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760582.html
去年11月,趕在競爭對手優酷網之前,土豆網搶先一步向SEC提交了招股書,但隨後因王微捲入了一場和前妻楊蕾的財產分割糾紛,而使上市進程再無進 展。在此次修訂後的招股說明書中,首次提及了王微與楊蕾之間的離婚訴訟對土豆網的風險,稱楊蕾要求獲得王微持有的全土豆(土豆網上市主體)股份中的 76%,法院已經限制王微轉移、處置他所持有的全土豆的38%的股份。法院並未明確限制令的期限,但根據中國法律程序,保全時間最長不超過兩年。這也意味 著土豆網上市仍具有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財產糾紛之外,在重新提交的SEC文件中,土豆網還提到,在2010年12月,土豆網收到包含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派拉蒙、華納 兄弟、維亞康姆、環球城市製片公司等美國影視公司發來的聯名信,告知土豆網存在侵權問題,這封信並沒有明確指出侵權行為或由此遭受的損失。外界稱,五大影 視巨頭的聯名指責可能是土豆網推遲上市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土豆網在風險提示中表示:「我們無法向你們保證這些娛樂公司不會起訴我們,這種訴訟既耗時又投入巨大,其結果始終存在不確定性。如果這些內容擁有者最終勝訴,由此產生的責任或許會對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和運營業績都產生重大衝擊。」
版權問題一直是視頻網站揮之不去的陰影。對於視頻網站而言,熱門影視劇動輒上百萬、千萬的點擊量,很容易通過廣告轉變為巨大的現金流。為減小上市的風險,此前土豆與優酷已大量刪除無版權內容,特別集中在歐美電視劇和國內熱播劇,並嚴格審核網友上傳視頻內容。
不過,土豆網最新披露的截至2011年3月31日的版權侵權案件情況顯示:土豆網在此之前共收到362起侵權案件,其中318起已經解決,44起仍 在解決中。已解決的案件中,土豆網有超過半數(160起)敗訴,賠償金額從3000元到5萬元不等,僅贏了16起,62起和解,80起原告撤訴。
對比土豆網首次遞交招股書披露的侵權案件情況,截至2010年11月4日共收到280起侵權案件,已完結221起,其中91起敗訴,13起勝訴,61起和解,56起原告撤訴。
也就是說,在土豆網前後兩次遞交上市申請的五個月時間裡,土豆網的侵權案件數量增加80多起。其中,土豆敗訴案件的比例也由去年披露的27%上升至50%,將近翻一番。
「基於用戶分享的UGC模式注定了視頻網站很難規避版權方面的風險。」易觀國際分析師唐亦之認為,視頻網站需要在擴展版權的購買能力和技術手段兩方 面加強對於版權內容的監管。另有業界人士表示,不排除因為土豆網計劃上市,一些影視內容公司或競爭對手把版權的焦點轉移到土豆身上,造成侵權案件集中爆 發。
此外,土豆網最新招股說明書對之前的部分運營數據也進行了修訂。文件顯示,土豆網2008年營收為2622萬元,2009年營收為8915萬 元;2010年營收為2.86億元。盈利方面,土豆網2010年全年淨虧損3.474億元;2008年、2009年淨虧損分別為2.216億元和 1.448億元。對比土豆網之前公佈的數據不難發現,土豆網將2008年、2009年營收有所調低。而王微的持股比例也有所下降,從原來的13.4%將至 12.7%,下降0.7個百分點。
對於土豆網來說,五個月的時間不算短。這段時間裡,優酷已經上市,視頻網站PPTV融資2.5億美元,百度奇藝與搜狐視頻正在迎頭趕上。唐亦之表示:「土豆再次啟動上市對它重振軍心有著積極的作用,但視頻網站的競爭已經變得更加激烈。」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0/wNMDAwMDIzNzMwNg.html
儘管面對著歐洲光伏發電補貼調整的政策風險,中國光伏產業仍保持著擴張的趨勢。
5月9日,光伏設備供應商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宣佈,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保利協鑫」)嚮應用材料公司購買了HTC-B5線鋸設備,該訂單的硅片產能超過2.5GW,這是該公司歷史上最大的太陽能設備訂單。
「見過大訂單,但沒見過這麼大的。」應用材料公司中國首席技術官鄒剛對本報記者說,「現在有一些更大的玩家進來了。」
應用材料公司中國區太陽能銷售部總經理肖勁松稱:設備將於本年度交付至保利協鑫在蘇州、常州和太倉的工廠。
光伏產業逆勢擴產
「這是里程碑式的訂單。」應用材料公司執行副總裁馬克平說。從規模上看,一次性購置2.5GW產能的線鋸設備絕對是大手筆,而拋出這一訂單的保利協鑫則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多晶硅硅片生產商。
保利協鑫在去年的硅片年產能已達到3.5GW,這次擴張的規模超過71%。「我們將繼續擴大製造產能。」保利協鑫董事會主席朱共山說。
就 在兩家敲定訂單之際,歐洲光伏補貼政策也在進行調整。據瞭解,世界第二大光伏市場——意大利開始為光伏發電補貼設置了補貼上限。天威新能源公司副總工程師 陸鐵征表示,意大利今後每年將提供60-70億歐元的光伏補貼,而且每年光伏發電組件的上限為5GW-7GW,這一政策將一直持續到2016年。「從政策 上看,意大利希望在2017年實現平價上網。」陸鐵征說。
應用材料太陽能總裁查理·蓋伊表示,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和傳統發電成本的上升,將使得越來越多的國家實現太陽能平價上網。2013年,部分國家光伏發電成本與零售電價會非常接近,2018年大部分國家都會看到,光伏發電成本與零售電價相當。
「過去7年,光伏發電裝機年增長45%,去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18GW。」查理·蓋伊說,「2020年,全世界光伏發電年增長400GW是合理的。到時候,全世界用電需求約6000GW,其中1/15會由光伏發電提供。」
正因為看到了如此令人興奮的市場前景,歐洲方面補貼政策的波動沒有動搖中國光伏產業進一步擴產的積極性。與之相反的是,投入到光伏產業中的資金仍在上升。
中國成最主要市場
此次保利協鑫購買的HTC-B5設備是應用材料的較為成熟的一款產品,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約40%-50%。同時,保利協鑫還從應用材料採購了Applied-E3自動化軟件,用於工藝監控、延長維護支持服務,提高良品率。
「最先使用先進生產設備的幾乎都是中國企業。」肖勁松說,「中國光伏生產商走在了光伏技術的前沿,引導技術的創新。」
因此,中國不僅成為應用材料最為重要的市場,而且也成為其在全球的技術研發的創新基地。2009年,應用材料在西安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光伏技術研發中心。
此外,應用材料還在組織一些公益性的活動,希望擴大其在中國的影響力。今年,應用材料組織中美間進行「清潔技術競賽」,並將在2013年與國家能源局、美國能源部、北京大學合作舉辦中國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前者針對13-18歲的青少年、後者針對大學生。
「我們大部分客戶都在這邊。」鄒剛說,「我們非常重視中國市場。」據介紹,應用材料去年全球營收95億美元,中國佔16%。其在全球92個辦公地點中,中國佔12個。
查理·蓋伊預計,今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將可能達到22GW-25GW。應用材料的營收增長與市場的增長率保持同步,甚至會更高一些。「今年第一季度,應用材料獲得的訂單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年同期水平。」查理·蓋伊說,「中國市場在其中佔據了主要份額。」
他表示,中國將在2018年實現光伏發電平價上網,屆時中國光伏產業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59182&time=2011-05-14&cl=115&page=all
長資本運作、諸多抱負未來得及進一步展開,能人楊超就要抱憾離席
中國人壽集團黨委書記和總裁楊超,這次迎來了自己的繼任者。
![]() |
擅長資本運作、諸多抱負未來得及進一步展開,能人楊超就要抱憾離席。Paul Yeung/Reuters |
5月6日下午,中國人壽中心27層會議室。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副主席周延禮和辦公廳副主任蔡基譜齊齊到場,向中國人壽集團和各子公司總裁室成員宣佈:保監會原主席助理、新聞發言人袁力接任中國人壽集團總裁。
至此,61歲的楊超在中國人壽集團的任期畫上了句號,黨委書記一職也將按照程序卸任。此時,中國人壽內外的焦點,轉向了新官袁力上任會如何動作。「新掌門尚不到50歲,必定會想要在未來十年有所作為。」一位資本市場的分析師這樣說。
十年前的楊超,也是同樣的情形。
過去的十年,正是中國保險行業風起云湧的變革階段。從中保國際開始,楊超便屢次出手,展現資本運作的手腕。於2005年成為坐擁中國壽險業半壁 江山的人壽集團掌門人之後,楊超更成為影響保險業發展的關鍵人物之一。環顧今日中國保險行業的大格局,可謂多處都與楊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小有小的打法」
楊超1950年生於上海,先後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密德薩斯大學,分別主修英語及工商管理並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76年-1979年,任職於中國銀行上海分行。
