google、英偉達連手的抗Wintel聯軍,要用不同利基,來打破Wintel獨大的框 架,讓使用者有更多的選擇權。

撰文.賴筱凡

六月鳳凰花開,一年一度的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也正 式到來。若說年初的CES(北美消費電子展)是科技大廠概念新品的展現,那麼Computex應該就是年中正式產品推出的收成季。

不過,今 年的Computex很不一樣,因為當科技產業走過二○○○年的科技泡沫、○九年的金融海嘯,「今年,科技產業的機會更多了!」繪圖晶片大廠英偉達 (nVIDIA)總裁暨執行長黃仁勳興奮地說。

因為金融海嘯替資本市場帶來財富重新分配,更為科技產業帶來勢力版圖的移動。受到金融海嘯的 重創,壟斷PC產業的龍頭廠Wintel︹指微軟(Microsoft)與英特爾(Intel)的商業聯盟︺產業,壟斷堡壘不再堅不可破,換言之,非 Wintel的廠商機會更多。

Google加英偉達

迸出行動運算新火花

如果說, 二○○○年科技泡沫,走入蕭條的是電腦產業,最後撐過衰退期、帶領高科技產業邁向復甦的也是電腦產業。然而,○九年金融海嘯將電腦產業帶進衰退期,但V型 反轉後,這次帶領景氣復甦的,卻不只是電腦,還多了行動運算裝置(Mobile Computing),不論是今年生命力旺盛的智慧型手機,還是銷售火紅的平板電腦,都一再證明了這項趨勢。

而在這個趨勢下應運而生的,不 是別人,正是Google領軍而起的﹁抗Wintel聯軍﹂。一個是網路搜尋引擎Google,一個是繪圖晶片大廠英偉達,他們有一個相同的訴求:「使用 者可以有更多選擇。」在相同的期望下,兩家廠商之間開始出現交集,他們要證明Wintel的框架是可以被打破,微軟與英特爾更不是大到不能被挑戰。

「英 特爾是很龐大的公司,它很值得被尊敬,但不代表它就不能被挑戰。」黃仁勳話講得直接,對於英特爾、超微(AMD)與英偉達三家電腦晶片廠多年來的恩怨糾 葛,就算英特爾仍舊握有各家電腦廠的命脈,但當電腦不再單純只是電腦,當平板電腦讓行動運算迸出新火花,英特爾將不再是永遠的贏家。今年Computex 中,平板電腦大軍大大地露臉就說明了一切,Wintel不再是電腦廠的唯一選擇,取而代之的,是採用Android平台(以Linux為核心的軟體平台和 作業系統)與英偉達Tegra晶片的平板電腦。

﹁抗Wintel聯軍﹂揭竿而起,平板電腦只是第一炮,Google即將在下半年推出為筆記 型電腦量身打造的Chrome作業系統,更將是﹁抗Wintel聯軍﹂的新力作,台灣的PC供應鏈也不再只是追著微軟、英特爾跑,他們選擇的是兩邊壓寶, 所以今年的Computex格外地熱鬧,不論是﹁Wintel﹂或者是﹁抗Wintel﹂的場合,都能見到台灣PC廠、代工廠大老們穿梭來去。

回 歸中心思想:

到底使用者要的是什麼?

但要對抗Wintel豈是一件容易之事,帶領Chrome作業系統團隊,Google負 責產品管理的全球副總裁桑達(Sundar Pichai)想了想:「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但目標只有一個,到底使用者要的是什麼?」從兩年多前桑達的團隊動手開發Chrome開始,他們的目的很簡 單,當瀏覽器已變成電腦使用者最重要的窗口,就該將瀏覽器變得更簡單,因而創造了Chrome;但為了能讓Chrome程式跑得更順暢、更快速,就要有更 完備的使用環境,開發Chrome作業系統的念頭,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被視為下半年電腦產業矚目的焦點—Chrome作業系統,之所以受到 市場高度關注,原因無他,就是Google推出的Android平台實在太成功。僅僅花了兩年時間,市占率在今年第一季就衝上了九.六%。同一時間,在美 國知名調研機構Gartner的統計數據裡,微軟的Windows Mobile平台市占率卻掉到六.八%。桑達更直言,在部分市場,Android的市占率高達二○%,而即將接棒演出的Chrome作業系統,同樣也會有 相同的實力。

桑達是位標準的印度人,談到Chrome作業系統能否青出於藍?對比於四平八穩的專訪回應,他難得展現出十足的自信,「絕對會 (Absolutely)!」因為他很明白,在使用者為尊的新科技時代裡,消費者不再對電腦廠推出的產品照單全收,反過來,電腦廠要思考更多,到底使用者 要什麼,這也是為何桑達總把使用者經驗掛在嘴邊。

軟體、晶片巨頭地位難保

數位家庭商機成新興戰 場

同樣也胸懷扳倒大巨人夢想的,還有黃仁勳。

每年固定在Computex期間回台的黃仁勳,今年格外不同,除了安排兒子到台 灣英偉達辦公室實習外,他要談的不再是PC、超微、英特爾云云,「這次我回來,大家最想找我談的是3D、是Tegra。」黃仁勳的話透露出玄機。確實,金 融海嘯創造了產業板塊重整的機會,但英特爾在PC產業的勢力太龐大,英偉達要扳倒這個巨人,黃仁勳不打算正面迎擊,而選擇抓住新機會,從3D與行動運算的 平板電腦下手。

就在Computex開展第一天的下午,英特爾副總裁浦大衛(David Perlmutter)的年度演講上,也強打3D繪圖效用的新晶片「Sandy Bridge」,甚至直指有了這顆晶片,就不用額外加購其他繪圖晶片,等於是直接衝著3D領頭羊的英偉達而來。倒是黃仁勳聽了之後,沒有太大的情緒起伏, 「3D我們做了五年,才等到市場成熟。」相較於對手的敲鑼打鼓,英偉達寧願讓市場來決定產品價值高低。

