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關於蘋果發布會的十個要點:NFC和指紋識別或爆發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40&page=1&extra=#pid5037

本帖最後由 Billy 於 2014-9-10 12:04 編輯

關於蘋果發布會的十個要點:NFC和指紋識別或爆發
作者:格隆匯 趙曉光(安信證券)

蘋果於9月9日發布4.7寸、5.5寸iPhone,apple pay系統,apple watch。我們對於apple tv的發布時間、上市時間、外觀結構和功能在“關於iwatch發布時間的最大可能性”進行準確預測,同時我們對iPhone主要功能和今年不推出藍寶石也前瞻預測。蘋果過去發布會前後股價整體規律是先漲後回調再漲,如同去年九月我們對蘋果股價的堅定看好,蘋果產品發布後需要我們在噪音中全方位評估未來走勢,以對蘋果產業鏈投資進行更客觀的預測。分析要點如下:

1、apple pay的nfc支付平臺。消費電子致力於解決人的娛樂、辦公、社交、支付、教育和醫療六大需求,其中支付及其背後代表的衣食住行的數據價值巨大,蘋果的apple pay系統搭建銀行卡組織和銀行的支付平臺,結合指紋識別和ibeacon位置信息技術,實現支付的平臺自我強化,講實現基於支付的強烈客戶粘性,並實現軟硬一體化。nfc和指紋識別將在蘋果帶動下爆發,看好碩貝德、晶方科技、天喻信息、順絡電子和國民技術。


2、apple watch的意義。從微博調查反饋看,作為第一代apple watch,整體反饋不錯,黃金和玫瑰金帶動高端消費,整體定價349美金區間合理。由於手表小屏幕特性,限制圓形的顯示效果,因此方形是次優選擇。值得強調的是,apple watch包含的測血壓、血濃度等功能沒有提及,我們認為是蘋果在手表正式上市前的保護商業隱私。我們在此前的多篇報告對蘋果發布時間、上市時間和主要功能做了準確預測。

3、大屏幕手機的換機空間。對於蘋果來說,其實不需要太華麗的創新,依賴其ios和品牌粘性,只需要補足小屏幕短板,即可讓目前43%的iphone4和4s用戶,以及2.7億三星galaxy和note系列的20%用戶換機,足夠帶動明年20%以上的銷量增長。

4、從apple tv看iphone。apple watch積累的無線充電、各類醫療傳感器技術將在明年的6s采用,類似指紋識別從iphone向ipad的滲透。而apple watch作為蠕蟲,將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從android手機切換到iphone。無線充電的滲透將帶動碩貝德機會。

5、後面還有兩場發布會。根據我們預測,11月的發布會蘋果將發布兩款ipad、macbook和apple tv,而明年3月蘋果將發布類似beats耳機的智能耳機,這款產品音樂功能只是占據20%,對運動、睡眠、健康數據的采集將是一款更可能超預期的可穿戴產品,該耳機獨家供應商是歌爾聲學,立訊精密是線束獨家供應商。同時,12.9寸ipad將是蘋果對商業領域的進軍。

6、關於healthbook系統。蘋果ios8本次並未詳細介紹,根據我們從測試版看,ios8的healtchbook功能全面和強大,未來結合apple watch、耳機和tv平臺,將形成醫療服務的完美閉環系統。healtchbook的故事才剛剛開始,投資者不必著急,好戲在後頭。

7、關於藍寶石。我們此前對於藍寶石一直沒有強力推薦,原因有兩個,第一,蘋果今年藍寶石良率問題推遲,第二,只是正面的藍寶石不足以吸引消費者購買。因此本次蘋果只是在手表采用藍寶石。藍寶石供應鏈會有負面反應。但我們認為,藍寶石的真正機會在明年到來,即雙面藍寶石方案的采用,帶來酷炫的效果和更多應用,同時經過工藝磨合,明年藍寶石新技術將開始突破。我們預測蘋果在測試側面顯示技術,如果工藝成熟,藍寶石需求量大增。耐心布局藍寶石的機會將真正到來。智能手表采用藍寶石將開始帶動供應鏈業務。對於大族激光,市場完全不用擔心,目前市場關註焦點是手表的藍寶石切割,但手表的挖槽機對應的空間更大,我們測算在18億人民幣。藍寶石供應鏈我們首推大族激光、水晶光電、華燦光電。

8、大數據平臺戰略開始。由醫療、支付和家居形成的大數據平臺粘性剛剛開始,蘋果未來的軟硬一體化戰略將不斷強化,對於數據金礦的率先挖掘以及在大數據基礎上形成的服務能力的遞增,將使得軟的粘性對硬的推動。

9、傳感器革命開始。未被公開的幾個醫療傳感器,高度計、氣壓計、nfc等傳感器的采用,代表傳感器革命的開始,傳感器改變的不僅是用戶體驗,更是商業模式。我們認為傳感器產業鏈應該高度重視,目前看晶方科技、歌爾聲學是首選。

10、iphone換機後還有什麽?本次iphone一些全新功能如線性馬達、ibeacon等沒有詳細介紹。我們認為,更應該明確看到這次發布會後蘋果基於全球供應鏈控制、過去三年管道、大數據粘性和蠕蟲戰略四個論證形成的強者恒強的效應,我們看到未來iphone上蘋果在側面顯示、可推拉、投影手機的研發已經開始,同時我們看到蘋果在全硬件入口的布局,明年下半年開始的iTv、智能音響、藍牙耳機、遊戲機、移動電源等全硬件布局形成更強的產品聯盟和護城河,並在數據挖掘的基礎上提供數據服務。因此,本次發布會只是蘋果三年戰略的第一步。

基於十點分析,我們堅定看好蘋果複制2004-2007年諾基亞在手機換機周期的表現,看好蘋果供應鏈公司隨著蘋果做大做強的成長曲線。蘋果供應鏈公司目前估值對應2015年15-24倍,估值安全、有新產品彈性和估值彈性,同時電子制造業將進入全球整合時代。堅定配置蘋果供應鏈,在13家供應商中,如果優選配置,首選標的歌爾聲學、大族激光、立訊精密、金龍機電、欣旺達、水晶光電、伊頓電子。同時看好超聲電子、德賽電池、環旭電子、安潔科技、信維通信、華工科技。蘋果帶動的nfc標的我們首推碩貝德、晶方科技、天喻信息、順絡電子、國民技術。蘋果供應鏈所有公司的產品、單價、份額和盈利預測見報告中表格。我們將於周四邀請專家召開蘋果發布會電話會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327

烏克蘭爆發停戰協議以來最大規模沖突,俄羅斯北約雙雙軍演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24

Ukraine-NATO-weapons

盡管停火協議已於11天之前簽署,但烏克蘭政府軍和親俄派分裂分子之間仍爆發停戰協議以來最大規模的沖突,並互相指責對方應為戰爭行為負責。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14日,政府軍和親俄派爆發激烈戰鬥,烏克蘭東部城市頓涅茨克機場整日炮火不斷,槍聲在午後密集地響起,政府軍攻擊了近13座村莊和城鎮。

方發言人Andriy Lysenko昨日表示,烏克蘭部隊遵守停火協議。此種說法被親俄派否認。分裂分子表示,其駐地在過去24個小時被政府軍炮轟高達40多次,致使20人喪生。

與此同時,15日開始,美國、歐盟成員國等15國、約1300人的部隊在烏克蘭西部利沃夫軍事演習。此次代號為“迅疾三叉戟”的軍事演習預期9月26日結束。利沃夫距離烏克蘭東部沖突地區大約1000公里。

就在前一天(14日),俄新社援引俄聯邦國防部新聞局消息稱,在對俄羅斯東部軍區進行突擊檢查過程中,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各種艦只戰鬥群和海岸導彈(火箭)炮兵部隊14日開始在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區域演練對海上交通設施和駐紮地的防禦。

華爾街見聞網站提及,在剛剛過去的周日,烏克蘭國防部長Heletey表示,北約成員國已經開始向烏克蘭輸送武器,以幫助烏軍對抗親俄分子和“制止”俄羅斯總統普京。

此前,北約官員曾表示不會為非成員國的烏克蘭提供“致命性武器”,但是北約成員國可以自行提供幫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03

徐小平北大萬字演講:創業是你人生資源總和的爆發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5/146093.html

i黑馬註:昨天在校園黑馬大賽上,徐小平老師長達1個小時的演講,現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北大學生。在這段長達萬字的演講中,他分別點評了俞敏洪、馬雲的成功,以及他為什麽投資大姨嗎、伏牛堂等,也鼓勵年輕人們在這個創業的大好時代,激流勇進,勇往直前。

ELIFE校園黑馬創業大賽開幕儀式9月24日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舉行,本次活動由創業家傳媒和ELIFE智能手機共同主辦,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聯合主辦。同時我們也邀請到了北大知名校友徐小平在開幕儀式上進行了萬字演講。

來源:i黑馬

你每次看到徐小平的時候,他總是風淡雲清、妙趣橫生。事實上,據i黑馬了解到的是,徐老師是標準的優等生習慣,每次講話總是會做很詳細的準備。歷史上徐老師在創業家&i黑馬平臺上,做過很多次精彩的演講,比如:

黑馬運動會上的演講《除了活命,企業發展還需要使命》,

在黑馬營七期開課儀式上的演講《徐小平:除了活命,企業發展還需要使命》,

在創業家傳媒5周年的演講《能忽悠我的創業者必然有一定的能力》,

在百度創業家沙龍上的演講《創業“七宗敗”》

......

昨天在校園黑馬大賽上,徐老師的演講依然很精彩,長達1個小時的演講,現場吸引了北大學生越來越多,徐老師講得汗流浹背。在這段長達萬字的演講中,他分別點評了俞敏洪、馬雲的成功,以及他為什麽投資大姨嗎、伏牛堂,幹貨滿滿。以下是演講長文:

\90後們,這是一個創業的好時代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得回應一下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張一弛教授對我的誇獎,說我是先知,我確實是先知。我想舉中國一句古詩,春江水暖鴨先知。做中國創業的鴨先知也不錯,另外我想回應一下張教授,我是北大校友,不是準校友,這是我四天之內第三次來北大,禮拜日在大禮堂,禮拜一在教室,第三次在這里,也許我做完基金,以後會在北大做一個老師。

我在北大是83年到87年,北京團委幹了整整四年多,我是旁聽生是錯誤的。《創業家》雜誌一定要把工作做透,別搞錯了哦!我確實在大學期間在北大旁聽過課,聽過很多好的講座,在那兒沐浴了北大的精神。因為聽了北大的課,喜歡北大的氛圍來到北大。不僅北大給了我北大精神,五四的風範,給了我知識、理想這些東西,未名湖永遠蕩漾的春水和秋水。在北大遇到四個人,這四個人不僅深深影響了我的人生,也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這四個人是俞敏洪、李彥宏、王強、李克強,李彥宏是北大團委的,克強是北大團委的書記,王強是北大藝術團的團長,俞敏洪是北大藝術團的觀眾。跟俞敏洪、王強合作到今天,一生合作,北大不僅給你知識、理想,同時給你團隊,給你同誌和朋友,給你創業的力量與資源,所以來到北大,對我來說最高的榮譽,也是一個終極的理想,我們創業過,幫忙一代又一代中國的青年學生追求他們的理想,我覺得把我們的經驗教訓,栽過的跟頭,獲得的智慧跟大家分享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心目中北大是天下第一的學府,曾經北大除卻燕園不讀書。作為北大的老師、學生,是個人的驕傲,但是也是一個社會的責任,也是一個時代的寄托。在這里,應該走出未來的柳傳誌、李彥宏、雷軍,如果不是在這個教室里,一定是在隔壁教室里或者隔壁的樓里面。在北大校園里應該掀起濃濃的創業氛圍,創業的追求,當然也要帶來嚴謹的創業的智慧,最後能夠幫助大家走上創業之路。

現在是14年9月底,在去年9月底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帶著政治局班子到中關村,李彥宏、柳傳誌、雷軍給他們做了匯報。這個意義重大,這證明最高領導對最底層的創業開始了前所未有的關註,10月8號我到上海參加創業周活動,習近平總書記給他們寫了親筆信,最高領導對大學創業如此重視,如此鼓勵。後來也在去年,李克強總理講一個大學生畢業辦書店遇到種種世俗的刁難,最近李克強也是另外一個演講,達沃斯演講在天津,要掀起平民創業,草根創業的浪潮。所以整個創業氛圍,創業環境前所未有的好,所以大家一定要抓住機遇,要破除戒律,要打碎恐懼,勇敢的跳入創業的大潮里面去,這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業的黃金時期。

當時大家知道的是政治局委員來中關村參觀,不知道另一個事,中關村管委會的領導在這個活動結束了以後去了真格投資的一家公司,他說我早就知道你們,我現在非常後悔的是沒有向領導推薦你們這個項目。當時他們項目只有六七個人,開始了四五個月,但是他說這才是真正的中關村精神。當年李彥宏50萬美元,在種種質疑非難和幸災樂禍的環境下,啟動了他們的創業歷程。

中關村的領導說我明年如果有機會,一定要把你推薦給全社會,包括領導,包括社會,這個創業機構已經有兩年了,複旦畢業的,在布朗讀了博士,在谷歌幹了七八年。他做的產品叫做智能視頻,是在顛覆今日所有的安全監控系統,要使它智能,像人腦人眼一樣判別。他能不能成功呢?不一定,他失敗的幾率要比他成功的幾率高的多的多,但這就是中關村的精神,也是真正的創業家的精神。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想法發揮出來。整個創業的氛圍,整個創業的觀念,整個創業的條件,包括天使投資人,包括《創業家》,全社會對創業者現在是前所未有的好,所以大家一定要抓住這個時代。

創業者永遠不是失敗者,為什麽?因為你只有轉型,沒有失敗。當然只有放棄也沒有失敗,放棄是你選擇了輕松愉快的工作,你堅持下去,你總能找到你想要的,所以創業者不會失敗,我們有無數這樣的例子,如果真的失敗了以後,幾個哥們湊在一起又誕生一個偉大的企業,或者你加入一個企業,高速成長的企業,成為他們聯合創始人,成為他們核心的創業者,所以創業是不會失敗的。追求自己的夢想,實在不行,再去找一份工作也可以,幹的差不多,再去創業。

我想講講最寶貴的,我很少說的,就是我自己創業的一些經歷。大家看到馬雲成功,看到俞敏洪成功,有一次一個洋人在北大讀中文,後來在真格基金做過一段工作,他說一句話,他說馬克成功,使得我們整個一代人變得像侏儒一樣。我說那你怎麽看這個?我們唯一的就是要追求更高一點的目的。現在想想馬雲成功了,馬雲市值是馬克的三倍,馬雲的成功,讓一代創業者都變得像巨人一樣。這個時代到來了,從黨和國家領導人到那些草根創業者,一無所有的創業者走過的道路,真的是我要歌唱這個時代。

我為什麽投伏牛堂張天一

我自己創業,我還真的沒有系統的回顧過。但是我現在講一講,就會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考。我在22歲的時候,那個是國立大學還沒開放,改革開放還沒開始。那時候我想幹嗎,22歲到大學讀了兩車書,沒地方去。那時候我在想什麽?因為開個混沌鋪不可能,那是要管的,怎麽辦呢?就想到一個工廠里去打一份工。只有改革開放興起了以後,我們才有了一個完全發揮自己創業野心的夢想。

22歲這時候中國大學開放,我考上了中國音樂學院,很遺憾,不是北大。那時候讀5年,然後就到了北大,27歲才來北大,比在座所有的同學都年長,你們27歲應該都讀完博士了,做助理教授了。帶著沮喪的心理來到北大,第一個朋友就是俞敏洪。為什麽呢?因為我碰到老俞在北大念幾年,各大高考狀元面前,老俞22歲上大學,高考三次失敗,我覺得終於遇到知音。而且我當時22歲上大學,是因為文化大革命,不是因為弱智,俞老師是22歲上大學絕對不是因為文化大革命。在北大俞敏洪說我要幹一個事,我要辦一個雜誌,我說天使投資在哪里?他說我媽媽是農民企業家,他準備拿一筆錢出來,很偉大,老俞就從北大雜誌開始,記入了歷史。這個雜誌他是不賺錢的,用現在時髦的話叫非營利機構,或者叫社會創業。但是就是這個雜誌,打開了俞敏洪的社交圈和視野和對未來理想之路更高更遠的追求。

在音樂學院五年期間,其實我就開始創業了,創什麽業呢?我是音樂學系的,我在音樂學院發現一個市場需求,很多學校請我們講,講如何欣賞印象派,如何欣賞歌劇,我們講著講著發現許多學校給我們派車接送,講一次相當高的報酬,兩塊人民幣,時間長了三塊。俞敏洪在中國合夥人那個情節很真實的,別人下海,我幹嗎下餃子,這是一種變相的報酬。我們那時候一節課能夠掙很高的工資,所以後來我們做了一件事,整個音樂學系21個人,包括現任中央音樂學院的院長,當時我們做了一個菜單,就是一個價目表,什麽課,誰講,多少錢,當時我們已經市場化了。在那個社會氛圍下,其實我們已經開始創業。

這個故事告訴你們什麽呢?創業萬丈高樓平地起,創業做什麽,做你最擅長的事。你看見了市場機會,那個市場就屬於你。你一定要看到只有你能看到的東西,當然只有你這樣的人才能看到的東西。並不是說徐老師,我們要一個機器人,你是搞這個的嗎?美國人搞的特熱門,我想搞這個,你學的是這個嗎?你的同學、朋友,俞敏洪、王強是做這個的專家嗎?我們已經開始了成功的創業,那時候有一個老師告訴我,小平你畢業了就幹這件事,你就住在音樂學院旁邊,把音樂學院這些老師,這些獲獎的人組織起來,就是全國各地各種課。我後來到北大團委搞吉他班,搞京劇班,搞流行歌曲班,電子琴班都搞過。外國人教鋼琴,同時講英文,英文和音樂一起講了,效果非常好,講座、樂器、英語,這個業務就是順藤摸瓜的走下去。這一切在於你能做什麽,這是創業者應該要真正思考的問題。後來我們這個創業沒有做下去。

後來到了北大,我有一個特別強烈的創業沖動,我們想搞一份雜誌,介紹當代文化、藝術、思想、哲學、心理學的一個雜誌,而且我為此付出了兩年的時間,在北大。但是沒有成功,為什麽沒有成功呢?現在想想,我來北大我最愛這個東西,我想做這個東西。但是出版,你想想出版這件事,它不僅是有思想才行,你要找一個懂得出版的人,懂得發行的人,懂得印刷的人。財經天下,人物周刊,這個都跟我早期的投資有關系,但是做的人是什麽人?京華時報的老總,是南方日報的老總,是這些人在做。所以你愛什麽,你就可以把它做起來。最後,當我在總結這個故事的時候,96年我回到新東方,立刻迅速騰飛,為什麽呢?我有資源,這個資源就是北大學生的資源,俞敏洪這個資源,王強同學的資源。我住在新東方樓上的對面,我給學生做咨詢的時候我心里是緊張的,我憑什麽決定人家的未來,去哪個學校,讀什麽專業,什麽時候走還是不走,我在北大五年就是團委的幹部,學生活動中心的主任相當於。所以我跟學生打交道,既然指導過那些最優秀的青年學生,所以當我站在新東方咨詢座位上的時候,我信心百倍。背後又有俞敏洪、王強的支持,所以就做了下去。

我想創業你要怎麽做,有三個東西,第一個問一下你會什麽,第二你愛什麽,第三就是你有什麽資源。這三點你如果清楚了,你為之奮鬥,如果跟別人不一樣的,就可以。目前最熱的90後的榜樣,北大法律系學生張天一做的是湖南米粉,他本科學的是外語法律,研究生讀的是法律碩士,我說為什麽做這個?他說我愛這個,我說你會這個嗎?他說因為我愛這個,所以我就拿出我法學碩士的這個智商,來研究這個。我曾經說你是不是要請一個烹飪師,他說不,我就要把我心中所愛做出來,我說你到底樣什麽東西?他說他愛的是家鄉的滋味、母親的滋味、童年的記憶。要知道我聽了以後,當場說,我們投了。為什麽呢?他使我想起了星巴克那個創始人,他是賣咖啡機的,到了西雅圖看見賣咖啡機的這個人就是星巴克的創始人,他說你為什麽不開咖啡飲料呢?而那個人年齡已經大了,他不想再冒險了,最後經過各種各樣的波折,他終於把這個店給買了下來。他說我回到紐約,我就難以忘記那個咖啡的味道。麥當勞的創始人53歲賣紙杯的,賣到這個店里去,結果發現這個漢堡是如此的美味。回到芝加哥就是忘不了這個東西,張天一就忘不了童年的滋味,這是真正創業的一個了不起的動力。後來我問他,我說你打算一輩子做這個嗎?他說我不知道,不好說。但是我會繼續把這個我所愛的這個事情做下去,一直做到讓所有的湖南人愛辣的人把我的面吃到山窮水盡,我說那好,我們投了。我相信他在全國能開一萬家,你先把常德占領,再把湖南占領,再把川湘、雲貴占領,這是一個極其偉大的事業。

\創業是你人生資源總和的爆發

創業最難的是什麽?就是許多人不知道從哪起步,其實他忘記了什麽?我們做人做事是要回歸自我。當你創業的時候,你要回歸自我,你到底想做什麽東西。我禮拜一演講的時候,一個北大學生他要做什麽呢?他說四川某一個地方的,他要做的東西是豆精,他是全國生產的中心,我相信這個學生也是家鄉的滋味,也是母親的滋味,也是童年的回憶。如果他把這個事做起來,他能做的非常好。

俞敏洪創業,新東方今天的規模不可思議,有三百萬學生。新東方早期創業者,當時廣告就是一張紙,現在是兩萬七千個產品,後來怎麽壓縮,怎麽精簡,到了七千個怎麽也下不去了,怎麽做起來的?很簡單,俞敏洪是北大英語老師,要掙點錢出國教英語,掙錢多了就開了一個小班,一步一步走下去。有一次我演講,一個學生是北大電子系的,講完以後,他也想做一個東西,顯示屏技術,但是不幸的是我不在,結果他就自己回去做了。在三個月以前我在一個會上,他告訴我,紅杉已經給他投資了,幾千萬美元,他有這個技術。

馬雲一開始做了一個杭州的新東方,請了一個外教,後來在西雅圖看到了這個網絡,他回來就啟動了馬雲創世記的旅行。從這個意義上講,95年,我回到新東方跟俞敏洪說買一個電腦,而不是上網,從這個角度說,馬雲是真正的先知。為什麽先知?他去到遙遠的地方,先發生這個事情的地方,他找到了它的模式,他就走到了今天。創業怎麽起來?第一你會什麽,這個東西非常重要,李彥宏會搜索,我講講黃怒波和小龍女的故事,小龍女她北大畢業,複旦研究生,她想結婚,這是人類最深的愛。就自己搞了一個網站,就把自己嫁出去了,然後又把複旦同室的女生,同級的女生,整個複旦的女生全嫁出去了,最後創辦了世紀佳緣。她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找到了她的投資人,那個網站一段時間內大量的愛情騙子,他們倡導的是嚴肅婚戀網站,後來上市了。

再舉最後一個例子,大姨嗎創始人柴可,創辦了大姨嗎這麽一個軟件,女性健康管理軟件,他在加拿大留學回來,實際是做了四五個不同的創業項目,但是有一個特點,都是在醫療方面,因為他母親是做這個的,他有這個資源。結果創了三四個東西,最後就做成了大姨媽女性健康管理的軟件,後來一時間遇到極其激烈的競爭,這時候他有什麽呢?他有真格基金,我跟王老師走過去說,女性的健康為了什麽?幸福,幸福最高的標誌,心靈的自由,女性這樣一種特殊的健康的需求,你要給予她自信,給予她一種驕傲,創建一個女性自我認知的文化。所以他們一時間做了很多事,包括建了姨媽廟,倡導搞姨媽節,一年一次姨媽節,什麽時候呢?三八婦女節,八三姨媽節,關註女性。同時還倡導搞每個月一次請假,後來他發一個微博,上百個企業家響應他,一個月給女性放假一天。他倡導搞成一種文化,搞成一種民俗,搞成一種生活習慣,這是最高境界的創業。但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創業者你不一定能看到這個東西。

每個人會問我創業做什麽,或者問老師這個方向怎麽樣,這個方向很好,但是一定做不成。創業種種因素結合起來它就屬於你,不屬於別人,你就必須辭職,你就必須義無反顧的無悔的投入,而不是問人家這個怎麽樣那個怎麽樣,可不可行,你一問就完了。他一定是你的教育,你的工作,你的同事、朋友、父母、社會關系一個總和,所以我給創業下一個定義,創業是你人生資源總和的爆發。俞敏洪他沒有社會關系,什麽都沒有,僅有的關系是同學們全出國了,50個同學49個全出國了,最差的一個人輾轉去了匈牙利,你想老俞多麽孤獨,但是他有什麽?北大英語老師就是一個金字招牌,就啟動了創業。這個定義還是一個先知級的定義,叫做創業是你社會資源總和的爆發。

有人經常說,比如我見到一個公司的副總裁,他很郁悶,年薪千萬級,很厲害,我說你應該創業,如果你不創業的話,你擁有的這一切資源將以退休郁悶而終。如果你想創業,你引爆起來,一群人跟著你走,我覺得這是人生所有資源的一個爆發。當然這個人現在還沒有創業,我就希望他去創業,新東方二把手陳向東老師辭職了,我請他吃飯,當然我永遠不在新東方內部鼓勵人們創業,我還是新東方的原始創始人,但是老師辭職了,我把他當做黑馬,當做牛文文黑馬營的人,一視同仁對待他。他給我創辦了一個好學網,創業的起點就是這樣。

真格投資標準是什麽呢?三點,第一你學過什麽,你做過什麽,你有沒有號召力,你的學習能力,你的工作能力,你有沒有把大家弄到一起來的能力。一定要有團隊,一般是三個,老同學,老同事,老鄉,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都是新東方的,當然已經離職很久的人。經常有人說,老師我要怎麽找團隊,我說你完了,不要創業了。因為當你說怎麽找團隊的時候,團隊是找不來的,團隊是感召來的,是吸引來的。一般是這三個,同學、同事、老鄉。 王鑫問他有團隊嗎?他說有,我老婆,我現在創業失敗了,只有我老婆對我不離不棄。俞敏洪創業也有兩個人,他老婆、老媽,美國夫妻往往創業成功比例很高,團隊第一是要有團結,第二要互補,不互補的團隊一定會崩潰的。第三個團隊我們衡量的標準,他們是不是有團隊精神,協作是不用說的,能不能有團隊精神,這是我們看重的東西。真格基金,天使投資人當場不給你投資,就不要再理他了,可以跟他保持友好的客氣的交往,一般來說他不會投你了,因為天使投資人沒有什麽東西可以研究的,沒有什麽東西可比較,就在那一瞬間他對你信不信。大家知道信則靈,不信則不靈,到處去征信,調查你的誠信,沒有用。

最後我講一下創業的理想主義,創業的理想主義是什麽?就是在你想做這件事的那一瞬間,你要對得起你的那個offer。我想說承擔社會責任,但是其實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要什麽呢?要對你每一個客戶,對你每一個服務對象,要盡善盡美。喬布斯那種精神就不用說了,對產品的瘋狂,但是我說新東方,當時我來新東方的時候,那個時候也沒有名,也沒有傳奇,但是我們提了一個口號叫什麽?對每一個學生如同對一代中國青年。而對整個中國一代青年,像對每一個人一樣。毫無疑問,我在新東方十年,我們踐行了這個東西。甚至我們內部會有鬥爭,比如學生抱怨了,俞敏洪給他們賠償多了,我們沒法工作了,俞敏洪說我們關門,必須要讓每個學生滿意,就是這樣的東西支撐新東方走到今天。餐館好在哪里?你上次來了那個記憶就是餐館全部的品牌價值,如果你來了感覺不好就走了。假如我是餐館老板,我是應該把每一次接待都當做我最完美的一次接待,如果每個創業者從第一天起,無論你是做一個應用,都應該動起來,而不是找錢,沒有人用。我開一個培訓班,最偉大的教育企業新東方,學而思,一個教英語的,一個教奧數的,現在市值快趕上新東方了,他們就是把每個學生當成他們全部的客戶,一直走到今天。當我們被創業的浪潮推動著前進而激動的時候,其實我覺得成功的機會屬於每個人。80年代我在北大讀過一本書,第三次浪潮,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30年過去,中國互聯網並不比美國落後,中國移動互聯網真的不比美國差,這是多麽激動人心的。

在今日創業,任何一個草根,任何一個平民,任何一個普通人,沒有任何資源的人,你創業的機會,你登上納斯達克的機會,你實現夢想的機會,真的不亞於任何一個高帥富,任何一個有資源的人,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最激動的一個昭示。而我本人也願意在這個時代,追隨牛文文,參與ELIFE校園黑馬創業大賽,用金立手機,把創業的好消息傳給所有的大學生。謝謝大家!