1980年,楊超加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並自1981年起留學英國,回國後任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上海浦東分公司總經理、總公司董事兼營業部總經理等職。1996年3月至2000年2月,任中國保險股份(歐洲)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2000年楊超從王憲章手中接過了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中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大印。其後五年,楊超通過一系列的 資本運作,令旗下的中保國際(00966.HK)成為中國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保險公司,此外還擁有壽險、產險、養老、資產管理等多家子公司,保險集團規模初 具。
楊超回憶說,曾有監管者質疑其大攬牌照的做法,「當時苦在我們沒有錢,就要了政策。小有小的打法,以這個政策通過資本市場的操作,把公司做大。」
借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東風,楊超又開始張羅為中保國際旗下的子公司如太平人壽等引入外資股東。在當時的外資保險巨頭們看來,能在中資保險公司參股,無異於攻佔了進軍中國市場的橋頭堡。
尚在襁褓中的太平人壽「炒」了一次牌照,閃電般引入了外資。2001年,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和經營財產險的太平保險有限公司剛剛在境內恢復經 營保險業務。太平人壽的股權出讓,最後的競價在歐洲的銀保集團富通、日本的東京海上和匯豐集團三家之間展開。匯豐集團在中國口碑最好,但因出價不高而落 敗。2001年10月19日,富通以8800萬美元的高價取得入股太平人壽24.9%的股權。
不料,在談判的最後時刻,雙方在仲裁地問題上又現異議,富通選擇新加坡,但楊超堅持認為應該是中國內地或者香港。僵持之際,楊超取消了原定要召開的記者會、簽字儀式及酒會。翌日,富通讓步,酒會重開。
人壽換帥蝶浪
2005年5月,楊超接到新的任命,赴中國人壽集團上任,再度接班王憲章,出任集團總裁和黨委書記。當時的中國人壽股份公司(601628.SH/02628.HK)已經在香港和美國掛牌。
2006年末,中國人壽股份公司啟動了回歸A股的步伐,並於2007年1月9日發行15億股A股,發行價18.88元/股,融資283.2億元。相對於中國人壽而言,本次融資規模不大,它的上市意味著A股市場告別沒有保險股的尷尬境地,成為A股市場的保險第一股。
人壽A股IPO,在啟動半年之內完成,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就在籌備A股回歸的同時,楊超已經帶領中國人壽將觸角深入中國資本市場。讓投資者猛醒,意識到中國人壽已經崛起為國內最大機構投資者的交易,是 中國人壽以46.45億元獨家認購中信證券定向增發。此後,中國人壽連番出手,拿下南方電網、競購廣發銀行、投資中國首隻官辦產業基金。如此多的重量級的 交易,均在半年之內發生。楊超攜中國人壽在資本市場攻城略地,風頭一時無兩。
不過,就在人壽回歸A股的當月,楊超也遭遇了其職業生涯的一次重大變故。
「一場保險業重大人事變動,一週內發生離奇轉折。」《東方早報》當年就是以這樣的開篇展開對此事的報導。
當時曾有消息稱,楊超將被調任人保財險董事長,時任國壽集團副總裁的吳焰接替楊超的國壽董事長一職。消息之確鑿,已經有保險和資本市場的業內人 士編髮出了「恭喜到任」的短信。但在幾天的沉默之後,中國人壽發佈公告稱,公司執行董事、總裁吳焰已辭去執行董事職務,自1月26日起生效。中國保監會同 日任命吳焰為中國人保控股公司總經理。
其中曲折和驚險之處,至今不足為外人道。這一變化,帶來了吳焰掌舵中國人保集團、萬峰理政中國人壽股份公司的新格局。2007年4月,李良溫離開其一手負責籌建起來的國壽財險,轉投人保集團旗下的人保壽險,被普遍認為是追隨吳焰而去。
對於人保和國壽兩家中國保險行業的豪門而言,這一高層變動引發的蝶浪效應,次第展開,緩慢但深遠。
金融收購福禍
跳出保險業的小天地,2007年是全球資本市場狂歡的最高點。金融併購交易頻發,而當年風塵僕僕才得以上市的中國金融機構,也正在享受資本市場賦予的溢價,並籌劃著用這種「併購貨幣」謀取下一步的戰略發展。
2007年春,楊超率隊赴歐洲路演,在巴黎會見了富通團隊的代表,其中也包括富通資管的董事長。商談之下,富通資管與中國人壽和日本東京海上達成協議,引進兩家亞洲機構作為戰略投資者。
中國人壽隨即報告給保監會,等待審批,但等到的是自2007年10月以來,平安在公開市場陸續買入富通股票的消息。平安與富通隨後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交易宣佈之時,曾有中國人壽負責投資的員工私下表示,這一結果令他和同事倍感意外。
外界推測楊超必定也會因此震驚,但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深度發展,富通被國有化之後,楊超才開始對媒體公開談起投資富通一事。他稱,實際上中國保監會曾批准中國人壽投資富通資管,「但中國人壽由於種種原因選擇了放棄」。
楊超上任之初,為中國人壽確立了「主業特強,適度多元」的戰略定位,並且對人壽的海外發展抱有宏圖。友邦保險(AIA)則是金融危機留給楊超的又一次機會幻影。
中國人壽未引入戰略投資者而上市,在當時看略顯另類。楊超到任之後,一直想給公司引入戰投,一方面增加資本實力,另一方面引入產品設計和管理經驗。金融危機之前的美國國際集團(AIG)顯然是行業的榜樣。
曾有包括格林伯格在內的多位AIG高層先後到訪,希望人壽能接手他們持有的AIG股票,作為套現的渠道。但楊超始終希望交叉持股,以實現互利。 金融危機之後,僅AIA的競購交易就組織了數次,當時中國人壽的官方表態是,「對這種賣法不感興趣」,言下之意不難理解,中國人壽實際上是希望整體「拿 下」AIA。但隨著AIA轉而上市,這種機會已經不再。
盤點楊超執掌中國人壽集團的五年,集團合併保費收入增 長了93%,2010年底的總資產是2005年的2.45倍。特別是集團財務狀況極大改觀,從當初合併虧損、淨資產為負的困難境地,到2006年首次扭虧 為盈,至2010年集團合併及集團本級已經連續五年實現盈利。2010年集團合併保費收入達到3510億元,同比增長15.9%;2010年底,集團合併 淨資產超過600億元,化解利差損的歷史遺留問題亦取得重大突破。
不過,挑剔的資本市場對中國人壽的現狀並不滿意。無論是中國人壽或其最大競爭者的中國平安,目前的估值都正處於低谷。中國人壽在金融危機中平穩 度過,中國平安則因對富通的投資計提了228億元的減值準備。不過,中國平安在資本金不算充裕的情況下,仍舊收購了深圳發展銀行,搭建起了金融控股的全平 台。
楊超對此自然心知肚明。2010年9月,楊超曾當眾表示,中國人壽要全力控股一家商業銀行。
但楊超任內頗受外力牽制,許多收購和雄心都未來得及一一展開,這對能人楊超來說可說是離場前的遺憾。但對於國企色彩濃重的中國人壽而言,正如錯過了收購富通,究竟是福是禍當時亦很難評價。未來中國人壽將在袁力任內如何行動,是資本市場下一個階段的最大看點。
楊超簡歷
1950年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獲英國密德薩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1976年-1979年,任職於中國銀行上海分行;
1980年加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1996年3月至2000年2月,任中國保險股份(歐洲)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2000年任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中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2005年6月,楊接到新的任命,赴中國人壽集團上任,擔任集團總裁和黨委書記;
2011年5月從中國人壽集團退休。
|
||||||
全中國最大電子商務網站阿里巴巴的董事長馬雲,竟公然把公司資產搬到自己個人名下,造成雅虎等大股東重大損失,卻被大陸網民視為民族英雄,甚至獲得中央政府支持,這是怎麼一回事? 撰文‧乾隆來 五月十一日,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持股高達三九%的雅虎,向美國證管會申報重大訊息,指稱旗下的網路交易支付平台(中國稱為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寶」 (Alipay.com)的股權,被公司董事長馬雲轉到由他個人控制的新公司,這個股權移轉,公司董事會不知情,持有公司股權將近七成的兩大股東—雅虎與 日本軟銀(Softbank)也未被告知。 支付寶是阿里巴巴集團的從屬公司,乃是現今中國最大的網路交易支付平台,去年底的註冊用戶數超過五億個,每日成交將近八百萬筆,以交易筆數來計算,支付寶 已經超越全球最大的電子支付平台PayPal,以市占率來計算,支付寶掌握了中國六○%以上的網路支付,而且大陸網路交易仍然每年倍數成長,今年第一季, 網路交易的結算金額已逼近人民幣四千億元。 根據投資銀行的估計,如果支付寶單獨上市,將可以享有三十五億美元以上、超過新台幣一千億元的市值! 支付寶被搬走 雅虎股價重挫如此重大的資產被挪走,雅虎股東損失慘重,發布重大訊息之後股價慘跌一二%,總市值縮水近二十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七二五億元)!更令人不解的 是,馬雲早在去年十二月底,就已經把支付寶的股權移轉到設在浙江、由馬雲個人控制的新公司;而雅虎應該是在今年三月底,阿里巴巴進行第一季度結算的時候, 發現了這個事實,但是,雅虎卻沒有在發現之後立刻公告,而是一直拖到五月中旬,公司即將召開年度股東大會的前夕才公告。 