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關門的另一種「風險」:還記得1995年的萊溫斯基?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582
美國國會能避免政府關門的時間剩下不到2小時。從過往經歷看,關門不是世界末日,但還是會帶來多種問題,比如80萬聯邦政府僱員就得在家無薪休假了。
德意志銀行整理數據顯示,過去持續最久的美國政府關門是1995年12月15日到1996年1月6日。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應該會想起那三週關門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始料未及的事:
由於非重要白宮工作人員回家休息,不帶薪的實習生要在白宮承擔更多的工作。
因此,當時22歲的女實習生、白宮幕僚長高級助理萊溫斯基小姐就有了更多時間接觸時任總統克林頓。再後來的醜聞我們現在都知道了。
下面這幅照片攝於1995年11月17日。萊溫斯基自稱,在那兩天之前,她與克林頓開始發生性關係。

當然,以上有玩笑成分,我們應該知道,即便今天得知美國政府關門,克林頓這樣的「獵豔」經歷也不會重演。
主要原因倒不是現任總統奧巴馬比他的前任更有定力,而是因為白宮在本週一、9月30日就「未雨綢繆」,宣佈白宮的實習生今後再也不會在政府關門的時候留在白宮工作。
李嘉誠之子李澤楷:高價哄搶連虧6年的電動車公司,背後商業邏輯是什麼?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504.html找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李澤楷是此次競拍中唯一的「門外漢」,但其電訊業背景也是其最大優勢,未來汽車的智能化需要跟電訊業整合。
10月11日,美國能源部舉行的菲斯科汽車債務拍賣會中,中國投資者扮演了主角,最後亞洲首富李嘉誠之子李澤楷贏得標的。
美國電動汽車企業菲斯科公司在其運營的6年期間從未盈利過,一年前已經被迫停產,其做出多種融資努力後,於今年5月宣佈無力償還債務。菲斯科走向末路的根源是內部管理混亂,管理層的分歧甚至導致了創始人之一的亨裡克·菲斯科離開。
但這並沒有阻擋中國投資者的興趣,最近一年先後有五家汽車企業與其接觸,開出價碼洽談收購事宜。萬向集團旗下的VL汽車公司和王曉麟的美國GTA汽車公司走到了最後,參與了10月11日的競拍,但最終不敵李澤楷的私人投資公司——太平洋世紀公司。
環保汽車GTA公司創始人王曉麟團隊為競拍菲斯科做足了準備,競拍失敗當晚,王遺憾地說:「在李先生(李澤楷)志在必得的投標策略下,GTA和萬向均決定放棄繼續跟進。恭喜李先生!感謝GTA和朋友們支持!」
李澤楷是此次競拍中唯一的「門外漢」,但其電訊業背景也是其最大優勢,未來汽車的智能化需要跟電訊業整合。李澤楷的商業邏輯是,把汽車和IT軟硬件集合,打造新的商業帝國。他認為IT已經超越了社交網絡和搜索引擎的範疇,「軟硬件結合是IT業未來的趨勢,特別是移動服務,比如雲計算。」
作為新汽車的嘗試者,新能源汽車企業更加注重智能化技術,電動汽車行業的領軍者特斯拉計劃三年內打造一款「自動駕駛車」,亨裡克·菲斯科在掌管菲斯科公司時也曾嘗試和電訊商合作。
菲斯科成了香餑餑
菲斯科在2007年成立,因其增程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產品定位紅極一時,去年春季其債務危機出現前的資產評估高達22億美元。
但其第一款產品Karma充電式混合動力跑車在推出後並沒有獲得市場認可,拖累了菲斯科的下一步計劃。這款售價高達10萬美元的車型,在2011年上市後的一年多里只賣出了2450輛。菲斯科持續虧損,最大的負債是一筆來自美國能源部的1.68億美元貸款未償付。
今年3月,菲斯科創始人之一亨裡克·菲斯科被迫出走。不久,菲斯科公司宣佈無力償還美國能源部的貸款,政府派出的重組建議團隊接管菲斯科公司。
不過,中國汽車企業卻對這家垂死的公司充滿興趣,先後有吉利汽車[微博]、東風集團、北汽集團、萬向集團派出團隊前往美國菲斯科調查,進行出價評估。不過前三者在接觸的過程中先後退出,萬向集團旗下的VL汽車公司和美國GTA公司走到了最後。
10月11日美國能源部舉行拍賣會前夕,萬向集團美國公司總經理倪頻仍然頗有信心,他表示:「我們對菲斯科的立場沒有變。」
但李澤楷的加入改變了倪頻設想的軌跡。早在今年5月,被迫出走的亨裡克·菲斯科與李澤楷進行了接觸,表達了希望重新掌管菲斯科公司的意願。菲斯科此舉經過深思熟慮,李澤楷資金雄厚,而且對菲斯科汽車關注已久,早已經是其投資人和股東。
李澤楷帶著其私人投資公司太平洋世紀公司的投資團隊對菲斯科汽車進行了更加詳盡的調查,本身具有的優勢全面蓋過了其他競爭對手。一位瞭解到菲斯科債務拍賣會狀況的汽車分析師表示:「李澤楷沒有給其他競拍者機會,報價高到其他競拍者無法接受。」
10月14日,本報記者致電李澤楷香港公司相關部門,但並沒有獲得收購價格和收購相關事宜的信息。
上述分析師認為,李澤楷至少在兩個方面具有優勢:一是除了償還債務外,對菲斯科的出價遠高於其他競爭者。按照此前報價,大部分競價者喊出2000萬美元上下,最高報價為德國投資公司 Fritz Nois AG開出的2500萬美元,但李澤楷一開始就標出了2500萬美元至3000萬美元;二是李澤楷聯合了菲斯科的創始人亨裡克·菲斯科競拍。
要下一盤大棋?