但黃仁勳想做的事不僅僅於 此,Tegra晶片在平板電腦的成功,更是英偉達在行動運算上搶灘成功的另一例。其實,早在○八年的Computex上,英特爾就曾推出搭載在MID(行 動上網裝置)的Atom晶片,當時跟進的只有技嘉與BenQ,隨著金融海嘯襲來,英特爾的初期MID產品也幾乎都死在沙灘上。有了這樣的契機,讓黃仁勳嗅 著了機會。

當○八年會計年度英偉達首度出現虧損的時候,黃仁勳卻仍加碼研發費用,投入行動運算產品,「即使股東與公司內部反對聲浪不小,但 我還是把二○%的研發費用都投了進去。」黃仁勳的堅持,是因為他看到行動運算,這塊英特爾的﹁勢力﹂還沒全盤滲透的新利基,英偉達得好好利用這個機會。

顯 然地,即使英特爾已在CPU(電腦處理器)上大舉防堵英偉達搶進市場,卻仍在行動運算產品上,被英偉達抓住了領先的好機會;從Computex上的平板電 腦中,屢屢可見的英偉達Tegra晶片,就明白Wintel框架已不再穩固。

如今,當電腦產業的競爭延燒進入數位家庭,Google與英偉 達都有志一同地看到了電視的商機。誠如三星、宏碁先後揭開數位家庭的發展藍圖後,身為數位家庭核心的電視應用,成了這些科技廠的下一個競爭重點。

不 管是高調宣布與SONY(新力)合作網路電視的Google,抑或是對電視應用虎視眈眈的英偉達,都透露出在數位家庭年代來臨後,繼電腦、行動運算裝置, 這場大戰將一路打進核心的電視應用。

不論如何,在後金融海嘯的年代,當產業龍頭地位鬆動,讓其他廠商有了更多的機會,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 的科技產業競爭一樣會非常熱鬧。

黃仁勳

出生:1963年

現職:英偉達總裁暨執行 長學歷:美國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經歷:巨積(LSI Logic)工程師、超微工程師

桑達

出 生:1967年

現職:Google全球副總裁學歷:美國史丹福大學碩士、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企管碩士經歷:應材工程與產品管理、麥肯錫軟體 與半導體管理顧問

巨頭失勢

抗Wintel火苗從平板電腦延燒沒有行動裝置的時代,兩巨頭獨霸市場

PC市占率

英 特爾80%

微軟91%

行動裝置帶動,平台系統百家爭鳴

平板電腦市占率

蘋 果51%

Android24%

微軟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8

星聚點單挑好樂迪、錢櫃聯盟 劉英賣錢櫃 KTV大戰進入新一回合

2011-2-14  TWM




趕在今年股市封關前,錢櫃KTV創辦人劉英,把手中近兩成錢櫃持股賣給好樂迪,交易總額高達新台幣近十億元,讓好樂迪一下成為錢櫃的最大股東。這場一打近十年的KTV經營權大戰,會不會隨著劉英賣股票而落幕?還是又掀起另一回合大戰?

撰文.林讓均

股市封關前一周,一則上市公司的公告,暗示著平息一陣子的KTV大戰,台面下非但角力不斷,新一波戰火更是蓄勢待發。

元月二十四日,KTV業者「好樂迪」以每股二十六.八二元,買進同業「錢櫃」三七○○萬股,交易總額高達新台幣九.九二四五億元。也就是說,本就持有錢櫃六.三%股份的好樂迪,這次再買進錢櫃約一九%的股份,總持股比率已達到二五.二八%,一下成為錢櫃的最大股東!

劉英出清持股,與錢櫃分手令人好奇的是,這三七○○萬股,是誰賣的?據可靠消息指出,這次賣股票的個人大股東,正是原本持股約兩成的錢櫃創辦人劉英及其關係人。看來,本是錢櫃最大股東的劉英一派,已出清錢櫃持股!

而隨著近十億元的銀彈落袋,在業界有「KTV教父」之稱的劉英,這次真的要與二十二年前一手創辦的錢櫃KTV劃清界線。

KTV同業對劉英賣錢櫃股票並不意外。這幾年劉英不僅保不住錢櫃經營權,在二○○八年把錢櫃董座讓給現任董事長練台生,○九年,錢櫃董監事更召開股東會議,當場解任劉英的董事資格;同年,劉英索性另起爐灶、創辦「星聚點」KTV,並挖角錢櫃人馬。

尤有甚者,劉英與練台生兩位前後任董事長之間還有官司糾葛,互告「非常規交易」、「背信」與「偽造文書」等罪名。因此,就有前錢櫃高層直指,劉英現在力圖以星聚點反擊錢櫃,唯有出清持股,才能避免「劉英打劉英」的窘境。

劉 英賣掉錢櫃持股,究竟是賣高還是賣低了?一位好樂迪的股東不諱言:「若以近幾年較大的錢櫃股票交易案來比較,劉英這次恐怕是賣低了。」例如前幾年,前錢櫃 副董事長王傑、富邦金控分別賣出手中持股,都賣在每股四十五元的價位,就比劉英的二十六.八二元高出近七成。而比較好樂迪的持股成本,之前持有錢櫃的六. 三%股份,以平均每股三十一.三四元的價位購進,也高於這次交易價。

「劉英已經有了星聚點,好樂迪買他股票,等於是拿現金養敵人,當然要壓低價錢!」一位股東關係人說,錢櫃與好樂迪早已高度交叉持股,星聚點等於是他們共同的對手,出價不可能大方。

開創台灣MTV、KTV傳奇的劉英,現在名字不再與「錢櫃」連結在一起,賣錢櫃而得的滿手現金,很可能投入他的東山再起之作:星聚點。儘管劉英只掛名「顧問」,但他不但是幕後金主,也有相當權力涉足經營權。

在他主導下,有三家店、共四百多間包廂的星聚點,活脫是錢櫃翻版,不僅緊貼錢櫃門市展店,裝潢也一樣華麗、一樣有港式茶餐廳,就連星聚點的英文名NewCB Party,也是「新錢櫃」的意思。