一紙法令 成為馬雲護身符面對大股東指責掏空公司,馬雲以及中國的經營團隊立刻正面反擊,而且還獲得中央政府的強大火力支援。 五月十二日,支付寶公司發表聲明,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對於非金融機構內資絕對控股比率的相關要求,「以及為了維護國家金融信 息安全」,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已經於二○一○年將所有權轉至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也就是說,支付寶如果要做生意,必須轉為內資公 司,所以才會從被雅虎與軟銀控制七○%的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轉成由馬雲控制的新公司所屬。 中國央行(即中國人民銀行)祭出「國家金融信息安全」的政策,成為馬雲移轉支付寶股權最有力的理由,國家不僅政策支持,還有實際的行動,先是由人民銀行牽 頭,由支付寶等二十五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成立「支付清算協會」,接著在五月二十六日,剛巧與雅虎股東會同一天,將全中國第一張﹁ 支付業務許可證﹂發給了支付寶,特許業務涵蓋了網路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發行,甚至包括貨幣匯兌,是一張什麼都可做、具有高度發展潛力 的全執照。 馬雲拿到執照的同時,也在香港的股東大會上,火力全開回罵雅虎,他指責雅虎「說話不算數、對雅虎沒有信心」,「支付寶股權變更的事情,不存在任何陰謀。」 馬雲還說,支付寶股權移轉的工作,「早在二○○九年七月,就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討論,並且確認了!」「阿里巴巴是百分之一百合法、百分之百透明。」檯面 上馬雲義正辭嚴,檯面下的盟友火力就更猛了,大陸網路上盡是罵雅虎「已經從阿里巴巴香港上市賺了滿缽滿盆,還要永無止境吸血」、「這幾年來對阿里巴巴一點 貢獻也沒有」、「還在香港跟阿里巴巴搶廣告」,甚至有「美國雅虎已經是破產公司了,靠我們中國人發財,還要賣乖」的民族主義情緒字眼。 合資典範 為錢撕破臉 這樣一來,雙方叫罵、各執一詞,就把「掏空」這個事情搞成了羅生門,唯一可確定的是,雅虎與馬雲這次真是撕破臉了。 這番情境,令人唏噓,因為,雅虎曾經是馬雲的金主與貴人。 雅虎成為阿里巴巴最大股東,是在二○○五年八月,當時雅虎在中國的網路搜尋業務一直推展不開,在日本軟銀董事長孫正義的撮合下,雅虎將中國業務全部併到阿 里巴巴,並且再投資十億美元,取得阿里巴巴最上層的控股公司︱︱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三九%的股權,孫正義的日本軟銀則取得二九‧三%的股權。 雅虎當時的執行長還是創辦人楊致遠,與馬雲有惺惺相惜的感情,楊致遠至今還是阿里巴巴集團公司的執行董事。 中國馬雲、美國雅虎與日本孫正義的結合,曾經被視為中外合資拓展網路的典範,而且,雅虎入股之後阿里巴巴業務突飛猛進,兩年後的二○○七年十一月,阿里巴 巴的核心業務B2B貿易平台就在香港上市,稱為阿里巴巴網路公司(Alibaba.com Limited,香港上市代碼1688),上市募集資金港幣一三一億元,是僅次於Google上市、全球最大的網路公司上市案。 阿里巴巴香港上市的承銷價是每股港幣十三元,本益比已經高達一百倍,但是上市兩個月內,股價竟然還又漲了三倍,最高來到每股港幣四十一.八元,香港作為中 國網路炒家的天堂,阿里巴巴絕對是代表作品。上市三年半之後的現在,股價回跌到每股港幣十三元,總市值港幣六五○億元(約新台幣二四○○億元),但是本益 比仍然高達四十四倍! 從雅虎的帳本來算,當初投資十億美元的現金,加上中國雅虎的所有業務,換得阿里巴巴最上層控股公司四成股權,上層控股公司至今則仍持有香港上市公司約七成 的股權,等於雅虎擁有上市公司二八%股權,以新台幣二四○○億元總市值換算,約值新台幣七百億元、或者二十三億美元,加計上市收回資金約五億美元,以及過 去五年的配息,合計現值約三十億美元。五年獲利兩倍,雖不算是暴利,但也不能算差。 這齣原本皆大歡喜的合作,卻在去年開始惡化,原因很多,但是總歸一句,就是為了錢。 價值連城的淘寶網引爆衝突《華爾街日報》在今年三月二十一日,專門報導了雅虎與馬雲日益升高的衝突,標題是:「阿里巴巴最有價值的寶藏,仍然深鎖閨中。」 報導說,香港上市的B2B業務看來不錯,但是新客戶的增長前景並不樂觀;能夠支持雅虎總市值維持在兩百億美元,以及二十倍本益比的「阿里巴巴寶藏」,是旗 下的淘寶網。 根據中國國內最常被引用的網路商業統計公司艾瑞諮詢的統計,淘寶網去年的營業額(從每筆交易中抽成後的收入)達到人民幣三百億元,如果能夠股票上市,將是阿里巴巴集團最大的一桶寶藏。 以eBay的情況估算,目前總市值四百億美元,約當去年營業額的五倍,但在eBay高速成長、新上市的那幾年,總市值曾經超過營業額的八倍;由此看來,年 營收人民幣三百億元、而且還在以每年倍數成長的表現,淘寶網上市後的市值至少在人民幣一千五百億到二千四百億元之間。 而這價值新台幣六千六百億元到一兆元的淘寶網,到底應該如何經營、如何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價值,當然是雅虎、日本軟銀與馬雲之間最大的課題。 不幸的是,在二○○五年三方合作的股權認購契約上,埋下了翻臉、分裂的伏筆。股權合約上的「五年條款」白紙黑字寫著,到了二○一○年十月,雅虎有權指派與 管理階層相同的董事席次,如此一來,阿里巴巴集團的董事會結構,就會從目前「馬雲二席、雅虎一席、孫正義一席」,轉變為「馬雲二席、雅虎二席、孫正義一 席」,雅虎與孫正義加起來超過馬雲,取得董事會的主導權。 馬雲當然想要牢牢掌握住控制權,因此去年他一方面與雅虎談判,希望把雅虎的股權買走,另方面派他的禁衛軍放話,例如阿里巴巴B2B公司執行長魏哲,接受國 外媒體訪問,就以極為激烈的言詞說:「阿里巴巴已經不再需要雅虎,雅虎是個面臨破產的公司!」馬雲的確有意買下雅虎的股權,但是淘寶網、支付寶的業績成長 太快了,雅虎持有四成的股權,去年談的是一百億美元,現在已經超過兩百億美元,馬雲想用阿里巴巴公司的現金,加上大陸興起的私募基金,加上銀行借款來完成 這個經理人回購股權的交易,但是價格一日三市,雅虎也越來越不想賣掉這個金雞母。 雙方在去年第四季,就爆發嚴重的衝突,過往五年的摩擦與積怨像滾雪球那樣擴大,已經是中國企業霸主的馬雲,早就不像五年前那樣好商量;而雅虎在楊致遠下台 後,接任的卡蘿巴茨(Carol Bartz)對馬雲也是公事公辦,甚至特別公開表達不滿,認為雅虎中國原有的搜尋引擎業務交給阿里巴巴後,形同被丟棄。雙方公開交惡,彼此互罵到不留情面 的地步。最後終於導致馬雲移轉支付寶股權,根本不屑通知雅虎,要告要罵隨意的荒誕劇情。 馬雲帝國極具共產組織特色馬雲的成功,是「具有強烈中國特色」的案例,他與許多中國新興的企業一樣,對於資本的需求極為強烈,卻又都能說服股東,給與沒有鈔票的創業團隊三成,甚至高達八成的技術股,出了所有資本的股東則必須犧牲經營權、投票權。 作家張慧宇寫了︿馬雲帝國內幕﹀系列報導,揭爆阿里巴巴內部運作的內幕,這家公司與美式的網路公司完全不同,毋寧更像毛澤東的部隊。公司人事組織分成M、 P、S三個層級,只有馬雲是M十最高層級,其餘員工與主管一律依照階層分為M十等、P十四等、以及直接面向客戶的S層級,還像共產黨組織那樣設立「組織 部」、「政委體系」。 馬雲的確代表了這一代中國的新興企業家,年輕卻能夠輕易取得巨額資金,他們不畏懼衝突,甚至喜歡衝突,持續在鬥爭中強化自己的地位與資源。 而將支付寶這樣重要的公司資產,挪移到個人名下的爭議行為,如果是為了一個更大的目標:例如民族企業的興旺或者掌控公司更大的發展,什麼事都可以做,什麼事都可以談。 正如馬雲每次演講都會說,他衝刺事業就靠著「盲人騎瞎虎」的精神,從來不擔心會失敗,因為,他是從零開始,什麼都不怕! 馬雲盜「寶」? 雅虎2011.5.13發布重大訊息指稱公司重要資產支付寶在董事會不知情、未通過下,被移轉切割成為馬雲個人控制的公司。 馬雲 浙江阿里巴巴商務公司 支付寶 Alipay.com ● 中國最大網路交易支付平台,估計市值超過新台幣1000億元雅虎 39% ● Yahoo.com於2005年投資10億美元現金加上雅虎中國資產,成為阿里巴巴最大股東日本軟銀 29.3% ● 軟銀孫正義於2002年投資2000萬美元,並於2005年成為第二大股東 馬雲及其團隊31.7% 阿里巴巴集團公司 Alibaba Group Holding 淘寶網 Taobao.com ● 中國最大網路商城● 估計市值在新台幣6600億至1兆500億元之間阿里巴巴B2B網絡公司 Alibaba.com Limited ● 中國最大B2B商務網站● 香港上市總市值新台幣2400億元阿里雲計算Alibaba Cloud Computing 雲端運算公司2009年新成立阿里媽媽 網路廣告櫥窗推薦 口碑網 團購網站 阿里軟件 網路營銷諮詢公司中國雅虎 2005年併入 |
|
||||||