菲斯科在2011年4月推出了第一款產品卡瑪,能在純電力驅動下行駛80公里,其後依靠混合動力可行駛403公里,百公里加速時間為5.9秒,最高速度201公里/小時。
不過,菲斯科的核心技術僅在於車身製造,底盤、混合動力控制系統、控制系統等核心技術來自於合作方量子技術公司,菲斯科只有使用權。這也成為不少洽購者最後退出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以資本運作著稱的「小超人」李澤楷這次卻有其背後的商業邏輯:李澤楷在通訊行業征戰多年,其可以利用掌握的IT、通信技術和資源進軍汽車電子化和智能化,同時也為IT產業找到新的出路。
據相關信息顯示,李旗下的電訊盈科和香港電訊,主要經營業務是提供本地、流動及國際電訊服務、互聯網接駁服務、互動多媒體及收費電視服務、出售及租賃電訊設備,以及提供電腦、工程及其他技術服務,投資及發展系統整合、網絡工程以及與技術相關的業務。
對於IT業的發展,李做出了明確的判斷,他認為搜索引擎和社交網絡都已經過時,軟硬件結合才是IT業未來的趨勢,特別是移動服務,比如雲計算。在不久前其贊助的「2013滬港台青少年IT夏令營」上,李澤楷演講稱:「我要提醒你們,搜索和社交網絡已經用爛了,你需要看得更遠。」
李澤楷對移動互聯有敏銳的嗅覺,今年4月結識網龍首席財務官胡澤民後,就投資了網龍旗下的手機程序平台「91無線」,4個月後獲益超過4倍。他也看到了汽車廠商和電訊結合的新商業機會,比如德國大陸集團已經與電訊設備商思科Cisco達成協議,共同開發汽車自動駕駛。
與菲斯科的結合,是李澤楷探索IT業未來和汽車互聯化的一個嘗試。互聯網過去10年改變了世界,但並沒有在傳統產業創造出足夠多的價值。汽車廠家也在為產品加載移動互聯而努力,但其缺少IT式思維,目的往往為了多賣車,利益主體停留在汽車廠家自身;但互聯網思維更加開放,它的終端模塊可能是為了給客戶一個工具,在產業鏈條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管理和供應鏈。
在新式的車聯網思維看來,汽車的移動互聯包括物聯網、傳感器、云計算、大數據,需要傳統汽車廠家與其他技術擁有者進行碎片整合。未來的汽車將先後進入兩個階段:汽車自動駕駛以及車輛之間互相「對話」的數據傳輸。
李嘉誠歐美投資路線
李澤楷近年進行私人收購主要集中在移動互聯及保險業務上,去年底收購荷蘭國際集團(ING)的港澳及泰國壽險業務,收購菲斯科後,李澤楷跟隨其父李嘉誠進軍歐美的路線也逐漸顯露。
李嘉誠主導下的家族收購今年以來加速了歐美投資,其中2013年上半年就完成249億港元的四宗歐洲收購,此舉被成為「李嘉誠西進歐美抄底的路徑」。
今年6月,李嘉誠斥資9.43億歐元(約97億港元)收購荷蘭最大的廢物轉化能源公司AVR-Afvalverwerking B.V;2011年,李嘉誠長子李澤鉅以24億英鎊收購了英國最大的自來水供應及污水處理公司之一N orthum brian水務;去年又以6.45億英鎊收購英國天然氣公司。
不過,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主要經營港口、地產、零售、基建、能源和電訊為主業,海外收購也以電訊和能源為主要目標,2012年其以9億歐元和1.25億美元收購了電訊公司Orange的奧地利和以色列業務;2010年,李嘉誠以91億美元從法國電力集團收購了英國電力網絡業務ED F Energy的電網資產;更早的時候李澤鉅完成了對英國「兔子」電訊公司的收購。
電動汽車目前市場化推廣的最大難題是充電樁欠缺和標準難以統一。據美國IHS信息諮詢公司預測今年全球電動車快速充電站為5900座,明年可達15200座,到2020年可達199000座,但日本、歐美各國的標準各不一樣。
李氏家族在電訊和電力上的「西進」可為李澤楷的「未來汽車」提供技術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支持。儘管菲斯科有便捷的充電技術,第一款產品卡瑪的優勢在於只需在110伏、220伏或240伏的插座上完成充電,但有電網的配合仍然是其市場化的關鍵。
以史為鑑:今天的美股是07年的美利堅 還是06年的津巴布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1254 知名財經作家John Rubino在The Dollar Collapse blog刊文指出,美國股市刷新歷史新高(至少名義上如此)。前兩次觸及歷史新高後,接下來一年都摔得很慘。下圖為標普500指數和紐交所保證金借款間的對比走勢,顯示當投資者足夠樂觀,用槓桿來投資風險資產股票時,股市的黃金時代基本接近尾聲,可怕的事情就要發生了。如果近期的歷史是我們的指引,那現在要麼該獲利了結,要麼該做空股指,反正採取些市場看起來超買時該採取的行動。

但這一結論只有在我們處於同樣的信貸泡沫階段才有效,就像之前兩次股市登頂那樣。2000年和2007年,美國聯邦政府債務水平分別是6萬億美元和8萬億美元,今天為17萬億。而其他許多指標同樣表明,相比於幾年前,美國在貨幣貶值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了。所以問題演變成:量變何時升級為質變?
