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工業電腦龍頭認為「做小,比做大重要」 堅持刺蝟經營學 研華三十年零虧損

2013-12-09  TWM
 
 

 

你能相信,一家公司成立三十年,沒虧過一塊錢,毛利率還能有四○%,股價四年大漲四八○%?它是工業電腦龍頭廠研華。

撰文‧顏雅娟

有一個人,用三十年的青春,將市場占有率做到第一,還創造公司零虧損,營收規模達到三百億元;他賣的不是消費性筆電,也不是智慧型手機,而是藏在每家公司裡的工業電腦。他是研華董事長劉克振。

十一月初,中國蘇州空氣中已帶著一絲涼意,陽光卻依然刺眼。隨著車子緩緩駛進昆山工業區,一片工廠林立的單調風景中,採簡潔現代風格建成的大樓,格外顯眼。這裡是劉克振一手打造的祕密基地——研華協同創新研發中心(Advantech Plus Technology Center;A+TC)。

問起研華三十年零虧損的傲人成績,劉克振有些謙虛:「這沒什麼,研華比較幸運的是,碰到機會都有把握到。」對於劉克振來說,三十年前,他找上在惠普做業務的老同事創業,沒想那麼多,「那時的我們才二十七、八歲,也沒這麼大能耐可預見未來三十年的產業變遷。」研華總經理何春盛話說得實在。

不是預見未來

而是抓到趨勢 改變未來儘管如此,劉克振一路走來,他的信念卻從未變過。「只有那些瘋狂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會真正改變世界。」站在全球三百多位經銷商面前,劉克振這麼說著。

對劉克振來說,從工業電腦起家,到今年喊出的「智能服務」,他都堅信自己能做到。比起其他大廠做的是消費性電子產品,容易被市場看見,研華做的工業電腦,卻藏在你我的生活裡。

「我們走這條路,是沒有石頭摸的。」何春盛說。

確實,比起筆電、智慧型手機,大量又多樣,工業電腦不僅少量、還得多樣,甚至客製化、整合能力,難度都比消費性電子高出許多。這條路,是孤獨的、是冒險的。

「別人問我們為什麼做自動化測試?但我們就是做這個起家的啊。」劉克振笑了。

三十年前,個人電腦剛興起,台灣電子產業正醞釀爆發,劉克振、何春盛與黃育明,三位在惠普電子儀器測試部門的同事,決定出走創業。草創之初,賣的產品不是別的,正是「自動化測試系統」,替每台即將出廠的PC做系統及軟體檢測。

對那時年紀輕輕的他們來說,他們不是預見了未來,而是做他們會做的,就是「自動化測試系統」;而劉克振異於他人之處,就在於他堅信自動化系統能夠改變未來,三十年來沒放棄過這塊市場。

洞見趨勢也無用

得把趨勢變成可掌握的未來「拼湊趨勢,是(研華)做得還不錯的一點。」只見劉克振拿起紙筆,在紙上畫出一個橢圓形,往下拉了數個箭頭,這就是他帶領研華三十年的成功祕訣:讓趨勢變成可以掌握的未來。

為了捕捉對的趨勢,每兩年舉行一次的研華全球經銷大會,成了劉克振挖寶的好時機。為期三天的經銷大會,只見劉克振穿梭其中,抓到機會就與人聊天,為的就是想知道客戶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從產業發展方向,到創新研發中心的噴水器裝設位置,劉克振都能和客戶聊上幾句。

「領導者必須永遠站到第一線,傾聽客戶的聲音,他們就會告訴你該怎麼走;領導者要做的就是,把客戶需求掌握住,加以整合。」這些話從劉克振口中說出來,似乎輕描淡寫,背後卻藏著極大的專注力與執行力。