這趟芬蘭之旅,最讓我驚訝的其中一點是:從政府單位到一般民眾,大家對於芬蘭最大企業諾基亞從高峰墜落,都是「冷處理」。 早就做好準備! 企業本有起落,失敗政府不會救 「企業本來就有起落,他們必須自己reborn(重生), 這是很自然的情況。」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TeKes)執行董事何睿楷(Riikka Heikinheimo)說。「它失敗,就失敗了,政府不該救,損失也是它們自己應該承擔的, 這就是市場經濟。」芬蘭經濟研究所(ETLA)研究主管亞爾柯(.Jyrki Ali-Yrkkö)說。 說得這麼輕鬆嗎?我看著手上的數字,諾基亞在高峰時,其出口比重占全國四分之一;芬蘭政府傲視歐盟的高研發投資,諾基亞貢獻其中三七%。 而且,芬蘭單一年度的稅收,超過十分之一是來自這家公司。即便如此,芬蘭政府的態度還是不救? 「諾基亞還是芬蘭最重要的企業,但是,影響力正在降低,」亞爾柯修正記者手上的數據。他說,諾基亞產值現在占芬蘭國內生產毛額(GDP)已經降到一.二%。企業稅收比重已將降到三%。「它仍對芬蘭重要,但不是唯一。」 所以,芬蘭人已經準備好了?他笑著說:「對。」 翻開當地媒體《赫爾辛基時報》(Helsinki Times),左邊的專欄寫著:「Nokia is not junk.」(諾基亞不是垃圾),但右邊更大的篇幅報導,卻是寫著:「芬蘭軟體業的機會來了!」除了因為蘋果(Apple)與Google帶動的智慧型手 機風潮,讓各種應用軟體需求產生,更關鍵的是,諾基亞的墜落,讓更多的好人才釋出,流往軟體產業。 數據顯示,去年,芬蘭GDP成長約三.一%,雖高於歐盟二十七國平均GDP成長率一.七%,若考量二○○九年芬蘭經濟嚴重萎縮八.二%。去年的經濟復甦力道仍顯不足。 但根據芬蘭中央銀行研究,未來在出口擴張與建築業復甦帶動下,經濟成長率將高於預期;今年的GDP成長率可達三.九%,明年可達二.七%,分別高於原先預估之三%與二.五%。 狂撒創新種籽! 年花兩百億元,支持近兩千個好點子 但芬蘭令人驚訝的不是這些數字,而是,芬蘭怎麼能夠,少了諾基亞的貢獻,卻立刻生出了一隻「憤怒鳥」(angry birds,編按:App下載遊戲冠軍,由芬蘭公司Rovio研發,詳見未來出刊一二三五期專文報導),成長動能接二連三。 「我們十年前就曾投資過憤怒鳥了。」何睿楷說。 所以是芬蘭政府很有先見之明,看到軟體產業未來發展趨勢,所以先行投資? 「不,事實上,我們不能,也不會決定,誰該在未來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誰知道好主意會從哪裡來?」何睿楷很誠實的回答。 對芬蘭政府而言,他們要做的,就是選擇來自各領域、具有創新性,並可能在該產業發揮關鍵影響力的想法,然後資助他們。「就像是撒下種子一樣。」何睿楷說。 去年,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投入約六億三千萬歐元(約合新台幣二百六十億元),支持一千八百九十六個創新想法的發展。 「那回報率是多少?」我問了一個笨問題。 何睿楷對我說:我們不計算這些。因為他們早有準備,這些錢,大部分會被這些新公司拿來繳錯誤的學費。 每年,國家技術創新局就是看似「笨笨的」砸下六億歐元去投資創新想法。 種子撒多了,總有大樹長出。 於是,芬蘭軟體業長出了「憤怒鳥」、「哈伯飯店」(Habbo Hotel)與「英雄本色」(Max Payne)等著名軟體遊戲,在硬體業,長出了如ABB Oy、Beneq Oy與Savo-Oy等太陽能電源系統公司。 對芬蘭政府而言,責任不再是選定一棵大樹費心培植,保護它不受風吹雨打,而是,不斷撒下創新的種子,讓它在森林長大自然成長,並由市場決定,誰可以繼續存活。 芬蘭並非一開始就體悟到這點,而是繳了不少學費後,才學會這個道理。 時間回到一九九九年,諾基亞登上王座還不滿兩年,路透(Reuters)就撰文警告:一旦諾基亞出事,芬蘭也遭殃(As Nokia Goes, So Goes Finland)。 小國家、大企業,是當時國際上對芬蘭與諾基亞的第一印象,當年的諾基亞前景正好,一九九七年擠下摩托羅拉(Motorola)後,不僅順勢搶進全球前五十 大企業之林,還助了當時尋求連任的芬蘭總理利波寧(Paavo Lipponen)一臂之力,這位立場親商的總理說,「或許說我們倚賴諾基亞沒錯,不過我們就是要這麼做,這樣才能在紙漿與鋼鐵工業外,立下第三根經濟支 柱。」這個決策讓他成為芬蘭在位時間最長的總理。 曾扶植諾基亞! 網路泡沫破裂,經濟被嚴重拖累 這種小池塘養著一隻大鯨魚不成比例的局面,其實是芬蘭政府過去十幾年刻意扶植的結果。 自一九八○年起,芬蘭政府先將隸屬國會的國家研究與發展基金(Sitra)轉型成為國營形態的風險創投單位,然後再設立國家技術創新局,專門投資通訊產業的創新業者。 根據亞爾柯的研究,諾基亞便是在這段時期接受兩個單位的研發補貼,總計共占企業本身研發經費的二五%。 諾基亞之所以能崛起,芬蘭政府那隻「有形之手」功不可沒。 只是,二○○一年,千禧年網路泡沫破裂,緊接著又是光通訊產業崩盤,諾基亞淨利衰退約五成,也拖累身後一票以它馬首是瞻的電信產業,這個貢獻全國工業產出 約四成的巨人,將芬蘭GDP成長率從五.三%一舉打至二.三%,跌幅逾半,這種市場瞬息萬變的變化,說明了要期待政府官員有「全面的知識」,選出「有前 途」的產業來發展,根本是不切實際的。 現在痛定思痛! 不再拿納稅人的錢去扶植產業 於是,芬蘭痛定思痛,現任國家研究與發展基金主席科索寧(Mikko Kosonen)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說明:「二○○三年內閣改朝換代,逆轉了整個鼓勵創新的方向。過去八年來,Sitra每年投資多項創新計畫裡,八成是規 模三十人以下的中、小企業,而且不再鎖定高科技,更注重公共利益或國家競爭力。」 芬蘭政府也表明不會再支援諾基亞。掌握最多研發經費的教育部還放話:「芬蘭不會有一個新的諾基亞,所以在目前的經濟情況下,我們需要尋找新的領域。」 芬蘭已經看清楚,扶植「幼稚產業」的邏輯,不再適用於未來。因為環境,不斷在轉變。 由政府扶植幼稚產業讓它壯大,可以用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彌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的論點來代表:一個具有潛力的產業,在成長的痛苦期間得到政府的協助,將來就可以在全球市場上,和其他國家的對手競爭。所以,政府或課 徵關稅,或給予補貼,等到國內幼稚產業「長大成人」,就可以收穫果實。 只是,政府補貼就是人民被迫要拿出自己口袋裡的錢,去支持政府官員心目中認為「有前途」的產業。 姑且不論這些官員是根據什麼標準認定,事實上唯一值得政府補貼的產業,乃是這個產業在取消補貼後,還能把當初補貼時讓消費者付的代價連本帶利撈回,可以說,唯一值得補貼的產業,就是那種即使補貼取消,也能獲利的產業。但如果真有這種產業,那又何必勞煩政府來插一手? 無數國內、外經驗顯示,讓政府官員取代市場,選擇哪種產業「有前途」,絕大多數的結果都以失敗告終。甚至,連諾基亞這種頂尖企業,也可能在一夕之間崩壞。企業原本就有起落,政府何須多事,重壓納稅人的錢?這是芬蘭政府的體認。 從芬蘭的例子看回台灣。當台灣從政府到民間企業都說,要效法芬蘭的小國經濟策略,才能走向全世界,但我們是否已經看到,環境改變對政府官員決策能力的考 驗?這些年鼓吹政府扶植特定產業的聲浪始終不絕,例如雙D(DRAM、面板)產業的先例:幾年下來,已花了納稅人五百億元紓困,約台灣GDP的○.三%。 台灣政府真的清楚,自己砸的錢,是替未來種下希望,還是只是為幾棵根已腐爛的大樹,勉強延續生命而已? 【延伸閱讀】影響力逐漸降低!— 諾基亞產值占芬蘭GDP比 受惠手機和網路設備大賣創高峰-2000年達近4%iPhone威脅大,產品不賣陷危機-2010年跌至1.2%資料來源:芬蘭經濟研究所 |
|
||||||
六月中,潔淨能源領域出現史上最大一筆投資案:網路搜尋引擎龍頭Google宣布,將投入二億八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八十一億元)給美國加州一家太陽能業者太陽城(SolarCity),建造太陽能系統供當地用戶使用,用戶只需付出固定費用購買此太陽能設備產生的能源。 加上最近對「太陽城」的投資,Google對太陽能發電等潔淨能源的總投資金額,已經高達六億八千萬美元。 事實上,三月中日本發生大地震,導致福島核電廠危機,各國聞「核」色變,紛紛尋求潔淨能源這類替代發電方案,尤其是太陽能發電,因此又開始成為追捧對象。 最大市場德國飽和 進軍多陽光、高電費加州 在日本大地震發生後不到一個月,Google就以三百五十萬歐元,收購了德國首都柏林附近的一家太陽能發電廠,該電廠可以供給附近地區五千戶家庭的用電,而這是Google在歐洲地區的第一個潔淨能源投資。 Google在歐洲的第一個潔淨能源投資,之所以選在德國落腳並非偶然,在重視生活環境品質的德國,太陽能發電是「政治正確」,因此德國政府多年來不惜血本大力扶植相同業者。 經過多年的政府補貼優惠,德國已成為太陽能發電技術的龍頭:該國不但有全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甚至還打造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動力船「星球太陽號」(Planet Solar)。 而德國國內太陽能發電市場規模也在政策主導下不斷擴張,據市調機構Solarbuzz今年三月公布的報告,去年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市場就是德國,該國占全球太陽能發電需求比率四二%,是第二名義大利的兩倍。 然而,德國國內太陽能發電市場出現飽和,德國太陽能設備廠挾著早就醞釀「走出去」的念頭,亞洲各國就是它們努力耕耘的領域。 例如名列德國科技四十強的亞智(Manz Automation),早在十年前就開始提供太陽能設備給台灣廠商,二○○八年還買下當時的台灣宇太新科技(Intech)。該公司也在二○○八年與印度一家公司合資。另一家公司IBC今年四月也落腳中國北京。 不過太陽能發電是屬「看天吃飯」的行業,若碰到陰雨綿綿的城市,太陽能發電即使有再強技術,見不到陽光亦無用武之地,這就是為什麼陽光普照的地區往往成為太陽能發電廠商的最愛。 亞智創辦人曼茲(Dieter Manz)預言,太陽能發電「最大的市場將會在美國加州,因為有很多陽光,而且尖峰電力非常昂貴。」在「恐核」成為國際潮流下,這些太陽能發電廠未來還有不小的發展空間。 |
||||||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079136
