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望稅改 美股偏軟
1 :
GS(14)@2017-11-19 12:56:23【明報專訊】美國眾議院通過了稅改法案,現有待參議院審議通過,但預料面臨一定阻力。市場觀望稅改發展,美股早段偏軟,醫療保健和科技股下滑。不過,美國財長梅努欽稱,感恩節假期後,參議院有望為稅改進行表決,預計稅改法案可在聖誕節前交給總統特朗普簽署生效。市場對稅改的期望助美股今年屢創新高,標普500指數今年升了15%以上。但稅改能否趕及年底實現仍有一些變數,眾議院和參議院仍需時間整合雙方的版本,使美股近期由歷史高位回落。
稅改發展未明之際,「通俄門」傳出新進展。《華爾街日報》報道,特別檢察官Robert Mueller上月中向特朗普的競選團隊發出傳票,要求他們提供與俄羅斯接觸的檔案,引發市場避險需求。美元兌日圓跌幅擴大至0.6%至112.34,成10月中以來低位;期金升0.5%。此外,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表示,將於下周起測試比特幣期貨交易,待監管機構批准相關交易後,預計今年底前正式啟動比特幣期貨交易。
沙特暗示延長減產 國際油價反彈1%
油組領袖沙特阿拉伯預期,明年3月底前油市供大於求,顯示出其在本月底油組會議延長減產協議的意願,但俄羅斯對此似乎有所保留。國際油價連跌多日後昨晚反彈約1%,布蘭特期油每桶升穿62美元水平,紐約期油每桶升穿56美元;不過,價格仍較上周末跌1%至2%。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05&issue=20171118
美稅改通過 加息料加快 參院建議企業延至2019年減稅
1 :
GS(14)@2017-12-03 18:16:58【明報專訊】美國參議院經過馬拉松式辯論後,終在當地時間周六凌晨以51比49兩票之差通過共和黨的稅改法案,意味受「通俄門」醜聞纏身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贏得上任後最大的政策勝利。他表明會在聖誕節前簽署最終法案。在通過法案前,共和黨票數佔上風的消息,一度刺激道指從盤中低位反彈逾300點,收市重新收復24,000點大關。
明報記者 余慕恩
法案通過後,特朗普隨即在社交媒體上貼文,表示為美國勞工家庭大幅度減稅的目標邁向重要一步,並期待能在聖誕節前簽署最終的稅改法案。
有分析認為,稅改會刺激美國的通脹,令美國加速加息步伐,港元拆息也因此會上升。
共和黨在參議院100席當中佔有52席,只要有多過兩名黨員倒戈,稅改便不能通過。事實上,昨日48名民主黨參議員一如預料,全投反對票。共和黨方面,僅早前公開與特朗普反目的田納西州參議員Bob Corker反對法案,令稅改方案最終僅以兩票之差獲通過,成就特朗普上任後最大的政策勝利,預料可為共和黨明年在國會選舉中鋪路。
特朗普料聖誕前簽署法案
上周五稍早時,由於市場憂慮前國家安全顧問佛林(Flynn)在「通俄門」問題上的證供會對特朗普不利,道指一度大跌384點,最低見23,922點。其後,共和黨表示已經為法案湊得足夠票數,消息即刺激道指反彈310點,收市報24232點,跌40點。事實上,自眾議院於上月中通過稅改法案後,道指已連升數日,上周累漲2.9%,創今年以來最大單周升幅。市場預期企業受惠於大幅度減稅,經濟好轉將加快加息步伐,對金融股有利。特朗普下一步亦將聚焦放寬金融監管,同樣會令金融股受惠(見另稿)。
騰訊ADR見383.06元
受美股初段下跌影響,恒指夜期低水224點,收報28850點。ADR(美國上市預託證券)港股比例指數向下,較上周五恒指收市跌91點,報28,983點。騰訊(0700)ADR報383.06元,較港股收市跌0.5%。
昨日參議院所通過的法案,與早前眾議院通過的法案存在分別(見表),雖然企業稅由35%減至20%的目標不變,但美國企業的海外盈利稅率有所不同,企業稅減免的實施日期更推遲一年,參議院的法案是於2019年實施。個人稅項方面,「封頂」稅率則由39.6%下調至38.5%,但參議院對於個人減稅政策設下限期,預計在2025年底到期。
參議院的方案亦進一步將每名子女免稅額擴大400美元至2000美元。由於有眾多細節上存在異同,故由周一起,眾議院及參議院會就最終法案進行商討協調,擬定好細節後會呈交最後版本予特朗普。