下圖告訴我們,為何該問題不僅僅是學術層面的。
津巴布韋發生惡性通脹的早期,該國股市一年內從2千點飆升至4萬點以上。可想而知大量類似於保證金借款量指標升至歷史最高。

然後津巴布韋股指升到四百萬點。到底發生了什麼?津巴布韋以最高速度啟動印鈔機,貨幣貶值,幾乎所有有形資產狂飆。因為股票代表企業的部分所有權,大部分非金融企業持有有形資產,因此他們持有的資產價值也相應上升。儘管按實值計算,資產升值幅度不及通脹,但足以嚇退那些做空股市的人。
那麼今天的美股更像2007年的美利堅,還是2006年的津巴布韋?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十年的光景,傲游為什麼還活著?!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6/56608.html 【導讀】2000年有一位網名為Changyou的開發者做了一款基於IE的增強瀏覽器MyIE,原作者貼出「免費開發,高手可自行修改」的告示後淡出互聯網江湖。三年後有一個叫陳明傑的程序員在這款產品的基礎上開發了MyIE2,這就是今天傲游瀏覽器的原型,如今這款老牌瀏覽器已經走過了十年的光景,在中國的互聯網史上倖存到這歲數的產品已經屈指可數。在此黑馬哥分享
網易科技(顧曉波)的文章,在中國大家太喜歡論成敗,都崇尚成功,鄙視失敗,但是99%的創新是要失敗的。傲游沒有進入成功者的行列,但是作為一家純粹的瀏覽器公司,它正在用專注和堅持證明它的價值。
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2000年有一位網名為Changyou的開發者做了一款基於IE的增強瀏覽器MyIE,原作者貼出「免費開發,高手可自行修改」的告示後淡出互聯網江湖。
三年後有一個叫陳明傑的程序員在這款產品的基礎上開發了MyIE2,這就是今天傲游瀏覽器的原型,如今這款老牌瀏覽器已經走過了十年的光景,在中國的互聯網史上倖存到這歲數的產品已經屈指可數。
不過與過去的輝煌相比,這幾年傲游卻游得並不順利。在統計機構發佈的瀏覽器榜單上,傲游的市場份額已經被算進了「其他」裡,用戶規模與360、UC等對手相比也捉襟見肘,甚至有一位資深同行在談到傲游時說:「這公司還活著?」
這幾年傲游做了什麼?錯過了什麼?未來會做什麼?面對這樣的提問,傲游CEO陳明傑興致索然,比起市場份額,行業格局,打法戰略,他更關心瀏覽器本身,在老羅的發布會後,他終於給自己的這股子執拗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詞兒:工匠精神。
誰記得你是第一個做的
2003年陳明傑在MyIE的基礎上開發出了MyIE2,一年後改名Maxthon,中文名傲游,當時的1.0版基於Trident和Gecko內核(Firefox使用的開源內核)。
當時的版本已經支持多標籤瀏覽,用戶不用再在混亂的IE窗口之間跳轉,這個功能後來幾乎成為了所有瀏覽器的標配。而當時除了傲游、騰訊TT和Greenbrowser等少數幾款以外,用戶在國產瀏覽器上並沒有太多選擇,而Firefox和Opera等並不適合國內的小白用戶,在那個蠻荒時代傲游扶搖直上,另一方面IE正在經受著各種工具條和插件的輪番蹂躪。
在2.0版之後,傲游持續加入了浮動按鈕、快速保存媒體文件、多媒體便簽、通用表單等功能,對當時的用戶來說算得上新鮮的體驗。通過各種破解版Windows的預裝和口碑傳播,直到2009年,CNZZ的數據顯示傲游仍是國內除了IE之外市場份額最大的瀏覽器。
直到現在這些創新都仍然讓陳明傑引以為傲,同時代的TT瀏覽器已經被騰訊放棄(被新推出的QQ瀏覽器取代),Greenbrowser儘管仍在更新但幾乎銷聲匿跡,The World被360收購後退出江湖,對於存活下來的理由,陳明傑歸結於產品和技術創新。
「中國IT對技術的追求不是那麼強,更多的追求運營、渠道和市場,如果一定要有一個差異化,我們選擇技術。」陳明傑說。
不過不幸的是在那幾年,中國互聯網最俗套的故事發生了——大公司來了。2008年4月,360推出了360安全瀏覽器,一年後搜狗也推出了搜狗高速瀏覽器,憑藉安全衛士和輸入法的兩個「一級火箭」的帶動,這兩款產品瘋狂且快速地掠奪了大量市場份額,與此同時,瀏覽器在產品上的差異也逐漸被抹平。
「談不上商業模式,充其量是一種推廣模式。」陳明傑這樣形容「三級火箭」的說法,「就是互相帶量,買青菜帶黃瓜。」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一招行之有效。誰拿下了屌絲用戶誰就拿下了中國互聯網,屌絲用戶有著兩種顯著特性:逆來順受和喜新厭舊,第一種對預裝和捆綁並不排斥,給什麼用什麼,傲游在渠道上顯然沒有上述兩家強勢,而對第二種喜歡嘗鮮的用戶來說,傲游太老牌了。
陳明傑遺憾的則是2006-08年沒有花大力氣去做渠道,就在360和搜狗風生水起的時候,傲游因為對中國網民接受程度的認知偏差,錯過了對網民的培育期。
另一方面,當年傲游的創新逐漸成為了各大瀏覽器的標配,「最先做」已經算不上什麼優勢,因為用戶並不關心這個,也沒人會記得,這樣的故事在中國的互聯網圈子裡發生了太多,在每個人都說自己是第一的時候,用戶並不知道誰是真正的第一,當然大多數人也並不關心。
機會&錯失:工匠精神與工匠思維
如果從現在的結果看,陳明傑是一個匠才,但並非將才,他用自己對產品的理解把瀏覽器雕琢成理想的樣子,但是當360從安全衛士殺到了兒童手環,搜狗從輸入法延伸出了號碼通的時候,傲游瀏覽器還是一個瀏覽器,公司也離上市遙遙無期。
有一件事情傲游沒有做,就是搜索,還有一件事情沒有趁早做,就是移動。
陳明傑也承認,搜索和瀏覽器是一個天然的結合,可以很容易地為瀏覽器變現,但對小公司來說並不好做。在陳明傑的意識中瀏覽器是傲游的核心,必須優先保證用戶體驗,而對搜狗和360來說瀏覽器只是一個台階,在上面做什麼都無所謂。
另一個原因是陳明傑認為當時被百度霸佔的搜索市場容不下太多搜索引擎,事實上在360殺進來之前,這個邏輯是成立的,不過對傲游來說,360的成功不可複製。