 


物流行業深度報告:互聯網和供應鏈催生物流網絡爆發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96&page=1&extra=#pid6418

本帖最後由 Billy 於 2014-10-9 14:52 編輯

物流行業深度報告:互聯網和供應鏈催生物流網絡爆發
作者:瞿永忠、劉攀、王滔

投資概要:

互聯網技術發展推動供應鏈一體化融合:信息流、現金流、物流一直被認為是現代商務中的三個最重要的流程,而物流被公認為三個環節中發展最為薄弱的環節,其發展尤為迫切。供應鏈一體化的融合是物流發展的趨勢,互聯網技術發展將加快B-B和B-C供應鏈的大融合。

供應鏈一體化發展確定物流網絡化形態:縱觀第三方物流產業的發展,是圍繞生產制造領域的供應鏈重構及成品流通領域的供應鏈重構而不斷變化的。供應鏈的變化是第三方物流產業變革的驅動和主導力量。

需求驅動,物流網絡化大勢所趨:我國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對物流產生巨大需求,下一步的發展,物流網絡能力至關重要。去年5月,馬雲宣布打造世界級物流中心中國智能物流網(CSN),至少將投入數百億進入“地網”建設,引領現代倉儲物流發展。從消費端和生產端來看,我國目前的物流網絡格局已基本確定。

物流網絡具有成長價值:整體上在中國物流業“四化”建設過程中,物流網絡最具有成長價值。“物流網絡”長線投資組合為:1、普洛斯進入戰略變革的中儲股份(600787),2、消費渠道供應鏈整合平臺發展的怡亞通(002183);3、鐵路特種箱發展代表(並且唯一)鐵龍物流(600125),4、跨境電商物流發展代表和地面物流網絡代。



一、互聯網下的供應鏈一體化,促進物流需求升級

(一)、供應鏈一體化的融合是大勢所趨,電商發展成催化劑


信息流、現金流、物流一直被認為是電子商務中的三個最重要的流程,而物流環節又被公認為三個環節中發展最為薄弱的環節(與國內整體物流體系的落後有關)。我們認為現代物流環節需要得到包括電子采購、定單處理、充分的供應鏈可見性、虛擬庫存管理以及必不可少的集成技術,能夠實質性的增加服務水平的多方面服務能力,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核心業務是物流業務(倉儲,運輸,配送等基礎環節)的運作,對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的操作能力還差很多,很難整合所有的資源去處理供應鏈上所有的物流項目,而這些集成服務則可以在電商(平臺)產業鏈中充分實施。參考國外物流發展路徑,供應鏈一體化的融合(即4PL)是物流發展的趨勢。


一條一體化的供應鏈至少包含三個方面的特征:1、柔性化:以顧客為中心,準確把握需求變化、以最小成本和最短時間完成對需求的快速反應;2、深度分工:產業鏈各環節企業專註於核心業務,外包非核心業務;3、高效協同:各企業緊密合作、共擔風險、共享利益。

而實施供應鏈一體化至少需要三個必備條件:1、對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工作流程、實物流程、信息流程和資金流程有完整詳細的規劃;2、供應鏈背後有現代信息技術支持;3、利用現代物流技術降低運輸、倉儲、配送的成本和時間。


跟傳統的供應鏈相比較,電子商務的供應鏈對速度和種類要求更高,需要針對顧客的個性化柔性化的需求進行精準的服務,這需要整條供應鏈同步規劃與執行,因此,供應鏈的協調整合成為必須,而供應鏈的價值更加體現在無形的業務知識和信息上。


1、B-B的電商的融合核心在供應鏈整合

我們認為強大的電商將引領上遊生產計劃-下遊銷售對接,這種對接趨勢是上遊制造業外包供應鏈管理Supply-Chain,只專註於生產Manufacturing,ProductionChain(R&D)。物流外包上升到供應鏈外包是一個巨大的飛躍,體現了電商的強大競爭力和整合能力,海量數據支持和跨平臺、跨公司的對接成為可能。

2、B-C的電商融合的核心在多樣化產品-銷售鏈整合在一個物流平臺

B-C商業模式整合已經成為現實,但是物流執行平臺的建設是拖後腿的瓶頸。多樣產品的銷售供應鏈的整合有很大的技術難題,如供貨周期、庫存周期、配送時效、物流操作要求等,這樣的物流中心難度很大。因此必須多樣化產品-銷售鏈整合在一個物流平臺,這樣的平臺也正是B2C電商融合的核心所在。


(二)、智能物流技術的發展為供應鏈整合奠定基礎

智能物流是以物聯網廣泛應用為基礎,利用先進的信息采集、信息傳遞、信息處理和信息管理技術,通過信息集成、技術集成和物流業務管理系統的集成,實現物流全過程優化以及資源優化,完成包括運輸、倉儲、配送、包裝、裝卸等多項物流活動,並使各項物流活動優化、高效運行,為供方提供最大化利潤,為需方提供最佳服務,同時消耗最少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最大限度保護好生態環境的整體智能社會物流管理體系。


物聯網技術物流體系中的主要應用:

一是產品的智能可追溯網絡系統,產品追溯體系發揮著貨物追蹤、識別、查詢、信息采集與管理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二是物流過程的可視化智能管理網絡系統,這是基於GPS衛星導航定位技術、RFID技術、傳感技術等多種技術,在物流過程中實時實現車輛定位、運輸物品監控、在線調度與配送可視化與管理的系統。目前,初級的應用比較普遍。
三是智能化的物流配送中心,這是基於傳感、RFID、聲、光、機、電、移動計算等各項先進技術,建立的全自動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借助配送中心智能控制、自動化操作的網絡,可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全面協同。目前一些先進的自動化物流中心,基本實現了機器人隊碼垛,無人搬運車搬運物料,分揀線上開展自動分揀,計算機控制堆垛機自動完成出入庫,整個物流作業與生產制造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與網絡化系統。四是企業的智慧供應鏈,這是物聯網與物流體系結合最完美的階段,目前仍然還在實
現進程當中。


1、供應鏈管理促使RFID技術廣泛應用

通過在供應鏈全過程中使用RFID技術,從商品的生產完成到零售商再到最終用戶,商品在整個供應鏈上的分布情況以及商品本身的信息,都完全可以實時、準確地反映在企業的信息系統中,大大增加了企業供應鏈的可視性,使得企業的整個供應鏈和物流管理過程都將變成一個完全透明的體系。快速、實時、準確的信息使得企業乃至整個供應鏈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對複雜多變的市場做出快速的反應,提高供應鏈對市場變化的適應能力。國家的一系列促進政策措施成為國內RFID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來源,在各RFID示範工程推動下智能電網、智能交通、金融服務、物流倉儲、醫療健康、食品安全等RFID相關重點應用項目數量明顯增加,範圍迅速擴大;商品防偽、資產管理、工業管理等企業市場需求開始升溫,RFID產業市場規模迅速增長,技術應用全面加快,產業鏈快速發展壯大。
隨著我國政府在不同應用領域的積極推動,加上技術進步和生產工藝的提升,導致標簽成本不斷下降,RFID應用領域將不斷拓展,應用需求更加廣泛、規模化應用層出不窮。未來智能倉儲,智能配送和分撥中心都將成為RFID持續爆發的應用。



2、大數據處理技術提升供應鏈一體化能力

由於互聯網的發展和大數據的產生,世界進入了一個大數據時代,其主要的驅動力有:

一、經濟的發展和收入的增長使得人們的個性化需求凸顯,企業要高效地滿足這些需求需要大數據的支持;
二、互聯網的發展使海量數據的獲得成為可能,網絡的特點又使得大數據可以得到高速而廣泛的傳播。
三、互聯網的數據生成是以用戶為源頭,其特征為多源頭、低成本、更及時。而且相對於傳統的零售數據更易獲得。網站內的搜索、收藏、購買行為,以及購買的商品間的關聯性都會被及時記錄與存儲。
四、人工智能、信息系統和決策科學促進了大數據的分析方法的發展,數據挖掘、模型開發、決策支持等各項應用得到發展。“智能物流”的關健是智能化,而智能化的關健是大數據。

阿里巴巴智能物流的優勢就是數據采集平臺的優勢,即由淘寶、阿里巴巴、天貓、阿里金融+支付寶等提供龐大數據的支持。大數據的應用過程大致可分為數據的產生、數據的傳播、數據的分類和存儲、數據的獲取和數據的利用(包括數據挖掘、規律發現、模型建立、決策支持等)。數據是零散和原始的,組織後成為信息,再整合和呈現就成為知識,如果可以升華就得到大的智慧,在這過程中,數據資產化將成為未來的大趨勢,未來物流企業的數據資源將成為最重要的財富。對於供應鏈而言,多樣產品的銷售供應鏈的整合有很大的技術難題,如供貨周期、庫存周期、配送時效、物流操作要求等,這樣的物流中心難度很大,大數據平臺建設將驅動整體銷售供應鏈整合。中國的還有的現實問題跨區域物流配送、城鄉差異等,政府的管制是一大難點,大數據平臺有助於政府職能調整到位。


(三)、電子商務市場蓬勃發展,促進線下物流優化升級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互聯網應用於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其對於商業的滲透深刻地影響了傳統的商業,尤其在零售領域,電子商務的興起對傳統零售的沖擊使得行業的格局產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應該來講,電子商務的出現是一個革命,其對企業的商業活動和居民日常生活的改變將是徹底而且顛覆的,這一方面體現在消費需求的變化,另一方面是運營效率和結構效率的改變。而且互聯網的平等、開放、透明的精神,將對整個商業文明產生巨大影響。電商未來至少還有十五年的紅利。未來十五年將是制造、電商、零售不斷激蕩、不斷沸騰的十五年。



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無疑會極大地助推物流行業的成長。如今電商的競爭已越發明顯地表現為物流的競爭,諸如阿里巴巴、京東等企業打出物流牌,競爭已然成為一片紅海,為物流業的發展持續地註入新的動力。中國物流落後經濟20年,“小,散,亂,差”,鮮有亮點。傳統的物流根本無法滿足電商行業發展的需要。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為現代物流發展指明了方向,即標準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未來物流行業的翹楚也必將是現代綜合物流企業(超強資源整合能力的平臺型企業)。電子商務帶領下的現代物流轉型升級趨勢凸顯。

二、供應鏈一體化確定物流網絡化形態

(一)物流網絡的定義及內涵
物流網絡,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點線的結合,將物流各結點之間通過線的無縫鏈接而構成的網狀物流服務系統。它是現代物流的新型結構體系,其實質就是通過點、線的組合,使任何物品出發地與目的地之間相互聯通,使物在流動過程中始終處於一種封閉式的網狀結構體系中,從而實現物品快速、準確、及時的傳遞。點和線是物流網絡的基本結構。

1.點。物流網絡的基礎或基礎構成首先是點,即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包括倉儲、包裝、流通加工、轉運、配送等的業務功能,這三種基礎模式構成了物流互聯網中的結點。

2.線。在物流網絡中各個結點之間的鏈接主要靠支線運輸、幹線運輸等來實現。幹線運輸主要是指園區與園區之間、物流園區與異地物流中心之間的跨區域鏈接,包含公運、鐵運、水運、空運以及管道運輸等多樣形式。支線運輸是指在一定區劃範圍內實現物品周轉的運輸方式,與幹線運輸相比較,支線運輸運量小,運輸距離較短,一般都在100公里以內,物品的流向相對比較分散。


由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所構成物流結點,在幹線運輸、支線運輸和最後一公里配送的鏈接下,形成了以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為結,以幹線、支線和1公里配送為線的網狀結構,就是現代物流網絡的基本運輸模式。


物流網絡的主要作用是對資源進行整合並發揮配置作用,以提高整體效率。從整個物流鏈條上來看,其整合作用主要包含三方面

第一,需求整合:物流需求是物流網絡資源整合的原動力,物流需求的合理與有效整合關系到物流網絡的整體效率。物流需求網絡的整合要從時間、空間和運輸方式三個方面進行,即在某時間段、某區域內、某運輸方式的物流需求,以形成在某時間段內某範圍可以共同運輸的物流需求子網絡。

第二,功能整合:確定物流網絡上各要素的核心業務及能力,物流網絡功能的整合不僅是對物流網絡中所有節點及其周邊運輸線路、物流企業的位置、類型、功能和能量的整合,而且是對物流網絡中能夠滿足某物流需求的單個或若幹個要素的整合,我們把物流網絡中能夠滿足某物流需求的單個或若幹要素的集合稱為功能體,物流功能網絡就是若幹功能體的集合。物流功能網絡中實線組成的集合和虛線組成的集合分別是兩個針對不同物流需求子網絡的功能體。

第三,目標客戶整合:物流目標客戶網絡的整合是對貨物運送目標客戶在時間、空間和貨物數量等方面的需求整合,只有客戶目標明確,才能有效組織和合理分配網絡資源進行貨物的運輸與配送。在物流網絡中,若幹物流需求在物流功能網絡的作用下轉化為另外空間和時間的物流輸出,這便是物流網絡資源整合的可見效果之一。


物流網絡化主要包含三個層次的內容: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化、物流組織結構網絡化以及物流信息網絡化。新興綜合型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充分做好上述三大層次的網絡化之後,才能更好地整合物流資源,發揮自身優勢,從而輸出更高質量的物流服務。


現代物流通過統籌協調、合理規劃和優化產品的流動,以達到利益最大或成本最小。為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現代物流從服務內容上看已經從單純的運輸、倉儲等服務,擴展到以現代科技、管理、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綜合物流服務。

(二)供應鏈一體化演變趨勢決定物流網絡化形態

縱觀第三方物流產業的發展,是圍繞生產制造領域的供應鏈重構及成品流通領域的供應鏈重構而不斷變化的。供應鏈的變化是第三方物流產業變革的驅動和主導力量。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產業鏈上的不同環節因比較優勢逐步分散至全球各個地區,相互之間的溝通連接日趨複雜。由此導致產品的競爭已經轉換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再由個別企業或環節決定,而是由從原材料到產品完成的整個過程決定。因此,謀求供應鏈一體化以提升整條供應鏈的競爭力,成為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不同企業的主動或被動需求。

對於一個制造物流公司而言,融入產業鏈、一體化整合變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供應鏈上的采購、生產、運輸、倉儲等活動需要協調高效的完成。這不僅需要企業通過良好的品牌和周到的服務維護上下遊關系,還需要有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和物流技術,更需要有統籌協調的能力。


從生產制造領域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全球自由貿易的趨勢,推動了全球制造的廣泛實踐,也帶來了第三方物流需求的迅猛發展。因全球制造導致供應鏈的節點數呈幾何級增加、節點之間半成品的流量流向高度複雜,並涉及不同國家的各項管制要求,供應鏈管理難度倍增,企業依賴內部的物流支持體系很難高效組織供應鏈運作,在這個大環境下,依靠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解決供應鏈物流的問題成為了各大制造企業的首選。沿著這一主線,帶來了國際海運、國際空運、進項運輸、VMI倉儲、控制塔管理等供應鏈運作層面和管理層面的物流需求。

案例:飛力達的VMI+DC模式

飛力達提供的主要業務,就是在筆電制造的過程中,提供VMI(供應商管理庫存)和DC(供應商配送中心)的服務,加上備品備件管理、重工、個性化分揀、貼標等輔助,在筆電零部件入庫、產品生產與成品分銷過程中主動參與到庫存管理。

所謂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是一種以制造商和供應商雙方都獲得最低成本為目的,在一個共同的協議下由供應商管理庫存,而供應商通過第三方物流商在制造商附近設立集散倉庫(VMI),根據制造商的需求按需定制物料供給,由於倉庫距離制造商距離很近,可以方便的實現小批量的零擔運送。並不斷監督協議執行情況和修正協議內容,使庫存管理得到持續地改進的合作性策略。這種庫存管理策略打破了傳統的各自為政的庫存管理模式。體現了供應鏈的集成化管理思想,對於各方來講都大有好處。對制造商來說可以減輕庫存占用資金,對供應商而言小批量、多批次的配送也可以降低庫存。供應商DC(分撥中心)的庫存管理模式,即將供應商所需要的加工、理貨、配送等多種物流需求集中於統一的物流據點,在產業集聚區中心或附近地區發揮輻射功能。DC區域分布及功能直接影響到供應鏈響應速度、運作成本以及供應鏈的協同程度。

飛力達的VMI+DC模式,需要同多方的信息系統形成對接和匹配,以實現同各方之間信息的無縫交流,合理的把握需求變動和生產庫存的控制。


從成品流通領域看,流通渠道的變遷推動著第三方物流的業務形態和產業格局,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批發渠道為主要銷售渠道的時代,物流專線是第三方物流業的主要形態。制造/品牌商、經銷商分段采購第三方物流,品牌廠商的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是從總倉到大型批發商倉庫的運輸,經銷商的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是從區域中心城市或省會城市到下一級經銷商倉庫的運輸。在這一背景下,品牌廠商的物流需求集中在幹線整車運輸,經銷商的物流需求集中在區域內和省內的整車或者零擔運輸。這催生了大量以經營專線運輸為主的物流企業,我國物流企業的數量曾一度達到幾十萬家。

第二階段,制造/品牌商普遍在加強對末端銷售的控制力度,制造/品牌商開始負責從工廠總倉到銷售店鋪全程的物流體系。對第三方物流服務的要求也從單純的運輸,拓展到標識及再包裝,產品回收,訂單處理,倉儲管理、末端配送等集運輸、倉儲、配送為一體的綜合型物流服務。

第三階段,制造商/品牌商為了進一步提高供應鏈運作效率,開始推行領導型物流服務,與專業性強的大型物流企業合作,借助物流企業的專業知識,幫助客戶對供應鏈進行持續優化。這一階段的物流服務需求呈現出戰略合作的形態和第四方物流服務的特質,物流服務商會與客戶實現信息系統的對接,並承擔承運商選擇、承運商結算、供應鏈體系優化、訂單管理、庫存管理等供應鏈層面的相關功能。我國目前大多數制造商/品牌商處於第二階段,部分行業領先制造商/品牌商已經開始向第三階段轉型,還有一部分仍停留在第一階段。


以第四方物流(4PL)為例,4PL代表供應鏈一體化整合的先進運營模式,通過對企業客戶所處供應鏈的整個系統或行業物流的整個系統進行詳細分析後提出一整套完善的供應鏈解決方案。第四方物流服務供應商本身並不能單獨地完成這個方案,而是要通過物流公司、技術公司等多類公司的協助才能將方案得以實施。第四方物流服務供應商的關註重點在於對於決策層的戰略進行操作,在實施和執行層面分析數據,檢測異常,並進行適當的調度。它並不進行第三方物流的實際倉儲運輸,關鍵的工作在於調度和整合。


4PL通過其對整個供應鏈產生影響的能力來增加價值。第四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可以通過物流運作的流程再造,使整個物流系統的流程更合理、效率更高,從而將產生的利益在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之間進行平衡,使每個環節的企業客戶都可以受益。如果第四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只是提出一個解決方案,但是沒有能力來控制這些物流運作環節,那麽供應商所能創造價值的潛力也無法被挖掘出來。因此,第四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對整個供應鏈所具有的影響能力直接決定了其經營的好壞,也就是說4PL除了具有強有力的人才、資金和技術以外,還應該具有與一系列服務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的能力。

供應鏈物流需求的變化,推動著物流行業的分層。具備供應鏈設計及優化能力、信息系統服務能力、物流全程控制能力、倉儲服務能力的物流企業,定位於第三方及第四方物流服務,專註於制造商/品牌商的整體物流需求的持續優化,深入把握供應鏈變革對未來物流體系發展的影響,為客戶提供供應鏈層面的物流服務;運輸商則通過精細化管理等手段專註於提高運輸過程的效率,呈現出行業平臺型的特點。部分管理水平低的小型專線公司業務發展受阻、利潤空間下降,正在被貨運平臺型企業整合。

三、需求引導,物流網絡化布局大勢所趨
(一)電商迅速發展帶動物流需求釋放

1、電商將繼續快速增長,物流需求將持續釋放
過去幾年國內電子商務呈爆發式增長,從阿里巴巴起步的B2B,到淘寶為代表的C2C,到天貓,京東,亞馬遜等百花齊放的B2C,再到B2B2C逐步呈融合發展趨勢的新模式,我們認為電子商務未來較長時間內仍將保持快速增長,且依然有廣闊空間。根據電子商務“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超過9%。移動電子商務交易額和用戶數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未來幾年,隨著傳統企業大規模進入電商行業,三四線城市的網購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開發,加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促使移動網購日益便捷,中國網絡購物市場整體還將保持較快增長速度。電商的繼續快速增長,將進一步釋放巨量的物流需求。


2、自建物流風生水起,物流逐步成為核心競爭力

由於電商的爆發式增長,因此持續產生巨量物流需求(當前網購產生的快遞業務量已經占快遞業務總量的60%以上),第三方物流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其快速增長的需求,現有的物流體系難以支撐(重大節假日,店慶日屢現快遞爆倉現象),物流服務越來越成為電商巨頭的掣肘。因此國內電商龍頭們逐步開始大規模自建物流,阿里巴巴也不例外,只是自建過程相對坎坷,並沒有取得明顯效果,也是菜鳥網絡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於電商而言,自建物流不僅是為了擺脫物流掣肘,提升客戶體驗同時打造核心競爭力,更可以加速周轉,節約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實現良性循環。當然在布局初期,會沈澱大量的資金,逐步變為重資產的“平臺型”電商,這也是普通“輕資產”電商不敢嘗試轉型的原因,也是京東銷售額超600億,卻仍然沒有盈利的原因。通過比較京東,當當,亞馬遜等國內排名靠前電商的周轉速度,物流費用率便可以較好證明,京東在自建物流方面近年來大大領先競爭對手當當和亞馬遜中國,後發先制效果可見一斑。


物流體系逐步成為電子商務龍頭們的核心競爭力。隨著用戶對購物體驗和服務質量要求的逐步提升,未來客戶體驗將擺在首位,如蘇寧轉型線下體驗線上購物,物流服務水平將逐步成為用戶選擇購物網站的主要因素之一,物流服務水平的落後將直接限制網購潛力的進一步釋放及互聯網經濟的進一步升級,好的物流將帶來較佳消費者體驗,增加粘性,提高競爭力,因此物流體系(信息化系統,倉儲,配送)將逐步成為電商的核心競爭力。

(二)中國智能物流網(CSN)打造世界級物流中心,引領現代倉儲物流發展
1、打造世界級物流中心的CSN

隨著中國網絡零售業的飛速發展,2012年淘寶網和天貓的交易額就已突破10000億元,日包裹量更是超過1200萬單,且僅2013年“雙十一”一天,天貓商城便實現了350.18億元的銷售額,再次創造新歷史。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傳統的依賴第三方的物流方式不能很好地滿足電商需要。在京東、當當、蘇寧等B2C企業自建物流建設的包圍下,阿里巴巴集團於2013年5月28日啟動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CSN),與銀泰集團、複星集團、富春集團、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聯手組建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ChinaSmartLogisticNetwork,簡稱CSN)”,內部被稱為“地網”。包括8個全國性物流中心和全國幾百個城市通過“自建+合作”的方式建設物理層面的倉儲設施。我們來看馬雲的目標:日均300億的零售額相當於年度10萬億元的規模,而去年淘寶與天貓的銷售額已經超過1.35萬億元。現在中國內地電商每天發出的包裹約2500萬個,而十年後預計每天2億個,增長8倍。我們認為在這個遠大目標下的CSN(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構建的將是世界級的物流中心。

為什麽地網的物流中心是世界級的?