未來10年帶來1萬億美元赤字
是次稅改是美國30年來首次,美國稅務委員會預期,即使將減稅引致的經濟增長計算在內,稅改亦會在未來10年為美國帶來至少1萬億美元赤字,撇除潛在的經濟增長則會增加1.45萬億美元赤字。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910&issue=20171203
期貨18日推 比特幣再飈 特朗普稅改臨門遇阻 道指曾跌逾200點
1 :
GS(14)@2017-12-03 18:17:43【明報專訊】本周大升的比特幣,終於確定會成為金融市場主流。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昨天公布將會在本月18日推出比特幣期貨,其競爭對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亦表示操作上已準備好,短期內會公布推出日期,交易商Cantor Fitzgerald亦公布會推出比特幣期權。比特幣周四一度大跌至9000美元,昨天再拗腰反彈,至昨晚11時再升上10600美元的高位。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主席Chris Giancarlo昨表示,比特幣這種虛擬貨幣跟該委員會以往處理過的商品不同。他期望相關期貨交易所透過資訊交換協議,密切監察比特幣的現貨交易。兩家期貨交易所向CFTC承諾會遵守法規後,已毋須取得CFTC批准便推出期貨,若CFTC發現有問題,仍可隨時叫停買賣。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總裁Chris Concannon說,推出期貨可以替市場尋找比特幣合理的價值,持貨的投資者亦有渠道對冲。更重要的是令這些買賣納入監管範圍。
批准推期貨 比特幣變相納監管
另外,原本前景樂觀的特朗普稅改方案臨門一腳遇阻滯,美國國會旗下的稅務聯合委員會最新估計顯示,稅改方案可能會令政府未來10年出現1萬億美元赤字,令部分參議員疑慮;加上方案中一項若稅收不符預期就會調高稅率的機制也遭駁回,國會因此決定將投票表決延至香港時間今日凌晨。稅改添變數之下,原本周四大升的美股即見回吐,三大指數昨開市初段皆回落,至今早零時40分道指跌逾220點。美元在亞洲時段受壓,但至昨晚美匯指數已重返93以上。
美稅改討論 議員擔心赤字
稅改方案進入關鍵時刻,共和黨全力爭取支持,原本看似過關在望,道指周四大升超過300點,但表決前夕,美國國會旗下的稅務聯合委員會一項分析卻指,就算美國經濟於稅改之後出現強勁增長,仍然會令政府額外增加1萬億美元赤字,顯然經濟增長無法抵消減稅所增加的成本,這項分析結論觸發部分參議員疑慮加深。
雖然共和黨參議員Bob Corker提出折衷方案,建議在稅改方案中增加自動增稅機制,即萬一減稅無法提振經濟,導致稅收不足,赤字擴大,屆時可以啟動加稅。但提案遭參議院立法程序官(parliamentarian)以不符預算法規而駁回。
部分議員倡稅改設限期
部分參議員也考慮讓企業利得稅從永久下調改為有期限,先是首階段大幅減至20%,6、7年後再逐步調高稅率。此外,還傳出共和黨考慮納入3500億美元的新增稅方案。油組周四達成延長減產協議至2018年底,雖然外界認為仍存很多變數,包括會否令到美國頁岩油生產商重新大舉生產,但原油價格昨天顯著上揚。紐約期油每桶升1美元,至58美元。俄羅斯願意與沙特攜手延長減產,增加市場對原油價格的信心。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674&issue=20171202
憧憬受惠稅改 美股早段再升百點
1 :
GS(14)@2017-12-05 01:08:37【本報訊】大行呼籲由美國科技龍頭換馬至環球能源股。美股周三表現兩極,科技股爆小股災的同時,道指破頂收市,分析指稅改是觸發資金換馬元凶,大行富瑞料科技股明年表現或受挑戰。周四開市後,美股早段繼續向上,道指曾升107點至24048點。美國稅改有待參議院表決,共和黨早前提議將稅率下調至20%,不過由於美國科技企業現時享有的平均有效稅率為18.5%,倘共和黨的提議獲通過,意味舊經濟股將較科技股更能受惠稅改。有關預期觸發資金周三流出科技股,至於美國傳統股份當日則受惠減稅憧憬而上揚。周三市值合共蒸發600億的FANG(Facebook、Amazon、Netflix及Alphabet),昨晚表現亦回穩。富瑞建議投資者由FANG,以及合稱BAT的百度、阿里、騰訊(700),換馬至追蹤MSCI能源股指數的投資,指FANG與BAT股價表現雖與其高資本回報率(ROIC)一致,但這些股份相互關聯度高,而股價技術走勢有變,意味這一小撮股份明年表現會受到挑戰。