信義另一個主要的業務,是建築玻璃,也即是我們的家居門窗和大廈的玻璃幕牆。房子越蓋越多,就會越多玻璃窗,當然不只是這樣。08年4月1日開始執行的新節能法為它帶來了大機遇。 . 節能減排是中國的大國策,這個不用多說大家都應知道。剛開完的兩會通過了「大部制」,將各部門權力地位大執位,以前的環保局升格為環保部,即是和國防部、外交部等在同一層次,溫總更言,環保部以後報法要像鋼鐵一硬,不得姑息。以前的環保局以前有兩個問題,一是手瓜唔夠人硬,打不下去,升格為部之後在重大問題擁有「一票否決權」;二是以前編制只有幾十人,要管一個中國,成效可想而知,升格之後人員多出數十倍計,應能更有效地落實環保政策。 . 跟據國家能源單位估計,十年之後,國家耗能最大的地方不會再是交通,而是建築物,有60% 的能耗是水泥鋼鐵等建材,而40%是從建築物門窗中漏走的能源。冬天取暖用煤用汽,夏天空調用電,這些必定會隨著人均收入越來越多。商業樓業主收中央空調費時不會告知你成本,他當然有節省能源的動機。住宅用房就完全不同,房賣出了就是你的,犯不著增加成本,反正這些東西也不能令房子賣貴一點。 . 2008年4月1日,這情況將會改變,新節能法正式生效,規定所有面積大於某個標準的建築必須用上節能物料,房地產發發商在銷售房屋時,必須各購買人明示所售房子的節能措施、保溫工程保修信息,並在房屋買賣合同、質量保証書中列明。對未明示節能信息的,由建設主管部門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罰款3-5萬,對節能信息作虛假宣傳的,由建設主管部門限期改正,並罰款5-20萬;不符合建築節能標準的建築工程,已經建設的要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已經建成的不得銷售或使用。 . 節能法的新標準是一種叫「Low-e」的玻璃,low e就是low emission,有熱反射能力的玻璃,中文是低輻射鍍膜玻璃。普通玻璃價錢約為每平米50元,low e玻璃就是100元左右,如果當每戶20平米的門窗戶面積,只是1000元的小數目,相比起之後每年的空調取暖,相信節能玻璃會很快取代普通玻璃成為住宅玻璃主流。 http://www.glass.cn/news/newsinfo_162.html 中國low-e玻璃 2006年的產量約是920萬平米,預計之後十五年平均每年需求會是2.2億平米。http://www.chinairn.com/doc/70270/235259.html . 中國能生產low-e 玻璃的廠商很少,主要有深圳南玻,信義玻璃、耀華玻璃和金昌玻璃。南玻現有400萬平米的高端low-e產能,08年底將形成1150萬平米的產能。其次就到信義玻璃,目前只有200萬平米的產能,會在2010年前增到150萬平米。而耀華的計劃產能是150萬平米。信義07中報中說07年底會有兩條新的日溶量分別為500噸及900噸之建築級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和一條作再生能源業務的日溶量為300噸之超白光伏玻璃生產線將陸續建成,另外再有2條建築玻璃生產線和一條汽車玻璃生產線會於08H1投產,但即是增加多少%就不知。技術方面,信義做的隔熱隔紫外線玻璃既技術已屬世界前列,應該不錯。 . 觀乎 A股的玻璃股,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350737/ 07年下半年玻璃的價格和毛利都上升。雖然成本包含火爐用的重油,但只佔成本的10%左右,即售價的6%左右,加價幅度已完全轉嫁油價的增幅。成本的另一重點純碱由於07-08年新投產產能多,價格上升不足。至於另一重點原材料矽礦砂,是自有資源,成本亦可受控。 . 07年9月10日,發改委發表《平板玻璃行業準入條件》,規定新建玻璃磚窑要在500噸/日以上,並要求更高的技術要求,將令整個行業的有力競爭者限在7-8間之內;《條件》並開始淘汰普通浮法玻璃線,隨著環保部的成立,應可有效防止行業產能過剩。 1263084-W020070910622652059382.pdf . 風險也在投產方面的盈利影響。市場上的投資者,大多是只看數字不看營運的。500噸 和 900噸生產線建成之前要點火,例如900噸的生產線,在集團網頁http://www.xinyiglass.com/news.php 看到是07年10月底點火,但在08年1月才投產,中間有幾個月的時間,燃料是白耗的。這方面的費用,入賬可有兩個方法,一是capitalise 作新生產線的fixed assets一部份,另一個方法是當作燃料,真是不知道它會如何入賬。新產線投產也只會慢慢增加產量,有機會像06H1一樣暫時虧蝕。這些投產之前的前期費用有機會令盈利數字看得較低。
http://epaper.21cbh.com/html/2011-08/08/content_4640.htm?div=-1
本報記者 文靜 重慶報導
就在中鋁和力拓合資開發的鐵礦項目夢斷幾內亞後,民營企業漢龍集團開始整裝進入西非的鐵礦石開發。
7月15日,漢龍集團子公司漢龍礦業向澳大利亞上市公司Sundance Resource(下稱SDL)提出全資要約收購,收購總金額約15億美金。SDL公司擁有位於喀麥隆的穆巴拉鐵礦項目絕對控制權。
7月27日,漢龍礦業向本報記者獨家透露:由於該鐵礦處於世界第三大未開發鐵礦區,後續開發所需資金非常龐大,漢龍集團不排除引入其他中方合作夥伴,共同開發此項目的可能。
除了後續資金尚需上百億美金的投入,記者多方採訪獲知,中國企業入駐西非,尚面臨礦業政策、法律、財務等多方面的風險。漢龍礦業坦承,公司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的區域比例已達到83%,直接投資項目高於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平均覆蓋率。在非洲國家大使館推出的投資項目中,80%以上都跟礦產資源投資有關。非洲國家成為中小企業投資首選。
然而,最近非洲局勢一系列的突變,讓不少投資非洲的企業吃了大虧,尤其是非洲國家政局不穩定帶來的風險極高,甚至可能連基本的勘探權、開採權都無法得到保證。
自2007年以來,65%的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仍然虧損,盲目擴張、缺乏明確定位是重要因素之一。在中鋁和力拓在幾內亞合資的西芒杜鐵礦項目面臨採礦權歸屬爭議,中鋁進退兩難後,新入者漢龍集團能否跳好獨角舞還是合作開發成功?
1.單一大股東成收購優勢
繼漢龍集團提出全資要約收購後,收購雙方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談判。
7月18日,漢龍礦業提出以每股50澳分的價格以現金支付方式收購SDL,出價比SDL過去一個月以來的交易量加權平均股價高出45%。但這家在澳大利亞上市的礦產公司仍表示,這一價格不足以滿足其股東的要求。
但漢龍方面對完成此次收購充滿信心。在這一輪談判中,漢龍礦業董事總經理肖輝表示,考慮到盡職調查的情況,每股0.5澳元的出價“不會有太大變化”。價格每增加0.01澳元,總價將增加3000萬澳元。
目前,中國和澳大利亞政府方面的相關程序正在進行。7月21日,喀麥隆總統保羅·比亞在北京進行國事訪問期間,會見漢龍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時也表示,喀麥隆政府會為項目的開發提供一切需要的支持與幫助。
SDL早在1993年在澳大利亞上市,是澳大利亞第11大鐵礦石生產商。記者從該公司網站獲悉,其在澳大利亞和西非共有220名僱員,其擁有位於非洲喀麥隆的穆巴拉鐵礦的絕對控股權。穆巴拉鐵礦含有4.84億噸富鐵礦和23.2億噸一般鐵礦,項目總成本預計為20000億非郎。
根據預期,穆巴拉鐵礦的年產量將達到3500萬噸,但需要在喀麥隆建造一條鐵路和開發一個深水港。為此,2010年,SDL委託中信證券協助其為西非穆巴拉鐵礦石項目及相關基礎設施進行借貸和股權融資。
此前,SDL跟世界幾家大的鋼鐵企業進行了談判,比如印度的塔塔、米塔爾,韓國的POSCO(浦項製鐵)等。
國內鋼企中,武鋼和河北鋼鐵集團都向SDL搖過橄欖枝。
2010年國際礦業大會期間,武鋼國際資源開發投資公司有關負責人透露,武鋼將採取與中鋁類似的辦法,成立一個中方聯合體,包括金融機構、基建承包商、鋼廠、貿易商等,共同開發位於非洲喀麥隆的一處鐵礦。中建集團已表示願意加入該聯合體。
武鋼對穆巴拉鐵礦的濃厚興趣表明,非洲是武鋼尋找海外資源的另一重點基地。從2007年起,武鋼就開始跟踪研究穆巴拉項目。此前,武鋼在非洲取得的第一個權益礦是利比里亞中利聯鐵礦項目。
不過,由於項目尚處於前期論證階段,武鋼開發穆巴拉的合作方案一直未確定。
和一線鋼鐵競爭對手相比,河北鋼鐵集團在海外資源收購上明顯落伍。去年8月,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王義芳在集團總部會見了SDL公司董事長喬治·瓊斯一行,明確表達了要與其西非鐵礦石項目展開合作的意向。但雙方一直沒有開展具體合作。
2009年6月的一場意外事故,卻給漢龍集團創造了一次機會。
當時,SDL管理層包括董事長及公司最大股東肯·塔波特(Ken Talbot,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首富)在內一行7個人,在從喀麥隆首都去礦區的路上,乘坐的小型飛機失事,全部遇難。
早在2008年,長期在海外從事併購業務的肖輝就購買過SDL的股票,隨後,因看好穆巴拉鐵礦,一直和SDL有所接觸。他迅速了解到,塔波特家族的信託管理基金有意出售手頭16.1%的SDL股權。
2011年3月18日,塔波特家族與漢龍礦業簽訂協議,同意出售手中持有的SDL股權。漢龍礦業在一個月之內完成了付款,同時從二級市場購買了接近3%的股份,加上塔波特的股份,最終獲得SDL約18.6%的股份,共計投資2.4億美元。
漢龍礦業一舉成為SDL最大股東。“在後來和數家礦業公司的競爭中,我們在收購上有了無法比擬的優勢。”7月27日,漢龍礦業回复給本報記者的郵件中稱。
和此前鋼企只投資鐵礦石項目的方案不同,漢龍礦業是全資收購SDL。對此,漢龍礦業給記者的回復稱,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進入國際鐵礦石領域的前列。如果此次收購成功,漢龍將向全球第五大鐵礦石供應商邁出堅實的一步。同時,對中國的相關產業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2.資金渠道組合
漢龍已經為此項收購準備了至少四大資金渠道。同時不排除與國內企業合資開發的可能。
那麼,收購SDL公司及開發礦產項目的錢從哪裡來?