傲游2010年才開始佈局移動端,這是智能手機剛剛興起的一年,陳明傑認為之前的塞班並不是真正的智能系統,注重用戶體驗的傲游自然也沒有必要染指這塊市場,而iPhone橫空出世後,他意識到了移動端的機會。
在移動端UC已經紮根多年,後來者QQ瀏覽器、百度、360、獵豹等也都背靠大樹佔得一席之地,晚起步、弱資源的傲游顯得有些尷尬。
不過陳明傑對這些都看得很淡,「移動端還存在很大變數,傲游肯定有機會。」陳明傑說,「想做強只有兩個選擇,一是你搶得部分比別人強很多,二時你不強的部分你補得很快。」
對傲游而言強的是產品和技術,這方面的差距不斷地被抹平促使傲游不間斷地往前跑,就像一邊進水一邊放水的池子,傲游要保證進水的速度比放水快,才有機會繼續玩下去,而市場和渠道方面,陳明傑表示也正在逐步增強。
陳明傑崇尚工匠精神,從始至終他都沒有偏離初衷:把傲游瀏覽器做下去並做好,未必要做大,但是要做到極致。而這種對產品極致的追求也造就了陳明傑的工匠思維——產品就是一切,至於別的,並不那麼重要。
最壞的時代:「又TM假死了!」
2007年微軟發佈了Windows Vista,這一系統當年被人嘲笑的原因之一,就是其硬件標準的超前。在主流內存還是512MB的時代,一個動輒要求1GB內存的系統式不會有生存空間的。
瀏覽器也是,這是一段硬件脫節的時代。
隨著網頁內容的豐富,Flash、高清視頻、音頻等多媒體內容開始流行,各種腳本也開始被大量應用,論壇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多圖殺貓」帖,同時多標籤瀏覽器也培養起了用戶同時打開多個標籤的習慣,於是瀏覽器迎來了一段難熬的「假死」歲月。
洋洋灑灑碼了半天字,結果打開一個新網頁,瀏覽器卡死了或者崩潰了,這是讓很多寫博客或玩兒論壇的老用戶惱羞成怒的問題,以至於逼得很多網站推出了即時保存的功能。
幾次下來,用戶很快就跑了,氣急敗壞的「受害者」不停地更換瀏覽器,直到找到那款他認為不會假死的。被罵的最多的,當然是用戶最多的那幾款。
「假死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必然的事情。互聯網內容太豐富了,當時其實所有瀏覽器都遇到了假死的問題,CPU、內存跟不上,瀏覽器背了黑鍋。」 對傲游的假死罪名,陳明傑覺得有點冤,但一直在積極改進。隨後傲游逐步用多線程、多進程的方式緩解了這一問題,儘管在傲游的2.5版後的多個版本都聲稱「解決假死」,但是從用戶反饋看,這個問題延續的時間比瀏覽器廠商預料到的長得多,且問題並不只發生在傲游身上。
目前多數PC的硬件水平並不足以構成假死,但由於互聯網內容的不斷升級,以及對開源內核Webkit的開發能力參差不齊,瀏覽器假死依然時有發生。
大局:瀏覽器做的太爛
上一次關於瀏覽器在移動端價值的討論是百度推出輕應用平台。百度搜索客戶端天然就是一款瀏覽器,微博有內嵌的瀏覽器,微信有內嵌瀏覽器,各大網站的APP一定程度上也是自己的瀏覽器,在移動端,本應屬於瀏覽器的流量正在逐步被分流。
對此陳明傑認為,主要問題並不是APP分流,而是瀏覽器本身做的太爛。
「瀏覽器還沒有找到正確的做法,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所謂的分流不分流就不是問題,流量也就回來了。」陳明傑說,但是對於這個問題,他也在尋找答案。
從微博到微信,各家都希望把流量圈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陳明傑認為技術的發展會超越廠商的意識,互聯網本質上就是離散開放的,這是大方向。
這個問題陳明傑也在思考,他覺得用戶的需求應該可以在瀏覽器裡一站式通過一個框得到一個漂亮的結果,但是那肯定不是webapp,也不是一個簡單地搜索。
目前傲游PC端和移動端的月活躍用戶總和為1000多萬,陳明傑稱,通過搜索分成和導航,傲游並沒有太多資金壓力。
在PC端疆土已失,而移動端格局未定,陳明傑認為傲游還有機會,「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也挺好的。」陳明傑說。
記者手記:
傲游身上摺射了很多創業公司的身影,缺錢、缺人、巨頭、思維、大環境,每一道檻都會攔下一批創業者,對傲游來說能夠在險惡的互聯網環境下存活下來已經是一種勝利。
正如一名天使投資人所說,在中國大家太喜歡論成敗,都崇尚成功,鄙視失敗,但是99%的創新是要失敗的。傲游沒有進入成功者的行列,但是作為一家純粹的瀏覽器公司,它正在用專注和堅持證明它的價值。
橡樹資本Marks:注意這些跡象,07年的風險再次出現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439 2007年,橡樹資本的Howard Marks曾警告稱:現在金融市場狀況可總結為:全球流動性氾濫、傳統投資回報最低、對風險的擔憂降低,以及所有市場的潛在收益不高。因此,為了獲得更顯著的收益,投資者願意使用高槓桿和衍生品來承擔高風險。
現在,Marks再次強調「我們發現投資者的冒險行為再次上升。」
他稱:「中央銀行的政策是避險投資的收益下降。受此影響,投資者的冒險行為在金融危機後開始上升。這種情況出現的如此之早真是令人驚訝。自那以後,投資者的冒險行為一直上升,但是冒險行為的程度並沒有接近2006-2007年的水平。」
那麼,Marks如何知道的呢?下面是他在2007年總結的市場特徵:
1.全球流動性氾濫——現在也是。
2.傳統投資的回報最低——現在也是。(相對而言,現在國債、高質量債券或股市帶來的回報不高,這鼓勵投資者轉向衍生品領域。)
3.對風險的擔憂下降——現在也是。
4.所有市場的潛在回報都非常低——現在也是。
當然,投資者對風險的偏好不像2007年時那樣盲目。但是,當市場風險厭惡情緒下降和投資者追逐更高的收益時,資本市場就會出現問題。他稱:
「總之,不管投資者是因為樂觀情緒上升承擔額外風險,還是像現在這樣被迫承擔額外風險。只要他們開始進一步冒險,投資者就常常忘記謹慎二字。」
「這對他們而言是件壞事。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意識到這種影響,那麼我們也將遭受困難。」