傳各產油國同意延長減產
油組與產油國昨討論延長明年3月到期的減產協議,會議前有消息指所有與會者同意延長減產,包括俄羅斯,惟該國希望確保逐漸撤出該協議的方式及時間。油價昨終止連續三日跌勢,布蘭特期油昨曾升1.7%,報64.21美元;紐約期油昨曾升1.2%,報57.98美元。另外,美國10月份核心個人消費開支按年及按月分別升1.4%及0.2%符預期,前者創八個月最大升幅,而歐元區10月份失業率亦降至8.8%的差不多九年低位。另南韓央行昨六年來首度加息,由1.25厘升至1.5厘。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01/20231567
稅改通過 道指飈300點 科技股續捱沽 夜期偏軟
1 :
GS(14)@2017-12-10 20:14:09【明報專訊】美國參議院通過稅改後,市場預期向企業及個人減稅將刺激美國經濟,道指早段急升300點,與標普500指數齊創新高,銀行股普遍上揚。
由於美國政府受稅收減少影響而更依賴債務,推動美國國債孳息率走高,10年期國債孳息升至近2.4厘;美元得到支持,兌日圓昨曾升穿113水平,是兩周半高位。離岸人民幣跌幅擴大,美元兌離岸人民幣上漲逾180個基點,報6.6196。利率期貨數據顯示,交易員認為聯儲局繼12月加息後,明年3月很有可能再加息,預期加息步伐加快,對美元有支持。受美國活躍鑽井數目增加影響,國際油價昨跌逾1%。
雖然道指續創新高,但資金持續從科技股換馬至舊經濟股,納指至今早零時已報跌,其中facebook及亞馬遜均跌逾2%,恒指夜期亦較日間期指跌逾百點,險守29,000點關口。
東京IG證券表示,美元有望擴大升幅,前提是參眾兩院在協調稅改版本時盡快取得進展。不過,面對總統特朗普競選團隊涉嫌與俄羅斯官員勾結的調查,美元仍有潛在下行壓力。
美債孳息升 美匯走高
參議院方案包括約1.4萬億美元的減稅措施,把企業稅率由35%降至20%,重塑跨國企業課稅規則,並暫時降低個人入息稅至2025年。參議院和眾議院料於本周起商討整合雙方的稅改版本。由於共和黨人將在1年後面臨中期選舉的挑戰,預期共和黨主導的兩院定必解決稅改分歧,否則將不利明年選情。
按照共和黨的說法,減稅是為了吸引美國企業把儲存在海外的巨額盈利匯回本土,並鼓勵更多企業在美國投資,創造就業,推動經濟增長。反對者則批評這是為共和黨金主減稅的借口,令財赤增加。稅改內容被指違反了總統特朗普一些主要競選承諾,例如富人不獲減稅、減稅不會增加赤字。但國會分析師預期,即使考慮到經濟增長後的稅收增長,稅改仍會在未來10年為美國政府額外帶來至少1萬億美元債務。對工薪家庭的援助,也遠不及對企業及富人。
參議院版本令風投資本鬆一口氣
參議院的稅改版本,也將令風投資本受惠。過去幾個月,矽谷企業都揣測新的稅務內容將如何處理風投公司合伙人收益和員工股票期權的徵稅問題。考慮到風投公司普通合伙人享有的收益中,約20%是附帶收益(carried-interest),若這些收益的抵稅規定出現變化,可能打擊市場人士投資非上市公司的風險偏好。
市場人士認為,稅改將附帶收益,視為長期資本利得,因此將持有相關資產的禁售期,由1年延長至3年是合理的妥協,避免了徹底取消「抵稅優惠」的最惡劣情况。但若要長期持有資產以享受抵稅優惠,可能影響到部分投資初創企業的套現機會。參議院現在提議遞延徵稅,待初創企業被收購,或首次公開募股(IPO)時再徵稅。
或刺激中日德出口 增美貿赤
另有分析認為,稅改政策帶來的刺激作用,除惠及美國商界,也將令中國、日本和德國等出口商得到好處,令美國與主要貿易伙伴的經濟和政治矛盾無可避免升級。分析認為,減稅可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推動個人消費,進而刺激商業資本支出。這些新的購買力將導致進口需求增加,導致貿易平衡惡化,貿易赤字增加。今年頭9個月,中國、日本和德國對美國貿易的總盈餘達到3720億美元,幾乎是美國貿易逆差總額的三分之二。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40&issue=20171205