(1)、我們可以看到中國2013年網絡購物交易額大幅超過美國,對於國土面積比美國廣,包裹量比美國多,而物流配送體系暫時遠遠落後的中國而言,美國當下的物流網絡已經是世界級,而UPS每天在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範圍內遞送超過一千四百萬份包裹和文件,而未來5-8年支撐這張當前8倍規模的“菜鳥網絡”,每天處理2億個的包裹,尤其是未來全國2000個城市的消費者在網購後24小時內就能收到貨物,我們可以想象其強大,這個網絡必須是世界級的。


(2)在這世界級“地網”下的首先就是8個大倉儲節點,大倉儲節點將針對華東、華南、華中、東北、華北、西南、西北等大區,選擇中心位置進行倉儲投資。每個大的倉儲節點都是一個智能物流和配送中心,在8個大倉儲節點下延伸出若幹重要節點和更多城市節點。其中,華中區的大倉儲節點,已確認選址九省通衢的武漢。建成後的“地網”武漢智能物流和配送中心,包括外包服務、加工、金融中心、網商企業總部、數據中心後臺服務等,擬投資4億美元。

我們來看看京東商城亞洲一號:京東商城的“亞洲一號”應該可以說是國內目前最為先進,處理能力最強的超級物流中心,其占地面積通常在10萬平米,建築面積通常在10-20萬平,其上海的亞洲一號將有15-16萬平,而且是單體面積(亞洲當前單體面積最大的庫房為8700平米),層高近27米。每個亞洲一號平均投資6-8億元,存儲能力平均120萬SKU/,平均日存儲商品3000萬件,訂單處理能力約35萬單/日,45萬個包裹,約100萬件的商品,日支撐的銷售額是3億人民幣。在亞洲一號里所有的托盤都是自動化的,所有的中型件,比如筆記本、電磁爐、微波爐,全部實現無人揀選,每個產品都存在一個格子里,自動進出,自動化程度是全國第一的。而在CSN下的每個超級物流中心,未來無論是日平均處理能力,單個中心的投資額,單個中心支撐的交易額都將大大的超越當下的亞洲一號,成為世界級的物流中心。

2、CSN將推動現代倉儲物流快速升級發展

1)CSN互生虛擬倉儲,倉儲物流思想全面升級

如果說菜鳥網絡的核心是基於線下的物理形態的實體倉儲(CSN),那麽其靈魂則是基於線上依托大數據支撐的虛擬倉儲,是由CSN互生出來的。在菜鳥網絡的開放平臺上,資源共享,平臺最優化的運轉使得虛擬倉儲成為可能,而虛擬倉儲思想的應用和推廣將大大提高倉儲物流的周轉速度和服務效率,為客戶節約周轉成本,同時也將快速的推動傳統倉儲物流模式蛻變升級。
虛擬倉儲概念即通過智能化(雲計算)的手段幫助電商管理自有的倉儲,電子商務網絡化的虛擬企業將散置在各地,分屬不同所有者的倉庫通過網絡系統連接起來,使之成為"虛擬倉庫",進行統一管理和調配使用,服務半徑和貨物集散空間都放大了,這樣的企業在組織資源的速度、規模、效率和資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是傳統物流配送不可比擬的。虛擬倉儲模式下,電商企業的銷售狀況、倉庫存放的貨品信息全都倒入CSN平臺,最終由大平臺菜鳥網來控制。也就是說從銷售到下單,一直到入庫、送貨,菜鳥會幫助商家完成配送服務銷售全過程,並且實現全過程的最優化處理,大大提高周轉,提升效率,如果說建設實體倉儲更多的是一種籌碼和手段,那麽虛擬倉儲則是其在全國實現高效率周轉(24小時送達)的控制器。



2)CSN下節點物流將飛躍式前進

節點物流是菜鳥網絡延伸出的連接動脈和毛細血管的節點,將獲得飛躍式發展:電商-物流環節中,倉儲是兩者連結的中心,菜鳥網絡每個大的倉儲節點都是一個超級智能物流和配送中心,但僅僅依靠這8個大倉儲節點來實現全國2000個城市的24小時配送,是完全不可能的,在這8個超級物流中心下將延伸出若幹重要節點和更多城市節點,這些節點是現代物流的分撥中心和配送中心,配有相應的中轉倉儲,應該是數以百計的規模。如果說菜鳥網絡8個大的超級物流中心構成的網絡是動脈血管,那麽由這些二線三線甚至四線的節點物流則是大動脈血管延伸出的毛線血管,因此菜鳥網絡進程將大大推動節點物流的發展。

以UPS為例:UPS的運輸網絡分為三層即航空集散中心、航空通達機場、處理中心。航空集散中心在美國國內的物流樞紐僅有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市(全球主要空運樞紐)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加利福尼亞州安大略;伊利諾斯州羅克福德;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美國以外的僅有加拿大的安克雷奇,澳大利亞悉尼,中國的上海,德國的科隆等少數城市。但是支撐其450億營業額,日均1600萬分包裹的是二層的通達機場,三層處理中心(機場附近或內部),這樣的全球營業設施有1900個,此外UPS全球還運營店鋪4709個,特許經營店13000個來支撐這個強大的物流帝國。




(三)生產與消費端物流區域格局已基本成型
1、消費型產品物流體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當前我國消費型產品物流中心體系仍處於初級階段,呈現以沃爾瑪、家樂福等傳統銷售企業與京東、淘寶等電子商務企業,以及“四通一達”、順豐、EMS、聯邦快遞等第三方物流企業三足鼎立的主導局面,發展快速且布局模式粗放。
這些企業的配送中心(或分撥中心)布局完全是按照市場經濟原則建立的,能夠真實反映出消費型產品物流中心體系的布局特征。
從這些企業配送中心的布局來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杭、廣深、成都、武漢等各大經濟區的中心城市。這種布局模式似乎顯示“空間”因素在起主導作用,但這顯然屬於物流中心體系發展過程中的短時“逆回歸”現象,主要原因在於當前中心城市自身物流發展嚴重滯後,區域服務功能只是順勢而為,加之中心城區(或外圍郊區)尚存大量土地發展空間,土地、人工等綜合成本尚未上升到“驅趕”物流業的地步,再憑借長期行政導向建立起來的交通樞紐體系,中心城市的綜合優勢要顯著強於周邊地市。


2、交通樞紐主導生產型物流體系布局

不同於消費型產品的物流中心體系,生產型產品的物流中心體系體現出絕對的交通樞紐主導局面,這主要是因為生產型產品的物流組織更依賴於交通樞紐自身的技術條件。整體來看,生產型物流中心呈現國家中心城市主導與沿海沿邊複合布局的特征,北京、上海、廣深無疑占據主導地位,尤其是在航空、遠洋航運方面。昆明、烏魯木齊、哈爾濱、廈門等沿邊城市依托鐵路與航空網絡及沿邊區位成為進出口貨物轉運樞紐;杭州、無錫受益於上海虹橋機場的運力瓶頸溢出效應及與電商、第三方快遞企業的聯合策略,發展迅猛;成都逐漸鞏固其西南航空樞紐地位。由於目前全國整體經濟布局仍然集中於東部,中西部地區航空需求較低,航空與公路聯合轉運發展滯後,鄭州、武漢等機場的中部樞紐功能尚
未得到發揮。



四、物流網絡化打造細分行業龍頭

(一)網絡優勢構築核心競爭力的典範:利豐集團
利豐集團於1906年在廣州創立,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現已發展成為一嫁大型跨國公司,主營出口貿易、經銷批發和零售三大業務,業務網絡遍布全球40個經濟體系。在全球40個經濟體系已建立260多個辦事處及倉庫,聘用員工超過35000名,全球供應商超過15000家,網絡遍布全球。



利豐的主要是在供應鏈管理基礎上經營貿易、經銷和零售三大業務。利豐貿易主要專註於供應鏈的上遊段落,即以美國、歐洲和日本為主要出口市場,以亞洲為主要采購基地,與全球客戶直接簽訂供貨合約並提供產品。利豐負責統籌管理整個以產品為中心的合作網絡。利和經銷主要專註於供應鏈的中遊段落,即立足於亞洲,為進軍亞洲市場的消費品及保健產品品牌擁有人,提供包括營銷、物流及制造三項核心業務的綜合分銷服務。利豐零售主要專註於供應鏈的下遊段落,即負責將產品交送最終客戶的過程,主要包括產品與零售服務,而其背後的物流管理是重要的支撐。利豐零售利用顧客相關數據,設計和制定滿足客戶的銷售與服務策略,並通過整個流程的相互配合,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


利豐在發展過程中對供應鏈發揮了巨大變革和整合作用。傳統的供應鏈模式中,每一個節點所管理並完成的都是“段落供應鏈”,沒有一個節點能夠統攬全局並與所有的節點相聯系,整條供應鏈的價值正是散落在這樣一個複雜關系網中的各個環節。而利豐則跳出了這種典型的供應鏈模式,站在一個全局的角度對整條供應鏈進行管理,進而形成自身的核心優勢。如果我們選取利豐的任何一個客戶和利豐為之提供的供應鏈系統,我們會發現在這個系統中利豐成為了一個集合點,發出訂單的客戶的任務被極大地簡化了,通常只需要和利豐進行點對點的聯系。不真正擁有任何一家實體工廠的利豐則通過對其他所有環節的整合,管理一條“虛擬”的供應鏈和“虛擬”的價值鏈,將散落在各個環節的價值收歸於一身。


積極拓展全球性的采購經銷網絡,對產品供應鏈進行優化管理,並實現供應鏈各節點上的企業的緊密合作,以爭取“零售價里的軟三元”。所謂的“軟三元”:即一件商品在美國的零售價是4美元,其生產成本僅為1美元,要再減已經非常困難,但另外3美元則是供應鏈各個環節的價值,包括產品設計、原材料采購、物流運輸、批發零售、信息和管理等,在這方面企業有很多機會節省獲利。利豐的思路是註重供應鏈上的3美元增值。即使商品售價不變,來自於供應鏈上的收益,就可直接增加經濟利益。因此,利豐積極拓展全球性的采購經銷網絡,通過不斷改善供應鏈管理賺取這“軟三元”。


利豐的模式創新對公司的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利豐通過對價值鏈進行分解,並在全球範圍內合理安排價值活動。在新的模式中,利豐不再是一個中介人或代理采購者,而是客戶的供貨商,利豐會直接和海外買家簽訂合同,利豐依舊不擁有工廠,把生產任務外包給有實力的工廠,而利豐會負責統籌並密切參與整個生產流程,從事一切產品設計、采購、生產管理與控制、以及物流與航運等支持性工作。


我們認為,利豐供應鏈能夠為客戶實現價值,歸根到底在於其遍布全球的網絡,利豐作為供應鏈企業,其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也在於此。利豐的全球采購網絡和規模經濟為客戶提供了比競爭對手更低的成本和更靈活的選擇。通過與上萬家專業生產企業建立一種“市場+管理”的關系,所有這些供應商匯集在一起就具備了極高的生產彈性和豐富的技術資源,使得公司幾乎可以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遍布全球的分支以及對設計環節的介入,將會為客戶在產品設計和時尚流行等方面給予很大幫助。


利豐集團充分利用其全球供應鏈網絡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供應鏈服務。以澳大利亞服飾商PacificBrands為例,利豐將分銷中心移至中國,減少庫存,並減低倉儲和運輸成本,在中國進行分貨和包裝,在澳洲交叉配貨,將貨物直接送到零售商手上,該計劃實行後,可減少庫存、減低倉儲和運輸成本,每年可為客戶節省約150萬美元成本。


從利豐的發展路徑來看,上世紀90年代以後,利豐逐步由無疆界生產者轉變為虛擬生產商。在整個1980年代,利豐一直采用這種交付生產計劃的戰略,但那10年給利豐帶來了新的挑戰,亞洲小龍的出現使香港的生產成本增加而喪失了競爭力,於是利豐公司開始進行全球分散生產。1995年利豐集團收購天祥洋行,成為亞洲最大的非耐用型和大眾市場型的消費品貿易商,1995年開始拓展全球網絡,廣設跨國辦事處。自此公司收入進入爆發增長階段,1995年公司收入規模僅7.93億美元,到2013年末,公司營業收入規模已超過200億美元。


(二)國內細分行業物流網絡化經營龍頭
1、快消品供應鏈整合存在巨大空間

1)下線城市快消品市場表現好於上線城市
快消品市場在我國以外資巨頭如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等為主導,其在國內一、二線城市的快速消費品市場,分銷渠道已經十分完善,各巨頭的滲透率幾乎已經沒有可提升的空間,競爭劇烈程度也達到頂峰,已經成為快消品行業的紅海,因而普遍面臨增長瓶頸。數據顯示,寶潔在中國一、二線城市的滲透率達到97%,聯合利華也有85%的滲透率,隨之而來的是增速的見頂。以寶潔為例,2002-2007年寶潔中國的銷售額從9.1億美元左右增長至26億美元,複合增速高達23.5%,這一過程是一二線城市滲透率快速提升的階段,從原有的40%-50%,提升至70%-80%,2012年寶潔中國的銷售額為70億美元,複合增長放緩至21%,而2012年同比僅增長14%左右,此階段寶潔公司在一二線城市的滲透率已經提升至90%以上。

雖然快消品市場整體增速有所放緩,但是下線城市快消品增長率顯著高於一二線城市。一線城市增速降幅最大,其複合增長率由2012年的8.6%降至3.5%;三線城市2013年增長率為8.4%,在各線城市中表現最好。


此外,電商對快消品領域沖擊有限,實體渠道在2013年仍占據了快消品市場約97%的零售份額。從實體渠道內部來看,現代渠道(主要指大賣場、超市、便利店等)占據日益重要的地位,傳統渠道(包括雜貨店、獨立小店、專賣店、批發、直銷等)市場占比約為33%,同樣具有具足輕重的作用。分城市等級來看,一到五線城市中,各類實體渠道在家庭購物年度支出的金額占比呈現出很強的規律性,即:城市等級越低,傳統渠道的作用愈發重要,五線城市傳統渠道占比高達48%,現代渠道占比約40%。


相對而言,電子商務渠道在經濟發達的一二線城市滲透率更高,2013年電商渠道在一線城市的滲透率達到47%,在五線城市滲透率僅20%,還不到一線城市的一半。長期來看,電商渠道在各等級城市的滲透率必將逐步提高,但短期內其在下線城市的滲透率仍將大大低於一二線城市;從每戶家庭年均網購快速消費品的頻率來看,2013年一線城市家庭平均網購頻率為6次,五線城市的網購頻率僅為2.8次,尚不及一線城市的一半。電商渠道吸引了更多收入水平較高、居住在上線城市的年輕家庭。其中,居住在一線至二線城市的家庭、貢獻了電子商務渠道銷售額的52%。



2)怡亞通構築起380供應鏈網絡平臺,已步入高成長通道從怡亞通發展的階段來看,公司目前已步入網點規模迅速擴張階段,公司將在未來幾年繼續推進這一平臺建設,力求最短時間內覆蓋中國10億消費人口。目前公司380深度平臺已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


380平臺自2009年開始啟動,目前已成功導入上遊品牌客戶近千家,其中寶潔、中糧、聯合利華、雀巢等在內的世界500強企業品牌和細分行業前三名客戶共計60多家。截至2013年底,380平臺服務涵蓋大賣場(KA)、中型超市(BC)、藥店、母嬰店、批發商等在內的各種終端門店系統共計55萬多個,已經實現了重點業務區域的全渠道覆蓋,並為京東商城、唯品會等電商客戶提供產品。


怡亞通正是利用380平臺以構築起的供應鏈網絡優勢,實現資源整合。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包括渠道扁平化、整合營銷,總成本領先等。有數據顯示,供應鏈管理的實施可以使企業總成本下降10%,供應鏈節點上的企業按時發貨率可以提高15%以上,訂貨——生產的周期時間可以縮短25%—35%,供應鏈節點上的企業生產率增值提高10%以上。企業采用了供應鏈管理模式,可以使企業在最短的時間內尋找到最好的合作夥伴,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效益贏得市場,而且受益的不只是一家企業,而是一個企業群體。


2012-2014年是深度380業務的成長期,2013年深度380業務導入項目數450個,新成立分銷平臺45個(2013年底達到165個,比原計劃少40個左右),實現營業收入44億元(僅指深度380業務)。預計2014年底預計平臺建設數量將達220個,實現營業收入100億元,2015-2017年為深度380業務的高速發展期,預計2017年底深度380平臺的網絡建設將基本完成,屆時供應鏈整合的網絡優勢將得以更為充分發揮。


2、倉儲網絡物流將推動現代倉儲物流快速發展

1)CSN將促進倉儲物流網絡需求增長

上文所提及的CSN雖然目前仍未有定論,但項目一旦成功,將使整個物流體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它將通過自建、共建、合作、改造等多種模式,在全國各大地方布局物流設施平臺和節點,建立倉儲平臺;其次它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將為B2B、B2C、C2C企業提供開放式服務平臺,提升現有物流企業的倉庫利用率與運作效率,為現代電商發展鋪平道路。在CSN下節點物流的飛躍發展,將引領現代倉儲物流的快速發展,這一引領不但是只有CSN,而包含以CSN為競爭對手的各類電商,同樣我們所說的節點物流的迅速發展一方面是量的增加,而更多的是質的蛻變。量的需求來看,日均支撐300億的銷售額,日均處理2億個包裹,我們初步測算下來需要1500-3000萬平的現代化倉儲設施來支撐,這是現有現代化標準倉儲設施的1-2倍,同時需要1000-2000萬平的倉儲用地需求。


質的提升來看,可能原有二三四線節點本來已有許多基礎設施,這一部分基礎設施一是老舊,達不到高效率周轉的要求,因此需要重新升級,並且這部分設施各自獨立,沒有串聯成網而形成一個體系內的資源,而CSN將其納入節點體系,共同發展。
CSN對高質量的現代化倉儲需求較大,而國內現代化倉儲仍缺,CSN將加速傳統倉儲的轉型升級,可提升空間很大。而這一轉型升級則是全社會物流成本降低,物流效率提升的必要所在:根據仲量聯行統計的數據中國人均物流倉儲面積僅為美國的1/14(09年),11年估計在1/11左右。現有物流倉儲設施中,超過70%建於90年代之前,不能滿足現代化需求,中國目前6.4億平米的物流倉儲設施的供應量中,達到國際化標準的,不超過1500萬平米,僅相當於美國波士頓一個城市的水平。而美國則有約16.7億平方米的現代倉儲設施,每個單位GDP所攤到的倉儲設施面積來看,中國是美國的二十分之一。如果要達到美國四分之一,還有5倍的空間。預計2015年,符合國際標準的倉庫總體量有望提升到2000萬平方米,但這些增長將主要來自於現有的主要物流中心城市。





對於普洛斯,嘉名,豐樹等外資而言,大多在10來年前就開始布局國內物流地產,而國內除了老牌的中儲,中外運,寶灣物流等隨業務拓展的老牌企業外,真正意識到物流地產未來價值還是從電商受制物流發展而大規模尋求自建之路開始,而這第二輪接力,無論是從需求規模還是對物流土地價值的推升都將是空前的。對於普洛斯,嘉名,豐樹等外資而言,大多在10來年前就開始布局國內物流地產,而國內除了老牌的中儲,中外運,寶灣物流等隨業務拓展的老牌企業外,真正意識到物流地產未來價值還是從電商受制物流發展而大規模尋求自建之路開始,而這第二輪接力,無論是從需求規模還是對物流土地價值的推升都將是空前的。

2)中儲股份坐擁倉儲網絡稀缺資源,積極轉型

公司本身資源優勢極為明顯,坐擁650萬平米物流土地資源(集團仍有200多萬平未註入),受益巨大。公司所擁有的倉儲網絡資源優勢,為公司推動戰略轉型奠定堅實基礎。


公司戰略轉型方向之一是在物流土地擴張基礎上,將在商業地產上做戰略性發展,後三年將持續投入,在2015年(及以後)將持續不斷投入市場,成為公司主要業務收益之一。目前公司進入模式主要有自主開發和總公司開發兩種,兩種模式特征都是成本較低,因為回報較高,目前商業地產項目最快明年產出,十分值得期待。公司另一個戰略轉型方向是傳統生產型倉儲物流轉型消費型倉儲物流,由於宏觀經濟的持續下滑,生產資料(鋼材和鐵礦石)的周轉和貿易需求下滑明顯。但目前公司主業正在積極謀求轉型,12年快消品的吞吐量同比增長33%後,13年公司已開始加大引進生活資料客戶的力度,公司倉儲主業將逐步向生活資料和快消品。作為擁有250萬平倉庫的倉儲物流龍頭,無論采取何種戰略轉型方式,均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

3、鐵路特種集裝箱具備網絡化條件,鐵龍物流最受益

我國鐵路特種罐箱經過近10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擁有弧形罐箱、框架罐箱、水泥罐箱、不銹鋼罐箱、瀝青罐箱等多種罐箱產品。特種罐箱具有安全環保、高效、經濟效益好等特點,同時鐵路具有站點覆蓋面廣、安全性強、運輸規模化等優勢,順應現代物流發展要求,鐵路特種罐箱正處於高速發展期,過去10年複合增速高達57.8%。因此,鐵路特種罐箱在液體物流,包括食品和化工等物流份額將逐步加大,成為除散裝船、公路槽車、液袋、包裝桶等以外的另一種新型運輸方式。目前,鐵路正積極規劃和發展特種罐箱物流網絡,網點基本覆蓋全國範圍,以體現其操作安全、換裝便捷和快速準時的優勢。

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運營網絡將成為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網絡的骨幹和主體,通過鐵路站場共享搭建基地網絡。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調整)》,鐵路將建18個大型集裝箱中心站,形成信息服務等功能完善、技術裝備先進、管理現代化的全國性鐵路集裝箱運輸中心和物流中心。目前已經建成投入運營9個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未來還將有48個集裝箱專辦站覆蓋主要城市和區域,鐵路特種罐箱已經進駐鐵路集裝箱中心站,
今後需要在場站劃分罐箱專業區域,配備專業裝備和人員,向集約化、規模化和現代化物流方向發展。






鐵路特種集裝箱具有一定周期性,近年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鐵龍物流特種集裝箱業務發送量表現較為低迷,連續兩年多時間呈同比下滑之勢,主要是由於木材箱、水泥罐箱等傳統箱型發送量大幅度減少,但不銹鋼罐箱、冷藏箱等高端箱型發送量增速較快,其中不銹鋼箱同比增速達42.3%,高端箱型迅速增長導致該項業務收入不降反增,其同比增長率達23.96%。未來幾年,隨著9大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點以及48個集裝箱專辦站的建設完成,鐵路集裝箱網絡將覆蓋主要城市和區域,公司特種集裝箱業務將大幅受益,有望再度迎來快速增長的態勢。


4、跨境電商帶來巨大發展機遇,外運發展全球網絡布局優勢顯現

1)跨境電商迎來黃金發展期

近期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的《2013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民航主要運輸指標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我國航空貨郵運輸已有改善跡象,2013年貨郵運量結束了連續兩年的負增長,全行業完成貨郵運輸量561萬噸,同比增長3.0%。航空貨郵周轉量同實現正增長,2013年全年實現周轉量170.29億噸公里,同比增長3.9%。根據全球航空運輸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航空貨運周轉量較2012增加1.4%。我國增長速度明顯快於世界平均水平。


近年來,隨著貿易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據艾瑞咨詢統計,2012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為2.3萬億元,同比增長32.0%,但相較於中國整體進出口貿易市場規模,占比仍處於較低水平,僅9.6%。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持續高速發展,電子商務在中國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將會越來大,預計到2016年將會達到19.0%,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6.5萬億元。從跨境電商貿易結構來看,進口貿易占比近年來迅速攀升,2008年跨境電商進口貿易占比尚不足5%,到2013年這一比例達到近12%,預計到2016年,進出口占比將進一步提升至15%以上。整體而言,我國跨境電商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除了收益於需求迅速增長之外,政策方面的扶持同樣功不可沒。2012年,國家首批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在鄭州、上海、重慶、杭州、寧波5個城市開展。通過先行先試,實現外貿電子商務企業與口岸管理相關部門的業務協同與數據共享,優化通關監管模式,提高通關管理和服務水平。隨後深圳、蘇州、青島、長沙、平潭、銀川、牡丹江、西安、煙臺、哈爾濱等陸續成為試點城市,跨境貿易電商試點規模快速壯大。今年8月,綏芬河市獲批成為全國第16個試點城市。

近段時期,跨境電商政策發布進入較為密集時期。去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等部門聯合制定的《關於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提出了六大扶持政策;去年12月,上海自貿區啟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平臺;今年1月,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頒布了《關於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稅收政策的通知》,更加明確在退稅政策上對跨境電商的支持。上述政策的制定實施,對跨境電商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扶持作用,同時規範了跨境電商運營並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2)跨境電商興起,外運發展將憑借全球網絡優勢拔得頭籌

外運發展是國內從事航空貨運代理和速遞業務的領軍企業。其主要業務包括國際航空貨運代理、國內貨運物流以及快件等。2014年上半年三大業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3.38、4.27和1.48億元。



公司最大的優勢在於遍布國內及全球的運營網絡。全國擁有4大區域,近百家分、子公司和300多個物流網點,運營網絡輻射全國。憑借完善的國內服務網絡,通過與DHL等國際物流巨頭結成戰略夥伴,目前國際上服務範圍已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歐美、澳洲、亞洲等主要地區通過與海外代理緊密合作或是成立辦事處等方式完成海外網點建設。2006年9月以來,公司通過與國航、東航、南航等航空公司及多家機場建立戰略聯盟,跨進了航空承運領域和機場核心作業領域,逐步發展成“天地合一”的整合物流供應商。


第三方服務模式是跨境電商的重要發展方向

從運營模式上看,目前我國跨境電商的主要有第三方服務平臺、小宗B2B或C2C、大宗B2B和獨立B2C這四種模式構成,未來有可能會出現O2O或C2B模式的企業。


跨境物流相對於境內物流更複雜,在跨境存儲、運輸和關稅等方面,由於交通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導致物流成本高,會嚴重制約跨境電商的發展。對此,首先必須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一個較完整的國際物流體系。例如,通過海外倉、保稅虛擬倉、直航貨機、綠色通關渠道以及海外保稅工廠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跨境電商的交易成本。隨著跨境電商政策的完善和新型電商出口海關監管模式、信用體系的建立,跨境電商模式將從傳統提供信息服務的平臺,向交易、營銷、支付和物流等綜合服務的方向轉變。外運發展的經營模式屬於專業第三方服務模式,遍布全球的運營網絡為其在跨境電商業務的發展過程中奠定堅實的基礎。

5、農產品網絡化戰略打造國內農批市場龍頭企業

農批市場是農產品物流體系的樞紐:這是由我國農產品生產和消費的基本特點決定的。我國的農產品特別是生鮮類產品主要由分布在廣大農區的農戶家庭進行小規模生產經營,需要在主產區形成集貨場所即產地批發市場,把商品農產品集中起來,經遠距離運輸到大中城市銷區,經城市的銷地批發市場再將這些商品擴散到社區的菜市場或集貿市場、超市和其他零售網點。因此作為供應端的產地批發市場和作為消費端的銷地批發市場是農產品完成流轉最重要的兩環,是農產品物流體系的樞紐環節。



從經由量指標看,農批市場作用突出:農產品批發市場在流通中的地位是農產品的經由量來決定的,即農產品經過批發市場進行流通的比率。據美國經濟分析局官網顯示,美國模式的經由量為20%;歐洲模式的經由量為50%;日本模式的經由量60%~70%;根據北京市數據及經驗數據所得,中國模式的經由量則高達70%~80%。對比發達國家,我國農批市場的優勢地位更加明顯。


從總體上看,批發市場不可替代:據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統計,到2008年底,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約4150家,億元以上專業市場721個。2007年,中國億元以上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總額約9300億元,占農業生產總值37%。全國經由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的農產品比重高達70%以上,並且這一比例仍在提高。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沈陽等大城市經由批發市場提供的農產品比例在80%以上。對於構建農產品流通網絡,批發市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是因為農批市場在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近年我國農產品市場發展得如火如荼。截止2012年底,我國農產品市場個數達到1759個,攤位個數112.55萬個,營業面積6327.27萬平方米,貿易總額超過2萬億元。



公司積極推行“網絡化”戰略目標,在全國20多個城市拓展了30多家批發市場和大宗農產品網上交易市場,其中實體市場28家,網絡遍布全國,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同時公司在成都、南昌、上海等城市農批市場二期項目處於建設過程中,優勢將得以鞏固。


公司農批市場的網絡化經營,相比同類市場存在著較大的成本優勢和較好的競爭地位,同時,公司農批市場一直品牌建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規範的管理,高效的經營,交易量和交易額處於領先位置。近兩年公司農批市場業務增長較為顯著,且在公司業務結構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隨著公司運營網絡不斷擴張,預計公司農批市場業務擁有很大成長空間。


五、重點公司推薦

(一)、中儲股份:轉型加快推進,持續成長前景可期

1)投資要點:
公司增發加快商業物流地產和消費品倉儲物流轉型,巨大隱形土地價值顯性化邏輯穩步驗證,未來幾年非經常損益常態化和商業地產開發收益將推動公司業績快速成長,而傳統物流的新經濟轉型(互聯網,物聯網和供應鏈金融)等將助力公司後續持續成長,公司作為物流行業龍頭,引入普洛斯後,戰略變革值得期待。給予“買入”評級。