不 過,喜歡大啖美食的劉英,為了在錢櫃與好樂迪兩大龍頭夾擊下找生路,在星聚點把「K歌+美食」的商業模式玩到極致。星聚點一方面標榜「最便宜的KTV」, 採「人頭」與「包廂」兩種計費方式,在冷門時段甚至有一個人花二六九元就能唱四小時的優惠;另方面,星聚點也闢出供應多種餐點的大坪數自助吧台,以人頭計 費的消費者可持贈送的餐券前往取餐,等於是一次付費就可唱歌與用餐。

「唱歌、吃飯又能兼顧品質與價格,星聚點正在創造一種新的聚會模式!」東方線上行銷副總監李釧如觀察,星聚點算是以「K歌+美食」模式成功突圍。

雖然KTV同業認為店店都是旗艦店規格的星聚點,走低價奢華路線要賺錢不容易,但周末假日經常訂不到位的星聚點,粗估三家店加起來,一年至少有九億元營收,難怪大股東、元大少東馬維辰會力挺劉英,頻說「星聚點一定會賺錢,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市場一大一小生態成形

曾 經在九○年代紅極一時的KTV產業,現已不復當年盛況,目前,台灣一年約百億元的KTV市場,五十三家店、布點遍及全台的好樂迪,以及十五家店的錢櫃,約 各占市場三分之一。以低價年輕族群為主的好樂迪,年營收約三十一億元,而主打都會上班族群的錢櫃,年營收也超過三十億元。

儘管好樂迪與錢櫃定位不同,合併案也一再被公平會以市占過高加以否決,但雙方高度交叉持股,並且在中國合資成立「中國錢櫃」,兩者形成休戚與共的KTV聯盟,而好樂迪與錢櫃加起來持股比率最高的練台生,儼然是盟主。

現在台灣的KTV生態,有好樂迪、錢櫃的聯盟,再加上來勢洶洶的星聚點,已形成一大一小的態勢。看來,這場KTV大戰,不但不會隨著劉英賣掉錢櫃持股而落幕,反而將引爆新一波戰火!

錢櫃、好樂迪KTV合併大事紀2003年錢櫃與好樂迪第一次向公平會提合併,好樂迪為存續公司。公平會裁決有條件結合,但遭個人股東喊卡。

2006年錢櫃與好樂迪再次向公平會申請合併,公平會以兩者合併市占過高而予以否決。

2009年錢櫃與好樂迪向行政院訴願委員會提第二次訴願成功,再向公平會提合併案,又遭否決。

2010年2月,錢櫃與好樂迪的第三次訴願失敗。錢櫃與好樂迪轉到「高等行政法院」打行政訴訟。

2011年1/19收到判決書,行政訴訟被駁回。錢櫃與好樂迪擬在20天上訴期內上訴到最高行政法院。

資 料來源:業者、媒體資料庫錢櫃、好樂迪交叉持股狀況錢櫃◎ 好樂迪持股25.28% ◎ 好樂迪董事長顏瓊章及其關係人持股20.75% ◎ 錢櫃董事長練台生及其關係人持股19.29% 好樂迪◎ 錢櫃所屬投資公司共持股32.39% ◎ 錢櫃董事長練台生及其關係人持股10.53% ◎ 好樂迪董事長顏瓊章及其關係人持股6.84%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9

藥店聯盟之變:「真金白銀」入夥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7/0MMDAwMDIzMTA0Mw.html

隨著醫改的深入,零售藥店行業寒意漸濃,抱團也比之前抱的更緊了。

4月3日,江蘇藥店聯盟理事長楊一峰表示:「江蘇聯盟正籌劃一些實體的聯合,而不僅僅是聯合採購。初步計劃是每個股東出一到兩個店舖,掛聯盟的牌子。」

江蘇聯盟是目前全國九個省級藥店聯盟之一,佔有江蘇10%的零售市場。同很多省份一樣,中小型藥店是聯盟的主體,大型連鎖藥店並不熱衷這種聯盟形式。

不過,4月2日的採購會上,江蘇省內知名連鎖藥店幾乎悉數到場。雷允上、同濟堂、先聲等藥店雖然不是聯盟成員,但由於哈藥六廠、同仁堂、湯臣倍健等企業的參與,令這些區域龍頭也不得不側目。

2010年湧現的各省藥店聯盟正逐步開始實體化運作,「覺醒」的小藥店將挑戰大型連鎖藥店市場地位。

聯盟亂局

改變利潤率偏低的局面,是各省藥店聯盟成立初衷。江蘇艾蘭得營養品公司市場總監倪磊介紹:「維持基本運作,一個藥店的平均毛利率必須在35%左右。逼迫藥店去銷售高毛利品種。」

對藥企來說,由於國內80%的藥品銷售額來自醫院渠道,因此除了老百姓、海王星辰等大型連鎖藥店外,中小藥店幾乎沒有話語權。銷售知名品牌藥品過程中,由於利潤空間不足,藥店自然而然轉向低質產品,追逐利潤。

但在基本藥物制度推進的過程中,大量基礎用藥需求被基層醫療機構取代了藥店的地位。基本藥物涉及2000多個品規,目前只在醫療機構提供,藥店無法以同樣的低價拿到貨源。缺乏優質而又廉價的貨源,眾多藥店面臨市場流失的風險。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表示:「中國目前有28萬家藥店,其中三分之二為分散的業態,醫改中又很少談到藥店的話題。致使藥店與萬億醫改大蛋糕失之交臂。」根據醫改方案,2009年到2011年全國財政對醫改新增投入達11342億元。

藥店聯合看起來是必然趨勢,不過在操作中,各種聯盟沒能取得成功。

2010年初成立的山東藥店聯盟就採取了聯合採購方式,目的是拿到最低折扣。但由於聯盟由不同利益主體構成,多元化的利益訴求使得具體項目執行起來十分困難。「盟而不聯」的問題出現在浙江、河北等地聯盟。

還 有一些藥店聯盟,實際成為各中小藥店之上的總批發商,由一兩家大企業從中賺取中間差價。這部分利潤率可能高達40%以上,聯盟形同虛設。哈藥六廠OTC事 業部總監許永海表示:「我基本上參與過所有省級藥店聯盟的採購,幾乎都沒有成體系的組織。只是中小藥店受利益驅動捏合到一起,管理非常混亂。」不過江蘇聯 盟讓許永海看到希望。作為此次採購會的最大贏家,哈藥六廠現場銷售302萬元。「這也就是一般連鎖藥店客戶一兩個月的採購量,但是在勢力偏弱的華東能有這 樣的成績,還算滿意。」