【敗局】草根創業者反思:為何運營三年的網站每天只有500個IP流量?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3/57104.html
“開心白日夢”是一個共享協作網站,由80後周星於2010年4月建立,至今已經運行了三年。i黑馬了解到,這是一個采用眾包方式運營的網站,用戶可以在開心白日夢創建標題條和編輯標題條,同一個標題條可以由多個人員進行編輯。同時具備歷史版本功能。 比如寫一個小說,寫不下去了,可以由其他人接著寫。
但是上線三年來,開心白日夢的活躍度始終非常低,每天只有500IP的流量。是什麽原因導致了這些問題?跟i黑馬一起來看看創始人周星的自己的思考。
本能式創業
當初創立開心白日夢,出於一腔熱血和本能就開始幹了。表面上看似簡單的協作型功能,其實對用戶的要求極度的高端,不僅需要用戶能走出現有教育思維的框架,還需要博采多學和能力超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明白開心白日夢的用處,也只有這樣才會願意付出去進行創作,創作從來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所以,開心白日夢的用戶,基本要求是人才中的人才,既不是只會念書的好學生(但又不切實際),又不是只會做事的現實主義者(缺乏夢想)。而我們主流的用戶群是90後和00後,這樣的年輕人就更加稀少了。
雖然核心用戶依然對開心白日夢不離不棄,但流量一直沒有很大程度的增長,對於一個網站來說,每天只有500IP的流量只能算是失敗的,就像我在《非你莫屬》上張紹剛老師評價的那樣,200IP只能算是2個。
開始的時候就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定位問題,想當然的覺得我有這種需求,我會參與,會創作,別人也會,沒有從人性,產品,市場的角度客觀的分析過。
三年之癢
開心白日夢上線運營已經三年了,前兩年每天上班似的做內容,做推廣,走過很多彎路,也收獲許多喜悅。然而人始終是生活在現實中的,馬上要面臨買房,結婚的我,錢是最大的問題。於是開始面對現實,對女朋友和父母負責,又開始了上班的生活。每天下班後,只用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所有網站的打理,這只能說明開心白日夢的情況並不樂觀。
反思
之所以網站並不那麽成功,原因就在於門檻過高,沒有抓住人性中普世的東西,所以流量就無法起來。以前覺得Tumblr的創始人David Karp 不也是一個人做了所有的事情並成功了嗎?為什麽我就不可以呢,我一開始認為原因在於,Tumblr的技術更好,擁有非常好的用戶體驗,大部分內容都是現在流行的動態圖,頁面也更加的整潔,漂亮。
而我忽略了門檻的重要性,Tumblr 作為一個輕博客,使用起來十分簡單,在操作上降低了使用門檻,這符合“懶人推動世界進步”的第一人性需求。其次,內容上幾乎沒有限制,這又符合了人追求自由的需求。
反觀開心白日夢,還需要郵箱註冊,對新加入用戶檢查再檢查才審核通過,不審核大量虛假用戶申請,不審核大量的垃圾內容,對於違法違規的內容一律堅決不予通過,讓很多頗有才華的用戶感到不自由。這樣對用戶和內容質量在中國互聯網圈幾乎變態的要求,大大降低了用戶的積極性,把門檻一再的推高了。長期基礎國外互聯網產品產生的思維慣性,導致了我在網站上的不切實際。
在清醒的認識到了國內用戶的人性需求,產品形態,和市場情況後,我漸漸意識到了自己當初的幼稚和理想主義。
如何才能最深刻的了解用戶呢?
一、是要真正的進入用戶的圈子。就像汽車之家開始的時候,所有人都沒有駕照,為了了解用戶,他們開始學車,練車,考駕照。同樣,我也需要進入我的目標用戶的生活,體驗他們的體驗,也就是現在國外流行講的Lifestyle戰略,沒有這些深入的體驗,你的產品無法從真實用戶的角度思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發覺用戶需求最笨也是最好的方法。i黑馬今天分享的一篇小米副總裁黎萬強的口述文章中也提到,黎萬強和雷軍每天都會抽時間泡論壇,過程中能發現很多產品問題、很多新需求,然後才能第一時間去改進小米。創業需要的就是理解用戶訴求,然後想辦法去實現。)
二、你自己也是用戶。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你會主動參與或者會迫不及待付費的產品,就是你要學習的榜樣,即使是跟你產品的領域風馬牛而不相及,跨界學習,是產生創新的一種方法。
最後,就是要做出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很多的想法其實都是理想實驗,在一個完美的環境中搭建想象中美好的模型和藍圖,但現實是由無數你所不能控制和完全想到的細節構成的,哪怕同樣的產品,不一樣的時間點,不一樣的人去做,結果都會大不相同。
與還在路上探索的朋友們共勉,無論我們最後成功與否,都將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中抹不去的風采。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周星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2014年的熊市 艾薩 Isaac Sofaer
|
|