2)核心內容
電商快速發展導致物流倉儲用地“饑渴”加重,對應公司“向消費物流轉型”戰略:現代電商物流處於變革發展期,尤其現代倉儲物流中心需求陡然上升。縱觀阿里和京東,物流倉儲用地“饑渴”加重。中儲股份設立“向消費物流轉型”戰略以來,轉型一直比較緩慢。公司正在逐步推進與電商倉儲物流合作力度,以加快公司戰略轉型。傳統鋼鐵物流將恢複將康發展態勢:考慮中國現實,在鋼貿物流上,公司龐大倉庫基礎將很快打破“鋼貿網絡神話”,實現物流-交割-金融服務一體化的良好發展勢頭,在調整整頓年度後,傳統鋼鐵物流業務將走向良好發展態勢。在集團確定性的整體上市戰略規劃下,公司商業地產具有重大發展前景:公司和集團所有在國內主要城市中心土地都可能因“市政規劃”而改變土地用途,近年來公司改變只收政府補貼做法,改為接受政府郊區“鋼貿物流土地”基礎上在在原有土地投資商業地產,博取“一箭雙雕”之效。目前公司“南京中儲國際廣場”如期推進;若整體上市推進順利,到2015年公司將有30萬平米商業地產項目可入市銷售。

引入普洛斯,堅定邁出變革步伐。今年8月,公司發布公告,由普洛斯以現金19.92億元認購公司發行的全部股份。普洛斯的引進,有助於公司引進國際物流巨頭的先進管理經驗,提高運營效率,加速現代物流戰略發展進程。由於公司非經常性損益波動較大,且未來幾年可能常態化,小幅調整公司業績,預計公司14-16年EPS分別為0.27元,0.33元和0.45元,目前股價對應33x14PE和,我們依舊看好公司戰略雙轉型下隱形資產價值顯性化的核心邏輯,維持“買入”評級。

(二)、怡亞通:傳統渠道供應鏈革命先鋒

1)投資要點: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綜合供應鏈管理龍頭,順應快消品渠道變革趨勢,公司打造380平臺深耕渠道下沈,完成深度二次轉型,已開始逐步進入收獲期,怡亞通380平臺經歷探索期和系統建設期,目前已經進入快速爆發期。我們預計3年內380平臺業務量將達到120億、200億和300億元。今年8月公司公布非公開發行預案繼續加碼380業務,彰顯公司對未來業績快速增長的信心,維持“增持”評級。

2)核心內容
和電商發展平行的是傳統消費渠道整合空間巨大,即供應鏈一體化:。在驚嘆於電商業務飛速發展的同時,不能忽略的現實是:傳統零售還占據90%以上市場空間,並且電商發展有極限。我們研究表明-傳統渠道整合具有廣闊市場空間,在中國,渠道整合升級換代的速度正在加快。怡亞通正是消費渠道整合領軍企業。

380平臺擁有供應鏈管理的巨大優勢,即將迎來爆發式增長:380平臺目前在全國20多個省份建立了100多個實體業務網點,業務覆蓋城市近200個。380平臺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44.67億元,預計2016年收入可達300億元,成長空間巨大。380平臺聚焦快消品業務,其客戶主要是各行業排名居前的大型品牌供應商。公司380平臺能夠幫助客戶實現渠道扁平化、整合營銷、實現總成本領先等,其商業價值日益為客戶所認知。宇商網(Esunny)依托公司供應鏈能力,具有較大發展空間:公司的宇商網既有B2B也有B2C功能。B2B方面能夠提升客戶服務價值。B2C方面,具有巨大平面電商發展空間。

非公開增發繼續加碼380業務:近期公司發布公告,擬發行股票1.5億股,募資凈額12億元,用於增資深度供應鏈公司。本次募集資金的主要用途包括:提升物流基礎設施建設(5.85億)、信息系統和電商平臺追加投入(2.98億)、業務網點新建與擴建(0.50億)以及補充業務流動資金等。本次非公開發行是實現公司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投資完成後,公司將形成以380平臺業務流轉為基礎,遍布全國骨幹城市的自有物流基礎設施、構建完成高效的現代倉儲配送體系,競爭優勢進一步加強。

預計公司14-16年EPS分別為0.26、0.31和0.38元,對應當前股價為52x14PE。考慮到在消費升級和快消渠道下沈加速推進下,公司380平臺未來有望超預期爆發,同時公司繼續加碼380平臺建設,未來有望超預期爆發,維持公司“增持”評級。

(三)、鐵龍物流:業績築底,特種集裝箱加快轉型

1)投資要點:
作為國內鐵路特種集裝箱唯一運營企業,公司業務資源的稀缺性可為公司帶來壟斷性優勢。未來隨著我國鐵路集裝箱運輸的基礎設施完善,公司液體危險品化工物流和海鐵多式聯運將逐步發力,有10倍以上空間。鐵龍物流當前是前後3年重大拐點,未來看多3年以上發展。此外,目前公司股價處於相對低位,安全邊際較高,建議積極關註。

2)核心內容
鐵路改革尤其是鐵路貨運市場化改革將推進公司特種箱業務發展和全程物流發展:目前鐵路整體運能將從“運力緊張”逐漸過渡到“供需平衡甚至略有富裕”,對此鐵路貨運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大物流”;基於危險品液體化工箱的特箱業務將逐漸獲得“審批松綁”,全程物流發展方向將為鐵路系統的楷模。

鐵道部整合專業物流資產進程加快,鐵龍物流的平臺價值日漸突出:目前鐵總專業物流公司有三個:中鐵集裝箱、中鐵特貨和中鐵快運,其後者在2012年年底分解到各個路局,其他兩者面臨整合機會。按照鐵道部“大物流戰略”和“貨運市場化改革”戰略方向,我們認為鐵道部專業物流資產將整合為一體,成為鐵路物流公司,旗下鐵龍物流的平臺價值日漸突出。

平臺價值凸顯,值得長期看好:我們依然看好鐵總改革中後期公司平臺成為鐵道部專業物流資產整合唯一上市平臺的潛在巨大價值,屆時特箱業務的再次爆發將使得公司進入真正成長軌道。

預計公司14-15年公司EPS分別為0.30和0.34元,對應當前股價為22x14PE,我們依然看好鐵總改革中後期公司平臺成為鐵道部專業物流資產整合唯一上市平臺的潛在巨大價值,屆時特箱業務的再次爆發將使得公司進入真正成長軌道。維持“增持”評級。

(四)、外運發展:跨境電商帶來巨大發展機遇
1)投資要點:

外運發展是國內從事航空貨運代理和速遞業務的領軍企業。其主要業務包括國際航空貨運代理、國內貨運物流以及快件等。公司最大的優勢在於遍布國內及全球的運營網絡。全國擁有4大區域,近百家分、子公司和300多個物流網點,國際上服務範圍已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跨境電商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占據日益重要地位,發展空間巨大,預計到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超過6萬億元。外運發展憑借全球網絡優勢,將極大程度受益於跨境電商發展。

2)核心內容
中外運敦豪穩定增長,未來投資收益穩定:公司過去幾年凈利潤主要來源於與DHL成立的合資快遞公司所貢獻的投資收益。中外運敦豪是中國第一大國際快遞運營商,市場份額為34%。我國國際快遞發展空間巨大,預計未來三年外運敦豪快遞業務為公司貢獻的投資收益將保持10%以上的增長,公司業績增長有保障。

打造貨代電商平臺,提升自身競爭力:公司組建電商團隊,打造貨代物流電商平臺。公司的物流電商平臺將貨代層級扁平化,節約交易成本。目前華北地區國際貨代業務已經全部進入電商平臺。預計公司今年開始將與珠三角地區海關口岸合作,競爭優勢日益顯現。海淘市場高速增長,公司作為跨境電商平臺空間巨大:2012年國內消費者海淘消費規模同比增長117%,遠高於國內網購規模增速。預計未來海淘市場仍將維持高速增長。公司在多個大型城市機場均布有倉儲貨站,同時與海關形成數據對接,實現貨運進出口流程可視化,可有效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整體而言,公司作為跨境電商平臺,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預計公司14-15年EPS分別為0.72和0.98元。當前股價對應19x14PE。考慮到公司遍及海內外的運營網絡,以及跨境電商即將來臨的發展大潮,我們認為公司作為跨境電商平臺將極大程度受益於這一進程,給予公司“增持”評級”。

(五)、農產品:農批市場龍頭,網絡節點持續完善
1)投資要點:

由於公司煤炭業務90%利用鐵路運輸,加上煤炭清洗參配等增值服務,傳統物流業務毛利潤率將逐漸穩定在10%水平,並保持30%以上告訴增長。公司在供應鏈服務上銳意進取,2013年開始供應鏈金融-保理業務發展迅猛,並進一步在電商平臺、供應鏈金融、期貨交割服務等方面蓄勢進取。

2)核心內容:
農批主業逐步進入利潤釋放期,公司業績拐點已現:公司今年業績仍有所下滑。但農批主業仍有顯著增長,廣西和深圳海吉星、部分成熟普通農批市場全面進入業績釋放階段,今年開始非經常性損益影響減弱,農牧公司分立後將不再導致虧損,此外還有部分成熟市場如南昌等還有部分商鋪可以繼續出售,我們認為公司業績拐點基本出現,高成長可期。

線上電商平臺業務逐步形成燎原之勢:公司近年來加大農產品電商平臺建設力度,公司已構建起農產品流通環節的B2B和B2C線上交易平臺。農產品流通交易市場容量巨大,未來農產品交易存在線上線下互聯的趨勢,公司作為農產品線下批發交易的龍頭,有望受益於這一進程。

巨大隱形農批土地價值將逐步顯性化:目前公司在全國擁有自有土地面積達492萬平米,權益面積358萬平米。農批市場、物流中心通常處於較為距離市中心較為偏遠位置,但隨著近年地價的持續攀升,公司土地價值水漲船高,根據深圳市政府規劃,部分農批市場的搬遷或改建,將促進公司農批土地價值逐步顯性化。

預計公司14-15年EPS分別為0.06和0.10元。當前股價對應188x14PE。農批市場是農產品物流體系的樞紐,在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司積極實施“網絡化”發展戰略,在全國20多個城市拓展了30多家批發市場和大宗農產品網上交易市場,,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未來農批市場業務有較大成長空間。維持公司“增持”評級”。
(本文作者供職宏源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72

電視遊戲深度報告:百億市場爆發 得生態系統者得天下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65&page=1&extra=#pid6738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0-15 19:48 編輯

電視遊戲深度報告:百億市場爆發在即 得生態系統者得天下
作者:華中煒、謝晨(作者供職於華創證券)

投資要點


1、隨著主機的解禁,以及智能電視、機頂盒等硬件設備的快速普及,我國電視遊戲行業有望迎來爆發。我們測算,起步於現在幾乎空白的市場,電視遊戲硬件市場規模3 年合計可達300 億(不含水貨),每年軟件市場規模約90 億。

2、我們在研究後,提出有別於市場主流的觀點:電視遊戲廠商中,核心競爭力在於成熟的硬核、重度遊戲生態系統,傳統主機將占據最為主要的市場份額。

傳統主機:以微軟Xbox、索尼PS 系列為代表。傳統主機具備國際市場三十年積累,在存量遊戲、第三方廠商等生態系統要素上具有豐富儲備,雖然國內市場規模可能會受審核、盜版等問題的影響,但依然會占據主要市場份額。我們測算,3 年後擁有主機的家庭將達2300 萬,其中行貨裝機量800 萬臺,對應行貨硬件市場空間327 億,對應每年軟件市場空間65 億。

安卓視頻盒子:以小米盒子、樂視盒子、亞馬遜FireTV 為代表。安卓視頻盒子通過視頻功能積累大量用戶,以增值服務模式開展遊戲業務的商業模式存在機會,但將主要聚焦在規模相對有限的輕度遊戲市場。我們測算,3年後安卓OTT 盒子用戶中,使用電視遊戲功能的用戶將達到5300 萬,對應每年軟件市場空間25 億,其中主要份額來自於安卓視頻盒子,安卓遊戲盒子占比有限。

安卓遊戲盒子:由於安卓遊戲盒子目前僅具有價格優勢,但生態系統、性能上與傳統主機差距較大,故短期市場空間有限。值得註意的是,雲技術的快速發展或許能解決安卓遊戲盒子在性能與生態系統方面的缺陷。我們判斷,隨著雲遊戲的成熟,安卓遊戲盒子長期也存在一定機會,但短期並不具備較強市場競爭力。

3、主要受益標的:
百視通、東方明珠:百視通與微軟合作運營Xbox,東方明珠與索尼合作運營PS。兩者均為SMG 旗下企業,兼具國企背景與市場化機制,並且具有運營商關系、海量媒體資源等優質推廣資源,將較大程度受益於電視遊戲行業爆發。
完美世界(美股):積極布局主機遊戲市場,已為國行Xbox One 研發兩款遊戲《無冬OL》、《明星高爾夫》,且擁有電玩巴士(收購)、口袋巴士(投資)等遊戲媒體,掌握優質媒體資源。
樂視網:安卓智能電視、視頻盒子出貨迅猛,有望領軍休閑、輕度電視遊戲遊戲市場。

一、  電視遊戲行業有望爆發,生態系統是核心競爭要素

電視遊戲在全球是主流遊戲形式,但在我國為政策性藍海市場。目前,隨著國內主機的解禁,以及智能電視、機頂盒等硬件設備的普及,我國電視遊戲行業有望獲得爆發。我們判斷,起
步於現在幾乎空白的市場,電視遊戲的硬件市場規模在 3 年內合計可達 300 億(不含水貨市場),每年軟件市場規模可達 90 億。

(一)  電視遊戲市場概況:生態系統為王
1、  電視遊戲概念簡介
電視遊戲,通常指使用電視屏幕為顯示器,在專用硬件設備上運行的遊戲。因為在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電視遊戲設備多被放置於客廳中,電視遊戲又被稱為家用主機遊戲。電視遊戲的交互方式以遊戲手柄最為廣泛,近年來體感設備帶來的交互方式也廣受歡迎。


2、  電視遊戲遊戲主要特點:定位於硬核、重度市場
電視遊戲在使用時,通常需要專門打開設備。單次的高使用成本,已經自然的篩選出了偏硬核、重度的玩家。在這樣的定位下,主流電視遊戲走向大投入大產出的商業模式。
電視遊戲特征一:面向玩家整塊時間
在使用場景上,電視遊戲傾向占用玩家整塊時間。由於 PC 遊戲同為爭奪玩家整塊時間的遊戲內容,故往往構成最為直接的競爭。而移動遊戲針對玩家碎片化時間,競爭並不直接。



電視遊戲特征二:畫面精美、操作簡便
我們認為,不同的硬件設備遊戲史上實現商業價值最高的遊戲,可以部分代表該平臺所適應的內容。我們選擇了《使命召喚》、《魔獸世界》、《部落戰爭》,分別作為電視遊戲、PC 遊戲
與移動遊戲的代表。
  《使命召喚》:畫面精美(代表同階段最高水平),操作簡單(從而策略性相對低),也相對缺乏玩家互動。
  《魔獸世界》:畫面落後(落後《使命召喚》5-7 年,主要為適應 PC 的碎片化格局,使當時配置較低的 PC 也能順利遊戲),策略性強(從而操作較為複雜),玩家互動性強。
  《部落戰爭》:面對玩家碎片化時間,遊戲內容、操作度都要簡單很多,在遊戲下載包大小上也有巨大差別(僅 50M,《使命召喚》和《魔獸世界》分別為 50G 與 20G)。




電視遊戲特征三:以具有深度的單機遊戲為主
海外電視遊戲,以單機遊戲為主。遊戲內涵豐富,通常需要較長時間通關,但通關之後往往不再使用。按照美國數據,在主機發布 24 個月後,玩家通常購買 6-7 個遊戲。



電視遊戲特征四:高研發成本、高 ARPU 值
從海外經驗看,電視遊戲的研發成本與 ARPU 值都是各遊戲類型中最高的,是大投入大產出的典型代表。主機平均研發成本達到 872 萬美元,周期高達 583 天,團隊規模達到 65 人,遠高於其它遊戲類型。而月 ARPU 值也達到 10.4 美元,也遠高於其它遊戲類型。


3、  傳統主機具備成熟生態系統,將占領主要市場份額

從設備角度,電視遊戲硬件分為專用遊戲設備與非專用遊戲設備,前者包括傳統主機、安卓智能遊戲盒子,後者指安卓視頻盒子。值得註意的是,安卓智能遊戲盒與搭載大量視頻的安卓 OTT 盒子在技術形態上區別不大,主要區別體現在商業模式上。


由於電視遊戲在操作上具有極大的不便捷性(需要專門打開設備),故在全球範圍內,電視遊戲內容都由硬核、重度遊戲把控。而我們判斷,電視遊戲內容核心競爭要素在於生態系統,而非硬件的滲透率。 通過國際市場三十年積累,主機具備成熟的生態系統。這里的生態系統,主要包括海量硬核玩家、大量優質第三方廠商、高媒體關註度三部分。相比而言,安卓盒子缺乏硬核玩家,也缺乏優質第三方廠商。故我們判斷,安卓盒子將獲得更大的用戶基數,但傳統主機將獲取更大規模的市場。
  傳統主機:以 Xbox、PS 系列為代表。通過國際市場三十年積累,在存量遊戲、第三方廠商等生態系統要素上具有豐富儲備,雖然國內市場規模可能會受審核、盜版等問題影響,但依然會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根據我們的測算,3 年後擁有主機的家庭將達到 2300 萬,其中行貨裝機量 800 萬臺,對應行貨硬件市場空間 327 億,對應每年軟件市場空間 65 億。
  安卓視頻盒子:以小米盒子、樂視盒子、亞馬遜 FireTV 為代表。通過視頻功能積累大量用戶,以增值服務模式開展遊戲業務。
我們判斷,相比主機市場,安卓視頻盒子作為非專業設備,且不具備成熟生態系統,用戶端遊戲滲透率較低、遊戲使用頻次較低,內容端高盈利能力的硬核、重度遊戲儲備較少。故我們認為,安卓視頻盒子的商業模式存在機會,但將主要聚焦在盈利能力較低的輕度遊戲市場。
我們測算,3 年後安卓盒子用戶中,使用過電視遊戲的用戶將達到 5300 萬,對應每年軟件市場空間 25 億,其中主要份額為安卓視頻盒子。
安卓遊戲盒子:由於安卓遊戲盒子目前僅具有價格優勢,但生態系統、性能上與傳統主機差距較大。但值得註意的是,雲遊戲技術的快速發展或許能解決安卓遊戲盒子在性能和生態系統方面的缺陷。我們判斷,在長期,隨著雲遊戲的成熟,安卓遊戲盒子也存在一定機會,但是短期並不具備較強競爭力。
海外的情況證實了我們的觀點,安卓視頻盒子具有巨大的裝機量,但遊戲市場份額較小,而第八代主機銷量遠超市場預期,帶動資本市場相關標的大幅上漲。由於第八代主機最主要的兩家硬件廠商索尼與微軟的主營業務都不是主機,所以在資本市場主要表現為第三方軟件開發商的股價上漲。



(二)  電視遊戲是全球主流遊戲形式,但在國內屬於政策性藍海市場 近年全球電視遊戲市場規模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包括:1、每一代主機發售周期末期的自然下降;2、移動遊戲的沖擊。但即便如此,電視遊戲依然為全球市場規模最大的遊戲形式。


在美國,主機具有巨大的家庭滲透率,2012 年第七代主機家庭滲透率高達 56%,即平均每2個家庭就有一個家庭擁有主機。



(三)  海外電視遊戲硬件廠商核心商業模式是軟件
海外電視遊戲硬件廠商為三寡頭態勢,分別為微軟、索尼、任天堂。對於硬件商,商業模式包括軟件、硬件、第一方遊戲與在線服務。
  軟件:核心商業模式,主機廠商對在本平臺所有發售軟件進行分成。
  硬件:前期平價甚至虧損鋪量,後期盈利。
  第一方遊戲:即硬件廠商自行研發的遊戲(如微軟研發的《光環》即為微軟 Xbox 平臺第一方遊戲),利用硬件渠道優勢,往往有較好的銷量。
  在線服務:提供對戰及視頻服務,較為成功的是微軟的 Xbox Live。


1、  軟件商業模式與產業鏈:硬件廠商處於平臺地位
軟件商業模式中的主要參與方包括硬件廠商、遊戲發行商、遊戲開發商與渠道分銷商。
  硬件廠商:處於平臺地位,對所有在平臺上發售的遊戲進行 10-12%的分成。在產業鏈的分成闡述中,只有這個分成是合同約定數據,而其他參與方的分成均為經驗數據。
  遊戲發行商:海外主機產業鏈中的發行商地位與國內頁遊、手遊有重要區別。在主機產業鏈中,通常發行商負責投資遊戲、決定遊戲主要形態、遊戲宣傳、對接渠道,處於遊戲制作的核心環節。通常分成 45-55%。 (遊戲發行商雖然可以獲得 45%-55%的分成,但需要承擔產品失敗的風險,也要承擔研發宣傳等成本。但硬件廠商的分成雖然低,但穩定性強,而且基本是純利潤。)
  遊戲開發商:通常海外遊戲開發商不決定遊戲的主要形態,也不擁有作品版權,在一定程度上,比較接近於發行商的外包服務商。雖然也存在開發商自行開發之後尋求發行商的案例,但比例不大,通常分成 10-20%。
  渠道商:包括實體渠道商與數字渠道商,目前在海外,由於下載單款主機遊戲需要 4-6小時,故實體渠道商依然為主流,但數字渠道正在快速崛起。目前渠道通常分成 10-20%。


2、  硬件商業模式與產業鏈:先虧本後盈利的商業模式
數量龐大的玩家會刺激軟件廠商開發軟件,而豐富的軟件數量會吸引玩家購買硬件。因此,電視遊戲軟件與硬件存在強烈的正反饋。所以在海外,發售初期硬件廠商為了促成後續的正向反饋,往往平價甚至虧本銷售硬件,但後期再考慮硬件盈利。

例如 2006 年 PS3 發售時,每臺 PS3 約虧本 300 美元,直到 3 年左右才達到大致的盈虧平衡。 但對於最新的第八代主機,硬件廠商情況有所改善。Xbox One、PS4 在 2013 年底發售時就已經實現了毛利。在現在,隨著摩爾定律的作用,成本有所下降,毛利已經得到擴大。


(四)  國內電視遊戲市場空間測算
我們對國內電視遊戲的軟硬件市場進行了簡單的測算。
核心假設:
  家庭基數:在技術上,擁有寬帶並非擁有主機、安卓盒子的先決條件。但考慮到中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均衡性,且最新的主機、安卓盒子均存在大量聯網功能,故我們以寬帶家庭數量作為基數,代替總家庭數進行測算。
  電視遊戲滲透率:我們假設購買主機的家庭全部為電視遊戲滲透家庭,但對購買安卓盒子的家庭,我們只測算使用過電視遊戲的部分家庭。
  行貨份額:由於目前行貨與水貨的價差達到 1000 元左右,我們保守估計行貨份額為 30%,未來若行貨與水貨價格差距縮小,則有極大上升空間。
  單臺主機軟件銷量:主要依據為海外數據。
  安卓遊戲付費率:參考了手機遊戲 5%-10%的付費率。
  安卓遊戲 ARPU:由於安卓遊戲普遍為輕度遊戲,且存在使用頻次較低的問題,故我們參考了手機單機遊戲的 ARPU 值進行測算。


二、  生態系統為王:從主機遊戲發展史,看傳統主機與安卓遊戲盒之爭

根據主機遊戲發展史,我們得出結論:完備而成熟的電視遊戲生態系統,是電視遊戲硬件廠商的主要壁壘,而新進入者,必須同時具備價格、性能、第三方支持三大優勢,才有望獲得突破。在這種邏輯下,在雲遊戲成熟之前,傳統主機將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其本質原因在於,新進廠家的核心問題在於解決搭建生態系統的死循環:1、產品發售時,由於缺少遊戲,無法吸引消費者購買;2、由於缺少消費者購買,導致缺少開發第三方遊戲的廠家。 而為了解決死循環的問題,必須擁有價格優勢(在內容有劣勢的情況下說服消費者購買)、性能優勢(具備良好的硬核、重度遊戲體驗)、一定的第三方支持(具備一定的內容),才能吸引大量硬核、重度的玩家。

由此我們判斷,在以遊戲功能為主的電視遊戲硬件設備中,主機將占據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而安卓遊戲盒目前只具備價格優勢,而在性能和第三方支持上全面落後,將難以搭建成熟生態系統,其中第三方支持是難點中的難點。

(一)  主機發展史:巨頭的戰爭
自 1975 年第一臺主機雅達利 Pong 誕生以來,目前主機已經誕生了八代,每一代主機在性能上都有較大的進步。但其中,真正進入並獲得成功的廠商只有 5 家,即雅達利、任天堂、世嘉、索尼、微軟。其中世嘉的持續時間較為短暫,我們不做過多討論。


1、  雅達利:先發優勢迅速成功,但因缺乏遊戲品控,迅速潰敗
雅達利因做出第一款主機,迅速占領藍海市場,但因為采用過於開放的平臺戰略,缺乏質量控制,導致大量低質第三方遊戲充斥市場。消費者迅速失去對主機的信心,主機市場規模在短短兩年下降 97%。
在雅達利之後,主機生態系統走向封閉,而歷史也證明,面對挑剔的受眾,適度的封閉遠勝於開放。


2、  任天堂:全封閉系統,使主機起死回生
吸取了雅達利過於開放的生態系統的教訓後,任天堂打造了一個完全封閉的電視遊戲生態系統。
  大環境:主機重新歸於藍海,但面臨消費者的不信任。
  價格:當時主機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街機,主機以較低的價格實現了主流街機的效果,獲得了價格優勢。
  性能:此時主機的競爭對手是街機,能夠在家中玩就是性能上的突破。
  第三方支持:早期街機大廠除 SEGA 外基本都加入了 FC,包括 HUDSON、NAMCO、KONAMI、TAITO、JALECO、CAPCOM,並且在數量限制和卡帶生產上享有特權。
  其它:為了嚴格控制質量,並且獲取最高利潤,任天堂完整把控全產業鏈,進行極為嚴格的遊戲質量審核,並且包攬卡帶的制造、批發等環節。



3、  索尼:抓住 CD 替換卡帶的硬件升級機遇
面對任天堂全封閉的生態系統,以及對競爭對手的嚴厲打壓,日本嘗試進入主機廠商的公司都先後失敗。雖然只有任天堂一家獨大,但主機已成為紅海市場。