美稅改不利科技巨企避稅 資金流出科網股 昨晚早段略反彈
1 :
GS(14)@2017-12-10 20:32:41【明報專訊】美國參議院提出的稅改方案上周六(2日)獲通過,但當中保留替代性最低稅(AMT)的決定,引來包括科技巨企在內的美企強烈反彈,因為這項決定將令相關企業不單無法享受較低企業稅率,反過來還隨時要繳更多稅,相關企業正試圖游說國會議員廢除或修改這項規定;不利因素下,資金已從新經濟股轉向舊經濟股,科技股連跌兩日,至昨晚美股開市初段略有反彈。
截至今早零時,納斯達克指數反彈0.5%,報6811點,道指微升4點,報24,293點。facebook、亞馬遜均反彈近2%,但未能收復周一的跌幅,美匯指數微升至93.33水平。恒指夜期較日間期指升66點,報28964點。港人最關注的騰訊(0700)美國ADR折合近380元,較港收市376元高。
納指早段回穩 騰訊ADR見380元
考慮到可以10年內額外獲得400億美元資金用應付優先開支,上周六通過的參議院版本稅改方案決定保留AMT,但此舉卻令美國科技、銀行及其他行業的公司感到意外,《華爾街日報》報道,包括企業及業界組織正積極游說,試圖說服議員廢除或修改AMT,以保留企業目前仍然享有的稅務寬免優惠。其中,政府屬下的信息技術產業理事會便表示將努力爭取在本星期解決這問題,這個理事會的會員包括了亞馬遜、蘋果和Google母企Alphabet。
業界正積極游說議員廢AMT
AMT是一個優惠較少的稅制,如果各種稅務優惠如知識產權、新設備支出及研發開支使企業繳稅額偏低,就會以AMT的稅率計稅,由於目前AMT稅率為20%,而大多數企業的企業稅是35%,因此現在AMT稅率很少適用。然而新稅改方案下,企業稅已大幅下調至20%,連同稅務優惠就可能會觸及AMT稅制,令企業無法享受到稅務寬免。當中又以科技公司影響較大,因這些企業傾向將涉及知識產權的業務放在其他低稅國家地區,然後由集團採用這些地區的分公司服務,以此方式避稅,另外高昂研發開支也能獲得更多稅務寬免,如蘋果和Alphabet便透過科研獲得近700萬美元及500萬美元稅務寬減(見圖)。
兩院方案有異 AMT未必可保留
由於參議院版本的稅改不利科技企業,美股周一高開後走勢各異,科技股被拋售直接影響納指跌超過1%;反而道指雖然升幅收窄,但仍升0.24%,續寫歷史新高,也反映資金從新經濟轉向舊經濟。
不過,AMT能否落實保留,其實仍是未知數,因為上月中眾議院版本的稅改方案是將AMT徹底廢除,又由於參眾兩院通過的稅改內容不同,因此兩院需要審議,達成一致共識,再交由總統特朗普簽署才能正式生效,目前特朗普希望能在年內完成稅改。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12&issue=20171206
盧志威﹕稅改通過 利好美國品牌股
1 :
GS(14)@2017-12-10 20:34:41【明報專訊】半導體股上周中了大摩追魂笛後,整個板塊失去氣勢,這兩星期從高位深度調整,雖然不敢就此定調見頂,但至少目前處於調整期,基本因素未有大變動前,很難突然重拾升浪,最多只能博反彈。
中港的科技板塊這兩星期突然間好像有見頂之勢,當中有基本因素,亦有市場因素,「光榮使命」跟「王者榮耀」兩隻手遊的反應相差甚遠,因此難以炒上,反而趁利好因素慢慢落下,至於市場因素,應該是利好情緒太厲害,致令牛證被反殺。
科網調整25%先買首注
現時科技股已進入調整浪,關鍵是尋找撈底機會,理論上應該高位調整25%作分界線,如果股價跌至該水平,可以先買一注,另一注則要等待股價回升才加碼,始終科網股目前是大部分對冲基金的重倉板塊,這段調整期不知道要等多久。
美股表現最好,則要數零售股,首先上月「黑色星期五」時,品牌股的銷售數據不俗,加上稅改會令利得稅,由原先的30%以上,降至20%左右的水平,理論上利潤率會大為改善,因此在這兩個月,不少美資品牌股從低位大幅反彈,單計這段期間的升幅,甚至比很多科網股跑贏,如果這次股市只是一個小調整,之後資金可能會換馬,直接買入強勢股會是一個好做法,尤其是品牌股與大市的相關係數通常不高,較受自身的銷售數據影響,容易走出趨勢,所以在選股上,可以留意。
烏托邦資產管理合伙人
[盧志威 美股搏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16&issue=20171207