哈藥的參與顯然帶動了其他藥企,強生等外資企業也明確表示將參與下一輪江蘇聯盟的集中採購。聯盟秘書長李德宏表示:「我們希望大型企業回歸,開始重視藥店這一市場。」

資本難題

雖然在眾多藥企看來,江蘇聯盟優於其他省份,但還是不能與其他大規模銷售渠道抗衡。

倪磊表示:「我們不排斥聯盟,但也不會積極參與,犧牲自己的利益。」國家對藥店政策的不明朗是他不看好聯盟的原因,「電子監管碼、處方控制等因素限制著國內藥店的發展。」

國 家藥監局力推的電子監管碼要求在藥品的最小包裝上附上藥品的電子信息,目前基本藥物全面使用。但給生產企業帶來大量投入的同時,零售終端的數據卻無法反 饋,導致這一政策無法落實。不過,未來藥監局一旦要求藥店也反饋銷售信息,勢必增加藥店的投入,進一步蠶食藥店利潤空間。

許永海也認為,聯盟規模過小令大型企業不願參與,「前兩年哈藥六廠主要靠廣告投放,今年才開始終端推進。中小藥店正是我們要主攻的市場,前兩年合作的並不多。」

參與率過低始終困擾各省的聯盟。楊一峰坦言:「我們還不足夠撼動江蘇市場,擴大股東規模還是重要工作。」

江蘇藥店聯盟目前擁有9個股東企業,計劃擴張到18個股東,由每家股東企業投資一定數額成立實體公司,並且拿出一家藥店作為聯盟的產業,以此綁定股東企業,進而引進風險投資。在五年內,聯盟計劃將旗下門店統一品牌。

全國工商聯醫藥商會連鎖藥店委員會主任徐郁平表示:「僅有採購商品功能,聯盟可能會走入死胡同。這種以資本關係約束責權的形式剛剛起步,發展壯大之後,股權分配、人員安置、內外整合許多問題會相繼到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68

新老勢力較勁:商業地產「聯盟化」競爭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7/3OMDAwMDIzMTA3OA.html

商業地產的競爭熱度,似乎超出了原先的預計。

一個名為「城市古典商業街區聯盟」近日在上海成立。該聯盟成員包括重慶磁器 口、云南大理古城、西安大唐不夜城、成都寬窄巷子、蘇州李公堤、云南麗江古城、北京老舍茶館、寧波城隍廟、南京夫子廟、上海七寶老街、曲阜明故城、杭州清 河坊、成都文殊坊、云南彝人古鎮、上海召稼樓、上海豫園商城等國內知名商業街區。

站在聯盟對面的競爭對手,是擁有更龐大新增土地資源甚至更雄厚資金規模的商業地產新貴。

商 業聯盟在上海首當其衝面對的競爭,是高端商業地產的新貴——臨近世博區域的盧灣濱江。盧灣濱江又一個銷售型甲級寫字樓——瀛通綠地大廈日前正式亮相,標誌 著整個世博區域高端商業地產啟動。盧灣濱江區規劃為居住、商業辦公、綠化廣場、濱江休閒四個片區,平均每公頃預計投入3個億。

與世博商業戰團旗鼓相當的,則是大虹橋區域商業地產的豪華陣容。

3 月底,閔行區的虹橋商務區核心區一期04號地塊出讓,萬通地產(600246.SH)子公司北京萬通英睿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南昌雅園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以總價15.5億元摘得,這是萬通進軍上海的第一步。3月26日,虹橋商務區核心區一期06號(瑞安房地產開發的「虹橋天地」)、08號地塊建設項目奠 基。

至此,包括香港瑞安房地產、上海地產集團、台灣麗寶建設、萬通地產,齊聚大虹橋,成為該商業地產聚集區域的首批掘金者。

據虹橋商務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薛全榮介紹,處於大虹橋規劃核心區域的虹橋商務區,其功能核心區總共約1.4平方公里,預計到2015年,核心區年生產總值將超過100億元,2020年生產總值將超過150億元。

SOHO 中國4月1日宣佈,以總價約16.34億元從上海靜安地產有限公司收購上海靜安區曹家渡萬航渡路716弄-794弄地塊,總規劃建築面積約8.1萬平方 米。這是SOHO中國在上海的第五次出手,據公司董事長潘石屹表示,還有更多交易正在洽談中。老潘的舉動,正是商業地產新貴的縮影。

潘石屹坦言SOHO青睞上海的原因是,上海的回報率高於北京,如果北京的回報率是4%,上海的回報率都能達到5%,一般能高出一個百分點左右。

但洲聯集團·五合智庫總經理鄒毅提醒說,「商業地產始終都是一個進入門檻較高的領域,傳統住宅開發商缺乏商業資源積累,招商同質化現象也非常嚴重,一擁而上的商業開發又將惡化這種局面。」

潘石屹說,一些住宅開發商想轉到商業地產上來,要特別小心,作為一個商業模型的轉型至少需要3年時間,3年前取得土地,規劃、設計、施工,3年之後才能真正轉型過來。商業地產的技術含量要比住宅高,尤其是在規劃設計和土地的取得上面,商業地產對地段的選擇要求更高。

對於新入者,或許是個選擇,但對於原有的商業地產商(包括商業地產運營商)來說,聯盟,或許算是眼前的一個應對之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71

觊觎十年千亿规模:“车联网”联盟四起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5/yMMDAwMDI0NDUyMw.html

没有信号灯、没有堵车,也没有交通事故,汽车在公路上高速行驶,这样完美的驾车生活是车联网世界的美好预期。

“从 2010年1月起,未来10年将是国内车联网市场的高速发展期,由此形成的市场规模大约在两千亿元,相关产品带来的利润总额约为两百亿元。”6月11日,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玉峰在“2011中国汽车产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表示,车联网带给车企的是一个蕴含着巨大财富的金矿。