劉克振把他看見的趨勢,變成可以掌握的未來,第一步,就是要讓客戶知道,研華想做什麼。「一定要說明很久,把我們想做的事說清楚,然後把所有資源往這裡集中。」例如研華喊出「智能服務」的口號,看準了未來許多家電、汽車都會連上網路控制的新趨勢,訂下五年營收成長一倍的目標,二○二○年還規畫在上海以A股公開發行上市;劉克振必須把研華的每顆螺絲釘都鎖到最緊,從醫療、物流、零售等每個事業下手,確認他們的核心業務都得繞著這個目標走。「拼湊願景、確認分工,我就是不斷做這些事情。」劉克振說。

在劉克振的藍圖裡,智能服務的商機,每年市場規模有一五%的成長空間;因此,今年研華連續購併POS廠鈞發科技、工業控制器廠寶元數控,還有英國嵌入式顯示器大廠GPEG,都是為了抓住這塊高達三十兆元的智慧城市大餅。

雖然目前智慧城市的商機,還像天邊彩虹般模糊,但何春盛很篤定,「若等到市場成熟再投入,那就太慢了,因為研華總是先做好準備,在產業趨勢爆發前,先在下個十字路口等待。」

記錄工作事項

讓未來接班人有跡可循

回首研華走過的三十年,因為專注如一,一路從台灣小公司做到世界第一,不僅營收規模翻漲十倍;金融海嘯至今,股價更從三十四.一元來到近日最高的一九八元,漲幅高達四八○%,讓外界對劉克振的零虧損經營手法,有著不少讚美之辭。

這些話聽在劉克振耳裡,他卻不以為意,「當別人說你不好,不要以為自己太壞;同樣的,大家都說你好,也不要以為太好。」而在員工眼裡,劉克振這位掌舵者有些偏執,也異常專注,只要下屬事情做不好,劉克振會不客氣地直接說:「你腦袋壞啦!」劉克振對每個細節的要求,幾近苛刻,從每張簡報、海報到便條紙,劉克振全都要掌握。作為一位這樣高標準的老闆,對於把公司規模做大,卻有獨特的想法,「太想擴張就會亂,所以我一直沒把『變大』這件事作為目標。」這樣的想法,來自於一則希臘神話,故事是這樣的:狡猾的狐狸懂得很多,想出無數策略來偷襲刺蝟;而刺蝟則到處覓食,忙著照顧家裡,遇到危險時,立刻蜷縮成長滿尖刺的小球,抵禦狐狸的攻擊。

對於劉克振來說,如何帶領研華成為刺蝟「做小」,比善於攻擊的狐狸「做大」,更重要。

就像劉克振出身自惠普,研華的企業文化也承襲自惠普,即使研華已是工業電腦龍頭,員工數超過五千人,但在研華,無論是董事長、總經理,還是一般職員,全都在同一處員工餐廳吃飯;就連辦公的地方也都很陽春,就是一張辦公桌,根本沒有獨立辦公室。

認識劉克振超過三十年的何春盛便形容,劉克振就像是《從A到A+》書中的「第五級領導人」,苦幹、實幹、謙虛和對專業的堅持,對事業雄心勃勃,宛如一匹耕作馬,而不是擁有明星風采的企業主。

「企業的成功,不是創造一位明星企業家,企業的責任也不只是賺錢而已,而是搭建一個平台,讓員工與股東都能創造美滿人生。」這些書上的金科玉律,劉克振嚴格地落實在工作與生活。

以接班為例,將屆耳順之年的劉克振,也開始面臨這個課題。「前三十年,董事會只要想著如何支持我們就好;但未來三十年,我們可能不在了,所以更要留下紀錄,留了,(接班人)可能不會照做,但我至少留下來了。」因為對劉克振來說,比起強化自己的光環,如何讓這個自己一手拉拔的公司,往下個三十年走,更為重要。所以,研華從○八年開始,各部門主管便將部門內工作事項逐一記錄下來,不僅要讓工作更制度化,更為了日後的穩健交班。

在新落成的研發中心水池中,劉克振擺了一座銅牛雕像,上頭刻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像他過去三十年在研華所做的,低調、樸實、做小,是為了讓研華再往下個三十年走。