東西富裕州份高薪族反要加稅 特朗普稅改被指政治報復
1 :
GS(14)@2017-12-10 21:33:51【明報專訊】共和黨提出的稅改,建議在2025年前下調個人入息稅。但《紐約時報》指出,數百萬計納稅人仍可能被即時加稅,這主要由於稅改同時取消大部分「州稅和地方稅減免」(SALT Deductions),對那些在民主黨據點年收入達到20萬美元(156萬港元)以上的工薪族影響尤甚。有輿論質疑是特朗普政府懲罰大選時支持希拉里的選民。
民主黨選民比較集中在紐約州和加州等稅率較高的州份,當這些州份的國民要交聯邦政府稅時,SALT減幅亦較高。現在要取消SALT,隨時令這些富有州份的納稅人交更多稅,因此有人質疑特朗普政府是向反對他的選民報復。在紐約州和新澤西州等傾向支持民主黨的州份,也有一些支持共和黨的縣也在爭取保留SALT減免,因此在眾院表決稅改法案時,多達13名共和黨議員投反對票。反觀參院的共和黨人對取消SALT減免的阻力較小,因為並無任何共和黨參議員來自10大SALT減免的州份。
收入20萬美元或以上人士高危
賺取20萬美元或以上的人士(相當於4.5%需要報稅的人口),是被加稅的高危一族。對於這些高薪人士來說,部分州份的SALT減免,都比新增的免稅額有用。不過並不是高於此收入門檻的人都會面臨加稅。年收入介乎50萬美元至100萬美元之間的納稅人,最有可能支付替代性最低稅(AMT),以確保富裕階層支付較低稅額。不過AMT不允許州和地方的稅收減免,所以支付AMT的人,也可能受到大部分SALT被廢除的影響。
低收入人士 受惠免稅額倍升
不過《紐約時報》也認同,對於許多低收入人士來說,標準免稅額提升1倍(個人免稅額增至1.2萬美元,夫婦上調至2.4萬)後,即使取消了SALT減免,也會比目前扣減更多稅款,因為對他們來說,新的標準免稅額,比SALT和其他項目的減稅作用更大。
參院法案的最初版本,本來廢除了所有的SALT扣減,包括收入、財產和其他稅收。不過,來自緬因州的共和黨重量級參議員Susan Collins成功爭取到參院版本保留1萬美元的物業稅扣稅額,而這也是眾院版本的重要內容。在得州和佛羅里達州等選民傾向支持特朗普的州份,很多人申請SALT物業稅減免。倘取消物業稅扣稅,可能開罪不少共和黨支持者。不過倘若其物業稅高於1萬美元,稅改後仍要面臨加稅。至於SALT入息稅扣減大概無法保留。在支持特朗普當選的田納西州、得州和佛羅里達州等,根本沒有徵收入息稅,就算保留SALT入息稅減免,對當地納稅人也毫無作用。
共和黨員﹕不大增赤字為前提
部分共和黨參議員表示,可以接受稅改版本有所改動,前提是稅改內容不能令未來10年赤字增長多於1.5萬億美元。路易斯安那州共和黨參議員John Kennedy稱,願為加州、紐約州等稅率較高州份的中至高等收入納稅人調整稅改細節,但必須注意其對國家債務的影響。
明報記者 黃展翹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409&issue=20171210
美稅改或戳破內地樓市泡沫
1 :
GS(14)@2017-12-10 21:33:52【明報專訊】美國稅改大局已定,人民幣匯率持續走低,包括樓市在內的人民幣資產價格將持續受壓。
繼美國眾議院通過稅改議案之後,12月2日參議院也通過了共和黨稅改議案,總統特朗普稅改計劃最終付諸實施愈來愈近。全球經濟界的神經大受刺激,各主要經濟體經濟政策又到了再次緊隨美國步伐,進行大調整的關頭。
內地樓市泡沫 部分歸因美濫印鈔
美國實力仍是全球最強,其經濟政策影響力最大。此前,作為應對金融海嘯之策,美聯儲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即濫發紙幣刺激經濟。儘管各界對此褒貶不一,但歐盟、日本、中國內地都不得不跟進,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不斷吹大樓市泡沫。
濫發紙幣的貨幣政策走到盡頭後,美國的注意力轉向以減稅為主的財政政策,降低企業、家庭(個人)稅負後,美國對全球資金池的吸引力大增,資本或將因此源源不斷地流向美國。
中國內地再次面臨資金外流的壓力。美國稅改尚未落地,人民幣在岸價從11月24日至12月7日,已連續下跌10個交易日。作為競爭對手,以往中國內地依靠低成本優勢從歐美日等國吸收大量資本。如今低成本優勢不再,中國內地如何防範資金一面倒地流向美國?