除了這次要約收購SDL公司的15億美金,該項目要完成兩階段的開發,尚需78億美元。
穆巴拉鐵礦項目預計2014年開始生產,產量高達每年5000萬噸,居世界第五。開發分兩步走:第一步每年3500萬噸赤鐵礦,為期10年。年產量高達3500萬噸,隨著進一步的開發,年產量可達5000萬噸,資本投資47億美元。第二步每年生產5000萬噸高品位的鐵英石精礦砂,為期15年。資本投資31億美元。
如果從2009年算起,漢龍集團先後多次收購澳大利亞鉬礦、澳大利亞鈾礦,以及這次拿下非洲大鐵礦,面臨著上百億美元的資本需求。
漢龍集團成立於1997年,擁有全資及控股企業30多家,資產360億元,年銷售額160億人民幣。營業範圍涉及礦業、能源、醫藥、高科技、食品、化工、基礎設施建設、旅遊業及房地產業。
“漢龍完成此次收購在資金上不存在困難。”漢龍礦業有關人士稱,收購資金主要來源於四個方面,集團內部的業務結構調整可以提供一部分資金,國家政策性銀行的支持,漢龍在香港擁有一個10億美金的私募基金也可以提供資金支持,還有海外金融機構的融資。
在內部結構調整上,包括漢龍集團和漢龍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的堂兄劉滄龍所在的宏達集團,在資金上均可隨時調配。
漢龍集團擁有兩家上市公司金路集團和宏達股份。近年來,兩家上市公司多次通過大股東減持股份,為礦業開發鋪金讓路。早在2009年11月25日,漢龍集團旗下的漢龍實業就賣出金路集團股票套現,不惜出讓第一大股東之位,由宏達集團接手。
宏達集團也在助漢龍集團一臂之力,旗下公司宏達實業也在減持股票。7月2日,宏達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宏達實業繼6月29日減持公司股份後,於6月30日又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累計減持公司股份20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94%。
然而,這些數億元的套現只是漢龍集團收購項目自籌中的一部分。和銀行的捆綁則是劉漢海外之路的另外一盤棋。
繼2010年3月,中國進出口銀行和漢龍集團簽訂境外投資借款合同,為其收購澳大利亞MOL公司56.6%的股權項目進行融資後,同年底,中國進出口銀行又向漢龍集團提供了價值15億美元的授信。
這筆授信是否專項用於此次SDL公司的股權收購?
7月23日,中國進出口銀行成都分行公司業務二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行和漢龍集團簽署的只是一個戰略合作協議,但並不表示15億美元將全部到位,要看項目的情況。況且,該筆授信並不是針對SDL公司的收購項目。
和中國進出口銀行的大筆授信承諾相比,國家開發銀行對漢龍集團的支持則更直接——項目貸款。
有媒體披露,國開行已在漢龍集團對SDL的股權投資中提供了一筆約2億美元“內保外貸”形式的貸款。而在此前,國開行已經對漢龍集團收購澳大利亞MOL公司56.6%股權和對GMO公司投資中,提供了2.5億美元貸款。
2010年,漢龍集團和澳大利亞第四大鈦棒公司MolyMinesLtd合資建設年產能1000萬噸的鈦棒項目,漢龍方面為項目提供5億美元的融資。國開行再次伸出援手,漢龍集團共獲得中國境內銀行4.46億美元的貸款。國開行的一位高級代表還會同漢龍集團高管,共赴澳大利亞佩斯完成財務上的事務。
表面上是存貸關係,但漢龍集團和國開行的關係遠非這麼簡單。
今年3月,四川巴中國開村鎮銀行出資人大會召開,該銀行以國家開發銀行為主發起人,包括漢龍集團在內的6家非金融企業共同出資籌建。
對於投資銀行,杉杉董事長趙永剛曾說:“你擁有銀行,那你就等於說是銀行的股東,換句話說是銀行的老闆。別的企業問銀行借款,而你是銀行的老闆,你自然形象會很好。”
記者註意到,巴中國開村鎮銀行董事長、國開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長楊小魯曾出任綿陽市副市長,負責國開行支持綿陽科技城建設的綜合協調、職業教育園區及國防軍工企業內遷工業園區的規劃、融資等。而註冊地在綿陽的漢龍集團在當地投資了多個項目。
儘管銀企“關係”良好,但漢龍集團不得不承認,自籌和銀行貸款只能滿足股權收購,鐵礦的開發所需資金量的確大得多。
“對於未來的開發,漢龍是開放的。”劉漢說,在穆巴拉鐵礦的項目中,漢龍“只求所在,不求所有”。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在中國企業的手中,然後再看具體怎麼合作。
非洲最大鐵礦爭奪: 漢龍買礦起底
3.何方神聖?
按照漢龍的初步設想,公司要成為金、鉛鋅、稀土、大理石、鐵、煤、鉀等礦產中的一種或幾種的行業龍頭,而目前劉漢正瞄準鐵礦。
如果上述項目成功實施,漢龍無疑成就了國內企業,尤其是大型央企趨之若鶩但少有斬獲的奇蹟。漢龍到底是何方神聖?
“做礦的。”一提起漢龍集團,四川省工商聯的有關負責人的回答簡單乾脆。
在綿陽,劉漢是當地政府官員眼裡的紅人。地震期間,位於北川的五所“劉漢希望小學”不倒,讓綿陽政府深感自豪。早在2003年,綿陽市經委官員就曾掰著指頭細數漢龍的“功德”: 墊資9000萬元修建了位於綿廣(綿陽到廣元)高速公路入口處的迎賓大道,出資4000萬元修建了公益性大橋——漢龍大橋……
“2008胡潤慈善榜”系列——時年43歲的劉漢就以1.27億元的捐贈,成為川渝最慷慨、最年輕的慈善家。
在資本市場,劉漢被稱為隱藏幕後的資本高手,有“西南德漏”之稱。劉漢家族曾控製過三家上市公司,西藏珠峰摩托車工業公司、金路集團和宏達股份,實際控製過四川天風證券,還曾出現在中國最大期貨公司的增資中。
劉漢還被傳言涉黑。1997年,他曾被期貨行家買兇槍擊。如今,僱凶殺人者和兇手早被繩之以法。但劉漢本人一直鮮在媒體前露面。
本報記者多次致電漢龍集團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均以其不接受采訪婉拒。
據記者了解,和中國大多草根富豪步步打拼搭建實業帝國,再騰挪運作資本大戲不同,劉漢逆向而行,貿易起家,期貨成名。
網上風傳劉漢以1000元創業,始做綠豆生意。但劉漢的簡歷表明,從1990年到1991年,他曾從廣漢特油供應站的一名副經理到經理。
“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廣漢做貿易,主要就是建材和成品油。經過數年打拼,才有了原始積累。” 劉漢曾對四川一媒體記者回憶,1994年,中國鋼材現貨市場低迷。期貨市場的鋼材被暴炒,價格直升至3500元/噸。但現實中的鋼材價格卻只有2800元/噸,銷售不出。成鋼、重鋼的庫存產品堆積如山。
劉漢集中所有資金,和成鋼、重鋼廠簽下了旁人看來近乎瘋狂的合同——以比市場價高200元/噸的價格收購鋼材廠庫存產品,然後拿到期貨市場沽空。成鋼約4萬噸的鋼材,被劉漢一網打盡。一進一出,劉漢大獲豐收,斬獲近億元,從此躋身億元富豪之列。
有人說劉漢有如此“財技”,是從金融界朋友處獲得炒期貨的終南捷徑,一戰成名。這可從後來劉漢轉戰中期公司可以看出。
2003-2003年,劉漢曾藉中期公司增資擴股機會,以宏達集團和宏達化工的名義入股在中國期貨界具有標杆地位的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但宏達集團很快劃走到賬才一天的1億元資金,並於2006年將其持有的全部中期公司股權作價轉手,從中牟利。
同樣是做期貨,10來年前的那起槍擊案據說與其他期貨大鱷有關,劉漢曾躲過一劫。
鋼材期貨對賭成功,劉漢很快從虛到實。1997年,劉漢在綿陽成立了漢龍集團,開始向實業進軍。起步伊始,漢龍集團選擇的基本都是與期貨有關的大宗商品行業,如PVC,後來擴展到電信、交通、旅遊、房地產、生物醫藥、白酒等。
從2001年始,劉漢進入水電行業。當時,全國電力過剩,也沒有民營企業涉足大中型水電站開發建設先例。劉漢5年內在四川省累計投資52億元,修建完成總裝機容量約為100萬千瓦的多家水電站。
當時,劉漢也留了一手。電站都建在自己的高耗能企業附近,即使出現電力過剩,企業也可以自我消化。
從水電開發上嚐到甜頭,劉漢開始強化實業,弱化投資,從投資性企業向實業企業過渡。2003年,漢龍集團出讓了投資控股的天風證券。近年來,劉漢攜手劉滄龍在金路集團、宏達股份上減持股份,除了資金套現,也頗有淡出資本市場之意。
劉漢套出的錢流向何處?