劉克振

出生:1954年

現職:研華科技董事長

經歷:惠普工程師

學歷:交通大學電信工程系

研華科技

成立:1983年

董事長:劉克振

資本額:新台幣60億元

主要業務:工業自動化產品、產業及通訊用電腦產品、嵌入式電腦產品近三年每股盈餘(EPS):6.22元(2012年)、6.44元(2011年)、5.51元(2010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36

惠普出售華三51%股份 中國電子、中信或接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58

welcome-sign-at-hewlett-packard-headquarters-on-hanover-street-in-palo

知情人士向彭博新聞社透露,惠普公司計劃出售其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的多數股權。潛在買家包括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以及中信資本。

知情人士稱,惠普計劃在3月底前完成華三51%股份的出售。本次出售還吸引了鼎暉投資和工銀國際的投資部門RT Capital的興趣。彭博曾於去年10月表示,華三估值約50億美元。

彭博新聞社援引知情人士稱,惠普計劃將華三的控制權出售給中國國內投資者,以幫助華三獲得中國國企訂單。中國政府近期鼓勵國企使用本地供應商,計劃在2020年前停止在國內銀行、軍隊和政府部門使用大多數外國技術。

惠普此前表示更傾向於將華三的股份出售給一組中國基金,而不是單一投資者。這樣能減少投資人對華三日常經營的影響。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5月,是中央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中國電子以提供電子信息技術產品與服務為主營業務,產業分布於新型顯示、信息安全、集成電路、信息服務等國家戰略性、基礎性電子信息產業領域,核心業務關系國家信息安全和國民經濟發展命脈,是中國最大的國有綜合性IT企業集團。

而中信資本管理資產超過46億美元。中信資本為中信集團旗下公司之一。中信集團是以金融為主業,涉足一系列行業的大型集團公司,其超過80%的資產及90%的收益來自於金融業務。

中信資本的投資包括電話公司軟件提供商AsiaInfo-Linkage Inc及數字廣告公司分眾傳媒。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080

借助資本快車? 紫光高層稱華三未來或裝入上市公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421.html

借助資本快車? 紫光高層稱華三未來或裝入上市公司

一財網 李娜 2015-05-22 17:29:00

5月21日,清華控股與惠普公司宣布達成合作,前者旗下紫光集團下屬子公司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不低於25億美元收購惠普公司旗下“新華三”公司51%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

“華三公司在國內企業網市場中具有很強的話語權,未來不排除裝入上市公司紫光股份中。”在5月22日的媒體溝通會上,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股份”)相關高層就收購華三的後續發展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做出表態。

5月21日,清華控股與惠普公司宣布達成合作,前者旗下紫光集團下屬子公司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不低於25億美元收購惠普公司旗下“新華三”公司51%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

對於這次收購,DC企業級系統研究部研究經理胡向東認為,過去,華三通信的研發、生產和市場均在國內,而其母公司惠普卻是一家外資企業,這讓其在政府主導的網絡設備采購中處於不利地位。收購完成後,新華三將卸掉包袱,正式以國內廠商身份參與到競爭中。未來的中國網絡設備市場的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

競購背後

華三英文名H3C,來自華為與3Com的縮寫,這曾是一家華為與3Com成立的合資公司。2006年底,華為將華三49.5%的股權出售給3Com。2008年4月,64歲的毛渝南被任命為3Com的CEO。2010年4月,惠普宣布以27億美元完成對3Com的總體收購。然而,惠普網絡業務的中國的發展並不順利,在截至2015年1月31日的前三個月中,惠普網絡業務銷售額同比下降11%。選擇出售華三部分股權成為惠普的選擇。

在惠普透露出售華三部分股權後,眾多競購者出現。

在2015年3月,有媒體報道,清華紫光、工銀國際旗下投資部門RTCapital,以及國有的中國華信入圍了競購方名單,惠普計劃出售華三和中國服務器業務的51%股份。