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车联网将分为汽车导航、物联网设备、汽车电子、交通信息化、车联网应用几大子板块,这一系统性解决方案,将使全产业链面临投资机会,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繁荣。

有数据显示,如果按每公里高速公路6000万~8000万元的投资及信息化占比2%来进行估算,每公里高速公路的信息化投资在120万~160万元左右。而根据国家和各省的规划,我国未来尚有9万公里高速公路需要建设,对应的新建高速公路信息化市场规模约为1260亿元。

工信部欲启动“汽车智商”项目

“把顾客引入信息化过程中,市场动力就永不枯竭。”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调研员余鲲在论坛中透露,工信部正在筹备启动“汽车智商”项目,以推动车联网项目的发展。

余 鲲告诉记者,“汽车智商”即汽车电子应用的水平,汽车智商越高表示产品越受欢迎,它将帮助汽车企业获得汽车信息技术的收益率。目前,工信部正准备建立“汽 车智商”评测指标体系,将其与产品价格挂钩,通过“汽车智商”的评定来推动汽车电子设备在车辆中的应用,进而推动车联网世界的构建。

工信部对车联网项目的重视,源于它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意义。2009年1月,刚刚就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在与美国工商业领袖进行的一场圆桌会议上,对IBM总裁彭明盛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颇为赞赏,并将其迅速上升为美国国家战略。

所 谓“智慧地球”在技术层面上就是指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定义大致为将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建筑、桥梁、隧道、公路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物相 联,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整合,实现社会与物理世界的融合,从而使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 的世界。

在奥巴马看来,未来“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而车联网被业内认为是“智慧地球”战略中最具实践性意义的领域。

“智慧地球”概念提出后,欧洲、日本相继加入这场“智慧革命”,中国政府也从去年开始通过政策和财政手段推动车联网事业的发展。

今 年4月,财政部发布《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物联网研发、应用和服务各方面。去年年底,有工信部官 员表示,车联网项目将被列为我国重大专项第三专项中的重要项目,相关内容已上报国务院,中央财政一期将拨付百亿元级别资金,对车联网发展给予重点扶持,预 期2020年实现可控车辆规模达2亿。

车联网联盟之争

再过两个月,所有“两客一危”车辆(从事旅游的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在出厂前,都必须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否则将无法上路。这项政策被业内认为是客车企业试水车联网技术的良机。

苏州金龙是客车行业中第一个在车联网领域试水的企业。2008年,为了摆脱在客车同质化竞争中“跟随者”的角色,苏州金龙开始寻找转变客车企业被动式服务的方法。经过一年多的秘密研发,一款名为“智慧营运系统”(G-BOS)的产品初具雏形。

该产品能全程记录车辆运行的各种关键数据,这些数据为客车运营商、政府有关部门对车辆进行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可能,自2010年7月上市以来,使用者的数量持续增长。

此后,宇通、福田等业内知名商用车企也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布了“安节通”、“车信通”等智能运营系统产品,试图在这一新型的市场领域争得一杯羹。

“从2010年开始,车联网市场正在以每年20%-60%的速度增长,而这一增长态势将至少持续5-10年时间。”赵玉峰认为,在这个方兴未艾的市场上,谁抢先进入,谁就有可能主导未来。

目前虽在车联网技术上,乘用车领先,但现在商用车市场对车联网的需求更为迫切。赵玉峰对记者说,“车联网对乘用车的意义在于服务,对商用车的意义则更多在于监控”。

由于车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物联网和智能化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涵盖汽

车零部件生产厂家、芯片厂商、软件提供商、方案提供商、网络供应商等多个领域,所以为了在短时间内抢先布局,国内汽车厂商第一时间想到的方式依然是“联盟”。

今年4月7日,由上海汽车牵头的上海车联网产业联盟率先成立,5天后,福田汽车宣布成立“北京汽车物联网产业联盟”。

6月11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透露,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在考虑组建“中国汽车车联网技术创新联盟 ”,以迎接车联网时代的到来。

赵玉峰认为,车联网涉及多个领域,汽车企业要想在短时间内推出产品,以“车载终端+产品+后续服务平台”的商业模式抢占市场,带有“集成创新”特点的“联盟”是一种有效方式。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现在车辆与互联网联结已初现成效,但要扩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国内实现广泛应用,目前还难以给出准确的时间表,特别在技术、标准以及社会资源的整合上还面临诸多难题,这些是车联网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6

絕處相逢的聯盟

http://past.nbweekly.com/Print/Article/11948_0.shtml

       沒有永恆的敵人,但可以有共同的敵人—面對蘋果iPhone手機,谷歌安卓系統,
在移動互聯領域,兩個昔日的敵人、軟硬界的兩大巨人(左為諾基亞CEO
埃洛普,右為微軟CEO鮑爾默)握手結盟。

針對諾基亞與微軟的結盟,谷歌副總裁維克·宮多拉只是在Twitter上發了這麼一句話,「兩 隻火雞變不成一隻鷹」。這不是宮多拉的原創,2005年明基收購西門子手機,當時如日中天的諾基亞執行副總裁anssi vanjoki就說過「兩隻火雞變不成一隻鷹」,事實證明他對了。現在宮多拉又借用這句話,這是又一個預言還是一個笑話?

記者_ 秦旺 實習生_ 雷順莉

2011年情人節前三天,英國倫敦,諾基亞CEO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握住了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的手。4個月前,埃洛普還是微軟商業軟件部門總裁,而三年前,塞班和Windows Mobile還是互不相讓的死敵。

如今,下屬成為了合作夥伴,「死敵」通過聯姻變成了「情人」。諾基亞辛苦培育了20個月的Ovi Store,被整合進入微軟的Marketplace,後者的搜索引擎必應採用了前者的地圖服務,微軟將給諾基亞數十億美元,以幫助其銷售及開發 Windows Phone 7 手機,而諾基亞則將其擁有的運營商資源,讓信用卡不太普及的市場消費者,更加容易購買Windows Phone的軟件和服務。

從這一刻起,微軟要同諾基亞聯合起來生產手機了。就像個人電腦時代,大多數用戶用英特爾的核,裝windows操作系統,互聯網分析專家洪波說,微軟想在手機領域裡再造一個「微諾」聯盟。