最後只有索尼,抓住任天堂在 CD 替換卡帶的硬件升級的潮流時的戰略失誤,一舉躋身市場。
  大環境:1、任天堂在主機市場一家獨大;2、技術變革。遊戲存儲上,CD 興起,代替卡帶(單盤 CD 遊戲容量大於卡帶;CD 生產周期約 1 周,卡帶生產周期約 2 個月;CD生產成本小於卡帶);3、任天堂戰略失誤,為了嚴格控制廠家,依然使用卡帶(任天堂擁有成熟卡帶的制造能力)。
  價格:索尼 PS 使用 CD,單盤遊戲價格 5800 日元,而卡帶通常售價超過 1 萬。
  性能:畫質超過任天堂同時代的 SS,僅比任天堂 2 年後推出的 N64 略差。
  第三方支持:以低授權費用、低審核標準拉攏第三方廠商;以經費支持第三方軟件廠商開發遊戲;成功拉攏 SQUARE 和ENIX,分別發布國民級遊戲《最終幻想 7》與《勇者鬥惡龍 7》。
  其它:索尼集團擁有極為強大的消費電子硬件制造能力;索尼集團擁有大量的的便利店、音樂店等配送渠道網絡。


4、  微軟主機發展史: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生態系統

微軟的發展最為典型,在沒有出現行業性變革的情況下,微軟強行進入主機遊戲市場。為了解決主機遊戲生態圈死循環的問題,微軟在消費者端和開發商端兩頭補貼數十億美元,遊戲史稱“金元政策”。

而微軟的優勢並不僅僅體現為雄厚的資金實力,巨大的號召力以及 Windows 系統成熟的生態圈都為微軟的成功提供了保障。Xbox 采用了類 PC 的架構,使得大量 PC 遊戲可以低成本的轉制為 Xbox 遊戲。我們可以認為,微軟為生態系統耗資數十億美元,而如果是其它廠商,打造生態系統的代價將更為高昂。
  大環境:整體市場為任天堂與索尼兩者控制,但任天堂遊戲偏休閑,微軟主要競爭對手是索尼的 PS 系列。
  價格:Xbox 360 售價僅 299 美元,而一年後推出的 PS3 為 399 美元。低售價來自於微軟的補貼,每售出一臺 Xbox 360,微軟硬件業務虧損 125 美元。在 2005 年,Xbox 發售當年,微軟硬件部門虧損達 3.9 億美元。
  性能:Xbox 360 與一年後推出的 PS3 性能差異不大,在摩爾定律同樣奏效的主機行業,可以認為是性能優勢。
  第三方支持:美國方面,微軟憑借強大的號召力和高額研發補貼,把控住所有大廠;日本方面,由於日本處於經濟危機,也扶持了一批第三方廠商;收購遊戲廠商 Bungie,將《光環 3》打造為美國國民級遊戲。
  其它:微軟研發的 Xbox 采用了類 PC 的 Windows 架構,使得大量遊戲可以從 PC 版較低成本的轉制為 Xbox 版,極大的減少了第三方開發商的開發成本;由於微軟 Xbox 360發售過於急促,沒有處理好被稱為“三紅”的質量問題,僅售後換機一項,就被迫耗費十億美元,但因此喪失信心的消費者,很多都選擇了索尼 PS 系列。



(二)  安卓遊戲盒子難以搭建成熟遊戲生態系統

自安卓系統逐漸強勢之後,海外有多家企業希望通過搭載安卓系統的遊戲盒子,進軍電視遊戲市場,但均告失敗。究其本質,在於安卓盒子只擁有價格優勢,在性能和第三方支持上均有較大差距。我們也總結了海外安卓遊戲盒子失敗的原因,可以看到,缺乏第三方支持是共同原因。



安卓遊戲盒子僅僅具有價格優勢,在性能、第三方支持上距離主機差距巨大,尚不符合我們總結的“性能、價格、第三方支持”三大優勢的定律。
  價格:安卓遊戲盒子具有巨大的價格優勢,通常為主機的 1/5-1/3,主要原因包括,第一、較低的性能保障了較低的硬件價格;第二、免費的安卓系統節省了操作系統成本。
  性能:移動端芯片的發展較桌面端迅速,但目前尚有較大差距。我們判斷,性能是目前制約安卓遊戲盒子難以搭建硬核、重度遊戲生態圈的重要原因,但絕非首要因素。未來隨著移動端芯片與桌面端芯片性能走向接近,安卓遊戲盒子生態圈搭建難度將有所下降,但不會產生質變。
  第三方支持:缺乏第三方支持是安卓遊戲盒子最大的短板。“缺乏遊戲——無人購買——無人開發”的死循環依舊沒有解決。

歷史上企圖進入電視遊戲市場的廠家眾多,多數失敗在第三方支持上。其實安卓遊戲盒子唯一的新模式在於,可以將海量手機遊戲轉制為安卓遊戲。但是,就如同我們之前的分析,電視遊戲的媒介特性,就決定了必然以硬核、重度遊戲為主,而目前的移動遊戲生態圈中,是以休閑、輕度遊戲為主的,移動遊戲中最為重度的遊戲,距離主機的硬核程度也相差甚遠。

故我們判斷,缺乏第三方支持的安卓遊戲盒子,將無法構建成熟的生態圈。




我們梳理了海外安卓遊戲盒子的不足之處,也發現第三方支持的匱乏是其共同之處。



以華為 TRON 盒為例,其發布的遊戲產品,多為網頁遊戲、手機遊戲轉制版,難以適應 TV屏。而所有的遊戲,都需要與開發方商務溝通,成本較高。


(三)  雲遊戲:前景光明,爆發尚待時日

雲遊戲作為電視遊戲領域革命性的技術,有望給安卓遊戲盒子帶來逆襲的機會。但目前從全球來看,雲遊戲平臺均以失敗告終,其原因包括技術因素與商業模式因素。而我們判斷,其中技術因素是主要原因。

我們認為,在長期,隨著雲遊戲的成熟,安卓遊戲盒子也存在一定機會,但是短期並不具備較強競爭力。而目前的中國,雲遊戲將至少面臨 3 年的空白期。

1、  雲遊戲:擺脫對硬件的依賴
雲遊戲,是以雲計算為基礎的遊戲方式,在雲遊戲的運行模式下,所有遊戲都在服務器端運行,並將渲染完畢後的遊戲畫面壓縮後通過網絡傳送給用戶。在客戶端,用戶的遊戲設備不需要任何高端處理器和顯卡,只需要基本的視頻解壓能力就可以了。
  優勢 1:打破平臺硬件界限,可以在安卓主機上可以運行主機、PC 遊戲。可以使安卓
遊戲硬件滲透進主機遊戲生態系統。
  優勢 2:玩家不用下載遊戲,也不用購買實體遊戲。在帶寬、服務器費用足夠低之後,
將獲得價格優勢。


2、  Onlive 之殤:是技術,不是商業模式

Onlive 於 2009 年在美國成立,為全球首家雲遊戲平臺,由於經營不善於 2012 年申請破產,其運營期間最高在線人數僅 1800 人。
Onlive 的失敗,包括技術和商業模式兩方面因素。而我們判斷,其中技術是主要因素,商業模式從屬於技術因素。
  技術因素:
1、 美國網速過低,大型遊戲卡頓嚴重,體驗極差。
2、 服務器要求過高,雖然最高在線人數僅 1800 人,但每月服務器費用高達 500 萬美元。
  商業模式因素:
1、 斥巨資免費發放 OnLive 主機,希望獲得大量用戶。但是免費獲得主機的用戶質量太低,使用頻率過低。
2、 營銷和推廣上,主要針對硬核玩家。但硬核玩家對畫面的清晰度、流暢度要求極高,超出 Onlive 的技術能力。
3、 缺乏熱門大作,多數為冷門、過時遊戲。

就 Onlive 到底失敗在技術還是商業模式,有過大量的爭論。但我們判斷,Onlive 在商業模式上,采用虧本銷售硬件、針對核心玩家營銷,是符合電視遊戲產業規律的,因為在電視遊戲領域,只有擁有海量硬核、重度玩家,才能實現較高的商業價值。 Onlive 的商業模式的錯誤,在於在錯誤的時間,選擇了“正確”的商業模式。如果 Onlive采用符合技術水平的商業模式,轉向以休閑用戶為主的戰略,也無法實現較高的商業價值。

3、  中國雲遊戲的爆發,還需要耐心等待
我們判斷,雖然面臨網速等技術瓶頸,但中國的雲遊戲市場必然有爆發的一天,只是爆發時點還需要耐心等待,短期不具備較強的競爭力。由於中國目前網速尚低於美國 2009 年水平,故我們判斷雲遊戲的等待期可能有 3 年以上。



(四)  電視遊戲的生長路徑:軟硬件銷量高峰在發布後的 3-4 年

從電視遊戲的生長路徑看,由於歷代主機很多不兼容,故每一代主機都需要搭建一次生態系統。在發售早期,由於內容稀少,即使平價乃至虧本銷售硬件,銷量依然較少。但隨著第三方開發商的跟進,遊戲內容逐漸豐富,銷量將逐漸走向高峰。從歷史經驗看,無論硬件還是軟件,第 3-4 年將是銷量高峰。


這種規律背後的原因在於,在主機發布的初期,第三方廠商沒有為新一代的主機開發遊戲的動力。


三、  體驗為王:從主機與 PC 遊戲競爭史,看專用與非專用設備之爭

從主機與 PC 遊戲的競爭史來看,當主機與 PC 遊戲內容趨同時,主機以其卓越的遊戲體驗占據壓倒性優勢;而 PC 遊戲的兩次爆發,都不是來自滲透率、性價比的改變,而是在於內容的差異化競爭。

我們認為,由於電視遊戲面向最為硬核、重度的玩家,對內容的要求相應也是最高的,非專業設備的滲透率只是基礎條件,並非決定性因素。遊戲內容的體驗好壞,才是決定勝負的核心。

由此我們判斷,由於主機已經在硬核、重度遊戲內容上具備成熟的生態圈,安卓視頻盒子的生態圈存在玩家質量低(輕度玩家為主)、使用頻次低的現象,故其機會主要體現在休閑、輕度遊戲市場。而電視遊戲作為最為重度與專業的遊戲載體,休閑輕度遊戲市場空間將相對小於硬核重度遊戲市場。

(一)  安卓視頻盒子的遊戲生態圈戰略:以家庭滲透率帶動第三方開發商
安卓視頻盒子憑借豐富的視頻內容資源積累用戶量,完成生態圈戰略中用戶端的累積,藉此吸引第三方開發商。我們可以認為,這種依靠非遊戲功能撬動整個生態圈的模式,可以認為是“PC 模式”的翻版。


(二)  PC 遊戲成長史:以性價比與滲透率為基礎,成功的差異化引爆市場
通過對 PC 遊戲成長史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PC 遊戲市場規模的增長有兩股力量共同作用:1、PC 硬件相對於主機性價比提高、PC 硬件的家庭滲透率的提高;2、PC 遊戲內容差異化的實現。而我們判斷,內容差異化是其中的核心動力。

在與 PC 遊戲 30 年的競爭中,雖然逐漸喪失價格優勢,但美國主機遊戲產業並未受到大的影響,家庭滲透率始終在穩步上升。其主要原因在於主機遊戲牢固的硬核、重度遊戲生態圈。



1985 年至今,PC 硬件的性價比逐漸提高,美國 PC 家庭滲透率、美國互聯網普及率也在逐步提高,但 PC 遊戲的發展呈現斷崖式上升,究其原因,在於面臨主機遊戲的生態系統,PC遊戲只能通過差異化生存與發展。



第 1 階段(PC 遊戲誕生-1993):從圖表 34 我們可以看到,由於 PC 的低普及率、高價格、完全與主機趨同的內容,PC 遊戲完全被主機遊戲所壓制,市場規模約為主機市場規模的 1/10.

第 2 階段(1993-2005),以 RTS 為代表的差異化內容出現:1993 年,第一款即時戰略遊戲(RTS)《沙丘 2》誕生,揭開了 RTS 遊戲發展的序幕。由於 RTS 依賴鍵盤和鼠標操作,無法使用手柄,故 RTS 遊戲成為單機遊戲中,PC 獨占遊戲的主要代表。
我們可以看到,1993-2005 的 PC 熱銷單機遊戲中,RTS 占了很大比重,譬如大家熟知的 RTS遊戲《紅色警戒》《星際爭霸》、《魔獸爭霸》,均誕生於這個時期。而這個時期的非 RTS 的PC 遊戲中,主機上體驗不佳的遊戲也有一定比例。

我們可以看到,第 2 階段 PC 熱銷單機遊戲數量大幅上升,市場規模雖仍然遠小於主機,但有所拉近,市場規模約為主機市場規模的 1/5。



第 3 階段(2005-2014),以網絡遊戲為代表的差異化內容出現:2004 年 12 月,《魔獸世界》誕生,作為歐美第一款成功的網絡遊戲,帶動歐美網絡遊戲市場潮流。PC 遊戲得到第二次大幅發展,至 2013 年,PC 遊戲市場規模已經相當於主機遊戲 2/3。


(三)  智能電視、智能機頂盒主要集中於輕度遊戲市場

目前,智能電視的激活率較低,而智能電視、智能機頂盒中的玩家滲透率也較低。而目前智能機頂盒“手柄+遊戲設備+電視”的操控體驗,無法形成差異化體驗。故我們判斷,智能電視、智能機頂盒的主要市場機會在於輕度遊戲市場。


而從海信電視遊戲年度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目前智能電視的遊戲市場雖然發展迅速,但用戶活躍度並不高,且遊戲依然集中在輕度遊戲領域。


四、  其它商業模式:第一方遊戲、在線服務


(一)  第一方遊戲:渠道優勢凸顯
第一方遊戲,即主機硬件商研發的遊戲,通常為自有平臺獨占遊戲。憑借主機硬件商的渠道優勢,第一方往往具有較好的表現。


而憑借渠道優勢,微軟、索尼、任天堂也紛紛躋身全球前十大遊戲發行商。


(二)  在線服務:潛力巨大的增值服務
隨著網絡的普及,本世紀初硬件廠商紛紛增加在線服務功能,其中最為成功的是微軟的 Xbox Live。
Xbox   Live 是 Xbox 專用的多用戶在線對戰平臺,由微軟公司所開發、管理,玩家也可以在平臺上付費下載電影、電視、小遊戲。
  截止 2013 年,Xbox   Live 用戶數達到 4600 萬,營業收入突破 10 億美元,毛利率據估計約 65%,其年銷售額增長率穩定在 15%-25%之間。
  每人每月花在 Xbox Live 網絡服務上的時間平均超過 40 小時。
  42%的金會員每天都會使用 Xbox Live 觀看一個小時的電視或電影。
  2012 年第四季度,在用戶觀看視頻時的設備選擇上,Xbox 的比例達到 8%。



附錄一:主機市場的主要障礙——盜版與審查

主機雖然入華,但是依然面臨兩大挑戰,即盜版與審查。經過研究,我們認為盜版因素不用過分擔心,但審查力度將極大程度決定主機市場規模。
(一)  盜版研究:主機盜版成本較高,盜版行為或低於預期
市場通常認為,由於新一代主機具有較高的反盜版技術,預期在 3 年之內將不會有破解版。而且我們的研究表明,對用戶而言,主機盜版成本遠高於 PC,故我們認為盜版因素會降低行貨的比重,但不會對行貨的軟件市場規模產生影響。


我們也可以看到,盜版問題在海外也同樣存在,因為盜版因素,同樣遊戲的 PC 版銷量往往遠小於主機板。


(二)  審查研究:審查力度有所放松,後續值得觀望
從引進主機遊戲審查程序上看,審查力度較之前有所放松。但我們認為,審查力度對國內主機市場的影響,依然有待觀望。


附錄二:部分數據列表

(來自華創證券)

48.1.png (20.06 KB, 下載次數: 0)

48.1.p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041

奧巴馬:埃博拉在美爆發風險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495

美國總統奧巴馬周三表示,如果全面實施適當保護措施,埃博拉疫情在美國廣泛蔓延的風險非常低。

奧巴馬發表上述講話之際,美國已發現三例在境內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患(第一例已死亡)。目前美國公共衛生官員正在尋找第二位被證實感染埃博拉病毒的護士在發病前同她一起乘坐一架飛機的132名乘客。

第二個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美國醫護人員在出現癥狀一天前曾搭乘商業飛機在美國國內旅行的新聞傳出後,奧巴馬星期三取消了出差計劃,召開緊急內閣會議。

奧巴馬周三在關於埃博拉的內閣會議上講話時提出成立一支聯邦緊急醫療隊,立即部署到診斷出埃博拉病毒病例的醫院,確保采取預防措施。他說:“我們要確保這樣的事情不重複發生,而且我們在以更積極的方式監測、監督、監察在達拉斯起初究竟發生了什麽,一定要把得到的教訓傳播到全國各地的醫院和診所。”

新增埃博拉病例暴露美國應對機制缺陷

美國政府官員們15日警告說,未來幾天達拉斯可能會出現更多埃博拉病例,之前德克薩斯州官員表示,該州一家醫院第二名護工確診感染該病毒。

此前,達拉斯一家醫院出現了第二名護士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情況,而且這名護士在出現埃博拉病狀的前一天,曾乘坐商業航班。

29歲的護士安貝爾·喬伊·文森(Amber Joy Vinson)是照看埃博拉患者托馬斯·埃里克·鄧肯(Thomas Eric Duncan)的團隊成員。鄧肯於9月28日入院,並被隔離。聯邦衛生官員表示,文森周一登上了邊疆航空(Frontier Airlines)從克利夫蘭飛往達拉斯-沃思堡機場(Dallas-Fort Worth)的1143航班,她當時不應該乘坐商業航班。

一名官員表示,文森在登機前曾給聯邦衛生官員打電話,報告稱自己體溫略高,但她獲準乘坐飛機。

在德克薩斯長老會醫院(Texas Health Presbyterian Hospital)醫治鄧肯的10天期間,有將近100名醫生、護士及助手參與,醫護人員中出現第二例感染病例並不出人意料。數日來,聯邦衛生官員警告稱,除了第一名確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護士妮娜·範(Nina Pham)之外,還有可能出現其他病例。

奧朗德:歐美領導人同意對埃博拉實施更嚴格管控

法國總統奧朗德周四表示,他已經與美國總統奧巴馬、以及英國、意大利和德國領導人討論並達成了一致,同意對埃博拉進行更嚴格的管控。

“我們同意,我們必須加強管控,明天開始將會對幾內亞和法國之間的空中運輸實施管制。”奧朗德說。

奧朗德表示,歐美領導人同意,他們將采取措施來檢查來自埃博拉病毒感染國家的人。他強調,一定要有更強有力的國際“動員”來抗擊病毒。

_78247060_ebola_cases_outside_africa_624_v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75

智能卡芯片:市場爆發在即,受益滬港通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66&extra=page%3D1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0-23 15:49 編輯

智能卡芯片:市場爆發在即,受益滬港通
作者:董和孟、林榮彥

投資建議
中國在芯片設計行業份額仍低,智能卡是為數不多由中國廠商占據主導地位的領域。市場面臨金融 IC 卡和 NFC 帶來的 TAM 倍增
的機會,以及軍品芯片國產化、可信計算、汽車電子等帶來的市場機會。行業六家公司中有三家 A 股,兩家港股(其中一家為控
股公司),H 股公司將受益於滬港通帶來的投資價值重估。
理由
1) 中國芯片設計行業仍弱小,智能卡芯片建立起區域優勢。中國 2013 年芯片設計收入約 60 億美元,僅占全球總產值的 7%;
在智能卡領域,早期的訂單多來自於國家部委和運營商,一定程度上的市場保護帶來了中國廠商的區域優勢。
2) 金融帶來行業市場規模倍增的機會,國產化啟動邊際需求巨大。傳統智能卡市場約 25 億元市場,而金融 IC 卡芯片將帶來
每年 30 億元以上的市場空間,中國企業份額從零起步,邊際收益空間巨大。同時 Apple  Pay 的推廣有望使 NFC 支付重新
加速。
3) 多點開花,長期增長動力充足。除了傳統的身份認證類卡和即將啟動國產化的金融 IC 卡,中國正在進行的軍品芯片國產
化、可信計算以及汽車電子等將給行業帶來充足的增長機會。
4) A/H 股均有標的,H 股受益於滬港通。整個行業只有六家公司,A/H 股分別有三家和兩家上市公司,A 股平均交易在 38x
2015 年 PE,較電子行業有 44%估值溢價,vs.港股上海複旦的16x,我們認為滬港通將有助於對其投資價值的重估。

盈利預測與估值
行業整體處於高速增長階段,我們覆蓋的標的中,2014-16 年收入和凈利潤複合增速分別為:同方國芯 34%/41%,國民技術
42%/78%,上海複旦 28%/38%。 同方國芯短期/中期/長期分別受益於金融芯片/FPGA 軍品芯片/物聯網的邏輯清晰,首次覆蓋,推薦買入。首次覆蓋國民技術,公司受益於金融 IC 卡和 NFC 啟動,推薦。重申對上海複旦的推薦評級。

風險
1)金融 IC 卡國產芯片在銀行推廣慢於預期;2)半導體行業景氣下行。
行業前景:近期 IC 芯片國產;中長期軍品/汽車/可信計算 傳統智能卡行業規模在 25 億元左右,步入平穩期 傳統芯片卡以身份認證為核心,市場容量有限;中國的芯片卡市場之前以身份認證為中心,公安部 2004 年啟動二代身份證(芯片卡)的換代更新工作,加上人社部的社保卡,帶來行業的最初訂單。政務市場帶動了智能卡芯片行業的發端,後來陸續有居民健康卡、市民卡等的需求。
政府之外,運營商是另外一個大的需求方,中國每年 SIM 卡的發卡量近十億張,這兩個領域加上校園卡、交通卡,構成了傳統芯片卡行業的主要需求。根據我們測算,整個行業每年的市場規模僅約 25 億元。而除了居民健康卡等領域仍有增長之外,整個行業的規模已經步入平穩期。



金融需求帶來 TAM 倍增的機會
芯片卡市場滲透率空間。Visa 預計全球 70%的銀行卡欺詐來自於磁條卡。目前全球 EMV遷移率最高的區域是西歐(80.7%),除美國之外的歐洲(49.2%),而持卡人數和數量最高的中國和美國則滲透率仍然很低,中國經過 2012 年以來國有銀行的規模發卡,EMV遷移比率達到 13%,而美國則僅有 4%,因此整個市場仍然處於發展的成長期,中長期的市場空間很大。


中國支付環境已經具備續 5 年的市場機會,每年市場規模超過 30 億元。盡管整體滲透率仍然不高,但是中國的支付環境即 POS 機改造已經初見成果,大多數的 POS 機支持芯片卡刷卡。在經歷了兩年的規模發卡之後,市場開始疑慮未來發卡量是否能夠持續增長,我們對中國借記卡以及信用卡分別進行分析,認為借記卡 IC 發卡量將從 2013 年的2.6 億張增長到 2018 年的 8.8 億張,信用卡則有望從 8800 萬張增長到 3.9 億張,整體發卡量年均增速為 30%。


金融 IC 卡之外的增長動力
近場支付 NFC。Apple Pay 將強力帶動移動支付的風潮,國內推廣處於風口浪尖;由於缺乏足夠強力第三方的推動,中國 NFC 手機應用局限在區域性封閉性的應用,比如公交地鐵、單位門禁等領域,因此在國內推廣很慢,甚至出現小米 3 有 NFC 功能,而小米 4 因為 NFC 實際用途不廣而移除 NFC 模塊的情況。我們認為 Apple Pay 將帶來 NFC尤其是硬件為基礎的應用的爆發,它摒棄了之前類似“手機錢包”一樣的定位,直接將商戶與用戶結合起來,自己只通過 touch  ID 和 Passbook 負責交易的安全性。蘋果將建立起 NFC 一個簡單易用並且安全的應用生態,我們認為國內 NFC 領域的真正增長即將出現,在硬件領域,SWP 類型的 NFC 支付將使卡商受益,而在手機硬件端,芯片、磁片、天線廠商以及指紋識別環節將受益, FPGA 以及軍用特種芯片。集成電路因其技術進步快、開發難度大,中國與國外先進國家的差距巨大。

軍用芯片相對民用芯片的特點:
1)芯片對於環境耐受度要更高,軍品使用環境多變,決定了芯片對於溫度、濕度、耐久性以及省電特性等的要求更高;
2)軍品的認證周期更長,由於軍品要求的精確度高容錯率低,並且不像消費電子需要頻繁的升級換代,因此軍品對於產品安全可靠及性能的認證時間更長,一旦獲得相應資質則可以持續數年供貨。出於信息安全的考量,中國正積極推進軍用芯片國產化替代,我們認為中國廠商有望從中國 80 億元的 FPGA 以及數百億元的軍用芯片市場獲利。
可信計算。經過十余年醞釀,可信計算成為 Windows 8 的重要特性,Win8 首次支持硬件 UEFI BIOS(可信啟動機制,由可信計算芯片支撐),並且首次在操縱系統中原生支持 SED,這就意味著 Win8 將軟件密鑰遷移到硬件密鑰,大大增強了安全性同時降低了系統承載壓力。對於可信計算推廣而言,一方面是在更多的設備商安裝可信計算芯片,另一方面是對安裝芯片的設備找到更優更廣泛的應用途徑。根據 TCG 統計,全球目前
有超過 6 億臺設備安裝了可信計算芯片,有了較大的用戶基礎,我們認為下一步將開始有相關的應用出現,應用的更加豐富反過來又會促進可信計算的推廣。中國推出了自主標準的可信計算方案,在日益強調信息安全的今天,可信計算芯片市場將在多年醞釀之後真正啟動。

競爭格局:同方國芯戰略卡位最優
傳統芯片卡當中,身份證卡和社保卡需求完全來自政府采購,公交卡及校園卡面向公共部門事業單位,只有手機 SIM 卡市場化程度較高,但是競爭激烈產品單價低。整個行業的格局較為穩定。我們認為當前金融 IC 芯片國產在即,各家芯片卡企業都在迎接增長契機的階段,公司將出現分化。我們對行業內六家公司優劣勢和前景做排序並分析如下:

同方國芯(002049.SZ):卡位最優,首推標的。同方國芯的優勢表現在:1)傳統卡片的布局最廣,業績有保證;公司 SIM 卡出貨量第一,身份證卡占 1/4 份額,社保卡僅次於華大,居民健康卡占據一半以上份額。2)金融 IC 卡首個通過雙界面芯片認證,市場拓展領先競爭對手。3)軍品芯片國內領先,屬於優質稀缺標的;公司 FPGA 和特種芯片已經起步,與國際領先水平接近的過程就是營收持續受益的階段。不利因素:傳統石英晶體業務拖累公司業績。

上海複旦(1385.HK):技術優勢,垂直一體化。上海複旦的優勢表現在:1)公司在射頻和存儲領域均領先,而這兩個因素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金融 IC 卡的技術指標。2)垂直一體化,子公司上海華嶺(新三板上市,430139)負責公司芯片的測試,有效提升效率。3)NFC 在上海地區推廣較好。不利因素:電表芯片以及存儲業務壓力較大。

中國華大:產品技術指標領先,政府采購優勢。港股中國電子(0085.HK)的控股資產,華大的優勢表現在:1)政府采購的長期贏家,在身份證卡與社保卡上均占據最大份額。2)母公司豐富的芯片及其它資產,未來資本運作空間大。不利因素:之前業務市場化程度低。