對於2014年整體中、港股市前景,我都不感樂觀,因為有太多不利因素令我不能安心。首先,息口上升,會影響被高估的樓市。再者,政府還會容許港元貶值多久,令生活水平繼續下降?但改變聯繫匯率又會令資產市場造成恐慌。最後,內地旅客下降,令香港近期零售銷售增長放緩。中國問題不散 我看見中國有不少問題,例如銀行的流動性、壞賬、影子銀行、理財產品、產能過剩、固定資產開支高企、極高的負債、不斷上升的貨幣供應、企業債券違約、地方債、樓市泡沫等等。整體經濟的確正在擴張,但在沒有財技化妝下的企業,盈利卻非常低。利潤往往直接影響股價,利潤愈低,股價愈低。這些都是壞消息,好消息是,我希望我是錯的,而且上述大部分的問題都解決了。不過,他們一定不能將問題強行「收埋」或者拖延。在我看來,世界對前景太過樂觀,而過度依賴中國。這是危險的。以我們在香港的經驗,內地遊客是善變的,他們很容易改變主意,對錢又非常敏感。不要太容易相信中共領導人了,在經濟及金融管理的問題上,他們的言行一般都相距甚遠。 投資者不知違規行為 另一件很嚴重的事,是投資者彷彿不太注意在他們眼前發生的會計違規行為。這些行為不論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有出現,但投資者對核數報告毫無質疑,這是錯的。我發現核數報告中出現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令人質疑盈利的真假、資產負債表的估值及股價。即使是誠實及正直的公司,為了不使市場「失望」,現在都用較少投資者關注的「綜合收益」去美化數據。某些情況下,盈利增長25%很容易變成下跌。若你不懂怎樣看財務報表,你只是閉着眼去買,這樣有時會買錯,所以買之前要100%肯定才好。下週我將會解釋我為何在另一方面看好後市。祝君好運!艾薩[email protected] 讀者來信 艾薩你好,上年十二月在你的講座,你建議我買入太古股份公司B,現持有5,000股,另外還持有領匯1,500股、偉易達400股、滙豐400股、安踏體育2,000股、太平洋航運4,000股,我很想重新整理這投資組合,希望能夠有所增長,請問我應當繼續持有還是沽出領匯、太古股B、滙豐三隻股票,購入另一些將會有增長的股票呢?讀者上讀者你好,為免把問題複雜化,最簡單的方法是依足我的投資組合。若我持有那些股票,你也應該持有,若我沽出,你也亦然。艾薩上 艾薩 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
【小敗局】九大電商網站倒閉:致敬2013年的悲催者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8/57475.html
回顧2013,不難想起那些新出現或者新“觸電”的企業。然而,有崛起就有沒落,2013也讓我們看到了很多倒下的企業。無論稱之為先驅,還是當做反面教材,他們的失敗總能帶來一些思考。讓我們一起來緬懷那些2013年在電商的巨浪中沈沒的船只。優菜網――生鮮觸網的無畏摸索2013年1月初,由於融資困難,生鮮電商優菜網宣布轉讓。其創立於2010年,是我國最早一批嘗試生鮮產品B2C模式的電商企業,創立不久便獲得200萬天使投資,隨後宣布實現盈利。然而,好景不長,在接下來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其經歷了從輝煌到雕零的過程。評論:生鮮電商起步銷量小,很難實現與產地直接對接,從而無法在源頭把控產品的質量和價格,供應鏈短板盡顯。加上“會員制”購物門檻過高、支付方式不夠靈活、無法保證購物體驗、倉儲物流成本過高以及盲目擴大,優菜網最終還是倒下了。生鮮電商雖有著巨大市場空間,但在中國究竟該采用什麽模式還有待探索。萬家摩爾――雜貨做電商的保守嘗試2013年年初,華潤集團組建的網上商城――“萬家摩爾”停運,項目失敗。萬家摩爾曾以經營超市雜貨、世界名酒、健康美容、3C數碼為主,兼帶服裝、圖書、嬰幼兒產品等,商品超過20000種。其主要為香港、澳門地區提供網上購物和生活服務,2009年擴展了中國內地及海外業務。評論:華潤對於進軍電商一直處於保守操作狀態。由於國內同行尚無成熟的盈利模式和成功案例,萬家摩爾電商項目的實施難免畏首畏尾。此外,體制的局限導致不敢舉步,團隊派系也制約市場運作,稅率差異更是擠壓生存空間,如履薄冰的嘗試最終宣告失敗。飛虎樂購――富士康擴張的失足之舉2013年年初,富士康旗下電商飛虎樂購進入清算階段,面臨倒閉。富士康於2009年成立通路事業群電子商務事業處,負責運營電商業務,2010年8月飛虎樂購正式上線並從通路事業群獨立出來。其董事長由IT界領袖級人物杜家濱出任。只向集團內部員工開放的一年間,飛虎樂購營業收入6000余萬元並盈利,2010年面向社會開放後卻連年虧損。評論:對於富士康生產的電子產品,飛虎樂購並沒有價格優勢,沒能拿到產品的一線代理,價格經常比淘寶、天貓、京東要貴。同時,管理層不太懂電商,內部出現分歧,飛虎樂購配送體系也未能跟上網絡購物時代,團隊管理更是不按互聯網規則辦事。愛顧商城(Argos)――中外結合的挫敗路途2013年3月,海爾集團與英國零售商Argos聯合建立的以Argos為品牌的電商網站“愛顧商城”宣布解散,正式運營不到3個月。海爾稱,因Home Retail Group(簡稱HRG,Argos的總公司)戰略調整,決定退出中國,雙方達成一致意見。評論:從海爾的反饋來看,似乎是“老外不敢做了”,但問題絕非如此簡單。除了HRG與海爾合資方的矛盾以及HRG總部運營出現問題之外,更深一層的是如何把英國模式複制過來的問題,而這不是光靠資金能解決的。愛顧商城對於海爾實在比較“雞肋”,即使沒有解散,以聯營模式為主的愛顧商城要獨立發展恐怕也有一定難度。襪管家――照搬模式的慘痛教訓2013年5月,傳出國內垂直B2C襪管家倒閉的消息。此前,其特色是“具有服務性質的B2C”,推出訂購模式,按照約定周期和數量進行產品投遞;還推出“無線裝”的獨有模式,類似於電商自助餐,消費者只需要一次性購買,全年都可以無限次投遞。評論:按月定制電商、C2B等新模式在國外似乎不錯,但中國模仿者往往沒有好結果。市場不同,需求點自然有差異,選擇性借鑒很重要,須以市場為基礎,建立適合生存的商業模式,不可盲目模仿。半邊天――超市“觸電”的短暫生命2013年5月,永輝超市旗下的生鮮類網站“半邊天”上線不足百日已悄然下線。運營期間,“半邊天”曾在江浙滬等地區展開配送,提供貨到付款。業內直言,現在國內超市的模式、門店數量、配送能力暫時還無法支撐網上生鮮業務的展開。評論:這是對超市做生鮮電商的一個警告,同時也是對現在電商紛紛上線生鮮業務的一劑“安定”藥。網上零售對配送能力和冷鏈物流的要求很高,而現在超市的核心能力並不在此,超市的低毛利也很難支撐生鮮的線上零售。或許,超市“觸電”做生鮮更多是為了培養消費者的網上消費意識。