面對人工、租金、環保、借貸等成本上漲,「中國製造」的成本不斷上漲。面對各國興起的貿易保護主義,「中國製造」在海外市場的空間遭受擠壓,剩下的只有內需市場。
但要讓內需市場不斷擴張,就要保證中國內地百姓的購買力。購買力的增強,源自以往「中國製造」盈利導致的薪酬增長和財富積累,而不應借助濫發紙幣導致的通貨膨脹。
搶先美減稅 挽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經營受困後,「企業盈利——薪酬增長、財富積累——消費升級」,這一鏈條隨時可能中斷。過去的幾年裏,央行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以樓市為代表的人民幣資產價格迅速上漲,由此導致的財富膨脹,強化了這一鏈條。但實體經濟解困之前,如果資本大規模外流,這一鏈條將比以往更加脆弱,中斷的風險更大。
為了幫助實體經濟解困,中國內地搶先美國一步,從去年開始實施大規模的減稅政策——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當局指「營改增」已為企業減稅1.6萬多億元人民幣。營改增已令不少中國內地企業受惠,但這些受惠企業依然指成本壓力大、市場增長空間小,經營環境無法跟十幾年前相比。
無法跟隨美減稅 將削競爭力
剛剛經歷過營改增後,中國內地再次實施新一輪大規模減稅的政策空間至少在短期內不大。企業減負導致稅收減少,但政府支出卻無法大規模削減,社保、教育、環保等支出更是繼續大幅增長。但如果無法跟隨美國步伐再次大規模減稅,中國內地的保持競爭力就會削弱。資本外流幾乎無法避免,首當其衝的就是,樓市泡沫走到盡頭。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22&issue=20171210
美稅改更關鍵 或令港息波動
1 :
GS(14)@2017-12-18 03:31:30【明報專訊】美國自兩年前至今已累計加息5次,港息仍然未跟隨加息,但銀行界人士均表示,要特別留意美國稅改的細節及推出後的效果,一旦牽動全球資金流動,有機會影響在港停泊的熱錢,進而導致港息波動。
美總統特朗普曾揚言在聖誕前簽署稅改法案,昨日有傳參眾兩院已談妥稅改細節。不過,美國聯儲局議息聲明被指「偏鴿」,因為聲明把經濟增長的展望調高,並強調已計入稅改的因素,不過未有相應調升通脹預測,反映即使是聯儲局,也對稅改的影響沒有明確判斷。
美短期赤字料增 推升債息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表示,稅改或影響港息,主要有三方面值得留意,分別是減稅或刺激經濟及就業,對美國通脹有影響;美國公司可能把海外資金調回本土,收緊全球資金供應;短期內美國政府赤字會因減稅而上升,美國要多發國債,可能導致債息上揚。
匯豐亞太區顧問梁兆基表示,暫時估計美國明年加息最多3次,香港到下半年才會考慮加息,但美國經濟上有很大的不明朗因素,暫時難以明確判斷。他又認為,經濟上不明朗因素,主要就是美國稅改,減稅能否促進美國公司把大量的海外資金回撥美國,這一點最關鍵,因為這將影響環球資金流動並進一步影響港元拆息。不過,即使稅改落實在明年推出,實際影響也要待實行後一段時間才會浮現。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87&issue=2017121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