國民技術(300077.SZ):移動支付推動者。國民技術的優勢表現在:1)與銀行關系較為密切;公司 U-Key 芯片市占率第一,熟悉銀行金融機具的招標。2)移動支付早期的自下而上的推動者;公司是 2.4G 標準 SIM 全卡方案的主要推動者之一,有在區域內建立移動支付體系的成熟經驗。3)可信計算唯一龍頭;公司可信計算芯片 2008 年實現規模出貨,受益於中國對信息安全的日益重視。不利因素:沒有參與過社保卡以及身份證等卡片類業務。

上海華虹:制造領域優勢。上海華虹是中國電子的二級企業,與華大類似,其業務集中於傳統的社保卡、身份證卡以及 U-Key 等。其關聯方華虹半導體是國內重要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

大唐電信(600198.SH):集團公司,智能卡弱勢。集成電路設計業務主要集中於手機3G/4G 芯片(聯芯科技),公司較晚通過金融 IC 卡認證,並且首款通過認證的芯片僅為接觸式,智能卡領域在公司整體業務格局中占比不高。



受益滬港通:芯片設計在港股的價值重估
半導體行業 A 股的 2015 年估值中樞在 38X PE,較 A 股電子行業整體估值水平有 44%的溢價,並且保持在這一較高水平上。H 股 5 家主要的半導體公司 2015 年估值中樞在16X,較電子行業估值溢價不明顯,絕對水平比 A 股低 50%以上。 芯片類公司在 A 股享有較高的估值溢價,主要是因為:1)產業轉移的下一個結構性趨勢;過去十余年,中國企業在電子元器件、模組方面取得較大成功,在觸控、屏幕、聲學、光學以及 PCB 等多個領域成為全球主要供應商,未來隨著技術進步,份額搶占將蔓延到更上遊的芯片產業。2)產業鏈價值轉移,隨著越來越多的元器件的商品化,整個行業的利潤向上遊半導體和下遊應用軟件轉移。

半導體行業的營收和利潤增速較高,A 股市場傾向於為高增長支付溢價,因此 A 股半導體相較於電子板塊的估值溢價較高並且穩定。我們預計隨著產業轉移的加速,國家對半導體行業支持力度的加強,行業內公司增長的確定性增強,市場願意支付的溢價也將增加。我們首次覆蓋同方國芯和國民技術,給予推薦評級。 智能卡行業資本化起步較早,行業內六家公司已經有五家上市,並且比較均勻的分布在A 股和 H 股,未來將受益於滬港通帶來的價值重估。重申對於上海複旦的推薦評級。







(作者供職於中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167

移動互聯網行業深度報告:移動互聯網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54&page=1&extra=#pid7073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0-23 10:46 編輯

移動互聯網行業深度報告:移動互聯網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作者:宏源證券 易歡歡 馮達 聞學臣
投資要點:
iphone6加入NFC支付將極大刺激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二維碼支付推進速度提升,銀聯、運營商、第三方支付以及其他互聯網巨頭也將隨之有所動作,以二維碼和NFC為代表的兩大陣營之爭一觸即發,技術創新與利益博弈決定最終格局,其中二維碼陣營有望搶占先機,看好基礎設施搭建和生態運營服務兩條投資主線。

身份識別和通信技術雙引擎拉動近場支付技術創新。身份識別技術包括交易介質和身份驗證兩個內容,交易介質包括磁條卡、金融IC卡、二維碼等,用以存儲用戶身份和賬戶信息,身份驗證包括密碼、指紋、瞳孔等新型技術;近距離通信技術則包括藍牙、紅外線、NFC等技術。兩條技術主線的演進可以組合不同的創新支付模式。

以二維碼為代表的無卡支付和以NFC為代表的有卡支付兩大陣營將掀起移動互聯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Iphone6的發布為NFC陣營註入新力量,受此刺激,阿里巴巴、騰訊勢必將加速推進二維碼支付,銀聯則將面臨巨大壓力並可能出現搖擺,其他第三方支付、互聯網巨頭也會隨之湧入移動支付市場,基於移動支付的移動互聯網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同時,2.4GHz的回歸則為運營商的未來方向帶來新變化。

移動支付之爭的關鍵在於基礎設施生態體系的構建,二維碼支付有望搶占時間賽道。支付是典型的雙邊市場,培養用戶使用習慣和豐富應用場景是極重要的兩個切入點,二維碼支付有望搶占先機,主要源於以下三點:1、二維碼支付的利益相關者較少,容易達成一致行動;2、支付寶實名註冊達3億人,微信用戶突破6億人,用戶基礎優勢明顯,使用習慣初步形成,占據移動支付的關鍵一環;3、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機制靈活,投資意願和能力極強,為搶占移動互聯網的關鍵節點,可能將不計成本地補貼商戶以拓展應用場景。

重點推薦新大陸、中科金財、用友軟件;推薦石基信息、新開普。


一、移動支付技術兩條創新線
移動支付的前世今生。移動支付衍生於電子支付,是一種集互聯網技術、金融技術和通信技術於一體的新型支付形式。移動支付業務誕生於上世紀90年代,最早出現在美國,但是在本世紀初時由德國、日本和韓國首次將其實現商業化應用。移動支付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2000年-2005年探索期,德國、韓國和日本相繼開發出“Paybox”、“MONETA”和“Suica”等移動支付系統或業務,移動支付的商用也並非一帆風順,2002至2004年期間,Vodafone、T-Mobile等著名公司均未能在移動支付領域有所突破;第二階段2006年-2010年快速成長期,日本電信運營商NTTDoCoMo入股日本第二大便利連鎖店Lawson開戶手機錢包服務,PayPal等第三方支付亦開始推廣移動支付業務,這一階段硬件設備逐步完善,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大增,全球的移動支付進入快車道;第三階段2011年-2014年爆發性成長期,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以及電商等移動支付領域的新玩家的介入,而呈現爆發性的增長,2011年時移動支付交易額達到1059億美元,2012年時交易規模達到1631億美元,2013年交易總額將達到2354億美元,用戶數達2.452億人。


身份認證與通信技術雙引擎,拉動近場支付向前演進。基於支付交易結算的即時性的不同,移動支付可分為遠程支付和近場支付。不同於遠程支付直接將互聯網技術嫁接到移動設備上,近場支付還需要移動設備與識讀終端具備統一的技術基礎以及配套的硬件構造,以滿足對用戶賬戶信息的存儲、識別及驗證功能。從二維碼到NFC標簽,從密碼驗證到指紋驗證、瞳孔掃描,移動支付功能的實現依托於身份認證技術的創新與演進。另一方面,移動終端與識讀終端通過近距離通信技術相連接,為信息識讀與賬戶驗證提供信息傳輸的前提。根據近距離通信技術的發展,近場支付形式由紅外線支付、藍牙支付、聲波支付、iBeacon支付(低耗藍牙)和NFC支付等形式不斷創新。隨著商業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以二維碼和NFC支付為代表的近場支付模式日趨完善,逐漸獲得市場的青睞。


(一)身份識別技術演進
身份識別包括對交易賬戶信息的存儲識別和對用戶身份的認證。賬戶信息存儲和識別依托於各類前端介質,如一維碼、二維碼等軟件介質和金融IC卡、NFC標簽等硬件介質。對用戶身份的認證關系到用戶賬戶的安全,常用的是靜態密碼、動態口令、短信驗證、SE芯片和生物識別等手段。

交易介質的更替是一場技術主導的革命。交易介質用於存儲用戶的身份信息和賬戶信息,要求實現高穩定性和安全性。一維條形碼是最初的用於識別的軟件介質,隨著二維碼編碼技術的興起,產生的二維碼可以容納比一維碼高出幾十倍的信息量,並且可對文字、照片、聲音等信息進行數據化編碼,從而獲得市場的熱捧。而硬件介質中,隨著集成電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催動銀行卡由傳統的磁條卡向更安全系數更高的金融IC卡過渡。

一維碼,亦稱為條碼或條形碼,是將粗細不等的黑條和空白,以及下方對應的數字或英文字母,按照一定的編碼規則排列組成,用以表達一組信息的圖形標識符。一般應用於商品流通、銀行系統等多個領域,根據不同的條空比例每平方英寸可以容納250到1100個字符,包括商品名稱、生產日期、圖書分類號等信息。一維碼只具有識別功能,如需更詳細的商品信息需要數據庫進一步配合。

二維碼是一種黑白相間可讀性條碼,它由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組成各異的圖案,作為賬號、交易價格等交易信息的載體。二維碼不僅可用於識別信息,還是一種基於賬戶體系的新型支付手段,其作用前提是通過配套終端生成二維碼,識讀終端識別成功後取得支付數據,然後通過網絡實現遠程支付。二維碼制作成本低、可存儲1848個字母字符或2729個數字字符、容錯能力強(損毀面積達50%仍可恢複信息),其可用於商場購物、電子票務等,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移動支付手段。二維碼技術早在上世紀90年代已經形成,韓國與日本是使用二維碼支付較為普遍的國家,普及率高達96%,目前我的二維碼支付剛剛興起。此前財付通和微信一度將二維碼支付推到一個市場的熱點。騰訊甚至推出以二維碼支付為核心的微信POS機“微POS”樣機。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和郵儲行等金融機構亦在手機銀行App中嵌入二維碼支付。

電子標簽是指應用於射頻識別技術和NFC技術中的電子標簽。以NFC支付為例,NFC支付就是由NFC終端設備與無源NFC標簽之間的通信保障的。NFC標簽是數據的載體,其綁定了一個全球唯一的編碼,並在出廠時寫入存儲器中。NFC無源標簽由天線、射頻模塊、存儲器等多個組件構成。天線用於收取信號和傳遞信號,存儲器使於存儲信息。標簽的工作能量由讀寫器的射頻場提供。與條形碼相比,電子標簽有穿透性和無屏障閱讀的特性。條形碼掃描機必須在近距離且沒有物體阻擋的前提下才能準確識讀條形碼,而電子標簽的識讀不需受阻擋物的限制。

銀行磁條卡,是目前最常見的銀行卡類型。從本質上講,磁卡與磁帶、磁盤的原理一樣,它利用磁性載體來記錄用戶身份、賬戶等信息,與讀卡器配合使用。磁條中包含的信息有限,最多僅可存儲107個字符。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往銀行磁條卡技術簡單,磁條信息極易被複制,偽造磁卡條、盜用磁卡信息等案件的頻繁發生。

目前市場上廣泛推廣一種新型的芯片型智能卡——金融IC卡。金融IC卡(IntegratedCircuitCard)是一種集成電路卡,它是利用現代先進的封裝技術、基板技術等,將大規模的集成電路芯片嵌入到卡基中制成,通過卡里的集成電路存儲信息,通過芯片上寫有的密鑰參數進行識別。IC卡在使用時,需要通過與讀寫設備間特有的雙向密鑰認證。IC卡中的CPU卡采用特殊的加密技術,不僅可以用於驗證信息的正確性,同時還可以檢查通信雙方身份的合法性,從而能夠為用戶提高更高的安全系數保障。

身份認證技術進步保護信息安全。在互聯網的虛擬空間中,人們很難辨別彼此的身份,所以移動支付運行的關鍵就在於能否確認操作者的物理身份,從而有效保障現金流的安全。移動支付中賬戶的信息被加密存儲於交易介質中,通過運用身份認證技術可以對操作者的身份進行確認。出於便捷的考慮,移動支付中用於身份認證的手段常見於靜態密碼、短信驗證和生物識別等技術。

靜態密碼是最原始亦是最常用的身份認證方法。通常由用戶自行設定密碼,只要正確輸入密碼,即可確認操作者身份。由於密碼是靜態的,在驗證過程中密碼不可避免會在計算機內存中和網絡上傳播,且每次驗證的信息都是相同的,很容易被駐留於計算機內存中的木馬程序或網絡中的監聽設備所截獲,而導致信息安全隱患。靜態密碼是所有身份認證手段中最不安全的一種。

隨著通信設施的建設,以及移動手機的普及應用,短信驗證的應用日趨廣泛。短信驗證是以手機短信形式向身份認證系統請求動態密碼,身份認證系統亦以短信形式發送6位隨機密碼到操作者手機上。由於手機與客戶的直接綁定關系,短信密碼的生成與使用場景是物理隔絕的,所以密碼在傳輸過程中被截獲的幾率大幅降低。目前,銀行大量使用該方法來驗證用戶身份。

生物識別技術是最安全可靠的認證手段。它通過計算機、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技術,結合人體固有的生理特征對用戶身份進行鑒定,常用的是指紋識別技術和虹膜識別技術。但由於生物特征識別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問題,以及生物特征認證系統的成本原因,目前還未實現大範圍的應用。2014年9月10日淩晨,蘋果新推出的iPhone6和iPhone6plus支持指紋識別功能,在使用ApplePay支付時,用戶只需要按住TouchID指紋識別並點擊支付即可完成交易。2014年2月時,三星攜手PayPal推出GalaxyS5手機,也具備指紋識別的功能。生物識別技術為用戶進行移動支付提供更快捷、更安全的用戶體驗。

(二)通信技術發展剖析
近距離通信技術發展標定移動支付發展趨勢。通過近距離通信技術實現移動終端與識讀終端的信息傳輸,是實現移動支付功能的技術前提。移動支付甚至以近距離通信技術為其分類依據,如紅外線支付、藍牙支付、聲波支付、iBeacon支付(低耗藍牙)和NFC支付等。


紅外線支付是當前比較成熟的一種非接觸式移動支持技術。紅外數據協會(InfraredDataAssociation,IrDA)成立於1993年,是一家致力於建立無線傳播連接的國際標準非營利組織,目前它在全球擁有160名會員。它提出的IrDA紅外連接技術流用至今,全球采用IrDA技術的設備超過了5000萬部。紅外線的使用距離為定向1米,接收角度為120度,所以傳輸過程中不能有障礙物阻擋,同時支付過程中存在較高的安全隱患。然而,由於IrDA統一了紅外通訊的標準,更多公司開始開發和生產IrDA模塊,所以促進了紅外支付的發展。

藍牙技術是1998年,由諾基亞、愛立信、東芝、英特爾和IBM共同推出的一項短程無線網絡技術。以低成本的短距無線連續為基礎,藍牙技術可為固定的或移動的終端設備提供低廉的接入服務。它的工作頻段是2.4GHzISM頻段,對接收角度無限制,但因為網絡類型是單點對多點,所以通信性其抗幹擾能力較差。2001年,愛立信與EurocardAB測試開始測試基於藍牙技術的移動支付系統,將支持藍牙支付功能的手機與Eurocard的賬號相綁定,以滿足支付需求。市場上的主導企業為互聯網支付巨頭,其應用場景主要是在線移動商務或O2O電商。

iBeacon是2013年蘋果推出的一款基於無線網絡技術和低能耗藍牙技術(Bluetoothlowenergy,BLE)的精準微定位技術。它通過基站創建一個信號區域,當設備進入這一區域時,基站便可以與設備進行低功耗通信,相應的應用程序會向用戶提示是否接入該信號網絡,和WiFi類似。任何裝置了藍牙4.0的設備都可以使用該項技術,支持iBeacon的設備之間不存在匹配,但是兩者間的連接時耗較長,比較適合於較集中的區域,其使用場景包括如家庭自動化、無線醫療裝置和零售店地理柵欄等,可用於信息推送和精準定位,其支付功能還需結合NFC、Paypal等其他手段才能實現。2014年6月10日,國內平安付公司的壹錢包推出“超級藍牙”iBeacon支付,平安付公司作為收單機構,通過網上銀行支付通道直接與銀行結算。
聲波支付是利用聲波的傳輸特性的支付手段,利用手機自帶的麥克風和喇叭,將兩個設備相靠近進行識別,再借助於無線網絡完成支付。聲波並非人的聲音,而是一段簡短的超聲波。它每次發出的聲波都不一樣,且有效時間短,不可複制,所以安全性相對高,另一方面無需升級硬件,只要安裝支持聲波的軟件即可使用,主要缺點是當周圍出現相似頻率聲波時易受幹擾。2013年支付寶正式推出支付寶錢包,實現手機與自動販賣機之間的近場支付。即付通和中國銀行的“中銀易商”客戶端也采用該支付模式。

射頻識別技術(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又稱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的非接觸式射頻通信技術。無線射頻識別系統將電子標簽附著於待識別的物體上,通過閱讀器的雙向無線電波收發器向標簽發出電信號,標簽收到信號後會發出自身的識別訊息來應答,閱讀器將收到的訊息傳輸給載有識別中間件或射頻識別軟件的電腦系統上。RFID的工作頻段為13.56MHz,因工作信息衰減率較高,其相互通信的最大距離是500px內。目前,RFID被廣泛應用於門禁系統、身份識別和物聯網等領域。

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支付是基於高頻無線通信技術的新型支付模式,允許短距非接觸式點對點數據傳輸和商務應用等。最早由索尼、諾基亞、菲利普公司各自開發成功。其基礎是非接觸式射頻識別(RFID)技術及互連技術,通過將感應式讀卡器、感應式卡片和點對點功能集成到NFC芯片上實現NFC的三種工作模式。高連接速度、高安全性、高精確度和低功耗是NFC的突出優勢。目前,三星、華為、魅族等手機廠商均生產具備NFC支付功能的手機終端,國內運營商和銀聯等金融機構主推NFC-SWP解決方案。

二、無卡支付與有卡支付之爭
(一)無卡支付的陣營生態與利益
1、二維碼支付的生態鏈
二維碼支付是一種基於賬戶體系搭起來的新一代無線支付方案。在該支付方案下,商家可把賬號、商品價格等交易信息匯編成一個二維碼,並印刷在各種報紙、廣告、圖書等載體上發布。用戶通過手機客戶端或POS機等掃描讀取二維碼數據,便可實現與商家銀行賬戶的支付結算,最後,商家根據支付交易信息中的用戶資料進行商品配送,完成交易。二維碼支付與NFC不同,其並沒有涉及到SE安全芯片,是一種無卡支付方式的典型代表。

2012年支付寶首先推出二維碼支付業務,標誌著二維碼移動支付方式正式進入中國,隨後騰訊也加入二維碼支付的陣營,阿里巴巴和騰訊之間展開的打車軟件之爭將二維碼支付推向高潮。2014年3月,央行以二維碼支付存在安全隱患為由暫停支付寶等的二維碼支付業務,又引發了人們對二維碼支付前景的質疑,但隨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實質性重啟二維碼支付,二維碼再次躍入用戶的視野。雖然支付寶實質性重啟的名字同樣是二維碼支付,但其支付的流程、安全性已經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即由主動型二維碼支付轉變成了被動型二維碼支付,安全性的巨大提升也是央行默許二維碼支付試點的重要原因。下文就對主動型和被動二維碼支付方式的流程、利益方、安全性等多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1)主動型二維碼支付
主動型二維碼支付是指由商家將商品價格等交易信息匯編成二維碼,再由用戶手機客戶端軟件掃描讀取二維碼的支付方式。主動型二維碼的支付流程如下:商家首先將商品價格等交易信息匯編成二維碼並張貼在商店、地鐵、圖書等媒介上,客戶使用手機端掃描二維碼並讀取信息,掃描觸發客戶移動支付端,如手機支付寶,手機支付寶向客戶支付寶賬戶或銀行賬戶發送交易請求指令,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根據客戶賬戶情況返回處理結果,進行清結算,並同時將結果返回給客戶及商家。主動型二維碼的識別讀取由手機完成,因為二維碼容易被植入木馬等病毒,在手機讀取二維碼時,可能導致用戶銀行賬戶信息流失造成資金損失,這也是央行暫停二維碼支付的主要考慮。另外,在整個主動型二維碼支付流程中,交易請求與扣款是由銀行或者第三方支付機構直接完成,不需要經過銀聯,也觸碰了銀聯的利益。

(2)被動型二維碼支付
2014年3月,主動型二維碼支付被央行暫停,7月與9月,支付寶與微信先後實質性重啟二維碼支付,彼時的主動型二維碼已經變成了被動型二維碼,在支付流程上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被動型二維碼支付流程:首先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手機內植入手機用戶端,當用戶在商場購物時,商家POS終端先掃描購物獲得結賬金額,用戶激活手機用戶端獲取與自身賬戶信息綁定的二維碼或付款碼,然後商戶手持POS終端掃描讀取用戶的二維碼數據,POS終端向後臺銀行賬戶發出交易請求,銀行根據用戶賬戶情況返回處理結果並完成交易。


(3)二維碼支付的生態環境
從上圖的被動型二維碼支付流程圖中不難發現,被動型二維碼的利益相關方相對簡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是二維碼生態環境的主導者,在整個交易鏈條中扮演著多重角色,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在初期向商家免費或低價提供二維碼POS機,完成支付基礎設施改造;二是綁定客戶賬戶,並向客戶提供與賬戶綁定的手機客戶端;與商家進行結算。銀行與第三方機構既可以合作完成交易支付,也可以單獨完成交易結算。

2、商家:商家通過采用二維碼POS機,給消費者創造安全便捷的支付環境,從而增加客流量,提高銷售收入。

3、客戶:客戶是二維碼支付環境的根本,交易的實際承擔者。

4、上遊供貨商:二維碼支付的上遊供貨商是指二維碼POS機的上遊供貨商,其可以包括POS機終端及關鍵零部件供貨商。上遊供貨商通過向第三方支付機構及商家出售二維碼POS機獲取收益。


2、構建移動生態體系的戰略必須
(1)打通O2O閉環生態的關鍵節點
O2O時代來臨。人類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歷史性轉折時刻,尤其是移動互聯網近幾年的發展,互聯網已經全面、深入地滲透進實體經濟各個層面,強有力地改變著經濟的形態並推動其發展,實體經濟和互聯網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線上和線下逐漸融合,人們迎來O2O移動生活時代。移動互聯網的大範圍覆蓋以及智能終端的快速普及,人均在線時長顯著增長,碎片時間被充分利用,手機成為人們最便捷和貼身的工具。依托移動端設備,商家得以離消費者更近,產品和服務推廣渠道紛紛遷移至線上平臺,與線下實體經濟緊密結合,個中翹楚當屬互聯網巨頭BAT和Google。


互聯網巨頭在O2O領域布局大邏輯一致,資源基礎和切入方式、重點有所差異。互聯網企業布局O2O的大邏輯基本一致,即圍繞消費者需求,根據消費場景開發應用或設備,如餐飲、服裝、打車、自動售貨機、便利店、酒店、旅遊等。移動互聯網作為互聯網在移動端的延伸,互聯網時代巨頭切入具備產品、用戶、渠道、企業基因等天然優勢。縱觀國內BAT三家,在互聯網時代各具優勢:百度強於搜索,阿里強於電商,騰訊強於社交。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擁有強大的搜索和地圖,阿里擁有電商資源以及強勁的支付寶,騰訊依靠微信的崛起,用戶資源不可替代,但打造O2O生態閉環需要打通全產業鏈,三家的弱勢也顯而易見,因此通過收購、入股或合作的方式,補充自身短板,成為共同的思路。不同的切入方式體現不同的切入深度,深度與重要性匹配,比如入口級應用均采用自營(也可能通過收購)的方式。


支付環節是打通移動O2O生態閉環的關鍵,是巨頭爭奪的制高點。支付和商業結合可以得到大的發展,比如阿里一直從事電商貿易,有了貿易基礎便推出支付寶作為支付手段,兩者結合便構建了一個商業帝國。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和商業緊密結合,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線上線下實現融合,形成一個O2O的閉環生態,而支付是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核心,三者居其二,且是完成整個交易環節的必需,地位尤其重要,如騰訊在微信生態內嵌入電商、生活服務、理財、應用等,當用戶產生消費或投資需求時,交易需求即產生,微信支付便是支撐此次交易完成的基礎。由於支付的戰略價值,移動支付已經成為各類巨頭的必爭之地,如BAT分別推出百度錢包、支付寶錢包、微信支付。另外,谷歌早就推出谷歌錢包。


(2)布局金融體系的戰略基石
支付是金融的基礎和血脈。以史為鑒,17世紀最強盛的國家是荷蘭,利用當時先進的造船技術,開始發展遠洋貿易,而具備物流基礎以後的下一個需求就是支付,於是荷蘭在1609年成立阿姆斯特丹銀行,為貿易做結算和支付,隨之衍生出信貸等金融服務,荷蘭成為當時的金融中心。之後英國的崛起,具備遠洋貿易能力的同時,也開始做支付業務,成立英格蘭銀行。貿易航線的搶奪僅僅是表象,也是低層次的,經歷三次海戰,荷蘭輸掉貿易,更輸掉支付能力,英格蘭銀行取而代之,金融實力迅速拉開,荷蘭一蹶不振。19世紀,山西商幫依靠販鹽起家,其後開始做支付,發行日升昌票號,富甲天下,而之後的衰敗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清政府取消了山西票號的支付地位。因此,支付和商業結合才能促進金融業發展,支付是金融的基礎和血脈。

以移動支付為基礎,拓展金融生態。移動支付具備渠道價值,可以此為基礎拓展各類服務,不僅限於衣食住行等生活服務,金融服務也是很重要的一類。具體而言,以移動支付的賬戶體系以及消費數據為基礎,結合相關技術,可實現理財、信貸等金融服務布局。對於資金不足的用戶,可以通過信用借貸實現消費,對於資金稍微富余的用戶,可通過理財通、余額寶等產品進行理財,此外還有一點值得註意的是,在打造移動生態系統的過程中,對於具有特殊需求的用戶,還有各類金融衍生品可選。依此邏輯,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已開始加速著手建立自身的移動金融服務體系。

支付寶是阿里金融的基石。如前所述,支付是金融的基礎設施,O2O時代更是,在阿里金融體系里支付寶承擔著支付的角色。支付寶建立了獨立虛擬帳戶,基於此憑借基金支付結算牌照,切入理財業務,推出掀起互聯網金融浪潮的余額寶。在供應鏈金融領域,支付寶在小貸服務中承擔著基礎交易數據的提供、資金流通的通道、資金使用的流向監測三個角色。整個阿里金融體系里,支付寶無處不在。


騰訊在金融領域下很大一盤棋。銀行領域,2014年7月,銀監會批準騰訊等幾個機構在深圳市設立前海微眾銀行。保險領域,騰訊既有保險代銷平臺又參股保險公司,“QQ便民”平臺直接在線銷售車險、家財險、健康及意外險、投連險等,2013年11月份參股成立眾安保險。證券領域,2013年11月,騰訊與國金證券結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進行全方位、全業務領域的深度合作。基金領域,2012年初,騰訊在財付通內推出應用——理財匯,覆蓋基金、股票、保險三個資產類別。騰訊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也有落子,2013年11月,成立財付通網絡金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同期還投資著名P2P企業“人人貸”,另外在深圳前海已成立多家互聯網金融公司。

微信作為平臺,以支付作為導入。騰訊在金融業已布下重兵,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此風就吹自騰訊旗下的“船票級”應用——微信。微信不僅坐擁6億用戶,並且活躍程度大大超越其它同類應用,其用戶粘性可想而知,可作為承載各類金融產品,形成渠道優勢。但還需要支付作為導入手段,消費者對支付永遠有剛性需求,通過支付環節建立與金融產品的鏈接是最佳的、甚至是唯一的選擇,也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麽騰訊要砸下數十億人民幣通過嘀嘀打車軟件去推廣微信支付。移動支付,就是撬動金融生態資源的杠桿。