如果沒有時下大熱的蘋果iPhone手機和谷歌的安卓(Android)系統,誰要認為諾基亞願意採用微軟的系統,業界准認為他是一個瘋子,但世事難以預料,如今兩個昔日巨頭發現,他們能夠選擇的就是聯合。

丘吉爾有句名言,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用在諾基亞和微軟身上,或許可以稍加修改:沒有永恆的敵人,但可以有共同的敵人—面對蘋果的iPhone手機,谷歌的安卓系統,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軟硬界的兩大巨人不得不結盟迎敵。

同臨困境

2007年對於手機行業而言,注定是個劃時代的年份,擁有出色設計的iPhone橫空出世,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從此消費者願意為它花費高昂價格, 軟件開發商也願意圍繞它構築應用程序。兩年後,Google的安卓開始嶄露頭角,憑藉開源和免費,Google幾乎獲得了諾基亞的所有昔日競爭對手,從摩 托羅拉、索尼愛立信、三星到LG的青睞,在中端市場所向披靡。

就算諾基亞還是全球銷量最大手機廠商,但研究機構Gartner的報告顯示,其市場份額已從2009年的36.4%降至2010年的28.9%。 2010年第四季度,安卓手機出貨量已經超過了諾基亞的塞班(Symbian),從而結束了後者長達10年的手機操作系統王者地位。

「當一天晚上,正在大西洋上的鑽井平台上的工人發現自己被大火包圍的時候,他能夠做些什麼?他唯一的選擇就是跳進黑暗、冰冷、可怕的海水之中。」2月9日,結盟前兩天,埃洛普對所有諾基亞員工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埃洛普認為公司現在就身處「燃燒的平台」之上,同樣也必須作出決定,決定該如何改變行為方式。每分每秒,諾基亞都在喪失市場份額,沒人再能容忍公司退步,埃洛普並不否認,聯手微軟就是一次賭博,只是他唯有下注。

4年前,他的前任康培凱在上任時,就曾想過改變公司的行為方式,從手機製造商身份轉型為一家互聯網服務公司。為此,諾基亞從2006年起,先後收購 了全球最大的數字音樂發佈商Loudeye和手機導航軟件開發商Gate5;第二年,又以81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的手機數字地圖開發商Navteq。

然而這些舉動並沒有止住諾基亞的下滑,正如博客作者Michael Mace說的那樣:「每當想起諾基亞和它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塞班時,總會浮現出一個人在粘稠沒膝的糖漿中拚命奔跑的畫面—滿身汗水,跌跌撞撞,卻自豪地跟 人說感覺很好。」說這話的Mace還有一個身份,他曾是前Palm和蘋果公司高管。

他的體驗代表了大多數人的感受,用戶發現塞班界面複雜難用,開發者抱怨為塞班開發應用,難度數倍於iPhone操作系統。埃洛普不得不承認,從他的前任到現在,諾基亞還拿不出一種能夠為用戶提供類似iPhone體驗的產品。

微軟早就想將自己在PC桌面上的輝煌,複製到智能手機上。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微軟一直尋求能夠建立繼蘋果iOS和谷歌 Android系統之後的第三大智能手機操作平台。2008年9月,微軟為WP7申請界面專利,此前相關的研發已經啟動,不過這套手機系統正式發佈卻要等 到兩年後,鮑爾默常說WP7與眾不同,他們已經投入巨大的資金和人力,目的就是要一款可與iPhone媲美的操作系統。

但微軟並不好過,就在諾基亞被蘋果逐漸攻陷的同時,微軟為新系統Windows Phone 7花了5億廣告費,WP7手機卻只賣了200萬部,而同期iPhone銷售量是1410萬部。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諾基亞和微軟,已是過去的代名詞。

不同抉擇

因為同一個競爭對手,諾基亞和微軟開始有了相同目標。不同的是,最初諾基亞選擇自己幹,2008年6月,諾基亞從三星、索尼愛立信、松下和西門子手裡,買下了所有塞班股份,而在此前一個月,他們還建立了自己的應用商店Ovi Store。

微軟更想與人合作,2000年他們與愛立信合資成立了愛立信微軟移動合資公司,2003年與摩托羅拉,2009年與LG,不過Windows Mobile系統一貫使用的是PC界面和使用習慣,在手機市場上毫無競爭力。在Google的安卓出現後,因為利潤虧損,上述廠商都終結與微軟的合作,轉 投安卓懷抱,最可怕的是,結果它們均是扭虧為盈。

而一家軟件公司Nortel,2006年與微軟達成結盟,為Windows Mobile提供減少語音、郵件、即時消息和多媒體會議之間的壁壘,最終結局卻是Nortel宣告破產。就在諾基亞打算轉型,微軟下決心改造自身手機系統 時,2008年9 月,Google和HTC聯手推出了首款搭載安卓系統的產品—G1。

當時,諾基亞和微軟恐怕沒有意識到,他們不僅要落後於蘋果,而且還將落後於Google。此後,微軟開始了艱難的WP7研發過程,特裡·梅爾森堅信 微軟最終會回到手持設備的競技舞台,梅爾森是微軟手機工程部門的副總裁,他在那一年10月接手了新一代手機操作系統的研發重任。

他和同事要確保給用戶帶來快樂體驗,因此,他們列出了一張單子,上面寫滿了蒐集而來的,人們對WM6系統各種各樣的嘲笑。一切都得重新開始,梅爾森 的團隊要為WP7設計全新的界面,互聯網的內容和信息將直接呈現在手機界面上,比如在背景上添加好友後,便能隨時獲得好友在社交網站以及博客等全部信息。

WM6手機系統是舊有的圖形框架,新系統卻截然不同。工作難度之大,曾讓梅爾森感嘆:「我們試圖追趕,但這需要5年,才能把產品打造成我們想要的樣子。」這番悲觀言論甚至嚇走團隊不少人。

諾基亞也感受到了獨自開發操作系統的艱難,2009年第三季度,其竟然出現了過去二十年來的首次虧損。2009年,坐不住的諾基亞開始求助於外力,對象卻是芯片巨頭英特爾,2009年8月,他們推出了搭載凌動處理器的上網本,並宣佈雙方共同開發下一代移動互聯網終端設備。