大樹網――校園掘金的破碎夢想2013年5月,曾獲得千萬級投資、針對大學生的在線B2C大樹網倒閉。其於2011年9月上線,是由智尚團隊全力開發的大學生服務平臺,重要業務包括在線商城和跳蚤市場。大樹網首創針對大學生線上運動品牌特賣模式,曾半月內在全國招募了4萬多名大學生代理,全國各地成立分公司,並設有線下體驗店。評論:沒有供應鏈的快速反應,就不可能有持續的盈利能力,加上分銷也無法做大,結果可想而知。總的來看,傳統企業做電商,有些觀念很難轉變,對市場的預估也太過理想化。大樹網的擴張太急太快,盤子鋪得太大,而且輕運營、重技術,這些都可能轉變為致命的因素。億佰購物――信用卡商城的脆弱軀殼2013年6月,國內最大的信用卡分期購物平臺億佰購物倒閉,並拖欠貨款3000萬左右。其在2012年虧損就已經開始擴大,2013春節後,經營情況持續轉差,出現運營資金短缺,1月份起,所有高管都是半薪在職。評論:過快的人員擴張,導致成本一路高漲,但業務量上並沒有明顯增長,與銀行的合作也沒有擴大。由於信用卡分期購物模式對銀行的依賴性極大,加上億佰購物與銀行的合作不穩定,銀行的調整很可能對其造成極大影響甚至重大損失。牛窩網――家具電商的革命先烈2013年10月,家具電商牛窩網倒閉,一夜之間毫無預兆全員被裁。兩個月前,其網站顯示還在招商階段,並輔以“大尺度”的營銷廣告在推行。公司註冊信息表明,註冊資金600萬人民幣,成立日期為2013年6月4日,地點在上海。牛窩網從成立到倒閉僅4個月時間。評論:牛窩網沒有一個有效的盈利模式,拿著傳統家具渠道商的投資卻要革傳統家居渠道的命,難度實在太大。產品區域特性較強、投資方要求較多等問題一直難以突破。家具電商這條道路上已有很多先烈倒下,先驅者仍然步履維艱,急需一個領頭企業突出重圍,多一些借鑒和啟發。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億邦動力網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2013年終總結:沒有股神,只有6年的經驗教訓
來源: http://xueqiu.com/9089343523/26842955
今天雪球有人看了我的交割單以後說看完興趣大減,呵呵,其實這是在我意料之中的!因為大家希望看到的是一個股神,能在低位買入,高位賣出,交易過的每個股票都是大牛,可現實偏偏不是! 以前我做客戶經理,經常跟客戶說一句話,這個市場來錢很快,死得更快,在你有把握的時候盡情賺,在你沒把握的時候不要求賺錢,只要不虧或者少虧就可以了!道理十分簡單,但是大多數人學不會,我也是直到11年中才真正學會,於是看我的交割單會發現,300228我持有得十分耐心,賣出的時候卻依然有幾分猶豫,高位做了幾筆低賣高買的交易就可以看出我的糾結,當時的心態是基本面上沒有發現公司的漏洞,但是盤面讓我覺得必須賣出,十分糾結要不要換倉網宿,電科院跟省廣,結果這個賬號也沒來得及買網宿科技,因為這是自己賬號最感情用事,反而是客戶賬號十分堅決,因為安全第一。很多人希望通過這份交割單來學習,我覺得大多數人其實根本學不到東西,因為止損非常多,但是我自己可以反思很多,因為這份交割單每一筆交易,都是當時心態的反應,成功的交易值得回味成功的原因,失敗的交易也值得反思失敗的原因! 全年做得最爛是8月,看空創業板看多主板,方向不對,看多自貿區,看多光伏,卻不忍放棄染料,交割單上可以看出各種糾結,很多人問我,如果你看好A,買了A以後又看好B,你會如何選擇,我的答案是不知道,聽天由命,這是實話,但是其實更有效的辦法是分倉,去弱留強,但是當你滿倉A的時候要再分倉B,然後去弱留強,其實十分反人性,尤其如果A暫時虧損,B你得追高。。。那更糾結!所以反人性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無論是上面說的看完覺得興趣大減的,還是有些人覺得我沒水平做私募的人無非都是覺得止損太多,只是我說一句不太好聽的話,要麽就是你的體系跟我不同,要麽就是你還以散戶的思維在思考!股票本質上追求的是盈利,而非勝率,《海龜交易法則》里寫過,曾經連續止損幾十次,但是一筆盈利直接賺翻,對我而言,8月以後我覺得是高位了,這時候我抱著的心態就是如果後面我能賺那最好,如果我賺不到,這點利潤我滿足了,但是千萬別虧超過10%,絕對不允許虧損超過這個數字,事實上雖然我下半年止損很多,但是確實沒有過連續虧損也沒有過大幅回撤!畢竟這個市場機會太多,錯過幾個又何妨! 記得剛入股市,當時在券商,領導跟我說,你看07年如此的大牛市,多少人跑不贏指數,其實還不如買50ETF,只有一兩個公募基金跑贏了50ETF,然後看了巴菲特說的,我們的目標就是牛市跑平指數,熊市跑贏指數!結合這2段話我們來回憶下過去5年的市場,你一定能賺錢的市場無非是09年,10年下半年,如果你懂得選股跟一定的交易,那麽09年下半年,10年初,12年你也能賺錢,而只有少數人才能在11年賺錢,無數人在05-07年大牛市或者09年小牛市賺了大錢,但是大多數都在之後的熊市中全部還出並且虧損,為什麽?雖然這個市場里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不懂買什麽股票好,但是也有不少人會買,但是卻不會買!有人說我說的市場感覺玄乎,其實也不玄乎,我的市場感覺不一定對,但是這個市場是否適合我卻一定對,我相信無數人有過這個感覺,有一陣子,你買什麽賺什麽,就算短期虧一點馬上也能賺回來,做得十分順手,那這個市場就是個好市場,適合你的市場,你就該放手做,反過來,有一陣子就是你做什麽虧什麽,想贏怕輸,就算今天賺了,明天也可能虧,這時候就是不適合你的,這時候你要想的不是能賺多少,而是給自己一個底線,如果虧到多少我必須停手! 在這個市場里人人都只願意談起自己成功的交易,無論是民間股神還是高收益的公募私募,有幾個人願意談談自己08年或是11年的慘痛教訓,或者今年如何把最不該賣的股票賣出了做了個SB呢?但是很可惜,這個市場不存在股神,每年牛市都有神,之後都死了,我不想成神更不想死,所以我願意直面自己的交易,正確的交易是經驗,錯誤的交易是教訓! 