為什麽會選擇紫光?中國惠普公司企業集團總經理葉健在發布會現場給出了答案,清華大學有人才,有科研,有包括產學研,包括生態體系等等。“紫光集團特別是趙總,有很強的資本運作能力,有打造整個產業鏈的能力,這在業界是無與倫比的。”

“確實有人問過,在屢次並購中,紫光都是後來居上,為什麽?”清華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先生則表示,“紫光的優勢有幾個,第一個,國有身份。第二個,市場機制。第三個,高校資源。不僅清華,我們跟很多的高校都有非常良好的關系。第四個,團隊激勵,在國有體制下,我們創造性地解決了團隊激勵問題。第五個,資本能力。國有身份、市場機制、高校資源、團隊激勵、資本能力,當然跟團隊的努力也有關系,這五個因素綜合起來以後,其實對手很難同時具備,這可能是我們在並購中能夠勝出的一個重要原因。”

清華控股董事長徐井宏補充道,清華產業已經形成了六大群組,為了打造這個生態化設計了四條路徑,一條是創新叠代,包括紫光和惠普的合作就是為了從整體考慮進一步推動創新戰略的一個步驟。第二條是協同發展,傳統意義上的競爭已經不複存在,一種新的合作和供應的態勢將是未來的主體,第三條是產融互動,就是把產業與資本緊密的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互動效應。第四條是跨界融合。這是第一個戰略。

徐井宏表示,第二和第三個戰略為社區化和全球化。“未來的日子里,大家會不斷聽到清華產業在各個領域和國內、全球的一些行業領袖企業進行更深度的合作,包括孵化器和創業團隊。而和惠普合作的也是全球化的一步,新的網絡通訊以及雲計算和惠普還有各種合作會推動清華產業向全球化發展。”

華三或裝入上市公司

事實上,清華控股旗下公司近幾年來多有資本運作。4月11日,清華控股旗下啟迪科技服務集團作為戰略投資人收購了桑德集團持有的桑德環境29.8%的股份,成為桑德環境的實際控制人。在此之前,紫光集團陸續收購了美國上市公司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微電子,布局集成電路芯片產業。

從惠普方面來看,與華三通信合並,可以擁有基礎架構的全套解決方案,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產品,同時擁有支持服務和咨詢服務。惠普全球副總裁、惠普中國企業集團總經理葉健稱:“從硬件到服務,我們在國內是第一名,沒有任何一家能夠像我們提供整個基礎架構到整個服務的解決方案。”

然而,除了業務的補充外,外界也把這次競購看做是一次資本市場“盛宴”。

年收入超過20億美元的H3C不僅僅是中國企業網的老大,還被HP視為全球企業級市場的引擎,負責帶動服務器、存儲、雲計算等多項業務。

而2013年以來,與信息化相關的股票表現瘋狂,成為最受投資者青睞的領域,而完成H3C國有化,除了能帶動企業在整個信息產業的布局,來自黨政軍央企的收入、利潤會高速增長,資本市場回報豐厚。

“華三公司在國內企業網市場中具有很強的話語權,未來不排除裝入上市公司紫光股份中。”在5月22日的媒體溝通會上,紫光股份有限公司相關高層就收購華三的後續發展對《第一財經日報》做出表態。

而對於華三來說,並購也具有相當意義。除了業務本身華三希望擺脫外企資本的控制,能夠獨立掌握自己的命運外,還有中國政府加強對外資硬件公司的監管的因素。2014年12月,有消息稱,中國政府正鼓勵使用本土供應商的產品,並於2020年實現銀行、軍隊和政府企業技術產品的基本國產化。

IDC企業級系統研究部高級研究經理周震剛認為,通過本次收購,新華三將轉變為國有企業控股,大大提升了在政府和國有企業相關行業的競爭力,改變舊有的服務器存儲市場競爭格局。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