同一個月,諾基亞又找到微軟,希望後者將其Office移動版軟件轉進自己的手機裡,以為用戶提供辦公服務。當時主導合作的人,就是前任微軟高管,諾基亞現任CEO史蒂芬·埃洛普。

昔日的競爭對手,已有了惺惺相惜之意。

被迫聯手

但小規模的補丁,仍然彌補不了塞班落後的設計。諾基亞也嘗試推出新系統Maemo,一個基於Linux桌面環境的移動操作系統。但是這款系統在還沒有讓人看明白甚至還沒有聽說的時候,就已經匆匆消失了。

2010年2月,諾基亞再次拉上了英特爾,共同開發新系統MeeGo,但怎奈兩家公司對互聯網業務都屬於半路出家,MeeGo首次亮相後,研發節奏 穩步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半年才發佈一次重要核心細節,按照這個速度,預計到今年年底,諾基亞才能為市場提供一款MeeGo產品,聽好了,它還不一定是智能 手機。

在尋找新系統的同時,諾基亞又對內容服務嘗起了鮮,他們將2008年開始的音樂下載服務推向全球,並實行免費策略,並極力爭取環球音樂、EMI、華納音樂和索尼音樂四大唱片公司的支持。

2010年4月,在北京798藝術工廠。諾基亞請來歌星莫文蔚、張震岳、羽泉、林俊傑、古巨基以及蘇打綠等人,為這項命名為「樂隨享」的音樂打氣宣 傳,隨後組織幾十輛巡演車,到國內另外20餘座城市進行宣傳。投資可謂驚人,但到今年1月,除了中國、巴西、印尼、印度、土耳其和南非等版權意識差的國 家,諾基亞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已經停止銷售「樂隨享」服務的手機,原因很簡單,賣不動—只能在一個手機上用這個服務,不方便,而且免費下載,所以受到移動運 營商和版權商聯合抵制。

這再一次證明了,硬件出身的諾基亞,面對內容服務的策略是如何混亂和無效。軟件出身的微軟則不同,它決定將力量投入到自己擅長的領域,他們把XBOX Live的遊戲功能, Zune 的音樂和視頻功能,Office的辦公功能,還有社交網絡等等整合到了一起。

第一個XBOX live的遊戲質量和數量,並不遜於蘋果App store裡的遊戲,Zune的播放器在北美市場,同iTunes相比,也不確實口碑。梅爾森說WP7 把生活和工作都結合了起來,這一點新系統並不比iPhone或安桌缺乏吸引力。

但他們並不滿足,WP7經歷了微軟史上最苛刻的測試,不亞於一個全新版本的 Windows或Office。比如,他們總共動用了超過4500台實體手機和數以萬計的虛擬手機,而上一代Windows Mobile產品也不過是只投入了60台測試機。

這是一個重大改變,過去,微軟只要保證軟件系統沒有BUG就行了,把硬件測試任務扔給製造商和合作夥伴。現在他們卻甘願花費了1500萬美元購置硬件設備,並招收了數百名資深專家,全面優化了測試流程。

2010年的春天,梅爾森接待了來自三星和高通(手機芯片生產商)的合作團隊,他們要挨個分析梅爾森團隊給出的規格問題,這種模式與蘋果是不同的, 在設計製造 iPhone 的過程中,從來都是蘋果一家說了算。微軟也曾想過自己生產手機跟蘋果對抗,但最後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他們在2010年4月曾推出一款社交網絡手機 Ken,但上市6個星期就死掉了。

梅爾森常常感慨說:「我們的製造廠商水平參差不齊。雖然我們也渴望擁有像蘋果一樣,擁有水平一致的製造商。」何況初選的三個廠商,三星、LG和HTC,都是身在微軟,心在Google,他們都憑藉安卓系統獲得豐厚利潤,要讓他們投入重要資源來做WM7,無疑是天方夜譚。

微軟需要一個深度合作的硬件廠商,諾基亞是個不錯的選擇,IT產品專家磐石之心認為,與其跟競爭對手短兵相接,還不如聯手微軟。就像埃洛普說過的那樣,諾基亞曾找過Google,但安卓上已經擠滿了其他手機廠商。

埃洛普曾在記者會上被問到,諾基亞是否能夠對WP7進行修改,他給出了肯定的回答,這意味著諾基亞可以對WP7系統自由進行任何修改和調整,但他同時保證要維持WP7系統的靈魂,在軟硬件上的兼容性下更多工夫。

這就是微軟和諾基亞宣稱的第三個生態系統,諾基亞的硬件,微軟的系統,不像安卓世界充滿了各家公司產品,也並非蘋果那般軟硬通吃,但與蘋果一樣,注重軟硬件搭配。

諾基亞與微軟的合作是否真的能創造一個新的生態系統?谷歌副總裁維克·宮多拉(Vic Gondotra)只是在Twitter上輕描淡寫地發了這麼一句話,「兩隻火雞變不成一隻鷹」。有意思的是,這不是宮多拉的原創—2005年明基收購西 門子手機,當時如日中天的諾基亞執行副總裁anssi vanjoki就說過「兩隻火雞變不成一隻鷹」,事實證明他對了。現在宮多拉又借用這句話,這是又一個預言還是一個笑話?