接著還是那句話,股市要的是盈利,而非勝率,你止損10次才能盈利一次也沒關系,只要你能做到每次10%倉位,每次2%止損,也就是每次虧千分之二,10次就是2%,然後一次盈利能把所有虧損賺回來還有得多一年下來能跑贏大多數人你就是贏家,關於這點還是建議看《海龜交易法則》,這里沒有一個買10個股各個是大牛,做10次交易,9次是大賺的股神,這里只有嚴格遵守交易紀律的普通人,海龜的法則人人可以學會,甚至5分鐘就能講解完,但是為什麽最後成功的海龜只有那麽幾人?如何讓自己持續盈利,擺脫虧損?唯一辦法是在自己確定的時候下狠手,在自己不確定的時候要麽不出手,即使出手也只是玩玩,必須有底線! 接著談談今年的得失,今年最大的收獲是認識了很多人,無論是雪球認識的,還是私下認識的,有民間高手也有鼎鼎有名的大佬,接觸的人多了,能學的東西也多了,還結識了現在的合夥人,很滿足!不過今年最大的失其實也在這里,接觸的人多了,可以學習的東西多了,自己的系統就混雜了,下半年的行情其實按本身自己的系統應該比現在做得好的,只要相信趨勢就好了,但是摻雜了太多基本面的思考,糾結了,也花了比較長時間才扭轉,最近一直在反思這個問題! 雖然這里沒股神,但是還是有些經驗是可以交流的,尤其現在已經不在當時,可以更理性地看待一些交易!隨便舉2個例子,太多了要截圖太累!上面一個是網宿科技,當時這個賬號網宿科技沒買,不過別的賬號買了,下一個是浙報,小鱷魚他們買了,我也沒買,原因僅僅是因為當時還在糾結富瑞特裝,呵呵,所以說今年有幾次被基本面拖累了,如果不是愛上一個股,理性的思考就是這2個股明顯是強勢股,而富瑞特裝不是,換股是必須的!有興趣的可以去研究下最近這輪下跌,有部分股也走出了類似形態,可以看看是否都是牛股!最後總結句:確定的時候下狠手,不確定的時候就隨便玩玩,只求不虧出底線就夠了,A股機會太多,每年都有至少2波行情,別怕踏空,關鍵是吃進去的別吐出來!------------------------------寫了一個小時,有人覺得不夠用心,但是我覺得真看懂的人應該可以看出幹貨了,總結的一句話加上2張圖絕對可以幫助很多人獲利匪淺!
2013年的市場大贏家:愛拼才會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557
2013年,對很多投資者來說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金價大跌股市大漲讓很多人始料未及,不少人輸得很慘,但也有人賺的盆滿缽滿。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許多最賺錢的投資舉動往往需要與主流觀點背道而馳,或是能夠大膽預測出政府決策者對股價的影響。
我們來看看2013年不同資產類別大贏家們是如何贏得高回報的。
黃金:
1,Tudor Investment Corp.倫敦辦公室的交易員Chris Tuohy
Tuohy是前高盛的交易員,他是少數能從今年黃金大幅下挫中獲利的交易員之一。在去年許多分析師看漲黃金的時候,他便開始買進黃金看跌期權。當今年春天在投資者大肆拋售黃金的時候,他正躺著數錢。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Tuohy用不足1,000萬美元的原始投資在2013年為Tudor賺了1億多美元。其獎金可能超過1,000萬美元。
2013年底,黃金價格比年初跌了超過28%,除了像Tuohy這樣少數的交易員,大多數將黃金視為避風港的投資者都遭遇了重創。
美國股市:
1,對沖基金公司Appaloosa Management LP負責人David Tepper
去年9月初股市比前一個月下跌超過了5%,雖然當時市場普遍擔心利率上升,但是Tepper卻進一步看漲股市,於是開始買進看漲期權。
2013年最後4個月股市大漲,連創新高。資產規模達210億美元的Appaloosa Management旗下的最大對沖基金全年上漲了大約42%,扣除費用後可能為Tepper及其投資者賺得了數十億美元。
他提到,考慮到低利率可能仍將持續,從盈利來看,股價現在還不貴。
2,鮑爾森的Paulson & Co.旗下的Recovery Fund基金
在今年年初該基金就增加股票持倉。摩根大通稱,其持有的倉位差不多相當於競爭對手平均倉位的兩倍。
在今年的美國股市大漲中,鮑爾森賺走了數億美元。截至2013年11月底,該基金扣除費用後上漲了55%。
除了黃金基金外,他的其他策略也獲得了兩位數的回報,但黃金基金大幅虧損。
3,對沖基金公司Jericho Capital Partners LP
該公司雖然不那麽知名,但卻收益頗豐。根據投資者文件,在2013年年中前後,Jericho加大股票持倉至歷史最高水平,這是該公司2009年7月成立時的倉位的三倍多。該基金公司2013年的收益率為33%,據HFR數據,這是技術類對沖基金平均收益率的兩倍。
日本市場:
沖基金公司Owl Creek Asset Management LP的Jeffrey Altman
在2012年後期,他便相信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將采取激進措施提振經濟,結束通貨緊縮,後來日本政策的走向印證了他的預測。
據華爾街日報稱,Owl Creek成為持有日本航空股票最多的公司之一,並且大量買入了其他日本公司的股票。投資者說,部分由於這一原因,Owl Creek在2013年的收益大幅升至48%(扣除費用後)。
歐元:
強勢歐元或許是2013年匯率市場最大的驚喜。2013年年初,投資者持有大量的空頭歐元頭寸,也就是說,押註歐元將走低。只有四家大型銀行在2013年初預計,盡管歐元區危機預計將繼續,在當年年底前歐元將升值。
根據基金文件,規模達4.15億美元的Merk Investments LLC公司的負責人Axel Merk在2013年全年都維持了多頭頭寸,即便是在歐元在去年4月和5月跌至1.27美元時也是如此。
他說,歐洲的股票和歐元區外圍國家的債務非常便宜,對投資者很有吸引力,而這有助於歐元走強。
事實證明,這一預測是準確的。在2013年,歐元相對美元升值4%。Merk的Absolute Return Currency Fund基金當年上漲了5.8%。
Next Page