(二)有卡支付的陣營生態與利益
對比於移動端無卡支付,移動端的有卡支付指通過芯片等實體完成支付交易。典型的有卡交易包括金融IC卡和NFC支付(當然,谷歌采用的HCE模式則對NFC有卡支付實現了突破),接下來報告將重點介紹一下NFC移動支付。

1、NFC移動支付的生態鏈
銀聯在傳統POS收單流程中舉足輕重。傳統的POS收單流程中包括銀行(發卡行、收單行)、卡組織(銀聯)、持卡人、特約商家、收單第三方服務機構。以一個傳統的POS收單流程為例:持卡人到商家處購買商品或服務,采用POS刷卡方式支付,特約商家使用收單銀行配發的POS機操作刷卡流程。在刷卡過程中,POS機的隸屬於銀聯的後臺系統向持卡人的發卡銀行提交扣款請求,並驗證消費者身份,確認持卡人賬戶足夠完成本次支付後,向商戶的收單行提交扣款請求,完成此次支付流程。銀聯系統在其中提供清算和結算服務。

NFC興起,大量新玩家湧入。隨著NFC移動支付模式的興起,由於其采用的13.56MHz工作頻段,而無法將NFC芯片、NFC天線和安全芯片統一集成到SIM卡上,需要將NFC天線和NFC芯片直接集成到手機上,從而引入了產業鏈中的新玩家——手機設備制造商。剩下的安全芯片的不同放置方式,引出了3種解決方案。當前普及率最高的NFC-SWP解決方案,正是將安全芯片集成於SIM卡上,從而將運營商引入了NFC的產業鏈中。NFC支付提高了支付的便捷性,但為了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TSM平臺(TrustedServiceManager,可信服務管理)應運而生,用以實現對SE芯片進行空間管理、應用接入和空中發卡的功能。

NFC支付的產業鏈異常複雜,涉及相關方眾多。整個NFC的產業生態中,包括有運營商、銀行銀聯等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終端設備制造商、上遊芯片和天線制造商、電子標簽制造商、TSM平臺、一卡通公司、應用開發商和系統集成商等。渠道環節主要由通信運營商、金融機構和第三方支付組成,運營商提供移動網絡,實現身份鑒定、空中充值以及手機搜索等功能;金融機構與運營商合作,商討雙贏的商業模式,參與到業務的發展中來。終端主要是手機等移動終端和POS機兩類,終端制造環節有芯片、天線及軟件制造商,其負責生產NFC芯片、SE芯片和相關接口附件等;SIM卡商、移動終端制造商、非接觸式POS終端制造商,以及專門負責提供在地鐵、公交等場所專用的NFC手機支付讀卡器的應用終端制造商。


2、NFC移動支付的積極推動者
利益關註點各異,銀聯、運營商、手機廠商和互聯網巨頭成關註重點。NFC移動支付的產業鏈過長,需要一個強勢的主導方來協調各方協調、配合,共同推動整個NFC移動支付的發展。產業鏈中各相關方角色定位各異,其利益需求點亦相差較大。結合各方的實力考慮,銀聯、運營商、手機廠商和互聯網巨頭有望成為推動NFC產業鏈發展的四大源動力。


(1)卡組織:守住面臨侵蝕的“奶酪”
“轉接清算主導權豈可旁落”。國內的卡組織即指中國銀聯,不同於NFC的產業鏈結構,在二維碼支付的產業鏈中並不包括銀聯。此前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互聯網支付,將銀聯直接架空,導致銀聯流失了大量的線上業務收入。線上業務收入占銀聯收入比重並不大,但倘若縱容二維碼支付繼續侵蝕,線下業務也會受到沖擊。2013年“雙11”時,“支付寶POS”直接進駐線下實體零售店,並且通過的是支付寶自己的清算網絡,足以顯示出互聯網公司對支付這塊肥肉的覬覦之情。如今線上已經落後,如果線下業務也流失,這對將直接危及銀聯的生存。銀聯總裁時文朝2014年3月銀聯成立12周年的致辭中說過這麽一句話:“轉接清算主導權豈可旁落”。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銀聯控制並意圖主導支付渠道的決心,也印證了銀聯大力推廣NFC支付的根本用意。
相比於國內銀聯和銀行對NFC的大力推廣,國外的卡組織相對顯得比較從容。國外的卡組織指美國運通、Visa和萬事達,因為國外二維碼支付和NFC支付的產業鏈中,卡組織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業務不受影響,自然不會引起卡組織的警覺。

(2)運營商:黏住用戶,涉足金融的第一步
黏住用戶是核心。對於運營商來說,“充話費送手機”“充話費送話費”“免費入網”等各種優惠活動,其核心目的就是為了黏住用戶,故而當前運營商大力推廣NFC移動支付亦是其終極目的的一個體現。同時,基於NFC-SWP解決方案的推行,NFC支付的推廣賦予了運營商更大的市場話語權,同時還可以獲得SIM卡空間租賃的收入。國內運營商視NFC支付為進軍金融領域的殺手鉗。支付是形成交易閉環的關鍵,亦是進軍金融領域舉足輕重的一步。國內運營商意圖涉足金融界已久,2009年時,中國移動曾欲收購工商銀行,但收購未遂;直到2010年3月時,中國移動借道上海市委,通過中金公司,花費巨資398.01億元獲得上海浦發銀行20%的股權,雙方並就手機電子錢包展開對接,發行貼片形態的浦發銀行卡電子錢包,實現金融賬戶與移動終端的結合,彼時中國移動才與金融界搭上邊。日本最大的移動運營商NTTDoCoMo於2005年4月時斥資9.45億美元獲得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34%的股份,雙方合作推出“iD”子品牌的借記卡業務。2006年3月,NTTDoCoMo又註資10億日元,獲得瑞穗金融集團關聯企業UCCard18%的股權。2006年,公司推出以iD為平臺的DCMX移動信用卡業務,可透支消費,將移動支付滲透到消費貸款領域。最終,NTTDoCoMo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移動支付品牌——“Osaifu-Keitai”,包括三類子業務:“Osaifu-Keitai”手機錢包業務、iD借記卡業務和DCMX信用卡業務。很難說,國內的運營商能否像NTTDoCoMo一樣實現橫跨通信與金融兩大重要領域的布局,但至少可以看出當前國內的運營商正意圖憑借NFC支付向金融界跨出躍躍欲試的腳步。我們認為,在NFC支付的推廣上,運營商將會是不可輕視的重要力量。

(3)手機廠商:提升銷量,進入我的“地盤”就該分一杯羹
能力多大、胃口才能有多大。推廣NFC支付,不論是NFC-SD解決方案還是全終端解決方案,都不可避免要對手機終端進行改造,從而將手機廠商引入到這場NFC主導權的爭奪中來。對於國內的手機廠商來說,全終端模式能夠削弱銀聯和運營商的權力,賦予手機廠商最大的市場主導權,但是國內的手機廠商和銀聯、運營商實力相差較大,無力撬動銀聯和運營商搭建的生態體系,而只能與運營商、銀聯合作為NFC-SWP解決方案的推廣生產配套機型。他們生產NFC功能的手機更多是出於增加手機應用,提升用戶體驗,從而帶動手機銷量的目的,就如同加入藍牙應用一樣。而另一邊卻是蘋果依托於國內龐大的高端的用戶群體,以強勢的姿態,發行基於NFC全終端解決方案的iPhone6、iPhone6plus和iWatch新品。雖然現在還不知道蘋果將如何與銀聯、運營商合作,蘋果的NFC方案能否成功推廣,但是手機廠商作為產業鏈的直接參與者,將直接分享NFC產業發展的益處。

(4)互聯網巨頭:谷歌的HCE有望打開新空間
谷歌錢包連連失利,谷歌無緣移動支付?早在2011年時谷歌聯合花旗銀行、萬事達卡國際組織等推出基於NFC近場通訊技術的谷歌錢包(GoogleWallet),通過安卓手機的應用實現NFC支付功能,但在運營商阻撓和技術問題的影響下遭遇滑鐵盧;隨後2013年12月,谷歌又推出與谷歌錢包綁定的實體卡,方便用戶取用谷歌錢包中的余額,但截至2014年9月,谷歌錢包仍舊沒有得到大面積的推廣。這主要緣於未能將銀行、卡組織等金融機構和運營商的關系協調妥當,NFC移動支付產業鏈中並無互聯網公司可以參與的環節。

HCE出於NFC,而有望勝於NFC。生產NFC功能的手機需要增加NFC芯片、NFC天線和SE芯片以及其他一些接口等組件,這導致更高的成本投入;同時SE芯片不同的置入模式導致了銀聯、運營商、手機廠商等多方的利益矛盾。2013年11月,谷歌發布的代號為KitKat的Android4.4操作系統支持HCE(Host-basedCardEmulation)。HCE衍生於NFC支付模式,但不同於NFC基於虛擬卡模式,而采用基於主機的卡模擬模式。NFC虛擬卡模式需要提供安全模塊,而在HCE主機卡模擬下,不需要提供SE,只需通過手機上的一個應用或雲端服務器,即可接收傳輸給“SE”的信息。

成本縮減、玩家更替,HCE有望改善互聯網廠商在NFC市場的地位。通過“應用化”或“雲端化”SE芯片,幫助HCE脫離SE芯片的限制,只由NFC芯片和NFC天線協作實現支付功能。SE芯片成本的減少,有利於HCE模式的推廣。目前,由於HCE支付功能只支付安卓和黑莓系統,而谷歌已經順利從黑莓手中接過HCE的接力棒,所以作為控制安卓系統的互聯網巨頭,谷歌成功加入移動支付的產業鏈。谷歌將NFC芯片和NFC天線直接集成到手機端,推廣全終端解決方案,成功的繞開了運營商,簡化了產業鏈條,權力集中亦利於HCE模式的普及。


3、NFC移動支付的困境
NFC移動支付在國內的推廣難點主要在於硬件設備的鋪設和市場主導權的爭奪。

(1)誰為新增的成本買單
高附加成本造成NFC手機“曲高和寡”,推廣難度高。實現NFC通訊,必須對移動終端,即手機進行改造,增加NFC芯片、SE芯片和NFC天線等硬件組件,配套的識讀終端——POS機等也要做相應的升級改造。對比於識讀終端的改造成本,改造手機端相對容易,但每臺NFC手機新增100多元的附加成本也是無法避免的。而目前國內手機品牌的毛利率僅有10%左右,即一臺售價1000元的手機,手機廠商盈利僅100元左右,而NFC手機新增的100多元成本就將這份薄利變得更加不值一提了。利潤空間一再壓縮,勢必會造成手機廠商推廣NFC支付的巨大障礙。事實上,根據目前市面上NFC手機的售價分布區間,我們也能看出手機廠商將NFC功能“自動”應用於利潤率更高的高端機型也是對其高附加成本的一種回避策略。


POS機改造成本是應用場景打不開的癥結所在。NFC移動支付以智能卡、讀卡器和點對點的工作模式適用於多種工作場景,普及應用場景是推廣NFC支付的必要前提,而POS機的改造成本正是造成應用場景普及困難的重要原因。與POS機直接相關的有商戶和收單機構兩方,首先商戶不可能為提高支付效率而自願承擔POS機的改造成本,要改造POS機只能由收單機構執行。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銀聯商務維護的300多萬臺“閃付”POS終端除可受理金融IC卡外,也可受理NFC手機的支付請求。然而,市場上還有相當一部分POS終端受用於第三方支付公司,沒有利益驅動,第三方支付公司會自願為POS機的改造買單嗎?雖然目前銀聯已經聯合第三方支付機構杉德和通聯支付進行線下POS機改造,並且由銀聯為每臺POS機300元-500元的改造成本進行補貼,但是銀聯能否與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達成合作就直接決定了POS機能否徹底改造,NFC產業增長拐點的到來與否尚未可知。


(2)誰是產業鏈條的主導者
NFC產業鏈上的玩家太多,運營商、銀聯、手機廠商都是NFC支付市場的重要競爭力量,運營商和銀聯兩方巨頭之間的較量一直未停止,難以判斷哪方是產業鏈條的主導者。

標準之爭。在NFC技術標準統一之前,銀聯、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運營商憑借各自的優勢,都企圖爭奪NFC支付的市場主導權。金融機構的優勢在於支付系統和下遊零售商家的布局,運營商在於綁定了龐大的用戶賬戶。直到2012年6月,中國移動和銀聯簽訂了《關於移動業務合作框架協議》,雙方適當妥協,一致推行NFC-SWP技術標準,才算是為NFC技術標準之爭劃下一個句號。

基於NFC解決方案,商業模式惹爭議。不論是何種移動支付方式,其運作的關鍵均在於保障現金流的安全,NFC支付的安全由安全芯片和動態密鑰雙重手段保障。基於安全芯片在手機中的置入方式的不同,NFC支付分為三種解決方案,分別是NFC-SD方案、NFC-SWP方案和全終端方案。其連接方式各異,安全性亦有差別,然而市場爭議的重點更在於不同解決方案賦予不同利益群體的市場主導權之爭。銀聯、銀行等金融機構擁護NFC-SD方案,主張將SE芯片與SD卡相集成;運營商大力開發NFC-SWP方案,將SE芯片直接集成到SIM卡上;手機制造商則主推全終端方案,將SE芯片集成到手機主板上,避免與運營商打交道,而爭取市場的話語權,蘋果iPhone6即采用該方案。


利益分配機制模糊,削弱成本投入意願。傳統刷卡鏈條中,刷卡手續費收入歸發卡行、收單機構和銀聯3家所有,並按“7:2:1”的比例進行分成。然而,當前NFC支付產業鏈中的利益方眾多,傳統的分配機制不再適用,然而各方對NFC推廣的作用貢獻又難以量化,所以未來如何平衡各方收益的成熟商業模式尚未形成。利益分配機制無法確定,繼而降低了各方對NFC推廣成本的投入意願,反過來又導致了成本問題無人買單的局面。

三、大戰爆發的導火索:2.4G的回歸和iphone6的發布
(一)運營商可能重回基於2.4GHz的移動支付方案
1、2.4GHz標準是運營商切入移動支付的優先選擇
SIM卡是運營商介入移動支付利益鏈條的利器。當SIM卡成為支付環節必不可少的一環,運營商即可分享利益,而通過控制SIM卡內植入的應用程序,還可占據有利入口,就2.4GHz的RF-SIM移動支付解決方案而言,其內置軟件包括RF-ID管理、電子信用卡、EMV電子錢包等。

2.4GHz標準是優先選擇。SIM卡是運營商介入近場支付的利益承載者,而該標準需要消費者更換SIM卡,給予運營商參與權。同時消費者無需對手機進行任何改造,而現在運營商主推的基於13.56MHz的SWP模式亦需要切入手機終端,增加了利益鏈條和改造成本,鑒於此,2.4GHz對於運營商而言是絕佳的推廣技術。運營商曾經大量采購相關芯片,並曾經力推該標準成為國內的主導標準。

2、2.4GHz與13.56MHz兩大標準之爭出現新變化
技術層面,兩大標準各有優劣。NFC方案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相對較高,並且是國際通用的標準,適用環境更加多樣化,但需要對手機進行改造,且利益鏈條較多。而RF-SIM方案不需要對手機進行任何改造,手機端成本減免,但商戶端需要全面改造POS機。


我國擁有2.4GHz標準專利優勢。據了解,2.4GHz標準現有300余項專利申請,全部為國內公司所掌握,其數量還在快速持續增加。其中核心專利大部分都在國外申請了國際專利優先權,充分掌握了主動權。而據不完全統計,基於13.56MHz的NFC技術標準超過1400項專利掌控在Nokia、SONY、NXP、VISA手中,中國企業僅有34項邊緣專利,技術核心專利幾乎完全為國外控制。從國家利益出發,2.4GHz標準擁有絕對的專利優勢。

2.4GHz標準對保護國家安全十分有益。近年來,中國政府極為重視自主創新,鼓勵企業努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業務。而鼓勵自主創新的背後是目前日益嚴峻的國際信息安全形勢,尤其是斯諾登事件暴露出國際信息解決方案或多或少都會留下竊取信息的後門,擁有專利優勢的2.4GHz標準對保護國家安全十分有益。

兩大標準之爭。兩項標準各有優劣,其背後的主導方中國銀聯和中國移動更是有著長達3年之久的支付標準之爭。2009年9月,中國移動啟動了10省範圍內的手機移動支付業務試商用,當年發卡超過百萬張。次年3月,中國移動以398億元人民幣收購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增發的逾22億股新股,為進軍移動支付布下很大一顆棋子。中國銀聯也同期對移動支付進行戰略布局。2010年,中國銀聯在上海、山東、寧波、四川、湖南、深圳、雲南等省市相繼開展了移動支付業務試點,隨後又聯合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各商業銀行和眾多社會第三方支付機構成立了移動支付產業聯盟。除此之外,中國銀聯在終端方面布局頻頻,已經與大唐、TCL、HTC等手機生產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如2012年8月17日,中國銀聯與三星電子簽署移動支付合作備忘錄。銀聯與商業銀行、通信運營商、手機制造商等各方進行聯合,共同推廣移動支付業務。

三年之爭,塵埃落定。隨著2012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金融移動支付系列技術標準,明確提出金融行業標準以13.56MHz的NFC技術作為基礎,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長達三年的標準之爭終於塵埃落定,行業標準得以統一。

2.4GHz重啟帶來新意味。2014年7月,工信部公布《2014年第三季度通信行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修訂計劃(征求意見稿)》,基於2.4GHz標準的手機支付方案也在準制定之列,該標準或迎來重啟。對於運營商而言,2.4GHz標準是更優選擇,曾力圖主導其成為國內行業標準。該技術標準若真正放開,則運營商的精力將會分散,影響對於基於13.56MHz的NFC標準的投入,給移動支付戰場帶來新意味。

(二)NFC移動支付陣營加碼
1、蘋果的加入增強了NFC支付的行業信心
蘋果新品加入NFC支付功能。2014年9月10日淩晨,蘋果公司舉行新品發布會,iPhone6、iPhone6Plus和智能手表AppleWatch均支持ApplePay,可實現NFC移動支付功能。ApplePay已經獲得全美3大信用卡系統商美國運通、Visa和萬事達卡的系統支持,並與美國銀行、美國富國銀行、摩根大通、CapitalOne、花旗銀行等6家大銀行取得合作,預計可在全美約22萬家零售商使用,如麥當勞、Nike、Subway、絲芙蘭等,覆蓋全美信用卡付款總額的83%。

ApplePay操作簡便,NFC功能為用戶提供便利。用戶添加卡片時,需使用iPhone終端的iSight掃描識別卡號,將卡片添加至Passbook;使用ApplePay時,只需要使用支持NFC支付功能的iPhone終端在NFC讀卡器(帶有Visa、Mastercard和AmericanExpress標誌)前揮一下,在Passbook界面確認缺省銀行卡,按住TouchID即可完成交易。

薄利多銷,讓利下遊,ApplePay步步為“贏”。蘋果從每筆ApplePay交易中抽取0.0015%的分成,即100美元的交易額僅需支付15美分的服務費,僅是支付寶手續費的四百分之一。正是因為交易費率低,銀行可能通過提升ApplePay的支付交易量來增加收入,從而實現ApplePay的大範圍推廣目的。另外,據發布會上顯示,目前美國零售商聯盟MCX中,只有零售商塔吉特(Target)一家與ApplePay開展線上合作,所以交易費15美分(每100美元)也並非全進入蘋果的腰包,而是作為蘋果與線下零售商進行談判的籌碼。

2、蘋果與銀聯合力布局中國市場
在中國市場上推廣NFC支付,首要在於協調好與兩大陣營——銀聯與運營商之間的關系,谷歌錢包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驗證了這一理論的正確性,而本次蘋果強勢推出NFC支付,它又采取了怎樣的合作模式呢?

蘋果主推全終端方案,運營商受冷落。此次蘋果新品發行,使用AppleID+Passbook+TouchID+SE(安全芯片)+NFC的技術方式來實現ApplePay功能,芯片內核完全由蘋果團隊開發。NFC支付采用的是全終端解決方案,即將安全芯片與NFC控制模塊集成為一體,放置在手機內。這一方案的SE與NFC功能兼容性更好,安全性最高,是國外市場普遍采用的解決方案。而扮演NFC支付產業鏈中重要角色的運營商,則一直支持NFC-SWP解決方案,即將安全芯片(SE)直接集成在SIM卡上,從而賦予運營商更大的市場的主導權。此次iPhone6及iWatch等新品未采用NFC-SWP方案,將導致運營商失去一定的控制權。

ApplePay攜手銀聯進軍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近日傳出消息,中國銀聯與蘋果公司頻繁接觸,更有外媒報道銀聯已經同意將ApplePay鏈接到銀聯的卡系統,用戶可以將自己所屬銀行的應用下載到Passbook中,並在全國300多臺銀聯“閃付”POS機上完成快速移動支付。多方說法莫衷一是,但是我們認為銀聯若能與ApplePay合作,對雙方均有益處。一來銀聯可以借助ApplyPay大範圍地推廣NFC閃付,使銀聯主導的NFC成為行業標準,對運營商和支付寶等互聯網公司形成打擊,二來蘋果可以借助銀聯線下NFCPOS機,加快ApplePay在中國市場的普及。但是借鑒之前銀聯、運營商和支付寶等多次交手來看,雙方能否合作成功尚有待觀察。首先,擅於搭建產業生態的蘋果並不一定允許銀聯改造其生態閉環;其次,銀聯支持的閃付與ApplePay的關系如何確定,蘋果身後的國際卡組織和線上公司是否可能成為其競爭對手。

(三)阿里巴巴與騰訊將加速發力二維碼支付
1、競爭壓力點燃戰火
蘋果借iphone6進軍移動支付領域將刺激阿里巴巴等加速推進二維碼支付。2014年9月15日,蘋果iphone6將正式發售,iphone6的一大創新是正式支持NFC移動支付。盡管蘋果之前沒有正式涉足移動支付市場,但其仍擁有很多別人難以比擬的優勢,一是蘋果手機綁定的海量信用卡,蘋果迄今擁有5.75億個關聯信用卡的iTunes賬號作為基礎,在移動支付領域的潛在影響力十分巨大;二是蘋果在移動支付已經有一定的積澱,蘋果在2014年7月推出iTunesPass服務,與Passbook應用程序進行了整合,幫助解決部分用戶購買數字內容的問題,在移動支付上邁出了第一步;這一系列舉動必將很好的推動NFC移動支付的發展,給阿里巴巴和騰訊的二維碼帶來空前的壓力。2014年9月15日,微信在錢包功能中新加入刷卡功能,標誌著微信部分合作方的線下條碼支付功能正式上線,其老對手支付寶也在數天前與強生出租車達成合作,將其被動二維碼支付的試點範圍從商場擴展到出租車。兩大互聯網巨頭密集采取行動推進二維碼支付意圖搶占賽道,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對NFC支付推進帶來的壓力的回應。

2、政策態度趨於明朗
自2014年3月份央行暫停二維碼支付至今,央行等監管層針對二維碼支付的態度發生了變化。2014年3月13日下午,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於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意見的函》,緊急暫停了支付寶等二維碼支付業務。由於手機在掃描二維碼的同時,可能被二維碼中惡意註入的木馬等病毒程序侵襲進而泄露個人賬戶信息等,央行出於安全考慮暫停了二維碼支付,當時也有人認為是第三方支付和銀聯博弈的結果。但隨著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積極和央行溝通並采取了一系列安全防護措施,央行對二維碼支付的態度在逐漸松動。下表是對自2014年3月份以來一些重要事件的梳理,從中不難發現央行對二維碼支付態度的轉變:


央行針對二維碼支付態度松動的主要原因在於支付寶、微信等由從主動型二維碼支付轉向被動型二維碼方式帶來的安全性的大幅提升。被動型相對於主動型二維碼支付在安全性上的提升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二維碼生成:主動型二維碼是由商家生成的包含商品信息的二維碼,容易被嵌入木馬等程序;而被動型二維碼由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預先植入的軟件生成,軟件的安全防護由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負責,銀行等機構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技術實力更強,安全性更高。

2、二維碼的讀取:主動型二維碼的讀取是由手機讀取的,木馬等病毒可以直接進入手機並攻擊竊取客戶的賬戶信息;被動型二維碼的讀取是由二維碼POS機進行,哪怕受到攻擊,也難以損傷客戶賬戶。

3、信息傳輸:主動型二維碼在手機讀取數據後是通過WIFI等互聯網環境傳輸到第三方支付機構,互聯網系統更開放,遭到攻擊的幾率要大很多;被動型二維碼POS機讀取的信息通過POS機系統傳遞到第三方支付或銀行機構,這個傳輸系統相對封閉,並已經使用很多年,技術成熟、久經考驗。

4、掃描的時間窗口:主動型二維碼掃描需要經歷打開、對焦、掃描和結算等過程,這個過程由手機完成,需要花費3秒左右的時間,而被動型二維碼的掃描由二維碼掃槍完成,掃槍的對焦、結算速度都要快於手機,全過程的完成時間小於1秒,因此其暴露於外界攻擊的時間窗口要遠遠短於主動型二維碼。

阿里巴巴在此次二維碼支付重啟時,還保留有一維碼即付款碼的支付方式,但我們認為鑒於一維碼的固有缺點,一維碼支付僅會扮演過渡的角色,未來仍將是二維碼支付擔當主角。一維碼是指由縱向的黑、白條組成,條紋粗細不同,通常條文下還帶有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數字的圖案,二維碼蘊含的信息量要遠高於一維碼,其包含的信息類型要遠比一維碼豐富,例如二維碼在日韓等發達國家已被廣泛應用於公交、支付、門禁等生活的各個領域,二維碼在我國的物流、食品追溯、防偽等諸多領域的滲透率也在不斷提高。二維碼在日韓的普及率已高達96%,我國尚處於導入期。隨著二維碼識別技術和成本的不斷下降,二維碼的信息豐富、安全性高的優點會不斷凸顯,二維碼替代一維碼將成為移動支付的大勢所趨。

3、更多玩家湧入二維碼支付
隨著阿里巴巴和騰訊推動二維碼支付的效果漸顯,NFC支付必將面臨巨大壓力,NFC支付固有的硬件推廣難、涉及利益方複雜等缺點給NFC支付的迅速普及蒙上了一層陰影。如果NFC支付推廣不順,銀聯迫於客戶流失的壓力,涉足二維碼支付的可能性就會急劇上升,實際上被動型二維碼最早就是由銀聯研發出來的。據了解銀聯線下二維碼支付系統已經開發完畢,部分地區已經向屬地人民銀行報備,且銀聯已在與發卡銀行等收單機構洽談未來合作推廣的事宜。在境外銀聯已經通過當地合作收單機構開始推廣。2014年7月3日,銀聯商務發布了銀聯商務內蒙古分公司正在推廣二維碼POS機收單業務的消息。內蒙古分公司於今年3月份開始,在全自治區範圍內進行二維碼預授權業務推廣。截至5月中旬,分公司已經在各地市中高檔酒店陸續布放了84臺二維碼預授權POS終端,交易筆數超過26000筆,交易總金額超過1800萬元。銀聯盡管只是通過分公司的形式開展二維碼預授權收單業務,銀聯已經在二維碼支付上開始緊鑼密鼓的布局是毋庸置疑的。