礦業成了新的蓄水池。劉氏兄弟拿礦,四川眾多民營企業少有能敵。早在2003年,劉漢參股的宏達股份出資參股鉛鋅儲量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雲南蘭坪鉛鋅礦。
如今,海外礦山成為劉漢的重中之重。
8月5日,四川另一在澳大利亞斬獲頗豐的民企泰豐集團有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前不久,在四川省發改委的一次座談會上,漢龍集團的一位副總裁就公開介紹了非洲穆巴拉鐵礦的情況,當時項目還在談判中,但漢龍已預測到後期開發資金在50億美金以上。
他說,前幾年,劉漢靠房地產也賺了不少錢,幾十億元的人民幣現金是有的。除了自籌以外,漢龍集團憑藉和政府的良好關係,資金上很大程度依賴於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的支持。
此外,據本報記者了解,近年來,漢龍集團不光在海外完成了10來起大大小小的併購,還在國內拿好礦:他擁有四川阿壩州松潘縣東北寨金礦的探礦權和採礦權,擁有位於雅安寶興縣三宗大理石礦山和400畝的加工廠區,礦山礦區面積1.6平方公里,礦石儲量2200萬立方米。
按照漢龍的初步設想,公司要成為金、鉛鋅、稀土、大理石、鐵、煤、鉀、鋰等礦產中的一種或幾種的行業龍頭,而目前劉漢正瞄準鐵礦。
“漢龍集團定位是做世界級的資源供應商。”劉漢曾在多個場合說。
為何漢龍集團能拿下非洲大礦,而國企反而不力?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一些國有企業在利益和企業之間不能很好協調,海外收購自然會碰到很多阻力,因為人家會對國有企業有很多防範。
有資料顯示,目前,僅四川全省已有17家公司正在辦理境外開發礦產資源的項目,2008年全省的境外投資累計投資總額近10億美元,其中民營企業境外投資總額占到了七成。
4.項目風險
業內人士還提醒漢龍集團應注意法律風險和政策風險。
不過,“現在說漢龍很成功還言之過早。”漢龍集團對此早有判斷。
“對該礦業公司實行全部股權收購,而不是受讓控股權,這說明投資者相當看好它的高盈利,回報越高,風險越大。”在非洲有鋁土礦投資的民企有關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分析,要么對這個行業瞭如指掌,要么孤注一擲,否則,海外礦業收購很難拿下100%的股權,因為這對資金需求量太大。但投資型的人才往往膽子大,靠敏銳性。
但對做實業的人來說,浸淫的時間越長,越謹慎。他表示,其所在的公司決策者,求穩是原則,公司負債率不能超過60%,哪怕項目再好都不碰。在海外,中國企業普遍面臨很多淘金機會,如金礦、煤礦的開發。只要論證後有一兩個地方存在風險,最終都會選擇放棄。
除了項目本身,基礎設施的投入不可小視。
今年6月,中鋼集團在西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項目暫緩,緣於項目對應的港口和鐵路工程進度太過緩慢。上述非洲投資人士稱,該公司同樣看重這一點。有的國家鋁土礦占到全球的1/3,但沒有任何基礎設施配套,企業介入後前期投入大,這直接影響到投資回報期,比如長達10-20年,對民企很不划算。
漢龍集團公開消息稱,穆巴拉鐵礦周邊鐵路基礎設施健全,礦山坐落在離港口478公里處,從礦區到碼頭的運輸週期為28小時。項目與中國海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鐵路建築工程總公司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單次的海港裝卸能力可達5000萬噸一年、港口被設計成可容納總載重噸數為30萬的大型裝礦船。
一旦兩國政府獲批,SDL公司將完全攬入漢龍集團懷中。由此漢龍集團認為,他們將獲得項目的完整控制權,包括周邊港口和鐵路的投資權。
但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銀行對貸款有明確的附加條件,不得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只能用於項目本身等。
業內人士還提醒漢龍集團應注意法律風險和政策風險。非洲國家發展不均衡,但法律相對完善,有的國家和地區對環保要求相當高。
7月28日,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李智彪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還提到,目前不少非洲國家正出台新的礦業法,同一國家不同地區,對境外投資者投資比例的限制和投資領域的開放程度都不盡相同。在非洲投資還有一個特殊情況是,儘管非洲有相關的法律,但通過最高領導人往往可以談新的條件。另外,中國公司在用工上一定要遵循法律,要簽合同。
事實上,在西非開拓市場的還有其他中國企業的身影。此前,中鐵物資以1.678億英鎊的價格認購非洲礦業公司12.5%的股權,參與塞拉利昂鐵礦石開發項目;去年7月,中鋁與力拓簽約,雙方聯手開發幾內亞西芒杜鐵礦項目,寶鋼也有意加入。但合作很快面臨著開發週期長、資金投入巨大的壓力等難題。目前,該礦區又因採礦權和勘探權面積不相符合引發爭議。
採訪中,不少人士認為,在西非開拓鐵礦石資源的不確定性因素還有很多,很多項目包括喀麥隆項目要真正投產還需要很長時間,這都將推高中國企業在當地的開採成本。
“在鐵礦石談判中,想要藉助西非鐵礦石資源打破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對市場的壟斷,在短期內還沒有可能。”業內人士稱。
|
||||||
嘉義最大建商宏都建設今年董事名單出現新面孔晨譽投資,這個陌生的名字,幕後股東正是在竹北投資興建新竹喜來登大飯店的建商豐邑建設,背後目的為何? 撰文‧梁任瑋 七月十三日,在嘉義經營三十五年的上櫃建商宏都建設,砸三.一四億元買下台中市文心南路上一三一五坪土地,正式宣布進軍台中房市卡位,引起中部建築業者注意。 宏都建設在台中插旗的關鍵,正是今年六月宏都股東會董監改選後,新進入董事會的晨譽投資。 晨譽投資幕後的最大股東,是新竹知名建商豐邑建設。事實上,豐邑早在去年就已透過旗下轉投資公司,悄悄取得宏都三億元可轉換公司債;今年六月,又加碼認購私募,成為宏都建設單一最大股東,目前持有宏都逾三成股權,五席董事中取得三席,在董事會握有主導權。 原本是嘉義營建業資優生的宏都建設,短短一年接連發債、現增引進新股東,背後究竟發生什麼事? 大膽下賭注 卻敗在一場颱風四年前,宏都建設董事長陳弘毅看好陸客來台觀光商機,從小就在阿里山鐵道起點的北門旁邊長大的他,砸下二十二億元,標下阿里山鐵道與飯店經營BOT案,震驚國內觀光業。 二十二億元,在嘉義地方不是一筆小數目,當時陳弘毅這個決定,被當地開發商形容為「大膽的賭注」。 陳弘毅懷抱回饋鄉里的理想,不但想重振阿里山小火車昔日風光,還要在海拔兩千公尺的沼平車站興建兩家飯店。他的大動作,讓宏都在全國建築業的知名度大增。 這項BOT案包括阿里山森林鐵路營運、北門車站一百五十間商務套房,占地兩公頃的森林遊樂區、兩百五十間套房的國際級度假飯店。當時宏都內部估算,若在二○○九年開始營運,每年固定獲利可達一.七億元,以當時股本九.八四億元計算,可貢獻每股稅後純益約一.五元上下。 看 準阿里山每年湧入上百萬名觀光客商機,儘管飯店興建過程,遭遇不少環保團體抗爭,旅館開發案環評也屢被環保署打回票,但宏都仍不放棄。甚至旺旺集團董事長 蔡衍明,也曾想要入主宏都百分之百轉投資的子公司︱︱ 宏都阿里山,開口要求吃下四○%股權,宏都只願意給三三%,最後因未喬攏而作罷。 但陳弘毅算盤打得精,卻人算不如天算。○九年八月八日發生莫拉克颱風,造成阿里山森林鐵路多處落石坍方及路基流失,宏都阿里山公司基於旅客安全考量,暫停阿里山森林鐵路行駛,打碎宏都經營阿里山鐵路的美夢,也壓垮公司財務。 去年三月,林務局以宏都未針對森林鐵路災損提出完整修復計畫,沼平車站旅館開發也未能於期限內完成興建為由,終止合約,並收回飯店經營權,要求宏都歸還阿里山森林鐵路北門車站用地,並盡速完成地上權塗銷登記。 二○一○年五月,宏都交出阿里山森林鐵路經營權,及鐵道資產給林務局,成為壓垮宏都財務的最後一根稻草,陳弘毅的賭注終究敵不過無情天災。 