諾基亞CEO埃洛普只是在Twitter回應稱:有一天,來自俄亥俄州代頓的兩個造自行車的年輕人決定要起飛。埃洛普言下之意是說諾基亞和微軟能像當年那兩個造自行車的萊特兄弟那樣,做出飛機上天劃時代舉動。

不過現實仍然是諾基亞需要兩年過渡期,為此他們股價大跌13%,塞班研發中心1800名員工上街遊行抗議。如果埃洛普賭輸了,等待諾基亞的就是一場災難,而微軟依然趕不上蘋果和Google的步伐,但起碼微軟還有PC的帝國版圖。

那時,或許埃洛普就真的是微軟植入諾基亞內部的「特洛伊木馬」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88

中美晶、聯電、晶電攜手 搶藍寶石基板龍頭新兆遠三強聯盟



2012-5-7  TWM


 LED抗韓新支柱台灣LED業再傳合併!中美晶旗下中美藍晶日前宣布,將與聯電和晶電合資設立的兆遠合併,台灣太陽能、半導體和LED三強合作,除了坐穩國內藍寶石基板第一寶座,更有機會挑戰全球龍頭,成為台灣LED業「抗韓」的重要支柱。

撰文‧林宏文

四月二十五日,中美晶旗下中美藍晶,與聯電和晶電合資設立的兆遠宣布,雙方進行合併,暫定換股比例為中美藍晶每股普通股換發兆遠科技一‧八九六七股普通股,合併後實收資本額約為新台幣十六‧八億元,預計合併基準日為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合併後的「新兆遠」將成全台最大LED(發光二極體)藍寶石基板與材料廠。

這是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出手的第十六次購併案,與之洽談的是聯電董事長、同時也是兆遠董事長洪嘉聰。「合併後,兆遠科技為存續公司,但董事長由中美藍晶董事長姚宕梁出任,總經理則由原兆遠團隊選出,聯電有面子,中美晶有裡子,雙方皆大歡喜。」業界人士分析。

聯電有面子 中美晶贏裡子藍寶石基板為LED主要的上游材料,去年LED景氣奇慘無比,藍寶石基板材料價格大跌七成。隨著藍寶石基板廠業績觸底,業界吹起整併風,去年鴻海轉投資的兆晶與鑫晶鑽已先開第一槍,進行合併。

事實上,「新兆遠」合併的正是時候。隨著LED景氣翻轉,今年LED電視新機種推出,加上LED照明趨勢帶動,藍寶石基板廠供不應求,第二季產能滿載,漲幅平均五%至一○%。兆遠雖然今年以來客戶大幅成長一倍,但競爭者虎視眈眈,令龍頭地位備受威脅。

根據今年前三月營收,兆遠第一季達三‧五九億元,鑫晶鑽則達三‧六八億元,已超越兆遠;至於晶美的營收為三‧四三億元,也快逼近兆遠。中美藍晶第一季營收,則約為一‧一億元左右。

也就是說,兆遠雖是國內LED藍寶石基板的先進業者,但第一名位置已動搖,若加上中美藍晶,則可將競爭者遠遠拋開,尤其是鴻海集團的鑫晶鑽。

兆晶董事長謝建福與鑫晶鑽董事長郭莉莉為藍寶石廠的夫妻檔,兩家都是鴻海的轉投資,去年兩家公司合併,整合兩家公司強項,產能規模超過兆遠,今年首季果然繳出一張亮眼成績單,令兆遠不敢小覷。

兆晶與鑫晶鑽合併 威脅兆遠兆遠與中美藍晶宣布合併時,正在上海參加國際新光源新能源照明展的鑫晶鑽董事長郭莉莉接到電話,並沒有很驚訝,好像已有預感。她覺得LED景氣已見復甦,大家都應更努力,擺脫去年大虧損。在藍寶石基板大者恆大趨勢下,業界分析鑫晶鑽不排除有新一波合併動作。

中美藍晶與兆遠的合併案,引起業界注意,主要是背後股東都大有來頭,這等於是國內太陽能(中美晶)、半導體(聯電)和LED(晶電)三強聯盟。合併後的新兆遠,最大股東中美晶,持股高達四三%,至於第二大股東晶電與第三大股東聯電旗下宏誠創投,分別為四‧八六%及二‧三三%。

嚴格來說,兆遠雖有晶電及聯電宏誠創投的投資,但比重都很低,兆遠董事長由聯電董事長洪嘉聰擔任,很大因素是洪嘉聰個人有投資。如今引進中美晶,解決過去兆遠沒有關鍵大股東的問題,加上中美晶在企業購併及重組的經營績效,讓市場對新組合的後勢發展樂觀看待。

三強聯手抗韓 布局中國業界認為,中美藍晶與兆遠合併,除了提高競爭力,對中美晶、聯電集團和晶電可謂三贏。對中美晶而言,藉由與聯電、晶電結盟,從太陽能產業大步轉向LED業;對聯電而言,藉中美藍晶、兆遠技術,擴大布局LED產業;對晶電搶食LED應用商機,有最穩固的料源保證。

韓商三星電子大舉切入LED,進行深度的垂直整合,讓台灣LED產業面臨嚴厲挑戰。四月中,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辦的燈光照明暨建築物自動化展中,三星品牌館展現驚人氣勢,大規模展出一百多項產品。

一位在現場參觀的台灣業者說,三星在二○一○年才積極進軍LED照明市場,但短短兩年,已展現與歐美日大廠競逐的氣魄。不僅去年把台灣LED產值擠到全世界第三名,還逼近傳統LED照明大國日本。

此次LED景氣復甦有兩個驅動力量,一是LED電視背光市場,二是LED照明。如今三星一方面是全球最大液晶電視品牌廠,一方面積極發展LED照明。更重要的是,過去三星採購不少台灣的LED晶粒,但現在自己垂直整合,對外採購大幅降低,台灣業者將首當其衝。

「新兆遠」有了更強而有力的股東結構,必須整合各方資源,尤其與晶電的上下游整合最為關鍵。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說,新兆遠可縮短投資速度、提升研發品質,加上股東晶電也很認同,合併後同業很難跟進。

中國市場相當大,新兆遠若好好鎖定發展,有機會突破困境,成為台灣LED業「抗韓」的重要支柱。

新兆遠搶龍頭

——三強聯手布局全球藍寶石基板市場兆遠與中美藍晶合併前規模

項目兆遠中美藍晶

股本(億元)9.24

董事長洪嘉聰姚宕梁

總經理彭志強姚宕梁

主要股東晶電、

宏誠創投中美晶

平面藍寶石基板*51萬片13.2萬片

圖案化

藍寶石基板*10萬片9.2萬片

合併為新兆遠的規模

股本(億元)16.8

董事長姚宕梁

總經理彭志強

股東結構中美晶43%、晶電4.86%、宏誠創投2.33% 平面藍寶石基板*今年底達80萬片

圖案化

藍寶石基板*今年底達51萬片註:*指月產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16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