現階段,其他巨頭也紛紛開始了在二維碼支付領域的布局,如銀行、京東等,二維碼支付領域群雄混戰跡象初顯。2014年7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推出了被動二維碼支付業務,郵儲廣州分行開啟被動二維碼話費充值業務,同期,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在手機APP應用中嵌入二維碼支付,實行繳話費、系統內轉賬二維碼支付業務。銀行一方開始了二維碼支付領域的布局。

作為傳統電子商務巨頭之一的京東在線上存在交易額巨大的交易量,京東為方便貨到付款也早已部署了大量的POS機,這就為京東未來涉足二維碼支付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基礎。在2014年3月,京東曾推出網銀錢包產品,其中就包含了具備移動端特色的二維碼掃描轉賬功能,京東也希望憑借其電子商務業務中POS終端容易鋪開的優勢切入移動支付業務,雖然網銀錢包尚處於半成品狀態,但隨著二維碼支付混戰態勢形成,京東再度切入二維碼支付領域是很有可能。
在各行業巨頭紛紛湧入二維碼支付的大背景下,未來其他互聯網巨頭如百度等以及第三方支付機構為提升客戶體驗以在與阿里巴巴等的競爭中獲得生存,被迫進入二維碼支付領域是大概率事件。

(四)立足用戶使用習慣或商戶應用場景構建雙邊生態,二維碼有望搶占先機
移動支付是對傳統支付體系的一次革命,其中,二維碼支付與NFC支付之爭關鍵在時間的爭奪,誰能率先構建起移動支付的基礎設施生態體系,誰就能占得優勢地位,當然由於技術的差異,另一種則還會在特定的應用場景中存在。

1、從信用卡的發展史看支付革命邏輯
賒購消費漸成風潮,信用卡雛形顯現。信用卡最開始是由美國部分百貨商店發起,如零售巨頭Sears為招徠顧客推銷商品,選擇性地向高端顧客發放信用籌碼或卡片,顧客可以憑借籌碼或卡片在其連鎖店中賒購商品,並約期付款,成為商業信用卡的雛形。而世界上第一張信用卡——大萊卡則是1950年在美國誕生,源於創始人麥克納馬拉在餐館吃飯不夠錢付賬而萌生的想法。幾年後運通公司也開始跟上,開創運通卡,方便客戶在旅行時進行各種支付活動,商業信用卡模式正式形成。此階段的信用卡是由非銀行機構發行,目的是方便持卡人在全國旅行或就餐等時候進行消費,消費款項由發卡機構墊付,消費者只需每月根據賬單還清即可。該模式在當時取得巨大的成功,1956年大萊卡交易額為2.9億美元,特約商戶達9000多家,運通卡則在開業兩個月內就獲得20萬卡戶和1.7萬家特約商戶,商業信用卡模式逐漸受到消費者和商戶的青睞。


各大銀行發力信用卡業務,奠定商業模式。最早推行銀行信用卡的是富蘭克林國民銀行,而早期最為成功的則當屬美國銀行。美國銀行在1958年發放信用卡(BankAmericard),並創新性賦予信用卡滾動信貸的核心功能:信用卡不必在月底全部付清,償還最低限額即可,從此信用卡商業模式基本定型,發卡銀行的主要收入則來源於滾動信貸的利息收入。而由於政府對於銀行經營跨州的限制,銀行的信用卡業務一直波瀾不驚,直到卡組織的成立(VISA和MasterCard)後才逐步突破跨州經營禁令,為信用卡鋪設全國市場開辟道路。19世紀70年代信用卡逐步普及,1970年美國本土VISA和MasterCard的卡數為6000多萬張,到1978年已經突破1億張,銀卡業發展速度迅猛。而隨著傳統信用卡業務逐步飽和,發卡機構也不斷進行創新,90年代開始發行抵押信用卡、代幣卡認同卡、聯名卡等,用極低的利率和多樣的服務來吸引消費者,實現信用卡的重生。

從消費者習慣入手,雙邊戰略打開信用卡需求市場。信用卡是一個典型的雙邊市場,即存在大量消費者和大量商戶,信用卡作為一個支付平臺,可以解決雙邊市場支付信譽問題,從而提高支付效率。發卡機構打開信用卡市場的主要措施是通過培養用戶習慣,並同時與一定數量的商戶簽訂協議,進而培養更多的用戶來影響更多的商戶,創造整個信用卡的需求並形成良性循環。最初的大萊卡,就是通過將信用卡贈送給大量銷售經理等經常在餐館就餐的人員,讓消費變得更為簡單方便,並與紐約的14家餐館達成協議,從而不斷滾動發展。到1970年代中期Visa和MasterCard兩大卡組織成立後,發卡銀行更是通過大規模的直郵行動——直接將信用卡寄到他們所知道的全國各地的家庭去,讓大眾開始使用並直接感受到信用卡的好處,其中花旗銀行曾在“雙聯制”期間(Visa和MasterCard會員開始可以相互吸收),一口氣向全國市場投放了2600萬封征購信,一舉獲得300萬VISA新卡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銀行信用卡發卡商。隨著銀行信用卡用戶不斷增加,銀行信用卡對於商戶的價值不斷提升,使得更多的商戶支持信用卡的消費,從而提高客戶對於信用卡的依賴度,最終信用卡為消費者和商戶雙邊所接受,並不斷蓬勃發展至今。


2、銀聯借EMV遷移之際推動商戶改造
傳統金融磁條卡向金融IC卡遷移。EMV標準是指由國際三大銀行卡組織——Europay、MasterCard和Visa聯合制定的,旨在IC卡支付系統中建立卡與終端之間的互通互用的標準平臺。截至2014年,已經有EMV96和EMV2000兩個正式發布的版本了。EMV遷移就是按照EMV2000標準,在發卡、業務流程、風險控制、受理、信息轉接等多個過程中推進銀行磁條卡向芯片卡技術的升級過程,即把銀行磁條卡換為金融IC卡。

政策強推金融IC卡將帶來一波POS更新換代的需求。2011年3月15日,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推進金融IC卡應用工作的意見》,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正式啟動銀行卡芯片遷移工作,“十二五”期間將全面推進金融IC卡應用,以促進中國銀行卡的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意見》中還要求,2011年6月底前,工、中、農、建、招商和郵儲銀行應開始發行金融IC卡,2012年年底前全國性商業銀行均應開始發行金融IC卡,2015年1月1日起在經濟發達地區和重點合作行業領域,商業銀行發行的、以人民幣為結算賬戶的銀行卡均應為金融IC卡。此外,在芯片卡的受理環境方面,《意見》要求自2010年7月1日起,新投放的POS機和ATM終端,應具備金融IC卡受理功能,ATM終端和非現金終端應在2012年年底前完成金融IC卡受理改造。

銀聯借央行推廣EMV遷移之名,行布局NFC之實。金融IC卡具有借記、貸記和電子現金等功能,尤其是電子現金功能相當於在銀行卡中另設立了一個電子錢包,與NFC近場支付有異曲同工之效。當EMV遷移完成後,“閃付”POS機均支持金融IC卡交易,對於低於1000元的小額交易,只需利用金融IC的電子錢包功能,將金融IC卡在POS機上輕輕一“拍”即可完成支付。“閃付”POS終端同時受理金融IC卡和NFC移動支付,將POS機改造以受理金融IC卡交易,亦完成了線下對NFC支付POS機的改造。故而,銀聯借推廣金融IC卡之名,而實現了對NFC線下受理環境的改造。截止2014年第一季度末,全國“閃付”終端有近300萬臺,支持銀聯“閃付”的POS機已占到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3、阿里巴巴與騰訊攜龐大用戶切入二維碼支付,時間賽道爭奪優勢明顯
在移動支付時間窗口的爭奪方面,以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二維碼支付更有望搶占先機,率先凸顯優勢。

(1)阿里巴巴和騰訊用戶基礎優勢明顯
阿里巴巴和騰訊推出被動型二維碼支付是在原產品上添加新的功能模塊實現的,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和騰訊已經通過支付寶和微信、財付通綁定了海量客戶。據支付寶錢包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支付寶實名制用戶已達3億,2013年支付寶共完成了125億筆交易,同時支付寶錢包用戶突破1億;2013年通過支付寶手機支付完成了超過27.8億筆、超過9000億元的交易,以此計算,支付寶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公司。其中,支付寶錢包用戶較2012年增加547%。微信支付的數量暫時沒有最新的統計數據,但截止2014年5月,微信用戶數量突破6億人,月活躍用戶數高達4.38億人,這些都為微信支付的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客戶基礎

阿里巴巴和騰訊的用戶數量都是用戶黏性很高的客戶,支付寶在2012年就推出二維碼支付業務,用戶對二維碼支付已經形成了習慣依賴,較之最新推廣的NFC支付其客戶基礎要好上不少。


(2)阿里巴巴和騰訊機制靈活,二維碼支付推廣意願和能力毋容置疑
移動支付是阿里巴巴和騰訊打通O2O閉環生態環境的關鍵節點,是它們布局金融體系的戰略基石,搶占移動支付制高點不僅可以獲取穩定的交易手續費,更具有非凡的戰略意義,而二維碼支付方式是互聯網巨頭切入移動支付市場的優先選擇。因此阿里巴巴和騰訊為迅速打開移動支付的局面,推廣二維碼支付必將不惜代價,這點在2014年初的打車軟件之爭中已經顯露無疑。

2014年1月,嘀嘀打車獲得中信產業基金和騰訊1億美元的C輪融資,立即進軍杭州、上海等地,以補貼的方式拉攏司機;而快的打車也攜手支付寶迅速拿下北京市場,采用更瘋狂的司機與乘客雙重補貼。1月20日,騰訊投資向嘀嘀打車追加2億元預算用於嘀嘀打車推廣,21日,支付寶錢包與快的打車聯手追加5億元。兩大互聯網巨頭短兵相接的實質是移動支付的跑馬圈地,打車軟件之爭的背後是騰訊微信支付和阿里支付寶錢包的移動支付之爭——誰能圈到更多的客戶、誰先讓客戶通過優良的體驗形成消費習慣,誰就會在未來的競爭中掌握更大的主動權。此次阿里巴巴和騰訊面臨的情況與年初又有所不同,年初兩大巨頭的打車軟件之爭是互聯網陣營的內部爭鬥,此次,兩大巨頭面臨的是銀聯和運營商聯手推動的13.56MHZ的NFC支付、運營商獨自推動的2.4GHZ的NFC支付和蘋果可能借iphone6手機殺入NFC支付市場,二維碼支付將面臨來自NFC支付的最嚴峻的挑戰,毫無疑問,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次也必將傾盡全力打贏這場關系其金融布局成敗的關鍵之戰!

另外,向二維碼支付領域投入巨資可能推動二維碼支付進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讓兩大互聯網巨頭在移動支付之爭中搶占先機。首先是客戶之間存在的網絡效應問題。2014年8月微信支付推出“面對面收錢功能”,個人之間可以通過二維碼支付,因此當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戶越多時,其他人為了相互之間轉賬更加方便也可能轉向采用微信支付,因此用戶數量的增長不是線性增長,而是滾雪球般擴大的過程。強者愈強,這就是著名的馬太效應。

除了客戶之間存在的馬太效應之外,用戶和商家之間還存在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這個循環以用戶為起點,支付寶和微信已經聚集起了大批二維碼支付用戶,兩大巨頭通過在推廣初期向商家提供補貼搞促銷優惠活動或提供低價甚至免費的二維碼POS機,這樣支持二維碼支付的商家數量越多,用戶使用二維碼付款的應用情景選擇面就會越廣闊,用戶體驗也會越好,從而吸引更多人使用二維碼支付。等到足夠多的用戶使用了二維碼支付,商家為吸引客戶也必須支持二維碼支付,到時候兩大巨頭甚至不需再提供優惠活動。從這個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生態系統不難看出,用戶是整個生態環境的基礎,用戶習慣的養成是最重要的因素。阿里巴巴在上海搞的優惠活動和騰訊鋪貨二維碼POS機無不是千方百計提高用戶體驗。兩大巨頭通過在初期投入巨資推廣可以建立起擊敗任何對手的生態系統,這也是兩大巨頭不惜投入的根本原因。實際上自2014年7月份以來,兩大巨頭已經在二維碼支付采取了一系列行動,限於央行對二維碼支付態度曖昧,兩大巨頭可能難以放手施展,相信在央行針對二維碼支付的態度日趨明朗後,兩大巨頭在二維碼支付推廣上的投入會更巨大。下表是對二維碼支付實質性重啟以來兩大巨頭推廣活動的統計。


(3)二維碼支付模式更易推廣
二維碼支付相對於NFC支付更容易推廣,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二維碼支付生態系統涉及的利益相關方數量較少,生態系統由互聯網或銀行主導,掣肘少;二是二維碼支付要求對手機和POS終端改造成本更低,用戶和商家改造的積極性高;三是二維碼支付技術上延續性強,客戶習慣不需要大的更改。以下是較為詳細的闡述。

首先,二維碼支付涉及的利益相關方少,利益協調更容易。從前文關於二維碼生態環境的闡述可知,二維碼僅僅涉及第三方支付或銀行、商家、客戶、上遊供貨商,而NFC支付的利益相關方則在二維碼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手機終端廠商、運營商、銀聯等,尤其是運營商和銀聯,這兩者都實力強勁,且均與政府關系密切,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利益分歧,因此二維碼支付的利益相關方更容易協調一致,而NFC則要難得多,銀聯和運營商之間關於13.56MHZ和2.4GHZ的路線紛爭就是最佳例證。我們通過研究國外發展經驗發現,NFC支付的利益相關方之間能否協調一致是NFC能否迅速推廣的關鍵因素之一,下面介紹的NFC在日本和美國的不同發展歷程就表明了這一點。

美國:市場競爭,群雄混戰,美國移動支付產業尚未形成主導模式,運營商、金融企業、商戶以及第三方企業都希望掌控移動支付產業鏈,谷歌在2011年,與Sprint合作推出GoogleWallet線下NFC支付功能,但是由於手機等設備的缺失以及Verizon等對手的封殺,GoogleWallet自推出兩年以來依然難以普及。2012年10月,Verizon、AT&T、T-Mobile三家則聯合開發了自己的IsisNFC支付,挺進NFC支付市場,與GoogleWallet展開競爭。在谷歌這個互聯網巨頭和運營商相持不下之際,生力軍蘋果公司借其iTunes賬號綁定的5.75億個關聯信用卡和其在指紋識別技術上的深厚積累強勢切入NFC支付領域,美國NFC支付的前景更是變得撲朔迷離。美國NFC支付領域運營商、互聯網巨頭和手機廠商三大玩家互不合作,僵持不下的局面嚴重幹擾了NFC支付的推廣。據2014年7月尼爾森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1,在其采訪的3784名18歲以上、在30天內使用過智能手機或平板進行移動支付的人群中,偏向於二維碼或條形碼支付的人超過半數,而偏向NFC支付的人僅占37%,利益分歧是導致NFC支付落後於二維碼支付的最主要原因。

日本:運營商主導,NFC支付成主流,日本第一大運營商NTT曾首創全球運營商競相模仿的i-mode模式,日本NFC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在於運營商對全產業鏈的主導。日本NTT在2004年7月推出移動支付品牌“Osaifu-Keitai”,NTT在終端定制時完全采用自主技術,然後將技術提供給終端設備商,引導定制的終端盒業務不斷創新。另外,NTT通過註資銀行來實現行業合作:NTTDoCoMo於2005年4月向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註資1000億日元從而獲得34%的股份,又在2006年3月獲得瑞穗關聯企業UCCard18%的股權。NTT作為產業鏈的強勢一方牢牢控制手機終端、服務、平臺、內容、銷售等主要環節是NFC在日本獲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但NTT在由日本向全球推廣過程中遭遇了失敗,主要原因恰恰在於缺乏對當地相關產業鏈的主導。NTT在海外投資運營商采取股權投資的方式,沒有全資收購或控股,掌控力有限,並且限於東道國維護金融系統安全需要,NTT介入銀行等相當困難,運營商與銀行無法協調統一。

從美國和日本NFC不同的發展路徑不難看出,NFC發展的最大障礙在於利益相關方過於複雜,難以協調統一,尤其是有兩個甚至更多利益相關方都處於強勢地位時,而中國恰恰就是這個狀況。銀聯和運營商現在合作愉快,但當二維碼支付重啟嚴重沖擊NFC支付,而銀聯和運營商對NFC的依賴又差異很大時,兩者合作建立的生態系統能否維系是值得認真思考的。

其次,二維碼支付相對於NFC支付來講對硬件的支付改造更容易,成本更低,並且互聯網企業有實力也有意願推動硬件改造。二維碼支付的整個流程中,二維碼的生成由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嵌入的軟件完成,不需要商家和用戶支付任何改造成本;在二維碼的識別讀取上,二維碼的讀取識別由二維碼POS機完成,POS機的改造升級有兩條路線,即軟解碼和硬解碼兩條路線。軟解碼是指使用軟件升級的辦法使POS終端支持二維碼的掃描識別,2014年9月15日,微信支付在錢包上新增了刷卡功能,實際上就是被動二維碼支付功能,在POS機升級上,由微信向商家提供刷卡接口,商家申請接口並自行完成開發。由此可見軟解碼只需要進行軟件升級,沒有額外支出,現有的POS機終端完全可以短期內支持二維碼支付。硬解碼則是通過大規模可編程邏輯電路讀取二維碼數據,其速度更快,穩定性更高,比較適合對二維碼讀取速度和精度要求較高的場合。硬解碼的關鍵設備是二維碼解碼芯片,二維碼解碼芯片現階段有6家公司掌握了核心技術,分別是美國Symbol、HHP、Metrologic、Intermec、日本Token和中國的新大陸公司。二維碼解碼芯片不僅用於二維碼支付的場合,還可以用於食品溯源、物流追蹤、稅控機等諸多領域,因此二維碼芯片成本有非常明顯的規模效應,隨著二維碼芯片在各領域的放量,芯片成本有望急劇下降,並且有國內公司掌握了二維碼芯片的核心技術,在議價能力和信息安全等方面沒有後顧之憂。


騰訊在二維碼POS機改造上可能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從短期來看,騰訊的微信錢包采用了軟件升級的方式,見效快、成本低,可以有效利用現有的POS機終端;從長期來看,騰訊可能采取硬件解碼的方式,據靠近騰訊的消息人士透露,騰訊將采購新大陸集成解碼芯片的識讀引擎和加密鍵盤等核心部件,在2014年可能小量鋪貨20‐30萬臺二維碼POS機。隨著二維碼的放量,對POS機的解碼效率要求更高,硬解碼可以派上用場,而此時二維碼芯片放量使得價格下降,可以有效減輕騰訊的推廣負擔。騰訊的兩條腿走路的方法可以兼顧長短期的POS改造需求,既有效利用了現有POS機終端,又能平衡未來二維碼解碼需求及改造成本。

第三,二維碼支付在技術上延續性更強,用戶習慣不需做大的調整。從支付寶和微信的被動型二維碼支付推出的方式看,都是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添加新的功能,這樣可以延續利用微信和支付寶綁定的海量用戶;另外,被動型二維碼支付從客戶體驗來看,只是把原POS機使用流程中的刷卡變成了掃碼,速度更快,更便捷,用戶更容易接受。

四、投資機會
(一)基礎設施構建階段
新大陸
二維碼支付是支付業大勢所趨,公司是二維碼龍頭,具備多方面優勢搶占二維碼移動支付市場。二維碼應用領域包括移動支付、線下營銷推廣、發票防偽、食品安全溯源管理等,具有NFC支付無法替代的功用,是打通互聯網公司O2O資金流的基礎,未來有望全面放開。另外,二維碼可能很快在其他行業(軍方、物流、食品等)取得突破,應用前景極為廣闊。新大陸在硬件識別和二維碼營銷方面均領先同業,其"手機二維碼+二維碼識讀機具"的支付模式有望成為行業首選,通過提供線下應用場景的硬件布置和線上系統的定制和銀行二維碼支付合作,未來有望充分受益行業高增長。給予目標價30元,維持"買入"評級。

(二)生態系統運營階段
中科金財
全方位建設電子商務平臺。電子商務業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漸成為一項較為成熟的業務,在移動互聯時代將會為公司開拓新的局面,2013年公司正式將電子商務業務劃分為主營業務。電子商務業務包括移動電子政務、移動電子商務、移動金融、移動電子雜誌以及其他綜合應用。公司與包括中國銀聯在內的多家公司合作,打造一個綜合化同時擁有大量數據積累的移動電子商務平臺。

深度合作銀聯,積累數據資源。公司與中國銀聯在移動支付方面已經形成了深入的合作,目前二者已經在電商平臺、支付平臺以及客戶端開發方面達成合作意向,並就知識產權以及收入分成確定了基礎比例。通過與中國銀聯合作,公司可以獲得大量的交易數據,在未來的雲計算時代應用具有潛在價值。目前中國銀聯平臺積累了200萬用戶交易規模超過5萬億元人民幣。

與銀聯分成是公司電子商務業務的收入方式。公司與銀聯的合作模式包括電商平臺、支付平臺以及客戶端三個方面,具體涉及知識產權以及傭金支付比例兩個方面。知識產權方面,銀聯獲得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支付平臺由二者共同掌握,移動端的知識產權歸公司所有。其中客戶端的研究開發費用由中科金財一次性收取,電商平臺的消費傭金以及支付平臺的手續費由雙方進行按比例分成,隨著銀聯電子商務交易數量的不斷提升,公司分成收入值得期待。

預測公司14/15年EPS為0.77/0.94元,目標價50元,維持“買入”評級。

用友軟件
“軟件及IT服務+數據服務+金融/電信服務”的產業框架推動轉型升級。互聯網時代憑借客戶資源優勢可以實現跨界、多緯度的挖掘並滿足客戶需求,這一趨勢正在從toC向toB蔓延,用友180萬企業用戶價值將會凸現。中國擁有超過1200萬的小微企業,接近4000萬的個體工商戶,未來圍繞如此數量龐大的企業用戶群的軟件、通信、金融、培訓等領域市場空間巨大。

企業生態逐步優化,不斷完善自身業務閉環。上半年,公司結合自身客戶資源積累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盤活自身龐大數據資產,激發企業客戶活力的同時提高了用戶粘性。公司打造企業生態勢頭明顯,第三方支付、P2P業務、移動轉售業務的開展已經充分展示公司精準的戰略腳步。未來公司將以傳統業務為基礎,打造產業鏈經濟,同時隨著公司不斷改善經營提高效率,預期業績將實現穩步持續上升。

投資建議。2014-2015年EPS0.58/0.73元,目標價20元,維持“買入”評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170

埃博拉東進:馬里成為第六個爆發埃博拉的非洲國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07

afp-ebola-death-toll-rises-to-almost-49

西非內陸國家馬里成為非洲第六個出現埃博拉病例的國家。世界衛生組織(WHO)上周還警告稱,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埃博拉病毒東擴。

馬里共和國總統辦公室發布聲明稱,政府已確診一名2歲的女孩獲感埃博拉,並對其家人進行隔離觀察。據彭博社,馬里是非洲第三大黃金生產商。

聲明顯示,“健康和公共衛生部門已采取所有必要措施防止病毒擴散”,政府將“再次向群眾確保措施已采取,呼籲公眾保持鎮定和平靜。”

新華社昨日曾報道稱:

馬里西部城市卡伊22日發現一名疑似埃博拉患者,目前這名患者已被當地醫院隔離治療。該疑似病例為一名女童,近期隨親人從幾內亞返回馬里。這名女童的部分親屬也已被隔離。

自今年西非地區暴發埃博拉疫情以來,馬里曾出現多個疑似病例,但最後均被排除。

當前,西非沿海國家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和幾內亞是埃博拉的重災區。WHO上周敦促了包括馬里在內的15個非洲國家,在境內增加防範措施,為潛在的埃博拉爆發做準備。

U1010P1T1D24157433F21DT20120322171318 (1)

與時間賽跑

尋求治療方法需與時間賽跑,西非埃博拉病例即將突破一萬例。

WHO的數據顯示,西非國家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境內埃博拉病患已達9936例。截止目前,該病毒已造成4877人死亡。

法新社援引專家警告,等到12月初,該病毒將以每周新增一萬例的速度迅速傳播。當前,全世界的醫護人員正在該地區與埃博拉進行著殊死搏鬥,但是目前尚無特效疫苗問世。

經WHO試驗,當前只有兩種疫苗在猴子身上測試後,讓人看到希望,其中一種就是溫尼伯(加拿大城市)國家微生物實驗室研發的。

WHO助理總幹事Marie-Paule Kieny表示,現在的目標是,2015年初能將首批疫苗運達非洲,盡管目前尚無大規模疫苗接種計劃。

她表示,“現在各國政府呼聲很強,要求盡快推動這些疫苗在人類社會的使用。”

當前一個重要工作就是保證醫護人員的健康狀況,已經有240名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犧牲。

早做防範

據彭博新聞社,日本厚生勞動省大臣鹽崎恭久今日表示:

保護日本免受埃博拉是很重要的事情,需要采取一切可能舉措來降低埃博拉風險。

首先是阻止埃博拉病毒進入日本領域。日本正準備一旦爆發埃博拉疫情必須的各項措施。

富士膠片的治療埃博拉感染藥物Avigan存貨足夠20000人使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42

烏東部重新爆發大規模沖突 俄羅斯拒絕與歐美進行多邊會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77

1393035174102

烏克蘭東部重新爆發大規模沖突,因政府與反對派互相指責對方在區域內發起大規模進攻。

烏克蘭政府稱,周四政府軍與反對派之間爆發了26場戰鬥,而反對派稱政府軍在該地區展開了大規模攻勢。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反對派2日舉行了領導人選舉,而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指責稱這一行為破壞“整體和平進程”,並提議取消此前明斯克會議(9月5日)為了達成停火協議而為反對派設立的“特殊地位”法案。該法案是停火協議的核心。

俄羅斯總統普京5日稱,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卷入炮火和越來越多的平民在炮火中喪生,烏克蘭的“內戰”並未平息。

人權組織大赦國際(AMNESTY INTERTIONAL)周四在官網發布報告稱:

烏克蘭政府軍和反對派軍應立即停止(軍民)不作區分的進攻,這一行為違反戰爭法。他們造成了平民死亡和受傷,並摧毀了他們的家園,而且雙方似乎都不想結束這樣的侵犯。

烏克蘭政府軍新聞辦公室在Facebook上稱,政府軍仍然堅守著兩個月前的停火協議,“仍然停留在原先的位置上”。政府軍還表示,有三名政府士兵昨日被殺害。

俄新社周四援引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副總理Andrei Purgin稱,政府軍在東部對反對派進行了大規模進攻,已經違反了9月5日的停火協議

俄羅斯外交部在官網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回絕了潛在的與美國和歐盟就烏克蘭問題進行談話的日內瓦會談。5日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表示,烏克蘭方面希望未來與美國、歐盟、俄羅斯一起舉行“日內瓦模式”的多邊會談,商討解決烏東部局勢。 

國際文傳電訊周四報道稱,普京與俄羅斯安全委員會討論了烏克蘭東部安全局勢惡化的問題。

伴隨著烏克蘭東部的炮火聲,盧布和俄羅斯股市繼續大跌,美元/盧布已站上46:

20141106_ukr1_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