至於已在○九年完工的阿里山麗星北門大飯店,因土地屬於林務局,產權與地上權登記在宏都阿里山公司,雙方因阿里山BOT案權責仍未釐清,目前飯店無法營運,只能閒置。枉費坐落嘉義市中心最熱鬧的文化中心正對面,但空蕩蕩的建物卻成了地方醒目的蚊子館。 財 務壓力重 給豐邑入主機會宏都建設總經理滕新富表示,當初投資阿里山鐵道,也是想趁勢轉型為觀光休閒產業,但宏都一夕變成八八風災受災戶,與林務局的協調不知何時才 會有結果,「時間一拉長,時間成本也跟著增加。」頭洗了一半的宏都,前前後後投資宏都阿里山公司達十億元資金,為了紓解財務壓力,只好展開一連串籌資與處 分資產計畫。不但向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貸款二.六億元,也將現有辦公大樓部分樓層出售變現,對於未來一年內到期的借款,也繼續向借款銀行辦理展 延續借,以解決短期營運資金需求。 宏都進退兩難的處境,給了豐邑入主的機會。去年豐邑建設透過券商介紹,認識宏都建設,參與認購三億元可轉換公司債,之後,宏都又辦理私募,因而將資本額由十億元調高至二十億元。 雖然,豐邑目前已成為宏都的大股東,但豐邑機構董事長劉樹居仍將宏都建設董事長讓陳弘毅擔任。外界研判,主要是私募股票要鎖三年,豐邑屆時才會成為真正的大股東,目前並不適合浮上枱面,至於董事長寶座是否換人,還有待觀察。 滕新富表示,豐邑入主宏都是外界的解讀,對於宏都來說,晨譽投資就是單純的策略性投資人。 至 於這幾年竄紅的豐邑建設,在台中起家,近十年大規模在新竹推出三十餘件建案,總銷金額高達六百億元,搭上這波房地產景氣榮景,累積雄厚資本實力,三年前更 投資八十億元興建新竹喜來登大飯店,坐上新竹建商龍頭寶座。如今透過私募方式「借殼」宏都,符合公司一貫積極的企圖心。只是讓外界沒有想到的,一條鐵道, 竟改變了嘉義最大建商的命運。 宏都建設、豐邑建設小檔案公司名稱 宏都建設 豐邑建設成立時間 1976年 1995年 負責人 陳弘毅 黃淑美 資本額 20億元 5億元主要業務 嘉義住宅推案 台中、新竹推案 |
|
||||||
位在坡州市有兩個十分著名的文化聚落:坡州出版城與Heyri藝術村。它們的共同特色,就是全由有理想、敢作夢的人,靠著民間發起力量達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現在不僅以產業群聚方式吸引全球同好慕名而來,也讓韓國文創得以延續、持續擴大勢力。 撰文‧莊 芳 距離韓國首都首爾約四十分鐘車程,位於坡州市西邊一條「自由路」旁,有一塊四十八萬坪的土地,約等同兩座內湖科技園區產業用地面積,佇立著各式各樣充滿設 計感的建築物。雖然位置接近南北韓陸上軍事交界處,周遭卻圍繞著一股寧靜祥和的氛圍。這裡,就是韓國文化人聚集的園地「坡州出版城」。 由於屬於軍事管制地,所有建築物限制不可超過五層樓高,禁止隨意掛上招牌,卻因此展現出一致的協調感。其實在二○○三年第一棟建築物完成以前,這塊區域完全是一片無用的荒地,但在熱愛出版的理事長李起雄的推動之下,終於達成書香滿溢的文化聚落。 挽救出版業危機 「沒有執行 夢想永遠只是夢想」現年七十一歲的李起雄,原本經營「悅話堂」出版社,至今專門出版文化藝術類書籍已有四十年之久。他在四十九歲時,決定朝著心中目標前 進,設立一個具有文化傳承意義的城區,「假使沒有人站出來開始執行,夢想終究只是夢想。」李起雄說,出版城的發想最初並沒有政府支持、主導,全由民間集合 力量促成。若是沒有足夠的毅力,以及成就目標的決心,恐怕難以達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出版產業園區,拯救每況愈下的韓國出版環境。 李起雄一開始先組成出版文化產業園區協會,當時即有上百家公司加入會員,接著籌集資金、考察三十多處土地,初步調查各家公司需求與投資計畫,到向政府提 案,幾年時間就過去了。從一九八九年啟動計畫,經過不斷溝通、調整計畫細節,直到一九九四年政府才正式認可、參與提供支援,確認可用土地面積。 其間經歷的失敗、挫折不計其數,尤其必須將上百家各式企業的不同意見整合在一起,絕非易事。但對李起雄來說,幾乎沒有後悔的餘地。「與其說我不想放棄,不 如說是『不能』放棄!」他說,自計畫啟動之時,已經不是只有他一人的夢想而已。每當感到困難時,他會憶起尊敬的偶像,為了捍衛朝鮮的愛國義士安重根,「想 到他為國家犧牲生命,就不覺得自己有多辛苦了!」在李起雄眼裡,建設出版城的目標,就像安重根期望達到東亞和平的理想一樣。「惟有文化的存在,才能化解各 國的歧異、促進和平。」只不過,光有滿腹的理想恐怕無法完成這項壯舉,由於絕大多數參與者都是中小企業,對他們來說,營運成本才是吸引集結的重要因素。 政府隨後介入 租稅優惠吸引企業 促成規模經濟「須以低廉的價格取得土地、降低營運費用,才能吸引企業進駐。」因此政府參與之後,開始協助提供「誘因」,讓進駐廠商享有前五年免稅、後三年 五○%的稅負減免,還可申請長期優惠利率貸款,讓出版相關廠商更加願意搬遷至此,蓋起屬於自己的辦公大樓。如今從創意發想、編輯排版、印刷到裝訂成冊和運 送,全都可在出版城裡完成作業,大大節省時間與成本花費。 目前已有三百多家公司進駐,其中包含韓國最大書店教保文庫總部、當地出版社、紙廠與印刷廠,甚至還有專門處理郵件的物流中心,總計已有八千位員工,算是極 為成熟的產業園區。特別的是,城區內還有數家高級餐廳、一家商務飯店,只是飯店房間完全沒有電視設備,「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多看書、少看電視!」坡州出版城 企畫經理金娟淑說。 小公司集體作戰 降低成本、增加效率 強化競爭力就像完成一本書,往往必須經歷嘔心瀝血的發想過程,整合所有編輯、設計、印刷的細節,「這個出版城對我而言,就像一部巨大的立體書籍,花了十多年奔走才終於問世。」望著仍在開發中的二期出版城區,李起雄露出驕傲的神情說。 台灣商業軟體聯盟(BSA)共同主席蔡文宜觀察,一般經營文創事業的公司多以中小企業為主,所擁有的資源較少,「假使像是韓國一樣,以聚落的方式將同質性的企業集合在一起,絕對可以降低成本、增進效率。」當然,政府未來提供訓練或輔導之時,也能夠集中處理。 若是政府無法即時提供協助,蔡文宜建議文創工作者,無論面臨資金短缺、《著作權法》等難題,不妨放棄單打獨鬥的傳統模式,「自行集結聚落、整合資源,才能 擴大產業競爭力。」就像坡州出版城的例子一樣,雖然一開始並未獲得政府大力支持,充滿熱情的文創工作愛好者,依舊憑著自己的力量,將一片荒蕪的土地,建造 成一個大型聚落。這些具有拚勁、堅持理想的韓國人,果真徹底實現了「團結力量大的精神」。 Heyri藝術村──藝術家親手打造的夢想天堂韓國另一個靠著民間力量做出一番成績,並獲得國際媒體矚目的文創成就,則是位在坡州出版城附近的Heyri藝術村。每到周末假日,這裡就會湧進大量人潮,成為韓國新興的觀光景點。 很多人以為,這個藝術家的天堂是由政府協助才得以完成,「事實上,政府一直到三年前才正式承認這個計畫,並提供補助。」現任藝術村理事長全熙天透露,還未 形成藝術聚落之前,這片土地同樣未經開發,1998年由多位藝術家發起,從物色藝術村地點、土地開發整理,到2003年才正式建設,如今總計約有170棟 建築物,規模頗為壯觀。 藝術村中每一棟樓都是一件藝術作品,甚至成為多部知名韓劇拍攝景點。許多藝術家在此經營起展覽館,藉由收門票方式維持營運;或是將一樓作為銷售賣場,二樓設為個人工作室,三樓則是住家。 有30年經歷的畫家李榮美,兩年前決定在Heyri藝術村建造屬於自己的工作室,「這應該是所有藝術創作者的夢想吧!」於是,她在此蓋了兩層樓的建築,一樓經營咖啡廳,也是和藝術家、同好交流的場所;二樓則是個人工作室與作品展示會場。 李榮美目前還是每天從住家往返工作室,她希望不久的將來,正式搬至這裡生活。「這裡環境單純、安靜,適合創作,重點是能夠遇到同樣喜愛藝術作品的朋友。」 李榮美介紹完她的畫作,又忙著下樓煮咖啡,趁著空檔展示她剛完成的陶藝品,「總之,我對現在充實的生活狀態滿意極了!」 坡州出版城 成 立:1998年動土,2007年第一期完工 理事長:李起雄(右圖) 規 模:面積48萬坪,300多家公司進駐,員工8000人 文創心法 1. 集結同業共同開發,降低營運成本。 2. 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提高競爭效率。 3. 先自行開發,後尋求協助,更容易取得政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